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共3篇)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 篇1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
2013年07月29日 09:17:05 来源: 瞭望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
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于如何选用年轻干部,选用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解决当前什么问题,有着清晰明确的要求。
“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仅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要想事业兴旺发达,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来干。”
避免极端化
在这方面,当前社会关注热点之一,是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应如何把握。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的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领导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怎样为宜?
“老中青合理搭配,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和作用。”辛鸣说,“如果一个部门里是清一色的老同志或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对于工作的展开都不是很有利。”
“之所以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因为过去在用人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好的现象——论资排辈。年龄大的同志,资历搁在那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一到提拔都排在前面。但有的论资排辈排上去的干部,不一定是真正能干事的干部。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强调突破论资排辈,提拔年轻干部。”辛鸣说,“但也需注意,不能从‘论资排辈’这个极端走到了‘唯年龄论’的另一个极端。哪种极端都要不得。”
“五六十岁省部级、四五十岁地厅级、三四十岁县处级,这种年龄上绝对化的‘一刀切’,肯定有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志强分析,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是干部使用越年轻越好,而是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梯队结构,要更符合干部新老交替规律,符合“传、帮、带”的实践需要,符合事业发展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当前在有的地方、单位出现了机械理解、矫枉过正的倾向,选人用人时简单以年龄划线,不良影响已经产生:
其一,造成选人用人标准降低。当前,社会上对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出来的年轻干部议论较多,对有些年轻干部的工作也有意见。
辛鸣说,有的地方和单位简单追求年轻化,拔苗助长地提拔年轻干部,有的甚至放松了基本的标准和规矩。机械地理解年轻化,把一些业务素质不太强、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不太够,能力经验也不够足的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程序不严格的情况下硬提拔起来。“选拔干部,不管是什么年龄,都应该严格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标准不能降低。这一点任何情况下不能放松。”
其二,导致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难于安心做事,乃至未老先哀“度日子”。
“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干部提拔上以年龄为杠杠,级级设限、层层递减,以年龄为标准提拔的‘天花板’隐性存在。这就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印象:到了一定岁数未提拔到一定级别,就觉得自己前途无望了。”辛鸣谈到,比如说,30多岁还没当上县处长,40多岁还没当上厅局长,有的同志就会灰心丧气,乃至怨这怨那,好一点的是放松努力度日子,不好一点的是耍脾气、撂挑子、混日子。而周围的人也会说这说那,猜这猜那,无事生非,闲言碎语不断,让这些干部心生烦恼,无心甚至无法干事。“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说过了什么岁数就不能提拔为什么干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这已经成为一种‘天花板’。”
其三,导致了“急功近利”情绪的产生。
蔡志强说,“少数干部总算着年龄‘坎坎’,就可能容易急功近利,做一些‘短平快’出政绩的事情,甚至出现‘一年出成绩的事大干,两年出成绩的事小干,三年才可能出成绩的事不干’的现象。因为,如果坚持做打基础、看长远的事情,短时间不出效果,过了一定年龄,就只能‘过点儿’了。这种年龄框框带来的心理扭曲和恐慌在干部队伍里确实存在。”
有关权威专家指出,4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了?5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这是干部队伍年轻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天花板’必须打破。”辛鸣说,转变需要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组织部门用人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30多岁的可以提拔,50多岁的也可以提拔。提拔的标准不是年龄,而是干部的德才和能力、群众的口碑。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心理状态需要改变。党员干部不能看着升迁无望,就“养老”、“应付”,甚或怨气在胸“撂挑子”。“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同。党员干部真想通了这一点,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就化解掉了。因此,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很有必要。”辛鸣说。
蔡志强认为,不能因为要鼓励年轻人,就让经验丰富的“老一点”的干部“靠边”,这实际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既要鼓励年轻人的激情迸发,也要利用好年富力强的干部宝贵的经验和阅历。“关键还是要根据岗位的职能要求、实际需要来挑选干部。”
不良倾向必须警惕
有关权威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有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警惕:
比如,在有的地方,给地方和部门领导当过秘书的干部提任比例太大,你安排了,我也要安排,成了“利益均沾”;少数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经查有些都与领导干部沾亲带故。
“领导秘书提拔比例大是个客观现象,这个问题不应该回避。”辛鸣说,“这种情况容易给社会造成小圈子选人的印象,并由此产生种种负面舆论,嘴上不说,心里不平。不是说小圈子里的人一定水平不高、素质不高,但就算你水平再高,这种现象如果成为十分普遍和固化的状态,本身就不太正常了。”
辛鸣分析,这实际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干部,领导了解熟悉,但群众不熟悉;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领导不见得全了解,但基层的党员群众却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这就要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不能以领导意志为唯一准绳,而要加大群众公认这个标准的力度。“群众普遍认为不错的干部,基本上错不了。”
对于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事涉裙带关系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有的年轻干部的提拔靠关系、有背景、走门子,这样的例子确有存在,其根子还是不正之风。选拔年轻干部不是选拔个别人,而是选拔一批人、一代人。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打击。”
上述情况怎么避免?蔡志强说,“其一,选拔任用的标准一定要科学、经得起推敲。其二,要有选拔任用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以此保障党员群众对选拔过程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了严格、科学的标准,有了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有了全程的党员群众监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绝这种现象不难。一句话,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组织任用程序,就不会出问题”,辛鸣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对于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也是保障手段之一。“一方面,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凡是出现违规的,一定要严加惩治;另一方面,还需建立完善用人失察追究制度。选的人用的人能力很差、根本无法胜任,甚至有严重问题、搞贪腐,那就要倒查倒追,看看选拔中间到底有没有问题。建立了这个制度,有利于釜底抽薪。”
不磨练是不行的
“年轻干部的培养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要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汪玉凯说。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培养不是照顾。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走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
辛鸣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对于年轻干部里的‘好苗子’,一定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练。不磨练是不行的,那种顺风顺水的干部,很难应对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只有在磨练的过程中,才能出现出类拔萃的干部。”
“在一个艰苦岗位上,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需要在要素不具备的情况下寻找要素,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创造条件。一个年轻干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锤炼,才能得到扎实成长。有意识地加强一些困难挑战的训练,是培养年轻干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蔡志强分析。
但当前,也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存在。有的人认为,组织把谁放到艰苦岗位上、放到基层去锻炼,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边缘化他了。这样的风气如果蔓延开来,我们培养年轻干部会走弯路。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感受国情、社情、民情,能够“接地气”。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
“要扭转这种风气,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岗位来进行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我们应看到,不同岗位的工作难度是不同的,政绩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你在容易出成绩的岗位上干出十分成绩,我在艰苦岗位上只干成一分,但是相比之下,我这一分比你那十分更加重要和难得,也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在艰苦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就既能得到磨练,又能得到认可。大家也就不会再视艰苦岗位为畏途”,辛鸣说。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关键还是遵循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拔苗助长,既不能刻意打压,也不能置之不理,关心爱护与艰苦磨练要相结合;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上,根本原则还需体现正向激励,确保公平性,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形成上下互动的,既能确保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又能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系。”蔡志强这样说。(记者陈泽伟 实习生谢舒 唐朵朵)
因“时”利导 管好用好年轻干部 篇2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不动摇,首先要管好用好青年党员干部,要因“时”利导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党的事业兴旺发展培养充满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
“顺意时”,要充分调动年轻干部的内动力。工作称心如意,家庭幸福美满,是每个人内心所想,也是广大年轻干部的渴望。然而,习惯了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境中的干部往往会产生一些自我膨胀、求进心切的现象,这些现象极不符合强军新时代对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要坚决克制。要时常涂擦“清凉油”,自我膨胀是一个人自负的体现,基层干部的自我膨胀,极容易影响其事业发展和自身的成长。要教育引导广大年轻干部端正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摸清自身实际情况。扎根基层,献身事业,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做到顺境时谦虚谨慎,逆境时坚韧不拔。要多方配送“定心丸”,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多实践、干实事,谨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兢兢業业,踏踏实实,在强军实践中展才献智,有所作为;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始终把献身强军实践作为奋斗目标,根据任务和作战对手抓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及时注入“镇静剂”,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于进步是一种眼高手低的表现。年轻干部如果有这些好高骛远的想法,将会事与愿违,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怨声载道。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坚决克服一时兴趣、一败受挫、一战成名心理,以久久为功的恒心和韧劲赢得组织信任和群众认可,做到知行合一。
“失意时”,要注重提振年轻干部的精气神。年轻干部失意,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工作不尽如人意,易受挫折;二是盲目攀比,长时间原地踏步,缺乏信心和动力,认为现有岗位不称心,难以体现其价值,进而工作提不起劲,人虽在岗位心却不在状态。面对军改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创新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大经常性的从严教育管理力度,从而激发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于强军实践,斗志昂扬地迎接新的挑战。要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树立标杆、增强自信,将理想信念融入工作中,让年轻干部拥有工作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自己的事业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引导他们学会对照岗位职责和要求规划工作和人生,做到直面任务挑重担,敢于担当创佳绩,不断提升执行力,增强创新力;要积极向上,克难攻坚,对一些“老大难”问题,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要有迎难而上的意志力。年轻干部在仕途中失意,容易产生思想包袱,不仅有自身的原因,还有来自外界的无形压力。一方面,要加强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点,善用他们的长处,为他们量身安排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要注重素质培训,提能力、强本领,着眼增强综合素质,突出带兵能力、练兵能力和打仗能力建设;要着眼拓宽视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拓展年轻干部的交流学习平台,为人才转型升级拓宽路径、探索创新;要培养年轻干部学而不厌的精神,积极掌握前沿理论,努力把眼界、境界放得更高、更宽,充分展现个人才智。
“关键时”,要确保年轻干部有颗平常心。在关键领域和岗位上的年轻干部,是献身强军实践、推动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更应该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促进广大年轻干部会想事、干实事。要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关键岗位、要害部位的综合分析研判制度,明确干部使用考核内容和标准、程序和步骤,规范定向测评、抽样调查、深度访谈、自我评价方法,经常深入分析年轻干部履职情况及实际表现;要强化结果运用,尤其要将年轻基层主管履职情况及官兵实际评价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树立良好导向,在执行政策上,严格依据军委、总部的有关规定,分别研究制定不同职级考核评价办法,为规范考核工作提供有效抓手。推行问责问效,传压力、激活力。要探索建立战斗力标准评价体系、工作问责问效形式,建立健全组织和干部部门集中讨论学习、谈心交心制度,用好“双向讲评”机制,加大教育整顿力度,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要定期开展官兵满意度调查,重点关注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大项工作、各类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表现,发挥民主评议,充分听取官兵意见,认真落实公示制度,及时公布职位信息,确保年轻干部一心一意抓学习、心无旁骛抓工作、尽心竭力抓建设。要做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严监督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告诫;发挥党委、纪委、武警委员会以及廉政信息监督员作用,畅通信访、网络和电话举报渠道,运用政工网络推进建立“阳光监督台”,借鉴地方绩效考评有益经验,保持育人、用人和管理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基层年轻干部怎样培养 篇3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要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改进创新培养选拔方式。近年来XX镇不断探索年轻干部培养方法,创新培养举措,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华,扎根基层搭台铺路。
一、XX镇年轻干部培养主要做法
XX镇现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村居主要干部70人,其中,年轻干31人,比例达到44.3%,班子成员中80后干部达到4人,占比超过30%。
思想上关注,过好角色转型关,实现人才转型。为了帮助青年干部实现快速转型,XX镇采用面对面交谈和集中学习两种办法双管齐下,一方面镇主要领导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交流工作心得,为年轻干部打气、诫勉;另一方面发放《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读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五新”大讨论等一系列学习中加强对青年干部思想上关注。
生活上关心,过好扎根基层关,搭好悉心关爱人才。在镇集体宿舍有限的条件下,部分三套班子主动腾换宿舍,确保年轻干部住的踏实;在伙食保障的基础上,镇政府一周伙食不重样,而且全部免费,确保年轻干部吃得好;在业余生活方面,充分发挥我镇体育馆、灯光网球场、篮球场、文化 1 艺术中心等设施优势,使年轻干部踏实扎根基层,不愿“回城走读”。
工作上关照,设好平台,过好成长成才关,全力使用人才。因才施教,规范管理,根据专业特长以及相关履历,镇主要领导专门召集会议,为年轻干部打造“量身制定”工作岗位,为快速升工作能力筑牢基础;悉心帮扶,一人三师。分别由班子成员、老干部、村支部书记帮助年轻干部尽快积累基层经验,熟悉基层工作方式;转变作风,从严要求。镇主要领导、纪委书记定期单独为年轻干部进行岗前纪律制度培训,要求他们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开展工作。
二、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事业进取心不强,责任意识减弱。培养和使用应是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相互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多数年轻干部长期埋头从事常规性工作,导致思想疲软,缺乏进取心。人才从发现到使用要有一个培养、锻炼、再培养、再提高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只关注上岗率,只关注任用情况,只满足阶段性成果,忽视人才培养,结果往往是人到用时方恨少。
目标意识淡化,被动思想加重。年轻干部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理想信念不牢,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或无助的状态, 进入角色慢, 难以迅速开展有效的工作, 这就必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年轻干部上,存在注重片面而忽视整体的倾向,急用先培,抓几个培养一年半载上岗,以 2 满足一时之需。长此下去,势必导致领导干部结构出现周期性老化循环、断档现象,使干部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实践经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只重视队伍数量、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而忽视队伍整体素质的倾向。为达到队伍结构上的“完美”,抓到箩里就是菜,不惜降低标准,降低要求。结果是后备名单上门类“齐全”,数量“充足”,而真正能够进班子或担任部门一把手的却寥寥无几,使整个青年干部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
三、相关意见建议
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档案”,促进增强年轻干部责任心。通过座谈交流,发现年轻干部意愿与组织或领导预期不一致的情况,提倡年轻干部档案的建设。年轻干部需定期向上级组织部反馈思想、工作动态;鼓励年轻干部对自我预期、事业规划、目前工作状态、成绩与失误等进行档案记录,既是对自我的鞭策与警醒,也是组织领导了解、培养年轻干部的良好途径。
科学整合年轻干部培养资源,促进年轻干部工作能动性。虽然目前年轻干部的培养模式在很大范围内施行,但无论从横向联结还是纵向交接上,年轻干部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多数年轻干部流动性较大,彼此之间沟通少,反而容易导致“铁打的基层,流水的干部”现象。从横向来看,虽每年招聘季都有年轻干部驻入农村基层,但彼此分配到不同地区和职位,相互之间的联结不强,共同使命感或任务感不强。3 从纵向来看,由于年轻干部三年内流动性极大,受制于这种流动性,年轻干部往往无法深入到农村深层治理的工作,大多限于服务性质的文字类或日常类工作,难以真正获得处事本领的历练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鼓励年轻干部之间加强交流,共同谋划发展,增进业务联系,二来增强群体归属感;鼓励乡镇提出年轻干部培养计划,针对各个年轻干部的实际需求分类培养。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推荐阅读:
怎样选锅 高压锅和电压力锅哪个好06-03
很好用英文怎么表达07-02
中考英语试题好用版10-03
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05-08
玩游戏好用的手机06-04
年轻教师怎样听课06-21
哪款足浴管理软件好用05-30
【托福写作】非常好用的托福综合写作07-05
好用的英文留学入学申请书10-23
初中生好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