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2025-01-15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通用9篇)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1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岗亭已经成为绿色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环保商品之一,作为一种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产品,岗亭在社会和日子中逐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人物。而岗亭市场发展却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岗亭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岗亭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

由于自岗亭产品上市仅十几年的时间,技术工作的基础才刚刚建立,要制定岗亭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尚缺乏足够的技术准备和足够的调研及数据准备。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行业内同仁们的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

另外,市场的恶性竞争。竞争本来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但它又犹如一柄双刃剑,市场秩序和环境不规范时,若运用得不当,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岗亭厂家和消费者双方受害。特别是在岗亭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僧多粥少,一份岗亭订单有十几个厂家去竞争的案例屡见不鲜。为了各自的眼前利益最终就会演变为价格竞争,因为它迎合了现阶段经济尚不充裕的国人消费需求。而低价竞争又必然导致一些企业在降低制造成本上大做文章,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服务水平降低,岗亭产品品质和质量下降,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因此,坚持诚信经营和尊重客户利益不仅是企业应恪守的道德规范,更是行业振兴的希望。

当然,岗亭行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竞争也是随之而来,我们只有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同时只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得到正规的发展目标,我们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岗亭这个市场。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2

从出现液压支架这个煤矿综采支护设备到现在也不过60年的时间, 液压支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从下几个重要阶段:

上世纪50年代, 英国首先发明了垛式支架, 同时, 法国研制出了节式支架。这两种支架的出现, 取代了以往落后的木支架和金属支架, 可以说是采煤支护设备的一场革命。

50年代末, 前苏联开始液压支架研究的动作, 为了能开采煤层超过2m厚且松散顶板下的褐煤, 研制了掩护式液压支架, 于1961年在阿乐斯-科拖举办的贸易展览会上展出了OMKT型掩护式支架。

1964年, 英国实施了液压支架试验规范;65年, F.Dobson等人研制的刚性底座都促进了液压支架的进一步发展。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随着液压支架在欧洲使用经验的日益增加, 支架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长顶梁、二柱、四柱以及多柱四连杆机构的液压支架相继问世。

进入70和80年代, 煤矿液压支架又有了新的发展。顶梁不仅实现了“立即前移支护”, 而且整个支架安装了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微机控制与操作。80年代以来, 为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液压支架在液压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2 液压支架行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液压支架行业技术现状

1964年, 中国开始液压支架国产, 最早的产品是郑煤机和太原分院合作生产的自移支架。

1984年, 由郑煤机和北京、沈阳开采所在沈阳的蒲河煤矿进行液压支架的实验性生产, 研制了多种放顶煤支架。

1990年左右, 中国液压支架行业全面发展, 出现了一些现在比较大型的液压支架及煤机设备生产企业。全国建立起了一批高效高产的煤矿, 综采机械化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

2.2 与国外的差距

总的来说, 中国液压支架的设计水平是不落后国外的, 只是一些细节部分做的不太好, 一些关键部件生产能力落后。

国内液压支架行业像其他很多行业一样, 从开始的从国外先进国家引进, 到后来的消化与发展, 现在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的设计制造水平。不管是架型还是品种的种类, 都很全面。很多煤矿液压支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当然这与我国是最大的煤炭消耗与生产国家是分不开的。但是, 由于国内国内钢板曲强比太小;钢板综合机械性能与国外比差距很大, 这个因素是影响支架重量的主要因素。国内高强度焊丝及焊缝成型与国外存在差距。不能生产电液阀, 加工及寿命在与国外差距最大。国内密封件虽然采用了聚氨脂, 但聚氨脂的配方及可靠性较国外差。

3 我国液压支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消费, 未来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速, 行业景气处于上位。通过包括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开采机械化率的提高、安装基数的扩大 (更换需求增加) 等三个方面, 确保了液压支架需求的稳定, 未来行业成长可期。

3.1 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浪潮

“十二五”期间, 煤机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浪潮, 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 煤炭需求增加;2) 机械化率提升;3) 安装基数的增加使得煤机更换需求加大。

推动力一:煤炭需求增加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预计2015年, 中国煤炭产量将达37-38亿吨。受下游煤炭需求拉动, 催生液压支架行业快速成长。预计2015年中国煤炭机械工业产值将达1499亿元, 年复合增长达22.3%。

推动力二:机械化率的提升机械化率的提升是液压支架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煤炭整合加速, 大中型煤矿占比提升, 将推动煤炭机械化率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15年, 大型、中型、小型煤矿开采机械化率由“十一五”规划的95%、80%、40%提升到100%。95%、55%。我国煤炭开采综采率低, 提升空间大。我国的综采率只有44%,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综采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5年, 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65%以上, 综采率有望至少提高到65%。未来随着综采率的提升, 综采设备仍有望实现高于煤机行业的整体增长。

推动力三:安装基数增加、更换需求扩大更换确保煤机需求稳定。由于国内煤矿运行环境恶劣, 煤机损耗较大, 寿命一般较短。据相关行业专家介绍, 国内煤机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 也就是说2003年之前安装的液压支架, 现在需要更换, 这为煤机新设备需求提供了一个稳定来源。

3.2 综采成套化是趋势

预计未来五年, 我国煤炭行业将会保持一个快速成长的趋势, 这与煤炭机械化率的提升和煤机综采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综采成套化是长期趋势现代化的煤矿是一个高效、安全、自动化开采的煤矿, 需要高机械化的采矿设备来提高产量, 降低吨煤成本, 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综采是目前井下煤炭开采的最佳方式, 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实现100%的综采, 我国也开始取消以往落后的普采方式向综采发展。“十二五”期间, 综采率将会得到逐步提高。综采对设备要求很高, 需要设备之间协同、稳定和运行可靠, 迫使煤机企业需要提供综采成套化设备的能力以满足煤炭企业开采的需要。同时, 综采成套化也大大地提高了产品售后服务的质量, 有效地帮助相关煤机企业在激烈的招投标竞争中获得优势, 增加利润空间。

“三机一架”是综采设备的核心。“三机一架”的综采设备是井工开采煤炭机械的核心, 占煤炭机械工业产值的65%以上。2010年, 煤炭综采设备产值达356亿元, 预计2015年, 煤炭综采设备产值可达974亿元。综采成套化趋势, 催生煤机企业集团诞生。为了提高煤炭产量和采煤的效率, 综采率在“十二五”期间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使得综采成套化设备需求越来越大, 成为我国未来液压支架行业发展的趋势。

3.3 高端化是液压支架行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政策, “十二五”期间煤矿机械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安全性日益增强, 也必然会带动煤机行业的新一轮的大发展。根据中国煤矿机械工业协会的预测, “十二五”期间高端采煤设备需求将继续逐年增长, 高端液压支架年销售量将不低于12000架, 销售额将超过85亿元。可见, 高端支架将引领液压支架行业转型升级, 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大采高大工作阻力的高端高效液压支架将成为该市场的主流产品。

来自企业方面的资料也完全能证实对未来高端化发展方向的预判-液压支架龙头企业郑煤机率先实现高端液压支架国产化, 是具备较强高端液压支架研制能力的液压支架行业领导厂商。郑煤机现已成为上市公司, 据公司年报显示, 近3年的高端液压支架生产量及销售量不断提高, 高端支架的销售吨数所占比重在1/3以上, 销售架数所占比重在1/4以上, 这都说明了液压支架的高端化发展态势, 正引领着液压支架行业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液压支架行业研究报告.[1]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液压支架行业研究报告.

[2]张银亮, 赵军.国产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开采, 2008, 06.[2]张银亮, 赵军.国产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开采, 2008, 06.

[3]罗恩波.国内外液压支架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 2000, 03.[3]罗恩波.国内外液压支架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 2000, 03.

浅谈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篇3

【关键词】国内外医药;未来趋势;机遇

近几年,全球医药行业整体仍然保持着平缓增长的状态,刚性特征明显。从医药消费结构来看,处方药消费仍然占据着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可以预见,随着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治疗将有力的驱动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然而医药和医疗事关人身安全,医生的权威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处方药消费仍然是未来医药消费的重点,尽管处方药的销售额的增速可能会慢于非处方药。不同的治疗领域的药物销售额的增速也不尽相同,传统的治疗领域药物销售的基数大,增速慢,如抗肿瘤药物,而原先重视程度不够的“新兴”疾病的治疗药物的销售增速较快,如多发性硬化症。

一、国内外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发达国家的医药消费占比较大,但增速趋于平缓;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医药消费占比较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潜在的需求逐步释放,增速较快。根据2013年的数据,按照药品销售增速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亚非澳、拉美、日本、欧洲和北美。

发展中国家医药行业的成长速度更快,由于发展中国家医保政策的完善程度、医药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人均收入水平都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阶段,因此随着医疗需求的逐步释放,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市场成长的确定性更高。通过各个国家医疗开支的GDP占比,我们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开支的GDP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拉美国家为例,随着政府对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视程度提高,医疗开支转移支付的数额将稳步增长,从而带动医药行业的大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医疗开支的GDP占比多数高于平均水平,政府不堪重负,以美国为例,医保费用的控制是未来发展的主题,因此行业大概率保持目前的平缓增长状态。

尽管我国医药市场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根据工信部《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的数据显示,2005 至2007 年,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07%左右,2008 年以后这一比例有所上升,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显示,2009 年制药工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上升到1.48%,总投入达到约120 亿元。而以创新专利药为主的跨国制药企业研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5%以上,即使是以仿制药为主的印度制药企业,其研发投入的比例也接近销售收入的10%。

其次是研发水平明显偏低,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7%以上的国产药品为仿制药,原研药基本由外资制药企业以及合资制药企业销售。

二、医药行业未来趋势分析

(一)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做大做强成为重要主题

现在有200多家家医药上市公司,“十二五”末估计可以达到400家;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0万亿;几千亿规模的小行业,短短时间内就会到几万亿,甚至十万亿。中小型医药企业将异常活跃,融资和上市成为战略主题,这些企业都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二)医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并购重组趋势加强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无论是制药环节、流通环节还是零售市场,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呈现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特点。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将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这种优胜劣汰导致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

资本的介入是医药行业调整的催化剂,随着行业的发展,政策逐步的放开,资本对医药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入,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将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整合、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三)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从产品价格转向产品质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医药产业发展由过去“生产绝对短缺”到目前“生产绝对过剩”,存在药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当前,医药市场上出现“破釜沉舟”式的恶性竞争,企业竞争从“讲质量、讲价格”后退到“拼回扣、拼成本”,产品结构性矛盾凸显。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趋向规范化和理性化,加快产品结构性调整已成为诸多企业家重大的战略投资,追求产品质量成为医药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产品的高科技含量、高质量、先进工艺和使用价值上,产品结构调整将呈现个性化、特色化、门类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特点。

(四)市场开发趋向合理,创新型公司将优势凸显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在目前药价趋降形势下,创新类产品无疑会获得价格和审批等诸多优惠,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备研制国际前沿的一类新药的企业带来腾飞的机会。

三、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机遇

(一)医药市场潜力大

大病医保2014年已逐步铺开,重大疾病用药将享受医保支付结构调整的绝对份额,2012年,全国参合人数达 8.05亿,参合率98%;人均筹资水平提高至300元,筹资总额达2400亿元。

(二)基层医疗市场潜力大

卫生部发布《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基层医疗参合率达到95%、住院费用报销75%、最低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等。随着基层建设的持续推进,基层市场尤其是县级医院市场增速将明显高于城市医院市场。

2015年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改革重点开始转向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县乡市场。在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的下沉中,县乡医疗市场将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预计在医疗城镇化带来的 6.6万亿的医疗保健支出增量中,新农合覆盖人员的提升将贡献约 2万亿的增量。

(三)基药市场潜力大

2013年卫生部要求全国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至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 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至30%。由于基药配备和配送的强制性,进入基药目录的药品得以全面覆盖县域医疗市场,包括开发不充分的偏远县医院及众多基层医院。基药政策性利好,使企业无需做太多的品牌推广,渠道推力可顺利实现快速铺货,节省大量的渠道营销费用。

2013年,我国再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筹资标准,达到340元左右;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达到全国县总数50%以上。基药目录扩容和二三级医院联动,药品市场蛋糕重新切割,基药市场将从2012年的700亿扩容至2015年的4000亿。

(四)国际化人才引进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重视对医药领域急需的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国际化运作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发挥“千人计划”的作用,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来华创业,这些政策会帮助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到中国寻求就业机会。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在医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自主知识产权,重视医药行业的研发和投入,重视药品的创新。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医药行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应该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我国医药行业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4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国内行业,现状,发展

1 国内液化石油气发展历程

从80年代初期, 国内有少量液化石油气供民用和工业用, 主要生产厂家为国内各炼油厂。80年代中期至2000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飞速发展, 特别是珠三角, 长三角一带, 工业用, 民用液化石油气的需求成爆发式增长, 国产液化石油气 (特别是广东一带) 早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这一时期为液化石油气生产, 经营行业的黄金时期, 产销俩旺, 效益可观, 大量的三级站 (小于500 m3气库) 、 二级库 (>2 000 m3储罐, 有码头) 、 冷冻、半冷冻、高压一级库 (>10 000立方储罐, 可停靠5 000~10 000 t船舶码头) 、 海上过驳浮仓等纷纷设立,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大量进口液化石油气进入华南、华东市场, 国产气、进口气各领风骚。

1993~2002年在华南和华东地区, 进口气的数量超过国产气, 特别是广东一带最高峰时, 进口液化气的比例达到总消费量的70%左右。2003~2009年, 随着国内各大炼厂扩容增产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的大型乙烯项目的投产, 国产液化气产量大增。特别是北方气大量南下, 大大缓解了国内液化石油气供的紧张局面。进口液化气受到国产液化气北气南下的冲击, 进口量逐年萎缩。

2 国内液化石油气生产, 经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2.1 供过于求

随着各大石油公司 (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 新建及扩建炼厂的不断投产。至2009年, 我国原油加工量已达到4.1亿 t/a。产量已达到2 000万 t。今后, 已获批准的新增炼油项目有:中化泉州1 200万吨;中石化/科威特——湛江1 500万t吨;中石化曹妃甸1 000万吨;中石油/俄罗斯——天津1 000万 t;中石油揭阳2000万吨;扩建项目有:中石化茂名;650万 t (1350+650) ;中石化长岭500万 t (500+500) , 中石化武汉350万吨 (500+350) ;中石化独山子600万 t (400+600) ;中石化洛阳300万 t (500+300) ;中石化镇海1 500万 t (2 000+1 500) ;至2015年。这些新建, 扩建项目全部投产后, 国内新增炼油能力1.06亿 t;到时, 国内总炼油能力达到5.2亿 t, 液化石油气总产量为2 600万 t, (按5%收率计算) 。国内对液化石油气的需求, 在各种替代能源的取代影响下, 未来几年的总需求将会超过2 000万 t, 供过于求已成事实。

2.2 销售模式过时, 渠道不畅

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作为占国内液化石油气生产份额85%的生产商, 基本没有自己的二级批发商及自己的零销终端市场。厂区库容普遍偏小。当市场出货不畅时, 为了防止出现压库, 只能低价抛售。达不到合理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北方炼厂, 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2.3 批发零售行业

2.3.1 一级库进口商连连亏损

一级气库进口商在目前世界液化石油气贸易模式下, 由于各家一级库的进口量都偏小, 根本无法从中东等货源地购货, 只能通过大的贸易商 (中间商) 购货, 成本高, 议价能力差。另外, 国产石油气的不断增产及经常为平衡库容压力而采取打压降价, 从而导致一级库普遍亏损, 相当部分的一级库转为经营国产液化气。

2.3.2 二级气库批发商惨淡经营

由于进口压力液化石油气价格走高及受国产液化气打压, 传统意义上的一级库进口冷冻货, 二级库进口压力货的业务已经消亡, 进而改做国产船运, 槽车运液化石油气为主。

二级气库多建立在华东华南一带。而货源地多在东北的大连, 锦州一带, 采用压力船 (1 200~1 700 t/船) 一趟来回大致5~7天一个航次。市场价格的快速变化往往使得货物尚在海上运输途中, 采购价格已高于当地市场批发价, 特别是每年7~9月份, 由于天气炎热, 每年都是液化石油气销售淡季, 经营亏损已成惯例。液化石油气用户涉及千家万户居民用气及工业商业用气, 不能中断, 使得燃气经营即使是亏损也不能停止供气。采购价格波动风险, 销售价格波动风险, 销量下跌风险均无法有效控制, 使得二级库批发商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2.3.3 三级站30%以上连年亏损

三级站没有自己的码头, 库容一般在100~500 m3左右。主要依靠二级库使用槽车配送供货。三级站以气瓶冲装业务为主。投资一个三级站所费用无几 (大约100万~300万元内) 。在液化石油气发展高峰年代, 大量的三级站投产, 三级站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当地的需求量。为了生存, 价格竞争相当厉害, 往往都是两败俱伤, 日子比二级库还难过。

2.4 替代能源迅速发展, 液化石油气市场份额被吞吃

2.4.1 天然气的冲击

至2007年, 我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3.6万亿 m3, 天然气产量从2 000年的262亿 m3增长到2009年的830亿 m3。据有关机构预测2011~2020年, 我国年新增气层气地质储量为5 000亿 m3。

除了加大国内开采力度外, 我国也从境外进口大量液化天然气, 至2009年, 广东大鹏湾, 中海福建, 上海洋山港共进口了553万 t液化天然气。按照规划, 至2015年, 我国将要建成16座天然气接收站, 接受规模将达到4 400万 t/a。

天然气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更低的成本优势, 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对液化石油气在城市城镇居民, 燃气用户及工业、商业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明显的例子是西气东输投产后, 长三角地区的液化石油气消费量明显的下降。

2.4.2 二甲醚替代的影响

二甲醚做为新一代清洁能源, 从2006年开始得到快速发展。至2009年共有50多家上规模二甲醚生产厂家, 二甲醚在全国产量超过830万 t。2007年, 民用燃料二甲醚的消费量约100万 t[1], 2009年二甲醚民用及工业用燃料消费量约150万 t。近期, 由于国家有关二甲醚在使用中的法律法规, 标准出台比较迟缓且不完善, 使得二甲醚的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但日后随着国家有关使用标准的逐步出台, 二甲醚作为一种清洁, 价廉的替代能源, 将对液化石油气消费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3 未来液化石油气行业发展

3.1 减少中间环节, 建立自销网络平台

纵观中国液化石油气营销市场, 由于进入门槛低, 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原因, 经营模式几十年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 仍然是炼厂批发给二级库或三级站, 然后再充瓶批发给门市部, 或那些几乎无证无牌的三轮车个体户 (即一个人, 一辆三轮车平日收瓶, 充瓶送瓶) , 绕了几道圈才到终端用户手上。因此, 不但是炼厂, 包括一级库、二级库、或三级站均没有涉及到终端市场, 终端市场由门市及三轮车个体户所控制。今天A 供应商便宜五毛一瓶, 个体户便将瓶全拉到A供应商处去充, B供应商看到客户流失, 销量下降, 只得降价拉客户。各个供应商为了争取这些个体户, 经常采取的办法只有一个:打价格战, 最后, 大家都在亏损。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种经营模式的失败之处, 并正在改进中,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取消三轮车个体及门市部这一中间环节, 与终端用户建立直接联系平台, 建立直销网络。做得比较成功的有福建的BP公司, 自1998年起, 就建立自己的专用瓶、自己的呼叫服务平台、自己的中转瓶、配送服务中心等设施和手段, 公司与终端用户之间是一种直销配送服务, 大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及经济效益。温州的浙江长江能源发展公司, 自2005年起, 也建立自己的96229短号直销网络呼叫平台, 采取了呼叫平台、自有中转瓶库、专用瓶、专人专用车辆配送等一体化配送模式, 逐步走出了长期依赖门市, 三轮车个体户的经营方式, 经济效益明显。

从长远来看, 一级库, 二级库建立服务终端平台, 直销至用户, 将是越来越普及的做法, 多数的门市, 三轮车个体户将逐步消失。另外, 随着服务平台服务范围扩大, 一些布点过于密集, 经济效益不好的三级站将被直销服务平台所取代。

3.2 政府加强对燃气行业的监管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学危险品, 经营上政府应加强监管, 但恰恰相反, 造成长期以来, 无证无牌的个体户, 在终端市场大行其道, 形成了燃气企业做批发, 个体户做零售的局面。这些个体户除以次充好, 缺斤少两, 偷税漏税外, 由于他们没有受过正规培训, 无安全销售维护方面的知识技能, 对用户的用气安全检查, 维护, 维修无从谈起, 着火、爆炸事故屡屡发生。可喜的是, 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主管燃气部门, 已逐步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希望政府有关部门, 更进一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严格审批经营者的资质, 无证者不得经营, 发现无证经营者必须严加处理。

3.3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3.3.1 上游炼厂与下游燃气经营企业之间的合作

上游炼厂有气源, 但往往库容偏小, 而下游一级库, 二级库则无气源, 但库容大。俩者之间的合作可以考虑签订年度合同, 实行月或周定价制度, 价格贴着市场走。即解决了炼厂经常憋库, 又保证液化气经营企业有的合理利润, 实现双赢。

3.3.2 经营企业区域联合经营

同一区域燃气企业, 可根据各自的市场占有份额, 建立区域联合经营机制, 规范市场, 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联合经营不等同于垄断经营, 各自仍是独立的经济体, 仍然有一定的相互竞争, 及各自的发展空间。

3.4 液化石油气深加工

3.4.1 液化石油气深加工是液化气行业未来发展的历史必然

首先, 国内液化石油气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已是事实, 液化气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必然要为液化石气寻找出路。由于长期以来行业的无序发展过度竞争,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下滑, 行业内的产品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势在必然。

天然气, 二甲醚将继续加大对液化石油气市场的冲击。特别是西气东输二期西段, 输气量为50亿m3、川气东输, 输气量为120亿m3, 以及国内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加大, 都将继续吞食液化石油气市场。二甲醚目前通过掺混方式加注到液化石油气中的国家标准, 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出台。二甲醚直接取代液化石油气供应工业、商业用户, 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可以预见, 在不久将来, 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的替代影响会不断地加大。

中国的炼油企业随着炼油能力不断增加, 国内原油产量的减少, 炼油行业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将逐年增加, 由于美元贬值及世界其它经济因素影响, 原油价格将会一路走高, 使得炼油成本不断升高, 相应的液化石油气价格也随进口原油的上涨而上涨, 使得国产液化石油气价格逐步走高, 逼近或超过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价格, 届时, 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将会增加, 并挤压国产气市场。

上述因素的存在及影响, 无论是对上游液化石油气生产企业, 还是下游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 都将带来极大的影响。而液化石油气中的各种烷烃, 烯烃组分均都是石油化工行业宝贵的原材料, 走深加工才是出路。

3.4.2 液化石油气深加工的几种工艺方案

国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丙烷、正丁烷、异烷、正丁烯、异丁烯等。深加工的几种工艺方案如下:

(1) 丙烷脱氢制丙烯。丙烷脱氢后得到丙烯产品, 丙烯进一步加工生产聚丙烯, 丙烯晴, 环氧丙烷等。

(2) 正丁烷:可用于生产顺酐。

(3)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 做MTBE甲基叔丁基醚原料, 进一步生产MTBE汽油辛烷值添加剂。

(4) 碳四烯烃;首先可芳构化生产苯、甲苯、二甲苯等, 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其次可异构化生产甲乙酮、醋酸仲丁醋等。第三, 可聚合反应生产聚丁烯。

3.4.3 液化石油气深加工的进展

目前, 液化石油气深加工的发展相当迅速。利用液化气中的异丁烯生产MTBE (汽油高率烷值添加剂) , 在国内已有几十套装量正在生产, 经济效益良好。

碳四烯烃芳构化生产苯, 甲苯, 二甲苯, 及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装置, 在山东、浙江、东北等地已有几套装置正在兴建中,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山东东方宏业公司投资25亿元, 利用潍坊和寿光周边液化石油气资源, 建设了100万 t/年液化气深加工装置, 可生产丙烯酸酯, 异戊二烯等多种产品。浙江华辰能源公司的25万 t液化石油气深加工项目, 除了生产三苯芳烃外, 还利用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四川南充石达化工公司利用液化石油气生产聚丙烯项目已经投产。辽宁同益集团投资73亿元的40万 t/年液化石油气深加工联合装置, 目前也已在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园破土动工, 该项目依托辽宁石油加工大省的液化石油气资源优势, 开辟了液化石油气加工新途径, 该项目利用液化石油气做原料, 生产丙烯, 丁二烯, 异丁烯, 并且还计划进一步深加工生产丁基橡胶, 顺丁橡胶, 丁辛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个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共三期工程, 全部建成投产后, 可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

4 结 语

(1) 液化石油气市场在产能、需求及天然气二甲醚等新能源因素作用下, 供过于求已成事实。

(2) 液化石油气上游生产企业, 下游经营企业的营销模式和市场整合势必行。

(3) 液化石油气深加工是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企业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目前农村师资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5

关键词:农村师资;建设;问题;建议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国农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十七大报告还特别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着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从而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教师工作。

一、目前农村师资状况

1.何为“师资”及其重要性

师资即教师人力资源。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因素,是实施教育发展战略关键。师资队伍的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处,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也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师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未来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成为一个 “终身学习者” 。换言之, 作为教师的角色, 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 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 教师更是一个 “解构者”[1]。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农村教师的年龄层次总体偏高,但是教师的学历层次又较低;学科结构的安排也不合理,一个教师教授多个科目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②农村教师的整体机制不够健全,优秀的教师在这些不健全的机制下渴望向城镇发展,而且农村教师的资源配置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③目前,农村教师的编制制度存在不足。农村教师的缺乏导致很多教师是跨学科或者跨年级教学,更有些年级因为教师的缺乏而根本无法开课,“超编确人”的情况较在农村学校较为严重。

④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向城市学校流动的情况比较突出,农村教师在工资、住房、补助和培训等方面都不及城市教师的待遇好,这些就加快了农村教师想城市流动的速度。

⑤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 ,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向城市倾斜。“离开农村样样好 ,跳出农村万丈高”的厌农观念依旧存在。就算愿意到农村去 ,若干年后要重返城市就业时需要付出的职业转换高昂的成本也令毕业生心存犹豫[2]。

⑥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将优秀教师集中于城区来打造“品牌学校”,也导致农村教师的流失。此外师范教育失去了免除学费的特色 ,另外教师职业本身具有的性质特点( 高强度 、 高责任 、 低收入 ) ,其结果就使得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每况愈下。因此社会整体师资的缺失必然将导致农村师资的缺失。

⑦在教师地位不高的情况下,在教育管理者一方,由于全社会教师资源匮乏 ,也不敢对教师提出太高的要求 ,只好大家得过且过。如此下去,虽然教育数量如师资队伍人数、 普及义务教育人数等等持续上涨,但其实是质量并无提高的“ 虚胖”[4] 。

二、目前如何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1.社会师资状况令人堪忧

不论出于经济的还是认识的原因,短期内大幅度普遍提高教师待遇 ,使之令人羡慕都不可能。这些年来 ,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无多大的提高, 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生源差一直是 困扰师范院校发展的一大难题。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保住农村师资不流失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农村师资的状况?

2.如何改善农村师资问题

①提高经济待遇,加强师德教育

稳定农村师资队伍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教师待遇,较高的待遇才能有较强的吸引力。把提高素质和提高待遇结合起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②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关键要加强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但凡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都不得进入农村中小学任教。

③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提高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质量,不应让经费问题成为阻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障碍。继续教育的大力开展,要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构建好终身学习体系和队伍,从而确保农村教师每5年进行一轮培训。

④健全农村教师的管理机制

农村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还有待加强。农村的学校必须定期要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考核,而且考核的结果要直接与教师奖金等挂钩,优秀的教师要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竞争,拉开教师的档次,培养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并提出建议

目前许多农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使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但是正如上文所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说法。由此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其主动产生回农村教书育人的想法及行动。

2.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其待遇,借此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入农村教育事业中。

3.加大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缩小与城市的差距,自然会有大批教育者主动加入到农村师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孟宪乐.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5,1-2.

[2]陈秋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性分析与对策[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7(1):32.

[3] 吴遵民, 刘 芳 .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周然毅.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80-82.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6

关键词:新常态 机遇和困难 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减弱,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结构失衡现象突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建筑行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受宏观经济影响巨大。“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形式,为谋求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建筑行业面对的机遇

1、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社会贡献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规范和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截止2014年,建筑行业从业人规模已经超过了4900万人,企业数量超过了8000家,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行业之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2014年为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463亿元,而建筑业创造的价值约为44725亿元,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建筑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用工性质,对社会就业,尤其是对吸收农民工进城务工更是发挥了突出的、难以替代的了作用。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建筑企业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倡导的“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知名机构ENR发布的2014年全球10大国际承包商的排名中,我国建筑企业囊括了其中的前4名。

2、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城镇化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机遇。自从我国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要在加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创新城镇化建设方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将实现集中性居住,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居民用房需要建设,有大量的棚户区需要改造。为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公共需要,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型城镇提供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可以说,城镇化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各类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业面临的国际市场也更加广阔。随着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良机,同时也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扭曲

从建筑业内部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数量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现象。按照建筑行业“生物链”来划分,建筑行业内部的企业结构应成金字塔式结构,即顶部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中间部分是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底部是劳务分包企业,其数量特点是由少到多,符合建筑行业一般的企业分布规律。但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的情况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三者之间的数量之比为53∶39∶8,呈现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扭曲的企业结构不利于具备引领作用的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更损失行业的整体发展。

2、劳动力难以满足需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

受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老龄化程度都将不断加深,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因此将大大减少。目前来看,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成为行业主体力量,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社会和整体就业环境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的变化,未来愿意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将更加减少。

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筑也是一个能耗巨大的产业,能耗数量大排放也必然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据统计,整体来看全球能源的大约32%被用于建筑行业,同时产生数量巨大的各种废弃物和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建筑行业治理排放缺乏创新的情况,未来行业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传统模式引入现代发展新元素

随着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全面应用,建筑行业也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互联网+建筑业”发展新模式。建筑业以往的工程承包模式存在项目搜寻成本高昂、耗费时间较长、交易环节繁杂等效率低下的现象。互联网与各种业态高度融合现象的出现,对建筑业传统模式的弊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予以克服,为建筑业在新常态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引入互联网,建筑企业在建材采购环节可以提高搜寻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各种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各方便于沟通交流,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有关信息,加速有关决策进程。

(二)建立和紧密企业间战略联盟

加强交流密切联系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应有之举,其目的在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低下和意外损失。密切企业间联系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建立企业间战略联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企业一方面需要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抓住机遇扩大视野,主动与相关的大型企业、高校和银行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联盟效应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多方合作强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能效减少排放探索低碳化道路

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既符合国家的要求又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建筑业实现低碳发展一是要开发新能源,充实能源结构;二是要调整能源市场价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三是要建立企业低碳发展的奖励制度,降低能源消耗,促进行业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洁琼.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路径分析[J].才智,2015(26):282—28—283

[2]阴宏敏,郭丽芳.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建筑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J].建筑经济,2015(6):21—24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7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特点,未来趋势

1. 导言

网络新闻的出现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 一种新形式的媒体的运作, 肯定会对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网络新闻也不例外。网络新闻是否比传统的纸质媒体更有利于大众, 从而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这些问题激发了对于网络新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于网络新闻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也有助于改变和纠正存在于网络新闻中的不足。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有力引导和广大网民的积极监督下, 使得网络新闻这个新生的媒介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使网络新闻的发展和未来能看得见光明的前景, 实现其传播新闻的价值。

2. 网络新闻的发展现状

(1) 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比较强。时效性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网络新闻在这方面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它克服了传统的纸质媒体需要排版和印刷等一系列的繁琐环节, 网络新闻的记者直接在电脑上工作, 编辑网络新闻, 然后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传输设备及媒介, 突破了地域限制, 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新闻制作和发布的过程, 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另外, 网络所提供给大众的新闻, 其数量和速度都较之以前的传统媒介有一个质的提升, 甚至可以说是飞跃, 令众多的其他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 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 此时, 时效性远远大于新闻的华丽编辑和文字修饰, 从而凸显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性。

(2) 网络新闻的选择性以及交互性比较强。从网络新闻的选择性来说, 只要把想要知道的新闻的标题输入进去, 就可以很快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新闻内容, 满足了大众对于方便性和及时性的需求, 从这一点上讲, 其他任何的新闻媒介都不能与之媲美。交互性层面是指, 大众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彼此进行网络上的实时交流与沟通, 大众能够一边浏览相关信息, 一边在这种交互性的信息平台上把自己的见解, 甚至情感表达出来, 供大家分享和交流。比如, 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的发生, 大众可以从很多的网络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比如论坛、聊天室等等, 或者在这种网络媒体的交互平台上对这些信息给出自己的评价进行发布,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传播中大众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 网络新闻的传播和大众之间的沟通, 能够有效地转变网络新闻的传播策略。

网络新闻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 较为典型的主要有: (1) 出现了泛黄现象。现在我们上网看网络新闻, 类似“两性”和“性丑闻”这样的挑逗字眼会不经意间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种网络新闻确实成了名符其实的没有灵魂的新闻, “黄色”网络新闻目前在总体网络新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2) 出现了侵权现象。由于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和分散化等特点, 于是造成了很多侵权现象, 诸如著作权侵权等, 不胜枚举; (3) 网络新闻的文字形态和结构不独立, 过分依赖纸质媒体。目前来看, 网络新闻的文字内容和结构均来源于传统的纸质媒体, 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传播媒介应有的自主性, 从而也就忽略了网络受众对于网络新闻内容与形式的需求。

3. 传播特征

网络新闻所具有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1) 网络新闻的数字化。数字化作为实现网络媒体功能的前提铺垫来讲, 其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本质上都是对“0”和“1”这两个数字进行的编码, 利用它们的不同组合形式来进行表达。

(2) 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介, 网络新闻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传播方式上对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的优势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性, 实现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新闻传播必需手段的有机配合。

(3) 网络新闻信息的丰富性与无限性。这是相比于传统媒体来说的, 因为传统新闻媒介在时空上传播的信息传输量是有限的, 而网络新闻则具有无限的丰富多样性。

(4) 网络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从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广度上来讲, 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制于地域束缚的缺点, 它使得新闻受众遍及整个世界,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能够一样的获取网络新闻所带来的信息, 从而具有了全球化的特点。

4. 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网络新闻会更细节化。随着网络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 网络新闻将会越来越专业化, 在受众市场上将会不断细分, 将会比现在更精细, 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式。

(2) 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的结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将由目前的竞争与合作转变为相互的结合和支持。

(3) 会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将会由现在的无差异和大规模特点转变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形式, 这些符合大众的需求, 这是新闻传播媒体终极目标的要求, 即服务大众。

5. 小结

网络新闻目前仍有一些不足, 但相信凭借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新闻传播能力方面下大力气, 对于一些明显的缺点进行纠正, 未来网络新闻的传播潜力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王少磊.网络新闻的现实格局与发展悖论[J].新闻知识, 2006 (1)

[2]刘佳.从受众需求谈网络新闻的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8)

[3]赵慧君.网络新闻媒体如何应对WTO[J].中国记者, 2004 (2)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8

一是我国动画播出市场被“洋动画”长期占据。长期以来, 我国的电视台依赖进口动画节目, 进口动画节目更是曾一度创下90%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外商采取交换、低价出售、甚至免费赠送的进攻战略 (进来的大多是赢利过的老片子) , 不但轻松拿下了我们的市场, 而且还在价格上造成了所谓“约定俗成”的恶果:电视收购价格一直在极不合理的水平上徘徊, 严重阻碍了国产动画业的发展。

二是我国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空间被“洋动画”和其衍生产品严重渗透和侵占。动画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和卡通形象衍生产品 (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 。在国外, 这种“制作-播出-衍生产品的开发”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在这一链条上, 动画片只是一个环节, 真正获得利润是靠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在我们的市场上, 热销的卡通读物大多是舶来品或其翻版;文具、玩具、儿童服装、电玩以及娱乐网络市场等衍生产品市场到处都是洋品牌的踪迹。据统计, 目前我国3亿多儿童每年的玩具花费在500亿元以上, 但实际上国内每年只能产销相当于80亿元的玩具, 余下部分全部被洋玩具占据。

三是我国的动画教育偏移本土文化。从我国的动画片市场来看, 美国、日本、韩国的居多, 各国动画片都蕴含着本国提倡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观众, 成为其忠实受众和产品消费者。据统计, 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 日本动漫占60%, 欧美动漫占29%, 而国产 (包括港台) 动漫只占11%。我国动漫产业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80%的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都是美少女战士、名侦探柯南、奥特曼等这样一些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洋卡通形象, 很少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英雄。许多中国传统文化, 本应该是在本国动画中学会, 但我们的孩子们许多都是从日本的动画片中知道的。如在《中华小当家》中体现的中国食文化、在《聪明的一休》的斗智情节等, 这不能不说明当前国产动画的文化内涵问题。孩子们在这种非本土文化的熏陶下, 已经越来越远离生身土壤的养份了。

二、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众群体定位不准。现今带动世界动漫的主流是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观众群体很广泛, 除了一些限制级的动画之外, 基本上是全年龄都适合看的动画片。而中国动画相对来讲观众群比较单一, 消费群体一般主要是以4-13岁的儿童为主, 适合13岁以上年龄的青年观众观看的动画基本上没有。即使是有一些开明的动画人知道青年动画市场有多大潜力, 也由于力量单薄而无缘这个市场。

二是产业政策支持不到位。我国的动画产业由于定位不清导致长期处于边缘位置, 加之国内动画产业起步较晚, 难以得到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促进。随着国家对动画产业的发展关注, 2000年3月起国家广电总局陆续出台相关措施扶持国产动画产业。为了给国产动画片腾出最好的空间, 广电总局规定, 从2006年9月1日起, 每天在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间, 所有电视台的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儿童频道看到都将是国产动画片。可见国家扶持国产动画产业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三是国产动画片需求缺口巨大。广电总局2004年的统计表明, 动画市场每年缺口高达25万分钟左右。仅以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金鹰卡通频道和上海炫动卡通频道等三家卫星动画频道为例, 如果三家动画频道每天播出18小时, 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达到广电总局要求占该频道总播出时间的60%计算, 全年所需国产动画片时长就达709560分钟, 但据了解2005年度全国动画制作单位经审查批准立项的剧目总长度仅为226585分钟。而且, 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 全国少儿频道和卡通频道正不断扩容。

四是动画创作的资金不足, 市场回报率过低。我国投入动画片创作资金的主要渠道一般有两个:一是中央电视台每年投入3000万元;其次是来自民间的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要想满足目前国内电视台的播出需求, 国产动画片的制作资金需求大约是上述投入的十多倍或几十倍,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 仅靠国家投入或事业拨款是不现实的。而动画又是一个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产业, 难以获得资本青睐, 民营动画制作公司数量虽多, 但规模都不大。

五是国产动画内容匮乏, 质量普遍不高。从总体上看, 国产动画节目受欢迎的程度并不高。像央视动画制作中心的《西游记》、《哪吒传奇》、《我为歌狂》等受欢迎的精品动画只占极少数。目前大量的国产动画一般重形式轻内容, 只注于画面优美, 制作技术高超, 但内容空泛, 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而且配音、音效较差, 往往一味模仿国外动漫, 动画形象创新不够, 没有鲜明的个性和吸引力, 丢失了民族特色。

六是动画市场混乱, 产业链不流畅。首先我国的动画市场转轨尚未完成, 市场运作起步较晚, 缺乏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 整套产业链还未形成。目前国内动画的制作、发行、品牌推广甚至衍生产品开发均由同一公司完成, 而在国外, 其中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企业去做。其次市场混乱造成动画片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调。再者盗版市场严重阻碍了动画及其衍生品市场的正常发展。中国许多动画公司是靠替外国进行加工制作动画片成长起来的。许多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动画如《犬夜叉》《浪客剑心》《棋魂》等大部分的加工程序都是在中国一些动画公司进行的, 这种“纯”加工制作, 使产业结构出现了中期生产较强, 前、后期生产薄弱的状况, 使属于自己的优秀原创动画作品少有出现。

摘要:当我们还沉浸在我国动画的辉煌历史中时, 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 早已将动画作为一个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 并逐渐渗透到中国市场,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时的中国动画界才认识到, 动画已经不只是电视、电影和图书, 而是一门综合性的现代化大型产业了。由于不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 中国动画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学会市场运作, 中国动画没有形成“产业链”, 于是象孙悟空这样的优秀国产动画形象几乎定格成了中国动画的一个历史情结。如何从产业的角度促进我国的动画业快速发展成为摆在所有中国动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浅谈岗亭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概要 篇9

为了了解上海行业协会的发展情况,我校公共管理系公共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实地走访了本市七家行业协会(上海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上海市轻印刷行业协会、上海市绿色工业促进行业协会、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市橡胶行业协会、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研活动。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调查行业协会主要工作内容、人员构成、经费来源情况;一是调查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发展的因素。我们希望以“一管窥全貌”的方式探究上海行业协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上海市行业协会发展现状

目前,在上海市社团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全市性行业团体共有123家,这些行业协会基本涵盖了主要的传统行业门类,它们中有行业类行业协会41个,占三分之一,产品类行业协会82个,占三分之二。从调研情况看,上海行业协会总体发展态势不错,在行业自律、信息沟通、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推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企业开展良性竞争

近些年,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出现恶性竞争,如实行产业垄断,价格上竞相压价,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针对不良竞争,不少行业协会与下属企业多方协调,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企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新产品,适时制定保护价,建立维护公平竞争的机制,依法公正地协调、处理会员企业之间的业务纠纷和矛盾,有效地整顿了市场秩序,推动了下属各企业的良性发展。

2. 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必须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料,而行业协会恰恰在这一点上为会员企业提供了方便。他们通过会议、简报、期刊、网络等多元化的形式,将最新的信息告知企业。推动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国际研讨会,加强国际同行业的交流合作。与此同时一些协会积极推动在相关行业间进行信息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此外,许多新型行业协会还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帮助会员企业培训紧缺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

3. 推动政府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间桥梁,肩负上传下达的重任,不少行业协会努力实践中间人的角色,及时解读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导向,向会员企业传递最新的政策信息,尽可能的协调好政府、企业、协会间的各种矛盾分歧,使企业发展能够与政府的主导发展方向相吻合。同时,他们也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接触,注意收集汇总行业内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行业的共同心愿、下属企业的呼声,在合理的基础上,为业界争取有利的经营环境,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形成互动的有效途径。

二、上海行业协会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上海市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行业协会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1. 定位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上传”与“下达”的功能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行业协会自身发展历史和现有管理体制造成的。上海市行业协会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调整和转变职能的进程,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组建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授权或委托下,承担了部分行业管理职能,起到分流政府职能的作用。上海市行业协会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三元”管理模式,即由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行业协会发展署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管理行业协会。这个三元式管理机制反映了上海市行业协会具有较强的行政主导色彩。缺乏形成和发展市场化的行业协会的制度基础是当前行业协会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经过改革,行业协会的准政府色彩有所削弱,行业自律功能有所增强,但无论是自身行为、成员构成方式、行业协会办事人员的观念都不能摆脱其“官方”色彩。各协会都把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列为自己的宗旨。但是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行业协会的实际情况与这个设想还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为: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各种政策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距,作为企业利益代言人的行业协会由于自身定位模糊以及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难以发挥上传下达的功能。第二,行业协会的地位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同。我们走访的几个行业协会除了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的覆盖率为100%外,其余几个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数量一般都占本地行业企业总数量的50%左右,而且以国营单位居多。第三,不同层次的协会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工作重点没有区分,使得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有时还会出现争会员的内耗。

2. 经费匮乏,难以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协会的经费主要来自会费和提供相关服务的收入。《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社会团体收取会费的通知》规定“会费标准为300元~2000元”,这对于目前行业协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行业协会的正常业务开支,往往是杯水车薪。在我们调查的行业协会中,企业交纳的会费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见图表1),大部分协会由于经费不足,难以开展一些必要服务活动,形成了“协会经费不足——服务量不够、质不高——会员不愿缴纳会费”的恶性循环。

3. 从业人员兼职者居多,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背景匮乏。

行业协会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主体地位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政府与行业协会应该是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应是合作伙伴关系。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行业协会决策机构的人员有56%是来源于政府工作人员,26%来自会员企业,18%来自中介组织、学术机构等其他渠道(见图表2)。行政机关领导兼职当会长、秘书长的现象很普遍,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仅占12%。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往往受政府干预比较多,很难对自己的职能有明确的定位。

其次,在行业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背景匮乏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到,各协会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专职人员的老化问题较为突出,在被调研的协会,专职人员55岁以上占33%,45岁~55岁占23%,,36岁~44岁占11%,25岁~35岁占24%,25岁以下占9%(见图表3)。由于各协会大多未建立正常而必要的人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淘汰和退休机制,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缺乏高素质的业务骨干人才,现有人员也缺乏专业化培训。协会工作人员欠缺专业知识背景,已直接影响到协会服务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三、上海行业协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非营利性组织,越发显得重要。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功能,是上海市各个行业协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攻方向。笔者依据实地调查的结果,拟就上海行业协会未来发展做一些建设性的探讨。

1.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依托本地经济发展特色,寻找发展的生长点

早在20世纪初期,上海依托本地文化氛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借鉴吸纳西方舶来品,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海派文化”,深刻影响了上海本地商业活动。今天,作为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区,上海的行业协会应该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寻找新的生长点。如: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强化服务意识,借助“入世”的优势与国外行业协会加强联系,积极筹备交流合作活动来促进贸易往来。帮助企业进行国际间的谈判协商,处理双方分歧。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优势,实现跨地区行业协会的联合,推动本地企业走出上海,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本地企业与其他地区企业的联手合作,共谋发展。

2. 建立完善配套的福利、工资体系,吸引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加入协会

行业协会的发展不仅需要观念上的革新,也需要用人制度的改革。由于行业协会的办事人员来源复杂,许多行业协会没有正式的员工保障体系,协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往往由原工作单位发放,造成协会内部待遇不一、工作人员难以产生认同感的局面,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行业协会改变用人体制,建立完善配套的工资、福利体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提供条件,吸收年纪轻、学历高、有事业心的专业人才从事协会的工作,实现协会工作人员队伍职业化、年轻化、专业化。同时要建立一套激励竞争机制,为工作人员创造能够发挥个人才干、持续成长的良好环境。

3. 政府应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帮助协会顺利转型

行业协会要彻底改变现有的拾遗补缺的尴尬地位,需要政府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改变“一把抓”的管理理念,由行业协会承担起管理各企业的功能。要实行政会分开,最为重要的就是废除双重管理制。政府部门主要起监管作用,如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行业发展政策、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产地证、统计咨询、产业损害调查、年检、新办企业的初审、特殊企业的推荐和验收、物质检验与监督等方面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法律、法规实行宏观调控,由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向行业协会授权或委托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引导企业贯彻执行整个行业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样做不仅政府可以使自己从过多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选择,而且可以使行业协会摆脱行政干预的束缚,真正发挥中间桥梁的作用。

通过调研活动,我们感到上海市行业协会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曲折历程,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随着中央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我们相信上海市行业协会的发展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非营利性组织,越发显得重要。本文依据实际调查报告,分析了上海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行业协会,上海,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阮尹:过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其发展建议[J].今日科技,2006,02

[2]张冉: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7,05

[3]邢方霞,李敏昌,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与发展的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11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体会下一篇: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代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