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杜郎口中学(精选9篇)
山东杜郎口中学 篇1
一、年轻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一些年轻教师的备课、编写教案进行了检查与分析,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处理教材缺乏创造性。从教案可以看出,大部分年轻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是边看教参边备课边写教案。备课时过分依赖教参或教案集,很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2.制定目标过于笼统。目标都来自于教学参考用书或教案集,教师未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及时加以调整,阐述笼统,缺乏针对性。
3.以学定教流于形式。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填写问卷时能意识到备课要了解学情,要备学生怎么学,即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但是真正到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做得不好。怎样组织、如何开展,年轻教师心中没底。因此,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放任自流或满堂灌的现象。
4.设计教案简单化。设计的教案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问一答式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大;对习题的处理大都要求学生按教材或练习册的要求完成,很少做调整或增补,无开放性、生成性、个性化设计。
5.教学反思空洞。许多教案后面都有教学反思或随笔,但大都只有三四行字,多则七八行,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没什么价值。
6.教案与教学分离。抄写教案时,许多教师没思考所抄的内容,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些“文字”的抄写,把它们从教案集上原原本本地或偷工减料地“搬”到学校统一颁发的教案簿上,应对学校领导走马观花式的检查。而真正在课堂上用到的“备课”,是教师在课前用心去阅读现成的教案和参考书,并批注在课本上,进而罗列出教学的提纲或轮廓,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就出现了抄写教案与课堂教学分离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无从下手
通过与年轻教师进行座谈,我发现许多年轻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比较熟悉,也愿意接受,但具体到课堂实践层面,有时不知所措。他们渴望得到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指导与帮助。即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教与学的处理等。特别是对如何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没有经验,需要老教师给予他们引领与指导。
2.工作繁重
农村教师每天至少有三四节课,批改一至两个班的作业,班主任还要抓学生的早操、早读、课间活动,处理班上发生的各种问题,与各科老师沟通交流,组织学生进校、放学、打扫卫生,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还要与学困生谈心辅导,有时还要家访……每天的工作量大都超过8个小时,而这仅仅是基本的工作。之外,还要参加学校召开的会议,进行集体备课,校本培训以及制定各种计划,撰写有关总结、论文及心得体会,还要写学习笔记、试卷分析、学生操行评语,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出班刊,以及参加听课交流、各种节日性竞赛性活动、高学历进修等。大量的工作牵扯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使得他们无力精心备课。
3.课外琐事
许多年轻教师还要料理家务,照看老人和孩子,或者需要自己的情感交往、娱乐休息时间。因此,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认真备课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4.导向有误
部分学校对于备课的要求死板,教案模式化,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每堂课的教案必须有多少字。检查时多是关注教案书写是否清楚工整,环节是否全面、完整等,而很少关注每节课的质量和教师的创新。这样,富有个性的教案就很少出现。
三、对年轻教师备课的几点建议
年轻教师备课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阅读课标与大纲
首先阅读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通过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明确所讲授课程的结构体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了解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上的要求。
2.分析教材
对于年轻教师,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先略读,再细读,最后精读,通过钻研教材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资料,合理取舍教学要点、方法和案例、习题等。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优秀课例),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
3.预设方案
这是备课的具体过程,是教师深入具体钻研教材和安排教学活动的细致过程,也是教师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化和具体化。首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实用的教学预案,促使教师深入细致地构思每一次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设置等。教案不是上课的备忘录,更不是要求教师课堂上照着念。因此,教案要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水平。青年教师第一次上课,教案要详细、具体、层次清晰、标注明确。
4.上前悟课
临上课前还要进行课前准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再熟悉一遍,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预案再重现一遍。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介绍
2009-4-1223:44:
51一、模式介绍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的“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加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和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构成了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而定,但通过这些环节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都是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活动。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成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二、模式的理解
A.“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
与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相比,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都要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学,长年全
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这样的做法不仅需要胆量,更体现了对自己办学的自信。说实话,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杜朗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天展现的都是自己实践的教育原生态,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担心露了什么“马脚”。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开课,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B.“张扬学生个性” 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不仅可以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还可以表演出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有的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师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变化。而在杜朗口中学,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方式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甚至作文讲评课也大多由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山东杜郎口中学 篇2
一、严格的管理, 主人翁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关于杜郎口中学校园氛围这一主题的访谈中, 36名访谈对象的言语中均出现了如“活力”“新鲜”“生机”“生动”“主动”“有趣”“积极”“朝气”等表达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欣欣向荣内涵的词语。他们一致认为其时的杜郎口中学呈现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并认为这一氛围形成的原因集中在杜郎口中学独特的教学模式及为了实施这一模式进行的严格的管理和繁重的课业, 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学生主人翁身份的自我认同 (见图1) 。其中, 关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主人翁身份的自我认同, 将在后面关于杜郎口中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访谈中详细列举和论述, 这里单就严格的管理和繁重的作业来看, 有人谈到: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 学校为了保证杜郎口教学模式被所有教师无所区别的接受和实施:“校长会去班里随机抽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准上讲台, 都是同学们上去讲。” (G5, 2014-5-27)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 他们说:
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各个方面都查得很严, 对学生要求比较高, 也对自己良好素养的形成有很大功劳。记得每天要检查三次卫生, 早中晚各一次, 然后自己养成了从来不往地上扔垃圾的好习惯。学校规定见到老师必须主动打招呼, 然后自己成了懂礼貌的好孩子。校长总是说不能乱丢粉笔头, 只要能捏住就不能丢, 然后自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等等。 (G13, 2014-6-2)
虽然杜郎口模式备受瞩目, 可是背后学生真的付出了很多。一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在学校, 学习几乎成了学生的全部。二是各年级体音美课程形同虚设, 基本上都被其他课程的老师占用了。 (G2, 2014-5-22)
一般来讲, 严格的管理之下形成的往往是按部就班的个体和严肃紧张的氛围, 但杜郎口中学的实践效果恰恰相反, 其严格的甚至是专制式的管理给予学生的是主人翁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应该说这一效果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翻转常规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缘于这种教学方式, 即使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下, 大多数学生却能乐在其中。如某访谈对象就回顾到:“一天的学习下来很累但感觉很有成就感, 反而有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G36, 2014-8-21)
二、小组合作, 先学后展, 互助点评, 翻转常规的教学
在谈及当时的课堂教学时, 除1名访谈对象提到“没觉得有什么不同” (G8, 2014-6-25) 外, 其他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强调杜郎口中学与一般的学校不一样。他们认为杜郎口中学翻转了常规的教学方式, 把班级单位翻转为了小组单位;把教师先教, 学生后练, 翻转为了“学生先学, 师生再教”和“学生教, 学生练”;把教师的讲台翻转为了学生的展台。如有人对其时的教学形式做了如下描述:
当时我们一个班级被分成6个学习小组, 教室课桌的排放顺序也打破了传统排放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8个人左右, 每个组有一个组长, 组长管组员, 每个小组在一起讨论问题, 互相监督, 共同进步。 (G1, 2014-5-19)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和晚自习都要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 写预习笔记, 找课本上的知识点, 每天早上跑步之前开例会, 预习笔记写的不好的去前面站着。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准上讲台, 都是同学们上去讲, 有时候是学习好的同学去讲, 有时候是准备好了的同学去讲, 自我推荐或者是同学推荐。学生讲的不准确或者不会的地方再找会的同学讲, 要是都不会就先讨论, 讨论不会的老师再讲。 (G5, 2014-5-27)
至于在“学生讲的不准确或者不会的地方”“同学讲”和“老师再讲”在该教学方式中的地位如何, 这一互助点评是如何进行的。大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同学讲”和“老师讲”, 尤其是“老师讲”对于他们的学习非常重要, 是杜郎口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见图2) , 它主要通过直接讲解和答疑解惑的方式进行。如有访谈对象把教师的作用归结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他们说:“老师先把基本知识传授给我们, 然后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讲课或者自由学习、讨论。” (G7, 2014-6-20) 也有访谈对象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指导, 和对某些教学内容的强调。如有访谈对象谈到:“我们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发现并提出了需要老师指导、分析的问题, 然后由老师负责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G28, 2014-7-19) “学生在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讲课, 老师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加以强调一下。” (G20, 2014-6-12)
关于这一教学形式的实施状况, 访谈对象认为多数教师和绝大多数课程能够长期坚持实施, 也有个别课程尤其是个别教师存在短期内坚持实施或偶尔实施的情形 (见图3) 。也正如有访谈对象做的如下描述:
有的老师就比较放得开, 让学生先预习, 预习好了让学生去讲课, 学生讲的不好的老师再补充。有的老师有的时候只是走形式……有些老师比较抵触这种教学方式, 所以私下里依旧按照原来的授课方式进行, 只有在学校查的时候才按照要求的课堂模式讲课。 (G30, 2014-7-23)
这之中“有的老师”与“有的老师”的区别可能不仅限于是否“放得开”, 根本上应该是缘于其学习观的不同。“按照原来的授课方式”的教师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新事物, “比较放得开”的教师则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探索新事物。小组合作、先学后展、互助点评的教学, 就是致力于把被动接受的教学翻转为主动探索的教学。这一翻转不仅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 更对其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具有正向作用。
三、囿于“杜郎口”,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建立人生自信的“杜郎口”影响
关于杜郎口中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他们大部分感觉影响颇深, 特别是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人生自信的建立方面, 都可归因到杜郎口中学的学习经历。也有部分认为勉强有点影响, 或没有什么影响 (见图4) 。特别是在影响的延续性上, 较多的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式及其影响仅限于杜郎口中学 (见图5) , 因为在高中乃至大学既没有“杜郎口”的环境和氛围, 它们自身的环境和氛围又与杜郎口中学的氛围和教学方式区别较大, 杜郎口中学的毕业生在进入高中及大学后首要做的就是抹去“杜郎口”影响, 以适应新环境。
例如, 在谈到杜郎口中学的学习经历对其高中和大学学习的影响时, 有人做了如下略显调侃性的表述:
要说影响确实有, 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中时老师提问问题, 自己已经不记得是要先举手然后等老师点名然后再站起来回答, 所以好几次老师说完问题自己就站起来回答了, 结果同学们都觉得我是个异类, 在背后悄悄议论我, 觉得我太张扬, 舍友还孤立我, 不和我说话。后来慢慢地自己也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不过自己还是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预习下一节的知识, 找出不懂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着重听。 (G35, 2014-8-2)
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到消失的和存在的“杜郎口”影响。先就消失的而言, 从不等老师点名就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行为中, 可以明显看到杜郎口中学积极向上的氛围和互助点评等教学方式的影响。然而, “后来慢慢地自己也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 也显示出这一影响的结束。况且, 有这种类似的感受和认识的访谈对象还较为普遍。更有人认识到在高中不但不能不主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而且还认识到小组分工合作和学生间互助点评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也是行不通的。他说:“ (高中) 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数只能请教老师, 因为其他同学即使会了也不一定能讲出来。” (G17, 2014-7-28)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影响的消失呢?访谈对象大多归因于高中和大学学段的校园氛围和教学方式与“杜郎口”的断裂 (见图6) 。如在校园氛围方面, 他们谈到:“高中完全是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为了迅速适应当时的学习环境, 只能让自己忘掉初中的课堂模式。” (G31, 2014-8-6) “到了大学完全没有了老师的束缚, 很少有去主动预习、复习的时候。” (G29, 2014-7-29) 在教学方式方面, 他们说:“高中老师铺天盖地地讲一大堆, 不是像初中那样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就慢慢消化了。” (G6, 2014-6-7)
再看存在的“杜郎口”影响, 上述略显调侃的表述中的“不过自己还是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预习下一节的知识”, 在访谈对象的回顾中具有代表性。较多人表达出了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被坚持下来应该是与“杜郎口”中的“先学后展”, 特别是其中的“先学”有关。因为“先学”是个体自身就能够操控和胜任了的事情。而“小组合作”和“互助点评”及“后展”需要个体间和超越个体的顶层设计, 个体自身难以完成。而“杜郎口”是一个强调和需要顶层设计与管理及个体间协作的整体性存在, 它的“小组合作”、“先学后展”、“互助点评”既是其教学方式, 更是一种学校生态。因此, 在没有“杜郎口”的生态之后, 能够留存下的只能是那些“杜郎口”不是其唯一的影响。也就是说, 就教学方式的整体而言, “杜郎口”的影响仅囿于杜郎口中学。
关于杜郎口中学的学习经历对其人生的影响, 他们提到最多的是在杜郎口中学的学习促进了其人生自信的建立。“性格开朗了, 敢于表现自己了, 不会因怕出错而错失表现的机会”, (G35, 2014-8-21) “对自己充满自信, 做事不再畏首畏尾”, (G9, 20146-24) “自己更大方、开朗”, (G30, 2014-7-23) 等等。这类表述是关于这一问题访谈中的共同语言。当然, 也有人感觉影响不深, 或者就没什么影响。如有人谈到:“我当时并没有太多感觉, 教学改革前后没有明显改变。” (G24, 2014-8-15) 但是, 总的来看, 认为自己的发展颇受“杜郎口”影响的还是占访谈对象的绝大多数。不管是感受到影响, 还是未感受到影响, 都可归因到前面提到由严格管理保障的“杜郎口”的步调一致的实践要求, 和学生对“杜郎口”的接受程度。“杜郎口”步调一致的实践要求和对“杜郎口”的接受, 利于在学生间产生相似的效应, 也易于忽略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特别是对于那些未能完全接受“杜郎口”的学生而言, “杜郎口”的效应就难以影响到这些学生之中。
四、较喜欢, 颇认可, 但需改善的评价及建议
关于对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评价及建议, 绝大多数访谈对象在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中, 表现出了对其的喜欢和认可 (见图7) ;在以现有的视野和经历反思“杜郎口”中, 肯定了“杜郎口”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独特贡献和价值 (见图8) , 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并为之提出了朴素的改善建议。
其中, 他们对于“杜郎口”的喜欢, 大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勉强适应, 最后到喜欢上的过程。如有人谈到:“开始对这种课堂模式只能是逆来顺受, 可是慢慢的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模式。” (G16, 2014-7-23) 当然, 喜欢归喜欢, 访谈对象也从辩证的角度谈了对“杜郎口”的评价。如在自由与放纵关系的处理上, 有人指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自由主动的课堂模式的, 但是过度自由之下也容易导致某些同学无视课堂纪律, 更加大胆的看小说、聊天。” (G25, 2014-8-10) 再如, 就“杜郎口”对我国教育或其它学校的普适性来说, 虽然他们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传递了一种理念, 就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唤醒学生, 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 (G11, 20147-26) 但他们也认识到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 “杜郎口”也仅仅属于杜郎口中学而已。如有人把“杜郎口”看作“昙花一现”, (G14, 2014-8-19) 有人感觉“杜郎口 ”之于中 国教育是 “杯水车 薪”。 (G18, 2014-8-22)
针对这些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足, 他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例如, 有人从减轻学习压力的角度建议:“没必要把书本所有的东西都循规蹈矩地进行学习。” (G23, 2014-8-20) 有人从学段衔接的角度建议:“应该探索着找一个契合点, 让高中学习能顺承初中的的学习方式。” (G33, 2014-8-27) 有人从改善教学模式的角度, 建议应该更多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更多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如他们说:
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上课还是不够积极, 我觉得老师应该多注重这些不爱表现的同学, 制造机会让她们多表现自己, 而不是只有固定的学生表现自己。 (G4, 2014-6-17)
应该说, 诸如这般的建议并不唯独是“杜郎口”的需要, 也是一般教学形式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与课程的学段间衔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等问题, 应该说是教育教学中的恒久问题之一。说明“杜郎口”虽然屹立于一般教学形式之外, 但二者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应该是“杜郎口”与一般教学形式协调的节点, 是解决“杜郎口”不再是仅仅囿于杜郎口中学的有效途径。
余论:学生的“杜郎口”与他人的“杜郎口”的不同及其意蕴
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 杜郎口中学的毕业生与其他人关于“杜郎口”的认知有同有异。两者都认可“杜郎口”之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革命性”价值, [3]和对合作教学的具体实践, 但在是自主抑或他主, 是探究抑或接受教学, 是普适性存在抑或特殊性存在的认知上存在差异。
第一, 在自主抑或他主上, 民主的学校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走下讲台的教师, 激情高涨的课堂是当前对杜郎口的流行认知之一。[4]然而, 在杜郎口中学毕业生的访谈中除了包括这些之外, 还包括了严格的且程式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流程, 以教师或部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主导课堂的教师和部分沉默的学生。
第二, 在探究抑或接受上, 流行的认知确认“杜郎口”的探究属性, [5]但其毕业生在确认这一点的同时, 还强调了教师的讲解, 把教师定位为讲解者, 鲜有人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归纳教师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探究。
第三, 在普适性抑或特殊性上, 虽然都能从理论上认识到不能照搬“杜郎口”, [6]但实践中“杜郎口”在全国各地的被模仿, 暗含的是对其普适性的认可。杜郎口中学毕业生的认知与此恰相反, 在他们的感受和反思中呈现的是“杜郎口”仅仅囿于杜郎口中学。
这些杜郎口中学毕业生相比于他人的更为复杂的认知至少提出了以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自主教学与严格管理并行不悖, 且从杜郎口中学的成功来看, 严格的和程式化的管理恰恰能够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力;课堂教学如何翻转都不能有教师的缺位, 或对教师价值的忽视和功能的弱化;自主的或生本的课堂的背后是教师地位和功能的支撑;教学改革与学校生态生生相依, 具体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具体的学校背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 等等。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善待杜郎口[J].中小学管理, 2010, (11) .
[2]Borg, S.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A Re-view of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 Know Believe, and Do.Language Teaching 2003, 36 (2) :81~109.
[3]陶继新, 徐启建.去哪里寻找我们的理想课堂?[J].中国教育报, 2006-3-22:003.
[4]宋宝和, 王坦, 孟昭星, 史兆海.农村中学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5) .
[5]许爱红, 刘延梅, 刘吉林.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6) .
对“杜郎口中学改革现象”的思考 篇3
一、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经验是办学理念新
杜郎口中学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的创新思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是对教育教学思维、模式、方式、方法的创新,是课堂教育教学的革命,它固然继承有目标教学、尝试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功教育等,它在实践中实现了超越和飞跃,向超市一样的开放课堂上,学生自主作用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我自信、我成长、我选择、我参与、我快乐。课堂和教学概念全被突破,教室里没有讲台,确有三面黑版,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人人可当老师,人人可参与交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生命的意义。关注学生自由人格、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和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最终达到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融为一体。
二、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经验是课堂教学模式活
该校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10+35”模式有力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了具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用学校老师话来说:就是“互动课堂”,即“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用学生话来说:就是“自主课堂”,即“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10+35课堂教学模式新颖。教师只能讲10分钟,其余35分钟全部留给学生,从形式上来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重新分配,可教学理念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自主主宰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自己备课、在相互讲课,在归纳和反思,让所有学生的才华得到了展示,个性得到张扬,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而教师在这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点评者;二是分组交流合作形式灵活。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学科的特点,每班分六个小组,每组8~10人,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探讨、展示,突出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老师引导帮助下互相学、互相教、互相评价,在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共同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实现生命意义上的价值。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不拘泥“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依托,进行多纬度延伸和全方位拓展,课堂充满了新颖性、灵活性、愉快性、创造性、和谐性。三是杜郎口中学独创“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型实用。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饋: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同时还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让弱者巩固达标,让强者反思提高。
三、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经验是管理措施严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 篇4
XX中心小学0 1 0.1 2.2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
兴隆中心小学
2010年11月26日,在学区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校3名教师去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创新的课堂、规范的管理,用语文教育专家的话说就是“给我们的灵魂洗了一个澡。”让人大开眼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一、校长能审时度势,锐意改革,大胆创新
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硬是将学校建成了名扬全国的优质学校,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同仁的赞许和钦佩。
二、“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校训:“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因互助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这些都表明他们的教学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更令人赞赏的是墙壁上没有悬挂名人名言,而是悬挂着学生的照片和学生的语言。用学生替代了名人,实际上是真正的把学生当做了主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他们是用智慧在经营着教育。
三、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杜郎口中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创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所谓“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凸显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凸显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凸显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评测。立体式;目标任务三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化,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预习:编制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检测和反馈,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说、谈、演、写。突出“弱势群体”,“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到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任务即可;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任务的掌握情况。
山东杜郎口中学 篇5
马蹄学校 薛锋
2012年3月17日—3月18日,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有幸参加了由中国老科协教育分会名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整体观摩会和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研讨会”,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被安排参加了在甘肃政法学院体育馆召开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整体观摩会,通过参加本次观摩会,使我对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学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下面就谈谈我在本次观摩会中的一些收获和感想。
本次观摩会,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有幸聆听了山东杜郎口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徐立峰老师的一堂精彩的作文课,对我自身启发、感触很深。对于我来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至今,最让我头痛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每次看到学生上交的作文,就觉得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就我所带的初三这这个班级而言,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出现的问题不是主旨不够鲜明、思路混乱、病句连篇、就是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处处都是套话,甚至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有些学生连基本的语言表达都做不到,作文从头至尾就是平白的、生活化的叙述,让人读起来枯燥乏味。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最头痛的也是写作,每次上写作课,学生个个是抓耳挠腮、怨声满天。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一直在困惑中徘徊、迷茫,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通过聆听徐立峰老师的一堂精彩的作文课,使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一定的和认识。
徐立峰老师,是一位极具亲和力的老师,整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那种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和自主、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徐老师的这堂作文课是一堂以“美丽”为话题的作文课。上课一开始,徐老师首先简单、大方的进行了自我介绍,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徐老师采用全班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两组,有小组推选组长,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在黑板上进行呈现。徐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敢、变、抢”三个字,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够敢于发言、踊跃发言、变换角色、抢着回答问题等,这一举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霎时变得活跃异常。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首先徐老师以“如何理解‘美丽’这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发现美丽?”两个问题入手,同学们议论纷纷,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美丽的理解和感悟,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大家认为美丽不仅指人或事物外在的美、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在的美。徐老师由此也巧妙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要展现要一个人外在、外表的美丽,就应该去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并且及时的在幻灯片中出示了有关“肖像描写”的定义,让学生加深对肖像描写定义的理解。接下来徐老师因势利导,提出了“从哪些方面可以写好一个人的肖像?”的问题,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讨论下,徐老师在黑板上总结写好肖像描写的关键要点:善观察、抓特征、注修辞。徐老师就观察人物外貌进一步进行点拨,观察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等不同角度去观察。为了让学生对肖像描写有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徐老师特意设置了“借鉴提高、作品赏析”这一环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借鉴相关人物图片、文字,学习别人是如何去进行肖像描写的。徐老师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说说人物的特点,“三毛”、“贝多芬”等熟悉人物图片的出现,同学们气氛很活跃,仔细的观察,并且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想法大胆的进行了表达。接下来徐老师又让学生朗读有关图片中人物文字的描写,并说说文字部分是如何对人物肖像进行描写的?整个环节从讨论、感知、观察、朗读、品味逐步入手,层层深入,是学生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进行肖像描写、体会到了肖像描写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徐老师曾展示了一张孔乙己的图片,没有相关的文字描写,但是通过观察,同学们给予了孔乙己一个穿着邋遢、生活穷苦潦倒、落魄书生的定义,虽然作为初一的学生来说还不曾接触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部小说,这样的结果让过吃惊。交流、归纳方法、观察图片、结合图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及社会地位,这一个个精彩、闪光的环节让我的内心波澜起伏,我们的作文课堂是否也可以这样进行呢?在进行一系列铺垫之后,徐老师及时的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选择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图片进行肖像描写,或选取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以及选择台下听课的教师进行现场采访,并进行肖像描写。整堂课的结果不言而喻,同学们在临下课时纷纷展示并朗读了自己的作品,聆听着这些同学清秀、隽永的文字,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
在整堂课结束的时候,徐老师对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在黑板上进行了评比、统计,并且请各小组组长对本组的表现进行了评价,一个小小的环节,却让全班的同学为之欢呼雀跃,为之呐喊喝彩!感受着这份浓浓的、快乐的学习氛围,我的心再一次深深陷入了沉思„
杜郎口中学心得 篇6
参观杜郎口中学心得
杜郎口中学在短短十几年时间由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全国知名的学校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哪些是我们这次参观学习的重点展开积极讨论……。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参观团的眼睛为之一亮,环顾三面的黑板和走廊的过道,都成为了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由传授者变成策划者;一言堂变为百家鸣;单纯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唯一答案标准答案变为多种解答;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精英式变为大众化;死记硬背变成体验感悟;听说读写深化为演、唱、画、作;接受式变为探究式; 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选。这怎么不让我们震惊,我们的课堂怎么了?听完2节课后,老师们连饭都顾不上吃就交流开了,你说你看见了这种教法,他说他目睹了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最后的问题基本落脚在我们怎么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怎样使我们的课堂也活跃起来;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哪种认真听课,积极讨论的劲头啊,正是这样的卓中精神造就今天的辉煌;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当初的想法,创体艺特色品牌,打造一支精英团队,让体音美组走向全区,全市乃至全省,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为卓中的持续辉煌贡献力量。
山东杜郎口中学 篇7
一、“自主课堂, 自主学习”
作为一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数学教师, 在以往的教学中, 基本是围绕着三尺讲台, 遵循“复习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的四步曲进行教学。而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 没有讲台, 没有权威, 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 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他们强调的是“自主课堂, 自主学习。”采取的是“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他们的老师, 真正成为了“导师”, 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教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 老师变成了学生, 变成了朋友。课堂上, 教师更多的是在了解和倾听, 为下次的发言作好充分的准备。他们的学生, 却由接受者变成了探究者, 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内向羞涩变成了勇敢大方。老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时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自主、自信、探索的精神。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彻底开放了课堂, 解放了学生,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在此, 我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光明和前途。
二、“任务明确, 落实到位, 相信学生, 给你惊喜”
杜郎口中学“创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奇”“是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现代教育的一面旗帜”。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其中最值得我学习的两点如下:
(1) 任务明确, 落实到位。任务是活动的平台, 也是活动的目标。在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各个环节中, 任务都是明确的。“预习”主要解决基础知识, “展示”主要解决理解、内化、提升的内容, “反馈”主要解决缺漏的内容, 特别注意解决学习能力差的缺漏内容。每节课, 他们根据教学目标把任务落实到学习小组, 再落实到每个学生, 每个环节采取的都是五花入门的检测, 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 学生非常积极, 百分之百的参与。
(2) “相信学生, 给你惊喜”。相信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多让学生自学, 多让学生思考, 多让学生合作学习。我在教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 有这样一道题:已知3a+2b=13 (1) 2a+3b=12 (2) 求 (a+b) 3+ (a-b) 3的值。学生展示过自己的解题过程之后, 我发现使用的方法都是先求得a=3, b=2, 再求得 (a+b) 3+ (a-b) 3= (3+2) 3+ (3-2) 3=126。于是, 我请同学们再次思考, 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此时, 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可等待了好几分钟, 还是没有反应, 我本想给大家一个提示, 然而, 杜郎口中学的“给我一次机会, 还你一个惊喜”的誓言使我克制了自己。由于时间的问题, 我只好再布置新的任务, 并告诉同学们, 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思考。不料, 语音刚落, 就有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 我有一种新的解法:由[ (1) + (2) ]÷5, 得a+b=5, 再由 (1) - (2) 得a-b=1, 所以 (a+b) 3+ (a-b) 3=53+13=126。“哦!”同学们恍然大悟。此时, 我真的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感。
三、对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看法
面对我们的学生, 我觉得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1) 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视频中看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课, 课堂上, 他们的学生没有一个是空闲着的, 学习积极性都特别高。我任教初一 (8) 班的数学课, 每次学案发到学生的手中,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连看都不看一眼, 更不要说预习课文, 展示自学成果。找他们谈心, 回答得很干脆:“看不懂, 不会做!”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有同行提出多鼓励, 多表扬, 或者奖励……, 经过尝试, 后来发现, 效果真的很好。
(2) 怎样在分组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我们的学生合作意识差, 自制力不强, 稍不注意, 睡觉的, 说闲话的, 甚至动手动脚的大有人在。在后来的教学中, 我通过评选“先进小组”“先进小组长”“模范发言学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在小组的监督下进行, 让他们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 这样,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 不能照抄照搬, 要因地制宜, 结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来实施。要根据自己科目的特点, 学以致用, 通过改革再创新, 通过引进再创造。要发挥自己学校的特长, 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出成绩来, 就一定不能只在形式上模仿, 而是要把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引进来, 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循序渐进, 边学边改, 边探索边创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享受改革的艰辛和幸福。
相信,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杜郎口中学崔校长那种坚定不移地去改、积极努力地去学的精神, 同样可以走上成功之路!
为杜郎口中学说几句话 篇8
有说学校白天晚上两个样,白天的课堂都是给参观者看的,晚上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才是真实的杜郎口;有说杜郎口收门票是靠学生挣钱,质疑其收费的合法性;有说杜郎口课改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没有触动中国教育真正的核心问题;有说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是一个沽名钓誉之人,拿学生拿学校为自己谋名利……甚至有人说,杜郎口将会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页。
很长时间,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然后笑笑。
也有人问过我,杜郎口到底怎么回事,我的回答经常是“有机会你自己去看看吧”。
当年在媒体任职时,我曾三次报道过杜郎口中学。坦率地说,我很欣赏崔其升的工作态度,基本上认可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但对其价值和意义并不太看好。
当年的第一稿因为有太多保守意见曾被领导否定。尽管如此,我关于杜郎口的所有报道都还是秉承了客观理性原则,基本是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就写出了什么,没有太多溢美之词。个人观点在采访后记和私人博客里有体现,但在正式报道中则尽量回避了。
崔其升是1997年到杜郎口中学当校长的。当时学校情况很糟,已经被列入撤并之列,崔其升其实是去执行“维持会长”使命的。
崔先生不甘心,虽然身体很不好,却频繁地听课,座谈,了解情况,考虑出路。十年的努力尝试、总结调整,终于打造出以“10+35”(即课堂上老师最多只能讲10分钟,其余35分钟时间必须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为主要亮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这些年很火,许多人就以为崔其升很懂宣传很会经营,就以为学校是媒体一手捧起来的。这些话,说轻了是不了解杜郎口学校历史,说重了可能还是有人见不得别人好。
当年我的报道中对杜郎口课改的艰辛历程有详细记载,这是当时最忠实的初始记录,无论何时都抹杀不掉的。
质疑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质疑前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难道杜郎口中学需要对每一个质疑者一遍遍解释我们如何如何走过来的?
我们都有权质疑,但不等于我们就是天然的真理真相拥有者。更不是说,我们一质疑,别人就露怯。有时候我们的质疑,可能只是暴露出自己的某些不足。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我对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意义和价值的确也一直有不是很看好的一面。
在我看来,让学生说话,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教学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无须强调。我自己的课堂,虽然没有明确的“10+35”等做法,但也经常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是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是不认同的观点),然后一起讨论。
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后来能够引起这样的关注,出乎我的想像。这也说明我和当年一起去杜郎口采访的同事、后来杜郎口中学最大的推手李炳亭(现《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在商业头脑上的巨大差距。
之所以在第一次报道后,又连续两次参与报道杜郎口中学(连续的大篇幅报道是编辑部的计划,非我个人主张),是考虑到,在中国当下的教育现实中,杜郎口中学的做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如果别的学校能够从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中看到学生的无限潜力,看到课堂教学调整的可能性,至少在当下还是非常必要的。
但我个人从不以为,杜郎口中学为中国教育的突破寻找到了一条出路,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第一次采访后写的采访后记中提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原因。
杜郎口中学最多只是一种战术(教学技术)上的调整,且谈不上多少原创性的东西(一些专家认为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具有原创性本土性),而中国教育目前更需要的是一种战略性的转变。但是,要求这么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担此重任,又怎么可能?
倘若杜郎口中学在绝处逢生之后,在获得巨大的名声之后,能够对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师生发展有更开阔的认识,能够获得更好的师资力量,能够得到各方面更有力的支持,或许杜郎口中学的发展不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但遗憾的是,杜郎口中学这些年似乎没有突破性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固步自封。
还在报社时,我就曾对朋友说过,真想有机会好好和老崔聊一聊。后来,我把老崔和当年名盛一时的陈永贵相提并论。但不论是私下还是公域,我虽曾为杜郎口辩护过,比如与许锡良老师在网上发生过争执,但很少发表自己对杜郎口中学的其他看法。因为我觉得,虽然杜郎口中学可能只是教育圈的小岗村,崔其升可能只是陈永贵,但放眼中国教育的现实,他们那种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仍然非常少见。
因此,那种认为杜郎口中学会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不光彩一页的说法,即使有一天真的成为现实,我也不认为这是崔其升个人品质的问题。
盛名之下的杜郎口中学需要有质疑声,更需要得到切实的引导。我这几年所感觉到的,就是他们一边受到一些媒体和上级的错误诱导,一边又遭到许多同行的严厉批评,双面夹击使缺少思想资源的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悲观地说,或许,他们已经走到头了。
或许这是杜郎口中学的错,但我想,这更是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的悲哀。
(作者原为《中国教师报》记者,最早报道杜郎口中学的记者之一。)
编辑:王建卫
感受杜郎口中学 篇9
张掖市青西中学 周晓霞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们来到了来到杜郎口中学,想亲临现场求证它成功的原因。刚下车一眼便看到三幢红白墙砖装饰的三层教学楼。楼顶显眼地矗立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自主自信、探索创新”十六字,向我们传递着学校的办学追求。
一、与众不同的做法
1、教学楼的走廊内到处悬挂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印有学生头像、标明班级和姓名的普通学生的“名言”,这些“名言”通俗简捷,贴近学生,激发自信,催人奋进,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的。
2、教室内,前、后、一侧和外走廊四块大黑板,学生每人分得一小块,或利用课间十分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或用于听写练习,或学生的自评及互评。
3、课间操站队不整齐的,喇叭点班点名,被点学生主动站到前面来亮相,自感羞愧,做完操教师、学生轮流点评,具体到班到人,毫不留情,班主任还要对全班上课情况进行反馈,操没做好的最后还要留下重新做。
4、教学楼走道里摆放着全校教师每人一块的教学反思板,反思内容清一色分为收获、不足、改进措施。走道内的黑板上还有学生对某学科某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量化分值,真是一针见血、公正评价、不留情面。
5、全校教师每天上、下午课前,都要集中在教学楼门厅内,围站在一起,由专人、多人进行各方面情况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并由2名教师轮流进行教学反思。
6、教师上课使用的都是经过两轮形成的,用双色笔手写的集体教学案,并有备课组长和教务主任的签名和日期。
7、全校各科上课的课型均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并在课前写于黑板上,却没有常见的新授课和复习课,每节课教师讲话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8、学生各科都有预习本和纠错本,均用双色笔工整书写。
二、教学
桌凳不是传统的一排排,而是被堆成了6个方块,每个方块由7-8名学生面对面而坐。每张桌子中间都摆放着一个或是旧铁皮盒、旧纸盒或破搪瓷缸,里面凌乱地装着各色的粉笔。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这里的课不是表演课,也不是“作秀课”,这样的课上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配角,有时就是观众。教室的门全都敞开着,学生们或站着、坐着,或趴在桌子上、跪在椅子上,还有的蹲在地上。忽然学生们又呼啦啦地冲到黑板前开始写。待学生们写完,呼啦啦地又
冲回座位,或大声讨论,或相互讲解,或相互提问,或拿笔演算。不一会,学生们又呼啦啦地聚到黑板前,听起各小组代表的“汇报”,不时地发出“抢答声”、“欢呼声”、“欢笑声”。而对于我们这些随意进进出出的听课者,学生们一副旁若无人、见怪不怪的自若神情,该干什么干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我想说、我要说、抢着说”的场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的境界,在一个完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生们主动积极,没有任何思想压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在抓住点滴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
三、教研
这里的教师听课分成四级:第一级是学校的5人考评组,每天听3位教师的课,要求必须指出一个毛病,还要给出改进建议,不仅如此,还将听课情况进行量化,于第二天公布出来;第二级是年级组听课;第三级是教研组听课;第四级是班主任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课。并且与考评组听课一样,都要给被听课者打出具体的“分数”并予以公布。同时,学科之间还相互评价,每周要将所有学科排出“名次”来!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教研活动归结为四个“每”,每天要写一篇拓展记录,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周要写一篇业务论坛稿,总结一周来的经验教训,每月要写一篇论文,提升自己的反思成果,形成教育智慧。每周六下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论坛,只要是教育教学范围内的话题都可以自由谈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反思板上我见到了这样的小议题“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谈预习”、“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我的课堂优与缺”、“我对大容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操作”、“我的教改之路”等。
杜郎口中学的教研活动可以从课前和课后两个方面来讲。课前,教师除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外,其教案还要经组长(学科)审阅签字后才能使用。课后,除个人自评、反思外,教师们还将自己的反思内容用小黑板公示出来,以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达到成果共享,不足共勉的目的。再者,杜郎口中学还坚持每日他评和反馈制度,即每天由组长(学科)对前一天所听的课进行评价与意见反馈。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大黑板通告,二是开碰头会。另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为课堂有良好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了空间,增加了机会。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把直接讲解的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学、互学,交流、展示。而卸下了“说”的重负的老师,时刻“穿行在教室里”,眼睛和耳朵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发现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全班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承担责任,这足以说明教师的负担没有减轻。不可否认因为“10+35”、分组、自学和展示这四环节的有效才使杜朗口课堂获得成功。我们看到从自学材料的准备,从教案合格验收制度的实施,从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见设计,从接受学校各个层面听课评估,从每周两次的个人教学反思展示,虽然教师课堂讲的不多,但教师围绕这四环节对教学过程的深思熟虑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非常大的。
四、管理
杜郎口的教学改革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组织形式变化,即分组学习;二是“10+35”,保证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三是抓“预习——展示——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经验的理论概括就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和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让全体学生全心全意说、谈、演、写。
在管理上,杜郎口中学一方面采取了四层管理(校委、学科、年级、班级)模式:另一方面,坚持“日清周结”的点评反思——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这样的点评反思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每间教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位教师的反思展示,每个办公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个学科组的反思展示。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
五、反思
通过观察与学习,加上一个假期的反思,我认为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最大魅力在于:教学上的预习与反馈,态度上的坚持与落实。专门的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很值得我们借鉴。这学期如何搞好预习和落实是我们物理老师思考与工作的重点。思路很好,贵在落实。他们的早读分三段或四段,每段都有目标和检查措施。组长将完成每一部分的学生名单及时写在黑板上,完不成的其他时段督促完成(与吕老师的做法相似,所以吕老师的教学成绩比较突
【山东杜郎口中学】推荐阅读: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汇报材料08-03
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07-17
山东学访感想体会08-27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06-10
山东科技大学煤矿开采学2008年考研试题08-13
1-1-5山东省实验中学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经验总结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