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曾巧铭
授课对象:高一(12)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朗读指导,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2)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能力;
(3)学会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鉴赏小说巧妙的构思,正确把握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探究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为人态度。
二、教学重点
1、鉴赏小说巧妙的构思,正确把握女主人公的形象。
2、让学生明白踏实做人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探究本文主题多元化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温故导入:以板书结构图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鉴赏巧妙的构思。
2、赏析丰满的人物形象。
3、探究多元化的主题。
(三)鉴赏本文精巧的构思
1、“项链是假”这个结局在文中有三处暗示,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妙处。提示:(1)三处暗示:①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相当大方。②赔项链时,珠宝商说只卖出了原项链的盒子。③还项链时,女友竟未打开盒子看。(2)妙处:伏笔照应,使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当玛蒂尔德知道所借项链是假的后,作者就停笔不写了。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提示:好处是留下悬念,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赏析丰满的人物形象
1、你觉得玛蒂尔德性格上最大的缺陷是什么? 提示:爱慕虚荣
2、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找出她“爱慕虚荣”的具体表现。提示:(1)第3段中:“三处梦想”;(2)第4段中:“三处想到”;
(3)第5段中:她最希望的是能够„„到处受欢迎;
(4)第6段中:她有一个有钱好友„„她会连哭好几天;(5)第52段中:“四个陶醉”;
„„
3、思考:造成玛蒂尔德过分强烈的虚荣心除了自身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 提示:社会原因——追求享乐,追求虚荣的社会风气。
4、人物的另一面
(1)丢项链后,玛蒂尔德决定怎么做?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事例分析性格特点)
提示:赔偿项链,清偿债务。性格特点:学生自由发言(2)小组讨论:是什么导致了玛蒂尔德性格的改变? 提示:①生活阶层的改变。②十年艰苦生活的锤炼。
5、提问:你们喜欢十年前的玛蒂尔德,还是十年后的玛蒂尔德?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小结。
(五)主题探究
由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学习成果。
(六)课外拓展
1、获得成功的正当途径——勤劳、踏实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分享成功人士的事例:莫泊桑、杨澜。
(七)自主质疑
学生自主提出疑问,然后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解答。
(八)练一练
1、教师提供某一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当堂描写一段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如时间不够则布置为课后作业,字数适当增加。
2、完成《金牌学案》本课的内容。
(九)板书设计
项链 莫泊桑
一、精巧的构思
二、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多元化的主题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在教学过程中,智慧课堂系统基本实现了“思以类聚,评以质分”的平台交流新形式。具体体现在小说场景续写部分的交流中,“思以类聚”即按照学生思路观点的类别进行分组上传,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三年后玛蒂尔德生活场景的设计思路,分类上传习作;“评以质分”,即根据同学的评价,优质作品“点赞”数最大的平台实现自动置顶。本课成功地实现了单位时间内,进行组内同学阅读和评价同学作品的活动,做到了点评的优化、快捷。
●教材分析
《项链》一文选自华东师范大学版语文教材高一下册,是一篇小说体裁的传统课文,上海教材将其编入“平民”主题单元。本节课为《项链》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承接第一课时使用平板电脑创作自拍课本剧分享,在梳理情节中的铺垫、照应和人物性格与心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问题引领、读写结合、交流提升、注重课堂生成的呈现方式,以深入研究作者意图、探讨学习名著的价值意义为教学实施要点来展开教与学的实践。
●学情分析
高一(10)班是闵行中学的创新实验班、电子书包实验班,学生活泼外向,勤学好问,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看问题容易产生非此即彼的争论,尚未学会辩证分析的思维模式。他们对网络阅读非常熟悉,对智慧课堂交流平台比较认可,通过智慧课堂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问题深入探讨启发,有助于在思维训练、语文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从多元角度审视作家写作意图,训练读、写、思、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由真实的问题引领,读写结合,平台互动交流提升对作品的再认识,注重课堂生成的呈现方式,并通过课后读写延伸拓展,探索经典作品典型形象的时代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文本,感受作家对笔下人物的感情,探讨经典作品的价值。
●教学环境与准备
易教智慧课堂、教师白板、学生用平板电脑人手一台。学生课前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赫尔曼·黑塞说过:“阅读文学名著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我们读诗词,以养我浩然之气;我们读史书,以知国家之兴替;我们读小说,而晓人情世故。我们读经典就是读学做人的文章,让我们从问题入手对《项链》这篇小说一探究竟。
2.问题引领
分小组交流,汇总同学们学案中最集中的、通过思考讨论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进行相互解答。
学生问题:1为何不买假的还给佛来思节夫人?2她的悲剧是个人原因还是社会原因?3是否注定要向命运屈服,放弃幻想?4后来怎样了?——让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她三年后怎样了呢?
3.读写聚焦
提交学生学案中的续写作业,互相点评。
作业要求:玛蒂尔德得知真相之后的三年,她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合理想象,请补写一个玛蒂尔德的日常生活场景,然后根据你作品的内容主题选择A-E(A.归于平淡,B.走向堕落,C.变得消沉,D.开始奋发,E.其他)当中的同类项,归类后提交,再选择相同主题内容的同学作品进行交流互评,给写得好的同学点赞。
学生交流的答案是丰富多样的,且都是根据作品中的提示做出的合理想象。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的情况,课堂点评优质作品,并对场景描写的要点进行评点,以及对出彩的句子圈点讲评。
4.思考提升
(1)讨论交流,提升对作品的认识
教师提问并作启发引导:1莫泊桑为什么不把结尾写出来?——留白,引发读者思考和再创作。2莫泊桑对玛蒂尔德持怎样的态度?——惜之、叹之、怒之、爱之,感情复杂。3我们怎么看待“虚荣心”?——不同时代、不同读者、不同社会都会有,可以转化。4《项链》这篇经典小说的价值是什么?——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旨在引发思考,映照社会、人性,启迪人的智慧,影响心灵。
(2)引入资料,进行比较与思辨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它提醒我们现实世界之外,水中还有一个千变万化的倒影同样真实”,那么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历经时间的磨砺,也能映照出每个时代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
5.延伸拓展
请选择性阅读并作业:1我们还可以读读它们中的一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法】左拉、《〈项链〉告诉读者什么》【中】钱理群、《珠宝》《俊友》【法】莫泊桑、《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2随手摘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项链》是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传统课文,学生普遍对其结尾的情节逆转很感兴趣,对玛蒂尔德受命运之手的捉弄耿耿于怀,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有结局的续写。受中国古典小说《范进中举》的影响,许多学生第一时间会把玛蒂尔德设计成“疯了”了结,但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想法就没有变化吗?怎样让学生的现代气息和19世纪作品中的人物相遇呢?
在教学设计时,本课承接第一课时在情节梳理和人物心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三年后,玛蒂尔德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引领,读写结合,交流提升,注重课堂生成的呈现方式,以深入研究作者意图、探讨世界名著的价值意义为教学内容,展开教与学的实践。
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由学生的问题为线索,以学生课堂的生成为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展开讨论与交流,并通过补充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小说所要展示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教学过程还需改进之处在于:当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和交锋时,虽然将课堂放给学生,使其可以充分讨论,但为了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还是影响了学生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需求决定教法的选择,追求高效课堂却依然应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学生是与时俱进的,推动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才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技术的革新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评委点评
本教学设计能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与学的工具和开启学生多元思维的有效手段,融入小说教学的全过程中,具有以下创新点:
1.恰当运用了智慧课堂交流平台的优势功能
师生利用平台,以“三年后,玛蒂尔德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作为引发多元互动的引擎,有效实现了师生交互全员参与的开放性研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争鸣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融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该设计较好地突破了学生交互学习与完成课时目标这一语文课堂教学难点,高效地完成了平台环境下的互评,突破了语文传统课堂写作评价周期长、教师只能对作业单向点评的低效瓶颈。
3.突出了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
在智慧课堂平台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小组同伴之间完全实现了自主选题、平等自主、全员参与的交互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平台环境下的课堂,教师可将自己的“引领力”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当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和交锋时,教师可以主动“示弱”,激励学生积极“逞强”;如果出现了碰撞的激情,可以适当给予时间的倾斜,不拘泥于课堂环节的完美,并可以将学生碰撞问题的过程及成果,选择恰当的环节原生态呈现。
《孔子游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抒发志向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文章层次清楚,文笔优美细腻,妙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泗水春景;借水明理、循循善诱、内蕴丰厚。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进行语言积累和陶冶情性的好教材。
二、设计思路
《孔子游春》第三课时主要讲授“师生谈志向”部分,通过分角色读孔子、子路、颜回的对话,体会人物性格,感悟人物不同的志向,重点理解孔子的志向,为什么是“老年人能安享幸福、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年青一代有远大志向”?从中渗透孔子的思想,积累孔子名言和描写人物的成语,激励学生从小立志。
前两课时内容是教参资料详细介绍的重点,也是众多老师上课的首选。但我认为,“师生论志向”这一部分内容起着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育方式、博大精深的思想、完美的真君子风范在这一部分内容得以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能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10-19自然段,了解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各是什么。
2、通过阅读,了解人物性格,同时进行成语积累。
3、孔子名言的学习、积累。
4、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立下远大志向,并能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人物性格,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
3、了解孔子的志向为什么是“老年人能安享幸福、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年青一代有远大志向”?
4、积累孔子名言。
五、教学难点
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渗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泗水河畔的景色美丽宜人,有谁能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背诵下来呢?(找生背诵,其余同学看课文。)
师:你入情入境的背诵让大家身临其境,感谢你!
师:孔子遇水必观,他对水有着不一般的感情,有谁能把孔子论水这一段背诵一下呢?(找生背诵,其余同学看课文。)
师:孔子希望弟子们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真君子的品行如涓涓甘泉流进师生的心田,使大家的身心都受到了滋润。接下来,孔子和弟子们还各自谈论了自己的志向,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几位先贤的志向?
(二)精读品悟
1、学习10-16自然段,了解孔子师生的志向,分析人物性格。
①分角色朗读10-16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子路的急性子和颜回的从容不迫。
(课件出示子路、颜回的志向:“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②师: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从他的志向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子路是一个急性子,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开始说话了。
生:子路希望能多帮助别人,有福同享;
生:他愿意和朋友一块享用车马和衣服,说明他是一个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的人;
生:别人把他的东西用坏了都不在意,说明他是一个不拘小节,不斤斤计较的人;
生:他对待朋友很真诚,有福愿意同享,有难肯定是一人独当,他是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
……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不拘小节、坦坦荡荡)
③师:颜回的志向“不为自己表功”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生:颜回考虑了半天才说话,说明他深思熟虑,做事谨慎,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生:颜回是一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君子。
生:颜回不为自己表功,说明他是一个不追逐名利的真君子。
……
师点拨:颜回不为自己表功,并不是自己没有可表的功劳,这说明了他还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师相机板书:深思熟虑、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小心谨慎、淡泊名利)
④師:你喜欢子路还是颜回?为什么?
生:我喜欢子路,他豪爽仗义,是一位像水一样有情义的真君子。
生:我喜欢颜回,他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为自己表功,是一位有德行的真君子。
……
师:和子路做朋友是最幸福的事,因为你只要有了困难,他总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希望你们也像子路一样真心待人;而能成为谦谦君子颜回的朋友则是很一件很荣幸的事了。
⑤师:孔子为什么对两个弟子的志向不做评论,而是“赞许”、“微笑”、“点头”呢?
生: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孔子还说过,“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生:俗话说“人各有志”嘛,每个人的志向都是不一样的。
生:这说明孔子像水一样,很宽容。
生:孔子很了解他弟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志向和性格有关,人,只要有志向就都了不起。
……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是精彩!孔子由“论水”到“谈志向”,他作为大教育家的宽广胸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令人折服。那么,你们想知道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师讲解:结合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战事频繁,人们饱受战火之苦,能活到老年已经很幸运了,更何况还能在晚年安然安心地享受幸福呢?!他的这个志向其实是渴望天下太平呀!再谈谈“信任”这个沉重的话题,“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膨大剂”、“催红素”……如今社会很多人道德沦丧,不择手段牟取暴利,毫无诚信可言,我们还可以相信谁?如果孔子泉下有知,该会怎样的痛心呀!所以,希望我们大家不要辜负孔子的期望,净化社会风气,做一个诚信的人。周恩来少年时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希望你们人人都能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成为祖国的栋梁!
2、学习17-18自然段,孔子听颜回弹琴部分。
①有感情地朗读17-18自然段。(师指导朗读)
②师:孔子听到颜回弹唱自己的志向后有什么表现?为什么?
生:侧耳倾听、手舞足蹈
生:“侧耳倾听”这个词说明了孔子很尊重他的弟子,听得很认真。
生:“手舞足蹈”说明颜回的曲子很动听。
③(课件出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师讲解:孔子认为,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乐”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体现。素有“音乐之邦”之称的奥地利维也纳,人人热爱音乐,国民素质很高。音乐能陶冶情操,孔子本身的音乐素养极高,他从颜回的弹唱中听出了颜回远大的志向,赞同,欣赏,以至于“手舞足蹈”了,这说明孔子和颜回个人的修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难怪颜回被后世尊为“复圣”呢!
4、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①有感情地朗读该段。
②(课件出示: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
师:泗水河的景色有变化吗?为什么说春意“更”浓了?
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密切,情谊更浓了。
生: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些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
生: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孔子在弟子们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这春天里,种子开始萌芽,使得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对孔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谈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心怀天下、博大精深、循循善诱、宽容大度、平易近人、谦谦君子、万世师表……
(师相机板书)
5、积累孔子名言
师: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都收录进了《孔子语录》里,这节课同学们还说出了不少他的言论,真是了不起!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总结一下吧!
(出示《孔子语录》课件)
(三)、巩固练习
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1、通过《孔子游春》一课,我们认识了_______ 的子路,_______的颜回,_______的孔子。
2、你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请写出两条。
(四)、总结全文
孔子是一个对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和西方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一样被后人顶礼膜拜,他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至今都为我们所推崇。
学习了这一课,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像水那样有广大的胸怀、有远大志向、好学善思的好学生。
附板书:
孔子游春
子路:
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
不拘小节、坦坦荡荡
颜回:
深思熟虑、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小心谨慎、淡泊名利
孔子:
博大精深、循循善诱、宽容大度、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4 篇4
教学目标
能运用以下句型进行交际:
What would you do if someone asked you to be in a movie?
I’d say...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
1.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熟悉的学生或其他人的性格。展示一些人物图片,有蜚声中外的各种明星,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所说的关于性格的词汇板书出来。
Easygoing, quiet, wild, outgoing, kind, creative, shy, generous, selfish
2.知识拓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能表达性格的词:
shy: people don’t like to talk in public
outgoing: people are easy to get on well with
用几个成功人士的照片,比如周总理来引出新词confident;用一些体育健儿的照片引出energetic。
(利用班上同学来举例,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温习旧词,引出新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引导,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词。)呈现(Presentation)
①教学1a.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sentences below with words fromthe box.先由学生填空,叫一些学生来核对答案。对于confident,in public,creative,energetic 教师反复强调以保证学生能听、读单词和词组,理解其含义。
②教学1b.Pairwork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巩固和拓展训练能用上面的单词和同桌进行对话,描述自己的性格。A: What are you like?
B: I think I am creative and confident.I can do many things I like.What about you?A: I think I am quiet and shy.I am afraid to speak in public.学生对话完毕,让一些同学表演。
(巩固词汇,学会灵活运用,结合自己的情况,让学生能更好进行表述。)
③教学A guessing game: Who is it?
老师做示范,用班上大家熟悉的同学做例子让同学去猜测。
T: She is a kind girl.She is helpful.When you have some trouble, she will try her best to help you.She is hard-working.Do you know who she is?
让一些同学举另一些熟悉的同学的例子,其他同学猜。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猜同学,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锻炼同学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④教学 听力训练。(Listening practice)2a&2b.(1)呈现(Presentation)
Explain”give a speech, in public, ask for my permission, without permission, introduce oneself to sb.”
(2)学生听录音。
(3)Check the answers
(通过听采访,让学生学习辨别信息,从而有目的地选择正确内容。)
⑤教学2c Pairwork or Groupwork.根据听力部分的对话内容,首先理解对话,然后互相提问,记录下同学所选择的选项。凭自己掌握的知识,判断同学的性格类型。
⑥教学 表演对话(Act out)
叫部分同学演示其对话内容。
(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通过网上的性格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
《小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篇5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金霞
教材分析
《小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小作者观察小虾吃食时、吃饱后、生气时和打架时四个场景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以读为本
课文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法,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2、读说写结合,发展语言
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在课文学习之后,请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具体描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激趣。
这是什么?(这是小虾。)小虾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脚、钳子、眼珠、胡须、颜色)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强调注意语气和停顿。
三、教师点拨,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读课文,边读边指图,这是我、小虾、玻璃缸。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回答):我在村头的小溪边捉到一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玻璃缸里。
四、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师读句子:这些小虾真有趣,有趣是什么意思?(请学生回答),师板书:小虾真有趣。师语:课文哪些句子写了小虾真有趣?请学生们打开课本找出描写小虾真有趣的句子,一会儿,告诉老师。(生读句子划出句子)生展示:上前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小虾什么时候很有趣?生说并板书:吃食时、吃饱后、升旗式、打架时。
2、师生共同研读小虾有趣的情形。
师语: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小虾是怎样吃食的?(齐读句子)师语:“小心”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板书:小心)师读句子并划出表顺序的词语:总是、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请两名学生演一演,同学们演得可真棒),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同学们要注意读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师语:吃食时的小虾真有趣。
师语:吃饱后的小虾是什么样子的?(生上前读句子,生在读一遍)师语:吃饱了的小虾悠闲自得,真有趣。(师板书:悠闲)
师语:我用小树枝逗一只正在休息的小虾时,小虾生气了,生气的小虾是什么样子的呢?(生上前读课文,师作出评价,然后再领读两遍,读出小虾生气时的样子,再请两名学生读句子,最后生自读一遍体会小虾生气时的样子。师贴纸条:它立刻 到缸底,不停地 的脚,钳子,胡须,连眼珠也。)请学生填空,再读一读,师语:生气时的小虾很可爱,真有趣,师板书:可爱。
这只小虾正在生气,这时候,另一只小虾(师读句子,并划出重点的词句)师语:打架时的小虾怎么样?(很猛)真有趣。师板书:凶猛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小虾吃食时、吃饱后的样子以及升旗式、打架时的神态真有趣。(师边说边画处大括号)
小作者喜欢这些小虾么?(喜欢),那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喜爱的心情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学生回答)我很喜欢这些小虾。
3、总结,渗透思想教育。
可爱的小生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神奇的大自然因为有了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才更加的美妙和富有生机,所以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喜爱的心情再读一遍课文。
五、拓展延伸:
老师还准备了几条小金鱼,请同学们观察金鱼的颜色、活动情形,进行说写练习。(出示小金鱼)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6
2、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地古代文明探究的兴趣并对创造古代文明的劳动人民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和瑰宝,她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板书课题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有哪些?(出示图片)
1、提问:认识照片上的景物吗?知道他们的来历吗?了解他们的作用吗?
2、讨论交流。
3、阅读有关资料。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评选活动
①交流自己搜集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项成就。
②通过投票方式评出全班同学公认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十大象征。
四、探究美洲、非洲等地有哪些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啊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埃及象形文字、木乃伊、金字塔
五、文明遗产的保护。
①濒危文化遗产浏览。
②危害文化遗产的因素。
③危害的结果。
④保护措施与行动。
六、探讨问题: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人类文明遗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文明的摇篮
板书设计: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你可以说他们“偷懒”,
但他们更是在致敬,
向自己喜爱的艺术家致敬,
向总是让灵感迸发的艺术致敬。
谁都不会忘记Yves Saint Laurent离世不久的那场艺术品拍卖会。那些天价的私人艺术收藏,吊起了无数人的胃口,据说根据市场的私下估计,Yves Saint Laurent收藏品的总价值高达三亿欧元!
或者这可以完美地解释出为什么Yves Saint Laurent的作品中都洋溢着浓厚的艺术因子,他可以用衣服将蒙特里安、莫奈、毕加索等人的画作和特点,表现得那么深情。深深陷入艺术漩涡的艺术大师当然不只有Yves Saint Laurent,Karl Lagerfeld的Chanel 1997秋冬系列就曾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Wassily Kandinsky的启发;设计界鬼才John Galliano也常常从凡高、达利、Andy Warhol等绘画艺术家身上找到创作的灵感,他的第一个Dior高级订制时装周——1997春夏系列以绘画大师Boldini为灵感,2003年的秋冬系列的发布会由让人联想起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名作《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在伦敦中央圣马丁大学教授Gertrud Lehnert所著的《MODE》(《时尚小史》)一书中,Gertrud Lehnert认为,在美学上,时尚在上世纪20年代就迈进了现代纪元。“史上首次,它(时尚)不再藏于其他艺术——建筑、文学、绘画或设计——的后面”,而是与之平衡发展,时尚成为了独立的艺术领域。与此同时,在那个时代,前卫的艺术家都对时尚抱着极高的兴趣,未来派的艺术家甚至想要将时尚从人的身体中分离出来,将其转化能够反映艺术运动并促进现代都市生活形态的独立艺术形式。这意味着,从现代时尚诞生的一刻开始,就已经与艺术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可别忘了,当今的时装设计师们,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标签——艺术家。看看那些“学院派”的设计大师,John Galliano、Tom Ford、Alexander McQueen、Marc Jacobs、Donna Karan、Anna Sui等都在大学期间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纯艺术课程和东西方艺术史学习。甚至有些时尚设计师,大学主修的就是绘画和艺术,如Yves Saint Laurent,Christian Lacroix等。
Coco Chanel和法国以及欧洲的艺术家们曾有很深的交情;老佛爷Karl Lagerfeld年少气盛的时候交的好朋友都是巴黎左岸的艺术家;Yves Saint Laurent拥有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大型艺术收藏馆的私人珍藏……现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从诞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与艺术结缘。或是某个画家的作品,又或是某个艺术流派都对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毕加索和达利的传世名作,未来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解构主义等等绘画艺术领域的派别都直接影响了不同年代的时装设计师。正因为艺术的引入和参与,使得时尚逐渐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蒙特里安深深影响了Yves Saint Laurent,这位法国设计大师曾直接把蒙特里安的作品搬到了裙子上。
Dsquared2×Salvador Dali
Formiche , 1936
说到达利(Salvador Dali),震撼、怪异、抽象等的联想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蚂蚁是他最常用的题材之一,艺术评论家分析,达利画中的蚁群代表了死亡和毁灭。Dsquared2就从这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1936的作品《Formiche》(《蚂蚁》)中获得灵感,为T台模特挂上了一串达利式的蚂蚁项链。你能感受到达利式的惊悚吗?
Marco De Vincenzo×Frank Stella
Untitled from Black Series II, 1967
不難发现,抽象主义艺术家和抽象艺术总能深深地吸引着设计师的眼球,美国抽象主义艺术大师就是其中之一。Frank Stella的极简抽象主义风格似乎特别符合设计师的胃口,图像简约却不失艺术感。Marco De Vincenzo对Frank Stella 1967年创作的《无题》的改造,很抽象主义,很high fashion。
Nicole Farhi×Paul Klee
Maibild (May Picture), 1925
对色彩变化的独特鉴赏力是Paul Klee作品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立体和空间的结合是他的“创作标志”。设计师Nicole Farhi的作品就从中找到了灵感,从T台模特的演绎中,让人轻易地联想起一幅幅Paul Klee天真浪漫的艺术作品。
Prada×Massimo Vitali
Catania Solarium 2.3- 2007
Miuccia Prada这次直接把Massimo Vitali著名的摄影作品“移植”到了裙子上,这幅图画也是裙子最大的亮点。摄影艺术家Massimo Vitali善于从我们从未想过的角度观察生活。在这条印着Massimo Vitali著名的海滩照上,热辣辣的夏日气息仿佛扑面而来。
Moschino×Jonathan Parsons
This-ism, That-ism, -ism, -ism, 2002
当Jonathan Parsons七彩缤纷的格子艺术作品《This-ism, That-ism, -ism, -ism》遇上了同样以色彩鲜艳,甜美浪漫风格著称的品牌Moschino,会有什么样的化学作用呢?两者的结合是绝配!这很Moschino,也很Jonathan Parsons,当然,更很时尚。
Versace×Robert Delaunay
Rhythm, Jole de vivre
法国艺术家Robert Delaunay对几何、立体主义、色彩对比的律动和彩色物象形体引起的交织韵律等概念对当代欧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Versace正是借鉴了Robert Delaunay最为著名的韵律图案。
Issa×Yves Klein
Blue Venus, 1957
1957年是Yves Klein艺术创作的“蓝色时期”,而著名的《Blue Venus》就是Yves Klein这一年的作品。品牌主打女性化设计的Issa,设计师Daniella Issa Helayel便从这幅特别的作品中找到了灵感,打造自己心中的蓝色的爱女神。
Joan&David×Christo
Reichstag, 1995
Christo的作品《Reichstag》,用别样的视角描绘出了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那立体的视觉,棱角和褶皱的体现,都被Joan&David“移植”到了服装之上。而那片蓝色,更是让人沉醉。
Gabriele Colangelo×Hans Hartung
ST, 1971
Gabriele Colangelo终于如愿以偿首次登上了米兰时装周的伸展台,这位意大利新锐设计师表示,他首次的时装秀,灵感源在自于已故的德-法抽象艺术大师Hans Hartung的作品,整个秀恍如一场抽象主义的艺术秀。
DKNY×Karen Yurkovich
CB Manga #1
声称专为纽约都市女性设计服装的Donna Karen,也抵不过女艺术家Karen Yurkovich作品里的浪漫花朵诱惑。事实证明,无论是多坚强的“白骨精”女性,衣橱里除了严肃权威的行政装,总要为浪漫预留一块保留地。
Lorenzo Riva×Mimmo Rotella
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既是纽约的地标,也是美国精神和美国梦的象征,她的地位太重要了,这使得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以其为创作的素材。连远在意大利的设计师Lorenzo Riva也不能抗拒其魅力。Mimmo Rotella的《自由女神》作品,配上美国人最喜欢的蓝色,这是专为美国人而设计的吗?
Michael Kors×Jackson Pollock
凭着直觉在画布上留下了纵横交错的颜料,就成为一幅传世之作。与其说Jackson Pollock是一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即兴表演艺术家。Jackson Pollock和以商业设计著称的设计师Michael Kors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是New Yorker!向Jackson Pollock的艺术借鉴,Michael Kors表达了纽约这个自由,充满着多样化和文化兼容并包的时尚之都。
Vivienne Westwood×Cy Twombly
Ferragosto V , 1961
1961年的夏天,Cy Twombly患上了严重的风热病。以作品风格随着心情好坏而变化出名的Cy Twombly在这一年完成了作品《Ferragosto V》。从其厚重的色彩和随意的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炎热的夏天和受到风热病困扰的烦恼。但从西太后的改造下的《Ferragosto V》,却有趣地变成街头感和朋克感十足的新时尚。
Elie Saab×Paul Signac
Le Palais des Papes, Avignon , 1900
法国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Paul Signac非常喜欢出海和旅游,他的作品很多便以法国的海岸风景为题材的。其作品《Le Palais des Papes, Avignon》同样吸引了喜爱出海旅行,以巴黎为设计基地的设计师Elie Saab。Elie Saab巧妙地运用了后印象主义艺术营造出一种高贵奢华的风范。
Lanvin×Enrico Castellani
Superficie Bianca, 2003
Lanvin借鉴了意大利现代艺术家Enrico Castellani的作品《Superficie Biance 2003》。《Superficie Biance》系列是Enrico Castellani著名的图案设计系列,已经被多家画廊、博物馆和私人珍藏。Lanvin标志性的小礼服正把《Superficie Biance 2003》从画框上“搬”到了礼服裙上。
Burberry Prorsum×Luca Pancrazzi
Aperundum, 2007
Christopher Bailey在接管百年老店Burberry以后,一直以“使古老的Burberry焕发新生”为使命和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创新成为品牌发展的新动力。3D时尚发布会,发布苹果应用程序以及和前卫艺术家Luca Pancrazzi的合作都足以说明Christopher Bailey“与时俱进”的决心。
Cushinie et ochs×Lucio Fontana
Concetto Spaziale, Attesa, 1960
近几年来,解构主义在时尚界的热潮越演越烈。设计师们对玩弄面料,把零零碎碎的衣料加入到服装中去或把完整的衣服弄得支离破碎这个“游戲”乐此不疲。Cushinie et ochs的设计和Lucio Fontana的作品《Concetto Spaziale》就是一个“跨界合作”的好例子。
Philosophy Di Alberta Ferretti×Fred Tomaselli
Butterfly effect , 1999
科学理论应用于艺术之上,于是有了Fred Tomaselli的著名作品,名曰《蝴蝶效应》。科学理论和艺术应用于时尚设计之上,于是有了Philosophy Di Alberta Ferretti的设计,名亦应曰《蝴蝶效应》。效果是明显的——比起理论活泼了一点,比形而上的艺术又实用了一点,漂亮!
Basso & Brooke×Alberto Di Fabio
Insomnia
抽象画派的艺术家Alberto Di Fabio喜欢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题材。他作品中的抽象图像几乎都来自于大自然和生物素材——风雨雷电,树叶,乃至DNA都能在他的作品中“隐约”见到。Basso & Brooke的设计作品中的“雷电效果”正来源于此。
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Rene Magritte
Memory, 1945
超现实主义画派艺术家Rene Magritte的作品《Memory》和朋克太后的设计相映成趣:画中作为背景的蓝天白云成为T恤上的图案,而女雕像右额上的红斑则转移到女模特右边的挑染的红发上。
Iceberg×Andy Warhol
Mickey Mouse, 1981
迪士尼世界里的米老鼠一直是时尚界的灵感之源。品牌Iceberg便从Andy Warhol的1981年的名画《Mickey Mouse》获得灵感,但这一回,则米老鼠两个耳朵幽默地“放置”到模特的胸前。
Josh Goot× Yvaral
Untitled, 1965
倡导极简美学主义的澳洲新锐设计师Josh Goot,采用了法国图像大师Yvaral 1965年的作品《Untitled》 ,配以简洁干脆剪裁,现代感和艺术感十足。
Jonathan Saunder×Donald Judd
Untitled, 1977
曾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家具设计师,Jonathan Saunders的服装设计受到了建筑艺术家的直接影响,简约主义艺术家Donald Judd就是其中之一。物体建构和空间的关系不仅反映到Donald Judd的建筑作品中,也直接体现在Jonathan Saunders的服装设计上。
Junya Watanabe×Bridget Riley
Movement in Squares, 1961
Bridget Riley创作于1961年的名作《Movement in Squares》,勘称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通过方格的大小变化,给静止的画赋予了魔力,让它流动了起来!相信每个人都曾为这份魔幻而眩晕,那么看看Junya Watanabe的T台模特——你也开始眩晕了吗?
Laura Biagiotti× Giacomo Balla
Il pianetta Mercurio passa davanti al sole , 1914
《向日葵》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篇8
本课以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性、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色彩知识;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与原教学设计基本相符。教学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掌握“对比色”的知识;发展学生“感悟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体验不同色调表现的情感”态度。教学采用启发式谈话的方式,创设问题展开教学,问题由浅入深,步步设疑启思,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易懂。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中,个别学生对凡.高的“后印象主义”绘画理解不够,不能大胆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创新意识不浓,临摩痕迹较多。
酉州中学冉飞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9
1、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2、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习重难点:
正确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自学课本第22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一、自主学习
1、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性。
2、洋洋家在学校南偏西35度方向约400米处,那么学校在洋洋家(?)方向约()米处。
3、观察课本22页的台风路径图,说说这次台风经过的路线。
4、为什么到达一个地方后就要重新画出方向标?
5、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标和比例尺,描述一下台风每个阶段段的方向和距离。
二、合作探究
课本22页的“做一做”
1、根据情境图中女孩的描述,你能画出路线示意图吗?试一试!
2、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要注意什么?
3、到达公园后,你想玩什么项目?描述一下这个项目的位置并画出示意图,你行吗?
三、过关测评
1、根据路线图说说选手从起点出发,经过每一赛段的方向和路程。
2、一艘轮船从甲地出发,向东偏北40°方向行驶2千米后,再向正北方向行驶1千米,最后再向北偏东50°方向行驶3千米到达乙地。
(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轮船行驶的路线图画出来。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做动作
二,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弹旋律,学生做拍手拍腿动作
2,边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拍手拍腿,用自然亲切
3,指名学生唱,其他学生边拍手拍腿。
三,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请小朋友仔细、静静地听。
听后提问:
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在什么时候听到的?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简介《国歌》
这首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要唱国歌呢?
学生自由回答
(升旗仪式时,重大会议时,运动员夺得奖杯时,新闻联播前)
师:每个公民都应会唱自己国家的国歌
国歌是国家颁布的代表本国的歌,应唱得庄严、充满热爱祖国得感情。
复听,轻声跟唱。
跟着教师轻唱。
注意:不能喊唱。
师:在国际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了奖杯,就要奏我国的国歌,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运动员在国旗升起来时,你有没有看到表情怎样?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师的,在奏国歌时就要求小朋友眼睛看国旗,态度严肃,不许乱动,不能笑。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练习
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 ; (2) ;
(3) ; (4) .
2.计算:
(1)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cm,它的面积就增加16 ,求这个正方形原来的边长.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两个乘法公式的结构特点,体会公式的作用,交流计算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解决问题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合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写毛笔字。教学进程:
一、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创设情境)台湾的一位老人是我们的同乡,这些年也一直想回家乡看看,可因年迈
体衰,一直未能成行。他多么想知道家乡的变化呀,让我们把家乡的巨变写成作文,告
诉他,好吗?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能抓住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有顺序、有重点地写。
2.将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修改、补充、整理后完成自己的习作。
三、习作指导
1.翻看自己进行调查的资料,归纳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
2.回忆口语交际课中,哪一组说的内容最能体现家乡变化大。
3.说一说你想写哪方面的内容,如果想写自己调查过的,要认真分析资料,进行增
删;如果想写别人调查过的内容,要借阅别人的资料,认真分析,进行取舍。
四、准备好后,进行习作
【项链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项链 》教学反思07-28
项链 教案教学设计07-16
一年级项链教学反思08-17
《简易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09-25
项链(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01
《项链》公开课教学设计稿12-10
《文明的摇篮》第三课时教学设计06-04
中班小刺猬的项链教案设计06-1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项链教学设计12-2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 教学设计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