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2篇)
浅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篇1
摘要: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公司化、企业化、前校后厂等新的思路不断出现。比如,学校可以跟工厂或公司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学校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锻炼问题。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还应该大胆的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解决部门文科实训难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学生;教师;理论
过去,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业后,工作当中发现上学时学到的东西用不上;也有人抱怨学校没有教会我们什么东西。而用人单位缺抱怨大学生不好用,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教也不是学生没有学,而是学生的实践跟不上或者有些课程没有安排实践课程、或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的。
近年来,实践教学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公司化、企业化、前校后厂等新的思路不断出现,这些思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名次或手段的出现是应趋势的发展而产生的。纯粹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厌烦,产生厌学心里。缺少动手能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捡了西瓜丢芝麻,学一点忘一点。即使学生记住,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动手缺少激情,缺少岗位知识等。学生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去真正的操作完成,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这样避免了在真正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真正的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
一、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作为直接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它并不是孤立存在,更不能盲目进行。要想实践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以理论知识作指导。在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的相关知识点等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必要时要让学生先记住整个实践的流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探索的精神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作为学生引导者的老师,必须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思考好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实操,操作的各个流程实践的分配,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准备的工具器材等等。教师心中有数,实践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
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
在教学体系的计划中,虽然实践教学的课时是在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在减少,但是这种减少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并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理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的运用,在运用中找到规律,在摸索中寻找技巧,这一切都是用理论来指导完成,他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实践的每个细节,让学生能够亲临实践的环境,对公司岗位化有深入的理解。切实达到实践教学中教学做的一体化。
三、实践教学继续改进的措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校的状况设备和学生情况不一样,有能过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实训设备不足,实训设备过时等情况使实训教学落后于现实需要甚至于实训的项目已脱离社会需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其实也并不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学校可以跟工厂或公司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学校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锻炼问题。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还应该大胆的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解决部门文科实训难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突出主体是我们教学体系、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
学生是我们教学设计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教与学和谐。在实践教学中,其实学生认清了岗位的基本要素与以后职业前景,认清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他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就非常感兴趣,笔者做了一个小的调查,在理论课程中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到实践中学生听课的状态和效果相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实践教学有一些理论不爱听课的学生,在实践中都会积极主动很多,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和环节,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教学的任务。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观察到的一些感受,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在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需求很大,怎样培养出高、精、专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能适应区域的发展都成为高职院校的思考话题,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就更应考虑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教学实践的条件等因素,把实践教学搞好、搞活,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学到东西,学到适用的东西,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浅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篇2
一、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入学之初, 就要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兴趣, 介绍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发展趋势, 组织学生观看科教片, 参观科技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情况, 并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效益的社会调查。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对农村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使学生卸下思想上的沉重包袱, 产生一种学农照样有奔头, 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振兴本地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感。
二、实践教学促使理论教学有声有色
高中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 有些内容确实很难, 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 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 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使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专业知识得以验证, 增强感性认识, 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又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通过实际观察与操作, 学生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检测, 找出不足, 调动积极性。这样理论课的讲解始终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多方面、多渠道地开辟第二课堂, 让学生到田间实习, 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 使学生学到最新知识, 掌握最新信息, 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点。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同时在动手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总之, 唯有动手才能全面地检测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从而使理论教学顺利进行。
三、实践教学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实践者的经验和飞速发展的农业新科技有效结合, 是关系全新理论能否变成切实可行的知识和实践操作, 是吸引学生的真东西。目前, 全国农村正在进行产业化调整。各个县积极制定农业主导产业:粮食、蔬菜、果树、畜牧、林业、烤烟、甜菜、油料等, 并重新调整各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各业间的比例关系, 特别是近几年各县的蔬菜保护地得到蓬勃发展, 有的县政府出资为每个乡镇高薪聘请了一位农民技术员。建棚有无息贷款, 买苗有补助, 极大地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所以产业化结构调整对农学专业在实践技能方面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需要有不断的实践, 总结经验和培养能力, 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教学生和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这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谈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3
刘 伟 衡水学院分院
【摘 要】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在重视基础课程课堂授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加强计算机实验课程中基本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良好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对策;实验
一、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
在当前的计算机教育中,仍然是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验教学和轻能力培养。加之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这门学科的基本实验、重点实验的范围、内容缺乏真正的了解,实验内容的制定随意性很强,有关教学人员也认为实验教学低人一等,不愿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由此,造成学生轻视实验课现象:一是把学习计算机视为一种时髦,浅尝辄止,更谈不上通过上机来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对上机实验随便应付。
2.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更新速度
当前计算机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微机从286到今天的高性能机型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各种应用软件更是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而教材内容却显得滞后,缺乏正规的上机指导书,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教师上课后,随堂指定几个习题,让学生在实验课去做。学生的随意性很强,根本没达到上机的目的,更谈不上去接触新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实验条件落后
由于受经费制约,相当数量的学校达不到基本的实验条件要求。一是大部分学校目前仍以老旧计算机为主,更新太慢,很多新软件不能安装运行,即使能安装运行,其速度也很难跟上。二是因为后期维修资金得不到经常支持,计算机缺乏维护,可利用的计算机一天比一天少,目前学生不会使用打印机似乎也成了通病。
4.实验手段落后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设备、经费、实验室面积等),我们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仍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而没有把多媒体实验教学、计算机模拟实验和CAI实验教学等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应用到实验当中去,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满足学生独立操作训练的必要时间不够。
(2)对学生实验的要求管理不足,包括学生实验人员的组织、实验中的因材施教、实验准备的检查和实验结果的考核等。
(3)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灌输,没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忽视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良好的动手能力
1.提高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计算机实践教学无论在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原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其他各专业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惜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并没把实验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应彻底改变那种轻视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实验教学从以往依附于某一门课程中独立出来,实行实验课程单列,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2.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有些学校的设备对学生正常上机都无法保障,因此,增加设备投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一是学校要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尽最大可能补充和更新计算机设备。二是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要鼓励(如采取补贴或优惠的办法)学生家庭或学生合作购买计算机,尽量将当前的提供机时服务,过渡到提供软件网络服务。三是努力创造条件,建立网络实验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
3.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健全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2)实验室应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增加实验操作机会,使其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3)实验室应加强自身建设,在跟踪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不断设计和开设出新的实验,以替换内容陈旧的实验,推进实验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4)增加设计实验、研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知识和智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完善考核制度,让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学分,并注重平时实验与实验考试成绩的合理比例,坚持考试不合格者实行补修的制度。
(6)开展课外实习研究活动,组织实验竞赛,以提高学生实验课的兴趣。
4.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师的评聘机制
提高他们的待遇,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鼓励实验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师评聘机制势在必行。
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验教师所履行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实验教学水平、实验技术的更新、工作业绩等等进行量化考核,按得分名次顺序排列评聘职称,并与奖金挂钩。对实验教学工作有突出成绩,并有发明创造的,应在评聘时重点考虑。当然在评优、评职晋级中实验教师还应单列,或者归入真正的教师系列,而不是与其他系列混在一起。采取实验教师试教应聘观摩考核、派出进修、设立激励机制等办法,真正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他涉及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搞好计算机实践教学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和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主体化、多元化。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鄂大伟.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浅谈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篇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是说人类的交际中有许多种工具,但语文是最重要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把人类文化中的被认为适合青少年学习的精华呈现出来,以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青少年的成长。以此看来,语文教学就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应该传承人类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是语文教师决定 “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
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浅谈历史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篇5
摘要: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通过什么去向别人传达感情――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就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更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性;语言流畅;生动清晰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语言应具有艺术性,使其充满魅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语言在艺术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严谨性。比如同样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来讲课堂效果具有差异:有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语调抑扬顿挫、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低沉曲回„„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掌握知识就事半功倍;有的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词不达意、言语模糊,课堂效果也就不佳。为什么会出现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语言功底的不同。为此,对历史教师来说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
一、历史课堂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庄严性和科学性
历史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教师语言的专业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语言应具有庄严性和科学性。用严谨的语言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首先,在历史教学中用词要准确和科学。如“初中七年级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中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不能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北宋的统治》中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能说成北宋统一了全国;再有《秦朝的统一》秦灭六国之前,嬴政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六国后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时嬴政以‘秦始皇’相称,如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错误。”因为历史具有时序性、客观性、具体性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词恰如其分,不能言过其实。否则,历史就失去了他的庄严性和科学性。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庄严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丰富词汇量,准确无误的掌握知识点和概念。再有教师应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如果语言不准确,将影响学生的接受。
还有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总是使用口语化进行教学,如七年级历史《华夏先祖的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通和填土虽然?热萃ㄋ滓锥?,但是学生就不能准确表达出。用科学庄严的教学语言说出“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学生们就能用书面语言准确的表达。教师的教育语言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表达,所以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庄严性和科学性。
二、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照搬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不断重复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那怎样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教学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如在讲到中国起源时,说:“中国,世界上最早文明起源地之一,原始农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非凡意义,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春秋争霸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再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路。这些伟大的壮举是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可是到了清朝晚期,统治者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抵制外来商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们看不到世界形式变化,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师运用抑扬顿挫、低沉曲回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不被激发,那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拥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用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之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真正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逐渐完善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简练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简练的教学语言是最优美、最动听的语言。因为简练的教学语言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发现要领。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语言繁琐,讲了半天,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也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自己反而费力不讨好。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简练和流畅。字少语精,牵一线而动一片浅显易懂。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到七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时,可以这样总结小说发展历程:上古神话传说――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强化对语言基本功的提升,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华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2(01).[2]宋增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好家长,2015(25).作者简介: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6
渠县琅琊中学:夏
海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实施以后,化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更注重从实验中学化学。因此,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多的开展化学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引进,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物理化学实验器材不断的更新引进,使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书本上的实验,观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实验现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习惯。先将体会摘录如下
一、目前农村学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10%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总结。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
二、让兴趣演示化学的魅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而初中化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的时候,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变色龙,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等等。这些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不再干巴巴地学习抽象的理论。(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让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学生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比较窄,见到的事物也较少,在学习的时候会对所学知识中提到的事物不知所云,这样根本不可能让学生继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学到镁的时候,学生根本没见过镁,怎么可能知道它在氧气中燃烧会是什么样子,化学实验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感知物质的本质属性,使学生通过真实实验形成化学思维,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如果教师在讲解完之后让学生直接看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学生不会明白到底是怎么收集的,也不知道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还可以检验它的存在,都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学生对形成物质这一过程充分了解,把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形成化学概念。
四、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学生需要掌握其规范才能进行基本操作的,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仅仅靠学生自己规范还不行,教师在学生平时做实验时,应该对学生加强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以教师为模版进行效仿。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要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五、让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验开始时就有了探究实验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和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调动自己的嗅觉、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认清物质的本质,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使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本文就声乐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做出了阐述。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必要
1、对声乐教学法的认识
声乐教学法是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 是对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课。它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课。它在声乐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将声乐实践理论化, 将声乐训练总结成系统的、较全面的声乐教学方法与研究, 以提高学生就业之后的声乐教学水平, 使其在基层声乐教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声乐教学法是提高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 充分发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 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力, 并改善嗓音, 使学生获得歌唱表演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 则首先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 歌唱发声的肌能状态, 歌唱的姿势、正确呼吸、共鸣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特征等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 并在歌唱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进行更好的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因此, 声乐教学法课是培养和指导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 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环节。
3、声乐教学法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自己“唱”的能力, 还要有“教”的能力。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 因此, 声乐教学法课是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二、声乐整体教学方法
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 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 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 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1、演唱技能
声乐教学的内容, 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 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 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因此, 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内容。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 嗓音也有差异, 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 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 歌唱心理的训练等, 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 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 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 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 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 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 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 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 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心理素质
歌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 是以声音为工具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 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声乐教学实践证明, 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 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因此, 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 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个歌唱者既使声音再漂亮, 高音解决的再好, 可是连歌词都不认识, 根本不了解词作者写的是什么意思, 怎么能唱好作品呢?顶多算是个发声机器;一首再好的歌, 它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 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 才能将它唱活。一个好歌手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 对歌曲细致的分析, 在体会歌曲内容与情感的基础上, 进行加工自理用深切的感情, 充沛的激情的咬字、吐字、共鸣、用气, 精巧装饰等声音技巧, 将歌曲内容深刻地有特色地表达出来。当我们教授声乐课时, 如果在歌唱前先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 同时也是体会和酝酿感情过程, 根据歌词的内容和词作者的情绪, 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 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并在此基础上, 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 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 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表达情感, 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它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 抑扬顿挫。
3、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培养包括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我们声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真善美, 鼓励学生做一个积极开朗、爱憎分明、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使自己的人格变得崇高。人品既高, 艺术观、审美观就有了品位, 那么技艺就不得不高, 歌声才能打动人心灵, 震撼人的灵魂。当一名声乐学生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 如果没有较深的文化修养, 就会感到很多东西理解不了, 很难继续学下去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会发声练习, 加上歌词、旋律和伴奏就唱的面目全非, 一塌糊涂, 永远不能完整的唱好一首歌, 永远不能登上真正舞台的人大有人在。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了解歌曲作者背景与艺术历程, 了解歌曲的艺术风格, 包括个人艺术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等入手, 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此多了解它文化和艺术的相关知识, 如历史、文学、哲学、美术、舞蹈等。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只有努
力吸取人类文化的宝贵营养, 才能达到触类旁通, 获得灵感。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篇8
一、 浅析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书面语的学习,口语交际是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开展课标下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研究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各学校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推行新课程标准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学生整体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问题的重要性,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体上存在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下降的趋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口语交际的兴趣在于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自觉性也就有了,做事就容易成功。口语交际训练更是如此。激发兴趣,就等于激发每个学生的自觉性,有了自觉性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口语交際兴趣的重要途径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教者生动的语言,便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想象,有了丰富的想象就想说,争着要说,比如,《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优美的春光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少许先队员植树的激情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它能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情境,直观形象。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我把切开的苹果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里面五角星样子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五角星是如何切出来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角色扮演、游戏、表演等引进课堂,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例如,《第一朵杏花》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把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到讲台前进行分角色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看谁演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我还通过推荐和自我推荐班委会的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
(1)丰富说话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践。交际的源泉是活动和交往。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是现实生活。老师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比如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阅读节,成语擂台赛等,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能力展示的平台。
(3)口语交际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像《第一朵杏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三、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2、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语言的表率。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对学生在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表达不清楚用词不当时,老师要迅速、准确地指出,并启发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3、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多听、多练、多记,不断规范化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4、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彬彬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纠正不良的习惯,与人说话时眼睛要尽量看着对方。
浅谈中学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性 篇9
“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国传统教育一向重视“双基”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数学技能培养,因此,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中国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在我参加工作至今已十年有余,在这期间,我很重视数学双基教学,并针对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性与其他前辈同仁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通过这几年实际教学工作,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发生了“断层”,一些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很差。例如:我现在教的八年级就有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需要笔算,口算的准确略还达不到60%,有的学生甚至连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都不会;我认为这与有的人的观点有关。他们认为:我们的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双基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认为有些数学技能,如计算技能训练占据了过多教学时间。于是他们减少双基练习时间。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有些矫枉过正。这部分人是否想到:学生连最基本的定义、公式和计算都不熟练,没有扎实的基础又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我个人认为,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练习非常重要。
第一,夯实基础,准确记忆知识脉络。在教学中老师定要精讲细讲,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哪怕在基础教学上多用时间,先讲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再讲明它的用途,通过反复练习,大量训练,熟练技能,使知识运用不再孤立,融会贯通,最后再讲清重点题型。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理解记忆,明确解题思路,理清知识脉络,注重准确应用,在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并且我们平时教学中切记不要给学生引错了路(忽略了双基练习),不可因希望学生接触更多题型而急功近利,只有稳固的基础才能最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就如只有稳固的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第二,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数学思想。这不是单纯重复练习,熟记题型,忽略应用,应是注重个性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际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例如概念、定义、公理的记忆,运用其进行计算、推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等,如实数四则混合运算,整式运算、分式运算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四边形推理证明等;其二是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数轴、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等都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解多元方程组,用的是“消元法”;解高次方程,用的是“降次法”;这里的“消元”、“降次”、都是具体的数学方法,属于“化归与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不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它还对我们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指导意义。
第三,重复练习,注重变式,从而获得提升。课堂反馈练习,课后作业这两块作为对当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学习重要活动之一。作业能及时有效的反馈、检测、强化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教师强调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而作为变式的应用,也就成为了数学双基教学的“法宝”,突出了典型性,摒弃题海战术。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确保题型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实用性。从而达到就一反三。凸现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成为学习成功者。为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适合自身“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随时活跃的状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符合新课标理念。例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学习加减消元时有这样一道题:二元一次方程组2X+3Y=6(1),3X+2Y=4(2),求X+Y=?,X-Y=?一些学生求解方程组的解在求X+Y与X-Y的值,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很聪明联想本课内容运用(1)+(2)得5X+5Y=10,5(X+Y)=10,继而得到X+Y=2,同理由(2)--(1)得到X-Y=-2这样的题即是一个变式,又同类问题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
随着新时期时代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内容是在不断更新的,需要掌握的数学技能要求也应该做相应的改变,双基教学的内容也随之发展,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怎样处理数学双基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新课标中对这些内容的定位,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尤为重要。
现代的计算技能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算法,更加入了科学技术含量,新课标已有明确要求: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新时期的算法不再偏重于单一的“纸与笔”的技能训练,而是融入新的元素:计算器(计算机),例如实数计算,数的开方。同时应尽可能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思想及其作用。
双基教学的训练手段还在丰富和发展着,要学好数学,必须多方位思考,如在学习概念时会进行正反两面的举例;在学习推理时,不仅要重视推理证明形式上的训练,更要关注对落笔有据、言之有理的理性思维的训练;如:在函数学习中不仅要有对基本作图、识图的训练,而且要有从整体观察入手,通过数形结合来归纳函数性质,可以采用多媒体几何画板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直观明确;在学习统计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如可以布置学生在校内就某一方面做一个问卷调查,从实际中感受、体验如何处理数据以及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认识和理解“双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现在倡导采用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在备课时要备知识,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因此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时,教师就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怎样提问以及在什么时候、提哪些问题更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等。上课时教师应设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这样就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教学永无止境,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确定“双基”的依据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研究“双基” 教学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内心去体验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我们与时俱进搞好“双基数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实践,常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名新时期优秀的师者!
浅谈中学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板书在理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0
一、板书影响教学效果
在现实教学中,讲述和板书的最佳匹配应该是“口到手到”,即教师讲课的速度应和板书的速度保持一致,做到嘴上讲到,手上写到,这样的教学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耳听、眼看双重信息效应。
二、板书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
众所周知,学生的书写质量,字写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任教师的书写水平。模仿老师的字体,学习老师的风格,这在学生中是最常见的现象。在现实教学中,有部分理科教师,总认为理科讲究的是原理的准确,道理的明确,至于书写工整、规范、纠正错别字等,那是语文教师的事情。鉴于此,我们常看到,语文教师在黑板上强调汉字的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纠正笔画顺序,规范汉字读音等等。而在一些理科课堂这些都不讲究都不重要了,自由体、简化体甚至“草书”,凌乱的授课板书无意中出现了,试想语文教师辛辛苦苦的书写规范教育与理科教师的书写自由化,在学生大脑中经正负抵消后,终极效果如何,大家是可想而知了。由此,我们应该形成和语文教师一样注重板书的意识,在学生的书写上形成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教育态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书写质量。
三、板书影响学生的应试答卷
讲究板书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个人爱好,也是一种自我鉴赏习惯。一个讲究板书的教师,在学生平时的作业、答卷等方面是严格要求的,对解题准确而书写潦草的的学生让其重做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久而久之他带出的学生书写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这种能力在大型考试或比赛中就能明显看出来。反之,只注重知识讲授,不注意或不讲究板书的教师,所带出的学生在作业或答卷的书写上必然是另一种状况,尤其在学生升学的答卷上必然会出现明显差距。大家知道,高一级学校对学生的选拔方式主要是考试,而考试重在答卷做题。考场环境下,严格的监考监督,限定时间下独立完成,这除了考查学生的书本知识及应试能力之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考生的书写速度及书写水平,一个平时训练有素的学生必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考出最理想的成绩。而平时不注重卷面书写质量的学生,难免考场之中心里紧张,加之本来书写基础差,大多考卷书写状况还不及平时作业,势必影响考试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平时教师讲究自己板书,从而影响并严格要求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板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的文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我们在塑造学生灵魂、传播书本文化的同时,人人承担着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任务。试想,如果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汉字书写上不讲究,不苦练,在学生平时的作业,答卷方面不严格要求,不规范书写训练,发展下去,在若干年之后,加之电脑的普及使用,中国文化的载体将会扭曲变质,进而失传。
五、提升板书水平贵在坚持和苦练
常言道:“业精于勤荒于嬉”提升板书水准,写好字是前提,而写得一手好字并非一件易事,非坚持数年苦练不可。这就要求我们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等凡是书写的地方均应时时注意,字字讲究,坚持苦练几年,必有长足长进。提高板书水平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恰当的设计板书。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中学的黑板宽度为4米,高为1米,要在此狭长的黑板范围内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都展示出来,达到合理设计,图文并茂,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除备好常规教案之外,一定要有板书设计的教案。即在备课本上要选取和黑板相似的长方形,然后把本节课要板书的文字和要画的图形置入适当位置,主要内容用彩色笔书写或标记,当然黑板上还应留下学生做练习题的空间。这样做既能对本节要写要画的内容作出合理的位置设定,又能对本节的主要板书内容熟记于心,有经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要有板书设计教案在手就足够了。提高板书书写水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适应形成并保持侧身书写的习惯和姿势,即面向着学生能够边讲边写,重点内容做到讲到写到,设计有辅助图形时,应做到讲到画到,切记背向着学生讲课并板书。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篇11
每当我们看到学生的字书写工整、漂亮时,会感到一种特别的欣慰,如果看到学生的字毛毛草草,甚至像猜谜一样,自然给人“心堵”的感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在感慨,学生的字怎么越写越难看了?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汉字,难道到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就不用写字了吗?下面就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写字课的几点看法。
一、影响学生不爱书写的环境氛围
1.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误以为手写时代即将结束,从而不重视书写。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无纸化办公仿佛让笔的存在成为形式,好像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人们就不需要用笔写字了。于是对于需要花长时间去练习的书法就极不重视了。
2.学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课。现在的小学课程中没有设专门写字学科,而对于学生的写字课只能占用语文课时,且只有语文教师去教。语文课时本身就少,真正用于写字课的课时很有限。
二、在小学低年段加强书法教学的依据
1.根据一年级教材的编排,学习书写可以促进孩子有效的增加识字量。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入学即学习拼音的格局,而代之以简单的识字、写字。在这样的课程编排中,书写汉字成了一年级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项具体学习技能。在教学内容较少,还比较浅显易懂的入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大书写的教学,从写字的工具、材料、姿势、简单的笔画、简单的结构组合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让孩子刚一接触到书写,就接受规范的要求和训练。这一点,在一年级上学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在教学写字时,教师可以举出许多同类型的字来让孩子练习,对于增加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识字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2.低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学习书法可以有效的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字教学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教学系统,特别是在对于字体的要求和变化上、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在作业练习的形式上都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但是写字教学与语文教学同时有很多的共同点,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把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运用,而写字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美观的书写汉字,一个注重内容,一个注重形式,都是就汉字而言,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既要在教学识字、用字上下功夫,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汉字准确、美观书写的规范和练习。
3.低年级是学生掌握写字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
语文课在低年段是以识字教学为主,对于字的音、形、义都要掌握,教学生学会写字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笔画书写方法、简单的组字方法在教师的示范和规范下,会为学生的书写带来非常好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基础打好了,在以后的教学就会更顺利。
三、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书写训练和指导
1.教师在认识上要到位,并且对写字教学要有一定的鉆研精神,充分认识到对低年级孩子进行书写教育和训练是构筑孩子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一。教师要明确写字教学要求以楷书为主,讲究笔画的起、行、收,做到横平竖直,中规中矩,大小均匀。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要求,即使你不是专业的书法教师,学生的字仍然会有很大的改善。
2.教师要用良好的示范为孩子做表率。言传身教在书写教育中尤为重要,教师在书写课题、生字等内容时,要一笔一划,传递给孩子一种认真的态度,既体现出对书写的重视,也是对孩子的尊重。美观的字能够在孩子心目中确立美的雏形,让孩子产生对美的喜悦和追求,持之以恒,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由于教师对书写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了,而孩子的心目中是以教师为榜样的,他们会不停的模仿教师的字,这种良性的循环在这种模仿中诞生并在教师的坚持中不断提升。
3.在教学中,由于教师要兼顾语文知识和写字,所以可以将书写的练习同教学内容相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在一年级入学开始,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横的教学,练习简单的如一、二、三、工、土、十等字的教学,然后进行竖的教学,练习简单的如十、干、千、牛等字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撇、捺后,练习人、大、天、太、合等字。对于笔画多的字进行分类找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找”,确定起笔处是头、横是肩、下面的转笔处是脚,书写时左右对称。如此指导,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独有魅力。
4.多开展写字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和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抓教学工作多年,我们非常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去年我们开展了写字指导课活动,语文教师每人一节,由于讲课人数多,我们采用20分钟的微型课形式进行,所有语文教师全程参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讲课,很多教师在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上非常细致,甚至挖掘出很多巧妙方法,还有很多方法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堂上精彩不断,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此以外,我们每学期还定期组织师生书法培训,由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给指导。每学期我们进行师生“金蛋格”书法大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师生的书法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有部分教师和大批学生参加省市书法比赛获奖。
浅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篇12
一、教学细节是构成完整历史课堂的关键因素
生动的教学细节构成了完整的历史课堂, 完整的历史课堂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教学细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时刻让学生通过细节感受历史的血肉, 深刻认识史实中所赋予的情感。历史教学细节往往是动人心弦的, 通过细节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也能训练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个处理得当的细节, 往往能体现一堂课的精彩。关注教学细节, 就是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智慧性。历史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能够让枯燥的史实生动起来,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学细节来引导和鼓励学生, 通过细节层次, 微观层面的切入和描述, 使学生迅速进入某种历史角色或历史情境之中, 体验其中蕴含的酸甜苦辣的情愫, 并且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链接, 使其进入深入思考历史问题的状态, 就一定能够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由此可见, 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有必要把教材中隐藏或者忽略的细节展现给学生, 营造历史氛围, 如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关键历史情节的补充, 历史场景的适当渲染, 紧凑的环节冲突等精彩细节, 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让学生的心绪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而跌宕起伏, 从而促使自己迅速走进历史, 融入历史。
二、教学细节是增强历史课堂魅力的重要环节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历史的魅力不仅仅限于让学生了解史实, 更多的是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要想让历史课堂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教师应该设置合适的教学细节, 才能对学生心灵的丰满、精神的充实起引领作用。
对学生而言, 几乎所有的历史史实都发生在特定的年代, 根据课本一板一眼的固定叙述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 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观点, 教师必须根据课标进行拓展。如教学《商鞅变法》一课时, 书本上简单介绍了商鞅变法的结果, 对商鞅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多描述, 使学生不能完整理解改革需要付出沉重代价这一观点。在讲述过程中, 教师可以串讲到近代史上谭嗣同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时所说的话:“西方各国的变法, 都是因为有人以身殉道而成功, 现在中国还没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 这是国家之所以不昌盛的原因。我愿成为第一个为变法强国而牺牲的人。”从而深刻体会到变法、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比较商鞅和谭嗣同二人的革命和改革的精神, 学生在此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历史知识, 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 让所选的细节背后蕴含着思想的底蕴, 并能够对感性的细节作理性的思考, 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历史课堂的魅力。此外, 教学细节对历史课堂魅力的影响还表现在“读史以明志”, 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 开阔视野, 认清国情, 在历史的感知中洞悉生活, 感知社会。教师用历史细节拓展教材,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 进而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历史智慧, 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教学细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苏格拉底有句话说:“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焰, 而注重教学细节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能否及时被激发起来。教学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 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以小见大, 于细微处见精神, 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 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细节教学的过程, 学生从文本语言中倾听着心灵的搏动, 点燃精神火把, 照亮固有的精神隧道, 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最完美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课堂中, 教师有必要把生动详实的细节展现给学生, 营造历史氛围, 尤其要重视历史和社会现实相关联的细节, 这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 融入历史。
历史的魅力体现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历史课堂教学因细节而打动人心, 因细节而充满魅力。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要精心进行课堂设计, 通过恰当地运用历史细节, 在历史课堂上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历史, 使学生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感受历史的魅力, 最终不是要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 而是要真正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叶小兵, 《中学历史教学法 (第2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叶小兵, 《细节的重要》《历史教学》, 2005
【浅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论文08-19
浅谈英语音标教学的重要性07-27
浅谈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07-14
浅谈室外写生对儿童美术教学的重要性08-03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08-1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思考和实践06-01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究与思考09-13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08-08
浅谈对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