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共12篇)
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 篇1
摘要:为了增强学生在政治学科中学习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培养策略。具体方法有:以学案教学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问题为载体进行探究学习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乐于与人的讨论交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习方式,培养策略
学习方式的指导, 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就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可见高中政治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形成和建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之下,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
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 情况是糟糕:其一, 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意识, 对老师和同学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学习过程中, 多数学生都没有积极动脑想问题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 很少自己去解决, 主要是依赖教师的帮助。其二, 学生学习缺乏探究意识, 学习缺乏热情, 被动接受, 被动消化。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少主动地发现问题, 缺乏问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 问题的主要来源是教师, 只有很少的问题是由学生发现的。要解决这一现象, 必须寻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培养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培养策略应如下。
1.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方式, 因为自主学习方式是强调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基于此, 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学案。要通过学案, 让学生自学了解教学目标、理解学习内容起到导学、助学的作用。但是学案的设计要与教案有些区别。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学习的实际考虑, 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 重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案则是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及怎样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政治课学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学习目标。政治教师应强调学习目标, 包括认知目标 (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 、技能目标及觉悟目标;还要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使学生认知、技能、觉悟目标相统一,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2) 学法设计是“学案”设计的重要工作。政治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学情, 多动脑子, 精心设计, 使学法与教法能够最优化地融合在一起, 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 问题设计。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求知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政治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以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贯穿教学始终, 精心设计、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也要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 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
(4) 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在学科及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搞清本节课中的主要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
(5) 材料引进 (或巩固训练) 。学案中要引进课内、外的有关材料 (尤其是社会重点、热点问题) , 运用选择、辨析、分析说明等题型,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做到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实践化, 从而达到能力与行为训练的要求。
(6) 实践探究。政治教师要认真地寻找抽象的理论与多种多样的实际 (生情、校情、国情) 的结合点, 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不断证明与深化, 并不断探索与研究。
2. 以问题为载体进行探究学习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它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探究性学习策略以问题为铺垫探究的情境, 以促使学生解决旧问题, 发现新问题为目标, 以教师引导和提高资源为辅助, 强调学生探究心理的变化, 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的教学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1) 在教学中开展专题研究, 使同学们围绕研究的专题, 运用课文所学知识, 拓宽深化地去联系、去研究, 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能享受到学习和研究的乐趣, 从而对枯燥的政治课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认识, 真正从内心里感受政治课学习受益良多。
(3) 研究性学习把学生从“瓶子”变成“海绵”,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使得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协作、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这既可让学生逐步改变以往偏重个人知识机械记忆、技能被动训练的学习方式, 又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在政治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他们从哪里去调查了解, 如必要的历史资料查阅、网上时事热点的查找。
(2) 指导他们根据学案设计调查问卷, 也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 对学案进行一些修改, 补充调查内容。
(3) 指导他们在研究学习过程中, 学会搜集、处理和提取资料信息, 撰写调查报告;指导他们表述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以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乐于与人的讨论交流的心理品质
合作学习是以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动力,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 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主要要求是通过师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形成共同理解, 从而解决学习的问题, 并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
师生间的共同理解既包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又包括对知识、思想等的意义理解。前者使双方的需要、意图、意见和活动达到一致, 后者使学生获得知识、意义、思想, 在交往关系和相互理解中获得经验与精神生长, 获得自我理解。教师在活动中要努力提高交流实效, 可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要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二是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组织活动, 使活动围绕实际问题展开。
另外要鼓励学生在与人交流时, 一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培养了自己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二是与人交流, 使自己的思维汲取别人的营养而更加完善。三是注重与人交流, 可以调动自己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为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条件, 创造百家争鸣的民主氛围,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总之, 新形势下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应越来越多,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狠下工夫。由于高中生的个性、性格、认知风格和学习政治的策略渐趋成熟, 学习能力开始慢慢形成, 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 掌握基本知识;还要为学生的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 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
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 篇2
1、做好课前预习。
对我们下节课老师讲的内容有所了解,让我们上课的时候不要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听不懂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做好我们的课前预习那是十分必要的呢。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我们课堂的45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课上的45分钟,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课堂抓好了,课下我们就比较轻松了,无论做题目,还是做复习。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必要的,学习就是不要拍出丑,不要怕答错,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你改正的,我们要的是勇敢。
3、课后常复习,做题型。
课后复习,课后做题型,这其实就是一个加强我们对上课知识的检验和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个绝对绝对是不能拉下的。每天做完当天的任务,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每个月进行一次自主的考试训练,这是必不可少的。
4、掌握概念和原理。
政治的学习大多数都是对概念的理解,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掌握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联系,比如:“完善”总是和“制度”搭配、“提高”总是和“能力”搭配、“制度”总是和“体系”搭配。
5、注意答题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采用排除法;在做简答题、辨析题的时候,一定要审题立意,不要偏离主题,同时解答一定要说到重点,把握材料的关键意思,抓住关键词,根据我们的理论知识来回答问题。
高中政治学习应重视分析与归纳 篇3
针对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出现的一些诸如学习效率不高、半途而废等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效率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令人满意的“好学生”。对这类学生而言,并不是主观不努力、不认真,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勤奋方面已经做得无可挑剔。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束手无策,学生也感到力不从心、无可奈何。他们在一次次考试中,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久而久之,他们开始丢失自信心,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情绪,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放弃努力,自暴自弃。追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略了对这方面的指导。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政治学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
古希腊哲学家毕因士腓特说:“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的。”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学习目标,就确定了学习的方向,就有了学习上的动力,就能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落实具体的学习措施。学习目标确定以后,首先要弄清我们面临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就是学习者对自己提出的或外部对学习者规定的学习要求,它是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具体反映,体现了多个方面和多个阶段上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任务是不相同的。
在政治学习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包括一堂课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一个模块的学习任务,要做到心中有数,早作计划,这样才能胸有成竹。爱默森曾说:“生活中有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学习有了明确的要求,便于自我检测、反省和提高。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政治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可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自己不懂的内容,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大量新的知识将源源不断地需要我们学习、掌握,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课堂把所有的知识全部理解并记住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课后复习。通过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可以做到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复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先看书后作业的习惯
有些学生不注重作业前的复习,等作业中遇到了问题再去读书。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往往是生搬硬套,或是机械地照抄一遍,其含义一无所知,或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把所学习内容理解,待问题再次出现时,仍然不能正确解答。
3. 有错即改的习惯
在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是作业中出现错误,这是难免的。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应立即解决,切忌放置一边。因为我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是我们在思考认识中出现的偏差,在当时,我们的印象是较为深刻的,一旦发现应该及时改正。这样,既使我们正确认识所学内容,又帮助我们澄清了认识过程中的偏差及思考路径,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三、理论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随着实践的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迎接时代的挑战,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联系实际,首先要联系重大的热点问题和疑点问题,能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这些热点问题和疑难。如“神舟八号”的成功发射极大地鼓舞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及全球华人,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激励了中华儿女发扬航天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通过这些现实,学习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不但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也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联系实际,还要联系身边的实际。把政治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之中,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才能使政治课学习取得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收集、综合新信息,比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在老师介绍消费心理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穿校服?其实这就是求异心理在起作用。
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必须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大事,要求学生要注意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中的新闻联播,适时收集整理并同课文中相关的理论观点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四、分析整理与综合归纳相结合
日常学习都是以课为单位进行分散学习,所学的知识是零乱的,也是琐碎的,通过一段时间、一个模块、一个单元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整理,概括总结。
1. 适时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就是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的过程。在课堂上既要听老师讲课,又要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所以笔记也就很难完整、细致,甚至零乱错误,这就需要课后进行必要的整理,有时根据知识的积累还需要适时补充。
2. 概括课本内容及课程结构体系
一个单元分几个课时的学习,才能基本完成。知识点比较散乱,这就好比我们获得了一个个美丽的珍珠,但要得到一条漂亮的项链,就必须用一根线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要使每节课上学到的知识成为一个整体,就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概括、整理、归纳。在平时,为什么有的学生感觉学得轻松,效果也好,而有的学生感到学习特别吃苦,所需复习的内容特别的繁多,其原因就在此。
3. 自制试卷
一部分学生一听到考试就非常害怕,甚至是谈试色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了解考试,对考试有种神秘感,对试卷更是认为这是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加上考场的紧张,往往不能考出真实水平,感到十分苦恼、沮丧。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综合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制试卷,打消对考试畏惧的心理,加深对知识的把握。通过自制试卷,揣摩试卷答题的意图和要求,便于学生准确、完整、合理地解答问题,提高考试效率。
总之,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发展的,变化的,因人而异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成功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会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把学习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从学习中获得知识,从学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让我们共同研制打开知识殿堂的这把金钥匙吧!
【作者简介】:
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 篇4
一、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师是特定范围内的一种公众人物, 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才能被大众 (学生) 所接受。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气质来熏陶学生的气质、以自己的灵魂来塑造学生的灵魂。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 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力量都是首要的教育资源。因此, 每一名教师都有必要不断雕琢自己的个人形象。
二、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1.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上述内容中, “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等提法都要求我们树立民主、平等的学生观。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师生交往中, 我们都应当更加尊重学生, 把学生摆在一个与我们更加平等的地位, 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 不但要把自己视为学生的长辈, 更应当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要坚决拒绝高高在上, 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做法。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最基本的条件。
2. 全方位地关怀学生, 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真挚深厚的师生情感, 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 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 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使教学活动温馨亲切, 生机盎然。这时, 教师的一抹和蔼的微笑, 一个期待的眼神, 一句赞扬的话语, 都会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 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学生年近十七八岁, 正是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又正值青春发育期, 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 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困扰等等, 而人格的逐渐独立和“面子”观念又使他们不愿将这些问题坦露出来。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失衡, 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 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 真诚地关注学生, 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巧妙而正确地引导他们对各种矛盾勇敢地正视、积极地化解, 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保持平衡、健康的心态, 既是作为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的良好契机。
当然, 作为政治教师, 我们本来就忙, 而且, 由于政治课课时较少, 因而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所以有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没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学生。其实, 只要我们下定了决心, 就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譬如, 我总是在上课前提进入教室, 充分利用政治课课前的十分钟, 与学生们说说话, 聊聊天, 关系就融洽了不少。还有, 课堂上我一有时间就拿着座次表, 设法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 以后能够被我叫出名字的学生都特别高兴 (因为通常只有班主任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 与我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很多。
三、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的, 这种气氛尽管看不见摸不着, 但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曾见过这样一幕:一个化学教师在有两百多名教师听课的情况下给一个班的学生上公开课, 首先作了一个演示实验, 然后叫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简单描述实验现象, 这个学生竟然说不出来。可见紧张的心情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 也可见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多么重要。
那么, 怎样才能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呢?
1. 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 引导学生争论和探究, 营造活跃而又有趣的课堂探究气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欲罢不能”地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 首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度。难度太大的问题, 学生会望而却步;而难度太小的问题, 学生又会觉得不屑和乏味。一定要将问题设计成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的果子”, 这样, 学生才既不会感到畏惧, 也不会感到乏味, 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 这样能使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具有成就感, 既惬意又能产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2. 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 将教学环节适当向课外延伸。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得精心备课。但是, 备课绝不仅仅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还包括充分了解学生方面的情况: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政治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教师在课外常与学生交流, 也有利于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开发成新的课程资源。
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 篇5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地浸染着我们中学生的心灵,这对我们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把思想政治课当成了一门副课,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和学习上没有积极性,这种现象尤其在乡镇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和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它是对中学生系统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公民品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专业教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须首先培养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笔者根据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在心理上相容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古语说的好:“爱屋及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喜欢某位老师,就会对这位老师所任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位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反之,如果学生对哪位老师产生厌恶的心理,就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产生逆反心理,这样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吗?显然不能。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关心我们的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和老师产生良好的感情基础。对于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来说,我们要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和学生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兴趣学习的基础。
2.积极创设情境,增加政治课堂的生动性
一提起政治学科,相信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纯理论的知识,需要大量的背诵和记忆知识来应付考试。这样的认识无疑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把理论知识讲的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本知识是死的,但是教师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才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的内容赋予一定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反应,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背景、具体内容等等有深刻的体会,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政治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能够极大的增强政治课的生动性。比如,在讲解《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案例,可以播放视频资料和讲解实际贪污受贿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问题的带动下,引入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仅仅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性,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语言艺术,增加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连接的直接纽带是语言,注重语言艺术的培养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增强自己的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幽默性,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的生动、形象,用语言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讲解政治理论知识时,不妨时不时的给学生讲解与课堂内容知识相关联的笑话或者富有哲学含义的语言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更喜欢说话幽默风趣的教师,并且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因为对教师的喜欢而喜欢上一门课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语言能力作为一门艺术,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的了的,在这方面教师不能刻意的强求自己,但是要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语言技能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可以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技能,但是这一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此外,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要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较高的素质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学生。
4.运用角色转换,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下,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改以往教师主导整节课堂的状况,政治教学也是这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存在感,从而有学习的动力。在政治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如果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很有可能就变成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在具体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方法,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让课堂所学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所有,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这种生生、师生交流的方式能够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政治课的实用性
在很多同学眼里,政治课就是讲些没有什么用的道理,对政治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态度不端正,这样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学生认清政治课的学习目的很重要,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练习起来,让学生在时间的过程中增强对政治课的理解,提高政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实践出真知,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政治的感悟,既是实现政治教学目标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生或者其他年龄阶段的消费状况,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周围人的消费状况,并且对自身的消费状况作出积极反思,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了解学生需求,拓宽学生视野
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是教育的前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能够让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家上层建筑层面的内容,更好的把握我国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具体的教训中,教师要注意拓宽课本知识内容,适当增加时政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政治教学目的。
适当的增加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政治课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改掉以往对政治课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略谈高中政治学习中的点线面思维 篇6
关键词:“点、线、面”思维;高考;高中政治
G633.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部分内容,分布在四本教材中,即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由于政治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理论性、抽象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有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依靠硬性的死记硬背来记忆或理解这些内容,不科学也不现实。点线面思维学习方法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较为科学的方法。
一、“点、线、面”思维的概念
“点、线、面”思维是一种既具单向性又具全面性的思维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训练,其强调的是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点、线、面”思维是通过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方式和步骤,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这种方法从形象思维的点、线、面开始,经逻辑思维的推理和深化,使该方法的运用者将知识内化。
所谓“点”就是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构成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以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这部分包括的“点”:货币、价格、消费、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与融资、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与纳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
所谓“线”是指将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点依据一定的逻辑贯穿起来的线索。仍然以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企业与劳动者”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要理解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问题,必须将其放入到经济环境之中,而经济本身又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劳动者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的具体关系有哪些,是怎样形成了”就是学习和贯穿本专题的一个重要线索。
所谓“面”是知识的范围。“点”分散于各自独立的章节,由“点”带动对某个课题的系统论述,这又组成了“线”。就是这样,“点”形成“线”,诸多“点”与“线”逐步构成“面”,最后“面”与“面”构成一个整体。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学生完全可以依据现有的知识进行教材探索,并对其中的相关知识点和点与点之间的线索进行组合,形成知识框架,也就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说的“面”。
二、点线面思维具体运用
高中政治教材课与课的遵循相应的内在逻辑,组合成一个整体。把“点、线、面”思维运用到高中政治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点”的思维学习方法
教材中存在很多的“点”,每个“点”下面又有很多个小“点”,共同组成政治高考200多个考点,这种多数以概念呈现的知识“点”是高中政治的基础。在运用“点”的思维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全面寻找、联系整合和对比区分和理解诸知识点。首先是要用全面的观点寻找“点”。联系教材内部逻辑结构、联系课程标准、联系考纲等进行相应的“点”的捕捉。其次是用联系的观点整合“点”。通俗地讲,就是要把点串起来。使学生对点的掌握不是孤立的机械的,而是前后呼应的灵活的。如《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进行整合。第三、最后是用比对的方法区分“点”。很多基础概念存在相似性,这需要我们对这些“点”进行归纳、比对,并加以区分。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与“价格”这一组概念,其中“价值”指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衡量的是包含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的多少,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线”的思维学习方法
“线”的思维学习方法的运用,要从逻辑思路、呈现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要注重“线”的逻辑思路,就要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中,找出“点”与“点”的逻辑关系,学会理清线索。如《生活与哲学》中,讲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辯证关系”时,虽然重点是在理解好两者的关系,但切忌将必须作为铺垫的一些基本内容草率带过,如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必须层层分解,步步推进,最后强调重点,才能使学生从总脉络中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其次,要注重“线”的呈现方式,可以借助一些图表形式等把内在“线”的逻辑表述出来。
3.“面”的思维学习方法
“面”是“点、线”的进一步,“面”的构建,是高中政冶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带有很强的归纳性。对各个章节、模块的学习,最后均需要呈现在“面”上即对教材内容结构的掌握和对各知识点的准确综合运用。要处理好“面”的问题,要注意两点:一、用“面”的思维搭建框架。教材中的各单元、各模块,“点”与“点”、“线”与“线”以及“点”与“线”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点”“线”均不能脱离“面”的范围。二、用“面”的思维进行内容填充。遵循课-章-单元-模块的思路对知识点准确理解,并明确其所在的“面”。
三、“点、线、面”思维在政治学习中的效果评价
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把握得好,就能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习。学习《经济生活》,先定一个“点”,如社会主义经济的方方面面,推及至《政治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这条“线”,由点扩展到面,这样就可以对制度的各个方面的优越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很有裨益。除此之外,长期运用“点线面”思维,能形成以点带面,以面论点,举一反三的发散能力。
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均以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高中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更要有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点、线、面”思维学习方法,既可以使同学们学到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获取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丽.微课程教学法: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以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J].高考(综合版).2015(05).
[2]田艳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J].高教学刊.2016(21).
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 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政治教学,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学习框架,以某一特定的课题为研究学习对象,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主要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具有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的学科,适宜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值得一提的是,高中生们在早前的学习生涯中已经积累出不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团体合作的意识也有所增强,若政治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在教学中,必会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就从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一下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途径。
一、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政治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因而学生就被禁锢在狭小的课本内容范围内,缺少机会张开思考的翅膀。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堂也会随之索然无味,达不到政治课智育、德育的教育目标。
正所谓教育要“知行合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习如何正确运用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的层面上升到行动的层面,让学生的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二、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开展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有一个好的问题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下去,毕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大概包括:学习教材,提出问题并选定课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
1.学习教材。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课题选定的载体。只有在学习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启发学生对相关的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研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述;用画表格的方式清晰地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但都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并选定课题。在这个步骤当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而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自然而然地就要贯彻政治教学的理念,善于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时事热点,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例如在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国粹京剧的传统演绎方式和现代创新演绎的转化,突出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成果。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相关信息。然后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京剧的创新体现了什么精神?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更好的是学生从视频或者课文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引申出更有价值的课题。
3.进行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实践性的环节,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大概流程就是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找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课外实践等活动,主动去开展研究学习、寻找结论。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拟定的课题自行商量,制定出相关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还要具体,详细,行之有效,要求包括研究策略、研究内容、研究时间地点、研究方法等。
其次,制定好学习方案后就要身体力行地去践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或个人经验,以协助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活动。继续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课为例,倘若学生要研究戏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课题,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到当地的文化局搜集相关的信息,了解当地戏剧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体味其中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另外,假如发现当地的戏剧文化有衰落的趋势,学生们还可以呈上有价值的建议书,重振家乡戏剧的辉煌。经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和亲身感受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实践的兴趣,激起浓厚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爱乡之情。
4.得出结论并进行反思。结论是学生对本次研究成果的最终成果,通过把零星的研究资料归纳、概括、总结成具有逻辑性的文字,这也是教师评价的有效根据。在这一过程,教师应该以鼓励、肯定为主,激励学生努力实践的行为,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当然,倘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应善意提醒,以求得更好地进步,继而使学生对本次研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弥补不足。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篇8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 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 ;而没有词 汇 , 人们则无 法表达任 何事物。 ”在英语学 习中,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词汇量直接影响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因此,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前教学实践中, 尽管许多教师对英语词汇教学非常重视, 也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 但实际上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程度往往远不如预期, 这让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笔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 许多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根本没有课外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也不知如何在课外巩固记忆所学的单词, 自然就难以很好地运用。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词汇教学活动, 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词汇学习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记忆英语词汇,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
1.抓 好 语 音 , 强 调 诵 读 。
词汇学习的第一关是会读, 正确的读音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单词。虽然高中课本词汇表里对每个生词都有音标注释但好多词学生还是不会读。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有些音标掌握得不好;二是一些学生平时读单词的时候很少看音标, 按照自己的错误感觉走。针对这两个原因, 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在语音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 如在每个单元进行的词汇讲解时帮助学生复习音标, 在英语早自习时间, 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单词或课文等。另外, 让学生每天进行课文诵读, 并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 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突 出 主 次 , 循序渐 进 。
单词会读还不够, 还要知道其意思和拼写, 这就离不开记忆。如今的高中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的单词都接近或超过5个, 若想在短短的一到两天的时间内记住所有单词, 并知道一些词的用法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记住也会很快忘记。针对学生这种学习特点, 笔者建议教师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教师可以把课后的单词根据重点程度进行标注划分:标注黑体的是课标词汇, 即重点单词, 学生不仅要会读、会写, 还要知道其意思并学会运用;打“△”的是行文需要的词汇, 大多为地名或人名, 学生不需记忆;剩下的为话题拓展词汇, 学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义, 但不要求运用。明确了主次之后, 再把单词拆分为几个小版块, 要求学生每天大约记10个左右的单词 , 先记课标词汇 , 再记话题拓展词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 输入大脑的信息如果要在大脑中保持长久的记忆, 就必须不断地加以重复、再现。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长效地巩固所学单词, 必须加强对所学单词的温习、复习, 以巩固记忆的效果。
3.传 授 方 法 , 训 练 策 略 。
好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 词汇学习也不例外。一旦掌握好记忆方法, 养成记忆的习惯, 单词的积累将会成倍增长。高中阶段,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在词汇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还是被动的, 需要教师掌控和监督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记忆词汇, 教师在课堂上应事先对各种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 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 翻译法。翻译法就是把英语单词用中文或简单的英文翻译出来, 最好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文翻译单词, 这种方法比较直接, 也能训练学生运用已学词汇的能力。
(2) 构词法。教师应传授学生基本的构词法知识 , 以有利于学生更 好地记忆 单词。常 用的构词 法有 : (1) 合成法 , 如earthquake, bathroom, housework等。 (2) 派生法 , 主要分为词根加后缀和词根加前缀。后缀一般改变词性, 词义基本保持不变 , 如 :careful—carefulness, hope—hopeful, educate—education等;前缀一般改变词义, 不改变词性, 如:advantage—disadvantage, possible—impossible, marry—remarry等。 (3) 转换法 , 部分单词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前后缀, 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词性, 如seat (座位 ) —seat (使就座 ) , smoke (烟 ) —smoke (抽烟 ) 。 (4) 缩略法,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3) 猜词法。日常教学中 , 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词汇表上没有而自己又不认识的单词。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构词法及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 即猜词法。猜词法在做阅读理解时特别需要, 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 也是拓展词汇的较好方法之一。
(4) 词典法。查字典是高中生必须会的一项技能 , 应让学生养成习惯, 在遇到生词时, 如果猜测不出, 就要多查字典。另外, 对于一些重点词汇, 在日常教学中, 也要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 了解详细用法, 并通过阅读例句加以巩固。
(5) 游戏法。单词学习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 , 为了让学生对单词学习感兴趣, 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 活动应便于学生自己操作, 这样可以寓教于乐, 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学无定法,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上述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训练,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从而更准确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 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4.多 样 检 测 , 随 时 巩 固 。
习惯的养成除了自觉外, 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监督。因此,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词汇学习习惯的同时, 教师应承担监督职责, 发挥监督作用。检测是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单词掌握的情况,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帮助加强记忆, 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当然, 检测方式应多样化, 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篇9
对高中英语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英语词汇的学习是我们广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基础,只有将这一基础内容得到方法上的掌握,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加强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研究,对实际学习的质量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策略分类
1.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分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我们广大学生整个学习的重要阶段,尤其在面对高考这一压力下,英语学习的策略应用就比较重要。英语学习中的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基础,在逐渐重视英语学习的背景下,要能充分将英语的基础知识予以掌握,如此才能有效促进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能够明确,英语词汇对英语的语法以及语音和语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英语词汇的学习就谈不上英语水平的提升。所以,这就需要将英语词汇的听说读写等各个层面的能力水平进行提升,只有将这些层面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够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主要是学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以及记忆采用的一些方法,运用的策略不同,则学习效果也会不同。
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比较多样,其中在知识词汇类型方面主要涵盖词汇的拼写以及读写搭配等。并且在不同的词汇类型下,要能够对词汇有着不同顺序和速度的掌握。通过词汇学习策略的应用就能够将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得到良好呈现,并能够帮助我们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就我们的终身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英语词汇的元认知策略类型主要有元认知知识以及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几个层面的内容。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坚持不懈的长期过程,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实施能够将各种学习策略得到有效协调。另外,在记忆策略层面主要有提取策略以及储存策略两个内容,前者主要是从长时间记忆当中进行信息提取的深思性操作,后者则是进行复述以及组织和精加工。在积极的记忆策略实施下能够将我们的词汇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中英语词汇学习具体策略的实施
第一,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要从多方面考虑分析。学生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归类策略的有效训练,对意义分组法以及主题联想归类法加强使用。前者主要是通过对语言信息实施编码过程,老师进行分类组块记忆示范以及操练,并能够让学生实施分类组块,这样就能够模块化的将词汇进行记忆。而在主题联想归类法的使用过程中,要能通过一个主题将相关的词汇得到串联,例如在学习到厨房Kitchen的这一主题的时候,就可以将blender(搅拌机),boil(煮),handle(锅把),kettle(水壶),saute(炒的)和ladle(勺),microwave(微波炉),pot(锅)等相关联的词汇串联起来,这样就能够形成词汇网,可以有序地进行记忆。
第二,高中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其几个重要的特征,这样才能将学习策略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要能够注意年龄特征。我们广大高中生在年龄上主要处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已经趋向成年人,所以在英语词汇的策略选择层面就要能够注意独特性,加之我们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比较强,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要求老师要结合年龄特征进行学习策略的制定。再者,要明确我们的学习动机,在这一过程中要能结合自身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进而才能将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第三,英语词汇的策略实施过程中要能够注重情感策略的应用。英语词汇学习的情感策略,主要是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多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这样多种方式调动学习的情绪。在课堂上,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注意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加以考虑,在词汇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角度和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词汇的乐趣,为词汇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对词汇的意义要能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这对我们的词汇掌握和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由于英语词汇是具有灵活性的,所以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词汇有着独特的不同于往常的含义。因此,对英语词汇的死记硬背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在具体的语境下要对词汇的含义进行猜测,逐渐地扩大掌握的词汇量,进而能够促进我们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高中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探究 篇10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理解主旨和要义: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有时, 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 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 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 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 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一般来讲, 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 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 阐述自己的想法, 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 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 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二、英语听力试题的主要特点
1.无论是听对话, 还是独白, 都要强调对话语的整体理解。
2.对话的内容强调真实性和原汁原味。
3.选材上考查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语速较快 (120词/分) , 同时应注意语音和语调。
5.即要获取具体信息做出简单推断, 又要对人物关系、 背景和态度进行推理判断。
三、听力策略
1.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是第一步。平时学会速记,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数据等, 以便重听时分析。听前预读, 做到有的放矢, 也很重要。注意题干中的五个“W” 和一个“H”, 即who, when, where, what, why和how。并在预读的基础上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说话人的身份及地点对话题和下文的谈话内容进行积极预测。预测可以借助已有的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或亲身体验, 通过上下文或重复信息去整体理解听力材料, 以克服生词或未听清的词句等障碍, 使听力得以继续下去。
2.掌握音素的发音要领, 如正确发音/ө/和/ð/, thirteen与t hirty。英语口语中多会出现音变, 主要有:不完全爆破、连读、强读和弱读。
3.听力材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听话题多变的材料。选材注意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可以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临场对话。例如我们熟知的《新概念英语》幽默诙谐, 句子由短到长, 文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语音纯正地道, 不失为学生泛听的好材料。
(2) 选听英文歌曲。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英文歌曲的经典作品, 既能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又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英文歌曲如能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 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步骤一般可以这样展开:播放歌曲——记歌词——讨论歌曲主题——提供正确的歌词——老师简单解释歌词——回答学生疑问——再次播放歌曲——学唱歌曲。
(3) 组织观看英文影片。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影片来增强学生对听力教学的兴趣。选片时要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每次播放前, 将背景、人物、剧情等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内容, 以达到更好的视听。
(4) 教会学生收听广播新闻。广播英语新闻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符合人们的日常说话习惯, 且能充分运用音响效果, 感染力强。因此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天收听Radio Beijing或CCTVNEWS,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帮助学生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的新鲜感。鼓励学生多听, 寻找多种途径听英语, 可以是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对话、英文磁带、英语电视节目等。
5.学生自身也要有很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 自觉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 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和安排适当的时间。对听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词汇量不够、话题不熟、记忆力较弱、辨音力差等, 能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 并努力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体会和经验。
总之,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 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 必须循序渐进, 综合运用精泛结合、听读结合和听译结合的方法。只有平时的日积月累, 多听多练, 再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 听力水平的提高才会有希望。
摘要:中学生, 尤其是高中生, 在英语学习上听力能力大大低于其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本文旨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英语听力试题的主要特点探究一下高中英语听力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程宴方.高中英语新课程听力教学研究[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2012 (33) :27-28.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 英语词汇 学习策略
引言
对高中英语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英语词汇的学习是我们广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基础,只有将这一基础内容得到方法上的掌握,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加强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研究,对实际学习的质量提升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策略分类
1.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分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我们广大学生整个学习的重要阶段,尤其在面对高考这一压力下,英语学习的策略应用就比较重要。英语学习中的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基础,在逐渐重视英语学习的背景下,要能充分将英语的基础知识予以掌握,如此才能有效促进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能够明确,英语词汇对英语的语法以及语音和语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英语词汇的学习就谈不上英语水平的提升。所以,这就需要将英语词汇的听说读写等各个层面的能力水平进行提升,只有将这些层面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够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主要是学生为英语词汇的学习以及记忆采用的一些方法,运用的策略不同,则学习效果也会不同。
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比较多样,其中在知识词汇类型方面主要涵盖词汇的拼写以及读写搭配等。并且在不同的词汇类型下,要能够对词汇有着不同顺序和速度的掌握。通过词汇学习策略的应用就能够将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得到良好呈现,并能够帮助我们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就我们的终身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英语词汇的元认知策略类型主要有元认知知识以及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几个层面的内容。英语词汇的学习是坚持不懈的长期过程,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实施能够将各种学习策略得到有效协调。另外,在记忆策略层面主要有提取策略以及储存策略两个内容,前者主要是从长时间记忆当中进行信息提取的深思性操作,后者则是进行复述以及组织和精加工。在积极的记忆策略实施下能够将我们的词汇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中英语词汇学习具体策略的实施
第一,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要从多方面考虑分析。学生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归类策略的有效训练,对意义分组法以及主题联想归类法加强使用。前者主要是通过对语言信息实施编码过程,老师进行分类组块记忆示范以及操练,并能够让学生实施分类组块,这样就能够模块化的将词汇进行记忆。而在主题联想归类法的使用过程中,要能通过一个主题将相关的词汇得到串联,例如在学习到厨房Kitchen的这一主题的时候,就可以将blender(搅拌机),boil(煮),handle(锅把),kettle(水壶),saute(炒的)和ladle(勺),microwave(微波炉),pot(锅)等相关联的词汇串联起来,这样就能够形成词汇网,可以有序地进行记忆。
第二,高中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其几个重要的特征,这样才能将学习策略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要能够注意年龄特征。我们广大高中生在年龄上主要处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已经趋向成年人,所以在英语词汇的策略选择层面就要能够注意独特性,加之我们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比较强,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要求老师要结合年龄特征进行学习策略的制定。再者,要明确我们的学习动机,在这一过程中要能结合自身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进而才能将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第三,英语词汇的策略实施过程中要能够注重情感策略的应用。英语词汇学习的情感策略,主要是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多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这样多种方式调动学习的情绪。在课堂上,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注意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加以考虑,在词汇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角度和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词汇的乐趣,为词汇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对词汇的意义要能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这对我们的词汇掌握和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由于英语词汇是具有灵活性的,所以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词汇有着独特的不同于往常的含义。因此,对英语词汇的死记硬背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在具体的语境下要对词汇的含义进行猜测,逐渐地扩大掌握的词汇量,进而能够促进我们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的探究要从多方面进行,并要能紧密地和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广大学生的个体情况相结合。词汇的学习是实现英语实践能力的基础,所以全体师生都要能够充分重视对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本文主要就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类型及实际应用思路进行了简要分析,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此内容的研究中来,为高中词汇学习的实际效率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成.使用记忆策略扩大词汇量[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2]王文宇.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策略的比较[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01).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篇12
一、改进记忆策略, 不断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痕迹消退说”认为, 遗忘是记忆痕迹因时间的推移而引起的, 大脑中所保持的信息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那么, 怎样加深记忆的痕迹, 怎样保持记忆的痕迹不消退或少消退, 应该是教师要研究的问题。
(一) 增强计划性, 科学地安排重复
重复是最原始、最简单, 也是最困难的记忆方法。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保证必要的重复。学习单词时, 应准备词汇本、小纸条等, 把自己不会的做记录,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科学地安排重复时间, 以保证记忆痕迹得到及时强化。
(二) 增强记忆的意义性, 加深记忆痕迹
根据“加工水平说”的观点,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会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 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 且持续时间较短。因此, 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 要增强记忆的意义性, 加深记忆痕迹。
(三) 实行分类记忆, 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1. 把单词分组记忆, 如把表示颜色的单词放在一起记。如:white, black, red, green, yellow, blue, orange等。
2. 用反义词来帮助记忆。如:happy, sad;beautiful, ug ly;kind, cruel等。
3. 学习单词时, 利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来帮助记忆。如:damage, destroy, hurt, injure, ruin, harm等。
4. 根据某种用法来记忆单词。
如:常见的作为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有:afford, agree, choose, determine, expect, decide, learn, offer, manage, hope, fail, promise, refuse, pre tend, happen, want, wish等;常见的作为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有:appreciate, avoid, bear, consider, dislike, delay, enjoy, escape, finish, hate, imagine, keep, mind, miss, practise, postpone, resist, risk, stand, suggest等;带介词to的动词短语有:be used to, lead to, devote...to, look forward to, stick to, object to, get down to等。
5. 通过有意义的重复使用来记忆单词。
孤立地记忆英语词汇需要更多的呈现时间, 而把英语词汇放在句子中去记忆, 将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 这就是“句子优势效应”。如在口语或完成句子或书面表达中使用所记的单词或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学习、记忆单词等,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根据发音相似或拼写相似帮助记忆。
如发音相似的单词:right, write;lesson, lessen等;拼写相似的单词:access, excess;acquire, inquire, require等。
(四) 利用构词法进行词汇学习, 提高记忆的速度
英语词汇量庞大, 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大大有助于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构词法通常有转化、派生、前/后缀等, 这些都可帮助学生掌握单词, 如:利用前缀、后缀以及词根来学习单词。如:
un-:unhappy, unkind, untrue, uneasy, uneatable, unfair等;-ist:artist, pianist, communist, scientist, violinist, physicist等;care, careful, careless, carefully, carelessly, carefulness, carelessness等。
(五) 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 提高记忆的效果
词汇记忆就是一个接受信息、强化记忆痕迹的过程, 如果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 就会丰富接受信息的渠道, 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这符合三角形的稳定性, 符合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有利于加深记忆的痕迹, 提高记忆的效果。
二、把握好宽度和深度, 满足听说读写的需要
因为多数英语单词都有多个词义, 所以词汇学习不仅要注意到宽度, 而且还要注意到深度, 应该掌握英语常用单词的多个重要用法。如单词advise, 其基本意义是“劝;建议;给……出主意”, 后面可以跟名词或代词, 也可以跟动名词或跟由不定式构成的复合结构, 还可以跟从句。如果把这些常见的重要用法都掌握了, 就会更好地满足听、说、读、写的需要。
【高中政治学习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策略05-2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12-19
高中政治论文01-01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优化策略的实践与探究07-18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范文10-26
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策略05-14
高中政治探究性学习论文08-08
高中政治素质教育论文09-25
登山的乐趣——高中政治论文09-15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