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的感想(共13篇)
对高考的感想 篇1
对2013年高考全国卷政治部分的一点感想
文综组 田平奎
一、试题特点
难度:0.58左右
区分度:较大。主要体现在30题、35题、38题第二问
信度:一般。第38题第二问“途径”一栏,指向不明确
创新:增加了题目:41题;任选一题;任选甲乙丙的发言作为解题方向和内容
二、逐题分析
24题:题干讲的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当选C
25题:ACD表述都不正确
26题:ABC表述都不正确
27题:ACD都不符合题意
28题:(1)(3)表述都不正确
29题:题干讲的是蔬菜的种植到销售的道路漫长而曲折。B符合题意
30题:CD肯定不正确。问题是A。貌似收入大于支出,实际上说的是增长率。因为不知道2010年的支出情况,所以无法得出“财政盈余”的结论。如,去年财政支出5000亿,收入4000亿,今年财政收入增长超过支出增长1.9%,也不能说明财政盈余。
31题:题干说的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是结构升级;(3)是转变发展方式,当选A32、(4)(2)不符合题意
33、(1)(3)的主体不是政府
34、ABD不符合题意,题干有“起源、历史”等字样,当选C
35:知识型题目。总统的权利有限、有力
38题、第二问第二框题指向不明确,容易答偏
39题注意是“任选”,两个都答的,因该按照的分较少的题目计入总分。
40题考察的是记忆。
三试题结构
稳定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4部分,分值分别为30分、24分、14分、32分。在试题类型方面,选择题仍然以最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如价格变动的影响、汇率与利润的计算、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走出去与贸易保护、投资与储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我国政府职能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的知识、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和价值观等,都是考纲和教材的核心知识。1 细品味:稳中求变不乏新意
2013年甘肃省高考文综试卷(全国卷)政治试题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变化不大、稳定持重,看点频现、不乏新意。”试题在命题立意、试题结构、材料选取、语言表述、知识点考查等方面都展现了这一特点。
看点一:风格依旧,稳定持重
新课标试卷在试题结构、试题类型上,风格依旧,稳定持重。在试题结构方面,稳定合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4部分,分值分别为30分、24分、14分、32分。在试题类型方面,选择题仍然以最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题为主,12道题中有9道题为组合选择题;而就两个非选择题的设置而言,38题仍然是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包括有两小问,39题则仍然是文化和哲学的综合,包括了3小问。题干信息丰富,关注热点,文字叙述与图表呈现交相呼应。卷和卷的整体题面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设问指向明晰,更有学科内的小综合。
看点二:重视基础,考查能力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如价格变动的影响、汇率与利润的计算、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走出去与贸易保护、投资与储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我国政府职能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的知识、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和价值观等,都是考纲和教材的核心知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础性很强,但在情境设置上却突显了对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中14、15、17、18、19、21、22、23题题肢表述的灵活性和12、13、15、16、18、19和22题一题考查多点的巧妙性,无疑更加体现了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的有用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判断的能力的考查。而且,非选择题39题第3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呢”这种探究式的试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看点三:微观切入,难易结合38题第1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38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
司取得成功的原因。”39题第2问“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人的认识的发展。”这些题设问的指向非常明确,切口很小,但在难易程度上,却明显不同。
其中,38题第2问,知识指向“经济生活知识”,题型是常见的“高频问法”,如果考生再能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和解读答题信息,并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这个题应该比较容易;38题第2问和39题第2问,知识分别指向“政治生活知识”和认识论知识,题型也是常见的“高频问法(党如何做)和说明某个观点”,但“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和“说明争论有利于人的认识发展”却让它的难度可见一斑。这种指向明确、微观切入式的试题设计和导向不仅要求考生宏观掌握学科主干知识体系,而且还要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过行微观的细节把握。考场上更要求考生充分把握设问的指向性,所答即所问。
此外,39题第3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呢?”不能不说是一个“别出心裁”的题目,看似知识考查指向清晰,但答题指向的不确定性却又着实让学生颇费脑筋,相信考生在看到答案时,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点四:关注热点,不乏新意
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涉及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人民币升值、海外并购、贸易保护、民生问题、居民身份证法、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教育、自然科学的成就和习总书记的“四最”劳动观等热点材料。试题的巧妙设计,使这套试题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三点合一”,实现了《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考查目标和要求,即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考查,更不乏新意。
全套试题既有对长效热点的持续关注,又有对时弊问题的直面正对;既有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视,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既有对国家决策的高度肯定,又有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有的是显性考查,有的是隐性考查;有的是宏观把握,有的是微观切入,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彰显了学科价值。
如38题,一方面,通过文字材料叙述和图表客观呈现了我国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向学生展现了我党对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持续向好的力度和决心。39题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西文字母开头的239个词语引起社会广泛争论为背景,命题坚持了现实问题立意,不仅考查了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美丽家园。深领悟:点线面、整体把握取舍用、收放自如
2013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高中政治新课标强调的“三个贴近”原则,体现
了新课程对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彰显了政治学科的特色和魅力。而在品味之余,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今后教学和学习的启示,即“点线面、整体把握、取舍用、收放自如”。
一是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
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做到点要讲清、明理会用,线要连好、条条清晰,面要织全、精梳细琢。帮助并教会学生建构“知识库”,并能做到想一点、连一线、带一面,随时调用。
二是不唯书、不唯上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进行转变。教师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切实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深浅之度,做到“取”不画蛇添足,“舍”不轻丢要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三是动静合一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相信学生。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探究。通过“专题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能力。适时“收”、适当“放”,收放自如,更能彰显新课标的理念。
四是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气息
教师时时、适时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思辨能力的舞台,通过“时事点评”“问题关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政治课的独有乐趣。
五是坚持三年一贯,重视见多识广
三年努力一朝高考,要注重平时的常规训练,规范出题,规范答题,见不在多,而在精。见不能只是“见”,而是要教会学生会“识”,能分辨、会比较,善总结、会反思,方才能见题不慌、解题不躁、答题不乱。
变味的高考誓词,你有何感想? 篇2
对经历过高考的年轻人来说,高考标语或誓词并不陌生:从引用古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到反映时代精神的“为振兴中华而高考”“祖国需要我们,高考检验我们”,高考标语或誓词已成为吹响高考这场“战斗”的最嘹亮的号角。但是近年来,高考标语或誓词越来越夸张,越来越雷人。從之前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拼命提高一分,就能干掉千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悲壮,到如今说法上的“创新”——调侃自嘲式的“滚去学习”和战斗性极强的“考过富二代,战胜官二代,你就成了高富帅”。普通学子大有拼死一搏挤进“高富帅”行列的决心。
临近高考,各高中校园和各个高三班级中,那一条条高悬的鼓劲横幅,那一句句“励志”的高考标语,已成了一道独特的高考风景线。不仅如此,还有媒体报道,某高中让高一、高二的学生对高三学生齐喊“高考必胜,加油!”场面宏大,喊声震天,令人震撼。
针对今年高考前的各类高考誓词和冲刺标语,难道你就没有一些想说的话吗?
《高考时光》之感想 篇3
《高考时光》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她将我们高三生活演绎的栩栩如生,把我们的高三生活演的淋漓尽致。可惜,太伤感了,中间部分我都没有看。我喜欢孙蕾和邵阳,我讨厌赵茜,但又佩服她。
高三的孩子,正是豆蔻年华,对异性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好感。高三的季节,是充满活力的孩子亲爱的时期,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高三,在种种情势下,孩子们被逼的喘不过气来。高三的孩子,被学校剥夺了所有参加娱乐活动的权利,被家长剥夺了交朋友、看电视的权利。高三的孩子,他们在学校和家长的夹缝中生存。他们的生活很压抑,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他们甚至没有了同学间最基本的问候与寒暄。
家长和老师总是说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可是过分的管制会把孩子推向绝望。就像邵阳,他一直忍受他妈妈过分甚至苛刻的要求,但在妈妈把自己心爱的人送的礼物砸坏之后。受不了这种压抑的生活,就离家出走导致发生车祸身亡。高三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对此,我很同情邵阳,他生活在一个这么不幸的家庭。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我庆幸我的爸爸妈妈开明。
邵阳,他的爸爸是个首都医院的高级医师,而他的妈妈是一个小学毕业的纺织女工。他的妈妈脾气很暴躁,可以说是野蛮,一点也不理解孩子,不为孩子着想,只搞形式主义,剥夺了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不让看电视,也不让和女同学在一起。邵阳,他是个很听话,很懂事的孩子,因此他的自尊心经常受到母亲的践踏。而他爸爸在这个家里基本没有发言权,不劝劝妈妈,还一味让邵阳服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
高三的孩子,对爱情的渴望是正常的。邵阳和孙蕾之间,他们都是因为对方的优秀而产生好感,他们一起上下学,一起读书,他们约定一起努力,将来在同一个城市上大学,这也是邵阳的梦想。由于他妈妈摔坏了心爱女孩送的礼物,并且践踏自己和心爱女孩的人格。他不能忍受这样的态度,一直闷闷不乐。最终决定离家出走,因遭车祸而亡。
和邵阳比较孙蕾比较幸福。她的妈妈是一位全市知名的作家,她的爸爸是企业董事长。在她的家庭里,任何事都是民主的。即使她妈妈知道她谈恋爱,知道她的男朋友身亡之后,不是像其他家长一样责骂、教育她,而是作为一位朋友安慰她、开导她,讲她青春期的事情来使女儿走出阴影。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她更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因为她要实现他们曾经的约定,她更要实现邵阳未曾来得及实现的愿望。邵阳想考清华大学,所以她也要考清华。赵茜,一个从不服输的女孩,但在某些事情上,我不能接受她对同学耍阴谋。同时我又很佩服她,她生病之后还坚持在医院里学习,就连高考都是在医院参加的,并且考上了她理想的大学。
《高考时光》真实地反映力我们的高三生活。这段时光,是艰苦而充实的,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努力学习,都集中精力备战高考;这段时光,我们过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餐厅—教室,这就是我们生活的节奏;这段时光,我们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几乎没有了往日无聊的寒暄。
高三的生活虽然艰苦,却也让人难以忘怀。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我们的一种幸运。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日日夜夜为了高考拼搏,我们全力以赴,我们一腔热血,只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高三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忘不了这段时间的拼搏与努力,忘不了这些曾经并肩奋战的战友们,更忘不了通向理想之巅的崎岖小路。
关于高考后感想 篇4
高考,是多少人心目中与梦想接轨的桥梁,又是多少人的噩梦。我原本以为高考之后的生活是灿烂的,彩色的,不再像高三时那般疲惫,迷茫。可是伴随着那清脆的钟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煎熬。那种等待自己分数的心情无疑是最迫切的,像是刑场上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期待着枪声给他带来解脱,却又害怕枪声的到来,很痛苦。于是就抱着这种心情经历了短暂而又漫长的十几天之后,分数出来了。 分数很低,当我看到我自己的分数之后心中那种难受不是因为分数,而是愧对自己父母的那种深深的自责。我敢于面对这糟糕的分数,就像男子汉那般敢做敢当的去面对它,接受它。我可以抛去一切痛苦,积极的向前看,不再像以前那样自暴自弃,但是我却不敢面对父母那种失望的神情。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你一事无成,给他们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令他们骄傲的事情,即使你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付出,为你奔波。他们不会说累,不会像我们一样抱怨,他们永远把最深沉的幸福留给自己的孩子。而我却浪费了这一报答他们的黄金时机。我想让他们微笑,想让他们能够在别人面前骄傲地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想让他们在工作遇到不顺时想到我能够有一丝欣慰。终究我还是没成功,当我看着父亲头上与之年龄不相匹配的白发时,我的心很痛。我的父亲永远没有对我失望过,可是这一次,我对我自己失望了。 高考之后带给我最大的感悟不是我的分数,不是人生与前途,而是我伟大的父母。 狂欢过,兴奋过,失落过,消沉过。高考不仅是我们开始迈向社会的信号,也是我们已经长大了的标志。有一句话我始终带在身边,并且也无比坚信它会引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的前进:想要战胜别人,首先你要战胜自己。虽然我的分数不尽人意,但是消极,沉沦,自暴自弃,颓废不能改变什么,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自责与反思的心情你要有,同时你要告诉自己的是这并不是世界末日。人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就能决定的,这不是我逃避自己分数的借口,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勇气。至少我在考场上尽力了,我在高考这场重要的战役中战败,我输了分,但没有输掉我自己。我举枪奋勇杀敌,我用我尽有的力量坚持到了最后。是的,我后悔了,如果当初我更努力一点,也许结果会不同。 祝福考得好的高中同窗,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对待以后人生中会面对的种种,高考给了我绞心般的痛,也教会了我做人的态度。欢笑,泪水,这些色彩在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显得更加绚丽;困难,挫折,这些不堪的回忆在经过高考的打造后成为令我骄傲的勋章;困惑,迷茫,这些淡淡的薄雾在经过高考的照明后变成最明亮的阳光。小学,初中,高中,一幕幕回忆像是陈旧的电影胶片一般,当你在某时某刻轻轻的将它播放时,会是什么样一种心情。高考,真的带给我们许多,也带走我们许多。我想我会爱它,我会因为它证明了我终于不再是脸上带着棱角分明的稚气的孩子而感谢它,我想我又会恨它,毕竟它又严肃地将我从美好纯真的青春年代悄悄带走。我想对所有辛勤哺育我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教会我的知识让我有了价值;我想对所有关爱我的亲戚家人说声我爱你,你们无私的爱才让我健康阳光的成长到了今天;我想对所有和我一起同窗奋斗的同学们说声加油,你们真诚的鼓励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高考,你就这样匆匆走了,我不想和你道别,我在你身上留下了我的足迹,浅浅的,微小的。或许有一天一阵轻轻的风拂过,我的足迹就这样被尘土掩盖,甚至你不会注意我曾经来过,但是那时,我已走远。
(二)
高考是每个中国孩子必须的人生经历,恐怕我们每个经历高考的人都能说出点子丁寅卯来,那真是“走过童年、穿越少年、跨入青年的一场远征”。至于它是否有良心,真是不曾想过。
想起我的高考,距今也近十年了,那种切肤的体会已经淡去,剩下的只是些隔岸观火的感性记忆。课桌上几近遮住视线的书山题海,表决心的小纸条,额头上的青春痘和满脸的菜色,以及像打了鸡血一样意欲扭转乾坤的狂热信念。唯一不会忘却的是,在那个高考大省,我曾经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战斗,不知道杀死了谁,总之我没有死。
我们不是韩寒,强大的不需要一纸文凭来证明自己,也不是有机会到国外留学的孩子,可以逃离噩梦般的高考,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反抗过,甚至某个时刻还怀有特殊的心理感激它,对于那段人生的轨迹,我们习惯地叫它“奋斗过的青春了无遗憾” 。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胜出,却没有凯旋的喜悦。因为回忆起来除了永远做不完的试卷,就是感觉困,凌晨四五点惺忪的睡眼,上课时硬撑着眼皮也无法遏制地打盹,午夜写字台上暗黄的台灯下昏沉的脑袋,父母轻轻带上门时心疼却又无奈的目光。似乎从不知道郊游、课外娱乐活动这些词汇,没有时间去做五彩斑斓的梦,某个时刻生出像三毛那样做个自由的鸟般浪迹天涯的思想小火花,瞬间就会自我否定掉。似乎不通过这场考试什么都难以实现。各种人生乐趣都被剥夺,那时唯一的目标就是:高考,高考!
就这样过了三年,习惯了高度紧张密集的生活,以致刚上大学时对闲散的生活丝毫不适应,有种扼杀生命的感觉。
那时候努力的种种行径以及有形无形地被灌输的观念似乎就是,只要进了大学人生就有无限美好的可能,天堑都能变通途。而前方总有各种东西在等待着我们。还需要去适应,去学习,去承受,并在挫折中恶补各种缺失的人生功课。而那场考试教会我们的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高考随笔感想心得800字 篇5
高考虽然紧张,但更多的也是让这样的紧张不在带给自己压力,轻装上阵才能走的很远,轻装上阵才能赢得对手。
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只需去战斗,就能在战场上获得更多,获得属于自己的未来。这就像是世界上从开天辟地开始就会有天,有地,我们从出生就会有贫贱之分,有出生在高考录取率极高和极低之分,对于这些差别有太多的人在埋怨,怨恨父母的贫困,怨恨自己相貌不出众,可是这些怨恨根本改变不了我们的处境啊,所有要面对现实,就像面对高考一样,用坦然的心态来接受高考,来正面的无所畏惧的来面对。我想就算你在高考中不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那么你也能拥有更美好的前景,心态要放平衡。一个人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用自己最平常的心来面对,不茫然,不奢望,只是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想怎么样学习,想去哪里发展,就去哪里生活,不要为高考而苦恼,不要为高考而布满忧愁,这只不过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小的插曲,这个插曲要面对,就要好好的面对,让时间来冲淡一切,让时间来给我们最好的痊愈。
高考轻装上阵,高考只需战斗,无需想得太多,想多了反而觉得更烦恼,放下包袱全速前进。
对亲子关系的理解与感想 篇6
我们为什么要对亲子关系这么重视呢?或者说它为什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呢?
首先,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来讲。亲子关系对于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试想一下,生活在一个阳光环境家庭中的孩子与一个处于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其利其弊立刻就显现出来了。一项科学实践证明,亲子关系对婴儿的态度及其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婴幼期的孩子被剥夺了母爱,比如说父母双亡或者是没有能力抚养孩子,这些孩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智力低下,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困扰等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相反,倘若婴幼孩童与父母分离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患上心理方面、精神方面障碍疾病的概率就会相对较低。婴孩与父母分离5个月以上的话,亲子关系的建立会受到很大阻碍,与同龄幼儿比较,与父母分离的幼儿,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有继续衰退的倾向。而那些可以一直跟父母待在一起且有条件感受到父母亲的爱与鼓励,或者说是被关怀的孩童,亲子关系就更加容易建立。此外,相对而言,受父母更多关爱的婴儿的发展比较好,成长过程中的智力、心理等方面也都发展地更加健康与完善。可见,亲子关系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已奠定下基础,特别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人格的形成与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关系的正确处理似乎越来越重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越来越难以逾越的隔阂,而这些隔阂又反过来成为阻止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障碍。从我们小组的实践调查回收来的1062份有效数据和672份网络数据来看,和父母一起度过周末的共有734人,大约占42%。总体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大约占了58%,和父母一起度过周末的这部分人中,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大约占了总人数的39%,而和父母相处时间较短的家庭中,亲子关系较好的仅有19%。由此可见,和父母一起度过周末的家庭,即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沟通情况较那些较短时间的要相对好一点。以小见大,从是否经常共度周末中,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当前社会上部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可能是或缺的。这种或缺可能是由于家长的无心、忙碌,抑或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致使这种双方“冷冻”的局面难以打破。另外,从孩子的学习生活方面来讲,某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致使孩子感到厌烦,两方都缺少妥协,亲子关系紧张程度加剧。从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来看,这种现象更是显而易见。在1000多份的问卷反馈中,至少有982份的反馈表明家长和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矛盾,有634份表明他们在生活上存在矛盾。可见,亲子关系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我们都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与处理亲子关系呢?
首先,交流沟通是最重要的。倘若父母与孩子之间少了交流,互不吐露心声,互不理解与信任,那么恐怕那个家庭里充满的都是抑郁吧。试想一下,大家回到家之后都各不作声,闷声吃饭,默默看电视或是看书,只有冷漠的一声招呼,我想即便是一个热情的人也会感到难过的。当然,有的家庭在沟通方面做得比较好。还有一个要提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沟通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有阶段性的。比如说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沟通问题可能相对多一些,而大学生可能会意识到这一点,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状况就相对好一点。
其次,部分家长还应当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这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多多给予孩子鼓励,相互尊重、理解,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环境,也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毕竟这样做,毫无疑问地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也是一个家庭对于责任的态度的一种体现。
对高考的感想 篇7
世界纪录片赏析(精品解读)课程作业
院系: 外语学院班级:11级英语1班
学号 : 11106012009姓名:杨楠楠
小调查: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纪录片
高中历史老师给我们看过《普通法西斯》,《大国崛起》,这两部各有所长,难分上下,都十分推荐。
一、简答:观赏纪录片《幼儿园》,并简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纪录片本质是追求真实,谈谈你对这种纪录片影像中“真实”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答: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并用真实引发人们对社会与现实的思考。在纪录片中所反映的都是一些真实的社会现状,如果拍摄一些假的现象,就不能称之为纪录片,也失去纪录片的意义。例如《幼儿园》里的孩子拽着大人的衣角看着别的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声嘶力竭,似懂非懂的脸上写满了莫名的表情,也许下一个轮到的就是自己。对于从未离开过自己父母的孩子,就会无所顾忌的哭泣,哀嚎,这正是他们对陌生环境,陌生老师,和陌生同学的直觉反应。
(2)“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都是纪录片的重要拍摄手法,在《幼儿园》中分别如何体现的呢?。
答:直接电影中只有摄影师在拍,不去人为的影响剧情,比如远远地拍摄一个小朋友在那堆积椅子,看着他不能放好椅子也不去帮忙;比如一个小孩把另一个小孩的鼻子打流血了,一些小朋友在痛哭,摄影师时刻在抓镜头。真实电影中就存在人为因素,就比如采访那 些小孩,向他们提问数学计算题,拍摄他们如何回答,我们能听到摄影师和孩子的交流。
(3)与我们观看的另外一部纪录片《微观世界》相比较,这两部纪录片有什么共同之处(主题、拍摄手法等等)?
主题:《微观世界》着力体现自然界微型生物的各种情况,把微生物界的情况放大,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以不同角度的感官体验,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来揭示生命的奥秘和意义。本片在摄影师们放大的视角下,展示了昆虫们正如人类一样每天都在面对命运的挑战,在同一片蓝天下寻找自己的位置,启发我们试着去理解和尊重这些生命,哪怕它只是一只蜗牛,或一条毛毛虫。《幼儿园》他用再真实不过的图像给我们展示了湖北武汉一所全日制寄宿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生活全景。这些孩子被分成大、中、小三个班,他们的生活异常简单,吃饭、睡觉、游戏、打闹,只是通过真实的同期声和图像去记录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但正是这些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画面,为观众展示来了成人并不了解的孩子的世界,使给每一个看过它的人们以极其深刻的思索。
拍摄手法:
第一,大特写的运用。《幼儿园》,在一次带孩子们体验生活的课中,老师带孩子们来到了一家可口可乐制造厂看电影,幼儿园里的孩子还很小,但在最初接受教育的时候所上的第一堂户外教育课竟然是教他们喝碳酸饮料——可乐。《微观世界》我一一起欣赏的片段中,在人们眼里北极熊北极狼也拥有爱情,亲情,特别是母爱,其甜蜜和幸福丝毫不比人类逊色。比如我们体型庞大的海狮生活在一起,防御敌人,幼海狮的阿姨和妈妈负责照顾小海狮的生命安全,甚至为他们牺牲生命。
第二,平视的视角。在室内,作者主要运用了大特写的手法,机位也采用了较低的、与孩子们平视的机位,这样就可以实打实的拍摄出孩子们真实的状态,而不像普通居高临下的拍摄方式是用“成人的视角看孩子”。像这样用一种平等的视角来进行拍摄,使得影片产生了一种更加真实的艺术效果。《微观世界》里动物的迁徙,觅食等等活动中,作者也是运用了大量的平视拍摄手法,这样给你感觉很真实。
第三,虚焦镜头的运用。导演在篮球场外拍摄场内游戏的孩子,孩子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镜头最前面是一层铁丝网。我的理解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幼儿园里的孩子,始终都是有所隔阂的,这层隔阂真实地存在,就像那张铁丝网,这里有一层寓意。《微观世界》运用虚镜头,可以忽略不重要的情境,更加突出自然万物的变化。
二、简答:如果让你去负责制作一部纪录片,你想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意图表达什么样的主题,谈谈你的想法?(可以从主题构思、拍摄手法、后期剪辑思路等整个创作过程去谈,但不做具体哪方面的限制。
答:我想选择的对象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表达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以及展现农村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方式与学习状况!首先我也曾经是偏远小镇上的留守儿童,我知道这一路走来是缺少爱与呵护的,而且很多和我一样的留守儿童都辍学了,一些甚至走上不归路,而他们当时只是孩子。鉴于对仍然留守在农村,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的关心与同情,所以选择了这种主题。背景可以选择留守儿童的家里,学校和田地,可以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他们的一天生活,特别是节假日,走亲戚的时候,采访一下他们的最大愿望,也可以记录他们的日常娱乐,信息交流,与远方父母通电话等方面。选择“真实电影”的拍摄手法,会重点拍摄留守儿童放学后的日常生活,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进行对比。在后期剪辑中,要注意抓住精彩环节,把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片段保留下来,呈现一个真实的留守儿童,打动观众的心,唤起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与关怀!
三、谈谈你对纪录片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看过的纪录片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启迪?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我们这门公选课你有什么体会或者好的建议?等等,可以随便谈,只要是你自己的语言,800字以上)
纪录片观后感
选这门功课之前,我以为世界纪录片就是关于世界各国历史的记载,只是将史书中的记载借助多媒体来传达。因为我本人喜欢文史书籍,所以好开心的选了这门功课。通过这一学期跟着滕老师学习后,我才对世界纪录片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而且我发现以前就喜欢看纪录片,比如《大国崛起》《圆明园》《故宫》等,这些都是中学历史老师推荐给我们课下看的。
这学期跟着滕老师看的纪录片,比如《幼儿园》,我想说,老师在脾气失控时,说粗话和责备话可能伤害到幼小孩子的自尊和个性的自由发展。那个叫做马玉兰的孩子,尽管顽皮,但是顽皮并不是过错,她在幼儿园遭到老师的不断指责,只是因为她妨碍了教师对于群体的管理,在一个注重个性的社会里面,孩子的棱角就是这样被不断地打磨,直到泯然众人。我还记得片子开头有个女孩哭得梨花带雨,背景音乐是《茉莉花》,幼儿园的门把孩子们和这个世界隔开,让他们只能透过院门向外张望。还有片子当中那个等着父母来接自己回去的孩子,他总是不停地在幼儿园的前门后门张望,每一分钟都显得充满期待却又焦躁不安。孩子们在这一时刻是柔弱的,谁见谁怜。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给与自己的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别等他们大了,要去远方奋斗的时候却要捆绑住他们的梦想,不让他们离开。
《高三》不只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再现,也是曾经的自己。这部视频,让我感触最多,因为太多情境和我2011年准备高考时雷同。那是一年奋斗史,也是一年泪汗史。首先,林佳燕用日记讲诉的情景,那正是四年前的自己,同样是来自普通家庭,同样成绩都在班级名列前茅,同样都经历过高三成绩跌宕起伏的揪心。只是她比我幸运,她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我的高考志愿却被调剂。记高三时,我会记录每一次各科考试成绩以及在班级排名,有过欣喜,有过失落,有过开心,也有过沮丧,也有过无数次一个人夜晚的哭泣。高三太多的情绪波动和成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候成绩仿佛就是我的一切。有一位男生因心理压力太大,故借酒浇愁,班主任亲自到他家鼓励他坚强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后来离考试还有十来天的样子,他竟然留下书信后,不辞而别,班主任又跑到车站,在一小旅馆截下了他,好说歹说,劝慰了一番。曾经我的老师也对我们说过:如果拜佛能让你得到安慰,可以的去拜佛„„又有多少人在高考时败给了心态,每一个走过高考的过来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班里总会出现那么几匹黑马,反而班级前几名的学生发挥失常。高考只是一场考试,它就可以决定农村孩子是否还像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地上,是否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记得一幕,高考结束后,一女生失声大哭,因为自己没考好。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来说高考不单单是升学的事,而是改变家庭命运的关键一战,每个中国学生背负着如此重的担子面对高考,这种重负不是每个学子都背的动的。
看野外生存纪录片,主人公诙谐的语言令我忍俊不禁,野外生存技能让我大开眼界。在我看来,在恶劣,人迹罕至的环境里求生存,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特俗的生存技能,还要有无限的求生欲望。
对美术的感想 篇8
在年幼的时候,美术就是用彩色笔给图案填充上自己喜欢的色彩,看着这些满满的五颜六色,心里自然是欣喜无比;中学的时候,美术就是用铅笔勾勒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像美少女,还有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当看到自己画的不错的时候,便会小心翼翼地把它夹在书本里,好好爱护;到了大学的时候,美术就不止只要画了,而是要知道如何欣赏别人的画,要知道在一张白纸上如何布局才不会显得空洞,并且要看的懂画面之后的深刻含义。
从小时候的喜欢画面上华丽的画到现在喜欢一种给人力量的,渗透着深刻含义的,让人余味无穷的画。当我看到梵高的《向日葵》的时候,心灵不为之一震,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有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幅画,心里能一直为之动容,在我有点不想继续下去,在我失落,在我难过的时候,看看她,我觉得我会从中获取动力,感觉自己应该要像这株极富生命力的向日葵一样,面向阳光,英姿勃发。
幸运的是,在大学的第二个学年,选修了《大学生美术鉴赏》,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摆放五个苹果,或许我是真的没有美术细胞,我能想到的就是摆成两排,上面两个下面三个,没有一点艺术美感,而后在从中的学习中,仿佛懂得了那么一回事,了解了许多有名的画家的作品,感受了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了各自作品的特点。学习中,老师还会给我们看一些影像视频,记得有一次是播放唐朝的舍利,以前看《西游记前传》的时候,一直以为舍利是被人虚构出来的,是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才会有的,看了这个影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有所依据的,我国有几个被好好保存了的舍利。而这些装舍利的匣子,更具有美术鉴赏价值,有的全身镀银,雕刻着佛主,有的全身镀金,雕刻这龙凤,还有的镶嵌了玉石,但都让人心生一种尊敬向往的感觉来。到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画家的涂鸦的画,一些返璞归真,回归儿时那种任随自己想象而画画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去黑板上画自己想画的,我自己在脑海里构造了一幅图,那便是一株向日葵,用简单的手笔画出了一株向日葵,虽然没有梵高那样给人一种熊熊燃烧,英姿勃发的感觉,但我在它的上方画上了太阳,让让面向太阳,迎向光芒,迎向真理,让自己充满着活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精彩。
其实,我觉得美术不止局限在课本书上,美术处处存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光,我觉得,在青绿青绿的草坪上,忽然开出几多美丽的小花,它们有着长长的茎,绿绿的,细细的,像是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又有一种看向大地,在亲切问候绿草的感觉,高贵而又不失温柔。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及感想 篇9
【关键词】学校精细化管理;认识;感想;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標识码】A
对于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学校,制约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如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设施、生源状况等等。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而言,生源是有限的,师资力量相对稳定,最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是管理,有人曾说过一句话“管理的空间有多大,教学质量提升的空间就有多大”。
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促使学校稳步前进。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精、做细。“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是可以复制、模仿、延续的管理技术。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每位教职工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尽心尽职,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用心做好,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抓住不落实的人,落实不落实的事”。这样一来就能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如何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呢?
一、要细化制度建设
学校应加强三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职责类,二是规范类,三是奖励类。制度健全,条款细化,操作性强,就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
许多职责类制度要与劳动分配制度挂钩,这样才能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也才能真正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各种制度要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大特点。如奖惩制度:运用“热炉定律”,确立制度惩处的4个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2)每当你碰到热炉时,肯定会被灼伤(确定性);(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即时性);(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
以人为本,逐步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要加大对工作业绩、工作量、出勤、常规工作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化,工作目标具体化,检查反馈程序明确,量化考核科学、合理。
二、要从职责抓起
学校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个岗位有什么要求,怎么做,按什么程序,都要非常细致清楚,并且编印成册,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一看就明白。例如后勤服务岗位,要求是:每个人员有具体任务;每项任务有人完成,每处障碍有人排除,每条信息有人反馈;每个角落卫生整洁,每个厕所洁净无污垢;每棵花草都完好,每盏电灯都能发亮,每台风扇都能转动,每块玻璃都不破损,从而创造良好的服务育人环境。
三、要从规范抓起
规范的建立,不但有据可依,而且能够忙而不乱,便于把事情做细做精。按程序办事能提高人的管理素养和良好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化的规范要求去做,环环相扣,以减少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规范、人人懂规范、做事讲规范的工作习惯。例如寄宿制学校,教师晚上值班查宿,什么时间查,查什么,怎么查,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这就是一个规范,有个程序。
学校管理,只要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学校许多常规工作不需安排,学校工作也能有序运转。学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议,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育教学,领导也能从繁重的事务和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亲临一线检查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要从执行抓起
制度的精细化包括制定与落实两方面,以落实为关键。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其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此,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在执行操作等层面做到精细化,“赢在执行”。
五、要从局部抓起
(一)处室、部门的精细化管理
处室是学校管理的二级执行机构,处于上传下达的关键地位,使得精细化管理有了落实的保障,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个处室一定要制定明确具体、符合实际的工作职责、细则、权限、要求等,还要有检查、考核、评价、奖惩等措施,从而让各个方面的管理更加精准、周到。
(二)班级精细化管理
学校应对各个班学生实行“操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精细化管理更具有操作性。
六、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名师培养工程”,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使教学骨干不断出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总之,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追求“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要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懂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要求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对护士工作的感想 篇10
一提起护士工作,人们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束腰的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荣光焕发、身轻如燕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大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当我娶了护士老婆时,才发现理想很美满,但现实很残忍。“天使”的现实生活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背后的艰辛与辛苦,谁又能真正体会到从事护理工作的苦与乐?为此,作为护士家属,我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一个偶然的机遇,我们相遇了;一个天使的微笑,我们相恋了;一个真情的告白,我们相爱了;一个欢庆的日子,我们结婚了。在别人眼中,我是多么幸运,找到了温柔、漂亮、善良、体贴的护士老婆,可是,回想这几年走过的感情历程,我怎么也无法将幸运与我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心里多次浮现一个念头:如果有来世,请原谅我不再娶你。我无法忍受每天下班在医院门口漫长的等待,有时我还多次嘲笑她是一个高级保姆。自从老婆怀孕后,天天挺着大肚子,星夜兼程的上班,我的想法变了,才知道护理不仅是她的职业,也是她的事业。
所以,不要认为护士老婆都很漂亮,她们黑眼圈越来越黑、肌肤不再细腻红润,因为她们从来就没有规律的休息过;不要希望她们青春永驻,因为她们的容颜已在夜班中流逝;学医的人不一定会对你照顾的无微不至,因为她们永远有比你严重得多的病人;不要希望她们在家中会像医院一样勤快,为你洗衣做饭、收拾碗筷,因为她们在医院过于辛苦、劳累。在中国这样医疗体制下,繁重的工作,医疗高风险所带来的压力,面对病人护士得像对“上帝”般的尊重,你难道还能指望她们回到家里对你温柔体贴,甚至低三下四做小鸟依人状?
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篇11
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莫言,山东人,2012年10月11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价值,大家第一时间都能想到,莫言获奖是莫言本人的光荣也是中国文学的光荣,莫言的得奖也是中国崛起的一种表现,莫言的得奖也表明中国文明已经不能被忽视,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的一大盛事。
如今,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向中国作家抛来了绣球,实现了国人的夙愿,我们在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应当静下心来,想想做些什么。作为作家,除了“作家”的头衔以外,还有“公民”的身份。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任何评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在内,只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和成就的认可,还不是价值和成就本身。文学就是人学,作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应当担当历史的责任,以作品影响世人,描摹人性的本真,推动社会的进步。好就好在,莫言自己对获奖有着清醒的认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尽快从这种热闹与喧嚣当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他还说:“我很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让我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是需要继续坚持的。”——这就是极为清醒的态度。同样,联想到社会各个层次,各项奖励琳琅满目,但是有多少人又能做到奖励的真正意义能?在管理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而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为了地位或财富做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追名逐利等等,都是虚荣心在作怪。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鲁迅同志学习,当年(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 赫定考察中国时,曾经与刘半农相商,拟提名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便托鲁迅的弟子台静农写信探询先生意见。同年9月25日,鲁迅作出回复:“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如今早已不是鲁迅时代的情形,但鲁迅当年的思考和高标准的自省,以及对虚荣心的警惕,仍然应当成为现今的警钟。
对高考的感想 篇12
关键词:英语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诞生,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改的实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的重点是转变学习方式,呼唤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我的课堂感受: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础。
教与学是相对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初中生的“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你有好感,他们就对你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等情绪的变化,处处关心学生。不仅当师长,更当密友。当然,适当的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不能听之任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让教学活动良好地开展。
二、重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英语教学是一个由主体、客体和环境有机组成的。当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应该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会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设计时要注意:
1.突出目标,使课堂最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Go for it!7B Unit 7 Section A 1a部分的词汇之前,我设计一个学唱英文歌Funny faces的环节,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这首歌的歌词如下:Two eyes, one nose, Two ears, one mouth. That’s his face. What a funny face! That’s her face. What a funny face! An ugly face with a big big nose. A pretty face with big blue eyes.在以上活动中,同学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听到的是节奏轻快的乐曲和描述人物外貌的词句。视觉和听觉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迅速进入本话题中心内容,并使学生对谈论人物的外貌产生浓厚的兴趣。
2.重视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并能最佳地接受。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从两方面做:(1)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景。例如:在教湘教版Book I Unit 4 Topic 3 Section A 时,播放视频《动物世界》,利用平台呈现动物园里各种的动物,学生边看边讨论。看完后,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竞赛We don’t think so. 规则是一组提出We like…. Because they are….(喜欢某种动物,给予理由)。二组提出We don’t think so, we don’t like…. Because they are…这样,学生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本相关的动物名字。又如:在教湘教版Book II Unit 3 Topic 3 Section B时,这课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评价来学会“同意与不同意”的表达法: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 (him, her). No, I don’t think so. I don’t agree with you(him, her).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一位学生到讲台旁,让他的好友来评价他,老师在一旁时时表示同意“Yes, I think so. I agree with you(him, her).” 或问其他学生“Do you think so? Do you agree with him/her?”这种方式引入所学内容,亲切又新颖,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2)我常常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兴趣。如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朗读比赛,常以计时方式进行打擂。如:一教完当天的对话,让学生计时,我将对话念完,并以我念的时间作为基数,让学生课后准备,次日早读时进行比赛,快于老师所念的,加分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但增强了记忆,还培养了语感,增强了求知欲。
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并兴趣盎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我们要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学习。
3.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知识的有效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控制,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如:在教JEFC Book Ⅱ Lesson 73的对话时出现了“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这个句子,根据要求是理解这个语言点,不要求掌握。但我认为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是以后学习的重点,所以我适当补充了have been to和 have gone to 的区别。按照原教学设计,讲解完两个词组的区别之后,用一些例句进行操练,然后有对话的操练和巩固。但是学生一脸疑惑, been是什么呢?gone又是什么呢?面对他们的迷惑,我马上改变了教学计划,简略地讲解了现在完成时,让他们感知动词还有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学生似懂非懂,我趁热打铁,通过练习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在一些练习中,刻意渗透现在完成时,逐渐地,学生懂了。虽然这堂课我没有完成我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他们却收获了许多,我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教室。
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提供必要的保证,而良好的业务素质及创新能力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正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要有终生学习和创新观念,勤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乐意和学生合作交流,把英语课堂变成与学生交流知识及情感的阵地。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认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傅京,2007,中学英语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英语教育》,第11期
3.张连叶,2007,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践 [J], 《中小学英语教育》,第6期
对军训的心得感想 篇13
在军训基地的这三天,我们宿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家政。在指导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互相帮助,每两个人一起工作叠床单和枕头,然后铺好垫子,拉平。感谢所有房间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宿舍的内部检查得到了导师的表扬。第三天,我们宿舍还获得了移动红旗和全公司最佳室内奖。
军训最重要的是服从命令,我们班在任何军训活动中都保持良好的纪律。但是,有一次晨练快结束了,准备吃早饭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当教官喊“立正”的时候,我们就动不了了,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汗流浃背,痒得受不了。其中一个同学赶紧举手擦汗,被教官发现,导致全班起立十分钟,最后一个人在食堂吃饭。从这件事来看,我认为邱是因为中国导弹烧了他的身体。他的伏击地点旁边有一条小运河。他只需要翻个身滚个滚,就能把火球灭了。但是他知道,如果他动了,就会暴露目标,敌人就会找到其他战友的藏身之处。所以他不动,咬紧牙关,最后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
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精神上的升华。烈日下,一定要遵守军姿要求,让汗水流下来,腿脚酸痛,却不能动弹。真的很难受。训练结束后,大家都很感慨:“军训真苦!”但是,比起每天暴露在烈日下的教官,我们的辛苦一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