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2024-07-01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共8篇)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篇1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对于为什么柜员办理业务速度比他行慢的原因,我有以下感想:我行的硬件是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但软件还是存在很多可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工作台设计不合理,有些柜台甚至连柜员脚都伸不直,电脑主机、打印机也都没有专为其设计的暗道,尤其是综合柜员,会计流水打印机与零售终端打印机摆放位置及其不规范,柜员总是上下弯腰或者左腾右挪的在办理业务,导致柜员极其劳累不说,自然不会给客户干净利索的感觉;钱箱(抽屉)设计也不合理,致使配钞影响速度,最重要的是点钞机,总是卡钞,点钞不顺利,自然效率提不高。其次,客户等候区因没有专职大堂经理,故经常有客户跑来前台柜员咨询业务或者不知道须拿叫号牌而让柜员向其解释的情况发生;再者等候区因未放置杂志报刊,也无电视节目观看(建行都有),客户在等候办理业务期间容易产生焦躁之心,而进一步对柜员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对于业务经理的工作质量,有以下感受:一年轮岗的时间太短,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一般需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熟悉各方面状况,等到进入状况还未清理整治好发现的问题,差不多又要换网点了;业务工作排班的问题,一个星期之中有两天是自己休息,有两天是替事中监督上班,那么,只有三天的时间可以来做其他的事情,而这三天之中,有太多杂乱繁琐的事情要进行。比如说随时要辅导柜员的业务问

题;凭证内外库、现金尾箱的每周清理查库(其实规定主管内控的行长每月是必须要查凭证和尾箱一次的,但几乎没有网点执行而全部由业务经理在做);每天反洗钱工作的甄别、验平及补报交易处理;每天自查管理系统的操作、报表勾对;每天的邮件收看、回复工作;月底所有报表的报送等等。同时,每天的业务传票勾对,业务经理都会列入重点,投入大量的精力,业务监督中心对其下发的差错单,都是对其绩效工资和业绩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因此,对于工作中其他的问题,想要着手去清理整治,却总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就比如车站支行的账户档案袋,我来了有半年之久,却直到现在,都还未能全面的清理一遍)。

以上是我对一线网点工作的认识和想法,也许比较片面,但确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和一线柜员的心声。我想所有的员工都是希望银行能够全面而且健康的发展的。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 有关政策规定时间过长, 退库政策难以把握

由于《国家金库条例》等有关政策颁布时间过长, 许多还是旧的财政体制下制定的, 难以适应新业务的发展, 而新的国库文件又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对国库退库业务服务, 监管过程的范围、权利和义务规定较为笼统, 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对退库监管工作有一定难度。

(二) 国库退库系统不够完善

现在昆明地区国库所应用的版本, 在实际操作中没有针对退库更正的菜单, 如国库事后或财、税对账发现国库操作人员将退库录错, 国库只能按预算收入更正进行更改, 这样退库对账日报、国库明细账上均无法真实地反映此笔退库资金的流向;国库监管人员和财税部门也难于掌握此笔退库资金的去向, 造成了退库资金管理风险。

(三) 由于对退库审核依据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

《金库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退库范围、项目和审批程序办理退库。对不符合规定的, 国库有权拒绝执行。”但预算收入退库的监督管理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要求高, 国库对什么是“不符合规定的”难以把握。因此, 长期以来预算收入退库一直是昆明地区国库部门监督管理的难点。退库依据不明确, 审批权限不明确, 政策把握难, 使得国库监管闸门作用难以发挥, 执行难度大。

1. 退库政策政出多门。

分税制后, 一部分由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与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退库政策比较明确, 但国税、地税部门各自出台的退库政策及文件规定较多, 且有的税制改革前的部分文件并未完全清理, 加之各级财政部门印发的退库文件, 形成了退库政策政出多门, 政策标准不一, 给国库部门的退库监督带来了难度。

2. 政策界定不够明确。

尤其对退库政策的适用范围不够详尽明确, 特别是一些优惠政策性质的退税, 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优惠政策众多, 有时一笔退库的依据为多项政策的组合, 让国库经办人员好像雾里看花, 国库部门在政策把握上难度较大。

3. 退库的审批权限不够明确。

《预算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各级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批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中央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的退库, 由财政部或者财政部授权的机构批准。地方预算收入的退库, 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目前办理退库的审批机构有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海关部门。对于上述规定中的被“授权机构”是哪些部门, 哪些类型的退库属于财政部门审批, 哪些类型的退库属于授权机构审批, 都不十分明确, 给国库部门的退库监督带来了难度。综上所述, 一旦退库业务出现问题, 首先要追究国库部门的责任, 形成国库监管责大权小的局面。

(四) 退库传票整理缺乏统一规定, 导致事后监督和退库资金监管的困难

目前的做法是税务部门根据退库依据不同, 将所要退的税款按同一政策依据编成一张退库明细清单, 再按清单整理各种相关依据, 经审核后开除退库凭证。这样就造成了多笔不同科目的退库凭证附件无法分开的现象。目前在上级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各县支行就按各自的想法整理退库传票, 有的是将附件放在金额最大的退库传票后;有的是放在退库明细清单上的第一笔退库传票后;有的按退库明细清单上的次序装订退库传票;前两种操作虽有利于事后监督及时对退库凭证是否及时、准确入库进行检查, 但若上级或事后要监督某一笔退库是否合法性、合规性却十分不便;后一种操作有利于监督每一笔退库是否合法性、合规性, 但会造成事后监督对账的困难, 也不符合传票按科目大小整理装订的要求。

二、对策建议

(一) 健全法律体系, 依法行使监督

加强法制建设是国库改革的首要任务, 现行的《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和部分国库制度、法规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国库发挥好监督职能, 为了使国库监督走上法制化轨道,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应尽快修订《国库条例》和《实施细则》。建议出台《国库法》, 对国库工作的地位、性质、作用、职责、权限、业务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 从而使国库工作有法律保障。

(二) 尽快完善昆明地区国库核算操作系统, 给退库监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库核算操作系统的健全是做好预算收入退库工作的基石, 决定着国库资金核算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国库对预算收入退库的监督和管理, 是提高国库服务质量的关口。因此, 尽快在国库操作系统中创健“预算收入退库更正”菜单已刻不容缓。

(三) 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的沟通, 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篇3

一、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对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影响

综合业务系统在农发行系统的全面应用,使传统会计核算和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双线核算、总分核对”已不适应,会计核算过程所蕴含的监督控制功能出现弱化,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受到削弱。

(一)“双线核算、总分核对”理念遭遇冲击。手工模式下,“双线核算、总分核对”作为一项原则,贯穿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并作为一种会计理念深入人心。在此理念指导下,银行的账务组织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双线控制体系。明细核算(前台)的顺序是凭证→分户账→余额表;综合核算(后台)的顺序是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双线核算的依据是同一憑证,按分户和科目两条线核算,并坚持总分相互核对,体现相互制约。明细核算是综合核算的具体化,综合核算是明细核算的总概括,两者相互平衡彼此制约,构成会计核算完整的账务组织体系。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会计核算的顺序是凭证→分户账→总账(登记簿),只要将凭证要素输入系统后,系统自动生成交易流水,分户账、总账、登记簿、会计报表根据交易流水同时平行产生,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为同一数据源,“双线”核算与核对模式变为系统单一的“稽核检查”,“双线核算、总分核对”事实上已不存在。

(二)传统核算过程的监督控制功能出现弱化。手工模式下,会计业务核算过程,采取“双人临柜、钱账分管”的方式,营业柜台分设记账员和复核员。记账员负责受理和审查凭证及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复核员负责审核和复核记账员办理的业务和账务,同时要求“换人复核”。这样,通过双线核对和交叉复核,在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发挥了监督控制作用。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一部分交易采用“柜员制”,不需要复核和授权,柜员在接办业务的同时也兼办记账、复核等工作。“综合柜员制”改革后,农发行大部分业务均采用“柜员制”,基本是“一手清”。尽管计算机对重要的会计事项或重大的交易金额采取了授权方式加以控制,但授权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占比较小,对全部核算内容和整个核算过程缺乏实时监控。同时,计算机采用一次性录入的“单线”核算,失去了明细核算账表与综合核算账表通过两条线记账路径所实现的核对监督作用。

(三)传统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受到削弱。手工模式下,会计人员既是银行业务经办主体也是会计核算行为主体,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要素的记载同步,会计核算与管理一体化,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和核算技能。“双线核算、交叉核对”既是会计核算的特点,也是实现会计管理的手段。利用会计管理的这种手段,会计人员可以对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结果、会计核算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采取的措施通常有二次核算、事中审核凭证、审查账簿、科目与分户的勾稽核对等。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业务经办主体和会计核算主体相对分离,网点临柜人员的角色也由会计人员渐变为客户服务或系统操作人员,除了信息录入和交易菜单选择由柜员操作外,账务记载及后续会计核算基本上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前台经办人员只要学会操作计算机即可办理业务,不需要掌握很多的会计知识和核算技能。在会计管理模式上,业务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出现分离,特别是数据大集中后,会计核算集中在总行统一处理,而会计管理职能仍由各分支机构承担。这样,传统银行会计管理的

手段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如二次核算的监督范围、审查凭证和账簿的时效性、会计人员管理的针对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二、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会计业务处理既失去了传统手工核算的有效监督控制,又面临大集中信息技术系统本身的风险。比如系统安全性较差、数据完整性不强、系统设计缺陷明显、运维力量不足、风险意识不足以及操作失误率高等问题,从而反映出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强度进一步加大,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一)由显性风险转变为隐性风险。手工模式下,会计风险主要体现为会计操作差错,如用错科目、金额不符、漏记或少记、串账户等,这些风险都是显性的,总是会在凭证或账簿或报表上显现,查找起来相对容易。系统上线后,操作人员直接将凭证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本身对业务处理按照事先编写的程序进行,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需要整个业务处理完毕后才能在结果中体现,一个差错会带来若干差错,并且不容易直观发现。此外,由于综合业务系统本身的一些缺陷或安全漏洞,只有在特定时候才能暴露,使一些差错难以查明原因,风险表现更为复杂隐蔽。

(二)操作人员道德风险凸现。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依据同一会计原始凭证进行综合及明细“双线核算”,实际上发挥着会计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而综合业务系统是柜员直接面对计算机,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即使系统提供了一些事后监测交易,但系统管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的机会很少,通常是系统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后主动上报。在缺乏有效监督手段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成为了约束会计行为的第一屏障。结合近几年各级银行发生的一些会计案件,背后都与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上下级行会计信息掌握不对称性。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出现相对分离的趋势,从而使会计核算过程和会计核算结果反映也呈现分离的态势。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仍基于手工操作模式的体验,习惯于查看手工账、表、凭证,对综合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信息不适应,对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和原因缺乏了解,而综合业务系统提供的业务监督管理交易又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监管需要。相反,柜员掌握的会计数据信息和系统操作知识相对管理人员占优,柜员比较容易利用系统的缺陷进行舞弊。总之,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信息不对称使系统潜在的操作风险隐患加大。

(四)系统风险形式多元化。手工操作模式下,会计风险主要体现为会计操作层面的差错风险,风险事项和风险点相对集中。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系统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线拉长,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既有会计事项的差错,也有系统固有缺陷、运行故障、黑客入侵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风险,还有会计制度的疏漏和管理手段的低效所隐含的潜伏风险等。

三、综合业务系统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与对策

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客观上形成了县(市)支行营业网点为前端、市分行实施业务监督管理、省分行技术支持为后端的系统管理链,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方式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现行大集中业务处理模式的风险管理要求,系统管理人员特别是行领导应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将系统业务风险纳入整个风险防控范围,构筑严密的系统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体系,确保综合业务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管策略。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金融会计理论与实务、现代银行管理等多学科的复杂系统,其风险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步扩大。建立业务风险评级体系,对业务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判断,对引发业务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类。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制度是防控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除了系统操作制度实行“全覆盖”外,应对存在一定风险的特殊业务如冲账、销户、挂失、转账、资金汇划、票据交换等,逐品种制定管理办法。一是修订现有制度。制度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系统不断更新及业务不断拓展,现行制度办法必须及时修订完善。应鼓励系统操作人员参与制度修订活动,积极反映系统存在的缺陷,为制定相关制度提供第一手材料。二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根据综合业务系统不断变化的需要和存在的风险,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让每一位系统操作人员认识到自身岗位面临的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规范管理行为。三是加大监测监督力度。对系统操作特别是“敏感”地带进行梳理,结合曾暴露的运行问题再现风险场景,查找业务处理流程的风险点,研究建立动态化、全程化的过程监测与控制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综合业务系统安全运行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四是强化事中控制管理。会计数据大集中后,业务主管领导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制定必要的制度明确其职责。把系统要害部位管理和案件防范作为高风险控制范围,落实责任制,有效减少操作风险。五是再造会计业务核对流程。针对综合业务系统代替传统手工处理会计业务,“双线核算、总分核对”发生蜕变的现象,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将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要承担会计业务核对流程再造的任务,按照传统核对方式对系统产生的账务信息进行重新核对,从而降低系统技术性错误引发风险的机率。通过完善各种操作管理制度,使系统运行和业务处理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做到有效防范风险、有效控制风险。

(三)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管理交易结合有关制度办法,突出重点,对系统运行实施有效管理。

1.日间管理。主要是机构签到、操作员签到及业务处理操作管理,以准确使用交易为重点。

2.日终管理。主要是机构轧账和机构、操作员签退管理,机构签退是系统当日营业结束的标志,是系统启动批处理的前提,以机构按时签退系统管理为重点。

3.会计报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打印和核对系统产生的各类会计报表,加强代理行会计报表管理。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4.IC卡管理。严格执行IC卡管理规定,每日查看IC卡登记簿记载情况。

5.特殊日管理。主要是结息日、月终、年终管理。结息日前,年终决算日前,按照年终决算文件要求进行检查、清理、核对并完成相关业务操作。

6.支付系统管理。主要应做到按时签到系统,认真核对当日业务数据,密切监测报文状态和系统日切情况,加强资金授权管理,严防资金支付风险。

7.CM2006系统管理。加强与信贷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准贷(签)证处理状态,加强手工维护电子准贷(签)证维护管理,防范操作风险。

8.系统运行问题管理。由于系统变更多,运行问题发生频度很高,为加快办理速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除了加强日常管理外,应利用网络系统建立“运行问题论坛”,按照“存款客户、贷款、结算、综合核算、重控、同城支付、资产、IC卡、網点公用、会计报表”10个模块,设置互动、置顶、加金等功能,规定网点实名注册。当系统发现问题后,按照业务分工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处理,最后形成案例入“问题库”保存和备查。疑难问题可通过论坛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篇4

汇综发[2011]38号 2011.4.7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开展以来,境内机构向外汇局提出了各项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需求,外汇局以个案审批的方式批准了一些机构的申请。为规范管理,推进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顺利开展,现就有关操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跨境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业务操作

境内机构(不含金融机构,下同)使用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应按照《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1号)的要求,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投资登记或变更登记以及前期费用汇出额度登记手续。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和外币混合币种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以及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改为以外汇形式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应按以下要求操作:

(一)前期费用汇出

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前期费用的,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投资前期费用汇出的额度登记(含变更登记)。银行应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直接投资系统)生成的额度表为境内机构办理前期费用汇出,并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详见附件1,下同)。

(二)境外直接投资登记

1、境内机构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登记手续。银行应依据直接投资系统生成的可汇出人民币资金额度表,为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汇款业务,并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

2、境内机构以人民币汇回其境外投资企业发生清算、减资或其向境外机构转让股权等境外合法所得,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可汇回跨境人民币额度登记。银行应依据直接投资系统生成的可汇回人民币额度表办理收款,并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

二、跨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操作

(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及变更登记

境外投资者以跨境人民币形式(含境外人民币资金及非居民境内人民币账户资金,下同)履行出资义务或向境内居民支付股权转让对价款的,标的企业应持商务主管部门注明以人民币出资或支付股权转让对价的核准文件等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相应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或变更登记。其他操作参照现行外资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办理。

(二)资金入账备案

1、银行在为外商投资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资本金入账、以及为股权出让方办理资产变现收入入账后,应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

2、境外投资者若需在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前以跨境人民币支付前期资金(含收购类、费用类、保证类资金),应先到拟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跨境人民币前期费用额度登记。银行在依据直接投资系统所登记的额度办理跨境人民币前期费用入账后,应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

(三)验资询证

1、外商投资企业以跨境人民币出资办理验资询证的,企业所在地外汇局应通过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入银行的交易参考号校验资金流入的真实性。

2、境外投资者以跨境人民币支付中方(含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对价款的,收款主体所在地外汇局应依据相关跨境人民币流入备案记录,通过直接投资系统为收款主体出具“转股收款登记证明”。

3、外商投资性公司以跨境人民币收入用于境内投资的,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外汇局应依据直接投资系统中外商投资性公司所在地外汇局出具的跨境人民币境内投资核准件办理外汇登记及验资询证手续。

(四)对外付款

银行为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减资、转股、清算、先行回收投资合法所得(含股息、红利等),应依据直接投资系统生成的可汇出跨境人民币资金额度表办理汇款,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即时向外汇局备案。

三、境内企业境外放款业务操作

(一)境内企业以人民币形式向其境外投资企业放款,应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办理境外放款额度登记。银行应依据直接投资系统生成的资金额度表为境内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资金汇出,并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

(二)银行为境内企业以跨境人民币形式收回境外放款本息时,应即时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向外汇局备案相关信息。

四、跨境人民币对外(或有)债务业务操作

(一)人民币外债

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原则上按现行外债管理规定操作。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以跨境人民币形式汇入并提款的,无需就该笔外债资金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开立外债专用账户。

(二)人民币对外担保

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对外担保,原则上按现行对外担保管理规定操作。

五、跨境人民币证券项下业务操作

(一)A股上市公司外资股东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减持股份及分红所得

A股上市公司外资股东可持《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A股上市公司外资股东减持股份及分红所涉账户开立与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09]178号)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向上市公司注册地外汇局申请将减持A股所得的资金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境外。A股上市公司外资股东可按照银办发[2009]178号第七条规定在存款账户开户行办理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分红派息所得。开户银行应在办理资金汇出后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信息(含资金汇出日期、金额)书面报送所在地外汇局备案。

(二)H股上市公司以人民币形式汇出外方股东股息

境外上市(H股)公司可持书面申请、上市公司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和完税证明等材料,向银行申请以人民币形式向境外股东支付股息。已在直接投资系统办理登记的公司,银行应通过直接投资系统反馈相关股息汇出信息;未在直接投资系统办理登记的公司,银行应在办理资金汇出后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信息(含资金汇出日期、金额)书面报送其所在地外汇局备案。

六、加强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统计监测工作

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加强对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的监管,要求境内机构及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登记、备案或核准手续,指导并督促银行按本通知要求反馈相关信息;强化各项统计监测工作,督促和指导银行及申报主体履行国际收支申报义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掌控相关资金流动和汇兑情况,并于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报送辖内上月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统计数据和相关情况(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

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应加强与分(支)行内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门等的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机制。

本通知自2011年5月1日起执行。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和银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反馈。

附件1:

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银行端备案登记项目

根据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管理原则,直接投资系统银行端增设“跨境人民币备案登记”功能。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时应严格履行以下各项备案职责,即时在直接投资系统中进行反馈。

1、境外投资登记

(1)境外投资前期费用跨境人民币流出备案;(2)前期费用退回跨境人民币流入备案;(3)境外投资跨境人民币流出备案;

(4)境外投资企业减资、转股、清算所得跨境人民币流入备案;(5)境外投资企业利润跨境人民币流入备案。

2、外商直接投资登记(1)流入类备案登记

①跨境人民币资本金流入备案;

②中方股东向境外投资者转股跨境人民币流入备案;

③前期费用(如收购、保证类及其他项目)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入备案; ④非居民购买境内资产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入备案。(2)流出类备案登记

①境外投资者清算所得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②境外投资者向境内投资者转股所得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③境外投资者减资所得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④境外投资者先行收回投资所得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⑤非居民境内资产变现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⑥非居民购买境内资产退回款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⑦境外投资者所得利润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出备案。

3、境内机构境外放款登记

(1)境内机构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币流出备案;(2)境内机构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币本息流入备案。

附件2:

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统计表及填报要求

一、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统计表(详见附表)

应逐笔填报,填报的范围是经外汇局核准或备案的人民币跨境资本项目业务(不含跨境办主办的人民币业务)。

二、“业务类别”项填报方法 请按下列序号填写业务类别: 序号业务类别 A 外商直接投资外方出资 B 外商直接投资外方撤资汇出 C 外商直接投资外方利润汇出 D 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出资 E 境外直接投资中方撤资汇回 F 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利润汇回 G 境外放款汇出 H 境外放款汇回 I 外债 J 对外担保

K A股上市公司境外股东减持 L A股上市公司境外股东分红

以上序号中未包括的业务类别,无需填写序号,而是直接在备注中说明。

三、“金额”项填报方法

本月发生额,仅包括每笔交易中以人民币交易的金额。业务类别 应填报的金额 外商直接投资外方出资 现汇出资额 外商直接投资外方撤资汇出 撤资汇出额 外商直接投资外方利润汇出 利润汇出额 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出资 汇出额

境外直接投资中方撤资汇回 清算汇回+转股汇回+减资汇回+其他汇回金额 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利润汇回 利润汇回额 境外放款汇出 汇出额

境外放款汇回 本金汇回+利润汇回额 外债 签约额

对外担保 担保项下债务金额 A股上市公司境外股东减持 汇出额 A股上市公司境外股东分红 汇出额

四、“备注”项应说明的内容

(一)“业务类别”中未能穷尽的业务类型,请在备注中予以描述。

(二)外债业务,请在备注中注明外债编号。

《成本会计模拟操作》课程感想 篇5

大二下学期,学校开设了一门会计实训课程——《成本会计模拟操作》,经历了手头做账及第一次上机做账,收获及感慨颇多,现作此总结。

首先是在直观上感受到成本会计需要的实物。相较于上学期的财务会计模拟,所有的记账凭证都是一样的通用凭证,成本模拟让我们首次用了记账专用凭证。以绿、红、黑来分别代表转账凭证、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十分生动。另外,由于成本涉及到的明细账科目繁多,有些也很不常用,因此不能使用现成的三栏式多栏式明细账页了,第一次亲手在Excel中画出明细账,梳理好思路,加深了我的记忆,并一项一项业务的填满,心中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对于原始凭证,财务会计模拟中大多都是各个单位开出的发票、银行开具的支票等等,而在成本当中,原始凭证是按照自己工厂制定的核算方法和会计规则所填制的分配表,需要自己一点点计算得出来,这是这个成本会计模拟耗时最大、工作量做多的地方。

其次,成本会计模拟帮助我综合复习巩固了书本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了我对于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成本会计是会计模块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公司的管理很大一部分数据报表都是成本会计所反映及核算的。相较于去年的财务会计模拟,成本会计的模拟复杂麻烦了许多,也更让我理解了对会计的学习尤其需要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经常在填一张原始凭证时,因为之前计算有误的影响,先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然后又要倒回去一步步改,耗费大量额外时间,影响了整个实验的进度。但是反过来说,这样一遍遍的查错、重做,让我对成本核算的方法变得更加熟练,之前课本中学的理论也加深了理解,实验时遇到数不对的情况下也有了那么点“经验”,大致可以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倒回去查,有时候觉得自己真像是一个职业会计人员了。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多动脑筋思考,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在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时才能够被领导信任、被同事尊重。再者,成本模拟让我对真实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成本会计就是用企业自己制定下来的成本核算方法,真实的反映核算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各环节资金情况,如何归集,如何分配,进而如何控制,分析,考核等。此次模拟的七个实验中,考核到各种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核算。实验一至实验四要求运用分步法核算,实验六则练习分批法。整个材料是按照流程给出的,这样就增加了对于分配方式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加强了我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辅助生产费用和费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两部分中,都要求用学过的多种方法分别核算。通过对比,让我真切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其优势和缺陷。尽管有些问题好几种方式都能解决,但是还是有最优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平常的大量练习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快速选择。

另外在成本还原方面,上学期学的时候就掌握的不是很好,只会照搬套用书上的例子。模拟中的成本还原跟书上的例子有所不同,我经常就不会做、或者做不对,还原对象分不清楚,还原时总是混乱,虽然不停地看课本、上网百度、或是问同学,最终勉强是做出来了,但是记忆并不深,如果不趁热打铁巩固好,之后遇到这种问题还是束手无策。

在前八周的纸上模拟中,经常有为了输机而强行改动自己计算得出的数据,有时让我特别懊恼。我们都知道真正的会计工作不可能像模拟这样给出实际答案,那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了解成本的操作流程,通过模拟真正找到工作的感觉。尽管面对着那么多的材料、数字和表格帐页,有时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个个实验,掌握了一个个会计核算方法,心里就很充斥着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经常我们几个同学会因为一个数字计算的不同进行激烈的讨论,就是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改正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心、细心的去对待每一个数字,培养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认真严谨,这都是每个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通过这学期的模拟,我感觉的了成本会计工作的艰辛,问过一些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了解到的情况是成本会计核算员忙的时候每天要加班到两三点,其实通过模拟我也感受到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比财务会计更加繁琐。不管怎么说经过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无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为人处世上,受益匪浅。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实际训练与模拟是很难提高我们分析分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我们不仅要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论方法,培养自己的耐心与细致,以及责任心,更要多实践多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针对特定的企业环境、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等等,进行准确合理的成本核算以及客观理性的成本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本信息,方便管理者制定决策。

银行投资业务培训感想 篇6

敬爱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呈贡区联社的职员XXX,在参加了XX举办的“XXXX培训班”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在投资业务知识方面的不足,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感到压力的同时收获了很多,深受鼓舞。下面是我本人对于这次培训的个人心得。

一是投行业务是银行适应市场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由于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存贷利差缩减,开拓投行业务是目前银行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本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省联社明年将改制成农商行,而本次培训就是为了省联社明年改制商行提前做准备。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投行主营业务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超前的金融管理体制、先进的经营理念、高效的服务流程和完善的客户维护考核制度对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但开阔了视野,也解决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更使我深入理解了营销和服务的深层次内涵,增强了营销服务的理念和意识,学习到了更多的客户服务技巧,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同时也对自己从事投行业务更加有了信心。

二是投行业务培训,奠定了发展之基

投行业务处于投资领域的前沿,对于相关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于从业人员专业性要求强。为了银行下一阶段能够开展好投行业务,本公司组织金融业专家对本公司职员进行培训。经过专家的讲评,我了解和学习了投行业务的发展以及现状,对于从事投行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还系统地了解了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改变了以前我对于资本市场的片面认识,以前我只是孤立地将股票、债券、基金等看做金融产品,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了解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在资本供给方和资本需求方之间建立一种信用关系,从而实现资本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投资银行处于资本市场的中心和枢纽位置。由此我对我们即将开展的投行业务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专业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促使我不断给自己压力推动自己学习进步。

三是发掘自身优势,走好改革第一步

投行业务目前是已经是竞争的红海,为此,我行如何在自己的传统领域保持优势,同时又能在投行业务方面独辟蹊径,平稳推进改革进程。经过培训我认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传统优势。我行盘踞农村多年,与农村的乡土情结浓郁,比别人更了解农村,只要是研发出更多更新的贴近农村生活,适合农村现代金融消费需求的产品,就能够有效的保卫农村信用社多年苦心经营的农村品牌,守住自己的农村战略根据地。其次是牢牢把握住当前国家提出的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与农村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好精准对接,合理整合信贷资源,加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在资金上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社农合作基础。

四是加强投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本着“为X行未来而学,为自身发展而学”的学习体念,以“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为指导,面对着专业性极强的投行业务,为了能够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争当排头兵,争创好佳绩。我深感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通过空闲时间参加网课与夜大,及时补充自己在投行业务知识方面的短板;同时,投行业务涉及着大量的法律法规,业务人员只有熟悉并准确应用,采用顺利地开展业务,因此,我利用自己细碎的时间恶补相关的法律法规,遇到不懂的方面,及时向相关专家请教,不断提升自己关于投行业务的知识水平。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篇7

一、是“幼儿教材”还是操作材料?

解决问题先要明确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 如果给他一小时来拯救世界, 他会花55分钟来明确问题, 然后花5分钟想出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对“教材是什么”、“幼儿教材是什么?”“幼儿教材真的存在吗?”等问题进行辨析, 就可能导致讨论都从个人从各自对“教材”、“幼儿教材”的理解出发, “自说自话”, 这样的讨论不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不清, 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教学材料的简称, 指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学材料, 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 工具书, 挂图, 幻灯片, 教学程序, 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等[8,9]。狭义的教材往往被称为教科书, 或者说是课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颁布以来, 许多学者开始用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来代替广义的教材的概念。狭义上的教材———教科书、课本是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表达的。但不管何种概念, “教材”这一称呼一般用于小学以上的学段中。在我国任何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课程的论述中, 看不到“幼儿教材”这一名词, 更勿论对“幼儿教材”的论述。

幼儿园中没有狭义上的教材———教科书、课本。但仍然有着广义上的教学材料, 或者说课程资源, “操作材料”就是其中给儿童提供的, 供儿童操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这种课程资源中, 课程编制者将课程的主要结构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 将教与学的内容呈现在操作材料中, 并通过“操作材料”中颜色的精心选择, 画面的细致编排来吸引儿童的兴趣, 让儿童通过“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师预设和生成的活动中。在形态上, 它可以是纸质的, 也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可以是平面的, 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儿童进行画面阅读的, 也可以是儿童能直接对操作材料进行操作的 (如画、撕、折、剪、贴等) 。因此这种“操作材料”与狭义上的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幼儿园活动是否应使用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幼儿操作的一个平台, 教师和儿童互动的一种媒介, 家园联系的重要工具, 幼儿活动记录的载体。

“操作材料”是儿童自主操作的重要平台。在幼儿园教育中, 儿童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操作, 并根据操作材料的指导, 完成相应的活动, 实现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再次整理、拓展、延伸和迁移, 并最终获得心智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操作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一方面, 教师指导儿童利用“操作材料”对世界进行探索, 采用“操作材料”促进儿童小组之间的合作, 丰富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 “操作材料”中幼儿学习内容的呈现, 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等减轻了幼儿教师的负担, 也减少了儿童等待的时间。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 设计良好的“操作材料”会建议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如参观、讨论、上网查阅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来;同时“操作材料”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载体以对儿童进行指导。

最后, 幼儿的操作一般而言有着具体的情境, 其活动具有暂时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因为操作材料具有操作性的特点, 所以在幼儿对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画、撕、折、剪、贴等) 后, 材料就很难再一次使用, 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结果从而成为一种儿童学习的记录被保存, 从而为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一种观察、反思的载体。

三、操作材料何以成为了“幼儿教材”?

那为什么现今幼儿园中就有了本不应该有的“幼儿教材”呢?或者说有些幼儿园的“操作材料”就变味成了“幼儿教材”呢。仔细分析, 除了有认识的模糊或误区之外, 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某些“操作材料”本身的原因。

“操作材料”是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 有些出版商和一些没有幼儿园课程设计、编制经验和能力的人, 以牟利为目的, 不顾及科学性, 将一些小学化的知识放入“操作材料”, 用不符合幼儿发展特点, 不符合幼儿教育方式的形式进行组织, 从而导致有些幼儿“操作材料”质量低劣。有些“操作材料”在形式上主要以纸质书本为主, 在内容上主要关注读写算, 甚至有些有知识性的错误;在设计上呆板, 毫无童趣可言;在制作上粗制滥造;在操作性上只能“看和做”, 不能给儿童提供动手、动脑探索的机会和指导。这些都导致了有些“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

(二) 幼儿园的原因。

有些幼儿园为了保持教学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往往会给幼儿代购“操作材料”。由于有些幼儿园对课程和“操作材料”的选用不谨慎、不科学, 使用了一些不合格的“操作材料”, 从而导致“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甚至有些幼儿园出于盈利目的 (收取回扣等) , 用“教材”的名义, 要求家长购买了许多不合格的操作材料。这些都导致“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

(三) 教师的原因。

在中小学, 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书”, 而这个“书”就是“教材” (教科书) 。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一线中, 有些教师观念不清晰甚至存在误区, 认为幼儿有操作材料, 就应该“教书”。有些幼儿园使用不合格的“操作材料”, 也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上《操作材料》”、“教《操作材料》”, 而不是“用《操作材料》”, 从而导致小学化教学, 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家长。

四、如何对待和使用操作材料

因此, 幼儿园课程中的操作材料的真正问题, 是一个如何选择和使用的问题, 而不是用还是不用的问题。科学对待幼儿园课程中的操作材料, 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 规范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

当前幼儿操作材料在使用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不科学、不规范。课程和操作材料的选用是一个严肃而科学的过程, 因此要解决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问题, 应该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操作材料的选用机制。第一, 是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研究专家、教研员、幼儿园园长以及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幼儿园课程 (操作材料) 的选用指导委员会, 对各级各类幼儿园选用的课程 (操作材料) 进行认定, 从而确保幼儿园使用的课程 (操作材料) 在内容、形式、编排等方面的科学性、实用性;第二, 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和幼儿操作材料出版的审查, 严把出版关。明确幼儿园课程、幼儿操作材料的出版资质和条件, 查处假冒伪劣、未经选用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幼儿操作材料;第三, 加大对幼儿园操作材料选用过程的监管。要将幼儿园操作材料的使用和购买分开, 禁止幼儿园代销代购操作材料等;第四, 加强对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材料选用的监督。采用暗访, 检查, 抽查等方式对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操作材料的选用进行监督。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大力规范社会上一些早期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 防止这些机构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操作材料。

(二) 加强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

现今一些幼儿教师误用操作材料, 将其当成“教材”来教, 出现“小学化教学”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不足。因为教师能力不够, 所以才有“上《操作材料》”“教《操作材料》”的不幸现象发生。因此, 要积极加强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第一, 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要端正教师对幼儿园教育任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认识, 丰富课程、课程资源、教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明晰幼儿操作材料和“教材”的区别;第二,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信心, 不去迎合家长, 而是努力通过家园沟通和自身的教学来改变家长的观念, 从而鼓励家长参与到与儿童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来;第三, 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 提高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 通过优秀教师示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多种方式, 真正学会使用操作材料;第四, 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要求教师将操作材料作为幼儿课程的资源来使用, 引导教师不将操作材料视为知识的唯一源泉, 不将其变成课程, 而将其视为一种教育工具。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其他课程资源, 将多种课程资源综合运用。

安徽省教育行政部门此次禁止幼儿园使用变相为“幼儿教材”的操作材料, 这对于规范安徽省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整顿幼儿园教学秩序有着极大的警示作用, 也提醒人们关注当前幼儿园中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但通过禁令的方式, 禁止一些操作材料, 似有因噎废食之嫌。明白问题的真正所在,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严禁幼儿园使用幼儿教材等问题的紧急通知[Z].安徽省教育厅, 2009.8.

[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 (试行) [Z].安徽省教育厅, 2009.6.

[3]张秋实.安徽禁止幼儿园使用教材引发争议[EB/OL].http://www.cnr.cn/china/gdgg/200910/t20091009_505502474.html, 2009-10-09/2009-10-11.

[4]王磊.幼儿园“禁书令”为何引来争议[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0/09/content_2879526.htm, , 2009-10-09/2009-10-11.

[5]朱磊.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N].人民日报, 2009-10-20: (15) .

[6]曾金.“禁书令”不应拿孩子的明天做赌注[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review/2009-10/10/content_17898629.htm, 2009-10-10/2009-10-20.

[7]徐光木.给幼儿“减负”何以惹非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10/10/content_12200148.htm, 2009-10-10/2009-10-20.

[8]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206.

对业务操作问题的感想 篇8

信贷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和主要经营效益来源,大多经历了受理、调查评估、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过程,但由于它们在执行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阶段性操作风险,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可能遭受损失。操作风险是一种只会给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损失而没有盈利可能性存在的纯粹风险,所致损失是绝对的,覆盖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

人员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统计结果来看,约有87.94%的风险事件与人员有关。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文化背景和道德基础,尽管在人员招聘时严格把好人员入口关,尽量聘请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高的人才,且在后期培训考核阶段加强对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做好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但人员操作风险的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例如,部分信贷人员故意违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参与拟造虚假报告,配合客户隐瞒重要信息以图谋私利,使得问题客户顺利进入审批程序,造成内部欺诈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尤其是拥有贷款决定权的银行经理人秉持错误的经营理念,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市场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的满意度来展现自身业绩,常利用手中掌握的信贷资金配置特权设租、寻租,从而增大了信贷操作风险。

流程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由多个环节共同完成的,往往经历了受理、调查评估、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流程,而它们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产生风险隐患。在受理阶段,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明文规定应对客户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关注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对材料审查走个过场,而对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力度欠佳,这就很容易让客户有欺诈的机会。在调查评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往往侧重于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如客户的经营现状和贷款担保情况等,而对贷款投资项目如项目市场前景、获利水平、投资风险等的调查则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客户所在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等的调查更是停留于表面或视而不见。如此一来,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及内控不到位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关键性的审查审批阶段,审批人员是否能对主要风险点进行全面审查,能否如实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把关,这些都是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可疑点。而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有赖于审批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有赖于审查人员对贷款的潜在风险的经验判断能力。在贷款发放阶段,能否对合同和贷款手续等要件进行审核待核准后发放贷款,能否视企业的动态变化灵活调节贷款的发放,这些也是信贷业务流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点。最后,在贷后管理阶段,操作风险的产生往往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对贷款直接用途进行贷后跟踪调查时,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在企业风险量变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发现风险,待企业风险发生质变造成的损失已不可弥补了才被动知道。第二,虽然商业银行明确贷后管理实现分工负责与部门合作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前台业务部门过多的营销任务,而往往忽视了贷后管理工作。第三,未按规定时间和内容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导致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使用,项目贷款被挤占挪用,个别贷款合同诉讼时效已过,担保人已逐步丧失担保能力或抵押品大幅贬值,导致银行错过最佳收贷时机等操作风险问题的产生。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因系统设计缺陷或运行不稳定导致业务中断或业务数据不完整,从而使业务的执行过程存在漏洞和执行结果错误等造成的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复杂且多样化,加之全国庞大的组织结构,日常交易处理、业务操作和管理均依托总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完成。然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增强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使银行信息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一旦计算机系统瘫痪,例如,电力中断、机器故障、数据损坏、系统运行故障、数据运算故障、数据输出故障和程序出错等将使国有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正常的业务处理,甚至造成数据的遗失和失窃,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银行信息系统功能的完善程度将影响到银行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由于人员、流程缺陷导致的操作风险,如果银行信息系统功能落后,也会使银行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系统因素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无论是银行系统的升级、创新或是日常运行,都应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试验,及时发现漏洞和不足,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避免造成损失。

外部事件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两个外部风险类别,一是由不可抗力因素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引起的操作风险,它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二是由外来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第一,银行客户的故意隐瞒行为,如客户信息变更未及时通知银行,或恶意欺诈行为如伪造票据、凭证、签章、证件、文书等,一旦银行员工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对业务审查不严格,或防不胜防,将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开发商因资金短缺或急于套现而伪造购房资料,向银行“假按揭”骗取贷款的欺诈行为。第二,政府信贷干预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国有商业银行并不拥有纯粹的自主权,在某些特殊时点如经济过热或过冷,或某一行业发展需要调控的时候,会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将银行贷款作为准财政政策工具使用,发放政治性贷款。从一定程度上说,国有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实际上是准公共产品,承揽为国企、经济或社会稳定服务以及保政治稳定功能,这也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就无法完全按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一些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建设性项目盲目上马,偏离了内控安全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将大大激发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上一篇:我爱家乡的凤凰城作文下一篇:网络教研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