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的训练习题

2024-06-13

春秋战国的纷争的训练习题(精选4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的训练习题 篇1

《春秋战国的纷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分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号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4.公元前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大战,晋国大败楚军。从此,成为中原霸主。

5.战国七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举战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我们是因为( )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长平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

4、在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B、魏C、齐D、燕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

6.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7.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齐桓公D、楚庄王

8.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9.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0.战国时期,大战频频,有一个成语叫“围魏救赵”,就出自其中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1.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

A长江流域 B渭水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1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

A.齐 B.晋 C.楚 D.燕

15.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

西

间)(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一、填空题 1.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它分为

两个时期。

2.齐桓公通过召集,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通过,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3.春秋末年,江南的 国和

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成语

就与越王勾践有关。4.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

国,最南的是

国。

5.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之间的战争有

、;

大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⑤ 2.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A.周平王b.周文王c.周武王D.共伯和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5.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A.改革币制b.改革内政c.发展生产D.改革军制 6.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⑤①D.①④②③ 7.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①韩国②赵国③燕国④魏国⑤吴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④

8.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A.牧野之战b.围魏救赵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请回答:

(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管仲是如何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的?(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知识空间 思维发散点播

1.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一方面,便于了解春秋五霸争霸各国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等时代特点的认识。

2.“合纵”“连横”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①背景: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②含义:战国时期各国展开的政治、外交攻势。③纵横家: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④结果:战国过后其,秦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田氏代齐

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的时期,中国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历史阶段。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建立了三个封建制国家,继而于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列为诸侯,废吕氏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吕贷。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完成了齐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转变。因此田氏代齐不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历史大变革中的的一件大事。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孙膑的资料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似在吴起之后,与商鞅、孟轲同时。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

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三、列举题:

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两种说法)拓展探究

一、春秋战国时期,给后世留下很多有趣的成语典故。根据下面的叙述或图片,说出成语。

(1)齐桓公带兵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迷了路,管仲提出建议让一匹老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路。成语是。

(2)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带兵进攻赵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齐将孙膑为解赵国之围,带兵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将庞涓不得不带兵回援,在途中,又中了齐军的埋伏。赵国之围被解。成语是。

(3)根据下图,猜一猜描写的成语典故。成语是。

(4)战国时期,展开了合纵与连横的斗争。有些小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成语是。

(5)吴国打败越国后,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和夫人为其驾车养马,打扫宫室,忍受各种屈辱。三年以后,他们才被遣送回国。勾践立志雪耻,在室内悬挂苦胆,出入都要舔尝,还自问:“你忘了亡国之耻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了吴国。成语是。

二、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

(1)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知识链接

你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2.c3.c4.D5.b

二、填空题 1.770、春秋、战国 2.诸侯会盟、城濮之战 3.吴、越、卧薪尝胆 4.燕、楚

5.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c2.c3.A4.A5.A6.D7.A8.D

二、材料解析题。

(1)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在诸候中称霸,使天下一统。

(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壤夷’为号召。

(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三、列举题。

1.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2.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拓展探究

一、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1)老马识途(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朝秦暮楚(5)卧薪尝胆

二、探究题

点拨: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史实的影响。(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就有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知识链接

春秋战国的纷争的训练习题 篇3

第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建立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起止时间是;战国时期起止时间是。

二、春秋争霸、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周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3、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是

4、管仲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措施:政治上,改革内政经济上,发展生产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影响: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深得民心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6、晋楚争霸: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7、吴越争霸——成语

8、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训练军队方面的改革,实现了国富兵强。

9、如何评价春秋争霸战争?

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指的是?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田氏代

3、战国时期三大经典战役是?

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将领,成语,结果胜。

马陵之战:交战双方是,军事谋略是,结果胜。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将领,成语,结果胜。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3.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 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 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难选择 ④主张“礼”“仁”并行,相互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出自《道德经》)。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9.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②“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 ③“尚力”“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下列人物的思想与其对立的是()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

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2.“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阳陵虎符”复制而成。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 修身福自家”,其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A.儒家 B.道家C.墨家D.法家

13.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提倡积极入世 B.追求个体解放 C.维护平民利益 D.倡导君主专制

14.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5.“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而事异。’”这一观点可以印证()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的主张

16.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17.《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民意

1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放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城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治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20.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这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百家争鸣答案

2013.9.7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C 6.A 7.B 8.B 9.D 10.B 11.A 12.A 13.A 14.D 15.B 16.B 17.A 18.A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国家和时代的限制。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20.【答案】

(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2)人与自然关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人与人关系: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君轻民贵”,性善说;荀子: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3)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上一篇:初中物理所有单位及换算(本人自己总结的)下一篇:人间大爱--观《暖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