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24-10-12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共8篇)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1

200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经济工作任务为目标,结合开发区实际,全方位开展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下面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1、开发区的三个园区分头管理。年初,县委、县政府为使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多方积极性将开发区的酒业园下放给八里罕镇政府管理,塞飞亚园区下放给汐子镇政府协调管理,园区办负责中京园区,并宏观管理、协调酒业园和塞飞亚园区。这一决定,减轻了园区办的压力,调动了两个镇政府的积极性,使园区在管理和投入上加大了力度。通过一年的实践看,两个园区管理权的下放,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com2、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基础建设上,园区办协调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对中京园区进行了绿化。栽植各种风景树1300余株。投资5000元建立了垃圾点,有了定点垃圾场。使园区的乱堆乱放问题得以解决,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开发区管委办为大连华乳征地500亩,现已做完各项征地手续,为园区的发展扩大了发展空间。

3、担保公司开始正常运转。去年年末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府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开发区担保公司。担保公司的建立为加快开发区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开发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入园企业全部投入生产。

在二oo五年的项目建设中加大了对原有入驻企业的调度力度。目前入驻园区企业已全面投入生产。中京园区东方万旗生产顺利,现已屠宰6500头,产值实现

2800万元;天宇集团与美国唯克公司已签定协议,用地问题已经解决。瑞安蔬菜已启动生产,大盛堂药业有限公司完成基础建设,已经开始加工中草药。赤峰富乐兽药有限公司开始搞规划设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酒业园区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400万元并已投入试生产;活性碳

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进展顺利。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一)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办法,进行全方位招商。2006年开发区管委办以“项目提速年”为契机,同时中京工业园、**酒业园首期开发部分基础设施全部完成,满足了入园企业的需要,所以我们将2006年做为招商引资关键年。一是抓好已入驻企业续建项目的建设,增加新的投资;二是引进新项目,靠园区良好的设施条件及优惠的政策吸引县内外资金进入开发区办企业。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及办法:

1、成立了以管委办主任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同时由招商科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全方位、多形式招商。

2、继续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大连华乳集团项目征地500亩,保证了其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3、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对园区入驻企业办理各种证照,严格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执行,积极主动为入驻企业服务。开发区实行“全封闭、扎口式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检查、收费等按赤峰市人民政府赤政发[2003]46号文件执行。协调税收部门对入园企业实行更大优惠,在税收方面做到园内园外有别,以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及外来投资办厂。

4、大力宣传,营造招商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开发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宣传,对园区优惠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各地外来开发区参观考察等机会宣传开发区,印制发放“开发区招商引资指南”彩册宣传开发区。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做好宣传,创造一种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5、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招商,走出去,请进来,寻求全面合作。上半年,我们通过去外地和利用各种考察、会议进行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邀请客商来开发区进行考察,目前有的已签订了协议,有的已达成了意向性协议。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com

(二)取得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额2100万元,占任务的95%,其中天丰蔬菜引进资金400万元;赤峰富乐兽药700万元;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活性碳500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入驻企业有展势头不强劲,整体实力不强,有些龙头企业未形成气候拉动作用不大。园区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二是开发区没有形成一个独立、高效、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管理系统,企业所需办理各种手续无相应措施,致使入园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困难,无法实现“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三是优惠政策不能兑现,缺乏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体现不出开发区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入驻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四是入园企业资金严重短缺,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只有固定资产投入,没有流动资金启动生产,由于土地证、房产证都未办理,抵押借贷困难,企业自身又很难融资,发展步履艰难;五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委办没有相应的职能,在开发区基础建设、企业管理、服务都存在极大难度。同时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争取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加强和改进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步伐,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2007年工作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第一年,做好2007年工作,是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开发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自加压力,努力工作,把开发区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指导思想:开发区将坚持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战略为目标,按照三个园区不同特点和产业性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努力营造开发区发展的良好氛围,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培育**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思路: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支柱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的引进,形成支柱产业群,保证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发展目标:依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2007年,在进一步促进已入园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争取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引进资金40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四)具体措施:

1、编制开发区二期开发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区发展纲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完善首期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开发区发展空间。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水平,完善开发区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会展招商、中介招商、企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招商,形成全县招商的大气候。

3、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内企业优惠政策。园区内企业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特别是酒业园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兑现优惠政策,真正让园区成为“特区”。

4、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自治区关于开发区管理办法和自治区工业办关于开发区考评办法要求,建立独立高效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

5、争取成为自治区级开发区,享受自治区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创造开发区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区投资办企。

6、解决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严重短缺,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要通过银行贷款、社会集资、扩大股份、担保公司担保、吸引大企业投资控股、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com7、加强企业调度,强化企业管理,使入园企业尽快投产达产。

8、加大开发区的宣传力度。**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起步,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开发区、认识开发区,增强人们对开发区的了解,打造开发区这一招商引资平台。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不负众望,按照县委、现政府工作部署,开发区管委办在2007年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一、学生资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1、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地区差异、专业收费差异等因素的存在, 简单地用家庭收入衡量学生的贫困程度, 很难做出准确认定;加之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了解, 仅凭当地乡镇或民政部门的证明, 真实性很难保证, 以此为判断标准便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准确性;逐个家庭实地走访对于高校来说又不现实;监督学生的生活、消费, 又存在侵犯学生尊严、隐私的问题。这些都使得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度很大, 往往流于形式、趋于表面化。

2、在资助中存在重物质资助轻“心理”资助的问题。

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其最终目的是使其健康成长, 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提到学生资助, 侧重点往往在物质层面, 而谈化或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其家庭经济状况不良, 容易出现自卑、自闭、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表现, 有些同学极度自尊, 极度敏感;有些同学自抱自弃, 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 因此, 只简单地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 而忽视其心理方面的资助, 容易导致“双困生”的出现。

3、经济困难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诚信、感恩意识缺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强自立意识缺失也不容忽视, 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不愿通过勤工助学工作自助, “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学生认为“贫困有理”, 受资助天经地义、“理真气壮”, 为了得到资助, 不惜弄虚作假, 夸大困难程度或编造困难事实, 这些现象都严重地违背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初衷, 给资助工作蒙上了阴影。

4、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项目的理解与掌握存在的问题。

一项政策的施行, 总是有其背景与目的、意义, 一些具体资助项目更是目的性很强, 并有特殊意义。然而, 一是由于宣传的深度、广度原因, 二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了解具体内容、意义的自觉性, 使得许多学生只知接受资助而不清楚其具体内容, 更有甚者, 对受资助名称都不能完整表述。

5、资助对象确定中存在的的问题。

具体资助对象的确定, 一般是由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将名额分配各教学系, 教学系通过民主评议等方式确定人选, 由于种种原因, 使得一些特困学生因为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 在人际关系、学习成绩方面缺乏优势, 而使在进行民主评议等时缺少支持而失去享受资助机会。

6、资助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助政策是一种爱心的体现, 被资助方往往是以一种弱者的形象出现, 特别是一些争取到的社会资助, 资助方为了获得社会效应, 会大张旗鼓的举行仪式, 让受助者站在台前, 接受采访、叙述困难情况, 表达感激之情, 这样做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但同时也容易使受助者受到心灵的伤害。

二、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

1、多方配合, 动态管理, 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政府、学生生源地相关部门、高校互相配合来完成。一是应尽快建立起畅通可行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网络体系, 为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平台。二是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生源结构、地域差异、各专业收费差异做出科学认定, 动态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电话、通信、走访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 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认定结果。三是学生生源地相关部门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材料与证明, 并协助高校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只有让学生, 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真正理解政策, 达到熟悉程序、了解内容, 知晓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资助工作才有意义, 资助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学生入校前, 在向其发送《录取通知书》时将国家资助政策, 学校具体资助项目、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二是在开展具体资助活动前, 通过网络、广播、橱窗等有效形式将资助项目的名称、来源、意义, 申请程序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

3、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 要加强对其的心理资助。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应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紧密配合,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 掌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调适方案, 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辅导, 帮助其克服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 指导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关系, 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当中, 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经济困难问题。

4、开展资助工作要以德育为先。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其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 因此, 培养学生做人, 做真善美的人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助学的目的也在于此。面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等道德危机, 高校加强德育工作刻不容缓, 要切实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 将德育教育贯穿到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的全过程, 落实到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使遵守道德准则成为一种习惯。同时, 要把接受资助与参加公益劳动相结合, 使学生克服不劳而获、“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及跟踪问效机制。

完成资助财物的发放只是资助工作的开始, 让其真正发挥助学效力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对发放出去的财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问效, 特别是对一些高额资助, 首先应由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对不符合使用要求和违反使用规定的, 经过落实要予以收回;同时对资助财物的使用效力要进行跟踪、分析, 使资助工作达到资助目的, 发挥真正效力。应把监督和跟踪问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资助工作体系。

6、大力拓展勤工助学渠道, 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 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其具备自食其力、自助助人的基本技能, 一是通过课堂、讲座等, 给学生传授待人接物、保护自身权益、求职应聘之道;二是大力拓宽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 让经济困难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劳动;三是帮助学生处理在勤工助学工作中与用工单位、个人之间出现的争议等问题。

7、在对经济经济学生进行资助时, 要采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在突出社会效应的同时, 适当采用隐性化的资助方式, 尊重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不受伤害。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前进还将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 我们都要在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人为本, 体现公平正义, 将各项资助工作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1]李桂兰:《关于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1]李桂兰:《关于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典型项目 开发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0-01

1.引言

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为职教课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构建了一个新的基本概念框架——把行业和企业中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工作场所应与培训的提供者们密切合作,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下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得以更好地结合。这将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中不同相关利益人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与矛盾。

2.课程开发思路

2.1课程开发的团队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校专家及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组建的课程建设团队,以高等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为指导,基于专业调研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2.2课程开发的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人才市场调研;

第二步,职业分析;

第三步,提炼本课程所设计的职业行动领域;

第四步,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

第五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第六步,学习情景精心设计。

2.3课程开发的理念

以高职《CAM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开发思路为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专业教师深人企业一线,与企业人员、行业专家等进行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学生能感本掌握三维设计、仿真等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惠和素养,具备完成岗位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2.3.1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以主要职业岗位“自动编程”、“制图员、设计员等”、“数控机床操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零件的设计、仿真、制造为基础,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对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分析,通过真实工作任务的反复实践,逐渐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设计技巧。

结合工作岗位确定了本课程的目标位通过完成零件三维建模与制造项目的工作任务活动,让学生能掌握绍兴、宁波等地区小企业的CAD/CAM软件MASTERCAM的三维特征建模的技术,会使用中等复杂零件的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反求曲面重构,具备合理设置较复杂零件加工参数、数控模拟仿真加工及合理选用加工策略的技能。

2.3.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本课程确定了如下十个典型工作任务:

3.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让每位学生均有充分的实践训练时间。推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每个项目均以产品设计实际入手,按照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进行实施。

(1)预先将图纸和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零件或产品信息;理解建模要求、模具设计要求及仿真加工要求。

(2)学生讨论后,汇总小组意见,拟订建模、加工的方案,教师听取学生意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相应的方案。

(3)学生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如,建模、设计计划,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等。教师审定工作计划方案,并且关注预期成果。

(4)根据制定的方案及计划,开展对工作任务的实施,学生进行建模、数控仿真加工。按照教师提供的规范化技术文档对建模结果、仿真加工结果进行检查。

(5)组织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自评、组评及教师评价。

同时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头腦风暴法、现场体验教学法等。如在训练学生优化设计方案阶段,可使用头脑风暴法,通过集体讨论分析,集思广益、互相激发设计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团队的智慧和潜能,使设计方案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高职《CAM技术及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职业性:本课程培养的目标直接面向“自动编程”、“制图员、设计员等”、“数控机床操作”的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依照零件的设计加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展开项目教学。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成立项目小组,由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和学生组成,按照产品从设计到加工的流程进行,一切围绕职业目标,以掌握职业能力为目的,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本课程教学资源中的“项目”大量来源于企业真实的案例,项目资源丰富,形成了一个动态可持续扩充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充分体现了课程校企合作共建,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4

一、2010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加快贫困村整村脱贫步伐。全县扶贫开发坚持整村推进工作思路,新启动和继续实施3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把整村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积极整合资源,启动了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一是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共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道路和桥梁建设项目82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05公里,新建公路桥和便民桥6座;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22个,解决了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二是积极培育助农增收的扶贫产业,利用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油茶、烤烟、养殖业、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并尽可能地覆盖广大贫困人口。累计扶持新建油茶基地XX亩;实施50个贫困村卧式烤房建设,稳定发展烤烟基地2.5万亩;发展林果基地1.16万亩;结合各地实际,启动新建产业扶贫示范片32处9400亩。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3307元,比2010年增加529元,增长幅度达19%。全年可望减少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万人。三是探索建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缓解贫困人口缺乏产业发展资金的困难。通过竞争获得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试点资格的天馆乡魏市村、毛坝乡天苍村、偏北乡汆鸭村、楠木乡红庄村等4个村分别建立了贫困村互助社并实现正常运转,项目初见成效;新启动了4个中央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和整村脱贫工程,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变。

(二)加大圆梁山片区开发力度,打造扶贫试点示范工程。坚持把圆梁片区扶贫综合开发作为全县扶贫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至片区开发启动以来,已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8亿元,实施片区开发项目85个,对该片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进行综合整治,该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总长82公里、贯穿整个圆梁山片区的酉牡公路已经全线建成通车;启动新建涂市-腴地通畅公路建设14公里,开工新建村级公路6条70公里,通组公路45公里;扎实做好新启动建设6条83公里村级公路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目前,该片区正在逐步形成以酉牡公路为主线,以农村通达公路、通组公路为支线的片区交通网络。二是饮水困难得到缓解。水利、扶贫、烟草等部门加强配合,通过先后实施的4个乡镇的集镇饮水工程、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烟水配套工程,累计建成饮水工程35处,解决了该片区2.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扶贫、水利部门分别投入资金,累计新建和整治堰渠15公里,整治泄洪洞4个,可直接恢复农田1000多亩,改善5000多亩基本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条件,完成土地整治1100亩。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户户通电。五是扶贫产业不断壮大。新建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茶叶基地XX亩,五倍子基地XX亩,葛根基地4000亩,黑山羊扩繁场1个;建成速丰林2.3万亩,实施农田林网造林2.1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5万亩,改造油茶1000亩;该片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已累计建成生漆、油茶、五倍子、茶叶、生猪、山羊、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13个,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产业扶贫,2010年该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XX年的1891元增加1109元,增幅达58%左右,预计可达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90%左右。

(三)深入开展扶贫培训,不断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实现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共计组织实施培训贫困劳动力2943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任务。其中,组织266名贫困劳动力接受半年期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210人,转移就业率80%;组织贫困农民子女接受中职教育1927名;在龚滩、后溪等镇举办创业培训,已培训和转移劳动力750人,其中导游30人,酒店服务与管理720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推进。坚持“突出特色,按需施训”的原则,开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农民4000人次,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基层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扎实开展。共计实施扶贫干部政策业务培训14期,培训县、乡、村三级干部395人次,各级干部政策水平明显提高,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四)大力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加快改善环境恶劣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化为目标,以集中安置为主要形式,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成本较高的村组,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根据群众的意愿,实施整体搬迁,并按照50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全年共完成生态和扶贫移民3230人,其中:利用生态移民资金完成生态移民1200人,利用易地扶贫试点中央预算资金完成扶贫移民1530人,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完成扶贫移民500人。

(五)切实抓好世行项目组织实施,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针对9个世行项目村,认真研究、制定世行项目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先导工程实施工作。认真抓了世行项目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项目村机构人员、乡镇扶贫专干、分管领导、扶贫接力志愿者、社区协助员及县项目办工作人员的项目理念和业务培训工作,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开展社区自主决策发展项目理念的宣传发动工作,全面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理念的知晓率;充分尊重项目村群众的主体性,完全按照民意产生村级项目机构,普通农户参与项目管理积极性空前高涨,为项目成功实施的提供保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完善项目投资框架,保障配套资金落实,加强先导工程资金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成效。

(六)努力构建开放扶贫格局,有效增强扶贫开发合力。一是狠抓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县扶贫支柱产业建设。全年外出招商14次22人次,与30余家企业洽谈,达成意向协议3个,成功引进台资企业重庆萃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以公司自建核心基地和加工厂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在圆梁山片区发展葛根4000亩,今年已到位资金1800万元;引进四川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我县发展喜树产业,协议投资3亿元。切实加强后续跟踪和服务工作,配合2010年引进企业的做好项目续建和增加投资工作。二是狠抓了社会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对口帮扶酉阳的优势条件,主动出击,加强联络协调,积极争取市级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对酉阳的对口帮扶。市政府办公厅多次召开对口帮扶酉阳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以整村脱贫为帮扶工作重点,按照“5+3”的帮扶模式,按每个村不少于100万元的帮扶资金,对我县8个贫困进行重点帮扶,同时各成员单位利用自身条件,积极为酉阳争取资金、政策和培养人才,助推酉阳经济社会发展。致公党中央、香港道德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也继续支持我县扶贫事业,为我县捐资赠物,支持我县贫困农村地区各项发展事业。

(七)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开办联合县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等部门,对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件大事”、“四大战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救助相结合,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的原则,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全年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0000人,完成扶贫移民600人,解决贫困人口饮水1.2万人,修建和改造乡村公路300公里,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

(三)工作重点

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开发水平,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任务,扎实抓好整村脱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三个确保”的要求,按照“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力争在2010年对全县136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按照市上统一安排部署,继续抓好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新启动实施1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继续把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整村推进、整村脱贫工作的重点内容,认真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资金试点工作和世行项目启动工作,力争通过多管齐下,加快改变贫困农村落后面貌。

二是深入推进连片开发,探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路子。继续抓好圆梁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确保在2010年底前完成《圆梁山片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扶贫开发试点示范。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工作,力争新启动1个片区扶贫开发。

三是认真组织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向上争取创业培训资金,切实搞好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加快推进扶贫移民。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极为困难的贫困村组,实施整体搬迁;配合扶贫移民工作,积极发展增收产业或实施扶贫培训,帮助移民对象搞好自主创业,确保实现易地扶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五是加大项目包装和推介,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已审批项目的跟踪落实。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县扶贫支柱产业建设。进一步搞好服务,全力做好已引进企业续建及投产工作。

六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开办联合县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等部门,对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5

一、加快平台建设,科学谋划新局

按照“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积聚发展”的总思路,全面加快各区块发展平台建设。一是进一步整合工业发展空间。针对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和中心区城市建设的需要,开发区现有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以及新招商项目,要积极鼓励向周边镇(街)转移。大洋、大田两街道应积极实施“强二优三”战略,减少工业区块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加快总部商务区建设。积极打造总部商务区,在去年完成初步选址的基础上,启动总部经济区方案设计、政策调研等前期工作。三是提升江南汽摩配产业基地。完善江南新区基础设施,突出引进汽摩配企业,努力将江南新区打造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汽摩生产基地,争创省级特色园区称号。四是做精其它工业平台。大田方家弄、下沙、邵家渡上下汇、钓鱼亭、35省道周边及良种场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工业区块加快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利用良种场现有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平台,拓展服务企业的各类中介机构,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科研、人才、咨询、融资等服务,努力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二、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批房地产项目建设,加快大田港整治工程、双林大桥等一批公建项目建设,推进柏叶路跨洛河大桥建设,加快生产资料市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大洋下洋岩、五家殿等村庄拆迁。三是投资储备项目。积极对接市内领军企业,主攻汽摩配、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引进一批高端的新型产业项目。打造创投集聚区,引导伟星、永强、临亚等企业的创投、风险基金,并购市外优秀企业,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为契机,科学安排好用地计划,力争完成土地征迁1700亩以上。

三、深化转型升级,打造新型工业

积极引导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精心培育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一是积极培育企业上市。积极吸引市现有上市企业到开发区投资创业,打造上市集聚区。同时,全力扶持海天气体、正特集团、铁马零部件、邦得利汽配、永达木业、海宏科技等企业上市,力争五年内开发区上市企业达到6家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等国家鼓励的战略产业项目,努力形成电子材料、led彩灯、现代装备业、门业等四大新兴产业。三是精心培育成长型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名、特、精、强的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发展梯队,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发展创投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利用创投资金培育成长型企业。

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

积极推进从单一注重工业发展,转向二三产并重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总部商务区、建筑业总部区和医药总部区“三大”总部;以中央商务区、大型购物商场、高档娱乐会所为重点,整合现有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业龙头企业以及信息研发、中介咨询、房地产等产业;利用高速道口、铁路站场等区位优势,规划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物流业。同时,积极配合市里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研究出台中央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政策。

五、推进科学集约,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坚持走“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路子。一是坚持“亩产论英雄”,提高企业入园标准。在引进项目上,实行“以亩产论英雄”的考核机制,对项目用地强度和税收产出分别提出目标要求,积极评估,引导企业集约投入、高效产出。二是坚持生态节能,整治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高度重视环境整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6

2009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简称《纲要》)的关键一年,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扶贫系统在中央、地方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97.3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增幅和增量均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扶贫投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达到90亿元;2009年预计完成18800个村整村推进,其中“三个确保”贫困村9000个;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财政部、统计局、残疾人联合会在11个省(区、市)的20个县,开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全国有20个县共有335个乡(镇)、5860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贫困人口预计增加1亿,而我国减贫形势却比较平稳。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重点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新阶段扶贫工作的特征和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背景发生巨大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是一项重要指标。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赋予扶贫开发新的定位。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使我国的扶贫事业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与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局面。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既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环境和背景的变化,新阶段扶贫工作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的任务比较宽泛,现在行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专项扶贫的重点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进村入户。

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一是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致贫因素较多且复杂、返贫压力增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每人年收入1196元),我国农村扶贫对象400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2%,绝对量依然庞大。按国际标准(每人每日1美元),贫困人口数量更多。同时返贫问题更加突出,短期贫困人口约占贫困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二。

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已经超过万元。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各区域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在贫困地区,一些县县

级财政收入的高增长掩盖了农民收入低增长,城镇繁荣掩盖了农村落后,少数富裕大户掩盖了多数人收入不高,相对贫困现象日益凸显。

三是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总体改善,但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少数扶贫重点县超常规发展,但边远地区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依然困扰群众生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薄弱环节基本在贫困地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农户的生计问题没有稳定解决。

四是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是特殊类型地区和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仍积重难返。西部地区主要问题集中在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中部集中在革命老区和山区。2008年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三省的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为39.6%,且呈上升趋势;贫困发生率1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贫困面比较大,实现脱贫致富受到多重制约。

五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但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农民生计问题还没有稳定解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改善和加强。扶贫对象瞄准和标准调整机制需要完善,重点工作区域需要适当调整,资金投入和管理需要强化。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有效衔接,行业扶贫和专项扶贫有机结合,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政策相互协调,生态、资源、社会等方面补偿政策全面落实,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总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扶贫开发,对于大扶贫格局中的专项扶贫工作,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新十年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

改善和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要把握好以下总体思路和重大原则:

一是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增长,有效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改善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努力缓解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确保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

二是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有效衔接,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有机结合,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互促进;坚持政府主导,扩大社会参与;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促进财政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

三是把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将扶贫标准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作为扶贫开发对象,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标准调整机制,适当扩大扶贫覆盖面,巩固扶贫效果,有效遏制返贫。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自定扶贫标准。对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作为优先地带。在中西部地区继续确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实现动态管理。实施有差别的区域扶贫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选

择部分贫困程度深、有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地区,制定专项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开展扶贫攻坚;各省亦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攻坚。继续对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乡、贫困村给予重点扶持。

五是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特殊类型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综合治理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依托扶贫规划,大力整合资源,推进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开展移民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减灾避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和就业能力。发挥科技扶贫作用,完善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六是把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中央财政继续提升扶贫开发的投入水平,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公益性项目投入。地方政府也要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扶持和发展贫困地区微型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开发补偿政策。进一步明确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根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分解和明确部门任务。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土地整治、人口发展、生态和社区环境等投资和项目时,应优先照顾贫困地区,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010年的扶贫工作重点

2010年是我国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既要确保《纲要》目标任务的实现,又要制定新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对2010年农村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对扶贫开发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对确保完成《纲要》目标任务、谋划新十年扶贫纲要也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两次会议的精神,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

(一)组织编制2011-2020年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

在深入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制定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省区市也要编制本地新十年扶贫纲要。

同时,要组织编制“十二五”专项扶贫规划。国务院扶贫办已与发改委、财政部商定,共同编制整村推进、扶贫易地搬迁两个规划,研究跨省的典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试点规划。各省区市扶贫办要认真组织并切实抓好本省“十二五”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力争与发改委、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其它扶贫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每个省区市都应对1-2片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地区制定综合治理规划。

(二)全力抓好专项扶贫重点措施

一是加大整村推进力度。2009年全国要完成2万个村整村推进任务,其中“三个确保”村8650个。山西、湖北、陕西、河南、贵州、河北、江西、安徽等“三个确保”任务比较重的省,要继续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完成“三个确保”任务。

二是继续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2010年“雨露计划”应适当调整,重点支持“两后生”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要研究提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再补贴的具体办法。各省区市扶贫办也要继续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要根据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结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培训计划。

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整村推进基础上以县为单位,资源整合,连片开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在产业选择上,要充分考虑防灾避灾因素,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采取有效措施扶持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继续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解决产业化过程中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贫困农户在产业化过程中受益。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移民扶贫。据统计,目前全国还有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需要移民。各省区市要研究制定移民扶贫规划,千方百计整合资源,提高补助标准,使需要搬迁的扶贫对象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同时,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五是加大对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进四川阿坝州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新疆阿合奇边境扶贫、贵州威宁晴隆石漠化综合治理、西藏溜索改造、云南富宁县山瑶扶贫、甘肃庆阳绒山羊产业等试点工作。加快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恢复重建步伐。

六是继续加大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力度。尽管东部发展较快,但也还有少量连片贫困区域,部分地区和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还相当突出,发展差距在继续扩大。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并继续为全国扶贫开发探索新路子。

(三)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一是扩大“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2010年力争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国家重点县,东部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省区市要提前做好准备,尽快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处室。扶贫办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抓紧制定扩大试点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要认真研究本地情况,分析扩大试点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试点工作总结会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随时与我办政策法规司联系。

二是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扶贫办正在起草《关于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意见》,待报经同意后,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逐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比例,重点支持连片开发和整村推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扶贫易地搬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项目,要安排更多资金直接扶持到贫困户。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原则同意,为更合理地确定新阶段的扶贫标准,在按现行标准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分之一以下农村人口进行监测,为完善扶贫标准调整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并适时进行系统测算与评估。各省区市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社会扶贫和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制定并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等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制度》,确保定点扶贫工作的持续性。二是推动东西扶贫协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协作双方要加大帮扶协作力度。三是大力推动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特别要引导民营企业发挥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四是加强与军队和武警部队的沟通,促进他们参与扶贫工作。五是积极搭建对接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六是配合我国总体外交工作,继续采取培训、交流等形式,促进与国际社会减贫和社会发展经验的分享。

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完成今年及新阶段的扶贫工作各项任务,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全国扶贫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支持和关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务求工作实效。首先要统一认识。扶贫系统的干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准确把握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政策措施,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务必取得新的成效。二是要执政为民。要把千方百计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作为扶贫系统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通过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尽可能设身处地,多从贫困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坚持真诚倾听他们的呼声,真实反映他们的意见,真情关心他们的疾苦,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要努力防止国家扶贫政策的流失,让贫困群众多得实惠。三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恪尽职守,努力工作。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勇挑工作重担,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拖,挑战面前不畏惧,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要在全国扶贫系统大力倡导踏实、扎实、求实、务实的良好作风。

(二)加强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从全国扶贫系统的情况看,廉政建设工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干部因贪污受贿、虚报冒领违法违纪,个别地方因违规使用扶贫资金被媒体暴光,造成不良影响。搞形象工程、挤占挪用、逆向整合、侵蚀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等问题都要引起高度关注和警觉。要加强扶贫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事件,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肃查处。要切实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自觉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要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感情,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篇7

本井田所处地区1958年进行了普查勘探, 1985年进行了详查勘探, 2005年在本井田内又进行了补充勘探工作。历次勘探工作在本矿区共施工钻孔24个。1958年普查阶段井田内施工的5个钻孔, 没有质量评级, 本报告只利用其见煤深度、煤层厚度资料;1985年详查勘探阶段在本井田内施工的9个钻孔综合质量评价全为甲级孔;2005年在本井田进行补充勘探施工10个钻孔, 总进尺3007.85m, 其中D4号孔进行抽水试验, 其余均为地质孔。钻孔质量甲级孔9个, 乙级孔1个, 测井质量甲级孔10个, 综合质量评价甲级孔9个, 乙级孔1个。

井田内构造简单, 煤层稳定、较稳定。勘探工作方法以钻探和物理测井为主, 辅以地质填图、水文地质调查、简易水文观测、生产煤窑调查、采样测试等方法。钻探工程基本线距500-1000m。

2 生产勘探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2.1 地形图来源

地形图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 6度带投影, 中央子午线111°, 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2年航测, 1985年成图, 1978年版式。

2.2 地质测量

本次核实工作井田内地形地质图利用了2005年由山西煤炭地质公司进行东河煤矿补充勘探阶段所提供的地形地质图 (1:5000) , 其成果质量基本上能够满足本次核实工作的要求。

2.3 矿山测量工作

测区内有两个国家Ⅳ等控制点, 分别为大石洼、山神庙。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 6度带投影, 中央子午线111°, 1956年黄海高程系, 该区两个点均可利用。矿区5″级线形锁共5点, 三角高程以大石洼、山神庙为依据。其计算在图上进行, 采用多边形法平差, MH=±0.07m, U=±0.002m。

测量方法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建立 (5″) 基本控制网进行测量, 计算采用计算机平差计算。井上、下测量结果可靠, 资料可以利用。

3 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3.1 煤芯煤样

采样工具为双层双动取芯器, 由各钻孔取上煤芯后, 原则上按自然分层取样, 若自然分层厚度大于2.00m的煤层, 按2.00m上下分层取样。同时剔除杂质和厚度大于0.01m的夹矸, 称重装袋扎口及时送验。

3.2 煤层煤样

坑道中采取, 选择新鲜壁面, 用刻槽法由上而下采取全层样, 重量不少于1kg, 及时装袋送交试验室进行常规测试。

3.3 瓦斯煤样

钻孔取上煤芯后, 剔除夹矸杂质, 迅速装入密封罐进行现场解吸测定后, 立即送验。

3.4 顶底板物理力学试验样

钻探取上岩芯后, 立即包装蜡封送验。

3.5 水质试验样

抽水试验结束后, 在抽水期间, 用5.0kg的塑料壶采集水样一个, 立即送往试验室进行水质分析。

各种样品的测试、鉴定、分析试验工作均由具有资质的正规部门进行测试、鉴定、分析试验。煤芯煤样、煤层煤样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测试。瓦斯样由山西煤田地质研究所测试。顶底板力学样及水样由山西省三水实验测试中心测试。测试方法均按照有关的规程规范进行, 测试成果真实可靠, 为井田内的相关评价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成果资料。

4 探采对比

4.1 构造

矿区范围内地层产状平缓 (倾角<15°) , 发育有轴向近南北宽缓褶曲及三条断层, 未见岩浆活动, 构造与“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简称最近报告) 无变化。

4.2 矿层特征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2、10上、10下、11号等煤层, 其煤层厚度、结构、可采性、稳定性等沿用“最近报告”。

4.3 开采技术条件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各煤层、煤尘具爆炸性, 自燃倾向性属自燃-容易自燃, 地温正常。开采技术条件与“最近报告”无差异。

5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煤炭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主要能源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正常发展, 源需求是会越来越大, 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能源之一, 随着人类的开发与开采会逐年减少, 而市场供求日益紧张, 特别是近几年来, 煤炭需求急剧增长, 价格也在逐年上升。本矿区煤炭资源储藏量大, 煤质属炼焦用煤范畴。总体来看, 是良好的炼焦用煤 (2号) 及炼焦配煤 (10上、10下、11)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通过本次核实工作, 井田共获得现保有资源/储量4682万t, 对于个别煤层, 灰分、硫分偏高者, 经过洗选后可大幅度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本区内煤层埋藏较浅, 顶底板易管理, 瓦斯含量不高,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便于开发。

本区位于蒲且克城镇与太林乡之间, 水资源较缺乏, 可在邻近村镇取水, 克城太林供电网络可直接向本矿区供电。临汾—克城公路经过矿区内, 交通远输极度为方便。在矿山开发及开采矿用原料、燃料、建筑材料等 (石料、木材) 均可就地取材, 满足供应。

该矿区煤炭资源丰富, 通过估算井田共获得现保有资源/储量4682万t, 估算本井田内工业场地煤柱, 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约占资源/储量的5%, 本矿采区采出率为75%, 由此计算确定本井田的可采储量为3336万t。按年产90万t规模建井, 储量备用系数按1.4计算。则服务年限为26年。其中2号煤层还可开采8年。煤炭产品经洗选加工, 主要可用于炼焦及发电。

本区煤炭资源适宜地下开采, 由于矿区截割为东西两块。2号煤层资源已枯竭, 今后应继续开采断层以西区段。10上、10下号煤层将来的开采可利用2号煤层 (东山) 主、副井向下延伸的开拓方式进行开采。11号煤层可采区主要位于F1断层以东区段, 可利用辛庄坑口主、副井向下延伸的开拓方式进行开采。另可采区段位于井田西部, 赋存面积不大,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可另建小煤矿。采煤方法应采用壁式采煤法, 一次采全高。生产的原煤产品应进行深加工, 以得到充分利用。

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及方法浅析 篇8

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和难点讲解,而学生工作的承担者——辅导员则往往深陷于各种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和第二课堂活动之中。两块工作“互不干扰”,且“相安无事”。然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本不能简单割裂,反而恰恰只有教师和辅导员,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才能让我们大学生真正的学有所用,用中再学,提升创新创造力。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教师和辅导员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以完成本职任务为工作原则,教师只想着在课堂上把课上好,课外的事情一概不了解不参与,而辅导员只抱着学生心理不偏激,学生安全不出事,其他的问题都是小事的思想。教师和辅导员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及成功发展视为工作中心。

因此,为了完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工作应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的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学与学生工作、智育与德育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互动互补。作为辅导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与教学工作的互动点和合力点,思考总结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一、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互动关系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具体而言,高等教育通过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共同落实高等教育基本职能。高校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等。

根据高等教育规律,教学与学生工作应是互相促进,彼此交融并不可割裂的,共同服务于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呈现出相互隔离、互不相交的趋势和问题。

1、高校教学与学生工作互动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学与学工相互独立,交融不够。当前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模块化的人才培养及个性化的学生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以第一课堂为主要阵地的教学工作,专职教师更多的停留在知识的系统讲解及传授上,并未真正树立将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融的理念;而学生工作按模块分工过于细化,无法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甚至有时出现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的情况出现,导致学生活动呈现一定盲目化、简单化及娱乐化的趋势。

其次,学工地位边缘,功能游离。学生工作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时候只是把它作为学校稳定的重要工具,在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校中地位不高。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往往容易沉迷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失去头绪,这种“维稳”和“被动”的意识已成为学生工作者的一种习惯,辅导员自我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僵化导致学工功能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

2、加强学工与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中课程外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培养对象都是学生。两者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与道德成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两支重要队伍,相辅相成,互补互助。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的学生工作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利用其更加轻松和实用的方式,将第一课堂的知识,有效地转化到实践中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然而另一方面,若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基础,就会陷入简单的娱乐化之中。

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背景之下,学工与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功能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不可简单割裂,作为学工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应该在完成常规性的学生事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服务专业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提升所在院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及就业竞争力。真正培养能够正确认识专业,具备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

二、关于寻找教学与学工合力点下,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1、打破固有思路,设置“专业辅导员”,提升辅导员自身专业内涵

长期以来,院系的辅导员设置无非都是按照“模块”或“年级”分类,按工作模块分工,如就业工作、资助工作、团建工作、党建工作及心理辅导专职辅导员;而按年级分工,则设置“新生辅导员”、“毕业班辅导员”等等。这样按照学工系统思路的辅导员工作设置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从辅导员工作实际中看,我们往往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或者是不同年级的学生们来询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往往会使我们面露尴尬或推脱婉拒,这不仅降低了辅导员自身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在带班级的过程中也成为一大壁垒。若在原有辅导员分工的设置下,对口专业设置,按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辅导员”,虽然对于辅导员是一个挑战,但是更有利于辅导员威信和专业性的树立,及辅导员职业的内涵发展。

设置专业辅导员虽然会面临辅导员轮岗和流动的问题,但是从整体而言,一名辅导员在一个院系工作的时间至少会在3—5年。因此,辅导员完全可以用这不短的时间来起码的了解自己所工作院系的某一个专业的基本知识,更有目的的与本专业的专职教师联系学习,补充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框架。通过专业辅导员的设置,辅导员会有意识的提升自身专业内涵,也能够更加专业的解答自己所带班级专业学生一些基本专业问题及未来就业相关的问题,自身的自信度会提升。同时,在组织的学生活动方面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诉求,针对性也更强,立足于专业的校园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会更高,同时自身的专业性也被学生所认可。

同时设置专业辅导员后,学生的需要也更容易能够找到解答的途径,不会再出现学生有问题不知道应该询问哪位辅导员来解决的情况。真正的能够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有针对性解决学生诉求,扩宽辅导员工作思路

本科生的知识教育通常是依托于专任课教师,而思想教育问题则会联系自己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但是专业知识问题有时和思想矛盾问题并不能完全割裂,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矛盾可能会出自于对于专业的不认同,对于未来就业的迷茫。因此辅导员对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专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思想辅导的缺位会导致学生的诉求无法解答的问题出现。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价值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正当权益。然而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工厂定制的物品,都是极具个性的个体。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包括年龄特点、家庭环境、社会阅历、志趣追求和职业理想等在内的生源结构呈现出多元、分层和复杂的趋势,“80后”、“90后”大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个性化明显增强。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诉求,诸多高校都会选择本科生导师制,让教师能够从课堂中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全方面的关心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然而,若要真正的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本科生导师制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每一位辅导员也应该要参与进来,辅导员不应该只沉迷在一些重复性的事务工作中,应该结合自己学院的专业背景,对少量的学生进行除了心理问疏导和举办校园活动之外的更加专业的指导上。通过让辅导员参与到本科生导师制中,为辅导员更立体的了解学生提供了平台,也扩宽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面和工作思路。

通过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导师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来弥补其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工作是极大的补充和帮助;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补充力量参与到导师制中,也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地位,扩宽工作思路。

总体而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应该紧密结合起来,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的人,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样不仅能提高教育学生的水平和效果,同时通过教学与学生管理的交流,还能打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应营造出全员育人氛围,辅导员工作应围绕“大人才观”的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思考总结,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中提炼出来,加强自身对于所在院系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特色的认知、把握及思考,努力提升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

上一篇:高炉灌浆 施工方案下一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