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2024-10-19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共2篇)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篇1

一、“十五”发展情况(2001—2005):

“十五”期间,受国内政策因素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涨价因素较多,我市物价总水平变动较大。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0.6和98.7;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0.1和99.4;2003年受“非典”和国内国外需求拉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0.8和99.7;在稳健型宏观政策的作用下,受粮食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4年为1997年以来涨价幅度最大的一年,物价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承受、可调控的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2.5和101.2。五年来,我市价格总水平总体与我市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相适应,与“九五”比较,主要指标增幅趋于平稳。

“十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主线,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主要目标,以政府领导下的目标调控为主要手段,全面履行价格调控职能,努力提高价格监测水平,大力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科学破解价格难点问题,积极营造良好价格环境,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加强监测分析。在抗击“非典”、禽流感和应对粮油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程中,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向,作出准确的价格走势分析和预测,发布了数千条价格信息,为政策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健全了网络队伍,启动了药品价格监测系统,建立了应对价格异动的预警预报机制。

(二)适时适度调控。2003年起实行“两条控制线”政策,防止因出台涨价措施推动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菜篮子、米袋子”及各类价格收费,定调价格兼顾群众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速度。每年均圆满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价格调控责任制。

(三)深化价格改革。一是继续推进电价改革,如推进上网电价、热电电价、居民用峰谷电价、垃圾焚烧用电价改革,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二是完善天然气、液化气、石油价格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合理测算经营成本,兼顾双方利益;三是大力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水和保护水资源;四是改进和完善对药品价格的管理,研究招标药品管理和顺加作价办法,科学测算药价和准确发布药品调价信息;五是认真做好稳定粮食、农资价格工作。落实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降低农资价格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六是改进房地产价格管理方式,逐步放开对高档住宅价格的管理,加强对中低档商品房价格的审批工作,适度控制预售价格、严格审核销售价格、协调动迁安置价格,着力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2005年起,实行对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房不再明确具体价格,由企业自行确定,对商品房预售价格的二次审批改为一次审批,直接下达商品房预

(销)售价格通知。

(四)整顿价格秩序。一是贯彻教育收费“一费制”,继续整治教育乱收费,每年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二是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每年药品降幅均在15%以上。三是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尤其是制止价格欺诈垄断行为,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建成明码标价示范街2条,示范点40多家,教育收费规范化学校86所,全市A级信用单位12家,AA级信用单位3家。四是减轻社会负担。通过全面落实收费公示制、贯彻取消和减免收费政策,每年减轻社会负担2000多万元。

(五)规范政府行为。一是对凡是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二是进一步改进价格管理,组织对园林门票、自来水、城市公交车票价格调整的听证会,推行集体审议制、成本监审制等制度,使定价更加科学、民主、规范、透明。

(六)严格依法治价。一是严格依据政府定价目录进行管理,严格听证会制度,严格履行政府定价程序,不超越职权行事。二是严肃审批程序和违法价格行为处理程序,没有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发生。三是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共受理各类价格举报和咨询1220多件,查处价格违法案件520多起,经济制裁680多万元,回复率100%,满意率95%。

(七)加强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一是如何按照“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的要求,做好价格工作。二是新时期价格调控问题。三是加强和改进药品价格监管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四是价格管理体制问题。五是垄断行业价格监管问题。五是“一费制”、“一价清”、涉农收费公示等政策落实情况调研。

“十一五”发展目标(2006—2010):

(一)稳定粮食农资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一是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市场粮价动态监测,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二是完善化肥价格政策,促进化肥生产流通和稳定化肥价格的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继续落实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

(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一是积极推进电力价格改革。探索逐步由市场竞争形成上网电价和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二是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合理提高水利工程、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价格,加大水资源费与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三是尽快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规范天然气价格管理,进一步规范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四是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确定和公布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三)着力解决热点问题,科学疏导价格矛盾。一是妥善把握好调价的时

机和力度,价格调整既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又兼顾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二是继续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医疗服务改革的配套方案,执行和公布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逐步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三是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坚决贯彻“一费制”,逐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基本解决“教育贵”的问题。四是改进和加强商品房价格管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打击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违返价格行为,解决“房价高”的问题。五是出台科学的停车收费标准,消除收费乱、收费高的现象,快速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六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价格杠杆支撑,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价格环境,全力解决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招商难”问题。

(四)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整顿规范价格秩序。一是强化价格监督检查。继续做好农资价格、煤电油运价格专项检查,打击生产资料领域的违法价格行为;开展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药品降价政策执行情况、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医疗服务收费,维护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深入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重点查处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乱收费行为,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开展价格诚信工作,组织开展“推进价格诚信,打击价格欺诈”宣传执法月活动;积极推进“价格监督进社区”和“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继续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规范主要街道和主要行业明码标价的行为。二是规范价格和收费秩序。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成本审核机制;加强收费年审工作,完善相关收费制度,增强收费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执行春运票价政策;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规范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做好涉案财物价格鉴定纳入司法鉴定体系的管理工作。

(五)加快价格基础建设,提高价格工作水平。一是加强价格监测体系和预警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重要物资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商品的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建立健全主要消费品、能源等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完善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预案,不断提高价格监测能力和水平。二是推进价格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政府定价行为、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涉案财物价格鉴定等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市价格指数将控制在苏州预期目标范围,使其继续与我市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相适应,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平稳。

科技局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篇2

科技工作要点

一、“十一五”科技工作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科技工作新思路,通过认真实施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和科技服务民生行动,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大力争取和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全县争取上级各类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2个、项目资金54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52个。

——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获得科技成果8项,其中:攀枝花市科技进步奖8项;申请专利65件,专利授权40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个;有注册商标43件,其中:培植四川省著名商标1件、市级知名商标2件;2个农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科技创新环境逐步改善。科技投入显著增长,县级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经费达3646万元。科技队伍得到巩固,2010年末,全县有科技人员14997人。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1个,创新型培育企业3个,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专利试点示范企业

2个,科普示范基地10个,农技110县级信息服务站1个、乡镇信息服务站12个、村级信息试点服务站6个。建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员和特派员制度。

——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初步取得实效。以发酵何首乌茶的工艺及产品开发技术、SCR脱硝催化剂用二氧化钛综合技术、钒钛磁铁矿采选新流程技术、镍钴分离技术、金红石钛白粉后处理复合解聚技术、花岗石出口板材加工新工艺新流程技术、早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烤烟生产关键技术、优质早熟梨矮化密植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钒材料、钛材料、花岗石板材、特色林果、中药材等科研领域。

二、“十一五”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进步的支撑能力比较薄弱。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缺失、激励机制与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载体建设滞后,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拔尖型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不适应社会科技需求。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总体的科研开发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且优势产业领域未形成完整的研发链和产业链。三是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技术市场发育滞后,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三、“十二五”科技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XX”的奋斗目标,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在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先导和支撑保障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发展与突出重点原则。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统筹产业特色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科技发展重点,加强整合集成,实现重点突破。

2.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原则。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县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途径解决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

3.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协作攻关,又要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以及企业科技创新、广大农民技术推广运用的主体作用,开展科技创新应用。

4.企业主体与产学研联动原则。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重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科技创新实体作用,全面推进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有效集成。研究集成部分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引进或转化应用一批有助于推动产业规模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初步形成重点产业的研发链和产业链。

2.主要目标:

(1)建立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创新体系。新培育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5家,攀枝花市创新方法企业6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品牌产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1个。建成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在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引进培育4个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在钒钛磁铁矿采选业、钒钛及稀有金属产业、建材产业、太阳能产业、机械制造业、硅藻土产业等领域,开展10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引进和转化。

(2)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大力扶持专利申请,新申请专利量达60项以上,专利授权量在40项以上,实施专利30项,专利试点示范企业达5个。扩大注册商标总量,每年申请商标3件以上,全县注册商标总数达到60件以上。(3)建立统筹城乡创新要素平台。建立5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个市县级标准化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6个专家大院,完善农业科技“110”等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4)加强农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攻破农业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难题10项,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专利技术6项,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20项。引进农业新品种60个、新技术25个、新模式10个。研究应用中药材及林下资源(产品)开发技术8项。(5)加大科技投入。“十二五”期间,确保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县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财政每年投入人均科普活动经费不少于0.5元。

(四)开展重点产业科技攻关与示范

1.钒钛磁铁矿采选技术。发展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采选技术,提高铲装、运输装备水平和效率,综合确立经济剥采比。开展低品位矿、极贫矿选别、高效清洁化、多金属综合回收选矿技术研究。引进新型高效环保选矿药剂,开展选矿工艺、设备与XX矿的适应性研究。运用现代新工艺及设备改造传统工艺,实现采选设备的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

及高效节能,提高采选效率和钛铁等有价元素回收率。开展矿山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安全稳定性监测评价以及防控和生态治理,实现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协调。

2.钢铁生产技术。围绕钢铁冶炼及深加工、特殊钢生产和深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开发,引进应用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开展特色钢铁及深加工产品技术研发,发展钒钛低微合金、含钒钢筋等特殊钢种的开发技术。

3.钒钛及稀有金属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一是钒及稀有金属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发展钒清洁生产技术,支持钒中间合金、钒电池、钒铁、钒渣等产品及磷铁、碳酸镍、氧化钴、钼铁等稀有金属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研发、应用。围绕提高钒钛磁铁矿中稀散元素回收利用率这个目标,支持发展提钒尾渣回收钴、镍、铜、铬等金属的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二是发展钛生产综合利用技术。完善硫酸法钛白综合开发生产工艺与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生产技术,积极发展高档专用钛白生产技术、金属钛生产技术、钛材加工技术、钛及钛合金生产加工技术。三是围绕提高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支持发展钒钛化工产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废酸浓缩及循环复用技术。四是开展硅藻土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4.机械加工及制造业系列产品开发技术。以钢铁钒钛材料产业为基础,围绕钢铁、钒钛、稀有金属开发下游机械

加工及制造业技术,拓展钒钛机械加工产品。积极开发含钒钛铸锻件系列产品技术,发展钒钛低微合金铸锻件、钢铸件、特钢锻压件、冶金耐磨件、钒钛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努力形成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加工制造业。

5.新能源开发应用技术。围绕我县光热资源优势和钒钛新材料产业基础,开展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支持开展光伏发电应用技术示范、钒储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推进太阳能杀虫灯在农业生产绿色防控中的应用示范。

6.花岗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开展花岗石出口板材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转化应用,提高板材的品质与出口创汇能力。

7.特色农业及生物资源利用。通过打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及技术综合示范,较大幅度地提升我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农业重点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应用一批成熟、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积极打造技术链,推进产业链,培育农产品知名及以上品牌,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村,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推进蔬菜、林果、畜禽、水产、中药材、烤烟等农业重点产业科技专项: ①早春蔬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充分发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示范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进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引进示范和产区新模式的集成应用、蔬菜贮藏运输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形成设施蔬菜高效先进实用系列技术。引进蔬菜新品种50个,筛选推广应用10个,引进新技术15项,集成组装形成新技术8项。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一套集专家入户咨询、网上技术问答、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强化试点示范与成果的转化应用,切实为XX县6万亩现代早春蔬菜基地提供科技支撑,提高蔬菜商品率和附加值,培育XX优质早春蔬菜品牌。②特色林果业科技示范

XX县核桃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引进20个以上核桃品种,建成XX县核桃优良品种收集园及采穗圃。大力营建核桃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园,研究应用XX县优质核桃种植园丰产栽培技术。开展核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发展核桃资源深加工业。早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应用

着力转化应用早春枇杷控时成熟科技成果(2008年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示范推广面积达3万亩。深入研究枇杷病虫害防治技术,进一步研究集成枇杷丰产栽培技术。

引进市外科研院所最新育成的优质枇杷新品种,培育200户以上枇杷科技示范户,积极打造优质早春枇杷地理标志商标。

晚熟芒果、优质葡萄、早熟梨、桃子等特色水果科技示范 按照“良种引进筛选—科技示范园建设——标准化种植—采后处理与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方式,着力推进晚熟芒果、优质葡萄、早熟梨等特色水果产业链科技示范。开展水果的设施栽培、精准栽培技术试点示范。③“一村一品”科技示范村建设

建立优质肉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村,开展肉牛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肉牛生态养殖模式研究、肉牛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示范应用,在肉牛杂交改良技术、设施养牛技术、全混合日粮技术(TMR)、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技术关键领域取得突破。通过该专项的实施,建立优质种牛扩繁场,并按照畜—沼—菜(食用菌)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培育适当规模养殖户,推动示范村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带动全县优质肉牛养殖小区建设。④畜禽养殖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现代畜禽的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按照“饲料生产——良种育繁——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方式推进。重点支持牛羊、生猪、家禽的品种改良和标准化养

殖技术研究示范,开展畜禽育肥、牧草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推广,实施动物、家禽疫病的监测、防控和预警机制研究。⑤特色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产业化示范

支持特色水产的品种保护、人工驯化以及名贵优品种引进改良和养殖技术研究、示范。通过引进特色水产名贵优良品种,开展亲鱼培育、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产品(鱼子酱)加工等产业链科技示范,研究形成适合梭鲈等特色水产生长繁育的技术体系,充分开发二滩库区亚冷水资源,规范本地池塘养殖,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水产品,打造攀西特色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示范

以开发林下科技产业为重点,加强何首乌、柴胡、当归、三

七、重楼等中药材的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示范,推进各类中药材的品种引进、改良和配套种植、采收加工研发,开展块菌等菌类、野菜、油料资源的种源保护、人工驯化、品种改良及栽培加工技术研发,加快石蹦、野鸡等野生动物的品种保护和人工驯化养殖技术研究示范。⑦烤烟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积极转化应用攀枝花市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科技成果(2009年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建立现代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和专家大院,大力开展烟叶生产良种良法配套栽培、集约化与商品化育苗、烟草平衡施肥、密集型

智能化调制等技术的应用,培养一大批现代烟叶生产技术能人,切实提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做大做强烤烟产业。

(五)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

1.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围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等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创新研发平台,带动企业技术开发和产业产品升级。鼓励优势企业与市内外大学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发与成果转让,建立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重点资助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型示范企业,形成区域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2.产业集群科技引导工程:充分发挥基地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孵化器”载体的作用,将创新行动推行于园区建设。在省级成长型特色工业园区(白马工业园区)、省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重点扶持2个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优势,大力建设“孵化中心”,为科研成果熟化、系列产品开发、高新成果示范提供基础条件。通过园区聚集科

技型创新企业,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使更多的科技创新项目落户园区并最终实现产业化,从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区域创新空间。

3.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循环产业链。在钒钛磁铁矿与花岗石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积极完善相关产业链,加强技术集成攻关,实施典型循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努力实现废弃污染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在农业方面,优先选择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畜、沼、果(菜)、太阳能、电能的循环生产。在城镇建设上,使用节能环保、太阳能循环利用及城镇垃圾循环利用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科技金融支撑工程:把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推行于重点产业。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促成各类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整合,运用科技贷款、风险投资、专利质押担保、创新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农业科技创新名牌新产品。

5.统筹城乡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围绕早春蔬菜、特色林果、畜牧水产、烟草、中药材、林下资源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以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

县培育县、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为载体,通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农业产业链科技示范、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示范工程行动,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技能化、城乡信息化等“五化”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步伐,探索以科技为纽带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大力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打造XX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6.知识产权试点工程:围绕XX县开展攀枝花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提升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知识产权政策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专利、商标、版权、品牌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普遍提升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成为社会群体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对创新成果申请知识产权,支持企业专利技术的产业化。

7.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加快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省内外专家、关键技术持有者等一批科技人才,带动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团队,初步形成以专家为核心、团队结构合理的各类科技人才团队。结合我县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遴选、引

进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较强的县外科技人才,带动培养本地科技人才,在企业培养钒钛及其产业链领域的研发团队3个,在农村培养特色农业产业领域内的乡土技术能人团队10个。

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构建分层分类的县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二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加强职业培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华森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

纪人。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科技计划项目、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进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下乡支农等工作。

8.创新文化培育工程:把县域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科技宣传、科普工作、学术交流、青少年发明创造、职工技能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9.科普示范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坚持开展“冬季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专项科普活动,积极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生活百科、低碳环保、自然灾害防御、卫生疫病防治、计划生育、农业种养技术等专题科普,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开展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乡镇活动,加强对学生、居民、职工、干

部、农民的科技知识宣传教育。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科普人才。拓展科普活动形式,宣传推广科技成果,形成科普信息的高效传播机制。

(六)保障措施

1.完善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提高县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纳入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日程,列入主要领导抓第一生产力的考核内容,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县属各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督导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点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制度,加大协调与督办力度。

2.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确保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时,强化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各类企业科技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鼓励金融资金、民间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逐步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提高财政对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充实招商项目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精心组织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加强项目包装推介跟踪,着力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营销加工等进行上下游全方位招商,重点引进技术先进、配套能力强、关联度高的企业

和项目,努力实现靠大、上新、活小的目标,为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培育企业和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引进的具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行重点投入、集中投入。二是要整合优势科技资源,重点支持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开发,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人才团队等形成持续稳定的支持,促进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

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立足我县重大科技需求,谋划长远,积极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周边地区、先进地区、优势企业的交流合作,开展创新资源的交流互动,促进项目、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对接和互动,不断提升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实效。同时,积极支持我县企业“走出去”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

4.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一是优化自主创新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执行《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制定《XX县技术创新奖励办法》、《XX县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健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制度。二是健全政府科技管理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口管理和协调指导职能,改进科技项目评审和评估制度。三是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落实激励企业

技术创新的税收及奖励政策。四是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同企业技改扩能、企业改制与改组相结合,将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吸纳科技成果。

上一篇:蜗牛初二作文下一篇: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