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2024-09-19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精选8篇)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篇1

石排中心小学语文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时间飞逝而过,转眼间一个紧张而有序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们语文科的全体老师在学校统一布置下,教学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体语文老师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点带面,促教学质量提高

针对本校语文老师各自有不同的教学特点,本学期开展了多次的校本教研活动,目的是以点带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有针对性地在本校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课。当中有一年级廖慧珊老师讲授的识字教学课,二年级曾淑娴老师和三年级黄淑贤老师讲授的阅读教学课,三年级谢彩霞老师讲授的口语交际课,四年级王丽章老师讲授的作文教学课,五年级王桂云老师讲授的综合性学习课,六年级黄月玲老师讲授的阅读教学课。除此之外,还有黄淑云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石排镇中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观摩课,受到了镇语文辅导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以上这些颗粒,老师们在听课时都有认真地记录下来,然后认真地分析、研究,并进行集体评议、反思。通过一系列课型的分析和研讨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研究中,老师们各抒自见,畅所欲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努力,老师们都养成了自觉钻研教材教法的良好习惯。

这个学期很多老师都表现的非常好,如:黄淑贤、李月欢、曾淑娴、李常青、叶衬丽、王桂云、邓淑芳、王巧媚、王桂兰、黄月玲、黄淑云、黄丽章、廖慧珊等。尤其是黄淑贤老师,在本学期由镇举行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公开课比赛中,她所任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为全镇老师上了一节很值得学习的示范课,受到了镇教育办领导的表扬与肯定。她这么明显的进步与自己努力学习分不开。还有我校语文骨干教师黄淑云在镇中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观摩活动展示课中,为全校乃至全镇语文教师开了一个朗读教学的先河。除了这些年轻有为的老师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下学期光荣退休的黄善女老师。她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实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她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学习。荣誉的掌声应该属于她,希望后来人能继往开来,勇于开拓,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热情,创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

二、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这学期,语文科组利用双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进行集体备课,单周为语文科组的教研的活动,结合业务学习,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最新的教学教育观念,还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除此之外,还进行一次作业的常规检查,以年级组为单位,检查内容包括学生作业是否书写工整,作业的设计是否有对性,老师的批改是否认真、及时等。总的检查情况是令人满意的。老师们的批改都很认真,作业能突出重难点,设计科学合理。本学期我们科组还进行了朗读抽查,老师们利用几个中午时间到各班去检查。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年级抽查完,在科组教研时进行总结,我校同学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们科组进行了阅读抽查,每个年级都进行了总结,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提出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一直是我校要求。在本学期,我们科组除了组织了硬笔书法比赛外,还安排每个星期每个班有两节写字课让学生练习写字。在这个学期第7周开始每个年级选取一个实验班进行练习书写。由专门的指导老师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有关的字帖,让实验班的学生在每天早上20分钟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认真指导与批改,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树榜样,使他们 感受写字的乐趣。本学期的家长会中,我们与家长联手结合,监督学生在家的写字情况,因此,在6月份分进行综合实践手抄报和硬笔书法的展示活动中,我们的成果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和赞许,很多家长都说石排中心小学的学生语文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另外,我们针对部分同学在书写时随便使用涂改液和涂改纸的不良习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对书写整洁美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书写中随便使用涂改液和涂改纸的同学给予扣分,经常给同学讲清使用涂改液等对今后学习会产生怎样不好的后果等。经过半学期的严格执行,现在全校学生使用涂改液、涂改纸的同学少了很多。全校已形成了一个自觉认真书写的良好氛围。

四、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围

为引领学生走进书海,品读书香,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学校积极从学生的成长空间——校园、班级和家庭三方面着手开展文化建设,努力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每个班级设置图书角,班务栏中有“好书推荐”、黑板的右上角设有“每周一诗”、黑板报中设有名人名言等。每学期初,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完的图书带来班上,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学生借阅,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每到期末,学生自愿决定图书的去留,可捐级班级,也可带回家去,最大限度实现班级图书的鲜活、常新。

(二)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学生真正大量读书的时间还是在放学后及节假日。因而,家庭读书氛围营造,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在这学期召开的学生家长会,我们都要重点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目,请家长指导学生布置家中的藏书柜,并尽量抽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营造浓浓的“亲子阅读”氛围。

(三)保证阅读时间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实践才能养成的。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视野,是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充裕阅读时间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由学校统一安排,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学生集中阅读指定篇目。

2、规定每周的午读前为学生阅读的时间。

3、学校明确要求各学科老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睡前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

五、切实进行推普工作

一如既往地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认真进行了推普的工作,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的语言。在课堂上我们用普通话,在课间我们师生交流也用普通话。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朗诵、讲故事等活动。

六、亲历辛勤劳动,终于换来硕果

本学期来,在语文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全校各级语

文的成绩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成绩有部分班级在全镇是名列前茅的,如三(1)班、六(5)班在全镇抽查中分别位列第一,三(2)班第二,六

(3)班第六。另外,绝大部分班级的成绩超过了镇的平均分,只有极少数的班级成绩不理想。希望扬长避短,争取共同进步。

在辛勤的教学之余,老师们积极参加撰写论文,李常青老师的论文《活水涌泉,又一道靓丽风景》获石排镇一等奖,获镇论文二等奖的还有叶衬丽老师,获镇论文三等奖的老师有曾淑娴、黄月玲等。我校学生在参加镇举行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征文比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六(1)班的黄国材、邓婉琪,六(5)班的李嘉玲,六(6)班的廖韵婷四位同学荣获镇一等奖。六(6)班的郭文善同学荣获镇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说明了我校的语文素质教育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理智、清晰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我们一定会不断探索,不断开拓进取,随时迎接更大的挑战。下学期,语文科组将继续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关注老师专业成长。我们相信,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石排中心小学语文教学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篇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中2005-2014年发生在东莞市学校中的信息资料。

1.2 方法

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界定、分类、疫情性质由实验室检测结果协助确定。

1.3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

2005-2014东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8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8.31%。其中一般事件21起,占14.19% ;未分级事件127起,占85.81%。波及人数296 322人,发病4 593人,罹患率为1.55%,死亡1人,病死率为0.02%;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近10年东莞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罹患人数最多的是2009 年,达68 起(罹患人数1 210),2005年最少,为0。见图1。

2.2 事件类型

10年东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8起,其中突发传染病事件143起,占96.62%;突发食物中毒5起,占3.38%。突发传染病事件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47起,占32.87%;丙类传染病57起,占39.86%;其他传染病39起,占27.27%。经过统计学分析,丙类传染病罹患率高于乙类及其他传染病(P值均<0.001),其他传染病罹患率高于乙类传染病(χ2=1092.81,P<0.001)。报告起数前3 位依次为甲型H1N1流感(47起)、流行性感冒(31起)、水痘(30起)。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时间分布

全年除8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突发事件报告,全年最大高峰出现在10-12月份,其余3-5月份和8-10月份均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其中11月份报告事件数为全年最多,达50起。

2.3.2学校类型

事件发生地点类型涵盖各类大中小学校以及托幼机构,报告事件起数最多的是小学78起,占52.70%,罹患人数2726,罹患率2.05%;其次为中学44起,占29.73%,罹患人数1 249,罹患率1.17%;幼儿园20起,占13.51%,罹患人数342,罹患率3.13%;大学6起,占4.05%,罹患人数276,罹患率0.60%。经比较,幼儿园与小学(χ2=56.171,P<0.001),小学与中学(χ2=280.181,P<0.001),中学与大学(χ2=108.528,P<0.001),小学与大学(χ2=441.804,P<0.001);幼儿园与中学(χ2=284.2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3地区分布

10年间全市共有28个镇区发生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地区分布来看,突发事件发生起数最多的前10位分别是:常平12起、大朗12起、东城12起、石碣12起、沙田11起、寮步11起、南城10起、松山湖10起、莞城8起、虎门7起。此外有5个镇区10年间未发生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是大岭山、凤岗、谢岗、石龙、道滘。

3 讨论

2005-2014年东莞市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8.31%,提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工作仍然是突发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这与其他省、市报道相一致[4,5]。近10年来我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先增加后减少,这与近几年来我市加强突发公共卫生管理,落实并跟进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有关。

10年来突发传染病事件占总突发学校卫生事件的96.62%,说明突发学校卫生事件中传染病是防制重点,这与西宁市、安顺市等报道的相一致[6,7]。分析原因可能有:一是学生年龄小,是手足口、水痘、风疹等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二是学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场所,是青少年和儿童聚集的地方,人群密度大,易感人群集中,一旦出现病例容易导致扩散和流行;三是个别学校的晨检和午检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首发病例出现后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隔离,错过了疫情最佳的控制时机。这些提示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制机制,并且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到位。

从时间分布上看,全年出现两个发生高峰,分别是3-5月和8-10月,其中4月是小高峰,11月是大高峰,这与湖北省和四川省报道的基本相同,但又有所区别[8,9]。其中湖北省报道为3-6月和9-12月为发病高峰,其中3-6月为大高峰,四川省报道为4-6月为发病高峰。分析原因如下,一是东莞市近年来加强了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全市计划免疫发病数量降低明显,水痘、腮腺炎等聚集性发病疫情有所减少,二是东莞市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8-10月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学校是易感人群高度集中场所,因此容易出现暴发流行。

从学校类型上看,小学发生数量最多,占52.70%,提示小学是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重点。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学校也是社会民众、新闻关注的焦点,学生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势必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从政府投入到制度建设,确实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有效降低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数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2]胡玉清,王联君,孙浩,等.2006-2008年北京市崇文区学校传染病监测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0,26(7):775-777.

[3]邢秀雅,陈叶纪,刘永孝,等.安徽省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31-1233.

[4]李侯健,张慧君,龚健,等.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4):209-211.

[5]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6]李伟.西宁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00-102.

[7]杨敏,彭江,赵春怡,等.安顺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6):847-849.

[8]黄淑琼,张鹏,洪希成,等.湖北省2004-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3-115.

东莞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调整策略 篇3

摘要:本文分析了东莞市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所存在的专业开设布局结构不合理、专业开发缺乏科学论证、专业建设缺乏行业企业参与等主要问题,提出成立东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实施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东莞;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54-03

收稿日期:2014-12-03

作者简介:巫云(1968-),男,东莞理工学校校长,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广东 东莞/523000)

张佑青(1962-),男,东莞理工学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经与职业教育。(广东 东莞/523000)

何飞燕(1968-),女,东莞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室,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与职业教育。(广东 东莞/523000) 一、东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开设布局结构不合理

东莞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莞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即做强做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重点产业。而东莞中等职业学校不考虑东莞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盲目争办一些热门文科类专业,较少开办与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的工科专业,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二)专业开发缺乏科学论证,课程设置主观随意

一个专业的开办应具备最基本的实训设施条件,如果一时满足不了,也应尽快弥补。一些学校实训条件往往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现有不少教师本身就缺乏动手与操作能力,多年来他们已习惯于填鸭式的理论型教学,靠这样的师资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专业开发的主观随意性、教学计划实施的不规范、成果缺乏有效保护等问题也明显存在。

专业开发中闭门造车的多,事先没有市场调查,没有可行性研究,专业内涵不明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可以不开,教学计划未规定的课程也可以开,应在第三学期开的课程甚至可以挪到第一学期开。新专业的开发方面“拿来主义”盛行,自我研发不如搬用兄弟学校现成材料省事。一个学校新开的获学生欢迎的专业,很快就会被仿效,所开发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等资料一夜之间就会流入兄弟学校。

(三)专业建设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

专业开设没有完全符合企业和岗位的需求。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情况较少,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也难以有效落实。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定,课程的开发程度不够,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基本上是职业学校一头热的状态,企业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看不到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因此主动性不高,参与力度不大。

二、东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布局调整策略

(一)成立东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东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结构2/3为行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技术的、经营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以大企业为主,兼顾不同性质的企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的相关人员;指委会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可以帮助中职学校明确办学思路、合理设置专业,建立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及确认评价学生的质量标准,拓展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合作的各种途径。

中职学校自身要有常规的走出去开展专业建设的调查制度,采用调查与访谈等多种形式,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信息。调查该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其技术水平、劳动组织方式、人力资源的需求状态和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信息。中职学校要与行业协会骨干、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保持广泛的接触,建立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制度,用科学的方法规范专业建设。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设备的投入

东莞素以“世界工厂”著称,对电子、机械加工、模具等工科类人才需求旺盛。从2012年起,我市公办生均拨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拔款大致均等,造成理工科专业为主的中职学校经费仍然是不够。此外,适当制定对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通过加大对中职教育的倾斜力度,吸引更多寒门学子接受职业教育。例如,东莞急需汽车钣金等专业操作工,可以通过学费补助、生活补助、通过企业赞助设立奖学金等形式吸引贫困地区的学子来莞学习相关专业,解决用工缺口大的问题。

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东莞的职业学校比较密集,重点和普通职业学校结构合理。相邻学校之间平均车程约25分钟。密集的学校和发达的交通,为我们进行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奠定了基础。建立全面完整的机电类实验室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对任何一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给规模小的职业学校带来了难题,教学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能在一定范围内,构建专业教学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能为整个专业教学的发展带来生机。这样的实训基地可以选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学校建立。周边学校只要进行非常小的实验设备的投资,当教学需要时,可以在前面提到的现实基础上利用实训基地教学。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避免重复投资,又可使实验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对一些使用频率小,投入大的实验室,比如电子基础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等显得十分必要。就我市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大平台可在镇、区之间建立,发挥重点职校辐射作用,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

东莞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调整策略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的一个特点是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格外突出,“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可通过委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充电”提高动手、丰富实践经验的办法,来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可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传授实践技能,使工程师、技术人员双向流动,以便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办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还可以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出发,实行教师“包班”排课模式,提高教师实操能力。首先体现教师系统掌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能力和“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也参与实操教学,利用课程内容充实自己,提高实操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带动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可选派尽可能多的教师参加省培、国培,更要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跟班锻炼的制度,使专业教师有更高的技艺,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的理论知识。教师也要努力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成为在本专业有发言权、话语权的专家。鼓励教师参与各行各业的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反复练获取经验,这样教起学生来更有说服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实施细则,包括补贴、考勤、奖励及成果展示等内容,严格、有效促进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真正成为促进东莞职业教育的推手。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成立由职业学校、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等联合组成的职教协会,通过职教协会的桥梁作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各校每个骨干专业都应与当地规模以上企业(对口企业)建立深度融全的合作关系。如开展高水平的“专班培养”“师徒学制”“工学基地”等技能型人才职业化培养模式。可以在全市推广东莞理工学校、东莞电子科技学校、东莞机电工程学校的校企合作做法,将理工科专业打造得更突出。

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办学思路。汽车技术学校公办民助、股份制的模式可以为热门紧缺专业提供新的模式。汽车行业协会进驻校园,企业车间进驻,私企也参与教学设备的建设与投入,共同培养汽车人才,既解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多功能实训中心,既是学生技能培训、教师科研及生产加工的基地,也是一个向社会开放,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地。

(五)加强专业课程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重视技能教学,增加学生实训课时比例。依据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在总体上满足全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需求,克服未来就业面窄的问题;另一方面,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职业素养的学习,提高学生职业化水平。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校风建设,严格管理校风校纪,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职校生源不佳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事实,但是严格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进一步加强以诚信、爱岗、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工作,使学生摒弃眼高手低的作法,学会做人做事,在专业课教学上灌输职业规划的思想,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一个方向。

学校还要收集全市乃到全省、全国的中职生成功就业创业的案例,以优秀毕业生的事例作为教学榜样,树立学生强烈的专业归属感和目标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加强专业课的教研教改力度,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对主要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全市统一考核制,组织如专业知识或技能竞赛等活动。

(六)加强对民办中职学校的帮扶,促进公民办中职学校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切实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鼓励和扶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使他们成为公办中职教育的有力补充,为东莞的职业教育添砖加瓦。可以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如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名校办民校等;也可以实施公、民校“一帮一”政策,一所重点公办学校帮扶一所民办学校,师资、资源互通,加强交流,在课程教学与专业方面规范其建设管理。民校中做得好的也可以在公办学校中推广。如东莞联合技工学校虽然是一所民办学校,校舍、设备一般,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独到的理念和做法,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喜爱,经验可以与其它公办学校共享。

(七)实施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

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重在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双师”队伍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改进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突显区域、行业和学校的特色,促进职业教育内涵的提升。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遴选和建设,要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科学定位,彰显特色,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增强人才培养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遴选,应依据东莞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布局规划,充分论证拟建设专业的办学基础、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公正公平,择优扶持。推荐的特色专业应充分反映该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设水平,在认真考察东莞产业结构状况、发展趋势及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致力于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富有鲜明的特色,努力开拓东莞经济与职业教育专业相互促进的格局。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篇4

——沙田镇第一小学创建东莞市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蓝天白云,青山辉映,碧水环绕,绿树如阴,小草伸腰,鲜花含笑,这就是沙田镇第一小学新校区!2011年9月,沙田镇第一小学为了配合虎门港统筹用地和拆迁安置工作,搬进了镇委、镇政府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的新校区。新一小占地面积33426平方米,可绿化面积12266平方米,已全部绿化。校园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绿化区,各区彼此独立又连为一体,环境幽雅舒适。

学校一直重视环境教育,自学校决定创建东莞市绿色学校以来,更是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策划落实。下面从五大方面汇报创建工作及取得成效。

一、创建指导思想正确,创建组织工作落实。

创建市绿色学校,旨在培养师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并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日常行为。2011年11月,学校一决定创建市绿色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各组员高度重视,结合主管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指导级科组、班科任制定相应创建计划,紧密结合校园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开展创建工作。

二、推进绿色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完成校园绿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作用。给花草树木“戴名片”,于是孩子们驻足树荫下,花坛前,仔细观察,写写记记,增

长知识。给孩子们划分绿色管理责任区,竖起班级责任牌,插上爱护花草树木提示语,于是孩子们快乐地坚持着,捡捡垃圾,扫扫落叶,浇浇水,扶扶枝,像朋友一样护着。设计独特、知识丰富的生物园、能够亲手栽花种树的种植基地,更是吸引众多同学在这留连忘返!

洁白的墙壁、油亮的黑板、宽敞的展厅会说话。遍布校园的宣传栏、黑板报,给我们进行了环境知识普及教育;绿色长廊”倡导我们积极投入到“美丽家园,你我共建”行动中去;“绿色展厅”仿佛在诉说着莞草与沙田人民的深情厚谊,又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坚决保护环境的誓言!

三、科学渗透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普及环境教育主阵地,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科学渗透环境教育。

品德老师用《广东省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儿童读本》上好每学期六节的环境教育课;体育老师上好《卫生与健康》课;科学、综合实践老师则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学科实践活动,如“水资源”系列实践活动等;其他学科则根据教材抓准环境教育结合点进行渗透教学。

各科组坚持开展环境教育专题研讨,如《只有一个地球》《植树问题》,优化了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途径,形成了环境教育心得、总结、论文汇编。与此同时,学校以“水韵”为主题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水韵校园文化。“水韵·灵动——莞草编织”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中热情高涨,第二课堂也收获硕果,编织作品已达60多种;“水韵·活力——体育大课间”让全体师生仿佛置身于蓝天

下碧水中龙舟里飞速竞渡!同时还规划了“水韵·风采——校园文化节”。全体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科活动中,体会到水资源的宝贵,从而珍惜水资源,进而珍惜一切资源。

四、有效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环境保护人人行动。加强环境教育的同时,形成自觉保护环境意识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坚持每月评比环境卫生示范班、优秀班,坚持每周评比文明班,定期开展主题队会研讨,如《环保连着你我他》《爱绿护绿》等,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净化、美化环境行为日常化。

教导处2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环保纪念日活动。植树节开展“爱绿护绿”系列活动,从国旗下的讲话发出倡议,到开展墙报评比和“我是小花农”栽花种树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爱护花草树木,从我做起”蔚然成风。爱鸟周,我们举办了“常见鸟图片展览”,组织了“我为小鸟安新家”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动物有更多了解,激发他们喜爱鸟类之情,培养孩子们保护鸟类、保护所有动物的意识,进而转化为爱护身边小动物行动。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学校首先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社区,创建美好家园”实践活动,净化绿化带,清洁卫生死角,让校园、社区洁净靓丽!接着组织环保主题手抄报、儿童画展评和莞草编织作品展;还专门组织了“世界环境日——阇西山公园绿色之行”,老师和孩子们背着画架去写生、去观察不同树种、一起制作植物标本等。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进

一步意识到植物对于绿化、美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多么重要,我们必须保护它。

“节能环保”行动日常行为化。坚持垃圾分类活动。从少先队大队部发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校园,关乎你我”号召,到东莞科学馆环保专家到学校指导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到大家积极响应号召,让垃圾分类成为日常行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令人振奋的过程。多年来坚持回收月饼盒、废旧电池、旧挂历等。坚持节约用水用电:洗手后拧紧水龙头,开水喝多少倒多少,洗澡时间有控制,方法讲科学,保证不浪费;空调不低于26度,随手关灯关风扇;坚持充分利用网络,全面推进无纸化办公等等。

“小手拉大手”共创绿色家庭、环保社区。学校给家长印发保护环境倡议书,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给居民派发环境保护宣传单张,引导孩子回家和家人一起节约用水用电、进行垃圾分类,让孩子们成为创建绿色家庭的生力军,创建环保社区的志愿者。

五、创建活动成果显著,激励师生再接再厉!积极推进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让我们收获甚丰。

一方面使师生们充分认识到“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尊重动植物就是尊重人类”,提高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正确的环境道德;而且外化为日常行为,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收获不少荣誉:2011年,学校被评为“沙田镇德育示范学校”,荣获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2009年,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东莞市红旗大队”;同年,“水韵·灵动—

—莞草编织”荣获东莞市小学美术特色教育成果奖,2012年“水韵·活力——体育大课间”荣获镇评比第二名,水韵校园文化建设渐见成效;2010、2011年科幻画《神奇的仿真体验机》《节能低碳环保小区》分别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12年《室温调控花》荣获市一等奖等。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篇5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防控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鉴于近期我市某镇出现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例,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疫情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学校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减轻直至消除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做好我校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和家长了解人感染流感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依靠科技。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广东省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四、组织管理

(一)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相应机构,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和落实学校H7N9禽流感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成立我校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肖胜阳

副组长:赖坤武、林木兰、杨潮喜

成员: 卓国基、吴雅儿、张国强、李勇战、梁荣华、陈秀春、吴坤文、熊庆功、梁景玉。

相关处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处、总务处、校医室、宿舍教官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信息中心、饭堂。

(三)领导小组职责

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本单位防控工作方案,建立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人员、物资、技术保障机制,收集、分析、汇总上报有关信息,提出相应处理建议。各处室、专业部完善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程序规范、及时、有效。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完善领导和组织责任制,积极配合卫生、疾控和动物检疫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校园广播站、板报等平台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师生科学饮食和卫生安全意识,敲响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警钟;同时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确保师生学习和工作秩序稳定。

2.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消除疾病发生与传播的隐患。一是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二是要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改善环境卫生。三是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源的管理,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对水源的监控与检测,教育学生不喝生水。

3.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落实措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4.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头痛、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说明。

(7)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讲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 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适量活动,积极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科学饮食、健康生活。

5.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对有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师生就诊登记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6.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督促检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按照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进行专项检查,对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措施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和整改,确保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大对落实食品卫生安全措施情况的检查力度,消除有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确保学校师生员工身心健康。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科学认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手册、专题教育、宣传展板等形式开展普及H7N9禽流感和其他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卫生防疫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对学校校医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监控与报告等方面的培训。

(二)认真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积极开展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工作。加强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畅通。总务处强化校园、宿舍、教室、食堂等的消毒工作,严禁在校内喂养禽类,确保校园环境卫生安全。

(三)切实落实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饭堂要切实落实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定点采购工作,坚持索证索票制度,坚持建立健全食品台账制度,坚持肉菜送检制度,坚持食品按规定留样制度,坚持不购买熟食制度,坚持食堂所有器具和食堂环境的消毒制度等,提倡在疫情期间不买禽类食品,保证校园食品的安全。

(四)强化学生排查和隔离送医工作

班主任要坚持晨查晨报制度,对发热、咳嗽、少痰,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等学生要及时排查并上报,发现疑似病症,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上报送医。校医室要做好流感排查预防措施及登记制度,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送医。

(五)加强因缺勤原因追查与防范工作

专业部长、班主任、生活教官要及时做好未到校学生的跟踪工作,如因病缺勤未到校园的,应劝其到正规医院就诊,确诊不是传染病后方能回校园。对因传染病就医的,要有正规医院出具的痊愈证明方能返校园。

(六)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班主任、校医、生活教官要加强病例和疫情的报送工作,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按应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即时通过电话向镇卫生防疫部门和镇教育局报告,并立即请镇防疫部门的专业人员到校园处置,紧接着书面报告。

七、责任追究 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H7N9禽流感疫情大面积爆发者,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八、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篇6

总体工作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教育的知识,树立师生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按照上级的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创建“东莞市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力争在今年把我校创建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关工作,实现创建目标,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明确创建省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

创建绿色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需要,同时也是创建名校,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创建绿色学校有助于加深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创建绿色学校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使更多的人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总的来说,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途径。

二、确立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工作目标:

(一)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

(二)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使师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

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建设中。

三、成立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玉泉

副组长:黄麟祥 李志良

成 员:莫满标、陈意立、罗积文、黎陈基、郭照亮、黄小娟、王钧、李国林、卓亦辉、吕俊卫、颜逢春、凌志平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职能工作小组,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校园环境建设小组 小组长:莫满标

成员:黎陈基、李国林、后勤人员

2、学科环境教育小组 小组长:罗积文

成员:郭照亮、李淦林、各级组长、各科组长

3、环境教育活动小组 小组长:陈意立

成员:颜逢春、凌志平、卓亦辉、黄俏燕

4、环境教育宣传小组 小组长:黎陈基

成员:王钧、凌志平、吕俊卫、李丽芳、温凤珩

5、环境教育档案资料小组 组长:黄小娟

成员:王钧、吕俊卫、苏锦波、郭燕仪、温凤珩

四、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

创建省绿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明确责任,共同努力,才能创建成功。为此,我们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上述的五个工作组展开工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其中每个工作小组在开展工作前都要研究制定出本小组的具体工作方案(形成文字材料),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再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作方案,注重各类资料的搜集工作。各小组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校园环境建设小组。

1、加强校园环境的规划布局,营造浓厚的环境教育文化氛围,校园、课室、走廊和各功能室都要有相关的标语、图画等校园宣传文化内容,校园内多种花草树木,各类植物都要标上解说牌。

2、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消灭“四害”,“绿化、净化、美化”工作要落实到位,创造优美卫生的校园环境。

3、要建设好地理园、改善生物园和劳技室,并加强对这些场室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环境教育中的功能。

4、要按标准建设好环境教育展览室。

5、要加强后勤工作管理,提倡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提倡“绿色”消费。

(二)学科环境教育小组

1、落实课堂渗透环境教育。各科组要认真做好计划、总结,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环境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在各级各类计划、总结和教案中体现环境教育因素。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立环境教育专题,开展专题环境教育研究。

3、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测试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4、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变“废”为“宝”等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注入环境教育主题。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环境。

6、协助档案资料组收集、提供有关资料。

(三)环境教育活动小组

1、利用班会课、团队课、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做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的活动安排,从多渠道进行环境教育工作。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专题活动,如环保知识抢答赛、参观污水处理厂、水质调查、电池回收、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把环保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3、安排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深入到社会中。

4、结合宣传组、学科组的工作内容,制定一份详细的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表。

5、协助档案资料组收集、提供有关资料。拍摄创建过程中的照片、录像。

(四)环境教育宣传小组

1、搜集环保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环境教育工作,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定期宣传环保知识。

2、对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能力。

3、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4、倡议学生环保工作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5、组织学生环境教育征文、环保展览等活动。

6、协助档案资料组收集、提供有关资料。

(五)环境教育档案资料小组

1、要根据“省绿色学校”的评估标准内容,参考兄弟学校的档案内容,详细制订我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档案目录。

2、按制定的档案目录,分门别类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汇编、归档等工作。

3、完成申报“省绿色学校”所需要的申报材料(包括推荐表、工作总结、自评达标情况表、有关文件和照片等材料)。

4、统筹制作反映我校环境教育的专题VCD(或DVD)片。

5、把所需档案材料入档案盒并分类上档案柜(设在展览室里)。

五、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工作步骤

创建活动从今年初开始,到今年底结束,具体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3月—4月)

1、邀请市教育局计财科领导到我校指导创建前期准备工作。

2、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根据《广东省中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工作内容、基本要求和实施步骤等。

3、召开动员大会。在确定创建工作方案后,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向全校师生明确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形成各方联动、大家参与的创建工作氛围。

4、各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和任务,要有一份具体的工作安排表(包括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等)

(二)开展工作阶段(5月—9月)

1、组织到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学校参观学习。

2、各小组按照工作方案和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三)查漏补缺阶段(10月)

对照标准要求,根据我们工作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排查前期工作,找出不足之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四)总结自评和申报阶段(10月、11月)

根据省教育强镇申报要求,完成申报的各种材料,进行自评和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提出申报。

(五)接受评估阶段(11月)

召开分析会,对总结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继续组织加以整改,确保创建各项工作尽善尽美,迎接评估团的评估验收。

东莞市低涌中学

2006年3月

低涌中学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东莞市低涌中学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走过了近五十个春秋。沐浴南国之风雨,扎根水乡之沃土,一代又一代的师生挥洒汗水,播种希望,迎来了满园花红果香。多年来,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多次被评为市、镇各项工作的先进,中考连年在市、镇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等,为高埗镇成功创建教育强镇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50多人,教职工165人。学校占地面积53000M,建筑面积25000M,绿化面积6050M。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教室宽敞明亮,各实验室、2

功能室齐备且设有高标准电教平台,校园教学网、视频网的网点进入各课室、功能室、办公室及教学场室,达到先进的水平。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常规教学手段。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办学宗旨,长期开展美化校园环境建设,长期开展“净化、绿化、美化、艺术化”教育、长期开展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育“绿色”人才,创建“绿色”学校。在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让“绿色”走进管理

(一)加强管理,构建“绿色学校”的长效机制。

为了切实抓好环境教育,争创广东省绿色学校,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绿色人才,我校专门成立了以陈玉泉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省绿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五个职能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具体指导以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开展各项工作。2005年9月,学校制定了“创建省绿色学校实施计划”,并得到了市教育镇和高埗镇政府的全力支持。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是:通过创建省绿色学校,构建人与环境、人与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和谐关系,推动学校节约型成本管理,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爱环境、惜资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思路是:理念目标引领、各类学科教育整合渗透、学生参与活动自主体验。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整合、环境教育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班团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环境教育。

(二)科学规划,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校园。

为了营造一个具有“传统化、艺术化、品位化”特色的绿色校园

生态环境,学校一方面加大投入,拨专款用于校园“绿美亮工程”,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学校投入了1700多万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设施和园林化建设,翻新了综合楼、办公楼和校园广场。新建了教师、学生宿舍大楼和地理园。充分利用墙壁、宣传橱窗修建文化长廊、校风校训栏、环境教育宣传标语。用于绿化投资达13万元,建立了风景小区4个,绿化面积60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0%,可绿化面积达95%。

(三)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确保环境教育成功的前提。学校先后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有关单位举办的“绿色学校”师资培训,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给全体教师开设环保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等有关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法规。多次邀请省市环保教育部门领导及专家到校指导工作,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南海、中山等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研讨考察,增加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不断提高环境教育意识,让我们的教师站在环境教育的制高点上。

(四)健全制度,保证创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学校制订和完善“绿色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把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同学校其它工作一样,纳入学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评比。学校先后制定了《校园环境共同责任责任制》、《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卫生督察制度》等,确定“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卫生标准,凡卫生不达标者,文明班评比一票否决。

二、让“绿色”走进师生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有赖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师生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为此,学校大力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创建“绿色学

校”的活动,让“绿色”走进校园,走进我们老师和学生每一个人的心里。

1、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好这个渠道,是最有效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美好自然的情感作为新课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都能挖掘本学科课程中的环境教育资源,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整合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科学课中光污染、辐射、噪声等产生危害和防止,化学课废电池的危害和利用,白色污染防治,江河、湖泊水质的净化处理,地理学科中沙尘暴的形成与危害,大气污染,水土流,植被破坏,生物课把生态平衡和保护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等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去,将学科教学和创绿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到,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繁衍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渗透,学校开展了“绿色课堂”和“绿色教研组”、“绿色网站“的评选活动,评价标准里将课堂渗透作为重要指标。绿色教研组还明确要求组内教师必须有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环境教育,促进了学生环境素养的提高。

2、环境教育与班团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学校每个班级每学期都要举行环保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如“环保知识”、“爱鸟周”、“绿色的地球”、“绿色的家园”。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了教室的绿色角评比、班容班貌评比,教室环境做到了洁净美观。

每年植树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和社区的植树活动,为绿化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每年假期学校团委都组织学生到东莞市科学博物馆、松山湖、高埗水厂等环保基地参观,了解环境知识、感受能源的珍贵;组织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美好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责任。

3、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我校多年来把学生的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具体部署环境教育工作,无论是实施“现代公民”主题教育还是组织“八耻八耻”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们都把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作为重要的要求,把“卫生”工作作为班级竞赛的重要项目和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条件,同时在学生所有的德育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如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

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以班级为单位,确定“五个一”环境教育活动:即每学期举办一次环保主题会,刊出一期环保宣传专栏(黑板报),开展一次环境调查活动,组织一次校外参观,落实一次环保公益行动。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的倡议书。并开展“你扔我捡”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校园所有花坛、绿地由班级负责护养,学校还制成绿化标牌标语,以随时提醒师生。学校每学期作一次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和环境教育演讲比赛活动、“环境教育书法漫画”比赛和“环保教育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延续的必然选择。

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环境教育,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环境教育是我校环境教育的最大特色。我校绿色环境教育的窗口网站——“低涌中学绿色家园”,内容从法律法规到环保自测,从环境知识到环境实践活动,从地理风采到学生研究论文,无所不有。同时在网上开展环境知识问卷调查,报告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相关情况,收集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提供快捷的途径,与世界各地的环境网站进行链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无限的资源与空间。

4、环境教育与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我校与东莞市科学馆、高埗水厂、唯美陶瓷、裕元厂建立共建关系。每年的节假日,我们都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和社会服务场所、高埗广场、高埗敬老院等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多班级深入小区,组织了环保专项调查,调查涉及环境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如:高埗河、高埗水厂专题调查、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节水、节电、空气与水污染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春去冬来,高步的大街小巷和公共绿地上都洒下了我校师生辛勤劳作的汗水。他们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劳动观念和环境意识,使他们能用自己懂得的环境知识来保护环境。我们深刻体会到,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项环境教育活动竞赛方面,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6月,我校学生的环保作品《汽车带来的是什么?》、《环保休闲屋》等在东莞市中学生地理小论文评比、地理小报评

选中获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2004 年12月,我校学生制作的环保作品《知音》、《乡情》在东莞市中学生生物学手工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2005年4月,我校学生张梦妍等同学的环境研究论文获第二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2005年9月,我校学生的地理小报、小论文在东莞市2005年地理小报小论文评选获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2006年8月,我校学生吕慧敏、黎沛娴的征文作品《绿色的声音》、《一半是呼唤,一半是痛心》分获东莞市“生态绿城,和谐东莞”环保征文二、三等奖。

三、创建成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环境教育不但使学校环境更加美丽和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低涌中学在绿色环境意识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范措施以及低涌人的勤奋敬业的精神,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办学质量。中考升学率从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稳中有升,合格率、升学率均超市平均分,名列东莞市同类学校前列。

学科竞赛屡创佳绩,2005-2009年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4人次、三等奖29人,省级奖励41人次、市级奖励约200人次。教师的教科研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2003年以来有省级立项课题各1个、市级立项课题7个,课题成果获省二等奖一项,市三等奖两项。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6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08篇获市级以上奖励,教师制作的课件有57个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2004年,我校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单位”。2005年,我校被评为东莞市“科普先进单位”。2005年,我校获得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

强环境教育,创新教育模式,认真学习兄弟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经验,把绿色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把低涌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绿色学校,为建设东莞生态绿城和高埗水乡新城谱写新的篇章。

东莞市低涌中学

东莞市(学校)工作总结 篇7

“十二五”期间, 以“智慧教育”为抓手, 许多地方正在积极出台以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 即三通两平台为主线的各种智慧教育解决方案。2014年6月下旬,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中心团队的成员受邀在东莞松山湖实验学校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慧教育研讨会。会议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学创教育”平台作为案例剖析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结构, 并结合相关平台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第二阶段:分析研讨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环节;第三阶段:对研讨活动进行总结。

●智慧教育

研讨会第一阶段首先对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结构进行了剖析。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 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分析认为, 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1]智慧教育的愿景是支持协同学习, 移动学习, 个性化学习和远距学习, 提倡教师、家长、学生和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成熟的智慧教育平台应该有一套良好的课堂互动管理系统, 这样的系统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 提升教学效率。一个比较全面的课堂互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自动点名系统、开放式授课系统、开放式电子白板系统、过程性评价系统、多屏动态即时互动系统、错题系统和课堂板书记录系统。

东莞松山湖从试点到示范三年来, 成效显著, 主要体现:第一,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专注力增强, 学习成效显著;第二, 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课堂管理更加方便;第三, 教师对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第四, 教师在教研探索中教学方式逐步改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进入学校, 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司空见惯, 由这些新型设备所创造的教学环境叫做一对一数字化环境, 其显著特征是每位学生拥有一个移动终端, 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叫做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有研究者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提出了三条标准:一位学生始终对应着同一台设备, 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 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使用设备完成学习任务 (Penuel, 2006) 。[2]西蒙·佩伯特甚至认为如果现在学校的计算机如果不是建立在一对一的基础上, 真正的教学改革难以到来 (Maine learning TechnologyInitiative, 2010) 。[3]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伴随着个人便携式电脑的兴起, 就已经开始。然而, 在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影响下, 主要表现为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移动终端的种类很多, 以各类平板电脑为典型代表, 有基于安卓系统的, 有基于IOS系统的iPad。不管是安卓平板的课堂, 还是基于iPad的课堂, 都属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范畴, 这种环境中均包含数量众多的工具以及种类丰富的资源, 如各类教育App以及各种电子书资源、在线网络资源等。然而设备仅仅是设备, 当它们进入课堂后, 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基于零散的工具和资源的教学容易使课堂间断、片段化, 而且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轨迹不能够被记录, 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和内容也不能够被存储, 我们亟需一个能够整合各类工具和资源, 并能够支撑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的平台来完成对工具和资源的整合, 并能够提供课堂管理、课堂评价等服务功能, 这样的平台可以称之为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安卓系统以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 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产品的研发上更容易汇集力量, 其产品在课堂管理、课堂互动上优势比较明显, 确实能够提高传统课堂的效率。例如, 教师通过教师终端直接向学生发送任务指令, 学生的反馈即时呈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根据反馈结构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又如, 教师通过积分系统来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可视化的管理和评价。基于IOS系统的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产品目前数量不是很多, IOS系统的封闭性提高了开发者的门槛, 然而这类平台基于IOS天然的优势, 如App store中种类丰富的教育应用, 质优量多的电子书资源等, 如果能够出现这样一种平台, 其潜力也不容小觑。总之, 两类平台各有优势, 需要取长补短。当然, 对比目前IOS和Android系统在教育方面的差异, 关键为一点, Android系统比较集成, 是通过架构系统来管理课堂的, 而IOS系统几乎都是采用各类App来进行管理, 所以比较分散, 两者在其他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 都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外的同类产品中, 一个名叫Nearpod (http://www.nearpod.com/) 的产品比较值得我们借鉴, 它同样提供一些互动课堂的常见功能, 如测试、投票、画图、视频、网页链接、幻灯片、音频、作业布置等功能, 但它在演示上更具有互动性, 除了采用了增强型的演示, 它还提供形成性评价工具如投票、交互式图片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重庆聚奎中学的两位老师曾对这一工具进行了专门了介绍, 并详细说明了它是如何帮助教师实现互动式教学的[4], 这个平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新型教学法:从“讲练评”到“练评讲”

智慧教育中对数字化学习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控制是一门课有效的关键, 这也是华南师大未来教育中心汪晓东博士在研讨会第二阶段中对第一阶段的整个研讨活动进行设计的原因。他指出, 在传统课堂中, 教师采取了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环节:讲授—练习—评价, 即“讲练评”教学法, 这种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是一种接受性, 第一个阶段的研讨会也是基于此教学法开展的。首先是讲解智慧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智慧教育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法等, 然后通过情境式教学进行练习, 通过不同学科的演练和不同功能的使用, 最后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 这是一种典型的“讲练评”教学法。但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 一种新的模式被提出:练习—评价—讲授, 即“练评讲”的教学法。练评讲教学法由桂江一中现任校长龙海平创建, 已在该校实施多年,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教学法理念先进, 体系完善, 运作方便, 可为中小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学校管理、打造教育品牌提供宝贵经验。[5]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首先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然后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进行讲授, 主要进行疑难解答, 这种教学法的意义具有针对性, 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汪晓东博士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高校进行翻转课堂的案例现身说法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模式。练评讲教学法很好地诠释并突出了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 在这样的平台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教学, 正是符合现代倡导的教学理念。

●活动总结

研讨会最后一个环节是焦建利教授进行总结, 他利用案例导入, 从TED的一个演讲者乔·萨比亚《讲故事的技术》讲起, 从故事第一次开始被保存, 从歌剧到杂技,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彩色电影和3D电影, 从录像带到DVD, 它们都是在传承一种精神——梅根多尔弗尔的精神。技术在不断进步, 讲故事的艺术并没有改变, 大部分故事流传下来, 但是人们讲故事的技术和方法, 已经不断创新, 不停改进。这也告诉我们, 技术终究仅仅只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关键还是要看教师如何去教。同时, 还讲到了克拉克·奎因的移动学习理论模型即4C模型, 用来解释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移动终端和移动技术所发挥的四种功能, 或者说是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这4C分别是内容 (Content) 、计算 (Compute) 、获取 (Capture) 以及沟通 (Communicate) , 克拉克·奎因的4C模型, 可以说是在移动学习理论上的积极探索[6] (如右图所示) 。内容管理系统 (CMS) 、课程著作系统 (CAS) 和教学管理系统 (TMS) 是一个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下的关键系统, 从备课、准备课程材料, 到发布作业、内容, 存储传送文件, 再到点名、抢答、游戏和连线等都是教学必备的环节, 一个课堂互动环节的好坏无疑是在系统中这些活动是否有导入。

不管任何平台及技术,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目前, 我们看到的平台很多都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习惯的, 虽然技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但难免又会陷入由“人灌”到“机灌”的误区, 学生们学得更多更快了, 但是他们更多的还是被动式参与, 学生的创作活动、学生间的交互、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都还比较缺乏。未来针对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平台的开发, 我们应该考虑课堂互动平台的本质, 同时, 我们作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突破点还可以有以

下几点:

◇该如何体现移动终端的移动性?

◇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才能让学习真正“移动”起来?

电子书包项目在国内各地陆续开展了试点工作, 不管是基于Android还是IOS系统类型的电子书包, 其核心还是课堂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方面, 针对我国电子书包目前所处的初步发展期, 未来的发展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摘要:智慧教育的出现, 引起教育界的变革。本文结合在东莞松山湖实验学校开展的一次研讨会, 分析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互动平台及其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同时探讨在课堂互动平台如何开展教学, 并最终给出研究的趋势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环境,课堂互动平台,练评讲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12:5-13.

[2]Maine Learn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 About MLTI.[EB/OL].[2011-09].http://www.maine.gov/mlti/about/index.shtml.

[3]Penuel, W.R.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one-to-one computing initiatives:A research synthesis.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6 (3) , 329-348.

[4]兰艳, 岳培培.利用Nearpod, 激活iPad的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7-08) :193:194.

[5]汪晓东.基于实用主义的教育改革[J].广东教育 (综合版) , 2012 (0) :55.

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安家 篇8

台商在外打拼,最放心不下的是家庭,尤其是成长中的子女。

到广东东莞市10余年的台商叶宏灯,辖下9个厂,手下员工超过4000人,还是前任东莞台协会长,可谓事业有成。但说起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就满腹惆怅:“我太太最近不断从加拿大打电话来,说即使把孩子从台湾转到加拿大,还是管不住,生怕他们学坏,很是头痛。”叶宏灯多年来一直为台商子女教育问题奔走,他说:“即使只能盖一间毛草房,我也要将台商子弟学校办起来。”东莞是台商高度集中的地区,有3000多人,眷属一起来的却不到5%。台商眷属不愿来内地,除了在台有工作、担心内地医疗条件不好外,担心子女教育更是关键。

台商只身在外,因子女乏人管教、配偶长期孤单,而造成不少家庭和社会问题。

东莞台商妇女联谊会副会长杨惠德说,我们打拼的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内地的教育水平不差,但生活习惯却格格不入,意识形态也不一样。台商在内地创业,但并不希望与台湾脱节,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更希望回台湾后马上能与那里的教育“接轨”。

东莞的台商越来越多,台商子弟学校的设立便势在必行。在叶宏灯的倡议下,1994年,东莞台协就开始为创设台商子弟学校而奔走。但台商在内地办学非同小可,土地、师资、经费都是个问题,东莞台商学校能否“从台湾聘老师、用台湾的教材、请台湾人任校长”,每项都须慎重协商。

在此之前,许多台商的子女只好到深圳的港人子弟学校或外商子弟学校就读,但东莞距深圳有一两个钟头的路程,孩子周末才能回东莞与父母团聚,而台商希望“天天看到孩子”。所以在1998年,台商曾筹资在东莞厚街镇创办了小牛津双语学校,招收3岁至小学5年级的学生。

小牛津的教材和台湾的一样,十几个老师中也有3个是从台湾来的。不同的是,小牛津施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因为“加强英语教学”是台商关心的重点。不过,该校董事黄苏表示,办好一所学校,重要的不是跟台湾同或不同,而是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因此,除了台湾教材,小牛津也采纳一些内地和外国教材。

在小牛津校园,可以看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台商小孩,就像台商社群的“浓缩版”,有的孩子说话中英文夹杂,有的说话似内地孩子。其中的许多孩子都曾“转战”美国、加拿大、台湾或内地的好几所学校读书。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多玩一会儿,少读点书”。

有了小牛津,东莞台商为何还要设子弟学校?杨惠德指出,小牛津毕竟是私立学校,校地、师资都很有限,而且一年的学杂费约4.5万元人民币,不是所有台商都付得起。我们的理想是建立一所得到两岸支援的子弟学校,使将来入学的成本不会太高。

东莞市对台商兴建子弟学校的呼吁十分重视,经过协商,去年年底,市政府以极低价格出售8.6万平方米的土地给东莞台协办学,并同意师资、教材采用“台湾版”,校长则可能由名誉总监担任。1999年11月3日,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举行了奠基仪式,现在施工中,预计今年9月落成并开始招生,10月开学,先招收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部则视报名情况而定。

这是祖国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校址选在据说是科举时代状元宝地的中堂镇,很有人文气息。台商子弟学校的诞生,称得上是台商除了赚钱之外的另一个“台湾经验”。

上一篇:宿舍文化节情景剧下一篇:安全月推行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