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建构

2024-08-03

行业现状与建构(共8篇)

行业现状与建构 篇1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 零售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而小微零售商与大型零售商的竞争力差距日趋显著。作为零售行业的支柱, 中小型零售商的生存危机将引发整个零售行业发展的失衡, 从而导致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建议通过构筑零售行业的应用编程接口库, 利用Saa S或在线开放API, 实践基于O2O等的零售经营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获得的大数据可以对营销及客户行为进行分析, 依靠回馈的数据为营锁管理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从而使得中小型零售商也具有与大型零商同样的商业智慧。

关键词:零售行业,应用编程接口库,零售经营模式

1 引言

自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 (Smarter Planet) 的概念后,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想法随之孕育而生, 以高科技打造未来生活已成为趋势。然而, 在众多智慧产业中, 零售产业的业态最多元、变化最快且竞争压力巨大。尤其随着物联网的兴起, 零售行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智慧消费者”的诞生使零售企业面临向“智慧零售”发展。同时, 我国零售业市场也出现多种业态并存的局面, 主要包括传统的百货店、超市、便利店, 以及新兴的宅经济、绿色概念商店等。伴随零售业创新业态的普及, 一些复合型商店、电视广播导购、网络零售、虚拟店铺、仓储商店、行动商店以及智慧商店等新兴通路也因此而诞生。新兴元素的融入使得整个零售市场更加多元化, 竞争形式更加多样化, 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

零售行业信息化为零售巨头创造了行销奇迹, 然而小微零售商却因为没有实力信息化而日趋退往市场边缘。小微零售商的退败将会导致整个零售行业的严重失衡, 最终造成大量失业, 以及产业垄断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2 零售业的现状与趋势

就国内而言,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 我国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人及私营、外资多种所有制结构, 大型百货商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业态, 连锁代理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新型商业流通格局。这一阶段的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和规范商品流通市场展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持续增强, 零售市场由商品严重短缺的时代进入了绝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卖方市场, 城镇居民消费品已过渡到初步小康型的工业品消费。近年来, 中国零售业开始充满机遇与挑战, 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零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 (2013) 指出, 零售行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网络零售高速增长, 实体零售加增调整;渠道下沉, 企业扩张重点转向“三四线城市”;成本费用增加, 利润上升但利润率有所下降;专卖店、便利店保持良好发展, 百货店、超市竞争压力加大;传统盈利模式探索转型, 行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当人人拥抱“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的时候, 实体商店受到严重的冲击, 经营成本 (租金、工资、货源等) 不断上涨, 迫使传统实体店进入汰旧换新的局面。如淘宝、Amazon、ebay等, 将一些传统实体店打入了冷宫, 或迫使它们深刻地反思与电子商务结盟, 创造新的经营模式。目前, 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一万亿元, 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但这并不代表网上商店将全面取代实体店。实体店最大的优势及好处是获得商品时立刻享受的满足, 是无论多快的速递服务都无法比拟的, 另外, 一些贴身的产品, 亲身体验的感受也只有实体店可以满足消费者。由于近年来我国零售行业的市场规模已接近饱和, 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运营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创新, 实现多元管道行销, 解决零售行业的内忧外患成为零售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就国际趋势而言, 国际零售巨头开始加紧进军中国的步伐。目前世界主要零售巨头集中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如着名的Wal-Mart、Costco、Metro、Carrefour等, 国际零售商通过购并及大型化迅速扩张着。国际间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 (1) 大型零售企业并购与扩张并存,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2) 宅经济等多元通路发展; (3) 零售行业的复合式及便利化发展; (4) 绿色环保意识的落地。

3 未来零售业面临的挑战

根据IBM一项调查显示, 未来十年零售业最希望透过信息化解决的问题是, 通过供应链集成、实现零供互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缺货现象。其次是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提供深层次的客户竞争手段, 维系老客户, 形成竞争力。技术创新方面, 零售企业希望推广的技术有物流管理技术、资料仓库技术、RFID技术、全球资料同步技术等。零售商必须利用更透明的信息系统提高效率, 才能提升促销成功率及客户满意度, 最大化利润, 并且提高效率。

诚然, 零售业ICT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 其中IT的维护既十分重要又十分棘手。激增的零售业营运据点带来了巨大的IT维护压力, 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 除非小微零售商有IT人员能保持高效的服务及回应速度, 否则将影响整个零售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 为了快速应对多样化的零售创新, 零售业正急需有效的信息分析与管理技术。而智慧零售的客户群分析方式可以利用海量资料技术来分析, 从而掌握和了解客户实际行动的根本原因及模式, 作为零售商战略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关键因素, 对大型企业来说, 只是一种投资, 属于成本的一部分。而对于中小型的零售业, 既没有足够的信息化能力, 也不具备条件与大型零售业竞争的市场。传统的小型门店是零售行业的根基, 如果小型门店在信息化潮流中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将导致整个零售行业产生结构问题。

4 基于O2O零售模式的建构

零售业有传统的实体店, 得益于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 打开了网络市场的网购新市场, 随着B2C、B2B及C2C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 近年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O2O (Online to Off line) 已快速在市场上发展起来。O2O整合购物服务, 为线上商务业者开拓实体通路, 整合在地店家, 提升营业额。由于实体商务资金流容易取得信任, 客户可以实体触碰商品, 感受服务介绍与温暖, 其存在的价值不可替代。而电子商务容易追踪消费记录与习惯, 易进行客户联系维持及商品查询, 还可比较价格, 因此其扩张趋势不可抵挡。O2O既鼓励实体通路消费者上网互动, 又引导虚拟通路人潮进入实体通路消费, 透过网路平台整合往下二层客户, 穿越通路的阻隔。

现时采用O2O的零售商, 如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等, 通常有两种经营方法, 一是和微信、支付 (淘宝之类的网购平台合作) 宝合作, 从支付、营销、会员管理入手改变实体门店;二是自建线上平台, 线上线下同时经营, 并相互相结合, 进行网订店取或网订店送。采用O2O模式发展较为成熟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即时送达的零售服务, 如Instacart、社区001、爱鲜蜂、京东等;第二类熟食餐饮服务, 如Door Dash、Spring、Spoonrocket、趣活美食送、到家美食会等;第三类半成品生鲜电商, 如Blue Apron、Plated、Good Eggs、新味、青年菜君等。

本研究提出的模式是基于O2O, 有别于传统的针对必须线下体验的服务内容的O2O。本建议的模式覆盖现有的网购商品, 包括服装、个人用品或价值比较高的产品等。通过利用小型门店广泛地分布在生活圈中的特征, 把本来网购的产品也放在小型门店, 客户在网购下单后, 可以查看最近的门店所在, 产品早已留在了距离客户群的最后一里。最后, 对小型门店来说, 新型的O2O模式只是多了一些不同的商品销售, 而且客户到门店时还可以创造向上销售和交叉销售的机会, 增加门店的收入。

5 零售行业应用编程接口库建设

本研究针对中小型零售业, 采用软件即服务Saa S的云计算概念, 以REST、SOA等软件架构, 针对零售行业设计软件编程接口 (API) , 提供标准化的业务管理平台, 建立O2O的线上业务系统, 帮助中小型零售行业打开O2O市场的业务, 也可以与市场上现有的B2B、B2C环境对接。

零售业API有前台零售系统 (Point of Sales) 、仓储管理 (Stock Management System)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 以及后勤运作 (Backoffice Management system) 等基本功能化模式, 既简化业务系统的设计也提供了规范化的功能模组, 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沟通, 增加系统的弹性与灵活性。标准化业务平台提供了通用、基本的业务管理所需的服务功能, 通过系统配置、调整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也可适当插入客制化模块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对部分企业客户来讲, 可能偏向自建业务平台, 也可以通过零售业API与其他线上业务平台对接。最后, 通过商务智慧分析手段, 回馈市场数据予企业客户, 帮助企业掌握市场状况, 更有效地改善业务战略,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 “大数据”实现智慧零售业的附加价值

零售企业谈的“大数据”的最大价值, 是在零售策略上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 最大程度地编制前置性的零售策略, 确保销售计划的实现。“大数据”讲究四个“V”:一是数据体量大 (Volume) ;二是数据类型复杂 (Variety) , 多涉及各种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的;三是价值密度低 (Value) , 这和体量大是相对应的;四是数据更新与处理速度快 (Velocity) 。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零售业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消费信息, 全面掌握市场信息回馈用户及零售商。随着数据捕获、传输和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 用户将更多地需要采用新技术来挖掘市场价值, 采用更为广阔的并行处理系统来创建新的商业增长点。数据挖掘技术将在未来的数据计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完整的客户及货品数据流, 只要建立一个海量资料分析平台, 进行更深度的分析, 即时处理结构及非结构性数据, 在数据还没有落地之前, 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分析掌握有价值的信息, 以抓到商业行为的契机, 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时间和市场策略调整空间。数据用到这一层面上, 才具有直接的业务价值。

此外, 针对增长、挽留、满足客户的战略行动, 企业可以善用海量数据的分析结果, 不但了解甚至预知客户的需求, 推出创新性的服务给特定客户, 才能掌握最好的客户的特点, 并让他们作为推荐人, 尤其在现今社群行销当道的市场上, 唯有掌握最佳客户, 才能把握向上销售和交叉销售的机会。

参考文献

[1]DM Review.Data Mining Lead Technologies Toward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Privacy Loss[Z].2002.http://www.dmreview.com/master.cfm?Nav ID=93&Ed ID=5096.

[2]曹静, 史子昂, 窦浩, 郭秋岑.我国网络零售O2O模式发展历程的分析与展望[J].China Business&Trade, 2014 (25) .

[3]蒋晓敏.基于O2O视角的银泰百货连锁经营商业模式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14.

[4]荆林波, 苏会燕.流通体制的30年改革进程[J].2008.

[5]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零售业白皮书[R].2002.

[6]林育如, 蔡琇颖, 洪璋翎, 张慧靖, 陈弘龙, 林昱丞.新消费形态崛起看台湾零售业之未来——大创日货之实证研究[J].2012.

[7]巫婉曦.大中华区零售业智能化之研究[D].国立政治大学, 2013.

行业现状与建构 篇2

要了解中国美甲行业的现状,不妨先到大街小巷和各大百货商场去走走看,然后就不难发现,如今美甲市场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现:

1、高端美甲师人才缺口大

国内美甲师入行门槛比较低,绝大多数人只经过简单培训即开店营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端的美甲师呈现很大的人才缺口。一业内人士称,缺乏专业人才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问题频频出现,未来市场必将催生越来越多的高端美甲师。

2、经营状况尚处于初级阶段

美甲加盟今年如火如荼,但远远未到普及的程度,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美甲店仍多数是小店铺,大都是凭两条小板凳、一张小方桌、几瓶劣质指甲油揽生意,既无消毒设备,甚至无手脚区分,更别提职业资格证了,而对工具的消毒,他们一般都是用酒精擦拭,让许多需要美甲的顾客止步。对美的追求日益高层次的顾客,需要更多高端美甲店的出现。

3、顾客的追求在变化

由于贴甲片,做水晶甲等方式很容易对指甲造成损伤,因此绝大多数的女性顾客,选择对本甲进行护理和绘画,所谓人往高处走,追求美丽永无止境,也必然越来越趋向于高端,小店铺经营项目比较小,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将越来越难满足顾客。

4、技术多样化发展

美甲店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只能绘简单的以五瓣花为基础的花型图案,能给顾客选择的图形一般不超过30个,而且图案除了颜色的变化外,内容十分雷同,自然不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所以,尽管有越来越多女性钟情于美甲,但手工美甲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她们的口味。技术多样化,技术革新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向。

5、品牌加盟是必然趋势

土木工程的行业现状与发展 篇3

引言

土木工程(英文: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1.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国家都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因此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高层建筑会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在很多人口集中的地区,可以利用建筑内部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之间的联系距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第三,高层建筑减少市政建设投资,也可以缩短建筑工期。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一直不断在高层建筑上发展,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施工方法的出现,特别是自动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更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修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往那些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会存在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大城市得以不断的涌现

2. 地下工程的利用和开发

人类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源远流长,300万年前原始人洞穴,中国泥河湾东方人类的祖先至今200万年,北京猿人50万年前,原始社会人类居住的洞穴,西北黄土高原洞穴。

21世纪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资源紧张,绿地面积减少,城市人口暴增能源消耗增大以及环境的污染。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和拓展人类活动空间,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相比有独特的地方,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隐蔽性和防风,防震,防爆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

3.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压应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应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我国的预应技术在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单个构件逐渐发展成为预应力结构。基坑开挖中利用预应力技术可以减小开挖深度,在建筑物中利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楼层净空高度,具有优越的抗裂性,减少钢筋用量 ,降低结构的造价。另外,预应力技术在公路等基础建设方面也得到了大力运用,可以解决公路路面混凝土开裂,减少伸缩缝和提高公路使用寿命等问题。

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向着更高、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必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为了争取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就必须重视土木工程的发展,总结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現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高层、大跨结构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经济、航空以及电子等高科技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人口的激增、能源的紧缺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钢结构以及新型结构面临很多研究:一、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动静力特性的研究;二、面对大型钢结构时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对结构带来的危害;三、大型钢结构的各种负责安装方法,施工方法;四、钢结构构件的防腐和抗火设计。

2.防震与减灾

新兴高层建筑必须要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抗震防风减灾。超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和大跨结构建筑物在各个地方越来越多,结构设计呈现更高、更长的发展趋势。地震荷载日益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结构系中的大型抗震设计及其相对应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包括地震动的作用机理,建筑结构的抗震机理以及新兴的设计理念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比如建筑结构在柔克刚的抗震理念下将会在地震中体现更加强大的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在地震中减震和吸收地震波以将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3.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使用寿命长,良好的耐火性,但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对环境无害、可持续发展的混凝土技术,不能以牺牲环境污染为代价。

4.建筑类型多样化和功能全面化

材料学和建筑力学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类型进入了多彩多样的新领域,对于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全面。新兴的、网架结构以及大跨度的建筑类型逐渐推广,更多的是要求与周边的地理环境融合在一起,结构布局上与水电天然气相结合,室内的温度调节与现代化设备进行整合。要打破传统的“徒有四壁、风雨不侵”的土木建筑学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技术,它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思考过去放眼未来,深入挖掘、发现、想象并且勇于创新,致力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理念以及材料,将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技术相结合,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行业现状与建构 篇4

1 知识地图管理课程知识及个人知识的途径

知识地图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其一,知识检索与导航。当学生或教师需要某项专业知识时,能够按图索骥,了解及确认组织内的“知识库“有哪些项目及分布位置 ;其二,解释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头脑中隶属经验、灵感类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朱部分知识难以掌握。运用知识地图,学生能够轻松地找到在本课程领域中掌握某一隐性知识的同伴或教师并通过与其的交流来获取隐性知识 ;其三,厘清知识间的关联。人脑中的知识往往是散乱无章的,没有对各类知识关系进行明确的归类。通过知识地图中使学习者可以得到清晰的呈现 ;其四,弥补学习者知识空白区。在知识地图中,学习者可以看到自己必须掌握和应该了解的知识有哪些,一旦发现自己的有某些知识缺陷可以很快查到并弥补从未得到自我提升。

2 教学实验设计

笔者首先依据知识本体的E-learning系统创设基于知识本体和知识可视化的小学英语课程学习环境主界面。其一课程知识体系源于教育部颁发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我们组织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分别从新的语言教学观、新的语言教学策略、新的语言测试及评价手段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四个部分来构建小学英语五级课程体系,共分基础语音,基础语法,功能意念和回话项目四个板块。其二学习资源库我们拟从Knowledge cards(知识卡片), Micro-learning task lists(微学习任务单)和Micro-courseware微视频课程附之常规的教材,教学光盘等来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式的学习模式。第三,学习行为工具是指学生在课内,课外应用的所有学习辅助工具。包括移动设备,Ipad,智能手机等。第四,辅助教学管理,是利用知识地图为师生提供一个知识管理的平台。

其次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基于本体五元组结构对小学英语课程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层级概念化描述。本课题主要以大纲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具体要求,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定义,大类中依照课程单元在定义小类知识点如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这五种语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点的层次关系。

再次根据普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对整个小学英语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可视化建模和形式化描写。创建微教学单元库为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独立的微教学单元。每个微教学单元(Module)可以以一个TXT、SWF或PPT文件呈现,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OWL(Web Ontology Language)对英语课程本体中的知识元描述并对概念和关系进行形式化表述。

最后记录分析小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由一系列学习活动构成,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式。以现代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针对小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定义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型,系统根据预先定义的模型自动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并以形式化方式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为学习评价分析提供数字支持。

3 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

实验初期我们拟定初步方案并论证方案 ;接触并确定实验学校为咸宁市外国语实验中小学,实验内容为小学六年级英语课程和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利用问卷明确知识地图构建的目的、范围、用途和使用者。实验中期的第一阶段 :数据采集与加工人工提取小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 ;建立教学素材库与微教学单元库 ;第二阶段 :确定本体的核心概念集并建立课程本体 ;创建实例与建立课程知识地图 :建立具体知识节点与资源库的关联 ;文本可视化实践 ;知识地图工具开发和生成。实验总结期,教学展示及学习行为模型建立 :学习理论描写 ;学习行为自动记录 ;数据采集 ;统计分析。

预期成果 :首先,该课程本体主要实现了小学英语课程知识本体的管理及基于本体的可视化资源检索。通过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听说课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可视化知识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构建个人知识地图。其次,从教学理论建构上看本课题提倡重视课程的本体论价值,避免工具论价值机械化,这些观点对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工作的改进是有积极意义的。

4 余论

基于知识地图的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面的改革呈现的主要特色是 , 关注理解和掌握知识 ,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 ; 关注面向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实践性以及文化性,从而实现学科课程内容的重构。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英语教学界的热点话题,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本课题紧跟时代潮流,运用知识地图打造新一代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使英语教学改革紧跟国际学术的发展前沿的步伐。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将证明 , 基于知识地图的基础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案例研究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与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课程领域的扩展 ,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导致了网络学习、虚拟学习、弹性学习、远程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知识地图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生本教育,创新性学习的理念。同时证实个人知识地图在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从而探讨中国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和学的科学方法和最优方案。

造价咨询行业现状与分析 篇5

摘要:目前成都市正紧锣密鼓的开展一些列大型影响国计民生的基建项目,如“两快两射两环”、“三纵一横”、“天府新区”等,由于这些项目体量大、工艺复杂、社会影响力大,对造价的需求也较大,且要求也较高,因而工程造价行业目前处于极具膨胀与高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行业现状与分析

前言

工程造价咨询目前在公司业务板块里面所占比例最重,主要体现在近几年的产值目标上,如2012年造价部的产值目标为1800万元,在并未超额完成部门产值目标的前提下也相比其他几个板块的产值要高,对于公司总的产值影响也较大,因而就目前来说造价板块的地位举步轻重,但是这种优势地位能保持好久?造价行业在整个建筑行业里面的地位及发展方向到底如何,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造价咨询业的现状

造价咨询在四川来说目前通常都是指概、预算编制、结算审计、全过程控制,相比国外或国内一些大型造价咨询企业来说业务显得单一,咨询深度不够,诸如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等涉及的较少,造价深度不够,如目前我们所谓的全过程其主要是指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很少参与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设计等阶段的造价控制,就其实施的范围及深度来说还远远达不到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求。

在咨询企业方面目前大多企业规模都偏小,如目前省内在建筑咨询行业内年收入超过亿元的几乎没有,除了部分大点的甲级咨询企业外其余都是比较小的乙级企业,这种小规模的集群现象使得目前省内的企业在国外,甚至于国内来说都缺乏知名度,这也是目前我省的造价咨询行业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人员年龄结构方面来说,目前造价咨询行业主要是22-40岁的执业人员,且在这个年龄段中30岁以内的人员目前比重最大,如我们公司造价部30岁以内的人员比重最大,凸显了造价行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同时也显现出了目前整体造价人员能力水平偏低,经验不足的情况。在造价工程师方面目前相比于企业的数量,造价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目前造价工程师队伍中学历普遍较低,以大中专生为主导。人员队伍学历分布与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不对等。

行业目前缺乏大量的高端专业人才,特别是目前在咨询公司内部这种局面特别明显,高低端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人才比例使得造价行业的业务单一,概预算的市场做到饱和,其它市场却依然是低谷,换句话说,现在造价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不是单单因为份额太少,没有高端人才去开辟新的领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造价咨询行业目前没有标准的产品输出规范,咨询成果五花八门,没有形成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系,在监理行业里面规范化、标准化的成果做的就比较好,造价行业在这方面应该多向监理行业学习。

目前造价咨询行业借着成都市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的东风也在高

速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在人员方面,最近几年在人员需求方面都在逐年的增加,如我们公司从最近的2008年的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人,其发展的数量及速度都相当的惊人。但目前很多单位在逐步扩大规模的时候在内部管理上并未跟上,企业内部在质量管理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不足,咨询服务质量不高。同时很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对于信息化管理并不重视,信息管理无法为专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造价咨询行业目前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为承揽业务,造价咨询单位投标报价一般都未按标准文件进行收费,很多项目的收费都不足收费标准的一半,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只能拿到收费标准的20%~30%,甚至有委托方咨询费全免的现象。同时对项目实施时间也在极力的压缩,目前很多项目实施时间都大大低于正常时间。这种压低收费、压低时间的现象很普遍,对项目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极大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

二、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

1、建筑行业从目前发展来看乐观和忧患并存。所谓乐观主要是指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到处都在大规模的实施基建项目,如成都现在实施的二环路、三纵一横等项目,整个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工地,基建项目的大量实施对造价行业也提供了巨大、良好的发展契机。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从发展国家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征途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通常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要经历将近30年的建设时期才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我国的大规模基建从19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的建设目前处于发展的中期。我们目前需要必须面对的是当前的建筑市场已经度过了野蛮生长的发展阶段,目前市场正处于调控阶段,特别是对于房地产项目来说,最新“国五条”的实施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中国的建筑行业浪费、重复性投资的现象特别严重,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节俭,对建筑行业来说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建筑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对造价行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在目前造价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实时的调整发展战略,就目前成都市建设项目来说五城区内在以后几年的发展中大型基建项目的数量肯定非常少,因而对我们来说业务肯定要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当前发展的趋势来看二、三线城市及郊区由于受国家相应政策的驱动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发展小高潮,从我们近几年的项目来看,成都市市区范围外的项目是呈一个上升的态势,特别是像目前平乐、五凤、遂宁等项目的出现,我们应逐步去开发这些圈层的项目,以此为契机拓展公司发展的范围与规模。

在业主类型方面我们目前可适当的扩大规模,如扩大房产公司的合作机会,就目前来说国五条对房产公司的影响较大,但是毕竟房产还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因而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在房产公司项目中很大程度上收费确实很低,要求也很多、很严,但是如果我们锻炼

出了一批做房产公司很有经验,特别是能够适应不同房产业主的队伍,这对提高公司整体专业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2、对于企业内部来说,特别是我们企业目前最缺乏的是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并长期形成的、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文化、品牌、技术团队、管理团队、企业制度、信息和知识管理六大要素。就目前我们来说六要素都还不完全具备,还不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

就团队来说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具有行业优势的技术及管理团队,我们的团队缺乏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如我们目前在职、在册的全国造价工程师几乎为零,这对于一个技术性的公司来说是相当可怕的。就人才来说我们目前缺的是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我们不能依赖于很少量的甚至某一个人员,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技术资料库和学习模式让新的技术人员迅速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骨干,如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工作流程的制定,一个好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新员工、促进老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现工作失误的机会。

中国公务机代理行业现状与展望 篇6

公务机代理,也被称作公务机地面代理,为公务机运营商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它的服务范围非常广,几乎涉及到公务机运营的各个方面,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类。

航务情报服务:如起降时刻申请;飞越申请;紧急飞行许可申请;航行情报和资料收发等。

飞行签派服务:如领航计划报拍发;气象信息、最新航行通告信息服务;计算机飞行计划(CFP),申报飞行计划(FPL);各种报文的制作和发送;向公务机公司运控中心传递现场的飞机适航、配重相关信息等。

机场现场保障服务;如停机位协调;特种车辆安排;行李搬运;机务技术支持(航线维修、AOG):加油服务;飞机24小时警卫看护等。

旅客商务和礼宾服务:如人员签证、快速通关、地面交通(租车)、酒店预订、导游和翻译服务等。

机组保障服务:如机组人员签证、通关、酒店和餐饮安排等。

由于公务机运营的复杂性,它的起降会涉及小到地服部门,大到民航局、空管局等单位,以及从各单位的财务结算到机场各单位和各部门间的协调等很多繁琐的工作。公务机运营单位不可能在所有的起降机场都配备功能完备的团队,往往要借助代理公司(或由代理公司直接处理,或者通过代理公司获得第三方单位支持等),以解决在机场遇到的各种问题,使飞机高效运行。公务机代理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公务航空的服务水平。当然,公务机代理公司通常只能执行协调工作,因为公务机起降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太广,任何一个代理公司都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开展业务,此外还有一些工作,要么有管理权限限制(如停机位必须由机场管理公司分配)、要么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例如航线维修需要CCAR-145部维修资质),代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做协调工作。

历史与现状

1988—2005年,开始萌芽。公务机代理服务业的起步比运营业稍早。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外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在还没有本土公务机运营商的时候,代理服务业已经出现,为来华的外航公务机提供保障服务。例如,上海外航(FASCO),1988年开始为国外的公务机提供代理服务。另外一家老牌的代理公司——环亚行,则创始于1989年。

90年代以后,国内多家公务机公司开始投入运营,它们也进入了公务机代理市场。1992年,东航公务航空部开始开展代理业务;国航在1997年组建了北京国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原北京祥凤)进入这一领域;海航在1995年开始零星涉及公务机代理业务,在1998年成立了金鹿航空,代理业务划归金鹿。

除了上述两类企业,海外的公务机代理公司也在90年代进入国内市场。1998年,UniversalWeather and Aviation(环球)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目前它已被改组为环亚(北京)。

在1988—2005年这18年中,因为总体业务量太少,各家公司为了生存,各显其能,有的通过其它业务养代理业务;有的将暂时的亏损视为培养市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比如上海外航,公务机代理对于当时的上海外航来说是一个十分边缘化的业务,它业务量很小,而主营业务的盈利完全可以覆盖亏损,所以上海外航可以坚持做代理业务。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公务机运营和服务水平低下,客户要求不高,因而代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也不高。

2006—2011年,迅速发展。2006年起,大量外航公务机来华起降,加速了代理行业的发展:这些海外公务机公司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分支机构,公务机起降亟需本土代理公司的协助。于是国内代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随后的几年中,代理公司的数量迅速膨胀到数十家,其中一部分已经成长为现在业界的翘楚,如:北京空港通运(2006年成立)、广州佳速(2009年成立)、北京快速过站(2006年成立)等。

在2006—2011年这6年中,中国公务机代理行业的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很多代理公司的服务种类和质量都在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由于本土企业对国内市场环境和游戏规则理解更加深刻,因而在外航航班服务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

2012年至今,剧烈竞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代理行业逐渐吸引到了公务航空产业大鳄的目光。简言之,筚路蓝缕的做蛋糕者遇到了实力更强大的进入者。

首先,一些实力强大的机场下属公司开始大举进入这一领域。举例而言,2012年起,首都机场集团旗下的首都公务机公司(CJET)开始向国内外公务机运营商发出要约,愿意提供一揽子式的代理服务,而且它愿意投入巨资提高服务范围和质量。要约发出后,CJET的份额节节攀升,而中小代理公司则节节败退。深圳机场是另外一个例子,2013年11月起,深圳宝安机场贵宾服务业务全部转交给卓怿公司,为公务机运营商提供一揽子服务。卓怿服务类型齐全且处于强势地位,压缩了众多中小代理公司的运营和生存空间。

除了来自机场方面的竞争,大型公务机公司也开始发力代理市场。最典型的例子是金鹿公务航空,它的战略十分灵活,因地制宜。例如,在有的机场成立代理公司,比如2014年10月,上海金鹿投资设立了尊捷(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它是天津首家公务机代理公司;在有的机场设立场站,派驻保障和协调人员,如合肥洛岗机场,这类场站正随着金鹿机队的迅速扩大而不断增加;在有的机场,金鹿会将代理业务交给同属海航旗下的关联公司,如西部航空、天津航空处理;当然,在有些机场,也会交由第三方代理公司处理。此外,金鹿还积极的参与二线城市的FBO建设,比如长沙黄花机场FBO项目,一旦建成,金鹿在那里将尽占主场优势。金鹿的密集代理服务网络形成后,将构成巨大的竞争优势。除了金鹿外,目前由中信、民生和亚联机队构成的民生公务机,已成为与金鹿并称双璧的国内一线运营商。目前,它仍然处于整合,调整阶段,暂时没有太大的动作,但从长远趋势看,也必将在全国构建密集的公务机保障服务网络。此外,国航公务机、东航公务机自然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既有优势,其机队规模和保障服务网络也会继续扩大。

nlc202309040702

以上发展现实,对于很多中小型代理公司而言十分不利。听上去这个市场就像一个丛林社会,但市场就是这样残酷,培育市场是一回事,谁能收获胜利果实是另一回事。不仅代理市场,如果考察公务机运营市场、FBO市场、维修市场,莫不如此。

总结起来,当前国内的公务机代理公司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国际代理公司的中国代表处/分公司,这些公司通常运行标准高,客户主要是外航,由总公司提供业务,代表处/分公司较少自行拓展业务,如环亚等。

第二类,机场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三产公司,这些公司实力雄厚,如FASCO、CJET。

第三类,大型公务机公司的子部门/子公司,如金鹿等。

第四类,民营代理公司,这类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但往往与机场、空管、民航局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

各类公司因为背景和实力条件不同,发展策略也不同,有的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服务范围和质量,四处扩张;有的则“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自顾不暇。此外,不同的代理公司,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差别很大。

行业准入门槛

公务机运行保障的关键是机场、空域和航线资源,这些保障要素管理复杂,不可能归属于代理公司管理,因此代理公司必须要有很强的与局方、机场、空管等方面的协调能力,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所以,公务机代理行业看似投资不多,实际准入门槛却相当高。

举例而言,代理公司会面临公务机公司提出的代收代发电报的要求,而使用SITA电报服务需要接入中国民航电报网。接入CAAC电报网并不容易,首先要成为准入标准认可的民航业务部门,这一点对于很多中小代理公司而言很难办到。

此外,没有机场方面的鼎力支持,开展公务机代理业务就是镜花水月。很多时候,代理公司进场协调是必须的,而机场的人员/车辆进场通行证的获得是有严格限制的。曾经有某外航公务机在国内某机场突发故障,代理公司协调了公务机制造商的AOG支援团队,但因为进场通行证无法办妥,人员、器材、特种车不能及时进场,公务机只有原地等待几天。

空管方面的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尤其在是乘客突然要求安排加急航班,而起降机场又是时刻严格受控的繁忙机场的情况下。

总之,代理公司的工作会涉及到公务机运行的各个方面,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当各方利益冲突时,代理公司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进入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门槛。

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机场管理公司/FBO开始大举进入代理市场,这类企业由于天然的优势,很自然会取得相当多的份额。此外,大型公务机公司的外站网络日益密集,其附属代理公司的业务量也会随之受益。笔者预计,未来国内代理市场的增量大都会被这两类企业瓜分,中小型专业代理公司的成长空间十分有限。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业竞争加剧是促使代理公司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的竞争形势看,无论是服务于国内航空公司还是外航,代理服务水平低劣是很难夺取订单的。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代理公司的业务流程正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而那种靠着灵活机制运营的小公司,经营正日益困难。

行业管理规范化。民航主管部门制定过很多关于运输航空代理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公务机代理领域还是空白。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行业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民航局对此已经着手开展一些非正式的调研,这类问题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预计实质性的行动会在今后几年内做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代理公司呼吁像运输航空代理行业那样,建立自己的协会,为本行业发出声音,与有关单位交涉(如机场管理公司),参与标准和法规的制定。

企业经营网络化、业务多元化。一些较大的代理公司,已经走出北上广深,开始在二三线城市部署人员。究其根本原因,是全国的公务机起降总量大了,市场规模增大,可以支撑更大的公司组织。20年前,全国的公务机年度起降总量不如今天的一个二线城市机场,如青岛、重庆等。当初代理公司只愿在一个城市部署人员、亏损运营,现在则可以将服务网点扩展到多个机场了。这是专业代理公司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FBO代理和航空公司代理的网络都在扩张,这就像军备竞赛一样无可避免。此外,从投资角度看,单纯的代理业务利润不高,因此大部分代理公司的经营未来必然是多元化的,以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资源,比如有的公司兼营公务机客票,有少数代理公司向重资产方向演化,比如切入飞机维修业务、投资全功能型FBO等。

行业现状与建构 篇7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绝不是两条平行延伸的直线,而是彼此缠绕在一起的双螺旋结构,二者相互推动、相互诱导,只有深刻的道德认知才能激发起强烈的道德情感,而强烈的道德情感则会鼓励人拥有更加深刻、全面和富有远见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的实现路径是依靠道德情感的信号传递后从而对道德行为作出选择、调整和控制。道德情感激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推进个人有主观意愿接受掌握相关的道德知识,从而使道德知识能有效转化为道德信念。个体的道德情感的累积可以扩展为群体性情感,影响社会风尚。

一、青年网络道德发展基本情况

1. 网络道德的内涵

网络道德是网民在互联网中交流和虚拟交往过程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整网络中的人际交往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应运而生,在网络的媒介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规范,其中包含人们对网络持有的态度、针对事件进行的网络评价和行为选择、网络中的行为规范等。网络道德一方面需要规范网络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提升发展内在精神需求的需要。网络道德也属于道德范畴,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形成的,网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行为法则。

2.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

网络社会有其特殊性,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青年的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有关联却又不同。一方面任何世界观的最终根源都是现实生活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现实道德,每个人在网络中用特定的方式循环往复的体验它。如果摄取网络上的瞬间行为,很难对网络道德作严格的评价,但追溯网络的历史行为就能更完全地把握其道德特点,道德会在现实和网络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相似的特征和共同的特点。网络上的外在行动就是内在道德的精神活动。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行为与现实道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差异网络道德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客户终端与网络联系起来的,它不同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 青年网络道德的发展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前道德成规期,这个层次的道德停留在纯粹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第二层次是道德成规期,正是青年处于的阶段。第三层次为道德自律期,服从并遵守体现为公正法治的社会契约,把某些普世伦理原则看得比法律更为优先。青年的网络道德发展正是从前道德成规期往道德成规期发展,从关注自己是否得到更多的利益进入扮演社会角色,转变为开始在意外界或他人对自己的支持或反感的态度,努力想使自己和外界环境、周边氛围保持一致或是和谐的状态。由于目前网络中的道德规范不健全,青年网络道德失范的风险较大,青年在网络中的行为往往因为失去价值导向而丧失正确的判断标准,自我执行网上网下双重道德标准案例并不少见,加大了社会安全风险。

二、青年网络道德的建构路径

1. 多渠道发展道德情感,提高青年网络道德认知

青年在网络道德的发展中,对道德规范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知水平也能有效促进道德情感不断升华。在发展青年网络道德的过程中可以以情育情。通过特定事件情感的感染性特点,让青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培养青年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感,就必须引导各类意见领袖充满正能量,感染青年。在发展青年网络道德的过程中可以以境育情。情感的产生具有情境性,网络道德情感也是在网络道德情境中产生的。在发展青年网络道德的过程中可以以行育情。良好的道德实践对青年的道德情感有引导调节功能。线上组织、线下发动,让青年从实践中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

2. 提倡“君子慎独”的精神,引领青年网络文明自律培养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君子慎独”核心要求人善于独处,通过自律独处的方式提升道德修养,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提倡青年网络慎独就是引导青年加强主题修身自觉性。对于缺乏慎独精神和思想的青年人而言,网络虚拟的世界让人有隐蔽性,容易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失去道德的基本判断甚至良知,从而网络道德失范。青年网络道德建设的目标是青年依靠理性自觉,实现自律的网络道德人格,达到理想人格的内外在统一。当青年网络道德从他律提升到自律阶段时,网络道德就自然成为其内心的责任感。

3. 优化网络教育内容结构设计,形成青年网络道德发展的载体合力

网络时代信息的海量性和复杂性、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交往模式的变化等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网络教育内容应该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充实和重组。

网络平台为青年提供了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可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网络而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实现了教育主客体间的平等对话。青年在其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中,并不是消极接受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积极地摄取。建立在双方的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传播与反馈,使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了相互启发、相互影响、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行业现状与建构 篇8

我国旅行社行业体系的现状分析

1. 我国旅行社产业规模初具,但整合势在必行。整体上,我国旅行社业产业体系和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产业的空间布局不断扩张。过去的10年中,我国旅行社数量从1996年的4252家增加到了2006年的18474家,规模扩张了近4倍多,收入增加了7倍。

我国2004年在数量规模上已趋于国际水平,但05年和06年仍有超过9.5%的规模增长率,更有甚者,根据学者魏小安先生的分析,我国目前从事旅游业务的组织(不仅是企业)除了旅行社外还至少有以下七类:①旅游网站;②各类自驾车俱乐部、远足俱乐部等;③包机公司或票务公司;④中介,包括公安部门批准的出境中介和民航批准的票务代理等;⑤差旅服务公司和商务服务公司;⑥会展公司;⑦中央部委和地方的外事机构以及老干办。这说明我国在旅行社数量如此众多的情况下,还有更多的非旅游公司在瓜分我国的旅行社行业市场。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市场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我国旅行社的规模太小不能沿用国际经验的结果,在美国,旅游行业的半壁河山被数百家年营业收入在500万美元的大社所统治,这些大旅行社占据了全美6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余的份额被几万家旅行社瓜分。市场竞争的“三四原则”表明:行业竞争的最终结果,通常将只剩下三到四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美国和欧洲的旅行社行业都基本符合这个规律。由此可见,我国旅游行业无论是宏观管理上,还是市场需求上重新洗牌的可能性已经到来。

2. 我国旅行社资本结构和竞争方式逐步改善。①我国旅行社近年来资本结构的调整。自02年开始,我国旅行社做业务年检的时候会分析我国旅行社行业结构。我国旅行社资本结构比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即国有资本逐年降低,而股份制以及其他类型,包括民营和私营企业在逐年上升。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使我国旅行社业股份制企业从03年的59.74%上升到73.37%,上升近14个点。另外自03年我国允许外资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开始,在旅行社业务年检中增加了外资企业的情况。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势在必行,只是前期操作技术上和战略上的选择,06年一年增加了8家,而其中增加比重最快的又是外商独资的企业,这样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旅行社要抢占中国市场的决心,从今年7月1日起外资享受国民待遇,可见政府希望调整我国旅行社业格局,同时打破多年来的价格竞争模式。②我国旅行社竞争模式的调整。我国旅行社业市场竞争手段自9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而根据经济学博弈论的观点,价格竞争的最终会将旅行社的价格拉到成本价的边缘使行业沦为微利行业。市场简单的价格竞争是消费者和旅行社双方寻求成本最低的必然结果。消费者让旅行社降价了,旅行社为了自己的利益空间让消费者产品降质了,从而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了消费者和旅行社今天的互不信任,互相叫嚷苦衷,互相呼吁社会同情的局面。这种局面必将通过市场规范和产品性价比的认证来打破,也就是旅行社的市场竞争模式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将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这种低级竞争模式转向产品质量,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这种高级竞争模式。

3. 我国旅行社行业环境问题进入议事日程。对于一个行业发展来说,微观管理侧重市场行为的规范,宏观管理侧重政策和财政调控和引导,企业环境是市场行为和调控引导的综合。在政府层面,通过国家立法或主管部门的行政调控对行业进行保护,限制或引导。在企业层面,各企业法人通过规划达成行业内外的企业联盟或者竞争格局,形成被行业内部共同认可的行业规范。只有宏观上政策引导得当,调控方式有效,微观上企业定位准确,市场规律运行通畅,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序的行业环境。从我国现行状态来看,旅行社行业环境问题的解决日趋紧迫。①宏观上,法律不完善,行业壁垒不合理,企业保障性缺乏。我国旅行社的开端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的银行自发行为。建国后为方便华侨的归国以及正常国际交流,成立了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但是行业的真正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行为始于1984年外联权的下放,从此,旅游借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本着5000年的文明积淀和960万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一日千里。但是,直到今日,旅游的基本大法仍然缺失,旅游学术界、业界都多次提出此问题,十一五规划中也将该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它的解决将为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行业的规范提供一个基本依据。②微观上,地域割据、行政割据严重,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企业竞争模式低下,信息发达国家旅行社业的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较为成熟和完善,而我国几千家旅行社大多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外联方面接待无规模,业务范围窄,发展良莠不齐。我国不少旅行社还不同程度地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再加上我国旅游市场还不够规范,一些旅行社还存在诸如部门承包。企业的客户资源被职工个人占有以及“灰色收入”泛滥等弊端,管理上的信息网络化应用与跨国集团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与发达国家旅行社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旅行社行业发展目标的构建和论证

1. 完善资本结构,使市场主体多样化。由于传统我国旅行社业对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程度低,导致过去绝大多数的国际旅行社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通过设立承包的分支结构,个体经济依附于国有经济这种企业形式错开了企业设立的行政审判权,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由国有经济申请,再将经营许可证转让给个体或集体经济;或者挂国有经济的牌子,内部实行不规范的股份合作制。种种方式导致我国旅行社业产权不明晰,市场结构混乱的状态。由于我国旅行社行业属于特种经营行业,即双保险准入制度。在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前必须拿到我国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书。否则不能注册。所以20世纪90年代审批的企业,多数根据一个部门一家旅行社的原则进行审批,导致旅行社的资金条件、客源渠道和经营活力有先天的缺陷,不少有实力的公司由于没有审批的额度而无法进入市场。但是随着股份制的改革,外资旅行社介入的政策允许,这种结构逐步好转。我们认为只有主体的多样化,才能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的多样化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它是良好市场氛围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2. 形成有效的市场格局,从而改善竞争模式。我国旅行社产业之所以出现以上的局面,其本质上是由于我国旅行社产品依托的资源产权不明晰造成的。按照科斯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只要产权明晰就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把如长城这样的国家品牌的产权交给某一最终所有人明确的产权主体就行了。这一主体的最终所有人会有动力保护这一品牌,其他企业使用这一品牌需要向他付费。然而,显然在实际中这是行不通的。把这一产权划分给哪一个产权主体这涉及到公平性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只有靠兼并重组建立跨地域有品牌的旅行社企业集团,而且这种兼并重组是着眼于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是市场导向的。通过这种模式,将有效防御价格竞争。有品牌的跨地域旅行社集团的出现将克服旅游服务产品本身的特点所导致的旅行社倾向降价降质的问题。实践中企业的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是:注重产品创新、细分市场、制造产品差异;实行现代化的管理;使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因此,要使我国旅游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必须注重我国企业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内部的经营动力,而这些都依赖于企业的制度创新。应该说“新点子”、新的服务方式和各种创新意识是旅行社行业中最为活跃的生产力,但过于僵化的行业体制和过于垄断的、行政性的大企业的存在,不平等的特许权经营削减了行业的竞争机制,也延缓了旅行社行业市场机制培育成熟的历程,因此,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我国旅行社业的市场格局是势在必行。

3. 引导社会思潮,构建大众旅游和谐环境。环境的好坏是企业选择的基础,从法律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到社会人文环境,最终到行业环境都是宏观上该关注的问题,当务之急,建立旅游基本大法,完善条例规范性文件,使我国旅游业法律法规能具有相应的时效性和操作性。同时在意识上引导消费者和从业者。

基于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现状和剖析,我们希望旅行社在资金主体上能实现多样化,在市场格局上能达到“几个大的旅行社集团占据适当的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旅游批发商,起到稳定市场秩序的作用;一大批中小型的旅行社进行市场的拾遗补缺”的局面。同时通过行业内外,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多方培养社会旅游意识,形成管理机构、旅游行业、消费群体和大众媒体和谐共处的完善行业环境。

上一篇:管理要点分析下一篇:银行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