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

2024-10-12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精选8篇)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 篇1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带来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将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诱发幼儿的长期厌学倾向。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幼儿连学习用具都产生逆反心理,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容易造成儿童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和后果。孩子越小其动力定型越容易建立,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小学化”重知识传授,重各种技能训练,轻视乃至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贻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发展的关键期,还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负担。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不同、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甚至有的孩子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就会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的不良习惯,当他们的“储备”用尽时,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过早让幼儿用笔书写汉字,易影响手部肌肉的发育,并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进入小学后也难以纠正。综上所述:在幼儿阶段通过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超前实现小学的教学目标,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表面的东西,从长远看对孩子的发展并无益处。因此,学前期幼儿必须杜绝小学化倾向的教育内容,通过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童年。(本文出处:百度文库)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 篇2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比较隐蔽, 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 但从教育规律来看, 这种危害是潜在或隐性的。

(一) 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发育期, 全身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 骨骼还比较稚嫩。过早小学化, 容易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让幼儿书写生字, 幼儿手臂肌肉群还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久而久之, 幼儿长期低头书写造成视力下降, 身体颈椎变形, 为幼儿今后发展埋下祸根。

(二) 让幼儿产生厌学心理

幼儿有自身的一套教育规律和措施, 过早介入小学的教学内容, 幼儿面对有难度的问题不能解决。而且教师还不厌其烦去教, 去强迫记忆, 会使幼儿不喜欢课堂, 就会讨厌课程, 进而产生厌恶上学的情绪。这种负面影响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即便幼儿有一些收获, 但从今后的长远来看也是得不偿失。

(三) 让幼儿产生不良的心理

学前教育小学化, 让幼儿过早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 影响极坏, 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 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 此时的幼儿是用“动”来感知和接触这个社会的, 让他们在玩中学, 乐中学, 在游戏中学到一些知识, 但这些知识不是小学数学或者语文知识, 应该是纲要中规定的那些知识, 比如行为习惯, 身体协调能力、感知系统的培养等等。研究表明, 幼儿过早进行学前教育, 扼杀了幼儿玩的天性, 极易导致心理发展畸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一)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来备受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在当下教育体制与考试模式的影响下, 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延伸到幼儿园, 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抛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 蛊惑一些家长纷纷就范, 而且逐渐形成市场, 成为时尚。究其原因, 还是考试制度中以分数论英雄、定成败的价值观影响, 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二) 家长的教育观的影响

在社会考试制度下, 一考定终身依然决定着幼儿的命运, 谁也不敢含糊和懈怠。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得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 尤其是学前教育。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风气越来越重。于是, 家长不惜血本, 给孩子买一些小学学习的教辅材料进行辅导, 更有甚者, 有的家长利用周六或周日让自己的孩子上辅导班, 美其名曰是对孩子的未来着想。其实这些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从长远看, 弊大于利。

(三) 学校教育观被裹挟, 不能自我把持

学前教育中, 应以游戏化的形式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来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受当下不良教育思潮的影响也在慢慢实施小学教育, 让学前教育小学化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现实。究其原因还是受家长的影响, 好多家长纷纷要求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 如果不开设, 大有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转园的举动。无论教师如何解释, 家长就是不听, 甚至拿出一些其他地方的例子做说明, 这些例子中多为被媒体吹捧的较好的幼儿园, 而且当做先进典型在推广。幼儿园和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被家长不良教育观裹挟后不得已做法, 也是违背了教育规律, 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让教师失去了自我的价值判断, 让教师失去教育的权利与自由。

三、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明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成因, 我们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以便尽快解决, 还幼儿正常的教育。

(一) 社会要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

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严重倾向, 社会要集合力量进行宣传报道, 让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明确幼儿办学意义和宗旨。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评估考核、督导等各种形式规范办园行为, 纠正当前不良现象。鉴于当前私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形势严峻, 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规范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让这些所谓优质园的办学得到进一步规范, 让全社会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形成“学前教育小学化”人人喊批的局面, 让其无藏身之处。

(二) 转变家长学前教育的观念, 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

要解决小学化倾向, 家长这一关非常重要。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用人单位考核标准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况下,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需求, 都想让孩子尽早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样就无形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社会监督下, 办园单位也要利用家园互动的形式, 对国家幼儿教育的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 真正认识幼儿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要摆事实, 把一些学前教育小学化失败的例子通过讲座或看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和讲解, 真正从思想认识到位, 这样才能彻底清除家长的认识误区,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三)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 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应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 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 篇3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比较隐蔽,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但从教育规律来看,这种危害是潜在或隐性的。

(一)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发育期,全身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骨骼还比较稚嫩。过早小学化,容易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让幼儿书写生字,幼儿手臂肌肉群还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久而久之,幼儿长期低头书写造成视力下降,身体颈椎变形,为幼儿今后发展埋下祸根。

(二)让幼儿产生厌学心理

幼儿有自身的一套教育规律和措施,过早介入小学的教学内容,幼儿面对有难度的问题不能解决。而且教师还不厌其烦去教,去强迫记忆,会使幼儿不喜欢课堂,就会讨厌课程,进而产生厌恶上学的情绪。这种负面影响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即便幼儿有一些收获,但从今后的长远来看也是得不偿失。

(三)让幼儿产生不良的心理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幼儿过早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影响极坏,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此时的幼儿是用“动”来感知和接触这个社会的,让他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在游戏中学到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不是小学数学或者语文知识,应该是纲要中规定的那些知识,比如行为习惯,身体协调能力、感知系统的培养等等。研究表明,幼儿过早进行学前教育,扼杀了幼儿玩的天性,极易导致心理发展畸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一)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在当下教育体制与考试模式的影响下,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延伸到幼儿园,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抛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蛊惑一些家长纷纷就范,而且逐渐形成市场,成为时尚。究其原因,还是考试制度中以分数论英雄、定成败的价值观影响,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观的影响

在社会考试制度下,一考定终身依然决定着幼儿的命运,谁也不敢含糊和懈怠。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得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风气越来越重。于是,家长不惜血本,给孩子买一些小学学习的教辅材料进行辅导,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利用周六或周日让自己的孩子上辅导班,美其名曰是对孩子的未来着想。其实这些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从长远看,弊大于利。

(三)学校教育观被裹挟,不能自我把持

学前教育中,应以游戏化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来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当下不良教育思潮的影响也在慢慢实施小学教育,让学前教育小学化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现实。究其原因还是受家长的影响,好多家长纷纷要求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如果不开设,大有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转园的举动。无论教师如何解释,家长就是不听,甚至拿出一些其他地方的例子做说明,这些例子中多为被媒体吹捧的较好的幼儿园,而且当做先进典型在推广。幼儿园和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被家长不良教育观裹挟后不得已做法,也是违背了教育规律,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让教师失去了自我的价值判断,让教师失去教育的权利与自由。

三、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明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成因,我们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尽快解决,还幼儿正常的教育。

(一)社会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

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严重倾向,社会要集合力量进行宣传报道,让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办学意义和宗旨。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评估考核、督导等各种形式规范办园行为,纠正当前不良现象。鉴于当前私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形势严峻,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规范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行为,让这些所谓优质园的办学得到进一步规范,让全社会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形成“学前教育小学化”人人喊批的局面,让其无藏身之处。

(二)转变家长学前教育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

要解决小学化倾向,家长这一关非常重要。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用人单位考核标准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需求,都想让孩子尽早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就无形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社会监督下,办园单位也要利用家园互动的形式,对国家幼儿教育的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真正认识幼儿教学的意义和特点,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要摆事实,把一些学前教育小学化失败的例子通过讲座或看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和讲解,真正从思想认识到位,这样才能彻底清除家长的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三)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应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 篇4

答:教师在知道角色游戏时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散步、郊游、参观、看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

2、尊重儿童的意愿。

角色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儿童,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例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使劲的切菜,便可启发说:“你忙着切菜,给谁吃啊?”孩子说:“我给幼儿园切菜”。老师接着说:“那你是幼儿园的厨师了,你跟谁玩幼儿园的游戏呢,你还会烧饭吗?”等。

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与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们。例如,一个儿童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可以带领他去参加别的儿童的游戏活动,到“商店”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并鼓励他大胆与人交往,说话声音要大一些等

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当儿童游戏出现困难,或者游戏内容单调乏味,以至于不能顺利进行等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起到示范榜样和指导作用。如,儿童在玩食堂游戏时,出现了混乱局面,教师可以扮演卫生检查员的角色,提出改进意见,使食堂工作变得有秩序了。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原因,并突出改革建议。

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倾向。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掌握知识不是学前班的主要目的,而应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体质,增长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热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农村幼儿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清洁卫生的习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还要使幼儿逐渐学会与别人相处,待人有礼貌等行为规范。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能力,为入小学打基础。

由于许多农村学前班附设于小学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学生到学前班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生活,同时使幼儿学到许多知识。

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农村在自然条件上与城市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如各种豆子、树叶、石子、麦秆、黄泥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学玩具、布置环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孩子的能力。

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浅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现象 篇5

摘 要: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大家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渐渐意识到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恶劣影响。可是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小学化随处可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表现最为突出。而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都带来了恶劣影响,社会、各级学校、家长、教师对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都有责任,因此社会、各级学校、家长、教师应该联起手来一起为去小学化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一个充满色彩和欢声笑语的童年。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一直存在,并有愈演愈烈的倾向。笔者所在的徐州市铜山区中亚幼儿园这一现象严重,各项活动中均有表现。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涉及方面很广,从社会风气到各级学校到家长,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因此笔者从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对幼儿的影响、引起的原因几方面剖析了中亚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中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1.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的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笔者观察发现中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整体的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很小,每天的使用量不到半小时。而主要的教学内容为认识汉字、书写拼音及数字、念读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这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的。

2.教学方式

《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中亚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以整体授课为主,教师将要学习的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幼儿跟随教师一遍又一遍的机械认读,死记硬背。没有玩教具的演示和游戏的加入。当整体认读结束后,教师再让幼儿一个一个单独认读,不认识的就要罚站。拼音数字写得不好的,教师就给擦掉重新写。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双手背后做好,不得有小动作,不得讲话,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做不好就集体练习静坐至少5分钟。结果往往会导致一个活动时间过长,小班的活动经常要超过25分钟才能完成。当幼儿离园后,又有繁重的家庭作业:拼音和数字的书写。这

种教学方式带有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全面科学,自然地伴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评价方法要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笔者观察发现中亚幼儿园的评价方法单一,只要幼儿的字认得多、拼音数字写得漂亮、加减法计算得快那么教育评价就会高。中班和大班还会以考试拼音、数字的形式来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并以此成绩作为评价依据。

二、中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小学化倾向的教育只是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的发展,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发展。

1.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未发展成熟,其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是不能“坐下来安静学习”的学生,也决定了幼儿园的根本任务是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并且保育优先,过早的对幼儿进行“小学式”的规范性教学,会使幼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系统方面的伤害,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肌肉、骨骼等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育,会导致幼儿养成一系列不正确的姿势和体态,为身体发育埋下某些潜在危机[1]。

2.对幼儿心理发展造成阴影

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幼儿学习的能力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反应普遍较慢,没有乐趣,因此幼儿或多或少的出现厌学的情绪,有些幼儿根本接受不了小学化的内容,笔者亲历教师带领其他幼儿对那些没有学会的幼儿齐声大喊“小花猫,真是笨,羞羞脸,羞羞脸”。无形中在幼儿身上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幼儿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自卑、畏惧、厌倦等不良情绪。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对幼儿长远发展的影响

由于小学化的内容大大超过幼儿的接受能力,使得幼儿无法写得标准念的标准,这样在以后正规的学习中纠正就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有些幼儿怎么纠正都无济于事。这无异于是为幼儿长远发展埋下恶因。

笔者访问小学校高年级的老师发现学过拼音数字的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都会有“骄傲”的表现,因为学过,所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即使如此他们的成绩和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时间长了,懒惰、不思考、不动脑、骄傲自大等各种坏习惯就养成了。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推进,在幼儿园学得“本领”用完了,又缺少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就很不习惯,也感觉特别吃力,成绩

一天不如一天。可见,过早的对幼儿进行小学的学习内容,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不利。

三、中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1.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笔者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中亚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很多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方言严重,文化素质低下,在活动中经常出现不标准的示范和字音,对《纲要》没有透彻的理解,因此活动过程中无法进行规范的活动。

2.家长的育儿观念不科学

目前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距离科学的育儿观念仍有很大的偏差和距离,对幼儿此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不正确,对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认识不科学。片面追求教育“成果”的现象仍然很普遍,笔者家访时就听到家长反映“我们家的孩子在幼儿园学的儿歌和歌曲都不会,只有我教的古诗会背,现在我已经教他四首古诗了”。家长之间的交流更是以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会读写多少拼音英语、会背多少古诗为主要内容。攀比之风严重。

3.幼儿园为了缓解生存危机

当下私立幼儿园比比皆是,在中亚幼儿园附近大大小小的幼儿园一共四十几所,目前还有几家正在建设中。目前的家长年龄平均在24岁左右,从小接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追求,为了生活的轻松点只想生一个孩子。这样日益增长的幼儿园与日益减少的生源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矛盾。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幼儿园必须做出“成绩”以此来吸引家长,以便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

4.小学之间的相互比较

通过笔者的访问调查,发现一个很少见的导致中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当地小学的相互比较。当幼儿到各个小学进行学习时,各个小学的老师会相互交流,哪些幼儿是某某幼儿园毕业的他们的拼音写得好,哪些幼儿是某某幼儿园毕业的他们的数学学得好,这样一来,家长会根据小学老师的反应相互告知,把即将入园的幼儿送往他们希望幼儿得到发展的幼儿园,致使一些不交拼音数字汉字的幼儿园没有生源。小学在拼音数字书写念读的基础教育上也出现问题,目前铜山区几乎所有的小学在拼音和数字的教学上速度很快,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无法适应如此快速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被迫普遍的进行拼音数字的教学,使得小学化愈演愈烈。

5.严峻的升学压力

有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家长表示,幼儿每天这么累的学各种各样超出其能力范

围的知识,他们也很心疼,也想让幼儿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是严峻的升学压力逼迫家长不得不狠下心来让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忙碌劳累中度过。要想上好的大学必须上好的高中初中小学,要想上好的小学,必须通过小学前的选拔考试,那么就不得不进行拼音数字加减法的学习。

四、中亚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方法

贯彻《纲要》的精神,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才能有效的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解决小学化倾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一起长远的奋斗。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树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去小学化理念

学前教育师范生是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将来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在他们踏入这个门槛之前就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要坚决杜绝小学化的倾向[2]。幼儿师范生的筛选要严格,在校期间,导师要利用各种方式给师范生呈现优秀幼儿教育的视频和材料。此外,实习基地的筛选也要注意,避免师范生到一些有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去实习。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会自觉抵制小学化倾向,对去小学化是很必要的。

2.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不被暂时的“成绩”蒙蔽双眼

幼儿园小学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利用幼儿园的展板及时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开展科学育儿的讲座和交流会,多开展家园合作活动,订阅有关家庭使用的学前教育的报刊杂志,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启蒙性的教育,有了科学的育儿态度,功利心态就会慢慢淡化。

3.幼儿园端正办园理念,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幼儿园要端正办园理念,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良好的幼儿教育是以每个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幼儿教育就要以幼儿为中心,贯彻“幼儿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要。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展现幼儿各方面的良好表现,在教学理念方面,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在教学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育”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学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在教学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过于死板,更不能军事化;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和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的素质评价[3]。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发展更重要。

4.小学要积极地为去小学化贡献力量

幼儿园很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会主动的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教学组织形式

等等,但是小学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少,以至于幼儿园单方面使劲,力不从心。小学在招生时很少能做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进行考核,不能只用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去留,要综合考核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刚刚入校,教学进度也不能太快,要循序渐进,让新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小学也应该主动的与幼儿园联系,探讨有效的措施怎样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做出力量。

5.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

教育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经常对幼儿园进行审查,出台一些关于去小学化的具体措施,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一日作息和班级管理等按照《纲要》的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旦发现仍有小学化的表现要给予惩罚,多多开展互评工作,对于没有小学化的幼儿园要给予表扬。在教育报刊网站上要积极的宣传正确的办园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措施。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要加大力度,教师自觉地抵制小学化,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幼升小的选拔方式也值得教育部门深入探讨,用一张难度较大的试卷来决定幼儿小学的去向显然是不合理的。

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幼儿园、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与监督,贯彻《纲要》精神,为幼儿的健康发展铺设平坦的道路。参考文献:

如何克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 篇6

2010-09-30 15:40:25 作者:佚名 来源:幼儿园 网友评论 0 条

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升班统计,结果有46.4%的家长准备让孩子上学前班,原因是:想让孩子提前学些知识。

镜头三: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各学前班爆满。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学前班办学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家长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不够,对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学前班仍属于幼儿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学前班的主要教学目的,应是使孩子在学前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和学习兴趣,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目前,一些学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这样就使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班可以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不至于“跟不上”。而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家长观念上的误区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幼儿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滞碍了新《纲要》的实施。幼儿园作为专门教育机构,要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幼儿园应当考虑家长的需求,但不能盲目满足家长的所有要求。我们冷静面对家长的要求甚至是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理智的进行价值判断,“坚持应当坚持的,抵制应当抵制的。”

作为幼儿园,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纲要》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终身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实施《纲要》的主体之一。

1.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

平时许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活动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是怎样在带孩子?我们每学期都要向家长进行教育活动开放日和亲子游戏活动,并向家长承诺:欢迎家长随时进班了解班级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了幼儿学习的特点,从而就消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进一步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幼儿园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为即将入学的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与小学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座谈,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

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基本精神和各科大纲及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育逐渐接近一年级要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可改的对接。同时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了解以往幼儿入学后的表现,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在活动安排上,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计算机房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同时,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和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以上这些幼小衔接活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向家长公布,让家长了解到为使幼儿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所作的具体工作,达到家、园、校三方认识上的统一。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家长认识。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发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经验帮助。

4.家长与小学教师及家长间的互动。

我们的家长会形式一改过去的老师说家长听的做法,而是让老师和家长同成为家长会的中心,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积极地发言。

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 篇7

“儿童在6岁之前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表现出强烈的敏感, 一旦儿童对某种事物具有敏感性, 那就是他学习该事物的绝好时期;而一旦这种敏感性消失, 儿童就难以再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

但是在我国对“敏感期”的发觉和重要性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 对理论错误的理解, 是”小学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从学前教育的特征———非义务性, 让学前教育具有了非强制性和课程的灵活性, 自主性的增加, 给予了市场更大的商机, 幼儿园“小学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幼小衔接的环节上出现的问题, 在很多落后的地区或者私立幼儿园表现明显。

笔者走访很多幼儿园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置幼儿园的课程, 而是擅自给幼儿开设了珠心算、指心算、拼音汉字、英语等课程, 甚至在大班将小学一年级教材作为教授的内容, 这样不但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而且会让幼儿园间不良的竞争影响教育工作, 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很多人会说, 我们进行的课程只是一些肤浅的内容不会影响孩子的对未来学习的兴趣, 但是你们确定没有影响吗?拿十以内的算数来说, 孩子在6岁之前思维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上布置一道道的算术题是正确吗?再拿英语教学为例, 英语的学习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和我们本身的母语具有相互的制约性, 在授课时教师本身的英语素养、教授的内容、材料的运用都是具有很严格的要求的, 在笔者走访的一所幼儿园在教授时按照初中生英语教授的方式, 幼儿一顿大声叫喊着一个个简单的英语单词, 这又正确吗?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 像笔者走访的民办幼儿园类似的园所很多, 他们教学质量较低、教师素质不高, 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进行, 他们不懂什么应该为之什么不应该为之, 如在这些幼儿园中再加人小学课程的传授, 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更是雪上加霜;更有一些贵族幼儿园, 利用豪华的装修、外教吸引家长的眼球, 教授的内容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小学化”。

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走访, 笔者发现“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进行保教, 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但目前的多数幼儿园, 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小学化”, 造成这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为:

1. 幼小衔接误区的影响蒙台梭利说:“敏感性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因此它不是偶然发生的, 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儿童特有的本能所引导的, 这种本能可以使儿童获得某种特殊的与自身特点密切相关的外部信息。”经历了农业、手工业到21世纪的信息化产业,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更加突显:公务员的门槛是大学本科以上;想要成为社会白领, 获得丰厚的财富资源, 硕士、博士学历是基础。

2. 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是:

为了考试而达到一定升学目的而进行的教育, 与素质教育相对立。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社会背景下, 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成为升学的依据, 然而分数是由系统的知识而来, 自然灌输统一的知识, 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 让人死记硬背, 就成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 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幼儿园过早的进入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凭借高分进入一所好的小学。在走访中, 采访家长“您觉得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或者学习珠心算术等数学课重要吗?”时, 有80%的父母回答“非常重要”, 甚至有少部分家长在放假期间另外还为孩子报了补习班, 可见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多强烈。

3.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师作为一所幼儿园实施教学活动和教育政策的主体, 其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幼儿园办园是否纯正, 幼儿园是否能抵制社会和家长的错误观念, 对幼儿实行科学的教育。根据研究可以知道, 现在幼儿园教师十分短缺, 很多都是小学转岗的教师充当的幼儿园教师, 她们不是科班出生, 教学经验有限, 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也不透彻, 专业素质也不高;即使是科班出生, 其接受的专业水平也不高, 一般为高职高专学历, 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技能扎实、理论薄弱且年纪偏小, 心智不够成熟, 面对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她们愿意也乐意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

(二)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 授课教材“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把思维数学、韵语识字、拼音识字等列为必学的教材, 甚至有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始将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作为授课书籍了。

2. 班级“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并没有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那样设置班级的人数:小班25名, 中班30名、大班35名, 而是按照小学班级的机制进行管理, 严格上下课的时间, 使得幼儿园里的一些班级人数过多, 难于管理。

3. 教学方式“小学化”

因为教材的小学化, 使得教学缺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体形象性和操作性, 幼儿缺少自己探索的过程, 而是采取“小学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幼儿提不起兴趣, 被动学习。

4. 授课内容“小学化”

某些幼儿园在孩子进入到中班以后, 就开始给孩子设置大量的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课程, 让孩子难以接受。

5. 作业“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会在孩子放寒暑假甚至是每个周末的时候留家庭作业, 但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比如说:拼写生字词、背诵古诗、背英语单词、抄写之类的“小学化”作业, 让孩子很难独立完成。笔者曾经就看到长沙市一所民办幼儿园为小班幼儿布置的作业就是算术, 抄写等, 其母亲知道这样的形式不正确, 将其作业内容发到朋友圈中, 但是像这样的作业不能不做, 最后只得孩子做一点, 大部分由父母代为做。这样的父母算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父母, 更有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完成作业, 若不按自己意愿免不了暴力。

(三)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害处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近年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 是与国家幼儿教育原则相悖的。卢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 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教育应该尊重自然, 反对揠苗助长, 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 主张教育要与儿童的天性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 使儿童认识人与自然, 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 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3]。显然西方学前教育的创始人认为在幼儿的发展上, 需要顺其自然, 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错误的“小学化思想, 可能暂时会让你的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上崭露头角, 但是他的后劲并不足, 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1. 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揠苗助长, 违离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片面发展, 丧失完整人格发展的根基:福禄贝尔认为学前教育要全面,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通过活动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能力;潜能透支, 过早地体验学习的压力, 兴趣缺失:“游戏给儿童带来无限的快乐、自由、满足、休息、平安。一个能自己决定并坚持游戏直到身体疲惫为止的儿童, 将会是一个能全面做出决定的人, 能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人”。根据格塞尔成熟理论的观点, 婴儿尽管知识尚未开化, 但对于其内在需要, 对于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非常“聪明”, 父母 (或者养育着) 应追随儿童, 从儿童本身得到启示, 而不应该强迫儿童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规定的生活方式, 即教养婴幼儿应以儿童为中心。如果成人漠视幼儿自身的成熟, 会导致幼儿“成人化”, 对幼儿“过度开发”, 不仅会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 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2. 影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背离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儿童,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统一发展, 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与小学教育不衔接, 不连贯:幼儿园提前开设小学课程, 表面上看起来是往小学靠拢, 让小朋友早起步、早领先, 但这种优先只是暂时的, 或者说是一种假象;导致幼儿教育的不良竞争:很多家长观念错误, 盲目地让幼儿学习各种知识, 选择孩子能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幼儿园;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 以“控制”为核心, 将教师仅仅看做是知识传授的“工具”, 教师就是需要掌握知识传授技能和方法的“技术员”……当前教师教育普遍认为,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 其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自身的反思性发展。

三、解决对策及建议幼儿园“小学化”的消除不是一个独立的群体能解决的, 他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团结合作

1.政府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管理、投入和宣传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力量, 不仅对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需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教事业的发展, 更应该采取实际行动考察各个地方的幼教事业, 并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 特别是加强对私人办园的管理, 鞭策社会人士依法办园、科学办园。政府要给予幼儿园财政上的支撑, 防止幼儿园因发展上困难而被迫走上不健康的发展道路;给予专业上支持, 定期对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认识, 坚定她们科学的管理和教育理念。政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2.幼儿园本身要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纠正家长错误的观念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本和终身教育的现代理念。幼儿园要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管理协调, 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力度, 建立健全幼儿园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不仅仅是技能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加强, 在澳大利亚的幼儿园, 教师是没有权利对幼儿进行舞蹈、钢琴、声乐、绘画等技能的教学的, 他们觉得一线教师不成熟的教学会影响幼儿对美的感悟, 只有持有国家级资格证的成人才有资格进行培训, 然而在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技能是其受聘最重要的其实是不正确的。幼儿园可以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儿教育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 同时教师记录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根据幼儿个人的实际情况, 向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幼儿发展的个人方案, 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 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

3.密切幼小教育沟通, 实现幼小衔接长期以来, “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 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 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小学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想法———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情, 不是小学的事情。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 增加教学趣味性, 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这方面日本国家做的比较好;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共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加强幼小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避免重复和脱节, 幼小教师加强联系, 共同商讨;小学要适当地做一些调整, 向幼儿园的教育进行学习与借鉴。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 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

参考文献

[1]刘丰.打包中国教育[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2]肖鹏.关于幼儿园“小学化”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绥化学院.2013.

[3]刘晓东, 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4-5

[4]华东七省市、四川省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协编委员会.幼儿卫生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8-25.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探讨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思考;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66-02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分析

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从理论的层面出发, 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 管理模式、 评价标准、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 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 使之常规化、 教学化、 状态化, 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另一种是从实践层面出发, 认为幼儿教育小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 另外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情形下, 过早地教授幼儿读、写、 算等应试知识的一种错误教育方式。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

1、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压力下移随着国家的繁荣强盛

人们在充足的物质生活中, 也经受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深受竞争考验的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 在不顾及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的前提下, 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 外语等知识。很显然, 成人是把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的倾向。

2、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

评价一个好的幼儿教师, 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在现实的观察中, 我发现, 评价者都比较看重这名教师的各项技能以及课堂的组织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下, 幼教界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创新教育观, 尊重儿童。但是, 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评价标准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导致了教师的小学化教学风格。

3、幼儿教育市场混乱, 功利性强

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赢取生源, 就在幼儿园采取能够让家长迅速看到成果的小学化课程内容。公立幼儿园则更加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潜能的开发, 弊端是收效慢。同时, 公立幼儿园也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有的公立幼儿园抵制不了舆论以及家长的呼声, 也在悄悄地进行小学化的课程。

三、幼儿教育小学生倾向的危害

1、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科学实验证明,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幼儿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结合的方式, 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应该被勃发的智慧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同时, 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幼儿期, 没有什么是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了。

2、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

儿童的个性特征遭到了成人们的漠视。在幼儿园, 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 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 往往是很有想象力的。在教师的整齐划一之下,苹果就应该是圆的, 太阳就应该是红色的。对“老师,为什么……”或是“老师,我不想…….等问题,教师采取的回应态度比较冷淡, 长此以往, 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随之熄灭了。

3、抗挫折的能力差

假如我们采用了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 那么, 待幼儿真正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就可能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一方面, 幼儿由于已经习得了这方面的经验, 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另一方面, 幼儿在幼儿园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以及自我服务的能力。研究发现, 这些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儿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显得缺乏后劲。同时, 幼儿周边的人群对他评价的落差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挫败感, 使之无从调试。

四、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策略分析

1、转变家长观念

扶正社会舆论转变家长观念,逆转社会舆论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关键。建议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小学化带给孩子们一时的聪明与知识, 要考虑幼儿的自身规律。美国心理学家丽莲凯茨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儿童习得性愚蠢。国内的专家也将此现象称为三年级塌腰。所以, 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应该是他的想象力、 创造力、 表现力以及和谐人格的发展。

2、加强幼儿教育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我国幼儿教育市场想要用一把尺度去衡量是不可能的。建议对经营者的素质要严把关, 各地要依据幼儿园管理纲要和幼儿园管理章程等法规及有关政策方针, 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监督, 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幼儿园自主管理与幼教主管部门宏观指导相结合、 反馈及时、 调控有力的管理监督机制。

3、转变教师观念, 建立新评价体系

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 教师是各种教育理念的执行者, 教师的素质和观念对任何教育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具备各种艺术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正确的儿童观才是教师最闪光的基础素质。幼儿园的管理者也要顺应时代, 顺应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 建立适当、 灵活的评价体系, 一起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营造健康的竞争机制。

4、用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教师可开展各种特色活动, 来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如果幼儿园管理者可以调动全部的力量来整合幼儿与生活经验以及游戏的课程资源, 并将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资源趣味化、 简单化、 操作化,相信再也不会出现教师认为无东西可教、 孩子没东西可学的无奈的被小学化的窘境了。

5、一分为二地看幼儿教育小学化

如何处理好幼小衔接问题, 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指儿童在幼儿园的最后阶段, 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从幼小衔接方面看,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如果能在幼儿升入小学的中间过渡阶段开展的话, 无疑对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个充足的准备工作。

综上分析, 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携家长、社会,集合各方面的有益力量, 一切从幼儿的快乐出发, 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循序渐进, 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本领和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承宇. 从小学的角度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1).

[2] 李艳贞. 纠正幼儿教育小学的实践与探索 [J]. 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3] 李大维,刘秀丽.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6).

上一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下一篇:作为总经理助理应该怎么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