老年人家具设计

2024-08-10

老年人家具设计(通用12篇)

老年人家具设计 篇1

摘要: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人的寿命也在延长, 我国已成为典型的老龄化国家, 并且老年人口比重日益增大, 于是老年人卧室家具的设计逐渐成为设计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健康的需要, 设计出舒适、安全的家具是设计的主要任务。以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尺寸为出发点, 对老年人卧室家具的设计目的及卧室内主要家具的尺寸进行分析, 探讨适合老年人卧室家具的设计。

关键词: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

从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50年里, 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国际上通常将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和关照的60岁以上的人定为老年人。老龄化标准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2005年统计, 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亿人, 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1亿, 占总人口的7.7%;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 占总人口的11%。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59亿, 我国已经成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老龄化人口迅速增长, 老年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相当普遍, 而普通住宅的家具、陈设和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设计符合老年人身体尺寸的、心理的、生理的家具成为必要。

1 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使用目的

在老年人住宅中, 卧室成为老年人住宅最重要的空间, 老年人在卧室的活动时间每天在8~14h。因此, 不管在民居住宅还是在敬老院等公共的养老机构里面, 卧室家具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具。卧室家具设计就成为我们研究设计老年人家具首要提出的问题。

1.1 尺寸适宜舒心

家具的舒适性主要取决于其尺寸的合理性。人体工程学在老年人家具设计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设计师应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老年人身心的具体变化设置家具各部分及整体的造型尺寸, 以便为老年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家具要“合适”才能舒适, 而现时社会所流行的家具并不一定能符合老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老年人卧室家具在设计上要更加注重人体工程学、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等问题, 从而设计的家具越来越适合老年人, “以老年人为本”的老年人卧室家具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精, 越来越舒适。如, 在带有抽屉和顶柜的柜类, 不宜有低于双膝的抽屉和过高的顶柜, 以减少老年人的躬身和爬高, 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同时, 对于床等卧具, 尺寸应符合老年人躺卧时的活动范围, 以便老年人弯缩和舒展。床边应安装高度适宜的轨道扶手, 可以帮助老人上下床自理。

另外, 家具的舒适性还与设计或组成家具部件的材质以及家具布置的方位有关。如老年人脊柱退化, 身体柔韧性减弱, 因而弹簧床等软床对老人不合适, 特别对于患有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的老人尤其不利, 这常常会使他们的症状加剧, 因而老年人的床以硬床垫或硬床板加厚褥子为好。人在睡眠时身体的方向和地球的南北极方向一致则有益于健康, 因此, 老年人卧床的摆放, 宜和南北极方向一致, 并且不要摆放在正对门窗的位置, 以防老人在休息时受风寒。

1.2 造型稳健安心

人到老年, 身体的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和心理机能下降。家具的造型可因人而异, 一般地讲, 老年人喜欢稳健、简洁实用的家具造型。因此, 在家具形态设计中应避免采用现代年轻人所偏爱的抽象理性造型, 即强调几何感和秩序感的造型方式。尽量避免棱角突出的家具, 以减少磕碰、擦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心理上给老年人以安全感。在点的处理上, 多采用一些圆形、椭圆形, 尽量减少三角形等带有尖角的形体或者隐蔽处理, 如突出于家具表面的拉手多采用圆形或者设置为隐蔽式;在线的处理上, 多采用一些曲线, 增加整体形态的柔和感, 在心理上给老年人以宁静、舒展的感觉, 减少垂直线条的重复使用, 避免形成僵直、生硬的家具形态, 如卧床靠背的上沿棱线采用曲线或曲直线结合的形态;在面的处理上, 尽量采用一些对称且具有均衡感的形体, 确保老年家具的稳定性, 从而在视觉上给老年人以安全感。另外, 不论“面”的形状如何, 四角及边缘部位都必须做“圆角”处理。

1.3 辅助功能贴心

老年人常表现为记忆衰退、思维减少, 难以轻松把握自己的动作, 或者容易缺乏判断力而无法很好地使用平常人能够充分体验的家具的功能, 所以在家具设计时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手段, 给予他们提示和告知, 使家具在操作使用方面简单快捷。比如床头宜设呼叫电话、照明灯和安全电源插座等。床头柜、衣柜等储物类家具最好根据需要来设置一些提示, 方便老年人取物, 比如五斗柜的抽屉可以设计成透明的, 老年人一眼就能看到, 不需要翻箱倒柜就能方便地取用衣物;储物空间不可追求复杂的另类风格, 储物柜中区域的划分要固定, 划分的格子不宜过大, 应尽可能的使老年人分门别类地摆放和取用物品。

1.4 自然纯朴入心

老年人偏爱恬静、安逸的生活氛围, 喜欢亲近自然。因此, 老年人家具的装饰应力求自然纯朴, 不应该出现色彩对比度太强烈或离奇的装饰图案与方法, 卧室家具比客厅及其他空间更宜选用一些古朴而深沉、高雅而宁静的色彩, 也就是宜选用低明度和低纯度的色彩。深色实木是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中首选材料。实木等天然材料因其良好的自然属性, 倍受老年人的喜爱, 除了实木材料是绿色材料, 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外, 实木的木材色泽和纹理是天然形成的装饰图案, 在视觉上给人以雅致、流畅、自然、轻松的感觉,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装饰性, 加上人们对其装饰的匠心处理, 使其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榫卯结合的形式使产品具有传统样式的风格。另外, 竹材、藤材也是老年人卧室家具中经常选用的材料, 因其特有的天然肌理与色彩, 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例如藤榻。

2 老年人卧室主要家具尺寸分析

老年人卧室尽量不要有多余的家具, 特别是低矮容易绊倒老人的家具。对老年人来说, 家具的适宜高度和开启方便是考虑的关键。应不用或少用折叠家具, 也不宜使用尺寸过高大的组合家具。

2.1 衣柜的尺寸分析

衣柜的高度不宜太高, 宜选用进深较小, 开放式的搁架, 方便老年人取放衣物。人在收藏、整理物品的最佳幅度或极限, 一般是以站立时手臂上下、左右活动能达到的范围。衣柜搁板的高度由人体垂直可及的程度确定, 手伸入柜子的深度与他们的距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为了使设计的家具有利于身心健康并且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及活动范围。因此, 数据一般选用女性的人体的数据。衣柜基本数据, 如图1所示。

上搁板 (或挂衣杆) 高H2可从人体立姿的双臂上举高度确定。取第五百分位1741mm, 鞋高修正量25mm, 则H2=1766mm, 因此确定上搁板 (或挂衣杆) 的高度大体在1770mm左右。如果是坐轮椅的老年人卧室的衣柜上搁板应比1770mm低一些, 高度在1500mm以内比较适宜, 也可利用衣柜的上部空间, 采用电动升降式挂衣杆。

下搁板的高度H1, 考虑减少老年人的躬身, 方便老年人的舒适使用, 用立姿尺寸来分析。H1=J-M+Z。式中的J为立姿身高, M为上肢前伸长, Z为鞋高修正量。J取女性第95百分位数据1350mm, M取第五百分位数据712mm, 修正量Z取25mm, 则H1=653mm, 这和蹲姿状态下单手取放舒适度的尺寸数值 (660mm) 基本一致。柜子抽斗的尺寸用蹲姿单手推拉舒适高度来确定, 一般取380mm。此外, 柜子的深度应在560mm以内, 太深会造成老年人取物费力。

2.2 床的尺寸分析

老年人休息有同床共眠, 有分床同室, 也有分室的。

由于老年人同床休息会打扰老伴, 身体不太好的老人, 一旦惊醒就难以入睡。大多数老人都选择分床睡或分房睡。而分房睡又给老人相互关照带来麻烦。因此双人卧室最好的是一个卧室中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单人床。床的宽度可适当在单人床 (1000mm) 的基础加宽200~300mm, 便于老年人在床上翻转伸缩, 有利于舒展筋骨,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疲劳。床的长度设计宜采用大尺寸设计, 即满足大身材对床的需求, 长度一般取1900~2000mm。老人床适宜高度应该在400~500mm, 如果睡床太低, 老年人在床沿上坐的时候容易造成弯身和蹲身, 由于老年人蹲弯不方便, 影响健康;如果太高, 上下床费劲, 易摔倒出事故。考虑到轮椅的座高一般为400mm, 床的高度和轮椅座的高度相当为宜, 这样坐轮椅的老人上下床也不会太费力。

另外, 床边扶手的高度约为800~900mm;床板不宜过软, 最好是有一定弹性的木板或是棕绷床, 上面加铺60~70mm左右的厚褥垫。

3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建设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舒适安全的卧室家具是老人安享晚年的重要保证, 设计师应秉持“以老年人为本”的精神来进行设计, 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玉.基于老年化社会的老年人卧室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8年郑州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钟振亚, 申利明.针对老年人无障碍家具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 (12) .

[3]陈银辉.浅析老年人特征及卧室家具设计[J].中国家具, 2008, (1) .

[4]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老年人家具设计 篇2

1.0.1为适应我国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使建筑设计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对建筑物的安全、卫生、适用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设计。

l.0.3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为老年人使用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具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可兼为老年人使用。

1.0.4老年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老龄阶段 The Aged Phase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段。

2.0.2自理老人Self-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

2.0.3介助老人 Device- 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

2.0.4介护老人 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0.5老年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 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住宅。

2.0.6老年公寓 Apartment for the Aged 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2.0.7老人院(养老院) Home for the Aged 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0.8托老所 Nursery for the Aged 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可分日托和全托两种。

2.0.9走道净宽 Net Width of Corridor 通行走道两侧墙面凸出物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内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0楼梯段净宽 Net Width of Stairway 楼梯段墙面凸出物与楼梯扶手内缘之间,或楼梯段双面扶手内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1门口净宽 Net width of Doorway 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3 基地环境设计

3.0.l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3.0.2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于居住区,与社区医疗急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供应服务、管理设施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3.0.3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建筑,如老年文化休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疗养院、干休所、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宜选择临近居住区,交通进出方便,安静,卫生、无污染的周边环境。

老年人药瓶改良设计 篇3

关键词:老年人 药瓶设计 改良设计 药瓶标签

中图分类号:TQ46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032-02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门槛,并且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在众多的老年人问题中,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衰退的状态,因此,除了药品本身带来的用药安全隐患外,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如视力和记忆力下降)也给用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此类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里药品众多,存放无序,各种药品混杂。

(2)视力减退,无法看清药瓶及其他药品包装上面的用药说明等信息。

(3)记忆力减退,记不清用药量,并且医生标注的用药量多标注在药品最外面的包装盒上面,与内包装脱离。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空巢老人”现象也提高了以上问题的解决难度。据北京老龄办201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武汉市2015年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这就表明,有很多的老年人无法通过儿女等家人的帮助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药品包装再设计,来帮助老年人解决一部分用药安全问题。

1 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现状

1.1 现有设计分析

现有针对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趋势主要归为以下几种。

(1)多感官设计理念:在强化药品包装视觉要素设计同时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视觉补偿设计,从而达到提高识别性要求。

(2)通过对药品包装开启、密封等环节设计,提高易用性和通用性要求。

(3)通过独立药盒设计来解决药品原有包装对老人用药的不便因素。

1.2 现有设计缺点分析

目前对于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的探索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思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1)独立药盒设计,与原包装完全分离,在药品的保存、品种识别等方面可能带来不便,容易药物二次污染、药品区分困难。

(2)一些多感官理论设计产品,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需要二次学习,增加使用和推广难度。

(3)药品在实际服用过程中,很多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听从医嘱服用,会存在实际服用量与说明要求不同的情况。

2 设计思路

根据对老年人用药安全情况以及现有药品包装设计的分析,主要以“用药量”为设计点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作为设计指导。

2.1 易用性

设计方案应该让老人方便使用,不会产生二次使用障碍。

2.2 标准性

针对药品包装自身的设计需要符合《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不妨碍包装本身的功能实现。

2.3 功能性

设计主要帮助“老年人准确获悉服用药物量”,在此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解决其他问题。

3 设计方案

3.1 设计思路

设计在原有药瓶包装的基础上,对药瓶上的标签进行改良设计(见图1),将改动成本降低到最小,方便使用和推广。医生在开药并告知患者用量时,通常会用签字笔在药品的最外层包装盒上标明,识别度不高,且易与药品内包装分离,服药时需要再次查看外包装上的说明,需仔细核对。此时,将药瓶瓶体标签设计成双面使用状态,且双面均能牢固贴合于瓶壁,详细设计思考点如下。

(1)药瓶标签设计为两面使用,正面为正常药瓶标签,印刷相关管理规定的药品信息;标签可从一侧打开,环绕瓶壁贴合相对称的位置上,背面是可涂写层面,用以标记服药量以及其他特殊注意事项。

(2)背面可涂写层,可用清洁剂擦涂,方便信息的更改(见图2)。

(3)停药后,如有剩余,可将标签翻转至正面,原药品相关信息依然保存,方便之后服用。

(4)药品使用中,能够快速与以往剩余药品区分开来,防止各种药品存放混杂,而误服药品(见图3)。

3.2 结构与造型

在结构方面,主要分为4部分:与瓶体连接处,双面标签,胶合条,可撕端标识(见图4)。

(1)瓶体连接处:固定整体标签,与瓶壁完全贴合,不能旋转,防止脱落。透明材质,当药瓶为透明材质时,不会遮挡视线,能够清楚看出瓶内药品形状及剩余量。

(2)双面标签:一端与瓶体完全固定,另一端可以与瓶体脱离。标签长度稍稍大于瓶体周长一半,两面标签可共用一处胶合条。

(3)可撕端标识:红色标识条,区分标签两端。胶合条与标识条内部粘合,方便揭开。

(4)胶合条:粘性胶条,附着在瓶体,可多次粘合。

3.3 配色方案与使用效果

老年人在视觉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同时,对光亮度的辨别力也在下降。因此,老年人比较喜欢色相及明度对比强的色彩,如阅读性最好的是蓝底白字,较好的是白/黑、黄/黑、绿/红、蓝绿/黑、黄/蓝、紫/蓝、紫/红以及色相差异大一点的色彩组合。根据老年人视觉上这一特征,在标签背面可以参考以上颜色搭配组合。

考虑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以黑色签字笔居多,因此首选以白色、黄色为底。标签正面可按照药品原有标签设计为准,减少了更改项目,更便于实际推广使用。

设计更改变动较小,且运用人们熟悉的“纸笔记录”的方式进行,降低使用过程中二次学习难度,产生亲切感。并且使用过程中,适用年龄不会限制在老年人年龄段,差异性设计感降低,使用时抵触心理降低。

4 结论

该文基于对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分析,针对老年人用药安全中“用药量”问题,选取药瓶包装中标签为改良设计点,提出了“双面使用标签”设计方案,并利用计算机虚拟模型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虚拟实现,设计要点如下。

(1)双面使用标签,正面为正常药品标签,背面为可擦涂写层;双面使用可通过胶合条替换使用。

(2)标签背面可以记录药品用药量信息,首选白底黑字,符合老年人视觉特征;背面视觉设计可做进一步改进。

(3)背面标签使用时,可以与其他时期药品区分;药品停用后,可以更改至正面标签显示,方便保存和药品信息识别。

参考文献

[1]贾丽丽.多感官设计理念下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5,36(20):126-129.

老年人家具的安全性设计 篇4

1.1 什么是安全设计

安全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不受威胁, 没有危险、危害和损失。它的反义词是“危险和恐惧”。在《韦氏大辞典》中的定义是“ (1) 安全的状态;免于受到危险; (2) 免于伤害或损失; (3) 不存在风险的状态; (4) 避免意外或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1]。 (1)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安全 (含健康) , 不仅指人的躯体不伤、不病、不死, 而且还要保障人的心理的安全与健康; (2) 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劳动的时空领域, 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 (3) 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而对安全的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同的标准, 并且随着时代的改变会具有全新的内容, 这是广义的安全是一种安全观[1]。

本文所要讨论的安全性的问题, 既包括家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又包括家具本身能够很好地适合老年人的使用。这里所指的伤害既包括生理上的伤害又包括心理上的伤害。安全性是指心理及生理的双重安全。现在的家具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条件的不足, 在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1.2 老年人的群体特征

综合人的体能、智能和生理、心理状况,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 (老年人) 。并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达到占总人口的10% (或7%) 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而进入老年型社会[2]。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怎样对待老年人这样的特殊社会群体, 从而确保老年人的生活居住质量, 是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老年人家具的设计是不让老年人作为被动者去接受适应现有的家具环境, 而是通过注重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身体的特殊需求进一步进行的安全设计, 最大限度地保证老年人的使用安全, 从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的家具空间。

2 老年人家具设计的功能性与安全设计的关系

老年人的家具设计要充分考虑功能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重要问题, 下面分别从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功能性与生理安全

家具设计中功能性是第一位的, 然而现在的老年人所使用的家具并不能达到这最为基本的功能性的满足, 在最基本的功能性都得不到的情况下, 安全性更是无从谈起的。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比较弱, 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所以家具的安全性对他们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来确保老年人家具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毋庸置疑, 只有保障老年人家具的合理的功能性, 也就保证了安全性。

老年人自身活动的功能尺寸变化是与成年人不同的, 由于老年人的骨骼的老化而导致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角度的受限。目前大部分老年人使用的家具都是普通家具, 因此给老年人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不能适合老年人对于家具功能性的要求。

老年人家具的衣柜高度要比成年人使用衣柜的高度要低些, 由于老年人手臂的活动范围的影响, 工作区域也应设置在老年人最适合的活动范围内。家具中抽屉的设置要相对增多。老年人很容易将自己的物品放在里面, 方便取用。家具的最下面一层, 如果设计成抽屉, 最好将抽屉的把手设计偏上的位置, 方便老年人抽拉。

在家具设计形态的考虑中应更加注重家具功能以及生理安全的要求, 要更符合老年人的身体变化所产生的家具尺寸的变化, 使得老年人能够使用起来更为舒适。

2.2 功能性与心理安全

合理的老年人卧室家具设计, 在形态上应充分考虑到家具的尺度与功能性, 老年人卧室家具形态不仅受人体尺寸等生理数据的影响, 老年人家具也要在视觉上为他们营照安全、稳定、舒适性的感觉。老年人的心理上特别在意安全性的问题, 稳定和安全是一些老年人特别依赖的。

对于老年人的座椅的设计, 老年人座椅的坐深、坐高以及椅背的高度等都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人体尺寸的变化而进行适当地调整, 首先座椅的尺寸要比普通的座椅宽大些, 敦厚结实, 这是为了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 增强平衡感, 老年人座椅的坐高应比正常座椅的高度要高些, 以便提高老年人起坐的方便性。

老年人除了体质下降, 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会下降, 在设计老年人家具时, 要尽量避免抽象的几何造型。尽量用一些无尖角、并且圆滑的形体, 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心理上给老年人以安全感。

3 老年人家具设计的造型与安全设计的关系

老年人家具的造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个不容忽视的安全性问题。老年人家具设计的尺度要在满足功能、老年人的人体的特殊尺度、活动范围的前提下, 同时还要满足老年人家具的安全性的造型要求。

老年人的记忆力通常较成年人衰减, 所以对于储存类老年人家具的设计, 首先要分类清晰, 容易辨别。老年人通常喜欢把常用物品摆放在最适宜活动的范围之内, 存取较为方便, 不经常使用的过季节性的物品就可以摆放在上、下两端的次要区域。在隐蔽的储存区域内, 衣柜的内部也应划分为了几个储衣格和存放袜子等物件的小区域。这样在设计丰富造型特征的同时, 必须掌握各种物品的尺度, 才能够设计得实用, 内部分割应大小错落有致, 从而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储存要求, 储存空间尺寸要多样化和实用化。

通过以上分析, 老年人家具的造型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的使用功能性来决定的, 因为老年人身体的尺寸变化, 必然引起家具形态的变化。这些形态的改变直接影响家具的造型。因此从审美上应该更加注重老年人家具的形态要求, 以满足老年人家具的造型要求。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老年人家具的功能及造型两个方面与老年人使用家具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阐述得出, 老年人家具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尺寸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家具的功能尺寸, 同时家具的造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无论功能与造型是怎样的改变, 都是围绕着老年人的安全进行设计的, 既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 最终达到老年人使用的舒适性的要求。

摘要: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对老年人的关注越来越多。老年人家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安全设计的角度来研究老年人的家具设计, 主要从安全设计在老年人家具设计中的重要性、老年人家具设计的功能性与安全设计的关系、老年人家具设计的造型与安全设计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老年人,家具,安全性设计

参考文献

[1]江牧.工业产品设计安全原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6.

老年人手机界面设计毕业论文 篇5

——老年人手机设计

(颜心画

2013届毕业生)

【内容提要】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评论墨家的“兼爱非攻”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老年人手机的设计,就是要将这样的“大爱”贯穿整个设计理念,一切从方便老人生活、方便老人使用的角度出发,让老年人手机成为所有老人的生活好伴侣和好帮手,让老人安享晚年平静、快乐、健康的幸福时光。

【关键词】

关爱

老年人

老年人手机

功能简单

操作便捷

目前市场上的老年人手机,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划分,一般用户会认为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就是功能单一的普通手机,也不需要很多新的使用功能,就像普通的非智能手机甚至更古老的手机。这是由于对老年人的需求,以及对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手机了解不足造成的。

事实上,普通用户对于“老年人手机”的认识只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功能简单。我认为“老年人手机”绝对不是市场上的非智能手机这么简单,它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全新的设计,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方便性,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不可或缺。

一、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老年人手机市场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

从上个世纪开始,全球已经逐渐趋向于老龄化。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寿命的提高,老龄人口在社会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老龄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据调查显示,至2005年,中国大陆60岁以上人口达1.44亿,65岁以上约1亿多。随着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外加补偿性消费心理的驱动,手机也逐渐成为老年人必备的与外界沟通的工具。可是,由于通讯业是近二十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移动电话方面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依然少见。

由于现在的手机集成了多种功能,导致其界面越来越复杂,操作也越来越困难。对于年轻人,功能齐全、色彩绚丽的手机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但对于老年人,这样的手机并不合适。

大三学习界面设计课时,老师组织我们参加“德赛关爱杯”老年人手机界面设计大赛。因此,我就老年人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制作了调查表.我为这次针对老年人手机界面设计编写了调查表(后附),并在几个居民小区、菜市场、超市发放调查表100份。其中男性48人、女性52人,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50~60岁20%,60~75岁75%,75岁以上5%。

通过针对这次老年人界面设计调查,我归纳为两方面:

一、通讯方面:

1.这些人群中经常使用手机的占67%、一般使用33%。经过这次的调查发现。我国现在将老年人的年龄划定在60岁,基本上都是退休人员,离开了工作岗位,与外界的接触自然就会变少,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需要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老人的交际心理表现的更加强烈。

55-60岁60-75岁75岁以上

2.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认为手机的主要用途是与子女和朋友联系。分别占92%和56%。他们希望能够与社会保持多层次、多方面的密切接触,从社会中寻找精神动力和寄托。老年人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会出现忧郁、孤独、悲观甚至自卑等情绪上;尤其是退休的老人,为了排遣退休后内心寂寞与失落,多数老年人往往表现得比工作时更加热衷于交际。

其他个人安全随时随地定位紧急情况呼叫方便和朋友联系方便和子女联系0%20%40%60%80%100%120%

二、老年人生活和手机使用方面的具体需求:

1.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与儿女是分开居住的,其中老俩口居住占48%,独居老人 16%,敬老院3%,其他情况占4%(如和姐妹住)而与子女一起住的只占约29%。并且由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大多数老人也不可能经常与子女相聚。因此,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手机,更是和家人和外界的交流。希望多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电话,却是他们等待多时的一个节日。而对于子女,老人手机需要更加关心老人的健康和安全,让不能时时在身边的子女更加放心。

夫妇俩住和儿女一起住独居敬老院其他

2.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常见病,如“三高”等疾病,其中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占62%,高血脂占45%,各种心脏异常问题占28%,还有各种其它疾病者也有67%。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手机中增加一些可以使老年人恢复调整健康身体状况的曲线图,关于健康保健的新闻资讯,方便老年人通过手机获得并了解。

其他疾病高血脂心脏异常问题高血压

0%10%20%30%40%50%60%70%80%

3.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听力等感官功能有所降低,老年人更加喜欢使用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的手机。其中希望字大、键大、声音大的占96%,一键通功能98%,能有手写功能的96%,语音输入功能90%,有紧急呼叫功能占99%,定时提醒功能92%。

定时提醒娱乐功能随时定位视频通话紧急呼叫功能语音输入功能手写功能助听耳机功能一键通功能字大键大声音大0%20%40%60%80%100%120%

二、我的设计思路:

对以上调查问卷得出了在不少人看来,能给老人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孝敬,其实不然。通过对不同老人展开的调查了解到,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不少老人,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都希望小孩能经常陪自己聊聊天,聆听自己的声音。由于当今社会年轻人工作等方面原因,很少回家。不少子女平时较少与老人们交流聊天,主动与老人沟通。不少老人也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觉。我就希望设计出方便老人使用的手机,能够帮助老年人减少孤独心理状况,帮助老年人避免产生忧郁等不良心理问题。特别是自己遇到一些不开心事情时,子女能坐在一边聆听,不仅能让自己的不开心消失,而且也可帮助解决问题,让老人少走弯路,避免了老人遭遇被欺骗等危险事情发生。我想让手机成为拉近子女与老人的纽带,促进子女与老人之间的距离。

在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手机功能都越来越强大,手机中有高清摄像头,GPS功能,蓝牙、指纹识别、互联网等等,手机的功能操作复杂会导致老年人不会操作和操作不便,所以这些功能复杂的手机不适合老年人使用,老年人需要的是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的手机。对于手机界面设计,要结合老人的视觉、触觉、听觉等,从老人的生理特点出发。降低对老人的视觉压力,我们把重要的文字放大精简,让老人们容易看清;降低对老人的听觉压力,我把音量可以自行调节到老人需要的高度;降低老人的思考压力,把图标减化放大,让老人容易分辨与点击;降低老人的操作压力,我把功能减化让老人有点击的欲望;降低老人的学习负担,我通过调查把老人常用的功能减化出来,让老人们方便查找,方便使用;降低老人的记忆压力,我加入了定时提醒功能,让老人不必为每天有没有按时吃药或者作息而烦恼。

经过调查总结,我进行了以下“老人手机”的功能界面设计:

一、通讯方面:

1.特色通讯录设计:提高子女与老人之间的交流沟通。2.一键通话:简单易查找,能够准确的查找。

3.手机定位:可以用手机远程定位系统,可以很容易找到走失的老人。

二、老年人生活和手机使用的具体需求: 1.界面简洁、清晰:便于看清。2.大图标设计:易于识别及操作。

3.菜单功能的减化:把常用的功能提取出来,易操作。

4.颜色简洁、明快:运用绿色和灰色为主色调,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5.手机输入方式:支持手写和触屏。

6.简单的娱乐功能:可以收听广播、音乐、玩简单游戏。

7.血压计设计:因为年龄的不断提高,心脏病和高血压都普遍的发生在老人身上发生,老人的健康应该是预防为主,所以每天会定时提醒老人测量血压脉搏,这也会是老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8.电量图标设计:易于保持手机持续有电。

三、我是如何设计的:

我设计的手机界面主要向这些方向创意:

1.亲和化的产品命名————“绿叶对根的情意”

为了更加深入的把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与沟通更好融入到手机界面设计当中。我利用美妙的词汇 给用户界面进行命名,“绿叶对根的情意”,帮助并加深用户对老人与子女之间感情的理解,让整个设计给用户带来无言的深化、无尽的遐想,带动起用户内心深处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也通过命名对产品进行品牌延伸设计。

2.开机画面和待机画面:

开机画面是宣传的一种形式,它从一定意义上传达了我对我设计的这款手机操作系统的定位和所想传达的理念。我设计的以“绿叶对根的情意”的四种图标主题色彩,手机会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界面主题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我分成了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待机画面我采用了切换方式,页面一是由日期、时间电话和信息组成的,方便老人在手机待机的情况下还可以轻松查看页面;二是害怕老人发生特殊情况时,好心人快速联系家人,我列出了老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贴心的让手机变成老人的助手,让子女更加放心老人独自出行。

3.主界面把老人关心的方面放大:

我在主界面把老人注意的时间更加放大处理,运用天气图标的随时更新,让平时就很关注天气预报的老人轻松看清。详细的天气温度设计在了浅灰色方框内,并加以提示老人及时增减衣服,保重身体。子女对老人健康问题是非常注意的,这样子女就不用担心老人感冒发烧了。下面是老人们常用的4个功能,也可以自己设置常用的4个功能快捷键。通过中间的下滑键头可以快速进入功能主菜单界面。

4.界面简洁清晰、色彩明快:

老年期人格主要是稳定、成熟的主要特色。我运用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温馨宁静氛围,让老人有与子女之间的温暖舒心。易于看清时间、日期、天气等重要信息。背景用蓝黑色上有细灰直线显得刚直、严谨,我把数字文字运用白色和背景的蓝黑色进行对比,让老年人更加清晰看清楚。

5.功能界面考虑到老人视力特点进行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视力会有所下降,我在功能界面设计上,设计了可以让老人们自己可以通过右手边的滑动条调节图标的大小。这样可以按自己的视力程度调节,外出在外也不担心忘记带老花眼镜了。

6.电量图标设计:

为了让老人一目了然,易于保持手机持续有电的状态,我专门为老年人设计了电量

图标。摒弃了惯有的电量显示方式,而用颜色提示: ①电满(绿色)②电不足(黄色)

③电将尽(红色)

这样设计借用了绿、黄、红的色彩在人类认知中的影响作用,能够直观地向老人表达电量贮存状态。如绿色(左)代表电量充裕时的状态;黄色(中)则代表电量稍有不足但仍可继续使用;红色(右)为电量严重不足,急需充电。这样可以随时提醒老人电量的使用度,保证及时充电。

7.特色功能一:血压计功能设计

老年人的身体是子女最关注、最关心的方面,也是老人自己最关心的地方。老年人的身体就好比运转多年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难免会有上锈、失灵的时候。像现在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一人多病”等状况屡见不鲜,严重时甚至能带来生命危险。我针对老人们设计了手机血压计,可测量血压脉搏,使老人们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本次测量完闭后,左边的彩条,会分析出您本次测量出的结果,在橙色区域表示您的血压偏高,在蓝色区域表示 您的血压偏低,这两种情况都会提示您需要注意保养身体了,而在绿色区域表示您身体非常健康。在本次测量后可以通过点击下条中间的“记忆”保持测量结果。测量一周可以查找本周身体状况,绿色就表示正常,橘色表示异常,并有曲线图显示一周的动态变化。渴望得到关注与重视是老年人普遍的心声。信息反馈功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这样一种心理慰藉。并愉快而成功地进行后续操作。如外出旅行携带也很方便,可以按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方便就诊时,给医生提供参考。

8.特色功能二:家庭通讯录设计

现在的手机中通讯录打开后,姓名字体较小,排列紧凑,会使得视力下降的老人们使用手机时看不清楚,容易播错号码。我考虑到老人需要经常联系自己的儿女,我针对老年人进行了家庭通讯录设计。延续主题“绿叶对根的情意”,更加促进老年人与子女的经常沟通和感情之间的经常交流。我设计了老人们儿女家庭组,组的枝叶图形式的家庭通讯录主页面。老人们一 个常见的“抱怨”就是记忆力没有以前好了。我并没有采用平时手机通讯录中常有的姓名、号码的组成方式,而是采用老年人子女的家庭成员独立照片组成,使得老人们可以准确查找。点击家庭成员的照片,会进入成员的通讯页面,延续点击的成员照片,成员的手机、宅电、工作单位地址一目了然方便快捷,直接点击就可以拨打出电话,我把点击区域放大方便老人们的点击使用。为了增强老人们与子女的多交流沟通,我在成员通讯页面设计了老人与子女的通话指数,可以看出与子女是否经常交流,也可以促进老人多使用手机与子女交流。

四、总结

老人其实很希望与子女聊天。现在有部分子女不是没时间经常陪陪老人,就是不愿意跟老人有过多语言交流。主动聊天其实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上世纪的人不自觉地都爱做这些被年轻人认为唠叨、絮叨的事情。有些唠叨某种程度上是老年人 精神和身体开始衰退的信号,是他们聊以安慰自己的方式;有些唠叨则是表达对子女的关心。老人理解子女有自己的事情忙,但子女与老人还是需要多沟通交流,这样对老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设计 篇6

关键词:智能家居 老年人 交互设计 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31—02

引言

一谈到智能家居,眼前就不自觉地展开一幅画面:在预定好的时间,窗帘自动打开,清晨的阳光照进卧室,用户在悦耳的音乐中惬意地醒来。这时,厨房里的微波炉已经自动将早餐热好……

以上场景在智能家居的宣传中被媒体反复引用,大众都已耳熟能详。然而作为一个高科技产品,它本身具有的功能是否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家庭往往包括老、中、儿童三代人,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高科技产品往往存在很多障碍。很多老年人面对子女孝敬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往往只能束之高阁,或者只使用其基础功能,价值四五千的智能手机仅仅能发挥出几百元的老年人手机的价值。但是智能家居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同,如果一定要放弃使用智能家居就意味着全家人都不能使用这一产品。为了不影响子女孙辈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可能被迫生活在一个“莫名其妙”的、难以掌控的生活环境之中。

一 老年人的认知特点

在步入老年期后,人体的视听能力就会逐渐衰退,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变得不灵活了,这样就导致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频频出错,学习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因而老年人易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老年人的注意力分配不足,对于信息的编码的精细程度以及深度均下降,老年人记忆易出现干扰或抑制,尤其是在信息的主动提取方面,老年人的记忆障碍变的尤为明显,甚至有时会出现错构与虚构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并且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

认知能力有许多方面,包括智力、注意力或警觉性、语言、记忆及学习功能、视觉空间能力、精神运动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老年人认知能力主要呈现两方面显著特点:

(1)退行性变化,即总趋势是减退或老化而不是增长或发展。

(2)差异性,—方面表现为不同心理机能老化的早晚和速率不同,如感知觉衰退得较早较快,而思维等老化得较晚较慢;另—方面表现在个体之间:有些老年人甚至高龄老年人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相当高的智慧,但也有些老年人记忆显著衰退,心智显著钝化,思维严重迟滞。

由图1可见,当处于60多岁时,各种认知能力开始下降,但下降平缓;到80多岁时,成绩下降的速度就相当快了,言语能力和言语记忆出现大幅度下降,数字能力和直觉速度的下降最为明显。目前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这些认知能力方面的下降主要是由信息加工和反应速度的减慢引起的。

1 智力的变化

因为加工速度减慢,所以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许多指定任务时,老人表现出较大的困难。老年性智力减退,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2 记忆的变化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极其有限,特别是出现认知缺陷的老年人。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其一般趋势是:40岁以后有一个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主要表现为:机械记忆明显减退,记忆速度明显减慢,记忆广度变小,回忆能力显著减退等。

二 现有智能家居控制界面分析

现在已经商业化的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界面功能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区域或者功能分类成分层结构,二是预设各种模式。

1 分层结构

按照区域可以分为客厅、餐厅、书房、厨房等,点开每一个选项都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控制。例如客厅选项下有灯带、顶灯、筒灯、电视插座、茶具插座、冰箱、窗帘、电视机、机顶盒、门锁、空调等选项。

2 预设情景模式

如图2,常见的情景模式有起床模式、离家模式、回家模式、用餐模式、电影模式、睡眠模式……

起床模式可定时在预定时间自动运行,自动开启音乐、窗帘、电视、微波炉等任何客户预设的设备;离家模式通常包括检查灯光、天然气、自来水和各种电器是否关闭,对于这些设备按照预设进行一键式管理;回家模式可在外遥控开启,当到家时可自动开启照明、打开热水器、安防系统撤防、提前开启暖气等;用餐模式可以打开餐厅吊灯、播放背景音乐、关闭电视和其它设备;如图3,睡眠模式关闭大部分电器、天然气,打开安防系统。

三 现有智能家居控制方式给老年人带来的困难

现有的智能家居控制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难度是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1 控制方式与传统方式差异过大

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包括很多以往不常用的部分,例如安防、监控等功能:烟雾检测、红外防盗报警、防盗门磁、燃气探测……

传统方式是通过步行达到房间的相应位置,操纵遥控器或控制面板调整家电状态。窗帘、门窗等物品的操纵更加直观,通常是用手直接开合。

而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更加抽象了,将所有功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标表示,用分层结构归纳在控制软件中,往往会使老年人用户感到无所适从。每一个图标代表什么?想要调整的功能藏在哪里?开关窗帘的进度条代表什么?安防系统的“开”代表什么?是开放整个房屋还是打开安防、阻止他人靠近?

nlc202309040922

智能家居和传统控制方式的差异过大就意味着需要老年人重新学习,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差异和困难,很多老年人会望而却步,失去掌握智能家居的信心。

2 记忆负担过重

学习就意味着很多记忆任务,老年人需要记忆图标意义、常用功能的位置、各种进度条的意义。尤其是使用预设情景模式时,老年人更是需要记忆各种预设选项的各种参数值。更加难以记忆的是在预设情景模式的基础上,再单项调整后的状态,记忆难度更大。

老年人不擅长记忆新的内容,即使很费力地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这就意味着老年人使用智能家居时常常处于一种糊涂的状态,缺乏自信,也缺乏安全感,往往感到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

3 安全感不足

使用了解不充分的产品时,老年人会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害怕错误的操作会带来损坏或者危险。使智能家居的单个细节达到人身安全是比较容易的,但达到所有功能同时工作时达到很高的安全程度就比较困难了。

首先是对于安全的定义。当然,最基本的是防火、防盗等人身安全的设计。但是,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够的。在人身安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应考虑便捷、隐私等属性。例如,为了防火,炒菜时火警报警器频繁响起,将火警信号发送到子女的手机上示警,甚至自动喷水灭火。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不安全的”,他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干脆拔下火警报警器的电源,使智能家居的人身安全防护能力实质上被降低。

其次是各个功能同时工作时的耦合干涉。例如,在有些年代较久的居民区,电路电压有限制,当全部电器的总功率达到一定值时就会跳闸。当天气较热时,智能家居系统可能自动打开空调,到下班时间时,热水器也自动打开。这时如果老人打开电热壶烧水喝,很可能就会突然跳闸,导致全部家电瘫痪。这也是一种“不安全”。

四 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

1 取消情景模式控制方式

取消情景模式控制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老年人通常退休在家,时间非常充裕,不需要用情景模式实现快速切换来节省时间。

(2)情景模式涉及到的记忆任务过重,通常涉及到多个电器的参数调整。老年人需要记住每个情景模式都包括哪些电器的控制,如果遗忘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

(3)在情景模式的基础上,再进行单项调整后,各个参数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重了老年人的记忆负担。

2 用现实增强技术s辅助智能家居控制

老年人控制智能家居的主要困难在于寻找相应的功能的过程。多层级的分类方式不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经验,最理想的方式是遵循老年人的自然生活状态。现实增强技术为这一设计思路提供了可能性。

将智能家居的控制软件装入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用背部摄像头拍摄家居,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识别出视野内可操控的电器,自动弹出相应的控制面板即可进行顺利的操控。

3 加强智能家居心理上的“安全性”

要考虑错误操作,尤其是一连串的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给予老年人一种“怎么操作都是安全的”感觉,不会频繁误报警干扰他人、不会导致火灾、不会使家里“水漫金山”、不会把各种功能调乱到无法恢复。

可以考虑设置一个“恢复初始状态”功能,在家中的年轻人离家之前设置一个初始状态,万一发生莫名其妙的状况,老年人难以理解时,可以使用这个按键将家居系统状态一键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结束语

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智能家居可以作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的功能分类、现实增强技术辅助、提升系统安全性等方法,提升智能家居系统对于老年人的亲和性,可以使高科技有效地为老年人服务。

老年人建筑设计 篇7

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场调研、选址及项目功能定位等工作。

经过对老年人建筑市场的了解,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多年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我国已经走向老龄化社会。据统计,目前太原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49.5万人,而太原各档次类型的养老院只有58个,床位仅6 067张,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养老需求。市场急需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

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交通方便,地质稳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视野开阔、阳光充足;环境优美,远离噪声及污染源;建筑容积率、密度相对较低。该项目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用地东、西、南为林业田,东侧有个60 m×45 m的鱼塘。用地现状高差较大,环境质量优越,空气清新,远离城市喧嚣,特别符合老年人建筑的选址要求。总用地面积7.36 hm2(110.40亩)。其中一期净用地面积3.842 4 hm2(57.64亩)。

老年人建筑首先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有些老人身体虚弱,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有些需要生活和医疗方面的特殊护理。老年人还需要家庭的温暖、亲友的看望,需要文化生活,需要室外活动,需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本老年公寓定位为具有疗养性质的护理和医疗型中高端老年机构。这样的建筑要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老年人特点和相关规范要求。2)老年公寓宜为低层建筑,有小院落,不设置高楼层疗养房间。3)住房面积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辅以少量户型面积较大的疗养用房。居室采光通风良好,并配有紧急呼叫与电子安防系统。4)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5)有比较完备的配套服务和设施,如医院、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所、家政服务等。6)配备必要的综合医院,该医院须具备普通疾病的治疗、第一时间的抢救及咨询等功能。7)配有正规定点医院,该医院应具备完善的治疗、抢救及咨询等功能。8)建筑要大气庄重有历史感,符合老年人的审美情趣。

2 规划方案设计

建筑总体空间设计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位置和空间组合做综合的协调,使其平面布置合理,外观轮廓主次分明,统一协调,比例适度、匀称;色彩明快、和谐;进出自然、起伏有度,结合总平面设计构成一个有机的建筑艺术群体。

在总平面布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中心对称布局的理念,采用四合院的平面形式及空间形态。以地形为基础依据,以中央休闲场地和道路为核心,通过多个四合院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单体和整体富有规律的组合模式。通过其依地形分开式的布置,形成两侧的四合院建筑,共同形成以休闲场地为中心的建筑布局,而其两翼的建筑,又在立面形态上给予了中心四合院以补充,从而形成五个周边四合院和一个中心四合院的巧妙结合。同时将园区以院落的形式自然分区,便于经营管理。

中心区室外建设场地和水景的紧密结合,水景造型曲线流畅,景观布置绿意盎然,提供休闲的空间。提供多种室内外活动模式,满足不同活动规模的要求。道路布置中间对称并实现人车分流,体现对老年人安全的细致考虑。

3 建筑方案设计

3.1 功能设计

1)疗养用房:19 540 m2。疗养用房分为老年人的客房、医护用房及一些公共用房。客房分为四种套型:普通单人间(80个床位)用于身体较差需要特殊照顾的单身老人。标准间(380个床位,占最大的比例)用于共同来入住的老夫妻或者两位单身老人。带厨房的双人套间(20个床位)用于那些仍有劳动能力的老两口。家庭套房(20个床位)面积较大,可以供老人与儿孙同住,备有客房、厨房,营造出家的感觉。护理用房包括护士站、急诊室、观察室、处置室、监护室、治疗室、医师及护士办公室,供一般护理和紧急情况下的一般处置。公共用房包括公共卫生间、开水间、库房、清洁工具室等。2)医疗用房:4 020 m2。医疗设施按小型综合医院的规模进行配置。功能以门诊和理疗为主,配有检查科室及辅助用房,如放射科、医学阅览室、病案室等,另外要有少量的病房及传染病的隔离病房。要解决老人的日常保健和小病诊断。3)餐饮服务用房:1 900 m2(250座)。餐饮服务用房的主要房间是餐厅和厨房。餐厅有一个生态餐厅一个小餐厅,另外各个分区都有分餐室,可以分餐到户,让老人有更多选择。餐厅可以容纳250人同时用餐。可以满足园区的实用功能。4)文化娱乐用房2 610 m2。文化娱乐用房考虑了党员之家、图书馆、阅览室及期刊阅览室,另外特别考虑了老年大学,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开阔了老年人的眼界,提高了老年人的修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设置了乒乓球室等室内运动的房间。5)办公行政用房690 m2。办公行政用房整合了园区各个部门的办公用房。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使园区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6)附属用房2 700 m2。附属用房为园区的配套设施。包括仓库、花房、冷库、澡堂、小超市、厕所、职工宿舍、儿童乐园、服装及体育用品商店及银行、邮局等用房。

3.2 建筑功能分区

场地布置按照各自的功能不同分别为:内庭院(F区)布置在场地东侧;内庭院(E区)布置在场地北侧;内庭院(D区)布置在场地西侧;服务设施(A,B,C区)布置在场地东南侧,其中A区位于服务设施的南侧为老年大学、医务所和职工宿舍,B区位于服务设施的西侧为办公室、洗浴中心,C区位于服务设施的东侧,为餐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六个区通过道路分割,并围合成老年公寓的中心庭院和各自的组团庭院。各庭院间及庭院内部的道路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老年公寓中户外设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及门球场,提供老年人随时锻炼身体的场所。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学习、交流、娱乐的场所。

场地在用地北侧预留发展用地。发展用地用来建设二期的招待所和游泳馆。

3.3 建筑风格

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传统的山西大院和四合院的元素与流线组织形式,并进行抽象和升华,建筑采用悬山坡顶瓦屋面,白墙灰砖的山西传统大院的色调,垂花门、仿古格栅装饰的外窗及外阳台无不突显着建筑的复古情调。并用现代建筑材料来表现建筑的“古建”个性。建筑物以东西向的外廊建筑相接,形成院落的围合。

通过道路、休闲空间、建筑物间隙的植物园,形成统一的四合院式布局结构。院内种植大面积绿地,蜿蜒曲折的旱溪和水波粼粼的人工湖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的生态乐园。展现了建筑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特点,体现建筑的生态性、本土性。

4 结语

老年人床的设计 篇8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缓解老年人对家人和社会的依赖,需要为他们配置合理的环境设施和家具,以此来辅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又因为老年人体弱多病,在室内度过他们的大多数时间,所以室内环境与家具设计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1 老年人的卧室环境设计

卧室是老年人休息的场所,老年人在卧室待的时间要比年轻人长的多,因此要保证卧室要有舒适的环境,方便使用的家具。

1.1 卧室要有良好的日照

对于老年人来说充足的阳光照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老年人身体普遍缺钙,容易患关节疼痛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缓解老年人的这些症状。所以,老年人卧室朝向选择非常关键,一般老年人卧室选择朝南,这样才能保证卧室有充足的阳光。阳光还可以对室内进行消毒,以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所以老年人卧室一定要有良好的日照。老年人卧室解决日照的问题后,也要注意解决好眩光的问题,可以在窗户上增加一些可以调节的遮挡阳光的装置,老年人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和调节。

1.2 卧室要有适宜的房间尺度

老年人卧室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和用途的空间,老年人在卧室中休息,吃饭、会客与家人团聚,所以老年人卧室面积不能太小,一般应该大于10m2。另外,老年人之间同床休息,由于作息和习惯的不同会影响老伴的休息,老年人适合单独睡,所以卧室空间面积应该能以放下两张单人床为宜。

1.3 卧室要有良好的私密性

老年人喜欢安静,所以老年人卧室应该和起居室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喜好、作息时间和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减少彼此的影响,老年人的卧室和年轻人卧室也应该分开。同时由于需要,老年人的卧室应该靠近卫生间和厨房。

1.4 卧室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比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卧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天不能太热,冬天不能太冷,夏天适宜的温度为24-26℃,冬天为16-18℃,一般冬季湿度30%-40%之间,夏季以40%-70%之间为宜。天气比较冷的地方老年人居住环境应该提供暖气和热水,炎热地区老年人居住环境应该提供空调降温设备。

2 老年人床的设计

2.1 老年人床柔软度的设计

老年人床要增加其舒适程度,就要对床的柔软度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对人体脊柱曲线进行研究,我们知道人的脊柱在自然状态下大致呈s形,从侧面看有四个生理弯曲,而人睡眠要达到最舒服的状态,必须使人躺着时脊柱曲线最接近其自然状态,过硬和过软的床都会使脊柱改变自然的生理弯曲,这就导致人体的不舒适。所以要调整床垫的软硬程度,如果能按照人体不同部位对床垫产生的压力不同调整床垫的软硬度,使人仰卧时的脊柱曲线接近自然曲线,人就会感到舒适。人体仰卧时臀部对床产生的压力最大,通过使臀部支撑增强,来增加舒适度。另外,通过研究得出老年人不适合睡软床,过软的床增加了老年人起卧的难度,另外还可能加重如关节疼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的症状,所以,老年人最好不要使用过软的床。根据前面研究的卧具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床垫理想构造是三层,最上面一层是接触身体的柔软层,中间的一层很硬,有了这两层结构,就可以保证较舒适的睡眠状态。第三层是起着缓冲作用的弹簧结构,这三层结构软硬很好的结合,就能保证睡眠的质量。老年人床垫建议采用这种结构。老年人喜欢睡硬的木板床,那么也可以在普通的硬木板床上铺以硬床垫或直接在床板上铺厚褥子,这样也可以保证老年人睡眠的质量。

2.2 老年人床尺寸设计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和关节承受能力下降,床的高度的设计是关键。我们在进行床面高度设计时,要考虑能够方便老年人起卧和穿衣等日常活动,老年人腿脚不灵活,床面过高,不利于老年人上下,床面太低,增加了起卧的幅度。经过研究和实际调研,老年人床的高度为420mm左右比较合适,这样的高度老年人起卧方便。这个床面的高度,加上褥垫的高度,刚好和轮椅的高度一致,同时方便老年人从轮椅到床上的转移。

床的长度除了考虑人体的身高外,还要考虑给头和脚两端留有一定余地。老年人由于椎间盘萎缩,脊椎弯曲度增大,老年人身高会降低,60岁的老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40mm,根据公式计算和研究,床的长度约为为2000mm比较合适。床宽设计一般为人肩宽的2.5-3倍,老年男性肩宽为469mm,所以老年单人床宽取l000mm适宜。女性的人体尺寸要比男性小,所以我们以男性尺寸为标准作为尺寸设计,对于女性同样适用。

2.3 老年人床功能设计

在设计这张老年人用床的时候,我们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本着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的原则,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设计出了老年人多功能用床。

2.3.1 床边设置可移动式电脑

这个移动式的电脑,屏幕可以倾斜的最大角度是45°。按下屏幕右下角的电源按钮,可以开启电脑,老年人不但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利用这个电脑,可以对老年人实施监护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不用的时候移走很方便。另外,这款针对老年人使用的计算机,有着语音操作功能,通过语音操作完成各项功能,使老年人摆脱了键盘、鼠标等传统操作工具。老年人坐在床上可以轻松自如的上网,和远方的儿女视屏聊天、阅读电子书刊、浏览新闻和听音乐,这样的一个电脑可以帮助老年人消磨寂寞的时光,尤其是长时间生病卧床的时候。

2.3.2 褥疮防治气垫

老年人,由于各个器官的退化,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差,容易患病,老年人生病一般卧床时间都比较长,为了避免褥疮的发生,可以采用褥疮防治气垫来预防。褥疮的形成就是人体静脉及动脉受到过量的压力,而无法正常交替氧气及养分,而引起细胞坏死。我们采用的防治褥疮气垫,采用的是A、B管交替波动,使肌肉组织免于长期固定积压在同一定点,而产生皮肤坏死,来达到预防褥疮的目的,防治褥疮气垫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家人和护理人员为卧床不起的老人翻身的劳累。

2.3.3 床边设置扶手

老年人床一定要设置扶手,扶手可以维持老年人上下床时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扶手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就是扶手的高度,床边扶手的高度应该能够达到或略高于老年人的立姿手功能高度,我们将第95百分点的人体尺寸作为考虑的对象,第95百分点的老年女性的手功能高为711(增加了两公分的鞋高),那么老年女性使用的床扶手高度我们取值720,同理,第95百分点的老年男性的手功能高788(增加了两公分的鞋高),老年男性使用的床扶手高度我们取值800。根据这些人体数据,我们设计的床的扶手尺寸在720-800mm之间可以调节。

老年人由于易患骨质疏松,易骨折,所以要避免老年人磕碰着,也为了避免老年人在睡觉时从床上跌落,而发生意外,在床边设置扶手非常必要,扶手兼护栏起到了保护老年人免受伤害的作用。另外由于老年人体力的减弱,在上下床,或是从躺着的状态坐起来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借助扶手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些动作,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自理。扶手采用按键来操作,非常方便,智能化和安全。

2.3.4 使用背部抬起装置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在床上起卧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老年人起卧,床上可以设置背部抬起器,背部抬起器是床的一个辅助装置,可以帮助老年人方便起卧,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成本低,不用的时候可以拿走。

除此之外,老年人床头和床尾最好是可以拆卸下来的,在老年人生病卧床不起时,方便护理人员或家里人为老年人洗头,洗脚。另外,老年人体弱多病,为了方便老年人在生病时输液,老年人床头最好有活动式输液装置,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收起来,以免老年人反感。

3 老年人床与家庭远程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医疗保健工厂(Home Health Care Engineering,HHCE)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HHCE是指病人在家中实施监护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即建立家庭远程监护网络。多媒体和数字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HHCE工程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家庭远程监护网络监护系统缩短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路途奔波。对患者重要生理参数实施远程监护,不仅可以辅助医疗,还能在病情突然恶化时报警。对自理较差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实施远程监护,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评估监护对象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远程监护可以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减退,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生病,健康状况不佳,因而增加了对医疗和保健服务的需求,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老年人看病难。如今,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医护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医护系统是远程医疗的一种应用,远程医疗以多种数字传输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医疗软件系统,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师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完成远程咨询、诊治、教学、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任务,形成医学专家之间、及其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以远程医疗的模式建立社区医护系统,会根本解决老年人医疗和保健服务的问题,国内已经有相关系统出现。

把这套技术应用到老年人的床的设计中,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医疗软件系统,让老年人通过安装在床上的生理参数测量仪把检测到的参数,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循环、心电等参数,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电脑上,并且及时的把这些参数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关的医疗结构,加上社区网络监护系统,构成一个新型的医护体系。这样病人的信息医生能及时了解并做出诊断,通过这种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联系,进行电子挂号,就诊预约、远程咨询、诊治,这就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

4 结语

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除了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外,还要设置一些能够辅助他们生活的设施和家具,而且这些设施和家具应该具备保健、医疗和护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鸿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四川:重庆大学,2002.

[2]段伟.居住区中老年住宅及其户外环境的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2.

[3]黄河,张福昌,张寒凝,陆剑雄.人类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上的应用:卧具设计中的人类工程学[J].家具,2005(3):26-31.

[4]王红心.家庭远程监护网络系统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06).

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探讨 篇9

国际上普遍认为,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中, 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比例达到10%或是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 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自1999年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 并且老龄化人口正逐年增加, 依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 我国将在未来的8年至10年间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的养老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当前家庭式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但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 社会养老的比例会不断加大, 并成为未来养老的趋势。社会养老就需要建造相应的老年人建筑, 这些老年人建筑能够提供老人生活所必备的条件。但是近年来, 通过相关媒体我们频频看到建筑物失火的新闻, 而老年人具有行动和反应迟缓的特征, 一旦老年公寓失火, 如果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必然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在这个背景下, 找出老年公寓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

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 当前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高度

老年人建筑的居住场所建筑高度在“建规”和其他老年人建筑规范包括最近实施GB50867-2013都没有相应的限制规定。而随着我国城市用地的不断紧张及老年化的不断加剧, 为提高单位土地上的容积率, 老年公寓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高, 在上海等大城市甚至出现75m左右的老年人建筑。而老年人行动不便, 在发生突然火灾时, 大部分老人需要外界救援, 而由于消防车云梯高度的限制, 过高的老年建筑对老年人的救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2 疏散距离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致使其对于突发状况的反应和处理能力远不及年轻人。而且目前常住老年人建筑的老年人大多年龄都在70岁以上, 一些老年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症, 超过1/3的老年人有听力或视力方面的问题。这就说明在火灾发生时, 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疏散准备时间, 因此按普通建筑的设计要求计算老年人建筑的疏散距离是不科学的。虽然最新的“建规”已经对老年人建筑的疏散距离做了相关的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中并未对多层和高层老年人建筑进行区分, 而且老年人建筑双向疏散比医疗建筑严格, 单向疏散却放宽不少, 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的一些特点, 安全疏散最好设计成双向, 如果设计为单向疏散, 疏散距离必须符合实际要求。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人建筑的疏散距离的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1.3 灭火救援

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龄较大, 体力远不如年轻人, 生活自理程度较差, 行动常常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工具, 甚至一些老年人必须依赖别人的护理才能正常生活。基于这个现状, 如果老年建筑发生火灾, 对老年人的救援就会更加困难, 一些老人的救援需要通过背负或担架等形式进行, 因此老年人建筑比其他建筑更应设立便于外界力量救援的通道[1]。当前老年人建筑的规范体系当中并没有明确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等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普通建筑规范进行设计老年人建筑周围可能没有一条可以接近建筑的消防车道, 一旦发生火灾, 后果将难以计量。

1.4 避难

“建规”在借鉴国际一些发达国家关于医疗建筑设置避难区的规定, 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第一次规定在高层的病房楼的二层及以上病房楼层及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让建筑物能够提供给行动不便人员相应的避难场所, 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2]。而老年人和病房楼中的病人都具有行动不便的特点, 在发生火灾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来疏散。因此在老年人建筑中设置相应的避难场所是十分必要的。

2. 完善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的建议

2.1 场所高度及楼层布置

对于老年人建筑中的活动场所“建规”中已经明确规定设计在老年人建筑的一至三层, 老年人建筑的活动场所高度可按“建规”规定进行设计。老年人居住场所, 笔者认为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常规消防车的举高高度, 因此建议不要超过五十米。老年人建筑的医疗场设置高度所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建规”中医疗场所的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2.2 安全疏散设计

因为老年人具有行动的不便的性质, 因此老年人建筑对于疏散楼梯设置和疏散距离等设计的要求要比其他建筑更加严格。笔者建议老年人居住场所每层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出口, 每个居住单元应均能实现双向疏散, 并且疏散距离不应大于二十米, 对于居住高度超过二十七米的楼层, 应设计防排烟楼梯间;对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的安全疏散可以按照“建规”要求进行设计;对于老年建筑中的医疗场所可以按照“建规”中的医疗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2.3 灭火救援

通过上部分的论述, 老年人在遇到火灾等危险时比青年人更需要外界的救援, 因此在老年人建筑设计时必须保证建筑的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且通过登高场地可以到达建筑的大部分区域, 这就要求老年建筑在消防通道和登高场地两个方面要比普通建筑要有更高的要求。笔者建议在单、多层老年人建筑的长边的一侧设计消防通道, 高层建筑应设立环形消防通道;高层老年人建筑应沿周长的1/2 (且至少包含一个长边) 连续设置消防车登高场地, 在消防登高面一侧应设有阳台或楼梯间, 且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超过四米[3]。

2.4 避难间的设置

由于“建规”规定老年人活动场所设置在建筑的一到三层, 这个高度比较便于人群的疏散和救援, 因此不需要设置避难间。而对于老年人居住场所, 笔者认为避难间的设置首先必须考虑建筑物的自身特征, 其次最好设置在便于消防车云梯登高救援的一侧, 再次避难间必须便于老年人的快速到达, 如果设置两个, 宜设置在两端, 最后要尽量布置在一个方向的层面上, 以利于在救援时能够快速发现目标, 并进行相邻楼层间的救援。

摘要:自1999年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 并且老龄化人口正逐年增加, 我国的养老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当前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社会养老的比例会不断加大, 并成为未来养老的趋势。社会养老就需要建造相应的老年人建筑, 而考虑到老年人自身具有行动不便等特征, 这些老年人建筑的防火设计不能按照普通建筑进行。基于这个背景, 笔者对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以利于推进我国老年人建筑设计的规范化。

关键词:老年人,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雷兰兰.火灾科学在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5, (1) :38:63-64.

[2]陈仕佺, 洪航.浅析火场供水在火灾扑救中的重要性[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4 (4) :37, 76-77.

老年人厨房无障碍设计 篇10

1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1.1 生理功能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感觉器官功能下降、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记忆力减退、运动能力下降;持久力降低、肌肉强度减退、灵活度下降、行动迟缓。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脆,易发生骨折。

1.2 感观功能

老年人的触觉、味觉和嗅觉也相应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对空气中的异味不敏感,触觉减弱,容易受到烫伤和灼伤;听觉方面,老年人听力衰退主要体现为经常性的短时间失去听力和对高频声音的不敏感[1];视觉方面,随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功能降低,致使视力下降,视力减退出现“老花”现象。多数人50岁以后视力逐渐下降,如果年轻时视力是1.5,到50岁~60岁时则下降到1.0,90岁高龄时视力仅有0.35左右[2]。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降低,还导致老年人对弱光和强光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亮暗适应能力变弱,从亮处到暗处的适应要比年轻人花费更长的时间。

1.3 心理功能

思维的适应性和逻辑性减少,心理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表现在老年人敏感、多疑、固执、容易产生自卑、失落、孤独、抑郁的心理,并且有时还有些偏激,较为容易情绪化,适应周围变化的能力降低,对周围事物的辨别能力也减弱,有些人甚至性格发生改变。

1.4 生活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减少,生理能力衰退,滞留在家里的时间增长。

2 老年人厨房设计原理

2.1 厨房色彩设计

色彩心理研究成果表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喜欢的颜色有黄绿色、深棕色、褐灰色、浅蓝色、浅绿色和赭红。大部分老人喜欢柔和的颜色而不喜欢紫色、黄色系列,不喜欢具有刺激性的颜色,女性老年人通常喜欢白色和红色系列,一部分老人喜欢暗色。一般来说,很多老人的视力受白内障的影响,几乎分辨不清粉红色和红色,特别是辨别黄色和蓝色很困难。而且容易把更亮的高彩度的黄色看成发白的黄色,把相反色的蓝色看成发黑的颜色[3]。从厨房的安全性设计出发,要很好地理解老年人对色彩变化的觉察,在空间或涉及安全的结构转折处可利用两种对比明显而和谐的颜色来体现过渡。色彩选择应符合老年人的爱好,选择清洁和能增进食欲感的,多采用浅色、柔和明亮的暖色调。

2.2 灯光与照明

老年人对亮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急剧亮度变化带来的刺激对老年人来说极不舒服,也容易造成事故。因此老年人对光线质量的要求比年轻人高,因而在灯光设计中应当增强老年人使用色彩的亮度。厨房的照明不宜选用对比强烈的彩灯,也不宜用高反光材料,并且要注意照度的均匀性,避免光强度的突变和炫光。应设法使亮度逐渐变化,用多个光源获得均匀的亮度,照明的最大亮度面与附近亮度的比值应小于2。为增加照度的均匀性和避免炫光,不宜采用单个过亮的灯照明,同时还应做好灯具的遮光处理。在灯具的选用上应首选磨砂白炽灯或柔光白炽灯,吸顶的专用于厨房的节能灯也很好。适度的满光谱色彩或色温高的灯能给人心理和生理上舒服的感觉。合理的照度值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室内照度有利于老年人观察明暗对比度较低的目标,厨房照度标准值推荐值为30 lm~75 lm[4]。柔和、温馨、充足的照明条件有益于保证老年人心情愉快、精神健康,并能减少悲观、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3 地面

老年行动不便者,常借助拐杖、轮椅行动,这会使器械对地面施加较大压力、扭力,这对地面材料的强度、耐扭、耐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应尽量选择摩擦系数大、易清洗、耐扭、耐压性能好的材料,无毒、无味、无辐射、不易燃的绿色环保材料,这对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地面应消除高差,地表材料平整。采用表面凹凸小于3 mm、拼接缝隙宽度不大于10 mm的材料。地面不宜采用深色,在采光不足的情况下,会使视觉难以辨别,造成行动不便。不同材料、不同空间、不同高差转换的地方,具有清晰的可识别性,界线鲜明,甚至进行色彩强调。由于厨房有较多水和油,要采用在潮湿情况下也不打滑的材料。为防止意外伤害,地面最好铺橡皮砖,铺设应统一规划设计。

2.4 门、窗

门净宽不得小于80 cm,以方便轮椅通过。避免使用开启困难的推拉门,应使用向外开启的平开门或推拉门。为了避免在撞击下出现危险,不宜使用玻璃门。门把手距地面约90 cm为佳,使用杠杆式门把手或圆柱式门把手,颜色与门及其背景色区分。避免使用不易用力的球形把手。杠杆式把手要向内侧弯曲,不可有凸出或尖锐边。不应设门槛或把门槛做成斜坡。为了避免遮挡轮椅上老人的视线,同时扩大视野,窗宜做成凸窗。窗的高度不宜高于60 cm。

2.5 操作台及厨房家具设计

现代厨房很多橱柜设计一般呈U型,目的是使厨房的整体性和储存功能增强,但因此也使用了很多高低、大小不一的抽屉,占用空间大,这给老年人取物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应降低操作台的高度,并降低高柜及吊柜离地高度,并把厨房家具做成“L”型或“一”字型,尽可能留下人体活动方便的空间。厨房设计要特别注重便于老年人的独立生活,为便于取放物体,应以老年妇女弯腰时能及的高度为29 cm(如图1所示),站立时伸手能及的平均高度最高为173 cm(如图2所示)为设计基准[5]。所以厨房内家具柜门离地距离应在40 cm~180 cm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的厨房家具设计老年人使用起来较为方便。橱柜等贮藏家具上的拉手造型应方便老年人施力握持,避免有凸出棱角。橱柜内搁板高度应配合老年人的身高臂力。参照老年人的生理尺度和活动范围,操作台可高于标准操作台的高度(一般宜为85 cm左右),这样可减少弯腰的机会。洗涤台、灶台、操作台下应设容膝空间,以便于老年人可从下面把腿伸进去操作。台下净空高不应小于60 cm,净空进深不小于25 cm,台面宽度应小于50 cm[6](如图3所示)。厨房家具设备的尺寸,一般以身高偏低的老年妇女为设计依据。操作台排列应平整,不应有凹凸,橱柜及台面应选用易于清洁的材质。对于乘轮椅者使用的厨房,厨房的面积要适当加大,厨房短边净宽宜不小于210 cm,以保证足够的轮椅转动空间(轮椅转动的最小直径为150 cm)。且要考虑所有的用具和工作面尽可能设计成适宜于乘轮椅者使用的,比如操作台的高度一般要低于标准操作台的高度(一般宜为78 cm左右)。

2.6 灶具与洗涤台及水龙头设计

煤气灶的控制开关应设置在前面,控制面板最好是倾斜的以便于观察和调节火候,碗橱柜等收藏空间的设置不应太深,考虑轮椅使用者伸手可及的范围。老年人普遍有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未安装燃气泄漏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则应选用有燃气、烟气自动报警功能的抽油烟机和能防止燃气泄漏的灶具。老年人握力下降,应选择形状便于操作的水龙头,可使用便于调节水温的杠杆式水龙头或自动龙头。水龙头的安装要求开放灵活,且把手以杆状为好。热水龙头应用彩色予以明显标识,以免老年人操作不当而烫伤。

不论什么规格的厨房,一般在厨房洗涤池的一侧保留最小的案台空间为40 cm,而另一侧保留的最小案台空间为60 cm。厨房的洗涤池不应太靠近转角布置,清洗中心的水槽以及各个操作台面的最佳宽度为80 cm。

2.7 电气设计

电气操作的安全性是进行电气设计的首要内容。老年人的思维能力有所下降,复杂的操作对他们来讲有难度,应选用操作安全简单、维护简单、更换容易的具有防止错误操作功能的产品。开关及插座清晰、醒目,容易操作,安装的位置、高度要考虑操作的方便性。所有照明开关均应采用带灯的宽体开关,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式按键开关,插座离地高度宜为80 cm~100 cm;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 cm~120 cm,如果考虑轮椅使用者,最好设置在90 cm~105 cm左右。无需经常插拔的插座离地高度宜为40 cm~50 cm(如图3所示)。插座位置同电源开关,须带保护盒。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及时自动地发出警报,使老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2.8 通风设计

以保证在任何气候情况下通风良好,厨房无论是否有自然通风,都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排油烟机的开关应设置在老年人使用方便的位置上。排油烟机的烟道设计要处理好,以免影响室内空气。

2.9 操作行为路线设计

老年人厨房设计应依据炊事行为习惯、操作顺序,合理安排活动路线设计,缩短人在厨房操作时的行走路线,进行厨房空间设计,注重人体工效学在设备和器具设计上的运用。然后根据炊事行为秩序及厨房操作行为,依据从购入食品的贮藏—分检—清洗—切—烹调—装盘—备餐,从而对厨房进行布置。使水、气、煤、电设备管线这些主要设备定位合理,从而将洗涤池、燃气灶、消毒柜、抽油烟机或换气扇等位置定下来。尽量把冰箱放置在厨房内。最合理的厨房路线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概念是“三角形工作空间”,即洗涤池、冰箱及灶台三点连线应呈三角形,且所呈三角形的三边之和应以457 cm~671 cm为宜。

3 结语

老年人厨房设计的合理性体现了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道德准则等,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对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摘要:针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提出了适宜老年人使用的灯光与照明、地面、门窗、操作台、灶具及电气设计,以设计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厨房,从而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老年人,厨房,无障碍,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梁.浅析老年人生理机能与居住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03,29(1):12-13.

[2]李健,高沛峻.老年人居室天然光环境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1999,10(3):54-63.

[3]何燕丽.家庭老人房设计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10):35-37.

[4]刘炜,杨春宇,陈仲林.老年人住宅照明光环境[J].照明工程学报,2001,12(3):14-17.

[5]张月.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3-145.

面向老年人的手机应用设计思考 篇11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手机媒介;电视媒介;手机应用设计;健康之路

1 老年人的界定与老龄化现象

1.1 老年人的界定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60岁作为划分老年年龄段的界线。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本文遵循这一在我国较普遍的划分标准,认为老年人指60岁及以上的人群。

1.2 老龄化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至2050年老龄人口的总数将达20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民政部2013年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4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老龄化趋势将对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十分严峻和紧迫,科技发展、社会服务和产品设计中需更加关注老年群体。

2 老年人对手机应用的使用情况、使用评价及原因分析

2.1 老年人对手机应用的使用情况和评价

近年来,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猛,相关资料说明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5亿,其中老年智能手机用户群体达15%以上。手机应用产业也伴随着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和互联网的开放化迅速发展,种类丰富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逐步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智能手机,并通过不同手机应用来获取并管理各类信息。然而相关调查也表明,多数老年人对手机应用的使用度并不高,并认为使用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操作不便和使用困难等。

(1)老年人对手机应用的使用情况。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达6.32亿,手机网民达5.27亿。60岁以上网民规模虽比以往有所上升,但只占总数的2.1%。据《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可见我国老年手机网民的数量少,与我国老年人所占人口比重极不相称。

多数老年人,特别占总体六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和占总体2/3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手机功能的应用非常有限。虽表示愿意接触新科技,使用新媒体,但实际使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时仍比较集中于接打电话、查看时间、拍照等基本功能。对手机智能应用可实现的多样功能,如社交、健康管理等生活服务功能,视频、游戏等娱乐功能等,多数老年人只是有所接触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手机第三方应用有待更充分地融入老年人的生活,科技的进步有待更好地转变为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力量。

(2)老年人对手机應用的使用评价。大部分老年人认为电子产品使用起来较为困难。他们认为智能手机应用显示的内容,尤其是文字,看起来较吃力;操作方式不适用,学习难度较大,且需花费较长时间才能使用熟练;各功能的实现并非直观的,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习;网络的稳定和安全性也令其困扰。此外,伴随使用困难而来的是老年人会对错误操作可能引发的不明弹窗和跳转、自动下载、资费流失等担心,并对无法正确操作和操作效率低下产生焦虑、挫败等消极情绪。可见老年人在手机应用的使用上存在着不便和障碍,甚至还会因此产生不良情绪,并可能因这两方面原因而对手机应用的学习和使用望而却步。

2.2 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人们所掌握的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是人类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感觉通道。老年人视觉衰退带来的其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的问题,是老年人手机使用度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的尾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进入衰退期。视觉上,老年人近距离焦点调节能力有所下降,多数老年人出现“老花眼”;视觉对比的灵敏度下降;调整光线能力变差,对眩光敏感;更易产生视觉疲劳。

手机的突出特点是可随身便捷的携带,这就要求屏幕尺寸有一定限制。目前,手机屏幕的主流尺寸是5~5.5英寸,近几年虽有6英寸乃至10英寸的手机屏幕出现,但与普遍的电视屏幕大小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手机应用设计师也需要平衡可识别性与功能设置、视觉审美的关系,不能无限扩大应用中文字和图形、图像的大小。所以对视觉衰退的老年人,特别是有“老花眼”的老年人,存在难以看清文字、辨清图像等困难,造成老年人使用手机应用的突出不便,并且这是在当前科技和设计发展水平下很难克服的。

此外,老年人的神经系统衰退,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弱,反应速度变慢,对环境适应能力减弱;运动神经衰退,肌肉力量减弱,动作缓慢,不能持久握持。这些生理变化,也影响着老年人学习使用和操作手机应用,是阻碍老年手机使用度提升的另一个原因。

(2)心理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行为状态,还有生活方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老年人生理上的衰退带来的视力、听力下降,动作迟缓,机体调节控制能力的降低,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弱,大脑反应速度变慢,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使其相比年轻时较难学习和熟练使用新事物,且更易在使用中出错。于是容易产生倦怠学习,担忧和抵触使用新事物的心理。这就制约了现今这一代,在年轻时很少或没有接触过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使用手机应用。

3 老年人对电视的使用情况及原因分析

3.1 老年人对电视媒介的使用情况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老年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但与此相比,从老年人的接触度和使用率上看,传统媒介仍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电视媒介。老年群体由于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仍选择接触电视媒介作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等的主要方式,对电视媒介具有依赖性和忠诚度。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上虽有着很大差异,但总体来看以接触媒介作为主要休闲方式的占多数,达到59.2%,远超散步、棋牌类游戏等,由此可知各类媒介在大多数老年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从媒介接触情况的调查发现,电视是老年人接触比例最大的媒介,将看电视作为闲暇娱乐的主要方式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6%,超过了选择听广播、读报、上网的总和。电视也是老年人主要的信息获得渠道,人数比例达到57.7%,远远高于广播12.9%、报纸13.6%。此外,当老年人描述自己的作息习惯和兴趣爱好时,看电视也以最高的频率出现。从这些不难看出,电视与老年人的生活关系紧密,看电视目前仍是老年人休闲和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媒介仍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3.2 原因分析

当代老年人的青年时代里电视媒介占有重要地位,而网络是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手机媒介兴起更是近年来的事,老年人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其文化知识组成及对新媒介的适应困难,使其对传统电视媒介的使用保持惯性。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老年人的媒介接触习惯,使电视成为相对便利的消遣方式。此外,电视媒介日益发展和成熟,电视节目呈现手法多样、立体,内容丰富,节奏恰当的特点。这些特点使电视媒介更易克服老年人因衰老而产生的媒介使用制约,相比手机媒介具有优势。

老年人的记忆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往事记得清楚,但是对新接触、新学习的内容却记不清。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接触自己熟悉的电视媒介。老年人的怀旧情绪和依赖心理也加重了这一点。

老年群体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而从健康和身体条件角度来看,手机不适合老年人长时间持续使用。此外,我国电视普及率高,收看电视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等因素也促使更多的老年人接触电视媒介。老年电视节目是老年人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和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4 基于手机媒介与电视媒介联通的老年人的手机应用设计理念

通过前两部分的分析可得知,目前老年人在使用手机应用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便和困难,且手机不适宜老年人长时间使用。与接触电视媒介相比,当前接触手机媒介不适合做多数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和农村老年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老年人长期的生活习惯、成长环境、文化知识组成等,使老人们对电视媒体的使用存在惯性。生理衰老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变化,制约着老年人对新媒体的使用,而电视媒介因其优势特点受到的制约影响较小,并更适合较长时间的集中使用。加之老年人的记忆特点,以及我国电视普及率高等客观条件,使电视媒介的使用度在老年人群中有绝对优势。

目前,老年电视节目虽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已有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优秀节目。老年人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丰富精神文化和社交生活,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一是电视节目日播或周播,每期传达的信息日积月累,信息量越来越庞大,难以查找和记忆;二是节目播出时间固定,重播机会有限,老年人使用智能电视点播回看功能频率较低,且重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此外,经常看电视的老年人往往对某些节目有很高的忠诚度,并以其为自己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相比青年人较为单一。所以某一期节目的错失、遗漏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困扰和遗憾。以上问题的存在,阻碍老年人切实地从电视媒体获取各类信息,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制约电视媒介充分发挥为老年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避免与社会脱节、提供社交谈资等作用,影响着老人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幸福感的提升。

例如,老年人發现自己或儿女身体不适,忆起某健康类节目中提到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调理,但只模糊记得在某个节目中见过,记不起其具体的内容,却又不便或很难从电视上再次查到。从中可看出不能随时随地查到电视节目中曾传达过的信息,阻碍了老年人从电视节目切实获得实用的保健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或增加与子女的交流。不能达到满足其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但智能手机及其搭载的手机应用,以及手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手机应用结合手机网络,能实现的一大优势功能就是,使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自由检索并获取信息。随着网络和手机硬件制造等技术的进步几乎能实现随时随地联网获取信息。于是手机应用的设计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对电视节目内容、信息的随时随地的查询与回顾,并对信息系统归类整理以便其查找和学习,以及提供一些相关的延伸服务等。

在一些手机应用设计中,考虑手机应用与电视栏目的联通,采取以电视媒介传播信息为主,手机应用及网络起辅助作用的为老年人服务的手机应用设计思路。在这种联通理念下,一些手机应用可能更像是记录电视信息的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的笔记、备忘录或资料整理库,提供信息的查询、回顾,并帮助学习、记忆,提供实用的扩展功能。

这种联通并不是指在手机媒体中融合网络电视,实现在手机的有限尺寸屏幕上自由选择想看的电视节目,而是注重把两种媒体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通力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立体的、全时段的贴心到位的服务。是以实现切实为老年人生活服务的信息传达这一共同目标为基础的跨媒介“合作”。

这一设计理念的优势在于:一是不仅充分正视了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人生活习惯、手机硬件、目前科技水平等得出的,目前手机应用软件在老年人使用上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不便和障碍;而且还发挥运用时代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智能手机及其搭载的手机应用、手机网络,帮助改善和解决电视媒介为老年人传播信息、提供服务时的局限和问题。即坚持设计为老年人服务,以老年人本身为本,尊重和重视老年人各方面的特点为设计理念;积极寻求恰当的方法把科技进步的成果运用到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设计上来。二是把手机和电视两种媒介有机联通,优势结合,符合老年人自身特点,使用便利。可实现为老年人提供立体的、贴心的、深入到位的服务。三是手机的使用、手机和网络媒体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进步潮流。在设计中注重老年人自身特点,并注重与老年人熟悉的传统媒介电视联通的手机应用设计。从功能定位合理、贴近生活、符合生活习惯等角度上更适合老年真正开展使用,能够帮助老人以此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应用更多的或更复杂的手机应用。可以说是一种在考虑实际可行和注重对老年人情感关怀的前提下,提高老年人手机及网络的使用度,避免其脱离社会的努力。

5 《健康之路》栏目APP设计——对设计理念的举例阐述

5.1 《健康之路》栏目的分析

中央科教频道的《健康之路》栏目是一档以关注大众身心、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为主旨的谈话类服务节目。每次围绕有关健康养生、医疗卫生的一个主题请国内一流的医学专家到演播室作为专家嘉宾解答问题并给出建议等。节目不只面向老年观众,但中老年是其主要收视人群。

《健康之路》新版有这样一些特点,从中可体现出该栏目很适合老年人从中获取信息。第一,注重主持、专家、辅助嘉宾、观众间多方互动,营造轻松、亲切、活跃的气氛。第二,常采取设置问题,并由现场参与观众的投票得出百分比选择答案的形式。结合主持人的引导,能引发观众积极思考,并通过自选答案与正确答案的对比,及专家的解释加深记忆。第三,充分使用道具和实物辅助阐述,采取现场进行实验、邀请观众展示操作办法、模拟生活情境等的对医疗健康、养生保健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讲解,更真实、生动,富有趣味。第四,栏目设置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并采取多样形式:口头提问、回答、讲解;现场邀请参与观众进行采访或对其检查;现场实验来检验真伪或揭示问题;推荐药方,给出建议饮食并现场教授制作方法;现场教授保健操等。使整个栏目既有轻松欢快的节奏,又有丰富多彩的元素,常播常新。第五,日播形式,每期时长约37分钟,符合老年人规律性生活,避免疲劳。内容上涉及疾病防治、医疗常识、养生保健这些老年人突出关心的问题。

5.2 本文提出的理念应用到《健康之路》栏目手机应用设计中时的主要体现

本文提出的理念在《健康之路》栏目手机应用设计实践中时,应会集中体现在手机应用的整体定位、功能和内容的设计上,所以在这里不准备全面介绍这一应用设计的流程和具体成果。

在应用的整体设计定位上,贯彻前面所阐述的理念,相比靠应用自身单独的力量实现服务目标,更注重考虑与《健康之路》电视栏目合力实现服务目标,根据电视栏目的环节、内容设计应用的功能和内容。作为帮助老年人从《健康之路》栏目获取健康养生知识的辅助工具,满足其随时随地便捷查找栏目内容的需求,起备忘录、资料库的作用,并提供“贴心的”扩展服务。

结合电视栏目的环节设置和具体内容,应用的部分主要功能和特色简介:第一,应用最重要的功能是检索往期栏目的内容,通过对信息的分类整理,既可整体检索,又可分类查找。可分为疾病防治、养生知识、中医药方、保健食谱、保健操等类别。为方便检索,还要适当根据老人输入内容与库中内容智能识别对比,提供相关的查询内容建议。第二,查询到的具体内容并不是某期节目的完整视频,而是经过整理、转化和提炼的信息。例如,某保健操的搜索具体内容展开时,不仅有节目现场教学互动的真人示范视频可以回顾,还有更直观、更易快速查阅的以图形为主的图式、文档讲解。在具体设计时注重对视频内容精炼提取和更适合老年人识别、记忆的视觉设计。第三,提供“贴心的”扩展服务,如可收藏搜索到的内容;提供附近运动场所和药房的信息;根据搜索推荐相关应用。本节是把本文提出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具体手机应用时的一些初步设想,旨在举例阐述这一理念,并没有完整说明这一应用设计,各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刘天铮,蓝菲.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管理学家,2013.

[3]张海峰.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娱乐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4]韩冬楠,边坤.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网络社区应用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

[5]曹丽丽,王俊.基于记忆障碍的老年人手機界面分析和设计[C].中国通信国际会议,2010.

[6]彭佳.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智能手机APP界面交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7]李行一.手机使用与积极老龄化——基于河南省某村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C]. 2013.

[8]张振萌.针对使用行为分析的老年人手机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

[9]张璟.国内老年电视节目探析[D].湖南大学,2010.

[10]李贤亮.河北省老年人媒介接触需要、动机和状况调查 [D].河北大学,2010.

[11]李一龙.老年电视受众使用与满足研究——基于郑州市老年人调查[D].郑州大学,2014.

[12]甘勇灿.我国老年群体新媒介使用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3]郭恩强.新媒体优化老年人生活方式[J].社会观察,2014.

老年人家具设计 篇12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启动时间:2013年5月28日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设计样图》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2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 (建标[2012]192号) 进行编制。2013年5月召开了图集编制启动会;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 编制组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开展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考察及调研工作, 完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 并完成了图集内容的初步绘制工作。2014年1月召开了图集技术条件审查会, 进行了阶段性编制工作成果汇报。现正在继续完善编制内容, 预计于2014年6月完成送审图, 并召开审查会。

1 图集的编制背景

(1) 社区日间照料设施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任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指出: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 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 主要面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社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本保障。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时提出, 要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 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 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其中社区日间照料设施是“十二五”重点建设任务。到2015年, 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

(2)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仍存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 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等方面。但是, 仍然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总量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优惠政策落实难、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据北京市老龄办统计, 北京市城乡已先后建设社区托老 (残) 所4397个。但目前, 部分托老所闲置, 多数托老所混同于社区活动站, 为老服务功能尚未完善。

(3) 各地方积极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2013年9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发布, 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并提出“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m2的标准, 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到2020年, 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各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来促进社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以北京为例, 北京民政部门将通过租金补贴等多种形式, 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老旧小区“找地儿”, 普建社会托老所,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全面落实《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的规定, 新建小区配置的养老服务设施, 采取无偿使用或通过建设支持、租金补贴等方式, 统一移交到民政部门, 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按照规定, 将改造中扩建、腾退的设施改建成社区托老所。

2 图集的编制原则

(1) 统筹性原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应遵循居住区规划和老年人设施规划相关指标要求, 与社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 经济性原则——图集应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保持一致,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资源整合或共享。

(3) 适用性原则——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及空间设计应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 满足日托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需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功能及面积, 保障使用。

(4) 灵活性原则——充分考虑日间照料中心建筑结构选型、空间布局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为今后功能变更或改造做出预留。

3 技术考察及调研情况

(1) 收集技术资料情况

本图集主要参照的技术资料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43-2010) (下简称《建设标准》) 。其重点针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面积指标等制定了全国统一标准, 是确定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本图集的编制主要以《建设标准》为基准, 对相应的功能空间提出设计要求, 并给出不同类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方案。

本图集收集的其他技术资料包括:

◆国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相关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图纸、实景照片等。主要通过调研的途径获得。

◆国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相关设施的设计标准、设计图纸等。主要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获得。

(2) 调研情况总览

编制组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赴上海、北京、大连、长沙、兰州5地开展了实地调研, 共考察了14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并访谈了多位地方民政局相关领导。调研信息汇总如表1。

调研中了解的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日间照料中心的普遍规模偏小, 面积范围通常在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 一般不超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中的三类建设指标 (750m2) , 远小于二类 (1085m2) 、一类指标 (1600m2) 。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数通常不超过30人。多为旧建筑 (如空置的公共建筑、居委会、住宅等) 改建而成, 或是与社区或街道中的日间照料中心多与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合建。相关数据情况见表2。

◆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多为健康、自理的老人, 主要解决其就餐和白天活动问题。以上海为例, 设施无车接送, 老人必须自行到达和离开 (或由其家庭成员接送) 日间照料中心。以兰州为例, 部分日间照料中心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设施和人员, 暂时不能针对半失能、失能老人以及失智老人提供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常会出现一室多用的情况, 例如活动室兼做餐厅、休息室 (图1) 。南方地区 (如上海、长沙) 的休息室通常不设床, 而是采用躺椅、折叠椅、休息沙发, 供老人午睡休息 (图2) 。北方地区 (如大连) 单独设置的休息室虽然布置了床, 但利用率并不高 (图3) 。

◆沐浴间、公共卫生间设备条件较为简陋, 无障碍设计不到位 (图4~6) 。

◆由于日间照料中心的规模较小, 因此通常不会单独设置厨房。以上海外滩社区为例, 是几家日间照料中心或社区助餐点共用一个社区厨房, 每天午餐、晚餐由厨房统一配送 (图7) 。

◆日间照料中心的室外空间普遍有限, 活动场地狭小、局促, 部分无停车场地。

(3) 典型调研案例分析——上海咏年楼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设施基本信息:

上海市外滩社区咏年楼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是一家公办公营的养老服务机构。这家机构是由非政府组织 (NGO) 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和上海外滩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创办的服务于失智、失能老人及家庭照料者的项目。由政府出资和协调, 新途健康促进社组织策划, 利用外滩社区的街道居委会旧楼进行改建而成。日间照料中心位于建筑的首层, 面积约150多m2, 能容纳20位老人在此活动。目前实际使用人数为16人。具体信息见表3。

该设施主要服务对象为本社区内生活较为困难的老人, 比如家里住房紧张、经济收入不高或者独居生活有困难的人, 也接收失智和半护理老人, 但由于设施无车接送, 街道环境也无法做到完全无障碍, 所以老人 (或其家庭成员能够协助老人) 必须自行到达和离开日间照料中心。

◆服务内容:

早上9:30左右, 老人陆续到达设施后, 工作人员开始为老人读报, 讲新闻, 并组织老人集体做操;中午11:00前后, 由附近的助餐点 (集中厨房) 送来午餐, 工作人员分餐后并安排老人吃午餐;就餐后至下午2:00为午休时间, 老人可以自由选择在休息室或多功能厅进行休息。下午2:00~4:00为自由活动时间, 老人们可以进行看电视、聊天、打牌等娱乐活动。在告知工作人员的情况下, 老人可以自由使用设施内的洗浴设备。下午4:00以后, 安排老人吃晚餐, 其后老人就可以自行回家。

◆建筑空间及使用现状分析:

日间照料中心共一层, 面积约150m2, 包含活动室 (兼餐厅) , 开敞式厨房, 卫生间 (含洗浴功能) , 休息室, 及办公室 (图8) 。

4 图集的编制内容

图集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规模、用房配置、面积指标说明, 设施的选址及规划布局, 设施功能关系及空间组织, 各类功能用房平面及室内设计, 不同规模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筑设计, 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

上一篇:生活节水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教学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