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9-29

乡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8篇)

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1

武阳乡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状况

方村,原名江村,有史七百余载。地处歙县南乡大洲源双溪河下游,坐落于皖浙交界白际山余脉丛山之中,东邻洽河、南依虎坝,西接武阳村,北连新近发现的有皖南土楼群之称的阳产自然村。境内峰峦叠翠,水清见底,龙岩尖凌空于村之东北方,虎坝山耸立于村前,村后背依雄劲的后山尖。俯瞰方村,犹如三星鼎峙,气象宏伟。村庄环绕双溪河三面,其河波光潋滟,澄净如练。方村乃“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之画里村落,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方村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村由村、方岭下、车川、山旗寨、铁坞太、虾形等自然村落组成,2008年3月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后,耕地面积2000多亩,园301亩,山林3638亩,人口1600余人,丰富的林、茶、桑、果、菊花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紧密团结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根据条件搞整治,创新破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村级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2013年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人均纯收入10800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建设成果

在县、乡政府的正确指导,村两委的全力部署,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进程非常顺利。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主动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因此我乡以全力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为重点,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村里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积极投入方村美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党员、组长、代表们的意见,共同谋划建设项目。通过宣传发动,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好乡村建设的效率

为做美、做绿、做靓中心村,我乡去年委托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方村进行规划设计。以建设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居住区为目标,对健身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道路交通和绿化、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力电讯、部分居住房等进行设计规划,为方村以后的美好乡村建设打下基础。

(三)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武阳乡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平台,推动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办群众个人办不了且群众需要办的大事、实事;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使美好乡村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方村的实际,方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展情况如下:

1、水口项目:已完成招标,项目投资35万元,目前正在准备征地事宜,预计本月开工。

2、停车场、护岸项目:停车场投资30万元,护岸项目投资50万元,均准备近几周招标。

3、安全饮水:自来水改造项目正在施工进行中。

4、污水处理项目:待招标。

5、村庄环境整治:总投资20万元,摸排需要整治的脏、乱、差点39处,目前完成25处整治。

6、道路硬化:结合村庄整治,硬化村庄道路500米。

7、为民服务工作站:今年6月份改造完成,目前正在投入使用中,每天有村两委干部坐班值守,为群众排忧解难。

8、其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路灯51处,预备再建20处,改厕完成50户,改徽今年完成30户,还有10户正在进行谋划改造中。

9、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情况:正在谋划发展优良茶园200亩、绿梅200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三、未来展望

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方村的美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较好。但是由于资金有限、时间仓促,建设中肯定存在一些问题。村两委将尽快调整工作重点,将工程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完毕,而对于方村来说,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使村庄环境得到改善,而是要借此机会,在今后的几年里,进一步促进方村的经济、环境、卫生、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迈进中国和谐美丽乡村的行列,使村庄发展的更快、村民生活的更好、村庄整体实力更强。

2014年11月14日

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2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美好乡村电网建设工作组

为更加有效地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助力帮扶美好乡村建设, 该公司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到各乡村调研, 以到村、到户、到地头的方式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方案, 落实措施。为加强组织领导, 该公司专门成立了美好乡村电网建设工作组, 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成员由各单位负责人组成。工作组负责美好乡村电网建设的协调工作, 负责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规划管理及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

2 科学规划, 做好美好乡村电网建设规划对接工作

高度关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主动对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由公司领导带队开展客户走访服务, 主动了解各中心村对电力的需求。结合美好乡村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美化等, 为美好乡村建设优化线路接入方案, 提出科学的、前瞻的合理化建议。加强电网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深度融合, 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主导配套电网规划工作, 把电力设施纳入村庄建设同步规划。统一电网建设标准, 因地制宜, 分类制定美好乡村电网建设方案, 充分考虑美好乡村村庄体系、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特点。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进度, 建立并滚动调整工程项目库, 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落实工程项目和建设资金。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 发挥电力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 全力以赴打造美好乡村示范工程, 积极服务政府工作大局。

3 多措并举, 积极落实美好乡村电网建设资金

对政府已批准建设的美好乡村, 该公司多措并举, 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 并争取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统筹解决美好乡村电网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 保证美好乡村建设配套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

4 规范电网建设行为, 促进和谐协发展

浅谈乡村学校的班风建设工作 篇3

关键词:乡村学校;班风建设;研究

我当班主任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对我们农村的班风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要做好班风建设工作,首先要弄清班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班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应付考试为主的题海战术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考考,成了老师的法宝,却成了学生的枷锁。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不少地方以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以教学成绩来评价一位教师,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实质是以智育的状况作为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智育方面你追我赶,无暇旁顾。

2.一切以排位为重,忽视个性的发展

在我们当地,经常都是统一命题,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管理,学生较少拥有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权利。应试教育只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束缚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3.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评价模式

在目前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工作态度和工作量的评价,而忽视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评价。第二,过于注重工作结果的评价。学校领导往往根据班主任所带班的学习成绩、出勤率、卫生、纪律状况来评价班主任。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将主要精力放在常规管理上,至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创造精神等则无法提上工作日程。第三,评价指标过空或过细。第四,评价方法单一、僵化。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导致了班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

4.特别群体学生对班级的影响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班级特别群体生很多。什么是特别群体生呢?就是被家庭抛弃、遗忘、冷落的学生,在我们班上不乏有很多父母离异的学生,不乏有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亲情关怀的学生,不乏有很多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性格孤僻、自暴自弃、违反纪律。对这群学生的管理,是班上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学生在班上具有反面号召力,管理得不好,对班风建设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二、班风建设的办法

1.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现代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主体人格培养。因此,班主任老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更要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2.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指标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是人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以及审美素质,都必须给予重视,都要纳入班级教育管理之中。

3.要为社会多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多类型、多层次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后进生”“坏孩子”,只要能够在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上努力,同样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客观地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正确对待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不同,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多种渠道,保证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4.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教育观

自主发展,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动,自主地解决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三、完善班级制度建设

1.要有强有力的班规、班纪

治理一个国家,必须要依法治国;治理一所学校,必须要依法治校;管理一个班级,则必须要依法治班。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风建设,必须要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这些制度必须要细化。比如,在学习上,要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要赏罚分明,不完成作业该如何处理,书写马虎该如何处理,抄袭作业该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要说在明处。又比如,在生活上要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在道德方面,要让学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具有公平正义的正确思想。要求学生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

2.要建立一支精良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团结协作、富有活力、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选择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十分重要。要选用学习较好、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组成班委,并给他们交代任务,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

境,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传话筒。

3.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有没有奋斗目标、奋斗目标的优劣,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我曾带过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班内的学生大部分是差生。这些学生纪律散漫、无心向学,上课不听、下课打闹,作业不交、卫生不做,毫无集体荣誉感可言,并且个别学生经常出入游戏机室,甚至还有逃学的现象。而那些好一点的学生也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都散散漫漫,爱理不理的,学习提不起劲头。查找原因,大都是破罐子破摔,没有奋斗目标,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此情况,我找学生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起点,确定第一个目标,并鼓励他们朝着这个目标奋发图强。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不仅达到了这个目标,而且毕业时该班级还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王建光.班主任如何进行良好的班风建设[J].新课程(教师),2012(11).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xx镇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申报启动陈家坝、晏家坝、五里店三个村为县美丽乡村紧启动村,结合省级生态镇创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狠抓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效改善城乡面貌,使xx旧貌变新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日常性环境卫生督导检查和长效机制建立,干群意识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内设科室、驻镇及镇属单位负责人,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细化分解各项建设任务,实行镇领导联片、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同时要求领导靠前指挥保证在限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同时结合县上总体要求,制定了各启动村年工作计划,明确总体思想、工作重点及奖罚办法,镇党委书记、镇长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单位,村组督促检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利用各种会议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对各单位、各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通报存在问题,限期落实整改。并制定了严格的奖罚办法,在建设活动中对成效显著、任务完成较好的村,给予通报奖励,对长期行动迟缓的单位和村,给予通报批评,记入年终综合考核,由镇纪委对单位负责人诫免谈话,并派出工作组驻村限期督导整改。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

镇党委、政府组织干部及时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征求村组干群意见,筛选陈家坝、晏家坝、五里店三个村上报为县美丽乡村紧启动村,及时召开了启动村座谈会,通报了各单位存在问题,研究和明晰建设思路,讲明了启动目的、意义,在全镇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为了扩大宣传效果,镇上制作了2×3米固定喷绘4面,集镇小型喷绘7条,并在启动村主干线电杆上制作安装集党建、计生、环境卫生、美丽乡村建设宣传长廊标牌63面。镇机关干部、各单位干部职工以身作则,带头清理河道垃圾,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带动引导群众爱护环境、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养成。镇党委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结合农村居住特点,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庭院式”工作法,通过庭院开展活动,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和正在开展的清除垃圾,治理环境污染活动,各村、各单位围绕镇上安排,开展了形式多样宣传教育的活动,调动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广泛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

三、密切配合、建设初见成效

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各单位、启动村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干群齐心协力,按照镇领导小组细化分解的任务,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开展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提升建设品位。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高起点编制了《陈家坝村庄布点规划》、《晏家坝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五里店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确保规划一个,建设一个,建好一个。规划中,我镇以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为出发点,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依据启动村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特色、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等元素,制定出符合各村实际、独具村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借鉴经验,拓宽思路,提升建设理念。 为了学习借鉴其它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启迪思路, 开阔视野,我镇广开思路,多措并举。一是“走出去”。由联片领导带队,结合群众路线三学一读活动开展,先后到胡家营王河坎村、法镇后河村、牟家坝云峰寺村等地考察学习。二是“请进来”。先后举办了2期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并邀请县党校教师、市级示范村部分村支书前来授课,共计培训200余人次,有效汲取了先进发展理念和先进发展经验,提升了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3、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集镇街道及河道分地段分配到11个驻镇单位,公路沿线及河道按干部包村,包村组负总责的责任制落实到镇内设科室和干部,制定了清理整治内容和标准,结合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对各自的责任地段、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卫生大扫除,由镇纪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及业务办公室组成的督导组对各单位、各村清理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评比情况给予通报。治理期间,全镇清扫道路56公里,卫生死角32个,清除集镇近五年来堆放的垃圾1000余立方,修善环卫设施7个,新增加垃圾转运车辆1辆,增加环卫工人1人

4、规范户外广告,美化镇容镇貌。全镇沿4条公路主干线、成立4个督导及整治组,由党政领导带队,镇村干部群众参加,自带钢刷,钢刀、钳子、长梯,对集镇、公路主干部户外条幅、墙体广告、手写广告、乱贴乱画、医药广告进行集中清理,对镇政府内外管线进行规并整理,对河道垃圾、村庄、居住点进行整治。

5、治理集镇污染,净化集镇环境。晏家坝村争取改厕项目150户,在集镇老街新建30立方米三格沉淀池2个,收集处理集镇住户生活污水,农户安装三格塑胶化粪池50套。集镇陈家坝村结合移民搬迁配套设施建设,新建50立方米三格沉淀池3个,使集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沉淀处理,减少河道污染。镇政府、xx中学等单位结合机关建设,对厨房,厕所污染源进行治理。

6、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晏家坝对公路主干道进行绿化,种植绿化小斑竹300余棵,并开工实施了集镇老街硬化,给排水项目,总投资88万元。陈家坝村投资68万元,硬化通组道路1.2公里,投资10余万元,选址建设了垃圾填埋场,规划使用30年,彻底解决了多年来集镇片区垃圾无处堆放难题,并对集镇河道进行了清理浆砌,对背街小巷沟渠进行舒通清理,达到了沟渠河道畅通,无白色垃圾,河道清底、面净、岸绿的要求。五里店村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装修美化,对沿线主干道进行清理整治。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抓好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实行每月一次例会,每季度一次总结,步步跟踪,节节推进;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和出台《集镇长效管理办法》、《xx镇治理流域污染清除城乡垃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成立了环卫所,充实了设备和人员,配备专职保洁员,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建立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制度,做好道路、健身器材、路灯、供水等公共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明确镇、村、农户责任,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完善考核,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五、存在问题。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工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为贯彻落实南办发〔XX〕5号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抓紧布置相关整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总结报告如下:

一、制定方案,成立机构

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忍水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长黄兴文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岳军、副镇长杜超同志任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指导、推动等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1、确定了本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并于XX年4月3日下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将实施方案下发至各村委会及辖区各驻镇单位,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部署,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全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镇各村分别相应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责任层层落实,保证实施到位。重点加强了对全村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时间安排表和明确任务目标。落实专人,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经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辖区各重点单位采取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就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发动。在9个村委会、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聚集区等地方悬挂了30余条宣传横幅。各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张贴标语170余张,让全镇干群了解和参与美丽乡村共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明确创建目标,稳步推进实施。

1、按照XX年全镇重点建设程扁、黄河、陈湾3个美丽乡村启动村,同时其余各村要抓好美丽乡村前期相关建设工作任务。针对3个村存在的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于4月15日,组织了全镇干部、村两委成员近60余人,对3个村主要道路、对新勉公路沿线、公共场所等地集中整治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筹措了XX元资金,在公路沿线新添置了6个垃圾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张营、汪家坝、白马等村委会纷纷采取各种形式逐步掀起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热潮。

2、大力推进绿化设施建设。村庄绿化工作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3个启动村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四旁四地”见缝插绿。在绿化整体布局上,主要道路绿化档次有所提高,坐落新勉公路沿线的村,在通往景区道路两侧采用彩色绿化带进行妆点,提升整体品位。同时程扁、黄河、陈湾分别设立绿化基金,购买苗木120余棵,花卉70余盆,推进村级绿化结构多元化,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积极筹建农民增收项目。一是继续扶持发展瑞腾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以创建市级农业生态园区为目标,加大对生态观光园区的资金投入,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渠道;二是结合本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打造南郑樱桃沟,计划占地3000亩,涉及程扁、白马、铁炉、马营四个村。目前此项目已具备实施条件。

五、强化考核,奖优惩差。

为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目标,我镇相应制定出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奖惩办法。采取月评、半年考核等方式对各村创建工作进行评比。

六、存在问题

1、启动村实施相关创建工作滞后。

2、部分创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3、启动村村部财力紧张,希望得到上级扶持。

七、下步打算

1、建立建全工作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2、组织启动村负责人到县级示范村观摩、学习。

3、积极挣跑项目资金。

4、认真总结前期工作,创新思路开展后续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理念为指导,围绕“两城四地”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为富美,农村社会更趋和美。

着力调动积极因素,不断完善保障体系

奉化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努力营造良性建设环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巩固村庄整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培育等一系列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管市领导时常听取农办、乡镇街道有关三村一线、农房两改、土地增减挂钩、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等方面工作的汇报,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赴农村一线调研,就地商讨、研究实际问题。在年初预算安排时,市委副书记还专门召集了农办和财政局进行协调,在确保对农资金足额安排的基础上,商讨了新增建设项目资金如何及时配套等问题。镇(街道)都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各线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近年来,各部门制定出台了许多涉农优惠政策,今年我市对17家主要单位的42份涉农文件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内容涉及村级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住房改造、农村文化建设、民政救助、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汇总资料编印至《政策汇编》,通过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分发到镇(街道)、村两级,大大提高了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在“三村一线”工程推进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各镇(街道)、村落实责任、统筹推进。总结推行“农村经济顾问”、村企结对、“一事一议”等贴合农村实际的有效办法,基本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社会各界合力共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格局。

2、保持去年创建省先进县、召开市现场会的火热干劲

20xx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奉化市农办牵头各有关单位精心准备、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创建和宁波市幸福美丽新家园暨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现场会召开两件重点工作。全面提升了奉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晓度和赞誉度,在部门协调、宣传造势、资源整合、考察点及沿线整治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实践经验,营造了各级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农村工作的火热氛围。今年以来,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纷纷提出创建申请,各涉农单位积极与市农办对接,落实创建村的项目配套。

3、“四化同步”推进美丽镇村改革试点的建设契机

近年来,奉化市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实力城市、品质城市、文化强市“三大建设”和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为农村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萧王庙街道区位优势明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大,土地增减挂钩作为奉化市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与绿城集团签订共建美丽镇村示范区框架协议,赋予萧王庙先行先试权限,今年又被宁波市确定作为“四化同步”美丽镇村的改革试点区域。目前示范区推进美丽镇村改革的总体方案已经制定,《萧王庙街道概念总体规划》、《萧王庙农业规划》两个指导性规划也分别由同济大学、省农科院编制完成,街道内农户的宅基地面积和置换意愿的入户调查登记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有效实施项目载体,全力推进村庄建设

今年我市新启动1条精品线、2个先进乡镇(街道)、3个中心村、6个全面小康村、7个特色村培育建设,新启动30个村开展面上生活污水处理。

1、启动美丽乡村精品线1条。基于XX年美丽乡村先进镇创建完成的有利条件,本我市选择上报了尚田镇开展精品线培育建设。共涉及汇溪、条宅、广渡、柴家岙、杨家堰、九龙、方家岙、印家坑等8个村庄。依托毛竹、茶山等生态条件,积极挖掘布龙文化,培育精品线个性特色。同时抓住金峨、蒋家池头、桐蕉司等重要节点村提升和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去年启动的莼白花木长廊精品线的考核验收准备。

2、启动美丽乡村先进镇(街道)创建2个。根据宁波市农办的指标安排和我市实际,今年我市选择溪口镇、萧王庙街道开展美丽乡村先进镇(街道)创建工作。

3、启动培育中心村3个。根据各村近年建设安排,并与相关乡镇(街道)沟通衔接,市农办明确了萧王庙街道云集村、后竺村和大堰镇柏坑村等3个村开展培育建设。各培育建设村相继制定了建设规划和具体方案,有序推进建设。同时做好XX年启动的尚田镇楼岩村、裘村镇马头村等2个中心村的考核验收准备工作。

4、启动培培育特色村7个。分别是溪口镇岩头村、三十六湾村、莼湖镇曲池村、尚田镇广渡村、大堰镇大堰村、西畈村、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各培育建设村对照相关要求制定了2年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计划稳步实施。同时,积极做好XX年启动的溪口镇明溪村、尚田镇冷西村、大堰镇里车头村、裘村镇黄贤村、西坞街道金峨村等5个特色村的考核验收准备工作。

5、启动全面小康村创建6个。XX年,市农办在广泛筛选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溪口镇明溪村、莼湖镇朱家弄村、尚田镇鸣雁村、锦屏街道城西岙村、江口街道后江村、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等6个村庄开展创建工作。为克服由于一票否决等可能因素造成的影响,确保完成创建任务,市农办另外准备了1个后备创建村。目前各村均完成了既定的建设项目,上报了申报材料,等待最后的考核验收。

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世行项目方面:做好第二批6个行政村运行维护和设备调试监管工作;全面启动第三批11个行政村工程,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完成第四批10个行政村设计,完成工程监理和施工招投标工作;完成第五批村选村,并开始设计。面上项目方面:完成XX5个行政村工程验收工作。完成今年实施村庄选择和实施细则制定,确定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向各村进行交底并完善方案,完成设计评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施工单位入围招标工作和管道集中采购招标工作。完成各村工程招标工作。确定监理单位。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此外,还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五类村庄调研、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与一般村申报、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申报、浙江最美乡村评选、宁波市十年村庄整治建设三“十佳”评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调查

等一系列其它工作。

充分尊重客观现实,科学对待面临困难

1、农村创建工作压力逐年增大

比如全面小康村创建,已经实施了十年,我市累计创成了61个,为我市农村面貌的改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条件较好的村庄一批一批的开展创建,剩下的村庄基础条件短期内很难跟上,由此造成创建难度逐年增大。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障碍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镇村对污水项目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项目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工作推进难度大;二是项目实施时间紧,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选村、地形勘察、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难度非常大;三是市农污办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资金瓶颈依然存在

中心村培育、特色村培育、精品线、先进镇(街道)创建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都是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尽管市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反复强调相关部门配套资金要紧紧跟上,但受限于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瓶颈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严格遵照规划布局,合理安排明年思路

20xx年,我市将继续按照各项规划,稳步推进中心村与特色村培育、全面小康村创建、精品线与先进镇打造,以此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是继续抓好中心村、特色村、全面小康村、精品线、先进镇的培育、创建、建设工作。及时开展村庄摸底排查和选村工作,新启动2个左右中心村和4个左右特色村培育、5个以上全面小康村创建。同时,在莼白花木长廊精品线和尚田镇龙舞竹海精品线的基础上,新创建精品线1条;在尚田、溪口、萧王庙的基础上,新创建先进乡镇1个。确保“三村一线一镇”的中心工作在年初选村时科学合理、在年中项目建设时扎实推进、在年末考核

验收时顺利圆满。

二是着力实施萧王庙街道美丽村镇改革试点工作。在《奉化市中国美丽镇村建设示范区(萧王庙街道)改革试验方案》的总体指导下,充分发挥《萧王庙街道概念总体规划》和《萧王庙街道农业产业规划》的控制布局功能,加快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民中心社区建设,依托土地集中流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稳步展开。

三是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其它工作。做好污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招投标工作,监督运行维护管理质量。完成世行第三批村工程验收工作,完成世行第四批村工程建设,启动第五批村工程建设。分批实施20xx面上污水处理项目,力争全年共完成 70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201X年来,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六项行动为抓手,加大项目资金整合,突出示范带动、镇村联动、村景融合,紧紧围绕道路硬化、村庄靓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成效显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领导机制。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陈湘飚同志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梦英同志及县委、政府相关副职为副组长,县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办,由县政府一名副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专门配备一名专职常务副主任,负责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分别从县交通局、水务局、供电局、财政局、住建局和工科局各抽调一人集中办公,抽调人员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年终考评以创建办为主,混编为综合、项目、督导三个组,各施其职、分工协作,为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以六项行动为抓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我县创建工作以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行动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各项行动快速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资7383万元,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110公里;小康水完成投资万元,解决农村(包含学校)饮水安全人口29368人,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8839亩,新增地下水机井32口;小康房完成投资万元,建成小康房300户,保障房8145套,改造农村危房2717户和完成棚户区改造;小康电完成投资万元,新建中压线路千米、配变34台、配变容量6335千伏安、低压线路千米、无功补偿容量1740千乏;小康讯完成投资万元,改造农村危旧邮政普遍服务网点2个,建设村级邮件接收场所6个;小康寨完成投资万元,主要用于美丽乡村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等“五化八工程”项目建设。

整合“六项行动”牵头单位、发改、国土、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万元,重点围绕者相镇纳孔村、永丰街道必克村、珉谷街道坡旗村等18个州级美丽乡村进行打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做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分类指导,围绕定位打造。我县按“沿景区、沿高速、沿省道”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三模式”打造“三型”(示范型、提升型、普及型)美丽乡村,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一是按照镇村联动,村景融合模式打造示范型。我们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良好区位优势,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融合,高标准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如纳孔村利用三岔河景区风光,打造成村景融合的旅游景区,坡旗村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后花园,采取政府投资撬动,强化金融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逐步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按照农旅结合模式打造提升型。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做美村庄、做美产业,发展山地观光农业。如在连环乡关山村平寨组,抓好106户特色民居改造的同时,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连环乡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仅平寨组就发展砂仁种植500亩、生姜种植500亩、李子种植200亩、板栗种植300亩。三是按完善基础设施模式打造普及型。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环境较差村、把重点主要放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如鲁贡镇板怀村,该村农户主要散居在贞望公路两侧,没有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的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结合该村实际,着力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近年来逐步安排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到该村实施,吸引农户集中连片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四)抢抓机遇强推进,镇村联动同发展。今年9月,全省第四届小城镇观摩大会在者相镇开展观摩,者相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依托双乳峰景区,紧紧围绕“水墨者相•五彩画廊”打造旅游景观型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分别选择了纳孔村、萝卜寨、新寨三个村作为镇村联动示范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纳孔村投资万元,实施民居风貌整治、生态停车场、湿地污水处理站、布依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新寨村投资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民居改造、高标准农田整治、者南大道等项目;萝卜寨村投资万元,实施精品水果、土地整治、通组路硬化、串户路等项目,实现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五)注重保护建设,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民族特色,严禁拆毁古墙、古房等行为。注重村庄整治规划和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特色民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传统建筑的保护,注重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的保护,注重珍稀名木、风景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注重溪流、湿地、山丘等生态细胞的保护。按照古朴、实用、和谐、自然的原则,改造路、房等设施,防止破坏自然环境,严禁大拆大建。改造民居按照原汁原味、功能现代、设施完善的要求,注入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元素,使现代设施与自然古寨浑然天成,既保留传统风貌,又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注重产业培育,向青山绿水要财富。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先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产业培育,立足因地制宜,坚持“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农业,重点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互助社等,做大做强做美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如在今年建设的示范村中,永丰街道办必克村预计投资800万元建设1000亩智慧精品观光综合项目,投资500万元发展XX亩樱桃示范基地已种1000亩,投资100万元发展500亩玫瑰基地已种200亩;珉谷街道办坡旗村实施蔬菜种植100亩,总投资31万元,经果林种植200余亩,投资60万元,辐射带动产业800余亩,受益人数1600余人。连环乡巧岩村规划在原砂仁面积的基础上实施砂仁种植3000亩,目前已种植的1500亩;龙场镇定塘村总投资249万元,发展生猪养殖30头以上的四个项目,每个示范村均重点发展1~2个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实现让百姓富的根本目标。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充分展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成果,5月份以来充分利用州、县报刊和门户网点,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截止目前,在州级媒体报道14篇,县级媒体报道15余篇,编发简报28期。10月份我县组织知名摄影人士到必克、纳孔等美丽乡村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县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旨在通过各摄影师镜头,从不同角度展现**村庄靓、生态兴、风情浓、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篇章,增强群众建设设美丽家园的信心,以此进一步宣传**、推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有力酝造了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宣传氛围。

(八)注重规划引领,让美丽乡村更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否能有序推进,规划引领是关键一环,由县创建办牵头,委托**设计院对全县自然村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已完成,明确村寨打造类型(示范性、提升型、普及型)、建设内容和完成时限,确保实现全县1395个自然村寨全覆盖,让美丽乡村更美。

(九)加强督促检查,推进项目落地生根。为有效推进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县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建约谈范围,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就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部署落实,18个示范村项目推进情况,培育支撑产业,探索村级运行管理模式的等内容开展督查调度,通过督查调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群众参与度较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项目均全部由国家投入。如在民居风貌整治中,群众基本不出一分钱,国家对其房屋改造等变得理所当然,有时群众还不理解。

(二)民居风貌整治无项目支撑。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域风情、展现民族特色,需对民居风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但无项目资金作为支撑。

(三)物资采购程序繁琐。小康寨建设需要的路灯、水泥、垃圾桶等物资采购程序繁琐,采购周期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进度。

(四)资金整合存在困难。由于各项目实施部门资金落实时间不统一,项目启动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两路建设,完善人居环境。优先安排“一事一议”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贷资金项目在贫困村实施,重点建设通组路硬化、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美化、路灯等项目,为贫困村彻底改善村寨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发展奠定基础。

(二)充分用好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在农业农村方面有很多好的政策和指标,根据全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县拟向农发行融资,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目前总体项目规划已完成,部分融资资金已批准,其余的均已进入与农发行实质对接阶段。

(三)依托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三岔河景区、双乳峰景区和北盘江大峡谷沿线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对沿线乡村进行打造,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景区,XX年重点建设者相董箐村和平街小花江村,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码头等旅游配套设施,将小花江村、董箐村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圣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双乳峰至董箐坐船到小花江返回者相三岔河线路打造成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旅游产业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篇6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是小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班子成员包保制度,安排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实施。

二是协调相关部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便利和服务。

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镇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结合我镇和光明村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及资源优势等相关资源,通过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由设计单位实地勘测论证后因地制宜确定美丽乡村建设。

(三)把握程序,确保质量

首先,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时间节点进展有序。做好前期规划,项目进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其次,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程质量有保障。成立由镇、村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同时配合监理单位的现场督查,以及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严格把握项目工程质量。

再次,确保美丽乡村环境维护。结合农村革命,按标准配置保洁员,采购垃圾桶等工作确保美丽乡村环境卫生。同时安排环卫公司为美丽乡村中心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

在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提下,把各项工程保质保量的都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局为镇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点后,我局上下闻风而动,3月底由局领导率领工作人员进驻到村,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局认真执行《县20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驻点村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

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规划,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制定一套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推广“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组织“一联一”共建、党员“一帮一”结对、党务工作者“一带一”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二、结合水利职能,落实帮扶项目。

一是根据该村地处城郊,农民没有种菜习惯的现状,引导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在水泥厂附近建设100多亩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并从项目资金中挤出40万元支持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优秀本土创业人才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使其尽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典型、产业示范的典型,推广科技的典型,进而带动和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在水利建设项目上对帮扶村倾斜,年内安排该村小农水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修复延伸灌溉渠道5000多米,全面改善该村灌溉条件,目前该项目已基本竣工。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年在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涵盖村委,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三、落实帮扶资金,解决实际问题。

我局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是为帮助该村解决建设资金困难,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5万元支持该村。

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7

目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乡村旅游市场也愈发庞大。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由当初农家乐形式, 到多种形态的建设发展。其主要原因, 一是乡村经济的推动, 二是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 也使得乡村旅游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持续、快速发展。此外, 截至2013年, 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9年聚焦“三农”, 其中, “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农村的建设[1]。20世纪90年代, 台湾提出了建设“富丽新农村”的目标。之后, 2006年台湾提出的“新农业”运动是富丽新农村运动的继续, 该政策重新定位台湾农业的重要性及其永续价值, 从而提升台湾农业的竞争力, 将传统农业转变成为高附加值的农业。为此, 本文通过对台湾“富丽农村”建设下, 乡村旅游发展给台湾乡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其成功的经验, 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及“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启示。

1台湾乡村建设的背景

台湾乡村运动建设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 80年代末, 随着台湾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以及经济国际化、自由化的升级, 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 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90年代台湾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 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便提出以“富丽乡村”建设为宗旨, 把农村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取得了农村建设的明显成效。

台湾在其制定的《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中, 首次提出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农业”的概念, 追求“三农”协调、“三生”均衡发展, 从而达成“富丽农村”的目标。为落实这些政策, 从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农村金融、农民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推动“富丽农村”建设。

在此大背景下, 台湾地区的乡村发展步入了不同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另类发展道路, 并逐渐完成了自身的社会转型, 演变出众多集乡土风情、文化于一体的知名旅游观光休闲乡村小镇。1993年到2000年, 台湾共建设了377个“富丽农村”规划点, 其中“富丽农村”示范区16个。从2001到2003年, 台湾建设休闲农业园区80处, 农村新生活圈26处, 建设农村休闲景点555处[2]。到2004年,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 全台湾地共有正式批准的休闲农场1 102个[3]。

2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富丽乡村”政策是以乡 (镇、市、区) 为单位, 考量自然、人文等条件与发展潜力, 来规划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 其规划的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公共及公用设施、生活环境改善、文物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4]。乡村整建工作需要有适宜各地区发展的项目、设施与规划, 并评估各地发展潜力以及农民的意愿。“富丽乡村”政策不仅需要保有原来农村建筑风貌及传统特色, 也相应增加了现代化的设施, 将农村产业、观光果园、农产品展售中心还有民宿等都纳入其整体规划之中, 进而较快地促进了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其发展经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发展休闲农业,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拓展延伸农村生态、文化、旅游和休闲等多功能效益。台湾“富丽乡村”建设重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等) 。注重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效结合, 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农业产业、生态环境与游客消费三赢的效果, 使得原属于生产的第一产业扩展至农产品加工 (第二产业) 和乡村旅游 (第三产业) [5]。因而, 乡村建设与生活的改善要与新型乡村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在“富丽乡村”建设下, 发展休闲旅游业,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措施。

2.2 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凸显当地特色

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产品、工艺等各种资源, 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 魅力无穷。根据当地乡村特色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 分为“生产型”、“生活型”、“生态型”。同时, 注重乡村建设的“乡村性”, 保护和发展村落文化, 增强家园归属感, 重视人的需要, 强调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互动, 将村落的景观和环境的保护与发扬上升为对人类精神需求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2.3 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精致农业是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熟模式, 同时, 台湾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非常注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 聚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立体开发, 从类型上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场、休闲林场、休闲牧场、农村文化活动园、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观光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农场等;从活动项目上可分为:体验活动、自然景观眺望、野味品尝活动、农庄民宿活动、民俗文化活动、儿童玩耍活动、森林游乐、产业文化活动等8大类。

3 “富丽乡村”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台湾“富丽乡村”政策制定与实施对台湾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改善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 也推动了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发展。经过富丽农村政策的引领与实施, 农村自然生态及景观得到维护, 公共设施得到改善, 并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富丽乡村”带来的最重要启示包括。

3.1 提高农业效率, 促进乡村发展

台湾 “富丽乡村”政策在提高农业效率方面是全方位的, 休闲农业的发展, 不仅增加现代化的设施, 改善农村风貌,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农产品深加工等, 全面降低农业成本, 提高农民收入, 并结合农民力量, 运用社区总体营造的原则, 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建设, 加快创造提供就业的机会, 活络乡村经济发展。大陆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应借鉴台湾经验, 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提高农业效率,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也为城乡统筹的有效落实提供可能。

3.2 注重规划的先行

台湾为了有效落实 “富丽”农村建设, 先后筹划了多个规划, 包括 “坡地农村综合发展规划暨建设计划”、“平地农渔村社区整体规划建设”等, 用以积极推动农村整治工作, 以综合性的规划发展, 针对各农村地区实际需要, 分年、分阶段地推动多项建设, 缩小城乡差距, 创造“富丽乡村”。

4结语

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关键阶段, 乡村今后的发展以及城乡统筹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乡村建设的根本在于立足于乡村自身内在的因素, 诸如清新的空气, 优美的自然环境, 绿色健康食品, 各类土特产, 独特的民俗, 朴实的民风, 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筑风貌等等。这样的乡村才是独一无二的, 也只有具备“乡村性”才能带动乡村的发展, 推进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中央一号文件http://www.gov.cn/jrzg/2013-01/31/content-2324293.htm.

[2]单玉丽.台湾工业化过程中富丽农村建设之探析[J].现代台湾研究, 2008 (5) .

[3]吕明伟, 郭焕成, 孙艺惠, 等.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 2008 (8) :16-20.

[4]单玉丽.借鉴台湾经验,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乡村文化建设初探 篇8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是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计而形成的,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制约的生产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符号以及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组织结构、劳动创造等在内的文化累积的总和与文化特质。乡村文化建设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为基础,以培育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为主体,包括设施、内容、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的、有内容、有主体的乡村文化形态的建设。

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至少包含以下内涵:一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并能够提高农村发展能力的文化,二是能够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三是能够塑造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文化,四是能够保存、延续、创新传统文化精髓并融合现代化精神的文化。

二、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大特点:

(一)文化资源相对丰富

长沙县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名人荟萃,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黄兴、徐特立、许光达、田汉、杨开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长沙县绿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森林植被满目苍翠,有国家3A级名胜景区石燕湖,有省级森林公园大山冲,有高峻耸拔的影珠山,景致迷人的丰梅岭,有如梦幻般仙境的白石洞,有风景秀丽的浏阳河风光……更有诸多风景名胜的神奇传说。

(二)群众活动精彩纷呈

在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上,农民不仅被动地观赏,还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近年来,长沙县农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骨干队伍和社团,其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剧场、曲艺社、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皮影协会、村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等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2010年8月份,长沙县20个乡镇相继在五彩星沙文化广场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艺晚会,将长沙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2010年7月,第九届“汉语桥”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开幕,此次活动以“家”为载体,以“家文化”为主线,以“魅力汉语,精彩世博”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长沙县的文化魅力。

(三)农村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大

农村文化内容包括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科技辅导、法制讲座、时政宣传、旅游观光等,呈现出一种大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文化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举行“全民健身宣传周”、“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形成农村的民俗民间体育的特色。长沙县黄兴镇已成为知名的“龙舟艺术之乡”;长沙县江背镇成为了知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门球之乡”;榔梨镇、果园镇已成为“群众体育之乡”。此外,星沙镇的龙狮,双江镇的滚灯车,榔梨镇的腰鼓队,跳马乡的高跷,安沙乡的采莲船,春华乡的篮球等独具地方特色和民间体育魅力,提高了农村体育人口,扩大了农村文化内涵。

三、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底蕴发掘不够

长沙县具备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经济功能的深度认识,致使该县的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忽略了文化渗透政治、催生经济的作用,忽略了文化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强大支撑作用,追根溯源文化脉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品牌不力。

一个时期以来,看电视、打麻将、串门等成为了村民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形式,而看报、上网、看电影等活动比例不大。集体文化生活逐渐萎缩,除少量的电影下乡、文化下乡以外,无其他集体文化活动,近七成的村民从未参加过集体文化活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像舞龙、舞狮、划龙舟、唱花鼓戏等一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活动渐渐淡离大众視野。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地方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

(二)农村文化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被边缘化,乡镇文化设施和场地建设更为匮乏。在追求GDP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几乎无人问津,农村文化力量逐渐削弱,乡镇文化站大多有名无实,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三)农村文化欠缺自我造血功能

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利用重大节日或者文化下乡,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这种送演出、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的“送”文化模式,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培育、发展“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注重扶植培养农民艺术人才,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将“送”文化模式与“种”文化模式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

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是增强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事业的界限,明确与之对应的责任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不断增加政府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事业要更加积极地进入市场,全面接受市场运作,令其不断壮大。两者分开经营,政府主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刺激文化产业的繁荣。

结合我县实际,现阶段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要畅通文化部门的垂直领导体系,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地位,特别要突出乡镇、街道等基层文化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当前经济发展占主导的形势下,基层文化部门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到民族传承、人民素质全面提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水平。

(二)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化解资金制约难题

受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限制,政府投资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最主要的部分。但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尽可能吸收社会资金,争取更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中来。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援助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促使各项文化资源尽量向农村倾斜。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等支援活动,做到村民喜爱什么送什么、村民需要什么送什么,不断提高援助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大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增加农民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的内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文化产业,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三)因地制宜组织文化活动,发展特色文化

文化的独特性决定着它的持久魅力。新农村文化要想赢得持久乃至永恒的生命力,必须具备内在的特色。

结合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我县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我县可着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舞龙、舞狮、弹词、杂技、皮影戏、唱花鼓戏、划龙舟等民俗艺术和民俗表演,弘扬挑花、剪纸、石雕、泥塑、浮雕、堆花等民间工艺。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人文传统,突出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树立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带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四)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

城乡统筹既要统筹经济,也要统筹文化。我县在着力强化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全力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强县,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托起经济硬实力的进一步腾飞。

要积极搭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发展城市文化的力度和强度来发展农村文化,以农村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来繁荣城市文化,既要促进城市优秀文化向农村加快流动,也要促进优秀的农村文化迈进广阔的城市市场,实现城乡优秀文化与文化市场的共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寻找到现代市场因子,为城市文化寻找到散发着陈年美味的历史因子。借助“文化共享”、“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城市文化下乡。鼓励并扶持民间艺术团体的成立壮大,促进农村文化更高频率、更加自信地“进城”;大力发展現代农业观光业和旅游业,增强农村文化内部的“造血”功能。特别要发挥乡镇、街道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充分利用阵地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有偿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把文化活动与经营文化产品、乡村旅游、科技活动等结合起来,利用本地文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快速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燮.农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J].知识经济,2010,(12).

[2]周维功,仕超.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张秀隆.以创新精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来宾市实施“三求”惠农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广西,2010,(11).

[4]卢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阅读环境的营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

[5]马永信.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决策探索,2010,(10).

[6]谢双明.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建设”[J].学习月刊,2010,(2).

上一篇:小学作文:只有一个地球下一篇: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