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2024-05-15

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共6篇)

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1

矿产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资源, 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象征。矿产种类包括:煤、铁、石油等, 分为可再生和不矿可再生两种。采矿是指对自然产生的矿物资源的开采, 采矿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由于采矿业对于安全和生产效率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采矿专业的工艺技术水平也不断发展, 新的科技成果和采矿方法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此, 笔者对采矿专业及采矿专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采矿专业的概念及前期工作

采矿专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包括地上开采和地下开采。除了直接的采掘性工作外, 采矿专业还包括与此相关的一系列辅助性工作, 如洗矿、选矿和尾矿处理等。采矿专业的前期工作是对矿产的勘探、调查等。对勘探的矿产种类、矿产的储藏量、开采难度及开采成本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 对认为有开采价值并经过相关能源部门的批准后才可以对该矿产、进行开采, 进行开采矿井和相关一系列辅助工程的建设等。

1. 矿产的勘探。

矿产勘探是矿产开采的必要性准备工作, 是为矿山设计提供相关情报资料而进行的地质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探明矿产种类、矿产储藏量、勘察成矿地区地质条件等。首先要对矿产的种类进行调查, 确定其是否具有工业价值;查明矿体的形状、分布等信息, 计算其储藏量, 看看其储藏量是否有进行开采的必要;调查矿体地下埋藏深度, 及矿体周围水文地质等一系列客观因素, 判断其开采难度。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测绘、编制, 制作成各种相关图纸。为以后矿井的建设和矿产开采方案, 如排供水、井下通风设计等提供客观依据。

2. 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在矿产勘探结果的基础上, 对矿产开采的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确定该矿产的可开采性, 从而为日后矿井建设规模、开采年限、矿产开采工艺技术等方面提供参考。

3. 相关能源部门的审批。

国家能源部门对我国的矿产开采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哪些矿产可以放开开采, 哪些限制开采, 哪些不能开采, 都有一个统筹与规划。由于某些矿产资源的特殊性、稀缺性和形成了过量开采, 或是出于环保等方面的考虑, 都会影响国家对某种矿产开采的限制政策。目前我国将锡、锑、稀土、铝土和一些稀缺煤种等矿产列为限制性开采矿种。也就是说不是某个矿产容易开采, 开采了能赚钱就可以随便开采的, 都需要服从国家对于矿产开采的规划要求。

4. 矿井的设计与建设。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后, 就可以进行矿井的设计规划与建设了。根据矿体的有效开采量设计矿井规模和生产能力;根据矿体的位置和地下深度选择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地面开采) ;根据矿体周围的地质结构, 如顶底板岩石和夹石的物理性能、断层、褶皱构造等因素, 确定矿产开采的工艺技术, 购置相关开采及运输设备;根据区域水文情况, 设计排水、供水设施, 确定开采方案。

二、矿产开采三大主题

矿产的开采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环节, 矿产开采一般应该重视以下三大主题。

1. 矿产开采工艺。

矿产开采分为地面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地面开采的主要内容有地面开采场地的准备;开采过程中的矿体疏干与排水;矿山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配电所、排土场、地面运输系统、供排水系统等;按一定规章制度, 对矿体进行的直接采掘;尾矿处理及地表的恢复再利用。地下开采主要内容包括:地下采矿场所的布置, 矿产开采和开采工艺, 地下矿产和人员的运输升井, 地面及地下相关辅助设施建设和设备操作, 井下通风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和使用, 采空区充填和井下矸石处理。矿产的开采是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 是采矿专业的主要活动和中心主题。

2. 采矿安全。

采矿专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采矿业最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地下开采方式。地面开采的危害因素主要是机械伤害和粉尘, 可防可控, 安全系数相对高一些。井下安全则一直是采矿业安全问题的重要研究项目。由于井下采矿环境危险因素多而且工作环境复杂恶劣, 客观造成了井下安全事故的相对频发。主要危害因素有:瓦斯、粉尘、冒顶、地下水等。我们相应地采取了井下通风、除尘, 监控井下瓦斯浓度及井下瓦斯回收, 采掘巷道顶部加固, 建设地下排水系统等方法。随着各种新的采矿工艺和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 井下的安全性问题有了很大的提升。据今年1月6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12.2%, 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4.1%和13.4%, 连续21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3. 环境保护。

新的形势下, 对矿产开采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许多国家对采矿业有严格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我国也在去年年底推出了新的环境保护法。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已是人们的共识。新的科学技术不断用于环保方面。例如煤矿井下开采,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井下采空区, 形成了地表塌陷和矸石山的压占问题, 破坏了当地生态, 造成了空气污染。现在煤矿根据这种情况普遍采用了设立专门的充填站和进行煤矸石充填等方法, 对采空区进行了有效的充填和解决了煤矸石的污染问题。

三、结语

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 矿产种类丰富, 储藏量大,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尽情地挥霍我们的能源。还有很多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不可再生的, 我们的环境容量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国的采矿专业规模很大, 但是发展还不够成熟。采矿专业在开采、安全、环保三大主题方面还有待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比以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期待能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采矿专业中去;也能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我们的采矿专业中来。采矿专业未来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条道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2

【关键词】工程机械;现状;发展;对策

21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近30年来大力接纳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持之有稳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到2010年终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代长达120年之久的美国的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我国机械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引领着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及未来方向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机械的行业,特别是机械自动化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以和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业今后主攻的方向。

目前中国已成为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赶上了并超过欧美一些国家,但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再次把中国作为接纳低端制造业目标,把一些利润小的低端机械转移给中国,未来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何何去何从?将成为我国机械行业专家及生产厂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将会影响世界,因此也将会被世界关注。

1、我国机械的现状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机械生产大国,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工程机械行业运行中行业发展不平衡,低端的产品产能过剩,技术水平落后,这严重制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端机械产能集中,但自主开发能力、创新方面,设计能力和制造技术远远落后欧美一些国家,全国各省市行业之间竞争加剧,在关键零部件,配件方面落后于整机的发展,其中材质方面就赶不上外国,高新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企业分布极不合理。高端机械产能较弱。国外的高端电产品仍大量涌入中国,占在中国市场分额的30%以上,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进口份额占50%以上,90%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我国虽然也有出口产品,这些产品很难打入欧美市场,只能进入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重点的高端制造技术仍然处于中等水平,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少,在机械行业中“高仿”产品比较多。受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国内少数几个企业集团技术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产品的整体性能远赶不上发达国家。如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公路、高铁、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等用的大型架桥机等领域,大型施工成套设备中的核心技术,还是依赖与国外大型公司进行先进技术合作生产。

围绕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三一重工、的大规模裁员,中联重科等行业龙头,由于没有先进的具有自主产权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设备,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营状况不善,形成了许多债务,从而触发了企业清偿行动的展开,员工下岗,大企业如此,何况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众多中小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生死抉择。

在资金上,受欧债危机影响等多方因素影响各个行业遭遇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逾期债权,资金链紧张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上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中小企业几乎走向崩溃的边沿。在过去的10年里,机械业产值和利润持续高速增长态势的出现急停,现阶段机械制造业最最棘手的一大难题就是现金流动紧缩,因此对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考验就是逾期债权。中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要想走出困境,这些都要有各种利好的政策支撑、实施。

面对挑战,也有机遇。从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上进行各项宏观分析,国家在工程机械市场上已经凸了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内的经济增长放缓,央行今年以来的连续降息,铁道、基建政策的密集出台,都在释放向好信号,房地产、工程机械行业的回暖预期得到提升。机械行业后势的增长,业界人士普遍持谨慎看好的态度。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要在短期内,要狠抓质量,各企业根据个地方的实际加快对工程机械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抓住国家对工程机械行业越来越重视发展的大好时机,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企业一定会走出低谷,同时这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做强做大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及紧缺人才的引进。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2)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和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装置;突破一批“數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3)提高产品和工程设计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鼓励代加工企业向产业链的上游--研发设计拓展,实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和出口自创品牌产品转变;从重大创新产品后补助、培育创新设计环境、助推创新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4)提升产品质量,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障,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研究。推进国家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创建。

5)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处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前端的研发和设计、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手段的工程总承包公司、融入了信息技术的产品运行过程中的远程监测与诊断及运行维护、电子商务等新的销售和商业模式、现代物流,推行促进制造企业产品销售、提高用户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融资租赁服务。

6)推行绿色制造一是促进流程制造业循环发展,构建物质/能量充分(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系统,加快现有生产装备的节能环保改造,建立循环经济链。二是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及装备,发展废气、废水、废固体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推广高效绿色生产工艺。三是发展再制造工程,促进“静脉产业”的发展。

7)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既能出口产品、又能输出资本和技术的大企业,着力培养一大批以“专精特”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分期分批实现优势产业的率先突破。2020年前,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8大产业:航天设备、通信设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钢铁、石油炼制、家用电器进行重点突破,力争到2020年实现又大又强。大力支持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集成电路及其专用生产设备、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船舶、汽车等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8)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自动化的配套技术

现代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等技术,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走出困境的必须攻克的技术,必须加大这关键的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只有把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中,我国的工程机械才等打入国际市场,才能在世界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3

1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发展历程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一直是大洋事业发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开始了大洋锰结核资料的信息化工作。大洋协会成立之后, 历经“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建设和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八五”时期, 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直接为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服务的综合性数据库并形成了应用服务系统, 基本实现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 初步具备了信息查询检索、数据维护、统计计算功能, 为我国的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服务, 但应用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九五”时期, 在大洋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 开展了大洋矿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目的由对数据的综合管理转移到大洋开发研究的需要。这一时期, 数据的应用和产品的开发得到了重视。大洋矿产信息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查询检索系统、资源评价系统、环境评价系统和图形图件管理应用系统。大洋矿产信息系统引入了成熟的结核资源量分析计算模型, 在多金属结核区域圈定和放弃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时期,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在信息管理和服务。在“九五”工作的基础上, 制订和完善了大洋资料管理规定及有关数据标准。开发建设了大洋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群及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大洋矿产调查资料数据库、大洋调查研究成果数据库、大洋样品属性数据库和大洋资料元数据库。集成各类信息和产品, 实现了多源大洋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采用元数据导航技术和信息网络发布技术, 建成基于Internet的可视化在线查询检索服务系统, 同时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综合信息, 开发建设大洋协会门户网站, 形成大洋各类信息发布的统一平台和窗口。最终建成集大洋矿产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的综合信息支持系统, 为我国大洋研究与开发提供信息与技术保障。

“十一五”时期,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业务化运行。该时期, 继续加强航次调查资料, 尤其是“十五”时期获取的调查资料及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对大洋基础数据库及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改造, 建立了全球国际海底区域背景数据库, 设计开发了微机版大洋数据及产品光盘查询检索系统 (V2.0版) , 完善了数据库网络发布系统, 基本实现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业务化运行。

2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现状

2.1资料量持续增长

据统计, “七五”至今,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已积累了30多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 涉及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矿产资源 (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 等多学科多领域, 数据量达2TB[12]。在 “八五”“九五”期间, 我国大洋研究开发主要围绕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区域放弃和最终在开辟区内商业生产矿区的圈定, 获得了开辟区内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料。“十五”期间, 中国大洋协会制定了“持续开展深海勘查, 大力发展深海技术, 适时建立深海产业”的工作方针, 实现了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扩展到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及深海环境等多种资源和多个方面的战略转移[2]。大洋调查范围和调查资源种类不断增加, 调查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数据量呈几何增长趋势, “十一五”期间收集的资料量约占目前数据总量的一半。

2.2数据库规模增加, 软硬件平台升级

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系统、方便和高效地管理数据。大洋资料量的持续增长、资料种类的增加使得数据库规模也不断增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基础数据库的扩建, 原有的数据库结构无法满足新型资料的存储要求, 因此基础数据库规模根据资料量的增长而增长;② 由单一数据库向数据库群方向转变,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种类繁多, 除航次调查获取的基础资料外, 还有研究成果、样品属性信息、全球背景数据、元数据以及不断更新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产品。单一的数据库无法满足对大洋多源信息综合管理的需要,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洋数据库群建设。

随着数据库的更新, 软硬件平台也不断进行升级, 系统硬件平台方面提升了数据库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系统安全防护, 软件系统方面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和备份系统进行了升级。考虑到数据库集中、维护、备份的方便性和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 随数据库系统的扩建, 软硬件平台的及时升级, 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2.3资料处理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大洋调查是综合性多学科的调查。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原则同其他海洋信息一样, 以规范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原则, 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的前提下, 结合相关专业知识, 依据标准规范, 进行数据的信息提取、参数计算和质量控制。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技术随研究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目前通过VB、C++、C#等多种程序编写语言, 开发的一系列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程序和质量控制系统,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产品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在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整理和处理的基础上, 采用信息处理技术、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形学, 研发了一系列海洋环境统计分析产品、矿产资源量计算与评价系统、圈矿辅助系统开发和大洋相关的图形产品, 为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及热液硫化物等资源评价和矿区圈定提供了基础支撑和信息保障。此外, 通过建立的元数据导航服务系统实现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网络发布服务, 为大洋工作者获取和使用大洋矿产数据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导航服务, 促进了大洋矿产信息的充分使用和大洋工作的深入开展。但相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仍需要不断地提高, 才能促进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充分使用, 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水平。

2.4标准规范的制订与实施

通过多年信息处理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以数据库建设为契机, 以需求服务为导向, 制订了一系列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规范, 主要包括:《大洋数据标准记录格式》《大洋矿产数据库标准》和《大洋矿产元数据标准》等。此外, 为更好地规范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汇交和管理, “十一五”完成了《大洋资料管理规定》的修订。标准规范的建立较好地规范了大洋矿产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标准往往是针对当时业务需要而制订的, 缺乏统一规划, 还未成为体系。因此, 建立完善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和规范的研制与应用, 进一步提高大洋资料的收集、管理、利用、交换和分发水平, 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3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科学化管理设想

纵观大洋数据库建设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始终以项目的形式开展, 随着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不断更新, 并没有真正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业务化运行。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的业务化运行服务水平也亟须提高;针对复杂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表达、已有大洋系列专题应用信息系统需要改进和提升;在大洋海量数据挖掘、多源数据融合、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控制和资源预测、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验证。鉴于目前我国大洋工作面临向国际海域拓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为开展新一轮资源矿区的申请, 推进我国大洋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应与时俱进, 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综合数据库以及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高速高效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平台, 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 为大洋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长期、全面和多层次的共享服务。

3.1建立良好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是由国家出巨资调查获取, 应归国家所有。但目前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海洋信息管理法律和法规,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导致大洋矿产资源信息资源现状不清、共享程度低。为加强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大洋协会应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 组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委员会, 制定完善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制度, 使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确保信息的统一汇集和管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委员会职责就是要评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工作, 指导中国大洋资料中心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 审议和论证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在大洋协会的领导下, 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服务模式, 从而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利用率, 实现科学数据应有的价值。

3.2建立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13]。为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资源的综合、规范化管理, 更好地满足大洋事业发展的需要, 必须把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建立完善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和标准更新维护机制, 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和规范的研制、贯彻与应用, 进一步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交换和分发水平。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贯穿于大洋整个业务化的过程, 包括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处理与研发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 也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支撑。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应包括制度规章、标准规范和业务流程3个部分。制度规章主要包括《大洋资料管理规定》《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办法》《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分类分级暂行规定》《大洋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大洋资料汇交细则》《大洋资料管理服务细则》等;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大洋矿产标准数据记录格式》《大洋矿产资源信息质量控制规范》《大洋数据库标准》等;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化处理流程》《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产品制作流程》等。

3.3建立大洋资料管理和共享服务平台

大洋数据库的建设经历了“八五”至“十一五”, 数据库结构根据大洋资料的更新不断进行优化, 数据库系统已由最初的单用户微机版ORACLE5.0关系型管理系统升级为Oraclellg。随着数据库系统的升级, 数据库管理功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大洋资料网络服务虽然在“九五”时期已经建立, 但相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还显得十分滞后。网络服务是信息服务的一种必要方式, 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是当前所需。因此, “十二五”时期, 需要构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权威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和共享发布中心, 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服务效能。

3.4加强人才培养与支撑服务能力建设

人才是立业之本, 要采取各种措施, 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14]。通过多年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建设已培养出一批大洋领域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 新技术的发展对科研队伍和学术带头人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目前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尚未形成梯队式培养模式, 因此, 应加快培养一批信息技术和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通过优势互补,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勇于创新, 突破传统建设模式的束缚, 转变服务理念, 开拓更多的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在数据库管理技术、ArcGIS信息表达技术、统计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网络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实现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准确分析、处理、展示与服务, 提升支撑服务水平, 满足大洋协会、相关研究人员及社会各界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服务需求。

3.5关注国际海底动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 海洋信息领域国际合作范围和信息交换渠道进一步扩宽[15], 但关于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交流机会很少。随着国际海底地形特征命名工作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海底地形特征命名高度关注, 并将其作为争夺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2011年我们审时度势, 通过对海底海山地形特征的研究, 首次向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 (SCUFN) 提交了7个海底地名提案, 并全部获得通过, 使太平洋海底有了中国地名, 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海底地名国际合作事务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我们应以此为契机, 抓住机遇, 加强大洋矿产信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密切关注国际海底动态和大洋调查新技术研究进展,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从而促进大洋矿产资料信息化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是海洋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历经20多年的发展建设, 在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管理与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并为我国大洋矿产资源评价、矿区圈定、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近年来, 随着大洋航次调查次数增加、调查手段的提高, 调查海域不断扩大, 调查的精度越来越高, 数据量也迅猛增长。当前的大洋矿产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开发、深海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对大洋矿产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效率的需求。因此, 完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运行体系, 建立大洋资料管理和共享服务平台, 进一步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水平, 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使用需求, 更好地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

摘要: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是海洋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总结回顾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现状, 提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未来发展设想。多年滚动式发展的大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为大洋矿产资源评价、矿区圈定、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伴随大洋资料量的迅猛增长, 用户需求增加,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运行体系急需完善, 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要不断提高, 才能满足社会对大洋信息的使用需求, 更好地实现大洋信息资源共享。

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4

[关键词]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现状;特点;发展

前言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同时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随着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矿产资源也在持续被开采应用,尤其是金属矿产的勘查开采,一些矿床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伴随而来的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矿产开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来我国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相继发现了多个金属矿床,储备资源量也很多,所以我们应当继续对矿产进行勘查工作,进一步开发利用,但同时也要综合考虑环境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勘查开采路线,提高勘查效率,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取得双赢局面。

1.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现状

1.1金属矿产开发的主要对象

1.1.1浅部矿和深部矿。在我国金属矿产的勘查大部分都局限在矿床的浅部矿区,开采一般也在地下500米的深度,超过500的深度则为深部矿区,浅部矿能为勘查工作提供比较直观的矿产信息,但是由于金属矿产的形成、演化过程十分复杂,种类的差异也会使得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应根据地质信息控矿因素来确定浅部矿。随着我国对大中型矿山开采力度的加大,浅部矿已不能满足开采需要,勘查工作应向深部矿挖掘延伸。由于深部矿埋藏较深,其特征并不容易确定,矿床显示的信息也十分有限,为了资源保护,一些先进的技术被充分运用到深部矿的勘查开采中,能够有效显示出矿床信息。深部矿床不断演变,可以分为原始矿床和内生矿床,保存相对完整,都具有较多的原始特征。

1.1.2有色和黑色金属矿产。金属矿产主要有黑色金属矿产比如铁矿、锰矿等,有色金属矿产如铜矿、铅矿、镁矿等,也包括贵重金属矿产如金、银、铂矿和稀有金属矿产如铌矿、钽矿、锂矿等。由资料可知,我国大部分的勘查工作重点在有色金属矿产上,其次是黑色金属矿产,对贵重、稀有金属的勘查则相对较少,但是近些年来对贵重金属的勘查工作在逐渐加速。在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前,要对矿种的分布区域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才能确定勘查对象、勘查目标和技术。

1.1.3超大型金矿。我国对于超大型金矿的定义尚未统一,但一般来说,超大型金矿分为超大型矿床和特大型矿床,当一个金属矿床的金属储量比地壳的平均储量超出很多时就称为超巨型金矿。超大型金矿的开采首先要考虑矿床的开采规模和矿床质量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超大型金矿多呈带状分布,具有相对平行连续的结构面,金矿石主要分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等几大类,矿石中金矿物存在于黄铁矿石粘土矿物中,主要为自然金,其次就是银金矿。

1.2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方法

对于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来说,勘查方法多种多样,即使是对于同一种金属勘探,也会用到许多不同的勘查技术。目前来说,在黑色、有色金属的矿产勘查方面多利用物探技术,但是物探法会受到自身局限性和地区性的制约:在寻找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方面常用化探技术,同样的此方法也会受到探测的复杂性和位置的多变性的影响,单独使用物探、化探技术具有一定的不足和风险性,可是物探、化探技术能够比较容易的捕捉到矿床信息,因此应当将两种勘查方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提高矿产勘查效;在深部矿的勘查工作中,物化探技术的勘查作用发挥甚微,对矿床信息不能有效准确获取,因此就需要利用穿透力较强和探测精度较深的探测技术进行勘查,当前已研究出的大地电磁法和大功率瞬间变电磁法就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极大的增强了探测的识别能力。

1.3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特点

1.3.1勘查对象数量庞大,勘查工作内容复杂,勘查时间长,勘查地理环境多样化。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地质工作数据库中关于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数据接近4万条,关于矿产地的数据有接近3万条:在金属矿产勘查的工作中,70%以上的勘查工作都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有关,通过勘查所发现的矿产地占到了全部矿产地的90%以上,可见金属矿产勘查工作量之巨。

1.3.2我国的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具体来说,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有色、黑色、贵金属这三类金属的勘查工作逐年增多,在七十年代达到最大,而后又逐渐减少,在这期间普查工作在前期较为显著,后期反而详查工作明显上升,但是在九十年代后又逐渐下降。各个阶段的三类金属的勘查工作量基本是持平的。

2.新时期金属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启示

2.1科学规划矿产勘查开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要立足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矿产勘探开发的双重需求,调整矿产勘查结构,确定矿产投资的方向和路线,将优势矿种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开发高效益的矿产项目,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占有份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必然也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另外也要调整好矿产行业结构,真正发挥出地质矿产勘查的潜在能力,只有做好勘查工作,才能进一步挖掘开采出更加优质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查单位也要加强自身技术革新,多寻找新的矿床,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其次坚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路线。金属矿产是我国战略性的资源储备,开展战略性的矿产勘查工作是我國地质工作核心价值的根本体现,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我国现阶段矿产储备量和分布区域做详细调查统计,合理规划,科学开采,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利用其他资源对危机矿山或资源枯竭的矿区进行接替,同时也要推广外围找矿,拓展矿产勘测新的领域和层面,延长矿产开发,缓解经济压力。在选择矿产资源的时候,金银矿仍属于重点勘查对象,同时也要注意开采铜和铅锌,对于钼和铝的开采也要注意择优勘查。

2.2提高矿产勘查技术支持

我国的地质勘查以及找矿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及时地解决不足之处,使新形势下的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水平。在当前矿产勘查难度普遍增加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积极研发勘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实践,开展地球物理化学技术,探寻出勘查技术的最佳组合。在传统的物探技术的应用中,我们对金属矿产地下开采可以利用钻孔和坑道进行地下勘查,常用瞬变电磁法勘查复杂矿区,此法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受地形影响较小,能有效避免外界地质噪声的干扰,勘查深度更大;地下电磁波方法通过利用无线电接收钻孔中的信号,根据不同的位置确定地下不同的介质层和矿产矿体的相连度。目前我国研究出了井中高精度磁力探测仪器,在矿体空间能有效的拓展延伸,探测井下情况。化探新技术最主要的就是汞气测量及热释汞量法,加热土壤中的汞再进行检测即为汞蒸气测量方法,由于汞的极易挥发性以及高度分散性,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汞蒸气可以穿透地下几百米直达地表,土壤中含有的汞可以作为判断矿山结构断裂的位置,这种方法比测量土壤更精准,操作简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结束语

东欧大锻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5

东欧 (联合国统计司, 2011) 的定义为包括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摩尔多瓦共和国、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和乌克兰。这些国家的总人口约293万人。

2004年, 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四国加入欧盟, 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三年后即2007年加入欧盟。今天, 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作为他们工业品主要市场的欧盟国家。尽管是欧盟成员, 但是这些国家除了斯洛文尼亚以外都保留了自己的货币, 并没有加入欧洲货币联盟 (即欧元区) 。

东欧的大锻件企业位于白俄罗斯、捷克、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和乌克兰。根据世界货币组织2011年的预测, 2011~2012年, 这些国家的GDP增长为2%~5%, 而欧洲其他发达国家的增长只有0~2%, 有的国家甚至是负增长。

相对于发达经济体, 东欧的企业生产率仍然落后, 而且其原先具有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因素正在明显改变。根据2010年统计 (欧盟统计署) , 2004年以来加入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十年中逐渐趋向欧盟27国平均值。如罗马尼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从2000年为欧盟27国平均值的24%增长到2008年的48%, 而白俄罗斯为36%, 捷克72%, 波兰则为63%。

1 东欧的锻造行业

1.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在美国匹斯堡市召开的18届IFM会议上, 有9家东欧自由锻企业宣读了论文, 并介绍了各自企业的详细信息。其中包含雇员数量、生产设备信息、冶金和锻件生产能力以及2009~2012年的实际和预期产量。这些企业还共享了他们在2010年的产品结构和准确的销售产值, 为本文中的市场部分提供了数据。由于某些信息可能会涉密或商业敏感, 这些信息只以汇总的形式出现。

2012年, 我们对其中7家企业重新采集了钢铁冶金和锻件产量以及到2013年的预测产量。这7家企业占据东欧80%以上的冶金和锻件生产能力及产量, 这些数据中得出的结论可以认为代表东欧行业。在2012年及2013年的预测中, 其余两家企业的产量是推算出来的。

还有3家企业没有返回调查问卷, 分别是白俄罗斯Radomir Metal公司, 拥有45MN自由锻压力机;罗马尼亚Fortus公司, 拥有60MN和25MN压力机;俄罗斯Barrikady公司, 拥有130MN和60MN自由锻压力机。

1.2 东欧锻造企业

这9家企业都是自由锻综合生产企业, 有自己的冶炼能力, 交货方式可以是毛坯、粗加工和成品。除了一家企业外, 其他企业都有自己的铸造厂, 能够为用户提供自由锻件和铸件。

这些企业共有25台自由锻压力机。规格分布如图1所示。

1.2.1 Celsa Huta Ostrowiec公司

公司位于波兰Ostrowiec Sw.雇员数量1350人, 其中冶炼和锻造工人570人。年产钢量20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5.2万t, 最大钢锭130t, 最大锻件重量7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有80MN、50MN、32MN和20MN。

Huta Ostrowiec公司建立于1812年。2003年Celsa集团收购了Huta Ostrowiec公司的资产, 建立了Celsa Huta Ostrowiec公司。Celsa集团是欧洲长材钢产品的领先企业, 在欧洲拥有8家冶炼厂。从原始的废料收集到最终的机加工和喷涂, Celsa Huta Ostrowiec称得上是一家完整的综合生产企业。Celsa Huta Ostrowiec公司有三个部门:锻造部、轧材部和废料收集部。锻造部有一个冶炼车间、一个拥有4台压力机、热处理及机加工的锻造车间、一个有3条20m长井式炉的热处理车间以及一个拥有各种机加工能力的机加工车间。公司有一整套TR装置 (世界上最大的TR80, TR32, TR20) 和一台比较新的整体曲轴机加工设备。主要产品:可再生能源发电轴、石油机械零件、大型整体曲轴、汽轮机发电机和电动机零件、轧辊、造船用锻件。

1.2.2 Doosan IMGB

公司位于罗马尼亚Bucharest, 雇员数量700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430人。建立时间1963年。年产钢量16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5.8万t, 最大钢锭270t, 最大锻件重量17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120MN。

斗山IMGB公司是韩国斗山重工的姊妹公司。其产品主要是为其母公司提供二冲程曲轴。公司未来将关注电站、造船、冶金设备、模具钢和石化机械领域的锻件和铸件生产。

1.2.3 EMSS

公司位于乌克兰Kramatorsk, Donetsk region, 雇员数量3075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3075人, 建立时间1964年。年产钢量27.1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8.4万t, 最大钢锭355t, 最大锻件重量204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150MN、60MN和32MN。

EMSS公司专注于生产电站、冶金、机械工业和造船行业的锻件和铸件, 有很强的冶炼和锻件生产能力。其大股东OJSC Atomenergomash是俄罗斯著名电站工程公司ROSATOM国家核电公司的电站设备和服务部门。

1.2.4 NKMZ

公司位于乌克兰Kramatorsk, Donetsk region, 雇员数量13364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5000人, 建立时间1934年。年产钢量25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13万t, 最大钢锭170t, 最大锻件重量11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100MN、50MN、30MN和10MN。

NKMZ是乌克兰最大的特殊及超大型轧机、冶金、压力机和锻造、电站、采矿、起重和运输设备生产商。他有着独有的技术能力, 是冶金产品和精密机械的综合生产商。为外部客户提供的主要锻件产品有采矿和水泥机械部分锻件、轧辊、电站锻件以及核电锻件。

1.2.5 OMZ特殊钢公司

公司位于俄罗斯Kolpino, St.Petersburg, 雇员数量2100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2100人, 建立时间2002年。年产钢量20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8万t, 最大钢锭500t, 最大锻件重量23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120MN、60MN、32MN和13MN。

OMZ特殊钢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为各行业提供半成品冶金产品的生产企业, 主要包括设备制造、石化、造船、大型设备制造和冶金行业。公司在2002年成立, 是OMZ公司的一部分, 拥有“Izhorskiye Zavody”冶炼车间。2007年以来, OMZ公司的主要股份为GAZPROMBANK持有, 这使该公司成为其垂直整合的关键环节。

1.2.6 ORMETO YUMZ

公司位于俄罗斯Orsk, 雇员数量5000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1500人, 建立时间1942年。年产钢量10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5万t, 最大钢锭120t, 最大锻件重量45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60MN和30MN。

ORMETO YUMZ公司设计和制造材料处理和混合设备、烧结、连铸设备、起重和处理设备、轧机、破碎和研磨设备、有色冶金设备、钻井设备和高炉设备、焦炉设备, 炼钢设备, 压块, 通用机, 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金工程用铸件和锻件, 采矿和水泥行业, 燃料和能源领域。在其产品结构中, 为外部客户提供的主要锻件产品是冷热轧机的锻造轧辊和后支撑辊。

1.2.7 PILSEN制钢

公司位于捷克Pilsen, 雇员数量950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950人, 建立时间1859年。年产钢量14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4.4万t, 最大钢锭250t, 最大锻件重量17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120MN和32MN。

PILSEN制钢公司有自己的炼钢、铸造、锻造、热处理和机加工设备。生产范围非常广泛, 从为机床、压缩机和泵、柴油发动机、齿轮箱提供钢锭、铸铁, 到为大型机械、压力机、轧机、汽轮机、液压站提供铸钢件, 再到锻件产品, 例如简单的锻造圆钢、轧辊、船用锻件、转子、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曲轴、风电轴。最大的120MN压力机最新集成了200吨锻造操作机。

1.2.8 VITKOVICE重机

公司位于捷克Ostrava Vitkovice, 雇员数量1600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1000人, 建立时间1828年。年产钢量20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8万t, 最大钢锭190t, 最大锻件重量13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120MN、60MN和16MN。

VITKOVICE重机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工程公司, 拥有自己的炼钢能力, 专门提供大型铸件、机加工后锻件、船用曲轴和零件、冶金设备和轧机、成形装备、货车车轮。该公司是捷克重要的工程集团VITKOVICE机械集团的成员单位, 在机械产品细分市场和大型投资总成供应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1.2.9 ZDAS

公司位于捷克Zdar nad Sazavou, 雇员数量2400人, 冶炼和锻造工人830人, 建立时间1951年。年产钢量5.5万t, 锻造年生产能力2.1万t, 最大钢锭20t, 最大锻件重量10t。正在服役的自由锻压力机:23MN和13MN。

ZDAS属于Zeleziarne Podbrezova集团公司。成形机械产品是该公司的一种主要产品。ZDAS公司同其附属公司TS Plzen合作提供全范围的两柱、四柱下拉式和上压式锻造压力机, 公称成形压力从6.3MN到180MN。ZDAS公司生产和销售成套锻造生产设备包括液压锻造压力机和一台或两台夹持能力从1.5t~160t的锻造操作机。可以提供所有的未来可能需要的附属设备和全套设备的集成。不仅如此, 该公司也生产冶金产品:钢锭、铸件和自由锻件。在其产品结构中, 为外部客户提供的主要锻件产品是电站设备、通用机械和石油天然气设备用锻件。

1.3 市场现状、历史和概述

1.3.1 钢铁产量

9家公司的综合年生产能力为158.1万t钢水 (Filippi, 2011年) 。2009年生产了62.68万吨钢水, 产能利用率只有约40%。2010年生产了71.02万吨钢水, 产能利用率提高到45%, 2011年生产了79.9万吨钢水, 产能利用率达到50%。在未来几年, 产能利用率还有望提高, 2012年预计生产90.9万吨钢水, 达到大约58%。2013年预计生产104.7万吨钢水, 产能利用率达到66%。

9家公司的钢产量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需重点指出的是, 这些钢产量不只是锻造工厂锻造用钢锭的产量。另外, 其中8家公司还生产铸件, 7家公司同时也对外部客户销售钢锭。

1.3.2 锻件产量

根据2011年统计 (Sima, 2011) , 全世界拥有30MN以上自由锻压力机的大中型锻造企业年产锻件能力估计在大约460万t。这个数据预计还要增长, 因为许多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新压力机将开始运作。根据Sima先生估计, 2011年全世界对大型锻件的需求量估计大约在280万t (产能利用率约为61%) 。东欧这9家公司的锻件年生产能力2011年为60.9万吨, 约占2011年全世界锻件生产能力的13%。这个数据同2005年在谢菲尔德举办的16届IFM会议上介绍的比例相同。2011年9家公司的锻件总产量为37.4万吨, 占2011年全世界总需求的13.4%。

2009年东欧锻造企业的锻件总生产能力只平均使用了50%。2010年产量只略微增加到31.9万吨。2010年, 不同的公司锻造产能利用率有明显不同, 从30%到70%。同2010年比较, 2011年的锻件产量有明显增长, 产能利用率达到61.4%。2012年产量预计能达到40.7万t, 产能利用率67%;2013年产量预计达到46.3万t, 产能利用率达到76%。

1.3.3 市场情况

2010年, 上述受访企业的总销售额为9.99亿欧元, 自由锻件总销售额为7.45亿欧元, 铸件总销售额为1.84亿欧元, 对外部客户销售的钢锭总销售额为7千万欧元。

如图3所示, 在锻件销售中, 比例最大的是船用锻件, 其次是汽轮机和发电机转子、采矿和水泥机械用锻件、工作辊和后支撑辊、风电主轴。锻造圆钢产品只占总销售的一小部分, 这也证实了东欧锻造企业的锻件产品主要是复杂形状锻件。

2010年, 销售额中约有53%为东欧市场, 其余47%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个数据同2005年的数据相近, 2005年东欧市场占了48%, 出口占了52%。企业间数据有很大不同, 如一家企业产品出口少到只有10%, 而有的公司在该领域出口达到95%。

2 结论

继产量和销售额从2008年创记录的高峰迅速跌落后, 2009年开始, 许多公司不得不缩减劳动力和重新考虑投资计划以应对较低的市场需求。2010年和2011年, 曾经处于困难时期的上述企业其产量和销售额数据都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12和2013年预测数据甚至更加乐观。不幸的是, 在可预见的将来, 许多公司将会保持一个较低的产能利用率。而激烈的竞争也将加剧其他公司进入东欧市场的困难性。

同时应注意在东欧锻造企业中有一块明显的潜力区域还没有充分开发。在大多数受访锻造企业中, 其优良的冶金和锻造生产能力加上技术实力将使其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专注于附加值更高的锻件生产竞争。

参考文献

[1]EC (2010)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 2010.Luxembourg, European Commission,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CD-10-220/EN/KS-CD-10-220-EN.PDF.

[2]FILIPPI, J (.2011) Forging industry in Eastern Europe.18th International Forgemasters Meeting.Pittsburgh, PA, USA, Forg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3]IMF (201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1:Tensions from the Two-Speed Recovery:Unemployment, Commodities, and Capital Flows.World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urveys.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1/01/pdf/text.pdf.

[4]IRS (2011) Yearly Average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easury-http://www.irs.gov/businesses/small/international/article/0, , id=206089, 00.html.

[5]SIMA, V (.2006) Middle and East European Forging Industry IFM2006.Sheffield, IOM Communications Ltd.

[6]SIMA, V (.2011) Heavy Forging Market Presentation-ODWG (Open Die Working Group) -EUROFORGE.

矿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6

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南亚各国,受到中国资本的注入,瓦楞纸箱行业也将获得飞速发展。在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经济飞速发展的地域,纸箱产业也进入了兴隆期。未来5年将是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将带动和推进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瓦楞纸箱销售超过北美洲而跃居世界第一位。

东南亚GDP上升,终端产业发展带动产能需求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2015年亚洲整体GDP将增长6%左右,继续保持全球GDP增速最快的位置,占亚洲GDP比重较大的东北亚相对速度在下降,中西亚相对速度也在下降,东南亚上升速度较快。东南亚主要经济体保持了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分析认为,由于政策调整带动内需增加、中国经济向好的外溢效应和美国经济回暖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和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未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加突出。

大量终端用户,如欧美的跨国公司开始瞄准东南亚这个安全的生产中心,东南亚各国的制造业已经受到影响,因为很多外国公司已经将产品生产大量转移到东南亚,尤其是中国,以便利用当地的低成本,这一趋势对纸箱生产行业来说是一种必然。东南亚的劳动力价格要远远低于国内,通常只有国内的1/4~1/3。在当地建厂,使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并且能从当地直接获取丰富的林业资源,实现原材料就地取材,降低了原料和运输成本。迅速开拓市场销售,带动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也使得印刷、包装等相关产业获得迅猛发展的机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据调查,中国的包装印刷、包装箱、包装制品及其他各种类别的瓦楞制品机械,非常适合目前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稳定的质量和优良的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将会在这一大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均表达了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办厂和开展经贸合作的意向。并且,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的便捷陆路交通和湄公河航运的开通,将为中国货物进入东南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利好政策重燃纸箱业商机

1.纸业踏上21世纪新丝绸之路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将增加我国对外投资力度,将拉动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快速增长,拉动亚洲经济复苏。中国政府启动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给国内纸箱造纸企业提供了向国外投资、分享国外市场的机遇。这对于眼下中国纸箱造纸来说,无疑是极为宝贵的。

中国纸箱造纸业正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急需向外扩张的产业,从投资结果来看,目前中国造纸产业有20%的产能是过剩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纸和纸板产量累计高达1.18亿吨,但纸及纸板表观消费量只有约9600万吨。与此同时,造纸业又是一个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的产业。2015年3月,巴基斯坦Roshan集团总经理Caki来到了山东。Caki此行是希望趁中国造纸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廉价收购二手纸机生产线,在巴基斯坦组建一个纸箱工厂。而与Caki接洽后,许多山东造纸企业意识到,企业在项目建设、技术设备、人员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与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亚洲国家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事实上,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稀缺林木资源,国内不少知名企业,如玖龙纸业、太阳纸业等,此前已经在东南亚国家尝试投资。

玖龙纸业是中国最大的箱板原纸产品生产商,也是世界最大的废纸环保造纸的现代化包装纸造纸集团。2008年,该企业控股越南正阳纸厂60%权益,成为国内第一批海外投资的中国造纸企业。越南正阳纸厂总投资额为2.06亿美元,年产约10万吨,是越南最大的包装纸及原纸生产商之一,在越南主要从事牛皮纸及芯纸等各类工业用纸的生产,所制造的产品主要在越南、老挝及柬埔寨销售。越南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现有林业用地1900万公顷。按照原来的投资计划,玖龙纸业将为正阳纸厂增加一台年产能约40万吨的造纸机,使其技术装备优势与越南林业资源相结合,将有助于玖龙纸业节省生产成本,开拓越南市场。

中国另一纸业巨头——山东太阳纸业海外发展步伐也在不断调整。2008年10月,太阳纸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老挝投资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议案》,拟在老挝设立注册资本为19717万美元的独资公司,从事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和销售。相比中国的情况,老挝的林业资源非常发达。因为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原因,老挝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宜林地区,其森林覆盖率是我国的两倍,人均森林面积更是中国的10倍。虽然目前太阳纸业的纸浆自给率已达到40%,在业内的已属较高的比例,但是太阳纸业的计划是,通过在老挝投建“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企业就可利用其林业资源提高纸浆自给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的价格波动。截至目前,与该项目配套的200公顷育苗林基地已经建成。

中国纸箱造纸业需要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尤其要抓住东盟十国的重要市场。除了东南亚向来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重要市场外,东南亚也集中了大多数优秀的华商,大家互助式借助“一带一路”才能实现共赢发展。

2.昆明印刷物资城——东南亚印刷行业的聚集点和地标

2014年,东南亚印刷物资城项目在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该项目由云南出版集团投资2.6亿元建设,总占地面积约50亩,建筑总面积大约9.5万平方米,已被纳入云南省2015年“三个一百”新开工建设项目。据悉,东南亚印刷物资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印刷行业的聚集点和地标。一期建设已于2012年9月完成,即现在投入使用的现代化花园式印刷厂房。二期建设主要包括3个展示区和1个中心,即绿色印刷展示区、数字印刷展示区、印刷器材展示区和东南亚印刷信息网络中心,将于2016年竣工。

东南亚印刷物资城项目以文化为内核,以印刷产业为支撑,以印刷技术为抓手,统一规划,该项目建成后,将促进东南亚印刷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印刷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将推动云南印刷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的纯加工、纯生产模式向现代化服务型转变,从传统印刷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转变,把传统的生产、加工、交易、包装、物流、仓储等功能系统整合起来,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环环相扣、优势互补、各个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达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和品牌最优化。届时会给云南与东南亚印刷企业的交流、贸易等方面带来更大便利。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东南亚的巨大市场确实吸引着全球大量的资本注入,为外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看到东南亚无限商机的同时,也要正视外来企业将要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如图2)。

面对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不仅要克服包括语言文化、法律政策的差异,还有当地民众和政府对待外来公司企业的态度。从原材料的购入,到产品的生产,再到销售,企业如何才能保证供应链的完整。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需要企业考虑的另一重要方面,例如不加班政策,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产能。

东南亚地处热带,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天气多变,气候潮湿、闷热,特殊的气候条件对瓦楞纸箱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常规功能的同时,还要有出色的防水防潮性能,企业要想迅速占领东南亚市场也是困难重重。

总结

东南亚作为世界瓦楞纸箱行业投资与发展的沃土,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中隐藏的巨大商机,为东南亚瓦楞纸箱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推进全球瓦楞纸箱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上一篇:遗传算法原理和应用下一篇:药物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