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2024-09-19

24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精选3篇)

24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篇1

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和平区教研室 乔 军

在高中课改实践中,我们本着“以需求和困惑为前提,以研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引领为支撑,以发展为目标”的有效教研实施策略,创建了区校两级校本教研联动机制,即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中的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由专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区校两级校本教研建设中,我们试行了课题领衔式教研、课例跟进式教研、沙龙式教研、主题论坛式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其中“课例跟进式”教研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我们认为它立足于课堂,切合教学实际,便于操作与实践,可以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实践层面可操作性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一、什么是课例跟进式教研

许多事实表明,实现从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复杂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艰难的,不能指望一两次的实践就能改变习惯了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观察、反思和分析,研究自己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文本学习、讨论的同时,关注教学行为的过程跟进,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在学习顾泠沅教授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后,我们结合具体的教研实践,提出并实施了“课例跟进式教研”。课例跟进式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教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

课例跟进式教研通常是在教研活动中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由此选取教学内容,再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将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几节课的教学效果作比较,在教学行为的跟进研究中进行反思。反思的焦点汇聚于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改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课例跟进式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应用性,注重行为跟进,既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例跟进式教研方式包括一个课例、二轮反思和三次研讨等环节,强调行为的跟进,边反思、边实践、边进步。一个课例,指鲜活的课堂教学实例,它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及进行的研讨活动。授课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进行第一轮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与同科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这是第一次研讨。研讨后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再对新设计进行研讨分析,讨论教学行为如何改进,这是第二次研讨。然后,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新的课堂教学,由听课人员再次进行评议,比较分析三个阶段课堂教学的差异和变化,这是第三次研讨。最后,执教者结合三次研讨进行第二轮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肯定成果并写出教学反思与体会。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跟进式教研,其教研流程如下:(图略)

二、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几种形式

1.同课异构。选用同一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由不同教师分别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集体研讨提供素材,教师在听课后进行研讨,在互学中发现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实现共赢。

2.连环跟进。对于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集体备课,一人执教,其他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上课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再次上课、听课、评课,评后继续修改,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止,最后上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对教学经验予以提升。连环跟进的课例教学,以点带面,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变。

3.个案分析。个案分析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例,通过在教研活动时播放录像,由教师选择不同观察点进行集体“解剖”。对于选择的课例,不强调其完美性,而是注重其真实性、代表性;“解剖”要发现问题,激发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反思。个案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通过撰写评课记录或听课随笔进行反思,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主题式研究。主题式课例教研就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课例的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评课研究,例如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有选择地确定课例,进行课堂观察和研究。通过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式教研,引导教师对研究的主题进行提升,把研究的主题提升为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三、实施课例跟进式教研要注意的问题 1.要坚持“问题”贯穿原则。

课例跟进式教研要以“问题”为线索,以教师课堂教学中真实的教学问题为中心,基于教师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课堂问题的研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活动中研究的问题需要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提炼,必须是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如果研究的问题不明确,缺乏针对性,过于宽泛,就不利于参与者集中精力进行课堂研究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2.要坚持开放、反思的原则。

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和教学反思,这就要求课例跟进式教研要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依靠团队的智慧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实践中,尤其要重视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反思、共享,充分发挥和依靠集体的力量,组织和开展好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等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建构区域教研的实践体系。强调反思是课例跟进式教研的重点内容,如果忽视课例后的反思与跟进,课例式教研仍是纸上谈兵。

3.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因为缺失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只能是同一水平反复,迈不出实质性的步伐。因此要重视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参与,要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使他们发挥必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他们的参与能够拓宽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带给老师全新的视角。

4.要坚持教科研介入的原则,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核心课题为统领,这样才能明显地提高研究成效。因此,在实施课例跟进式教研中要引导教师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中发现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鼓励教师把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典型的、普遍的教学问题提升为校本研究课题。科研式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的价值所在。这种教研方式有效解决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引领教师对教育理念的领悟在实践中得到质的飞跃。如果没有科研课题的介入与深入研究,就容易导致在课例研究中将研究主题撇开,又回到“就课论课”的水平,导致行为跟进在原地停滞不前,无法将研究主题进一步深化。

高中课改实践证明,课例跟进式教研可以创设一种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教研氛围,它可以将优秀教师积累的隐性“实践智慧”显性化,并加以传播;围绕着课例的交流、探讨、反思,教研工作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责任编辑:孙茂华)

24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篇2

1.团队成员的选择坚持“异质组团,优势互补”的原则,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需要相互选择,自由组合成三人团队,并由其成员推选团队组长。

2.团队教研过程中不先确定分工,而采用“轮换角色,滚动跟进”的方式,通过集体选课、人人试教、择优分工的方式进行。

3.年段组根据教师需求确定教研项目和主题,制订具体的方案,各团队围绕确定的项目和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教学研讨,力求研出深度和广度。

4.定期展示团队的研磨成果。要求团队每月推出一个课例在年段组内展示,展示时也明确分工,一人课前说课,一人上课,一人课后点评。每次课例展示,园领导和其他团队都全程观摩,并进行现场交流和评价。

片段1:团队日常研课。(大班朱、邱、顾三人团队研究语言活动《老鼠嫁女》时的片段)

朱老师:故事中鼠爸爸与太阳、乌云、风、墙的四段对话结构相似,重复性强。刚才每段都进行分角色练习对话,我觉得有点机械,后两段是否可以要求幼儿连起来完整表述?这样也能体现语言练习的层次性……

顾老师:这个主意我赞同,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应更完整有序……另外,我觉得提问还需更严谨,比如在梳理故事内容时———“鼠爸爸分别找到了谁?”幼儿的回答很零碎,教师应及时跟进,比如“谁能一口气按顺序说出来?”这样补充提问更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水平。

邱老师:我觉得刚才幼儿对故事中“一物降一物,到底谁最厉害”的理解比较模糊,这个环节的提问、引导还要调整,小结语还可以更精练些……

朱老师:是的,这个环节应该还要细细梳理一下……

片段2:全园集中研讨。(大班徐、俞、陶三人小组在全园展示了语言活动《守株待兔》后,大家互动交流时的片段)

杨老师(年段组长):我认为大班学习成语故事,选材合适,教学流程设计清晰。但我感觉,本课的重点放在成语寓意的理解上,似乎更倾向于社会领域,而幼儿语言的习得反而不够。你们觉得呢?

俞老师:我们在试教时也一直想,成语故事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所以我们都在围绕寓意设计问题,比如“农夫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你觉得农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徐老师:是的,这个活动的重点在说理,但作为语言活动我感觉有点缺乏语言味,这可能是这个成语的特点决定的吧?

沈老师(业务园长):请大家翻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看看大班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然后思考一下,今天的成语故事教学中,除了要理解寓意,还可以怎样发展幼儿的语言?怎么让这个语言活动体现更多的语言特质?

徐老师:《指南》目标中大班要求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我想我们应该在幼儿欣赏完动画片后,让幼儿来说一说守株待兔的故事,训练幼儿讲述的能力,或者让幼儿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锻炼幼儿概括地讲一件事情的能力……

片段3:专家助力指导。(在总结阶段,我们要求每个年段推荐出一个优秀三人团队,在全园进行典型展示。大班徐、俞、陶三人小组展示了语言活动《小苍蝇借尾巴》后,与专家互动研讨的片段)

徐老师:我感觉今天的课上得太顺了,可能幼儿已经在家里听过这个故事了,我觉得今天所有的问题对幼儿都没有什么挑战……

俞老师:今天的活动,主要抓住不同角色的对话进行语言训练,因为对话结构相似,确实缺乏挑战性。我觉得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语言提升还是不够的,但我不知道怎么去调整。

专家杨老师:今天徐老师对故事内涵的解读还是比较到位的……其实,一个经典的故事,往往蕴含着很多教育价值,我们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创新……

徐老师:杨老师,其实我在备课中曾思考过,这个故事也是学习如何拒绝别人的好素材。小鱼、小虾、松鼠、啄木鸟、老牛都不借尾巴给小苍蝇,但他们拒绝的方式并不一样,前面四种动物是用语言直接告诉小苍蝇不能借,而老牛资格最老,它先不理睬,再用行动让小苍蝇领教了老牛尾巴的用处,让人印象深刻。

专家杨老师:对呀!这就是你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创见!这个点很有价值啊,为什么不在课堂上提出来?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苍蝇的礼貌和它不气馁不放弃的执著精神上。但你能反过来从5个动物拒绝苍蝇的方式中挖掘到教育价值,这就是教师理解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我们要有独具慧眼的能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精彩。

一、团队思研迸发教研火花

以“三人合作”为特征的组团联动研究,突破了单人选课上课的模式,以教师“共同的愿景”自然构建了一个个小而精的“研究共同体”。组内教师虽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基于平等、协作的基础,将个人的“思”和“研”融入到共同体之中,对教研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过多要求,因此普适性更强,教研形式更灵动。同时,每个教师在过程中齐心协力,无怨无悔地真诚相帮,又毫不留情地坦率批评,共同经历一次次合作备课、听课、议课,一次次研磨完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团队中自由呼吸,并迸发出思维碰撞的教研火花。从教学活动设计理念到目标定位,再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等,都要反反复复地推敲;经历着“遇到困惑———反思探究———互助分享———获得成功”的过程,真正把课例研究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团队教研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研究增值的目的,也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多元联动点燃教育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阅历不同,教育观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互助与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团队教研变以往教师的“单枪匹马”为“三人同行”,这就充分整合、利用了园内不同教师的资源,所以研究力显著增强。

同时,尽管研究主题是统一的,目标也是共同的,但从“三人团队小联动”,到“全园参与大联动”,再到“专家助力的内外联动”,由于参与人的不一样,其研究层次、研究方式、关注内容也不一样,自然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呈现了“多元联动,共学共研”的良好态势,在研究过程中所生成的巨大信息,让参与的人共享丰富的研究资源,点燃了教育的智慧。

三、团队演绎绽放精彩课例

课例研究正是基于教师每天都在面对的真实的教学活动,把研究重点定位在让每个教师走出困惑,聚焦问题,从“会教”到“能教”再到“优教”,满足教师的需求,提升活动的成效。

我们的三人团队教研,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任务,更有集中的教育成果展示。由三人分工合作,共同诠释这个课例(一人说课,一人上课,一人评课),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观摩评价。三轮课例展示后,还要推荐优秀小组进行典型展示。这种任务驱动下的草根研究,使每个人都不敢懈怠,大家为了教学的有效和团队的荣誉而全身心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团队成员边学、边思、边行,在“研究共同体”中对话分享,创造新知识、新方法,寻找新策略。

24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篇3

摘 要 区域研训工作整体谋划,能为区域高中质量发展拓展有效发展空间。本文从着眼整体规划、完善研训载体、依托专题活动、聚焦课堂教学、立足质量监测、优化备考策略六个维度,具体阐述了区域高中跟进式学科研训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为区域高中学科研训的工作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整体规划 质量监测 备考策略

一、着眼整体规划,科学统筹区域学科研训的年段安排

一是坚持学科衔接打基础。以初高中衔接为切入点,以高考考试要求为指导,立足于学科三年整体规划,优化年段教学要求和具体安排,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精细落实高一年段的教学任务,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踏实、基本能力过硬、减轻高三复习压力。围绕初高衔接、高效课堂专题教研、高一数理化微课资源研发与实验,出台语数外物化学科初高中衔接教学指导建议,并组织相应的专题研训活动,为后续工作推进积累经验。

二是坚持助力学测树信心。为了有序、高效安排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迎考,科学协调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迎考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常态教学的关系。采取提前谋划、尽早规划的工作策略,组织成立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备考研究中心组,开展复习计划、复习资源和复习监测的研究工作,精心筹划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研讨课、备考计划交流研讨等学科主题研训活动。特别邀请专家命制高质量的省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模拟卷,开展诊断性模拟测试,尽早发现问题、尽力查漏补缺、 尽快适应考试。

三是坚持主题研训提质量。围绕质量提升,聚焦复习备考,高三研训围绕高考复习进程,具体落实六项工作:(1)落实初高三学科基地的主题培训;(2)落实高三一轮复习备考安排与复习建议的专题培训;(3)落实高中语数外骨干教师命题培训;(4)落实“高三一模复习策略与教学建议”专题培训;(5)落实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二轮计划安排与复习策略专题研训;(6)落实二轮专题复习研讨课,落实试卷讲评课的课例研修。

二、完善研训载体,不断丰富学科研训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是着力组织完善助发展。我区以教育学会和名师工作室为载体,进一步丰富了高中研训团队的组织形式。新成立的秦淮区教育学会设立了学科专业委员会,涵盖高中所有学科。各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起开展了大量个性化活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名师工作室由区内外特级教师担当,由名师量身定制专业发展方案,通过定向直培方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着力平台多样增参与。整合“新秦淮研训网”功能,新增了多种专题资源网站,如秦淮教育叙事、秦淮视频博客、思维间校园3D平台等,依托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辅助研训,拓宽了研训途径,使教师由被动走向主动,由个体走向合作,从参加走向参与。

三、依托专题活动,不断强化高三学科教师的能力提升

一是立足专家引智促提升。全区引智借力,充分发挥备考专家的专业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围绕备考主线,发挥教师主导,聚焦学生主体,持续开展了七个次系列专题研训活动。即:期初,开展语数外学科的全员集中研训,聘请省内知名专家专题交流一轮复习安排及教学建议。9月,开展《考试说明》和备考策略的研训。10月,围绕一轮复习课,邀请市内一线学科专家来指导。第二学期期初,聘请省内专家进行二轮复习策略及中后期备考建议讲座。3月初,聘请省内专家进行高考说明的变化及如何在复习教学中落实考试说明的讲座。3月中旬,协同省内学科专家开展二轮复习备考专项调研与主题研讨。4月,协同市内学科专家开展二模后复习备考专项调研与主题研讨活动。

二是立足以赛促学督提升。全区高度重视高三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以适应复习备考的专业需求。开展高三教师学科专业基本能力测试工作,通过以赛促培、以赛促用、以赛促研的方式,切实强化教师关注高考命题规律的意识,有效提升高三教师高考试题的解题、命题与错题矫正等专业基本能力。教师学科专业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涵盖近三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根据提供素材按照要求进行命题、根据提供的学生错题材料设计错题讲评方案等,语数外学科还增加了暑期区级全员培训相关内容。测试后进行了反馈、分析及表彰,并针对测试中暴露的问题,安排针对性教研活动,进行专业补偿,有力提高了高三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执教水平。

四、聚焦课堂教学,跟进服务学科阶段备考的问题补偿

一是有序规划视导的整体安排。全体高中教研团队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薄弱环节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阶段推进情况,精心开展了多次专项视导与学科调研工作。如高一的衔接教学专项视导,高二的学测复习备考专项视导,高三的一轮、二轮复习课专项视导,等。

二是切实强化视导的服务功能。全区着眼于动态诊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实时跟进解决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教学视导方式,突出预约式、诊断性视导,强化视导的专业引领和跟进服务。如,针对五中模拟考试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了诊断性视导,聘请江苏省梅李中学高三语数外学科备课组长与五中高三语数外学科备课组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此外,不定期开展随机视导,重点检查常态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与组织情况,并及时通报视导情况。

五、立足质量监测,拓宽学科质量提升的空间

一是突出毕业年级的质量诊断。全区始终坚持有计划地实施学业质量监测,落实基于质量诊断的教学行为改进与教学补偿工作。依托中国教育测评网,充分运用平台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度的诊断分析,在市级反馈基础上,我区再组织质量诊断专题分析会,总结模拟考试中的得失,研讨后续复习的策略。

二是突出过程质量的及时监控。全区基于质量监测平台,聚焦高一高二年级阶段性质量监测数据的诊断分析,及早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从问责学生转向自我教学行为解剖,突出学科过程质量的诊断归因,增强教师自我教学行为改进的主动性,为区域学科质量的提升找准增长点。

六、优化备考策略,充分发挥质量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

一是着眼于有序备考控节奏。高中学科教研有机统一备考复习的进度、深度和效度,及时、准确地做好学科备考方向评估和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制定、审定、督查各科教学复习计划,帮助教师克服备考过程中的倦怠性、无序性、盲目性,指导各学科教师科学备考。

二是着眼于策略备考讲配合。充分汲取历届高考的经验教训,真正落实“强化基础,猛攻语数外,强攻数学,狠抓匹配”的备考策略。坚持在夯实基础、猛攻数学的同时,强化双语学科调节功能的发挥。

三是着眼于务实备考重引领。着力解决教学中几个突出的问题:知识方法达“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试卷评讲做到 “四有”(有考情分析、有归因分析、有纠错巩固、有反思提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我区研制的《高三一轮复习课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和《高三复习试卷讲评课课堂质量评价标准》,把握好备考期间复习课与评讲课的要领,不断提高两课的质量,实现备考效益提升的最大化。

四是着眼于融通共享求合力。全区对考试信息的把握与研究实行分工合作、融通共享。在每次市模拟考试前,组织全区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基于区情,分工命制模拟考试前侧试卷,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试题;对省内各地高考模拟试题进行研究与筛选,精选复习内容,共享研究成果,避免陷入以考代教的误区。组织高考备考信息系列专题研讨,加强高考信息的捕捉,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各学校综合训练典型试卷,落实复习备考最后阶段复习内容的选择与指导等。

上一篇:友情破裂的伤感个性签名下一篇:扎赉特蒙银村镇银行信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