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音乐

2024-06-15

钢琴伴奏音乐(共12篇)

钢琴伴奏音乐 篇1

在音乐作品声乐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与演唱同步进行显得非常重要,它决定着音乐作品完整性与能否有效的完成。然而,在诸多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演唱人员都是相互独立的,而难以合为一个整体,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地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音乐作品瑕疵的外在表现。

一、钢琴伴奏音乐本体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钢琴演奏熟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钢琴伴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一)烘托与陪衬

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的角色是烘托和陪衬,在钢琴伴奏过程中,需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体现的精神内涵,进行伴奏。通过钢琴伴奏,可以使演唱者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内容,从而使其演唱更具感染力。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人员一定要正确认知钢琴伴奏并非为了展示或突出钢琴自身的演奏技巧,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多地体现在烘托、陪衬演唱者层面上,二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展示声乐作品演唱艺术。

(二)钢琴演奏

对于钢琴演奏而言,单独演奏与钢琴伴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钢琴独演奏过程中,其对钢琴演奏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同时要能够完成钢琴伴奏;然而,钢琴伴奏、演奏在表现形式上需要有所改变。第一,钢琴演奏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突出钢琴演奏能力和技巧,演奏过程中所需要的乐谱通常是两行谱表;然而,对于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钢琴伴奏来说,其乐谱通常是多行谱表,这要求钢琴演奏者必须习惯乐谱转变要求。第二,钢琴伴奏过程中,主角、配角之间有非常明确的划分,而对钢琴伴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认真分析乐谱,适当对演奏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

(三)二者的有效配合

声乐演唱过程中,尤其是钢琴伴奏过程中,首先应当积极引导演唱者进入作品,丰富和渲染演唱情感,注意倾听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停顿与延时;其次还要和演唱者之间做好配合,及时发现声乐演唱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有效调整,全面推动声乐演唱的完美完成。

二、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阐释和分析,笔者认为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些人认为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实际上就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在音乐作品诠释过程中,钢琴伴奏只是陪衬;也有人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比作水、舟,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其中钢琴伴奏是音乐作品诠释的载体;同时也有人认为,钢琴伴奏实际上是声乐演唱的核心所在,二者地位平等、不分伯仲。之所以会有上述不断的观点,主要是因为他们都站在不断的研究视角去考虑二者的关系,但有些观点似乎过于片面,只是将严重的重点放在了音乐自身,没有真正的将钢琴演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本质关联性突显出来。笔者认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实际上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该整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对立、又在作品演绎过程中相互融合。

在音乐作品演绎过程中,尤其是声乐表演时,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之间应当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二者的地位应当同等、相辅相成。对于钢琴伴奏而言,其本身也是一种合作艺术,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可将音乐作品的内涵诠释的更到位,同时也可以塑造出一个灵动、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以此激发出演唱者在演唱时的情绪力量,在各个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在合作的钢琴伴奏、声乐演唱中,必须成为相互结合的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之间的相互合作表演,在作品表现、艺术处理以及风格气质和表演意境方面,都达成高度的一致,将其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实现声乐演唱目标,因此二者的合作性非常重要。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如果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合作,一味地注重单一作用,只会造成钢琴伴奏、声乐演唱在风格和艺术表现上出现偏差,最终因表演失真而难以诠释作品,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尽失。同时,如果合作不当,则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走调、速度失控或者抢拍现象,以致于表演以失败而告终。将一首歌曲雕刻成艺术的杰作,演唱者与伴奏者间的合作、默契是成功的首要,将伴奏与节奏旋律之间,达到艺术与人心灵的完美结合。即兴伴奏也是这样,没有一首固定的歌曲需要伴奏人员发挥其想象力,这对伴奏者与演唱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伴奏者为歌曲演奏时,还需要使用织体选择、和声、曲式分析等较为深奥的音乐技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钢琴伴奏音乐本体在现代声乐演唱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伴奏可促进、配合声乐演唱者,对演唱者的声乐表现能力和艺术予以指导。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诠释音乐作品。

钢琴伴奏音乐 篇2

摘要:钢琴伴奏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一门必备的技能,也是调动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参与音乐课堂重要的沟通桥梁。钢琴伴奏不仅要求音乐教师要熟悉音乐教材的曲谱,而且要求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进行即兴伴奏的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有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钢琴伴奏 小学音乐课

运用

一、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如何运用钢琴伴奏,是每位小学音乐老师所应当思索的问题。钢琴伴奏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实用性。是小学音乐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之。用伴奏美妙的旋律渲染音乐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音乐颂唱的兴趣,要想能够顺利的完成小学音乐的教学任务,钢琴的伴奏在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小学音乐的唱歌教学中最佳的方式就是采用钢琴进行伴奏,这样有利教师对音调的准确把握和固定,更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音准和听觉,小学生因为其年龄较小的缘故对于节奏的把握、音准的拿捏都有一定的难度,借助钢琴的伴奏使小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学会歌曲,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在小学音乐歌唱课程的教学中,钢琴的伴奏不仅能够可以明确所学歌曲的旋律,加深学生在颂唱歌曲时候的把握,还能够运用钢琴中和弦的转换来衬托出所学歌曲的高潮,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歌曲的中心思想、对颂唱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表达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小学音乐的唱歌课程教学中的,包括着学生在发声上的练习、对于旧歌的复习、老师的实例范唱、对于新歌的教授、歌曲中难点的解决以及对新学歌曲的巩固等多个环节。这些教学的过程都可以让钢琴的伴奏贯穿其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歌曲的掌握都有着正向促进的作用。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的运用钢琴的伴奏,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以免出现学生乐感疲劳的状态。

二、钢琴伴奏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运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除了要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理解音乐和学会歌唱以外,还要对小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歌唱音乐技能的训练。合唱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而且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性和组织性,是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钢琴的伴奏在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因为钢琴能够随意的调整歌曲的音调和快慢,在伴奏上可以控制程度的轻重,是小学生合唱训练中一种非常理想的伴奏形式。

在当下钢琴伴奏的教学方式仍然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其艺术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灵活运用钢琴伴奏。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的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老师通过对歌曲歌词的理解、以及音乐旋律的把握,完全的掌握歌曲在情感上的变化和节奏上的顺序,从而能够选择出同歌曲最匹配和弦与音型,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具感染力的伴奏氛围,实现歌曲内容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在钢琴伴奏的和声配置过程中,要体现出总体上的布局,对于调性的控制,要尽量的明确和简单,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音乐的调性。

3.在使用钢琴在合唱的过程中进行伴奏的时候,和弦的音型的选择要明确其层次的关系,将动静结合、轻重结合创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

4.在教学的过程中,同一首歌曲最好要使用多种音型上的变化才能使歌曲的伴奏更有活力。钢琴伴奏的优美动听才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钢琴伴奏是小学音乐课堂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的课堂中老师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的技能。积极的调动他们的音乐细胞,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在合唱的教学中更是对学生组织性和团队性的培养,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践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素质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钢琴即兴伴奏 篇3

关键词:即兴伴奏小学音乐歌曲类型

儿童歌曲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是儿童对音乐最直接的接触。在一堂音乐课上,利用伴奏加强儿童歌曲的表现力,钢琴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分析,笔者把儿童歌曲按风格归纳为以下四个类型:抒情歌曲、欢快歌曲、进行曲歌曲、圆舞曲歌曲。

一、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的特点是曲调委婉、速度较慢、节奏较自由且旋律起伏较大。例如湘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一课《我爱妈妈,我爱中华》,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儿童歌曲,歌词质朴通俗,旋律真挚纯朴。这类歌曲常用分解或半分解式伴奏音型伴奏,采用连音的奏法,贴近琴键慢而深地弹奏,以获得流畅连贯的伴奏效果。

二、欢快歌曲

这类歌曲的特点是热情、活泼、节奏明快,音乐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往往全曲始终贯穿一个节奏型。人音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课《时间像小马车》就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欢快歌曲,采用四二拍,F大调试。笔者在伴奏织体上一般以半分解和弦为主,触键要灵巧、轻盈,有颗粒性、明亮的声音效果。

三、进行曲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最具代表的进行曲歌曲,进行曲的曲式结构规整,节奏均匀平稳,音乐特点是节奏鲜明、情绪饱满激昂。为这一类型歌曲伴奏时,伴奏织体应以厚实的柱状和弦为主。带旋律伴奏时,旋律层常附加八度进行,也有附加三、六低度音程及附加和弦进行。无旋律伴奏时,左手以附加八度或五度的低音与右手的和弦音型构成双手的配合。

四、圆舞曲歌曲

圆舞曲为三拍子类型,以及一些极富有民族个性的节拍、节奏类型。湘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三课《唱支最美的歌》,这是一首抒情优美、富有民歌韵味的少儿歌曲。这一类歌曲选配伴奏音型,通常采用有较强节奏的特定的和弦式伴奏音型、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的各种形态。

音乐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技巧 篇4

众所周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歌唱是演唱者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手段, 歌唱与情感密切相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钢琴的音域宽广, 音色丰富多彩, 音响效果强烈, 可以为歌声增添艺术感染力, 为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起到推动的作用, 因此, 教师的钢琴伴奏显得尤为重要。记得有一次给一个班排合唱, 学生选择了《鼓浪屿之波》,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抒情, 笔者本以为他们已经了解了歌曲要表达的基本内容, 唱起来会直奔主题, 旋律 (婉转悠扬) 自然就会清晰可见, 结果却大相径庭。学生的情感并没有预想中抒发得那么淋漓尽致, 自然唱得也就平平淡淡, 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这首歌所蕴含的情感。此时笔者就利用钢琴这一媒介, 通过流水似的左手琶音与右手波音的完美结合, 让学生充分体现波浪拍击礁石的柔情, 台湾与祖国翘首相望的情景, 从而推动了学生的情感如泉涌般源源不断地抒发出来, 让学生聆听钢琴传出的柔美音色, 进一步感受这首歌曲通过钢琴伴奏演绎出来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的歌声在钢琴的伴衬下逐渐明朗起来。

二、钢琴伴奏的指导职能

在为学生伴奏时, 学生常出现唱错的情况。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或演唱技巧不成熟, 常会出现赶拍子或拖拍子的情况;有些学生一上台就会因紧张而造成速度不由自主地加快, 再加之技巧上 (唱高音的方法) 出现小失误, 就会更紧张, 有时甚至会失去控制, 整个演唱就会因为一点点失误而一败涂地;还有些学生节奏感不好, 演唱时显得过分自由。教师遇到这些情况时千万不要乱了方寸, 跟着抢拍子, 一定要稳住节拍, 必要的时候可以强调重音, 让学生听到拍点, 以帮助学生稳住节拍。学生在乐曲一开始或乐曲的某一段落速度减慢, 就会影响演唱的整体效果, 教师应该立即不留痕迹地将速度往前推动, 让学生明白你的意图并随即跟上, 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在以上这些状况发生的时候, 钢琴伴奏就起到了无形的指导作用, 帮助演唱者及时调整节拍与速度, 使演唱顺利进行, 从而达成统一合作的状态。例如有一次笔者给学校男生排练小合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首歌曲是2/4拍, 中速, 第一第二乐句结束的地方都是一个二分音符, 要唱满两拍后随即演唱下一乐句。但是学生每每唱到这里都要拖一拍, 听起来相当不舒服, 导致整首歌失去了原有的艺术性。单单把这两个乐句拿出来练习, 学生唱得都很规范, 从不会拖拍, 而一旦放到歌曲中去演唱, 到这个地方就又会延长一拍。这时笔者利用钢琴伴奏这一无形的指挥棒引领学生按拍、按速地进行演唱, 通过钢琴伴奏, 使学生掌握了单位拍, 并通过重音的提示, 让学生了解了相对的速度, 从而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两处不要无意地延长。在钢琴伴奏的推动下, 学生终于领会了歌曲这里的处理, 表现也就自如得当, 在钢琴伴奏的指引下把歌曲处理得流畅而完整。

三、钢琴伴奏的协作并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钢琴伴奏从不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 它必定会和学生的演唱共同完成一首歌曲或一个作品的音乐主题或片段。人们都知道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 除了无伴奏作品以外, 其它作品都是以协奏或重奏的形式演奏 (演唱) 的。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 不是所有的器乐、声乐演出都能与乐队合作, 而钢琴是唯一能代替乐队的乐器, 因此钢琴伴奏就担任了乐队及指挥的双重职能, 与合作者共同协作, 相互配合, 统一完成每一个音乐作品。

钢琴伴奏不同于独奏。钢琴独奏是一种自我表现, 需要演奏者以自己的个性和理解准确表达出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而钢琴伴奏不能单纯地自我表现, 伴奏者在具备独奏的能力以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合作者。从事钢琴演奏的人由于长期独自练习, 不考虑与其他演奏 (演唱) 者配合的问题, 所以, 他往往习惯了自我欣赏, 在伴奏中难免忽视合作者的存在, 把伴奏部分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处理节奏、强弱和情绪等问题, 这样就如同独奏一般。由于缺乏沟通, 伴奏者与合作者双方未对曲谱的理解、领悟形成共识, 也就使合作者的表演受到限制, 影响了应有的发挥, 这样就不能达到协作并进的完美配合, 这样的伴奏就是失败的。

另一种现象就是伴奏者消极地跟随, 不能充分发挥伴奏的作用。当乐曲达到高潮时伴奏不给予情绪上的烘托, 主旋律在伴奏部分也不加以强调, 合作者的节拍不稳时也不及时做出调节, 这样的伴奏使合作者犹如孤军作战, 完全不能增加音乐的色彩和感染力。钢琴伴奏必须随着主奏 (主唱) 音乐的情感发展及时调整伴奏的力度、速度及音色, 以达到渲染音乐氛围, 增加音乐色彩, 调动合作者演奏 (演唱) 激情的目的。比如, 分解和弦与琶音常常为抒情歌曲的旋律伴奏, 伴奏者内在音乐线条的歌唱性要与合作者一致, 也要与合作者之间形成统一的气口, 随着旋律连贯、轻柔地弹奏, 同时伴奏的力度也要随着合作者的要求做出流动的迎合, 以陪衬歌唱流畅的旋律线条。渐入乐曲高潮段, 伴奏的力度要有乐队般排山倒海的气势, 帮助音乐推向高潮。

因此, 钢琴伴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协作并进意识, 强调伴奏的协作性, 使钢琴伴奏和主奏 (主唱) 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 双方相互协作、积极配合、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再创造。这就需要演奏的双方在合作前充分沟通, 对作品的速度、感情、力度等艺术处理达成共识。

四、钢琴伴奏的控制力度

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力度的变化和对比。伴奏者必须根据作品的要求和合作者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力度设计。对于钢琴伴奏来讲, 不仅要设计好钢琴部分的力度对比, 还要考虑与不同合作对象、不同音质的力度平衡。

钢琴伴奏的合作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 不同的乐器由于材质不同, 发声原理不同, 每一种乐器的音色、音量各有不同, 造物者赋予每个人的声音也各有不同, 独唱与合唱的音响效果更是相去甚远。因此钢琴伴奏在与伴奏对象合作时就需要随时调整与合作方的力度比例。首先, 钢琴伴奏应该了解合作方的音质特点, 比如小号、小提琴、花腔女高音的声音比圆号、大提琴、女低音的声音明亮且富有穿透力;铜管乐器比木管乐器的音量要大很多;又如, 为小提琴或长笛伴奏时力度要控制些, 而为小号或合唱伴奏时力度可以加强。

所以, 掌握好与伴奏对象力度的均衡并不是指双方的力度比例平分秋色, 而是指从整体角度聆听合作对象各个声部的音量、音色是否和谐均衡。同时也可以看出, 敏锐的听觉能力是一个钢琴伴奏者的宝贵财富, 音量和音色的均衡全凭耳朵来辨别才能及时进行调整。

五、钢琴伴奏的完美音色

音色控制无论对于独奏还是伴奏都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课题, 它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 如同声乐的发声方法一样, 看不见、摸不着, 是一种无形的表现音乐的形式。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敏锐的听力和高品位的艺术审美力, 通过指尖的控制传递出优美的、能够吸引人听觉的音响效果。对于钢琴伴奏来说音色的控制不是单一的思维, 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音响效果, 还要兼顾与合作者的音色相融合。

比如:学生在演唱古典艺术歌曲的时候, 教师弹奏的音色应该是轻巧与凝重并进的。古典歌曲对于音色的要求既细腻又清晰, 无论是演唱还是钢琴伴奏, 都要秉承这一点, 演唱的音色柔而结实, 钢琴伴奏的音色则轻而缥缈, 二者相辅相成的完美配合, 体现了古典艺术歌曲对艺术性的超高要求。而当学生演唱的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旋律时, 教师的钢琴伴奏则应该具有穿透力和凝聚力, 对于阳光般的歌曲要用跳音作为伴奏的主要形式, 这样才能体现出阳光少年的青春朝气。即使是抒发情感的旋律, 钢琴伴奏的音色也不能过于厚重, 应当用清脆的琶音与明朗的波浪音为主, 通过钢琴伴奏指尖的颗粒点与触键的力度掌控来调节音色的异同, 这需要钢琴伴奏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因此, 音色与手指触键是密切相关的。一成不变的触键不能弹出层次丰富的音色, 手指触键的深浅不同、下键的快慢不同、触键的部位不同, 都会使声音的色彩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钢琴伴奏和其它乐器、人声协作的形式, 多种乐音的整合效果, 需要伴奏者细心聆听, 树立弹奏钢琴伴奏时的交响概念, 将音色层次想象成不同的乐器, 从而使音色层次丰富、绚丽多彩。

综上所述, 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不仅需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刻理解作品并忠实地反映作曲家的风格和作品的特性, 还要求伴奏者通过相融默契的合作, 准确地烘托出演奏 (演唱) 者的表演特长和个性特征。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娴熟技巧, 力求使自己的钢琴伴奏和学生的演奏 (演唱) 水乳交融, 最终达到珠联璧合的完美艺术境界。

摘要:钢琴伴奏是指用钢琴为器乐或声乐伴奏, 起到对音乐作品的补充和烘托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钢琴伴奏, 教师要高度重视以下五个方面:情感表现, 指导职能, 协作并进, 控制力度, 完美音色。

钢琴伴奏音乐 篇5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用钢琴为乐器、舞蹈或者演唱伴奏,起到对歌曲进行衬托和补充的作用,是一门新出现的学科。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能够有效提高乐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能够有效营造音乐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中小学音乐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它不同于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它虽然也有具体的理论知识,但更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感受、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钢琴即兴伴奏能够将音乐作品风格、所表达情感准确的表达出来,提升音乐效果,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音乐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轻松、自由和愉悦的感受,将学生带进美妙的音乐世界,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比如,在组织初中学生歌唱《江河万古流》这首歌时,我根据这首歌表现的动态、情感、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运用加花形式,用钢琴为学生进行即兴伴奏。我发现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泼、灵动、富有趣味,学生们兴致盎然,表现非常积极,发挥的也很好,而我也受到这种教学氛围的感染,灵感不断涌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钢琴即兴伴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帮助学生把握音准、节拍和节奏

一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演唱还是乐器演奏,都需要控制音高来解决音准问题。音准依赖于乐器、弹奏者的技巧、中小学生敏锐的听觉和适宜的教学环境。而钢琴本身就是一种深受喜爱的优良乐器,钢琴即兴伴奏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准。另一方面,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音乐情绪,而这些是借助节奏和节拍体现的。学生在学习演唱音乐作品的时候,常常不能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和节拍,不是慢半拍,就是快半拍,总是唱不到“点”上,导致歌唱出现失误。钢琴伴奏清晰、明了、节奏感强,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听觉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和节拍,促使学生更好地歌唱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妙,享受音乐,学习音乐相关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三、帮助学生把握情绪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运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恰当选择伴奏音型,这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论文范文,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比如,在对类似于《小机灵之歌》、《丰收之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比较活泼、欢快、轻松的歌曲进行伴奏时时,可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在对类似于《让世界充满爱》、《枫桥夜泊》、《枉凝眉》等比较深沉、悲壮的抒情歌曲进行伴奏时,可采用琵琶、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等等,这可以有效增强音乐作品的韵味,提高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音乐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更加明确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又如,《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它表现出的意境是浑厚、有力、宽广、雄壮、积极向上的风格,我选用柱式伴奏音型进行钢琴伴奏,使得整个音乐听起来更有韵味,更加有感染力。学生深受这种这种钢琴伴奏的感染,陶醉在音乐世界当中。可见,合适、恰当的钢琴音乐即兴伴奏能够有效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和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四、提升各类音乐教学形式和文化活动的效果

音乐鉴赏是提升中小学生音乐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接触形形色色的音乐作品形式,能够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单一的音乐鉴赏形式不利于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提高,而钢琴的音域具有宽广性的特征,音色具有多层次性、交响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具有独特性,加入钢琴即兴伴奏,可以弥补传统音乐鉴赏的不足,可以加强音乐的视听效果,提升教学效果。

舞蹈教学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常常让学生踩着音乐点反复练习某个舞蹈动作,以便提高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度。一直播放伴奏音乐显然有些浪费时间,而钢琴即兴伴奏具有灵活性,不仅可以随时弹奏某一段音乐,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调整速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舞蹈需求。

学校常常有一些文化类活动,会涉及歌唱伴奏的问题。因为有些歌曲存在没有伴奏谱,或者虽有伴奏谱,但是定调不合适,不适合学生唱等等问题,导致一些表演无法正常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可见,钢琴即兴伴奏对提升各类音乐教学形式和文化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认为钢琴即兴伴奏就像衬托红花的绿叶。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没有钢琴伴奏的音乐教学会失去很多生机。鉴于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弹奏能力、创新能力和移调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钢琴即兴伴奏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11)

[2]孙健,费承铿.一个被忽视的钢琴即兴伴奏专家[J].北方音乐,(01)

浅谈民间舞教学中的钢琴伴奏音乐 篇6

一、认真分析作品,准确把握其风格

民间舞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有其自身的风格,若想成功地为民间舞蹈伴奏,首先必须仔细分析作品,确定其相应的伴奏型。如维族舞蹈多数以咚哒哒咚哒哒咚咚哒哒哒的切分节奏为主,以表现维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傣族舞蹈伴奏型多以和弦转位连奏结合主旋律的轻巧波音,以表现傣族少女婉约柔美的个性;花鼓灯则以五声调式为主的全分解和弦结合轻巧的跳音,以表现少数民族柔美、细腻的个性;东北秧歌则以有力的八度为根音组成的半分解和弦,结合明亮的高音以表现东北人热情泼辣的个性。

总体风格把握了,然而若想成功完美地展现舞蹈风格,还要在细小的动作上下功夫,民间舞蹈浓郁的风格往往是在一些小范儿上,伴奏者如果忽略了它的严谨性,粗线条地弹奏,表面上似乎和谐,实际上在揭示舞蹈内在精神上则显得苍白无力,自然地就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从而不能很好地激发舞者的情绪,从这种層面考虑,伴奏者应重视伴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配置美妙的和声织体,使舞蹈自身的浓郁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分析作品的基本结构,重视情感处理

民间舞蹈课不同于基训课,每一个舞蹈组合都表达了一定的主题,蕴含着更丰富的情感变化,它需要伴奏者对作品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解和分析,这对于识别其主题与非主题段落是很有裨益的,它是全面演绎作品的先决条件。

民间舞蹈作品伴奏音乐的意境是极其丰富的,所以要成功地弹奏好一首曲子,把它的内容完美地诠释出来,除了对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深刻地理解外,还得用心灵去感受音乐,决不是音符和节奏的简单堆砌,需要伴奏者把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情绪以及意境表达出来。情感是一种内心的读白,不是一种理念,它是融入于整个乐曲的灵魂所在,是伴奏者和舞者的内心对话,是舞者和观众紧密联系的纽带。

例如,蒙古族舞蹈《大马步组合》的风格是威武彪悍,气势磅礴,伴奏音乐则围绕着此风格展开,以浓重的气势表现蒙古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

第一段,中速、低沉有力

要弹得深远、浓厚,有高远的意境,仿佛看到碧蓝的天空、广阔无垠的草原,霞光万里,一排骑兵正威武神气地向我们走来。

第二段,中速稍快,明亮

和第一段相比,要弹得干脆潇洒,像草原上牧羊人在吹奏,随着情节的发展,阴云密布,狂风暴雨,我采用一串下行半音节以表现恶劣的气候,接着用有力丰满的几个八度上行,经过一串波音后回到有力的主音上,仿佛看到骑兵们面对恶劣的环境,无所畏惧,顽强地和大自然做艰苦的斗争。

第三段,快板、有气势地

舞蹈发展到此已达到高潮,饱满有力的和弦和八度穿插进行,果断地弹奏,仿佛看到骑兵们勇敢地搏击暴风雨,和大自然做艰苦的斗争。为了表现骑兵们顽强的斗志,乐曲到此采用一段模进,并采用急进缓出的方式把握这段模进,“急进”表现环境恶劣,斗争的艰苦和骑兵们顽强的意志;“缓出”表现环境无论多么恶劣,也吓不倒我们顽强的骑兵,并最终获得胜利。

第四段,慢板、深情地

应带着一种内心深处自然流淌的丰富情感来弹奏该段,和声要丰富多情,以展现一个高远的意境,暮色弥漫,深蓝色的天空格外空旷,一望无际的草原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深远、凝重,骑兵们满载着成功和喜悦,渐渐离去……

三、从音乐的织体、和声入手

民间舞蹈课伴奏曲谱多数是简谱,没有伴奏音型,这就需要钢琴教师具备较强的即兴伴奏能力,根据民间舞蹈的风格即兴配弹而成,弹奏的效果自然会因伴奏者的即兴伴奏能力的高低而出现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的民间舞伴奏中,普遍存在着伴奏肢体单一、和声不够丰富、调性缺少变化等问题。

我国民间舞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旋律、节奏、风格等特点,也正是这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决定了其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在钢琴伴奏过程中,明晰准确地体现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对于舞蹈的默契配合以及良好的授课效果极为重要。

另外,在民间舞低班的伴奏曲目中,会出现多遍重复一段音乐,多数是把旋律机械地反复数遍,使音乐变成机械地敲打,失去原本的生命力和光彩,给舞者带来单调乏味的感觉。从这个层面考虑,在低班的民间舞伴奏中音乐短小简单,需要多层次重复,为避免产生单调乏味之感,应尽量采用丰富的和声织体、节奏型以及调性变化,以达到增强音乐感染力的目的。

钢琴伴奏艺术作为一门专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精细的工作,伴奏者若要把作品客体的严谨准确地再现与主体的感受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它完美地再现给观众,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伴奏者来讲,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投入,一方面要积极扩大知识领域,丰富文化修养,提高艺术造诣;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推敲作品的风格和韵味,用内心去感受,带着情感和灵感去演奏,或动人心魄、激情洋溢;或严谨细致、恰到好处;或恢宏气势、刚劲有力。离开了充分的感情支持,美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切忌弹奏没有灵魂,缩手缩脚、麻木不仁、死气沉沉、枯燥乏味,要在丰富而深刻情感的带动下,使舞蹈作品或柔美流畅、或气势恢宏地得以完美表现。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艺术学校)

钢琴伴奏音乐 篇7

钢琴伴奏与其他学科及实践活动在某一方面是一致的, 即理论指导学习, 因为钢琴弹奏首要的一点是会弹,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钢琴价值的欣赏等方面的培训。钢琴弹奏本身是一个表演与创作的融合体, 是一种反应内心的音乐行为, 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钢琴的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注意两点, 其一是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 主要包括和声、乐理、复调、音乐史及美学等方面的学习, 这里最重要的是对和声进行理解, 钢琴的教育首要的也是要学习和声及伴奏方面的知识;其二是对音乐理论之外的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 比如一些音乐史简介、文学历史书籍等, 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更好地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风格表现和内容主旨等。

二、技巧训练

技巧的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练习。首先是基本功的练习, 主要包括度双音、和弦、琶音、音阶、八度及踏板等的运用, 还包括对键盘的熟悉等一些基本功的训练;其次是对触键方法的练习, 通常钢琴有三种基本的触键方法, 分别是半连音奏法、连音奏法和断音奏法, 在对这三种触键方法熟悉的基础上, 要对24个大小调的琶音、音阶及转换进行了解, 并在熟悉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尽快熟悉键盘;接下来是对视奏的训练, 视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视谱能力, 从而加深对键盘位置的记忆;最后是对曲面的有效选择, 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练习程度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练习, 曲目大致分为练习曲和经典曲两种, 曲子的练习过程最重要的是对和声和织体进行分析, 努力学习钢琴的伴奏手法和技巧。

通常钢琴的伴奏练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初级阶段主要是熟悉一些基本的手指练习, 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在24个大小调上进行专门的和弦连接练习, 这种练习通常采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分解和弦三种织体进行。这个阶段主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歌曲进行训练, 以保证伴奏的连续性效果;其次是中级阶段, 主要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 增加重属和弦、副三和弦及其他的一些和弦, 同时丰富织体, 这个阶段要适当地选择一些程度较深的钢琴曲进行练习, 重视伴奏的变化性;最后也就是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在具备理论基础、演奏技巧的基础上, 运用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钢琴伴奏演绎到艺术的层面, 进行美感的表达, 融合进曲子的意境和内涵, 实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三、听觉训练

听觉的训练更多是以欣赏者的角度对伴奏进行评价, 因此进行听觉训练主要是要求伴奏者多聆听各种类型的钢琴伴奏曲目, 从中找出弹奏的技巧性要素, 分析伴奏的好坏之处, 取人之长,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

四、乐感培养

乐感的培养是伴奏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环, 是音乐表现的内在因素, 一部音乐作品要想达到艺术效果, 必须要有乐感的衬托。钢琴伴奏是一种极端重视审美体验的创造性活动, 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来营造出良好的乐感, 因此在伴奏的过程中, 需要伴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营造出一种充满音乐感的曲调和氛围。

五、课程学习

关于钢琴伴奏的课程学习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学习两个部分, 首先在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要适应钢琴伴奏的和声复调及伴奏编配等内容, 明确和声复调是钢琴伴奏的基础, 在对此有深刻的把握之外, 还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总结,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相结合, 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关于钢琴伴奏的实践教学课程而言, 要想更好地、更协调地实现钢琴的伴奏, 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首先是教学的模式, 根据教学时间和课程的安排进行有效的调整, 可以采取大课与小课交替进行的方式, 对基本的乐理和基础和声进行演练和探讨, 辅助以大量的歌曲名录进行伴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互动参与, 沟通与交流,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是对教材的选取, 要重视对伴奏曲的练习, 加大对伴奏曲目的训练和探讨;最后是关于考核方式的改进, 音乐专业的学生关于钢琴伴奏的考核通常是由五部分构成的, 分别是基本练习的考试、练习曲目和乐曲考试、伴奏谱考试、钢琴伴奏考试、书面测验。这五方面的考核也是五个层次的考核, 钢琴伴奏者及考核者可以针对伴奏者水平或者需要达到的程度来进行有选择性的考核方式, 以不断地促进音乐专业的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提高。

以上主要阐述了钢琴伴奏能力培养的内外影响因素, 提出了培养钢琴伴奏能力的五项基本要素:理论学习、技巧训练、听觉训练、乐感培养和课程学习, 希望能够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摘要:钢琴的伴奏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而现实存在的情况是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伴奏能力并不强, 因此, 提出了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培养路径的分析, 试图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涉及理论基础的训练、技巧训练、听觉训练、乐感训练和课程学习五个方面, 深入阐述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途径, 以促进音乐专业的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音乐专业,钢琴伴奏,能力,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任丽华.博弈与共赢:谈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钢琴伴奏音乐 篇8

一、多觉贯通的艺术通感

通感是指人们在不同的审美活动中将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如在音乐作品的诠释中,不仅仅只是声音和乐器的技术运用,灵活运用艺术通感,将地域风格、背景特色、人生阅历、艺术感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挪移和渗透,将表象技术转化为意象感觉,将音乐通过这种艺术通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通感所涉及的感觉器官中,最活跃的当属视觉和听觉,因而作为听觉至上的音乐艺术则常常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转换来进行延展想象,创造和还原音乐画面感。在日常的音乐欣赏中,我们会发现音乐会忽高忽低,声音似乎时沉时飘,充满画面感的表演形象会时常出现脑海,不同的音乐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声音中的冷暖和锋芒,这些都是音乐通感多觉互用的表现。在古代文献中, 也有此类通感描写,如《列子·汤问》中著名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反应的是听觉和视觉之间的通感;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则反映的是听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这种在文学作品中将音乐的通感体验巧妙运用的方式,不仅可以塑造逼真、 灵活的音乐形象,而且可以多觉贯通的获得完整的音乐感受和体验,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二、艺术通感体验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是声乐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伴奏和主旋律融为一体,音乐的完整性才能得到体现。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来自歌曲整体架构的合理安排、和声的运用、钢琴弹奏技术的展现,同时涵盖对歌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处理。一首声乐作品只由单线条旋律构成,但加入钢琴即兴伴奏后,无论在作品的前奏、演唱过程中,还是间奏、尾奏时,它都起着承前启后、主题强化、情感升华等重要作用,如果再能融入巧妙的艺术通感体验,将会在旋律线条的立体进行、伴奏与演唱者不同精神体验的合二为一、细致入微的诸多感觉体现中赋予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1.运用艺术通感体验,让音乐感觉复合立体

除了要求学生基础的和声理论和钢琴弹奏技巧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旋律的调式调性、风格特点、情绪表现让学生将旋律弹得“甜美圆润”、“尖锐”、“清澈”、“热情”、“悲凉”……,将伴奏织体设计得浓密厚实或清新淡雅。声音怎么会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呢?这就是借助音乐通感体验带来的诸多感受来达到钢琴即兴伴奏对声乐作品最高的音乐意境诠释,让音乐感觉复合化,立体化。从而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感染力和重要地位,增强高师音教专业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2.运用艺术通感体验,让音乐合作默契自然

一首完整的歌曲演绎,离不开充盈的情感、美妙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具有良好的演唱(奏)技巧和默契的合作。声乐作品的本身就是要求演唱者通过科学发声的技术运用来展现歌曲的感染力,同时不同的肢体表现能力将个人艺术风格展现淋漓。而钢琴伴奏, 则可以根据歌曲本身的音乐形象设计和声的运动,但更多的是运用艺术通感体验,与演唱者声音强弱的表现、感情的变化、舞台表演的视觉效果达到完美的配合,如诠释描写大自然景色的声乐作品,伴奏既不能海阔天空,也不能因循守旧,可以用清澈的长琶音衬托如流水的透明音色,可以用倚音衬托如小鸟般歌唱的清脆音色,可以用柱式和弦来渲染恢宏的气氛,可以用短琶音来模仿摇篮曲中慵懒声音的律动。这种运用艺术通感将演唱者和伴奏者多种感觉相互感应、渗透、 挪移的心理现象,让音乐合作默契自然,达到了感情上、艺术沟通上的最高境界。

3.运用艺术通感体验,让音乐专业技术相互渗透

音乐专业在技术分配上有声乐、器乐、理论之分,它们是单独存在的,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在钢琴伴奏中,如果演奏者有比较灵敏的“通感”,那么他可以在音乐中表现出歌唱的、会呼吸的钢琴伴奏,才能将声乐和伴奏融为一体,体现综合的弹唱艺术。学习音乐理论时,应自然的运用音乐通感,打破传统的五官感觉,将枯燥的理论转移到灵活多变的键盘上来,由理论想到键盘,再由键盘想到歌唱,由听觉出发,扩展到视觉嗅觉和味觉。在体验艺术享受的同时,将音乐专业技术渗透得近乎完美。

三、结语

钢琴伴奏音乐 篇9

一、明确基本内涵, 夯实基础

钢琴即兴伴奏是根据歌曲旋律, 在键盘上做即兴的弹奏, 用琴声来带动演唱者进入歌唱情绪, 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伴奏必须服务于歌唱及乐曲的需要, 在歌曲旋律基础上, 充分利用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即兴弹奏出伴奏织体, 同时, 要加强移调能力的培养, 在键盘上熟练地弹奏C、G、D、F、a、e、降b、d等常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的连接, 并快速移调。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手型及手指的基本弹奏要领并不断积累丰富的和声理论知识, 不断提升基本的弹奏能力。

1. 基本的键盘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 所以伴奏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钢琴技巧, 它是钢琴伴奏的基础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这其中, 练好基本功是关键, 包括手型、落指、抬指、断奏、连奏等各方面, 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进行C、G、D、F、a、e、降b、d等常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的练习, 学会快速移调。这些基本的键盘能力是即兴伴奏的基础。

2. 一定的和声理论

伴奏者要通过旋律和歌词来确定歌曲的题材、体裁, 再进一步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速度、力度等诸多因素, 从而决定编配时的和声、织体、和弦等, 能为不同风格的歌曲正确配置和弦, 在即兴伴奏时, 和弦运用不可能做到很丰富, 主要掌握正三、属七和弦的连接与运用。正三和弦是调式和声的骨干和弦, 它的构成包含了调式音阶的全部七个音, 因此, 正确掌握正三和弦的使用就可以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了, 在掌握正三和弦 (I、Ⅳ、V级) 各种模式的连接和一些简单织体的变化后, 就可以为旋律配和声伴奏了, 熟练运用正三和弦以后, 可以逐渐加入属七和弦为歌曲伴奏。

3. 丰富的伴奏音型

积累一些伴奏音型, 能丰富“伴奏语汇”, 有利于拓宽伴奏音型选用的思路。伴奏音型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代表性的有:柱式和弦伴奏织体、带低音柱式和弦伴奏织体、半分解和弦伴奏织体和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1) 柱式和弦伴奏织体 (表现特点——坚定有力、豪情激荡) 。

是指三度叠置的立柱式和弦, 这类伴奏的节奏平稳、鲜明、短促、紧凑、坚定有力, 具有烘托背景的作用, 有较强的动力, 动感较强, 适用于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如歌曲《学做解放军》《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都可以运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来表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坚定决心。

(2) 带低音柱式和弦伴奏织体 (表现特点——气势磅礴、庄严宏伟) 。

在柱式和弦基础上加入八度低音的一种形式, 这类伴奏的节奏坚定、规整、宽广, 适用于进行曲风格的、宏伟宽广的、庄严肃穆的歌曲。如歌曲《长江之歌》《友谊地久天长》《团结就是力量》。

(3) 半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表现特点——轻快、活泼、朝气蓬勃) 。

这种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低音与另外几个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一种形式, 运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能很好地表现出少年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可爱形象。这种伴奏音型适合于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歌曲, 如歌曲《卖报歌》《快乐的节日》《铃儿响叮当》《小红帽》等, 也适合节奏鲜明、形象生动, 具有舞蹈特点的歌曲, 如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我的家乡日喀则》《掀起你的盖头来》等。

(4) 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表现特点——抒情流畅、委婉深情) 。

这种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分解出现的一种形式, 节奏宽广, 安静而平稳, 可表现深沉内在的情感, 如《念故乡》《同一首歌》;最常用的是以八分音符为单位进行弹奏的一种形式, 深情、委婉, 表现抒情流畅、歌唱性的歌曲, 如《故乡的亲人》《在银色的月光下》《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运用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主要表现抒情歌曲的形象, 也经常用于表达孩子们对幸福生活无限热爱和对未来无比憧憬的美好心情。后者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祖国像妈妈一样》等。

二、精选学习内容, 优化练习

对音乐教师职前的音乐教学目前还缺乏一个相对统一、完整且符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目标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等, 也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缺少统一规范。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造成了目前不少在职的音乐教师在即兴伴奏能力方面相对欠缺。从现实角度出发, 为了提升这种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出击, 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进行“自我再造”, 并找寻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教材, 深入研究, 认真实践。

1. 基本练习和练习曲的选用与练习

学习乐理的基础知识, 掌握钢琴弹奏的正确姿势、手型及指法, 主要包括对五线谱的认知, 掌握音高、音值、速度、力度, 认识节奏、节拍, 准确把握音阶、旋律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区别调性、调式、和声织体等;以音阶与琶音为基础来训练手指弹奏技巧, 音阶练习有助于旋律弹奏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如歌曲《do re mi》第一乐段结束, 用大调下行音阶作过渡可以很好地把情绪引入到第二乐段中, 歌曲结尾的旋律是大调上行音阶, 如果左手配上反向的下行音阶伴奏, 就可以使音乐显得非常饱满, 琶音练习则有助于弹唱及伴奏的掌握和运用, 如《小白船》《春天来了》等抒情性强的歌曲都可以整首选用琶音来作伴奏;选择部分拜厄、车尔尼599的练习曲, 学习非连音、连音、双音、跳音等钢琴最基本的弹奏方法, 掌握最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 培养双手协调配合能力, 选择的练习曲类型可以是:右手部分是明显的旋律线条, 左手部分以柱式和弦、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等伴奏音型为主, 尽可能涉及C、G、D、F、a、e、降b、d等多种常用调, 既为歌曲伴奏作铺垫, 也为歌曲的移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钢琴乐曲的选用与练习

乐曲的练习还是围绕伴奏这一学习主题。首先必须涵盖主要的演奏技巧, 使演奏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从而进一步提高双手协调配合能力和伴奏能力, 可以选用欢快的、抒情的、坚定有力的等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 如《太阳出来》《卡尔图里舞曲》《可爱的家》《樱花》《阿拉伯风》《保卫黄河》等, 明确掌握旋律弹奏、伴奏特点、段落划分、调性变化、弹奏风格等知识点, 为掌握儿童歌曲的弹奏、弹唱及伴奏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接触不同音乐流派的作品, 如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小步舞曲》《小前奏曲》《风笛舞曲》《抒情曲》等作品, 古典时期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香槟》《幽默曲》《小奏鸣曲》《苏格兰舞曲》等音乐小品, 浪漫时期肖邦、舒伯特等大师的《小圆舞曲》《波兰舞曲》《未完成交响曲》《古老的法兰西歌曲》等作品, 也适当学习一些优秀的中外名曲, 如《四小天鹅舞曲》《土耳其进行曲》《献给爱丽丝》《天鹅》《浏阳河》《瑶族长鼓舞》等,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3. 儿童歌曲的选择与练习

首先必须熟悉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 这类歌曲可以通过正谱的伴奏练习, 让伴奏者很快熟悉各种的大小调式、音阶、和弦、琶音, 能适应各种节拍、节奏在伴奏中所需要的音乐组织形式, 并借鉴正谱伴奏中的编配手法逐步过渡到即兴伴奏;其次选用多民族、世界性、典型性的简易歌曲, 进行伴奏编配练习, 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属于中国五声民族调式中的宫调式歌曲, 在和弦配置上与大调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歌曲《兰花花》是一首优秀的羽调式陕北民歌, 就不能配上小调色彩的和弦, 日本歌曲《樱花》是采用日本所特有的都节调式写成的, 和弦的骨干音是“346713”, 和我们常用的调式和弦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儿童歌曲伴奏的练习中, 需不断积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表现手法, 尽可能掌握更多丰富多彩的歌曲伴奏形式。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是突出弹奏的即兴性, 即在无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 伴奏者能根据对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分析进行伴奏, 起到对歌曲的烘托、渲染作用。这些都要求通过一定量的钢琴曲和歌曲正谱伴奏的练习, 把这些弹奏技能转化为自己可以灵活运用的才能, 并能根据演唱者的声部特点、声音条件、演唱水平的不同, 将旋律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调;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练习, 在大量的即兴伴奏练习中熟悉所有的大小调式、音阶、和弦, 能适应各种节拍、节奏在伴奏中所需要的音乐组织形式, 积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表现手法, 使即兴伴奏既能衬托歌声, 又具有与声乐演唱相呼应的音乐性、艺术性。

钢琴伴奏音乐 篇10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神秘的天坑群》是广西著名的曲作家傅磬所创作的声乐作品, 曾获得广西原创“2003甲天下十佳金曲”的称号, 所拍摄的MTV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的宣传片, 向全世界展现了这一世界地质奇观。这首声乐作品运用了自然景观与民族音乐充分结合的创作艺术, 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把大自然的奇妙与雄伟一览于天下。后辈们 (注:钢琴伴奏编配的作者张彧, 系广西艺术学院2008级钢琴伴奏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结合了多种元素对这首声乐作品进行钢琴伴奏的改编与创作, 以音乐语境中的多种元素凸显了这个作品民族性、诗歌、音乐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音乐风格。

二、伴奏织体特点

构成音乐语境要素之一织体的运用, 是进行钢琴伴奏创作的先决条件。在这首歌曲的伴奏织体音型特点上分析, 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伴奏织体多元化, 不拘以某一形式;二是在音型的设计上注重以音乐描写形态, 做到音、形结合;三是注重保持民歌的伴奏特点。基于以上的创作要素, 使得钢琴伴奏突显民族风情。

(一) 音乐与形态完美结合

在这首歌曲的前奏中, 作者巧妙的运用音阶的下行跑动来体现天坑群的艺术形象。

前奏是把演唱者和听众引入歌曲特定环境的主要手段, 在音乐形象呈视前起到特定意境描绘、渲染气氛的作用。天坑群景色的主要特点是神奇怪异、神秘莫测、一望不见其坑底。在上例引子中, 作者在开头就配以一个减七和弦, 紧接着又进行了下行的增七和弦琶音的进行, 并且在中间加入了更具色彩性的大二度进行, 最终前奏落在了增七和弦上面。在这一段引子中, 连续的和弦琶音下行是前奏中的重要特点, 从高音位置下行一直到大字一组, 基本揽括了钢琴的整个音区, 让人有一线到底的感觉, 就犹如“天坑”的深不可测, 加上独特的和声, 2、1、b6、5更加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整个前奏给人一种迷幻、神秘的色彩, 让人有着无限遐想的空间。

(二) 和弦类型的使用注重保持五声特点

给五声性旋律歌曲配伴奏时, 不仅使用大小调的和声配置的特点, 即以主音为中心, 属音、下属音为支持的和声功能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旋律的和声内涵和进行的需要来配置恰当的和弦。在乐曲主题伴奏进入前的两小节中, 左手是音程和单音的组合, 右手是加入和弦外音具有二度和声的和弦, 避开了主和弦的三音, 而是运用了偏音。后面的织体基本都是按照这个基本的模式加以变化而应用的, 这个基本是属于无旋律的伴奏, 主要是以节奏类型伴奏为主。为乐曲主题部分的伴奏都属于无旋律伴奏。这里和弦使用类型不仅限于属和弦、下属和弦等, 而是使用了多种和弦结构, 如在偏音构成的和弦、在角音上构成的和弦等。这首乐曲的前半段, 也就是歌曲的A段部分, 基本上都是以半分解为主, 在这基础上进行两手的织体交错, 形成复杂的伴奏织体。

三、音型使用多元化突显华丽色彩

伴奏音型是和声基础应用于即兴伴奏的具体陈述形式。在歌曲引入的部分, 虽然只有一个音, 但是却不可缺少。它是前奏与歌唱者之间的桥梁, 也是演唱者吸气、准备起唱的关键地方。这部分与前面有对比的同时, 又为歌曲的进入留有适当的展开空间。B段部分 (即乐曲的高潮部分) , 带旋律伴奏。右手是八度带旋律伴奏, 起到强调旋律音作用, 使旋律线清晰、明了。左手节奏是以大切分为主, 起到平稳节奏的作用。在每句句末, 左手都用十六分音符的跑动, 使旋律更具色彩、更加流畅。歌唱者在歌唱中气息流畅、呼吸平稳, 同时具有流动性。大量的密集型音型跑动, 不仅可以补充句末的音响色彩, 还可以突出钢琴声音的穿透性, 以表现天坑的深邃。这首歌曲的伴奏在后半段上面的基本运用是以八度和弦以及和弦分解的形式组成的, 让歌者在充分表现自己声音个性的同时, 起到补充音响效果的作用, 目的是突出音乐形象的磅礴、大气之意, 让世人感慨无限。这样的间奏处理, 将歌曲推向了高潮, 音区、音域的变化使旋律优美动听, 高潮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

四、钢琴伴奏的和声艺术美

五声风格歌曲的民歌有着朴素无华的旋律特点与原汁原味的民间特色, 可以充分展示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钢琴伴奏的和声布局上, 准确掌握和声风格是首要的条件。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五声宫调式的民族音乐, 在音乐形象上以塑造惊奇的自然景观为主, 在和声进行的模式上以及和声种类上, 避免运用过多繁杂、复杂的和声类型, 以保持朴素无华的民族音乐特色, 这在中国民族调式歌曲伴奏上面都是普遍存在的, 也是民族调式歌曲的优势。在和声上, 民族调式的歌曲是注重和声的特点和色彩性, 而在和声功能上面受到调式、调性本身的限制, 并没有那么突出。在这首《神秘的天坑群》伴奏中, 同样具有很多典型民族音乐伴奏的和声特点和新颖的地方。

(一) 和弦结构尽显五声歌曲的特点

“各种三和弦、七和弦与九和弦是较常用的, 但是在五声歌曲的伴奏中, 除了应用这些和弦外, 由于其结构和音响效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通常都会运用附加音和弦、替换音和弦与换加音和弦等。” (2) 在这首歌曲里使用了大量的替代音和弦和附加音和弦。不论是左手或右手的伴奏织体使用的都是以主和弦的根音为主, 三音被偏音所取代, 造成了大二度独特的音响效果。在民族音乐的伴奏中运用大、小二度音程是民族音乐伴奏的典型手法, 这样的音响效果使得伴奏更加具有民族特点, 伴奏更加具有独特性。例如:Ⅰ和Ⅱ、Ⅱ和Ⅲ, 都以大二度来增加乐曲本身的民族调性色彩。

(二) 和声进行采用了“循环式”的方法

在探究五声歌曲编配的多种因素里, 和声进行的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探究因素。在这首歌曲的和声进行中, 是以主和弦为中心循环反复, 和声不断加以变化, 但由于主和弦的反复出现, 所以调性清晰明确。整首歌曲的调式结构属于单一调性型, 从一开始就非常明朗调式, 一直到结束都在同一调式上进行。因而作者在配置和声进行时, 配合了整首歌曲单一调式的特性, 虽然出现了大量属于大调式和声体系的和弦或者在其他偏音上构成的和弦, 主和弦都一直反复出现, 这样的手法不仅体现了民族音乐的特性, 而且使调式稳定、明朗。

(三) 民族调式和声与西洋调式和声的结合运用

大部分作者在给五声歌曲编配伴奏时, 为了丰富旋律的发展, 都会参照大小调式的和声体系, 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其和声的类型更广泛、效果更明显。在民族调式中能够运用的和声种类很少, 和声的配置要做到使歌曲既具有大小调的色彩, 也不失我国民族和声体系的特点, 所以在给民族音乐伴奏的时候都要与西洋调式和声。作者使用的是大小调式的和声功能圈。常规的五声风格进行是要避免四度进行的, 但是作者是利用大调式的华丽色彩而丰富了音响效果。

(四) 调式结束终止保持五声风格

在五声调式里, 终止式的运用是多样的, 不拘一格, 有的结束在主和弦上, 有的则不是在主和弦上结束。

在以上谱例中, 结尾中运用八度下行 (中间加入了降Ⅵ音, 使得更具有强烈的民族调性色彩) 音阶式的排列。八度音程在伴奏上经常用于乐曲的前奏、结尾以及乐曲高潮过度的乐句衔接。八度音阶式的排列音响效果使声音丰满, 高亢激昂, 充满激情, 势不可挡。这里的八度处理衬托天坑的宏伟与气势恢宏, 音符的排序与结束音落在主音上后, 以主和弦一转位六和弦上结束。这样的创作手法都是为了体现天坑群的诡秘、陡峭、险峻与不可探知性。在这首歌曲里尾声与前奏是相呼应, 以塑造神秘、神奇的意境为主。

恰当的伴奏织体与合理的和声布局是一首好的钢琴伴奏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作者以突显民族音乐风情为主, 融合了大调式大气和华丽色彩的创作手法, 巧妙地将五声和弦结构风格、歌曲旋律风格、和声布局与当地民歌民谣风格相结合, 使之具有民族音乐独特性与西方大调式的唯美柔和性, 既表现了天坑群的奇、峻、险和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 又使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音乐语境是一首作品的灵魂, 旋律线、节奏、速度、调式等元素构成了作品的音乐风格与音乐形象, 是我们探究每一首音乐作品所要研究的前提要素, 只有了解了作品的音乐语境, 才能真正地掌握了作品的情感世界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虻.《音乐作品曲式分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

[2].马辉.歌曲写作教程[J].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5)

[3].柯林.民族音乐研究新论[J].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 (6)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

钢琴伴奏音乐 篇11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

钢琴即兴伴奏是集钢琴演奏技术、键盘和声技术,以及伴奏造型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一种仅根据旋律(歌曲)便能即兴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教育、幼儿师范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现阶段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教学目标和投入的精力严重不符。

一、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目前多数高职类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幼师等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上是模糊的,不明确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重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音乐相关专业,包括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普遍存在着沿袭高师类、本科类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象,与高职教育理念脱节严重。

一方面,从培养对象看,生源整体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学生是考前突击学习音乐专业,没有器乐学习基础。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所招收的学生,除少数单独招生外,基本为历经专业院校、师范院校两轮淘汰后的考生,且其中大部分是以艺考为升学途径的考生,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甚或非专业的音乐训练,器乐(包括钢琴)基础几乎为零。况且考生平均年龄为十八岁左右,也过了学习钢琴的理想年龄,手骨定型,学习难度较大。还有少部分考生音乐基本素质较差,缺少学习音乐基本的乐感和敏感性。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音乐类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其主要就业输送方向为群众文化工作、社会音乐培训、小学及学前音乐教育等,与专业院校培养的专业团体方向和高师类院校培养的初、高中音乐教师,以及进一步从事学术研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本质的不同,其更应该强调“应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看,现行的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与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钢琴即兴伴奏是融钢琴演奏、基本乐理、和声、一定的曲式和作曲知识,以及大量艺术实践的积累的综合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将上述知识自我整合、消化的能力。一般來说,在传统的本科类院校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课程的正常推进下,自我完成这一过程并不是太困难的事。由于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基础知识薄弱、钢琴演奏技术水平低、接触音乐时间短、缺少必要的音乐素材方面的原始积累,以及这一群体自身存在的学习能力差等问题,使得这一自我整合、消化的过程很难由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整合课程设置与资源进行有效教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得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一直存在。

钢琴课程多注重学生弹练习曲和乐曲,较少接触大小调音阶、琶音的训练,使得学生缺少必要的手型、手位的训练。基本乐理与和声课程多以纸面习题训练为主,较少从听觉上给学生和声的直观感觉的教学,使得学生将其作为数学课程学习。视唱练耳课程以训练固定调唱名法为主,对钢琴即兴伴奏最重要的首调思维没有相关的教学和训练,使得学生无法快速转调、移调,以及使用简谱弹奏。

因此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造成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二、对策研究

(一)明确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方向指向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性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是其基本教育理念。在此教育理念指导下,高职类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就业方向)应指向群众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公会文宣岗位、幼师、小学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培训等,即群众文化生活与音乐普及教育活动。高职类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人才培养目标应设定为: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及音乐普及教育,具备为独唱、合唱等编配、弹奏伴奏,艺术指导,节目编排等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性、实用性人才。

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下,其模式可以是灵活的、分层次的,做到因材施教,分级化教学。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学生钢琴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中应按学生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分级教学,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对于钢琴水平较差的学生,应以基本伴奏方法为主,可一定程度上借鉴“公式化”伴奏的方法,简单的使用Ⅰ-Ⅳ-Ⅴ-Ⅰ的和声配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提高演奏技巧、和声编配能力,及掌握基本的伴奏织体为主要任务。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更为丰富的和声与织体,以及简单的曲式、作曲技法在伴奏编配中的运用,使钢琴即兴伴奏更为丰富、效果更完美。

(二)课程设置合理化。三年制的高职音乐类专业学生的学时短,一般为2.5学年的校内学习+0.5学年的校外实习,也有的学校实行2学年校内学习+1学年校外实习的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其有效学习时间基本为2学年。在课程设置上,第一学年多开设理论基础课,如基本乐理(0.5学年或1学年)、视唱练耳、和声(部分学校一年级不开设)等,和基础性的技能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第二学年开设复合类课程,如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应该说,这样的设置本身是合理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后,再学习综合类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课程间相互脱节,缺少必要的沟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教师也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导致学生很难跨越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鸿沟。这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加强各课程教师间的沟通,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增加学时,延长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至1.5学年。(2)结合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改革以往钢琴教学中强调练习曲、乐曲的练习,并以此作为单一考核方式的模式,要求学生除弹奏练习曲、乐曲外,加强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以及和旋的训练。钢琴教师可承担一部分即兴伴奏课程的技术性教学工作,坚持在教学中融入钢琴即兴伴奏内容,使两者结合,并使钢琴课成为即兴伴奏课的基础和延伸。(3)和声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配套教学,互为补充,互为依正。在和声教学中,着重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重点放在歌曲和声的编配和伴奏音型的处理,以突出和声的实用性。借助即兴伴奏课,从音响效果、声音形象方面理解和声,促进和声课的教学。(4)在视唱练耳课中着重训练学生的读谱意识和读谱能力,尤其是灌输首调唱名的概念和训练,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简谱的使用量远大于线谱,为钢琴即兴伴奏和歌曲演唱的移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德钢.钢琴即兴伴奏新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

[2]刘聪 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08)

钢琴伴奏音乐 篇12

一、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歌唱中的应用

儿童歌曲是由儿童演唱的,以生活为题材,反映其思想感情的歌曲。儿童歌曲体现了儿童的年龄、心理以及审美情趣。

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教师可以用它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即兴伴奏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通过调式、和声、织体的变化来选择相适应的速度、力度、节奏来衬托歌曲,描绘歌曲意境,渲染音乐气氛。首先,演唱教学中,钢琴伴奏使学生准确把握音调,其再训练学生听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学会歌曲。其次,钢琴伴奏的旋律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通过色彩和弦的运用来渲染歌曲的意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自己的情感。最后,钢琴伴奏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的发声训练、节奏的把握、教师对范唱、歌曲的学习等都需要钢琴伴奏的支持。另外,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辅导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钢琴伴奏的歌曲要适合儿童歌唱,这种伴奏一般要带旋律或者基本带旋律,伴奏的旋律要比歌声高八度,并且能够给伴奏音形留下活动空间。旋律可以是单音,也可以使用双音或弦音进行衬托,和弦用于协和和弦。因此可以看出钢琴的即兴伴奏是非常考验教师综合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广泛的音乐知识以及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才能使钢琴的即兴伴奏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首先,进行曲方面的应用。这类歌曲的特征情绪激昂、节奏明显、结构整齐,是列队进行时经常使用的音乐体裁。每一小节的节拍都非常有规律,一般以2拍子或4拍子旋律平稳进行,并且使用附点音符来增强歌曲旋律的紧张度和推动力。进行曲一般有两种伴奏形式,弦式织体和低音和弦式织体。一般用来描绘豪情、朝气蓬勃、前进的英雄气概,所以进行曲类型的歌曲能够使人激情澎湃,如《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感受其中坚强,不向恶势力屈服,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

其次,轻快类型的歌曲。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体裁。这类歌曲具有旋律、节拍以及力度都比较自由的特点,词曲结合紧密,感情细腻富有诗情画意。抒情类型的歌曲旋律起伏比较大,经常使用装饰音、调音以及旋律音大跳等。例如,《愉快的梦》,大多数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要使用钢琴伴奏,边弹边给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这种类型的伴奏歌曲很多,并且伴奏织体也有很多,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小学生只能接受常用的音型,下面将一一介绍。

1.半分解和弦织体。

将和弦的某些部分进行分解,如单音与双音的结合、双音与双音的结合等。

2.分解和弦织体。

是指和弦音可以通过音区、节奏等方面按照排列进行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将和弦音分解,最后成为一个一个单音的演奏。

3.琶式式织体。

这类弹音同交替实现左右手,使用和弦进行转化,节奏比较平稳,演奏效果犹如竖琴。小学音乐欣赏和学习中,琶音经常在高潮的地方使用。

三、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合唱中的应用

随着合唱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能够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服从、配合以及沟通等品质将会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们发现,合唱的伴奏方法有以下几种: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节奏和声伴奏音型、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合唱中,钢琴的伴奏不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通过背景进入前景,根据情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富有一定的戏剧性。钢琴伴奏的这种独立的表现提高了其在合唱中的地位,使合唱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师生在以后的合唱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我们的合唱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作用,使我们的合唱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认知行为调查下一篇:广告创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