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受

2024-06-24

教育感受(共12篇)

教育感受 篇1

2012年暑期, 我在英国South Lanarkshire College参加了语言培训, 亲身体会了英国的教育理念, 亲历英国的语言教学。其间, 我用心观察和学习, 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在各方面都有不少心得与体会。

一教育理念

英国教育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闻名于世界, 它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

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类型可分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两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是判断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重要特征。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 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在英国学习时, 外教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会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教学方式更灵活的外教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带学生去户外上课, 通过实地接触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来了解当地的文化, 这是相当受学生欢迎的, 而且对学生而言确实是受益匪浅。

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注意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多限制, 并不是任何时候拿来即可用, 在使用过程中要受到学生素质的限制。“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任何教学在实际实施时都处于这个连续体上的某一点。比如, 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并且也有相当的自律、自学能力, 那么教学将处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极端。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弱的, 甚至即使有, 学生也可能不理睬。如在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培养上, 很多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体作用较弱, 只起引导作用。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并且自律、自学能力很弱, 这时他将很难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相对增强, 最极端的情况是教师完全控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时教学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个极端。如小学和中学的课堂教学。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 使教学向另一个极端靠拢。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能力的变化, 该放手时则放手。

2.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学, 发挥学生的长处, 弥补学生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英国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的程度, 再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水平和需要的教育。

在刚开始进行语言培训时, 外教会给每个学生做一份测试, 测试大家的语言水平, 找出常犯的错误, 以后会根据每个人水平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教学。

对学生的教学, 因材施教很重要。因为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不同, 如果能够辅以科学的测试手段, 对每个学生的水平有大致的了解, 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会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有很好的作用。

3. 学以致用

英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学以致用, 注重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英国参加语言培训期间学习的课程基本上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 上课之初, 外教布置任务, 要回答关于这个学院的20个问题。包括:学院名称、学院主体建筑建成时间、学院旧址、学生数、学院6个基本系部、校长的名字、校长办公室的位置、在哪里能够找到职业咨询师、找到学院的餐厅并说出至少6个你可买到的东西的名字、学生助学金发放地、保安的位置、在哪里能抽烟、校外什么地方可以抽烟、在什么地方你能进行日光浴、哪个房间可以给小孩子玩、如果你头疼你可以躺在哪个房间、离教室最近的火灾紧急出口在哪里、在学院什么地方你能找到洗衣机来洗衣服等。这20个问题, 学生要独立去找答案。通过寻找答案, 回答问题, 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学院的历史、结构, 懂得了遇到事情到哪里去解决, 同时还学习了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语言。

第二, 用英文指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样东西。 (1) 常在厨房中见到的两样东西; (2) 用金子做的; (3) 能发出悦耳音响的; (4) 脆的; (5) 能用来减肥的; (6) 大多数青少年感兴趣的; (7) 让人兴奋的; (8) 在荒岛上有用的; (9) 有好闻的味道的; (10) 通常只用一次的; (11) 确实很贵的; (12) 时髦的、流行的。这个练习是两个人为一组, 每个人写出自己的答案, 然后再看同伴的答案。通过这个练习, 学生就会用英文说出和描述生活中常用的事物, 对他们将英语应用于生活实际很有帮助。

第三, 风俗习惯。请学生举例说出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 以及在英国看到的和自己国家风俗习惯不同的习惯。并且会有材料和标示, 据此讨论哪些行为在自己国家是礼貌的, 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 哪些行为是常常做的、无所谓的。通过讨论就可以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如在中国, 互相谈论工资一般是无所谓的、常常做的。但是在英国问及别人的薪水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通过这个课, 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的差异, 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 不触犯他国的禁忌,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在英国的生活。

第四, 法律和犯罪。在这个课程中, 外教带领学生讨论了各国法律的不同, 各国对犯罪的认知的不同, 以及对犯罪不同的惩罚方式。课程设置了很多灵活的开放性题目, 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做过哪些犯罪的事, 并且让学生为不同罪行设出不同的处罚方式。这些都能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理解法律。

第五, 金钱。金钱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国的教育似乎总是讳谈金钱的。英国教育中就赋予了它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培训中有一课就叫:MONEY, MONEY, MONEY。在这一课里专门讲述了一些和金融相关的概念和理念, 讨论了诸如如何理财、储蓄、借钱等金钱观。这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第六, 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教师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自主到互联网上分头查找, 查完后再概括陈述自己查到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和生活密切相关。如请找出格拉斯哥主要的公园及其特点、请介绍格拉斯哥博物馆等。

4. 形式灵活

授课形式灵活是英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讲课的过程中, 教师会灵活地运用多种授课手段和授课方式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第一, 小组合作教学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师通常会把学生四人分为一组, 或两人分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 再互相讨论, 或者两人之间相互讨论。通过分组合作教学, 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并且通过大量的沟通, 强化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第二, 工具辅助教学。教师会用卡片、图片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当时有张卡片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一面是图, 另一面是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图来猜测这个图表现了哪个英文单词或者英文短语。这种使学生主动开动脑筋猜词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短语, 效果很好。

第三, 情境教学。教师会设置一个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相关的英文知识点。如在学语法“时态”时, 因为英文的时态比较复杂, 有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等。学起来较枯燥, 且难以掌握。教师就使用情境教学法, 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教师会假设一个人在8月1日晚上9点被杀, 然后有个人是个嫌疑犯。他必须讲清自己在8月1日晚上9点做了什么。他会声称自己与某人在一起以表清白。其他人会有两个是警察、两个是群众。然后警察会询问, 几点做什么?和谁一起做?几点开始做?几点完成?又准备做什么?将来会做什么?同样会询问群众相同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和回答, 学生就会在兴趣中学会使用各种时态。

第四, 游戏互动。游戏互动也是教师常用的、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如为了使学生能使用英文熟练地表达和描述各种职业, 教师给我们做的一个游戏就是:猜职业。请一个同学坐到前面的板凳上, 事先写好自己的职业给老师。然后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提问15个问题来了解这个职业, 然后猜这个职业是什么。猜中了, 提问问题的同学就赢了。猜不中, 那个事先写好职业回答问题的同学就赢了。问题必须回答, 而且必须是真实的答案。一般同学就会问:是高薪吗?全职吗?有寒暑假吗?需要在办公室吗?需要电脑吗?等等, 通过这些练习, 既能用英文了解和懂得了一般工作的日常工作状态, 又能熟悉熟知各种职业的英文表述方法。

第五, 室外实地考察。教师还支持和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 深入生活实际, 来了解英国文化风俗习惯的方方面面。在学习期间, 我们去了法院, 实地听了当庭审判。去了爱丁堡、圣安德鲁斯小镇、尼斯湖、天空岛, 较全面和近距离地深入了解了英国不同城市和小城镇的风光。

5. 重视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狭义的教学评估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 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 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 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英国很重视教学评估。每个教学阶段结束时, 学校会让每个学生对教学的教师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评分, 以此了解和掌握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 以及学生的需求, 以求进一步的改进。而学生对教师评教的结果将会在决定教师的升迁以及去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6. 适度运用多媒体

英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应用是适度的, 更多注重学生的感受、课堂的氛围,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 教师和学生才是核心, 不能让辅助教学工具成为课堂的核心, 这会喧宾夺主。由于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现实教学中, 有些教师成了课件的解说员, 用计算机完全取代板书,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适当板书,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便于归纳总结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适当提问、讨论对于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 多媒体教学应与教师的肢体语言、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密切结合, 取长补短, 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英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早, 目前已比较完善。South Lanarkshire College就是一所职业院校。该校有以下特点:

1. 专业设置较完善

在专业设置上比较完善和广泛, 而且是以市场、岗位为导向设置专业。其专业如:美容美发、厨师、财会、健康与社会护理、建筑、商务管理、媒体等都是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适应市场需求, 保障了学生以后的就业。

2. 职业院校拥有完备的专业训练体系和实训室

职业院校重视实训, South Lanarkshire College的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实训室, 学生可以在实训室里完成教育, 有的实训室甚至对外营业。比如South Lanarkshire College的厨师专业的实训室就是一个餐厅, 这里的学生所做的美食可以对外出售, 提供给教职员工作为午饭或者晚饭。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学到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及时反馈, 做好美食, 同时又能创收, 还能为以后出去工作积累经验, 一举多得。美容美发、健康与社会护理等专业亦是如此。

3. 职业化色彩浓厚

South Lanarkshire College作为一个职业院校, 其理念亦是有着职业化色彩。其校长明确地将整个学院的教育当做BUSSINIESS去做, 将学生与客户的需求置于最高位置。

三在英国的其他感想

1. 留学生

在英国遇到了很多的中国留学生, 几乎各个城市各所大学都有。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 能够感觉到英国的确是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做。这些留学生在英国每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需要花掉近30万人民币, 而且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很少。这些年, 英国移民政策多次改变, 留学生毕业后移民英国, 或成为和英国公民一样的永久居留者, 获得相应的待遇变得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英国吸引大量中国人来英国做留学生, 交高昂的学费, 消费高昂的生活费, 但英国没有为他们提供与英国公民一样的保障和福利待遇。因为他们留在英国的可能性很小, 英国也不必承担教育的种种有利或不利后果。所以, 可以说, 英国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通过深入交流,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留学生过去的学习背景复杂, 来自不同城市的不同院校, 多是个人申请来英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一定能培养留学生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也能看到与国内硕士相比, 留学生还有很多不足。

英国硕士只有一年就毕业。一年里, 留学生还面临着语言障碍。由于中国留学生很多, 且多住在一起以解除寂寞。不少留学生在语言上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所以不少留学生坦言在英国读硕士获得的信息量并不比在国内多。

留学生还面临着文化与国内相脱节的问题。

留学生有优秀的, 也有混日子的, 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对一个群体进行鉴定。在工作和用人中应该分开, 区别对待。

2. 政府政策

英国政府的福利非常好。如英国单身女子只要有孩子, 就可以每周领到政府的补助, 而且可以免费得到政府分的房子。如全民免费医疗。但是可以看出这些政策都是针对英国国民的, 对中国或他国留学生没有任何福利, 而且这些政策是建立在英国过去控制大量殖民地掠取财富, 然后积累财富基础之上的。在中国目前的阶段不可盲目攀比。

3. 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上, 英国非常注重绿化。英国很少有污染产业, 农业也很少, 大多靠进口。英国大片土地上都长满草和树木, 所以英国的环境和空气较好。我们看到这个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些都是需要前期资本积累的。

4. 注重以人为本

英国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英国人之间不问财产, 不问收入, 是不希望金钱影响人的判断。对人的一切都要以其品质出发来评价和判断。

英国不用担心假货、食品安全, 这也是和他们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健康和感受分不开的。

英国人生活很有安全感, 平等和民主, 而这需要法制的健全和严格执行。

四结束语

综上, 英国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都较成熟的国家, 无论在课堂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注重学以致用,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 对教学评估的重视, 对多媒体的适度应用, 这些都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有启发。英国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目前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可借鉴之处。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英国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都较成熟的国家, 无论在课堂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注重学以致用,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 对教学评估的重视, 对多媒体的适度应用, 这些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启发。英国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英国教育,课堂教学,教育理念,职业教育

教育感受 篇2

弹指之间,我的入学教育生活结束了,自己却还没有从入学教育的严格要求中回过神来。

入学教育之前,我在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自己的依赖性很强,干什么事总想着自己的家长会帮着自己干,总是本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思想。

到了入学教育基地,我们就开始紧张地训练了。第二天了,早早的醒了过来,感觉到同寝室同学的气息,他们已经醒了,平时记得在家里睡的迟,起的迟,他们跟我也差不多吧,我想是的。穿好了,衣服,整理了下床铺,洗漱完毕,已经听到了教官集合的哨声,心里忽然感觉到了恐惧,感觉到了那洪亮的哨声将会带给我痛苦的训练。抱着这样的心情我站在操场上了,结束了教官的演讲,连长匆匆的带我们到各自指定的位置训练,一二一,一二一……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都倒下了,这是故意的,还是认真的,是为自己解脱呢,还是真的受不了了。教官在上面反复的叫我们做一个动作,觉得自己都会做了,可是教官还是在上面唧唧喳喳叫我们做,总是说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你们是个整体,一个人做不好,就会连累大家的,好比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才发现教官很注重团体合作,我抛开了以为自己会做不好而让全班同学唾骂。就这样心里的石头掉了一个下来,轻松了很多。

稍息,立正,反复的.做这个动作,自己都快要疯掉了,怎么办呢,以为这个教官是个傻瓜呢。早餐时间到了,大伙纷纷幻想着进入食堂,可是,吃饭前还要站军姿,哪连做得好哪连先进,哎,怎么这个样子的,难道这就是入学教育?还不如让我关监狱呢,监狱可能还没那么惨。进入了食堂,不准坐下,待大家安静下来才让大家做下来开饭,饿的我们已经发慌了,大家狼吞虎咽的吃,只要有菜在上面大家都会吃个精光。结束早餐后,休息了下又进如了训练,个个都累的慌,还好天气不怎么热,有时下雨,我多么希望天天下雨啊,可是都是阵雨,让我失望了,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继续那艰难的练习,过一天算一天吧。

晚上,大家围坐在在操场上,举行拉歌活动,人们常说,想起部队就想起发号“一,二,三,四”。其实,部队的歌比喊的发号还多。他们唱歌也开展竞赛,竞赛的方式十分特别,叫“拉歌”。这“拉歌”虽然不是像刘三姐那样空灵悠远的甩腔调子,却也音韵十足,别有风味。因此。我们说。部队不光有齐刷刷的脚步,还有齐整整的歌;部队不全是苦,部队也有乐。我们大家很开心,心里的难过也消失了,置身于欢乐当中,我幻想着军人们的生活,他们一定充满了乐趣,还有那强劲的身体,他们就是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奋斗的战士。我忘记了来时的那个念头,那个不想参加,一直让我退缩的念头。将它远远的抛在了脑后。我幻想着自己成为了一个军人,幻想着自己以那顽强的身体来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加油! 最后一天来了,听到阅兵式响起的那威武的音乐,震撼了我的心灵。“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我听到了军人们的心声,听到了我们这些小战士的心声,那样豪迈。我体会了这5天难以忘怀的训练,对我来说,这5天就是一个挑战。成绩出来了,得了个挺好的成绩,大家很开心。最后呢,大家跟教官说再见后,一个个就好像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一样开心的不得了。我带着愉悦的心情乘着车行驶在公路上。

走进香港 感受香港教育 篇3

一、对香港教育的认识

(一)校园环境——精心布置

香港城区小学普遍占地很小,可谓是精品型学校,但布局极合理,校园洁净、幽雅,学校的宣传橱窗、黑板报、走廊、教室挂的语录异常醒目,催人深思。这充分体现学校对学生心灵的关注、人格的塑造、高尚品德的培养。校园面积虽小,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充满文明、活泼、艺术、智慧的校园环境构确成了一个美的育人情景,体现校园是育苗之土、育人之地。

(二)教育特点——多元化、个性化

香港教育比内地教育相对较自由一些,表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各学校及教师有权选择教材;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呈现出宽松、民主、求新、求活的个性化的课堂氛围;在学校文化、办学思想上、体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在教学研究上,由于教师没有职称,教师之间关系比较平和,不会为此而竞争,教学基本属于“单干”。过去教师间互不观课,不够重视教育科研。近几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也推广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观课文化,教师们才开始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切磋教艺,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极投入,追求教育理想。

在香港,家长到学校做义工,又是香港教育的又一亮点。各学校成立有家长委员会,设置办公室。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到校做义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专题讲座、家长联谊活动等,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格局,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教育改革——乐、善、勇、敢

21世纪香港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乐、善、勇、敢)”。也就是说:要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都全面地、具有个性地发展。学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智能发展、体艺发展、全人发展,让学生成为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掌握生存本领,具备综合能力。愿意为社会作贡献的良好公民。

二、从香港教育引发的思考

(一)香港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人人发展的教育观

香港学生要考试,但不过分追求分数及名次,避免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较大的空间。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香港教育中能很好地应用。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表现和学生能力培养与锻炼,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香港教师1周平均32节课。每天6—7节课,还不包括班主任工作、学校活动

在香港,上课时间办公室几乎没有人。教师虽兼课多,但是,他们因为职业稳定、收入高。大多数心态很好。教师每天要完成6至7节课的授课任务,他们的自学活动、教学交流、外出学习等难有保证。学校应给教师用于学习、思考、研究、交流、提高的时间、空间。学校应倡导学习、研究、交流风尚,促进老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批名师,实现成功教育的愿景。

(三)香港学生的文明礼貌、活泼自信的精神面貌,是值得推崇、学习的

为什么香港学生特别讲礼貌、讲诚信、有爱心?这也许与香港的训导活动、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举办的福音周、感恩会、圣诞崇拜等活动有关。我们也花不少的力气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但不能取得良好成效。学生表现反复,难以持之以恒養成好的习惯。这是不是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四)香港十分重视学生法制和民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长大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民主和法治意识的公民

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 篇4

我中学时的德语老师桑特曼平时最注重的, 就是我们在对话和写作中表达的思想和感受是否有条理。在讨论中, 让学生练习的, 除了勇敢捍卫自己的思想之外, 就是尊重别人的独立思想。别人的想法和你再不同、再对立, 也要把他人的话听完, 也要试着去理解不同的看法, 或者加以补充, 用以完善自己。

讨论之后大多没有最终的答案。听上去像是白讨论了, 但实际上大家都感到极有收获, 对所讨论的事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自己的思维拓宽了, 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想象一下, 在缺少宽容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意见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人和人很可能会吵起来, 甚至打起来, 极有可能上升为暴力。而任何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暴力都是德国学校极力避免的。德国课堂上主要宣扬的就是宽容, 学习知识也是宽容的基础。

桑特曼老师时不时强调一个单词叫做“Empathy”, 在英文里是移情和理解的意思。他说:“这不能与好感弄混了, 好感是很主观的感觉。我不对所有人都有好感, 但是我能够开放地面对和尊重所有人。”

在德国的课堂上, 学生们经常被分为小组后合作完成一件事, 比如每个小组选择教师提的一个问题, 几个人经讨论后得出小组的答案, 然后解释给全班听。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排练一段对话, 表演一个场景, 一起准备一篇报告等。几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一起合作, 时常会有分歧, 我们反复经历着, 人要敢于面对冲突, 但是要冷静、理智地面对。我们练习在什么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值得的, 但要明白什么时候应该让步。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适量的矛盾和冲突好比汤里的盐, 但是如果盐太多, 汤就被毁了。”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 能够理智地面对矛盾和冲突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活和社会能力, 如何避免愤怒情绪、报复心理和丧失勇气是关键。

根据德国教育法, 老师对于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在学生面前必须是中立的。在课堂讨论中, 我惊奇地发现, 在不少问题上, 老师自己也在寻找答案, 努力完善自己的世界观, 他还在学习做人, 他还跟我们学生学东西。因此, 德国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很少是“完整”和“最终”的。几乎每节课上我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感情和性格, 课程的内容随时随刻牵动着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 这种个人色彩牢牢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能明显感觉到, 老师们都很享受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光, 他们自己对讲课的内容很感兴趣, 经常讲着讲着自己笑了起来, 而我们还没搞明白他们为什么笑。我渐渐意识到, 其实课上的那些内容对老师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是这种态度激发了我们的兴趣和思维, 老师把那种发现了意义的喜悦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我们。我相信, 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表露出他认为内容很无聊, 那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打不起精神来。

在德国当老师挺不容易的, 表面上看工资高、假期多, 但实际上如果老师在课外不花心思去准备课上的内容, 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 只是不懂变通地按照课程标准上课, 又不懂得如何人性化地和学生相处的话, 那么他在拥有很强个性的德国学生面前会特别难做人, 完全不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那么, 教学将无法完成。

桑特曼先生告诉我们, 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 也要学习如何跟老师相处。作为一个老师, 鼓励、避免不必要的挫败以及如何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高的教学艺术。如果相处成功, 也许会促成学生在多年后也成为一位老师。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 还在学习一种老师和学生都能尊重对方自由和思想的生活方式。♪

感受上海教育 篇5

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零距离的感受和学习上海地区学校管理、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做法。今年四月初,我们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挂职校长一行16人,从大兴安岭深处奔赴黄浦江畔,我很荣幸地被安排到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挂职学习。此次上海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15天的挂职学习,我深感上海教育的伟大,高深。我深深地领略了上海学校领导精湛的管理艺术,目睹了老师们忘我的敬业精神,体验到了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和谐进取争优的氛围,可以说是收益匪浅,感触颇深,终身难忘。通过本次挂职学习,我深感自己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感染,得到了提升,许多宝贵的经验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动力。现将挂职期间的学习情况作以下小结:

一、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概况:

学校创办于1955年,至今已有五十年了。她坐落于上海西南部,-----徐汇区,校园环境幽雅。校园内花香四溢,绿草茵茵,各种花草种类繁多,整个校园美丽而温馨。走进学校映入眼前的是一个横向一体的四层教学楼。高大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 “热烈欢迎呼伦贝尔市优秀校长到我校挂职” 学校2006年被命名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徐汇区艺术特色学校、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区法制教育特色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等称号。

学校占地16、5亩,建筑面积10818平米,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各项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二、对挂职锻炼的认识。

挂职锻炼是学习,尤其是与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领导的沟通,有助于启迪自己的思维,开拓自己的眼界。到挂职学校参观,与老师们交流,进班听课,虚心学习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的先进办学理念,认真听取学校领导的介绍,努力了解学校在课改中的一些举措,回来后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推动学校第二轮教师课堂达标活动的开展。

三、挂职锻炼回顾

(一)、认真听专家的报告。认真听了《校长的文化自觉和课程领导力》《学校文化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变化的世界、变化的教育》《课题改革使课堂变大变活变新》《干部素养与领导力发展》《中小校长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和案例》教育专家讲座并作有记录。4月9日在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我非常有幸听了杜校长一次行政会议上的发言,头一次感觉到杜校长办学理念之新,工作作风之实;耳闻目睹了五十四中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热烈情景,亲身体验了五十四中学老师的精彩课堂。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主动与学校行政领导沟通,主动与语文教师、数学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活动课老师以及学校的卫生保洁员、门卫进行沟通,他们那热情、友善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二)、认真看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非常精致。塑浇运动场,教学楼布置得体,图书室,计算机房,教师学生餐厅,教师大小会议室,植物园应有尽有。学校环境幽雅。校园内绿树、红花相互映衬,尤其是教学楼爬山虎郁郁葱葱,整个校园像是个美丽的花园。学生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校内见不到学生乱扔的一张纸屑。五十四中学的老师敬业、爱岗,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非常具有合作精神,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四、挂职锻炼后我的体会和收获

(一)、虚心求教,学取真经

在五十四中学挂职锻炼期间,通过与学校校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等领导的沟通交流使我切实感受到:“管理就是一些平凡的人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业的过程”。真的,我时常被五十四中学的老师们感动着,一件那么平常的小事,一项那么细小的工作却被老师们做得有板有眼,今日五十四中学的成功,就在于平时学校领导、教师们点滴付出。今后,我作为校长的助手要竭尽全力协助校长做好工作,要适时不断的给教师智慧的启发,精神的熏陶,行为的鼓励,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师,激励教师,带领教师不断向前。

(二)、校长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

校长杜育敏曾被评为徐汇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优秀德育工作者。她弘扬“以爱育人”德育传统,推进落实学校三大德育体系——基础德育体系、校本德育体系和学科德育体系,积极组织、推进《以爱育人的学校教育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力争学校德育工作重实效、有特色,杜校长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扎实,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三)、学校行政领导、中层干部、全体教师内化能力强,能够通力合作,能够化校长的先进理念为教学行为。重视校园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从学校的绿化、美化到教学楼的命名,从校风、校训的制定到教室的布置等,各具特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体现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德育进入一个新境界。五十四中学的德育建设着眼于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全员、全程、全面的育人新思路,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新格局,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特别是他们的“弘爱求实,人人发展”以爱育人,弘杨师爱,体现教师责任,培养学生责任;以爱育人,探究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法与学法,营造乐教乐学的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办学不断提升。活动课与兴趣特长小组,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加强课程的整合。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活动课。活动课与兴趣特长小组,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学习后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管理,特别是有效的科学民主管理,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我们要结合当地情况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我们还有很多空间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甘河中学人的追求。

(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要引导校长学习教育理论,要研究教育规律,要分析教育现状,要有学习精神,要有开拓创新精神。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为切入点,建立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到上海学习后发现,上海的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他们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自己的教研目的,通过学习上海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校情,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为切入点,开展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合作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改进等过程,使教师内化课改理念,真正优化教学行为。要引导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要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要有内化素养,要有团队协作精神,要有敬业爱岗精神。

感受多元文化 体会别样教育 篇6

在这些零零总总的感受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词”和“一句话”;

第一,是一个词:“educate”。中加教育的差别肯定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但通过研究一个单词educate,并把它和汉语的“教育”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发现中加教育的一点区别。educate一词的含义就是“向外引导的工作”。虽然它在汉语里面翻译成教育,但仔细一想,“向外引导”和“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追溯“教育”二字的渊源,会感觉汉语里的“教育”是上对下、大对小、长辈对晚辈、权威对大众的指挥性动作。因此,将educate和教育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者本质的差别,前者更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尊重关系,教育者不把被教育者看成是空空如也的一张白纸,而是看成一个智慧的源泉,教育的工作就是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开发引导出来,就像是在挖掘一座金矿。这句话本质上就是我们的“以生为本”一说。

第二,是一句话:“IhearandIforget.IseeandIremember.I doandIunderstand.(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

直观地解释这句话,其意思就是说“看的效果比听好,做的效果比看更好”。就是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在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给学生一篇教材,通过几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发现由学生看过材料,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将劳动成果向大家展示,学生能记住80%。这一项实验正是我们现在所倡导做中学,学中做。

培训后的这一年来,我不断地消化在加培训的所见所闻,但更注重的是把加拿大的好的做法吸收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初步取得些成效,谨向各位同行汇报与共享:

1.确立“以生为本”理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企业调研,掌握服装行业用工要求和岗位能力需求,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和学生双方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适度整合,开发校本教材,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使学生对理论内容易于接受,对操作技能乐于接受。

2.推进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学与做的融合。例如在进行省道转移课程设计时,考虑到这节内容是服装结构变化原理中的纯理论课,学好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制版款式变化能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在教室通过讲解原理和纸样剪贴方法的来教授的,而学生普遍觉得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枯糙,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导致接受和运用这些原理很是费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地把这节纯理论课搬到到缝制车间,并将立体裁剪、立体构成、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等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快速直观的立体裁剪和立体构成展示,清晰的动态课件,让原来抽象、复杂、枯燥的平面的结构从立体→平面→立体,直观显现,整节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总结展示,真正成为得出结论的实践者。

3.到生产岗位找寻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对接。教师应经常深入企业与老师傅探讨新技术、新工艺,并梳理出为教学所用的“任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拉近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了非常“实用”专业技能。近年我校开发了《服装项目教学》一书,这是课程改革的物化成果,更是我校教学在产业层面上的积淀,我们开发的不仅是一本教材,而是开发出了一项制度,那就是,学校教学要始终与生产实际保持动态的同步。

4.教学科研并重,技能竞赛促成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科研能力。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2010年1月,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张家港市盾威纺织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为“夹克衫门襟起吊”问题所困,通过查看公司样板、观察生产过程,我提出了“增大原有样板肩斜量”修改方案,经封样师几次试验和修改,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案例促使我在化解教学科研如何结合生产实际这一难题面前迈出了可喜一步。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教学科研的互动,利用科研成果,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表现突出。本人2010年被聘为江苏省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国赛集训指导教师,在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江苏服装队取得了四金一银的好成绩;2010年参加技能大赛分别获苏州市、江苏省技能大赛教师组一等奖;辅导学生获省技能大赛服装纸样设计与制作二等奖。

[1]李璇.中西方教育文化对比[J].成功(教育),2010(05).

[2]刘建宇,许峰.课堂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8).

走进《云南教育》感受编辑真诚 篇7

2009年12月,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2009年, 我校参加了由云南教育报刊社与云南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祖国·我’作文大赛”, 我校的学生被邀请到云南电视台参加颁奖晚会。我带着五名学生提前赶到昆明, 走进云南教育报刊社。学生与陈兴华社长交流的时候, 我也借机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的编辑进行了交流。我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文科编辑陈顺、理科编辑赵关荣、英语编辑龙惠慧在融洽的气氛中就刊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得知《云南教育》视质量为生命, 他们对所有的稿件一视同仁, 不看作者的身份、职位, 只看稿件的质量, 我很感动, 我也就坚信, 《云南教育》在这样的办刊理念下, 一定会越办越好。在整个交流过程中, 我都能够感受到编辑的真诚, 他们真诚为广大教师着想, 真诚面对读者, 真诚地要为云南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感受自然情怀 感悟自然教育 篇8

儿童多通道的审美感知,使得他们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密。然而,户外的各种“危险”、课余的各种培训、居家的各种电子产品,阻隔了孩子与自然的联系,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宅”,也使我们忧心忡忡。

五年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我们经历了由浅表及内里的探索,从茫然到领悟的进步。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自然,一同分享快乐。

自然万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感觉刺激,他们猫咪般的花脸,灿若云霞,让人心生暖意; 他们拔出泥泞的鞋袜,面目全非,让人忍俊不禁。多样的自然体验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情感在探索中不断感受自然的灵与美。

孩子们不时闪现的爱心,也让我们常有收获的喜悦。记得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王锴文和爸爸搬凳子撤场,需穿过一片草坪,负重的小锴文不走直线,而选择了绕道而行。爸爸问起,他答曰:不想踩到小草。那声音不高却令人心动。我们曾带领一群孩子去户外观察蝌蚪,肖何锦烨等几个小朋友看着软嘟嘟、黑乎乎、扭动着小尾巴的蝌蚪,心里打鼓不敢触碰。在其他小朋友的带动及家长的鼓励下,他们试着伸出小手,接住了老师捧着的蝌蚪。当蝌蚪在他们的小掌心游动的时候,肖何锦烨异常激动,兴奋的大喊: “它好可爱! 软软的,弄得我手心好痒的。我可以摸它吗?”由此,他就跟蝌蚪玩开了。有小朋友不小心将蝌蚪弄到了地上,马上就听到其他小朋友着急的声音: “快点把它放到水里去,不然它会死的! ”“它好小的,我们要保护它! ”立马,周围的小朋友都过来帮忙捡,小朋友们唯恐伤到又小又软的蝌蚪,极其认真,不敢用力,小心翼翼,那场面让人感动。饲养蝌蚪期间,孩子们每天到教室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蝌蚪,跟蝌蚪说话。中午,他们会留些自己的午饭去喂蝌蚪,那模样稚气却很是可爱。蝌蚪变成青蛙后开始往外爬,不时就会有小青蛙爬了出来。胡杨小朋友很为青蛙担忧,便对青蛙说: “你别往外爬,掉下来会摔死啊。我们会把你送回家的,你就等等噢! ”

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这些年,我们教师的自然情愫也在不自觉的变化。很多年了,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天空; 看见有人往车外扔水瓶、纸屑会觉得分外刺眼,会很生气,会制止身边人的这种行为; 家有幼儿的老师会在自己的私家车内放置小垃圾桶; 我们也会像孩子一样在自然中忘我……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会敏锐地捕捉教育主题、随机进行自然教育活动。在一次小朋友下午茶时间,邓老师的班上飞进了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很害怕。邓老师首先安抚孩子: 蜜蜂不会轻易叮人的。然后与孩子们一起“送”它回去,一起讨论蜜蜂为什么会叮人? 蜜蜂叮人之后会怎样? ……寻味而来的不速之客不仅没有让孩子慌乱,还意外收获了有关蜜蜂的知识。他们兴趣盎然地了解和学习,对蜜蜂也没那么害怕了。

教育学生成长感受探微 篇9

一、教师要用爱心接纳学生,让关爱伴学生健康成长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 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始终铭记在心,面带微笑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心灵,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用一颗爱心来接纳学生。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学困生等的具体情况。

二、教师要发现学生身上的 闪 光 点,让 自 信 伴 学 生健康成长

人都喜欢被表扬,优等生需要表扬,学困生更 需要表扬。其实学困生身上也存在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要善于发 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我所带的七年级(14)班学生吕某特别调皮,自控能力很差,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可劳动非常 积极。每次学校大扫除他都积极拖地、擦门窗桌,忙得满头大汗,还主动提出要去把电灯也擦干净。我说那太危险你别上去了,还是找大个子的同学来擦吧。他说没关 系,老师你放心,我自己会小心的。我对他说,老师特别 喜欢你现在的表现,如果你在 其他方面 的表现也 像现在一样,一定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那时,同学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的,老师和父母也就更加开心了。他听了我的话很高兴。后来我对他特别关注,经常找他谈心,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他有了改变,字迹工整了,上课守纪律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感受到了欣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赏识犹如阳光滋润万物生长,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学生是可爱的,也许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欣赏他们的眼睛。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学生在被欣赏的眼光中,在充满信任的肯定中,在满怀热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励下,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三、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让理解伴学生健康成长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完全可以宽容理解,用巧妙的方法激励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曾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全班学生都在做配套练习时,我观察到一名女生的神态有点不对头,做作业偷偷摸摸的,我没做声,和平时一样慢慢地从她的后面走到她旁边,才发现她在做数学作业。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我并没有戳穿她。我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前,再仔细观察,那位女生还在聚精会神地做数学作业。为了提醒她,这一次我有意咳嗽一声后从正面走向她,她听到咳嗽声,唰地一下用语文练习本盖住了数学书。当她看到我注意她时,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并迅速地低下头,立即做起了语文练习。我还是没说一句话,慢慢从她旁边走了过去。这一情况只有她的同桌和我知道。课 后,这位女生 找我说,她知道错 了。她非常感激我并 没有当着 全班同学 的面戳穿 她,批评她,这样无声的教育真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中,我看到她在学习上劲头比以前更足了,学习比以前也更自觉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她都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并且能主动向好同学学习,有问题时能主动和同学交流或来问教师,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期末考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日本感受“不一样”的教育 篇10

作为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访日代表团的一员, 此次到日本进行交流访问, 这种在日本最寻常不过的穿着风格成为我此行最大的疑惑:因为在气温相差无几的中国南京, 这样的天气孩子们早已经裹成了“团团”。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 “孩子只有穿得少, 才会动, 只有自己动手, 才能有所收获。”日方随行接待的德山素琴女士如是说。这个看似不经意的解释, 却让我感受到了日本教育观念中耐人寻味的东西。

少穿, 受冻逼孩子“动起来”

走访了日本的几所学校后, 我发现在深秋的校园里, 学生们穿得都十分“清凉”, 快乐地在操场上奔跑, 在任何一个孩子脸上都丝毫看不出寒冷的感觉。据了解, 日本中学生是统一校服的, 但小学却并不一定。不过即使不统一校服, “给孩子穿少”也是所有日本家长的共识。一位日本家长道出了个中奥秘:日本学校要求学童一年四季穿得少, 旨在培养他们的耐寒能力。日本一位校长说:“孩子的身体处在发育阶段, 贪玩好动, 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对寒冷有一定的耐受力, 从幼儿园开始年复一年地经历冬季的抗寒磨炼, 御寒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体质也会不断增强。”

不过在日本, 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短裙短裤、若无其事地奔跑在冬日的阳光下, 这实在令人惊异。“是不是日本人特别耐冻呢?”当我问起这个问题, 他们的回答是:“日本一直有‘少穿’的传统, 不生病不排除有基因的原因, 不过后天的锻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位日本朋友说, 日本人很多耐寒训练都是“自找苦吃”。比如, 每逢一年中的首场雪, 他们就会不分老少地进行一次户外冷水浴, 当然, 这与日常的洗浴不同, 此时只是用冷水淋湿身体而已。不过, 这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经过这种种主观努力, 他们便逐渐适应了寒冷的环境。即便是移居日本的异乡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 竟也可以适应这样的穿衣风格。

在访问过程中, 我遇到了一位中国小朋友, 她现在在日本港区立笄小学读书。在只有5℃的气温下, 她也和日本孩子一样身着短裙, 且一脸不在乎的表情。女孩说:“我刚来的时候妈妈给我穿很多衣服, 但都被老师要求脱掉。折腾了几次, 虽然也生过病, 但现在我已经不怕冷了。”

让孩子少穿的直接效果是, 培养其耐寒能力, 它带来的一个好处是, 运动有利于早期智力的开发, 不过更深层次的好处则是增强另一种素质———意志力, 他们把这看做是一个人能否履行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而让孩子少穿, 对心疼孩子的中国家长来说, 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动手, 小学生也外出做实验

日本港区立笄小学是位于东京都港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不大, 一共6个年级12个班, 366名学生, 其中外国学生占20%。这是一所十分精致的小学, 每个班都很有个性, 有的班有盆栽, 有的班还养了金鱼。学校里的布置很温馨, 充满童真, 让人有身处幼儿园的感觉, 因为连学生厕所里的洗手池都是儿童式的。在这里不能不提一下日本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在日本, 每天家庭主妇都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分成十几类, 然后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垃圾车经过家门前, 主妇们就会根据要求把不同的垃圾递送到垃圾车内。这种十分繁琐的垃圾分类工作在日本实施得有条不紊, 就连小学里的孩子也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中国孩子李前熠在这所学校读五年级。他说:“学的东西比国内简单, 还不用学奥数。在这里考试很少, 分数也不那么重要。不过为了不和国内的学习脱轨, 回家妈妈会布置一些作业。”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 我看到几个孩子正站在讲台上演示自己的调查作品, 其他学生则自由地坐在下面聆听。原来, 这是六年级的综合学习课, 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一个选题作调查, 然后在同学面前公布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这样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找到办法。”该校刚野副校长说, “我们的孩子经常会外出做实验, 比如环境教育就是我们的特色教育, 我们会启发学生自己去调查周围的环境问题, 然后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培养孩子自己产生疑问, 自己去亲身经历, 自己去解决问题。”

活动, 修学旅行两不误

据了解, 日本小学和初中也是义务教育, 高中的入学率达到97%。

大阪府立四条高中是大阪的一所百年名校。因为大阪政府对教育的支持, 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已经成为一所现代化的高中校。令中国人不太习惯的是, 进入学校的教学楼一律被要求换鞋。估计日本是世界上换鞋频率最高的国家了, 连小学生上学, 除了书包都有专门的鞋袋, 以确保每天根据需要换鞋子。不过学校里真的很干净, 教室、走廊、实验室, 偌大的教学楼可谓一尘不染。而学校的打扫工作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然而, 让我最为感触的却是学校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在中国, 虽然很多学校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 但是真正能够确保时间、满足学生兴趣的能有多少呢?在四条高中, 学生俱乐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校园文化。“我们每天放学都会参加俱乐部活动,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 网球、跆拳道、手球、乐团、绘画等等, 都是大家很喜欢的项目。”学校一位高二女生这样说。其实在日本, 要想考入一流大学, 学习负担也是很重的。她说:“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 晚上要11点才能睡觉。日本学生也会在外上补习班, 不过即使学习压力比较大, 俱乐部活动也一定会参加。因为在这里, 只有学习成绩好是不受欢迎的, 反而会被认为是书呆子。”

在这里, 还值得一提的是修学旅行和远足。在四条高中, 一个很重要的学生活动就是“宿泊研究” (宿泊, 住宿、停留) 。在中国, 因为对安全等问题的考虑, 学生的春秋游活动已经变得越来越束手束脚, 甚至被完全取消, 孩子们只能在家门口的公园里转悠转悠。而在日本, 学生往往都会离开所在区域, 到外地去旅行, 并且要在外面过夜。他们的活动比较开放, 可以游泳、爬山、举行篝火晚会, 甚至国外派遣。

感受台湾全人教育的人文情怀 篇11

学校的“人文社会教学资源中心”名声在外,古文物室里各种文物琳琅满目,钱币室古今中外的钱币应有尽有,书画典藏室古今中外的典籍数不胜数,安平壶馆各种安平壶一应俱全,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陶瓮,蔚为大观,让人感觉走进了一家博物馆。谁会想到这只是一所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张校长介绍,学校的陈荣滨老师酷爱钱币收藏,家里放置不了,为了妥善保管,于是全部捐给学校,建立了一个古钱币室,引发了校友和学生家长捐赠文物的热情。目前设有钱币室、安平壶室、古文物室、瓮廊等。钱币室藏有古今中外钱币7000多件,中国钱币上自战国刀币,下至近代各种通货,种类繁多;外国钱币约有300余种,美金尚未裁剪的连号纸钞数十张,以及难得一见的各国钱币。文物室中,有仰韶彩陶、汉代绿釉、汉代佩饰、古代化石、隋唐陶俑、元代饰物、明代铜镜、清代陶瓷、百余年前弓鞋,以及咸丰年间地契等近800件古物。安平壶室是台湾地区的珍贵文物,以安平出土最多,因而被命名为“安平壶”,该校所藏数量为全台之冠。中心的建立及收藏的丰富文物,无疑会对学校的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激发该校师生人文情怀的一种精神力量。

我们听了一节高二的现代诗歌写作教学课,上课的是年青的林老师。全班学生36人,每6人分为一组,共5个小组。上课时,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纸,颜色分别有红、黄、白、绿。接下来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先高举右手,五个手指向上张开,把纸撑开,用力往上举,举到最高点,让学生感觉体会;然后变换手指,用三个手指向上举,把纸撑开,用力往上举,举到最高点,让学生感觉体会;再变换手指,用一个手指向上举,把纸撑开,用力往上举,举到最高点,让学生感觉体会。一组动作做完,又变换姿势,把手放下,用手指举着纸尽力往左伸,直到不能再伸出为止,让学生感觉体会;然后变换姿势,用手指举着纸尽力往右伸,直到不能再伸出为止,让学生感觉体会。最后用手指举着纸,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在示范,强调感觉体会。接下来,老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别用白色的A4纸拼出一个图案,表达出粉红、黄色、白色、绿色的意思,图案拼好后,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解说。于是,学生们6人一组,商量怎样拼图,才能用白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意思。这个过程,学生们是很自由的,有说有笑,有坐有站,甚至有的学生躺在木地板上,一起动手拼凑各种图案。

第一组拼的是一个派大星,学生说《海绵宝宝》中的派大星是粉红色的,所以他们用来表现粉红色。第二组拼的是一只乌龟,学生说绿毛龟是绿色的,所以他们用它表现绿色。第三组拼的是一个墓碑,学生说由墓碑想到丧事,进而想到白事,也就是白色。第四组拼的是一艘独木舟,一位学生躺在上面,学生解释说躺在独木舟上,只看见蓝蓝的天,因而这是表现蓝色。第五组拼的是一个太阳,学生说是太阳很猛,植物水分蒸发了,也就枯黄了,所以这是表达黄色。老师分别点评,认为学生拼得不错,很有创意。

下一个环节也很有趣。老师让学生抽签,分别抽出“理想”“追寻”“孤独”三个题目,让学生也用白纸拼出不同的图案进行表达。这个难度挺大,学生们又是一番讨论,集思广益。第一组拼的是夸父追日图,表达的是“追寻”。第二组拼的是一只手正用力地抓一个圆,意为“为了目标而追寻”。第三组拼的是独木舟,一位学生躺在上面,他自称是《桃花源记》中的渔夫,进桃花源是为寻找理想的家园,因此意为“理想”。第四组拼了一层一层的阶梯,用一个大大的箭头往上指引,意为“人生需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但或许我们还没能碰到那个东西”,正可以表达“理想”。第五组的拼图只有一张白纸,意为“孤独”,真是天才般的想象!老师表扬了学生后,要求学生在拼出图案的每一张纸上写上一个字,拼起来就是一首诗。学生前面的拼图很有创意,而这个环节稍逊一筹。

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在这堂课中,学生拼图表意,轻松自如地展现了无穷的想象和无尽的创意,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新鲜感受。因为教育文化的差异,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活动比较精致,如注重三维目标、优化内容结构、体现知识载体、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能力训练等等,往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过程清晰,读写结合,紧扣文本,循序渐进,课堂容量很大,学生的思维一般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有不少评价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同的教育背景有不同的课堂追求,教育理念往往影响教学行为。台南第一高级中学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台湾课堂教学的轻松活泼,自主适意,从容淡定,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自由,有更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和感悟学习的快乐和本真,我真切感受到了所谓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完善人格的人。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朱自清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由此可以这么说,教育情怀是以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的,它指向一种执着的大爱。实施全人教育的教师,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能快乐学习。教育就是播种,种子播下了,在适当的条件下它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播种,就永远不会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机会。作为省“百千万”的名师培养对象,我们需要有一种情怀,自觉地播下文明和智慧的种子,在勤奋的耕耘和浇灌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教育感受 篇12

因此,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的办学终极目标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 把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 课堂外埋头于书本, 专心做大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

一一、立足现状, 明确发展方向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始建于1927年,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多年来学校办学思想端正, 立足于农村特点,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 依据新课程标准, 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为农村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和辛勤耕耘, 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 六十三中学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获得了沈阳市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东陵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沈阳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花园式学校、辽宁省“七巧科技”《校本课程》示范学校、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等40余项奖项和荣誉。

2008年12月, 经东陵区区委区政府统筹规划, 投巨资修建了第六十三中学新校舍, 新校教学设备一流, 环境优美, 引入校园网, 电化教育设施完备, 教育资源全省领先。以此为基础, 六十三中学立足课改, 夯实基础,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特点, 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实施教学“二三四”工程, 同时承办国家级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亦小有所成, 至2011年底进一步丰富为“一二三六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把教育教学改革推入深入发展时期。

如今, 第六十三中学的硬件实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学校总占地面积56695平方米, 建筑面积23032平方米。现有教师135人, 其中专任教师121人, 高级教师16人, 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 结合沈阳市东陵 (浑南) 新区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初, 六十三中学专门召开了治学工作务虚会,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 集中群体智慧, 形成了六十三中“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省级甚至国家名校”的办学总目标, 提出了“提高认识, 营造氛围, 提升质量, 打造名校, 感受幸福”20字办学总方针, 要着力从教学、德育、体艺、管理、质量5个方面入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培养人民满意的学生, 建设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二、传承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一个学校要可持续发展, 必须塑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凝聚在学校的面貌、理念、制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精神气氛之中, 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前瞻性和先进性。学校特色, 就是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懈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 它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 深入到学校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之中。

六十三中学80多年的历史, 不应成为沉默的语言。一所好学校, 一定有她不可替代的学校文化, 激励着师生一直向前。六十三中学在经历过多年的沧桑变革之后, 逐步形成了“诚朴、励志、乐学、敦行”的校训, 形成了“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教风,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风。这些积淀下来的文化, 要与六十三中学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让文化活起来, 让文化动起来, 让文化形象地扎根于六十三中学所有人的心中。

因此, 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都说话, 让每一件物都发言, 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学生作品和思想表达的窗口, 是六十三中学打造书香校园的总体思路。

打造书香校园, 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做起。外在方面:要建立一些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凸显六十三中学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设置一些古代大家和现代名家的雕像, 激励学生传承他们的精神, 弘扬他们的大志。内在方面, 可以组织校内教师通过科研的方式, 结合学校实际, 弘扬传承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的思想。除此以外, 还要建立六十三中学的文化标示系统, 包括校标、校旗、校服等, 充分体现学校统一的文化思想。校史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展示场所, 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六十三中学80多年的校史, 如果挖掘阐释到位, 就是一部绝好的思想教育教材。校刊、校报作为思想和言论的园地, 可以彰显和宣传学校的文化。校刊主要刊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论文及科研成果;校报主要刊登校内新闻、学生社团活动、模范学生事迹、优秀学生作品等, 是学生社团活动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与载体。

三三、突出特色, 延伸教育力量

现代学校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现代化, 还要展示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性化”的现代办学理念。对六十三中学来说, 不以分数作为学生唯一的考核依据, 不以中考作为教学的指挥棒, 而以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 学习审美、学习创造。因此, 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 把这六项目标, 纳入到课程改革当中, 以丰满“现代学校”的灵魂。

六十三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始于2008年, 由最开始的教学“二三四”工程丰富为现在的“一二三六优质课堂”。教学“二三四”工程, 即课堂要突出两个重点:“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激情”;教学常规要争取三个突破;“教育科研要突破、学教氛围要突破、跟踪辅导要突破”、学教模式要遵循四个步骤:“自学—预习交流、助学—合作展示点拨导学、促学—达标测评、广学—适度拓展”。

在逐步完善教学“二三四”工程的基础上, 六十三中学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为打造“一二三六优质课堂”。“一”即明确一个中心, 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二”即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二是明确教师主导地位,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三”即实现三个突破:第一突破口,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第二突破口, 创新教学方式;第三突破口, 实施发展性评价。“六”即遵循六个环节:精彩一练, 点评指导;创境激趣,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交流探究;展示生成, 点拨导学;达标测评, 总结提高;预习布置, 强调任务。目前, “一二三六优质课堂”已通过中央教科所审批, 成为“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 指引着六十三中学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改革。

为与第一课堂密切配合, 共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以“三个一”社团模式为主的第二课堂必不可少。每个学科, 至少成立一个与其学科相关的学生社团;每一名任课教师, 成为相关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每个学生社团, 每学期至少搞一次大型展示活动。社团活动绝不流于形式, 有固定的活动室, 每周要有两个下午的固定活动时间, 许多社团除了本校指导教师之外, 还可以外请专业教练。

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手工制作社团、科普 (航空知识为主) 社团等彰显科技特色的学习社团, 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国学传统文化社团、文明礼仪规范社团, 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体现六十三中学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美术、书法、陶艺等陶冶情操、锻炼动手能力的社团, 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田径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等, 在满足体育要求的同时, 更为学生们提供了健康成长、挥洒阳光的平台。

课堂教学改革, 结合各种社团, 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四、严抓管理, 保证办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重建制度, 即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品牌、良好的口碑, 这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学校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所以, 六十三中学的学校管理必须始终在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一位服务对象满意。

坚持不懈抓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着力抓好高效课堂管理。要始终把课堂教学摆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位, 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整体改革的切入点。要坚持走进课堂听课、评课, 把目光聚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建立教师互相听评课制度, 写好听课记录和课堂观察评价。

要切实抓好学生的作业管理。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三、四、五年级每天各科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 初中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不得全部以教辅资料替代书面作业, 坚决禁止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班主任负责班级每天作业总量的反馈与调控,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作业反馈制度。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机制。加强考试管理, 规范考试流程, 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考试评价制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对命题、组织考试、制卷、阅卷、质量分析等考试环节进行过程管理, 保证质量。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制度。

利用校本教研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说课、理论学习、网络研讨、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一篇:人类巨细胞病毒下一篇:学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