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2024-06-10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通用13篇)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篇1

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湾甸子中心小学 五年二班 李梅

在学校的领导下,本学年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会议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老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处在新世纪的当代中国教育,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认为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照教师法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教育生涯,作如下计划:

一、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对教师的职业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通过长期教育工作,逐步地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看着自己劳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内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天天与青少年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对他们关心帮助太少了。高素质的教师还不是很多。中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以人们说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是十分有道理的。有人说如果有来生我再选择教师的职业,以表示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但人并没有来生,所以我不想作假设,我只想说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二.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

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本人认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虽有相近内容,但这两种职责的性质和法律渊源却有不同。前者是学校作为承担公共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基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而形成的一种公法范畴的职责与义务;后者是基于民事法律所确定的监护权,而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形成的司法范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两种权利由于来源与性质上的差别,不能混淆。尤其监护权是建立在亲权基础上的,不能脱离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亲权的范畴而谈监护权的转移。视学校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认识,不仅使学校承担难以担负的责任,而且也难以解释何以学校只有监护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 利,何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法律规范,而不能像父母管理被监护人一样管理学生。就目前的民事法律规范而言,没有明确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应当承担监护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3月1日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篇2

一、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政治课存在颇多误解: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认为政治课主要是灌输思想工作的,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课,没有任何教学体系;二是受应试教育束缚,很多人认为政治课的考核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背政治考试得高分,才是关键,因此平时学不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有了这些认识,难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临困境的政治教师若不改革课堂教学,政治课的实效将难以落实,政治教师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若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不仅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提高教师的觉悟,不要照本宣科,支差应付,从而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因该像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具有好奇和期待的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兴趣,这对以后的学习无疑会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教师还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以幽默与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足以说明语言在教学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个人的文学修养,不断地加深自己语言功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上教学幽默就是指教师的趣味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三、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多大的用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可以取得高分,没必要认真学习,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明白与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地学习思想政治。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留出点时间让同学们自己学习;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可以是师生间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还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教师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自由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现代教学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在像以前那样讲台是教师的独自的天下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政治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独特功能,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能力,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电教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形象型教学,也可以用漫画,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褒贬时事,往往寥寥几笔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运用漫画会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对中学政治学习的看法 篇3

关键词:中学政治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中学思想政治是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目前,中学政治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威信不高,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这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运用正确的政治理论去观察社会是极为不利的。纵观中学政治教学现状,除了教材内容有待改革,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认识有待提高外,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程式化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政治课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因材施教是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热情的催化剂

九十年代的中学生知识面宽,涉猎范围广,思想活跃,聪明好动,但情绪不稳定,具有不同程度的自以为是等特点,因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及行政管理式的促学方式均难被接受。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存在意识,渴求得到教师的关注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从喜欢教师到喜欢该教师所授之课。为此,掌握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课堂及课后时间,对所有学生的特点一一掌握在心,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熟悉程度几同父母,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循循善诱,使其逐渐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

二、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课本的知识变“薄”,也要善于把课本的知识变“厚”,来构建知识体系。把课本的知识变“薄”,关键是把握主干基础知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重组,即打破教材原有知识编排体系,将知识要点化,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如:政治生活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广且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知识混淆,但能把课本的知识点系统地归纳为“一个核心、两个关系、三大政策、四项基本原则、五大制度、六大中央国家机关、七大原则”,难题便迎刃而解了。善于把课本的知识变“厚”,关键在于知识点的辐副上辐射面要宽。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和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划分出若干小层面。学习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可以串联成一棵完整的知识树:“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反映出根、枝、叶的关系。这样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记忆,同时有助于在考试过程中,能从系统的信息库中提取知识点,避免由于知识点的遗漏而失分。

三、加强中学政治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

思想认识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其生理、心理都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此时的学生,既没有形成青年的完全独立性,完全依赖性。处在渴求独立而又不能完全摆脱依赖的时期,产生着独立性和依赖性互相交织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不懂装懂、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愿请教、怕丢面子但内心又希望问题得到解决等情形。针对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因材施教的教学法能结合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智力发育状况进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能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工作,重视到学生自我意识的存在,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即自觉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将传统的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心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专一求知型。这类学生,思想稳定,心理素质好,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自己的行为不被其他事物所左右,具有对知识专一渴求的欲望。对这类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二是一知半解型。这类学生思想活跃、反应快、接受力强,同时又心理状态不稳定,爱好容易转移。对他们既要肯定和保护其爱好兴趣,又要设法使他们在弄懂一个问题后再学另一新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自身的智力条件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相结合,从而克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和一知半解的缺点。三是不求上进型。这类学生又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基础差,底子薄,跟不上课程。对他们,教学中要适当给吃偏心饭,逐渐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另一种是对政治课认识错误,认为学了也没用,纪律性差。对这些学生就要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先导,从思想上解决厌学、弃学、不学等错误认识,逐步树立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观念,增强其学好政治课的信心。

四、加强中学政治的学习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形式

2012年政治学习工作总结 篇4

2012年XXXXXX和XXXXX合并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学院:XXXXX.2012年即将过去,新诞生的XXXXX在党支部书记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办学层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进了我院学生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全院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过去的一年一段时间里,我院能够院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并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额学习,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注重加强对世界时事政治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的鉴别能力,使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深有体会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院在强化大学生道德观念教育过程中,注意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开展诸如文学、艺术、体育、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文化活动,如3月17日我院在1教523举办‚学习雷锋、志愿师专、幸福你我‛感恩演讲比赛、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刻苦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和团结协作意识,使之在活动中增长知

识,提高素质。在全校学生会评比中我院荣获2011‚优秀学生会‛荣誉称号。

2:在2012年是本学期以来我院的第一次班会是以‘端正学习态度’为主题的班会。在这次班会中有请了学生代表谈了自己寒假在家的感受和对新学的计划、该用怎么去对待学习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就对如何端正学习态度做了一次铺垫与安排。在2012年9月10日中全院以‘迎新生,新起点’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新学期的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新的生活,以新的面孔迎接新生,看着他们稚嫩的笑脸,带着对新学校的期望与憧憬,似乎校园由于他们的到来是那么的有活力,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怀揣着梦想带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相信他们在师专的努力学习,一定能早日实现自己的追求并在其中享受着大学生活。2012年10月这一个月以来我院一直是紧密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并全力以赴的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与宣传,十八大的召开更加坚定了中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更加富强的国家。同学们都进一步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决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活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提升大家对遵纪守法、爱国爱党的认识,探讨对人生的态度,思考将来的成才与发展,增强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

3:组织建设的加强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凸显服务成效。在今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院以党支部为单位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举办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每月一次的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双周政治学习等活动,加强党员日常教育与管理。重点组织干部和师生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关理论,严格了党的组织制度,扎实做好组织发展工作。2012年我院两个党支部严格按照组织发展程序,发展积极分子XXX人,发展预备党员党员XX人,转正党员XX人。为组织输送了新鲜的血液。

三、为搞好各项工作我院所做的努力与准备

1:抽出了更多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掌握时事资料,进以步的加强学习,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团结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的提高全院的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压力感更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全院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还要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从而提高全院的思想理论水平。

2:根据学校党、团组织的要求和学习内容的安排,充分发挥XXXXX党总支和各级团组织的作用,采取集中政治理论学习日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集中培陪养与影像教育、社会实践、写心得体会相结合等学习形式。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理论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

3:各班级和团支部要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理论学习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议程,并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学习期间要求确保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保证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效果。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经批准。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组织学习的,必须经学院团委批准。各团支部要建立政治理论学习档案,做好学习记录,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学院审核。

我院工作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院同事们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学生们的配合,今后我院将一如既往地学习并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与时俱进积极争取使我院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上以个新的台阶以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师生的不断拼搏中,我院将会更加的辉煌,也将为学校的整体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XXXXX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篇5

2014.1

按照市委、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校党委、校长室要求全体教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业务学习,并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内容:

1、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2012年6月28日):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

2、胡锦涛在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廉政建设)

3、《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4、市政府、教育局关于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的精神、《徐州一中2012年度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5、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6、《徐州一中教学研究》校刊重点推荐篇目

摘抄以上学习内容中重点内容,并撰写学习心得,相关学习材料请关注校园网“创先争优”栏目或百度搜索。

二、学习要求和形式:

1、全体教职工学习总要求:

(1)学习坚持“八有”(既有组织、有计划、有时间、有教材、有笔记、有座谈、有体会、有考核);

(2)学习时间:每周2小时,一学期不少于36小时,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

(3)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做好学习笔记,一学期笔记页数不少于16页(笔记上有学习时间和内容记录,有摘要和体会),体会总字数不少于600字,篇数不限。

(5)所有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创新育人方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为议题,撰写论文1篇。可选取不同角度,立足实际,有理论、有实例、有创新,2000字左右。

2、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要求:

(1)参加平时的全体教职工的日常政治学习;

(2)要统一学习笔记,定期集中学习和研讨,结合自学;

(3)学期末至少交一篇调研报告,并作大会交流。

3、在培青年教师业务学习要求:

(1)读书摘要不少于一万字。

(2)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2篇读后感,每篇不少于1000字。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篇6

维 护 稳 定 工 作

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巡逻队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干好工作的根本保障,是指导工作实践的有力思想武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月25日延安东社区巡逻队组织巡逻队员在远程教育网上学习了:杨善州同志先进事迹,上级的文件和领导的讲话精神。巡逻队长传达了管委会综治科的会议精神。增强了巡逻队的政治思想意识,政治思想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激发了巡逻队员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居民群众的工作热情。一是将开展政治学习与开展各项工作相结

合。巡逻队员将认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和领导的讲话精神,加强巡逻力度,确保辖区的治安稳定。二是围绕如何处置突发事件进行了讨论,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7

一、导言课的妙用

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历来是一块没有多少甜味的“干饼”, 再加上学习政治没有明显“实惠”, 致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消极应付的态度。导言课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把当前学习与未来理想联系起来, 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促使学生想学。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的导言课中, 我启发学生说:“社会要发展, 四个现代化要实现, 需要大量的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才, 而一个高素质人才, 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而这些都来源于政治学习。”

通过以上的讲述,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使学生感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增强了“想学”的信念。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谓“创设问题的情境”, 就是在教学中提出一定的课题, 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践中想解决而尚待解决的问题, 想了解而尚未了解的现象, 抛出富有启发性、思辨性、挑战性的“包袱”, 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问题情境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如在教初三《思想品德》第八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科学技术都很发达, 因此, 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已经建设成高度的精神文明。对吗?为什么?当我这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便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 即“心求通而不能, 口欲言而未达”的境界。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愤”“悱”阶段时, 及时地引入新授内容, 学生带着急于求解的心情进入了学习过程, 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神情专注、思维活跃, 学习政治的兴趣更加高涨。

三、学生负担的减轻

学生的负担主要有精神负担和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精神和课业负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乐学的兴趣是政治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 政治教学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现状, 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 学生的注意力约能坚持20~30分钟, 如果满堂灌就会使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时间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 但又迫于老师的威慑, 而不得不强迫自己注意听讲, 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是实实在在的“头重脚轻”。另一方面,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所以, 那种只顾灌, 而不给学生思考余地的教学方法, 效果特别差, 学生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解决的根本办法是:深钻“三书”, 把握重点, 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缩短讲授时间, 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 再辅之生动、形象、富有感染性的事例, 把抽象生涩的东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的精神负担和课业负担得到减轻,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社会实践的体验

政治学科的知识都是社会知识。因此, 我们的教学不能与社会隔绝, 应该还社会于学生,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渗透到社会实践中去, 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 更加感受到知识在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学习加强法制观念, 我带学生到劳教所调查, 通过眼看、耳听、口问, 发现劳教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缺乏法制观念, 从而导致犯法。通过现场教育, 学生触动很大, 真正体会到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 使他们学的政治课知识得到实践的印证。此景此情更能教育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当政治教师真正把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使学生真正想学、爱学、乐学, 才能使政治课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出困境, 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丛秀珍.有效备课——初中思想品德.光明日报出版社

[2]张仁贤.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立足课堂教学树立政治学习信心 篇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可敬可亲形象的树立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可敬可亲的教师,学生更易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态度冷淡,那么学生必然心灰意冷,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老师上课必须力求要做到可亲可敬。

首先,老师要可亲,在课堂上,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学会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不可不顾学生、只顾一味讲课。课堂上,老师切忌以冷嘲热讽的方式对待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老师要可敬。这就要求老师较高的师德修养,能严于律己,虚心好学,敬业爱生,尽职尽责。当然,老师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比较渊博的知识,要熟悉教材,教学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要讲求教学的方法艺术,启发得当,形式新颖。同时,老师要有文明高雅的言淡举止,处处为人师表。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闲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政治课导人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人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导人。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变化课堂的导人,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热点时政导人新课,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人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我在讲“与人为善”这节内容的时候,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听到了一件事,对我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对老师产生了这么大的震撼呢?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我的身上,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上来了。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许多种,像歌曲、小品等都可以开头等。总之,老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未始,兴已浓”,促使学生迫切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都离不开科学的质疑艺术。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培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设疑,解疑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如在讲“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什么叫政治权利?政治自由与政治权利是否有区别?我国公民具有哪些主要的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怎样?我国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有何重要意义?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不是绝对自由?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政治学习心得 篇9

---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教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我校党总支于2017年9月18日下午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认真学习了几个重要文件,传达了上级关于开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教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活动通知,学习了上级的重要文件,学习了《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精神》等。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上,作为一个教育者应担负的使命。

一、加强学习,深入领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科学内涵。

全面把握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十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郑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强化郑州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以此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和中部崛起战略中勇于担当,适时提出“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断迈进。同时,也要看到在前进的过程中有着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承载功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生态环境等反面还有明显差距,发展理念、国际化意识、创新性谋划等方面还亟待提升。

二、踏实工作,积极创新,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今天,我们应化压力为动力,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育好每一个学生,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郑州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同时,根据职专学校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为郑州的建设培养大批有用的实用型人才,为郑州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做生态郑州、文化郑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郑州是每一个郑州人的追求,紧紧围绕郑州综合治理和五大生态体系建设,全面践行不丢一片垃圾、不踩一片草地、不排一滴污水、不污一片空气,爱护环境创造美丽。注意自身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做表率,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践行郑州市中职教育的育人和榜样功能。

总之,在郑州建设中心城市的大环境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投身的到这场战斗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为郑州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政治学习心得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陪我们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在这些年里,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越发富足。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生活中,道德生活占据了突出的位置。良好的道德氛围能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使人的心灵得到纯洁,使人的行为得到矫正,使社会秩序稳定和谐。

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意识正面临一场时代的变革。尤其是近年来曝光的各种道德缺失问题等无孔不入,无一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伦理道德的一场场严峻考验。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亿万人民要吃饭要消费,商机无限,时下一些所谓“精明”的商家又给加了一句名言“食品好赚钱”,于是乎出现了,不法商家在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非食品原料、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加工食品,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些黑心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把新技术、新资源未经试验就在生产中使用,甚至明知有毒有害还敢违法应用到食品加工中,给食品安全带来重大挑战,造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在不断发生。如2004年安徽省阜阳市查获的导致13名婴儿死亡,将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的“大头娃娃”事件,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事件,2006年央视曝光的“人造蜂蜜”事件,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曝光扩大,2010纠察出的“地沟油”事件等等。对于普通民众自然是不陌生的。而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出当代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现象。有人不禁反问“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不难看出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暴露出了一些体制问题和基本的道德缺失。在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必须是唇齿相依,缺一不可的。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教

训,改进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引起人们对人情的冷漠的深思,在五千年的优良道德熏陶下为什么现代人却对他人表现的如此冷漠?我们不经想这样的发展使我们想要的吗?我们的经济如此飞快的发展,国家如此的日新月异,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可是我们的心却在一次次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冷,在发展的背后是多大的代价。物质上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强大的硬实力,但是精神上的发展的畸形确使得我们的软实力如何变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同样也需要道德的规范,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仅是中国文明的延续发展,更能推进当前中国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是近几年来的事,那么有关网络犯罪的案件则可追溯到1986年。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统计报告显示,我国自1986年开始出现网络犯罪,当年仅发案9起,到2000年即剧增到2700余起,2008年则达到3.5万起。为而追究其原因,众多专家普遍认为,在虚拟世界里因为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人的道德防线容易被摧毁,加之网络行为主体的面具化、匿名性,人们更有可能借助于虚拟身份为所欲为。特别是在伦理道德问题上,网络人普遍具有的伦理认知的冲突与裂变、道德意志的紧张与无奈、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伦理情感的疏远与隔阂、伦理规范的滞后与滥用等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网络精神生活的质量。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重视的前沿性课题。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但决不是照搬现实社会道德。网络道德的特点要求网络中人更多地以自主、自觉、自律的品格来遵守网络道德,以达到“网络社会”的和谐。而现实社会的道德是以他律为主的,人们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自身道德的发展。由道德他律上升为道德自律是现实社会道德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经济的角度上看,无论是食品工业还是网络的迅猛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正面效应。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两大社会主义原则是一致的,它有利于搞活经济体,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让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其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负面效益,经济体制的改革号角在猛烈的冲击着人们旧有的思想观念,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挑战,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等与社会主义原则相悖的思想不断在腐化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伦理道德间的关系以矛盾的形式交织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致使伦理道德问题与漏洞不断出现,对社会价值观念提出了新要求,这推动了伦理道德变革的脚步,而与此同时,伦理道德的变革也在引导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篇11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观察;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92-01

高中政治课程中知识内容相对于理科乃至语文都要冗繁复杂,没有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没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理论色彩非常浓厚。因此老师要根据教材的编制特点,找到合适的渗透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核心。与此同时,政治老师扮演着重要的思想行为统一化引导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材施教要求老师要积极把学生与教材联系起来,找到二者可以良好互通的教学切入点,通过一系列可行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灌输。

一、高中政治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1、迎合新教改对高中生群体的培养需求

新教改理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升到了课堂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对象是有着自己思想和行为能力的高中生,教师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自我探索的扩展空间,同时给予良好的教学方式引导。

2、深入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意义

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重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培养自身对知识内容的感性理解能力。在心理素质教育上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建设。倡导通过政治课程教学方式的正确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观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责任认知感。教师在进行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展德育,将其渗透入教学工作。

二、高中政治学习方式优化的方法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导者,扮演着重要的诱导教学效果成败的角色。教师注重对课堂内容吸收方式的引导和优化,尽最大可能实现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最后环节进行知识点的最后归纳和总结工作。比如,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出演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和常委会委会长四种角色,教师扮演主持人对他们进行访谈,提出什么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有哪些、什么叫我国的权利机关等一系列问题,如此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

2、注重互动交流过程的练习

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互动效果,为学生营造轻松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政治课程学习方式上的创新和优化。对知识点进行问题设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进行研究解答。如在学习矛盾的辩证关系时,老师提出与现实生活相关连的矛盾现象,让学生找出解除矛盾体的方法。老师可以在班级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在互相探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知矛盾学说,领悟矛盾辩证统一性原则产生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师生间知识学习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轻松无压力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在思维活跃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 篇1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习”, 我的理解就是“复习、练习”。除了包括每课学习后的及时复习, 也包括阶段复习和考前总复习。下面, 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如果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 那么, 新学的知识基本会遗忘殆尽, 再要去学, 就等于重新学习。因此及时复习大有必要。及时复习分三步:

1. 回忆。

即尝试回忆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 老师是如何分析和讲解的, 并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在大脑中钩织成网络图, 再现出来。这种复习方法在记忆、复习中效果较好。因为尝试回忆时, 进行着各种积极主动的心智活动, 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检验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了解重难点, 明白哪些已经记住, 哪些尚未记住, 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 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

2. 重记。

同上一环节的“回忆”进行对照, 尝试回忆出来的说明已经或基本掌握, 对没有顺利掌握的, 就要对照课本与课堂笔记, 有重点、有目的地重新组织记忆, 这就是及时复习。这样, 不但加深了记忆的印记, 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 归整。

就是把新学的知识归纳后, 规整到大的知识体系中, 形成一个网络或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 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阶段复习

阶段性复习与试题练习是紧密联系的, 学生学到的新知识要在习题练习中灵活应变。较实用的复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比较辨析法

政治学科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 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弄清这些概念、原理的本质区别及适用范围。还要注意知识的内在关系, 把教材中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 使学生从整体上领会其实质, 并从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2. 对照演练法

在阶段性复习中, 要以考纲为基础, 针对考点, 设计多种题型, 从不同角度提问, 使所学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还可以从历年的高考题中选择代表性强的试题, 复习什么就练习什么, 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容易出错或不会熟练运用的学生, 要让他们及时总结解题中的经验教训, 并再次强化记忆, 直到完全理解掌握为止。

3. 循环重复法

有实验显示:对于记忆的材料, 能够做到过度学习50%, 记忆的效果是最佳的。高中政治课程当中的概念、原理, 大多是抽象的理性类知识, 缺乏形象的直观性, 所以, 不容易为学生接受。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增加学习强度。

循环重复法, 就是可以多次复习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者整本书, 但每次复习不是简单叠加和机械重复。比如, 学过第一节, 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 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 以此类推。它可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连接,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因此, 这种复习方法很有实效。

三、考前总复习

考前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头绪多, 问题多, 方法也多。我仅谈以下两种。

1. 综合概括法

综合是政治课学习能力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可按照一定标准, 把基本概念、原理归类, 集中复习。这种对知识进行综合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比如, 关于“属性”的归类: (1)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3)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是开放性; (4)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等。还有关于“标志”、“目的”“前提”“基础”“标准”等, 都可以归类整理。

比“综合”难度更大的是“概括”。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 要求学生概括出理性结论, 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而且有利于他们对理性结论的掌握。在总复习阶段, 一般综合训练跨度较大, 运用综合概括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系统总结法

系统总结是在小结复习的基础上, 把各个小块贯穿起来, 形成大块, 使之相互衔接, 形成一个整体。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样式的板书展示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这其实就是系统总结、强化巩固、迁移应用的复习过程。

考研 政治学习心得 篇13

第一部分: 马克思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辩证唯物主义:有发展、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

动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形而上学:有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马克思主义活灵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物质的统一性:1)统一,一元论,世界的来源只有一个。2)世界统一于物质。3)多样性的统一。

5、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6、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1)对立统一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3)量变与质变

4)肯定与否定:辩证否定观: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7、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必然性与偶然性

3)可能性与现实性

4)现象与本质

5)内容与形式。

8、辩证思维基本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

9、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性。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规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来源 b、动力c、检验认识是否有真理性的标准 d、2

2)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运动基本规律:

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到实践(从实际出发)

认识的两次飞跃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价值的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社会发展动力:a、基本矛盾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d、改革、科学技术。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历史人物的作用:必然性与偶然性。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发展:

1、价值规律: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剩余价值: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3、利润率=p^=m/c+v

1、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经济全球化。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

1、理解:两个必然,两个绝不。

第二部分:毛中特

一、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三、实事求是是精髓,1929年——思想路线。

四、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2、七届二中全会:坚持“两个务必”,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3、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5、新民主主义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两改收一保。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七、社会主义改造:

1、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个体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营经济。

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农改: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改造: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改造:a、和平赎买b、低级到高级c、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八、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1954年4月《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全党探索社会主义主义道路先声。2、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刘少奇:适合国情的,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周恩来:知识分子,科学技术。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邓子恢:合作社,“包工、包产、包财务”

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的划分。永不称霸。

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a、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b、发展是执政新国第一要务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基本路线: b、“三步走”发展战略

C、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 10、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必考)

1、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都只是经济手段,都有自己的有缺点,不具有制度属性,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性质。

2、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非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a、以劳动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利润、利息、租金。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5、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6、初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a、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b、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设新型工业化道路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e、统筹区域发展 f、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

8、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b、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d、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史纲要: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56(天京事变)——1864.7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开始。

4、大革命:1925——1927(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a、清算陈右倾 b、土地改革,反国民党 c、瞿秋白为首的党中央。

5、1931.9.18(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占中国东北。

6、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抗战,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a、反对华北自治 b、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7、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8、1945.10.10:《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9、1949.3: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0、1956年9月15到27日:中共八大。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1979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1911——1919: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

1919——1927: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北伐)

1927——193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五次反围剿,遵义会议,长征。

1937——1945:全面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

1945——1949:解放战争

1949——1956:社会主义改造

1956——196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文革。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基础:

1、追求远大理想,坚实崇高信念 2、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3、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人生观:a、人生目的(核心)b、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c、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自我价值

4、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加强道德建设:学思并重、省察克制、慎独自律、知行统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5、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6、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7、增加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8、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第五部分:政治经济学:

1、世界多极化

2、经济全球化 3、区域经济一体化 4、综合国力竞争

5、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 6、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7、热点地区问题:中东 8、发展中国家地位与作用 9、南北关系

10、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11、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其他: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1992年(十四大)

上一篇:绿草如茵成语下一篇:欠税清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