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成活动

2024-06-21

大班生成活动(共9篇)

大班生成活动 篇1

大班主题生成活动《乌龟》案例

活动教案:《乌龟的种类和食物》

活动说明:

在上次的活动中,出现一个问题:乌龟有哪些种类?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在课堂中我没有给幼儿明确的答复,而是把这个问题当作一项任务布置给幼儿,我与幼儿分头搜集有关资料,共同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乌龟的种类和食物》。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初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丰富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乌龟的资料。

2、准备课件《乌龟的种类》。

3、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龟兔赛跑》。

二、龟的种类。

1、谈话:“小朋友,那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任务?”(请幼儿回答。)

2、组织幼儿讨论:现在你知道哪几种乌龟?先组织幼儿分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巡视,根据幼儿的交流情况,选几名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讲述自己搜集的资料,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讲话。

3、观看课件。老师也找到了很多乌龟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教师总结:龟的种类有很多种,乌龟这一类就有300多种。

三、乌龟的饲养。

1、讨论:现在小乌龟来到了我们班,我们就成了小饲养员,怎样喂养才最好呢?(幼儿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播放录像《乌龟喂养》专家讲座片断。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是怎么说的。

四、活动小结。

1、教师小结。知识总结:乌龟的种类有三百多种,乌龟的食性比较广,多以水中的小鱼、蜗牛和水草等为食,在家中饲养业可以用专门的饲料喂养。总结幼儿活动情况: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表扬幼儿动手搜集的过程,肯定幼儿的劳动,视幼儿体验探索的快乐。

2、活动延伸: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乌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大班生成活动 篇2

关键词:探究活动,数学,教师,学生,互动

新时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相比于对知识的学习,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课堂还给学生,自己仅起主导作用,履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学生学习及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以及讨论探究的机会,教师也应当适时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各种解难释疑的尝试,不断促成其创新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在高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所谓数学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即教学实施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其中与教师互动探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概念、情感和价值观等,形成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效学习和自身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达到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具体说来,共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如下。

(1)教师主导引领。随着当前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更主张学生发展机制引领下的教学互动,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中,机制应当明确自己的位置,重点学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倾听和评价,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自己定位为引路人,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等,积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指导学生探索数学领域的方向,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及时的指导解惑。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先提出学习目标,并针对学习探究的进程,对目标的达成实施合理的肯定与评价,及时整合学生探究等,促使整个探究学习过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去展开[1]。

(2) 学生自主探究。在整个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及探究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以及自身探究生成的基础上,去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师生互动或自主探讨,探究学习内容,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源,对其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提炼,进而积极构建知识网络,将其整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3) 师生互动生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而与教师及学生合作参与课堂探究,这一阶段,教师应当注意适时引导点拨,对相应的探究方向进行指正,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并在后续总结整合中生成情感、技能和价值观,这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探究形式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知识,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发展[2]。

二、数学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实施过程

(1)课堂情境诱导。当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为达到高中数学教学的既定目标,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营造出相应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就是高中数学课堂的情境诱导。

创设情境,是师生互动生产机制的起始点,具体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需要创设情感情境,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带着笑容走进课堂,给予学生信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参与探究活动做好准备;其次,创设学习情境,这一过程重在向学生及时呈现学习情境,具体的形式有案例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操作情境等;最后,为学生提供引导性材料,具体创设情境方法有图画再现情境、生活展现情境以及语言描述情境等,结合学生的知识构成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并向学生加以设问引导,开启探究之旅。

(2) 学生自主探究。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是师生互动学习生成机制的基础,在前述情境诱导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相关参考资料及内容,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学内容,提出相关疑问,以此进一步增强其探究行为,直至问题的解决。应当注意几点,一方面,教师要留足探究时间,主要包括课前自学时间和课堂自学时间,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课前资料准备,更可以去探寻重点、盲点和疑点,感知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引领探究方向,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应当讲求教师的“导所当导,放所当放”,让学生积极完善探究过程。

(3) 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生成机制的关键点在于合作交流,形式有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交流、个别交流等,学生碰到解决不了的疑难、有争议等问题,应当注重交流,在争论中得到正确的观点,并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创建和谐、民主、友好的氛围,以期使得学生之间及与教师一定程度上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进而发挥其潜能进行思维的相互交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增长见识、培养能力的目标。

(4)注重点拨引导。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在合作交流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适时点拨,这一过程中,要讲求对引导尺度的把握,而不能使学生探究活动进入放任自流的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对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发展方向有误情况进行及时的引导,将课堂气氛调节到理想境界,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5) 反思生成。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方面表现为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 应当以此来完善直观—思维—实践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讲求将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及知识,这种方式远非传统教学中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可比,因为那种方式无法实现完全的转化,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感知。

所谓的反思生成阶段,在高中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中,重在引导学生重点思考自学和交流合作中的遗漏点,并积极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讲求通过社会实践去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升华。具体来说,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课内反思和课外反思,前者注重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再现及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进行创新和反思;后者则重在对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将学生所学到的课堂知识付诸实践,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理论实践结合中升华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及思想觉悟,实现高中数学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最终极目的。

大班生成活动 篇3

一位老师不仅以“假面舞会的化装”为主题串起了对该漫画的欣赏和讲述活动,还生成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表演活动。在大家一睹为快又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学支着儿》栏目还为大家带来了这位老师关于开展生成活动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

预设活动:看图讲述

活动目标:

一、请幼儿逐幅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作,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理解画面内容,体会漫画的幽默。

二、请幼儿完整地讲述一至多幅画面内容,尝试用动作来表现。

活动准备:

《父与子》漫画图片3张(如右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父与子》漫画图片3张,请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外貌、形象,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接着介绍漫画背景(由老师设定,作为贯穿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主线):“画面中的这对父子收到了一封邀请函,上面说请他们参加假面舞会,你们知道什么是假面舞会吗?”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大胆讲述

1.观察画面1

老师提问:“画面上有谁?他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神情怎样,谁来学一学?”“儿子做了什么动作?爸爸做了什么动作?”“猜一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2.观察画面2

老师提问:“画面上新出现了什么东西?”“父与子分别在做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谁来学一学?”

3.观察画面3

老师先出示画面3右半部分的画面,提问:“你们看到了谁?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表情?”

进而引发幼儿联想:“父与子究竟为假面舞会做了什么装扮?”在幼儿猜测后,老师完整出示画面3,请幼儿观察、欣赏。

4.完整讲述

老师提问:“这组漫画欣赏完了,你们最喜欢里面的哪个情节呢?”幼儿讨论后,老师先请三四位幼儿完整讲述画面的内容,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讲述。

三、兴趣拓展,为后续活动铺垫

老师提问:“如果有人邀请你们参加假面舞会,你们会怎样装扮自己呢?”请幼儿各抒己见。

相关链接

《父与子》是由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系列连环漫画,其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正是对作者与其儿子的共同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品构思奇特,情节引人入胜,但最吸引人的还是父与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他们的童趣心态。本文中作为活动材料使用的这则漫画其实并未设置任何背景,而是通过情节的推进呈现了一种“孩子眼中的事物充满多变性和趣味性”的儿童观。老师设置“假面舞会的化装”这一活动主线,是基于大班幼儿已能较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质这一点做出的人为铺垫。

生成活动之一:表演

活动目标:

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动作和表情表演《父与子》的漫画内容。

二、使幼儿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父与子》漫画图片3张;表演道具:父亲的领结(如右上图)、儿子的帽子(如右下图)。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景

老师:“昨天我收到一张请柬,上面说请小朋友们表演父与子参加假面舞会的情景,要用动作来表现,你们愿意参加吗?”

二、逐幅表演漫画

1.表演画面1

老师出示画面1(图见上页,下同),提问:“谁能完整地把这张图片的内容描述一下?”在幼儿描述后,老师总结:“这幅画面中,父与子围着地球仪看、想、讨论,你们怎样用动作来表现他们呢?”请幼儿对照画面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

表演后,老师提问:“除了刚才这些动作,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现父与子呢?”以此丰富幼儿的表演经验。

2.表演画面2

老师出示画面2,请幼儿讲述画面,再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画面内容。

3.表演画面3

老师出示画面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路人的表情以及父与子装扮的细节,再请幼儿配合道具进行表演。

三、连贯起来完整表演

请幼儿两人为一组,上前将三幅漫画中的故事连起来进行表演。

表演后大家集体点评,重点围绕“你们觉得他们的表演怎么样”“还有什么建议”进行讨论。

生成活动之二哑剧

活动目标:

一、使幼儿了解哑剧表演的特点,学会并喜欢用动作、表情表演哑剧。

二、请幼儿尝试在语言提示下连贯、完整地用哑剧表演漫画内容。

活动准备:

哑剧视频、《父与子》漫画图片、表演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哑剧

老师播放哑剧视频,请幼儿仔细观察演员的动作和表情,然后提问:“哑剧演员的动作、表情与我们平时的有什么区别?”在幼儿回答后,老师总结:“他们的表演更夸张、生动。”老师继续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哑剧呢?”在幼儿发表意见后老师总结:“哑剧是不用对话或歌唱,而以夸张的形体、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

二、哑剧小游戏——“我说你做”

老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做’的哑剧小游戏,请小朋友们根据我说的话,将话的内容用自己的动作和表情夸张地进行表现,要让其他小朋友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游戏开始后,老师先念旁白,再请幼儿根据旁白内容表演哑剧。

三、表演哑剧——“假面舞会的化装”

老师:“我们来用哑剧的形式表演‘假面舞会的化装’这组漫画吧。”老师先请一名幼儿讲述旁白,再请另外两名幼儿表演。

一、幼儿的成长

1.读图能力

通过该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在独立阅读时能关注到每幅画面的细微之处以及画面之间的联系,能根据画面内容完整地用语言进行描述。

2.表演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意表演,并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连贯起来表演漫画内容,还拓展了想象空间,创编出不同的情节,超越了漫画本身。

3.合作能力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角色,从一开始的2人合作表演到后来的5人合作表演,组员间一个小小的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都充满了默契,这样的自我成长是老师的直接指导不能替代的。

4.动手能力

幼儿根据故事角色在美工区制作了各种表演道具,经过多次排练后,在全园小朋友面前表演,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二、教师的进步

1.提升了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

观察和了解幼儿是教师实践生成课程贯穿始终的前提,教师只有对幼儿外显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观察,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知道幼儿需要什么,用什么方法、选择什么内容指导幼儿的学习。

2.丰富了顺应、支持幼儿活动的策略

教师可以两种身份介入生成活动,一种是学习者,一种是旁观者。学习者是指教师以民主、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学习,旁观者是指教师站在幼儿的活动之外,以教师的身份介入活动,对课程进行调整。教师可以灵活地变换这两种身份,随时帮助、指导幼儿有效地开展生成活动。

3.增加了材料的的隐形介入

教师在活动中提供开放式的材料有效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比如,在活动区教师投放了彩色纸、篮筐等,请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材料,制作表演道具。

大班生成活动 篇4

卷起报纸做运动

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 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 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生成活动:乌龟一家亲 篇5

生成活动:乌龟一家亲

生成背景:

为了丰富自然角,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体现秋天的农村特色,除了请幼儿带一盆植物或盆景来幼儿园还可以带水果娃娃、种子发芽或水生动物到幼儿园来,在陆陆续续带来一些植物、水果娃娃后,带的最多的水生动物就是“乌龟”,大大小小总共近10只,有两只个儿还很大,这下,自然角上热闹了起来,小朋友一有机会就去观察,一次午餐后许多孩子都围在那里跑来跑去的,原来是一只大乌龟从鱼缸里爬出来了,有个别大胆的幼儿伸手想去捉乌龟,大乌龟头一缩掉头又爬,孩子们随意抓结果乌龟翻身了,大家哈哈大笑,抓乌龟这可是很危险的,看到大家对乌龟这么好奇、热情的现象,就生成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小乌龟爬过来

活动目标:

1、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有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每小组一只乌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话题

1、猜猜谁来了

师: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我们一起来请出这位朋友吧。

(1)请出新朋友。打招呼:“小乌龟,你好!”

(2)说说乌龟长得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2、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1)乌龟喜欢吃什么?

(2)乌龟喜欢生活在哪里?

小结:乌龟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泽、水库和山涧中,有时也上岸活动。在自然环境中,乌龟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也吃植物的茎叶。乌龟是一种变温动物,在气温15摄氏度以上时,活动正常且大量摄食,而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则进入冬眠状态。

二、小乌龟爬过来

1、你们知道乌龟是怎么爬的吗?(一起观察乌龟爬)

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2、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3、你们去摸了以后,乌龟为啥一动不动呀?头和脚都缩到哪去了?„„

小结:乌龟受到惊吓,以为有危险,把头脚都缩到硬硬的壳里去了。

三、喂乌龟

1、现在小乌龟为什么这么好动?

原来天气热了,乌龟就好动,天气凉了乌龟就很少动了,只要用温水泡一会儿,排过便就会进食的。

2、小乌龟运动了一会儿肚子饿了,我们一起来喂小乌龟吃东西吧。

请个别幼儿用碎肉、小虾米等喂乌龟,大家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3、把乌龟送到自然角,平时都照顾关心它。

活动二:乌龟一家

活动目标:

1、以快速爬行的方式发展肢体的协调性。

2、有健康的竞争意识,能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豆袋、安全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队形练习

师:“ 我是乌龟妈妈,来,小乌龟,跟我一起来做早操。”

2、小乌龟还有什么本领啊?我们现在一起来学学乌龟扭头、缩头、转身、爬行的动作吧!

二、基本部分

1、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

(1)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一起来学乌龟爬。幼儿自由探索爬的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示范,集体练习爬的动作。

小结:小乌龟真勤快,今天爬得可真好,会快快的爬。

2、游戏:乌龟一家来比赛

(1)今天我们来做快乐的乌龟,请你跟好朋友组合成一家子。(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

(2)请乌龟一家练习爬行。

教师:请乌龟一家的每个成员背上乌龟壳,自由地在空地上练习爬行,注意爬行时全体家庭成员要一起出发

(3)组织乌龟一家进行比赛

教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比赛了,老师就是裁判,两组一起比赛。每组成员听到口令后从起点同时出发,以所有家庭成员最先到达终点为赢。赢的小组再进行下一轮比赛,最后决出大赢家。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比赛。

请大赢家说说获胜的原因,鼓励幼儿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结束部分 放松运动

听着音乐,每组请一个成员带领小组在场地上愉快地扭动肢体。

反思:

大班生成活动 篇6

声音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伴,当我们的孩子听到生活中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总会好奇地问:“咦!这是谁的声音?什么声音?”来自孩子的许多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对有趣的、奇怪的声音是很感兴趣的,敏感度很高。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自我中心”往往使他们在家对家人、长辈缺乏尊重,孩子的任性使他们对身边大人的话听而不理等现象大都存在,因此我想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如此丰富的声音资源:有趣的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那些声音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何不通过声音让孩子们接受来自声音的各种信息呢?何不充分的运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于是我设计了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

二、主题教育目标

1、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学说“这是„„发出的声音”。

2、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3、学习用各种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提高手的控制力。

4、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5、养成不挖耳朵的习惯,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耳朵。

6、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车,尝试模仿各种车的声音,感知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7、倾听自然界中的声音,对各种声音产生兴趣。

三、活动安排:

语言:谁的声音

美术:小瓶盖创意屋

音乐:有趣的声音

体育:快乐的小骑手

健康机灵的耳朵

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

歌表演:小青蛙

娱乐游戏:猜声音

生成主题好听的声音(1周)

小(3)班

一周要点

1、鼓励幼儿安静倾听老师或同伴的讲话,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谦让。

生活

重点

1、对幼儿进行夏季饮食卫生的教育,教育幼儿不吃不洁或过期食物。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洗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民游(关老关)、皮球

毽子

民游(关老关)、跳格子

垫子、钻圈

大型器械

羊角球、走小桥

投沙包

高跷、爬攀登架

大型玩具

在活动中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适当运动。

学习

体育:

快乐的小骑手

数学:

复习

语言:

谁的声音

美术:

小瓶盖创意屋

音乐:

有趣的声音

语言区: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主欣赏画面阅读故事《洗澡水变成汤》。

探索区:提供各种空罐头、空瓶子,探索它们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数学区:投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能将5以内的食物和点子连在一起。

手工区:特色活动(剪纸):剪裙子,指导幼儿探索在物体中镂空的剪法。折纸:扇子

餐前

欣赏故事、讲新闻、手指游戏、音乐欣赏、说唱童谣

餐后

看动画片、园内散步、桌面游戏、听故事、看图书

学习

歌表演:

小青蛙

健康

机灵的耳朵

娱乐游戏:

猜声音

科学:

会唱歌的瓶宝宝

欣赏童话故事:长发妹

家长

工作

1、在假期中,请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欣赏荷花,感知荷花的美丽。告诉孩子有关荷花的科学常识。

2、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一样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好听的声音

制造声音

声音的高低

撞击声

电话铃声

车辆的声音

动物的叫声

各种物体的声音

乐器的声音

配乐

观察

猜声音

五、主题活动内容:

活动

一、谁的声音(语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猜声音的游戏,分辨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物体和人的声音。并说出名称。

2、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制造各种有趣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有动物叫的声音的磁带。

2、录制汽车、鼓走路、唱歌、说话等声音。

3、塑料瓶、铁罐、报纸、筷子、小乐器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区分动物的叫声

教师播放有动物叫声的录音,引导幼儿猜一猜,是哪些小动物想来和小朋友做游戏。鼓励孩子听到动物的叫声就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带领幼儿听声音做模仿动作。

提示:什么小动物来了?能说说他的名称吗?

2、区分周围的声音

教师播放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分辨出各种不同声音的特点。

教师提问:

(1)请您听听有些什么声音?在哪里听过?

(2)听上去感觉是怎样的?(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3)幼儿自由交流讲述自己曾经听到的声音,教师梳理:在我们身边原来有很多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听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有的„

3.探索声音

(1)教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各种材料(塑料瓶、铁罐等)。

教师提示:谁能让小瓶、小罐发出有趣的声音?

(2)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由敲打各种小罐,教师把幼儿探索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孩子们听赏。观察孩子的反应。并启发孩子模仿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师梳理:原来不同的东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4.听声音找物

教师提示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敲小罐,让孩子找出是哪个小罐发出的声音。游戏可反复进行,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增加难度(听大小、材质不同的瓶罐的声音,以锻炼孩子反应的敏感性)。

5、延伸

教师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声音。

师: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回家继续找找。

活动

二、小青蛙(歌表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及动作来演唱和表现小青蛙。

2、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3、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青蛙的胸饰

活动过程:

一、在情景中学唱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歌曲《小青蛙》

1、根据教师的提问,胸饰的暗示创编歌词。

2、学唱歌曲第一段,创编与歌曲相对应的动作。

3、集体模仿反馈的动作。

4、两两结伴坐在池塘边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二、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

1、说出青蛙的本领,并模仿小青蛙捉害虫。

2、根据老师的体态的暗示,在乐句句末处捉害虫,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捉害虫的动作。

3、在池塘里,有节奏的捕捉害虫,体验捉虫带来的快乐。

三、完整的进行表演

1、在池塘边和老师的暗示下,听音乐用歌声、动作、表情表现小青蛙、仔细听害虫的声音以及捉害虫的情景。

2、完整的进行结伴歌表演,进一步的体验与同伴游戏、劳动的快乐。

活动

三、小瓶盖创意屋(美术)

活动目标:

1、通过瓶盖拓印使幼儿初步萌发艺术创作欲望。

2、初步培养幼儿构图能力,及想象添画能力。

3、练习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染出不同的圆或圆圈,并添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瓶盖、颜料纸、画笔

活动过程:

1、让全体幼儿在一张大纸上随意印染瓶盖,然后请幼儿观察讨论所印染的瓶盖象什么。

2、请幼儿根据讨论结果自由在大纸上进行添画,看看所印染的瓶盖变成了什么。

3、幼儿根据所添画的印染的瓶盖互相讨论如何将他们组成一幅美丽的画,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进行课件操作,让幼儿直观的看到自己表述的结果。

4、幼儿根据想象进行制作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5、活动延伸:幼儿互相参观作品,布置展板。

教师评价:

1、幼儿能否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添画。

2、画面构图是否合理。

活动四:有趣的声音(音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听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认识乐器。

2、激发幼儿对唱歌,打节奏的兴趣。初步尝试打节奏。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

2、打击乐器若干。

3、活动室的四处分别布置成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的家。

4、会发声音的玩具及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听声音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请配 班 老师启动“会发声的玩具狗”。

师:哎呀,活动室里真安静。听,谁在叫?

幼:是小狗,它在叫“汪汪汪”。

师:哈哈,原来是玩具狗叫了,你们的耳朵真灵!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吧!

幼:太好了!

师:那么我们做客时要怎么样呢?

幼:应该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2、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玻璃球、沙子、雪花片在饮料瓶里发出的声音。

(1)听辨硬币在红茶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这是谁的家?

幼:小兔的家。

幼:小兔你好!„„

师:小兔家有什么?

幼:红茶。

师:那里面装得是不是红茶呢?请小朋友不要去打开盖子,自己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我,看谁最能干。

b、幼儿操作:

摇红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幼:老师,我好象听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是石头吗?

幼:不对,是硬币。

幼:对,是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听辨玻璃球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a、教师带幼儿到“小猫家”。

幼:小猫家到了。

幼:小猫你好„„

师:小猫家里有什么?

幼:旺仔牛奶。

师:现在也请小朋友去摇一摇、听一听是什么东西,然后告诉大家。

b、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幼:„„

幼:是玻璃球。

师:小耳朵真灵,老师喜欢你们!

请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3)听辨沙子在可乐瓶中发出的声音。

a、师: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b、幼儿操作。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

幼:是盐吧。

幼:是糖。

幼:是沙子吧,声音很响的。

师:真不错,里面是沙子,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是沙子发出的声音。”

(4)听辨雪花片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小狗的家。

师:小狗的礼物中是什么东西?

幼儿操作,探索后。

幼:老师,是什么,我猜不出来。

幼:我也不知道。

师:这些小朋友们都听不出来,那么我们拿出来看看,看完后,再放进去听一听。

幼:哦,原来是雪花片。

师: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雪花片?

幼:是的,是雪花片,我一下就听出来了„„

3、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师: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教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多的打击乐器都认识了,那么现在一起来玩一玩吧!

4、尝试用各种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师:刚才的打击乐器我们都认识了,那么这些饮料瓶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现在老师就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一次。

教师伴奏完后。

师:好听吗?

幼:好听。

师:那么现在就用你们的小手拿起饮料瓶一起来为曲子伴奏吧!

伴奏后,幼儿边玩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

五、猜声音(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大豆、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活动过程:

一、发现声音

今天老师带了好多好玩的瓶子、盒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全体幼儿自由操作,教室从旁观察。

1、你们听见了什么?

2、声音从哪里来的呢?

3、怎么会有声音的呢?

二、听听声音

1、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在瓶子里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放置物品。

2、你的瓶子里发出什么声音?

3、你的瓶子里为什么没有声音?

三、听辨声音——游戏《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内容物不同),分别摇一摇,声音一样吗?(赤豆、硬币、回形针)

2、分别是什么声音?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

四、延伸活动

1、教师:有这么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那请小朋友到家里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发出声音的?明天来告诉我们,好吗?

2、教师示范操作:“一件衣服,一个夹子;一件衣服,一个夹子„„全部玩好了,看看是衣服多,还是架子多?”(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3、请个别幼儿尝试选一盘玩具材料示范操作。

4、分散操作活动:鼓励幼儿自选玩具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要求一边玩,一边说。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5、游戏:猫捉老鼠。进一步巩固多一,少一或一样多。

(1)学习儿歌:太阳公公出来了,小猫老鼠睡大觉,月亮婆婆出来了,老鼠老鼠吱吱叫。

(2)请四名幼儿扮老鼠,四名幼儿扮猫,儿歌念玩后,猫就去捉老鼠,要求一只猫只能捉一只老鼠,巩固一样多的概念。

(3)请五名幼儿扮猫,四名幼儿扮老鼠,同上玩游戏。

(4)老师先请五名幼儿扮猫,再提出要求:请一扮猫的幼儿去请老鼠,要求请的老鼠要和猫一样多,然后同上玩帽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六:机灵的耳朵(健康)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活动。

2、知道没个人都有两只耳朵,它长在头的两边,耳朵是听声音的。

3、培养注意力。

活动准备:

木偶娃娃妈妈兔子小猫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主题.小灵灵-------

哎!妈妈有什么事?

小灵灵真听话,妈妈一喊你,你就来了,你是怎么知道妈妈喊你的呀?

我呀,是用我的小耳朵听的。

你的耳朵在哪里呀?(在这里)

今天我们去看外婆好吗?(好的)。那我们走吧!提问:

1、你们看见了谁呀?

2、小灵灵是用什么听见妈妈在喊他的呀?

二、观察了解耳朵

1、师:小灵灵有机灵的小耳朵,那么有没有?在哪里?有几只?我们的耳朵是怎么的?(我们用手摸一摸,捏捏自己的小耳朵,和旁边的小朋友的耳朵,)(软软的„„„„..)

我们再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耳朵中间有什么?(小洞洞„„..)

2、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你小声喊一声你好朋友的名字,看它灵不灵

三、小动物的耳朵

1、小朋友都有机灵的耳朵,小动物有没有耳朵呢?我们一起来喊小兔、小猫。

2、木偶表演(小兔子,小花猫)

小兔子---------小兔子

哎,小朋友们好!

小兔子好!

我要上幼儿园了再见!

小兔子用什么听见我们在喊它呀?小兔子的耳朵灵不灵?

四、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师:小朋友小动物都有机灵的耳朵,如果我们的耳朵生病了,就听不见声音了,我们怎么样来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洗头发的时候小心别让水流到耳朵的小洞洞里)

(如果听见很大的声音就张开嘴巴,或者走开)

五、游戏;机灵的小耳朵 师:我们都有机灵的小耳朵,那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玩游戏好吗?但在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天气不好了,刮大风了,下大雨了怎么办?(赶快逃回家)那你要竖起耳朵仔细听,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游戏三遍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是用什么来听见的?

活动七:会唱歌的瓶宝宝(科学)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2.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瓶子每人一个(内装米、黄豆、红枣)

2.透明瓶一个糖若干沙子、小石头、小木块

3.音乐伴奏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放音乐,合着音乐摇瓶子。问:瓶宝宝在干什么?

2、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瓶宝宝唱歌(幼儿听音乐随意选择一瓶摇动,听声音)

3、你们的瓶宝宝怎么会有声音的?

4、教师摇几个瓶,问:怎么声音是不一样的?(幼儿讲述)

(二)操作体验

1、猜猜瓶宝宝里有什么?

2、打开瓶盖看看里面是什么?(幼儿说一食物名,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此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幼儿交换瓶摇动,听辨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模仿)

4、还有什么东西装在瓶中它也会发出声音的?是什么声音?

5、教师出示包装好的糖果瓶,教师摇动,问:你们猜猜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用摸、闻的方法猜)

6、教师拿去包装纸,验证幼儿猜的结果。你们想吃糖吗?(多吃糖好吗)

(教师分糖给幼儿吃)

(三)延伸活动

1、教师摇空瓶,哎,我使劲在摇瓶,怎么没有声音的?

2、教师介绍将空瓶和许多物品放在区角中,你们自己去试试、摇摇、听听感觉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活动八:快乐的小骑手(体育)

活动目标:

1、能平稳地走过15—20厘米的斜坡,发展动作的平衡能力。

2、能愉快地参加体育游戏,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材料:15—20厘米的斜坡2组,一高一矮(很牢固)

2、幼儿已从走小路、过小桥等游戏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平衡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当汽车队长,幼儿当小司机,听信号在场地上开车、加油、停车等做准备活动。

2.教师带幼儿来到斜坡前介绍游戏方法:“小汽车刚加好油,马上要爬上斜坡,小司机爬坡时速度要慢点,眼睛看着路,身体要平稳,做个勇敢的小司机”。

3.教师引导幼儿有两条斜坡,一高一矮,可以自己选择路线进行游戏。

4.教师发出信号,幼儿分别有顺序地爬坡,教师运用动作和语言给予适时的支持和鼓励,使幼儿逐渐大胆自如的在斜坡上走动。

5.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把握适宜运动量,以游戏情景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小司机走过斜坡到平地继续行驶;小汽车又要上斜坡,请注意安全等。

幼儿主题活动中科学话题的生成 篇7

一、话题生成在追随探索中诞生

幼儿科学学习的状态, 不在于知识的深浅, 而在于幼儿喜欢与否。当幼儿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语言方式设疑、探究、解惑时, 当幼儿专注地投入“工作”时, 教师需站在幼儿背后静静观察, 不轻易地指手划脚。幼儿自我的探索、发现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真正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 孩子们的问题源源不断、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 他们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 迸发出无穷的学习潜力、学习能量, 而这些学习潜力是以往的学习活动中所没有的。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树”中, 教师为幼儿设计了一张命名为《我的研究报告》的观察记录表, 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有关树的种种资料, 并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一一记录在表格内。在观察中, 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点、观察视角都不一样, 因此他们的所呈现的报告形式也完全不一样。有的观察了树杆, 则用绘画的形式画下了粗细不同、弯直各异、姿态万千的树杆;有的观察了树木的果实, 则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花、果子、豆荚;有的观察了树叶, 则用拓印的方式把一片片树叶都印了下来, 这样拓印出来的叶脉清晰可见;有的还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下载了一些珍贵树木的文字记载与图片……在这次研究中, 幼儿不仅锻炼了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 而且在对研究成果的汇报中, 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种丰富的探索性活动, 让幼儿运用他们的“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想, 从而使他们在与同伴分享、交流的过程中, 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话题拓展在查找资料中迸发

在自主科学探索活动中, 幼儿的想象力令人吃惊, 如果把幼儿比作小树, 把教师比作植树人, 主题探索活动就是肥沃的土壤。在这里, 幼儿的潜力得到开发。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天马行空, 异想天开。有了疑问才有创造, 在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探索主题活动中, 已不再满足于让幼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更注重激发孩子们更多的内在需要, 循着问题线索自主地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 开阔的思维、深入的内容拓展, 就这样生成了。如在“有趣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中, 对于狗是胎生还是卵生产生了争执。有说“狗是胎生的”;而有的则说“狗是卵生的”。这是幼儿不同生活经验间产生的矛盾。教师可以此作新的生长点, 实现更多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大家翻一下书就知道了。只要当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的欲望时, 他们就会乐意发现, 在一点一滴的收集资料中, 养成了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话题延伸在支持幼儿中提升

《指南》中强调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抓住幼儿抛来的球, 并以某种方式抛还给他们”。当幼儿提出问题后, 教师不要急于作答, 而要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得方案。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 幼儿观察了爸爸妈妈在长城上拍的照片和从网上下载的长城的大图片后, 产生了制作长城的愿望。该用什么材料来做呢?大家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牛奶盒是长长的、方方的, 和照片上的烽火台十分的相似, 可以用牛奶盒来做烽火台;城墙是长长的, 可以用牙膏盒来做;城墙上的扶手可以用吸管来做;还有的小朋友竟然想起了中班学过的糖纸小人, 说可以用糖纸做长城上面的游客, 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那一个牙膏盒怎么做城墙呢?诚诚说:“长城不是山洞, 站在长城上应该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 所以应该把牙膏盒的上面剪掉。”孩子们都说:“对, 就应该这样”。其实我预先设想的时候, 是把牙膏盒呈高低间隔剪开, 然后按照城墙间隔高低折下去。幼儿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 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 有自己的处理事情的策略。教师应支持与尊重他们, 只有在成人许可的情境下, 幼儿才有可能拓宽自己的空间, 发挥自己的潜能, 形成自己的个性。

四、话题研究在交流分享中释放

以往的幼儿科学活动往往由教师预设, 并在幼儿园进行, 而在主题科学探索活动中, 活动的开展成为师生共同构建、同步进行的过程。家、园双向互动, 多方支持, 为幼儿创造了交流分享的空间。它改变了以前幼儿回家以后, 家长只是帮助复习一首在幼儿园学过的儿歌这种被动配合的局面, 而是将内涵扩大, 将探索的触角延伸到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中去。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 共同实验记录, 共同交流分享。在“地球村的人们”、“预防非典人人有责”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设计了家庭研究报告的表格, 开设了“我想告诉你”的信息栏, 把幼儿预防非典的宣传画贴在了展版上, 对幼儿探索的主题和进展及时公布。与此同时, 家长带着幼儿一起收集世界各国风土人情、“非典的预防措施”, 还与幼儿一起完成了研究报告。也正是因为如此, 孩子们渐渐愿意说说话, 他们那扇未开启的心门被轻轻敲开了。

在融于主题活动的科学探索活动中, 幼儿的潜能和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也许,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 这种科学探索并不算什么, 但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意识, 将使他们终身受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开启幼儿的心智, 他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支着儿生成主题活动 篇8

然而在以“教”为中心的课程里,幼儿的“平常时刻”往往被忽视,更不用说去利用它拓展幼儿高质量的发展空间了。具有自发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生成活动有利于幼儿“平常时刻”的有效利用和发展,活动中教师解读幼儿的一个个小小行为,在此基础上思考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走向,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自身教学经验、价值取向调整活动,通过双向的师幼互动让幼儿的学习由“外在灌输型”向“自发反应型”改变。这是一种独特的动态过程,其开放式的学习框架给幼儿和教师的对话、协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顺应了幼儿的发展。

什么是生成活动

生成活动既非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亦非儿童漫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指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做出价值判断,不断地修改、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有效学习的过程。

开展生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生成活动的实施和执行存在一定困难:想要生成活动,却不知从何下手;想要对儿童的兴趣点进行适当取舍,却不知怎样进行价值判断;缺乏师幼间相互适应、相互激发的能力;缺乏灵活教学策略的支出,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无从下手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照搬或模仿教材的活动方案,按照方案中的详细活动计划去实施,引导儿童按部就班地学习。这样的活动模式中,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不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想要生成活动却不知从何下手。

2.不会取舍

儿童在主题活动和游戏中会产生大量想法,有些与主题活动密切相关,有些是随机衍生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有价值、可以生成活动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其他低结构活动穿插或适当舍弃的,有些老师无法做到正确取舍。

3.无计可施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师幼之间相互适应和相互创生的能力,缺乏灵活教学策略的支出。生成活动的实施不仅要突出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生成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生成活动开展的原则

1.幼儿感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户外活动时幼儿被草地上爬行的虫子所吸引,却对老师组织的游戏心不在焉。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这一特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一旦兴趣盎然,他们学习时必然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生成活动时,老师应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选取教学内容,才能和幼儿积极进行互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之上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可以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很容易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切身体验和感受去学习。了解幼儿已有经验还有助于老师提供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所以生成活动应建立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之上,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与所期望其获得的经验和能力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幼儿整理、拓展自发学习,积极、自信、从容地进入新的学习,使他们的知识结构系统化,进而达到新的认知水平。

3.注重过程体验

幼儿的过程体验是自我的、旁人无法替代的,这种独特性和个体性决定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过程体验起着将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未知经验衔接、贯通,帮助他们完成认知升华、经验提升的作用,只有幼儿亲自参与的活动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感性、理性认知,将所学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贯通,构建新的认知,激发真实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

生成活动尤其重视过程体验,只有通过经历再经历、呈现再呈现的方式,才能使幼儿在亲历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生成活动的实施步骤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活动。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当前幼儿达到了什么发展水平、他们的兴趣点是什么。然后,教师才能立足于兴趣点,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此阶段幼儿应当达到的水平做比较,设计能引导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老师可以在活动前期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表格,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具体表现中发现幼儿的所处阶段和兴趣点,从而借助现场实录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和经验。

观察记录表

现场实录(活动详见25页《活动串烧》栏目):

片段1——老师提问:“你们猜猜父与子制作了什么面具参加假面舞会呢?”小董高高举起手说:“我觉得他们会做一个鬼脸。”亲亲说:“我觉得他们会装成小狗。”垚垚说:“我觉得他们会扮成怪兽。”

片段2——老师出示了漫画的最后一幅画面,全班孩子哄堂大笑。王捷指着画面上的路人说:“哈哈,你们看,他的表情太搞笑了!”小宝站起来模仿着路人的表情说:“他们的表情是这样的。”围坐成半圆形的小朋友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自发选择了不同的人物进行模仿。

兴趣点指向:片段1中,30个孩子有12个对于漫画的转折性结局表现出了明显兴趣,他们竞相猜测父与子究竟制作了什么面具,使路人露出如此惊讶、惶恐的表情。片段2中,大部分孩子对漫画中人物生动、夸张的表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产生了模仿、表演的愿望,参与到同伴间的讨论和表演中。

2.解读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大量想法,但大多转瞬即逝,真正有意义的是应能联系他们实践经验的。教师具有对幼儿想法进行价值判断的责任,不妨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其兴趣点,将幼儿的兴趣指向与课程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理性判断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再参考该年龄段的情感、能力目标予以筛选,遵循多数优先的原则进行取舍,从而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生成活动脉络,与幼儿共同梳理活动内容。对于个别幼儿的兴趣点,则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同伴互助、区角探究等形式加以疏导,以协调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幼儿原有的生活背景、认知能力、操作经验是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这些因素影响着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时的兴趣持续性、思维积极性和活动有效性。《纲要》指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在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所以在教师组织主题活动时,首先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基础和发展水平,再解读幼儿的行为,分析、判断其后的经验支撑点,寻找和确立适合不同个体发展的途径、方法及手段,进而生成主题活动。

3.顺应

顺应即顺从、适应,教师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主体之一,要在主题活动实施和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观察、评估幼儿的状况,比较一下幼儿距离发展的核心经验和能力目标还有多远,不断补充活动计划,调整教学策略,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活动,以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关于生成活动的若干思考

1.灵活把握预设与生成

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设的活动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在一个好的预设活动中,教师不仅能给予幼儿整体的发展,还能不断引发幼儿的兴趣生长点,鼓励幼儿投入到新的探索与游戏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以教师预设活动的形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再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不断生成新的主题网络。

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灵活地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及时、灵活地捕捉幼儿生成的问题,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巧妙地设计生成活动,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2.有效建构师幼互动

教师在活动中应关注幼儿的表现,解读幼儿的行为,关心幼儿真正关心的问题,判断他们感兴趣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关注幼儿的经验基础和发展水平,分析、判断幼儿背后的经验支撑点,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采取积极、及时、有效的回应策略,有效建构师幼互动。

一个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学活动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儿童单独引领的,而是教师与儿童间相互启发、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生成活动时,教师必须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活动,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实现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共长。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大班阅读课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画面与文字对应起来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良好的看书习惯。

活动准备:

1、清凉一夏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用书。

1、出示幼儿用书,引出活动。

教师:这堂课我们继续看书活动课,拿出我们这个礼拜的主题书“清凉一夏”请你翻开书,看一看,你看到什么?

2、请小朋友们把书本从第一页开始进行阅读。

(1)培养幼儿进行自由阅读《清凉一夏》。

教师带幼儿一同看《清晨公园乐淘淘》,教师请小朋友阅读。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些什么,这里是哪?

教师:他们都在干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观看《风在哪里》

教师:翻到第4 页,看看这图上有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教师:这是一首关于风的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1、观看《种太阳》

教师:看看图上有什么?这位小男孩在干什么?

教师:小朋友猜猜看这位小男孩为什么要种太阳?

教师:一请来跟着老师小声的读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呢?

二、观看《美丽的彩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彩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也是说的一件关于彩虹的事,小朋友们看看这上面都有什么?

教师:书上要这些东西干嘛呢?看看这里是怎样制作彩虹的,一起来欣赏这里制作的彩虹吧。

三、组织幼儿把幼儿用书收起。

教师:(表扬在活动中能够按要求完成的孩子)今天的.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里,请你们把书按书名分开放在桌子中间,小组长整理好后把书交到老师这里。

四,要求幼儿安静的收书,并有秩序的把书交给老师。

教师:要按老师的要求去收书,这要才不会把书弄乱,我们要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

五、活动结束。

上一篇:吃重阳糕的作文下一篇:司钻全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