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24-06-29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精选8篇)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1

经济和科技促进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市经贸信息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和xx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聚焦实体经济,在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兴产业上攻坚突破,着力打造体系更加健全、链条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做好了工业、外贸、消费稳增长等工作。

初步预计,2018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接近x亿元,增长x;进出口总额完成x亿元,增长3%左右,扭转了近年来负增长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x亿元,增长x%;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同口径增长x%左右,全年新设外资企业x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增强主动招商意识,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围绕今年招商引资重点工作任务,我局主动出击,洽谈和引进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一是引进一批高端项目。引进了中建科技、xx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多个百亿、十亿级产业项目,以及华因康生物医药创新平台、xx基本半导体、xx基因家科技、xx市威诺敦医疗、xx市新征程生物等一批高端科技项目。二是出让一批产业用地。我区出让了6宗产业用地,包括1宗重点产业项目和5宗一般产业项目用地,总面积约x万平方米。三是培育一批新增长点。推动新宁物流建设智能化仓库,为引入分拨中心项目奠定基础,促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引进市百强外贸企业富森公司设立“富智供应链”子公司,建设高科技资产分拨中心,弥补高端供应链空缺。引进嘉有疆公司大疆创新无人机检测维修试点项目,检测维修业态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四是储备一批优质企业。正在洽谈引进包括京东xx电子商务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项目及等百亿级项目。

(二)培育产业增长后劲,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优化产业政策。

结合工作实际,我局牵头就《xx市xx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配套文件中工业投资、技术改造、商贸业、现代金融、企业申报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累计发放专项产业扶持资金1.75亿元,惠及86家企业、137个项目,有效支撑东部中心的发展战略,2018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13家,增长30%。二是争创政策高点,率先出台集成电路专项政策。在全市率先出台了《xx区促进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多管齐下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加强互动与合作,推动形成产业链整合效应。三是争取市级支持,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我们组织制订新兴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方案,第三代半导体新兴产业集聚区获批xx市第二批新兴产业集聚区,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纳入全市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四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印发《xx区落实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规程》,加强与各街道协同配合,明确产业项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业发展导向、重点产业集聚等四方面要求。2018年淘汰清理低端落后产能企业210家。五是集约利用资源,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2018年全年工业用电34.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为3.63%。我们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重点推进华电及海滨制药循环化等2个项目,目前分别完成投资14.5亿元、5.8亿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单位GDP平均能耗将进一步下降。六是加速“两化”融合,实施5G试点。我区是xx市首个5G试点推广区域,我区与市无线电管理局、广东移动、华为公司签署5G战略合作框架协议,xx移动在xx区开通首个5G基站。xx创新广场的中国电信5G试验局也正式开通。

(三)筹办高端峰会,打造产业名片,努力营造“东部中心”氛围

为了提升我区新兴产业影响力,我们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出品牌论坛峰会,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高峰论坛”“GIV2018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2018xxxx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峰会(人工智能研讨会)”“2018芯集xx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2018xx·xx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2018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投融资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名企荟萃、专家云集的高端交流活动,保持xx热度不减,东部中心形象持续升温。

(四)引导金融与产业协同共进,丰富商业业态模式,多方位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质量

xx区产业特色鲜明,规上企业达490家,较2017年末增加11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及关联企业73家,其中注册地在xx的上市企业总量达32家,关联企业41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培育现代服务业的沃土。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在2018年xx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与亚布力创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设立首期5亿规模的产业基金。二是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推动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升级为管辖一级支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太平洋人寿保险等在xx新设立支行或营业部,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增设服务网点。截至目前各类金融机构达79家,较上年末增长5家。三是推动专业服务业上新台阶。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引进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芯片设计等领域服务机构,已有君正时代、中唯知识产权服务、汇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寰标检测、慧实专利代理、周立功单片机、国晖律师事务所、壹海汇投资管理等一批生产性服务机构落户创新广场,专业服务业集聚态势日益显现。四是培育商业新业态。盒马鲜生、缤果盒子、天虹无人超市、小麦铺等多家新零售新业态商业正在积极布局布点,入驻后将为群众带来更多生活便利。五是打造“乐购”消费品牌。组织益田假日世界、xx天虹商场、嘉邻中心等商场400余家门店参加“乐购xx·未来之城”活动,吸引xx、龙岗、大鹏以及惠州等区域近百万人次,形成销售额超过3800万元,同比增长超七成,有效激发和吸引消费潜力。六是提升农贸市场整体环境。传统农贸市场设施老旧,潜藏卫生隐患,我们制定印发了《xx区农产品市场专项整治和升级改造工作方案》,推动全区4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目前龙湾市场已完成改造,坑梓第二市场、石井市场和江岭市场即将动工。

(五)开展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企业服务从标准化向机制化提升。

在原有企业服务标准的基础上,精心选取带动性好、成长潜力大的146家重点企业作为服务对象,由25位区领导、51位街道领导率队分头开展挂点服务,根据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分类分项制定服务措施,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8年,市区两级领导通过电话联系、高层会晤、实地调研、交流座谈等方式对接企业270次,共收集企业诉求1728项。截至目前,已解决事项1619项,占93.7%。二是支持骨干企业加速发展。受国家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退坡”影响,比亚迪产值增速波动较大,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订了支持企业打造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扩产增效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针对部分进出口企业出现的贸易下滑趋势,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外贸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行政服务从数据化向智能化迈进。xx出口加工区通关环境显著改善。今年共投入3000余万元对xx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场站、智能卡口、监控中心等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并于6月底成功切换“金关二期”系统,成为xx海关关区范围内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关效率极速提升,为未来实现24小时通关及发展“保税+”新业态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为了提高xx区产业空间地图系统的智能逻辑分析、监测预警等功能,启动了产业地图系统的二期开发,并对接京东云,搭建京东工业企业互联网平台,前瞻探索大数据智能管理。四是企业融资渠道从间接融资为主向境内外直接融资抓遍。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与华泰证券、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举办专场融资宣讲会,宣传推广xx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六)大力提高发展协调性、均衡性,坚持精准投入,对口帮扶再上新台阶

一是产业扶贫成果丰硕。

2018年,汕尾新河工业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约8.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18.24亿元,税收约1.35亿元,成为拉动陆河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xx区与陆河县、华侨城签订打造“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的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亿元的旅游品牌项目华侨城·螺溪谷正式开业,并向陆河县捐赠新农村建设资金1200万元。xx区向对口地区拨付帮扶资金1810万元,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物质保障。二是教育帮扶成效斐然。积极推动辖区新能源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服务机构行云新能科技(xx)有限公司与田东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区教育局组织名师讲师团赴田东县开展名师“走校授课”支教活动。xx工商联(工商总会)向田东县合恒小学捐赠电脑等教学设施。三是劳务对接互利双赢。xx与田东县组织多场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3个项目,格兰达、巴斯巴、新宁物流等28家企业赴田东县开展劳务对接工作,达成就业意向600多人次。

(七)严防重大风险、系统性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

一是基本农田农业监管到位。

与辖区相关农业企业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地块功能规划与监管,强化地块管理主体,确保基本农田高效率利用,并对部分种植基地排洪沟、挡土墙的修建维护,提高防汛风险能力。二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有序。根据再生资源废品回收行业监管机制和再生资源废品回收专项治理方案,全年开展了再生资源废品回收行业摸底排查及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人员3250人次,检查回收站点1839次,清理整顿79家,全区站点数量降至144家,有效遏制了行业无序发展、野蛮生长的势头。三是“三线”整治强力推进。2018年全区供电负荷呈加速增长态势,用户达10.49万户,增长约5.5%。全区累计共投入4.2亿元,完成315个台区的强电改造及22个城中村约8000栋楼的弱电整治,受益居民4.5万户。四是食品安全源头管控措施有力。我国多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们及时启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对四号屠宰场监测排查,实现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抽样监测全覆盖,确保出场肉品100%合格,农产品总抽检合格率达到99.9%,守住餐桌上的安全。五是有效防控重大金融风险防控。我们印发了《xx区金融风险防控及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方案》《xx区涉众型金融风险专项排查处置工作方案》《xx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会同xx公安分局、各街道办等成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现场检查工作小组,逐一约谈辖区内的P2P平台,摸清平台运营情况,对辖区内P2P平台、股权众筹企业、互联网金融机构等类金融企业开展排查,委托专业机构对P2P平台企业的现金流入、资产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截止目前,我区暂未发生金融风险。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受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发展方式、发展动能、发展效率与先进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集聚创新要素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二是缺乏推动xx区经济跨越发展的超大型战略项目储备,招商引资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项目引进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受新能源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主导产业,部分企业进入战略调整期,可能对全区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四是重点企业搬迁及中美贸易摩擦,对进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三、2019年工作计划

根据当前形势判断,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实体经济存在稳中有变的风险,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有一定难度。我局将全力以赴统筹做好经济稳增长各项工作,找准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结构、发展动能转换,大力培育新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建设。

以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为抓手,在项目引进、落地、建成、投产的关键环节上发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建成,引进和培育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1个以上、十亿级优质产业项目3个。加大技术改造升级支持力度,通过技改增加工业增加值率、提产能。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大在建、筹建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加快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二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中部启动区建设,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政策引导,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快集成电路、商用密码等产业园建设,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引进一批第三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推进xx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网联业,打造智能网联交通产业示范区。三是做好骨干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关注力度,深化挂点服务企业制度,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和常态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针对性,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能、资金、环保、人才等方面困难。完善上市培育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协调工作机制,鼓励和促进辖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发展,支持企业提升品牌、质量、标准化水平。四是强化政策引导作用。在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中,加大对工业投资和技改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五是继续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加快推动亚布力、集成电路、药渡-汉石等产业基金设立。六是全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和引导社区集体经济加快转型。加快老旧产业园区连片改造升级和综合整治,鼓励和支持各主体建设创新型工业用房,建立社区集体物业承租企业经营活动监管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物业层层转租中哄抬租金、违规收取水电费等乱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空间保障。结合高新区和中心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继续依托现有的优质产业空间(创新广场、中天美景大厦、潮商广场等),积极引进一批金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力争全年引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七是协助推动电商、软件信息重点项目落地,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落户,培育形成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此外,xx区已落户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受限于“三废”排放总量控制,行业优质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亟需按照远期规划标准,从市层面推动加快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配套废污水处理设施,并适当增加优质企业危废处理指标。八是落实金融监管职责。继续做好金融风险排查工作,联合相关部门采取“穿透式”排查法,对辖区P2P网贷、现金贷、股票配资、私募、小额贷款、各类交易场所等各类金融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和风险管理等各项规定,加大开展处非宣传力度,重点加大防范地下钱庄、非法讨债、套路贷、校园贷等非法集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集资。九是积极推动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配共建合园区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器、扶贫厂房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配合园区制作宣传片,完善招商优惠政策,通过上门招商、举办推介会等方式加强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

(二)以稳中有新应对稳中有变,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是加快集成电路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

以xx高新区为依托,以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为突破口,着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全面融合发展,促进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加强互动与合作,推动形成产业链整合效应,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高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二是加快5G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国移动和华为公司在5G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打造xx5G网络样板。利用通讯技术的深度应用,培育出产业新业态。三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依托智能网联汽车交通测试示范平台,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规划,持续跟进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进展。配合5G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力引进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四是完善企业融资服务。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召开辖区银行机构座谈会,与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小企业担保集团等金融机构联合举办专场融资及政策宣讲会,积极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辖区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xx市金融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鼓励辖区企业利用该平台解决融资难题。

(三)以结构调整推动动能转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实施产业提质策略。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促进xx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金融、人才、产业等要素双向开放,探索促进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打造创新高地。二是完善促消费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商贸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新零售、新业态品牌、标杆企业在我区布局布点。推动乐购节的优化升级,结合文化、旅游等内容将乐购节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品牌活动。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工作,争取在2019年底前完成坑梓第二市场、江岭市场以及石井市场改造项目的联合验收,大幅改善我区农贸市场市容市貌环境和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四是完善外贸激励措施,促进外贸结构和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争取将出口加工区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区域,减轻企业运营成本。通过引入优质企业、培育壮大检测维修、跨境电商等“保税+”新业态,形成外贸新增长点。

(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促进要素双向流动,构建开放新格局

一是构建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联合深交所、港交所开展改制上市及科创板、新三板挂牌的培训工作,宣贯资本市场最新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广大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的观念和意识,为华因康、微芯生物、优瑞医疗等优质生物医药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获取先进技术、完善产业链。二是对接国际行业标准。香港审评认证机构国际化程度较高,探索联合香港打造世界级医疗器械认证中心,引进国际化的专业检测和审评机构,逐步扩大在国际认证、标准制订领域话语权,破除国际贸易隐形壁垒。三是善用两种资源。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利用我区产业、政策和空间优势,拓宽经贸交流渠道,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如中建澳连装饰项目、海晨物流等项目。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2

一、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 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1. 主要经效指标有所回落。

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488家, 实现销售收入6564亿元, 同比增长3.37%;利润445亿元, 下降8.62%;利税合计721亿元, 下降6.34%。从行业内来看, 水泥行业形势尤为严峻, 2015年仅水泥行业就拉低全省销售收入1.69个百分点、利润8.14个百分点、利税6.02个百分点, 排除水泥行业大幅回落的影响, 多数建材行业效益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2. 传统建材产品产量增速放缓或回落。

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重点调度的16种产品中, 有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分产品来看, 卫生陶瓷、混凝土压水管和玻璃纤维纱产量增幅均在8%以上, 分别为15.45%、8.76%和8.06%;传统产业的水泥和熟料产量分别下降9.69%和8.98%, 平板玻璃下降13.06%, 产业结构总体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

3. 投资引领作用显现。

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投资完成额1434亿元, 同比增长9.07%;投资额占全国建材工业9.27%, 居全国首位, 投资增速领先全国建材工业3.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 建筑用石加工投资额203亿元, 增长27.99%;建筑陶瓷制品75亿元, 增长11.77%;水泥制造68亿元, 下降0.1%;平板玻璃25亿元, 增长65.66%。多数建材行业投资快速增长, 显示企业信心增强, 经济复苏前景积极向好。

4. 出口增速企稳回升。

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完成出口29亿美元, 同比增长8.35%, 出口额居全国第三位, 出口增速超过全国2.22个百分点。出口额最大的3个行业分别为:陶瓷砖出口额4.86亿美元, 增长32.74%;花岗石制品4.2亿美元, 增长28%;平板玻璃2.97亿美元, 增长7.3%。

(二) 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1. 水泥行业。

2015年全省水泥产量1.52亿吨, 同比下降9.69%, 产量落后于江苏、河南, 居全国第3位;熟料产量8178万吨, 下降8.98%, 落后于安徽, 居全国第2位。全省水泥行业销售收入776亿元, 下降12.18%;利润37.8亿元, 下降51.15%;利税72.6亿元, 下降38.99%。水泥出口形势严峻, 全年全省水泥出口182万吨, 下降42.4%;出口额9358万美元, 下降47.84%。

2014年以来, 全省水泥行业由于基建、房地产等拉动项目开工减少和在建项目复工迟缓等因素影响, 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今年继续延续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尽管煤炭价格降至低位, 减轻了水泥成本压力, 但也为水泥价格的不断下行预留了空间, 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2. 平板玻璃行业。

2015年, 平板玻璃行业环保治理愈加严格, 华东地区带头强势治污, 我省也成为环保整治最为严格的区域之一, 德州晶华和临沂蓝星相继停产。受此影响, 2015年全省平板玻璃产量7346万重量箱, 同比下降13.06%, 产量落后于河北、湖北, 居全国第3位。

由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度下降、银行信贷趋紧以及环保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 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加大, 价格维持低位。同时, 下游加工企业接单量明显减少, 企业间竞争加剧, 深加工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2015年全省建筑及工业用玻璃销售收入498亿元, 增长0.6%;利润19亿元, 下降18.55%;利税38亿元, 下降14.87%。

3.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近年来, 我省建筑陶瓷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 扶持和发展高档陶瓷, 逐步减少低档陶瓷, 压缩陶瓷砖总产能。自2012年全省陶瓷砖产量达到9.3亿平方米后, 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下降。由于基数较低, 2015年全省陶瓷砖产量8.8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5.53%, 产量落后于广东、福建和江西, 居全国第四位。

得益于供给侧改革, 在产量得到控制的同时, 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广泛应用喷墨打印等技术, 提升产品附加值, 维护了行业整体平稳发展。2015年全省建筑卫生陶瓷销售收入745亿元, 增长9.44%;利润52.6亿元, 下降1.42%;利税84亿元, 增长2.16%。

4. 石材行业。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石材企业板材产量7456万平方米, 落后于福建, 居全国第二位, 其中花岗石板材产量为6640万平方米, 增长3.2%;大理石板材产量816万平方米, 增长2.27%。

2015年全省石材产业顺应“一带一路”发展要求, 积极与国际市场进行对接, 成功举办“丝绸之路”中国?平邑行—国际石材进出口对接会, 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步伐, 全年全省花岗石制品出口额达到4.2亿美元, 增长28%。同时, 集群化发展日益成熟, 东升 (平邑) 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 与300余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市场与基地联动。2015年全省建筑用石加工销售收入709亿元, 增长10.1%;利润66.7亿元, 增长2.72%;利税96亿元, 下降1.12%, 行业盈利水平继续领跑全省建材其它行业。

5. 玻璃纤维行业。

2015年全省玻璃纤维纱产量156万吨, 同比增长8.06%。目前我省玻璃纤维纱产量已超过浙江, 居全国首位, 占全国玻纤纱产量的近四分之一, 世界玻纤纱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玻璃纤维纱及制品销售收入占到全国的近一半左右;同时泰山玻纤是国内玻纤企业三巨头之一。由于玻纤市场回暖, 尤其是风电和车用玻璃钢产品需求加大, 全年全省玻璃纤维及玻璃钢制品共完成销售收入918亿元, 增长11.57%;利润62.9亿元, 增长10.44%;利税104亿元, 增长10.95%。

6. 轻质建材行业。

2015年全省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共完成销售收入946亿元, 增长2.49%;利润69亿元, 下降4.79%;利税104亿元, 下降4.91%。其中, 我省的石膏制品企业主要集中在泰安和临沂, 集中度相对较高, 近年来石膏产业发展迅速, 泰山石膏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石膏板生产企业, 为我省新型建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 全省石膏板产量达到10.2亿平方米, 增长0.63%, 居全国首位。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在新常态下, 保持山东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 又要应对新困难的挑战, 都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予以高度关注,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一是行业运行压力加大。在目前产业结构下, 建材行业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2015年, 全国房地产投资仅同比增长1%, 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同期15个百分点;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4%, 其中住房新开工面积降幅达到14.6%, 直接导致了相关建材行业产量和效益的双重下滑。

二是建材产品内销价格低迷。部分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 是引发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下降到行业平均成本线以下, 价格调节供需平衡的作用减弱。2015年水泥企业亏损面达到25.08%;水泥、平板玻璃亏损企业亏损额11.6亿元和6.2亿元, 分别增长4倍和1.16倍。

三是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2015年全省建材企业应收帐款416亿元, 同比增长18.47%。其中水泥制品行业应收帐款178亿元, 增长20.56%;水泥行业应收帐款71亿元, 增长39.82%。企业回笼资金的大幅减少, 降低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 加大了呆坏账风险。同时, 部分行业融资成本持续加大, 即使优质企业也因为“一刀切”被划入限贷范围, 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三、2016年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思路

2016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建材行业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当前,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经济走势偏弱, 国内经济持续降速, 结构调整逐步深入, 对我省的建材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经济增长降速以及结构优化对传统建材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 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拉动作用减弱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基调, 强调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等主要任务, 并释放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信息, 有利于建材行业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并且随着“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有效实施, 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建材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带来了机遇, 还将创造广阔的新市场和新需求。建材行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只是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在由过去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 正在由原来规模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为此, 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保障建材工业稳定增长。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建材工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 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坚持紧盯市场、细分市场, 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深入实施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 加大开拓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

2.大力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全省的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众多企业依然面临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缺乏核心基础技术支撑, 新产品推广应用存在障碍等实施层面的具体问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发展中勇于开拓。要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为指导, 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 强化新产品和短缺产品供给。重点发展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液晶玻璃基板、精细陶瓷等新材料。推进萤石、石墨、高岭土等非金属矿精深加工, 大力发展功能性矿物材料。

3.改造与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山东在大力发展建材新兴产业的同时, 也致力于传统建材产业的改造与提升, 努力实现建材工业的“两翼齐飞”。重点是加快水泥熟料企业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步伐, 加大低辐射镀膜玻璃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新建建筑的推广力度, 引导建陶企业向“精、特、专”发展,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3

一、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一是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2亿吨,比上年增加1235.6万吨,增长2.1%,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保持5.5亿吨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79亿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58.5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亩,提高1.4%。13个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6%,其中,除湖南、安徽两省减产之外,其他省区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二是经济作物生产基本稳定。受种棉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棉花播种面积继续下滑,预计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3%。全国油料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油料产量3510万吨,比上年增加2%。预计糖料产量13900万吨,比上年略增。蔬菜面积、产量继续增长。

三是畜禽养殖业稳定发展。2013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有所下滑。5月份以来,随着消费回暖、养殖效益提升,畜牧业生产企稳向好。据对全国18个生猪主产省调查显示,11月份,生猪出栏价格15.71元/公斤,平均每头净利润204.4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85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四是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实际增长9.6%,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7.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财产性收入增长23.2%,转移性收入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6554元,增长13.2%。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农产品价格涨幅趋缓影响,农民收入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初步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实际增幅8%以上,连续4年快于城镇居民。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

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大幅下滑。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棉花等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走弱,而成本继续增加,价格涨幅跟不上成本上升。据全国价格主管部门对主产区成本调查显示,2013年主产区农户出售小麦的平均价格为2.36元/公斤,上涨10.6%,但由于成本上升较多,亩均净利润仅为1.18元,减幅96%。玉米平均价格2.21元/公斤,下降0.02元/公斤,为2008年以来首次回落,亩均净利润113.16元,减幅43%,这是玉米收益连续第二年下降。大豆平均价格4.58元/公斤,比上年下降0.10元/公斤,亩均净利润28.36元,减幅77.6%,为十年来最低水平。早籼稻每亩净利润67.06元,减幅46.5%;中籼稻每亩净利润193.15元,减幅49%。与此同时,国内粮食价格已较多高于国际价格,进口压力明显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与价格日益趋近“天花板”的矛盾更为突出,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面临新挑战。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超过两位数,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下降至3.1∶1,2013年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继续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但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在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影响下,已出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棉强纱弱”的现象,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农民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外出务工收入的增长,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预计201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将超过4000元。但在较高基数和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综合作用下,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的难度加大。

三是增加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环境代价愈来愈高。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全国25度以上陡坡耕地尚有6500万亩。农业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已达5800多万吨,每公顷化肥施用量480多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农药施用利用率仅为30%,农膜残留率高达40%。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质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全国受工业污染耕地面积已达1.5亿亩,部分农产品镉等微量元素超标严重,危及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业持续增产,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农业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和环境过度承载基础之上的。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供求总量趋紧,资源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新型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但多数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制度等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能人领办,核心成员“一股独大”、“一票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异化为实际上的“公司+农户”模式,普通社员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登记注册、法律地位等不明确,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三、2014年农村经济工作重点

2014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稳定完善强化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积极拓宽“三农”投入渠道。要继续把“三农”领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优先领域,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并重点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促进补贴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优先以产粮大县较多的地市为单位,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油料、糖料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努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支持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和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港、水产良种工程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大型灌区、大型灌排泵站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步伐,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重点地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力度。加大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农村沼气、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四是加快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治理、湿地生态效益补贴和退耕还湿试点。

五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调控机制。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2014年选择部分品种和地区先行开展试点。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生猪调控预案和大宗农产品储备吞吐调节机制。继续支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主产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六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尽快制定新增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的具体办法。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主要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引导农户在自愿基础上,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

七是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由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落实和完善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流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严格落实法律关于合作社的成员资格、内部管理制度、注册登记办法等规定,并通过示范社创建等方式,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尽快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社等的法律地位,除合作社成员的自身资金外,允许合理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合作社,在坚持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按人投票”与“按股投票”相结合,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对农民的服务功能。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4

2019年以来,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以实施“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行动为契机,坚持招大引强抓大开放,打好对外开放突围战,着力搭建开放大平台、强化开放大招商、加强开放大协作,“招强引优、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

一、工作成效

截止目前,实现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xx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的xx%。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xx个,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的73.1%;新开工项目16个,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的xx%;新竣工项目xx个,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的xx%。截止目前,顺庆区引进利用外资总额xx亿元。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激发招商活力

一是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领导挂帅,在全市对外开放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活动期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赴北京、深圳、杭州、厦门、沈阳、**等地对接中兴通讯、岭南股份、信维通讯、新松机器人等知名企业24批次,高位推动成效明显。二是着力下好招商“一盘棋”,出台《xxx2019年投资促进工作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纳入全区各部门、乡镇及街道办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量化考评,实现投资促进工作任务全覆盖。三是成立了对外开放合作领导小组,实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完善招商机制,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研究拟制《xxxx鼓励社会力量促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鼓励社会力量关心xx招商引资工作,把“无关看客”变成“招商主宾”。二是完善项目评审决策机制,对目标企业采取“五问两察(查)一论证”,即:问它是什么、来干什么、为什么来、带来什么、需要什么,现场考察、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并通过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三会”最终确定是否引进,严把项目“准入关”。三是完善项目推进保障机制。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名项目秘书、一套推进措施”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项目履约开工、加快建设、投产见效;加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落实督查管理,挂图作战、挂责问效。

(三)突出主攻方向,强化跟踪对接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强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成渝,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及华中地区等重点区域,深化区域招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二是突出重点企业,全面梳理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和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瞄准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上市企业,紧盯“三类500强”、央企以及行业龙头,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截止目前,新引进项目中知名企业占42%,对接知名企业37家。三是突出重点产业,坚持精准招商,精确制导,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商贸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等产业项目,上半年,新招引现代农业项目3个,电子信息类项目4个,高端装备制造类项目2个,高端商贸服务业项目6个。

(四)狠抓高效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好政策配套组合拳,出台了总部经济、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专项扶持政策,以政策大配套促进大开放,吸引了浙江蓝城、上海均和、成都芯谷、浙江森禾等企业前来顺庆考察项目,对接合作。二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出台加强重大项目在土地、资金、用工等方面保障,千方百计落实企业水、电、气、道路等要素保障,为项目履约创造良好条件,中科九微、华讯方舟、电影学院、奥宇望和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三是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加速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帮助化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政务环境;联合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土地使用指标不足。近年来,随着xx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前来投资企业不断增多,现有土地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顺庆建设需要,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利用和审批程序等方面收到制约,影响了项目招引。二是在人才的引进、培养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实现真正的招才引智,全区高层次人才比重低,企业引进人才落户难;三是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少,高新孵化园,绿地智慧城基本饱和,孵化园二期尚未建成,中小微企业缺少发展平台。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对外开放“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成果,大马力开展招商,全方位优化环境,做大增量,推动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

一是紧抓重点跟踪项目。集中力量攻克新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清泉寺文化小镇项目、中兴智慧产业园项目、北汽福田雷萨重机项目、信维通讯智能终端项目等,量身定制促进方案,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项目储备谋划。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持续捕捉有效信息,突出“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发展思路,紧盯重点投资方向,瞄准“三类500强”中的现代农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高端商贸等企业,分平台、分产业、分领域谋划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

三是备战重大投资活动。全力备战西部投资大会、南充丝博会等省、市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做好活动现场项目签约、参会客商邀请、领导会见等准备工作,力争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对接一批优质项目,涵养一批重点客源。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5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客观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下面,我讲六方面意见。

一、回望走过的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过去的2018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跨过许多沟沟坎坎,越过不少激流险滩,共同镌刻了河津发展史上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时光。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创造性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干群,潜志笃行、锐意进取,栉风沐雨、勠力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更有底气的坚实步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经济再创历史峰值。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亿元,增长x%;财政总收入x亿元,增长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亿元,增长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亿元,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长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亿元,增长x%。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3项指标增速排名运城前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x%,高于运城18.2个百分点。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澎湃强劲的动能转换。骨干企业带动明显,阳光集团率先跨入“龙榜”,3家企业新跨入“虎榜”,形成“一龙八虎四培育”的格局,13家“龙虎榜”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x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x%;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入区企业达到40家,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x亿元,投资强度达到353.2万元/亩,产出强度达到x万元/亩;新动能经济培育壮大,全年转型项目投资占比达到x%,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x%,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x%,占二产比重上升x%,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x%,工业技改投资增长x%;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x%,货运量增长x%,货运周转量增长x%;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存款余额增长x%,贷款余额增长x%,不良贷款率3%,下降了1个百分点;环保倒逼初见成效,二氧化硫浓度下降x%,二氧化氮浓度下降x%,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更加深刻的改革开放。“放管服”改革带来更多的市场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达x家,同比增长x%,医疗改革为全省提供了经验样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定为全国试点。应势推进河津、韩城一体化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南非、意大利的3个省市缔结友好城市、开展产业合作。全年签约重大项目x个、金额x亿元,落地项目x个、金额x亿元,名列运城前茅。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一企帮一村”温暖民心,全市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x%,x户x名群众告别贫困,唯一省级贫困村

张家堡村高标准摘帽。城建大决战规模空前,3所学校新建引领教育向品质前行,现代化中医院、智慧云平台助推医疗向品牌进发,康养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和x%,老百姓对幸福新河津有了更实在的体验和收获。

回首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付出了不少,也收获了良多。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着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党员干部的辛勤奋斗,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希望重托。在迎难而上的奋斗历程中,我们收获了五条经验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力推动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河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好这一当今中国最为强劲的思想武器,就一定能应对任何风险挑战,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二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一年来,我们坚持用新发展理念领航开路,用高质量发展标定方向,不因市场向好而动摇转型发展,不因增长压力大而放松生态环保倒逼,市委的坚强意志不断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上的清醒和远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动力、质量、效率“三大变革”,河津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就一定会大幅提升。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年来,我们把河津放到更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发展,通过开展“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活动冲破了“城墙思维”,通过引进国内一流专家团队实现了“借梯登高”,通过融入“一带一路”打开了“世界之窗”,通过推动重点改革点燃了

“创新引擎”,把各领域工作标杆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一定能抹平地域劣势,打造开放前沿,不断演绎内陆资源型城市的精彩华章。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年来,我们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财政支出优先保证民生,项目建设优先考虑民生,将84.7%的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幸福满满。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时时心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完成不了的宏图伟业。五是必须坚持担当干事、主动作为。一年来,我们面对各类困难挑战,敢于动真碰硬、积极担当作为,无论是焦化厂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是体育中心建设的重启,无论是棚户区改造的拆迁,还是城市主干道路的扩建,我们都一锤一锤紧敲,一项一项推进,积小成为大成,累近功至恒远,每一条战线都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干部的担当作为是河津发展的制胜法宝,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披荆斩棘、傲雪凌霜、砥砺前行。

夕惕若厉,则无咎矣。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经济支撑作用不够,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资金落地比例不高,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充分;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72.6%,增速排名运城市末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两化”融合不深,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占比仅为8.3%,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仅为48.8%,生态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观念能力作风不适应,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对

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科学分析研判,进一步明确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河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了“五条规律性认识”,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五个新机遇”,明确提出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下功夫。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的力度;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畅通,就是要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八字方针”是中央确立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管总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贯彻到位。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认真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和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骆惠宁书记、刘志宏书记都分别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

”,并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总体要求,全面正确有效地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努力趟出一条具有河津特色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变化。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综合研判国内外大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性更凸显,但总体是有利的,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放眼全球,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经济全球化遇到逆流,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强,但求合作、谋发展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纵观全国,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和势都在我们这一边,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一带一路”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发42号文件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我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立足省市,“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引领我们迈上新征程,全面拓展我省“两转”基础上转型发展新局面;“大运城”建设引领性作用充分彰显,“三个发展计划”已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面对宏观形势变化,我们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主动趋利避害,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河津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跃升。

市委对2019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和运城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勠力促转型、打造副中心”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不断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倾力打造“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新河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过综合研判,市委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照6.6%左右来安排,是充分考虑省市要求、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而确定的,充分考虑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稳定社会预期,是一个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也为结构调整、环保倒逼和深化改革留出了空间。我们要谋势致远、聚势发展,努力在变中行稳、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争先。

三、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2018年,我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6:62.9:33.5,与2017年相比,一产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增加1.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9个百分点。且在二产中,焦化、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占绝大多数,2018年全市消耗能源总量为701万吨标准煤,同比上升10.8%,但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只有8.5%,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万元GDP用电量达到3670千瓦时,远超于全国762.6千瓦时的平均水平,看似光鲜的经济成绩单背后仍有隐忧,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一)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厚植新优势。

“生态立市”是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更是城市永续发展的生命工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4510”绿色行动,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让河津早日重现清风明月、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美好景象。

一要从理念上“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家要清醒认识到,离开发展谈环保,是缘木求鱼,但离开环保谈发展,那是竭泽而渔。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视角、长远的眼光来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想明白“短暂的愉悦”和“长久的幸福”孰轻孰重。市委之所以把“生态立市”作为首位战略,就是要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绝不会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河津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战略转变。全市上下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事不分政企,都要把

“生态立市”的理念融入血液中、深入骨髓里,一切工作说生态,逢人到处讲生态,切实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以全民绿色行动守望河津星空。如果说40年前,我们从“农业县”走向“工业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津发展史上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变,那么现在提出从“资源市”走向“生态市”,就是河津的第二次重大战略转变,大家的思想和理念必须跟上。市委提出要打好“生态立市”的“十大战役”,“两办”已经下发了《实施方案》,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具体,路径很清晰。我们要久久为功地把“十大战役”打响、打好、打出成效,彻底还河津一片蓝天。

二要从产业上“立”起来。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河津的环保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问题。一方面,要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传统产业战略性环评,持续加大焦化、钢铁、电力等行业提标改造,腾退低效耗能项目,从根本上把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企业要主动投资金、下功夫,拿出硬办法;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制定方案,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抓环保提标改造,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要高,今天企业代表也参会了,大家一定要形成高度共识。当前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如果环保不达标,那么企业就时刻面临着被淘汰关闭的风险。即使个别企业家认为改造升级不紧迫,那也要对我们生活和生存的环境负责,对企业周边生活的老百姓的健康负责,更要对我们河津的子孙后代负责,这是企业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良心。另一方面,要超前谋划布局,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引导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真正把产业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之上。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骆书记提出,“我省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市场很大,机遇难得”。对于河津来说,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有这方面的基础,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空间,一定要抢抓机遇。

三要从颜值上“立”起来。《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0天,而我们仅为178天;《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达到38%,而我们仅为28.6%;汾河水质始终徘徊在劣五类与五类之间。对此,要扎实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城乡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加快吕梁山前沿石料厂整治和损坏山体修复;要抢抓春季有利时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筹划建设城市北部城郊森林公园,打造主干道路绿色长廊,尽快补齐近14万亩的造林空间,彻底扭转河津的黑灰色调。特别是要重点推进企业厂区及周边绿化,这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按照方案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尽心尽力还好生态的“良心账”,为河津人民守住一片蓝天、一方清水、一脉青山。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在产业转型上加快新步伐。

在运城来说,我们是一个工业大市,但无论是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还是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河津的工业既不大、也不强。从总量上讲,我市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昆山市的5.7%,韩城市的60%;新兴产业增加值4.63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新动能支撑不足。我们一定要把握历史机遇,坚决跳出“经济好时无暇转型、经济差时无力转型”的怪圈,哪怕付出再大代价,也绝不能再重蹈十年前的覆辙。要按照

“一纲二化三集四为”的发展思路,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煤炭“减”“优”“绿”三字方针,抢抓能源革命机遇,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主动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创新转型,努力打造北方资源型城市新动能经济实验区。

一要增强项目投资引领力。河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指标的落后,实质上是在大企业和好项目上拉开了差距。今年是全省的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重、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的理念,狠抓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招引、建设等工作,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全力抓好总投资158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强力推动。要出台我市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系统、定向、精准”的要求,完善河津招商图谱,本着“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委托招商,全力招引一批具有支撑引领力、上下游辐射力、能够“建链、补链、强链”的大企业、好项目。

二要增强开发区承载力。开发区是县域经济主引擎、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志宏书记强调,“解决不了开发区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开发区“破”与“立”的关系,“破”就是要打破以往分散的企业布局,加快聚集整合,“立”就是要让产业集群发展,使“强者恒强”,真正发挥主引擎的作用。要加快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复制推广我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典型经验,借鉴深圳前海等一流自贸区、开发区的好做法,聚焦难点问题,敢于先行先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症结。要按照

“一区两带三园五大产业集群”的布局,推进杜家沟、天成堡、何家庄三个村的搬迁工作,盘活闲置土地,做好“九通一平”,保证“熟地”供应,建立完善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开发区的“亩均效益”。特别是要深入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提升铝材深加工水平;要强力推进焦化产业整合入园,鼓励焦化、钢铁等企业联合重组,建立先导产业孵化器,提高上下游产业关联度,积极争当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

三要增强“结构反转”竞争力。切实做好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篇文章。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煤电铝材、煤焦钢化两大产业集群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上下衔接、左右配套、有效耦合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要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研发设计、信息金融、节能环保、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业集成服务,推动现有产业链潜力释放、延伸增值。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动能经济领域,积极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和技术前沿对接,主动引入,精心涵养,加快培育先导产业,实现工业“结构反转”。去年,我们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河津新动能经济发展规划》,在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上明确了基本方向。我们要遵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彻底摸清家底,下定决心把新兴产业做起来。

四要增强企业细胞生命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更是我们自己人。广大企业要紧紧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在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上大做文章,更要发挥科技、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力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扬“工匠精神”,逐步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坚持走“专精绿特高新”的路子,牢固树立“哪怕做一根螺丝钉,也要做全世界一流的螺丝钉”的信念,努力打造更多的行业“小巨人”和“百年老店”,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建筑行业。河津一直以来被誉为“鲁班之乡”,目前共有建筑企业20家,2018年完成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税收2.1亿元,同比增长73.2%;贡献地方财力前30名企业中,建筑行业占了5家,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今后在同等条件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要优先考虑选择本地企业、优先选用本地建材;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高质量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提档升级,提升管理水平,积淀企业文化,摆脱粗放形象,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并带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把我们的“鲁班之乡”叫响全国。要落实好全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探索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继续落实好县处级领导“双包”责任制,不断降低税费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和“五星服务员”。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吸引优质金融资源落地河津;要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要积极探索利用财政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公存款,有效引导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放;要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股份合作等方式,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跨越市场

“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

(三)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着力在文旅融合上开创新境界。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河津来讲,我们不缺文化资源和金牌IP,缺少的是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我们必须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瑰宝,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重现璀璨的光芒。要通过“集点、连线、汇面”,打好“全域旅游、特色产业、文化节庆”三张牌,设计高品质文旅“产业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强产、以产彰文。

一要在点上高端打造。积极融入“黄河”“大运城”旅游板块,高起点、快速度建设龙门、薛仁贵故里、古耿国遗址、汾河产业观光带、沿黄旅游路等核心景区,整合提升真武庙、高禖庙、玄帝庙等景点能级,分类打造两河滩涂、工业旅游、生态田园、运动康养、民俗体验等特色载体,以“旅游+”和“+旅游”为撬动点,推进跨界融合,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形成文旅产业的新支撑。

二要在线上精致连接。以“小切口、深切入”的方式,把准文化脉络主线,设计高端文创产品,展现河津深厚底蕴。加快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建设,依托全国著名古建机构、高校,放大灰陶琉璃砖雕等特色产业附加值和地理标识度,挖掘宋金瓷窑的传统工艺和历史价值,精心打造传世经典之作,让

“北方景德镇”实至名归。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步伐,创作一批影视、戏曲、干板腔等文化精品,打造专业化实景演出,真正把一个个千年文化“珍珠”,串成璀璨夺目的产业“项链”。

三要在面上全部覆盖。立足河津人文和产业底蕴,定位全国、面向国际,全方位伸展文化触角,制造宣传“燃爆点”。要依托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研讨会、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扩大我们的名气;依托元宵节社火、“三月三”庙会、国际民俗文化节体现我们的文气;依托桃花节、对外文化交流周展现我们的洋气;依托行业论坛、商业会展等高端活动彰显我们的大气,全面叫响“鱼跃龙门·华耀河津”文化品牌,汇聚八方人气,展现古耿豪气,实现“铝都”向“旅都”的华丽转变。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和源泉活水

河津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我们要更加坚定改革不放松、开放不停顿、创新不止步的决心,将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推进。

(一)以升维意识全面深化改革。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补考”“赶考”一起抓,跑出河津“加速度”,推动县域改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一要突出重点立标杆。统筹抓好党政机构、农村集体产权、放管服、开发区、金融、人才、教育、医疗等引领性、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特别是要继续深化“放管服”这个具有统领性和牵引性的改革,开展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特别是今年3月份,省政府要求实现山西政务服务网与公安、消防等专网之间融合互通,彻底打破各独立系统之间的壁垒。我们不能够再固步自封了,不能够再自我设置障碍和堡垒了。要以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以打造“整体政府”为目标,以“不见面审批”为方向,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全面对接兼容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探索成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尽快实现“一枚印章”审批、“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清单”管理、“一支队伍”踏勘、“一套制度”保障的“五个一”目标,确保“网上办”事项不低于70%,企业和群众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要严格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尽快把2类11项政府统一服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努力把河津打造成为全省县级“放管服”改革的典范和窗口。

二要形成合力抓集成。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零敲碎打不行、单兵突进也不行。要树立系统、整体和协同思维,突出政策集成、任务集成、力量集成,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全国各地改革创新成果,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落实,真正打破部门隔阂和隐性壁垒,把分散的“盆景”变成统一的“风景”,确保既有点上的亮点和特色,也有面上的集成和精品,形成新的竞争力。

三要全力以赴争试点。试点就是改革的“试验田”,我们需要的是政策突破,中央和省市也需要试点经验。各单位都要找准空白点和结合点,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在试点布局、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努力形成改革试点的“马太效应”。

(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维度。我们要把开放作为新河津建设的首位目标,让开放新高地成为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一要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好韩城—河津—侯马城际铁路、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108国道改线、沿黄旅游路、蒙华铁路等开放大通道建设。编制河津—韩城一体化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工作重点具体化、项目化,形成政策同争、项目同推、设施同建、市场同享、利益同赢的全方位区域合作新局面。要以国庆70周年为契机,从7月开始,两市联手举办系列活动,到10月达到高潮,共同庆祝祖国华诞,谱写新时代“秦晋之好”。

二要最大限度放大国家战略红利。我们要找准河津在周边4个县(市)、全省11市119个县(市)、黄河金三角3省4市47县、关中平原3省10市90县、中原地区5省30市222县、沿黄9省27市144县的坐标定位,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全面参与区域分工协作,积极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实现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乘数效应”;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的全领域学习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信息共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三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找准我市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契合点,依托我市的国际友城和商务代表处,加快推进中意、中德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引导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集聚要素、释放产能。全力支持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强势逆转,实现我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三)构建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

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生存,没有创新的城市是一座平庸的城市,没有人才的集聚就没有创新的涌动。

一要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与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组建更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引入院士工作站和专业研发机构,争取德国IFAK研究院在我市设立分院,推动更多颠覆性、关键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在河津诞生。今年省市县三级都将设立技改引导资金,省级资金增加到25亿元,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全力争取,把资金用活用好用足。

二要强化人才支撑。结合“凤还巢”计划,坚持“柔性引才”与“刚性引进”相结合,紧扣产业集群和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外聘智库专家作用,有效激发本地人才活力,全力支持河津学子回乡创业,千方百计招引一批领军人物、专业团队和优秀技工,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发展型向引领发展型升级。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

/ 8

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教育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2018年各项工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教育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大势,与时俱进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一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坚定改革信心,围绕突出问题,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强化监督。二是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2 / 8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三是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要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是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要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五是提高重点高校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招生比例。要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六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调研,抓紧工作,为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

学院党委组织全体中层干部进行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先后邀请了秦皇岛市纪委和我省高职教育领域内的刘家才、丁德全、杨春国等专家和学者来学校进行了讲座,全面分析了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党风廉政建设等

/ 8

三个方面的问题。

三严三实是总书记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称为三严三实讲话。

作为党员,学校中层干部,我深刻意识到,以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会逐步成为所有党员干部行动的标杆,成为衡量各项工作做的好坏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习。对照三严三实,面对学校现阶段面临的招生、就业等严峻形势,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我将要求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严以修身,加强自律

严以修身,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今后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要做到能够用正确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

二、严以用权,全心服务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和学校的中层干部,在涉及到学生管理的用权方面要严格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履行职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管理育人工作。严格约束自己的权力,尤其是在贫

/ 8

困生认定、奖学金评选等方面坚持公平透明公开的原则进行,却是保护学生的利益。

三、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做到为政清廉

目前,我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深入。虽然自己知道法律价值的重要性,但由于相关法律知识准备不够充足,在处事中更多的想运行行政手段去管理事物,而不善于运用法律。我将增强学习法律法规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依法依纪办事;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切实做到廉洁自律,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切实作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作风建设的更高要求。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所谋所思所为之事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从学生关心的事做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做人要实,就要诚字当头、实字为先,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公道正派。

/ 8

习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要求,对各级安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是每个安监干部的必修课。

三严三实对安监干部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三言三实既是安监干部正心修身的政治、思想守则,也是做好安全监管的工作准则,各级安监干部要以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自己,将三严三实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照一照、量一量、醒一醒,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检验自己,开展立体式、深层次、全方位剖析,深挖自身在思想、作风、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查找整改,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时刻牢记安全监管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

三严三实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对安监干部提出了实的要求,体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就是要工作要实,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是硬碰硬的工作,条条是硬指标,件件是硬任务,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 8

各级安监干部要忠于职守,不辱使命,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对党、对人民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选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办点,找到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察实情、办实事、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抓好每一项落实,切实抓实抓牢安全生产工作。

三严三实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公正、严格执法是安监部门和安监人员的基本原则,是落实《通知》和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各级安监部门和安监人员要严格按照《通知》的精神要求,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敢于坚持原则,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敢于主持公道,秉公办事,不循私情;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向违法违规行为叫停。通过公正、严格的执法,让守法者受到褒奖,违法者受到惩戒,以严格公正的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树立安监干部公正、文明、严格、清廉的良好形象,使安全生产执法更具公信力,让安监监管执法成为企业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保护神,让党和政府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在各类企业得到广泛落实。

/ 8

三严三实对安监干部用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安监人手中都有一定的执法权限,在使用这些权限时,要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用手中的权力,即依法用权。要时刻明白这些权限是法律赋予的,是人民给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决不是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每一个安监干部要按三严三实要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不滥用权力,不做超出法律边界和超越法律之外的事,切实做到依法用权。

经济开发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篇7

12 月18 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重点部署了2016年经济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切实优化国内产能、创新增长动力、落实企业减负、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将成为2016 年经济工作五大工作重点。

2016 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全面优化过剩产能,深入创新增长动力,真正落实企业减负,保持房地产市场适度活跃的前提下完成房地产去库存,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良好开端。

扎实做好2007年经济运行工作 篇8

一、以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为目标,认真做好煤电油运等运行保障要素协调

目前,煤电油运和一些重要原材料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是,受运力制约、电网负荷峰谷差拉大、安全生产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的紧张问题仍然存在。要继续搞好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的监测分析,加大对重要行业、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运行调节,保障有序供应,为党的“十七大”召开提供良好环境。

切实做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在完成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的基础上,要重点督促煤炭供需双方强化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数量和质量组织供应,提高合同兑现率。在统筹兼顾前提下,重点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和冬季供暖两个消费高峰季节、华东和华中等主要消费地区的煤炭供应保障。与此同时,巩固和发展煤炭订货改革成果,加快推动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的各项工作。

加强电力运行调节。今年的电力运行调节应着力做好保证电力供应和优化电力供应两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完善好电力应急预案,重点保证迎峰度夏度冬、“十七大”召开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电力的正常供应。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地区要按照在平衡中强化节约、在节约中优化平衡的要求,科学制定电力供需平衡方案,通过实施替代发电等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以及大型高效火电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积极促进节能减排。一些电力供需仍存在季节性、时段性紧张的地区,要继续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编制并实施好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枢纽等重点单位的用电不受影响。几个容易遭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要编制并演练好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防和应对台风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的有效供应。根据区域、行业季节需求特点,协调好天然气、成品油供应。为做好全年油气供应工作,进一步加强总量平衡和调控,加大对重点地区、敏感品种的资源布局及调运衔接。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挖掘潜力,增加生产供应。严格控制成品油特别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出口。严禁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工业项目违规建设和投用。重点协调好北京市天然气供应,确保奥运设施试运行需要。明确天然气保供序位,确保城市居民、公共事业等用气。

搞好交通运输协调。针对各种运输方式供需状况,制定和完善政策,鼓励使用水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发挥综合运输网络的作用。加强运输协调,确保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对东北进关物资和运输紧张地区,尽可能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

二、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要紧紧结合经济运行工作职能和特点,立足行业、地区实际情况,把握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领域,抓住节能降耗减排的关键环节,对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在能源领域,要积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强化需求侧管理工作;在原材料领域,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在加工工业领域,积极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技术,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降低物流损耗。

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善既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又能体现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要求的经济运行调节机制,将有限资源、运力优先向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减排搞得好的领域和企业倾斜。支持煤矿优化用户结构,支持用户优化资源结构。加强供用电分析协调,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产品生产严格控制其用电需求。

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把需求侧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在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选择一批用电大户,推动实施变频改造、冰水蓄能、负荷管理等项目,大力推广先进节电、移峰技术,努力促进电力负荷特性的优化和电能使用效率的提高。针对天然气供应整体偏紧的趋势,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推动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制定。根据季节特点统筹安排资源,各地要制订天然气供应序位表,做到有序供用气。

加大淘汰落后工作力度。淘汰落后既是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继续完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准入管理。对已经发布的行业准入条件,要抓好落实。在制修订重点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中,突出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对准入门槛偏低的,要修订提高,已有先进标准的,要加大实施力度。要按照行业准入条件,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各地要做好本地区企业准入管理的初审和日常监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规定程序对申请准入公告的企业组织复核,经公示后适时公告符合准入条件企业名单。强化准入,层层把关。

搞好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要注重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电力行业,通过替代发电,优化发电生产组织,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铝行业,推广不停电条件下停开槽技术、烟气净化系统的应用,提高电解铝液直接铸轧比例和铝加工材综合成品率。铜冶炼、铅锌冶炼行业,采用富氧熔炼、大型沸腾焙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作,配合双转双吸制酸等工艺,结合余热发电,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水泥行业,鼓励对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科学处理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生产水泥。机电行业,继续在中小电机行业推动用冷轧硅钢片代替高耗能的热轧硅钢片,搞好“以冷代热”的有关协调工作,加大高效、节能、低噪音电机推广应用;推广非晶材料生产配电变压器,引导和支持使用新材料制造节能型变压器。纺织行业,重点推动节能节水新技术及废水深度治理回用技术、苎麻生物脱胶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聚酯弃片及废旧纤维的回收利用。

三、搞好现代物流和品牌建设,推进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全国现代物流工作的综合协调。二是从解决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按照《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继续推进有关政策的落实。在总结前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工作。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互相融合、联动发展。四是加强物流基础工作,继续推进省市物流统计和物流标准化工作。

稳步推进品牌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我国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和试点,支持公共品牌的创建活动。选择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电子通信、机械设备、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交通物流、商贸餐饮、旅游观光和特色农业等十大领域,实施自主品牌建设重点工程,今年重点研究制定服装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指导意见。

四、加强监测分析,继续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

要继续把监测分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这是做好经济运行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宏观情况,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情况,包括重点产品国内外供求形势的变化和重点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做好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结构调整进展情况,重点关注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坚持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的制度,以便尽早进行研究和组织协调。

加强监测分析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我委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系统恢复启用项目已经正式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争取年内投入运行。总体架构是,建立以部门、协会为依托的行业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省市、中心城市和县市经济运行部门为基础的地方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企业联网直报系统为支撑、以企业为对象的信息快速反映系统,基本形成覆盖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通过系统建设,有效利用统计、交通运输、海关等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联合会)的信息资源,及时收集和反馈地方经济运行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手情况。各地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地方经济运行监测网络系统。

要把建立健全分析例会制度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好。认真做好月度、季度分析,根据各地实际,逐步形成季度部门、协会分析例会制度。继续坚持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创新信息发布形式,丰富发布内容,调整发布频次,进一步发挥信息发布对经济运行的引导作用。

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工作,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应急保障工作要把重点放在预案管理和体系建设方面。结合“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应急物资资源调查与分类工作,编制重要应急物资目录,确定应急物资能力储备的品种和规模;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及配送项目建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统筹兼顾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重点产品的正常生产,协调解决好影响企业生产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组织好《糖业管理条例》、《促进酒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制定,维护好蔗农的利益,加强糖精限产限销工作。推进纺织等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医药储备管理,组织编制2007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计划,开展中药材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

上一篇:迪士尼项目策划方案下一篇: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