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心理学论文

2024-08-13

医用心理学论文(通用11篇)

医用心理学论文 篇1

医学心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22023104 学 时 数:24 执 笔 人:聂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属于医学卫生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是医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属应用心理学。是医学类临床专业基层医疗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结合到临床,研究和解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实施干预的措施。本课程的内容将阐明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机理,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为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与心身相关的辩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同时提供恰当的临床技艺和合理的养生保健措施。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病例分析为辅。教科书为主媒体教材,电视、计算机等为辅助教学媒体。通过讲授、作业、量表测验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分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主要专业词汇的英语单词,以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用多媒体教学。

作业方面:在作业和病例分析上,除教材上的外,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编印一些案例,发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环节:本课程每学期中间安排一次案例分析作为平时成绩,期末由题库出题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简史、研究内容,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心理学概念、研究方法;

适用专业: 医学卫生类临床医学专业(基层医疗)学 分 数:1.5 编写日期:2008年8月

2、理解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3、了解医学心理学简史。重点:

医学心理学概念、研究方法、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难点: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医学模式转变、研究方法。第二章 心理过程(6学时)教学内容: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情绪与情感过程:概念、作用、种类,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情绪理论;意志过程:意志概念及其意志行动特点、意志过程、意志品质。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记忆基本概念,理解感受性变化规律以及知觉的特性、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指明错觉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思维、想象、注意的概念,理解思维过程、注意的品质,了解思维、想象、注意的分类;

3、掌握情绪与情感概念、作用,了解情绪的理论;

4、掌握意志概念、特点,良好的意志品质。重点: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与情感概念,意志概念,良好的意志品质。难点:

感受性变化规律以及知觉的特性、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人格(5学时)教学内容:

人格的特性、人格的结构;人格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教学要求:

1、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结构,需要的概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理解需要的分类,动机的概念、功能;兴趣的品质;

2、掌握能力、气质的概念,理解能力、气质类型、意义,气质量表的测定,掌握性格概念、特征及性格量表的测量。

重点:

人格的概念、特征、结构,需要、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难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兴趣的品质。气质类型、意义,气质量表的测定,性格量表的测量。第四章 心理卫生(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卫生原则,个体心理卫生,群体心理卫生。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卫生的原则;

2、理解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3、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人群的心理的主要问题。重点:

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卫生的原则。难点: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个体心理卫生与群体心理卫生。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应激:应激的概念、应激过程、应激的心理防卫机制;心身疾病:概念、分类、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常见的心身疾病。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要素、应激过程;心理动机冲突的形式;

2、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治疗原则;

3、理解心理中介机制,心理反应;心理防卫机制;

4、了解常见的心身疾病。重点:

心理应激的概念、要素、应激过程;心理动机冲突的形式,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治疗原则。难点:

应激过程;心理动机冲突的形式,心理反应,心理防卫机制。第六章 心理变态(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心理变态的分类;人格障碍;概念、形成的因素、常见的类型;性变态:正常性心理发展、性变态的概念、原因、常见的类型、性变态的诊断与治疗。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的概念,人格障碍、性变态的类型,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

2、理解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形成的原因。重点:

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的概念,人格障碍、性变态的类型,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难点: 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性变态形成的原因。第七章 心理诊断(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诊断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心理测验及其要求,常见的心理测验及其评定量表。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诊断的概念、基本方法,心理测验的概念;

2、理解心理诊断的流程图,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临床评定量表; 重点:

心理诊断的概念、基本方法,心理测验的概念。难点:

标准化测验的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临床评定量表。第八章 心理治疗(2学时)教学内容:

心理治疗的原则和分类,治疗的一般过程;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治疗的概念、原则;

2、理解心理治疗的分类,心理治疗的一般过程;

3、掌握经典心理分析疗法的技术、行为治疗的方法;

4、理解心理治疗各方法的理论基础;

5、了解心理治疗各方法的操作技术。重点:

心理治疗的概念、原则。经典心理分析疗法的技术、行为治疗的方法。难点:

心理治疗各方法的理论基础,心理治疗各方法的操作技术。实践教学部分(2学时)教学内容: 临床评定量表。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科基层医疗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需要与内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课程,还与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关系密切,为后继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马存根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心理学论文 篇2

1 医用物理学教学的现状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长期以来, 医学物理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一般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 医学知识掌握较少, 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阐明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时安排不足。医学专业的物理学学时少, 在全国各高校非物理专业是个普遍现象, 医学院校更是如此。正如赵凯华先生所说“每当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时, 非物理专业就要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三是由于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致使全国各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实验仪器老化、实验内容陈旧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实验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相当数量的学生认识不到物理学的重要性;而且受中学物理学习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得好不好完全由做习题来检验, 导致学习非常吃力。基于以上种种问题, 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医学院校必须加快物理学教学的改革步伐。

2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改革教学目标

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入手。医学物理学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遵循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 又要考虑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这就对医用物理学教师提出了不断学习, 不断充电, 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医学物理学的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相关技能, 然后将其融合到广泛的医学实践中,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这就是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改革的定位。

2.2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对重要的物理定律、公式、结论要讲清思路, 讲明来源和应用思想, 让学生了解、明白, 会定性分析即可。而对医学相关的内容要细讲,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学到一些实用知识。例如蛋白质组和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单分子探测与纳米技术的应用、计算神经生物学等, 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充分表现物理学的魅力是医学物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同时可开展相关知识的课堂讨论和医学物理专题讲座, 如血液循环力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放射物理学知识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认识CT、核磁共振 (MRI) 、心电图机、脑电图仪等现代医疗器械, 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学到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新的物理技术,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迫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

2.3 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物理学教学, 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 在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的各个重要知识点, 结合医学实例给学生讲解, 例如:在讲人体力学时, 着重讲解人在搬重物时, 为什么第五腰椎易损伤, 而形成椎间盘突出。此外,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我们也进行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尝试, 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及能力的特点, 在教学前先将讨论题目告知学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题目进行资料查阅, 收集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并写出简要的阅读笔记,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对没能讲到的同学, 在课堂结束前请他们上交所写的笔记,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批阅, 在下次课上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还能增强课堂的活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发现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4 改革教学手段

今天大多数的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而根据现有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这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因而需要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教学手段的改革, 让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扩充了认知空间, 缩短了认知过程, 优化了课堂结构, 变单一的教师教授为教师和多媒体共同对学生施加作用。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 除教师讲解外, 多媒体还向学生提供文字、数据、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刺激, 使一些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比如, 人体内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及血压的变化、空吸作用, 全反射、色散、触电的形式、过程, 既可以以声、画演示, 又可以以颜色、数据、箭头、文字提示, 大大缩短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2.5 改革实验教学

开设演示实验组实验。医学物理学教学多以大班上课为主, 演示实验很难开展, 但演示实验对教学又很重要。为了解决上述矛盾, 我们采用了开设演示实验组的方法, 即在一个实验室里摆放一些演示实验, 如:转动惯量测试仪、振动合成仪、驻波演示、静电除尘、光的干涉与衍射演示等, 安排学生在一个实验的单元时间内通过老师的简要介绍, 自己阅读说明书, 自己演示、体会。通过实践, 学生反应很好,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

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医学物理学除安排一次演示实验组实验外, 我们还应该保留一些基础实验, 如:长度测量、多用电表及示波器的使用、粘度系数的测定等。开设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实验, 如:旋光仪测浓度、显微摄影、霍尔效应等。开发一些新的实验, 如:多功能传感器实验等。对于仪器、设备过于昂贵的实验, 如:X线、CT、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 可安排在附属医院以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

2.6 改革考试要求及内容

改变现行的考试内容和形式, 形成多方面的课程评价系统。一是形式多样的平时考核与统一规范的期末统考相结合。平时考核教师可以各显神通, 如平时作业、读书报告、科学小论文、小课题研究等均可作为考核方式;而学期末的统考, 采取统一考试, 统一阅卷, 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二是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的考试方法, 即学生在考试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本。这一方法既减轻了学生背概念、背公式的负担, 又培养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查阅资料整理笔记的能力。三是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对于实验课教学, 除了平时的实验预习和实验操作考评外, 还形成了理论考试与拓展实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四是对于部分平时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分流考核, 即可以申请期末考试免考, 代之撰写科学论文并答辩。这一系列做法的目的, 注重了物理思想的培养及其建立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训练, 更好地发挥了物理学在医学院校中有别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2.7 建立教学辅助平台

教学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校内互联网建立医用物理学的二级网站, 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素材、教法研究、学法指导、疑难解析、教学课件、问题讨论、物理题库、物理试卷、实验视频等;同时还设有:教师信箱、在线答疑、BBS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看实验视频, 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可以上传作业和实验报告, 可以与教师在线交流, 及时答疑解惑, 也可以利用试题库下载课外习题。此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院对医用物理学课程的一系列改革, 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医学人才为目的, 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 努力将医用物理学这门课上好, 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学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

[2]吴静, 张鹏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案.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 (1) :33-35.

[3]余大昆.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 2004 (3) :73-74.

[4]周涯, 任社华, 黎小惠.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6) :502-503.

医用物理学实验的教学原则 篇3

关键词:医用物理 实验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21-01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实验贯穿于其中,每一次重大的发现和论证无不来自科学家一次次精心设计和操作。物理学的发展依赖于实验,因而物理学的学习也离不开实验。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物理学及物理实验作为基础课,其目的是:一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物理理论的实验基础以及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方法;二是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学会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值得我们重视。

1 医用物理实验的现状促使我们必须对此加以改革

1.1 实验内容照搬普通物理教学体系,不能应用于医学实践中

目前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医学物理学教材,强调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的体系,重视的是物理系统的完整性,以力、热、声、光、电等系统为其基本教学内容,导致医学针对性不强。这些基础的物理验证性实验对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很有利,但是与学生的后续医学课程联系不密切,如果教师也不能加以有效地指引,学生就会觉得和医学脱节,学习起来缺乏动力,因而导致学习效能低下。

1.2 学生对与医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实验缺乏兴趣,导致不重视实验课

由于教材体系的缘故,学生从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对其今后学习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就导致学生对实验中要求掌握的实验思维方法、技巧及实验作用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表现为学生实验技能较差,基本操作出现错误,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做实验。

1.3 教师教替代了学生学,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首先花上较长的时间讲解物理的原理,实验的方法;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上也对有关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等内容交待得十分细致;学生使用的仪器也是已经由实验老师事先调试完成,只是等待学生采集几个数据就算完成实验过程。教师讲得过多,包办代替过多,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的收效并不很大。

1.4 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不重视综合性、设计型实验

目前的医用物理实验,绝大多数仍然属于阐述物理基本原理的验证性实验,对于启发诱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提供解决思路的综合性实验仍然不多,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十分不利。

2 医学院校物理实验应该采用的教学原则

2.1 学以致用原则

医用物理实验应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与医学技术的融合。医学院校物理实验内容不能片面强调物理科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该走物理学科的普遍原理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医学借助于这一学科的发展而又有其相对复杂的一面,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医学上也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改革的基础。比如基本量度实验,就可以适当增加物理学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手段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方面的内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例如在一些院校开展的“人体若干参数的测量及回归分析”[1]、 利用显微镜测量蛔虫卵大小的“微小物体长度的测量”实验[2]等等,都紧密结合了医学的实践,使学生既掌握了和物理学紧密相关的原理,也掌握了和医学有关的仪器的操作使用。又例如利用医用传感器测量脉搏波、呼吸波、心音、压力,利用原子光谱仪分析研究药物成分、结构以及进行医学检验。再如对血液粘度的测定、细胞流变性的测定和超声医学测量等实验[3]。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2 “双主”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原则同样应该引入到医用物理实验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然愿意多做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教师给定实验题目,实验方法也只是提纲式地列出主要几点,而不是一一给出实验步骤,并且留下许多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减少讲授内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师由教学主体变成教学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便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操作,独立读取数据完成实验结果,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维及判断能力,对实验内容、仪器操作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会出现做了就忘,没有实验收获的现象[4]。

另外,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可以增加参观医院的X射线放射治疗室、CT诊断室、B超室、彩色多谱勒诊断室、核医学诊断室等内容,让学生对物理学在现代医学的诊疗上的应用有一个感官上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感到好奇,了解物理课程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医用物理的兴趣。

2.3 素质教育原则

实验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并依此原则指导教学。医学院校开设物理学课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应该围绕这一教学目的而展开。具体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提供现象、提供事实,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到物理的基本原理上。这样,既使学生解决了在医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使学生能从一些现象中挖掘事物本质规律,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基本科学素质,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2.4 现代教育原则

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从不断改善教学手段入手,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为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可以用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成功的實验、一些操作上的规范动作及流程、一些不易捕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高清晰地反复地展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会随时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光晔.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6).

[2] 吴杰.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

[3] 喀蔚波.医学物理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19(4): 198-199.

医用心理学论文 篇4

【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产品质量监督抽验结果的通报

(国食药监市[2005]6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纱布块)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验。现将抽验情况通报如下:

一、抽验情况

(一)医用脱脂棉

此次共抽验62家生产企业和60家经营使用单位的122批产品,涉及101家生产企业。依据行业标准YY0330-2002《医用脱脂棉》进行检验,检验项目为:性状、酸碱度、易氧化物、吸水时间、吸水量、荧光、表面活性物质及小包装标志等8个指标。经检验,90批产品被检验项目合格,32批产品被检验项目不合格(见附件)。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性状、酸碱度、吸水时间、荧光、小包装标志等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医用脱脂纱布(纱布块)

此次共抽验137家生产企业和73家经营使用单位的200批产品,涉及179家生产企业。依据行业标准YY0331-2002《医用脱脂纱布》进行检验,其中医用脱脂纱布块的经纬密度和小包装标志是按注册产品标准进行检验的。检验项目为:性状、经纬密度、酸碱度、吸水时间、荧光、小包装标志、表面活性物质、无菌及环氧乙烷残留量等9个指标。经检验,108批产品被检验项目合格,92批产品被检验项目不合格(详见附件)。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是经纬密度、酸碱度、吸水时间、荧光、小包装标志、表面活性物质、无菌等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处理要求

对本次监督抽验不合格的产品及企业,有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依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查处,责令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切实强化质量控制,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对已上市的不合格产品要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保证其安全有效。

有关问题查处情况,请于2005年12月31日前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司。

附件: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2005)第6期,总第21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医用耗材领用制度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规范耗材的请领出库流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更好地遵循“实耗实领、厉行节约、成本控制”的原则。现制定医用耗材库的领用管理制度。、每周一、三、五为耗材仓库领用日,科护士长或科室耗材管理员应及时清点和掌握科室库存数量,做好领用计划,避免每天多次申领,汇总后将申请单发给设备科仓库保管员。每周二、四为仓库盘整、备货及二级库巡查时间。

2、应急发放是指因特殊、急救或重大事件临时性所需的医用耗材的发放,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耗材管理员应注明原因报科主任批准或加盖科室公章,保管员则应急受理发放。

3、鉴于医用耗材的特殊性,科室护士长或耗材管理员需提前一天向仓库保管员发送申请单,以确保耗材配送工作的及时与准确。

4、各科室所需耗材按所属医院向各自仓库保管员提交领用申请,由保管员按科室打制出库单(一式三联)并照单发货,与配送人员核对,配送人员清点无误后及时送达所需科室,交给护士长或耗材管理员,科室当面清点确认无误后签字留一联,其余二联由配送人员当日交还给保管员,保管员再将其中一联交给设备会计留档。

5、科室每次领用量原则上不低于一周用量,不高于一月用量。

6、科室接收医用耗材时要认真检查小包装内有无漏气、破损、产品不洁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医疗设备管理处,并退回仓库等待处理。

7、需特殊保存的医用耗材(检验试剂、病理试剂、洗消产品、血气测试片、心包补片、异体真皮等)必须在医疗设备管理处专人参加验收备案登记后,相关科室才能进行领用,仓库入库人员依据登记记录及科室签收凭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仓库出库人员依据入库单及科室签收凭证与科室及时办理出库手续。

8、跟台手术的特殊医用耗材(骨科手术耗材等)由使用科室与手术室相关人员共同签字确认,仓库入库人员依据追溯卡及确认签字的送货单当月补办入库手续,仓库出库人员依据入库单与科室当月补办出库手续。

9、导管室的高值耗材必须在医疗设备管理处专人参加验收备案登记后,科室才能进行领用,仓库入库人员依据登记记录、科室签收凭证和科室使用记录当月补办入库手续,仓库出库人员依据入库单及科室使用记录与科室当月补办出库手续。

10、外请专家手术所使用的自带医用耗材必须三证齐全,并经医务处同意报医疗设备管理处备案后方能使用,仓库出、入库人员依据医务处及采购员签字的单据当月补办入库和出库手续。

11.各科室应定专人负责办理领用手续,不得随意委派他人,不可无单领用或代领。

医用心理学论文 篇6

1 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不合理

实验大多为基础验证性实验, 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工科物理实验的“简化版”, 即仅是将实验内容减少、实验难度降低罢了, 而如近代物理实验、医学物理实验等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则几乎没有。对这种与专业毫无关联的物理实验, 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因而其教学根本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1.2 课时数偏少

我校高职医用物理为32学时, 实验教学6学时, 最多只能安排3个实验。这严重制约了对高职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训。

1.3 经费投入不足

我校医用物理实验仪器不先进、实验技术与方法落后等问题, 导致医用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实践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技术、方法有较大的差距。

1.4 实验室开放不够

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实验室大多只在课堂时间开放, 而课堂上能够完成的仅仅是基础实验, 对于设计性实验则无暇顾及[1],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削弱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对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负面作用。

1.5 学习效果评价不合理

医用物理学实验成绩在物理课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15%。对于学生医用物理实验成绩, 教师大多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给分, 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公正,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 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实践

2.1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独立完成从预备实验到正式实验的全过程

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 教师依据专业特点确定实验方向, 并提出实验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自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通过操作,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得到科学的结论, 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2.2 重新制订实验内容, 以应用型实验为主, 紧扣专业特点

建立“基础练习实验—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模块[2]。强化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和体验性, 如“静电场的模拟 (验证性) 改为模拟人体心电图 (综合性) ”、“示波器的使用 (验证性) 改为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设计性) ”、“用分光计测光栅光谱及谱线波长 (验证性) 改为用分光计测光栅光谱及物质折射率 (综合性) ”等, 通过重设、整合实验项目,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兴趣。

2.3 采用分层次、小组式的实验教学方法[3]

在实验教学中, 将学生按不同层次每4人分为一组, 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先教会每位小组长具体的实验仪器操作方法, 再由小组长完成对本组其他组员的讲解和示范, 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后抽查每组学生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

2.4 尝试开放式实验教学

受实验课时限制, 许多与医药相关的物理实验不能逐一开设。为此, 结合学校设备在实验室进行6~10学时的开放教学,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验项目, 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加深理解。

2.5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 更新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设备

在院长兼实验中心主任的大力支持下, 我校依托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以奖代补项目的资金支持, 更新了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医用物理实验设备, 还开设了网络实验室[4], 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医学仪器。

2.6 建立合理的实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让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自主设计或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作为医用物理实验考核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实验室设备仪器来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审阅实验方案可行之后, 学生独立完成从预备实验到正式实验的全过程, 并进行数据处理, 写出实验报告。医用物理学实验成绩在物理课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30%~35%,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 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改革传统的实验成绩评价方法, 打破单一式的评价标准, 以基础能力为本, 以应用能力为主, 以解决问题 (掌握实验技能) 为标准, 综合评价实验学习效果[5]。

综上所述, 对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新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 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材、仪器设备等诸多问题, 只有把实验教学改革长期坚持下去, 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及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 才能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6]。

摘要:医用物理学实验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随着物理学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和药学研究领域, 物理学与医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多。为适应新时代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目前高职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对高职医用物理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重新制订适合高职学生的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 改革实验方法, 配置相应的仪器, 编写配套的实验讲义, 制订新的实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初步建立与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吕道文, 魏杰, 张拥军.我院医学物理学实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6, 23 (1) :79-80.

[2]施建南, 王勤, 王贤书, 等.医药院校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3, 30 (1) :3961-3963.

[3]吕守林.以“分层次教学”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8) :112-114.

[4]李朝阳, 赵北燕, 王奎龙.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7, 24 (5) :384-385.

[5]阿布都艾尼·库吐鲁克, 木拉提·哈米提.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 2013 (25) :186.

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 篇7

关键词: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路线;技术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75-02

在中国,护士与病患的配比量是超过国际通行配比量的好几倍;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护士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这款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恰好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它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了患者在输液时能得到最安全高效的输液方式。现有的医用输液系统结构简单,功能性不强。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要凭借经验来判断适合患者的输液流速,不免有失偏颇。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就是在原有的输液系统上使其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及环境不确定因素在输液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本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能克服了一般医用输液系统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统。它改变了过去全凭经验对患者进行输液的传统方式,防止患者为了贪图在输液速度上的高效而擅自改变输液速度的情况发生;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在输液时的不适感。本设计改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可以应用于所有人群。

一、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课题为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的研究与设计,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传感器等设备,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以达到输液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目的。使用脉搏传感器在测定好患者心跳值,在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后,就不再需要人为因素参与输液过程,保证了患者输液的安全性,本设计增加的加热装置是用来缓解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冷胀感,红外线传感器自动监测输液袋的液面高度变化,在输液袋液体量为零时启动夹紧装置,输液完成。本设计实现了输液过程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1.技术路线。当输液工作开始,首先系统自身进行初始化以清空上一位患者使用时遗留的数据。先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37摄氏度,如果是的话启动加热使温度达到37摄氏度。温度传感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实时监控环境温度,使温度保持在37摄氏度恒定。完成温度的恒定后,系统通过连续脉冲信号读取输液患者的脉搏数。另一路信号监测输液袋内余留液体的数量,以红外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作为输入信号送入DSP芯片内,每当有液体滴下就计数一次,当信号计数为零时,输液结束。①确定医用输液终端总体设计方案;②完成医用输液监控装置设计的结构设计;③确定并完成其硬件电路设计;④根据控制要求,利用DSP完成软件编程设计;⑤设计并做出模拟系统;⑥对模拟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

2.技术方案。医用输液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DSP处理器、金属加热片、透明塑料膜、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稳压电源;壳体为空心结构,在空心结构中能搁置输液袋或瓶;在壳体上设有DSP处理器,在壳体空心结构内的下端设有金属加热片,在壳体的外层覆盖有透明塑料膜;在透明塑料膜的表面设有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下端;DSP处理器分别与脉搏传感器、金属加热片、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稳压电源与DSP处理器、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金属加热片连接。壳体或是圆柱型或是扁平型的,以适应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安装需求。在壳体的上端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DSP处理器连接。DSP处理器采用LF2407DSP处理器。本设计的优点在于:①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患者身体生理数据自动控制输液流速,改变了医护人员凭经验对患者进行输液的方式,也能防止患者自行改变输液速度的情况;避免输液流空形成空栓的情况,能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在输液时的不适感;②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使输液的过程更科学化、更人性化;③可基于原有输液设施进行改造,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3.系统实施方案。该装置主要由壳体、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透明塑料膜、脉搏传感器、夹紧装置、输液袋、DSP处理器、金属加热片、步进式执行器、报警装置、稳压电源等部分组成。

二、系统硬件设计

整个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DSP处理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实时时钟芯片、数据通行接口及电源单元等;主板主要处理采集到的温度、脉搏、输液量的实时数据、记录和存储,同时为整个系统提供实时时钟、电源检测和输出对外的信号,如对超过设定值得报警及未带到设定温度值的加热。系统还提供人机交互功能,即采集到的温度和输液袋内的液体容量能通过LCD显示电路显示在使用者面前;若采集到的数据显示未达到设定的37摄氏度,则启动加热功能对输液袋进行加热,当达到37摄氏度之后则停止加热,加热功能的启动通过10号引脚向外输出信号,使温度始终保持在37这一适宜人体的温度;系统还拥有报警指示灯,当加热的温度超过37摄氏度时,则报警指示灯闪烁,提醒使用者温度过高,报警信号通过9号引脚向外输出信号;输液袋内的液体容量在输液前就通过LCD显示电路显示在使用者面前,开始输液后,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每一滴液体的通过,每通过一滴计数一次,当输液结束计数值与设定值相等后输液过程自动结束。输液的全过程都能及时显示在使用者面前。

三、主程序流程

为了达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当输液工作开始的时候,首先系统自身进行初始化以清空上一位患者使用时遗留的数据。先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37摄氏度,如果是的话启动加热使温度达到37摄氏度。温度传感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实时监控环境温度,使温度保持在37摄氏度恒定。完成温度的恒定后,系统通过连续脉冲信号读取输液患者的脉搏数。另一路信号监测输液袋内余留液体的数量,以红外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作为输入信号送入DSP芯片内,每当有液体滴下就计数一次,当信号计数为零时,输液结束。

四、安装与实验调试

1.设计过程中前期工作。①解决各部分原理问题。②提出待解决问题。③准备电路图纸。

医用耗材申报须知 篇8

1、申报人登录福建医保医用耗材申报页面,或电话(0591-87623959)咨询,待信息填写完整后,登录申报页面上传EXCEL申报文件。注意:①请申报用户一次性上传全部申报产品资料;

②上传的申报文件被省医保中心下载之前(授权用户可登录申报页面查看申报文件状态为“未审核”),申报用户如需对申报表内容进行修改,可重新上传申报文件,新上传文件将覆盖原上传文件; ③上传的申报文件被省医保中心下载后(授权用户可登录申报页面查看申报文件状态为“审核中”),将不允许再上传申报文件。待省医保中心对申报文件审核完成后,方可重新上传(见步骤6)。

5、省医保中心将下载用户上传的申报文件并进行逐条审核,审核结果文件将上传网站,授权用户登录后可下载本单位申报材料审核结果文件。审核结果用数字表示,1-表示审核已通过,2-表示修改后审核通过,3-表示审核未通过并要求用户修改资料后再次上传,4-表示审核未通过并要求用户提供书面材料,5-表示不属于此次申报范围的项目。

6、授权用户对审核结果为3的项目重新修改后,登录申报页面上传申报文件。

医用物资储备管理方案 篇9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战略部署,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物资储备原则,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部门联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总体决策部署,实行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筹,指挥部办公室具体牵头,发改、卫健、工信、财政等多部门分工合作,相关成员单位加强联动、相互配合。

(二)协同作战、分工负责。疫情防控物资有关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协同作战和分工负责,后勤保障组中,属于职责范围的工作当责无旁贷,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分工,细化储备物资的范围和原则,加强物资储备的调度推进,共同服从疫情防控大局。

(三)科学测算、留有空间。结合疫情以来物资需求变化和经验,结合常住人口、疫情变化、医疗卫生机构现状等因素,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物资储备量暂按30天总用量进行测算,并适当留有备用或应急空间。

(四)加强管理、厉行节约。本着实事求是、按需储备、提倡节约的基本原则,结合物资对储备条件、保质期和用量大小等具体要求,进行分类、分级、分点储备,避免造成物资浪费。

三、储备方式

(一)实物储备。医院和疾控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卫健部门发布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储备清单进行实物储备,确保30天需求量。

(二)合同储备。与具备物资生产资质和能力的企业签订合同,确保按30天需求量储备。

(三)产能储备。本区范围内物资生产企业在产能范围内保障本区物资需求。

为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以上三种储备方式应优先考虑本地企业。

四、组织领导

按照区疫情指挥部统一部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应急保障组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和协调物资保障和储备工作,研究和协调物资保障的重大事项;全面掌握物资生产和储备情况,解决影响物资供需、生产、储备和运输等问题;对全区物资进行统一储备、统一调配和紧急处理报请区疫情指挥部;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物资随调随用。

组长单位:区发改委

成员单位:区卫健委、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市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医保局、区公安局,各乡(镇、街道、区、场)人民政府。

应急保障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

五、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定期调度”的工作原则,各司其职、逐项落实。

(一)区发改委

1.负责牵头应急保障组日常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和细化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负责对全区物资进行测算,并组织采购。

2.负责与公共卫生储备储备企业按30天需求量达成合同储备协议。

3.根据区疫情指挥部工作部署,密切联络各成员单位,提请区疫情指挥部不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工作推进会;加强对物资储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和督导。

(二)区卫健委

1.负责对全区卫健系统进行测算,制定区直医院(含疾控)、各乡(镇、街道、区、场)卫生院的物资需求清单。

2.建立全区卫健系统储备库清单,定期将储备情况报应急保障组办公室。

3.强化对物资储备工作的日常调度,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和日常检查,确保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控)的实物储备量在30天以上用量。

(三)区工信局

1.负责对全区物资的生产调度和产能统计;定期报物资保障组办公室;在需要时进行统一调配。

2.区分不同级别的疫情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物资提产扩能预案,确保物资产能平时能稳定、突发情况能稳住。

3.协调解决物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用工、技改等有关生产的困难。

(四)区医保局

负责协调对接市级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为物资采购提供技术支持。

(五)区市监局

负责对提供产能储备的生产企业进行资格认证,对其生产的物资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六)区财政局

负责对物资储备工作的经费保障。

(七)各乡、镇、街道、场、区人民政府

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对区域范围内物资的储备,加强物资生产企业的日常调度,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引导本地物资生产企业稳定产能,并定期将生产、储备及其他重大事项报区指挥部应急保障组办公室备案。

(八)其他各成员单位

根据区疫情指挥部统一部署,其他各成员单位依照部门职能,负责协调处理物资生产企业的用工、水、电、气以及运输保障工作;区红十字会等部门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做好物资的寻赠寻捐和接收移交工作,其他有关事项。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思想上不得丝毫松懈

当前,疫情在全国各地偶发的情况仍未从根本上杜绝,各成员单位应继续加强对本地本部门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思想上不得丝毫松懈,要持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切忌对疫情防控形势和物资储备工作盲目乐观。

(二)强化担当,落实上不得推诿扯皮

工业氧与医用氧 篇10

工业氧,字面解释就是用于工业生产及产品加工的氧气,质量要求较低,一般要求纯度在99%以上即为合格。该行业执行的是国家推荐性标准,检测的指标只有氧含量和水分含量两项。所谓国家推荐性标准是相对国家强制性标准而言的,强制性标准是国家以行政命令或法律规定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乃至是个人必须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是鼓励企业自愿采用,可以不去执行,是国家对企业的最低要求一一这就为工业氧“流窜”至本属领域之外埋下了伏笔。

医用氧是供临床医疗使用的氧气,俗称干燥氧,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病人缺氧,如呼吸肌麻痹、溺水、一氧化碳引起的休克等症。医用氧纯度高、无色、无味、有害杂质少,是一种特殊的流通商品。1988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就颁布了医用氧气国家强制性标准。但医用氧不仅仅是商品,还是药品。200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了医用氧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以由低温法(也叫深冷法)分离空气而制取的气态和液态氧为对象确定检测项目,包括氧含量、水分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气态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含量、臭氧及其他气态氧化物、气味等项,氧含量不小于99.5%,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杂质进行过滤。

使用工业氧代替医用氧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经过查找相关研究文献报道,没有临床病例的总结,也没有实验动物研究。相关报道只是泛泛地讲到,工业氧压缩充装过程常常会有水分和其他杂质混合形成的呈酸性或碱性的润滑水混入并且残留在钢瓶中,随着时间的流失可能导致钢瓶内壁锈蚀,产生额外气体杂质。氧压机内的活塞密封材料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杂质和粉末机械杂质。这样工业氧中就会存在对人体极为有害的杂质,一旦吸入过量,会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病症,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死亡。但这些危害后果都不是建立在工业氧研究基础上,而是根据别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移花接木,当然,本文并不否定这些危害存在的潜在可能性,只是现实中缺乏科学的、定量的实验或临床数据来佐证这些观点。

《中国药典》所规定的医用氧氧含量不能低于99.5%,并不意味着不能把氧含量低于99.5%的氧气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1988年之前,工业氧可是合法的医用氧商品,在全国遍地开花,哪家医院都有它的踪迹,也确实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并不能因为曾经合法,现在就还是合法的。尤其现在科技的发展,有能力让潜在危害更小的医用氧代替工业氧。因此,不能让工业氧举着过去的标杆,丈量现在的健康标准。

临床实验证明:医用氧的氧含量只要大于90%即可满足预防和治疗,但是为什么国家标准严格要求氧含量不能低于99.5%呢?原因是这种标准是以深冷法分离空气制得的氧气为对象确定的。深冷法分离空气制得的医用氧气,其组成成分除了氧气以外,还有水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态酸和碱、臭氧及其他气态氧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如果氧含量低于99,5%,则那些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含量就会增加,从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才会有氧含量不能低于99.5%的国家标准。标准的制订只是尽可能减少有害成分,但是不能绝对杜绝有害成分。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知道确定氧气是否能用于医疗保健的关键所在就是氧气里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含量不能超过国家药典的标准值。如果工业氧采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来生产的话,也可以用于医疗——但这违反了法律规定:两者必需分开生产。不过我们国家的现状却是,很多企业兼顾二者,同时生产。

实际上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用氧时,终端氧含量都是大于99.5%的医用氧,而且往往会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在纯氧里充入一定量的空气稀释,降低氧含量使用,这样才能避免引发氧中毒。科学实验证明:人如果处在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氧对人体所有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可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使人体各脏器均受到损害。超越人体所需氧气的极限,氧也会危及生命,轻则致残,重则致死。一句话,如果不正确使用医用氧,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国内绝大部分氧气的制作企业,其产出的氧气都是纯度极高的,只是在充装过程中,由于对水分、杂质、其他气体含量的要求不同,才出现了所谓“医疗用氧”和“工业用氧”。满足《药典》的质量要求,用特殊的充装氧气的装置进行氧气的充装,就是“医用氧”,否则就是“工业氧”。也就是说,医用氧与工业氧在制作上也无本质区别,只是在充装过程中因要求不同、充装设备不同,最后“成品”才有了区别。此外,罐装“医用氧”的钢瓶,每3年进行一次检验,要进行清洗、加热、烘干和抽空等工序:操作人员每年要进行体检,排除患有传染病等情况。而工业氧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如果医用氧的充装、钢瓶处理过程没有严格要求,也会“沦为”工业氧。

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许多落后地区面临的不是使用医用氧还是工业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氧可用的问题。医用氧的价格是工业氧的3~4倍,甚至更高。工业氧生产标准低,成本不高,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款款要求,使用十分普及,很容易得到,在没有医用氧的情况下如果又不让用工业氧去救治病人,那么医院救死扶伤的责任如何落实?但是在我们有能力让高标准、严要求的医用氧取代低标准、松要求的工业氧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生命,让危害最小化更是需要放在首位的。(文章代码:101208)

医用心理学论文 篇11

由于物理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对于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而对于成人医学生来说, 难度更大。大多数成人医学生由于缺乏高中物理基础, 所以在医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畏难情绪, 常较难抓住重点,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 引导学生理解授课内容, 启迪学生思维,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成人医学生感到医用物理学难学, 主要是不能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处理具体问题。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需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 使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笔者就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1 辩证思维基本方法的运用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但它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

1.1 抽象思维的运用

抽象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 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是根据事物的内容和性质, 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 撇开次要的、局部的和偶然的因素, 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近似的理想模型进行研究。如我们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 就是根据气体动理论, 考虑气体本身表现出来的特性, 对气体进行一种理想的、抽象的概括, 忽略分子本身的大小和分子间引力这些次要因素从而提出理想气体分子的微观模型。在理想模型的基础上, 得出了理想气体适用的状态方程:PV= (M/μ) RT[2]。

1.2 比较法的运用

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别事物开始的, 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个性或特殊性) 和同一性 (共性或一般性) 是比较法的客观基础。科学研究中的比较, 是要从表面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找出其本质上的共同点;在表面极为相似的事物之间找出其本质的差异点[3]。任何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的。没有标准, 就无法进行比较;不同的标准, 就不能进行比较。

如讲授谐振动时, 可以将振动和平动进行比较, 让学生认识二者的共性和个性。振动和平动的共性是机械运动———物体对参照系位置的变化。振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位移是时间t的周期函数。由于振动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形式, 因此, 它的能量描述与平动相同。以弹簧振子为例, 它的动能Ek=1/2 (mv2) , 弹性势能Ep=1/2 (ks2) , 由于它的特殊性, 振动位移S是时间t的周期性函数, 即S=A (ωt+φ) , 它的速度v=ds/dt=Aω (ωt+φ) 也是时间t的周期性函数, 故振动的动能和势能都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但在任一时刻, 总动能E=Ek+Ep为一恒量, 即振动也要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教学中, 如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稳恒电流与交变电流、电场与磁场以及光的衍射等都可用比较法讲授。这样既有利于新课的理解, 又复习了旧课。

在物理实验中, 应用比较法可以准确、简单地测定各种物理量, 如在用奥斯粘度计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都用到了比较法。

2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事物都有主次和难易之分。任何一门课程内容都有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及难易的不同。

2.1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识是根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而定的, 重点知识是本质的、最核心的、能承前启后的知识。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属于重点知识。如功和能的概念、伯努利方程、热力学定律、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等。

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知识。难点不仅决定于知识的内容, 还取决于教学对象, 即学生已有的物理、数学基础。如谐振子对高中毕业生并非难点, 而对大多缺乏高中物理知识的成人医学生而言就是难点。又如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计算, 内容并非难点, 但是由于成人医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不足, 理解和计算比较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各个突破。

2.2 突出重点

第一, 要使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第二, 着重阐明这些知识的物理意义以及它在整个课程中的纵横联系。第三, 通过课堂上例题的演算, 使学生学会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再通过课外作业使他们能逐步应用这些知识。第四, 尽可能配合实验、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的教学形式,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授静电学时, 紧抓电场强度、电势、电容这3个重要的物理量, 重点讲清它们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相关计算, 引导学生注意它们在概念、公式间的差异与联系, 使学生在概念清晰的基础上记忆相关公式。

2.3 突破难点

难点取决于知识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 分析产生的原因, 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如波动光学是比较抽象的内容, 其中, 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又是两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 除了加强课堂的直观示教让学生反复观察它们呈现的不同图样外, 还要根据二者内在的联系, 总结对比,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它们在光屏上虽然都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表现出光的波动性, 但是, 二者是有区别的, 由于明暗条纹产生的条件不同, 因而条纹间距、条纹宽度都不相同。还可以利用列表对二者加以比较, 抓住各自的本质, 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让学生一目了然, 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2.4 处理好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

除重点知识外, 由基本概念、定律派生出的物理结论和与之有关的实际应用等, 也是要熟悉或了解的。这些知识不能与重点知识等同对待。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 才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 在教学中力求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以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

教师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不仅是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理性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和完成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工作, 是医用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

摘要:成人教育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开设医用物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医学生提供系统的物理学知识, 使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研究方法, 为学习现代医学做必要的知识准备。本文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指出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 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成人医学生,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胡新珉.医学物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喀蔚波.医用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学校工作总结5下一篇:培训工作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