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培训班

2024-10-13

通讯员培训班(通用8篇)

通讯员培训班 篇1

通讯员培训班讲稿

一、新闻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这个意思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如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一个“闻”字,画着一个人,竖着一只大耳朵,作“掩口屏息静听之状”,即是对“新闻”最原始的表示。

唐朝有一本书叫《南楚新闻》,作者是唐朝的尉迟枢,其内容就是集录了新近听来的传说、故事等奇闻异事。

清代《红楼梦》有六处提到“新闻”二字,如第一回:“众人当做一件新闻传说”,这其中的“新闻”二字,与我们今天的“新闻”这个词的概念就相当接近了。

究竟什么是新闻?它的定义又是什么?自从新闻学诞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外新闻界人士给它下的定义不下200多种,但没有一条是得到公认的。实际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的定义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回答。

1882年,达尔主办的《纽约太阳时报》有一个采访主任叫约翰.B.博 加特,他曾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金钱和坏事”,因为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也正好是“w”。

以上表述并非是科学意义上的定义,但他们的观念都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思想基础和阶级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我国对新闻下定义较早的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它在告白中认为,新闻是“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

在我国,人们较为推崇和看法较为一致的新闻定义有: 胡乔木:“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各种关于新闻的定义尽管说法不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新闻必须是事实;二是事实必须具有新鲜性。目前,国内大多数人认为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的定义较准确、较科学。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载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但不是任何事实都能成为新闻。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这都是事实,但吃饭、睡觉就不能成为新闻。新闻事实必须具备三个特性:一是新鲜的事实;二是变动中的事实;三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或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事实。

(二)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对客观事物作如实的反映,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事实的新闻,就是假新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闻打假,我们每年都搞,但至今仍是屡禁不止,常打不绝。近些年,《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要评出“中国十大假新闻”,年年备选者充足,2006年又是个“丰收年”。比如: 2006年4月3日《兰州晨报》载,“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报道说,两条煮熟的儿童胳膊及碎肉、骨头掺杂着生姜、朝天椒等调料惊现兰州市城关区阳洼沟垃圾场,是一起杀人碎尸案,小孩被杀害后肢解煮熟。而事实真相是:甘肃中医学院基础学实验室将制作人体标本时所切除的尸体碎片,被学院清洁工误当作生活垃圾清理。既没有生姜,也没有朝天椒。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记者道听途说,信手拈来的新闻,稍微对现场进行一下采访,也不至于出此耸人听闻的事件。

2006年6月12日《新文化报》载,吉林省松原市一孕妇腰围1.75米,至少怀了五胞胎,一时被传成“超级孕妇”。而事实真相是:“超级孕妇”五胞胎一事纯属“恶作剧”,孕妇肚子里塞的是三条棉被、十几件棉衣,还有毛衣、单衣、棉坐垫、帽子等物品。这篇新闻的出笼,虽然与孕妇本身的伪装欺骗有关,但是记者的懒惰、无知,不深入、不负责,却是使这一“恶作剧”得以放大的主因。

2006年11月26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载,“深圳市纪委代管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事实真相是:去年底,深圳中级法院确实有一些法官卷入违法违纪案中,但是,不管深圳法院有多少法官卷入违法违纪案,从常识判断,怎么可能由纪委来代管法院的日常工作呢?这条新闻以想象代替常识,以主观代替客观,完全属于违背事实的臆造。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已成为一种快捷、方便的崭新的媒体形式,然而网络上的假新闻、也可称为网络谣言的也随之抬起头来。这些谣言,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且肆无忌惮地传播开来,已成为今天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又一大公害。

如,前一段网上出现的“高州市工商打死刚考上清华的学生”、“名嘴周涛,再婚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等等。还有近期境外媒体传播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是中国人所为等等,都属编造谣言,以讹传讹,危害极大。

说这些,主要是强调,新闻一定要真实,因为新闻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要求的是生活的真实,而允许在创作中合理想象和虚构,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而新闻则要求情节细节完全真实,完全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缺了这一点,就不称为新闻了。

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以下五点要求:

一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真实准确。这五要素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个W,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原因,还有的称五个W一个H,即结果。

二是新闻背景必须全面客观。有不少新闻是需要对事件的背景做以介绍的,这个背景的叙述必须真实。

三是事件的细节、人物、语言不能合理想象。这其中包括天气的描写、心理的活动、思想的变化,乃至数字的运用都要求百分之百的真实。

四是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要杜绝片面性和绝对性的报道。

五是对新闻的解释要合乎事实本身的逻辑。

(三)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导致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时间性、显著性、接近性、新奇性、重要性、人情味。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则会失去意义。概括起来讲,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 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 知识与情趣;

(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 “新”。

二、消息的写作

新闻是广义上的一个概念,是对媒体报道的一个统称。新闻体裁有多种多样,并且在不断发展,据统计,目前已有60多种新闻报道形式。我们常见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述评、报告文学、新闻公告、新闻散文等等。今天,我们只介绍一下新闻体裁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消息。

(一)消息的结构

一般认为,消息的结构是指消息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视整条消息的需要而定,有不少消息实际上只有导语、主语、结尾三部分。

1. 导语

即一篇新闻的开头,它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出新闻的主题思想,开门见山,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作用。导语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

叙述式——用叙述的方法,简单扼要地写出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这种导语多见于动态新闻。

摘要式——先摘出新闻的精华,主体部分再作详细介绍。这种导语也常见于动态新闻。提问式——先把问题提出,然后引出下文,这种导语在写经验性新闻中运用较多。

结论式——先作结论,后作阐述。这种导语多见于经验新闻、述评和其他一些特殊消息。

描述式——对新闻所处的特定环境或时间等先作简单描述,渲染气氛,之后再引出正题。这种导语也多用于动态新闻。

此外,还有引语式、混合式、拟人式、悬念式、对比式等等。

2.主体

消息主体是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任务和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对导语的注释和补充。

主体部分在一篇消息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主体展开的结构可以按事件的重要程度为顺序,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为顺序,也可以按事情的空间为顺序,还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逻辑关系为顺序。

对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是:内容充实、选材精当、剪裁合理、层次清晰、生动活泼。

3.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报道的事件产生的历史和存在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换句话说,背景就是你所报道的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背景材料可以是对比性的,既对事件进行前后、左右、正反的比照,以突出所报道事件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是说明性的,既介绍事件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还可以是诠释性的,如介绍人物的出身、经历,产品的性能、特色,以及专用术语、技术性知识的解释等,用以帮助读者清楚地理解所报道的内容。

4.结尾

一则消息结束时,总是需要做一个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这就是消息的结尾,结尾一般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消息的结尾也有多种形式,如:总结式、展望式、提问式、呼吁式、评论式等等。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形容写文章的话叫:“鸡头凤尾豹肚”,说的是一篇好文章应该有个漂亮的开头,有个丰满充实的主体,最后有个像凤凰尾巴那样漂亮的结尾。

5.标题

消息的标题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引题、主题和副题。引题也称眉题,是排在第一行的、用来揭示消息的思想和事件意义的;主题是排在中间的标题的主体,是全文主要内容和思想的凝缩;副题是排在第三排的,带有提示、提要性质 的补充说明。

而还有不少的消息只有引题、主题;有的消息只有主题、副题;更多的是只有一行标题,即主题。还有一句话新闻、百字讯之类的消息干脆没有标题,而只标一个栏题。一篇新闻究竟采用什么样式的标题,要根据报道的事件和内容而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标题是一篇消息的眼睛,制作的好坏相当重要,制作的学问也非常讲究,我们只要做到确切、简洁、醒目、生动就可以了。

(二)消息的种类

我国新闻界依照消息的写作特点和表达形式,将消息大体上分为六种:

一是动态消息。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新闻载体。它报道当前发生、发现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具体事实,可以是事件性的,也可以是非事件性的。

二是综合消息。顾名思义,综合消息不是一事一地式的报道,它是一种报道面广、材料丰富、时效性较差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反映的是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和问题,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并展开分析。把握全局、整体报道是这一消息形式的主要特点。

三是经验消息。经验消息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 道形式,强调指导性,重视典型的作用,“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具有很强的指导、示范作用。这一形式和功能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四是特写性消息。其特点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影视中的近镜头,它的效果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特写的写作可以概括为这样四句话:反映现场气氛、捕捉逼真形象、抓住事物特征、注意情节高潮。

五是述评性消息。也叫记者述评或新闻分析,是一种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兼而有之的消息种类,其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六是人物消息。人物消息不同于人物通讯,它是一种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的时效更强、篇幅更短,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精神境界、工作活动的文体。

(三)写消息的十条规则

写作是需要技巧的,技巧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这里摘录十条,供大家参考: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四)写消息的几个“不要”

根据编辑工作中所经手的大量来稿,综合多方面的经验,提出几点在写消息中常犯的毛病,也许对你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1.写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因为你是站在记者、通讯员的局外角度报道你单位、你地区所发生的事实,因而,稿中不要出现“我县”“我局”等第一人称,要用“他”“他们”第三人称。

2.报道基层干部职务活动,不要用“亲自”“亲临”之类的词句。领导深入基层,查看工作现场,本来就是基层干部的职责,加上“亲自”这类词句,显得很“见外”,仿佛他们过问一下便成了某种恩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所以通讯员写稿必须跳出本地区、本部门这个范围来看问题、做报道。3.不要轻易讲“首次”“首创”“填补空白”“全国第一”之类的话。如果用了,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在没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可用“较早”“较为”“较好”等伸缩性用语,决不能随意夸大、耸动视听、任意拔高。

4.不要轻易用“非常”“全部”等等绝对化的词句,除非确有事实证明如此。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可能达到上面词句所概括的程度,你这样写上去了,读者会产生怀疑,甚至反感,效果并不好。

5.不要用“他们说”“大家说”之类的词句,除非有人指挥众人朗诵什么,否则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能发生“大家一齐说”的情况的。有人说,报上这样的话常见,常见不等于不是错误,“常见”只能说我们的新闻写作中好多陋习没改,只能说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还不够。

6.尽量不要用“在什么什么形势下、领导下、基础上”这种笼而统之的套话、空话。

7.尽量不要用一连串的“为了…”之类的词组做开头语,这样写显得很虚、很乏味、很勉强。

8.尽量不用“狠抓一个学字、突出一个实字、落实一个干字”之类的话,好象很凝练简洁,实际上这些用语是简单化了的标语口号,而不是新闻。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举这几个例子,以提醒大家注意。

三、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新闻文体,与消息、新闻评论并列为新闻写作的三大体裁。通讯与消息有好多相似之处,有的又是无法区分的。有不少人把短小的通讯当做了消息或者评论,又有不少人将长消息当成了通讯。我们不要刻意去区分,但也不可不分,对这两种文体完全不去区分,在写作中就会遇到麻烦,报道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适当了解通讯的一般知识,对于我们通讯员写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通讯的定义

一般认为,现代新闻写作所说的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按照这一定义,通讯的范围确实是非常广泛的,内容与 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通讯可以洋洋洒洒数万言,写出新闻人物的一生,有的通讯只需区区数百字,写出一个瞬间的片段。而且,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通讯本身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讯的外延更是在不断扩展、变化之中。

确实,要为通讯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应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各种新闻文体之间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也并 非经纬分明、壁垒森严,文体与文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交插、近似的模糊性。有不少新闻作品确实具有“两栖性”,很难说是属于那一种体裁。有人曾就一篇“四不像”的新闻作品向38位记者作过一个现场调查,这些新闻写作高手们竟然给出了12种答案。

对此,我们感到奇怪吗?奇怪也不奇怪。金代王若虚在《文辩》中说得好,“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所谓,“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就是说,写文章没有固定的写法,文章写成了,文法也就立起来了。所以,我们无需刻意辨别某种文体的形式,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特点,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报道和抒发我们自己要表述的事件及其思想就可以了。

(二)通讯的分类

给通讯分类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不少分类方法,但还没有一种能称得上是比较理想、比较科学的。

目前,最常见的、得到学界广泛认同的是按照写作对象分类,将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四种类型。

1.人物通讯是指集中反映新闻人物工作、生活和思想 的通讯。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名篇已成为人物通讯的代表作。

2.事件通讯是指集中记叙那些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优秀的事件通讯着力于展示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主要矛盾,并从中反映出该事件的社会意义。如最著名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等。

3.工作通讯是指以各项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争议、产生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为报道对象的通讯。它的最大特点是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具有着一定的推广、指导性价值。如我们常用的对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单项的、综合的经验介绍都属于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是指记录某一地方风俗面貌的通讯。这类通讯题材广泛、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已产生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瞿秋白的《饿乡纪程》,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等。

(三)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常见结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顺序,进行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按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安排材料的通讯结构。三是纵横交错式结构,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来安排层次的通讯结构。它的特点像一张网,将复杂的新闻事件,有条有理地表现出来,纵横有序、疏而不漏。1960年《中国青年报》登载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这一结构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蒙太奇式结构、时空倒错式结构等等。对这些,我们有些了解就可以了,不要过于拘泥于文章的结构方式,有一句话叫做“文章之道,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结构模式,也没有完全相同、分毫不差的结构,就像这世界上不存在长得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一样。

(四)通讯的组成部分

1.标题。对于一篇通讯,标题非常关键,读者是否想读你这篇文章,往往取决于标题。一个乏味的标题,往往会断送一篇通讯的生命。

通讯的标题多数是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主题,如《王廷江,好样的》;另一种是主副题结构,如《“小机”斗“大机”——记发生在大连市的“三师出走”**》。

除了形式的多样化之外,制作标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类型:

叙述式——如《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抒情式——如《醒来,铜陵》、《洪泽湖不言忘记》 描写式——如《四海波涛逐香江 华夏儿女心逐浪——海外华人华侨在香港回归的时刻》

2.开头。万事开头难,写一篇好文章也是开头难。有六种开头比较常见:开门见山式开头、对比式开头、悬念式开头、比兴式开头、引用式开头、抑扬式开头等等。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3.主体。这是一篇通讯成败的关键部分,在写作上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层次,二是疏密,三是过渡,四是照应。这几个方面做好了,这篇通讯也便成功了。

4.结尾。常见的通讯结尾有五种:点题式、启思式、照应式、展望式、象征式等等。

四、通讯员的地位和职责

(一)通讯员的地位

通讯员是以通讯形式为宣传部门和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稿件并按稿计酬的业余新闻工作人员。具体讲可分为三种,一是县乡党委宣传部门专门设臵的负责新闻工作的人员,也称新闻专干或新闻干事。二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兼职的通讯员。三是基层工农兵通讯员。据我所知,这其中不管是哪一种,真正专职做通讯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兼职,因而工作一般是业余的,很是辛苦。

通讯员的任务大体有三项:一是向宣传部门反映情况,向新闻单位提供报道线索,以及向新闻单位反映群众对报刊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等。二是采写稿件,主要是采写本单位本地区的稿件,有条件的也可以采写外单位的稿件。三是组织群众开展学刊、用刊、评刊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发挥报刊的作用,促进当地工作。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这是因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不是为某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私利服务的,而是党、政府和人民手中的传播工具。正因为此,不依靠群众来办,只靠少数的专业人员来办,是根本不可能办好的。广泛地组织通讯员队伍,充分发挥通讯员的作用,就是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一个重要体现。

发挥通讯员的作用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想当年,列宁曾称俄国优秀的通讯员巴布什金为“人民的英雄”。斯大林称工农通讯员是“无产阶级舆论的表达者和传播者”。我党也历来重视通讯员的工作。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解放日报》发表了《展开通讯员工作》的社论,文中说:“我们的报纸,如果没有广泛的通讯员,如果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的、生活在群众中间的党与非党的通讯员,是不可能办好的。”

(二)通讯员工作的特点 通讯工作是我们各级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大多数通讯员都是兼职,因而探讨、了解通讯员工作的特点,对我们搞好通讯员的工作不无帮助。

1.新闻采写的业余性

通讯工作对于通讯员来讲,大多数只是他兼职做的一份社会工作,是他的“副业”,而不是他的“主业”。国家干部做通讯员的,他们还都有自己的“主业”工作要做;工农兵通讯员则更是有繁重的生产、训练等任务在肩。这就决定了他门新闻采写工作的业余性。

2.采写范围的固定性

通讯员一般只能在本单位本地区采写报道,采写范围相对较窄,采访对象相对较少,选择的机动性也就相对较小。既然如此,通讯员就要注意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本职工作与通讯工作的关系。既不能忽视本职工作而专心于通讯工作,也不能为了本职工作将通讯员工作臵于可有可无的地步。二是处理好投稿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有的单位每年年初都要给通讯员下达报刊发稿的指标,年底还要统计每个通讯员发了多少稿,并常常与个人业绩挂钩。这就无形中使得通讯员在投稿中注重数量而轻视质量。数量要考虑,而重要的是稿件的质量,如果只图数量,你的稿件的质量就很难上去,也很难升华自己的通讯业务。

3.贴近生活的实践性 通讯员工作在第一线,生活在群众中,一身兼两职,既是现实生活的变革者,又是现实生活的报道者。通讯员对现实了解得最直接、最及时、最透彻,因而也就有条件提供大量新鲜的情况、报道线索和稿件。而另一方面,因为长期工作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也容易使人囿于局部的经验,犯坐井观天的毛病;因为是为本单位本地区写稿,还容易犯主观上夸大、客观上失实的毛病;因为有指标压身,且就近采访方便,抢发急发,也容易犯粗枝大叶,不精不细的毛病。这些都是我们通讯员应该时刻注意的。

(三)如何认识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我们的通讯员所从事的是宣传工作,也是新闻工作。然 而说你是一个宣传工作者,你可能会欣然接受;如果说你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你会摇头拒绝,不敢也不愿接受这一称谓。为什么?这与客观存在的“主业”与“副业”有关,也与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对新闻与宣传的本质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有关。

什么叫新闻?前面已经讲到,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 的报道,是客观的,不应该缠杂任何主观意识。

而宣传的含义则不同,《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说,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牛津词典》解释“宣传”为“散布 信息、主张、观念(的手段与措施)”。《朗文词典》把“宣传”解释为“由某个方面、特别是政府,就某件事采取的散布真实或不真实的信仰、观念、新闻等以影响舆论的行动”等等。即使上述外国辞典的解释有着明显的歪曲与偏见,但也可以看出宣传与新闻之间的不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切上层建筑,更不用说属于传播领域的事物,都含有宣传的意味或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也可以说是一种宣传。有些学者也认为,“新闻是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宣传者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阐述一定的观点和主张,以达到吸引受众和争取受众的目的。”

但是,新闻毕竟不能等同于宣传,两者从性质、规律、作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是性质不同。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客观报道;宣传则是传播宣传者的主张、意见,主观性较强的一种活动。

二是依据不同。新闻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而宣传则是以宣传者的主观见解为主要内容,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三是功能不同。一般说来,新闻只是客观的报道,对受众并无约束力,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而宣传往往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教育你接受,在某些情况下又要求你非接受不可。比如普法宣传,安全宣传,反腐倡廉宣传等。四是手法不同。新闻必须通过合情合理、引人入胜的采写技巧、客观的手法、含而不露的方式,达到传播某种信息以影响受众的目的。宣传当然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一定的手段,但方式上则可以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播扬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做为一名党报党刊的通讯员,弄清宣传与新闻的区别,对于我们的通讯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想至少有这样三点应该牢记:

一是要坚持宣传纪律,注意舆论导向,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尽管新闻界对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哪是第一位的问题争论不休,说法各异,但是,作为一名党报党刊的通讯员,坚持宣传纪律,当好党的喉舌,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可以想象,如果你一味强调新闻价值,两眼只是盯着新闻价值,而忽略了宣传价值,你所采写的新闻价值再高,可是却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不符,与党的宣传口径不符,你的新闻价值又体现在什么上呢?宣传效果又会如何呢?我想只能是走向负面。

二是在强调宣传价值的同时,切莫忘掉新闻价值。要按 新闻规律办事,真实客观报道你所采写的对象,不能因为宣传立场、目的的不同,而违背事实,任意编造拔高。不实的、编造的新闻是不可能有价值的。要知道,新闻是写给人看的,新闻的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是不会接受虚假新闻 的,因而你也难以实现你所宣传的价值。这个问题,基层通讯员尤其要注意,因为每位通讯员报道的内容大都是本地区本单位的新闻,容易犯主观性、倾向性错误。

三是要努力实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完美统一。我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上,新闻价值是前提,宣传价值是目的;宣传价值要通过新闻价值来实现,新闻价值最终是为宣传价值服务的;因而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来最终实现我们的宣传价值,实现两者完美的统一,是我们每一位通讯员的最高追求。

为此,作为一个党报党刊的通讯员,也要按照中央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那样,时刻不忘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根底、群众路线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成为一名优秀通讯员。

通讯员培训班 篇2

李捷社长讲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当下媒体的分类》, 介绍了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 他认为现在是传统媒体相对式微、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 作为学校的通讯员, 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 把握媒体发展的趋势以及各自的优势, 做好学校的通讯工作。陈智慧总编辑主要从新闻的定义、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三方面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并在开篇着重强调了宣传的重要性及写作新闻稿件对于培养质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促进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朱亚芝副社长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在《把握学校宣传重点及角度, 正确选择媒体》专题培训中, 首先强调了学校宣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宣传方式, 并强调不同的宣传方式应该选择不同的媒体。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专题》的培训中着重以定安县义务教育均衡工作的推进为例, 从品牌学校的打造、报道方式的采用两方面谈及有效宣传的方式方法, 并从“品牌”一词入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 结合《新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为定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量身定制了一套宣传方案。周俊杰主任则从专业的角度谈及公文写作格式与规范, 介绍了请示、报告、公函、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会议记录等公文的写作结构及写作要点。

定安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 成立教育系统通讯员队伍, 在各个学校培养通讯员, 要求通讯员对学校的重要活动、教改经验、做法、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收集、整理、总结, 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的教学教研、课改成果, 展示教育人的风采, 分享教育界同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 开展对定安教育历史的书写记录, 意义十分重大。此次通讯员培训还可见定安县在新媒体勃兴的时代背景下先知先觉的宣传意识, 及其借势新媒体展示教育成果、促进教育发展的远见卓识。

基层通讯员培训系统研究 篇3

根据系统思维方法,我们把企业报刊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大系统,而它的分支系统则包括新闻策划系统、编辑系统、出版系统和新闻来源系统。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新闻来源系统,无它,企业报刊则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新闻来源系统由记者采写、通讯员来稿、社会自由来稿三个要素组成。其中,通讯员来稿是企业报刊最大的稿源。因此,加强通讯员队伍培训、提高他们新闻采写素质是企业报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相对的空间范围内,我们把通讯员队伍培训工作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他的分支系统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三个方面。本文为此作一些研究尝试。

培训计划

第一个分系统: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计划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步骤,它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培训对象、授课老师等要素。如何优化这几个要素的结构,使之发挥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第一个要素的培训目的,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方向,一切要素的运转都以它为指针。培训目的大致可以确定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采写素质、提高基层通讯员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要新闻的认识、帮助基层通讯员修改重要新闻稿、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

提高基层通讯员采写素质。基层通讯员是为报纸提供稿源的基本人力因素。他们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便利条件,提供了许多连记者也难以采写到的稿件。但是,由于受自身新闻素养先天不足的影响,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所以,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采写水平。

提高基层通讯员对本企业可能发生的重要新闻的认识。以铁路建设为例,各个铁路工程建设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业主要求的影响,其特点千差万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培训中应该帮助通讯员认识这些特殊性,从中发现与众不同的重要新闻。

帮助基层通讯员修改重要新闻稿。基层通讯员由于受到环境限制,视野相对狭窄,新闻意识不强,往往把重要新闻当成一般新闻。培训期间,就要有意识地让通讯员把所写的新闻亮出来,由授课老师当场修改,当面指教,通讯员很快就会认识到什么是重要新闻,应该怎么采访,需要什么材料,怎么运用材料。

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基层单位由于事务繁杂,工作繁重,对新闻宣传认识不够或无暇顾及,培训期间应该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帮助基层单位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为基层单位搞好新闻策划;其三要帮助基层单位发现好苗子,重点培养,督促其成长。

作为第二个要素的培训形式是达成培训目的的手段。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不同企业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以铁路局为例,可大致分为局级培训、公司级培训、项目级培训和个别指导、以老带新五种形式。

局级培训由铁路局层面举办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其目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全局宣传工作储备后继力量。公司级培训由子(分)公司组织培训,帮助子(分)公司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壮大基层通讯员队伍。项目级培训由项目部组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收效也较大。个别指导就是一对一帮教。这种形式是针对有任务在身的通讯员,或者是新闻写作爱好者,或者是可进一步培养的通讯员,或者是宣传工作负责人,由于是言传身教,培训效果最佳。以老带新是指一个单位的老通讯员帮带新通讯员,让他们去帮助指导基层通讯员,使其快速成长。

作为第三个要素的培训对象大致有四类:文字工作的爱好者、老通讯员、不同岗位的工作者、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

文字工作的爱好者是基层通讯员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爱好写作,有事业心,历经磨炼仍矢志不渝,一经培训就会很快上路,成为骨干通讯员。老通讯员是指那些曾经很活跃而现在由于工作变动很少写作的通讯员,通过培训可以重新点燃他们的写作欲望。不同岗位的工作者指的是政工干部以外的生产经营、技术型干部。这类学员参加培训后有可能成为通讯员,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熟悉,随时可以写专业对口的新闻。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文字功底较扎实、工作热情高,通过培训大都能够走上新闻写作之路。

作为第四个要素的授课老师大致有三种:大学新闻教授或媒体记者、局级宣传部人员、基层宣传工作者。

大学新闻教授或媒体记者具有较强的新闻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采写经验,对于培养骨干通讯员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对企业的情况不甚了解,仅限于传授新闻理论。局级宣传部人员长期跑基层,对工程建设较熟悉,又具有一定的新闻采写经验和新闻理论知识,传授的知识比较贴近工作实际,通讯员容易接受。因此,通讯员培训大都采用宣传部人员授课。基层宣传工作者最熟悉基层工作,熟悉基层通讯员素质和脾性,也有一定的新闻写作经验,传授知识通俗易懂。不足之处是视野不开阔,对全局宣传工作把握不住,新闻理论也不多,教不到点子上。

培训计划这个分支系统中的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培训对象、授课老师等要素,如果能够科学组合,实现结构优化,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培训内容

第二个分系统: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内涵,它主要包括新闻采写、摄影和摄像知识三个要素。

作为第一个要素的新闻采写,包括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知识、采写经验三个方面。

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一是通讯员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报道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三原则。二是通讯员必须具备五种素质。其一是具备新闻敏感性。基层通讯员对本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比较熟悉,只要时时有心、处处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其二是具备时间观念。就是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突出新闻时效性,不失时机地快速抢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其三是具备诚实心态。通讯员要利用接近新闻信息源的便利条件,把握“发言权”,以真实可靠取信于读者。其四是要具备真性情。基层通讯员往往与被采写对象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对他们有更深刻的观察、更透彻的了解、更真切的感悟、更亲切的感情,也最容易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其五是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做到腿勤(多跑一线捕捉新闻)、口勤(多问知情人了解情况)、眼勤(多观察现场增加感性认识)、手勤(多记录收集新闻素材)、脑勤(多思考发现新闻价值)。

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一是把握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六个要素都必须真实无误。二是了解常用的新闻体裁。常用的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特写、新闻故事、评论等。各类体裁又有几种常用的结构。授课时要让通讯员对这些体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作时可灵活运用。

采写经验。传授采访和写作经验。这是授课老师培训通讯员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它贴近职工、贴近工作、贴近生活,最具有实际操作价值,也最受通讯员的欢迎。比如,可向通讯员讲讲人物报道要突出个性特点、事件报道要突出过程重点、新闻评论要突出评析热点,等等。同时,还可传授各种写作技巧,如:善用背景材料、注重细节、巧用数字、多用短笔、设置悬念,等等。

作为第二和第三个结构要素的摄影和摄像知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这里就略而不论。

培训效果

第三个分系统:培训效果。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收到成效。其基本评价要素是:是否做到上情下传、是否做到下情上达、是否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情下传的评价指数。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渠道是否得以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形势和成绩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等等。这是赢得上级信任和支持的关键。

下情上达的评价指数。基层单位的各项工作现状和职工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是否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渠道得以较为全面、真实可信的反映,是否能让企业领导层知晓民情;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内参形式来表达民意,作为领导层制订应对方略的参考。这是赢得广大员工拥护和信赖的条件。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评价指数。以正面报道为主,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以真人真事真情感染人,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愉悦人。这是企业报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值。

以上是我们对基层通讯员培训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的一个简单疏理和认知。不管怎样,我们只有把通讯员培训工作这个系统放到更大的企业报刊系统、再放到更大的企业发展系统来进行逐级梳理和认知,相信就能够得出更加深邃的研究结果。

通讯员培训班授课提纲 篇4

关于新闻写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及写作要求

一,新闻的基本构成:一篇新闻通常由新闻标题、新闻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以及署名等部分组成。

二,新闻的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对于吸引、引导受众阅读新闻报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闻的标题不能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含而不露”,它往往要求“一语破的”,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令编辑和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

(二)同样是新闻标题,新闻与通讯也有区别。新闻的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一件什么事情,其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例如:“一道公文背着39颗图章旅行”(报道征地建防手续繁多),一个“背”字活灵活现,形象动人。另外新闻的标题还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如,《扬州丘陵山区野兔成灾

农民请专家指点对策》。而通讯的标题则可动可静,亦实亦虚,通常是主标题做虚题,副标题做实题。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访中国女排队员郑美珠、侯玉珠》、《留得分放在人间——追记新中国护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人民日报》2007.9.29)

(三)有时候,新闻的标题经常出现多行题。多行的新闻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题组成。主标题也有人称之为“正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所用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地位。它一般用来点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引题在主标题之上而字号较小,因而又称之为“肩题”或“眉题”,它主要是从一个侧面对主标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副题是置于主标题之后的次要标题,它的字号最小,主要起补充、注释作用。

举例一:钞票“铺”不了路

匕首吓不倒人(肩题或引题)

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标题或正题)例二:巴西海军军火库发生大爆炸(主标题)

50公里外可看到巨大蘑菇烟云(副题)

例三:运动之光映照渤海

燕赵健儿欢聚一堂(肩题)

我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唐山隆重开幕(正题)

白克明宣布开幕

郭庚茂致开幕词(副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论是什么样的标题,必须使人一见标题就知道这篇报道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也就是说,新闻的标题必须要有内容。绝不能用口号、标语式的语言来代替标题。严忌假、大、空式的标题。

三、新闻头: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新华社上海7月20日电”、“本报深圳10月10日电”之类的字样,这就是新闻头。新闻头是新闻的标志。

四:关于导语

(一)导语的定义:新闻的开头就是导语。

导语就是新闻中具有可听性或可读性的特殊开头。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他紧接在新闻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用3句话9个字概括“可听性”、“可读性”就是——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或者叫——喜欢读,读得懂,记得住。

举例:《蒋委员长回老家扫他妈的墓》这则新闻的导语写道:“清明时节,蒋委员长自宁启程,回溪口老家去扫他妈的墓。”

(二)导语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六要素俱全的导语被称之为第一代导语;后来有一些新闻工作者主张,不必强行规定新闻导语里一定要包括“六要素”,可以根据每则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入新闻导语中,其余的要素可以分散放到新闻躯干或结尾部分去交待。这样做,可以更加突出重点,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此为“第二代导语”。

举例:同样是报道总统遇刺,第一代新闻导语这样写道:今晚大约9时半,在福特剧场,当总统正同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候,有个凶手突然闯进包厢,向总统开了一枪。(1865年4月15日《纽约先驱报》)

第二代新闻导语则直截了当地说: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196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

(三)导语的写作要求

一要有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 二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三要简明扼要,生动具体; 四要通俗易懂,语言朴实。

换一种说法:新闻导语写作的“四个必须” A 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

毛泽东《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这条著名新闻的导语是——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

再举一例:“用假的案件数字来表明‘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的地方,不但不能得到表扬奖励,反而要被追究责任!”广东省委副书记陈绍基严厉警告那些在案件数字上做文章的基层公安部门。

B 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

例子——本报武汉专电

3日下午,武汉市江岸区发生一起液氨泄露事故,造成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导语只有一句话,31个字,把新闻事实中的时间、事件、结果三要素十分清楚地做了交待,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

关于导语的字数要求,美联社先是规定导语只能在27个字以内,后又规定不能超过23个字。新华社对向外报道的导语规定,最好不能超过25个英文字。这就要求导语写作尽量用最简单的语法结构,尽量不用复合句等。

C 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导语要把读者的兴趣逗出来,就需要依靠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影响的广泛性、后果的严重性、地点的街进行即时轻的特殊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如果新闻事实比较一般,就需要选用形象的事实,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来写导语。

举例:克罗地亚主攻手芭芭拉从后排高高跃起,一记重扣打在中国女排自由人李艳的下巴上。李艳倒在地上半天没有起来。这一幕被悉尼奥运7号台当作花絮滚动播放着。(这则导语把主教练胡进执教下的中国女排惨败悉尼奥运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读者读罢导语就自然想接着往下读——为啥会败得这样惨?是运动员的问题,还是教练员的问题?)举例:今天下午,记者终于见到了陆蓓英。撩开门帘进来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妇女。她一头披耳短发,遮住了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通过描写被拐卖妇女陆蓓英的外在形象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什么记者要找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个什么身份?干啥的?„„)

毛泽东说:“我看新华社的新闻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 D 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

新闻导语讲究出语不凡,尤其是导语开头那几个字,一语定意,因而要敢于创新、敢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

举例:新华社记者郭春玲写的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导语:“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地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这条导语一反常规,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鲜花、翠柏丛中”、“金山同志的遗像”,让读者如临其境„„)

举例:新闻《墙外种菜墙内香》的导语:“本报讯

白生生的萝卜、红通通的辣椒、紫莹莹的茄子„„近日,从龙山县八面乡运来的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上市,走进了星城的千家万户。”(用白描的手法、简练的语言,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几种常见导语的写作特点

A 直叙式导语——就是开门见山地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

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新闻报道,适合于快节奏地现代生活。一般而言,此类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所涉及到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B概括式导语——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能使受众一开始就知道整篇新闻的梗概和要点。最适合用于内容较为复杂、过程较为曲折的新闻。

成功的例子:1995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报道湖北省农业抓得早、抓得实的新闻。导语如下——一个大大的 “农”字,深深地印在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的心中。新年伊始,他抓了5件事,件件不离农。”

本报讯

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撮其要,如果抽象程度较高,那就应该补充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例如:本报讯

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今天,他们将860亩耕地全部分给130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窑、一座酱粉坊、三台拖拉机、二百亩果园、八百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了个人。

1993年11月11日,新华社就我国著名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齐越逝世播发一则新闻,导语如下——曾以自己的声音给几代人留下深刻印象,被誉为“优秀播音艺术家”的齐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1月7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失败的例子一:为期4天的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今天在京结束。***、**、**、***等领导同志昨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同志。

例二:1993年3月22日,某报刊登了一条报道某省加强农业新举措的新闻。导语如下——今年以来,**省接连出台加强农业的措施,用经济手段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点产粮区的绥化、齐齐哈尔等地市,正萌动着一股备耕春潮。

C 对比式导语——将新闻事实跟别的事实进行纵向或横向对比,能使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地显露出来,从而给受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注意!相互对比的事实之间,反差要强烈。反差越大,效果就越好。

成功例子一:1995年1月19日,路透社记者报道日本兵库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的新闻时,写了如下导语——经济学家们今天说,17日发生的日本中部的大地震,已造成近500亿美元的损失,而一年前洛杉矶地震造成的损失为200亿美元。

例子二:1994年5月19日,《工人日报》报道了一位工人勇斗歹徒受表彰和另一位工人见义不为受处分的新闻。导语如下——5月7日,河南辉县市召开大会,表彰该市公交公司修理工王国伟勇斗歹徒的先进事迹,授予他“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同时,对见义不为丧失党性原则的党员、该市塑料厂工人胡建忠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

失败的例子:1994年10月18日,某报报道了雪莲羊绒有限公司摸透市场、见机行事的新闻,导语如下——去年一季度还以“抢”到手15.6万件订单为乐、为荣的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在同年四季度安排今年生产计划时却做出了一个令同行大惑不解的决定:“躲”订单。直到今年,更为激烈的“第二次羊绒大战”骤起,接订单多的羊绒衫厂家纷纷被价格暴涨和掺杂使假的羊绒拖入了亏本和索赔的境地,许多人才看出了“雪莲”的料事如神和决策的高明。

这个自我对比的导语用“抢订单”和“躲订单”显示出强烈的反差,导语的内容和构思都是好的。问题出在表达上,一是太长,二是不能令人一目了然。如果改成如下导语就会好一些:“一季度‘抢’订单,四季度‘躲’订单。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别出心裁的决策使自己免遭困境。”

D 描写式导语——简要地展示人物、事物的形象或场景,能给人以适当地现场感和生动感,增添新闻的吸引力。有些新闻事实具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细节,在写导语时若能抓住其中一点绘声绘色,给读者以某种现场感和生动感,就成为一条描写型导语。

注意!描写要适度,只能是漫画式的几笔就把形象勾出来,不能做更多更细腻的描绘,否则就是特写或通讯了。

成功的例子之一:1993年3月31日,《中华工商时报》就当时国库券卖不出去的情况发了一条新闻。导语如下——整整300亿元的1993年国库券,发行期迄今已经走完了一半,主管部门却目瞪口呆地发现,90%以上的票券尚在库房里整整齐齐地堆放着。有关人士不得不承认:“今年国债发行极不理想,完不成任务已成定局。”

之二:1995年2月5日,《文汇报》报道了上海下雪的新闻。导语——昨天下午3时左右,正是立春时分,一场鹅毛大雪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由此结束了上海市去年入冬以来没有降雪的记录。

E 引语式导语——在导语中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例:本报讯

“啊!新娘子,让我亲亲你的脸蛋儿吧!”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的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注意:1,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2,所引用的话必须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够牢牢地吸引读者;3,所引用的话必须忠于原意;4,引语不要太长,要精辟;5,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代说此话的任务的身份。(《迁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例子)

F 设问式导语——记者故意在新闻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这种导语带有一定的议论色彩,而又紧紧围绕关键的新闻事实展开,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例:本报讯

你知道怎样把黑夜变成白昼吗?一位科学家设想在月球上装反光镜,在夜间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估计只要在月球上安装20万平方米的反光镜,就可以使地球永远摆脱黑暗。

注意:1,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2,要有疑而问,注意针对性;所涉及的问题应该确确实实是令读者感到迷惑不解、急切需要寻求解答的问题,不能单纯为了吸引人或叙述的方便而故弄玄虚。例

本报讯

青年团的干部应该配备年轻的还是老年的?实践证明,配备年轻的比年老的人更好„„3,要自问自答;4,一般不要连续设问。五,新闻的新闻躯干(body):

(一)新闻的精华一般浓缩在导语之中,其躯干部分往往是导语的进一步充实和展开。形象地说,新闻导语在一篇报道中就好像是人的脑袋,而新闻躯干是紧接在这个脑袋下面的,它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导语详尽、充实、丰腴,篇幅要比导语长,一如人的躯干要比脑袋大得多。人的躯干要受脑袋支配,新闻躯干亦受新闻导语的制约。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1,解释和深化导语;对于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进一步提供有关细节和新闻背景资料,使读者对于新闻事件有更清楚、更具体的了解。2,补充新的事实。新闻导语一般只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常常只突出新闻六要素中的某一二个要素,新闻躯干部分就要把未涉及的新闻内容补充齐全,是新闻六要素完备起来,便于读者对于报道的主题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分析《坦克进城路面无损》新闻稿

(三)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新闻躯干部分通常是几个自然段组成的,基本上每个自然段一层意思。一般情况下,新闻躯干的前几个自然段解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随后的几个自然段则提供统一主题的新的事实、补充新的新闻要素和提供新闻背景。

(四)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要紧紧围绕新闻导语中所确立的主题,选择和运用资料。有些材料虽然很生动、很感人,但若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那就要忍痛割爱。“写得多,未必会加重新闻的重量。”“少少许,常胜多多许。”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所谓具体,就是要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所谓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外,还要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尽管新闻导语部分浓缩了全文的精华,但因其篇幅有限,毕竟偏于概括与简略,这就给新闻躯干部分留下了很多“用武之地”。首先,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而新闻细节往往是在新闻躯干部分展开的。如能在新闻躯干部分提供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的各种生动细节,报道就会增添吸引力。第二,新闻躯干部分篇幅比导语要长,回旋的余地比较大;对于同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报道它,远观近察,写出它的色香味形;有时候要请不同类型的人出场,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说新闻事实等;第三,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并举的方法,增强报道生动活泼的效果;第四,新闻躯干部分要保持读者的兴趣,除了注意叙述生动之外,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避开读者急切想知道的内容去节外生枝,谈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分析“戴安娜王妃车祸死亡”的报道)

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由于新闻躯干部分较长,往往有几个自然段组成,在表述是一定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力求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另外,每一段落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的新闻报道,各个自然段和句子通常都短而有力。文章要短下来,段落要短下来、句子要短下来。

附件一:

优秀导语范例

例一: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 “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

这条导语是编辑改写的。它的原稿却不是这样:

“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泰森今晚以85秒钟的时间,击垮挑战者卡尔·威廉斯,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王卫冕战。”

例二:毛泽东写的短导语

[新华社延安1945年7月25日电]关中新闻:爷台山战事扩大。

[新华社27日17时急电] 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军包围和击溃。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21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4月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新华社北平24日6时电]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下,千余华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

例三:报道上海“一·二八”事变,如果让我们去报道,导语可能离不开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和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等内容。但1932年1月28日晚上,斯诺发自上海的新闻导语,用另外一种手法加以表现:“今天晚上,上海的街道给鲜血染红了。”这里只用了15个字,非常简明扼要,给人一种独特的形象感染力。

例四:郭玲春的导语艺术

郭玲春是近年来颇有成就的新华社记者,写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特别是她写的新闻导语,善于筛选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到导语中去,构思奇巧,不同凡响。

* 1983年2月10日,首都电影界250余人举行茶会,祝贺《城南旧事》和谢晋荣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按照传统的、一般化的写法,这条新闻的导语可能会写成这样:“首都电影界人士250余人今天举行茶会,祝贺《城南旧事》和谢晋荣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茶会是在京西宾馆大厅里举行的。”或者是:“《城南旧事》和谢晋荣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首都电影界人士今天在京西宾馆举行茶会祝贺。”

这样写没有什么不对,但平淡,感染力不强。而到了郭玲春的笔下,导语就变得有声有色了:

新华社北京2月10电

电影艺术家谢晋坐在京西宾馆大厅的主座上笑了。这是今天首都电影节祝贺《城南旧事》和谢晋荣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举行的茶会上,著名演员郑振瑶正向与会者介绍谢晋在国歌声中走上领奖台时,难以抑制的激动状。

* 有关追悼会的新闻写作,几乎行程一个固定模式。但郭玲春报道金山逝世的新闻却突破了老框框:

新华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电

鲜花、翠柏从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 有些新闻事实本身有些抽象枯燥,但郭玲春却能从普通事实中提炼出新的意境。

1983年7月27日,《王大观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王大观的美术作品重现了30年代北京古城的风貌。

如果把这样几句话写成导语也未尝不可,但到了郭玲春笔下,就立即被升华到一个新的意境: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当首都已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时候,人们是否还记得旧日北的风情?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王大观画展》重现了30年代古城的形象。

这条导语巧妙地把新闻事实融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认识,既使人们联想过去,又加深了人们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认识,从而激发读者去参观这个展览。

例五: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新闻,导语是这样写的:“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有力地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的落后选手了。”

例六:1974年,我国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新闻,导语这 6 样写道:“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例七: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例八: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缺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其导语是这样写的:“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附件二:

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

新华社巴黎8月31日电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8月31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据悉,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法耶兹于30日下午来到巴黎。当天下午,他们在巴黎里茨饭店共进晚餐后,乘坐一辆奔驰600型汽车飞速驶向法耶兹在巴黎的一座私邸,一群摄影记者在途中紧追不舍。戴安娜的汽车加大马力急速行驶,试图摆脱摄影记者,不幸在一处公路隧道里与一根立柱碰撞,造成严重车祸。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及其保镖身受重伤。

车祸发生后,抢救人员立即将戴安娜等人送到医院。负责抢救戴安娜的医生不久宣布,戴安娜在车祸中手臂骨折,大腿受伤并发生严重脑震荡,在抢救过程中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死亡。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对戴安娜不幸身亡表示震惊。据巴黎警方宣布,车祸发生后,尾随戴安娜的7名摄影记者被带到巴黎警察总署接受调查。

附件三:

坦克进城路面无损

交通干警同声赞扬

本报讯

春节前夕,一辆坦克开进南京城,沿着平整宽广的柏油大道驶过闹市区——新街口。过路的行人都停住脚步,惊奇地望着它。

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坦克是不准通过市区的。过去坦克通过南京市区,坦克履带曾给路面造成损坏。

这次通过南京市区的是一辆履带挂胶的轻型坦克。履带挂胶是7410厂的一项技术革新成果。去年9月他们试验成功了坦克负重轮整体铸造及平面挂胶。不久又让坦克履带挂了胶,使它“穿”上了不会损坏路面的“胶鞋”。

革新后的坦克已经过起伏地带、坡度障碍、公路行驶和原地转向等多种驾驶试验。负重轮行驶5000多公里,发动机工作450多小时,环境温度从40度到零下9度,最高时速达40公里,证明其性能良好,从未发生脱胶现象。通过柏油马路、水泥路,对路面均无损坏。

2012年新闻通讯员培训班纪实 篇5

2012年的五月,公司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和培训授课,旨在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灵动性和为企业出谋献策的目的性;继五一节后的五四活动后,在五月的第二周,公司又开展了2012年新闻通讯员培训座谈会。

本次座谈历时三天,从公司各级领导的期望到授课老师的演讲,再到基层通讯员之间的互动,无一不透露了公司大力发展宣传报道的初衷。

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实力,某些层面也靠企业宣传的力度;本次座谈会便是企业发展和宣传一个完美的结合;从基层员工所需出发,从新闻内涵出发,由激发员工能动性继而通过企业文化宣传,来更好的为员工和企业发展提高文化修养。

本次活动摒弃以往枯燥形式,以内部人力资源为基调,以员工所需所想为根本,聘请外部老师座谈,通过资深新闻工作者的切身体会来授课并影响大家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加之公司领导和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意义非凡,效果明显。

【开班仪式】

此次活动数十人参加,参会率百分之百,迟到、早退、旷课为零。此次活动为公司内部组织,但邀请了企业外的老师授课,从内容和形式上扩大了基调和水准,大家都觉得通过短短的几天座谈深有感悟。

活动受到公司领导重视,公司工会刘长龙主席代表公司党委出席培训班开班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

【内容】

公司网站是一个对内对外宣传的平台,很多人害怕写作,或者有些人

困惑不知道写什么,那么本次活动的一项意义就是如何改变和提高大家的写作解读新闻类稿件的能力;公司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是大力支持员工多多投稿的,尤其是基层员工的宣传稿件。

本次活动公司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聘请企外老师参加演说,邀请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议现场言传身教,等等,可谓想员工之所想,听员工之所需,最大可能的满足了参加本此活动通讯员的要求。

此次活动,外聘老师的讲演非常到位,从一般写作技巧到新闻稿件的步骤,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可以说,大大提高了我公司通讯员的写作和理解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和上升了几个层次。

外聘老师授课内容以新闻通讯类开篇,详细、逐步介绍了新闻稿件应做和该做的具体事项,短短几个小时,便让培训班的同事们感到了本次培训不虚此行,让大家有了拔高写作水平的机会和对此类稿件在内容、修辞、文笔等方面的重新认识。

【形式】

本次培训座谈分为三部分,外聘老师的授课、公司政工部相关老师的详细讲演、通讯员的座谈,可谓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到位。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家的座谈。

座谈不再拘泥以往的问答形式,而是由各个与会人员自我介绍。

新颖之处还在于邵国洲主任的提议:在介绍自己的前提把前面的朋友资料复述一下,这无疑加深了彼此的认识,更要求了自我记忆和尊重对方的能力。

如果说外聘老师的讲义是框架,那么公司相关老师讲述的就是具体内

容,而接下来的员工互动,则讲述的是内涵和真正实用的意义。

【感动】

感动分为很多种,可以笑着哭,可以哭着笑。此次活动最后的自我介绍互动环节,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员工朋友们讲述各自平凡岗位的生动事例和事迹;比如有四十五六度高温下的磨练,有零下二十度的坚持,有48小时的不眠体会,也有168小时之后的满足睡去……总之,大家以自身项目部为基础,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无不歌颂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并推扬自己的集体,继而为公司的发展推动做更大贡献。

公司本新闻通讯员培训将分为四个阶段,此次只是开篇,而作为公司一个普通工作者的我有幸参加这类活动,感触很深。

企业发展靠技术、实力、诚信、发展的眼光,但也离不开这些为公司宣传作出默默贡献的员工们,感谢公司各级领导给职工提供这样一个展示展现并升华自我的平台,也感谢所有跟我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年职工们,我们是公司中坚力量,是公司的未来。

通讯员培训班 篇6

大家下午好。

经过认真充分的筹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区工商联(商会)2012年联络宣传信息工作会议,主要目的:一是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新闻报道和信息工作的经验体会;二是请新闻报道方面的专家讲讲课;三是密切工商联与基层商会和各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通讯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

平,全面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增强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写作能力,密切工商联与基层商会和各会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为促进“两个健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开创区工商联新闻报道工作新局面,这也是落实工商联年宣传工作计划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商报》主编先生,王主编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新闻报道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听了王主编讲课,使我们对新闻报道工作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对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促进,可以说是一次充电。在此,我代表区工商联对王主编表示衷心地感谢。

宣传信息工作是工商联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宣传信息工作既与企业的工作大局紧密相关,也与企业面临的内外形势紧密相关。区要建设成为世界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区工商联要建设成为上海市具有影响力的工商联,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外塑造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当前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从全球经济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外部风险不断增加,出口拉动持续乏力。从国内经济来看,经济下行趋势明显,cpi仍然在高位运行,货币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松绑。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投资下滑,消费内需难以有效激发,企业用工成本逐年提高,融资难、用工荒不断困扰企业的发展。针对不利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教育员工、宣传政策、报道典型、引导舆论、促进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工商联在反映非公企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积极宣传工商联和非公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唱响主旋律,为新的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在宣传内容上,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一、宣传信息工作我们应该要做到“四勤”:

“嘴勤”。要积极主动向内行老师请教、向知晓情况者请问,了解清楚报道中的有关问题,确保信息质量;向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问,了解领导意图、工作思路及宣传要求,使宣传工作紧贴我们的中心工作。

“腿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到新闻现场去感受,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来。要多关注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闻“三贴近”原则,更多地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工作,为大局服务。

“脑勤”。会思考才会写作,要多思多想,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对稿件中的疑点,要多思考,举一反三,去伪存真。要注重稿件内容的深度,写完稿子要多思考、多推敲。

“手勤”。要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时效性,注重稿件的速度,多记、多写、多改。不多练就写不出好文章,将平时碰到的有价值的素材,要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要主动构思写新闻,还要对所撰写的新闻信息稿件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通过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宣传信息工作的政策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宣传信息工作要充分利用好我们工商联的工作资源。

我们工商联宣传信息工作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有《商会》报,有区工商联网站,特别重要的是1200家会员企业和13家基层商会,可以说我们工商联是组织严密网络健全毛细血管丰富的组织,我们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搭建好宣传信息工作的平台,加强协作合作共赢。

三、宣传信息工作要加强联络、不断总结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工商联要加强和通讯员、信息员的联络,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要开展密切的合作。要及时掌握写稿发稿的情况,年底要召开一次宣传信息工作的总结会议,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通讯员、信息员,我们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也请各位通讯员、信息员主动地与我们联系、探讨宣传信息工作的问题,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让我们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默契的合作关系。

宣传信息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希望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和交流的经验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努力钻研宣传信息工作业务、熟练掌握新闻信息采编、写作技巧,使我们的宣传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祝大家工作进步,家庭幸福!

《消防界》通讯员征集令 篇7

《消防界>-杂志 (国内刊号:CN12-9204/TU, 国际刊号:ISSN2 0 9 6-0 7 3 5) 是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消防领域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消防科学技术性刊物。本刊围绕消防中心工作和消防应用技术的主攻方向, 跟踪消防技术发展的前沿, 宣传消防新技术, 传播消防新信息, 推介消防新产品等。可供从事消防研究、消防监督管理、消防产品生产、消防工程设计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为了进一步扩大《消防界》杂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也为了将全国各地的消防新动态迅速覆盖全国范围, 《消防界》杂志首次面向全国征集消防通讯员, 诚挚邀请您成为《消防界》杂志及消防界网的通讯员, 从而及时将您在工作、生活中有借鉴或警醒价值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为传递给我们, 我们将通过科学、系统、高质、高效的反馈机制汇总成稿件, 实时分享各类消防信息, 以便更好地促进会国消防事业的发展,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通讯员的职责及优势:1.通讯员具有对本单位工作的知情权和采访报道的权力, 各单位领导应为通讯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根据工作需要, 各单位应允许本单位通讯员参加单位的有关会议及相关活动。2.参加《消防界》组织的业务培训、交流等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对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批评。3.每个地区限招1人, 独家代理《消防界》杂志在该地区的发行销售、宣传推广、稿件组织以及活动组织工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新浪微博

通讯员集合站 篇8

当然可以呀,请新老通讯员和准通讯员们都注意听哦———

1.把你喜欢的《少年文艺》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可以认识《少年文艺》———好东西当然要和大家分享。请把大家的阅读心得和对刊物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及时反馈给老编们吧,这样《少年文艺》会变得更好、更贴心。

2.平时多多练笔,把你的得意之作投给《少年文艺》;也要记得做一个慧眼独具的伯乐,把同学、朋友的佳作推荐给我们。《少年文艺》七八月合刊上邢远同学的原创歌词《分手》就是我们的通讯员郜曼迪推荐来的,她还对原稿做了细致的点评和修改呢。

3.成为编读互动的组织者。在征得老师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你可以邀请编辑们到你的学校举办编读见面会或文学讲座,让更多的少年朋友和《少年文艺》零距离接触。

“声音”栏目素来以贴近少年生活而受到读者朋友的喜爱,有不少读者来信说,我也有特别的小故事可以提供呀。通讯员朋友们,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啦。以下“声音”栏目的话题正在征集素材———

1.关于相貌的喜怒哀乐

2.我身边的网络故事

3.我的2005年

请把你和朋友的相关故事通过来信、发电子邮件,或登陆《少年文艺》BBS的方式告诉我们,还有一个更快捷的方法,那就是拨打我们的“声音热线”025-83361393,每天12:00-14:00,都会有老编守候在话机旁边,等着倾听你的精彩讲述。

又到了杂志征订期,2006年《少年文艺》的征订活动已经全面展开。通讯员们可以提醒和你一样喜爱《少年文艺》的同学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也可以向编辑部办理集体邮购。

上一篇:国际志愿者日策划案下一篇:优秀初中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