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开展科普教育(精选8篇)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 篇1
赤水市长期中学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知“无邪学校”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长期镇政法委员会关于继续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长政法[2012]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平安长期”创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目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社会联动、目标管理、责任包保、长效保安,形成我校师生普遍识邪、拒邪、反邪、防邪的良好局面,为彻底铲除邪教,确保长期镇大局稳定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建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无邪校园”活动,使我镇邪教活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不出现新的邪教组织,不出现被邪教组织发展的新成员,不出现因邪教活动致人伤残、死亡的案件,不出现辖区内邪教成员插播广播电视进行邪教宣传的案件,不出现进京赴省上市滋事问题,不出现公开聚众练功问题,全镇人民群众的识邪、辩邪能力明显增强,防邪、拒邪能力明显提高。其量化目标是:
1、通过创建活动,学校干部职工识邪、辩邪率达100%,学生识邪、辩邪率达90%以上。
2、辖区内不发生“法轮功”、“门徒会”及其他邪教案件、线索,对外地窜入进行反宣活动和非法传教的邪教违法犯罪人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控制。
3、辖区内无“法轮功”和“门徒会”等其他邪教成员。
三、评比考核
无邪学校创建活动每年进行一次评比,与平安综治创建活动同步进行,没有被评为无邪学校的,一律不能评为平安学校。同时,对无邪活动创建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复查,以确保长效。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创建活动由学校行政统一组织领导,安排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分管工作的领导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创建工作要亲自决策、亲自调度、亲自督查。学校要把创建无邪学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2、强化创建合力。创建“无邪学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由学校综治办牵头组织部署、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团队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3、抓好三个结合。创建无邪学校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学校一定要按照镇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的部署,紧密结合防邪反邪其他工作一同开展。学校重点抓好“五个一”活动。
4、严格执行创建标准。无邪学校的标准是“四个到位”:即“组织到位”,明确领导和工作力量,使反邪防邪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机制到位”,建立健全反邪防邪的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包保机制,使反邪防邪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工作到位”,实现反邪信息基层报,违法活动基层管,重点对象基层抓,防范教育基层抓,使反邪防邪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部落实到基层;“长效到位”,辖区内无邪教人员或原有邪教人员得到控制转化,无邪教反宣活动,无邪教案件。
赤水市长期中学
二O一二年十月十日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 篇2
1 长期护理保险概述
长期护理保险也称看护护理保险 (Nursing Care Insurance) , 是指当被保险人非常衰弱以至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照顾自己, 甚至不能利用辅助设备时, 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从类型上说, 长期护理保险是健康保险的一种。
与其他的健康保险产品相比, 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责任主要是对被保险人的各种护理费用予以补偿, 主要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 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其重点在于尽最大可能长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身体机能, 提高其生存质量, 并不是以完全康复为目标, 更多的情况是使病人的情况稍有好转, 或仅仅维持现状。因此, 长期护理保险的时间较长, 一般是到特定的年龄, 而且保险金给付一般都有防范通货膨胀的作用, 具有现金价值。
2 我国农村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2.1 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且发展迅速
按照联合国标准, 中国1999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4年年底,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的研究报告, 到2014年将达到2亿, 2026年将达到3亿, 2037年超过4亿, 2051年达到最大值, 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据联合国预测, 21世纪上半期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而农村老年人口占了67.5%。
而且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广大农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解放前的39岁, 提高到2000年的71.4岁) , 老年人口增长加速,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变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的时间, 速度十分惊人。
2.2 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 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 而我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 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更低。客观上说, 农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主观上,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 比如, 农村现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只有城市的1/6, 养老床位也只有1.2万张, 远远比不上城市的9.75万张, 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0.6张, 与发达国家农村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数10~16张的水平相差甚远。而且只能保证温饱, 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年人的服务几乎不存在。面对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和尚不发达的经济水平, 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解决这一问题扮演的角色都将是有限的, 因此, 想要完全依靠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是不可能的。
2.3 “空巢家庭”、“老年儿童家庭”的大量出现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 只剩下老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动, 去外地打工, 有的一年回家一次, 有的时间更长, 造成我国农村“老人村”、“妇女村”、“儿童村”的出现, 一旦发生疾病或其他困难无人照顾。同时随着物质水平提高和观念的改变, 农村青年成家后也都重新建房, 不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 造成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这对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子女离开家庭从空间上对他们在经济上依靠子女造成困难, 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 精神上失去寄托, 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年人, 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
2.4 我国医疗护理费用的不断攀升
虽然我国居民收入增加, 但幅度未及医疗费用涨得快。2004年9月卫生部调查发现, 城乡合计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排除了物价上涨的影响后, 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 农村医疗费用的增幅也达到了6%左右, 医疗费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是导致百姓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有保险制度不完善
21世纪初, 我国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基本原则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 保障水平上存在不足。我国现行的“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 有如下几方面的严格规定:①规定了支付限额。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②规定了起付标准及自付比例。起付标准原则上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 个人也要负担一定的比例。③规定了药品目录及诊疗项目。可见,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 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一旦患了大病、重病、慢性病, 参保人也不得不自己负担一部分不菲的费用, 这给广大农村低收入群体和体弱多病的人员及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3 我国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可能面临的困难
我国真正开展保险业的时间并不长, 业务范围主要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员观念素质较高的城镇地区, 而长期护理保险在城市的发展状况也刚刚起步, 因此目前市场环境下在农村开展长期护理保险, 有很多困难和问题。
3.1 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 我国有关的财政税收政策严重滞后。一是虽然财政部为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而给予了4%的财务优惠政策, 但是, 该税前列支比例过低而弱化了现有的政策作用。二是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不配套, 护理保险资金积累的时间长, 要求能充分、通畅、宽松地进行运用, 但是, 我国目前健康保险资金缺乏有效的资金运用政策, 而且投资渠道过于狭窄, 致使其流动性和收益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另外, 没有与护理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都将制约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步伐。
3.2 农村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缺乏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可以专门提供老年护理的机构寥寥无几, 大多数老年人是在家中度过晚年的。即使有些乡镇有敬老院之类的养老机构, 也存在着明显的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不适合需要的问题。我国现有的社会福利事业主要由国家、集体包办, 由于社会化程度低, 造成资金不足、服务面窄、设施陈旧、发展缓慢。
首先, 农村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2004年我国有130.8万名注册护士, 其中90%都是在城镇地区工作。其次, 高素质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更低, 在我国100多万名护士中, 中专学历的占60%。在这样一个护理认定模糊、管理措施混乱、专业护理人才欠缺的市场环境下, 涉足长期护理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必将面临很大的外部风险和压力。
3.3 传统观念不易转化
我国一直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 长期护理保险一时间难以让很多人接受。大多数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 不愿意接受外来人员的护理或到专门的护理机构接受护理服务, 他们更希望晚年和自己的子女或者其他亲人住在一起。与此同时, 作为子女, 也担心将老人送到护理机构会被人们看做不孝敬, 而更多的人也觉得把老人送到自己照顾不到的护理机构或养老院, 在心理上会愧疚。所以即使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的产品, 他们也可能不会购买。
3.4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
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生存给付保障, 比寿险更有逆选择风险, 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即将或已面临护理需求和高护理费用的人更愿意投保长期护理保险。另外, 被保险人对自己的情况非常熟悉, 而医院和保险公司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端, 会出现恶意索赔的现象。
3.5 保险供给方认识上的偏差
有的保险公司认为在农村开办健康保险业务手续烦琐, 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易产生理赔纠纷, 同时又获利不丰, 因此积极性不太高;加之经营风险过大, 一些寿险公司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去开发险种和拓展市场。
4 我国农村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
对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农村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们必须在开发、推广该险种前就意识到并慎重考虑, 采取合理的措施和办法, 且社会各方均应积极参与, 为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4.1 完善立法规章, 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完善的立法规章制度, 将为长期护理保险在农村地区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包括对《保险法》中健康保险法规的修改补充, 制定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细则, 制定与长期护理相关的法律条文, 如实施护理津贴制度、护理人员考试进修制度、受护理者申诉制度、服务质量检查制度等, 为我国开展商业护理保险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村医疗改革, 长期护理保险正可以配合国家的改革政策, 国家要对该险种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国家财税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鼓励商业护理保险的快速发展。
4.2 准确定位被保险人, 改变传统销售模式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未来老年人“护理危机”的后顾之忧, 但保险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防灾防损, 而非发生事故后的紧急预案, 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的定位上, 不应仅仅局限于已经或即将出现“护理危机”的老年人, 更主要的应定位在中青年一代。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生活保障低、劳动强度大的农村务工中青年人员来说, 这种险种可能会更容易被接受。
另外, 随着网络的发展, 传统的代理人销售模式吸引力有限。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采用网上销售、银行代理、邮政代理等其他销售渠道, 在销售上可以采用与其他金融产品捆绑销售等新型模式。
此外, 考虑到国家现在对城市务工人员的保障措施越来越大, 保险人除了有针对性地选择个人被保险人, 还应大力开发城镇企业为单位内部的农村务工人员购买团体长期护理保险。
4.3 加强风险管理, 对抗被保险人道德陷阱
为了避免长期护理保险的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保险公司应加强核保, 如要求被保险人进行健康状况告知, 提供既往病史和医疗记录、直接体检等, 还可对被保险人进行长期护理保险知识的培训, 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和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服务, 这样才能改变被保险人对护理保险认识的偏差, 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 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还很脆弱的现实情况下, 各保险公司应加强同业间信息的共享, 建立全行业的黑名单制度等, 加大惩罚力度, 如不允许续保或增加保费等, 以此对抗被保险人恶意的道德风险。
4.4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实施护理保险制度需要有一批具备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同时, 随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今的乡镇人员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单纯照顾患者生活和疾病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要。服务的对象不只是患者, 还包括其健康的家人等, 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只包括传统医疗、基础护理方面的知识, 还应广泛融入康复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与相关技能。为保证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必须通过一定的考核, 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护理人员的培训应该专业化、法制化。
4.5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提高服务水平
商业护理保险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管理难度大的业务, 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如核保核赔人才、精算人才、医学技术人才等。保险人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同时, 应切实加强对护理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储备一批医疗管理人才, 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护理保险人才队伍。如建立以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和各经营机构为主体, 其他专业管理机构或协会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医护保险专业人员培训体系, 通过继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各种形式塑造出一批同时具有保险专业知识和医务知识的人才, 改善保险公司核保人员以及理赔人员的素质, 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也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琴.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 :4.
[2]荆涛, 阎波, 万里虹.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界定[J].保险研究, 2005 (11) :43-45.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2006.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 篇3
1员工培训理念
员工培训工作中的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上饶供电公司从实际出发,抓住培训工作的主要矛盾,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推出了员工培训学习本制度、年度教育工作评比制度、每月一小考、抽考及统一考试制度、劳务用工培训制度等,对员工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员工培训的现状探索
(1)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
员工教育经费从上世纪80年代起,按企业年员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近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培训经费增至工资总额的2.5%,不包括企业新建及扩建项目的进场培训费、大修技改费用等,超过工资总额的3%以上,另加人力、物力,总体投入相当可观。
(2)员工培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经过无数次的培训,只存在一个短期的触动,没在行为上产生一个正向的迁移,员工素质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未得到根本的提高,部分员工仍然被动的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
3员工培训效率不高的原因
(1)企业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员工旧的思维没有从根本上肃清,习惯过风平浪静的日子。
(2)培训管理干部行政任命的成份过多,干好干坏和自己的培训业绩没有完全的挂钩。
(3)中庸思想的存在,做老好人,不敢放手抓培训管理。
(4)员工当家作主难以体现,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5)个性因素,很多管理人员缺乏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的勇气。
(6)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情况有脱节现象。
(7)“害群之马”的负面效应。
(8)赶进度、指标的现象,使培训质量存在一定水份。
(9)没有很好的最终质量保障机制。比如,考官的偏失,考场的布置仍然便于抄袭等,便使培训的考核成了聋子的耳朵。
二、上饶供电公司提高员工培训效率的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新人公司人员培训及现场实习工作:对新进公司员工开展近两个月的强化培训,并选定一个新建变电站让每个学员参加立项到成功投运的所有过程。
(2)转定岗考试制度:对110KV主值、220KV副值及以上岗位上岗考试严格执行由公司人资部组织考试制度。
(3)全体员工普考制度: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员工统一考试制度,规定对所有岗位的员工每两年必须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轮考。
(4)师徒合同制度:公司对近年所有进入公司的大学生及退伍军人(包括外聘工及人事代理人员)开展了以师带徒结对培训工作。
(5)培训抽考制度:公司根据基层单位的培训情况,规定每两个月选择一个基层单位的全部岗位进行一次公司层次的抽考。
(6)培训月考制度:公司规定各生产基层部门每个月结合国网公司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小考。
(7)配发员工学习笔记本:为每位一线员工配发了一本活页笔记本,要求每位员工每个月的8小时集中学习记录要在该笔记本中有所体现。
(8)培训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年中对各基层单位进行一次检查,表扬先进,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通报。
(9)为基层一线单位配备典型题库对照学习,要求3~5年内员工实际工作技能有较大的提高。
(10)学历教育奖励制度:制定了员工学历奖励制度,从2004年至2008年,公司共计有108位员工通过自学形式取得了大专以上的毕业证书。
(11)加速教育培训软件建设:引入一套先进的教育培训管理软件,每一位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号登录自己的学习平台。进行在线的练习,管理人员也能进行培训管理。
(12)劳务派遣工全员培训制度:对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员工一视同仁,全面纳入培训考试系统。
三、部分成效
(1)上饶供电公司调度中心,非常好的坚持了员工学习制度,该中心人员在2008年省公司组织的调度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荣获团体第二名,运方个人第二名。
(2)220KV上饶变很好的执行了员工培训笔记本记录制度,在省公司的多次检查中常见问题很多员工能做到百问不倒,站际竞赛中取得多次好成绩。
(3)输电分公司认真贯彻执行每月一小考制度,认真组织员工掌握每一个操作题库内容,2008年获得省公司带电作业竞赛团体第二名、个人五、六名、华中网公司个人第六名。
(4)收费核算中心员工孙饶军同志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加强个人自身素质练习,该同志参加省公司抄核收调考获得个人第二名。
(5)员工素质提高使安全生产工作多次获得华中网公司线路无跳闸事故先进单位,网省公司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称号。
四、员工培训的再思考
(1)员工培训工作和社会、体制、企业文化、领导重视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应引进心理学,掌握员工的心理动向。
(3)社会矛盾化解是解决培训低效化的根本。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 篇4
金塔社区辖区内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508人,其中男性250人,女性258人。身体状况:患有身体残疾的38人,患有疾病较重的28人。居住状况60—69岁286人,70-79岁184人,80-89岁34人,90岁以上8人,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非常适宜筹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重视民生、解决民生、着力改善民生,这是党“执政为民”宗旨的直接体现。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加快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进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宁夏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和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关于居家养老的规定精神,结合我社区社会福利社会化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特针对进一步继续深化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政策为依据,通过政府扶持与引导,整合社区资源,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组织、服务实体,志愿者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和家庭联动的养老服务体制。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采取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服务机构为辅助具有金塔社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健全养老机构
成立一社区党支部为龙头,共建单位以及相关社区协作部门为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一支是评估员队伍,一支是护理员队伍、一支是监督工作队伍及志愿者队伍。
四、服务范围
户籍且居住在本辖区的60岁以上老人均属服务范围。
五、服务内容
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项服务”为特点,根据老人需求设立的服务项目分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大类。具体分为六大类: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六、服务原则
1、运行机制市场化。居家养老事业要按照产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发展。设立民办非企业性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整合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建立科学的居家养老管理体系,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服务对象公众化。居家养老在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无子女享受“低保”老人及其他按政策规定享受居家养老对象的服务需求的同时,面向全区老龄人口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
3、服务方式多样化。以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内容为基础,根据不同老年家庭的需求,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与各街道日间照料为主要内容的日托所互相衔接的、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整合性的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家庭服务(清洁、膳食、探访、转介服务)、个人及家庭照顾服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照顾)、社区医疗服务、支持及配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养老意愿,形成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4、服务队伍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新兴的社区服务产业。积极引入社工专业人才,建立跨专业的服务团队,发挥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统筹协调的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协作单位之间的边际合作效应,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层面的需求,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社工带义工的机制,促进敬老助老风气的形成。
七、主要任务
1、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模式。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机制,是成立我社区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居家养老机构,是新形势下我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探索实践,对利通区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2、承接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任务。新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是承接整个金星镇居家养老服务任务的专门机构。它是政社合作的载体和抓手,也是金星镇培育、扶持和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
3、建立居家养老社工服务队伍。发展以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了专业技能、能够以专业手段开展“助人自助”的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社工队伍,是建设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向老人提供康复性、辅助性和发展性居家养老服务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
4、构筑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避免服务分割,有效发挥正式和非正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提高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设立居家养老机构的重要任务。
八、服务机制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地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其持续稳定地运行。在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行过程中,应确立以下五项运行机制:
一是综合协调机制。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是一家公益型的专业服务机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赋予其综合协调的职能,以有效整合与居家养老相关的政府资源,避免各职能部门把矛盾集中到社区,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同时,它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契约手段建立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各专业服务团体的合作关系,促进整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是政社合作机制。根据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的要求,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是金星镇社会事业发展的配套服务机构,是全区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发起机构、各种居家养老关系的协调机构、可利用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机构、居家养老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机构。
三是专业化运作机制。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致力于整合性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设,管理团队由包括社工在内的专业人士组成,服务团队由医疗、营养、膳食、保洁、维修等专业人士组成。管理和服务团队协调互动、高效运转、专业服务。
四是规范化运作机制。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是一家虚拟的养老院。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服务、统一内容、统一质量,是它发展壮大的基本要求。建立规范化运作的机制,是确保居家养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是系统化运作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服务,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涉及到与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专业,新的居家养老机构将把各方面的专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建立了权威的专家支持系统,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老龄人口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九、工作模式
为建立适应社会建设和居家养老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稳固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设,加强政社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将建立如下工作模式:
一是档案管理模式。根据居家养老需求的不同,采取“分类建档、分层服务”的办法,为服务对象居民建立工作档案,以保证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菜单服务模式。为了让社区的每位老龄人口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内容,将以菜单的形式将所有的服务项目进行分类介绍,并注明提供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以方便居民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享受其需要的服务。
三是个案工作模式。按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采取一对一的工作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四是小组工作模式。根据来不同社区而又有同类需求的居民而采取的一种工作模式。其目的是使服务资源效率利用最大化,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是社区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社区的需求提供不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它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结合社区的实际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工作模式。
六是持续跟踪模式。即对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档案的老年人,根据其接受服务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视其需要和服务性质进行跟踪回访。同时,根据老人的需要,对其提供伴随一生的服务。采取这一工作模式的目的主要是:
1、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保证服务效果;
2、满足居家养老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为有不同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3、对服务情况进行回访,以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
七是特殊定制模式。即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来定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十、创建居家养老目前形成的条件
(1)选臵养老服务站在利通区文卫路地区大院院内,物业办公楼二楼200多平方米,目前只有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办公使用。该位臵地处原银南行署老地区大院内,地理位臵优越,紧挨大院居民区。
(2)地区大院属原银南行署市直机关住宅小区是1972年至1995年陆续建成,该小区有居民410多户,1200多人,其中,居住大部分为原银南行署离退休老干部,60岁以上老人占整个小区46%以上。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开展为老服务。社区2008年—2009年初入户摸底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居多。
(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进行。区政府成立居家养老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的领导。区民政局和区老龄委办公室是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管理机关,负责制定相关政策与方案措施,并主导其运作和走向;各街道办事处是居家养老工作的主管单位和实施部门;各社区配合所在街道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民间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是承接居家养老各种服务功能的实体,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和日托照顾。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的具体职责如下:
1、区民政局和街道老龄委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搞好指导协调、安排分配资金,并在局内设立居家养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则意见,确定服务对象的补贴标准;建立信息库,汇总有关数据,并负责对街道、社区、民间服务实体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2、街道办事处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细则。街道在社发科设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审核,并对社区和民间服务实体机构进行检查与监督,负责服务补贴经费的结算和发放,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社区居委会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下岗职工、外来人员)和义工志愿者队伍(低龄老人),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宣传动员,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及所需服务时间、补贴额度或补贴比例;负责服务时间、服务经费的初审,协助街道对服务实体、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按区、街道的规范标准分门别类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
4、服务实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对象实施上门服务日托照顾。服务项目包括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根据服务需求变化,规范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二)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1.服务内容:
生活照料为基本服务,以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为专项服务。具体分为六大类: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2、服务形式:
(1)上门照料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长期生病卧床及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提供照料服务。
同时,还可由服务热线结合起来,以方便老人在碰到突发情况时随时呼叫。(2)日托服务:通过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
(三)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运作方式:
1、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城市社区75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高龄、独居、经济特困老人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
2、收费方式:
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等多种形式,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社会力量为老服务五种方式。
3、运作方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服务券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不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采用记名“服务券”形式发到老年人手中,专业人员通过提供服务,然后向服务对象收取同等价值的“服务券”再到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兑换现金。
(1)
无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75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中享有低保、低保边缘、特困残疾证、特困职工证、国家定补精减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部门先进)称号、老居委干部、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经济困难的老人、百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2)
低偿服务:
独居、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并且经济比较困难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3)
有偿服务(自己购买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专门上门服务的老人。
(4)
义工服务:
低龄老人担当起义工的职责,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社区服务中心逐一记录义工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统一入档,若干年后,当义工本人需要服务时,由社区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养老服务。(5)
动员社会力量为老购买服务:
针对特殊困难老人的需要,实行企业或社会个人为其认购服务。
(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
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包括互联网站、呼叫中心和一套运营管理系统以及配套的通信终端构成。
通过为老年人提供集移动通讯和一键通为一体的老人手机及呼叫器等智能终端产品,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居家养老上门、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系统。其服务特点:一是随时随地;二是一键求助;三是安全便捷。
1、信息化平台:
通过这套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建立完整的需要服务的老人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住址、病史、联系方式等等),子女、社区物业、社区医疗中心等从属于个人的紧密型信息。老年人的信息科已按照区域划分由街道办或居委会进行收集和确认入网。
入网的老年人拨打平台服务热线,客服人员就可以立即知道老人的个人信息,响应老人的服务请求。并安排社区义工、有关服务机构上门给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
服务可分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和主动关怀三种类型。主动关怀最好用电话的方式通知给老人,老年人不方便看短信。
2、通信终端:
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型,采用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或个人购买对应的服务终端;终端产品有呼叫器(电子保姆)、老人手机等,适合于不同类型和经济能力的老人。
对于没有配备终端的老人,可以通过配发“爱心卡”的方式获得平台服务。爱心卡上面标明平台呼叫中心的号码,方便老人记忆和拨打,当老人遇到紧急状况时,也可由其他人拨打平台获取老人个人信息和获得平台的服务支持。
3、建设的目标
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深度整合社会及行业上下游信息及服务资源,为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强大的支撑。
让老人生活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替政府分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设计工作方法和步骤: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法进行。整个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社会调查、制定工作方案和补贴标准、成立区居家养老领导小组、确定试点社区等工作。
2、试点阶段 A、建设信息平台,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立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管理标准;组织服务机构、社区义工入网。
B、调查摸底。对试点社区的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老年人家庭的底数和真实需求,建立老年人数据库。
C、开展试点。对试点社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跟踪。
3、总结阶段总结试点社区工作经验,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借鉴。
(六)居家养老的保障措施:
经费的筹措采取区、街道二级负担为主和社会各界及热衷慈善事业人士捐赠,经济条件许可的老人“筹一点”的办法,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有必要的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
党员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 篇5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和省地《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以强化党员经常性教育为重点,结合我单位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和工作实际,特制定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
一、总体要求
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员素质,进一步强化党员思想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制度保证相结合,把启动诱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把开展活动与常抓不懈相结合,把党的建设与新课程改革实际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各项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培训,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机制
1、健全党员终身学习制。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引导党员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提前安排好工作,每半月集中一次学习,把正常的组织生活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和周二党员学习日组织党员学习,要开展实施“四个一学习活动”,即:每季度读一本理论书籍、上一堂支部党课、作一次交流发言、提一条工作建议。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参加理论中心组的集中学习,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的集体学习,坚持每年给党员讲党课、作形势报告等。
2、坚持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党支部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置办公室,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好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党员教育联系会议每半年要
召开一次。主要研究制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对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规划、计划和各项要求的落实;了解掌握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开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措施,指导工作;总结、宣传和推广党员教育的创新经验,营造党员教育的良好氛围,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党员教育形式要力求多样化、生动化。把上级文件精神宣传与电教片相结合,把以往的灌输式学习与党员互动相结合。各党支部应采用交流体会、专题讲座、观后座谈等方式不定期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不定期结合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教育,增强党员事业上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从严治党,完善党员队伍日常管理机制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党员管理的全覆盖,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库,对各类党员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实施“双向互动工程”,通过给党员设岗定责和建立党员需求档案,实现“组织需要党员做什么和党员需要组织帮什么”的良性互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制、培训制,发展党员公示制、责任追究制,解决党组织发展党员存在的违背程序、素质不高等问题。
2、严格党务干部的管理。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其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政工队伍。重点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主动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总体工作服务,为上级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3、完善流动党员的管理。做好组织关系转接,从源头上防止党员组织关系“挂空”、“口袋党员”和“党员与组织关系分离”现象的发生。
(三)丰富载体,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效能机制
1、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各支部要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支援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要深入开展“一帮一”活动,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对子,落实为群众送观念、送技术、送温暖等措施。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2、深入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活动。要围绕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考核标准,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要以创建活动中提出的具体标准来规范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各项工作,使党支部的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党支部整体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开展党员对照检查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四对照、四检查”活动:对照党的宗旨,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经受各种考验的能力强不强;对照形势任务,检查思想观念是否与时俱进,完成工作目标的信心足不足;对照岗位职责,检查工作的本领和技能是否扎实,胜任岗位的本领硬不硬;对照群众反映,检查工作作风是否转变,离群众的期望远不远。要求党员在对照检查中找出差距,改进不足,完善措施,不断提高。
(四)强化制度,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工作落实机制
1、完善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党支部要每年组织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采取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形式,要求广大党员认真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摆出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做自我解剖,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党员之间要敞开心扉,既要坦诚解剖自己,又要勇于批评他人,开展健康的思想交锋。党支部要坚持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会前通过召
开党内外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议、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2、健全考核评议制度。支部要坚持党员评议支部、党员评议党员、群众评议党员制度,对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群众满意度低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并将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表现列为党员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
3、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支部委员每年要定期深入一线进行调研。要关注教育教学的情况,为一线教师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与群众进行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4、健全群众监督约束制度。要落实政务公开和职代会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党员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使职工群众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让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单位重大事项、改革和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向职工群众公开,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要通过有效的民主监督,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监督和制约,保证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
5、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发扬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内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保证党员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能得到及时反映、认真落实。
6、健全先进党员激励制度。支部要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党员的学习活动,同时深入挖掘和培养新的先进典型。充分宣传栏等工具,大力弘扬正气,使全体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大力表彰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优秀党员。并要积极给党员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为党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三、几点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关于建立健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机制落到实处。
2、狠抓工作落实。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要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与落实公开承诺整改目标结合起来,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用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健全加快发展、惠及百姓等方面的长效机制。
3、落实监督机制。要明确具体责任人,抓好督促检查。要把集中检查与重点抽查、上级检查与自我检查、组织检查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落实情况与考核、表彰等工作挂钩,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
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 篇6
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两句响亮的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在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纲要”中,也提到了一些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有奖励也有管理措施。例如:●提倡“教育家”办学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
●从师德和业务水平两方面,加强教师教育和在职培训
●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其中,关于教师培训,“纲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1.全员培训:以5年为一个周期,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
2.重点岗位: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和辅导员培训;
3.培训内容:师德建设和教学技能。
“纲要”对教师培训的这些要求,是基于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判断提出的。
模块八的阅读材料中,筛选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描述了教育的未来趋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以及教师的终身学习的方式(例如,教师网络培训联盟,北大是其中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等做了说明。
我们在阅读模块八的材料后,就纲要中关于教师职业的一些说法,谈谈您的看法。例如:
1.“教育家”办学: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教育家”?
2.“教授级”中小学教师:这样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 篇7
女孩名叫萌萌, 今年6岁, 来自河南农村。从小她就被发现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但因贫困始终未得到有效治疗。日前, 其父亲听说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正开展先心病患儿慈善救助项目, 便揣上全部积蓄和借来的几千元钱, 带着孩子赶到天津, 最终使孩子“重获新生”。
“先心病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 很多患儿因家庭贫困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过早夭折, 令人痛心。而很多患儿只要及时有效治疗, 完全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知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说。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 篇8
在充分肯定“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习教育活动的发展并不平衡,工作中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着应付检查、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的情况,有的只学习不教育,或者只组织学习教育不认真查找问题,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我们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学习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004年年初,根据中宣部、全国记协的安排要求,新闻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建章立制,认真领会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强化培训,通过集中学习,解决了新闻战线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闻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加强。采编人员在集中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查摆问题,建章立制,认真整改,并向社会公开新闻采编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承诺。通过深入扎实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媒体在宣传报道重大事件、重大任务、社会舆情动态等方面的喉舌作用、调控能力、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使采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新闻战线出现的新气象、新变化。但是,如果认为活动开展一年多了,该学的内容已经学了,该整改的也整改了,学教活动也可以就此画上句号了那就错了。
当前,社会生活错综复杂,新闻事业不断发展,新闻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更对新闻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切决定着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新闻战线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必须加强督促检查,做到一把手负总责不能变,工作机构不能撤,工作人员不能散。新闻媒体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高度,深化对继续抓好学教活动、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深入搞好“三项学习教育”,必须进一步延伸拓展学习教育活动的范围,努力打造“学习型媒体”,建立高素质新闻队伍。当前,新闻战线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是由少数丧失党性、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的“害群之马”造成的,但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比如思想僵化、知识老化、作风浮躁等。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现象、新任务,新闻媒体必须掀起全面学习、全员学习、认真学习、深入学习的热潮,打造“学习型媒体”。这样,才能使新闻工作者具备新思想、新知识、新能力,从而适应新变化。
深入搞好“三项学习教育”,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新闻战线居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新闻工作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正人者必先正己。新闻媒体要制定长期学习教育计划,经常开展“回头看”活动,将深入持久地搞好“三项学习教育”列入长年工作计划,派专人负责,谨防集中学习结束后出现无人管、无人问的现象,确保新闻宣传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新闻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个人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时刻绷紧“三项学习教育”这根弦,联系工作实际,抽出专门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再学习,坚决摒弃自身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个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做一个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
深入持久地搞好“三项学习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三项学习教育”,事关新闻工作的根本方向和新闻队伍的长远建设?熏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三项学习教育”的内容,是新闻工作的立身之本、前进方向,如果迷失了就会丧失党的新闻工作存在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摈弃那种学上三五天、一知半解就自以为可以随心所用的错误认识。
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所要查找的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四大公害”,是长期形成的消极腐败现象。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的解决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重视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廉洁自律问题。要通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战线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纪律观念,坚决杜绝和防止消极腐败现象。
新闻媒体要通过建立健全政治思想学习制度、“两分开”运行机制、采编播责任与追究制度、广告收费与审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把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地掌握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实质列入制度保障,逐步形成激励与约束、道德与法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以确保“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起到“真学真懂真用、真查真治真改”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
【长期开展科普教育】推荐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规划刚要(2011-2020年)07-05
学习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06-28
长期预后07-15
长期生存10-21
长期贷款06-07
长期走势06-10
长期照护06-11
长期视角07-02
长期合作07-06
长期目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