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的奇葩

2024-09-08

钢琴音乐的奇葩(精选10篇)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1

钢 琴 音 乐 的 奇 葩

教学设计:

1 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整体地把握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为了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及内涵,有必要对作品的音乐主题做详尽的感受、体验及评价工作,最后再完整地聆听整个作品。

2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要融在聆听音乐的过程当中进行,要把握深入内容的分寸,有利于理解音乐。认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具体表现。3为了更好地理解、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背景材料。如有关历史、作者的思想及创作意图等。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有阅读课本、教师提供资料、老师在课堂上做适当的讲解等。4在欣赏两首作品时,由于课时的限制,要注意有所侧重。可以较深入地聆听《C小调练习曲》。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爱之梦》的适当效果 教学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2 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通过了解肖邦的爱国事迹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爱国”及把爱国付之于行动这个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2分部欣赏乐曲。

A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复听乐曲第

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 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简介作者:李斯特 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教学反思:

本节音乐课《钢琴音乐的奇葩》,学生对钢琴音乐这个内容还是颇有兴趣的,也能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其中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在聆听、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两位音乐家。但在聆听和理解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原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没有能够做到完全地融入到音乐中去。在这一点上,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好引导工作,通过适当的讲解和启发等手段,使学生能够正确感受并理解音乐作品。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2

艺术歌曲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 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 现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创作者将其钢琴伴奏声部和歌唱旋律声部视为一个很大的整体来全盘构思, 也使得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部分有着同等的重要性, 改变以往钢琴伴奏仅作为附属部分出现在声乐作品中的惯例。陆在易先生在其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中, 严格遵循艺术歌曲伴奏的美学规律, 用极为丰富的和声色彩、刻画到位的造型手法对歌曲进行补充、强调以及扩展。其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具有以下特征:

一、民族化的音乐风格

陆在易先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 大多都体现出强烈的、浓郁的民族风格, 非常注意与我国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的结合。创作于1981年的《桥》, 钢琴伴奏中以五声调性音阶来体现中国民谣化风格, 江南民族韵味十足。在第一段伴奏的写作中, 作者采用在西方作曲法中禁忌的平行五度的和弦连接, 以一连串下行平行五度的和弦, 持续低音的陪衬, 在音响上创造空灵感, 为听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静谧之美, 活似一幅江南水墨画, 浓墨淡彩总相宜。《彩云与鲜花》中, 以具有少数民族音乐中典型地域特征的跳跃性附点节奏型, 来突出音乐特色, 描绘人物性格。《最后一个梦》钢伴部分的旋律模仿中国古琴音色, 表现出梦幻的场景;其中又以汉族民歌中非常典型的摇篮曲节奏型 (两个八分音符与一个四分音符的结合) 来贯穿全曲, 用悠缓自然的速度, 看似简单的节奏, 表达了作者不简单的、饱含深情的对祖国宝岛回归梦想实现的情怀。

二、丰富的伴奏织体

在陆在易先生的钢琴伴奏写作中, 伴奏织体的丰富性可谓无人可及。《我爱这土地》中单声部快速流动的织体衬托旋律抒情委婉的表达, 难度系数较大的多层织体的写作手法, 使作品的情感得到强化和升华。《盼》中用二部伴奏音型来表现歌曲激情, 伴奏与歌声旋律分为两条线, 一条主线, 一条围绕着主线上下起伏着的副线, 交相呼应;用柱式分解和弦, 与声乐演唱部分一问一答, 好似对亲人呼唤的遥远回应, 极具特色;用两声部节奏交错的对位织体使得音乐更加具有形象感。

三、调式调性的灵活转换与和声色彩运用的恰到好处

《桥》的前奏中, 作者将原位主属和弦、原位中属和弦结合在一起, 不同功能的和弦重叠, 在歌曲开始处模糊了歌曲的调性趋向, 产生不协和的和声美感。《家》的前奏中, 和弦外音与色彩空泛的五度音程的使用, 模糊歌曲旋律的雕像, 用无主音的无调式色与和声调性稳定色彩的巧妙结合, 表达海外游子那份惆怅若惘的思乡之情。《祖国, 慈祥的母亲》的前奏中作者用小调进行创作, 而在主题旋律中却避免柔和色彩, 用不同的和弦排列, 以三音为主要强调音, 放置和声的旋律位置, 突出大调色彩, 将大小调巧妙结合, 刚柔并济。《我爱着土地》降G调到A调之间的转换, 使乐曲和声效果浓烈。

四、富有创造性特定音型的使用

《桥》乐曲的前奏中, 柱式和弦分解琶音的贯穿为听众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形象, 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桥上;穿插使用柱式音型描绘水乡的静景, 动静皆宜, 相得益彰。在主体伴奏中, 六连音的分解和弦为主要和弦, 这种极富动感的音型相比十六分音符琶音显得更为急切, 应对歌曲主体, 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热切盼望海外亲人早日归来, 表达了主人公热切盼望亲人回归的团聚之情;四分音符分解柱式琶音和弦, 表达出对亲人的呼唤, 与声乐演唱部分遥相呼应, 使人声、伴奏融为一体, 跟强烈的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我爱着土地》的前奏中, 左手伴奏织体采用六连音织体形态, 与右手高音旋律形成上疏下密的对比。主体伴奏中与右手高音声部的宽广、赞美的旋律构成明显的节拍错位, 使音乐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造成生生不息的感觉。再现部分三连音、九连音与正常节奏音型的结合, 七连音、五连音的交替使用, 描述出主人公纷繁复杂的心理状态。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3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分析;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39-03

一、教学理念

《普通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对于审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美的认识和鉴赏。作为音乐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美的主要体现包括:优美动人的旋律,生动的音乐形象,丰富多彩的音色,深远的意境等;在这个问题上本节课以突出聆听肖邦《c小调练习曲》为主要内容,让学会掌握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音乐的各个要素开始指导学生分段分析作品,理解音乐与情绪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肖邦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对于心智较为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进而分析总结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

二、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情感目标:聆听肖邦二首钢琴作品,感受理解音乐情绪,并能哼唱主题句。

(三)知识目标:认识作者,对浪漫主义风格以及 “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有所了解。

三、教学分析

(一)《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是属于第九单元的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的一个章节,而《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难度较高的钢琴练习曲,它不仅是一首技巧性与音乐要素复杂的作品,更是一首有着民族英雄性背景的作品,它的旋律走向都刻画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课堂上以音响播放为主,配合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主要主题片段,变化主题片段,以及对比的旋律片段更为直观,效果更理想。

(二)高中生音乐学习自主性较强,逻辑思维和情感更加丰富,注意力已经基本达到了成人发展水平,以抽象思维为主,能够将时间性的形象描述提升为精神性的体验与描绘,所以从民族性与人文性的角度来分析作品,能够达到深层次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个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段分析《C小调练习曲》。

本课的难点是:对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和内心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听:老师钢琴演奏肖邦钢琴作品:如歌的行板(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受肖邦充满诗意、浪漫风格的音乐,将学生带入钢琴音乐情境中,感受钢琴音乐的美)师生探讨:乐曲的感受,以及作者——肖邦。展示课题:钢琴音乐的奇葩-钢琴诗人肖邦

(二)新课教授

1、初识肖邦

(1)介绍作曲家肖邦:播放视频资料。

(2)《c小调练习曲》

A、聆听《c小调练习曲》(音频),思考音乐的情绪。

B、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C、再次聆听作品

请同学哼唱主题旋律,并说出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总共分为几个段落。

D、简析乐曲的结构

三段:A—B—A’主题出现两次 高潮段为中间A’段

引子—A(英雄性主题)—B(略带悲痛的主题)—A’(再现英雄性主题)—尾声(强有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乐曲背景和第一遍听完后的感受相结合来进行思维整理与归纳)

2、《c小调练习曲》赏析

老师在钢琴上分别演奏作品各部分主要旋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

(1)引子

A、右手和弦的旋律

B、左手十六分音符自上而下的跑动的音型

(2)复听第一部分,熟悉第一主题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用课件形式展示五线谱旋律线条

(设计意图:直观的将旋律走向呈现给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分析五线谱的旋律线条)

右手主题句:主题第一次出现。 左手:十六分音符来回成波浪形翻滚。

(3)复听第二部分:

左手变成长线条的上下翻腾表现了什么内容?

(4)复听第三部分

思考:A、和第一部分比较有哪些异同?为何要变奏?表现了什么?

变奏句:

(老师引导学生从谱面上发现A与A’的区别,并作出分析。)

B、再现了A的英雄主题,象征着什么?

(5)尾声

A、左右手同时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效果和意义?

B、四个极强的和弦表现的意义?

(6)完整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视频)

(设计意图:分析完作品各个部分,学生理清楚了钢琴谱左右手代表的情緒,此时完整欣赏全曲能让学生带着刚刚分析完的情绪和思想来欣赏作品,会更加深入人心)

3、了解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概念:

(1)练习曲:是为练习演奏和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常专用于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

(2)音乐会练习曲:是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的乐曲。

4、肖邦《夜曲》op.9

(1)肖邦《夜曲》欣赏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音乐的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从音乐要素分析作品:旋律、速度、情绪情感表达)

探讨夜曲特点。

(2)介绍钢琴曲特有体裁——夜曲

五、分析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一)比较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与古典主义风格作品:教师演奏海顿奏鸣曲片段和肖邦波洛涅兹片段。

nlc202309090142

(二)总结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使用对比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典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作品的区别,并总结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及特点)。

六、拓展与活动

我国钢琴演奏家介绍:郎朗《香槟》演奏片段,让学生对浪漫主义风格音乐加深印象。

七、课例点评

《钢琴音乐的奇葩》是一节以聆听分析为重点的课,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七节。本课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有效分段音乐聆听。这是针对高中学生的一次分析鉴赏课,倾听音乐不能囫囵吞枣,想要有效聆听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提出聆听教学要求开始,李老师思路清晰地在每一次的聆听段落之前给出聆听诱导,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二、五线谱图形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妙用。从李老师的教案上不难看出,五线谱线条例如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间隔对比在谱面上体现出来的图像以其特有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上下来回波动的十六分音符的左手背景下,右手长线条旋律是种怎样的情感表达。学生能够直观的边听边分析,更能够快速进入音乐状态。这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不但能降低分析的难度,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三、现场演奏的魅力。李老师是钢琴专业毕业,对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的作品比较熟悉。她能够熟练将特点明显的古典乐派作品海顿奏鸣曲与浪漫乐派作品肖邦波兰舞曲在钢琴上现场演奏,让学生分析比较,效果明显大于播放音频。現场演奏的音响效果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四、 音乐作品背景的导入,是很多老师会忽视的一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智力与情感已接近于成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水平和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的课堂对于音乐作品背景的导入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叙述上,而应该在作品各个细小的部分将其渗透分析,这样才能让音乐的深层次内涵影响到学生,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鉴赏作品,达到内心的共鸣。

八、结论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的诗意浓郁、充满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他的作品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领域,这首《C大调练习曲》“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二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作品完全突破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也不可以突出华丽的炫技性,却让音乐传递出深刻的感情。

让高中生分析这首钢琴作品不容易,若只是听音乐片段的话,速度较快,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很难进入状态。我将旋律片段用钢琴谱的方式呈现在课件上,这些谱面学生很直观的能看到音型旋律的走向,配合老师现场演奏再分析,从眼、耳、哼唱来分析,效果很好。肖邦夜曲从更舒缓优美的一方面呈现了钢琴音乐的美丽,加上观看李斯特改编作品《香槟》香槟片段,学生看到极速在钢琴上跑动的手指和音响强烈的和弦。另一方面呈现了浪漫乐派狂放自由、释放强烈个人情感的风格特点,再听老师演奏的两种风格音乐片段,相信能很好的理解并判断出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的不同特点。本课从眼、耳、哼唱、情感方面调动学生感官参与课堂,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4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素养

四川省隆昌县幼儿师范学校 赵 艳

【摘 要】如何在幼师班中有效地进行钢琴教学,特别是对于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其培养为适合幼儿园教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幼师琴法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应针对幼师钢琴教学的特点,抓好基础教学,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 乐感 音乐表现力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一瞬间,将乐谱上的东西通过视觉反映到脑海,大脑马上会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耳朵还同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培养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1.识谱训练。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我们要让学生在表演的状态下弹奏钢琴,而不是来回重复地进行简单练习。在教弹一首新曲子时,一些视奏技巧好的学生能以惊人的效率来迅速完成你所教的新课。而一些识谱和视奏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弹奏时的吃力。实际上,学生在弹奏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乐谱和键盘。进一步说,读谱和弹奏都是识谱训练中的重要方面,不能有所偏废。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钢琴的技巧有很多,我以音阶、琶音的训练为例:第一个音是弹下去;弹后面的音时手指应提前做好触键准备,指端与键面不能过近。大指触键要独立,在移位时依赖手腕转移力量。在弹奏中,大指要寻求独立触键的空间,而手腕要有意的配合手指,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的位置,通过练习,找到手腕合理的动作状态。两种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要慢练,渐渐地就可加快速度。

下面特别说一下“慢练”:

著名钢琴家雅科夫・弗莱尔认为:“慢速弹奏法犹如钟表匠手中的放大镜,它可以使练习一部作品的音乐家更仔细地看和听他们所弹的音乐,并能深入浸润作品中的每个细节和组成部分之中,从而完全知道并掌握这部作品。”因此,在初学一首曲子时,必须分手练、慢练。有的学生练琴经常不动脑筋,纯粹是机械般的弹奏,在练习一个难的乐段时表现更为明显。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时需要演奏者很慢地弹奏一首乐曲,以便巩固对某一部分的记忆。慢奏同样能帮助演奏者检查音符的准确性及句法:慢速弹奏时,如同看到慢放的电影一样,你能看到每一个细节,并同时加强了记忆,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曲式与和声的组合等。慢练是钢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种科学的练琴方法。

二、乐感的培养

1.乐感的内涵。钢琴学习中的乐感培养是激发演奏灵感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乐感,演奏出的音乐就会平淡无奇。乐感其实就是在对音乐的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强弱处理。

2.让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好的作品。我们要让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听不同的曲子。现在网络很方便,随时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曲目――当然,也可购买碟子。钢琴是敲击发声的乐器,不擅长于歌唱性的发声,但钢琴又必须解决歌唱性的问题。多听歌唱家的演唱和弦乐演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乐感。像歌唱家一样地思考和感觉是很重要的。听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所谓“聆听”,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可在弹琴时将自己弹奏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感受,找出问题。(论文范文 )此外,还应重视视唱练耳课。这样能更全面、系统地提高听力水平,对弹琴大有益处。有机会的话,要多看现场演唱、演奏的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更能加深乐曲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指挥家富于变化和激情的手势下带动出的绚丽音乐,更能深深打动人的心灵,提高观看者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上获奖的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指出:“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学到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热爱音乐、表现音乐才是根本。”其实,在钢琴练习与表演中,呼吸的作用同样重要。合理处理好作品乐句,安排好音乐中的呼吸有利于音乐极富感情的表达,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乐句气息的重要性,解决好演奏时呼吸与乐曲的吻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歌的乐曲,都需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快、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及疑问等多种语气。当学生懂得这些以后,就会从他所弹奏的乐曲中找到这些感觉并尽力去表现出来。例如:弹《解放军进行曲》时,联想到队伍前进,就要弹得有精神、节奏鲜明,就不会慢吞吞、软弱无力地弹一些音符。弹不同风格的曲子,就要表现不同的意境,因此必须避免机械练习,毫无要求。

总之,钢琴演奏需要乐感与适当的技巧相结合,以情带声,融声以情。音乐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技术是基础,音乐表现是最终方向。钢琴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很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要通过演奏把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人琴合一。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学生,把握钢琴教学的变化与规律,才能使钢琴教学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也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

2.周彦:《人声与钢琴的完美艺术》,中国音乐学院学报,01期

3.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3)

4.曹静:《钢琴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间的关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0期

5.曹云:《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05期

6.李远彬:《论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培养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8期

7.林振纲:《论钢琴学习(一)》[J],北京:钢琴艺术,(10)

8.陈海龙:《论钢琴乐感与演奏灵感的培养》,《黄河之声》,3期

谈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论文 篇5

喜爱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音乐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主观思想的,客观理性思想则是其次。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需要用表演形式来让世人体验音乐的美。音乐不像语言艺术,语言本身是具有语义性的,而音乐则不是,单凭纯粹地看谱,几乎没人能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只有表演出来才能使人了解情感色彩渲染下的思想内涵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演奏中美的含义

有不少为世人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梦中的婚礼》等,都具有艺术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有一些共性:首先,它得符合大众的审美,旋律简单明了,让人回味无穷;其次,需要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发生改变,从不接受到接受。演奏者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断地重复去模仿,直到渐渐成熟,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不断磨合、碰撞,有意识地去分辨演奏的好与坏,学会如何控制整首曲子的感情色彩。在具有这种思维意识后,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的美,形成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也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演奏中美的二度创作表现。从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表演实际就是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既不能脱离原作,又要在原作中适时地加入自己的东西,使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创造的同时必须兼顾音乐的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实际上就是指认真对待乐谱。演奏者在接触到新乐谱时,首先要先视谱,然后再视奏,但是很多演奏者往往只是机械地练习,忽略了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作者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进行创作的。

(二)二度创作的运用。二度创作的含义是在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锦上添花,以《悲怆》为例,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未全聋之前创作的,并且是他亲自加上的标题。这首作品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色彩,当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悲怆》的第三乐章时,感觉它是欢快的,大众也觉得它是一首欢快的快板。但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到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才渐渐体悟到第三乐章在欢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微微的不安和内心的骚动,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音乐的美

(一)演奏中的情感色彩。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色彩去演奏,这可能是令所有的演奏者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弹奏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带入的情感可能是沧桑的,也可能是激越的,但都会影响整个表演情绪的波动。每一位演奏者的表演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表演技巧是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就根本无法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这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二)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仅仅了解和掌握演奏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最基础的演奏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最难控制的。人的心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音乐家之所以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场面,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情感的流露能收放自如,而很多演奏者往往缺乏心理调控能力,演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感并不强,缺乏自身情感的投入,只是机械地演奏完作品,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演奏本身就是呈现给听众的一场听觉盛宴,是为了让听众被你的演奏所折服,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甚至暗示自己要注意把控和调节情绪。当然,情绪的流露与演奏者本身的经历也息息相关,经常听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什么叫有故事?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受了许多事情的历练,对世界的看法比常人更透彻,整个人的气场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可见,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都既受到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影响。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6

【摘要】: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一直在寻找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以使自己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对钢琴的功能、表现力的介绍,对钢琴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提出高校学生欣赏钢琴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为高校审美教育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知识作品欣赏

在教学现状上,“非师范性”现象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也承认一般钢琴专业训练与师范钢琴专业训练有所区别,但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一般钢琴专业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从而模糊了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总体目标,后果是所培养的师资质量下降和人才的流失。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总体改革的形势下,钢琴教学改革也必须跟上。为此我们结合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为喜爱钢琴音乐的学生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一、首先认真进行各种基本练习

学习弹琴不止是学习弹奏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需学会在钢琴上通过自己的弹奏来表达一定的情景,感情以及思想。要做到这些具体说来就是要让钢琴发出圆润、饱满、结实的声音,要能弹出连、断、挑等不同性质的音。高师学生多为成年人,通常认为成年人的手臂僵硬,不管用什么弹奏方法,弹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总有些僵硬,缺乏美感,因此,只要能弹出声音就行了。我认为虽然高师生年龄确实偏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钢琴学习上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和希望,正因为成年人的手臂比较僵硬,更应当学会放松,这可以减少其因年龄偏大而带来学琴上的不便。学会放松是“重量弹奏法”的关键,要掌握这种正确的弹奏方法,首先要学会手臂、手腕和身体的放松,弹奏时动作要协调,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要充分发挥生理上的自然重量,节约用力,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手指训练。对年龄偏大的学员来讲,不要对学琴缺乏信心,良好的“重量弹奏法”将会帮助你走上钢琴演奏之路。它的音色应该丰满而富于弹性的,可参考下面方法进行练习:先从断奏入手。掌握断奏的关键是手臂自然垂落与手指支撑的相互结合。

二、加强学生了解钢琴的表现力

欣赏钢琴音乐作品,首先是听的`问题。音乐作品是靠演唱、演奏进行传播的。传播手段都有一个“演”字,所以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现的艺术。谈到表演、表现,我们就应该了解什么是表演?其实,钢琴的表演和其他舞台艺术一样,都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这种艺术创作是靠情感和乐器来进行艺术生产的。也可以说,它是靠技术和表现力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解决了技术之后,就必须具备优秀的表现力。艺术产品是精神产品,产品的优劣就要看表现力(艺术的再创造)如何了。有了优秀的表现力,在表演过程中才能有激情洋溢的创作热情与理智,以及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在演奏中做到真与美的交融。许多从事艺术的人都知道,艺术审美的第一位就是感觉,艺术生产的第一位也是感觉。钢琴演奏表现力的第一位,我认为还是对音乐的感觉。 因此,具备优秀表现力的人,一定有非常好的乐感。音乐艺术是感情的艺术,这种艺术也靠情感升华。钢琴就是通过旋律来表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抒情的。既然音乐是表现情感,创造情感的艺术,那么作为演奏主体的人,有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和演奏的客体钢琴合成一体,进行生动的演绎,艺术的再创作。除此之外,人对艺术的情感和对作品的情感都能引发持续的、高昂的竞技状态。欣赏者只有通过理性的认识、理智的分析,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才能使感受到钢琴表现力的魅力。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时而雄浑,时而柔美的音色,即可表现小溪流水潺潺,也可表现波涛汹涌。它蕴涵着无限的戏剧表现力,无论是花前月下,情意绵绵,还是慷慨激昂,威武雄壮,它都可以以自己不断变换的音色来体现。

三、循序渐进地欣赏钢琴音乐作品

欣赏著名钢琴曲应该不仅是觉得旋律优美,还要听出特别之处。欣赏著名钢琴曲应该也像欣赏诗歌一样要讲究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欣赏。

我们在欣赏钢琴音乐作品时,可从一些小的作品开始。如中国作品《牧童短笛》、《北风吹》。外国作品《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四小天鹅》等。这些小曲子音乐主体突出、形象鲜明、旋律性强,使人们极容易产生兴趣。然后再去欣赏一些较大的钢琴作品。如: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即兴幻想曲、叙事曲、协奏曲,中国作品黄河协奏等等。我们欣赏作品时,要善于捕捉音乐的主题、副题;横向、纵向的旋律和声;敢于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去感受、体会、听辩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感悟音乐不同音响的内涵。欣赏钢琴音乐作品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是审美的提高。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好听、悦耳只是欣赏音乐的最低层次,作为高校学生来说,欣赏钢琴曲要多少懂一点乐理知识,诸如音乐结构、曲调、曲式、音色等等,特别要注重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个人生平、音乐风格,这些都在欣赏之列。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7

一、具有过硬的钢琴演奏的专业技能

好的钢琴教师应该是优秀的演奏家。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钢琴教师完全不从表演方面来提高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一个严重的疏忽, 它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损失。…能给自己的学生做出精彩的示范, 那怕是课上教到的那些小型乐曲。…那样一来, 不用讲总的教学水平会提高多少!“钢琴演奏是复杂的表演艺术, 是实践艺术, 钢琴音乐的意境太宽阔、丰富、多彩了, 纸上谈兵无法领略其中魅力。如:肖邦音乐的内涵极其丰富多元, “浪漫肖邦、天才肖邦、民族肖邦、爱国肖邦和悲情肖邦是解读肖邦风格的五个重点”《英雄波兰舞曲》中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 即使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让学生感知那“钢琴诗人”的灵魂。

“以己昭昭, 方能使人昭昭”只有亲自演奏过的曲目才有切身体会, 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明确而详细知道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技术困难。教师示范时的触键、音色、分句、音乐的走向、踏板、呼吸、速度、力度、语气层次等音乐表现、能够使学生很快明确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和要求。教师精湛的演奏, 在琴键上说话、唱歌、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 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变成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 给学生深切的感受、树立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钢琴教师要以“演奏为本”。不断拓展曲目, 积累各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 把握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 在演奏实践中获得更多知识, 为教学积累经验。只有把演奏融于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二、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专业知识

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与工具, 音乐是目的。把乐谱上所有的音符记号、各种乐理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激动人心, 使人神往的音乐, 不仅仅是技能训练, 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 演奏者一切知识的最终结晶, 演奏者的学问修养都将凝聚在演奏中, 需要较高的理论修养。

音乐是活生生的语言, “音乐是艺术形态中最抽象的表现形态。要培养一个优秀音乐人才, 应有全面的文化背景。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内涵包括了哲学、历史、神话、传说、宗教、文学、诗歌、戏剧、舞蹈、绘画等一切文化范畴。”只有持续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加深刻和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

钢琴教师要教技术, 更要教音乐。从宏观视角出发, 教师要积累学识、提升修养。研读钢琴演奏法、钢琴教学法、中外音乐史、钢琴发展史、中外钢琴文献导读等;从微观来看, 钢琴演奏的作品的创作年代涵盖三百年左右的时间, 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近现代钢琴作品, 还有创作不到百年的中国钢琴作品, 真是风格迥异;从个体研究的角度来看, 对作曲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知晓每一位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内容及作曲家通过那些形式和手段 (曲式、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 来表现作品, 并揭示音乐深层次的深刻的精神内涵, 将其融汇于钢琴演奏中, 需要老师正确指导。如:李斯特《奥伯曼山谷》是《旅行岁月第一集, 瑞士》中的第六首曲子, 不仅囊括辉煌复杂的技巧, 音乐内容非常深刻富有哲理, 不但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 还须对作曲家整体风格把握透彻, 才能将高度饱满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无限的诗画意境淋漓尽致的溶入演奏中……, 如果老师是一知半解更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以丰富的知识来“理解和领会”作曲家的意图, 把“无法溶化、无法言传、无法描绘”的音乐世界, 在钢琴演奏中再现出来。启发引领激发学生感受领悟音乐, 才能使学生内心的音乐和潜能获得生命。

三、具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技能

钢琴教学是开启想象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培养学生自身的音乐理解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创造力、解决自身技术及动力等方面的困难、问题, 是教学重心。钢琴演奏是集技巧训练和艺术陶冶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原则、方法。

1.循序渐进搞好基础技术训练。技术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 表现一定音乐形象和思想感情。技巧基础训练是完成演奏曲目的保证。

不同的技术音型、音色、音响, 不同的弹奏法, 表现不同的内容和风格, 演奏出各个时代、各个作曲家、各种难度的作品, 需要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全面的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方式和进度。首先要进行各种演奏技巧的全面系统训练, 如:按弹奏法分类;断奏、连奏等;按技术类型分类单音、双音、音阶琶音、八度、和弦…等。还要进行具体作品中的技术难点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实际演奏能力。如果缺乏高超技术、演奏不能得心应手, 完美表现音乐成了一句空话。

⒉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演的能力。“技术无上下。音乐有高低”。 (4) 音乐表现是作为技术训练的最终目的。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音乐的内涵去表达, 培养学生内心的音乐感觉。首先, 对音乐表演中的重要因素;如乐句、结构、语气表达、力度层次、音乐特性、音乐对比、声音变化植入于基础教育。其次, 对音乐内在的倾向性、进行性、流动性、律动性、作透彻的分析和精湛示范。另外, 教学中除了“用得当的借喻、诗意的形象、与自然和生活中现象比拟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 补充和解释作品的音乐语言”, 还可通过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来启发学生、触类旁通。在轻松、谐谑、富于感染力的氛围中, 使学生深刻感悟和体会钢琴作品的情境, 把单纯的手指技巧变为优美动人、极具魅力的音乐。在学生身上灌注自己内心热烈的激情, 将自己精气、灵魂延伸到学生身上, 在学生的演奏中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使演奏和教学活动具有了真正的教育特征。

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一对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具有个性特征, 历来是中外钢琴教学的行之有效主要途径, 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上好小组集体课, 关注共性特征, 教师点评和学生互动, 互相交流切磋, 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积极主动性增强;开好小音乐会, 上好公开课, 对比教学, 找不足差距, 鼓励, 鞭策,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动力。学会聆听和鉴赏。观摩各种音乐会, 培养音乐修养潜移默化;听录音、看录像、下载曲目、各种手段为钢琴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生动, 活泼、开放的形式, 拓宽了学生视野, 学生把最生动的感受和思考综合起来, 更自觉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⒋教书育人, 因材施教。孔子说过“有教无类”。教师的对象是学生, 要了解熟知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要因人而异对每一个学生素质、才能作具体分析, 扬长避短。通过预见学生的个性, 并且在一开始就能对其制定合理的教育进程。不轻易否定学生, 不把学生看“扁”, “善待”尊重, 爱护每一个学生, 解决他们技术和音乐中的难题疑惑, 发掘学生潜能,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本着“严师出高徒”理念。严格要求每位学生, 精心引导, 精雕细刻, 教学生“学会”, 更要教学生“会学”, 技术与音乐完美结合, 化为美妙动人的洋溢着生命力的音乐。并导致他们主动探索, 倘若达到“自己教自己”, 教师也就完成了最崇高最重要的使命。

钢琴教育的普及发展, 使之成为钢琴事业并得以迅速崛起, 成为社会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它凝聚老一辈钢琴教育家毕生心血, 钢琴教师要以他们为楷模,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薪火相传。通过勤勉与锲而不舍, 善于学习前沿的专业理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再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坚持不懈提高专业理论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无私奉献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视野开阔, 文化素质优秀的一代新人, 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涅高兹.汪启璋, 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但昭义.钢琴教育论文.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 10:227.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音乐出版社.

[4]赵晓生, 通向音乐的圣殿.上海音乐出版社.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篇8

关键词:钢琴音乐 中国风格 民族化

“中国风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很难简单地阐述清楚,按照西方音乐学中关于音乐风格和流派的标准来考察这一独特的现象难以准确地说明问题。因为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与其经历的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钢琴音乐在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改造着西方钢琴音乐,并且不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使得中国的钢琴音乐在中西交融的基础上焕发出了一次又一次新鲜的面容,也使得“中国风格”这一词语的意义被大大地延展开来。可以说,“中国风格”已经成为了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钢琴音乐领域中最鲜明的文化标识。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发展历程

中国钢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的音乐乃至艺术发展史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变迁也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坏境和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極大影响。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社会变化最为激烈的整个二十世纪里,中国的钢琴音乐也随着社会的转变而不断发展。不仅如此,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还由于不同时期作曲家对于“民族性”概念的不同解读而体现出非常不同的特点。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早期的作曲家在接受西方作曲理论的同时开始关注西方音乐与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适宜、相融合的问题,并且有了初步的实践。然而,在新中国建立以前,这种努力实践并不多见,也鲜有成熟的成果。其中仅仅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我国音乐界所倡导的“新音乐运动”中提出过音乐要适应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需求,直到1949年艺术领域威权话语的形成以后,这一要求才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下逐步实现。

此后,中国的钢琴音乐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之后,中国的钢琴音乐也大胆地尝试对于民族性的解读,然而这一尝试随着政治局面的波云诡谲而有始无终。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钢琴音乐迎来了一个畸形发展的小高潮。在此期间音乐创作以政治斗争为纲领,创造出了一批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钢琴音乐作品,虽然在创作空间上被挤压得很小,然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其中的“中国风格”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显现。而且这一时期也不乏传世经典的诞生,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阶段是文革以后的整个八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其中对民族和声的引入、运用十二音技法创作、体现出活泼的社会气象等特点都既传统又现代的表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特点,也产生了一批具有新时代“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

(一)中国钢琴音乐的音乐风格的理解

西方音乐家对于风格理解基本上是基于时代、流派和作曲家个人的阐释而形成的。然而这一标准用来判断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则并不适宜。从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之初就处于多流派、多风格杂糅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情况愈加明显,而且还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二)中国风格“缺乏统一的风格感”

首先,作曲技法从来都是为音乐表现服务的。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其核心就是对于民族性的表现和民族音乐技法的融合。从这两个方面看,只要是符合其中一点的,我们就可以把其归纳为“中国风格”。因此,中国风格不仅仅不需要统一的风格感,而且需要更大的差异化的体现,从而包容更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观念内容,使得“中国风格”更加突出其核心的价值所在。

其次,所谓中国风格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是一个确定的风格流派。这是由于首先客观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的文化都可以被中国风格所表现。同样的,在更广泛的视域中看,中国风格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不仅仅有自身的变化,也有不断吸收着西方作曲理论的变化,而不断产生新鲜的融合模式,这极大发展了“中国风格”的内涵。

中国钢琴音乐从20世纪初期发端,一路走来,在百年历程的各个时期的作品中,体现了时代性与作曲家小同的个性,也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共性与连续性,即作曲家们有意识的在西方作曲技法同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实践,在钢琴作品中注重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意境和内涵。以“民族化”为主线而不断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演进的主要脉络,也正是中国钢琴音乐风格形成之根本。

参考文献:

[1]吴榆.论中国钢琴改编曲与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D].重庆:西南大学,2006年.

[2]陈文红.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5,(03).

[4]郑远.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陈文红.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探议[J].音乐创作,2006,(03).

[6]吴榆.论传统乐曲钢琴改编曲与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钢琴音乐会作文 篇9

钢琴音乐会

今天,爸爸妈妈领着我来到了齐齐哈尔市电业文化宫,参加我们天骄钢琴学校在那里举办的新春钢琴音乐会。

晚上六点整,伴随着音乐声音的响起,主持人大大方方的走上了舞台,宣布天骄钢琴学校新春音乐会正式开始。本次钢琴音乐会的表演以老师表演为主。第四位出场的是教我的钢琴老师姬老师小学作文 ,她穿着淡绿色的纱裙,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头饰,真像一位美丽、漂亮的公主。姬老师弹的曲目是《肖邦钢琴曲》,姬老师弹得美妙动听,这时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在以后的钢琴学习中要虚心向姬老师学习,加强手指力度的`练习,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

音乐会上,老师们先后演奏了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贝多芬的奏鸣曲《悲怆》三乐章、《月光》,肖邦的“即兴幻想曲”和海顿的“回旋曲”等20余个钢琴曲目。老师们的精彩演奏,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现场沉浸在悠扬美妙的乐曲声中。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10

朱永江

工作单位: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第四小学

指导教师:徐敬民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是指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在脑中形成和声的配置和音型织体的编配脉络,用钢琴为歌曲(乐曲)快速有效地伴奏,起到对歌曲的补充和衬托作用,它是理论作曲知识和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即兴创作和表演的特殊艺术方式。

钢琴即兴伴奏在现今中小学及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它能起到艺术指导作用。教师用富于音乐感的即兴伴奏带动学生投入作品的情感,用音乐前奏作预示,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进入,用间奏来推动歌声,激起音乐的转折掀起高潮。尤其在幼儿的音乐课中,钢琴即兴伴奏在体态律动、歌舞剧表演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用钢琴即兴伴奏与即兴弹奏替代教师的语言导向,用以启示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通过琴声的渲染使教学充满音乐的气氛。

钢琴音域宽音量能大能小,音色和演奏技巧变化丰富,能表达优美抒情、轻快活泼、气势雄伟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教育学是最年轻的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音乐专业中发展最迅

速的专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突飞猛进。钢琴即伴奏不仅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许多专业和业余爱好者也争相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音乐修养,它能扩大艺术视野,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同时可获得更好的舞台实践机会,提高钢琴演奏的歌唱感、节奏感和视奏能力。对于有志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的人,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本研究以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钢琴即兴伴奏的现状,依据自己收集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研究问题

1、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存在的问题

(1)、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伴奏最基本的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位不明确。

(2)、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调性不明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不熟悉,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弹八度或单音,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3)、伴奏音型掌握的少,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能力差,千篇一律。如:都用1535或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不能分辨是抒情歌曲还是进行曲,对比段落之间音型的变化太少或不恰当。

总之,这部分教师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步骤还不了解,或者说缺乏练习。这样的教师大多集中在农村中小学,他们的进修机会少,教学条件较差,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集中有限的培训时间,并利用他们自学和岗位自练来提高即兴伴奏能力,是需要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音乐基础较好的教师存在的问题

(1)、这部分教师在弹奏技巧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技巧应用时,往往不实用,不能快速转化为弹奏即兴伴奏音型的技巧,不能熟练地与键盘和声相结合,不能弹奏各调和弦序进及转化出多种音型。

(2)、键盘和声方面缺少色彩和风格性的变化,在掌握基础和弦序进上应进一步丰富和声手法。

(3)、在为民族风格的歌曲伴奏时和弦音型的选择不规范。在伴奏音型运用方面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体的设计及灵活的转化,这部分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方面基本上过关,并基本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但仍然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几点想法

1、用指腹弹奏出有变化、音响有层次的声音

在弹奏时手型要平点,用手指肉多的地方来弹琴。因为那里有很多的神经,可以刺激我们的耳朵,让我们用耳朵去聆听音乐。在弹奏时注意声音有变化,和声的各个声部要有层次,而旋律声部是灵魂应突出,要把好的发音变成弹奏的习惯,让自己喜欢弹。熟话说:“素质教育乃习惯教育,让我们在实践中慢慢养成习惯”。这一点对钢琴演奏者非常重要。

2、和弦的运用

①、三和弦和七和弦并重,尽量多用七和弦。②、和弦连接首选上行四度连接。

③、为了延长和声语句,可进行三度替换。

④、如需和弦变化色彩,可以将自然三音升高或降低伴音进行变化。⑤、五声调式七和弦弹奏方法:大三和弦加大六度,小三和弦加小气七度,终止属七和弦加九度。

⑥、将终止式和声语汇(V7——I)与其他语汇加以区别,要在句尾用。⑦、舞曲节奏型应按照规范化特点弹奏,其它织体可根据需要疏密适度掌握,不要过分规范化。

⑧、句尾补充:模仿式(旋律节奏不变化,提高八度,有回声的感觉)、华彩式(可以上、下行音阶)、线条式(在分解和弦的基础上,加点和弦外音)。

3、伴奏织体与节奏型的运用

①、节拍性柱式和弦。柱式和弦是指以三和弦(也可以用七和弦)为基础的三个音(或五个音)同时发音的柱形的和弦形态。主要特点是具有丰富和充实的和声效果和主体感,在节奏上突出了节拍的拍律作用。节拍性柱式和弦可用基本形态、琶音、震音等三种方式演奏,可用于伴奏进行曲。

②、柱式和弦的节奏分解。柱式和弦可用各种节奏奏出而构成柱式和弦的节奏分解音型。柱式和弦的节奏分解包含着节奏与和声两方面的表现意义。优点是:既有和声的主体感,又有节奏流动感,可用于伴奏舞曲。

③迂回式分解和弦。是指将一个和弦上、下迂回,微微蠕动的波浪型进行而构成。可以用单音的分解或双音的分解,也可以单、双结合的分解。其主要特征是微波型流动感,可用于抒情歌曲伴奏。

④、线条式分解和弦。是指和弦以单音先后奏出而形成上、下行的线条式进行的织体音型。它具有和弦分解与节奏分解两种涵义。其主要特点在于音的进行方向所形成的直线上行或直线下行及上下行结合的波浪型的进行形态,具有延绵不断的流动感与线条波澜起伏的特性,可用于抒情歌曲伴奏。

4、钢琴即兴伴奏的分类

①、带旋律伴奏。这种伴奏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一只手弹奏歌曲旋律,另一只

手弹奏伴奏音型。这种的伴奏方式要求弹奏者具有良好的试奏能力,或对伴奏歌曲的旋律非常熟悉。带旋律伴奏的伴奏音型大多集中在中左手,但是当“旋律左手化”时,伴奏音型也就会到右手上去了。要弹奏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的时候,采用低音与两个八度以内的伴奏音型来弹奏是比较常见的,这种伴奏方式可以把歌曲明确分出三个相对立的部分,即:低音声部、中音声部、旋律声部。例如:给歌曲《卖报歌》伴奏,就可以运用有旋律伴奏。左手采用八度内的半分解和弦音型跳跃式进行,右手弹奏旋律,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②、不带旋律伴奏。是指左右两只手分别弹奏低音与伴奏音型,在伴奏中不带旋律或偶尔出现旋律或将旋律隐藏于和声织体中。由于不弹奏旋律,双手的分工合作就更灵活,伴奏音型的样式与组合会更多样,伴奏音型的音区也更加宽广,色彩更加丰富及富于变化,也加强了音乐表现力。与带旋律伴奏相比较还降低了弹奏难度,因而成为被众人首选的一种即兴伴奏。例如:为歌曲《歌声与微笑》伴奏时,采用无旋律伴奏,双手共同弹奏活泼欢快的半分解和弦进行,左手加重低音的BASS效果,伴奏出来的效果会很好。

③、综合型伴奏,无论是带旋律伴奏还是不带旋律的伴奏,相对来说都有一定缺陷,如果仅仅采用一种方法,很难把一首歌曲的伴奏效果发挥到较高的境界,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对比,就恰如其分的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例如:为歌曲《军港之夜》伴奏时,在前奏、间奏、尾奏以及歌曲的高潮部分都采用有旋律伴奏,而在其他部分运用不带旋律伴奏,即降低了伴奏难度,又丰富了伴奏形式,烘托了音乐的表现力,且使音乐层次更加明显。

5、处理好前奏、间奏、尾声是弹奏好伴奏的关键

前奏至关重要,通过前奏可以使歌唱者和听众共同进入歌曲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在音乐形象的提示、情绪的酝酿方面做好准备,使歌唱者听众在一个恰当的氛围中表现音乐与欣赏音乐。间奏是连接乐段与乐句的桥梁,如果没有间奏部分的参与是无法顺利完成音乐的转换与过度的。特别是大型作品和艺术歌曲中间奏显得更加重要。尾声的弹奏可以使歌曲的主题得到升华,在结构上起到了补充的作用,特别是在强调结束时给歌曲增加了功力与结束感。三者在伴奏中都属于弹奏者个人华彩展示部分。

6、要想弹好钢琴即兴伴奏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如和声学、作曲法、作品分析等。钢琴即兴伴奏属于多声部音乐的范畴,当然需要和声基础,而和声理论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伴奏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应用和声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歌曲的体裁形式、调式、曲式、内容进行分析,对于一首完整的作品,是否能恰当的选择和声、织体、伴奏音型,主要是看看对作品

分析的是否明确深刻,如调式是怎样的、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节奏怎样、速度怎样、什么样的风格等这些都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确定。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和一首坚定有力的进行曲肯定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就是同一首歌曲在每个乐段之间以及从呈示发展到高潮再现的处理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从伴奏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要掌握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

②、要掌握一定的键盘弹奏能力。要掌握大调和小调的常用调性、基础练习、各调的音阶琶音。掌握各调的正

三、副三和弦,在进行同音保持练习、平稳进行练习。这样才不会显得有些笨拙,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使钢琴技巧与即兴伴奏的技巧同步发展。掌握了钢琴的基础,就要用一定的形式进行陈述,伴奏音型就是应用到具体作品中有规律的陈述形式,而这个形式是否恰当应有一定的根据。如钢琴的性能、伴奏音型的特点与表现力,演奏方法以及伴奏者现有的钢琴技巧水平,应用能力的水平等。

③、要养成随时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勤奋科学的练琴、刻苦专研的精神。首先要有思想准备,要从听、看、练、写等方面入手。其中“听”听音乐,尤其听伴奏音型与织体;“看”指在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上,多看乐谱,分析作品;“练”指实际弹奏基本功练习与乐曲练习;“写”指将弹奏熟了的即兴伴奏用五线

谱默写成正式的钢琴伴奏谱。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勤学苦练、勇于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弹好即兴伴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1、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说明怎样提高教师运用键盘和即兴伴奏的能力,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中能把钢琴作为一件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做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2、钢琴即兴伴奏应该是伴奏创编、自弹自唱及实际伴奏这几点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上一篇:中考满分作文-环保类(学生用)下一篇:第四次月考试卷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