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2024-06-28

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共9篇)

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1

试论煤矿安全生产措施论文

一、前言

在企业生产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煤矿企业也是如此。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可以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研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文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煤矿安全与煤矿生产的关系以及安全在煤矿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最后得出:在以后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强化煤矿工人的安全技能,提高职工安全操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确保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矿安全与煤矿生产的关系

人们常说安全为天就说的是这个道理,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必安全,安全才生产。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所在。由此可见,安全和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也可以说两者是同时出现的,没有单纯的安全也没用单纯的生产。所以,我们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必须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安全在煤矿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周边的环境和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要有较深的认识;第二,要有对安全隐患进行防范的措施;第三,时刻要有安全生产的意识。因此,只有矿工安全意识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操作技能到位、处置措施到位,才能真正达到本质安全状态,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治久安、高效稳定生产。

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结合相关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强化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责任考核长效机制;有效的开展事故反思学习;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推行。

(1)强化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安全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人员自身要求条件。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人人增强了安全防护意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为此,企业要定期进行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另外,要多渠道、多方位地招收和录用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员充实安监员队伍。通过这些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2)建立责任考核长效机制

安全责任考核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通过制定有效的安全考核和激励制度,让煤矿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生产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出现事故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在全矿上下形成人人保安全的局面。这样,有效的责任考核长效机制和职工的收益挂钩,可以让职工更加的注重安全生产,注重标准化工作。

(3)有效的开展事故反思学习

事故反思学习可以让每位煤矿员工认识到不遵守安全标准的危害性。这样通过反思学习,寻找事故原因,有效的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具体的做法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进行题目加案例培训教育。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出职工不规范操作的考试题,结合历史上因同类型不正规操作发生的事故,给家庭带来的痛苦,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第二,让三违人员进行现身说法。通过思想教育让三违人员认识到讲解自身违法行为的重要性,通过他们的实际违法问题,来对身边的同事进行教育,通过现身说法,来增强意识。

(4)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推行

精细化管理是近年来煤矿企业提及的一种较多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矿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培养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从被动的安全管理到主动的参与安全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发展。具体的做法为:各项安全文件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在环境上的体现;精细化管理在外部环境的有效使用。第一,各项安全文件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体系文件的建立是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的体系,四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整理和总结。有效的科学的体系管理文件,可以让员工做到有法可依。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随意性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将各项工作标准化正规化。这是各项安全文件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另外,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推行,可以在管理上实现层次化、制度化,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人人有责,使各项工作协调配合,实现预定的目标。第二,精细化管理对于生产环境上的影响精细化管理本身对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对于“三违”人员要进行深刻的教育和惩罚,坚决做到杜绝“三违”事件。另外,还有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加深。管理制度的刚性,客观要求煤矿生产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将产值产量放到次要位置,这就决定了在不安全的环境面前,其他因素,只能为安全让路。第三,精细化管理在外部环境的有效使用煤矿安全的外部环境中,具体的精细化管理为: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广播,张贴安全标语,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安全氛围。通过以上三点,有效的说明了,精细化管理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也是让煤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

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2

近一个时期, 特别是近五年, 我国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呈逐渐上升趋势, 这对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好。那么本文认为应从安全事故背后去挖掘事故产生的内外在原因, 从根本上弄清楚其发生的内外部机制, 我们认为除了技术原因外, 管理的缺失和经济的不合理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其中事故本身的条件性、有效的产权明确性评价、价格违背规律的扭曲存在是经济上导致事故不断升级的核心要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和合理规避安全生产事故的产生呢?单靠政府部门惩罚或者一定的行政管制性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 我们要加快观念转变,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重视在思想上进行安全教育, 从源头上克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 维护煤矿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地。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事实:煤炭行业是我国经济生产中最危险的、最容易出伤亡事故的产业之一, 危险系数很高, 每年伤亡人数在6000~7000人左右。全面地看待每年的煤矿安全生产情况, 各年度百万吨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由于国家的社会大环境、经济状况、管理的跟进程度, 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相当的反复现象。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视生命, 看重生活质量及企业追求自身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安全感已经成为广大员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煤矿灾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导致不利影响已经超越的经济利益本身, 每一起事故的发生, 都给国内外社会各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和震撼, 这不仅使煤矿企业自身形象受到巨大损害, 还会使企业市场亲和力明显削弱, 给煤炭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难题。

总而言之, 如何避免矿难频发, 已经成为各类煤矿、企业, 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煤矿安全事故根源的探究, 就是要系统地, 全面地分析和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中寻找出关键的问题, 从而给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 政府部门的决策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从而减少和从源头上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就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并就进一步解决该问题, 提出了规避该问题的几点思路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2 原因分析

本文从频繁的煤矿事故现象背后, 充分借鉴理论界和行业内的各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 特别是行业煤矿安全专家及相关部门都从各自研究的视角进行的分析和探讨。有的认为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是主要原因, 有的则把原因归结为是企业管理失范, 也有的指出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和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官员处罚不严等等, 必须承认, 这些分析说法都有一定道理。矿难频发可以看作是高能耗,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在市场经济的洪流面前, 企业处理要追求经济利益, 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减少支出, 维持自身长期发展, 另外由于行业自身的无法克服的实际原因, 特别行业性质及工作特点等决定了矿难发生的必然性, 矿难频发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我们认为应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才能得到辩证的解读和合理的分析。

2.1 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不容乐观, 这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一大硬伤

从我们国家煤炭的自然状况来看, 我国煤炭类别层级相对突出, 分类差异大, 大中小型煤炭企业并存, 我国现有的煤矿含量也是世界上主要采煤国家说不能比及的。但是,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 我国煤矿企业生产能力不集中, 处于十分分散的境地, 这样十分不利于技术的普及和重要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升, 不仅对于大型煤矿也不利于中小型煤矿自身的发展, 大多数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 抗灾能力差, 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2.2 煤矿安全生产缺乏观念上的重视, 煤矿开发难度逐渐增大及煤矿防灾害系统尚不完善

当前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仍然是瓦斯, 煤尘, 水, 火, 顶板等几大自然灾害。近年来多数国有煤矿对主要和重要的防灾系统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造, 建立了合理的通风系统, 相当部分高瓦斯矿井新建了瓦斯抽放系统, 多数高瓦斯矿井和部分低瓦斯矿井建立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国有煤矿防灾抗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安全生产效果明显。但在防排水, 防灭火, 防尘, 机电运输等方面实施技术更新改造和投入的力度普遍不大, 进度相对滞后;在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预测预报, 防治等难题上缺乏联合科技攻关。国有重点煤矿的防灾系统相对较完善, 国有地方煤矿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3 规避措施

煤矿企业自身的问题比如管理确实, 安全观念缺乏, 技术手段落后等, 是产生安全事故的内部原因;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是外部原因, 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克服或者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就要从根本上提出相应措施兼以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法律体系和政府部门的执法监管力度并举, 通过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 共同承担起企业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任。本文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规避煤矿安全事故的几点措施。

3.1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意识, 积极转变工作思路,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

加大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科技投入, 尽快弥补煤矿安全欠账。允许煤炭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的高线提取安全费用, 部分特例可突破规定的高线提取安全费用。依法对安全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目前安全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有些企业挤占和挪用安全资金。为此, 要制定安全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的部门规章, 建立由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对安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制度, 确保煤炭企业的安全资金管好用好。

3.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措施, 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共性, 关键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问题, 加强科技攻关, 提高对煤矿主要灾害的识别能力, 监测预警能力, 防治与控制能力;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水平, 事故的抢险救灾水平, 安全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 事故的鉴定分析水平等。以危险源辨识, 监测预警, 灾害防治, 应急救援, 事故分析处理, 科学管理等方面为主线, 开展重点科技攻关。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客观事实, 对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做了全面的分析, 并就如何规避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 维护广大矿工的人身安全, 提出了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和思路, 强调必须树立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深入开展现代煤矿安全教育, 从源头上克服安全事故的频发,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分析,规避措施

参考文献

[1]石建文, 桂祥友.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及问题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4 (1) :62~64.

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33-02

1 煤矿安全的状况

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煤矿生产力水平低下,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水平,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1 煤矿死亡人数多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每年因工死亡都在万人以上。1990-2004年累计死亡97 754人,年均6 517人;2004年死亡6 027人,占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0年开始,国际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煤矿实现了零死亡。

1.2 “三个多发”的特点明显

一是重特大事故多发;二是小煤矿事故多发;三是瓦斯和水灾事故多发。

1.3 经济损失惨重

在工矿商贸企业中,1/3以上的事故、近一半的重大事故和3/4的特大事故,均发生在煤矿。全国煤矿一年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年销售收入的5%。

1.4 社会和政治影响恶劣

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患,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人权攻击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生产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和政府形象、关系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

2 煤矿事故的主要特点

2.1 乡镇煤矿事故频发

在全国煤矿事故中,乡镇煤矿发生169起,死亡和下落不明622人,分别占煤矿事故总量的77.5%和89.8%。其中发生的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煤矿重大事故总量的86.1%和83.9%;发生的特大事故全部在乡镇煤矿。

2.2 煤矿瓦斯事故上升

自2010年7月以来,煤矿瓦斯事故发生41起,死亡302人,同比增加8起、153人,分别上升24.2%和102.7%。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瓦斯事故6起,死亡203人,同比增加2起、135人,分别上升50.0%和198.5%。从近期情况看,煤矿瓦斯事故仍是当前煤矿安全的主要灾害,说明瓦斯的治理和防范仍然是当前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對此要给予高度重视,继续打好煤矿瓦斯治理的攻坚战。

2.3 煤矿水害事故上升

全国煤矿发生水害事故13起,死亡和失踪188人,同比增加7起、179人。发生重大水害事故8起,死亡31人,同比增加7起、28人。特别是7月7日江西萍乡市永胜煤矿、2010年7月14日广东梅州市福胜煤矿、8月7日广东梅州市大兴煤矿,相继发生3起特大透水事故,分别造成15人和16人死亡及123人下落不明。

2.4 停产整顿矿井重特大事故频发

自2010年7月以来,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46起,死亡和下落不明507人。其中停产整顿矿井发生27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81人,分别占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8.7%和55.4%;停产整顿矿井发生特大事故5起,死亡和下落不明195人,分别占煤矿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50.0%和52.7%。

3 煤矿安全生产措施

3.1 健全制度,从严管理,强化责任追究

制度对于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为安全生产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强化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水平。只有各项制度落实了,员工才能保持良好的劳动情绪,才能提高工作的安全系数,才能遏制少部分员工不讲文明生产,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努力实现职工思想,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应广泛开展井下单位无重伤,地面无轻伤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无事故活动,实现月度考核季度通报,年终奖惩兑现。强化安检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安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建立健全设备、材料供应和维修质量的责任跟踪机制,坚持有问题追究到底。

3.2 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如果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事故就能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人的安全行为,不论是在何种作业环境中和条件下,都能按照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人安全。②物的安全状态,不论是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③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不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④制度科学合理,杜绝管理失误,实现煤矿零缺陷、零事故。

3.3 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这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举措。①国家尽快组建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协调煤炭经济运行,研究制定煤炭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解决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负责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制定并实施煤炭资源利用开发标准及规划,提高全国煤炭资源利用水平,全面促进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②地方要尽快建立统一高效、责权对等、上下理顺的煤矿管理体制。提升煤炭管理部门的地位,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做到管安全必须管生产。加强煤矿监管队伍建设,积极解决编制、经费、办公场所、车辆、工资等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压死责任,确保煤矿监管体制的良性运行。③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保证措施,确保各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编辑:李敏)

On the Safety Production Measures of Coal Mine

Zheng Linlin

Abstract: The low productivity level of China’s coal mines, coal mine accidents and deaths remain high, and still lag behind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al mine safety conditions and safety measures.

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easures

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4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00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t,增长26%。千万吨以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21户,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但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和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对策,对促进我国煤矿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和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随着煤矿经济形势恢复性好转,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部门。与国外的差距也仍然很大。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对2002年煤矿事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其安全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1.煤矿的主要事故类型为顶板、瓦斯和运输事故。3类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82.94%和死亡总人数的81.58%。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最高,占事故总起数的54.42%。火灾死亡事故的严重度最大,平均每起事故造成9.25人死亡。瓦斯事故的危害最严重,事故起数占17.10%,死亡人数占34.41%。

2.随着煤矿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事故所占比例下降,生产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但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即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产量越低,安全状况越差。较高的装备和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了基础,同时,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又为生产能力的发挥创造了前提和保障。

4.事故发生具有时间规律。在月份方面,3、4、5月是事故的高发月,在月旬方面,2002年下旬特大事故占62.5%,在工作班次方面,日班发生的重大事故占46.55%。

5.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最大。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占76.92%,在重特大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42.82%,采煤工作面占25%;但巷道事故比例也有增大趋势。

6.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1.07%,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仅分别占全国煤矿的11.88%和12.92%;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占全国的18.91%,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15.17%和14.62%;而乡镇煤矿产量仅占全国的30.02%,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到72.95%和72.45%。

7.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差别较大。神东、兖州、大同等35户企业百万吨死亡率已控制在0.5以下,平顶山、开滦等16家企业在0.5~1.0之间,而南桐、鸡西、资兴、攀枝花等9户企业在10以上。重大事故多发生在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和贵州,六省占总起数的54.84%;特大事故多发生在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市。

三、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方位的。分析表明,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煤矿从上至下存在较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为或在煤炭市场恢复性好转的形势下急于摆脱困境;或在采掘失调情况下急于恢复正常生产;或为追求更大利润,片面追求生产而使安全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每起煤矿重特大事故均与此相关。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不高、监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以应对我国幅员辽阔、煤矿数目众多、安全监察人员有限的现实。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3.随着矿井的延深,煤矿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在增加,灾害治理的难度加大。表现在瓦斯涌出量越来越高、矿山压力增大,灾害治理更加复杂。

4.防灾措施缺乏针对性,且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大量存在。在2002年国有煤矿发生的16起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防突措施不力的8起,石门揭煤未采取专门措施的3起,地质条件变化未能及时修改实施措施的3起。

5.现场管理不力、“三违”屡禁不止。2002年80%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造成的。

6.安全欠帐大,装备状况差,防灾系统不完善,设备失爆或不防爆现象严重。7.事故应急措施不力,装备不到位,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相当普遍。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正确选择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8.职工综合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据2002年开展的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大中型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5.44%;中小型煤矿中,平均每处煤矿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职工不足3人。由于煤炭行业近年职工的流动性加大,给安全技术培训造成困难。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力求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强化煤矿各级领导、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应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月等措施,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感。要建立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并逐级向下延伸,依法严肃查处事故,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通过有效激励强化安全意识。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建设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应尽快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技术保障、信息网络和安全技术培训六大体系,为安全生产及其监察提供各种支撑和保障平台,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监察工作效率,强化政府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有关执法部门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高行政执法和安全技术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4.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强化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安全整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内容,应严格煤炭生产准入,完善安全保障设施和防灾系统。应继续深化对重点地域、重点企业的重点监控。

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安全状况的好转。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灾害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应大力开展安全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动企业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促进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强制性的覆盖全煤炭行业的事故预防、赔偿和康复的一体化工伤保险体系。根据企业安全保障程度、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严重度、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业绩,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制,以从经济上引导企业主动加大安全投入。此外,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目前分别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部门负责,且缺乏相互协作机制,不利于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在事故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进行改革。

7.依法规范事故处理程序和伤亡人员赔付标准,加大事故成本。目前,我国煤矿事故处理和伤亡人员赔付很不规范,随意性强,赔付标准过低,以致使煤矿矿主和经营管理者认识不到安全生产的严峻性。因此,应尽快通过立法,规范事故处理程序,提高赔付标准,加大事故成本,使企业因担心“死不起人”而不得不加大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出口安全技术措施 篇5

自“9.28”正升透水事故以后,我矿按照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立即进行停工停建,通过三个月的大整顿、大排查活动,我矿具备了复工的条件,为确保矿井早日实现联合试运转,我矿近期组织了施工队伍进行了副立井井筒改造。旧主立井仍担任矿井矸石的提升任务,旧副立井担任矿井回风任务,主斜井目前为矿井的唯一安全出口。正中煤业目前处于基建期间,特制定安全出口的安全技术措施:

1、定期对正中煤业安全出口和避灾路线检查维护,确保畅通。

2、矿机电科每周组织有关单位对绞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检查试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运搬队每天对主斜井的提升安全保护装置检查试验一次。

4、近期加大组织矿井灾害预防方面的演习,熟悉避灾路线。由安监处负责监督各巷道岔路口及避灾路线上设置路标及安全标志牌,防止人员走入岐途。

5、主斜井每天工人上下班期间进禁止下料,严格遵守“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

6、在每条巷道的出口、尾口均设立安全出口等标志牌。

7、矿井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应按照一下各避灾线路撤离:

发生水灾时:01材巷、01运巷、01联巷→回风巷、回风石门→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运输石门、轨道石门→轨道下山→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 01材巷、01运巷、01联巷→轨道巷→回风暗斜井→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煤矿安全与措施 篇6

一、现状与形势

1、事故率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屡禁不止。1990年至2003年,我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7%,最高达22%。2003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96万余起(调度数),死亡人数超过了13.6万,每天因各类事故造成370多人死亡。各类事故中以道路交通为最多,共发生67万余起,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7.33%;以工矿企业中的煤矿事故最为严重,全年死亡近7000人,占工矿企业总数的46.87%。严重的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得到根本遏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重特大事故的获救率不到5%。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元以上,约占GDP的2%以上。据初步推算,2005年,全国事故死亡人数可能突破15万人,2010年突破18万人,而且事故的各类增多,事故防范、处理的复杂性和技术性难度将增强,事故发生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将更加严重。

2、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技术措施薄弱。目前,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达到国际先进技术装备仅占十分之一,产业发展仍基于传统的技术与装备,重化工产业技术结构特征明显,整体技术水平低,导致产业发展中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综合能耗高(高出世界先进水平20至50个百分点)、污染严重(仅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竞争力弱。特别是安全技术措施薄弱,由于忧患意识不强,加之,经济转型期中的各种原因,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欠账多、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薄弱,极大地影响了安全生产。

3、传统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安全生产问题日益成为提升产业技术的关键,甚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我国大规模资源开发中安全技术已严重制约高效开采和合理应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矿山资源开采向深部发展,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等自然条件的恶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交通安全技术已在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中成为保障人生安全的一大难题;又如对于我国即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远、复杂程度最高的输电格局,尽快解决全国联网的重大隐患和电网稳定运行中的技术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当前我国在危险源辨识、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测、监测和风险控制、灾害事故防治、以及应急救援等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安全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根本性突破和大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安全技术急需提升。

4、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不完善,体制性障碍明显。安全生产工作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是企业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特别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到实际应用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和体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率低、作用发挥不佳。体制性障碍还突出地表现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各个环节,如何发挥合力作用,特别是发挥技术进步的合力作用

当前,新型工业道路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使我国产业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在推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国际安全风险的转嫁机率,甚至已经出现一些安全风险高和高污染的产品生产转移到我国的情况下,安全生产技术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程度不高和职业危害等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任务十分艰巨。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提升我国产业安全生产技术对策和措施。

针对当前突出的产业安全生产问题,结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十六届三中会关于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有效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对策和措施,制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专项规划,强化措施。特别是要针对当前产业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灾区、重大隐患、薄弱环节要加强重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推进技术进步。

二是加强我国产业安全技术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

针对我国重大产业安全技术问题没有有效解决的实际,特别是针对基础产业中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加强重大和关键的安全技术研发,力争通过产业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事故灾害防范能力。当前,应加快矿山、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要加快解决矿山重大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高可靠性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矿井主要灾害预防集成关键技术,高效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技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大型油气管网安全防护技术,水上交通安全应急处理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经济安全运行中的重大隐患问题和防范技术措施研究,特别是要加快解决全国电网的电压稳定关键技术、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的电网稳定技术等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发。

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同时,加速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渗透、嫁接和集成,尽快形成新一代的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要加强企业在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加快产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进程,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技术,促进产业安全生产的高新化,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规范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特别是要以先进信息化技术为平台,综合监测与监控技术系统、灾情分析与分级、救援、应急处置和指挥决策等关键技术,与数据库及模型库互动、形成安全生产的有力技术保障,达到高效应急的目的。

五是加快实施标准化和专利战略,强化技术基础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撑条件。通过加快完善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我国产业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按照市场规则和监管方式,严格、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机制。要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速淘汰落后和安全程度不高的生产工艺,为产业技术的提高和升级创造条件。

六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浅论煤矿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随之而来的能源需求问题也在不断增多我国的传统产业是煤矿, 中国是一个煤矿大国, 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矿资源, 与其他的世界上的国脚相比, 我国每年的煤炭开采量都会达到很高的水平。从整体上看, 我国的煤矿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规模, 为我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 在煤炭的使用中, 很多不好的问题随之出现, 例如能源的利用率低, 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及不合理的企业机构等等问题。由此可见, 对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不但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还可以优化我国的企业机构, 达到双赢的目的。

1. 我国煤矿产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 落后的管理模式

目前, 我国的煤矿企业的体制已经成功转型, 现在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 但是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旧模式的管理方法, 而且污染严重问题一直是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也就造成了我国煤矿企业的落后的管理体制。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对提高我国的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 实现企业的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是我国煤矿经营的最终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煤矿企业只注重煤矿的开采量以及最后的生产能力的原因所在, 从而忽视了对煤矿开采的基础设备的建设以及完善。

截止到目前为止, 旧模式的管理方式仍然被很多的煤矿企业所使用, 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对于资源的浪费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煤矿的经营效益也会降低。虽然已经有很多的煤矿企业开始或者已经建立了节能减排的机制, 但是对于节能减排的实施并没有做到位, 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监督体制的不完善等,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

1.2 落后的煤矿生产技术

自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经济和生产力在不断地提高, 煤矿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生产力的提高, 以此来满足市场对于煤炭不断增长的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很多的煤矿企业都会选择扩建或改建自己原本的模式来提高煤矿的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仅仅将煤矿的生产量提高, 并没有注意到煤矿生产技术的重要性。造成了煤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局面, 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 与其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如果只想依靠提高煤炭的开采量来提高我国的经济, 这种做法不但会加剧能源的消耗, 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严重的能源消耗

煤矿企业为了使煤矿的产量有所提高, 通常会采用煤矿生产周期延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采用这种方式虽然会将煤炭的产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也会对井下作业的人员加大工作的难度, 在作业人员挖掘开采矿山需要用的巷道的过程中, 井下的开采出来的用于运输的辅助距离就会增大, 并且使得相应的开采设备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 出现能耗不断增大的问题。如果长时间的话, 我国在能源的消耗方面的问题会不断地加重, 在一些小型的开采单位中, 由于其经济实力有限, 开采的装备并不是很完善, 在开采的过程中, 通常会出现设备的安装不到位、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在企业当中没有健全工作制度和安全的管理制度等等问题, 这些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导致煤矿企业的能耗问题的出现。

1.4 落后的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的管理, 很多的煤矿企业的领导都把注意力放在煤矿的产量上, 主要看重的是如果将煤矿的生产力得到提高, 从而会忽视节能减排的措施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节能减排的意识没有形成。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管理制度而言, 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比较落后的, 煤矿企业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健全的管理体制, 对于煤矿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方法, 并且忽视了自身的真正实力。对于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没有引进到自己企业的管理当中。对于运输系统的管理不完善, 和自身的生产体系没有相对应,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 并没有对运输体系进行完善。

2.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国的煤矿企业都是采用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对于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消耗问题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 同时还出现了煤炭的开采量下降, 煤炭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煤炭的整个的开采的过程中, 由于它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物体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出现, 严重的情况还会对周围的居民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 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措施的加强, 不但可以降低我国资源的浪费, 还可以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结构的调整。

2.1 优化生产设计措施

在煤矿的生产设计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节能减排措施的设计以及调整, 来满足我国对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 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2.1.1根据矿井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具有的生产设备, 全方位地对煤矿的开采进行综合考察。在一般的情况下, 会对煤矿的开采造成影响的是煤层之间的距离, 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间接性, 所以,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 需要实时地对煤层之间的距离以及煤层的稳定性做出考察, 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做出处理, 使得井下的巷道和作业流程可以尽可能地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 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1.2 需要对矿井的周边环境进行实地的考察, 当矿井的周边有着比较复杂的环境的时候, 这不仅对矿井的开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同时也会影响矿井中巷道的布局, 因此, 需要对矿井的周围环境进行实地的考察, 对矿井的结构进行详细地部署, 需要及时的注意避免对周围的水质产生破坏以及污染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提前做出相应的措施。

2.1.3 对矿井周边的地质进行实地的考察, 因为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 矿井内部的地质构造会影响到整个开采布局, 需要作业人员不断地对煤矿的地质进行勘察, 并且保证地质的准确性, 将开采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展开。

2.2 提高煤矿的开采技术, 完善煤矿的开采设备

2.2.1 在煤矿企业中推广新的开采技术, 在这时政府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职能和自身的作用, 不断地鼓励和引导煤矿企业, 当然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使煤矿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实力和自己所具备的开采条件和环境, 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开采方法和设备, 从而实现绿色开采的最大目的。另外还需要鼓励煤矿企业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 使用环保的开采技术, 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加大煤矿的生产量。

2.2.2 煤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加强煤矿开采设备的研究, 与此同时, 煤矿企业还可以结合当地的高校, 提高煤矿的综合设备和改善运输机制, 以便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条件。

2.2.3 煤矿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需要加大对开采技术和设备研究的费用, 同时政府也需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措施不断地鼓励煤矿企业的发展。

2.3节能减排措施在煤矿的综合利用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才可以到达真正的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 工作人员在对瓦斯的抽采时, 可以和矿井的建设进行同步实施, 这样可以避免对资源以及能源的第二次浪费, 此外, 还可以对矿井进行系统的规划以及周围环境的设计, 这样在提高瓦斯的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瓦斯爆炸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降低能源的消耗,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

煤矿是我国产业的标志,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的煤矿企业依旧采用着落后的管理模式, 造成了我国在煤矿生产方面的损耗非常的大。因此, 积极地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 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这不但可以减少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在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问题, 达到双赢的目的。

摘要:在“十一五”的规划中, 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虽然在目前, 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形式仍然非常严峻。本文将对我国煤矿节能减排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煤矿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我国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的浪费, 并且还可以对我国的煤矿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煤矿,节能减排,问题,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旭.对新化乡煤矿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24) :48-49.

[2]吕华浦.力创环境友好型煤矿——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节能减排纪实[J].环境保护, 2010 (1) :79-80.

[3]陈明华.低碳经济形势下煤矿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 2014 (5) :54-55.

论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篇8

关键词:煤矿电气;存在问题;原因;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与煤矿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煤矿电气设备安全性更是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煤矿电气设备安全问题主要有电火灾问题、触电伤亡问题、电气设备漏电问题、电气设备失爆问题,所以煤矿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只有给予高度重视,才能解决安全问题。

一、煤矿电气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煤矿电气设备问题

由于井下电气设备的老化,新的电气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了常常发生煤矿的电气事故。尤其在对煤矿进行深度开采时,超期服役的设备更显的力不从心,存在隐患很多,加之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首先是设备陈旧老化,我国煤矿建矿的时间普遍较早,老旧设备改造工程量大。而且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电气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其次是现在的维修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差,再加上设备陈旧,本身维修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二)电气队伍人员的问题

目前电气设备维修人员队伍老化,没有形成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急需补充年富力强的人员来优化人员队伍结构。现场电气队伍中,技术力量薄弱。一方面大中专业毕业生能到煤矿的较少;另一方面,原有的一些技术人才辞职下海或到待遇好的地方就职,至使一些技术岗位青黄不接。另外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致使培训学习,也成了形式。员工安全意识差,重视生产,不重视安全的管理者或操作人员大有人在,以为完成生产,不出事帮就可以,素不知现在安全管理重点是预防管理,不是事后管理。致使有部分操作员违章操作,管理者违章指挥。

(三)管理体制的问题

首先,一部分管理人员只注重产量,对煤矿电气设备重视不够,仅把电气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来抓。与此同时,另外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一些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眼前产量,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思想。

其次,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投入使用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对设备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不能明确。

再次,一些煤矿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思想。甚至电气设备操作人员有“等、靠、拖”的思想,有“上面安排了检查检修,不安排不做不干”的思想,致使电气设备检查不及时,检修不及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

煤矿电气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建立电气安全管理系统。

首先是制度保障,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

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设备台账、卡片、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安装调试、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从制度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建立电气设备采购制度和标准,并给以必要的检测,确保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电气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均属特殊工种岗位,切实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责任感,是确保设备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在执行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应由生产区依据设备运行距离、工作任务量等重新核定责任区,按岗位责任轻重分解至班组和个人,确实地将各项管理指标量化细分,结合设备完好率、电力消耗指标、生产出勤等硬性指标制定考核奖罚措施,通过煤矿电气管理职能部门对各岗责任范围实施月检验收。在落实岗位责任制过程中,职能部门还应就设备维修及使用执行动态管理,不定期检查井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状况,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并追究责任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煤矿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不应上岗作业。

其次是进行电气设备技术改造,进行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要着力走以技术改造为核心的扩大再生产路线,适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生产装备、新工艺应用层面有效地实现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需要煤企尽可能地依靠科技进步,以少投入,多技改为原则,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有效地发挥基层技术骨干的主体作用,集中力量攻关技术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并将其落实到电气设备管理维护工作中去,推进电气设备零缺陷管理进程。

再次是健全监督检修体系,在事前预防措施中,一是坚持标准化设计,力求煤矿电气设备设计安置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尽可能地杜绝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设备配件的购置验收要严格把关,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厂商进行合作,严格落实验收标准,必要时应拆机检查;三是坚持把好设备安装质量关,除统筹监控设备安装质量外,还应就关键工序作阶段性验收,尤其要把好调试质量关;四是制定电气设备定期检修管理计划,混合提升、人员升降系统要严格落实年检制度,主要通风机除性能检测及试运行外,还应及时月检,雨季前要组织联合排水试验,切实地做到电气设备全面治理。

最后要加强电气设备管理信息化,电气设备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对重要电气设备实施跟踪管理,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为设备选型、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等提供与祥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及时更新、报废部分超期服役或可能威胁人身安全的电气设备,并有效保证相应设备的及时投入;联系生产现场实际,依靠计算机收集、处理电气设备运行数据,辅助维修管理工作,及时传递管理数据,并向可视化、网络化设备管理维护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相关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并不断的加强安全责任管理,才可以有效的确保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对于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避免灾害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鸿志.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煤矿安全,2001(01).

[2]田庆军,周晓娟.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煤炭技术,2009(02).

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的措施 篇9

摘要:近些年来,非煤矿山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因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此提升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水平。非煤矿山指开采金属矿石等矿山和尾矿库,与煤矿山相比较,非煤矿区不存在瓦斯爆炸事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非煤矿山的开采中,还是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造成煤矿事故接连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提升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水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对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的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非煤矿区;安全监管水平;措施

现阶段,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而解决非煤矿山事故问题的重点在于预防,就需要不断提升其中的安全监管水平。非煤矿山是指对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石油化工原料等材料进行开采,但是一般位于矿山和尾矿库中,经常使用三种开采方法对矿石进行开采,即:空场;充填;崩落。本文将针对非煤矿山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监管水平的解决措施,以此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提升非煤矿山开采的安全性。

一、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存在的问题

非煤矿山存在安全隐患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安全监管水平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不高及安全监管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

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是煤矿工作开展的保障,如果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对非煤矿山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其主要体现为三方面的内容,即:非煤矿山企业不能够执行规范的安全生产流程,容易出现错误指挥、错误操作的现象[1];资金利用不合理,造成设备更新较慢,工作环境较差,生产安全没有保障;容易出现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情况,不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规范的开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非煤矿山企业技术落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差

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新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作和保障安全,但是由于大部分非煤矿山的开采投资较小,就没有相应的生产和开采技术,导致其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进行非煤矿山开采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2],安全意识较差,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三)非煤矿山企业制度不完善

非煤矿山企业的制度是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工作的依据和准则,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开采处于一个无序的过程,容易出现胡乱开采或者胡乱挖掘的现象[3],不利于非煤矿山企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存在生产技术的影响,没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保障,无法确保非煤矿山企业制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四)企业内部安全监管部门设置不完善

监管部门是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部门,确保非煤矿山企业工作顺利的开展,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的非煤矿山数量较多及规模普遍不大,致使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设置和实际非煤矿山企业的开采工作不相适应,对开采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因为没有健全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从而安全生产事故率得不到有效降低。

二、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的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非煤矿山事故的发生率,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生产责任的落实

为了解决非煤矿山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制度并实施安全的生产制度,确保生产责任的落实。安全生产是非煤矿山发展的前提和重点,明确其中的责任,即将责任层层落实,在非煤矿山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其能够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督促其他部门按照规定的流程开展工作。

(二)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非煤矿山企业是进行矿石开采的企业,开采矿石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为了确保开采过程顺利,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4],就需要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对非煤矿山地区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开采,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生产,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从而避免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经济效益。

(三)规范有序的开采,规避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非煤矿山开采工作的重点不只是进行矿石的开采,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及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将规避安全隐患的工作和开采矿石的工作提升到同一高度,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监管的力度,降低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风险和事故率

减少安全事故,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实施监管措施,对非煤矿山企业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监管,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增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技能,避免非煤矿山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设备落后存在的问题;技术更新的问题等。以此增强非煤矿山企业工作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完善其中的安全监管水平,降低非煤矿山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促进非煤矿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李湾小学2012-2013学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郑玄字康成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