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2024-10-13

怎样做一个好家长(精选4篇)

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篇1

一个师范专科生曾在教育学课程作业“我的老师”里, 记述了她小学时的一位班主任教师, 在作业的最后她发出疑问:“老师, 您认为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今天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教师?”不妨先来认识这位学生笔下的小学班主任。

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 我的班主任老师一直是我敬重的一位老师, 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因为这位老师治班有“方”。班上的同学对她又敬又怕。

有位男同学特别调皮, 学习成绩很差, 经常拖全班的后腿, 老师鼓励我们举报他的各种“坏事”。我们通常对此乐此不疲, 要是举报成功, 感觉自己简直就是老师不可或缺的得力小助手, 帮助老师分担了负担。

有一天上课时, 老师检查同学们的作业, 这个男同学又没做, 还谎称把作业忘在了家里, 老师让他跑回家拿来。检查完全班同学的作业, 还不见该同学回来, 老师得意地说:“他根本没做作业, 一定躲在哪儿赶呢!”大家都觉得老师简直神了, 这也知道。临近下课, 男同学才匆匆赶来, 气喘吁吁的他在门口叫了几遍“报告”。老师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大家和老师一样, 带着鄙视的眼光看着他。回想起来, 我当时一点也没觉得男同学可怜, 反而想把他赶出去, 好大快人心。从此以后, 全班再没人和这位同学玩了。而老师照旧每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享受着同学们的“膜拜”。

现在, 随着专业的深入学习, 特别是在实习以后, 我每想起这位教师的一些做法, 实在让我无法认同, 隐隐约约感觉到, 她与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是有距离的, 这个距离是什么呢?她可是我一直敬重的教师, 是学校公认的优秀教师啊!那么, 请问老师, 您认为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从一个小学生到大学生, 经历了十多年时间, 随着教育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习体验的获得, 我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审视自己曾经“膜拜”的老师教育行为, 开始置疑这位“优秀”教师的一些做法。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 一个被称为“优秀”的教师, 为何会让自己的学生萌生困惑, 这位“优秀”教师究竟缺少了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教师?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没有责任, 就办不好教育”。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扬着这个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主旨:爱与责任。这是师德之魂。教育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道德性实践, 好教师就是有道德的教师。教师的德性是由其专业伦理所决定的, 通俗地说, 既然当一位教师, 就要对学生付出爱与责任。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主体倾向于客体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情感态度。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主体应当为客体承担起的相应职责和任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大爱,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就是大爱, 一种源于责任的爱。责任是内核, 爱是外化。有了责任才有爱, 爱源于责任。源于责任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态度, 更应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

再看看上述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 应该指出的是, 这位“优秀”教师是个负责任的老师, 学生没有完成作业, 教师有责任督促学生去完成, 这是严格要求学生的表现。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应该倡导一种“严是爱, 松是害”的原则。教师的严格、严厉, 是其责任心强的一种外在体现。但学生对这位教师又敬又怕的感觉, 应进行一番深思。“敬”可佩, “怕”则虑。严师一定是一个让学生胆怯、害怕的老师吗?未必。严师更应是个有亲和力的教师。亲和力是教师在身教、言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教师有亲和力, 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 亲和力是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就其本质而言, 教师的亲和力是一种爱的情感, 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 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 关心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 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大写的人、自己的亲密朋友, 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 尊重他们的话语权, 教师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这位班主任老师缺少的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中渗入爱的情感。虽说爱源于责任, 但有了责任意识并不一定产生爱的情感。没有爱的情感参与, 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规劝、要求。如果教师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学生, 就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让学生产生抵触、疏远等负面情绪, 甚至产生不合作的态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亲和力的缺失。通情达理, “情”通才能“理”达, 入“情”才能入“理”。所以, 一位教师应具有基本的道德情感——同情与自尊, 良心与责任, 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

一个人的情感, 尤其是道德情感, 是一个人区别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特征, 它是个体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幼儿, 虽还不会读书、识字、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但他已有情绪、情感, 他最初就是通过情绪和情感来生存、学习的。道德认知过程缺失道德情感的渗入, 就很难形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因此,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有赖于建立一种儿童恰当的道德情感反应模式。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反应模式, 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将布满坎坷, 因为他的情感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交往方式。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人, 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生活。不会交往, 就不会生存。一个人不会同情、不会怜悯、不会依恋、不会移情, 这个人的生活就易与自私、冷漠、孤寂、甚至仇恨为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重视人的同情心、善良、怜悯、敏感性、友谊、义务感。能够增强精神情感力量, 这些情感力量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进而达到高尚的情感激动。只有这些情感的培养才能使道德概念变为信念。”无疑, 道德情感对于儿童道德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言:“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位教师的道德情感——爱与责任, 就是师德的阳光。

很多人在求学生涯结束时常常感叹, 一生中遇到一个好教师是一种福气!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呢?那就是能让学生从心底生出对老师的爱, 这种爱能约束一些不良行为, 消除不健康的念头, 从而让学生“会做人”“会学习”“懂生活”, 因而终身受益。此谓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以爱育爱,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在于, 学生因教师的爱而幸福, 教师因学生的幸福而更幸福。

再反观那位让学生又敬又怕的“优秀”教师, 学生对她的“膜拜”缘于其治班有“方”。教师发动学生孤立、打击班上“差”生, 其行为导向不经意间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播洒下冷漠、专断、权威、乃至于仇恨的种子, 而“爱”这个温暖、幸福的字眼, 被挤出了孩子们的心田。一位校长常对教职员工讲这样一句话:“我们做教师的是吃良心饭。”这是一句多么质朴而又深刻的话语!讲求“良心”, 即是选择自己行为的内在精神力量, 它是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意识, 是个人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 也是个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一种能力。它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更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是教师应具有的一种责任担当意识。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自律精神, 道德自律精神需要情感的支撑, 其情感基础即是教师对职业的敬畏感。一个好教师应尊重自己“行为世范”的尊严, 追求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格。其内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不是畏惧神话式的某种报应, 而应当畏惧变成他人面前的一个卑鄙的人的可能性”。众所周知, 教师工作的个体性特征使教师的道德自律显得尤为重要。道德自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天的教师要真正回归“为师者尊”的社会地位, 其专业化发展方向应当更加重视教师道德品质的养成, 不能再单纯把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

爱与责任, 是一个好教师的行为标杆, 是做个好教师的动力源泉。

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篇2

今天,我们选择了做执业律师,就是选择了拼搏,选择了奋斗。因为律师行业是个“三高”职业,哪三高呢?就是高智商、高知识含量、高度竞争。

说律师职业需要高智商,并非自吹自擂。当然也不是说律师的聪明才智都超过了平均数,都比其它人聪明。而是说律师这个职业,是需要高智商的,因为你是律师,必须对社会、对特定的领域有一种哲学性的认识,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有一种立体的定位。具备了这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律师,因此,律师必须具备高智商。

说律师职业需要高知识含量,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大家都有同感,律师职业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知识含量。律师职业最能体现“艺不压身”这句古训。不论懂什么,专什么,会什么,我们都能在律师这个职业中寻找到发挥的.空间。同时,律师这个职业会促使它的从业人员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认识新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尤其是北京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学习”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好奇心,以探求的态度去了解、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我们在执业过程中,才会更自由。当前,律师队伍中,有很多律师本身不是学法律出身,他们可能是学中文的、学历史的、学医的、学理工的,他们在律师这个领域做得很好。这就证明律师这个职业,总能让你拥有的这份的聪明才智、专业技能有发挥的市场,你的知识积累总是有释放的机会。大概在十三年前,我原来工作的事务所有一位律师懂考古,恰巧遇到一个诉讼业务,使他的这份知识在法庭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因为那个官司是关于考古施工造成文物破坏的诉讼。平时看起来无关联的一些知识,在需要的场合,就能发挥极大作用。积累足够多的知识量,肯定有助于成就我们的律师事业,你积累的知识在律师业内就一定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那么,作为一个好律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呢?

1. 正直、诚实为律师执业之根本,律师应该恪守职业道德,铁肩担道义,仗义人间

2. 博学。法律服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厚的专业功底、精通法律、博学多才是律师执业的基础和源泉。

3. 勤奋。了解案情、牢记案情、研读法律、精心推敲都需要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勤奋是律师成功的铺路石。

4. 应变。在办案过程中,情况往往瞬息万变,律师必须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准确而迅速地对变化作出判断和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好爸爸 篇3

会陪玩才是好爸爸

在陪孩子玩这种事上,爸爸通常很少参与,即使他们有强烈的愿望想陪孩子玩,但玩一会儿就烦了。从现在起,用心做到以下几点,你会发现,陪孩子玩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发挥男性想象力自创游戏 爸爸的优势是办法多、有创造力。但要记住,游戏内容、规则要和孩子商量,这样既能锻炼他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又能使双方乐在其中。

陪玩时不要分心 有的爸爸一边陪孩子玩,一边看手机或玩电脑。这样的陪玩,孩子不尽兴,爸爸也觉得没意思。不妨全身心地陪孩子玩一会儿,你会发现,孩子每天都不一样,你的幸福感也会大增。

重要时刻千万别缺席 孩子的生日、家长会、节目表演、比赛等,爸爸最好不要缺席。虽然活动中爸爸只是个观众,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能让他感受到父亲的关爱,也会有安全感。

给孩子当配角 不要觉得孩子的游戏幼稚就来指挥孩子。要知道,你是配角,给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孩子需要爸爸唠叨

与孩子沟通是门学问,从孩子出生到渐渐长大,爸爸都要参与其中,千万别觉得孩子听不懂就不跟他说话。事实上,爸爸唠唠叨叨,会一点点地增加孩子对你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少下命令 有些爸爸喜欢对孩子下命令,希望他事事顺从自己,但这样很难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好爸爸应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

借运动时机多交流 爸爸通常比妈妈爱运动,而多数孩子也好动,可以借陪孩子运动时多交流,增进感情。

有些品质妈妈教不来

“男人在外打拼,女人育子持家”的观念早已过时,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男人回归到家庭生活和育子事务中来。与妈妈的温柔细心相比,爸爸身上很多男性特有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适度冒险 男性通常比女性有胆量,喜欢探索、冒险,而这与孩子生性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不谋而合。爸爸可周末带他去爬山、远足、公园露营、翻篱笆、畅游海底世界……让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这样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冒险精神。

勇于担当 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每个男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爸爸要教孩子学会为自己和他人负责,比如,家里遇到大事,爸爸要主动担起责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孩子主动上前搭把手,这样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理性处事 妈妈通常感情用事,情绪化相对明显。爸爸则更理性,喜欢就事论事,遇事能冷静处理。这能帮助孩子塑造稳定的性格,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自主独立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做不好事情,就忍不住上前去帮忙。爸爸通常更乐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不断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遵守规则 社会生活需要遵守规则,男性更能领悟这个道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受爸爸的影响,孩子会明白凡事要遵守规则。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领导 篇4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领导本来不是我所研究的问题,这应该是学管理的专业人士要研究的。他们的见解总比我深。但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每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除非他承认他不是人或者是一个植物人、痴呆!

对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看法。可能有些不对的,这点我承认,就连孔老夫子都犯错,何况我又不是圣人。

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没完全踏入社会的人来说确实困难,真的!生活在象牙塔的人总比在生活的海洋中挣扎的人嫩的多、见识浅。没尝过生活的辛酸苦辣就没权力谈论生活。

经常听参加工作的朋友说工作有多不好,多累。在谈到领导时他们都抱怨领导有多么冷酷无情、多么没人味。他们都羡慕我还在上学,没踏进社会这片苦海。这时我就跟他们说踏进生活就像经历死亡一样早晚都会来的,到时候我也会遇到我的领导。我调侃道,给资本家打工都是这样。

那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呢?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谁都不能说服谁。我做过创业计划书,其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公司管理方面的。在公司管理上我只写了最时髦的四个字:以人为本。我想一个小故事来解释这四个字。美国一家很大的纺织公司失火,一夜间,公司的所有东西有都化为灰烬。面对灰烬,公司的职员都非常无奈。他们都深刻知道,大火烧掉的不仅是公司,还有他们以后的生活。他们纷纷离来公司去找一份工作。祸不单行,这个时候恰巧又赶上全球经济危机,整个美国经济都陷入瘫痪状态。就在月底职工为自己生活担忧时,公司总裁放出话:为全体员工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转眼间又到了月底。就在职工认为公司不会再给他们免费支付工资时,总裁还是继续又为员工支付了一个月的工资。领完工资的第二天,公司员工自发的去公司收拾残局。从那时起,公司效益蒸蒸日上,很快成为美国纺织业的巨头。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在在震撼之余又明白了一些事情。公司总裁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以人为本的公司管理理念带来的效果。人比动物的可怕之处在于人有了思想。如何把各人独立的思想捆扎起来,拧成一股时刻为企业发展着想的上进的绳就要看公司的决策层了。决策层心里装着员工,员工才会想着公司。换句难听的话说,只要你把员工当人看,他就愿意为你卖命。可是说是这么说,又有多少这样做的呢?!中国人都是爱摆官架子,我比你职称高我就是爹,千古皆然!领导还会走形势,作秀,空泛其谈职工是公司主力军!于是乎,厂址墙壁、条幅上都是关心职工,问慰职工的话语。干嘛要玩虚的呢?!多给职工发些工资,多组织些丰富职工生活的活动岂不更好?!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文明是能减少很多麻烦的。

上一篇:GEPON网络下一篇:大学二外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