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建筑设计

2024-10-25

老年人建筑设计(共12篇)

老年人建筑设计 篇1

1 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市场调研、选址及项目功能定位等工作。

经过对老年人建筑市场的了解,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多年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我国已经走向老龄化社会。据统计,目前太原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49.5万人,而太原各档次类型的养老院只有58个,床位仅6 067张,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养老需求。市场急需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

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交通方便,地质稳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视野开阔、阳光充足;环境优美,远离噪声及污染源;建筑容积率、密度相对较低。该项目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用地东、西、南为林业田,东侧有个60 m×45 m的鱼塘。用地现状高差较大,环境质量优越,空气清新,远离城市喧嚣,特别符合老年人建筑的选址要求。总用地面积7.36 hm2(110.40亩)。其中一期净用地面积3.842 4 hm2(57.64亩)。

老年人建筑首先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有些老人身体虚弱,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有些需要生活和医疗方面的特殊护理。老年人还需要家庭的温暖、亲友的看望,需要文化生活,需要室外活动,需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本老年公寓定位为具有疗养性质的护理和医疗型中高端老年机构。这样的建筑要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老年人特点和相关规范要求。2)老年公寓宜为低层建筑,有小院落,不设置高楼层疗养房间。3)住房面积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辅以少量户型面积较大的疗养用房。居室采光通风良好,并配有紧急呼叫与电子安防系统。4)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5)有比较完备的配套服务和设施,如医院、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所、家政服务等。6)配备必要的综合医院,该医院须具备普通疾病的治疗、第一时间的抢救及咨询等功能。7)配有正规定点医院,该医院应具备完善的治疗、抢救及咨询等功能。8)建筑要大气庄重有历史感,符合老年人的审美情趣。

2 规划方案设计

建筑总体空间设计要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位置和空间组合做综合的协调,使其平面布置合理,外观轮廓主次分明,统一协调,比例适度、匀称;色彩明快、和谐;进出自然、起伏有度,结合总平面设计构成一个有机的建筑艺术群体。

在总平面布局上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中心对称布局的理念,采用四合院的平面形式及空间形态。以地形为基础依据,以中央休闲场地和道路为核心,通过多个四合院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单体和整体富有规律的组合模式。通过其依地形分开式的布置,形成两侧的四合院建筑,共同形成以休闲场地为中心的建筑布局,而其两翼的建筑,又在立面形态上给予了中心四合院以补充,从而形成五个周边四合院和一个中心四合院的巧妙结合。同时将园区以院落的形式自然分区,便于经营管理。

中心区室外建设场地和水景的紧密结合,水景造型曲线流畅,景观布置绿意盎然,提供休闲的空间。提供多种室内外活动模式,满足不同活动规模的要求。道路布置中间对称并实现人车分流,体现对老年人安全的细致考虑。

3 建筑方案设计

3.1 功能设计

1)疗养用房:19 540 m2。疗养用房分为老年人的客房、医护用房及一些公共用房。客房分为四种套型:普通单人间(80个床位)用于身体较差需要特殊照顾的单身老人。标准间(380个床位,占最大的比例)用于共同来入住的老夫妻或者两位单身老人。带厨房的双人套间(20个床位)用于那些仍有劳动能力的老两口。家庭套房(20个床位)面积较大,可以供老人与儿孙同住,备有客房、厨房,营造出家的感觉。护理用房包括护士站、急诊室、观察室、处置室、监护室、治疗室、医师及护士办公室,供一般护理和紧急情况下的一般处置。公共用房包括公共卫生间、开水间、库房、清洁工具室等。2)医疗用房:4 020 m2。医疗设施按小型综合医院的规模进行配置。功能以门诊和理疗为主,配有检查科室及辅助用房,如放射科、医学阅览室、病案室等,另外要有少量的病房及传染病的隔离病房。要解决老人的日常保健和小病诊断。3)餐饮服务用房:1 900 m2(250座)。餐饮服务用房的主要房间是餐厅和厨房。餐厅有一个生态餐厅一个小餐厅,另外各个分区都有分餐室,可以分餐到户,让老人有更多选择。餐厅可以容纳250人同时用餐。可以满足园区的实用功能。4)文化娱乐用房2 610 m2。文化娱乐用房考虑了党员之家、图书馆、阅览室及期刊阅览室,另外特别考虑了老年大学,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开阔了老年人的眼界,提高了老年人的修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设置了乒乓球室等室内运动的房间。5)办公行政用房690 m2。办公行政用房整合了园区各个部门的办公用房。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使园区的管理工作井井有条。6)附属用房2 700 m2。附属用房为园区的配套设施。包括仓库、花房、冷库、澡堂、小超市、厕所、职工宿舍、儿童乐园、服装及体育用品商店及银行、邮局等用房。

3.2 建筑功能分区

场地布置按照各自的功能不同分别为:内庭院(F区)布置在场地东侧;内庭院(E区)布置在场地北侧;内庭院(D区)布置在场地西侧;服务设施(A,B,C区)布置在场地东南侧,其中A区位于服务设施的南侧为老年大学、医务所和职工宿舍,B区位于服务设施的西侧为办公室、洗浴中心,C区位于服务设施的东侧,为餐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六个区通过道路分割,并围合成老年公寓的中心庭院和各自的组团庭院。各庭院间及庭院内部的道路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在老年公寓中户外设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及门球场,提供老年人随时锻炼身体的场所。营造一个适合老年人学习、交流、娱乐的场所。

场地在用地北侧预留发展用地。发展用地用来建设二期的招待所和游泳馆。

3.3 建筑风格

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传统的山西大院和四合院的元素与流线组织形式,并进行抽象和升华,建筑采用悬山坡顶瓦屋面,白墙灰砖的山西传统大院的色调,垂花门、仿古格栅装饰的外窗及外阳台无不突显着建筑的复古情调。并用现代建筑材料来表现建筑的“古建”个性。建筑物以东西向的外廊建筑相接,形成院落的围合。

通过道路、休闲空间、建筑物间隙的植物园,形成统一的四合院式布局结构。院内种植大面积绿地,蜿蜒曲折的旱溪和水波粼粼的人工湖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的生态乐园。展现了建筑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特点,体现建筑的生态性、本土性。

4 结语

老年人是社会一个日趋壮大的特殊群体,对老年人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一幢建筑,而是设计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所以,老年人建筑的设计一定要做详尽的前期研究,要从老年人的行动尺度、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社会属性及心理需求出发,结合现场状况及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老年人建筑设计 篇2

老年人建筑设计应贯彻《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的规定,审查重点是公共设施部分在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使用安全,

1、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过厅、户内门厅、户内通过式走道及门的设置,应符合无障碍的要求,保证老年人的活动安全和方便,

2、老年人建筑中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需要高差时应采用坡度处理。

3、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的朝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保证老年建筑最基本环境质量要求。

老年人药瓶改良设计 篇3

关键词:老年人 药瓶设计 改良设计 药瓶标签

中图分类号:TQ46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032-02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门槛,并且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在众多的老年人问题中,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衰退的状态,因此,除了药品本身带来的用药安全隐患外,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如视力和记忆力下降)也给用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此类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里药品众多,存放无序,各种药品混杂。

(2)视力减退,无法看清药瓶及其他药品包装上面的用药说明等信息。

(3)记忆力减退,记不清用药量,并且医生标注的用药量多标注在药品最外面的包装盒上面,与内包装脱离。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空巢老人”现象也提高了以上问题的解决难度。据北京老龄办201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武汉市2015年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这就表明,有很多的老年人无法通过儿女等家人的帮助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药品包装再设计,来帮助老年人解决一部分用药安全问题。

1 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现状

1.1 现有设计分析

现有针对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趋势主要归为以下几种。

(1)多感官设计理念:在强化药品包装视觉要素设计同时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视觉补偿设计,从而达到提高识别性要求。

(2)通过对药品包装开启、密封等环节设计,提高易用性和通用性要求。

(3)通过独立药盒设计来解决药品原有包装对老人用药的不便因素。

1.2 现有设计缺点分析

目前对于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的探索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思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1)独立药盒设计,与原包装完全分离,在药品的保存、品种识别等方面可能带来不便,容易药物二次污染、药品区分困难。

(2)一些多感官理论设计产品,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需要二次学习,增加使用和推广难度。

(3)药品在实际服用过程中,很多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听从医嘱服用,会存在实际服用量与说明要求不同的情况。

2 设计思路

根据对老年人用药安全情况以及现有药品包装设计的分析,主要以“用药量”为设计点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作为设计指导。

2.1 易用性

设计方案应该让老人方便使用,不会产生二次使用障碍。

2.2 标准性

针对药品包装自身的设计需要符合《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不妨碍包装本身的功能实现。

2.3 功能性

设计主要帮助“老年人准确获悉服用药物量”,在此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解决其他问题。

3 设计方案

3.1 设计思路

设计在原有药瓶包装的基础上,对药瓶上的标签进行改良设计(见图1),将改动成本降低到最小,方便使用和推广。医生在开药并告知患者用量时,通常会用签字笔在药品的最外层包装盒上标明,识别度不高,且易与药品内包装分离,服药时需要再次查看外包装上的说明,需仔细核对。此时,将药瓶瓶体标签设计成双面使用状态,且双面均能牢固贴合于瓶壁,详细设计思考点如下。

(1)药瓶标签设计为两面使用,正面为正常药瓶标签,印刷相关管理规定的药品信息;标签可从一侧打开,环绕瓶壁贴合相对称的位置上,背面是可涂写层面,用以标记服药量以及其他特殊注意事项。

(2)背面可涂写层,可用清洁剂擦涂,方便信息的更改(见图2)。

(3)停药后,如有剩余,可将标签翻转至正面,原药品相关信息依然保存,方便之后服用。

(4)药品使用中,能够快速与以往剩余药品区分开来,防止各种药品存放混杂,而误服药品(见图3)。

3.2 结构与造型

在结构方面,主要分为4部分:与瓶体连接处,双面标签,胶合条,可撕端标识(见图4)。

(1)瓶体连接处:固定整体标签,与瓶壁完全贴合,不能旋转,防止脱落。透明材质,当药瓶为透明材质时,不会遮挡视线,能够清楚看出瓶内药品形状及剩余量。

(2)双面标签:一端与瓶体完全固定,另一端可以与瓶体脱离。标签长度稍稍大于瓶体周长一半,两面标签可共用一处胶合条。

(3)可撕端标识:红色标识条,区分标签两端。胶合条与标识条内部粘合,方便揭开。

(4)胶合条:粘性胶条,附着在瓶体,可多次粘合。

3.3 配色方案与使用效果

老年人在视觉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同时,对光亮度的辨别力也在下降。因此,老年人比较喜欢色相及明度对比强的色彩,如阅读性最好的是蓝底白字,较好的是白/黑、黄/黑、绿/红、蓝绿/黑、黄/蓝、紫/蓝、紫/红以及色相差异大一点的色彩组合。根据老年人视觉上这一特征,在标签背面可以参考以上颜色搭配组合。

考虑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以黑色签字笔居多,因此首选以白色、黄色为底。标签正面可按照药品原有标签设计为准,减少了更改项目,更便于实际推广使用。

设计更改变动较小,且运用人们熟悉的“纸笔记录”的方式进行,降低使用过程中二次学习难度,产生亲切感。并且使用过程中,适用年龄不会限制在老年人年龄段,差异性设计感降低,使用时抵触心理降低。

4 结论

该文基于对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分析,针对老年人用药安全中“用药量”问题,选取药瓶包装中标签为改良设计点,提出了“双面使用标签”设计方案,并利用计算机虚拟模型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虚拟实现,设计要点如下。

(1)双面使用标签,正面为正常药品标签,背面为可擦涂写层;双面使用可通过胶合条替换使用。

(2)标签背面可以记录药品用药量信息,首选白底黑字,符合老年人视觉特征;背面视觉设计可做进一步改进。

(3)背面标签使用时,可以与其他时期药品区分;药品停用后,可以更改至正面标签显示,方便保存和药品信息识别。

参考文献

[1]贾丽丽.多感官设计理念下老年人药品包装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15,36(20):126-129.

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浅谈 篇4

一、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我国现有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社会服务等三种主要的形式:

1、家庭养老

这种模式符合我国传统家庭观念, 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既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安度晚年, 又非常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 我国老年人大多眷恋传统家庭的居住模式, 对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里有深厚的情感, 不愿意轻易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 使得“家庭养老”成为我国老年人的普遍选择。因此, “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和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的养老方式。针对这种养老模式的要求, 在建造普通住宅时应充分考虑到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各种需要, 以便多数人能够在家养老。

2、社会养老

尽管社会化养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眼下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服务性行业和部门日渐增多, 也为老年人的赡养由家庭转向社会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但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的过渡并不会天然实现。目前, 各地许多社会化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 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低档的硬件设施和低质的服务令不少老人及其子女对养老机构望而却步。

3、家庭养老+社会服务

这种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化的服务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这种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延续亲情和社会交往, 又能享受到社会化全面的服务, 同时又缓解了子女在照顾老人与紧张工作之间的矛盾。

二、老年住宅的设计探索

1、考虑老年人生理特征

在步入老年行列之后, 老年人身体发生变化, 运动机能下降, 活动范围变小, 力量变弱, 反应迟钝, 听力下降, 对温度变化和明暗度感觉的感觉不敏感等, 因此在老年住宅设计中应增加无障碍设计,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住宅中应设置医疗保健、生活服务设施等。

2、重视老年人心理特征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急剧的变化, 从为国家为社会作奉献的地位变成受社会供养的“闲人”。身份地位变了, 老年人特别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心理:失落心理;怀旧心理;自卑心理;童稚心理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 老年建筑内应设置诸如多功能室.游戏室等活动用房, 让老人们有充分的室内外活动和社交的天地。

三、老年住宅的设计思路

1、功能及舒适互补

由于老年人身体原因, 在进行设计时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 特别是浴室和厕所, 一定要大一些, 以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和协助老人时所需要的面积。

老年人喜静, 要注意使用一定的隔音材料;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 所以居室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在环境方面, 老年人对外界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这就需要在房间朝向设计和室温改变方面加以考虑。此外, 设计时还应认真考虑房间细部, 比如地面材料的质感、颜色, 家具的尺度、形式、宽度, 材料等等, 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实际需要。

2、安全和健康并存

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 老年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健康出发。从细节上看:

老年人集中居住的住宅应低于三层, 高于三层的建筑应设电梯或升降机;

出入口尽量避免高差, 室内外的台阶改为坡道或缓坡台阶, 台阶踏步高不宜大于120mm, 宽不宜小于400mm, 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

楼梯坡度要缓, 踏步高不应大于150mm, 宽不应小于为300mm, 也要保证同一楼梯梯段踏步高度和进深一致。走廊墙壁的两侧宜安装扶手, 阳角处要作弧形处理墙面不设凸出物.消防器具等应凹置于墙内墙面。

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 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 从而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3、社交与私密结合

许多老年人宁可守在设备设施不完善的旧居中, 也不肯搬到设备设施相对完善的新环境中, 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居住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维系原有的社会关系。由于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 害怕孤独, 设计时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邻里交往场所, 营造老年人与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交往的氛围, 使老年人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 因此建筑周边的环境建设对老年人也特别重要。

虽然害怕孤单是老年人一个普遍现象, 但一些人的生活却不希望别人知道, 所以老年住宅设计既要创造一个未被疏远的环境, 同时又要注意老年人的隐私。通常的二代居的模式就是既保留了老年人的独立居住部分, 又保留了一些家庭共用的设施。另外一种共居的形式是邻居型, 即通过一个共同的门将住宅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套型, 这种住宅使隐私性更能得到保证。

四、结论

老年人活动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篇5

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规划方案

尊敬的村委 村领导:

近年来在市、区、村各级领导的共同领导下,我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生活蒸蒸日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老年人口逐步增多,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本村没有可以提供给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使老年人正常开展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势在必行。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幸福XX 少有所欢

老有所安”

2.项目背景概述:目前我村缺少老年人人文体活动场所,一些村级基础设施还有待改善。

3.项目投资单位:XXX

二、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概况

1.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拟建地点:

2.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规模:

3.建造老年人活动中心设备内容:

(1)开设图书阅览室、棋牌室、(2)老人健身锻炼器材使用场所,供老人们休闲、聊天、健身、娱乐之用。茶水由老年人活动中心免费提供。

(3)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使活动中心生机勃勃。老年人活动中心除了开展日常各类活动之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举办两次老年人运动会,4.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1)基础条件有利:项目利用合作社门前土地该项目建设的基础,工程不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已种植树木近万颗,基础条件优良,后续种植在逐步进行,给村民生活创造健康绿色的环境。

(2)“五通”条件具备:项目所在地有完善的路、水、电、通讯等设施。(3)发展前景广阔;(4)交通便利;

5.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预计投入总资金:500 万,分期逐步建设。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为丰富我村老人们的生活内涵,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我村文明和谐。

四、资源条件评价

1、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资源可利用量:可以不必征用公家用地,节约资源

2、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资源品质情况:交通便利,方位适宜

3、老年人活动中心项目资源赋存条件:永久赋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城北区大力推进社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加强农村老年人工作,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一项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

申请人:

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设计 篇6

关键词:智能家居 老年人 交互设计 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31—02

引言

一谈到智能家居,眼前就不自觉地展开一幅画面:在预定好的时间,窗帘自动打开,清晨的阳光照进卧室,用户在悦耳的音乐中惬意地醒来。这时,厨房里的微波炉已经自动将早餐热好……

以上场景在智能家居的宣传中被媒体反复引用,大众都已耳熟能详。然而作为一个高科技产品,它本身具有的功能是否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家庭往往包括老、中、儿童三代人,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高科技产品往往存在很多障碍。很多老年人面对子女孝敬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往往只能束之高阁,或者只使用其基础功能,价值四五千的智能手机仅仅能发挥出几百元的老年人手机的价值。但是智能家居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同,如果一定要放弃使用智能家居就意味着全家人都不能使用这一产品。为了不影响子女孙辈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可能被迫生活在一个“莫名其妙”的、难以掌控的生活环境之中。

一 老年人的认知特点

在步入老年期后,人体的视听能力就会逐渐衰退,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变得不灵活了,这样就导致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频频出错,学习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因而老年人易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老年人的注意力分配不足,对于信息的编码的精细程度以及深度均下降,老年人记忆易出现干扰或抑制,尤其是在信息的主动提取方面,老年人的记忆障碍变的尤为明显,甚至有时会出现错构与虚构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并且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

认知能力有许多方面,包括智力、注意力或警觉性、语言、记忆及学习功能、视觉空间能力、精神运动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老年人认知能力主要呈现两方面显著特点:

(1)退行性变化,即总趋势是减退或老化而不是增长或发展。

(2)差异性,—方面表现为不同心理机能老化的早晚和速率不同,如感知觉衰退得较早较快,而思维等老化得较晚较慢;另—方面表现在个体之间:有些老年人甚至高龄老年人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相当高的智慧,但也有些老年人记忆显著衰退,心智显著钝化,思维严重迟滞。

由图1可见,当处于60多岁时,各种认知能力开始下降,但下降平缓;到80多岁时,成绩下降的速度就相当快了,言语能力和言语记忆出现大幅度下降,数字能力和直觉速度的下降最为明显。目前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这些认知能力方面的下降主要是由信息加工和反应速度的减慢引起的。

1 智力的变化

因为加工速度减慢,所以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许多指定任务时,老人表现出较大的困难。老年性智力减退,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2 记忆的变化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极其有限,特别是出现认知缺陷的老年人。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其一般趋势是:40岁以后有一个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主要表现为:机械记忆明显减退,记忆速度明显减慢,记忆广度变小,回忆能力显著减退等。

二 现有智能家居控制界面分析

现在已经商业化的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界面功能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区域或者功能分类成分层结构,二是预设各种模式。

1 分层结构

按照区域可以分为客厅、餐厅、书房、厨房等,点开每一个选项都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控制。例如客厅选项下有灯带、顶灯、筒灯、电视插座、茶具插座、冰箱、窗帘、电视机、机顶盒、门锁、空调等选项。

2 预设情景模式

如图2,常见的情景模式有起床模式、离家模式、回家模式、用餐模式、电影模式、睡眠模式……

起床模式可定时在预定时间自动运行,自动开启音乐、窗帘、电视、微波炉等任何客户预设的设备;离家模式通常包括检查灯光、天然气、自来水和各种电器是否关闭,对于这些设备按照预设进行一键式管理;回家模式可在外遥控开启,当到家时可自动开启照明、打开热水器、安防系统撤防、提前开启暖气等;用餐模式可以打开餐厅吊灯、播放背景音乐、关闭电视和其它设备;如图3,睡眠模式关闭大部分电器、天然气,打开安防系统。

三 现有智能家居控制方式给老年人带来的困难

现有的智能家居控制方式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难度是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1 控制方式与传统方式差异过大

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包括很多以往不常用的部分,例如安防、监控等功能:烟雾检测、红外防盗报警、防盗门磁、燃气探测……

传统方式是通过步行达到房间的相应位置,操纵遥控器或控制面板调整家电状态。窗帘、门窗等物品的操纵更加直观,通常是用手直接开合。

而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更加抽象了,将所有功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标表示,用分层结构归纳在控制软件中,往往会使老年人用户感到无所适从。每一个图标代表什么?想要调整的功能藏在哪里?开关窗帘的进度条代表什么?安防系统的“开”代表什么?是开放整个房屋还是打开安防、阻止他人靠近?

nlc202309040922

智能家居和传统控制方式的差异过大就意味着需要老年人重新学习,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差异和困难,很多老年人会望而却步,失去掌握智能家居的信心。

2 记忆负担过重

学习就意味着很多记忆任务,老年人需要记忆图标意义、常用功能的位置、各种进度条的意义。尤其是使用预设情景模式时,老年人更是需要记忆各种预设选项的各种参数值。更加难以记忆的是在预设情景模式的基础上,再单项调整后的状态,记忆难度更大。

老年人不擅长记忆新的内容,即使很费力地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这就意味着老年人使用智能家居时常常处于一种糊涂的状态,缺乏自信,也缺乏安全感,往往感到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

3 安全感不足

使用了解不充分的产品时,老年人会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害怕错误的操作会带来损坏或者危险。使智能家居的单个细节达到人身安全是比较容易的,但达到所有功能同时工作时达到很高的安全程度就比较困难了。

首先是对于安全的定义。当然,最基本的是防火、防盗等人身安全的设计。但是,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够的。在人身安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应考虑便捷、隐私等属性。例如,为了防火,炒菜时火警报警器频繁响起,将火警信号发送到子女的手机上示警,甚至自动喷水灭火。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不安全的”,他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干脆拔下火警报警器的电源,使智能家居的人身安全防护能力实质上被降低。

其次是各个功能同时工作时的耦合干涉。例如,在有些年代较久的居民区,电路电压有限制,当全部电器的总功率达到一定值时就会跳闸。当天气较热时,智能家居系统可能自动打开空调,到下班时间时,热水器也自动打开。这时如果老人打开电热壶烧水喝,很可能就会突然跳闸,导致全部家电瘫痪。这也是一种“不安全”。

四 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

1 取消情景模式控制方式

取消情景模式控制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老年人通常退休在家,时间非常充裕,不需要用情景模式实现快速切换来节省时间。

(2)情景模式涉及到的记忆任务过重,通常涉及到多个电器的参数调整。老年人需要记住每个情景模式都包括哪些电器的控制,如果遗忘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

(3)在情景模式的基础上,再进行单项调整后,各个参数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重了老年人的记忆负担。

2 用现实增强技术s辅助智能家居控制

老年人控制智能家居的主要困难在于寻找相应的功能的过程。多层级的分类方式不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经验,最理想的方式是遵循老年人的自然生活状态。现实增强技术为这一设计思路提供了可能性。

将智能家居的控制软件装入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用背部摄像头拍摄家居,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识别出视野内可操控的电器,自动弹出相应的控制面板即可进行顺利的操控。

3 加强智能家居心理上的“安全性”

要考虑错误操作,尤其是一连串的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给予老年人一种“怎么操作都是安全的”感觉,不会频繁误报警干扰他人、不会导致火灾、不会使家里“水漫金山”、不会把各种功能调乱到无法恢复。

可以考虑设置一个“恢复初始状态”功能,在家中的年轻人离家之前设置一个初始状态,万一发生莫名其妙的状况,老年人难以理解时,可以使用这个按键将家居系统状态一键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结束语

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智能家居可以作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的功能分类、现实增强技术辅助、提升系统安全性等方法,提升智能家居系统对于老年人的亲和性,可以使高科技有效地为老年人服务。

浅议老年人建筑消防安全设计 篇7

据资料显示, 从2000年~2010年,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人增长到1.74亿人, 总人口比例从10.2%提高到13%, 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 占总人口的17.71%, 到2050年, 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突显, 如何养老将成为城市发展中日趋严峻的问题, 同时, 一对独生子女夫妻, 要面对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 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已经深切感受到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随着养老观念的转变, 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将成为不少老人的选择。而目前养老院等老年人建筑大多数存在较多的消防安全隐患:

1) 建筑先天性隐患不少, 有些老年人建筑基本上都是利用旧的厂房或旧办公楼改造而成, 没有经过消防部门审核验收, 个别的还存在耐火等级低、周围环境复杂、防火间距不足、袋形走道过长、楼梯间形式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先天性隐患;

2) 一些养老机构考虑到经济因素, 用塑料扣板、木板等可燃装修材料装修, 乱拉电线, 增加火灾荷载、用电负荷;

3) 消防设施未及时跟上, 老年人建筑未按规范设置火灾自动报警、消火栓、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

同时从近年来火灾发生及死亡分析, 老人已成为火灾的高危群体,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老年人因为吸烟、用火用电等不慎, 易遭遇火灾的威胁;

2) 老年人死亡率高于火灾平均死亡率;

3) 发生火灾时老年人发现晚、报警晚;

4) 老人在火场逃生困难。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和老年人建筑的重要性, 加强老年人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将老人按照不同的状态和行为能力, 分为以下三类:

1) 自理老人即生活行为完全自理, 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

2) 介助老人即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

3) 介护老人即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同时我国老年人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老年住宅即专供老年人居住, 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住宅;

2) 老年公寓即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 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 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3) 老人院 (养老院) 即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4) 托老所即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可分日托和全托两种。根据老年人的行为能力, 提高老年人建筑的防火安全设防, 笔者认为应优化以下几方面消防设计。

1 提高耐火等级控制楼层布置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第5.1.7条的要求, 老年人建筑一般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 如为三级耐火等级则不应超过二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 如为四级耐火等级不应设置在二层, 第5.3.3条要求老年人建筑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 当必须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 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第7.2.2条要求附设在居住建筑中的老年人建筑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不燃烧体墙和不低于1.00 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隔开, 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乙级防火门。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对于老年人建筑的设置并无特别要求。笔者认为首先新建的老年人建筑均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其次现行《建规》《高规》均未对老年人建筑布置的层数有所限制, 但笔者认为老年人建筑不宜布置在高层建筑内, 因为高层火灾救援本身就是世界难题, 高层建筑火灾较难扑救, 且高层建筑内部疏散有一定困难, 而老年人又是弱势群体, 对于火灾发现有致后性, 行动不便, 所以高层老年人建筑设计应从严控制, 尽量减少高层老年人建筑的建设;第三针对老年人的不同行为能力, 设置介护老人的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层、三层, 以便于救援和疏散。

2 优化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的布置

1) 控制疏散距离, 《建规》《高规》对于老年人建筑的疏散距离没有明确要求, 《建规》只对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学校与其他民用建筑进行了区别, 《高规》只对医院、旅馆、展览楼、教学楼与其他民用建筑进行了区别。笔者认为如简单的将养老院、托老所等老年人建筑套用《建规》《高规》其他民用建筑所要求的疏散距离显然是不合适的。设置介护老人的场所除控制布置的楼层外宜套用规范要求的托儿所、幼儿园疏散距离, 介助老人、自理老人宜按医院、疗养院的要求设置。

2) 优化疏散布置, 疏散走道尽量采用环形走道和外廊设计, 保证每一间老人居室均有门通向外廊或者外阳台, 因为阳台、外廊自身排烟性能良好, 同时便于等待外界消防救援。

3) 加强避难空间的设计, 老年人在火灾时水平疏散已很困难, 垂直疏散则更加困难。因此老年人建筑有必要考虑安全避难空间设计, 避难空间可利用建筑物的庭院, 以及屋顶平台、屋顶花园、阶梯形建筑和退台式建筑的楼顶平台等设置, 它们平时可以作为老年人的休闲交流场所, 火灾时则可用来避难, 如果是高层老年人建筑, 除利用屋顶平台、楼层平台作避难空间外, 还应结合老年人的疏散体力, 在合理的高度设专门的避难层和避难间。

4) 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 老人行动极为不便, 除楼梯等常规疏散手段外, 多层老年人建筑应尽量采用无障碍设计, 坡道可供使用轮椅、拐杖的老人自行独立使用, 既可自救疏散, 也可供消防员在火灾时救助老人疏散。高层老年人建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设置各方面标准等同或接近于消防电梯的疏散专用电梯, 便于缩短疏散时间和帮助介助、介护老人疏散, 同时电梯轿厢面积应考虑能满足担架、轮椅使用的空间。并在超过二层的公共走道及室内显著位置配置自救呼吸口罩、应急照明设备、辅助逃生设施及使用说明。

3 控制装修材料的选用

老年人建筑的内部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 以减少火灾荷载, 尽量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材料。建筑顶棚应采用石膏板、瓷砖、铝板等A级装修材料, 墙面、地面、装饰织物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老年人建筑内的厨房、烧水间等明火作业部位应单独设置, 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不燃烧体, 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同时采用A级材料装修。配电线路宜采取穿金属管、封闭式线槽或难燃塑料管, 同时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4 提高消防设施的配置

老年人建筑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通过烟感、手报、声光报警、消防广播等报警和警报装置, 第一时间发现火灾, 及时疏散。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建筑的特殊性宜设置火灾智能救助系统, 该系统以“物联网”“传感网”等无线传感技术为基础, 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事件, 探测器会自动报警;或由老人手动按下救助按钮, 信号通过GPS或TD无线网络技术传输到监控中心、辖区消防巡防车、119火灾调度指挥中心, 为救助赢得时间。《建规》未对老年人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有明确要求, 但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宜按任一楼层面积大于1 500 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 000 m2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于高层老年人建筑, 则在公共部位及居室内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合理布置室内消火栓, 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和灭火器。加强走道和楼梯间应急照明的布置, 按照《建规》《高规》要求, 针对老年人视觉较差, 应适当提高疏散走道的照度, 建议疏散走道的水平照度不低于5.0 lx, 楼梯间的水平照度不低于10.0 lx。

社会日益加剧的养老问题, 各种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建筑将应运而生, 优化老年人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为笔者拙见,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JGJ 122-99,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

老年人居住建筑给排水设计 篇8

某老年人居住建筑地上六层, 一层为特护房、储藏间及监控室等, 二至五层为单人房、双人房及护理站等, 六层为办公室、会议室及康复中心等;顶层为消防及太阳能水箱间与电梯机房。占地面积为1 165m2, 总建筑面积为6 328m2, 总建筑高度22.15m。

2 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2.1 给水系统

由于该地区市政给水管网压力较小, 故在园区设给水加压泵站, 由泵站二次加压供水, 采用BFW系列微机变频调速控制, 此设备为高效低耗的新型供水设备, 此设备采用国际知名品牌优质变频器, 内置PID控制器, 可根据管网瞬间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及多台水泵的启停, 在满足用户流量需求的基础上, 使供水压力始终恒定在预先设定的压力值上, 也可根据所需压力的变化调节压力, 整套系统技术先进, 设计合理, 运行可靠, 高效节能。在供水中应用, 可取代给水系统中的水塔、高位水箱或气压罐等供水方式, 性能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2.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辅助热源供水方式。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 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利用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 可降低建筑能耗, 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此建筑在屋顶设置了约300m2的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供水方式, 全天供水。整个太阳能热水集热器采用串并联结合的方式, 24根集热管为一组, 共有80组。组和组之间采用管道联接。储热水箱放在屋顶热水水箱间, 水箱容积为12m3。用钢板制作, 外加保温层。热水水箱间设热水循环泵4台, 2台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水泵, 2台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由于太阳能热水器是依靠太阳辐射制取热水的, 在冬季太阳辐射热较少时, 集热器内的水温较低, 所以应加以辅助的加热方式。辅助热源冬季为锅炉房采暖热水, 其余时间采用电加热。储水箱内换热器选用蛇形盘管换热器, 换热器入口和出口加装温度控制仪表。

3 排水系统设计

此建筑内没有厨房, 只有卫生间, 排水系统比较单一, 采用仅设伸顶通气排水系统, 一层排水管单独出户。伸顶通气管在室内平顶以下0.3m处管径放大一级, 通气管顶端采用伞形通气帽。出屋面部分通气管采用镀锌钢管, 其余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材, 排水立管采用UPVC螺旋塑料防噪声管材, 接口为承插胶粘接。此管材不仅排水量大, 降低了噪声 (螺旋消音管的噪声比普通塑料管降低5分贝~7分贝) , 而且安装、维修极为简便, 同时外观精美, 抗震效果极佳。

4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4.1 室外消火栓系统

此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室外采用地下式消火栓, 消火栓布置距建筑物外墙大于5m, 距路边小于2m, 消火栓布置间距120m。

4.2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 火灾延续时间2.00h。在园区内设有400m3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选用两台双出口消防主泵为室内消火栓供水, 一用一备。消防水池外设置供消防车取水用的取水井, 吸水高度小于6.0m, 取水井距建筑物外墙大于5.0m。在此建筑屋顶设消防水箱间, 水箱间内设18m3的高位消防水箱, 储存前10min消防用水, 同时设有消防增压稳压设施和试验消火栓。

本消火栓系统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竖向不分区。室内消火栓采用SN65型消火栓, 并配置长度不超过25m的麻质水龙带, 水枪ø19mm, 消火栓箱内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并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消火栓栓口距地高度1.10m, 其出水方向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 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室内消火栓布置在楼梯, 走道等明显和易于取用的地方, 其布置间距满足相邻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充实水柱为10m。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竖向成环, 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 另一进水管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

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建筑的诊所、特护房、活动室、储藏室、办公室、康复中心、门厅、走道以及面积大于5m2的卫生间等处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湿式系统, 按中危险级I级设计, 设计流量为20.8L/s, 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2, 作用面积为160m2, 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 应用最广泛, 控火、灭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目前世界上已安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有70%以上采用了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般包括:闭式喷头、管道系统、湿式报警阀和供水设备。湿式报警阀的上下管网内均充以压力水。当火灾发生时, 火源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导致火源上方的喷头开启、出水、管网压力下降, 报警阀后压力下降致使阀板开启, 接通管网和水源, 供水灭火。与此同时, 部分水由阀座上的凹形槽经报警阀的信号管, 带动水力警铃发出报警信号。如果管网中设有水流指示器, 水流指示器感应到水流流动, 也可发出电信号。如果管网中设有压力开关, 当管网水压下降到一定值时, 也可发出电信号, 启动水泵供水。

在本建筑小跨度的单人房、双人房内喷头采用边墙型喷头, 其余大跨度的特护房, 会议室和康复中心则采用闭式下喷喷头, 喷头动作温度为68℃。边墙型喷头的优点安装简便, 在一些不考虑吊顶的房间, 如办公室、客房, 边墙型喷头安装比较隐蔽, 与风口、灯具互不干扰, 较受欢迎。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湿式报警阀设于楼梯间的报警阀室中, 室外设两台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接入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地下式水泵接合器井盖须做明显标志。

4.4 灭火器的配置

本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A类, 设计采用磷酸铵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型号:MF/ABC3。设置在楼梯间, 电梯间及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每个设置点最少设2个, 最多不超过5个。配电间等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单独设置两具灭火器。

5 结论

在老年人居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 应该注意的有:1) 给水排水系统设备选型应符合老年人使用要求, 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出水温度宜为40℃~50℃;2) 老年人住宅应分套设置冷水表和热水表;3) 应选用节水型低噪声的卫生洁具和给排水配件、管材;4) 公用卫生间中, 宜采用触摸式或感应式等形式的水嘴和便器冲洗装置。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 .

老年人床的设计 篇9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缓解老年人对家人和社会的依赖,需要为他们配置合理的环境设施和家具,以此来辅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又因为老年人体弱多病,在室内度过他们的大多数时间,所以室内环境与家具设计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1 老年人的卧室环境设计

卧室是老年人休息的场所,老年人在卧室待的时间要比年轻人长的多,因此要保证卧室要有舒适的环境,方便使用的家具。

1.1 卧室要有良好的日照

对于老年人来说充足的阳光照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老年人身体普遍缺钙,容易患关节疼痛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缓解老年人的这些症状。所以,老年人卧室朝向选择非常关键,一般老年人卧室选择朝南,这样才能保证卧室有充足的阳光。阳光还可以对室内进行消毒,以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所以老年人卧室一定要有良好的日照。老年人卧室解决日照的问题后,也要注意解决好眩光的问题,可以在窗户上增加一些可以调节的遮挡阳光的装置,老年人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和调节。

1.2 卧室要有适宜的房间尺度

老年人卧室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和用途的空间,老年人在卧室中休息,吃饭、会客与家人团聚,所以老年人卧室面积不能太小,一般应该大于10m2。另外,老年人之间同床休息,由于作息和习惯的不同会影响老伴的休息,老年人适合单独睡,所以卧室空间面积应该能以放下两张单人床为宜。

1.3 卧室要有良好的私密性

老年人喜欢安静,所以老年人卧室应该和起居室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喜好、作息时间和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减少彼此的影响,老年人的卧室和年轻人卧室也应该分开。同时由于需要,老年人的卧室应该靠近卫生间和厨房。

1.4 卧室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比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卧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天不能太热,冬天不能太冷,夏天适宜的温度为24-26℃,冬天为16-18℃,一般冬季湿度30%-40%之间,夏季以40%-70%之间为宜。天气比较冷的地方老年人居住环境应该提供暖气和热水,炎热地区老年人居住环境应该提供空调降温设备。

2 老年人床的设计

2.1 老年人床柔软度的设计

老年人床要增加其舒适程度,就要对床的柔软度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对人体脊柱曲线进行研究,我们知道人的脊柱在自然状态下大致呈s形,从侧面看有四个生理弯曲,而人睡眠要达到最舒服的状态,必须使人躺着时脊柱曲线最接近其自然状态,过硬和过软的床都会使脊柱改变自然的生理弯曲,这就导致人体的不舒适。所以要调整床垫的软硬程度,如果能按照人体不同部位对床垫产生的压力不同调整床垫的软硬度,使人仰卧时的脊柱曲线接近自然曲线,人就会感到舒适。人体仰卧时臀部对床产生的压力最大,通过使臀部支撑增强,来增加舒适度。另外,通过研究得出老年人不适合睡软床,过软的床增加了老年人起卧的难度,另外还可能加重如关节疼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的症状,所以,老年人最好不要使用过软的床。根据前面研究的卧具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床垫理想构造是三层,最上面一层是接触身体的柔软层,中间的一层很硬,有了这两层结构,就可以保证较舒适的睡眠状态。第三层是起着缓冲作用的弹簧结构,这三层结构软硬很好的结合,就能保证睡眠的质量。老年人床垫建议采用这种结构。老年人喜欢睡硬的木板床,那么也可以在普通的硬木板床上铺以硬床垫或直接在床板上铺厚褥子,这样也可以保证老年人睡眠的质量。

2.2 老年人床尺寸设计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和关节承受能力下降,床的高度的设计是关键。我们在进行床面高度设计时,要考虑能够方便老年人起卧和穿衣等日常活动,老年人腿脚不灵活,床面过高,不利于老年人上下,床面太低,增加了起卧的幅度。经过研究和实际调研,老年人床的高度为420mm左右比较合适,这样的高度老年人起卧方便。这个床面的高度,加上褥垫的高度,刚好和轮椅的高度一致,同时方便老年人从轮椅到床上的转移。

床的长度除了考虑人体的身高外,还要考虑给头和脚两端留有一定余地。老年人由于椎间盘萎缩,脊椎弯曲度增大,老年人身高会降低,60岁的老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40mm,根据公式计算和研究,床的长度约为为2000mm比较合适。床宽设计一般为人肩宽的2.5-3倍,老年男性肩宽为469mm,所以老年单人床宽取l000mm适宜。女性的人体尺寸要比男性小,所以我们以男性尺寸为标准作为尺寸设计,对于女性同样适用。

2.3 老年人床功能设计

在设计这张老年人用床的时候,我们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点,本着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的原则,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设计出了老年人多功能用床。

2.3.1 床边设置可移动式电脑

这个移动式的电脑,屏幕可以倾斜的最大角度是45°。按下屏幕右下角的电源按钮,可以开启电脑,老年人不但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利用这个电脑,可以对老年人实施监护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不用的时候移走很方便。另外,这款针对老年人使用的计算机,有着语音操作功能,通过语音操作完成各项功能,使老年人摆脱了键盘、鼠标等传统操作工具。老年人坐在床上可以轻松自如的上网,和远方的儿女视屏聊天、阅读电子书刊、浏览新闻和听音乐,这样的一个电脑可以帮助老年人消磨寂寞的时光,尤其是长时间生病卧床的时候。

2.3.2 褥疮防治气垫

老年人,由于各个器官的退化,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差,容易患病,老年人生病一般卧床时间都比较长,为了避免褥疮的发生,可以采用褥疮防治气垫来预防。褥疮的形成就是人体静脉及动脉受到过量的压力,而无法正常交替氧气及养分,而引起细胞坏死。我们采用的防治褥疮气垫,采用的是A、B管交替波动,使肌肉组织免于长期固定积压在同一定点,而产生皮肤坏死,来达到预防褥疮的目的,防治褥疮气垫的使用,同时也降低了家人和护理人员为卧床不起的老人翻身的劳累。

2.3.3 床边设置扶手

老年人床一定要设置扶手,扶手可以维持老年人上下床时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扶手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就是扶手的高度,床边扶手的高度应该能够达到或略高于老年人的立姿手功能高度,我们将第95百分点的人体尺寸作为考虑的对象,第95百分点的老年女性的手功能高为711(增加了两公分的鞋高),那么老年女性使用的床扶手高度我们取值720,同理,第95百分点的老年男性的手功能高788(增加了两公分的鞋高),老年男性使用的床扶手高度我们取值800。根据这些人体数据,我们设计的床的扶手尺寸在720-800mm之间可以调节。

老年人由于易患骨质疏松,易骨折,所以要避免老年人磕碰着,也为了避免老年人在睡觉时从床上跌落,而发生意外,在床边设置扶手非常必要,扶手兼护栏起到了保护老年人免受伤害的作用。另外由于老年人体力的减弱,在上下床,或是从躺着的状态坐起来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借助扶手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些动作,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自理。扶手采用按键来操作,非常方便,智能化和安全。

2.3.4 使用背部抬起装置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在床上起卧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老年人起卧,床上可以设置背部抬起器,背部抬起器是床的一个辅助装置,可以帮助老年人方便起卧,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成本低,不用的时候可以拿走。

除此之外,老年人床头和床尾最好是可以拆卸下来的,在老年人生病卧床不起时,方便护理人员或家里人为老年人洗头,洗脚。另外,老年人体弱多病,为了方便老年人在生病时输液,老年人床头最好有活动式输液装置,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收起来,以免老年人反感。

3 老年人床与家庭远程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医疗保健工厂(Home Health Care Engineering,HHCE)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HHCE是指病人在家中实施监护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即建立家庭远程监护网络。多媒体和数字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HHCE工程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家庭远程监护网络监护系统缩短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助,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路途奔波。对患者重要生理参数实施远程监护,不仅可以辅助医疗,还能在病情突然恶化时报警。对自理较差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实施远程监护,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评估监护对象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远程监护可以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减退,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生病,健康状况不佳,因而增加了对医疗和保健服务的需求,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老年人看病难。如今,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医护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医护系统是远程医疗的一种应用,远程医疗以多种数字传输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医疗软件系统,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师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完成远程咨询、诊治、教学、学术研究和信息交流任务,形成医学专家之间、及其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以远程医疗的模式建立社区医护系统,会根本解决老年人医疗和保健服务的问题,国内已经有相关系统出现。

把这套技术应用到老年人的床的设计中,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医疗软件系统,让老年人通过安装在床上的生理参数测量仪把检测到的参数,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循环、心电等参数,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电脑上,并且及时的把这些参数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关的医疗结构,加上社区网络监护系统,构成一个新型的医护体系。这样病人的信息医生能及时了解并做出诊断,通过这种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联系,进行电子挂号,就诊预约、远程咨询、诊治,这就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

4 结语

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除了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外,还要设置一些能够辅助他们生活的设施和家具,而且这些设施和家具应该具备保健、医疗和护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鸿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四川:重庆大学,2002.

[2]段伟.居住区中老年住宅及其户外环境的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2.

[3]黄河,张福昌,张寒凝,陆剑雄.人类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上的应用:卧具设计中的人类工程学[J].家具,2005(3):26-31.

[4]王红心.家庭远程监护网络系统设计[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06).

浅谈老年人住宅设计 篇10

1 老年人住房设计的原则

由于人口比例中老年人增多, 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强, 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也渐渐成为过去, 同时随着社会安全福利和个人养老金的增多, 更多的老年人要独自生活, 因此要求有独立的住房设施。设计老人住房时, 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 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因此, 在老年人住房的规划与设计上我们应考虑老龄化的事项可概括如下:

(1) 从空间 (消除室内高差) 、装置 (设置扶手、地面防滑) 、设备 (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 、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 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

(2) 尽可能在楼内外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邻里交流、人际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环境。

(3) 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 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4) 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 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临床医学诊疗》丛书招聘启事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和诊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为了汇集这些宝贵经验, 并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创造条件, 《中外医疗》杂志社、《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联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临床医学诊疗丛书》, 有意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医务人员请与丛书编委会联系。

电话:010-67348481 63385386传真:010-63385686 E-mail:zwylbjb@263.net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名苑2609室《中外医疗》杂志社邮编:100054

2 建设场地与总平面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的老人住房建设一直未受重视, 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 往往考虑三代同住, 即使有少量的敬老院也大都是为孤寡老人所建, 选址往往在城市的边缘地区采用院落式管理, 相对封闭。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老人与意识, 容易使老人在精神上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想法, 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即使是现在所建的老年公寓, 也有相当一部分在选址上也只考虑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而忽视了社区人文环境。

因此在建设场地的选择和总平面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

(1) 环境质量良好, 环境符合老人的心理上的需求, 对老人有较强的吸引力;

(2) 交通便捷, 老人外出或是与子女、友人往来都十分方便;

(3) 场地周边活动安全, 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 保证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活动不必穿过城市主要街道;

(4) 商业设施齐全, 如超市、洗衣店、维修店、服装店、饮食店、银行、邮政及药房等应尽可能邻近并便于前往, 使入居者对现实生活感到方便, 对未来生活感到安心;

(5) 基本的地区公共设施如图书馆、保健服务、文娱设施等也都要靠近;

(6) 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入的娱乐区;

(7) 生活气息浓郁, 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避免产生与社会相隔绝, 被社会所遗弃的消极心理;

(8) 场地应有足够面积, 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9) 老人居室朝向应日照良好;

(10) 居住区内路网设置合理, 人车分流, 来自主干道的噪音少;

(11) 设置坡道联系室内外空间, 方便轮椅的使用;

(12) 处理好合设或邻设的其他设施与住宅之间的关系, 既提供公共交往空间, 利于老人开展体育活动, 又方便生活。

3 适应老龄社会的通用住宅

大多数人都不愿频繁地搬家, 而更愿意在自己从青年时就拥有的家里渡过晚年, 这里还包含有心理寄托的需要。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 相当一部分住宅必须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于是一种通用住宅就应运而生。在这种住宅中, 从设计和建造时就将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 让老年人能自己照顾自己, 但是并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把这些考虑全部做上去, 而是逐步来实现。长期以来我国基本是采用养老院形式, 即专住型的, 但是从环境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同时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针对我国人均收入较低 (老年人尤其如此) , 政府补贴不足, 建设用地紧张, 人口基数巨大, 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 我们应将通用住宅作为现在的设计重点。

4 公共交往空间

在老年住宅的设计中, 应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考虑相互之间的交流空间, 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

老年人家用血压计的交互设计 篇11

中国自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近十几年一直在加速老龄化进程,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平均每三个人中便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老年人不仅数量多,身体状态亦令人担忧。家用医疗产品具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和各项指标的功能,其中血压计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本文将从人机界面和产品设计的角度对现有血压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交互设计的方法对其界面细节、整体布局、信息表达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提高老年人使用电子血压计的体验。

关键词:

老年人 血压计 交互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121-02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1世纪前叶,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总人数的34%。这意味着中国正从一个年轻、劳动力富足的国家转变成老龄化国家,这一巨大转变将给国内经济、医疗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解决好老龄化问题,将极大程度地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感官机能退化,反应能力降低,操作某些产品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多数老年人心理表现出敏感多疑,缺乏自信等特征。目前针对老年人群体设计的产品甚少,普通产品缺乏针对性,不能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老年人的目标需求。银发市场的稀缺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健康医疗领域尤甚。

1.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分析

老年人感官的敏锐度和灵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行动变得迟缓,同时记忆力衰退。随着各项器官功能的老化,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均降低,各种疾病容易趁机入侵。且由于老年人的心肌细胞变得纤维化,该细胞的传导能力和刺激作用均会下降,容易造成心脏功能障碍,并可能进一步导致血糖代谢、血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功能障碍。

生理的特征变化,必然会对心理产生影响。虽然老年人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界无法改变的规律,但内心仍然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健康,并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已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其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势必会造成心理落差。为了获得自信,老年人通常会与行为能力更差的人进行比较,来突出其对新产品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产品的交互过程让老年人感到愉快,能够维持自尊心,老年人会很快适应新产品;反之,复杂错乱的新设备只会使其增加挫败感。

2.交互设计在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中的重要性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渐减弱,学习使用智能产品的时间较长且效果不佳。应用交互设计的产品具有缩短学习周期、降低用户困惑和产品复杂性,并提高用户体验等特点。本文应用交互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了解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行为特征对其目标需求进行分析,以确定老年人产品设计的总目标和功能需求范围,明确产品需要向老年人提供的使用信息以及实现此类功能的难易度。此外,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能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并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因此,应用交互设计的理论指导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国因感染慢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逐年攀升。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国高血压患者高达3.3亿…,每年因高血压去世的人亦有200多万。若患者使用血压计对病情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发病率和感染其他疾病的概率。

3.交互设计在老年人家用血压计中的应用

血压计通常分为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和弹簧表式血压计三种,自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府规定2020年以后全面禁止生产出口水银血压计和体温计,水银血压计的市场份额呈下滑趋势。而电子血压计具有测量范围广,数据精准等优点,是未来血压计的发展方向,以下主要探讨交互设计在电子血压计中的应用。

3.1 家用血压计的人机界面操作方式

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操作交流的视觉表现形式,良好的界面能传达产品的使用信息和功能语义,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使用氛围。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现有血压计存在的人机界面问题并给出拟解决方案:

(1)细节设计

产品的细节包括按键、字体和色彩三种信息。首先是按键设计,由于触觉具有准确定位刺激点的能力,且皮肤阈值是有限制的,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其触觉敏锐度更低。因此,圆形的按键尺寸直径范围应该在8-18mm之间,键间距应在在12.5-20mm之间,才能保证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既不存在误操作也不会带来操作负荷。其次是字体的设计,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瞳孔变小,光线调节范围缩小,故视力降低。因此屏幕显示字体不宜过小,特别是重要信息,其字体一定要突出,内容必须层次分明,且字体型号、颜色要尽量统一,前后保持一致性。最后是产品的色彩设计产品屏幕的颜色以灰白为宜,与黑色字体对比鲜明,夜晚的屏幕背景可设计为橙色,具有夜间补光效果,并能缓解视觉疲劳;产品的整体色彩不宜超过3-5种,大区域的面积宜选用浅灰色,特殊按键或部件可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加以区分。

(2)整体布局

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人眼睛沿平方向运动比垂直方向运动快且更舒适,同时,与曲线轮廓相比,人眼更容易接受直线轮廓,因此显示屏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由于血压计的所有阅读信息都是通过屏幕显示的,屏幕面积过大会造成老年人视觉疲劳和心理压力,因此屏幕的覆盖率不宜超过产品整体的40%。界面信息布局应松紧适度,避免过于拥挤的排布方式。其次,产品整体的平衡性很重要,轻重感是否一致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使用者的心理。如果视觉平面不对称就会给人造成一种画面失重,识别性低,不整洁的感觉。此时通过调节留白区间和文字区域的比例,可以使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

(3)信息设计

产品的信息是人和产品以及系统之间的交流呈现,一个交互良好的产品,其信息必然是完整的,用户目标需求亦是明确的。现有血压计缺乏的信息设计如下:

①信息引导设计。多数用户反馈电子血压计的测量数据不精准,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缺乏引导信息,用户无法了解其操作行为是否正确,导致在错误的操作行为下获得了错误数据。例如用户在测量血压时如果臂带佩戴方式不正确,太松或太紧都会造成数据误差:若未将仪器与心脏平行亦将导致结果错误等。在设计产品系统时应该将此类不当操作考虑在内,阻止用户继续错误测量,指出当前错误原因及用户下一步操作指示。

②测量结果显示信息。很多用户在测完血压之后,需要根据测量结果查询相关表格才能知晓测量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用户的健康状态(优、良、中、差)以及具体出现问题的项目指标(高压、低压或心率)应该直接在产品中显示出来,且当测量结果处于危险状态时应给予一定的提醒和建议。

③语音提示。由于老年人大多视力不佳,因此产品上除了有视觉信息提示,还应该增加语音通道。适当的语音提醒可以顺利引导老年人进行相应的操作程序,帮助其顺利完成测量。

④等待状态显示设计。用户在按下“开始”按键准备测量血压时,通常需要等待5-25s才能显示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有的仪器会给出倒计时的数字,有的则没有任何反应,还有的会显示加压的过程,反而增加用户的紧张感,用户在等待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安情绪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在此,设计师如增加产品与用户互动的界面,可使等待变得有趣,从心理上缩短等待时间。

3.2 家用血压计的产品设计

对于一款产品而言,交互设计带给用户体验的并不单纯是指界面设计,还应该包括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以及用户目标的实现,产品结构形态能把这些功能更好地呈现给用户,产品功能和操作流程的设计如下:

(1)臂带设计

目前血压计臂带的佩戴方式有以下三种:夹板式、反转环式和手臂舱式(图1)。夹板式和反转环式使用方便,但是对老年人而言需要单手操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眭。而手臂舱式的血压计体积过大,不适合老年人手握。本文提出对现有反转环式的臂带进行改良,如:为防止臂带末端脱落,提高臂带佩戴效率,可以在臂带末端设计两个金属小球卡在金属环外侧或在将环形金属置于一段封闭的布条中,如图2所示。臂带外侧亦可增加刻度标志,保障用户每次测量的位置一致,以提高测量精准度。

(2)产品附加U盘设计

高血压患者的测量数据对医生同样重要,在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可根据患者近期的测量结果酌情配药或诊断病情。而现有血压计体积过大,不易携带,故可以将患者的测量数据记录在U盘中,平时测量状态时U盘与产品合为一体收集数据,用户去医院就诊时可将其扣在手腕上或钥匙链中随身携带。

(3)规范操作流程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操作步骤越多,用户体验性越差。为了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效率,现对血压计的使用步骤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用户操作流程,提高产品的易用性。通常使用血压计的流程如下:将产品放置在桌上,脱掉外套(准备工作)——卷好臂带——佩戴并调节松紧——插上空气导管——开机——等待数十秒——读取测量数值——查看范围——记录测量数值——关机——整理产品和衣物。通过对臂带的佩戴方式进行设计,可省去“卷好臂带”这一步骤。读数值、查看范围和记录这三步亦可合成一步进行,即显示数据的同时告诉用户血压的健康程度,在后台自动记忆。开机可以通过插上空气导管来代替,关机亦是如此。这样与原来的操作流程相比减少了四个步骤。

4.结论

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探讨 篇12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情况加剧, 养老问题日渐突出, 因此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建筑形式已成为当前建筑界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五项目标, 以“老有所养”为首。养的基本条件就是有合适的居所,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 与其他人群相比, 对住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 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依托。因此, 如何更好的设计出满足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建筑, 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现行的城市住宅建设和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针对在职中青年家庭的生活方式来设计的, 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居住要求。本文从我国现存的三种主要的养老方式谈起, 剖析了现存养老居住建筑的不足, 对老年家庭结构进行分类研究, 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养老居住建筑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以期为城市住宅建设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模式分析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社会服务等三种主要的形式。

1.1 家庭养老

由于经济水平, 生活习惯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形成了强调家族亲情, 提倡尊老爱幼, 子女孝敬老人, 长辈关爱晚辈的社会生活习俗, 因此, “家庭养老”是我国社会目前和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的养老方式。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 我国老年人大多重视家庭的价值, 眷恋传统的家庭居住模式, 对长期居住的环境和邻里关系有深厚的情感, 不愿意轻易放弃原有的生活规律, 使得“家庭养老”成为我国老年人的普遍选择。

1.2 社会养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人口流动、就业等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人口流动化”等社会现象, 已普遍造成家庭养老人力资源不足及养老功能的弱化,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此外, 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社会养老方式则应运而生。与家庭养老相比较, “社会养老”模式可通过把老人集中到各种养老院“集体”养老, 解决家庭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养老形式逐步向社会化转化, 将是我国未来养老形式发展的一个趋势。

1.3 家庭养老+社会服务

这种养老模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化的服务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它与家庭养老的区别是:这种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延续亲情和社会交往, 又能享受到社会化全面的服务, 同时又缓解了子女在照顾老人与紧张工作之间的矛盾, 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目前这种家庭养老+社会服务的养老模式正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2. 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现阶段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

从老年居住形式来说, 目前我国主要有家庭养老住房、机构养老住房和老年社区住房三种形式[1]。且以家庭养老住房为主, 并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会改变。

2.1.1 普通家庭住宅是老年住宅的主要形式

受统养老观念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重视家庭的价值, 眷恋传统的家庭居住模式, 希望自己可以在长期居住熟悉的环境中与子女一起居住, 享受天伦之乐。虽然社会养老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家庭在现代和将来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任何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不能完全取代家庭[2]。与此同时,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出现, 鉴于国家当前的经济实力所限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养老。所以普通家庭住宅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养老住宅形式。

2.1.2 社会养老及老年社区住宅是目前老年住宅的辅助形式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 政策滞后,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配套服务差, 金融环境和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达到支持老年住宅全速发展。因此, 社会养老住宅以及专门为老年人建设的老年社区数量较少, 设施不配套, 服务不到位, 无法满足老年养老的需求, 因此, 入住率较低仅处于辅助形式。

2.2 我国现存养老居住建筑的问题与不足

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 发展速度快, 对养老居住建筑的需求既给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也向我国住宅产业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我国老龄人口发展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挑战。就现存的养老住宅看,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普通家庭住宅模式无法满足养老需要

当前, 在城市建设中, 我国现有的住宅模式基本是以在职中、青年家庭的一般生活规律为依据的, 没有考虑住户未来的养老需要, 功能上缺乏通用性和灵活性, 未能充分照顾老龄人群的生理特点。在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需求方面的关注就更加不够[2], 难以满足家庭养老的需要。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与年轻人有很大差别, 老年对居住建筑的要求无论是从小区的配套设施, 还是住宅本身的模式, 都与普通住宅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普通家庭住宅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2.2.2 社会养老住宅不仅数量少, 而且模式单一

一方面, 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成为社会的主流, 4∶2∶1 (老人∶成年人∶子女) 人口结构比例, 使将来一个年轻人可能要面临4~8个老人的赡养负担, 因此, 社会养老必须介入。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统家庭结构剧变, 子女成人后异地就业, “空巢”家庭增多;又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 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单独居住, 希望有自己合适的养老居所, 这些, 均会带来对老年公寓、养老院、社会福利院以及各种康复机构的需求的急增, 这种需求, 一方面表现在量的增加上,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住宅模式需求的变化上, 即要求能提供多种不同的养老设施, 比如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等, 分别满足处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或老年家庭的养老需求, 当前, 我国社会养老设施无论是从发展数量上, 还是养老居住建筑形式上都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 不能保证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3. 适合于我国老年人的居住建筑模式分析

鉴于上述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可知, 我国目前的老年居住建筑不仅数量少, 而且模式单一, 难以满足老年家庭的养老所需, 在我国的经济现状、城市家庭赡养结构、人口流动、传统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 必须发展多元化的老年居住建筑形式, 以满足不同老年家庭的养老所需。

3.1 老年居住建筑形式分类

不同的养老模式决定了老年居住建筑有其相应的类型[3], 依据现有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特点, 老年居住建筑主要包括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两种类型, 分别对应家庭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两种模式 (图1) 。而个人、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通过老年住宅组团的社区服务设施来实现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的兼顾, 如老年公寓就是其具代表性的老年居住建筑模式之一。

3.2 老年家庭结构的分类及养老模式的选择

老年家庭结构的类型直接影响到老年养老模式的选择, 常见的家庭结构分类是按家庭的代际和亲属关系来划分的。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家庭以“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核心家庭模式为主, 根据家庭分类的一般规律,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老年家庭的代际、人口数量和赡养结构, 把老年家庭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以及各种类型所对应的养老方式 (表1) 。

3.3 老年居住建筑模式的类型

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上来说, 有的选择和子女同住, 有的希望和子女比邻而居, 独居和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会选择社会养老等形式。因此, 老年居住建筑的模式应该从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出发, 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和家庭习俗的前提下, 从我国老年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 使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住宅形式, 各种老年居住建筑模式的类型 (表2) 。

4. 老年居住建筑模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4.1 家庭养老型

4.1.1 两代居模式

所谓“两代居”住宅, 是指两代核心家庭既同住在一起又能各自独立生活的住宅, 在这种住宅里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生活起居空间和设施, 有合有分、自成体系[4]。“两代居”住宅符合我国敬老养老的民族传统, 发挥家庭养老作用。设计上采取老少两代在生活上适度分离, 既合居又相对独立。从户型上可考虑以下几种模式:

(1) 完全共居型, 老人应设立独立的卧室和卫生间, 其他房间共用。此种模式, 老人与子女共居程度较高, (图2) ;

(2) 半共居型, 设立总户门, 两户共用一个厨房、餐厅等公共空间, 分设卫生间、客厅、卧室, 老人与子女空间独立, 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 (图3) ;

(3) 半邻居型, 设立共同总户门, 其他空间独立, 此种模式保持老人生活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图4) 。

4.1.2 毗邻居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接凑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生活习惯上的差距在逐渐增大, 年轻人需要更大的自主生活空间。年轻人与老年人各自都有很长的生活经历, 有一套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行动规律。另外,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几十年来, 一对夫妇赡养两对或更多老人的也会随之出现, 两代居住宅显然不能满足新的家庭结构。许多老年人不愿同自己的子女在一块儿居住, 而是希望能与子女们住的不远, 以便经常来往。因此, 毗邻居式住宅便应运而生。这种养老方式非常适合我国的传统习俗, 也比较容易被社会接受, 同时建设也比较方便。

“毗邻居”模式可以分为同层不同户、同楼不同层、同区不同楼、同街道不同社区等几种形式 (如图5所示) , 此种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与子女或亲属相互独立且毗邻居住, 老年人既有自己的空间, 又与孩子相隔不远, 把这类住宅特点概括为“分得开、住得近”、“分而不离”。它既使老年人在精神上能得到抚慰与愉悦, 又可解决老少生活上的不便和干扰问题,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应是我国老年住宅的主要类型。

4.2 社会养老型居住模式

4.2.1 养老院 (敬老院)

养老院型老年人居住类型主要是接纳社会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 提供集体居住的生活单元, 并提供生活文化、娱乐、健康服务设施。养老院主要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不包括医疗护理。其特点是老年人集体居住、统一管理、高度集居化, 集中统一管理与服务[5], 其模式框架图 (图6) 。养老院建筑应设有有单独的卧室、卫生间, 集体共用的餐厅、公共活动区、医疗服务区等, 其中卧室可分配有单人、双人、或四人间等可供不同条件的家庭灵活选择。

4.2.2 老年公寓模式

老年公寓是按老年人的特点设计, 并配有专业化的基本生活服务系统和护理系统的老年居住建筑。老年公寓是为有生活自理能力或半自理能力老年人设置的专用住宅。建筑设施完全可适应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配备必要的保健、生活服务配套。老年公寓养老不同于传统的普通住宅养老, 又不同于一般的敬老院养老。普通住宅养老的老年人分散居住在原有房屋中缺乏无障碍设计, 不便受到社会化服务的帮助, 而一般的敬老院使老年人集体居住、统一管理、高度集居化, 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通常不愿接受。老年公寓养老的最大特点就是老年人独立生活单元的集居化, 社区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其框架简图 (图7) 。在布局中, 应将独立的老人住宅靠近社区服务中心布置。

4.2.3 护理院

护理院是指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长期患病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休闲娱乐、社会工作等多种服务, 满足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这些基本需求的专业护理机构[6]。以单人间为宜, 室内设独立卫生间, 配有医疗用房、康复用房、娱乐用房等。护理院内设入住登记房、卫生保健房、生活用房等等, 其模式 (图8) 。护理院建筑形式应该承担解决老年人疾病的后续治疗、全面护理和康复训练等问题, 解除家庭和子女照料老人的精神负担和实际困难 (时间、精力等) ,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结论

随着城市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日益严重, 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发生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弱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子女单独或婚后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家庭养老困难必然导致老年人对社会福利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家庭养老的弱化和社会养老力量的有限, 迫使养老模式向多元化、社区化发展, 因此养老居住建筑模式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基于这一特殊国情, 我国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必须强调多种模式共存的设计理念。建筑与环境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的特点, 为更好地让老人有高质量和有意义的生活长寿, 居住环境作为老人的主要生活地点所在, 应该承担极为重要的责任。既让老人享有身心健康和社会尊严, 同时又保证生活欢乐和实现价值, 旧式住宅和敬老院等已不能满足老人要求。对新型的养老居住环境必须既满足老人对于家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 同时又能保证老人的自尊与独立。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模式, 剖析了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 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居住建筑模式, 其中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社区服务) 对应的是两代居、毗邻居模式, 社会养老对应的是养老院 (敬老院) 、老年公寓、护理院等三种模式, 在此基础上设计各种老年居住建筑模式的框架简图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养老模式,居住建筑模式,模式框架图

参考文献

[1]蔡定涛, 唐国安.对我国城市老年居住建筑设计探讨[J].中外建筑.2009, (1) :118~121.

[2]高丕基.我国老年住宅发展模式探讨[C].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4~5.

[3]梅岩, 史亮, 马永正[J].山西建筑, 2010, (18) :24~26.

[4]张朝蓬, 谢吾同.“两代居”住宅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 2000, (1) :78~86.

[5]姜长征, 王丽.适合我国城市老龄住宅类型研究[J].住宅科技, 2009, (11) :120~128.

上一篇:1553B数据处理下一篇:整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