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乡村建设总结(通用8篇)
宜居乡村建设总结 篇1
XXX镇宜居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XXX镇位于盘山县北部,全镇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耕地面积62448亩,其中,水田35419亩,旱田27029亩,总户数5603户,16427人。
在今年市、县统一开展的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中,我镇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屯绿化工程以及“四个一”工程。
村屯绿化工程结束,共造林绿化面积573.6亩,其中,绿化沟渠29条,绿化道路127条,绿化村屯9个。共栽植树木199408株,其中:绿化苗54018株,果树苗47500株,一年生杨树苗72046株,二年生柳树苗25844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中的五进院工作已完成,全镇共向院内迁移柴草垛3433个,清除灰堆3028个,清除杂物堆1919个,清除粪堆1741个,清理各类积存垃圾11856立方米。改造泥土路203条、42.83公里。维修砂石路129条、35.438公里。累计清淤边沟70.62公里、新修建道路边沟129.54公里。修建垃圾填埋点17处,总容量达到33550立方米。修建垃圾收集池5个,设立垃圾存放点17个,配备垃圾箱1748个。新建氧化塘14个,总面积达到33400平方米。为巩固五进院成果,我镇打破保洁员由村级管理的机制,成立保洁公司,具体负责全镇环境卫生工作。通过实施
公司化管理、优存劣汰机制,提升了保洁员的竞争和危机意识,提高了保洁员的工作效率,也为我镇五进院成果巩固提供了坚强保障。厕所入院、入室工程。我镇常驻户数为4823户,已完成厕所入室300户,剩余户数中,1899户将实施厕所入户工程、2624户将实施户外无公害卫生厕所改造。描述再好,不如实地看,在厕所入院、入室工作推进初期,针对群众认识不清、无法体会厕所改造好处的问题,我们先后在三棵、小荒、XXX等村建设样板厕所30余座,通过组织群众参观,现场讲解,群众对卫生厕所认识进一步加深,报名申请的户数由原来的不足千户,达到了现在的4823户,厕所改造率将达100%;路灯安装工程。我镇9个行政村将安装路灯865盏,正在进行路灯基础施工,已完成480座,预计4—5天可全部完成,并转入安装阶段。
“四个一”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四个有”工程要求,我镇在确保真正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对全镇各村超市、浴池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出了规划,并逐步推进。村屯超市建设工程。首先在经营模式上,重点采用租赁场地、公司经营这种模式加以推进。第二,在选址上,重点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繁华地带,并且与村委会广场、活动场所、人口密集地、浴池等相邻地带。目前,全镇各村超市选址工作已结束,等待裕农公司确认后,即可进行装修改造;村屯浴池建
设工程。我们已在后鸭子厂村进行了试点,xxx村这座大众浴池服务面积60平方米,由村委会东侧两间办公室改造而成,已交付使用。浴池供水采用锅炉与工业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阳光充足、洗浴人少时,直接使用太阳能中热水,若水温不够,可用锅炉增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营成本。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免费洗浴),日洗浴人数在15人左右,洗浴效果良好。XXX村浴池参照后鸭子厂村浴池供水模式,于6月21日开始施工,26日工程结束,27日可交付使用。其他村屯浴池建设工程将在7月初陆续开工,力争盛夏到来之前让全镇群众都能享受此项便民、利民、惠民工程。村屯卫生所建设工程。我镇将选址新建卫生所9个,目前,XXX村卫生所建设工程已启动,6月底可竣工、使用。其他几个村也将陆续开工建设。供气站建设工程。通过县住建局与XXX燃气公司对接,确定由华润燃气公司为我镇群众提供燃气服务。并先在距接口较近的XXX、XXX和XXX村推广。现正进行规划设计,3—5天后可开始铺设供气管网,剩余村屯明年年底前完成。
6月23日
宜居乡村建设总结 篇2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内陆山区,距海320 km。地跨东经116°35'~116°59',北纬26°31'~27°01',全境东西宽54 km,南北长61 km,土地总面积1 736.8 km2,省道秀里线和富下线贯穿县城。西与江西省广昌、南丰、黎川三县交界,南接福建省宁化、明溪县,东邻泰宁县,东北与邵武市接壤。由于建宁境内群山横亘、峻岭逶迤、谷深林密、河道交错、交通不畅、通信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几十年来一直是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成为制约建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建宁发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前,建宁县交通状况较差,除两条省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以外,其余县、乡、村以下除小部分路段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大部分公路路况差、抵御灾害能力弱,经常是晴通雨阻。
近年来,建宁县着力深化“四城”(闽江正源第一城、闽赣省际物流城、三明新兴工业城、生态休闲旅游城)战略,打造“五区四地”(加快建设海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海西新型工业新兴区、加快建设海西闽赣交流合作区、加快建设海西特色旅游精品区、加快建设海西生态文明先行区;加快建设海西特种薄型纸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非金属矿建材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生物能源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海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跨越崛起。
2 项目背景
2015年,福建省政府推进实施新一轮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这批待整治的村庄主要分布于建宁县的进出口干道上,是重要的城市风貌展示节点。以其发展定位为出发点,本次项目旨在依托现状依山面田的资源禀赋,在保留自然、古朴、生态的乡村特色基础上,促进村庄风貌整治水平的提升。作为具有示范效应的村庄整治改造项目,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场地修复美化设计,还是一个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的、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集合体。
3 设计构思
现有村庄格局基本依山就势面田而建,状似随机但有机,尺度宜人,保留下的传统民宅以砖木结构为主,灰砖青瓦、极具韵味。然而部分建筑已十分破旧,亟待修缮。建宁县盛产果树、制种、莲子、烟叶等经济作物。生活在这里的人,既得了山的倚仗,又有水田的滋养。然而,随着城市化大潮的扩散,先进的城市文明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乡村生活,农村的建设不可抗拒地与原先优良的传统风貌产生割裂。建宁县村庄环境如图1所示。
根据建宁县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的村庄环境,我们的设计理念是顺应村落自然肌理,强化自然山体与已建村庄风貌的协调与过渡,通过打造自然田园风光带、生态山林,形成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村庄环境空间。同时,通过对现有传统民宅的保留与对新建民宅风貌的统一把控,通过对村庄内部景观环境的塑造与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
建设目标首先是要恢复村庄的生命力,为村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活乐园;再者,依托金铙山风景区的资源优势带动村庄发展,强势打造黄花梨、建莲等农产品品牌,结合村庄建设,形成集种植、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链,抓住建宁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机遇。针对以上目标,提出四点构思,如图2所示。
4 环境营造、重拾旧忆
大树下的石条凳、房前的古井、屋后的梨花树……这些关乎衣食住行的乡村生活场景,点点滴滴,是原乡记忆联想的发源地。在乡土自然回归的情感呼唤下,我们将这些感知融入了建筑整治和环境营造之中:建筑的修饰上,所有的构件尽可能使用原乡老料,破损的屋瓦,采集当地的老青瓦补足;老墙面交由当地工匠清洗加固,并将很多有趣的老材料进行艺术化的组合;对于大量的新建和扩建建筑,应进行风格上的统一修饰,私搭乱建的则一律拆除。环境营造上,不增加过多的赘饰,就地取材,裸土路面以本地毛石或卵石硬化;自然地势形成的陡坎或砌毛石挡墙,或以绿化美化之;休息坐凳、花架等设施也尽量选用乡土材料,统一风格。
1)村口节点。村庄入口标志,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标识设计,它应传达出一种纯朴却又内涵清晰的感受。走到这里,人们便会被它吸引,并不自觉地慢下脚步,沿着斑驳的石路往村里深入探究。如圳头镇铺前村,我们采用石笼填置本地石块作为标志性小品增加村庄识别性,对裸土路面进行硬化,保留现有水田,并对周边绿化环境进行修复提升。同时,增加枫香、红枫、桂花、樱花、月季等具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如图3所示。
2)公共空间。正如传统意义上的集市,总能形成村镇中最热闹的地方,汇集熙攘的人群。项目中的村庄建筑群落中多有闲置的空地、荒草地,在这些区域设置休息平台、葡萄花架,将其打造成为村内重要的公共交流空间,如此,乡民与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简单真实的邻里关系。由于村庄依山而建,民宅之间的空地通常会呈现台地式地貌,我们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场地现有肌理,设计台地式广场,依次设置休息平台、健身广场与休息廊架,同时与不同地势的民居取得良好的交通衔接。台地两侧则依势保留农田景观,表达出一种“蔬菜即是景观”的设计理念。见图4。
3)宅旁路侧景观。在建筑外部形态已经被限定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保留村内的古井、池塘、原生树木,以最大程度保持村庄自然形态为原则,对其周边环境的提升。同时,我们通过对路缘石、矮挡墙、花池、花架等景观元素进行整合细化,形成了由室内经灰空间廊架再到室外的一套完整序列,用一种贯通又具过渡的手法,将田园景观引入建筑空间的内部。
4)建筑景观。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的乡村新建建筑是按农民自己的想法自搭自建,并在色彩、材质上五花八门,与周围的乡村环境极不协调。而对于传统风貌建筑,我们则以保留清洗为主,着重整治其外环境,部分构件有损坏的,则在保持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修缮。确保了建筑整体景观效果在尽量继承传统地方民居特色和风格的同时,塑造质朴、亲切的景观氛围。建筑立面的基调主要是白色屋脊线、小青瓦、灰砖墙、原木构件及局部白墙,整体造型讲究朴素大方,见图5。
5 结语
在这样一种大的山水资源、田园环境、村落聚落背景下,针对环境进行景观设计与创造,逐渐去改变、还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让其与城市进行双向互动,城市人也能够去了解现有村落的文化与特质,最后呈现出一种既有自发资源,又有统筹规划的全新意义上的景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新农村也在快节奏地建设。本文通过建宁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实例,提出对村庄改造行之有效的策略。
沈阳市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篇3
沈阳宜居乡村建设将包括三大系统工程:首先是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将实施“四治”(治理垃圾、污水、畜禽粪便、村容村貌)、“三改”(改造村内道路、绿化、厕所)、“两化”(美化、亮化)等建设;其次是沈阳农村将进行设施完善提质工程,将完善规划,改造农房、安全饮水、整治河道、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三是进行宜居示范创建工程,有关部门将开展宜居示范乡镇、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
宜居乡村建设最关键的是对农村垃圾的治理。2014年,沈阳先后完成乡镇环卫所队和村级扫保收运队伍的组建工作,做到按时清扫、保洁以及收运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置”的常态化收运管理模式初步搭建起来,近郊区所有行政村、“一市三县”国省级公路(高速)沿线等871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常态化管理。今年,沈阳将全力推进县(区)级公路两侧、次要河流两侧33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处置常态化管理。预计2015年年底,沈阳将有1201个以上行政村实现常态化管理,覆盖率将达到80%。2016年年底,沈阳农村地区全部实现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处置常态化管理。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将尝试市场化。目前,全市涉农区县(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70%的乡镇开展了设施建设,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20%。
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发言稿 篇4
各位家长:
近年来,全省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目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结合辽宁实际,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作目标
继续治理农村(含国有农场)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污染,改造房、水、路等设施,提升绿化、亮化、生态化等水平。从2014年开始,实施“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到2017年,全省创建100个“宜居示范乡”、1000个“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10000个“宜居达标村”,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宜居乡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
三、主要任务
(一)治理乡村环境
1开展垃圾治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体系,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设施布局,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存。
2开展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原则上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收集管网并有效运行。村庄主要建设种植净水植物的氧化塘,配套分户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河道水环境。
3开展畜禽粪便治理。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都要建设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设施。加强分散家庭养殖户畜禽粪便贮存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便还田利用。
4开展秸秆治理。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青贮,鼓励秸秆能源化利用。村内柴草堆垛进院,规整垛放,不占道路。
(二)改造乡村设施
1实施农房改造。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棚户区改造,建设宜居小区。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开展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
2实施道路改造。乡镇政府所在地要完善道路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排水、路灯等附属设施基本完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主要街路全部硬化并有边沟。
3实施饮水改造。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供水设施,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4实施厕所改造。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逐步推行厕所水冲化,2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厕所进户。
(三)提升乡村发展水平
1抓好村庄亮化。村庄主要道路、街口和广场实现亮化。
2抓好乡村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乡镇建设优美绿化景观带、公园或水系。村庄路边屋旁有树木。
3抓好乡村美化。乡镇建设景观街路和景观节点,开展建筑立面改造。村庄要进行农房、院落等风貌整治,鼓励农房平改坡。
4抓好生态优化。保护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提升村落和田园景观,创造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
5抓好服务优化。强化、完善农村社区公用设施和乡村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加强银行网点、综合超市、餐饮住宿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6抓好管理优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
7抓好特色打造。利用地域优势资源,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打造具有历史文化、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温泉疗养、沟域经济等特点的特色乡村。
各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彰武县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教育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召开主题班会、团(队)会等 3 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从自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为彰武县的环境整治和建设宜居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2、教育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带回家,感染整个家庭,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效应,推动美好家园,宜居乡村建设。
3、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功能,通过学校教育去影响社会,推动宜居乡村建设热潮,改变农民人居环境。通过家长会议展开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对建设宜居乡村的认识,从现在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良好环境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陋习,养成文明建康的生活方式,加快美好家园建设。
4、开展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各学校要尽快把《投身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的一封信通过学生,下发到学生的每一个家庭。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家长阅读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5、教育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各学校要把学生以村屯为单位编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清理村屯垃圾,宣传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担当村屯业余环境卫生的保洁员、宣传员和监督员。
附件:
投身环境整治 共建美好家园
——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朋友们:
自2013年以来,我县在农村广泛掀起环境卫生整治、建设宜居乡村的热潮,三堆问题得到初步整治,农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观,这与广大家长和村民的理解支持、参与配合是分不开的,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抓好环境整治、建设宜居乡村,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建立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让大家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环境,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作为学生家长,大家支持参与宜居乡村建设,将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优越的物质和生活环境,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好事、美事。但目前,我们身边的环境卫生问题还很突出,随意倾倒、堆积垃圾正包围我们的家园;难看难闻的生活垃圾正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把这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切实改善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议:
从自身做起,立说立行,争当环境卫生保洁员。广大家长和村民是环境整治的最直接受益者,理应成为这项工作的主体,从现在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文明卫生的好公民。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严禁在自家及他人门前道路上、边沟里和垃圾池外乱倒乱扔垃圾,做到不乱堆乱放、乱搭乱挂、乱拆乱建、乱写乱画、乱停乱占;承包自家门前的花草树木养护管理工作,严禁偷窃、砍伐、损坏花草树木的行为;自觉维护门前道路、边沟、路灯、垃圾池等公共设施良好运行。彻底清除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和垃圾堆),柴草必须进院整齐堆放,或堆放到村里统一指定的堆放场所。要将垃圾倒入附近的定点垃圾池,由村里统一清运,粪便等杂物要及时运走或处理掉,院墙外不能再有任何杂物,彻底让门前屋后净起来、让村街巷道靓起来。
从现在做起,争当环境卫生的监督员和宣传员。环境卫生涉及千家万户,不仅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更需要广大家长的自觉监督,对损害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劝导、举报和坚决制止;积极宣传安全、卫生、文明的行为规范,让文明卫生知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带动左邻右舍和本地村民,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个个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建设宜居乡村的活动中来,与脏乱差告别,向不良陋习告别,用我们的热情和真诚,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共同把我们的家园装扮的更加整洁、更加靓丽!
“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家长会发言稿
宜居乡村建设总结 篇5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扎实推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xx市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x办〔2021〕xx号)、《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无一全”标准》(x农居办〔2021〕x号)、《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xx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方案》、《xx市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x办发电〔2021〕xx号)、《2022年xx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精心部署、集中行动、全民参与等方式,以创建“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团寨、美丽庭院、美丽公路、美丽溪河”示范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积极争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镇,奋力建设“净、绿、美”新农村。大力实施“个十百千”美丽创建行动,力争成功创建美丽示范村2个(苏宝顶村、水口山村)、美丽团寨7个(各村一个)、美丽庭院21个。计划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102个,完成无害化公共旱厕改造2个。彻底改善我乡农村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明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达到“六无一全”的标准。
二、整治提升内容及措施
(一)集镇
1、及时清运垃圾。增加集镇保洁员,加强集镇环保力量,对集镇主要街道、背街小巷、河道等实行分区域包干到人全天候保洁到位,垃圾桶及勾臂箱专人管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开展河道平整工作,组织对集镇到xx村槐树脚河道进行清淤。通过全覆盖、拉网式的垃圾“清零”行动,对溪流、沟渠、卫生死角、积存垃圾等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加强宣传及巡查,杜绝垃圾、秸秆焚烧现象。
2、规范污水排放。集中对集镇的污水管网和明沟进行完善,计划新建排水明沟3处,疏通暗渠涵管2处,确保无乱排乱倒乱流等现象。
3、规范车辆摆放。按照集镇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大对车辆摆放秩序的整治力度,增设停车位。在xx中心学校对面及xx村部前(高速公路高架桥下)征地修建停车坪,规划停车位。同时,在集镇设置抓违章探头,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违章处理。
4、规范广告招牌。全面整治非法广告,组织人员对集镇现有“牛皮癣”进行全面清理。设置广告宣传专栏,做到不乱贴乱挂乱画,坚决根治“牛皮癣”。宣传动员集镇门店实行“一店一牌”。
5、注重房屋内外清爽。对集镇五六十年代的破旧门店(产权归属xx村中街组)进行拆除,新建休闲广场。对集镇上的废旧汽车客运站进行改建,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换新颜。积极争取项目对集镇农贸市场进行改造,使农贸市场更加规范化。对集镇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除集镇违规菜园围栏、拆除xx溪流域河道乱搭乱建(鸡棚、鸭棚)。通过开展评比、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引导集镇门店、住户对房屋内外环境进行清洁,将杂物堆放整齐,做到干净清爽。
6、有效治理市场。对市场进行修缮,设立钢架棚。规划用地,市场区域设计为下面建市场,上面建房屋,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大巡查力度,严禁出现占道经营,消除马路市场。加强市场卫生管理,实行归类分区管理,安排专人清理市场垃圾。
7、确保道路整洁通畅。修整破损沥青路面,对道路两旁的杂草、排水沟的淤泥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对集镇居民的畜禽散养行为进行规范,做到畜禽集中圈养。
8、做好绿化亮化环保。实施亮化环保:对绕集镇路、集镇中心和主要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绿化:因地制宜,见缝插绿。
9、保持厕所清洁实用。对集镇现有的公厕进行安排专人打扫,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确保集镇无一个旱厕。
10、突出xx特色。结合xx乡特色,争取项目资金,对集镇临街面进行风格统一改造,建设具有xx文化韵味的特色乡镇。
(二)村庄
1、开展规划编制专项行动
xxx、xxx两个美丽示范村庄4月底完成《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规划》编制,明确目标任务、项目重点、资金来源、建设时序。
2、开展露天粪坑、临时棚厕、农村旱厕治理行动
(1)大力推进农村改厕。一是按照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标准规范,积极宣传动员农户改厕,采取应改早改、愿改尽改,全面落实“首厕过关制”,实施厕屋黑灰水分离,开展旱厕清零行动,实现村内无一个旱厕。二是对公共旱厕做到应该尽改。
(2)落实厕所维护管理机制。一是对辖区户厕开展全面摸排,建立问题台帐,限期进行整改,实行销号管理。二是村公厕进行安排专人打扫,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
3、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1)开展河道治理行动。各村要组织两委干部、党员、河道保洁员及志愿者对辖区内河流进行定期清理。一是清理水面漂浮物,加强宣传,杜绝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溪流之中。二是对黑臭水体进行摸排整治,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小型湿地项目改造。三是对农户院落沟渠、排水沟进行硬化。四是开展禁止电鱼、网鱼行动,同时,投放鱼苗保护水域生态。五是拆除溪河流域河道乱搭乱建(鸡棚、鸭棚)。
(2)落实“河长制”管理机制。一是对村内所有小微水体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河长制监督管理考核责任体系,建立以驻村领导为责任领导,挂牌整治的长效管理体制。二是建立“河长+河道保洁员”机制,由乡村两级河长带头开展巡查,尤其是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私自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及私搭乱建违规占用河道行为立即制止,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确保河流通畅清爽。
4、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行动
(1)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一是设立村庄“清洁日”,坚持集中整治和持续整治相结合,聚焦辖区内村组、道路、树丛、田地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实现公共区域做到“六无一全”,农户屋内屋外做到“八个整洁”。二是对乡村道路进行全面整治,实现公路用地无堆放物、无障碍物、无垃圾。三是督促垃圾及时清运,同时,动员群众垃圾投入配备的垃圾桶中,不乱扔乱倒,杂物摆放整洁有序,基本消除房前屋后的垃圾堆、杂物堆。四是配置分类垃圾桶,宣传垃圾分类投放。五是加强巡查,严禁焚烧垃圾、秸秆。六是消除遗留的垃圾焚烧炉和清理非正式垃圾堆放点,确保无垃圾焚烧和长期未清运现象。七是每村选定一个建筑垃圾集中处置点,设立标识牌,引导群众不乱倒建筑垃圾,倒入指定处进行集中掩埋。八是定期组织对村庄、道路杂草进行清除。九是动员家禽圈养,道路、房前屋后无畜禽粪便。
(2)完善清扫保洁机制。各村对辖区内卫生区域(含勾臂箱、垃圾桶)进行责任细分,村组干部、保洁人员定点定人定责,严格落实保洁员考勤制度,开展好日常清扫工作。各村将村、组、户划分若干微网格,发动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志愿者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督促各户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大会战,高标准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
5、开展农村废弃杂屋拆除行动。
(1)全面开展“房屋清爽”行动。一是对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废弃仓库、废弃空心房等建筑物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实行销号管理。二是广泛动员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并发动村民对危旧房、闲置房、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空心房”(有文物保护价值的予以保留),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坚决依法依规拆除,三是严格把住违规建房,从严管控切坡建房,严防一户多基。四是拆除违规农业设施用地,进行复垦复绿。五是拆除废弃杂棚和乱搭乱建。六是全面整治马路沿线及村庄外墙立面各种张贴、喷涂的非法广告、“牛皮癣”、废弃宣传标语、横幅。七是全面清理非公路标志标牌,对破损、不规范标牌进行拆除、维修或更新设置。
(2)着力提升村庄整体风貌。一是充分利用闲置空地进行绿化,实现村内无一块裸露泥土,能绿化的地方全绿化。二是河道溪流沿岸种植苗木,美化村庄。三是实施“亮化”工程,对村域太阳能路灯安装及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对损坏的太阳能路灯及时报修,对夜间照明不足的路段上报计划增设路灯。四是落实“雪亮工程”,在村主干道路口安装监控,建立环境整治智能管理。
(3)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采用地方本土元素,保护和延续村落风貌。一是保留白水洞和禾梨坪村落原生态风貌,注入旅游元素,发展xxx乡村旅游,二是保护xxx古村落,弘扬梯田农耕文化。三是保护小溪“茶马古道”旧址,发展商道文化。
6、开展裸露泥土治理复绿行动
一是各村开展裸露泥土地块调查,建立治理台账。
二是对乡村两级主要干道两边采取撒草籽、栽树、种花草等方式落实绿化、复绿措施。三是实行“门前三包”明确农户房前屋后的裸露土地由农户负责,公共区域、无明确责任主体的裸露土地由辖区街镇、村组负责。7、开展畜禽圈养行动
一是苏宝顶村、水口山村引导农户合规搭建畜禽养殖围栏、场棚,实施畜禽养殖“归圈”整村推进,从农户居住集中区逐步推开,杜绝畜禽散养现象的;
二是其他村在入村主干道、村部周围及人口集中区实现畜禽圈养。8、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风
(1)开展文明新风宣传。一是召开屋场会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宣传。二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三是过装订固定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播放村村响广播、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作用,规范村民行为。
(2)开展文明评比活动。一是各村以户为单位开展“美丽庭院”“最清洁户”“文明家庭”“美家美妇”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形成村美人和的农村新风尚。二是以组为单位开展“最美村民小组”等评比活动。三是各村要针对评比结果召开表彰会,发放一定的物资奖励调动村民积极性。
9、开展村庄“微改造”行动
一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度拆、精致改、全面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竹木、土砖、鹅卵石等乡土材料,因地制宜对农村道路、沟渠、墙垛、栅栏及其他空间建立符合乡土风貌的微景观。
二是加强村庄绿化、亮化工作,确保行政村内有一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可供村民时用。10、开展“个十百千”创建行动
一是各村集中力量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积极创建“美丽团寨”,xxx团寨、xxx团寨、xxx团寨、xx团寨、xx团寨、xx团寨、xx团寨。
二是各村按照“六美标准”,积极引导农户创建“美丽庭院”。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xx任领导小组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xxx为第一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肖振宇兼任办公室主任,黄健强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干,负责日常事务。
2、用好“一核四治”抓手。建设“一核四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核心”引领把准方向,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整治各环节;以“自治”提高责任性,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明约、组规民约,引导村民发挥自主性;以“法治”实现强制性,依托乡贤理事会会发挥“乡贤力量”推动环境整治,设立“乡贤基金”,进一步推动村庄道路提质改造、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等工作;以“德治”培养习惯性,依托乡风文明理事会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文明评选活动,激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整治行动。以“智治”提升便捷性,发挥“雪亮村庄”监控环境整治。
3、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微网格”。以“微网格”为重要抓手,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微网格,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领群众参与周边环境清理,网格划分做到连片到户,不留卫生死角。结合清洁日、党员主题活动日,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4、常态化开展评比工作。积极开展比学赶超打擂台评比活动。乡对村重点检查人居环境整治责任落实情况,并根据细则现场打分。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重滞后,经多次提醒仍无明显改观的村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予以谈话提醒。村对组、户重点检查人居环境农户“八整洁”、“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情况,对“美丽庭院”、“最清洁户”等给予奖励,对卫生不达标的农户进行宣传劝导,督促整改到位。
5、保障工作经费。
(1)集镇:投入xx万元/年用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村庄:除了市里下拨的人居环境工作经费外,乡里再从公用经费里拿出钱进行投入,其中,xxx村xx万元/年,其它六个行政村各x万元/年。
6、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村村响、微信群、宣传栏、宣传单、乡村两级会议等,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先进典型。注重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参与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格局。
7、严格督促落实。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将按照“xx市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农村社区)考评细则”每月进行考评督查,对考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整改。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将从严进行追责问责。
xx市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农村社区)考评细则
序号
评价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自查
得分
考评
得分
规划编制专项行动
(3分)
3分
1.美丽示范村庄4月底完成《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规划》编制,明确目标任务、项目重点、资金来源、建设时序的计3分,未按要求完成的扣3分。
露天粪坑、临时棚厕、农村旱厕治理行动
(15分)
15分
1.全面开展户厕问题排查整改的计2分,省、xx市、xx市抽查每发现1处问题扣0.5分,最多扣2分。
2.有改厕任务的村全面落实“首厕通关制”的计3分,未落实“首厕通关制”不计分;发现有1处不达标的扣1分,最多扣3分。
3.实行厕屋黑灰水分离的计2分,每发现1处扣0.5分,最多扣2分。
4.6月底完成行政村露天粪坑、简易棚厕、农村旱厕动态清零,实行了联户一体化集中改厕的;计5分,未完成计0分。
5.群众满意度(随机抽查20户)达100%的计2分,每少5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2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12分)
“河长制”管理
(8分)
1.区域内所有小微水体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河长制监督管理考核责任体系,建立以乡(镇)、党政领导为责任领导,挂牌整治的长效管理体制,计4分,未纳入考核体系扣2分,未建立长效机制扣2分。
2.黑臭水体整治计3分,发现一处黑臭水体扣0.5分,最多扣3分。
3.实施河塘沟渠清淤疏浚行动,计1分,未实施的不得分;每发现一条河塘沟渠未清淤疏浚的扣0.5分,最多扣1分。
设施排查
整改
(4分)
1.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台账,计1分,未按要求建立台账扣1分;设施破损修复率100%,计1分,未及时修复破损设施发现一例扣1分。
2.设施运行达标率100%,计2分,设施未正常运行发现一例扣1分,最多扣2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行动
(12分)
村庄清理
行动
(5分)
1.公共区域做到“六无一全”,农户屋内屋外做到“八个整洁”,存在脏、乱、差每处扣0.5分,最多扣3分,计3分
2.设立“村庄清洁日”并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大清扫活动的计2分,未开展扣2分。
分类减量
试点
(3分)
纳入xx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全覆盖试点示范的村庄,有试点方案、有分类设施、有经费保障的计3分。不纳入不计分
非正规垃圾管理
(2分)
加强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后续管理,每发现1处未整治到位扣0.5分,最多扣2分,计2分。
严禁露天焚烧垃圾
(2分)
杜绝农村生活垃圾露天焚烧,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小型焚烧炉等。每发现1处不达标扣0.5分,最多扣2分,计2分
农村废弃杂屋拆除行动
(15分)
15分
1.建立“一户多宅”、“农村废弃屋”、“危破房屋”、“违规搭建的柴房”、“畜禽养殖棚”和“废弃猪圈牛栏”台账并予以公示确认的,计3分。
2.6月底之前完成xxx、xxx高速沿线,xxx、xx、xxx沿岸,以及46个申报创建2022美丽示范村庄的行政村完成全面拆除任务的;其他行政村完成入村口、主干道、村部周边、村民聚集区等重点区域的拆除任务的计5分。未完成的酌情扣分。
3.建立联审联办联合执法机制和一站式办事窗口,实行定岗定人定责,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级审查、部门审核、乡镇审批”的程序,开展农村建房审批管理工作的,计1分。
4.加大宣传巡查力度,确保违规建房“零增长”,计2分,未确保“零增长”的扣2分。
5.积极宣传贯彻落实《xx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落实效果好的计2分,未落实的酌情扣分。
6.落实全市有关农村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制定整治方案,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行动,及时查处广告巡查和监测发现的农村涉嫌违法广告。有整治方案的,计1分;有整治措施、巡查监测记录的,计1分;农村严重违法广告未及时查处的每处扣1分。
裸露泥土治理复绿行动
(5分)
5分
1.开展裸露泥土地块调查,建立治理台账的,计1分。
2.实行“门前三包”,明确农户房前屋后的裸露土地由农户负责,公共区域、无明确责任主体的裸露土地由辖区街镇、村组负责的,计2分。未落实扣2分。
3.3月底之前,带头研究部署结合植树节活动,对乡村两级主要干道两边采取撒草籽、栽树、种花草等方式落实绿化、复绿措施的,计2分。未完成的酌情扣分。
畜禽圈养行动
(5分)
5分
46个申报创建2022美丽示范村庄的行政村引导农户合规搭建畜禽养殖围栏、场棚,实施畜禽养殖“归圈”整村推进,从农户居住集中区逐步推开,杜绝畜禽散养现象的;其他村在入村主干道、村部周围及人口集中区实现畜禽圈养的,计5分。每发现1户未圈养的扣1分,最多扣5分。
乡风文明提升行动
(15分)
15分
1.有专题部署移风易俗会议的计2分。
2.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计3分。
3.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宣传落实到位的计3分。
4.有开展各类弘扬文明信封的宣传活动,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计2分
5.有奖罚兑现或典型案例公布情况,计1分。
6.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建立社会风气监督员任务,明确职责,加强整治工作监督的,计1分。
7.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评选方案并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美家美妇”“卫生清洁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的,计3分。
村庄“微改造”行动
(3分)
3分
1.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度拆、精致改、全面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竹木、土砖、鹅卵石等乡土材料,因地制宜对农村道路、沟渠、墙垛、栅栏及其他空间建立了符合乡土风貌,非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的微景观的,计2分,未进行改造的不计分。
2.加强村庄绿化、亮化工作,确保行政村内有一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可供村民时用的,计1分。
“个十百千”创建行动
(15分)
工作措施
(5分)
1.制定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并定期组织开展考评工作的计2分,否则不计分。
2.村支两委每季度专题研究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少于1次的计2分,少1次扣0.5分。
3.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相关工作任务的计1分,未完成的酌情扣分。
资金投入
(2分)
46个申报创建2022美丽示范村庄的行政村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超过2万元的;其他行政村吸纳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00元的,计2分,否则不计分
定期评比
(3分)
每个月最少开展一次组评比、户挂牌活动,全年不少于12次的计3分。每少1次扣0.5分。
美丽创建
(5分)
按照“六美标准”,每创建一个“美丽团寨”,计2分;每创建一个“美丽庭院”,计0.5分。总分不超过5分,未完成不计分。
加分项
(10分)
污水处理
设施建设
(3分)
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且验收合格的加3分。
垃圾中转站
设施建设
(3分)
有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保障设施设备规范正常运行,加3分。
建立
付费机制
(2分)
探索建立垃圾处理农户适当付费制度。建立付费制度并保障制度正常落实开展的加2分。
资金投入
(2分)
宜居乡村建设总结 篇6
“宜居秀山”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宜居秀山”建设,大力实施居住品质提升工程、公共空间优化工程和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努力构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的宜居环境。实现县城建成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实施比例72.18%;建成公园绿地与防护绿地共46.67公顷,实施比例36.29%,同步实施率20.09%;城市广场建成面积9.96公顷,实施比例87.06%,同步实施率120.62%。
一、工作成效
(一)居住品质不断提升。努力构建以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协调发展、互为补充的住房供给体系。核实发放了领秀边城〃领域、阳光大院、廊桥水岸等高品质规模住区项目规划许可,建筑面积约517391平方米;完成1600套廉租房规划许可,新增廉租房规划指标3000套。
(二)公共空间不断优化。建成包括花灯广场、中和广场、武陵广场、凤凰山公园、滨江风情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约40万平方米,城市开敞空间不断扩大。
(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花灯广场4万平方米景观改造升级工程,切实加强武陵广场片区(火车站周边
配套服务设施)商业区建设。推进三甲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600个床位)、花灯博物馆(建设规模约7900平方米)、“四馆”(建设规模约23600平方米)等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的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推进规划编制,打造宜居环境。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市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完成县城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区的总体规划修改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工作,积极推进秀山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着力完善镇乡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体现地方文化、民族特色,以打造宜居秀山为出发点,凸显城市规划建设的社会、环境、经济综合效益。
(二)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监管。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规划部门初审、专家评审、规委会终审的规划审批运行机制和规划听证、公示制度,严格执行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许可,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增强市民对规划的参与和监督意识,提高了规划透明度,避免规划审批和实施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重大城市规划编制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切实提升城市的品质、品位,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和乡镇专业管理人员规划业务培训,建立完善规划执法管理机制和
县、街道、村(居)三级联动防控体系,增强了法规监察工作力量,加大了规划巡查和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依法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配套不够完善。镇乡虽然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但仍有部分乡镇没有编制集镇建设规划,多数缺乏集镇建设控制性详规,绝大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乡镇的集镇规划编制较早,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群众宜居的需求。
(二)规划建设前瞻性不强。规划的起点不高、前瞻性不强,城市功能不完善,缺乏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景观不突出,民族特色、地方文化没有得到明显体现。
达州发展宜居乡村旅游业研究 篇7
从宜居的角度发展乡村旅游, 是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关键。本研究从公共安全、资源承载、环境打造、经济潜力挖掘、社会文明建设、生活便宜等角度展开调查分析, 探索发展达州宜居乡村旅游业的路径, 提出达州宜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宜居是指满足于旅游者改变常住地生活环境的一种有利于休闲、度假、观光、考察及体验于一体的短期乡村居住模式, 而这种生活模式的构筑, 需要从安全、生态环境、功能、便捷性、文化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出发。
1 达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从旅游业发展规律来看, 达州正处于观光和休闲旅游阶段, 达州即将跨入度假旅游阶段。
1.1 达州乡村旅游风景区
达州山色秀美、历史悠久, 龙爪塔、嘎云亭、真佛山、金山寺等庙宇古刹, 渠县汉阙、宕渠遗址、陶瓷牌坊等石刻雕塑遍布全境。观音峡、花萼山、八台山、龙潭河、百里峡等自然景色绚丽多姿, 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李峤、李适之、刘晏、韩滉、元稹、张商英等文人墨客留下壮美诗篇。达州人杰地灵, 王维舟、张爱萍等数十名开国将领诞生于此, 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 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列宁街、万源保卫战陈列馆、王维舟纪念馆和红四方面军第33军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可供后世瞻仰。
1.2 达州乡村旅游环境现状分析
1.2.1 达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环境。
2014年, 达州抢抓发展机遇, 大力实施“三大战略”,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有所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均衡发展, 汽车、餐饮等重点行业稳中有增。近几年达州GDP快速增长, 2012年达州人均GDP为2635.69, 同比增长达到13.8%, 远超过全国平均7.8%的增长速度, 但对工业依赖较大。达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 达州旅游建设速度滞后。旅游业的发展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 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较小, 旅游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1.2.2 达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达州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0亿元。目前, 达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28.98%提高到34.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0%以上, 空气质量良好率为71%, 环境公众满意50%;人均住房面积为41.55㎡, 互联网网络用户率高于60%;全市共有营运车辆33083辆, 道路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6736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241029万人/km;电视覆盖率94.3%;用水普及率一般, 30%的农户建有蓄水池, 水质达标率90%。城区燃气普及率达88%, 用水普及率达90.67%, 水质综合合格率达89%,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污水处理率达62.94%, 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98%, 城市路灯亮灯率达95%。
1.2.3 达州的新农村建设。
达州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 (含修编) 达98.9%;乡总体规划编制 (含修编) 达82.2%;率先在全省设立镇乡规划建设办公室, 积极抓好农房风貌塑造, 打造了一批形象鲜明、具有特色的村庄风貌。
截至2014年底, 辖区50%的乡镇建成省级生态乡镇, 30%的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全市建成绿色示范社区20个, 城市绿色示范家庭100个。全市40%的学校建成绿色学校, 建成30个绿色示范企业, 此外, 与驻达部队联合开展绿色军营建设试点。
1.3 达州乡村旅游人口分析
达州有546万人, 人口占四川总人口6.8%。长期以来达州人日常文化消费都是舍近求远, 据统计, 成都仁和春天达州人消费达70%。本地居民热衷于外出旅游, 因旅游开发水平限制, 前来达州的外地游客极少“有出无进”的状态, 让达州旅游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难以体现。
2 影响达州宜居旅游发展的原因
2.1 片区功能配套不完善
因为历史原因, 达州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发展水平不高、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商业设施缺乏, 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旅游区环境生态处理不到位, 雨污非完全分离, 污水两次处理覆盖率不大,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缺失, 果皮箱、配套环卫设施公共厕所等不充足。路、水、电、气、通信、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七到户”的覆盖率不全。
2.2 高品质宜居区缺失
达州乡村旅游业享有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但由于长期深居巴山深处, 受世世代代小农经济的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巨大差距, 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需要克服观念上的阻碍。另外, 资源开发乏力。缺少有实力、有远见、有诚意的大集团、大企业到万源来合作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再者, 市场不规范, 高素质、高水平旅游专业人员少, 现有旅游产品档次低、特色不凸显, 接待水平和经营质量低, 产业链不完整, 管理不规范, 严重缺失高品质的宜居乡村旅游区。
乡村旅游区公共服务均不到位,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少。功能齐备的便民服务站更少, 管理服务窗口少, 很难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结。很少做到教育、卫生、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治安、文化娱乐、商贸服务等“八有”。
2.3 旅游产品、市场优势不突出
达州的旅游资源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由于距主要客源地路途遥远, 加之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 所以长期以来川东旅游一直处于难以突破的瓶颈。近年来, 达州市充分利用地处南北气候分界区域, 自然环境优越, 生态保持良好, 绿色资源丰富等优势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精心培育, 涌现出了众多乡村旅游基地。达州旅游资源基本处于初级开发状态, 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3 达州乡村旅游的宜居要素设计
3.1 区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性条件
这里讲的区位即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地理距离、时间距离、消费距离, 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地的首要考虑因素。距离是客观条件, 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远近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其消费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 每一个准备进军乡村旅游市场的农户或村落, 必须首先予以考虑, 要切实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消费模式、文化特色、营销方式等拉近消费者与目的地之间的市场距离、心理距离。
改善重点旅游区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周边重要旅游区的连接道路建设, 提高各景区通达能力。完善公共交通, 探索实施旅游租车、代驾等服务, 全方位保障游客出行。加快“四横六纵”交通网络建设, 构建内外通达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建成以电网建设为重点的安全稳定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3.2 特色优势是发展宜居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3.2.1 从乡村环境中挖掘特色。
资源的原生性、根本性是农村环境区别于城市的最大特点。乡村环境包括地理景观、产业景观、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地理景观代表的是乡村的生态环境;产业景观代表的是与农民、农业、农村密不可分的生存环境;文化氛围代表的是当地农民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质。因此, 我们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环境特质, 理清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脉络, 并要通过直观、深刻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诱发出游客的乡土情结, 让游客滋生乡恋、乡愁、乡思、乡情, 进而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地面地下、水面水下、历史现代等多层次、多特点的立体旅游业, 以“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区位特色”为依托, 按照“总体规划、特色经营”的原则, 紧紧围绕一个“乡”字, 力求一个“新”字, 走特色旅游, 休闲旅游、宜居旅游之路。
3.2.2 从服务特质中挖掘特色。
首先, 在尊重人性、尊重信仰的基础上, 通过服务传递情感是服务的最本质的要求, 产品的品质通过服务得以集中体现。休闲是能集中展现人们对生活的根本态度, 当旅游者置身异地, 必然会带来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服务实际上就是要化解这种不便, 在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中, 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构建新的和谐关系。为此, 发展乡村旅游要紧扣平静旅游的实质, 充分发挥农民质朴的特性, 让质朴服务成为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志性、形象性特征, 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 由市农家乐产业协会和市乡村旅游协会牵头, 建起PC互联网、智能手机APP、微信三网一体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是大势所趋,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需要顺应潮流。平台建成后, 消费者、商家和投资方可以通过网络、智能手机、微信等方式, 实现行业电商、消费预订、文化推广、就业服务、商品销售、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功能, 推动全市乡村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服务, 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3.2.3 从旅游产品中挖掘特色。
严格执行规划, 填补城市功能, 实施一批便捷交通、教育文化、商务地标、宜居休闲、精品绿地等重大城建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然禀赋, 因地制宜、依山造势、显山露水、彰显特色, 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大力开展建绿、造绿、添绿活动, 进一步扩大绿量, 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五城同创”活动, 打造城市新名片。聘请专业机构, 深度挖掘、包装、推广旅游文化, 深入打造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在自然景观上融入文化元素, 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旅游资源文化化, 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升级现有饭店, 实现酒店设施设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总体提升;加强地方特色风味餐饮的研发, 对全市旅游饭店, 推出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立足本土优势扶持本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促销, 打造具有达州地方特色的名优旅游商品和名优农副产品, 增加旅游业的创收能力。
摘要:对四川省达州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做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达州市发展旅游的战略方向, 以期为达州旅游快速发展、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宜居,旅游
参考文献
[1]任顺娟.北京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石惠春.基于RMP分析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 2011 (04) .
建设森林低碳宜居的城市 篇8
國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树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车荣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宣读《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决定》。中国及东盟国家林业官员、城市市长代表及专家围绕发展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推动区域林业发展和绿色增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探讨。
赵树丛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森林和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文明的标志,森林和绿色多了,城市才会生机盎然,市民才会幸福安康。中国愿与东盟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城市森林建设,把更多更好的森林奉献给城市,让森林永远造福人类。
赵树丛说,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地方。中国是一个有13.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共有城市657个和建制镇近2万个,城镇化率达到49.68%,城镇人口6亿多。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提高居民福祉、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倡议“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自此,中国城市森林建设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66平方米。在许多地方,高品质的城市森林已经成为城市的品牌和名片,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公众生态文明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树丛介绍说,在探索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坚持依靠市民、坚持典型带动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和做法。
赵树丛表示,中国愿意积极借鉴包括东盟各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推进下去。今后,中国将努力增加城市森林资源,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我们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城市森林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和人员交流,共同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中国还将按照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更加广泛的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
车荣福在开幕式上说,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是中国与东盟展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今后,广西将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大区,让民众充分享受建设森林城市的成果,为推进中国与东盟林业生态建设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论坛上,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界代表纷纷发言,探讨如何发展城市森林,推动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并介绍了各自的发展经验。
近年来,广西注重加快林业发展,不断完善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广西已有梧州和南宁两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殊荣,其他一些城市也在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如何打造城市森林?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林业局总局长陈金顺在发言中提出,城市在迅速扩张,工业也飞速发展,人们每天都进行着繁忙的活动、拥挤着上下班、烹煮各类食物,这些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影响着气候。陈金顺呼吁各国携起手来,通过各项努力,降低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他建议中国与东盟各国把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这一事务,尤其在使用生物燃料方面,双方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泰国皇家森林司社会森林管理局局长泰若龙·达荣泰在会上发言表示,城市迅速发展对能源提出了极大要求,人们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而无视资源的破坏。他建议中国东盟加强环保方面交流,推广彼此的知识经验,开发合作性网络平台,以建立生态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为诸方目标。他表示,2020年东盟的远景目标,是建立一个干净的绿色东盟而此次论坛提供了机会加强各个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
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助理部长瑞基德.M.里昂,则向大家介绍了菲律宾在打造城市森林方面所作的努力。该国开展了《城市森林发展计划》,在全国推动城市森林建设:该国在不少城市打造迷你森林公园;绿化街道,在学校、公园等地建大量苗圃;通过减税政策,鼓励房地产商在小区的空地上多种植物;同时在全国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号召所有人参与其中;实施国家绿化项目,目标是2016年之前在150万公顷的公共土地上种植树木,并让城镇公园、高速公路、道路两旁、教堂等地都披上绿装。
在老挝首都万象,市区内还能看得到农田和湿地,这是该市的一大特色。老挝农业与林业部林业局总局长西拉万·萨瓦温在论坛上表示了忧虑——随着老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保护万象城市中的绿地和农田显得越来越困难。对此,万象在大街小巷种树,开发了更多的公共公园,居民区也加强绿化。万象还计划在2010年~2030年间,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实施相关项目,由政府提供苗木、植树设备、技术指导,号召大家一起来种树,争取在2020年实现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
本次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南宁宣言》。《宣言》高度评价本次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认为发展城市森林是贯彻“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城市生态和谐的根本所在。《宣言》呼吁,城市森林建设要坚持以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经济、发展产业,通过建设生态林业产业的方式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让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融合共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良好的生态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让森林永远造福人类!
【宜居乡村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湖源乡:开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局面06-29
宜居城市建设07-03
宜居城市建设调研报告06-30
夏津北城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申报材料07-07
守住绿水青山 建设宜居栾川(排版稿)10-07
县美丽乡村建设总结07-06
乡村建设工作总结09-29
和谐宜居07-18
宜居环境07-10
宜居城乡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