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宜居城市

2024-07-05

感受宜居城市(精选7篇)

感受宜居城市 篇1

所谓“宜居城市”, 即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是指那些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较高, 综合“宜居指数”在80以上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宜居城市通常分布在经济中心周边, 或有核心资源的地区。宜居性具有普遍性特征, 所有依然在使用的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宜居性, 但可居、能居并不等于宜居。

2005年1月27日, “宜居城市”四个字首次在国务院的文件中出现, 立即在城市科学界和全国各城市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六年来一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 专家研究的重点, 市委书记、市长关注的热点。截至目前, 全国已经有两百多个城市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目标。这种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捧一个城市新概念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在我国城市领域是第一次。

一、“宜居城市”是第二次城市理想重构时代的完美选择

中国能够找到考古依据的城市, 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代。此后的3000年间是中国城市“以安全为本”的时代, 也是中国城市的第一个时代。“固若金汤”成为我们祖先的第一个城市理想。所有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都表明, “安全为本”是中国第一个城市时代的最主要特征,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以城市“安全”为核心进行, 形成“高墙深池、重城壁垒”的空间形态特征。

1000年前, 北宋时期, 随着国际交通格局从陆路时代开始进入海洋时代, 经济要素开始试图参与主导城市发展的话语权, 中国城市不惜牺牲部分“安全”设施, 打破坊墙, 从封闭的“里坊制”城市转向“街巷式”城市, 中国城市从“以安全为本”时代进入“以经济为本”时代, 史称“宋代城市革命”。“财源滚滚”由此成为我们祖先的第二个城市理想。《清明上河图》为我们留下“宋代城市革命”后的繁荣街巷景象。直至今日, 我们的城市依然保留“宋代城市革命”奠定的“街巷式”空间格局形态特征。

人类自利的本性决定了“以经济为本”的城市, 必然在1000年后陷入困境。由于对利益的无限度追求, 城市承载的财富梦想不断放大, 导致“城市病”暴发, 摩天大楼疯长, 规模恶性膨胀,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交通拥堵。难道这就是人类苦苦追求的城市文明吗?

100年前, 一个城市理想重构的伟大时代再次到来!

1898年, 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标志着人类第二次重构城市理想的开始。而在中国, 真正的第二次城市理想重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开始,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城市”等, 本质上都是中华民族城市理想二次重构的积极探索。

1996年, 联合国人居中心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 这次会议为人类第二次城市理想重构画上圆满句号——大会通过的“人居议程”明确提出了“适宜居住的人类住区”概念。人, 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关注的核心。2004年, 中国规划师杨保军博士参与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用了一个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诗意的词语——“宜居城市”表达这一城市理想, 列入北京城市发展目标, 并被各方认可, 最终写入国务院文件。

重温4000年的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世界城市文明史, 我们才能看清“宜居城市”是历时百年人类第二次城市理想重构时代的完美选择, 本质上是人类的第二次城市革命。“宜居城市”表达的是人类继追求安全、财富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理想, 代表的是城市的最佳境界, 唤醒的是所有人对于城市未来的美好梦想, 开创的是一个崭新的城市时代, 重建的是所有人的城市价值观, 将要涌现的是一批新的城市偶像。

二、“宜居城市”是城市各阶层利益最大公约数

如果说人类聚落从乡村形态转向“以安全为本”城市形态的最初3000年, 所确立的是权势阶层对于城市发展的独家话语主导权, 那么宋代第一次城市革命, “以经济为本”的城市, 就成为权势阶层和财富阶层合谋与博弈的结果。而“宜居城市”所确立的是“以人为本”的普世城市价值观, 所有市民的利益诉求都应当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得到尊重, 不分阶层、性别、年龄、民族、信仰, 都能充分分享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所以我们说, “宜居城市”才是真正的人民城市, 最终一定是所有市民共同意愿的结果, 是城市各阶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1996年联合国文件对于“宜居性”的定义是“空间、社会和环境的特点与质量”, 并强调这些对人们的个人和集体幸福感, 对所在社区居民的满足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文件对宜居城市内涵的表述, 集中体现在国务院2005年1月27日《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第八条:“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宜居城市。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 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 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质量。要解决好人居环境和交通、上学、就医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把北京市建设成为我国宜居城市的典范。”

《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第八条开宗明义:“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宜居城市。”这是国务院文件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与城市工作目标直接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是明确了城市工作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建设宜居城市。可以说, 指导、领导城市工作的领导干部, 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如果不懂宜居城市, 是不可能做好城市工作的。宜居城市, 是城市工作的“纲”, 纲举目张, 抓住宜居城市这个主题, 城市工作就会举重若轻, 就会事半功倍。

《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第八条中的关键词语如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精神和身体健康、交通、上学、就医、和谐等, 都是以民生为切入点, 人民群众自然最为拥护。

参照联合国和国务院文件精神, 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实际, 2007年我们完成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 初步建立了我国宜居城市理论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认为, 城市的综合“宜居性”由自然宜居性、工程宜居性和社会宜居性等三个部分组成, 外在表现为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 具体包含定量与定性、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83项评价指标, 综合宜居指数80以上且没有社会秩序混乱、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恶化、贫富差距悬殊等否定条件, 才能称之为“宜居城市”。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无不体现以人为本、普惠大众、造福后代的思想。

宜居城市, 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基础是“居者有其屋”, 建设目标是保障全体市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人人都有幸福感、愉悦感、满足感、归宿感。促进宜居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 也必然来自每一个市民内心深处美好的城市理想, 超越阶层利益, 不分官民贫富, 不论男女长幼, “环境优美, 生活愉悦”的城市理想是完全一样的。

三、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宜居城市, 是中国自宋代在经历了1000多年“以经济为本”的城市发展之后, 又一次重大的城市思想变革, 其规划、建设、管理、评价, 都必须综合考量空间、社会、环境等因素, 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特色和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建设方法、管理方式都必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并必将成为宋代第一次城市革命之后中国第二次持续千百年的城市革命。建设宜居城市, 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建设宜居城市, 首先要建立宜居城市的科学概念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并创新城市规划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虽然已经于2007年4月19日通过建设部科技司评审验收, 但也只是初步建构宜居城市的科学概念、基本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还有大量基础科学研究工作要做。而城市规划领域, 包括正在使用的大学教科书, 都是抄袭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奠定的“以经济为本”的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因此, 现在最需要的是建构“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新思想、新方法体系。2010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批准《宜居城市规划方法研究》立项, 全面的研究工作于2011年真正启动, 城市规划新知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 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建设宜居城市, 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要坚决反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要从盲目扩张城市规模, 建大高楼、大广场、大马路、大草坪, 千城一面, 向合理用地、美化社区、配套服务、完善功能、突出特色转变。宜居城市具有空间差异性, 宜居城市建设还应当突出地方自然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 彰显城市个性。

建设宜居城市, 还要转变城市管理方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管理”时代, 城市政府和市长的首要职责, 已经逐渐从招商引资转向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宜居城市, 是全体市民生活、工作、追寻人生梦想的平台, 不再仅仅是权势阶层、财富阶层展露个人才华的舞台, 需要各得其所、各安其业、各有其乐的“和谐城管”理念与方法予以支撑。

建设宜居城市, 也必然会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不断会有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归根结底, 宜居不宜居, 最终体现为个人的愉悦感受。宜居城市具有时间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 人的需求是会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变化的, 城市自然承载力也会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相应发生变化,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也必然要随之优化。

总而言之, 保护城市自然宜居性, 改善城市工程宜居性, 提高城市社会宜居性, 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追寻人类城市梦想的历史过程, 需要踏踏实实, 科学发展, 稳步推进。如果采用大干快上“大跃进”方式建设宜居城市, 谋求短期政绩, 搞不好就会祸害百姓, 留下笑柄。

感受宜居城市 篇2

②一般来说,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共同特点。

③ 首先,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拿大的重要港口城市多伦多,被人们认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充满神奇。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蓝天澄澈,空气新鲜。每到七八月间,紫色的薰衣草装饰着翠绿的山谷,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整个小镇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温馨和惬意。

④ 其次,宜居城市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美丽的多瑙河畔,维也纳老城保存着大量巴洛克式、哥特式、罗马式建筑,这些建筑内部的卫生设备、供水、供暖、排污系统等都在不断地更新改建,但其外部却始终保持原样。虽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那些被破坏的建筑也仍然按照原样进行修复或重建。维也纳的新建筑则集中在老城之外,现代气息浓厚。这样的原规划则,使这座城市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一个地少人稠的城市,但是,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不同,阿姆斯特丹的城市交通网覆盖面广,发达高效,人们出行方便快捷。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城市,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⑤第三,宜居城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但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建筑宏伟,收藏着数量众多的艺术精品。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为人们提供了芭蕾舞、戏剧、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世界级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墨尔本拥有全澳洲唯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墨尔本皇家展览馆,它和著名的圣保罗教堂、弗林德斯街火车站等共同显示出这座城市辉煌的人文历史,令人驻足赞叹。墨尔本还以时装、美食、娱乐及体育活动著称。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⑥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以舒适、惬意的.享受;合理的城市规划,给人以有序、便利的感觉;浓厚的艺术氛围、丰富的文化浸染,让人们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舒心、安心、放心。这样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

1.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宜居城市有哪些了解。(3分)

2.根据第④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甲】规划合理,再加之治安稳定,供给充足

【乙】治安稳定,供给充足,再加之规划合理

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宜居城市的说明,谈谈你怎样看待汽车与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一】

早期的城市,没有汽车,街道的宽度适合马车与行人的出行,人们有步行的空间,人是城市的主人。汽车的出现,即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又促进经济发展。于是,人们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还修建了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的道路。汽车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城市。

【材料二】

英国伦敦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采取的措施有:开车进城要收费;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徒步、骑车或乘坐公交车出行,因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大;动员中小学生劝说家长不要开车送自己上学,并展开评比。仅几年时间,伦敦的出行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变,虽然汽车保有量在增长,但汽车的出行量却没有增长。

答:

参考答案:

1.宜居城市各具特色,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宜居城市会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让生活更美好。

2.甲

建绿色宜居城市 篇3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2008年4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指导一、二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通过总结实践,该办公室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了绿色建筑应符合“四节”、“一减”的要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的原则。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应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省地、减排、降耗的要求,是理想的替代实心粘土砖的首选墙体材料。在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据国内有关资料数据和实际工程统计,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在主体工程造价方面可降低大约10%左右,施工周期缩短25%左右,钢筋用量减少30%以上。

砌块砌体结构是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做为承重墙体材料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低层和多层建筑。工程实践证明,砌块砌体结构与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等结构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替代粘土实心砖的主导产品。

一、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堆放砌块的场地应整平夯实,宜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面层,且应便于排水,并应有防潮和防雨淋设施。

2、砌筑砌块墙体前,应清除基础顶面或楼面的杂物及砂石、尘土等:按设计标高,采用与砌筑砌块强度等级相同的砂浆找平,当高差超过30ram时,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找平。

3、墙体砌筑应采用双排外脚手架或里脚手架施工,严禁在墙体上留设脚手孔洞。

4、依据排块图计算每墙段及每工位各种块型砌块及其他材料的用量,并应就近堆放,准备好主要机具。

二、配筋砌块砌体工艺流程

弹线—立皮数杆—撂底—盘角—砌筑—清除芯柱孔内散落砂浆—安装水平钢筋、箍筋、拉结钢筋或网片—置放金属隔离网—勾缝—洞口过梁安装—粱上砌体砌筑—安装过粱、圈梁、楼板模板—安装砌块孔内的竖向电气管线及插座、开关、接线盒等—芯柱竖向钢筋安装—清除清扫口内杂物—支清扫口模板—浇筑芯柱、构造柱混凝土—安装粱板钢筋及水平电气管线—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检查验收。

三、配筋砌块砌体的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及排块图弹线、立皮数杆、撂底:皮数杆应设在墙体转角处及较长墙段的内外墙交接处,其间距不宜大于15m。

2、砌块砌筑前不得浇水,如施工时天气炎热干燥。当气温超过30度时,可将砌块稍喷水润湿。

3、砌块砌筑应从外墙转角及设有皮数杆的位置开始;各层需灌孔部位的底部第一皮清扫口砌块,其开口方向宜里外交错布置。

4、砌块砌筑的水平灰缝应采用坐浆法,砂浆要满铺砌块全部壁、肋,铺灰长度不应超过一块砌块,且应随铺随砌;竖向灰缝应采用挤浆法,砂浆耍满铺砌块端面。

5、砌块砌筑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均宜为10mm,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砌筑砂浆的饱满度均不得低于9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假缝。

6、配筋砌块砌体的内外墙及纵横墙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并相互交错搭接;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斜搓高度,严禁留直槎。

7、已砌筑完的砌体不得碰撞扰动,若砌体被扰动。应清除砂浆重新砌筑。

8、墙体内宽度大于300mm的消火栓、电表箱等洞口顶部,应设过梁。

四、砌块砌体结构节能环保的特点

1、产品生产能耗低,可节约资源

生产每块粘土多孔砖仅烧结能耗约4785 KJ,生产每块混凝土多孔砖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汽养护的总能耗约4471KJ,而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汽养护的总能耗,折合成多孔砖约3041KJ。粘土多孔砖,生产能耗约是砌块的1.57倍,混凝土多孔砖生产能耗约是砌块的1.47倍。

2、产品生产污染物排放少。有利保护环境

每生产1万块烧结多孔砖要排放C02、S02及其他大气污染物约1.14吨,而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仅在采用蒸汽养护时有少量污染物排放:砌块生产原料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及其他工业废渣等,有利于保护环境。

3、产品生产原料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要生产原料砂、石、水泥等原料资源十分丰富,遍及全省各地,可就地取材。而煤矸石烧结多孔砖、页岩烧结多孔砖、粉煤灰烧结多孔砖等。其原料资源有限,且有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面推广。

4、发展基础良好,易于推广

现金省各地区均有砌块生产企业,总数约达300家以上,产能可达400万立方米以上:砌块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总结出了许多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并建立了吉林省的砌块建筑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地方标准体系: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等仅在部分地区有少量生产企业,工程实践也相对较少。

5、墙体自重轻,有利于地基处理及结构抗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内外墙厚度均为190mm。而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的外墙由于结构抗震等要求,厚度一般为370mm,内墙为240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重力荷载分别为:3.81、6.25、8.33、11.23;荷载相差约2~3倍。墙体自重减轻不仅减轻了基础的荷载,有利于结构抗震,还有利于节材,并可减少施工中的材料运输费。

6、施工速度快,可提高工效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砌筑取砖、挂灰、砌筑次数分别为17、150、150、250。工人砌筑相同建筑面积的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取砖、挂灰、砌筑的次数可减少约8~14倍,可提高施工效率30%以上。

7、节约砌筑砂浆,方便施工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砌筑砂浆用量(m3/m2)分别为:0.023、0.084、0.084、0.117。相同建筑面积的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砌筑砂浆可减少约3~5倍。

8、墙面平整,可减薄摸灰屡厚度

由于砌块外型比多孔砖和实心砖规整。几何尺寸偏差小,墙体表面平整,可减薄摸灰层厚度25%~30%。这样,可节省摸灰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9、墙体减薄,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

砌块砌体结构内外墙均采用190mm厚: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外墙为370mm厚,内墙为240mm厚:在相同建筑面积条件下,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5%左右。

10、工程造价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按近年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的一般市场价格(元/块)分别为:3.20、0.66、0.5、0.27计算。考虑外保温厚度、芯柱与构造柱等差异,综合计算单位建筑面积墙体工程造价(元/m2,不含人工、机械)分别是:124.71、168.65、137.45、138.2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墙体工程造价分别比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约低25%~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目前这种新型墙体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多用于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中。

宜居城市浅论 篇4

关键词:宜居城市,概念,内涵,个性化

1 概述

从英国工业大革命开始到全球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今天,人类所寄居的城市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无不阻碍着一个城市前进的步伐,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呼吁建造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既是人类挖掘祖先生活观的结果,更是人们对于现状生活环境的不满。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明确指出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城市是市民的生活空间,倡导站在市民都市生活活动立场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要把满足市民心理、生理的需求与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结合起来。1977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马丘比丘宪章》向世人宣称: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构筑起亲近温馨的家园,而是营造了没有生机的茔穴。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膨胀以及强大的机械力对自然环境的加工与再加工,使得人类在观念上和生活方式上逐步疏远自然。

城市发展要不断回归舒适、休闲、健康、安全和文明等人类最基本的追求,使人居环境更贴近自然,使自然和城市文化和谐。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2 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在国际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宜居城市”成为了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首次成为这座千年古都的新方向。此后,“宜居”的口号为中国更多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普通公众所重视。目前为止,至少有20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建设目标。广东省提出了建设“广东绿色住区”,杭州提出“构建和谐人居、品质生活”,把杭州打造成“生活品质之城”,威海提出建设“人居福地”,以此作为城市的品牌。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也各有侧重,但实质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适合居民居住的高品质高质量的宜居城市。

3 宜居城市的内涵

3.1 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

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是经济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才能为宜居城市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保证。

3.2 宜居城市应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

只有在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

3.3 宜居城市应该是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

城市的文化丰富厚重有如下含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只有具有文化丰厚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3.4 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

生活的舒适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

3.5 宜居城市应该是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优美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又要求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3.6 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温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大暴乱、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4 建设宜居城市需注意的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区休闲服务系统,主要是社区人均绿地少(有可能整个城市的人均绿地并不少)、环境“脏乱差”、人均休闲设施拥有量严重偏低(有些社区根本没有像样的公共休闲设施)、休闲组织和休闲管理严重缺位,等等。这个情况不仅存在于那些老城区,很多规划中的新城区也是如此。有些城市在进行城市社区规划布局时很少考虑居民社区休闲的需要,以致在有的城市几平方千米内都见不到一处公共休闲空间,甚至连一些社区中原有的规划休闲用地都被辟成了停车场,或是被改作为其他商业用地。很难想象,这样的城市也称得上是宜居城市。所以,城市在进行宜居规划时,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要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秉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信念,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当前的和潜在的休闲需求,将“乐闲”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元素纳入,最好还要为未来可预见的城市休闲发展留足余地,尤其是要把公共休闲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去,要让公共休闲场馆、公共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城市公园和动物园等各类城市休闲游憩空间和设施等在规划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2)城市规划建设需跳出城市本身,深入群众,将城市融入所处的城市群分工体系。对于政府来说,宜居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并接纳居民、企业、学者、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让不同利益群体有机地参与到宜居城市的建设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发展初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群众。

3)从城市的选择看,新的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化的特征;城市个性是一城市的特色,是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多的城市都是高楼大厦,本身的城市特色没能充分发挥。城市忘了自己,城市的形象没有突出,历史、人文也没能体现。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就如人失去了鲜明的个性。虽然城市变化了,当时能得到些许的短暂的赞美之声,不过,没了原有特色的遗憾却是永远的。

5结语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经历着发达国家已经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在面临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过渡,正在急切地探索中国新型的精明增长城市道路,实现节约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在这场浪潮中,很多城市在把城市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把城市“做好”。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地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宜居———我们城市建设的目标距我们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张文忠.未来城市,宜居是标准[J].中国报道2,008(7):90-92.

[2]余庄,李鹃.城市规划中宜居环境设计策略[J].建设科技2,008(9):52-55.

[3]陈方政.建设宜居城市须以城市规划为灵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50-53.

[4]卿前龙.宜居应宜闲:论现代宜居城市的休闲融入问题[J].旅游学刊2,008(8):101-103.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 篇5

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的前10名。

研究表明,对中国40个案例城市不同维度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比较发现,居民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依次是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

其中,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6大指标中得分最低,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这方面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

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此次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厦门、威海、宁波、济南和苏州。

【相关新闻】

中科院昨发布宜居城市最新排名 青岛位居第一

中国科学院昨在京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全国前10。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第二名。

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少数公认宜居城市等40个案例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宜居城市建设有三短板

《报告》指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从宜居城市评价要素来看,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青岛的综合宜居性最高

《报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六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5个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距离居民认可度尚有一定距离。此外,郑州、南京、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性评价较低。

一线城市的城市安全性评价较高

城市安全性维度评价在六大指标中得分最低,距离全国宜居指数平均值差距达到4分以上,但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安全性评价均较高。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评价整体领先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得分均超过65分。

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

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也相对较高,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14、60.06分,获得了居民的基本认可,也是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内容。其中,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最高的5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

文化特质提升了城市人文环境舒适性

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61.13、60.80分,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相对优势内容。其中,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和威海等城市,均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抑或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

二三线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较高

40个调查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评价相对较低且得分较为集中,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59和59.11分,属于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领域。而交通便捷性评价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厦门、苏州、济南、海口和银川等,另外威海、石家庄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高,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

40个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相对较低,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24、59.17分,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在40个案例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的不仅包括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还包括西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高原城市。

新闻延伸:民生投入大 百姓满足感强

家门口多个小公园,散步方便了;河水不臭了,玩得更舒心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再也不用奔波了……“十二五”期间,岛城市民生活中悄然出现了一些变化,想起来就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在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交通配套、环境保护、“天网”工程等各方面不断完善推进,从而带来城市宜居指数的.大幅攀升。

民生>>>累计投入3315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民生支出累计投入3315亿元,年均增长22%。推进大众创业工程,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三险合一”。实施精准扶贫,1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千名老人养老床位从19.8张增加到37张,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6万套,基本建成5.8万套。改造棚户区8万户、农村危房2.8万户,受益居民30多万人。

新建改建幼儿园969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重达到73.4%。投资172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729所,87.8%的普通中小学达到市现代化学校标准,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水平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医疗方面,投资82亿元,建医疗卫生设施31个,是上个5年的1.5倍。市妇女儿童医院、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市第三人民医院等项目建成使用,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居民医保个人负担率下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

交通>>>青岛迈入地铁时代

在交通工程建设方面,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铁路青岛北客站建成使用,龙青高速公路、青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开工建设。重庆路改造、崂山路改造、金水路拓宽等工程顺利完成。邮轮母港客运中心启用。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空港新增9条国际航线,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运营,青岛迈入地铁时代。

环境>>>PM2.5提前两年达标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较改善22.7%,达到51微克/立方米,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改善目标;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均同步实现大幅改善,分别达到94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增加27天,达到293天,优良率80.3%。全市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比分别改善了63.5%和73.2%,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5年来,胶州湾优良水域面积比例达到65%。大沽河全线127公里综合整治工程全面竣工。林木绿化率达到40%,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安全>>>“天网”无缝隙监控

我市公安部门自年全面启动为期3年的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按照全市统筹,高端定位的建设目标,按照城乡统筹,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计划新建监控探头9万个,卡口视频1200个,全面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封控全市的视频监控“天网”,逐步实现对全市单位、设施、场所、道路、小区、村庄和治安复杂区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封控,成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

生活在宜居城市中 篇6

前沿集团是投资连锁休闲度假酒店的公司,我们跑过很多的城市,比如说长三角4A级的地方我们都跑过了,因为要找到一个好地方。去到这些地方以后,他们说这个地方不能盖房子的,是保护区,这个要保护,那个也要保护,然后难度特别的大,我又看到很多的景区里面有很多的平房,还有一些采石场,也许是在搞开发,但是你要买一块儿地自己去盖房子,就不被同意。但是前两个星期我们去米兰一个小镇考察,那里有一个小镇,旁边有一个小湖,风景非常优美,他们当地的人都住在这个小山坡上面,当地的政府官员说他们什么规划也没有,就是修了两条路,当地的居民就到那里去盖房子了,那里的地价比米兰的市中心还要贵,有很多的明星都在那里买房子,比如说范思哲、麦克·杰克逊。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个宜居的地方,在这里,水非常的干净,要比太湖的水干净很多,现在太湖的水污染特别严重,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了。这个小镇的居民几乎都是住在湖边上的,但是水是非常干净的,尽管他们还有很多水上飞机,但是环保做得非常好。

当大家向我介绍说无锡占了太湖面积的80%,如果让大家把房子盖在太湖边上不就是宜居城市了吗?这里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污染环境,又有人说你在城市中心盖房子也是要把污水排到太湖里面的,与盖在湖边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要把无锡市中心的老百姓搬到湖边的话,这个大概要五年的时间。市长不同意,因为市长的任期也就是两到三年。所以我认为这是成为宜居城市的一个大问题,因为需要两到三任的市长才可以完成。

一个清洁的、好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宜居城市的首要任务。长三角有很多的城市都有这种资源,比如说昆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等,尤其是镇江,有很多的山,但是山上根本没有房子,大家都挤在市中心里面。南京有更加多的山水了,如果把这些资源拿出来很好地做开发,政府把污水处理做好的话,要创建宜居城市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通向宜居城市的绿色道路 篇7

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45.68%。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为城市建设规划者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对能源与环境带来更多的压力。这些变化也将会给包括户外照明在内的基础设施带来更重的负荷。飞利浦的“绿色道路”理念,提倡道路照明应节能减排,引领可持续发展;安全舒适,提高生活品质;长寿安全,放眼未来发展,并以此作为“绿色道路”这个理念的三大支柱。

2010年,飞利浦照明提出了“绿色道路”“四大攻略”,满足不同的道路照明需求:一是真正专业的LED路灯;二是独一无二的暖白光路灯;三是智能道路照明调光系统;四是节能型高光效高压钠灯。不同城市的建设部门,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具体需求来进行组合。

一直广为业界关注的LED路灯,具有显色指数高、光照均匀、光效高、寿命长及智能调光等多方优势,最高可以节能45%,光输出效率每两年可以提高一倍,并且这两项数值还在不断攀升中。以ClearLine为例,它不仅拥有长达50000小时的寿命,大大降低维护费用;配合飞利浦道路调光系统Step Dim,在非交通高峰流量时段还可以额外节约50%的能耗;且前瞻性的模组化设计,可以轻松实现升级换代。从郑州市背街小巷改造项目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内的万宝街、龙泉街、宝灵街等路段,再到昆山企业科技园道路、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南路、绵阳的绵州北路以及绵阳至北川的主干道等,飞利浦ClearLine在这些道路中的应用已成为中国城市绿色道路建设中的优质样板。

暖白光道路照明系统则是飞利浦道路照明四大攻略中另一支重要绿色力量。它以接近于阳光的色彩表现力,显著提高可视度,更易于辨别道路和周边环境的细节特点,将道路照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综合节能高达44%。并荣获业界享有盛誉的英国照明设计“最佳光源及电器”大奖,被称为道路照明“更新换代的典范”。

宜居、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城市描绘未来发展面貌的“关键词”。飞利浦“绿色道路”理念凭借其在节能以及建构更为和谐的城市与环境、居民关系上的优势,将成为明天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建立中国式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的范本。

上一篇:经济发展改革下一篇:南方地区大树移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