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2024-10-15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精选13篇)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1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木质家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中国的木质家具按板材划分,可以分为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实木家具以木质划分,又可分为硬木和软木,较为简便的区别方法是,以指甲按压木材表面,能够留下痕迹者为软木,不能留下痕迹者是硬木。一般认为,材质密实、颜色深沉的硬木家具可称之为高档家具。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

家具产品中有近80%为木质家具,近年来,人们对木质家具的需求已经逐渐从注重外观上升到注重材质的层面,更多的新产品是以原创的设计和优质的原材料制胜。出自天然的古老材质,时刻给人一种干净、清新的舒适感觉,因此,无论是木质的家具还是雕刻而成的木质饰品,总是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2011年末,我国木质家具工业企业达2556家,行业总资产达1669.19亿元,同比增长25.84%。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木质家具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3012.16亿元,同比增长31.12%;实现利润总额达175.39亿元,同比增长43.58%。

2012年,木质家具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占家具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的62.06%,与上年相比,木质家具制造业的占比扩大了2.05个百分点。

木质家具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房屋建设面积加速扩大、酒店和写字楼建立面积的扩大、人们对家具品牌意识的增强,中国家具需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内需求潜力巨大,而占据家具市场最大比重的木质家具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木质家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木质家具的定义、分类、特点,接着分析了中国家具行业和木质家具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对木质家具行业财务状况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板式家具、实木家具和红木家具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国内木质家具行业做了进出口分析、重点企业营运状况分析和关联产业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家具和木质家具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2

关键词:制药装备,发展前景,技术,市场,趋势,新版GMP

新版GMP基本保留了1998版GMP的大部分章节和主要内容, 涵盖了WHO的GMP主要原则和欧盟GMP基本要求中内容, 也明确地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新版GMP实施使中国药品生产管理接近国际水平。这次新版GMP的实施, 将推动中国制药生产行业快速进步, 制药生产行业的进步必将推动其上游行业———制药装备行业发生质的变革。尤其是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 落到实处便是必须用制药装备付诸于生产实际。也可以说, 没有先进的制药装备产品, 新版GMP的实施便是一句空话。然而, 中国制药装备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发展, 特别是1998版GMP大规模认证, 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药装备生产大国, 而今新版GMP的实施无疑将推动此行业更大进步。纵观中国制药装备发展之路, 可乐观地推测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制药装备生产强国。本文将分析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前景, 并从技术与市场两方面探讨其发展趋势。

1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前景

1.1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概述

我国现今的700多个 (专产或兼产) 制药装备企业已经可以制造高效节能产品、达到国际水平的产品、机电仪一体化产品、符合GMP要求产品以及出口创汇产品等等, 拥有原料药设备及机械类、制剂机械类、药用粉碎机械类、饮片机械类、制药用水设备类、药品包装机械类、药物检测设备类及其他制药机械类等共8大类、3 000多个品种规格, 可满足全国中西制药厂、保健品厂、食品厂、生物制品厂及相关单位的需求, 部分产品还能出口创汇[1]。

1.2 下游产业与新版GMP

制药生产行业作为制药装备行业的下游产业, 近几年在政策的积极驱动和社会需求的促进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2011年国家用于医改的支出分别为3 900亿、4 500亿、5 150亿元, 在制药生产行业蓬勃发展和药品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 制药装备行业也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前景广阔。

新版GMP在人员、硬件、软件和现场管理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特别是硬件方面投入改造资金较大, 新版GMP从2011年开始在制药行业强制推行认证, 所有制药企业必须在3~5年内通过认证后才能获得药品生产资格。为达到新版GMP认证要求, 制药企业需要加大投资, 新购、更新或替换原有制药装备。有人认为:新版GMP的实施对于企业在硬件、软件、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方面标准的提升都会要求企业进行投入, 据保守测算, 本轮GMP的技改投入约在300亿~500亿元, 平均每个企业花费约为1 500万元以上[3]。而笔者推算, 本轮GMP的技改投入可能在1 000亿元以上, 按一般项目结构测算, 设备投入约为500亿元。

1.3 市场容量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06年 (220家会员单位) 统计数据, 全年制药装备工业总产值为76.9亿元;2010年 (243家会员单位) 统计数据, 全年制药装备工业总产值为12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网站) 然而, 目前中国约有700多家专产或兼产的制药装备企业, 其中专产约有500多家, 若以500多家专产制药装备企业估算, 2006~2010年年平均工业总产值约为150亿元。考虑到新版GMP新一轮认证高潮, 加之1998版GMP改造已有10多年, 许多装备均已到了更新期, 可以测算, 2012~2015年中国制药装备年均市场容量可达220亿~250亿元。

在探讨中国制药装备发展前景时, 不得不探讨两类产品:一类是固体制剂设备, 一类是无菌生产所用设备。

在中国制药装备产品中, 虽有8大类3 000多个品种可分, 其中固体制剂设备为制药装备的基础产品, 其既适用于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约占整个制剂药品市场份额的70%左右) , 又适用于无菌注射剂, 同时适用于原料药等生产, 如归入固体制剂设备的混合机, 其主要用于粉体的制备, 而制药生产大多与粉体有关, 量大面广。像此类归入固体制剂设备的产品还有干燥、粉碎、混合、输送、清洗等类设备, 据相关统计, 固体制剂设备约占制药装备总需求量的30%, 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容量将达到70亿~75亿元/年。

另一类用于无菌药品生产所用设备, 涉及粉针、冻干粉针、大/小容量注射剂、原料药生产设备, 由于新版GMP附录1 (无菌药品) 有其特殊性, 原生产设备已无法适应新版GMP附录1要求, 这3年的更新较大, 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容量将达到90亿~100亿元/年。

2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趋势

2.1 技术趋势

从历史上看,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比较缓慢, 1998版GMP认证为制药装备行业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制药装备的产量、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一些优秀的产品甚至已经跨出了国门, 但是必须看到, 不少制药装备企业在技术水平上基本仍处于仿制、改进及组合阶段, 没有达到创新或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我国虽已是制药装备大国, 但并不是制药装备生产强国。人才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整体生产工艺水平不高、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制药装备企业低价竞争等因素阻碍了我国向制药装备强国前进的步伐。值得欣慰的是, 近两年, 部分制药装备企业新品迭出, 有的产品已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未来随着企业良性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产品及技术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2.1.1 集成化与模块化的提高

制药装备的集成化就是把分离或转序的工艺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完成, 其特点是能克服交叉污染、减少操作人员和空间、降低安装技术要求及安装空间的要求。它包括多工序工艺装备的集成、前后联动设备的集成、进出料装置与主机的集成以及主机与检查设备的集成等[4]。可以说, 制药装备的集成化是此次新版GMP的一个标志, 其意义在于药品生产减少人员操作和确保无交叉污染。像一步制粒机将原来多台设备、敞口生产的多道工序合并在一个密闭内循环的设备中完成, 极大地减少了由于工艺环节较多、单机人流、物流介入频繁带来的药品质量风险。国外著名制药设备企业IMA集团在灌装领域产品几乎都是整体的生产线, 在包装方面也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生产的需要设计完整的工艺生产线, 并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备件在内的“交钥匙”方案。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国制药装备的集成度也将不断提高。

模块化是指装备自身能独立实现某种特定功能, 由若干个某种特定功能设备、管路、输送带或控制系统等模块组成的小型成套装置, 通过多个模块组合, 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和满足用户对空间和时间的需求, 并可以组装成大型成套制药装置或生产线[4]。其标志着制药装备走向标准化、成套化和高效化。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早已由欧美一些国家提出并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及市场日渐需要交货周期短、成本低、性价比高的产品, 模块化制药装备产品也因此逐步得到了应用与发展, 目前在医药行业应用的模块化制药装备产品有:隔离器模块、包装线模块、加料输送模块、检测模块、CIP在线清洗工作站、配液过滤模块等。也可以说, 制药装备模块化是制药装备集成化的基础, 制药装备集成化则是制药装备模块化的综合表现。

2.1.2 少人力与自动化的提高

药品生产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有效AQAI控制, AQAI是所谓的自动质量保证检查设备的英文简称, 其可以防止任何包装错误 (如无说明书、单盒用错、份量不足和产品混淆) 等, 它包含条形码系统、视频系统、标签遗漏检查仪、瓶子翻转吹洗装置、自动称重检查装置等[4]。随着新版GMP的实施, 人们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艺改善需要装备的更新, 新装备将推动工艺的完善。特别是可追溯性和可说明性, 诠释可靠和准确两个概念。

少人力即人工操作比例降低, 尽可能把人工操作工序或过程改为机械自动化工序或过程, 降低人工操作在制药生产中的出现频率, 降低传输周转、间隔, 减少人与药物的接触及缩短药物暴露时间, 减少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这是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安瓿水针检测中, 目检员工作强度较大, 而人为检测因为各种因素干扰, 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很难确保目检的可靠性。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部门对药品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制药装备的自动化水平会逐渐提高, 自动化装备将逐步替代手动、半自动的装备。如全自动灯检设备逐步取代人工灯检设备, 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并可有效提高制药行业的生产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2.1.3 可清洗/灭菌化的提高

设备可清洗/灭菌化是制药装备用于制药生产特殊性的表现, 特别是无菌制剂所用的制药装备能真正可清洗/灭菌化, CIP和SIP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说, 一个产品可清洗/灭菌化的功能恰是其先进性和符合GMP要求的标志, 也是其对工艺要求的完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制药装备的可清洗/灭菌化会给传统制药生产带来一场彻底的革命, 可大大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减少手工拆洗所花的劳动量和清洗消毒 (灭菌) 操作空间, 消除人工清洗所产生的误操作, 相应使清洗消毒以可靠的设备运行模式而付诸药品生产实际[4]。如:国内已有料斗清洗站, 其可方便地把料斗推入工作腔内, 自动完成清洗、干燥与消毒, 但类似设备太少。制药装备的许多机型都很成熟, 但在CIP功能上仍难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一些装备的清洗过程仍需靠人工。

2.1.4 数据处理电子化的提高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一般解释为:系统包括数据的更新、数据的统计、状态报告及文档的管理。新版GMP第163条也引入了这一概念。基于制药生产需要一套完整的数据记录, 而国内大多生产数据记录还停留在手工记录或单台设备的打印层面上。管理者若需查询某一实时数据, 往往需要动用许多资源才能获取, 费时费力, 且不易连续观察及截取, 更不用说查询历史数据。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设备供应商采用的控制系统不尽相同, 使数据集中控制与记录非常之困难, 然而,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能解决这一问题, 其为数据的采集与记录提供了操作平台。其特点:数据的实时性与连续性;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数据的可追溯性与快捷性;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节省了大量人力, 减少了纸张消耗;生产过程的数据统计整理与汇总分析。此外, 系统软件采用组态形式, 可对各种不同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组合, 形成符合使用者需要的图表类型和数据表格。数据处理电子化的提高单靠EDPS是不行的, 其主要是有待工作母机对控制部分的完善, 只有不断完善各控制源头的信号输出, 才能把这套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做的完美。

2.1.5 新品替代化的提高

这几年, 制药装备新产品逐步取代传统产品:料斗混合机、三维混合机、湿法制粒机、沸腾式制粒机等逐步取代传统产品如槽形混合机、双锥混合机、V型混合机、摇摆式颗粒机等, 特别是无菌药品生产的混合设备将以料斗混合机为首;高效包衣机逐步替代荸荠式糖衣机等;联动生产线逐步增加并取代单机, 如滴眼剂生产线、水针生产线等;在无菌药品生产中, 带隔离技术装备将取代原先装备, 如带RABS的灌 (分) 设备将取代原来的半加塞灌封机或分装机;组合工艺设备增加, 如过滤洗涤干燥机等;胶塞清洗机、铝塑泡罩包装机与装盒机组合等产品逐渐增多。

2.1.6 多方合作化的提高

由于制药装备是一个特殊的专业, 涉及制药工艺、生物技术、数控技术、软件编程以及化工机械、制冷、自动控制、材料学、包装机械、制造工艺、焊接、自动化控制、声学、光学、计算机运用等专业, 可以说, 单靠一个制造企业是不能生产出高科技的产品的。制药装备企业只有通过与制药企业研发部门、医药设计院、研究所合作, 参与药厂的新药开发、工艺改进工作, 才能有效提高研发人员对制药工艺的理解、掌握和经验积累, 进而促进研发人员对自身设备技术工艺的改进和提升。

2.2 市场趋势

随着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产品、技术的不断进步, 笔者认为制药装备行业的市场发展将会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特点:

2.2.1 行业集中化逐步提高

现阶段, 制药生产企业对供应商提供设备及服务的层次要求也不断提高, 一方面因为药品质量成为影响企业生命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因为制药生产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制药生产企业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 对单机设备需求逐步降低, 对系统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 例如对于制粒环节, 制药企业原来单纯采购单机设备自行搭配组合制粒生产线, 而现在, 尤其是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制药企业往往会一次性从一家供应商采购整条制粒生产线设备。这要求制药装备企业不仅提供单机设备, 而是提供集生产线设计、实施、系列设备供应及安装调试于一体的系统服务, 这就对制药装备企业产品丰富度、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部分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会因达不到新的要求而逐步被市场淘汰。

其次, 随着制药装备的质量受关注的程度不断加深, 国家对制药装备行业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那些规模小而研发投入不足的制药装备企业将不断被迫退出, 这也会使制药装备行业的集中度不断上升。

2.2.2 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的提高

随着制药装备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鼓励, 制药装备企业对研发投入将不断加大。目前国内制药设备企业一直在加紧产品升级和标准制定, 同时受GMP的影响, 整体制药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将不断加强, 部分国产制药装备的质量性能与进口设备的质量性能差距将不断缩小, 而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明显, 将形成对进口制药装备的逐步替代。据悉, 现90%以上的产品能在国内自行配套, 国内的混合机、冻干机、胶囊充填机、压片机等产品已达到或部分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2.2.3 国产设备出口将不断增长

目前,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已经在不断满足国内制药企业对设备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一定量的出口。未来随着设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和设备质量的不断上升, 价格优势又比较明显, 出口比例也将不断上升。目前, 我国制药装备主要出口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例如韩国自1998年开始就进口我国的制药设备, 主要有压片机、制丸机、混合干燥机和流化床等。另外, 我国制药设备也有少量出口至北美及欧洲地区。预计未来随着国产制药装备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对欧美的出口量也将会不断加大。

2.2.4 认证软件要求的提高

现今, 在制药装备市场采购设备, 用户在注重产品技术与质量的同时, 更注重设备的认证软件。用户采购以URS (用户需求) 出发, 考察制造商的FS (功能规格书) 、DS (设计规格书) 、DQ (设计确认) 、FAT (工厂验收测试) 、SAT (客户现场验收测试) 、IQ (安装确认) 、OQ (操作确认) 、PQ (性能确认) 。有的还需制造商提供RA (风险评估) 、QP (质量计划) 等技术文件。我国制药装备市场已对这些认证文件提出了一定要求, 可以说, 没有认证文件支撑的设备将会逐渐失去市场。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我国制药装备企业的规模也将逐步增大, 资金、技术、人才等也将向较大规模企业集中, 国内企业将在保持一定价格优势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产品技术性能, 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深度不断增大, 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抗衡的实力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日华.制药装备行业的态势[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 2008 (5)

[2]梁毅.新版GMP的主要变化与对制药企业的影响[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 2011 (4)

[3]徐德仁.新版GMP影响评析[N].投资领航日报, 2010-07-02

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3

3、行业发展前景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不断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从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将进入深度加工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工业结构优化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也将使我国的单位GDP电耗趋于下降,但电力需求维持增长态势,电力工业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每万元GDP电耗将由2010年的1,487千瓦时下降为2020年的1,100-1, 200千瓦时。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生活用电水平达到700-800千瓦时/人,生活用电的比重将超过20%。预计到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万亿千瓦时左右,电力弹性系数在1左右。

“十二五”能源规划发展思路:一是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加快核电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产业;二是加强传统能源的产业,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努力发展煤、电大型的能源企业;三是提高能源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国内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协调衔接,合理安排煤电油气的建设;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和生态修复的机制;五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发展目标:煤炭仍将保持主体能源地位,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核电、太阳能生产规模都将有大幅提高。“十二五”末期国内将形成六到八个大型煤炭集团并且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提出煤炭调入区和调出区概念。同时,可再生能源方面,将力促水电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作用,将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将太阳能作为后续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能源规划投资预计为5万亿元,其中电源建设投资预计2.65万亿元,电网建设投资预计2.35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其中,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将推动金沙江、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对于我国此前规划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其中将有五大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对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方面进行双重标准考核。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十年新能源投资将达到10万亿。

4、行业竞争格局

钟表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4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钟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钟表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钟表产业第二轮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行业生产大国,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和系列化,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目前的几百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中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结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扩张(占企业总数70%以上)。已形成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六个主要产区。

中国制表业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相比起来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瑞士、日本和中国三大钟表集群的格局已形成。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自有的复杂功能手表,并且屡在国内外媒体上曝光,这对于中国钟表品牌的推广非常有利,也强化了“世界钟表业应有中国表的位置”这样一种良好的印象。

2011年全行业累计完成钟表(含零配件及定时器)工业总产值约470.0亿元,其中成品表及表心产量10.34亿只,成钟及钟心产量6.33亿只。2011年我国钟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1-11月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9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2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0.0亿元。2011年我国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出口总额为69.5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6.89亿美元,是历年来出口额的最高水平。

2012年1-12月,钟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33%,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21%,累计产销率98.03%。

整体来看,我国钟表制造业在内销贡献率、新兴市场拓展、零配件加工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为实现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品牌方面三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随着以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基地的建成,中国钟表行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钟表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大量外贸型企业转投国内市场,国产钟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尤其是二线城市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望在近年显现,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将逐渐成为我国钟表行业的重要新兴市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钟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钟表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钟表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内钟表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对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的工业统计数据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机械钟表、电波钟表、电子表、航天表等细分产品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钟表市场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区域发展分析和营销分析以及国内外钟表生产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最后科学预测了我国钟表业未来的前景趋势。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5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管道运输业发展前景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管道运输已成为中国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五大运输行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结构优化的推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正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期。

管道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已突破9.5万公里,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格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石油、天然气、成品油运输管道建设将进一步提速。截至2013年6月24日零时,我国首条跨境原油运输管道中哈石油管道管输原油累计进口突破5700万吨,达到了5744万吨。自投入商业运营以来,中哈原油管道进口原油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西部能源大动脉”。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来自中亚的管道天然气直达珠三角,延伸向香港,截至2013年4月13日,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达500亿立方米。2013年7月15日,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投入使用,进入试运行阶段。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天然气管道的投产标志着另一条重要的中国战略能源运输线被打通。

管道运输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新增油气管道7.4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4.5万公里、原油管道0.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万公里,总投资约3500亿元;预计到2016年底累计里程将突破17万公里。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管道运输业发展前景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管道运输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管道运输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原油、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管道运输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和技术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管道运输行业的投资潜力和未来前景。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6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钛白粉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钛白粉行业发展现状:

一个国家的钛白粉消耗总量是社会消费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志,这是因为钛白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是涂料、塑料、油墨、纸张、化纤、日化、医药、食品等行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因此钛白粉的生产备受各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中国钛白粉行业很早就进入国际钛白粉市场的竞争,国际钛白粉市场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中国钛白粉的生产。

随着对国内引进钛白粉装置的消化吸收,完成了国产化建设国内大型钛白装置的技术积累以及大型设备的国产化工作。近年来,中国钛白粉工业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钛白粉工业已经进入成熟期。

2011年,在全国能维持基本正常生产条件的规模以上55个生产商中,钛白粉综合产量为1754940t。其中金红石型产品(包括粗品)首次超过100万t,达到1175920t。在各企业产量中,前3名仍然是四川龙蟒钛业、山东东佳和河南佰利联,其中四川龙蟒钛业的产量为15.3万t,超过山东东佳,首次位居行业第一。

2012年,在全国现有正常生产的全流程型规模以上的49家钛白生产商(59家工厂)中,综合产量共1886024t,加上其它数家不符合正常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在内,2012年全国钛白粉总产量为189万t,比之2011年的175.5万t,增加13.5万t,增幅为7.7%。2012年,四川龙蟒钛业以18万t的产量继2011连续第二年高居行业第一,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和重组后的中核钛白分居第二、三、四位。

钛白粉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钛白粉扩产工程将达11个,计划产能为110万吨/年。截至2015年,我国钛白粉总产能将达415万吨。未来五年内,我国钛白粉需求量将维持在10%以上,我国有望成为全球钛白粉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行业前景可期。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钛白粉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金属钛、钛白粉、纳米钛白粉的特性及用途等,接着分析了钛矿资源和国际国内钛白粉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涂料行业、塑料行业、橡胶行业、造纸行业等钛白粉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钛白粉行业做了相关技术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钛白粉行业的投资环境与未来前景。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7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 (GB/T4754-2011) , 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9个子行业, 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属于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下的子行业, 见下表。

石油化工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就是专门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 该种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技术改进情况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建设迅猛发展, 带动了化工生产专用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 我国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造体系, 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设备制造方面的发展如干燥设备等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其产品技术含量和性能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具有较高的产品竞争力。在化工专用设备如罐, 槽等其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 而釜、塔等化工专用设备正在进行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用的专用设备如锅炉等, 其产品越来越向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节能环保, 安全可靠已成为这类化工专用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化工行业专用的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生产制造也在不断的加大, 在产量产值提高的同时, 其设备的品质和技术等也不断的创新发展, 推出了许多各种各样, 性能繁多的仪器仪表设备。在大型的化工设备制造工程方面, 各个制造工程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 在保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大部分化工专用设备制造工程都向高效, 节能, 环保等方向发展。

尽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耗能大, 污染重的化工设备制造行业如水泥, 电解铝等相关设备项目制造方面发展速度放缓, 但是我国整体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正在向大型化, 高新化和集团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和进步。

三、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化工设备市场方面主要呈现出产量和销量都发展迅速的态势。在化工机械设备制造方面, 整个行业2013年的产品销量比2012年上升了19.6%。2013年化工设备制造行业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了387亿元, 比2012年上升了22.3%。特别是化工炼油专用设备制造方面, 其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上升了22.5%, 达到了98亿元, 其中产品销售方面的收入为69亿元, 和2012年相比, 增加了18.7%。

在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作方面, 其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上升了19.8%, 达到了88.6亿元, 其中产品销售方面的收入是58.2亿元, 和2012年相比, 增加了19.2%。

化工金属压力容器制作方面, 其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上升了20.1%, 达到了88亿元, 其中产品销售方面的收入为62亿元, 和2012年相比, 增加了17.6%。

在化工生产用到的热交换装置设备制造方面, 其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上升了12.8%, 达到了72亿元, 其中产品销售方面的收入为45亿元, 和2012年相比, 增加了16.3%, 另外热交换装置的出口量也在不断的加大, 在2013年, 其出口产值达到了2209万美元, 而石油钻采等设备的出口产值达到了4987万美元, 与2012年相比, 增加了18%, 从2014年1-3月份的销售情况来看, 该出口量还会继续增加。

从整个化工设备市场方面, 可以看出, 我国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环境良好, 相关设备制造如热交换装置, 石油钻采等设备的市场在不断的扩大。整个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发展呈现出不断发展态势。

四、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是良好。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 化工生产工业的不断完善, 我国在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依然乐观的

但是, 我国在化工装备方面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炼油、化工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石化行业对先进的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需求。国内在成套及产品设计、制造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化工设备仍在大量进口, 行业未能分享我国大量建设大型炼油厂、石化厂、化工厂急需设备的大好时期, 化工设备进出口总体仍呈巨额逆差状态, 行业的处境还相当困难。虽然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大型骨干企业较少、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工艺与装备开发脱节、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在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 未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其化工设备制造市场受到国外先进产品的冲击的可能性还比较大, 因此, 我国还需要加大对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等技术方面的创新, 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确保化工专用设备制造市场的稳定和进一步扩大。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发展现状良好, 但是如果要保持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态势, 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还需要加强对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 提高相关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雷, 关于我国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的探讨[J], 化工科技, 2003 (1) , 289-297.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8

【关键词】 汽车行业 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未来预测

1.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需求特点:

1.1乘用车需求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受到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意识变化的影响,我国乘用车消费结构呈现由相对单一格局向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以往比重较高的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比重有所降低。据数据表明,2011年轿车销售949.43万辆,同比增长27.05%,交叉型乘用车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增幅明显减缓,销售249.21万辆,同比增长27.77%,另一方面,SUV和MPV增势迅猛,市场比重明显提高。2011年suv销售132.60万辆,同比增长101.27%,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 2011年MPV销售44.54万辆,同比增长78.92%,增幅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

1.2重型货车和大客车引领商用车市场全面增长

在经济增长背景下,客货运输需求较快增长,从而带动商用车市场全面增长,比较而言,货车销量增速快于客车销量增速。2011年货车销售386.11万辆,同比增长30.47%。尤其是重型货车销售增长迅猛,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1.74万辆,同比增长59.93%,增幅比货车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更高于2009年同期42.22个百分点;而中、轻、微卡增幅较2009年呈现不同程度减缓。2011年,客车市场表现也明显好于2009年,客车销售44.31万辆,同比增长25.14%,增幅高于同期21.1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客车增速明显加快,销售6.88万辆,同比增长45.87%。

2. 我國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2.1汽车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据统计,我国经政府审批的汽车厂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但重复建设严重,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而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却远远偏离最佳规模。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中国三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加总,还比不上美国戴o克公司一家产量。生产规模偏小导致了中国的汽车生产成本偏高,尽管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2.2从消费者需求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努力扶持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广大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拥有自己的家用轿车产生了日益强烈的需求,可以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由“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国内汽车消费环境长期积累的矛盾激化。近年来汽车爆发性增长带来的环保、交通拥堵、停车难等许多社会问题,都会影响到潜在消费者购车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各城市当前并未准备好迎接汽车社会的到来,城市对汽车管理趋于行政化,习惯用“限购”等行政手段,回避汽车社会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限制了汽车消费。

2.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升级需调整目前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结构分散,整车生产企业众多,从事整车生产的企业有120多家,汽车工业前十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一直徘徊在80~87%之间。另外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升级要把握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程中与世界汽车强国并驾齐驱。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汽车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产业化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及电控系统的研制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还包括发展模式的升级,而掌握自主核心生产技术、提高综合管理运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最好体现。

3. 预测我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3.1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

进入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利好不断。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科技部、工信部和国资委都将出台政策支持,分别为《国家“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央企纯电动车投资规划》。上述政策对于未来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企业、投资者,都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仅是由于现在有国家政策支持才对其看好,更重要的是,汽车工业得发展的方向的政策不会是“一阵风”。

3.2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世界品牌:

一方面是采用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采用全套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立足于世界汽车工业得新成果,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严格的要求获得突破式发展。另一方面是增加出口,合资企业汽车产品的零部件配套80%都在国内,促进了国内汽车配套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外资企业又不愿意让中国生产的合资品牌产品出口,这就给自主品牌企业出口创造了良机。

3.3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另外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另外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4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这种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有关报告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将会向着智能化发展。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在逐渐的提高,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处在高速度发展的阶段同时,但也必须要认识这其中的一些隐藏问题和弊端,因此,通过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知道我国未来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际商报》编写组.国际商报.北京:国际商报社,2000.

[2] 《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编写组.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1998.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雪峰(1975,7-),男,吉林辽源人,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统计教学与统计方法研究。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9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印刷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印刷机械制造行业承担着为书刊出版、新闻出版、包装装潢、商业印刷、办公印刷、金融票证等专业部门提供装备的任务。我国印刷机械行业起步比较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

印刷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机械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印刷机械基本实现了高、中、低端品种齐全,中低端设备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要,还有部分出口到国际市场。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部分印刷技术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代表当代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喷墨数字印刷机、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等高新设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企业。随着印刷机械制造企业加工技术手段和检测技术的升级,计算机管理在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产品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

经济全球化为印刷机械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为国内的印机制造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外印机制造商进入国内市场打开了大门。伴随着国家关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11月,印刷设备、器材(不含制版软片)累计进口25.3797亿美元。其中,印刷设备进口21.6975亿美元;印刷器材进口3.6822亿美元。2013年1-5月印刷设备、器材的进口增长幅度在1%左右,出口增长幅度在5%左右,出口形势好于进口,设备出口又好于器材。

印刷机械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印机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背景,国家针对印刷业提供了各种有利政策进行引导,数字印刷与印刷数字化、绿色印刷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兴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印机制造行业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印刷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印刷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接着对印刷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对国内印刷机械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概述。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胶印机和印刷机械的其他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印刷机械行业的进出口状况、政策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报告对印刷机械行业的投资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还介绍了印刷机械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10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投资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截至2013年5月我国已有18个大中城市(含香港)拥有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2100公里,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获批,在交通领域投资规模仅限于铁路和公路,市场空间巨大。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时期,今后还将修建城市轨道6000多公里,投资将达4万亿元。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中国已形成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纵观我国地铁、轻轨发展动态,未来5-10年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其设备制造市场前景广阔。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经济特点、系统模式等,接着系统分析了国际国内城市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做出了具体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及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行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报告对城市轨道交通及设备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预测。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11

关键词:信息咨询;信息意识;知识经济;人力资源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生产瞬息万变,计算机与INTERNET网的发展促成了全球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新技术竟相涌现,新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信息飞速地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越来越新的科学技术时刻冲击着人类的工作生活,从而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社会。这种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全球化的科技革命和经济革命,正在把人类的生活推向一个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知识经济的代表,信息服务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全球经济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服务业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生力军。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我国的信息服务业顺利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知识经济已成为本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但是,由于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服务意识没有完全达到与时俱进,信息咨询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信息服务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社会对科技信息需求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科技信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企业对信息的重视不够,他们现用现学,没有长远的目光面对市场。由于没有完备的科技服务管理体制,对科技服务机构起不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所以对一些知识产权难以保障,从而影响了信息市场的诚信,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推广,阻碍了我国经济信息化的进程。由于有价值的科技信息资源存在着封锁、垄断,这对信息的普及造成了扼制。以情报机构为例,虽然国家投入了一定资金为部分地区的科技情报机构购置了信息资源,但国家对情报机构投入的事业费不足,造成情报机构的人员面临着创收压力,以补贴事业费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些情报机构由于政府投入少,没有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而为了维持情报机构的存在,只得变卖家产、出租房屋,完全失去了情报机构的本质意义。

二、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我国目前科技服务业市场服务的现状分析,要使我国科技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市场,首先应该提高科技服务意识,以便扩大市场需求。只有提高了科技服务意识,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发展科技、科技强国,而不至于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一)完善我国科技服务业市场机制

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对科技服务做到诚信制,强化信息服务业的竞争意识,完善信息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健全市场管理机制,规范市场的行为,使信息服务业能够健康发展,提高科技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等。只有为信息服务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科技服务才能被人们认可、接受,才能使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

(二)加强信息服务业的人力资源

信息服务业在西方称之为“智力服务业”,它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其他产业的区别在于信息服务业的成果体现在由从业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汇集而成的科技服务报告中,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水准的专业知识,通晓有关法律、心理、社会及相关科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等。规范管理,统一和健全认证制度。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科技服务人员的创新能力、能动性、实践能力,也就是要从思想方法、创造思维、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培养科技服务人员的现代服务意识。作为科技服务人员在收集信息时应做到心平、气静,要求综合分析能力要强。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努力做到眼勤、脑勤、嘴勤、腿勤、手勤,要多看、多想、多问、多行、多写。把分析整理完的信息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信息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和最终归宿。所以,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把信息化培训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以推进,为各行各业和各地区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不断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劳动储备,这是信息化建设事业和信息化建设进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三)加强信息机构市场服务机制和意识

科技服务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服务机构必须处理许多内部管理问题,如资源利用、时间分配、客户关系、行政支持、专业发展等。把内部管理搞好,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为其它企业“病人”开药方。大凡成功的科技服务机构都明晰管理科技服务业的结构,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市场定位和职业价值观,并具有较大的规模。科技服务业正经历着市场的考验,进行着自我整合与提升。只有在内部管理、职业价值观和市场定位各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具有较大的规模,科技服务机构才可能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从信息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建设推广发展到从战略高度开发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信息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高度。这就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完善、手段先进、信息资源丰富、服务意识强的科技服务机构,以及拥有一批专业素质和信息分析能力强的信息分析人员,这些是才是更好地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和快速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志凡.浅谈图书情报机构如何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

木质工程材料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篇12

木质工程材料是通过一系列加工将木材制成强度性能具有可预测、可评价、可设计的结构用木质材料。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结构用集成材, 主要用于木结构房屋的主梁、立柱及桥梁的主梁等大型受力构件;结构用胶合板, 可用在楼面板、剪力墙等方面;木质工字梁;单板层积材, 主要用于建筑行业, 用作桁架、托梁等构件;定向刨花板, 可作为结构材料用于建筑、包装行业;FRP增强木质复合材料等。

木质工程材料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广泛及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木质材料的基本性质、应用技术、加工工艺、木结构零部件设计及连接方式等, 并形成了各种可供参考的工程技术手册。对环境、耐久性及温度等影响的研究, 在国外都有相关的报道。生产木质工程材料可取得低投入、低消耗、高回报的效果, 在我国也将有更多的发展及研究成果。

2 几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木质工程材料简介

2.1 单板层积材

单板层积材是将多层整幅 (或经拼接) 的单板按其顺纹方向为主, 进行组坯并胶合而制成的材料, 分为结构和非结构单板层积材。

单板层积材优点如下:经济性比较高, 可利用小径级及短小材、速生材为原料, 对原材料没有特殊要求;便于处理,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对产品进行防虫、防火和防腐等各种处理;可实现生产和应用的系列化、标准化[1,2];板材结构比较均匀, 其层积结构减少了板材扭转和翘曲等问题的出现, 稳定性较好, 大大减小了变形;强度较高, 其强重比高于钢材。单板层积材主要用于屋顶桁架、建筑托梁等构件。

2.2 定向刨花板

定向刨花板是将刨花拌胶然后按其纤维方向排列, 经高温加工制成的刨花板。表层与芯层的刨花方向相互垂直, 表层按顺纹方向排列, 芯层按横纹方向排列。由于其结构与胶合板相似, 沿顺纹方向具有较高强度, 因此定向的表层刨花与芯层刨花互相垂直交错分布, 从而可形成3层或5层等奇数层的定向结构刨花板。

根据上述可知, 定向结构刨花板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因此可作为结构材料用于建筑方面, 因为胶合板原材料需要大径材, 其原料来源困难, 且成本较高, 因此定向结构刨花板在未来木质材料的发展中更具优势。从其性能、加工质量及带来的经济利益等多方面来看, 定向刨花板可用作室内装修和家具制造等方面[3,4]。

2.3 FRP增强木质复合材料

FRP增强木质复合材料是利用纤维增强聚合物来增强木材性能而获得的性能优越的工程木质复合材料。目前用于聚合物基体的纤维增强物主要有3种:玻璃纤维、碳/石墨纤维及合成纤维。

它是一种优越的修复木材的材料, 使得木质材料的使用寿命延长。它有以下优点:使材料的变异性降低, 增大其设计值;使得低等材质树种和速生材可用于工程产品;减小木构件的尺寸, 降低其比重;增加材料的耐久性等。

3 木质工程材料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逐渐贫乏, 加上国家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因此人们对速生林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在天然林资源日益匮乏和大径材减少的情况下, 而人工速生林木材如桉木、杨木、杉木等具有许多缺点, 例如材质松软、尺寸变异性大、强度低等, 对于胶合板和细木工板单板所需的原料大都是大径材, 因此来源越来越困难, 也将会大大提高其成本[5];因此利用速生材生产的定向刨花板、单板层积材等木质工程材料来代替大规格锯材使用, 不仅实现了速生木材的高效利用并将其应用范围拓宽, 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木材短缺所带来的问题。

随着木质材料原材料林基地建设的完善及政府部门更多相关政策的支持, 原材料费用将会下降, 其产品的价格也将随之降低, 被更多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因此对于充分利用速生材、小径材为原料生产的木质工程材料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伟娜, 马春梅, 申世杰.单板层积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木材加工机械, 2011 (4) :35-39.[1]李伟娜, 马春梅, 申世杰.单板层积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木材加工机械, 2011 (4) :35-39.

[2]Richard P.Vlosky, Ph.D.Candidate, Paul M.Smith.Laminatedveneer lumber:a United States market overview[J].Wood and FiberScience, 1994 (4) :456.[2]Richard P.Vlosky, Ph.D.Candidate, Paul M.Smith.Laminatedveneer lumber:a United States market overview[J].Wood and FiberScience, 1994 (4) :456.

[3]樊承谋.木结构在我国建筑中应用的前景[J].木材工业, 2003 (3) :5-6.[3]樊承谋.木结构在我国建筑中应用的前景[J].木材工业, 2003 (3) :5-6.

[4]胡育辉.定向结构刨花板与其它人造板的比较[J].木材工业, 2000 (5) :27-28.[4]胡育辉.定向结构刨花板与其它人造板的比较[J].木材工业, 2000 (5) :27-28.

木质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13

CONTENTS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1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2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3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4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5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6 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7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7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8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8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9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9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9 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10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0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1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1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11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1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1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1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11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11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11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企业的核心业务都逐步地迁移到IT平台上来,对IT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T需要管理,向IT管理要效率,保证IT的有序化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ITIL作为最近几年IT界风头最劲的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广泛1 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被很多企业选择作为IT管理优化和改造的首选工具,ITIL成为IT管理的一种标准,但在中国企业采用ITIL的方法来管理IT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企业在落实ITIL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管理的效率没有提高,宝贵的IT人力资源浪费惊人,许多管理岗位被淹没在大量的事件中,疲于应付,流程失去实质内容陷入空洞

所有这些都让企业感到失望和困惑,尽管ITIL拥有国外各大企业成功实践的“纯正血统”,但正如“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对他人成功的简单移植却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根据我以往对国外各大企业的调查表明,国内企业上马ITIL的不少,但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并体现其价值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结合之前几篇文章的分析,我认为还是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之前的文章中也说到过,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像ITIL这样的理论落地,是在其基本功已经很扎实或者已经不会受到来自于这些层面的困扰基础上才达成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很多都需要自己负责整个IT基础设施及应用的管理工作,依然遵循国外的方法来建设自己的IT运维管理平台,显然会事倍功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当下,云计算正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在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成熟的应用,但云计算与虚拟化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大了IT复杂度。如何简化IT运维管理,实现IT运维成本上的降低和效率上的提升,就成了一个所有企业IT部门面临的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IT部门开始升级运维管理方式,从传统的IT运维向云运维过渡,在部署、实施、维护及业务应用响应能力上均大幅提升。

事实上,传统IT运维模式,如果不进行革新,就会拖后腿。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依赖于IT来驱动,这意味着IT需求变得越来越强,服务器等数量爆增,管理起来日益繁杂,特别是IT部门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二是,云计算、虚拟化时代的开启,在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面前,需要灵活自动地去管理虚拟的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而且还是动态迁移的,不再是单

一、物理的设备,这种矛盾日益强烈,导致传统IT运维模式变成了瓶颈,不进行升级的话,结果会是死路一条。熟悉IT运维的人员很清楚,传统IT运维模式有三大弊端:

一是人员成本偏高,不同阶段的系统交叉在一起,IT环境日趋复杂,管理难度大,又多采用人工方式,跟不上业务需求。而Gartner的调查也发现,IT运维成本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成本只占20%,流程维护成本占40%,运维人员成本占40%。但纯人工又缺乏自动化工具的传统IT运维方式迫于IT复杂度提升,又不得不扩张增员,不改变的话就无解;二是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传统IT运维方式只有发生故障或影响业务连续性时才会被发现,并非是主动预警、修复,所以IT运维往往陷入”救火队员”的角色中,故障报警此起彼伏,恶性连锁反应持续发生,还会导致企业对IT运维的满意度大幅降低。而随着业务应用都跑在IT设备上,这种现象会酿成灾难;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

网格化管理设计。首先是网格单元划分。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网格单元,将网络通讯、运行值班、主机系统等涉及生产运维的每一方面作为基础网格,再逐层逐级细分每一个网格工作,最底层的网格为具体的每一项工作,是网格构成基本元素及生产运维的具体工作点和管理点,有相应的人来执行;其次是建立双维度。对于每一层网格从横线和纵线两个维度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考核,节点横线为运维小组长,其职责是对节点工作进行管理,节点纵线为部门负责人,其职责是开展服务支持协调、考核管理,通过纵线和横线双维度交叉,形成检查点,明确每个网格点的责任人和监督人;最后是形成体系。通过生产运维工作的逐层细分、纵横交叉检查,形成立体式、无盲点、规范性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操作制度梳理修订。针对设计好的每一个网格节点,根据安全规范要求,修订生产运维操作制度。一是明确定义生产运维各维度工作范围、工作策略、参与角色及职责,细化管理维度中各环节流程;二是明确各维度执行后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定期召开事件分析会及问题分析会,对发生的重点事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定期联合业务部门组织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检查等;三是明确各维度间的关系,将“事件响应时间”、“问题解决率”等运维管理指标作为服务评价、员工绩效考核参考,提升各维度工作质量。日常运维平台构建。网格化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运维平台作为基础设施是其中的关键。监控预警平台将各种监控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数据采集手段将各类监控数据汇集,并将告警、性能数据与相关配置数据关联,使监控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事件中心,建立一体化监控体系。自动化作业调度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清算和批处理操作自动处理,减少操作过程中人工干预。运维操作管理平台通过日常维护操作自动化部署、应急处置方案自动调用,实现运维操作自动化管理功能。建立可配置的自动巡检平台,定期对系统、应用环境等进行健康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警、为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的运维数据分析提供更准确、丰富的信息。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

数据大集中后,随着商业银行生产运维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为了提高IT运维水平,各商业银行总行在生产运维上下足了功夫,标准化(基于ITIL、ISO2000国际标准)、表单化等IT运维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和实践。

但对于分支行来说,目前IT运维工作量已明显减少,国际标准要求较高,岗位、人员、资源等条件很难得到满足,可行性、操作性不强。与国际标准相比,网格化管理模式相对比较灵活,适用性强,目前已经应用到城市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领域,提高了管理效率,可以很好运用到分支行的IT运维实践之中。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络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强调责任与协调的统一,通过资源协调与共享,提供高质量服务,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其优势在于:网格化管理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细节决定成败”,网格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做起,实现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

在IT运维日常维护工作中,无线网质量的投诉比例越来越高。首先,由于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在有些高校中,AP的数量接近1万台),信号中断、设备故障、非法安装和接入等事件,超出了传统IT运维工具监控的范围。其次,面对信号强度、覆盖质量、分布密度、流量管理等工作,用户似乎退回了只能使用命令行检测的原始阶段。

为了满足以用户体验管理为中心的无线网改造目标,全新RIIL星光图实现了实时监控AP分布、用户分布以及用户体验分析的功能,为无线网络规划提供了基于用户密度的数据支撑。在这张图上,管理员可以直观迅速地找到故障AP进行修复、找到用户体验差的区域、掌握无线设备的流量情况,摆脱效率低下的命令行模式,从而减轻AP故障处理的性能优化的工作难度。同时新增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POE交换机的状态管理,帮你快速定位无线网络故障。

在企业IT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当下,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为企业运营甚至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是CIO和决策层非常关注的重点。但不同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IT运维模式往往呈现出不同种类的关系维度,包括总部运维和下级单位运维的关系,IT部门运维和业务部门运维的关系,甚至会存在自主运维和外包运维的关系。在大型企业,由于网络垂直层级较多、跨越地理位置较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用户很容易迷失在“海量数据”里找不到主线和头绪。

为此,RIIL推出全新分级管理功能。用户只需要在总部部署CMP集中管理平台,就可以完成下级平台数据对接,将下级告警、资源、指标、拓扑、报表数据统一展现,从而实现下级独立运维,总部集中管理。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统一管理、政府纵向网管理、医疗基卫区卫网络管理、教育城域网管理等领域。

一直以来,IT运维管理工作的焦点都只是在技术层面,追求IT组件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质量,这将IT运维部门带入了“重技术质量,轻业务指标”的误区。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在业务层面实施的IT服务保障环节,很容易造成IT和业务部门的猜忌、服务和设备厂商的之间推诿。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

在长期的IT建设历程中,鲁明公司形成了各种各样的IT系统,所支持的业务平台也越来越复杂。据介绍,鲁明公司在各地的油气站,其前端为监控、采集业务系统,后台为数据采集服务器等,对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都非常高,而生产指挥系统等关键业务更需要7×24小时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面对越来越多的IT资源和高要求的运维服务质量,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而要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降低运营的风险、保障公司业务高效运行,就必须要彻底改变现在人工手动的运维模式。” 鲁明公司IT部门主管领导谈到了改变。那么,之前手工运维场景下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第一、“救火式”的故障管理总是后知后觉。随着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日趋加深,看似轻微的网络故障很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公司的运作,而如果IT部门只是从报修电话中体现价值,总是做“事后诸葛亮”是很危险的。

第二、故障处理效率不高,人力成本攀升苦不堪言。首先,一线的IT运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故障通知,而被动让故障处理再陷泥潭,定位故障源头的难题让这种局面恶化。其次,设备和业务系统日常巡检依靠人力难以维持,工作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巡检工作敷衍了事,还会留下运维“死角”。

第三、IT运维与业务脱离,无法用非技术化的数据向业务部门表述IT战略及IT资源的分配状况,业务部门也无法直观的看到系统健康状况。

既然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IT运维的价值,鲁明公司决定彻底抛弃传统的手工运维管理模式,打造出一个主动出击的IT运维管理新格局。可这艰难的第一步又从哪里入手呢? SSM消除监控“死角”IT管理运筹帷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it运维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it运维管理可以细分为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和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两者管理的对象不同,但其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是一致的,其主要功能是为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下图从it运维管理的对象和专业方向两个角度对it运维管理领域进行了细分。

其中,业务服务管理(即bsm)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代表性组成部分;电信运维支撑系统(即oss)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兼具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特色的各类电信数据业务的出现,以及电信运营商整合计算机网络管理电信网络管理的需求的提出,使得bsm和oss两类产品及服务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逐步走向融合,这一趋势将日益明显。

2009-2013年,中国bsm市场容量以19.4%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47.9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内oss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广电、电力、公安等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以及电信设备制造商三大类。其中,电信设备制造商的oss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于面向网络管理系统,且一般有电信设备制造商自主开发;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对oss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oss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深入应用,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已经成为银行经营与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局部、粗放、碎片化的IT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IT运维管理必须向全局化、流程化模式转变,进而实现全方位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银行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相继实施了数据大集中工程,纷纷建立了集约化、集成化的大型数据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全国数据中心为核心、省域数据中心为支撑、覆盖所有基层网点的IT运维新格局。

金融机构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使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复杂度和运维风险成倍叠加,IT运维如何应对数据大集中后运行规模庞大、管理层级繁多、技术应用复杂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基础设施设备运维、IT运行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灾备建设、业务服务连续性、运维队伍建设等统筹管理,已成为银行高管和科技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来看,只有建立符合金融机构IT特点的,与数据中心发展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明确运维管理的各项内容,统一运维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运维管理的具体流程,切实转变传统的分散式、粗放式的运维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满足数据大集中后多层级、全覆盖的运维管理需要,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金融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涵盖生产和灾备总中心、省域分中心、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四个层级所有运行单位的安全运行。在整个IT生产链条中,各个运行单位已经高度耦合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管理疏漏、操作失误、运行中断等情况都会引发局部乃至全局性的服务停顿,甚至是业务瘫痪,影响金融企业的社会形象。

在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下,银行各生产运行单位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不均衡,生产运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的现象不可避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

2013年,大数据成为IT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正在从专注于个别项目向对企业战略信息架构的影响上转移,对数据量、种类、速度和复杂性的 处理正迫使许多传统方法需要发生改变。同时为企业内部和运维产品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 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从而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8 位,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 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显得十分艰巨。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数据采集已非易事,而对采集上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更难的挑战。如果数据未 经过处理,这就对运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大数据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的2013年,在此背景下具备实时采集和海量分析能力的IT运维管理产品将会 成为数据分析应用的新增长点。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

在虚拟化诱人的高额回报面前,相对滞后的IT运维管理已经让众多CIO熬过了艰难的2012.在虚拟化后,IT运维部门需要对新增的虚拟网络、数据存储、虚拟机、ESX/ESXi主机数量、集群对象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消除虚拟化主机“不可见”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支持边缘应用的虚拟机和支撑核心应用的物理服务器同时存在环境中,IT运维产品需要具备“同等对待”的能力。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模式,比如,在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之 间仍然采用“实体连接”的方式进行管理,等等,这样才能消除虚拟化运维的死角,才能支撑传统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换代至“云数据中心”。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

大数据、虚拟化对运维人员来说如临大敌,存储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其稳定性、性能都是确保核心任务运行关键,存储系统发生事故、灾难往往给企业形象和业务连续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

在Gartner发布的2013预测中,IT操作流程自动化成为了影响数据中心发展的技术之一,而实现IT管理流程自动化仍是IT管理人员降低IT操作成本和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目标。另外,在影响数据中心的技术中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将继续在企业IT运营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对主机系 统更加完备运维工具可以帮助IT运营的建立、维护、可视化和监视逻辑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拓扑管理和跨系统的依赖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自动化的IT运维工具力争出错率趋近于零,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控制流程的负担,同时也对提高业务服务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主机层面的监控只有做到精细化,便可有效的预测、预防、隔离、诊断和解决发生的问题,掌握各种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IT运维产品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要在企业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和系统面前毫不畏惧,有这种实力才能实现业务系统所依托的网络平台资源、服务器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进行统一综合管理。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

从IT运维管理在企业收益价值链的位置来看,以往的IT基础设施管理、IT设备维护和管理、IT服务流程管理等,只是对业务发挥着间接辅助作用。而唯有IT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管理模型,才能对用户业务开展有直接价值,这也正是2012年众多企业用户对BSM理念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最佳实践的原因。而在厂商层面,必须将产品与BSM理念耦合度做到最紧密,才能帮助那些缺少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企业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从更多的用户层面上了解到,在2013年的起点处开始,许多CIO极其所带领的团队都希望利用BSM产品将业务清晰化、视图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才更好地执行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在企业中的兑现。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IT运维管理的需求是随着企业规模与成长速度逐步调整形成的,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IT运维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管理阶段、综合业务管理阶段、全域集中管理阶段。而在实际运维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对着三阶段的了解,“对号入座”。

根据据IDC预测,2013年58%的新IT投资决策将由企业高管直接参与,而这个趋势在过去三年里上涨了80%.那么,企业高层在规划IT投资 时,为了避免“失控”,IT运维部门就需要向决策层提供这种准确的战略信息,因此,IT运维工具必须要能提供每个分支机构的IT运维状况,真正起到大海捞针的作用,在剔除非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决策支撑。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目前,我国IT领域已经由以建设为主逐步过渡到建设和运维服务并重的新阶段。加强IT基础设施的运维服务,使IT系统能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已成为国家在信息化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方向。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09-2011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保持了高速的发展;201110 年市场容量达到人民币43亿元,总体市场比2010年增长了33%,约为2008年的2倍;2012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容量约为59亿元。目前,国内BSM的主要应用领域为IT成熟度较高的电信、金融和政府等领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行榜如下: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根据《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IT运维管理是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最新发布

从全球范围来看,IT运维管理行业在近些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已有超过2万多家在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企业和多个政府机构成功实施了IT运维管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IT运维管理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普遍加强内部控制并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IT运维管理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机构采纳并实施,其市场规模将得到大幅拓展。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IT运维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IT运维管理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迅速崛起,12 逐渐成为IT运维管理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电信、政府机构、金融、电力、互联网和中小企业对IT运维管理的需求状况;IT运维管理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情况;IT运维管理行业投资特征及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IT运维管理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IT运维管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IT运维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IT运维管理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IT运维管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IT运维管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下一篇:高速公路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