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

2024-10-15

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共9篇)

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 篇1

军队干部的素质修炼

摘要:领导者是一个团体、组织或者国家的灵魂,他们往往决定着一个集体的精神灵魂、处事方式和前进方向。而军队干部是军队的领导者,从广义上讲他具有其他领域领导者的共性,有基层、中层和高层领导之分。但同时也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其存在目的和性质不同于其他组织,他们的存在是保家卫国,捍卫国家主权。军队干部的素质的高低关乎一国的生死存亡,本文我将从我一个未踏进军营的国防生的视角,探讨一下作为共和国的军官所必须进行的素质修炼。

关键词:领导者 军队干部 素质 修炼

正文:

兵法云,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1]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指挥军官必须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方能胜券在握,泰然若定。其实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对一个部队干部素质的严格要求,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军队干部的素质修炼。

一、独立思考能力的修炼

在我国的几千年封建文化中,统治者均采取“愚民政策”、“愚军政策”,往往把思想限制在领导者手中,大大减弱了民族的独立精神,军队的战斗力。即使时至今日,因我国群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儒家文化等的影响,国民和军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旧偏低,这很不利于军队和国家的建设,长此以往我们将很难林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达到复兴我华之目的。

考是新思想、新战法、新技术和新武器诞生的不竭动力,作为军队干部我们一定要保持思维的敏捷性,以适应高科技下的现代化作战,抓住战机,果敢亮剑。做到智者定

勇,勇者不惧。

二、坚定信仰信念

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缺少的就是信仰。所以往往国民整体的民族意识较低,居安思危的意识较单薄,不思进取的思想较明显,尤其是长时间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而言。历史经验表明,每逢党和国家面临大事,国内外敌对势力总会借机兴风作浪,社会上噪音杂音也会明显增多,人们的思想往往更加活跃。尤其在中西意识形态斗争较激烈的今天,我们往往会受到个人阅历的影响,很容易被西方国家煽动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惨重的后果。

对于我们军队干部而言,我们肩负的使命绝不是普通公民所能及,同样我们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也无法衡量。所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始终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来把握。[2]

三、人格形象的修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就是人格形象的影响。对于我们军队而言,十分注重这点,所以我们做干部的始终要做到身体力行,以对战士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沿。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做到以下境界,则部队战斗力必将倍增。

一身正气令人服,一尘不染令人敬,一视同仁令人信,一以贯之令人从,一瓣心香令人亲,一片冰心令人和。[3]

四、沟通与合作能力的修炼【面对媒体、军、地、外的沟通交流】

《吕氏春秋》中“察传篇”:“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

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于狗则远矣。”这就是媒体舆论的可怕之处,他往往能扭曲是非,欺骗世人的眼睛。[4] 现代社会媒体舆论是场无形的战争,他往往能摧毁敌方的士气,增强己方的士气,在实战之前定胜负。在近几十年美国领导的几场现代化战争,无不印证着这种观点。这也增加了我们军队干部的压力,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充满着这种无形的战争,外界是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言失,而饶恕我们。他们会穷追猛打,职责的对象往往会扩大变成中国军人,中国军队。

所以现在对于我们军官的要求,绝不再仅仅是面对军队内部的上、下、同级间的沟通,也不再仅仅是军队外部的军民融合和面对外国交往间的沟通(尤其对于海军而言),还有就是面向媒体的沟通修炼。

对于合作我不过多展开,在现今社会,完成任何一件项目或大事决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我们要学会谦虚,学会忍让,学会以大局为重,切记争权夺势,将精力花在内耗上。

五、执行力的修炼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也许就是部队效率的体现。对于这一点我们无可厚非,我要强调的是,作为部队干部我们要有思想的去执行,而不是一味的执行、不加思考,因为我们是领导者,我们的错误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可能会引发一场战争,我们必须有思想有头脑的辨别是非,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纠正上级错误,尽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而这将是对一个军人勇气和智慧的最大挑战,因为一不小心,可能会被军法处置。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因阅历有限,还有好多没有谈到,例如,资源的统筹能力、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工作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科技只是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一句话,部队干部的修养关乎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关乎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强弱,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官,我们必须始终以最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好

周围一切可利用资源锻炼打造自己。

参考文献:

[1]戴旭.盛世狼烟.新华出版社,2009.3 3-8 [2]刘明瑞.管理者核心能力六项修炼,ppt [3]徐 剑.德鲁克管理学精髓,ppt,2005.11 [4]吴德贵.领导者决策艺术.人事天地,2011.02.21

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 篇2

一、引起政工干部“本领恐慌”的主要原因

引起军队政工干部“本领恐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政工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与新时期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 随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加速转变,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已经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但对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 很多同志在思想认识上缺乏紧迫感。在培养基层政工人才的体制、机制上, “用非所学”或“学用脱节”、“培养无计划, 使用无目标”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政工干部选配和任用来看, 很多人没有经过军队院校政工专业的系统培训, 有的是从军事岗位转过来的, 有的是从后勤岗位转过来的, 有的是从技术岗位转过来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政工干部理论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欠缺、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科班”出身的政工干部, 由于工作后“回炉”再充电的机会少, 知识老化问题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不利新形势下政工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学习机制与满足政工干部成长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

对于政工干部来说, 加强学习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也是业务工作的需要。而政工干部的学习既需要自身挤出时间、投入热忱, 也需要各级组织搭建恰当的平台。现今, 由于部队训练、演习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工作十分繁重, 官兵的学习难以得到充分的时间保证。即便是有限的正课学习时间, 大多还以军事科目为主, 涉及政工干部本职业务的专业性学习相对不足。政工干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常常因为“保密”工作受到不正常的干扰、破坏。在网络化的现代社会, 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不能不说这是军队政工干部成长的最大“资源浪费”。

(三) 职业信仰的弱化不利于政工干部强固本领

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 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工作信念, 这是履行职责所必备的政治品格。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部分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与现实生活的冲撞进一步加剧, 很多政工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价值降低, 其职业信仰有所弱化, 献身政治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有所淡化。所有这些都不利政工干部的成长进步, 不利于政工干部强固本领的内在自觉。

二、促进政工干部“本领”提升的办法措施

解决政工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 必须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原则, 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一) 探索新型军队政工人才的培养和选用机制, 促成政工干部能力素质的全面优化

在战斗力生成模式加速转变的大趋势下, 军队政工人才培养的速度必须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速度更快, 才能适应时代潮流, 跟上军事变革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超前培养政工人才, 要加强和完善新型政工干部培训渠道。在送校培训、预任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干部培训基础上, 各部队应充分发挥驻地资源优势, 拓宽学习的方法路子。要切实管好、用好网络资源, 使其成为政工干部的业务辅导员、学习成才助手和文化生活朋友, 成为政工干部的“知识宝库”。要坚决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原则, 大力推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拔政工干部, 特别是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基层政工主官岗位上来。

(二) 开展岗位成才活动, 促成军队政工干部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素质

边干边学边提高, 是加强政工业务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把岗位成才同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 引导政工干部在完成业务工作中增长才干。要结合训练、演习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进行专题研究, 不断提高政工干部分析问题的思维层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通过“揭短”、“亮相”和“评级”来增强政工干部的本领“恐慌”感, 促成他们在工作和业务上的“比、学、赶、帮、超”, 不断增强政工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促成政工干部的岗位成才。

(三) 强化理想信念, 促成军队政工干部精神动力的提升

理想信念是政工干部的精神支柱, 是政工干部的立身之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严峻考验面前政工干部就可能“魂不附体”。正如小平同志所讲过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共产主义信念。”政工干部的理想信念是筑牢军魂的根本保证。军队要听党指挥, 军人要听党的话, 这看起来是一个常识问题, 实际并不简单。听党的话, 跟党走, 过去做到了, 不等于现在能做到;现在做到了, 不等于将来能做到。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党, 这是需要理想信念作支撑的。

摘要:履行好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 军队政工干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力的挑战, 最大危机是本领的危机。引起军队政工干部“能力不足”的原因, 主要是人才培养、干部选用、学习机制和职业信仰与当代军人使命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要求军队政工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压力, 要有真学真钻的动力, 要把提升能力素质当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需要、第一位的责任。

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 篇3

【关键词】:人文素质 政工干部 内在动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通过长期的环境熏陶、教育引导、实践锻炼等方式,将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人文知识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可见,人文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它的外在形态表现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本质上体现的是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内在精神与价值追求,是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提高政工干部的人文素质,最主要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这就首先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也就是必须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工干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它与每个人的思想觉悟、认知能力及事业心、责任感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增强政工干部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内在动力,既依靠个人自觉,又离不开军队各级组织和领导的教育与引导。

一、明确学习目的,在不甘平庸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以不选择优秀,但却不可以选择平庸。这句话对我军政工干部来说,尤其要牢记心中。要做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就必须明确学习目的,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有了甘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远大追求,才能自觉地发奋学习,成长成才,否则就会自甘平庸,就会被军队建设所淘汰、被社会发展所淘汰。从我军政工干部必须履行好的职责来看,在不甘平庸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锤炼:

一是要坚守乐于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军人的人生价值是在无私奉献中实现的。由于军事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军人的人生价值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无论在任何时候,军人都要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流血牺牲;在和平时期,军人也要为人民的幸福富裕而甘愿吃苦、吃亏,无私奉献。

二是要追求爱岗敬业的情怀。现实社会中,人的爱岗敬业是有层次的。为了谋生、为了责任、为了地位、为了兴趣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个人热爱本职、成就业绩。但这都是低层次的。爱岗敬业的最高层次是为了价值,为了追求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报偿。以火一样的热情爱岗敬业,履行职责的人,永远都是强大民族的脊梁。我军政工干部的楷模方永刚,被人们称为“创新理论宣传战线的钢铁战士,忠于职守勤奋敬业的先进榜样!”就是因为他敬业爱岗、拼搏进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人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魅力、真理的力量。

三是要培养开拓创新的意识。创新意识是社会个体主体意识对现存的客观事物和旧的制度、思想、观点、结论等有不同认识而产生的求新、求异、求是、求佳的欲望。没有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就不可能有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上就会表现出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可能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1]对于军队政工干部来说,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只有树立强烈的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事业心、树立确保广大官兵“政治合格”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恪守职责、敬业奉献、勇于负责、有所作为,才能在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乐于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的情怀和开拓创新的意识都是人文精神所追求的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军队政工干部对乐于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情怀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不懈追求,正是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具体表现。

二、端正学习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实践表明,一个人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学风就不端正,学习就难以深入,甚至可能走偏。当前,一些政工干部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表现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种误区:一是认为“自己工作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二是认为“自己有高学历,不用怎么学也能完成工作任务”;三是认为“拿起书本就是学习”。这三种表现的结果,不仅使政工干部不能完成军委要求的军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对没有硬性规定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就更是一句空话。诚然,政工干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对政治工作的指导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所解决的更深层次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问题,却能对军队政治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政工干部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必须立足于以下方面:

一是要放下架子,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哲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在军队政治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政工干部如果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小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入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是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是虚心的,实事求是的,有分析的,有创造性的。邓小平同志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2]在强军兴军实践中,政治工作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政工干部用多科学知识和理论做出回答,从一定意义上说,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政工干部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三是要切忌急功近利,避免实用主义。军队政工干部提高人文素质的最终目的是用来指导工作,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发展。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现用急学为自觉行为,孜孜以求,学而不怠,在人文素质积累、养成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因此,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激烈的挑战,切实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营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

三、掌握学习方法,在深入思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要实现成长和进步,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条件。军队政工干部通过系统地学习人文知识,掌握蕴含其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深入思考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内涵和要求,深入思考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对于提高军队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创政治工作新局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思考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复杂脑力劳动,是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厚重知识积累之上的。思考的过程,既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手段,也是人文素质提高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政工干部来说,掌握学习方法,在深入思考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善于探索学习方法,使思考问题更加深刻。在提高政工干部人文素质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容易引起他们对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那些当前政治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任务中做出正确判断,深刻揭示这些难点、热点现象背后本质性、规律性的问题,也只有使思考问题更加深刻,才能真正做到“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二是要善于借鉴学习方法,使思维层次有所提高。相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甚至有同样的学习热情,为什么有些人的学习能取得较大的实效,而另一些人却收效甚微呢?关键因素是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因此,政工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素质,还必须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发,有所借鉴。对那些受自身思维定势限制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运用别人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去思考,就会豁然开朗。这样,工作才能会有新思路、新办法。

三是要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使思考问题有所拓展。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的失败的痛苦经历。所以,恩格斯曾说过:“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3]政工干部在探索学习方法、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认真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和知识层面,使思考的内容既能向解决军队政治工作具体问题“横向”拓展,又能向国家和军队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纵向”拓展。

论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素质建设 篇4

论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素质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的组织者和代言人,同时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粱.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的.现象,挖掘和发现有组织领导的学生骨干组成干部队伍,进行必要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作 者:孙瞢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85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51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干部 素质建设

论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 篇5

——学习新《政治工作条例》的几点体会

郭政/彭波

【原文出处】《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第14~16页

【作者简介】郭政,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彭波,西安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8 【内容提要】 新《政治工作条例》适应时代要求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指明了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对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拓宽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的领域;研究政治工作在军事斗争中的作战功能,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思想多样化的特点,不断确立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观念;研究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新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关 键 词】军队政治工作创新/政治工作条例/重点走向

为了使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永远保持、发挥“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新《政治工作条例》根据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拓宽了许多新领域,充实了许多新内容,创造了许多新方法,进一步指明了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

一、研究“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对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拓展政治工作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人的合理利益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动力,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利益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基础。现代社会发展最终要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由于只讲社会利益,而耻谈个人利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空洞、乏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逻辑起点上,就应该变革重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轻人的自然属性和心理属性,重人的社会价值、轻人的自然价值的传统观念,实现社会性和自然性并重的双向建构,并把人的主体性置于空前高度。[1]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内在物质与精神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才能为教育对象所真正接受,内化为教育对象个人的奋斗目标,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我军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广大官兵素质越高、发展越全面,“打得赢”、“不变质”就越有可靠的保证,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就能越快实现。因此,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新要求,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新《政治工作条例》提出政治工作要“坚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全局,意义重大。既体现了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又体现了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政治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与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标准不高,只是为了不出事,而不重视官兵思想觉悟的提高;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品位不高,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官兵全面素质的提高;还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境界不高,一味强调“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而不注重培养和发展官兵的良好个性和潜能,甚至不尊重官兵的人格等等。所以,贯彻新《政工条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只有紧紧抓住育人这个重要环节,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

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理解官兵的成才愿望,提高官兵的能力素质;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含量、鼓励思维创新;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挖掘蕴藏于官兵中的智力资源和创新潜能;充分鼓励官兵展示自身的个性,让他们有时间、有场所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把官兵培养成各具特色和特长的人。

二、研究政治工作在军事斗争中如何发挥其作战功能,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研究高技术战争中开展政治工作和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有效途径。这是对现代战争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把握,是对我军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技术时代形态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基本特征是:社会网络化,信息流动快,生产呈现分散柔性状态。反映到军事上,出现了信息化战争、立体化战场和数字化装备。这种技术时代形态对思想政治工作在“两个转变”中如何保证我军“打得赢”这一崭新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中,政治工作的发展相对显得有些滞后。我们的政治工作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仍然沿用过去战争年代形成的那些老办法、老经验,就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为此,新《政治工作条例》提出政治工作要发挥作战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服务保证作用,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为作战胜利提供政治保证、人才支持、组织基础和精神动力;二是作为政治工作重要内容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为对敌斗争提供直接的作战能力,构成了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前者是间接功能,后者是直接功能,二者缺一不可。

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作为政治工作作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直接参战的任务,责任重大。然而,现在有个别同志却认为组织指挥作战是军事机关和军事干部的事,对提高政治工作作战能力、强化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在履行政治工作作战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对训练中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战时政治工作还十分陌生,对高科技军事知识的掌握仍然比较欠缺。新《政治工作条例》在规范政治机关、政治干部的职责时,也有相应的内容。各级政治干部和政治机关要依据这些职责要求认真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包括军事运筹、军事通讯、信息科技、战术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要会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会应用现代化的指挥手段,会操作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军队建设中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努力提高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能力,做到既会做平时政治工作,又会做战时政治工作;既能做好凝聚军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又能卓有成效地组织对敌的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

强化政治工作作战功能,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创新活动。时代在发展,战争形态在演进,政治工作发挥功能的领域在扩大,内容、方法、手段在不断更新,只有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结合军事斗争准备,认真探索政治工作作战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加强实战性演练,才能提高起点,抢占先机,不断强化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最大化地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

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思想多样化的特点,不断确立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观念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体制、新旧意识的摩擦和碰撞,导致官兵思想认识的多元化。从价值标准上看,官兵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渴望社会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期望军营能在更大范围内创造出竞争、平等的良好环境。从价值取向上看,官兵的物质利益观念进一步增强。由于军人利益来源的单一性,使官兵的实际收入与地方一些公民的收入差距拉大,物质需求的失落感影响了军人“从军光荣”的信念。从价值实现的途径看,官兵不安心服役的现象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官兵对第二次就业有强烈的危机感,对将来的“后路”和“前途”深感忧虑。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尊重人的权利,注重启发官兵的自觉性。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统一起来,在与官兵的接触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权利。二是要关心人的利益,努力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关心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关心广大官兵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来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各级领导机关要从官兵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这样才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官兵的积极性,才能把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不断推向前进。三是要鼓舞人的士气,不断激发官兵的创造性。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对人的价值和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有激励,方能激发人的潜能;有激励,才会不断出新、创新。人是最宝贵的资源,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人的价值、能力和个性,让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禁锢人们的头脑和手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而是要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激发人的创造性,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开发人的潜能、价值和创造性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在与官兵的接触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要根据官兵思想发展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信任他人、肯定他人;要多交流,在思想的沟通中,逐渐达成共识,增进了解和友谊。

四、研究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新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新《政工条例》提出要:“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高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政治工作的手段将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发展。比如,计算机的普及,可以为政治工作运用新手段提供条件。信息的获取,资料的储存,档案的建立,业绩的考评,工作的规划,民意的反映,数据的统计,计划的制定,决策的选择,教育的准备等等,都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处理。这样可以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避免感情色彩带来的偏向,使情况的反映和问题的处理既准确、客观和全面,又形象、直观和及时。

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 篇6

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并以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机制。近年来,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公司(简称“诚通金属”)一直保持着近30%的高速增长率,财务人员在人数基本未增加的情况下,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为金属集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发展不均衡,财务人员的战略意识不强,未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熟悉公司的财务制度及流程

对于做好财务工作来讲,一套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流程是必须的,它是做好财务基础工作最重要的保障。这些财务制度包括起码的账务处理流程、发货和应收款管理流程、应付款入账和核对流程、资产盘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等。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流程,是一个公司需要逐步完善并坚持施行的。有了这些流程,遇到问题就不会慌张,而且遇到问题的机率会明显降低。最重要的是,这些成型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可以预防出现差错,大大降低经营中出现风险的概率。

诚通金属作为一家经营多年的公司,基本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就集团的财务制度进行更深入地梳理和强调,并按制度严格执行。

二、要了解集团的发展战略

企业的战略如果不能很好地被理解和执行,则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财务管理作为掌控企业行动的神经系统(财务信息资源)和操纵企业的血液系统(现金资源),其本身的作为将直接决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总目标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活动不管如何变化,它都应围绕促进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大原则来进行。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上提出战略财务管理的概念,即:围绕实现企业战略而进行的各种财务管理活动。此时的财务管理理念就是强调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活动应时刻围绕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作为企业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财务管理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要想充分发挥其职能,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刻理解企业现阶段所制定战略的内涵、背景及其实现的优势和障碍。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企业战略来定位自己应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战略导向。

三、熟悉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使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的问题,容易出现财务控制与业务工作脱节、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两层皮的现象,既不利于财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如果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联系得不够密切,经营各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经营风险、市场变化等信息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则企业资源就不能进行高效地配置和运用,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与控制职能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不太现实的。伴随着诚通金属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企业面临的传统和新型风险将不断增长并最终体现在财务上。因此,加强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是财务工作的重要职能。

四、具有较好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金属集团作为贸易企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业务款项比较频繁,期末数额一般较大。由于竞争的激烈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往往会形成较大且频繁的往来款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加大了资金的成本。(2)企业库存商品流动大,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之一。同样,由于行业的特点,库存商品流动十分频繁。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应付各种意外情况,企业在每个期末还必需留有一定的库存量。(3)采购及销售折扣或折让比较普遍。

因此,应从以下几点作好财务风险的控制。

1.应收及预付账款管理

(1)制定严格的赊销政策。包括赊销审批权限及人员分配、赊销审批程序、客户商业信用等级制度、折扣销售政策,并使之文字化,要求企业相关人员严格遵照执行。(2)制定必要的催收及奖惩制度。在规定期

限内收回款项的员工应给予奖励,未能收回款项甚至形成坏账的员工应给予惩罚。(3)加强与客户的适时沟通,期末定期对账。(4)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比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本期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给应收账款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存货管理

对于商贸企业来讲,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一般较大。存货的存在不仅是销售的需要,还与存货的购买价格有关。因为一般来讲,批量购买价格会低于零购价格。此外,企业还需要支付存货的仓储费、保管费、维修费、保管人员工资等。存货以实物形态存在,实际上也是企业资金的反映。因此,存货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加大资金的成本。存货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具备资金统筹规划使用能力,保证资金链良好运转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企业可用的资金有限,既要为多出效益筹集好资金,又要使资金运用真正收到预期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以追求资金的最大效益和最小风险。

1.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企业要进行生产和经营,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才能保证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行。为此,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筹集资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金市场将不断完善,企业的筹资领域将不断扩大,筹资方式趋于多样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目前,金属集团主要融资渠道是通过金融机构融资,融资方式主要以流动资金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各单位财务负责人要多与银行进行沟通,结合业务模式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有了好的模式可在集团内部进行交流推广。

2.资金使用管理

要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流失、沉淀都会给企业带来生存危机。为了防范风险和控制失误,诚通金属要着重抓以下几方面工作:(1)财务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有利于企业集中财权和充分利用财力,发挥整体效益。以目前来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2)抓好资金的结构管理。合理的资金占用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为此,要有计划地调拨资金,确定最优资金收支在每一时点上的资金结构,防止资金收支脱节,使资金周转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畅通无阻。要经常分析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占用情况,防止负荷不足,避免材料超储、积压。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上门的被动局面,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及时收回拖欠的应收货款,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3)挖掘资金潜力。同样的资金给予不同的企业几经周转后,有的企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有的企业则是越花越少,甚至资不抵债濒临倒闭。问题的关键就是怎样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突破口,围绕资金运动这根主动脉,切实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六、具有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七、具有专题研究能力,发现并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一个企业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企业,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如出现了新的业务模式,作出了投资、上市等重大决策,都对财务人员提出新要求,为财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财务管理工作是不断发展的,财务人员必需能跟上集团的发展步伐。

一旦新的情况、问题出现,财务人员要有快速反应能力。通过专题研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及处

理意见。金属集团上市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本运作会极大地增加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能力要求,付出精神及专题研究能力是作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八、具备良好的财务专业水平及学习能力

浅析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篇7

1 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军队院校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习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外,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备受关注,但长期以来,医学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知识方面:军队院校医学生,人文的知识面偏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文、史、哲、法律、伦理和艺术知识的熏陶,医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不牢,艺术知识匮乏,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近空白,法律观念薄弱、伦理界限不清,大多数医学生热衷于英语、计算机及各种实用技术学科,人文经典几乎无人问津,不关心政治,不知晓党和国家大事;少数医学生在校期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仅专注于医学课程而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很多军队医学生的现状。

能力方面:军队院校医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适应不了实际工作的需求。

修养方面:由于军队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不够高,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蚀能力较差,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而出现政治意识淡漠、道德意识欠缺,人生价值观扭曲等[3]。有的学生迷恋游戏,有的迷恋逛街购物;有的爱情观混乱,甚至有为情自杀等现象,重名利、轻理想和重个人轻集体,凡事以自己为核心,已经成为自身发展的障碍。

2 加强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军队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政治是灵魂,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将一事无成,作为军队院校的学员,更应把学习政治,关心党和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军队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军队医学生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热爱民族的自豪感,建设祖国、救死扶伤,为医学事业献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显得十分重要,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拓展视野,使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科学教育以求真为主题,而人文教育以求善为根本,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则是为人之本[3]。科学精神包涵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也包涵着科学精神[4]。人文素质的不足会形成人才素质培养失衡,使其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一个处理不好周边关系,不知感恩,不会做人的人,一定做不好任何事情。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军队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全面发展,以良好的世界观,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培养军队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3 加强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指导,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作为政治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志向, 端正军队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近期胡总书记签署的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方案一定会为院校的改革指明方向,认真学习和贯彻将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面临的是人,医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将会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军队医学院校中已适当增加了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这些还不能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病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将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提升教师人文精神。由于军队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医科院校,同样缺乏相应的人文学科熏陶,特别是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医风,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价值取向[5]。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以自己高尚的品德,通过课堂内外的渗入,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用电影、电视、电脑等不断拓展学习的空间,它们包含的人文知识,传递的人文情怀是最直观、最丰富多彩的,因此要提高军队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它们可能是最佳选择,不仅有利于降低军队医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中的外部认知负荷,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的人文知识更容易保存到长时记忆中,从根本上改变军队医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真正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6]。信息化的学习,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加强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有组织地举办各类科技节与文化节,各种人文讲座、演讲、辩论会、合唱等比赛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让军队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军队医学生在理想、信仰等方面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热爱国家,热爱医学事业,热爱集体、热爱国防卫生事业,从而引导军队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 结语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实践性强的服务行业,服务对象是多变的人体,其个体差异大,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再加上目前医患纠纷时常发生,致使医生的生理、心理压力增大,所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解决军队医学生如何从学生过渡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处理医患纠纷,如何献身于医学事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松.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783-784.

[2]李碧元,洪先本,牛强,等.构建“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军医大学本科生教学[J].重庆医学,2005,34(3):465-466.

[3]向丽娟.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及其改进思路[J].教育管理,2010(4):87-88.

[4]仪垂杰.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N].光明日报,2006-7-2(11-12).

[5]莫碧珍.加强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职场管理,2007,17(12):12-13.

军队文职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篇8

【关键词】军队;文职人员;培养;高新技术

2013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发布《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明确,从2013年起,全军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总政干部部文职人员局负责人介绍,这次文职人员岗位涵盖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实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并将考试的方式、内容、具体要求在军网公布。这充分说明军队文职人员的重要性已被国家和军队普遍认可,并针对文职人员的招聘、考核、录用、待遇等进一步规范并制度化。针对这一变化,为适应部队需要,志愿成为或已成为文职的人员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一、军队文职人员构成及任务

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岗位等级设置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期裁减员20万。这次调整精简的重点是军官和文职干部。文职人员制度为顺应这一改革而诞生。军队中担负军事勤务的非现役军人,包括文职人员和职工。各国称谓不尽相同,有称军队职工、民职人员、雇佣人员、非制服职员等,中国统称文职人员。军队使用文职人员,可减少现役军人受服役和军衔晋升年限的限制、流动性大对专业技术工作不利的影响,保持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可使现役军人少担负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多进行军事训练和战备,从而提高部队的战备水平。因此,文职人员已成为现代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军队文职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近几年来,作者对本校及周边几所军队院校的干部部门、文职人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文职人员都一致反映应具备以下素质。

1.政治合格,立场坚定

新形势下,军队人员的政治素质是影响军事人才整体素质的关键性因素。军队培养的人才,必须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良好的政治素质不仅为战争指明方向,而且直接为战争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体力支持,是战争中克敌制胜不可替代的特殊武器。

2.专业扎实,本职业务精通

军队文职人员从事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一般应具有本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特别是院校或科研学术单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确实在部队岗位能独当一面或专业优势突出。其所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本学科的技术、技能、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发展现状、趋势及在部队中的运用等。它是知识结构的主导性知识,是直接用于本专业工作的专门知识,要求文职人员必须扎实掌握、消化,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教学科研中,要充分发挥文职人员的专业优势。

3.基础宽厚,科技文化素质高

未来战争和各国军队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术的较量,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军事科学一日千里,战争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跨世纪军队人才,必须具备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因此,军队文职人员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努力钻研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和环境的要求,运用高技术知识充分发掘人体的潜能。

4.勇敢顽强,战斗作风硬朗

作为军队人员,应该着眼实战,应该具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工作作风,这种精神与作风体现在战时,养成在平时。军队文职人员应把练思想、练意志、练作风贯穿于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条令条列办事。建立正规的工作秩序,强化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养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习惯,培养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以适应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要求。

5.坚定沉着,心理素质过硬

军队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军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和品质。诸如兴趣、气质、风度、情感、性格、态度、意志、胆识、魄力等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心理素质是军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军人所有素质的发挥,都离不开心理素质这个基础和前提。

6.改革创新,积极进取意识强

军队干部管理素质论 篇9

军事科学院 袁德金 马德宝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大转折、美苏等诸多国家仍忙

于冷战对抗之时,邓小平以一个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捕捉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时调整了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从方方面面进行拨乱反正。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他毅然决定,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由“盘马弯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大力推进精简整编,努力探索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由此为起点,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形成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瞻远瞩,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冷战的帐幕已然拉开。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在朝鲜战场上,中美展开了面对面的战争较量。1951~1958年间,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了针对中国和苏联的7个军事集团。为抗击美帝的战争威胁,中国被迫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准备。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一度面临两霸施压的艰难境地:美国在中国南面侵略越南、老挝,苏联集结军队于中苏边境并多次进行武装挑衅。为预防万一,毛泽东提出,要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此,还实施了“三线”建设,并提出了“山、散、洞”的原则。这一时期,在美苏两霸的战争威胁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得不一直处于“盘马弯弓”的临战状态之下。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苏联对我的威胁也受到“一条线”战略的制约。在国际上,冷战虽继续进行,但美苏对抗有所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1981年,邓小平在认真分析国际战略形势的新特点后指出,“我看大仗几年打不起来,不要搞那些人为的紧张。美苏两霸在战争问题上,谁也不敢先发动。我们不要自己吓唬自己,造成人为的紧张。”1984年召开的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指出:“仗打不起来这个话,我们多次讲过。过去讲10年,现在过了几年,还可以说10年。”

基于这些判断,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开始酝酿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并着手推进军队的精简整编。

1985年5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实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和贯彻我国政府减少军队员额一百万的战略决策,研究制定落实这一决策的措施和步骤。

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了变化,对外政策也有了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他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的建设布局,“ 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而这两家都不敢打,一是因为这两家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二是两家在全球的战略部署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不敢动;三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因此,世界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由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战争因素还会发展。但是,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邓小平同志说,根据这个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希望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至少在本世纪内,不要发生世界战争。这是可能的,不是空话。

“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的对外政策。”邓小平同志说,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政策也要有一个改变。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

邓小平同志说,现在看来,这两个判断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坚持下去。基于这两个判断,他强调,我们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也是个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等到我们的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

1985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央军委适时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从临战应急状态转向相对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从而较早主动地走出了冷战的阴影,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赢得了主动,争取了宝贵时间,也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统揽时局,明确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针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多年间,邓小平不仅使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而且还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

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一支和平力量,中国的发展会对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自己永不称霸。为推动世界和平,邓小平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冲突,反对在国际交往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结盟和对抗。1984年2月,他提出“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世界上的许多争端。作为一名政治家,邓小平认识到,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存在的世界上,要维护和平和安全,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国防,用强有力的防卫,来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的安全和主权。1989年10月,他对来访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邓小平认为,坚持国家利益原则,就需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1989年12月,他说:“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作为人民的国防,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军区别于历史上一切军队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本质规定。邓小平要求,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军必须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把现代化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性。早在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防” 的号召,并将其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国防现代化同样受到了严重冲击。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和军委工作后再次明确指出,把现代化作为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1977年,他明确表示,我们还有人民战争经验,还要向国防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同时,他还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此设定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模式。那就是,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实现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的现代化。正是认识到这一历史规律,邓小平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深厚的社会、物质、技术、制度支撑。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开始。要从教育着手,提高文化水平。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提升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富国强兵之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国防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军队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如何建设军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着眼未来战争需要,立足我军现实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应该指出,“三化思想”,在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中有过充分的论述和体现。但是,明确、集中、系统地论述“三化”,则是邓小平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更为突出的是,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把现代化更加明确地、始终一贯地、实实在在地作为军队建设的主要目标。邓小平认为,我军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适应,即打赢和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足。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但是,我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围绕现代化这一中心,革命化提供政治保障,正规化提供制度保障。可见,邓小平在坚持现代化这个中心的同时,又坚持革命化、强调正规化,高度重视军队的革命化建设,把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军队建设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的辩证统一。

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邓小平指出,坚持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建设大局。全国党政军民,要一心一意地服从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千方百计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为此,他采取了以下一些主要措施:一是减少军队员额服从经济建设。19 81年,邓小平指出:“要重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军队员额减下来。”据此,他在1985年做出了我军裁减员额100万的战略决策。二是积极参加支援国家建设。邓小平强调指出,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无论空军也好,海军也好,国防科工委也好,都应该考虑腾出力量来支援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他指出,军队培养两用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好了,部队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就容易了。我们军队培养了不少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把其中一些人才转业到地方各行业去,对地方也是个支持。

科学决断,推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举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采取什么样的建设举措,是一个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实际,结合世界各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推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坚持战斗力标准,压缩数量,提高质量。邓小平强调,军队建设要搞少而精,真正顶用的。在相对和平时期,国家面临的战争威胁不再那么迫切,军队不必要时刻准备早打、大打甚至打核战争,因而,也就没有必要保持太大的规模。和战时或战争威胁十分迫近相比,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更加讲究质量和效益,而不是规模和数量。为此,邓小平提出,军队要消肿,大力压缩数量。1975年7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研究精简整编,解决肿的问题。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1985年作出了百万大裁军的战略决策。邓小平还强调,精兵不仅是要减人头,还要调整结构,建立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指挥体系。他指出,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因此,提高质量,大力建设现代化,是我军建设的内在需要。为此,他指出,“ 要‘消肿’,不改革体制不行”,这“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他还说,“现在提出‘消肿’,主要是要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 ”。他还明确指出,现代是合成军队作战,要搞些合成军,合成师,逐步地把部队合成起来。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军队提高战斗力有两个基本途径:作战和训练。在战争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作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没有战争的相对和平时期,军队提高战斗力,主要依靠教育训练。鉴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从教育训练中要战斗力。1975年,邓小平在抓军队整顿时就指出:“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并提出军队“要准备打仗”。1977年8月,邓小平针对“四人帮”给军队建设带来的破坏,再次强调:“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邓小平认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是现代战争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的体现。他说:现代战争是合成军队作战,“如果不注意军队训练,至少在战争初期要相当倒霉就是了。”随着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越来越复杂,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由此产生的指挥和保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经过事先培训就拿起枪杆子上战场,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需要。邓小平认识到,现代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力加强军事院校的建设,突出军事教育的战略地位。他指出,军队过去主要是靠打仗训练干部,现在不打仗,主要靠学校训练干部。他要求,把更多的干部放到学校去训练,并对如何办学,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对指导我军新时期军事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国防科技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期后,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使科技对经济、军事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就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他明确指出: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高科技,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国防高科技。他说,如果 20世纪60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这一伟大决策,对于我们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军队来说,无疑在保持我们传统优势的同时,开辟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之路。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在和平时期,军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通过连续的、自觉的改革来实现的。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又一次革命。因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的改革,成为他领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推动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一个战略举措。邓小平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于军事改革来说,更为困难,更为重要,也更具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1981年7月,邓小平就表示:改革,“归根到底要解决军队的制度问题。”还主张,要把军队改革与全面改革结合起来。他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此外,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把改革贯穿于军队建设的全过程。强调改革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靠搞一两次大的行动就能完成的。这种长期性,是由国家全面改革的长期性,社会变革的持续性和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等方面所决定的。因而,1975年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就多次提出和推进多方面的调整改革,使国防和军队建设驶上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轨道。

上一篇:桃花心木微课下一篇:营改增《实施办法》解读五:企业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