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故事作文

2024-09-18

初中的故事作文(精选14篇)

初中的故事作文 篇1

从表一核心词汇分析比较表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初中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美国的中学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也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二,大海与小溪的关系,群山和砾石的关系比之于昏暗与光亮、下雪与太阳的关系,在哲学的普遍意义上远远不如后者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是具象思维在抽象思维面前的相形见绌,这与中国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别人、关注外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愿意歌颂集体的伟大,而这种虚假的歌颂并不能解释普遍规律,也不能唤醒学生自己内部的情感共鸣;而美国学生对于“昏暗时人对光亮的苛求,下雪时对太阳的想念”的揭示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和作者本人的切身的体验和经历密切相关,是真实的,而这样的体验是能引起人的共鸣的;

第三,当下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还在搞什么考前背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写进作文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之类的训练、考场写作把司马迁、项羽、屈原至少一个写进自己的文章增强文章的历史感,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会让考生在考后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训练关注的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建立在背诵基础上的、和自身无关的材料的堆砌,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新的观念,即关注学生主体[1]。

初中的故事作文 篇2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作家,不在于培养学生文学创造的能力,而是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提高谋生能力打基础。初中作文记叙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

“数码故事叙述”是将数码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利用数码信息技术记录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和生活化的情境,从而转换为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進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就是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1、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3、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4、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5、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评评”、“改改”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加工过程。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数码故事叙述”的作文评价从要求上回归“平民化”,从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变为对过程的关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作文中的不足,从而有反思,有改进,有提高。

初中深圳的故事作文 篇3

深圳的市花概是簕杜鹃,花片是极薄的,用指甲轻轻一掐便能渗出汁。花片很多,一层包着一层,护着中间如雪般白的花蕊,一朵花极大,宛如盛世牡丹。大片大片的生长繁衍,到处都是檀色,黛色的花。满山坡,映红了云霞,照耀了深圳。

簕杜鹃,不知是为何当选上深圳的市花的。但当时的景象不难想象。云霞当天,万里无云,偶尔微风徐徐吹过,撩起一丝额前的发。人们笑靥如花,或红妆素裹,或淡妆出彩,又或者着色彩艳丽,花纹得体的宽裙,提携上亲朋好友,在去的路上,还能又交到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左拥右拉,各自为自己喜爱的花喝彩投票。

当投票结果公布的时候,也许中了自己的意,拍着胸口舒了口气,高高耸起的眉峰也悄然放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或许不是自己心仪的花,蹙眉思索,良久,向下耷拉的嘴角也有了上扬的弧度,大概是想到了簕杜鹃出彩的地方吧它能代表大多深圳人的形象。

不耐寒,但喜温暖。十五摄氏度以上即可开花,只用稍微抛洒下阳光,浇润泥土,任其自生自灭也已知足。

深圳是新生城市,没有太多很深的根基。基本都是远飘过来的人,来这个临海的城镇碰碰运气,找个工作,在各色高楼大厦中流连,倚一株古树休息,傍一刀秋水流离,采一弯残月以眠。

读书的故事初中作文 篇4

儿时:翻开五彩的画卷小时候就看那些没有几个文字的漫画、连环画,从那里面我就开始懵懵懂懂明白了什么是真假,什么是善恶,那是我开始踏上与书接触的第一步。

童年:翻开猜想的世界“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大海也是蓝色的?”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让我不解,但没有一个人能给我一个我认为是完美的答案。妈妈为我的问题感到烦琐,便给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从此,我看到了伽俐略、牛顿、居里夫人,这些伟人的坚持不懈,献身科学的精神。他们让我看到了处在科学顶峰的灿烂,在其中体验知识的真谛与科学的美丽。现在:翻开厚实的篇章。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家》、《春》、《秋》;一章章优美的故事,一部部动感般的人生,让我禁不住内心的激动疯狂地探索和吮吸着这些伟人留下的历史和痕迹。

成长的故事初中作文 篇5

“这位同学,你的作业呢?完成没?”老师用极其平静的口吻问道,可想而知,暴风雨前的宁静总掺和着大量黑色的有毒气体,但不幸的是这位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方面比重明显低调,她竟理直气壮并无丝毫畏惧之心地回答道:“完成了可以奖糖吃吗?”在她在老师火山爆发之前还不忘让一句让无数“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的话“永载史册”,“哦,老师,那我岂不是吃不到糖了吗,但也不遗憾,妈妈说……”终于老师头上的火山爆发了,我想,那女孩不给“泥土流”淹死,也会给老师发送的100亿伏电流给击死吧。

接着,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河东狮吼贯穿了整栋教学楼:“没在完成作业的全部给我到外面云蹲×小时的马步,至于你,罚扫一期的厕所,外加100个圈,去跑吧。”我们在下面可怜兮兮的望老师,身体还不停地哆嗦,在老师调整好“高昂”的情绪后,只见一串长龙被“吼这而出”,那背影还真有点“风萧萧,雨寒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意味。正处在幸灾乐祸中的我还不时给他们发送一个smile信息。当然没有“资本”,你给我100个胆子我也会溜之大吉。当我放眼望去时,那辽阔无边的平原上只有我这棵孤傲地树挺立在那儿,在老师不费吹乎之力找到我时,心里那颗作的石头被吊了起来,在我把作业郑重的交到他手上他瞄一眼后那颗石头以标准我A级姿势降落。哦,我解放了,唉,同学们,战友们,你们好――― 安息吧,我会为你们定时烧纸线的……“唉,又是‘监狱长’的课。”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说,那阵阵哀嚎真和宰猪场可以一较高下了,也难怪,那位敬爱的老师一直以来没少过对他们这些“劳改犯”们进行彻底的“思想改造”。看来他真是下决心要他们“改过自新,从头做人呐”。但坐享渔翁之利的当然是我啦,当然,还有那些“药到病除”、“训练有素”的学生……

浅谈初中语文故事教学方法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故事教学,方法运用

教育的目标不是唯一的, 教学的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判, 但是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学生感兴趣, 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 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首先要选择学生认同, 并乐于接受的方法。而以“故事”为教学方法的主导因素, 自然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所谓故事教学, 就是在课堂中以“故事”为主线, 进行教学, 这不是什么新的教学创新, 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 这种教学方式是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的。毕竟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 童真未去, 对具有故事性的课堂教学一般都会抱有很大的兴趣的, 而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容易传达到学生那里, 并可以产生共鸣。简单的说, 故事教学法在学生那里能得到共鸣, 能吸引学生, 得到学生的认可, 并能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适当采用故事教学法, 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如果要采用这一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讲故事

要在教学中贯穿故事, 当然就必须讲故事。但这并不是说初中语文课堂就成了“故事会”而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所上的课文, 进行故事性的叙述。这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以故事作为切入点。即教师以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故事作为导入, 以故事开启课堂教学, 让学生一开始就以轻松的心态接受课堂知识, 同时也可以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纳入教学秩序中, 保证课堂教学的专注性。如在学习《呼兰河传 (节选)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把萧红得到鲁迅指点的趣闻为教学导入, 以此引出萧红, 并以此强调萧红的文学功底。毕竟, 得到鲁迅指导的作家, 在写作能力上必然非常出色。这样的导入, 可以让学生对萧红的文学才能产生兴趣, 或者“真的写得很好吗?”这样的疑问, 不管是那种, 都会使学生专注于课堂, 教师的教学思路就可以得到顺利的执行;第二步是以故事贯穿课堂教学中。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不断的插入一些小故事, 或者一个故事的段落, 在与课文内容相关处。这样的效果是为了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 或者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在课中分神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中。如在“《孟子》二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的加入孟子的传奇故事, 包括“孟母三迁”等小故事, 以此让学生珍稀学习的机会, 毕竟与孟子相比, 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好得多;第三步是以故事结尾。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 在加个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故事作为结尾, 这样的目的一是起到总结性作用, 二是给课堂一个完美的结尾。

二、编故事

前面“讲故事”主要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而“编故事”则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作用。毕竟,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相互合作, 相互沟通。课堂的质量不是哪一方就能决定的, 需要双方进行亲密合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不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课文, 或者与课堂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 自己编一个相关的故事。当然, 这样的教学环节, 是基于与课堂教学相关, 发挥学生动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而不是游戏性的故事编造。如在学习《曹刿论战 (《左传》) 》这篇文章中, 教师可以把“编故事”作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环节, 在完成主要的课堂知识解读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故事进行改编, 在人物和事件一致的情况下, 让学生编出各种不同的版本, 故事的结局和过程可以不一样。通过这样的环节, 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竟学生在编的过程中, 会考虑到故事的完整与可读性, 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写故事

在完成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 教师可以进一步把故事教学法进行到底。即进一步提升故事教学法的功能, 让学生从中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具体来说,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 以一定的题材为课后作文的写作方向, 让学生在课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延伸。毕竟, 写, 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 是很难写出很好的文章的, 同样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也不可能写出精彩的故事。其实, 这样的方式, 有助于学生克服对作文写作的抵触心理, 对初中学生而言, 编故事, 写故事, 总比写作文显得相对轻松些, 尽管在本质上都是写, 而且内容也完全可能一致, 但是心理上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以故事的形式, 更为学生所接受。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破阵子》为题材, 让学写辛弃疾作战行军的故事, 只要学编写得精彩, 只要符合逻辑思维, 都表明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了启发, 学到了文章的精神内涵。而对初中语文教育而言, 这是难能可贵的。

四、结束语

总之,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结构和文本结构, 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故事教学法, 以故事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让课堂趣味化, 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光明日报2002年

[2]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初探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故事 融入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的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历史故事,以故事来辅助知识教学的有效展开,这通常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故事首先富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理论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及接受。同时,以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很多史实,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习惯,会极大的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

一、引入有悬念的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引入故事素材,故事的类型等也可以有一些合理的筛选。首先,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一些具备悬念的故事情节,这会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会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这类故事通常适合在教学导入时引入,教师可以首先以故事悬念为依托来适当的引入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后再来展开知识的教学。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明显,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程学习探究的乐趣。

在讲《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教学开始我们可以先将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封建强国的故事引入课堂,然后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秦始皇的历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并设置悬念,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加上对故事的兴趣,就会自然的集中精力进行知识探究,因此就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更加深刻。引入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很好的实践性,能够发挥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二、利用故事来突破教学难点

在历史课堂上,想要突破知识教学的难点,教师也可以采取故事教学的方法来进行课堂优化。不少教学内容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理解上容易产生障碍,教师如果仍然是从理论的层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能够获取的知识要点还是会比较局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教学方法与思路的转变,要换个方式来剖析知识要点,这将会更加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辅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故事的依托下来进一步领会教学难点,这种方式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一些知识点上的理解障碍。

比如,在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时,老师如果一味的根据概念进行讲解,就会更加抽象,能够最终真正了解其内涵的学生就会很少。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概念讲一些反映社会状况的历史事例和小故事,比如给同学们讲解当时我国沿海部分地区被外国人占据等等小故事就可以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课堂难点就会自然化解。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教学范例,教师只要善于找到合适的故事来帮助剖析知识要点,这不仅能够充分化解知识教学上的难关,这往往也会帮助学生获知知识点的实质。

三、利用故事来进行教学巩固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述与剖析完成后,仍然需要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师讲到的内容进行一些消化。在这个巩固与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的引入一些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上讲到的内容,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充分吸收。此外,有的时候学生对于教师讲到的内容很可能还没有完全弄懂,而在一些生动直观的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知识吸收上的漏洞通常可以被弥补起来,对于课堂上讲到的内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同样是故事化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效果。

例如,在进行《人类的形成》这一主题的教学时,教师的知识讲授结束后学生往往会感觉到人类形成过程的抽象,不少学生在教学完结后对其仍然难以进行有效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以故事教学进行补充,可以给学生讲解达尔文的《人物进化论》中的相关故事,从而使得学生对人类的形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得学生意识到人类的形成并非孙悟空出世那么简单,进而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学会辨别知识的真伪。这也是故事教学的效用的一种体现,并且能够非常有效的弥补知识教学上的漏洞。

结语

故事化教学的引入能够让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很大程度得到优化,并且可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理解吸收上的一些不足。故事可以和各个教学环节实现融合,并且可以穿插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利用故事设计悬念,也可以利用故事来化解教学难点,还可以用故事来作为学生知识吸收的巩固手段。这些都可以成为故事化教学的展开形式,灵活的利用这些模式将会为知识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带来很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波.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李秋莹. 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大学,2015.

[3] 拉巴曲吉. 历史教学故事化——教学与情感 态度 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J]. 才智,2011(19).

李白的故事初中作文 篇8

三岁时背《静夜思》,疑惑是何人在为故乡扼腕叹息;七岁时读《独坐敬亭山》,羡慕于他的孤芳自赏;十岁时看《月下独酌》,暗叹于他惊人的绮思与一股无以伦比的热情,飘着几分仙人的气质;现如今再读《行路难》、《将进酒》,眼前浮现的是一位高昂、旷达、乐观的智者。

于是,李白逐渐成了我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仿若头顶闪烁的星辰。

一步一步地追寻着李白的足迹,一点一点地寻觅他思想的火花。我曾试着来到你浪迹的地方,可惜只探及你的气息;我曾试着搜寻你的画像,可惜只瞥见你的轮廓……你总是那么神秘,不肯轻易让人捉摸,正如你那抑扬的诗歌一般飘忽。

我又试着寻觅于你绮丽的文字。我是多么想踏上你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终于,求得一丝皮毛,在“低头思故乡”中看到了柔情似水的你,在“相看两不厌”中看到了高傲不驯的你,在“举杯邀明月”中看到了潇洒不羁的你。又是一块碎片的收集,你思想的冲撞显得如此有力。

“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你必为那位冲击大风大浪的舵手;“千金散尽还复来”时,你必为旷达睿智的大家……你就是一个多面体,在月光皎洁下放着璀璨的光。

伞的故事初中作文 篇9

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把名叫布里的伞被主人买回去,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有一天下雨了,并且风很大,布里被吹走了。它很害怕,布里被刮到了一个跟小主人家差不多的小屋旁。屋里走出来一个男孩取走了它的铁丝跟伞柄。这样就更容易飞起来了。它又被狂风吹走,这次回到了小主人经常走的路上。

1 伞的故事

从前有一把叫布里的伞,当他在超市的货架上,被一个名叫戴维的七岁小男孩看见了。他喜欢布里身上的喜羊羊图案与光滑的伞柄,父母就给他买下了它。

布里的崭新生活开始了,它成了戴维家里的一员。

戴维上了一年级,布里百般珍爱,每当下雨都用它。布里也喜欢小主人,下雨天一直陪着他。这天下雨了,而且风很大,一阵狂风刮来,尽管他抓住布里不放,但没风力气大,它被吹走了。

布里很害怕,大叫戴维的名字,可是却没用。它飞到了一棵树上,旁边有一群麻雀在议论。“大家好,我是一把伞,不小心被风吹到这儿。”麻雀们根本没听,却把布里当成跳床,在上面跳来跳去,弄得它好疼哦!

“呼呼……”又一阵狂风吹来,布里被刮到跟戴维家差不多的小屋旁。屋里走出来一个流鼻涕的男孩,取走了布里的铁丝跟伞柄,痛的.布里大声哭喊,幸好狂风把布里刮开,才逃过一劫。

没了铁丝和伞柄,布里飞得更高更快了。忽然,它看到很多“同胞” 。“ 嗨! 伙计们, 你们真漂亮!”“我们是风筝,你也挺好看的,怎么没带根线呀?”布里没来得及回答,就又被风吹走了。

这次,布里很高兴,它飞到了一条马路上,这是戴维上学经常走的路。“谁将一块布扔在路上?” 布里身边走来一个清洁工。“千万不要把我扔进火里烧成灰呀!”恰好布里的小主人戴维经过,看见自己熟悉的喜羊羊图案,向清洁工讨回了它。

戴维回到家里,把布里洗得干干净净,放进他的百宝盒里。他好奇地问布里:“是谁把你的铁丝和伞柄拿走了?”没有铁丝、伞柄,对布里已经不重要了。对一把伞来说,眼前的生活真的很幸福。

2 伞的故事点评

故事贯穿下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 篇10

【关键词】故事 贯穿 初中英语 语法课堂 时态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一遍遍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点,而学生也只是在这样沉闷的气氛中抄笔记或者记忆这些相关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语法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直接放弃了语法学习。为了能够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并提高初中英語语法教学的效率,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语法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穿插一些故事,将语法知识融入到这些生动的故事中,学生便可以被这些故事深深地所吸引,从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法课堂。本文将以译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为例,并以初中英语时态教学为载体,探讨故事贯穿下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上,故事可以主要贯穿在如下几个环节:

一、故事可以贯穿到语法教学的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在语法教学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不同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时语法的兴趣。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法课上,很多教师完全忽略了这一环节,一上课便开始对相关语法点的讲解,使得学生毫无兴趣可言。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摸索,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既简单又足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活动。在本文看来,将故事贯穿到语法教学的导入环节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留在童年的故事所留下的美好回忆中。因此,这时,教师就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故事来培养他们的兴趣。

大致上来看,利用故事法来导入相关的语法教学即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故事导入本节课所要学的语法知识,从而使得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具有连贯性。比如,在讲解由译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中关于动词的过去式这一时态时,为了能够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话题,教师可以为同学们讲解这样一则故事:“Boys and girls,yesterday my daughter had a school trip.It was an exciting day for her.Today,her English teacher asked her to write a diary in which the school trip should be described.However,it is difficult for her since she does not know how to describe the past things.Boys and girls,would you like to help her? Do you know how to describe the past events?”通过这则简单的小故事,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何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就算教师能够预测到可能学生思考之后也没有什么结果,也需要给与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因为只有经过学生的亲自思考和亲身体验,他们的理解才更为深刻,对新知识的期待也才会更加热烈。待学生思考未果后,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告诉学生:“Today,we will learn the past forms of verbs.After learning,I am sure you can help my daughter with her diary.”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可以得到有效地调动,并且能够迅速集中精力开始语法知识的学习。

二、故事可以贯穿到语法教学的语法知识呈现环节

除了在语法教学的导入环节,在语法知识的呈现环节,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从整体上看,在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上,将语法知识运用例句的形式先向学生进行展示符合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展示语法知识时,为了能够使得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重点刺激他们的有效的思维时间,教师同样需要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本文的研究,将故事贯穿到语法教学的语法知识呈现环节便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但是,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很多教师只是要求班里英语成绩较好,或者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讲相关的故事。事实上,这一方法是有失偏颇的。长此以往,有个别的学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从而更加增长了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然而,对于很多那些不愿意开口的学生而言,他们会越来越觉得自惭形秽,更加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

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鼓励并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语法课堂中,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教师在运用故事进行语法知识的呈现时,可以引导同学们在这一环节每一个人都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点讲一个句子,然后将这些句子串联起来便成了一则有趣的故事。通过这种方法,每一个学生便都是语法课堂上的主人。同时,如果有同学在故事接龙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该同学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求助,从而使得故事接龙能够顺利进行。待学生将这些运用了现在进行时的句子都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并开始下一个该语法的教学阶段。

三、故事可以贯穿到语法教学的语法知识拓展环节

语法知识拓展环节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的语法知识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这一环节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相关语法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且能把这些知识积极地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特别特别注重语法知识的拓展环节,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传统的语法课堂的认识,引导他们能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另外,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愿意积极地表达自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何不继续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穿插在语法知识的拓展环节,让学生们一边讲着各自有趣的故事,一边分析着里面所运用的相關语法知识,从而能够在生动有趣的语境中真正理解每种语法点的适用范围,从而为他们进一步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对于每一个青少年而言,故事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他们曾无数次地被故事中生动的情节所吸引,也曾无数次地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因此,在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上,教师应该特别考虑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将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在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中。这样,语法课堂不再是沉闷的,不再是让学生畏惧和抵触的,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成了孩子们所向往的,所期盼的四十五分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活跃的,知识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不再是笔记本上所写的条条款款,而成了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时所用到的有力的工具。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语法的意义所在,从而能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学习。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树立大教材的教学观念,利用现代化丰富的网络资源,选择一些与本课时教学目标契合的故事来贯穿到语法教学的过程中,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冬青.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合作学习模式[J].教育与职业(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初中的故事作文 篇11

一、历史故事的情节构建策略

历史故事的情节是历史故事的重要基础, 一个完整有趣的历史故事需要有吸引人的开头、充实的内容和有力的结尾, 因而合理设计历史故事的情节构建策略, 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率。对历史故事的情节构建, 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 历史故事的开头要引人入胜, 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例如, 我在进行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开元盛世》的教学时, 就采用了诗词开头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我利用杜甫的诗词《忆昔》为学生引出了关于开元盛世的历史故事, 诗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因而通过杜甫的诗词, 学生很快就了解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课堂氛围愈加高涨。

其次, 历史故事的内容要简洁明快。历史故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因而不应当过分地占用教学时间, 历史故事的内容需要短小精悍, 切合教学内容,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在学习《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一课时, 我利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故事, 通过该历史故事, 学生对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理解也更加透彻。

最后, 历史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 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结尾向学生传达一定的思想观点, 从而启迪学生。例如, 我在进行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教学时, 我向学生讲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故事, 在故事的结尾我突出了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赞扬, 学生通过这个历史故事, 理解了爱国主义情怀, 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故事的时机运用策略

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因而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历史故事, 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历史故事的运用时机,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导入阶段, 有趣的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活动中。例如, 在教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 我利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出了教学内容, 突出了明朝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增强国力, 扩大政治影响, 于是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通过这个历史故事, 学生更快地进入了课文学习中,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补充阶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历史故事, 丰富课堂内容,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帮助学生将复杂的课堂知识转化为简单的故事来理解, 提高学习质量。例如, 教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这一课时, 我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废丞相, 设三司”、“八股取士”、“厂卫制度”等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了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表现, 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历史教学内容。

第三个阶段是收尾阶段,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的结尾往往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 因而教师应当提高对课堂结尾的重视程度, 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通过历史故事来进行课堂收尾, 可以把控课堂气氛, 为学生设置教学悬念。例如, 在七年级岳麓版初中历史第二十二课《盛世危机》的教学中, 我利用康熙皇帝的相关历史故事来进行结尾, 并让学生根据历史故事来对康熙皇帝做出评价。通过这样的结尾,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 表达个人观点, 进而培养其综合能力, 使其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所总结。

三、历史故事的语言使用策略

教师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历史故事的语言艺术, 从而提高历史故事的艺术魅力, 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提升教学效率。例如, 在教学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时, 我为学生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取材内容,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表达了对英雄传奇的赞美之情,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通过具有文学魅力的语言来讲述该历史故事, 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水浒传》的艺术价值, 进而加强学生对明清时期小说和艺术的理解。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初中历史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还将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完善教学方法, 采用恰当的策略为学生讲述不同的历史故事, 从而让历史知识深入人心,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孟庆建.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3) :102.

[2]王芳东.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4.

初中作文:成长的故事 篇12

——题记

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夏日的天空就是如此阴晴不定——刚刚还是晴天,现在却又乌云密布,看来就要下一场大雨了。

老师的话萦绕在耳旁:”你根本不适合画画,线条那么僵硬,颜色那么黯淡,我教不了你,你还是找一个技术高超的老师吧!"

我躲进地下通道避雨。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紧握双手绝对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朝着声音的源头望去,一个少年坐在那,手捧一把吉他,细长的手指在琴弦上灵活地拨动,半长的头发盖住了他坚毅的脸庞。我微微怔住——拥有如此动听声音的人怎么会在这里乞讨呢?我从口袋里摸出一些零钱,放在他身前。

他笑笑对我说:“谢谢,我只是喜欢在这唱歌。我喜欢唱歌,可我的家人都说我不适合唱歌,我不相信自己的梦想如此脆弱,于是我就边打工边唱歌,打工之余,做一个街头歌者。我喜欢这里,人多,可以磨炼我。”

说罢,他又唱了起来:“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地唱……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他的歌声悠扬动听,轻轻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我竟不知不觉跟着唱了起来,一曲过后,我与他告别了。

走出地下通道,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阳光透过云朵,洒在大地上,天空中悬挂着一条绚丽的彩虹。我背起画板,向画室走去……

微笑吧,暴风雨之后是彩虹,天空依旧蔚蓝,太阳依旧绚烂。明天,我们还会遇到更多,体验更多,也将收获更多……

★ 成长的故事初中作文

★ 初中成长的故事作文

★ 我的成长故事初中作文

★ 成长的故事初中二年级作文

★ 成长初中作文

★ 初中作文成长

★ 成长故事_小学作文

★ 成长的故事作文

★ 故事在成长作文

我的成长故事初中作文 篇13

感受时间的流逝

沈从文老先生曾说过:“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是啊,时间就是这样,他能见证温暖的亲情,他能见证真挚的友情,他也能见证永恒的爱情;然而,时间又是这样偷偷地从指缝间流逝,他“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不断流淌的岁月之河中,河里有漩涡,有暗礁,有急流,但上帝没有给我们歇脚的时间,因此也就没有了后退的机会,只能勇往直前。在这没有停息的生命河流中,我们体会着成长的苦与乐……

享受成长的快乐

成长是充满快乐的,像一块甜美的奶糖。轻轻舔舔萦绕在嘴角的甜蜜,让我们重温这美好的快乐――吾友

我们经常在一起聊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天,我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学校,这是我步入中学的第一步。被老师领进教室,我快速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座位。这时,一个靠墙坐着的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有一张圆乎乎的小脸,脑后扎着一个粗粗的马尾辫。看到她身旁有个座位,我想都没想就走了过去。我紧张地问:“同学,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坐吗”她没说话,用一抹微笑回答了我。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交流。

后来,当她谈起这件事时,总是很奇怪为什么我当时选择了那个座位。然而,更巧的是,经过几次调整,我们竟又坐到了第一次见面时的那两个座位。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我们也经常记起开学初军训时的种种往事……

初中的故事作文 篇14

一、故事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学科不仅具有严谨性与逻辑性, 更充满趣味性和探究性, 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过于强调应试的教学目标, 强调答案的唯一性与精确性, 本该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兴趣缺失, 只是机械地记忆各种历史事件与人物, 课堂效率较低, 远远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人文价值。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 教师也会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情况下使用历史故事来佐证一些理论或是活跃课堂氛围, 但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故事教学法仍有许多差异, 具体表现如下:

1.故事运用的随机性。

传统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常常是教师无意识的行为, 具有随机性, 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只是认为在某一部分插入一个故事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证明某些史实, 在运用过程中未能认知到故事教学法蕴含的教学与史学理论, 故事教学难以发挥其真正功效, 只是课堂的一味调剂。

2.教学形式单一化。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形式单一, 大多局限于讲述故事本身, 而未进行有效拓展, 选取的内容也比较随意, 有些时候甚至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 故事教学未有相对完善的体系与理论支撑, 未有人探索怎样巧妙选取贴合教学内容而又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历史故事, 此外, 历史影视资料的应用也存在类似问题。

3.故事教学目标过低。

由于缺乏理论支持, 故事教学的目标定位也过于简单, 主要是为了调剂课堂氛围, 舒缓学生压力, 这种教学目标下, 所讲述的故事并不一定是历史故事, 如同在学生昏昏欲睡时讲述一则趣闻一般, 只是希望避免学生开小差。当然, 也有部分教师希望通过故事的引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但所选内容不甚恰当, 学生往往记住了故事但未能记住相关知识点, 未能实现故事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灌输知识为目标的故事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且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与审美情操的提升。

二、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广, 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与情操陶冶功能逐渐进入教师视线, 教师更为广泛地采用故事教学法, 为此, 应明确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体系是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架构, 以某一主题为标准对通史进行分割, 便于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但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学生需要对通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故事教学法着眼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关于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复述与解读, 从自身认知水平与角度出发, 可以有多种理解, 极具开放性, 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点, 学生的个体意识与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此时,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 具有重要意义, 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大事。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阅读, 多思考, 不仅可拓宽视野, 也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 历史故事的阅读与理解更是如此。通过了解各种历史人物的相关故事, 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诸多美好品格, 与贤良为伴, 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堂能否具有较高的效率, 与课堂导入内容的设计密切相关。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 富有悬念的故事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 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利用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在讲述古希腊政治制度时, 以亚历山大大帝少年驯服骏马的经历作为导入故事, 学生由此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机敏过人、心地善良的品质, 进而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想要了解这样一位英雄建立的王国究竟是怎样的, 并由此进入到课堂情境中。

2.再现历史情景, 深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事件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 失去了背景, 历史事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而这也正是社会环境不能重演的原因,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再现历史情景, 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感受处于特定环境中人们的心情, 进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例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学中, 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员顾维钧的故事, 为了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可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谈判的情景, 看似严肃的会场、形形色色的各国代表人、中国外交员铿锵有力的陈词却得不到一丝回应, 学生认知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外交地位, 对影片中中国同胞的心情感同身受, 深入理解了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 也唤醒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起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情怀培养作用。

3.突破重点、难点, 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历史学专业名词, 而这些名词通常与学生所知相去甚远, 学生对此没有明确的概念, 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比如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其他历史语言来解释, 学生会更加迷惑, 此时, 教师可以一些历史事例加以说明, 北京至大沽炮台的拆毁使当时的中国丧失武装反抗能力;各国派兵驻守铁路沿线控制了当时中国的交通命脉;在北京城区内划定界限不许中国人居住侵犯了国人的主权等等, 通过这些事例,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中国虽然形式上具有独立的主权, 但政治、经济等命脉所在均被帝国主义把持在手中, 没有独立自主权的状况。课堂学习的难点巧妙地化解于历史故事中, 学生也将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4.多角度解析历史, 启发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历史意识, 二是批判性的思维, 此处我们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课为例。历史意识是人们对现象本质的认知, 而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背景, 教师也可借助于多媒体影片, 如《走向共和》《辛亥革命》的电影片段, 通过剪辑, 将主要条件如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的提出、保路运动等一一呈现, 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读, 将时代主客观条件进行归类。而对于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 教师可播放《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 为学生构建形象的历史过程, 当然, 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与纪念馆,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此外, 针对于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教师还可请学生独立排演历史剧, 在史实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象, 依照学生的理解再现历史细节,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 更是一项极为有益的锻炼, 有助于学生深入揣摩历史人物心理, 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从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以辩证性的观点去反观历史, 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历史故事反映了当事人品质与心理状态, 展现了时代背景, 又蕴含了诸多哲理, 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中, 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活跃课堂氛围, 还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有助于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与道德情操的提升。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时期, 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逐步成熟, 情感与表达逐渐丰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 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 是人类活动的生动再现, 凝聚了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 历史故事中蕴含了诸多哲理, 将会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指路明灯, 令学生受益无穷。本文由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 阐述历史教学法的内涵, 并提出几点具体应用策略, 希望能够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历史教学,北师大版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邱聪伟.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学周刊.2014 (31)

[2]周建华.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5 (04)

上一篇:中学减负工作措施下一篇:个别谈话听取意见谈话提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