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精选8篇)
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篇1
“办学基本标准”自查报告
——实验小学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和部门提出的要求,对照评估方案及标准,我校细致扎实 地开展了自查自评。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现将我校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通山县实验小学是县教育局直属小学,是一座可容纳60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的大型学校。我校主校区位于凤池山脚,分校建设于隆鼎丽都内,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学生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现占地12008平方米,建筑面积16530多平方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齐全。拥有现代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网络教室,录播室以及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等配套设施。
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狠抓学生素质发展。多年来,我校在教研教改方面一直走在全县前列,为全县小学教学改革的示范窗口学校。2008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有六十多篇,在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有二百余篇,近50人次在国、省、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我校学生参加语数外各项比赛中取得国级奖42人,省级奖78人,市级奖102人,县级奖245人的佳绩,参加全国科普知识竞赛56人获国级一二三等奖,在报纸上发表作文上百余篇,在各级书画比赛中获奖达200多人。
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交通安全实验学校,市、县级教学常规管理 1 示范学校,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试点学校,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省级写字教学先进学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省级消防安全示范学校,省级少先队示范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等。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办学条件
1、学校设置与班额
学校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保障辖区的小学生就近入学,服务半径基本上是凤池社区,还有部分的古塔社区和双泉社区,距离适宜。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美化、净化到位,是教书育人、求知和修身的理想场所。一直以来,实验小学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为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优良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2、校舍建设
占地面积 :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36平方米。教学楼有60多个教室,每个教室配有日光灯4支,电风扇2台,班班通一套,教室地面硬化防滑。
教学及辅助用房齐备,其中体育器材室2个、美术音乐室各2个、书法室1个、科学实验室3个、仪器室2个、计算机室3个、图书室2个、阅览室1个、网络教室1个、录播室1个、多功能教室2个、门卫室2个。各室配备齐全,能为教学服务。
办公用房:学校设校长和财务综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会议室,教工之家等,并配齐了处室办公用品,保证正常工作。
3、设备设施和场地
图书:学校藏书43200万册,生均图书约15册。建有学生阅览室,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各班级建有图书角,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学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师生捐出自己的图书,大家相互借阅,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教学仪器: 学校建有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室,各种仪器配备达到规定标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按1类标配已配齐了3套。各实验室、器材室配备专人管理。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现在56个班级,全部实现“班班通”工程,配齐推拉式多媒体配置,建有学生微机室,配备微机总共220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一人一机。各处室、办公室配齐电脑和打印机,为教师的办公、教学创造条件。实现光钎入网,建有校园有线光纤网络,保证师生流畅快捷上网,达到资源共享。
体音美器材:体音美器材、数学教具、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等达到了标准。
体育运动场地:学校建有专用操场,共5500平方米,塑胶运动场,整洁舒适,建有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足球场1个,有多个乒乓球台,有直跑道150米,有环形跑道300米。但场地不能满足全体学生活动。我们充分利用风池山脚下和龙鼎丽都湖畔的这些有利地势,带领学生爬山锻炼和环湖跑步。
(二)教师队伍
1、现有专任教师145名,全部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专任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并按有关规定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其中语文专任教师56人,数学专任教师48人,英语兼职教师8人,科学教师5人,思品教师3人,体育教师8人,音乐教师7人,美术教师5人,信息教师2人,地方课程的教师3人。这些教师均能适应2门以上学科教学。在校生2950名,师生比1:20.3,已达到验收标准。
2、教师中取得本科学历的52人,专科学历为9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高级职称有18人,中级职称为68人,其他职称59人。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建立教师工作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我校领导班子团结协助,富有活力,班子结构合理,都达到了本科学历。(三)管理机制
学校所辖服务范围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及招生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四)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
(五)师德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六)比访活动和一师一优课
“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活动中,我校教学口积极组织老师们听课、评课、讲课、录课、传课。此外,我校的还承接了我校城区小学的优质课录播工作。
(七)、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组织开展上级部门举办的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没有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的现象。
(八)办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无向学生乱推销现象。
(九)关爱机制
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加以保障,每学期建立留守儿童名册,建立关爱措施。落实上级相关关爱文件。让所有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学生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出门口的道路狭窄,摆摊设点的多,并且每天车辆过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我校是一所县直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水平,在老白姓心中都享誉很高,不但服务区内的适龄儿童,就连其他辖区家长都宁愿在周边租房送孩子到我校就读,所以大班额现象一直困惑我校。
3、由于我校主校区的选址年代较早,周边已被其他单位或居民建设,现在没有一点发展空间,且不说扩大规模,就是目前也是学生多,房屋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少,只要涉及到空间面积的事项,我校主校区难以达标。
4、学校操场的局限性,还不能更好的组织大型活动。恳请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能将县广播局的老宿舍区规划到我们学校发展办学的。
四、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做好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交流,加强教师的合理流动,让所有的教师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有益于教育教学的师生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2015年11月5日
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篇2
一、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始于本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方向无疑是完全正确的, 其顶层设计是高瞻远瞩和科学的, 它是经过广泛的调研, 根据世界教育和课程的发展趋势, 反思我国过去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按照素质教育的精神, 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人才竞争力的角度来启动和实施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该文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 正式提出:“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 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 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同年, 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着手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并于2001年正式颁布。本次课程改革也是在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背景下展开的。体育课程改革是与其他所有课程同步进行的, 应该根据本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精神来设计和进行, 因为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的体育既姓“体”, 也姓“教”, 脱离教育谈体育, 体育课程在学校中就难于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就像数学教育不等于数学一样, 体育教育也不等于体育 (这里指竞技运动和比赛) ;学校中的体育课程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 其特征是身体运动, 但体育教育的本质是健身育人。同时, 我国学校教育和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同样也在体育课程中深深地打上了烙印, 如教学内容繁、难、偏、旧,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组织形式教条死板等现象普遍存在且严重。因此, 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精神和要求, 结合体育课程的学科特征, 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设计和改革体育课程, 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课程。本次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及运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注重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提倡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均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和育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学科的特征。从广泛征求意见的调查结果来看, 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是得到绝大多数学生和体育教师拥护的。教育部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规模调研结果均表明:90%以上的人认为《课程标准》“很好”或“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精神。更重要的是, 《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等已植入体育教师的心灵, 逐步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和力量, 将会持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继续坚持《课程标准》实验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等。当然, 由于少数体育教师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概念在理解上发生的偏差或认识不到位, 修订时进一步明晰了有关论述, 努力帮助体育教师更加全面地、准确地理解新体育课程。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高度重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思想。修订《课程标准》实验稿更应该贯彻和落实这样的精神和思想。实际上, 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是一个《课程标准》边实验、边总结、边修订的过程, 体现了“与时俱进”, 例如, 2004年, 教育部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专门的修订, 特别强调要处理好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 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等方面的关系。这次修订还强调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 加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由此, 《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7年至今, 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若干次修订, 特别强调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有关精神, 以及教育部关于课程标准修订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 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与本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 以及“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原则。同时, 《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还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最新发展趋势为根据。
由上可见,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努力使之更加完善, 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更加贴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实际。当然, 修订时也重视继承优良传统的问题, 包含两层意思:第一, 在原有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第二, 保留体育教学中的优良传统。
三、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2001年, 教育部统一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主要关注和规定具体的知识点, 强调统一性, 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告诉我们:由于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差异很大, 用“大一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对各地、各校的适应性较差, 不能有效解决各地、各校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更不可能体现教育教学特色和创新。而且,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三级课程管理”, 即国家、地方、学校各自承担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旨在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这样的考虑, 《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表达, 更加强调课程目标及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等的引领, 更加重视对某一水平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学习结果的描述,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着学习过程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更加重视对教学实施过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因此, 《课程标准》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已充分证明这一点。虽然一些体育教师还习惯于过去那种按统一的具体内容、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 但经过10年的课程改革实验, 大多数体育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或创编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产生出许多富有创意、颇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因此,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 既应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也应考虑我国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 应以共同性和原则性的内容为主, 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 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解决, 更重要的是靠学校和教师来解决。正如纪程指出:“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 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意义。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最前沿,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和直接的目的。”一线体育教师只有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需要, 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再设计, 才能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人, 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和实施者向课程的主动设计者和建设者转变, 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上出受学生欢迎、使学生满意的体育课。
因此, 修订《课程标准》实验稿时, 应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 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四、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始就全面进入了政府组织领导和社会、学校参与的良好互动的改革阶段, 课程改革既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又要吸收社会、学校等方面的意见;《课程标准》是大家的《课程标准》, 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和爱护。而且, 正如上述, 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个边开展《课程标准》实验, 边进行《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充分体现,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第一, 《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 教育和课程专家积极引领, 体育学科专家进行集体讨论、制订和修改, 而且, 这种研制和修订是建立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以及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之上的;第二, 体育学科研制组和修订组的专家通过深入地分析、思考和讨论有关问题来研制和修订《课程标准》。本文可以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说明《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完全是一个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过程。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大致分为2007年以前和2007年以后两个阶段。2007年以后的《课程标准》修订是在2007年前《课程标准》修订的基础上进行和完成的。
《课程标准》实验稿进入38个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实验后的两年以后, 即2003年3月起, 教育部就开始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研究涉及38个首批国家级实验区, 覆盖全国29个省 (市、自治区) , 既有问卷调查, 也有对各省、市、自治区反馈的具体修改意见的征集。同时, 《课程标准》研制组还召开了若干次小型征询意见座谈会。2004年, 教育部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专门的修订, 形成了《课程标准》修订稿。之后, 《课程标准》研制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研讨的机会, 征询一线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 在此基础上, 继续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
2007年4月, 教育部又正式启动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组前后共召开了10余次由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加的各种座谈会和规模不等的调查研究, 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 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对《课程标准》实验稿反馈的意见及大量信息。同时, 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主要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之后, 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2009年12月底, 《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对之前的修订稿再次作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上的修改以及体例上的统一, 特别在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更加强调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追求。2010年8月底, 《课程标准》修订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和认真修改, 从而又一次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2011年1月, 教育部又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对《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 并汇总了这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 组织全体成员对修订稿进行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2011年2月,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以及国家级的课程专家们审读了各学科《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稿之后, 对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的统一范式进行了认真梳理, 并召集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和秘书到北京开会听取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 再次认真对《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修改与完善。2011年4月和6月, 教育部组织专家两次对《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审议, 《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在现场听取了审议组专家的意见后, 对《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从以上修订过程的简要介绍中可以发现, 《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一个不断听取意见、不断调查研究、不断讨论和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是一个广大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关心和参与的过程, 完全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从中还可以看出,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制和修订, 不仅仅是几个专家辛勤工作的结果, 更是方方面面, 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关心和支持的结果。
五、结语
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实验室 标准化建设
新课标提出以来,各地按照新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验室做为学校实践教学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实验室的学校是一所教学条件不完备的学校,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实验室,就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室的条件与环境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是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当务之急。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是实施新课标,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启蒙园地;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大投入,为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保障
要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装备规范》《实验室规程》要求,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要确保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合理配置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师生实验操作创造条件。
3.实验用房建设内容
3.1用房设置
中小学实验室用房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包括配套用房、附属用房以及专用教室的用房。小学应设科学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有选择地设置音乐、美术、舞蹈等专用教室。初中须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选择地设置部分艺术类专用教室。每所中小学均应设置图书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的图书馆。
3.2面积要求
实验用房面积应达到教基[2006] 16号文规定的要求,图书馆(室)的使用面积应达到建标[2008]159号、建标[2002]102号文规定的要求。
实验室面积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为86㎡/间以上;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96㎡以上(老式建筑改建的科学实验室面积不宜小于71㎡)。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使用面积为90-110㎡/间,人均不小于1.8㎡;建议实验室使用面积在120㎡以上(老式建筑改建的实验室面积不宜小于86㎡)。仪器室每间不小于23㎡,准备室每间不小于18㎡,实验教师办公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小于6㎡。
图书馆(室)面积要求:小学使用面积为80-270㎡,中学使用面积为155-420㎡,普通高中使用面积为293 -556㎡。学校要科学安排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完善理科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文科实验室的建设。
4.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配备
4.1教学仪器、设备配备
各科目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应根据教育部教基[2006]16号、教基二[2010]1号、教体艺[2002]17号、教体艺[2008]5号等文件中的“标准”或“目录”进行配备。试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的总体要求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满足教学需要,分轻重缓急逐步配备。首先应配齐品种,保证能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出每一个实验。其次是按学校办学规模配足应配的数量,争取能按学生分组开出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再次是提倡配备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部分仪器,提倡师生自制实验仪器,开展课外科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实验教学空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2图书资料配备
图书资料配备应根据教基[2003]5号文的规定进行配备。图书馆(室)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期间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3%。
5.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师的素质
实验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实验教学开出率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各地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配齐、配足实验教师。
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有中小学教师资格,具有对口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科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实验的要求,熟悉该科目所有实验的名称、目的、器材、步骤、难点、重点及操作时间等。
在能力结构上,应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全部实验;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能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能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科技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参与研究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撰写专业技术总结或科研论文;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崔冬梅.浅谈标准化实验室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篇4
鲁教基字〔2010〕11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标准(试行)补充规定 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印发以来,对推进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鉴于《标准》制定以来国家又颁布了多项有关办学条件方面的新标准、新规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标准》存在部分需要修改、调整的指标,需对有关指标、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为提高《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现依据国家新出台的标准、规定,结合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请一并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补充规定
高中部分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
(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设通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选修模块所需的种植试验田、养殖场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24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24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4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为:
体育活动室24个班调整为必配,其面积不低于608㎡。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调整为按每4个平行班各1间的标准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按每校理、化、生各1间配备。
通用技术实验室按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增加1间与选修模块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置。
(二)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
(一)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实验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2人”的规定。
(二)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中,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
(三)通用技术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应满足技术设计
1、技术设计2和选修模块的开课要求,并根据技术设计
1、技术设计2和开设的选修模块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五、师资配备标准
学校工勤人员中应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初中部分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置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
(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实习、实验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18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18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6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各种规模的学校其田径场均应设置100米直跑道。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增加:
机动教室: 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均增设2间。
科技活动室:18、24、30个班不少于96㎡, 36个班不少于128㎡ 多媒体教室:每校一间,面积96㎡,农村学校可与远程教育教室合用。普通教室已配备多媒体设备的不再设置。
(二)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作如下调整:
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更名为技术教室。体育活动室中,30个班以下调整为必配,18个班的面积为450㎡,24个班的为608㎡。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配备数量调整为按附件1数量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调整为选配,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物理1间、生化1间配备。
卫生保健室调整为: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非寄宿制学校设卫生室,其他学校应设保健室。
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置。
(三)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
(一)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实验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2人”的规定。
(二)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中,舞蹈教室调整为“舞蹈教室教学设备应主要包括:钢琴或电钢琴、把杆、照身镜、木质地板、磁性黑板、音响设备等”。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卫生、保健室基本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5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5中选1-3、8、9、17、18、30、32、37-40、42项配备”。
增加“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舒适桌椅、计算机、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资料柜等设备”。
(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五、师资配备标准
学校工勤人员中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小学部分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置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
(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种植实验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12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及跑道、篮(排)球场、室外乒乓球区(台)均按12个班标准要求设置。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增加:
机动教室: 12个班规模的学校应增设
科技活动室: 12个班规模的学校为25㎡;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为39㎡。
(二)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如下:
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教室)。体育活动室改为必配,面积调整为300㎡。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卫生保健室调整为: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非寄宿制学校设卫生室,其他学校应设保健室。
生物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置。
(三)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
(一)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增加 “农村不完全小学应按所设年级教学需要配备必要的教学装备”的规定。
(二)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专用教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4人,提倡每组2人,其他分组活动每组不多于6人”、“其中选配仪器按所选用教材进行配备”的规定。取消“其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可按照基本要求进行配备”的规定。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
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专用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4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4中选1-3、8、9、16、17、26、28、33-36、38、42项配备”。
增加“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舒适桌椅、计算机、心理图书资料、资料柜等设备”的规定。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调整为“学校根据所开设课程,从附件5中选择1项或多项配备”。
(五)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六)图书资料配备中关于藏书更新的规定调整为“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低于藏书标准的l%”。
五、师资配备标准
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汇报 篇5
坪山新区坪山中学
深圳市坪山中学创建于1949年,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街道,与新中国一起成长,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近年来,特别是坪山新区成立后,学校的硬软件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逐步建设了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景观文化等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统,形成了“德育领先,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开始了品牌学校的追求。按照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提出的“打造新区王牌学校”的要求,坪山中学在校长林俊红等学校领导团队率领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学校确立了包括“基本理念、一训三风、办学理念、治校理念、口号誓词”等内容的学校理念文化,秉承“文化铸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厚德,笃实”的校训,已形成“德育领先,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特长的培养,注重培育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依法治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居于新区前列,已成为一所校风好、质量高、有特色、具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学校。
1.生均占地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40000㎡,1906名学生,生均占地面积20.99㎡ 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25796㎡,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3.53㎡.3.体育运动场地。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有3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1个、能容纳1200人的体育馆1座、室外塑胶篮球场4个,排球场1个。
4.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学校现有普通教室38间,计算机室3间,语言实验室1间,音乐室2间,舞蹈室、管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多功能室、图书室、广播室、电视台、团队活动室、心理辅导室、保健室、综合档案室、科技室各1间,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3间,生物实验室1间,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室、准备室各1间。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按标准化学校标准配置,内部设备均达到省一级标准。
5.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
学校现有教师办公室7间,行政办公室10间,会议接待室1间,厕所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教工食堂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单身教工宿舍26间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6.班额。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1906名学生,平均51人/班。7.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教学设备设施种类、规格、数量严格按照《广东省初级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配置,达到省级标准。
8.生均藏书量。
学校现有藏书61000册,生均32册。9.师生比。
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一线专任教师149人,师生比为1:12.8。10.校长任职资格。
林俊红校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她先后参加西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的学习,参加了全国校长高级研修班和北师大全国校长管理创新研修班等等培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学习中发展,已经成为富有教育激情,充满教育理想,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专业能力学习型、专家型的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她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她勤奋、细致、严谨的管理风格深受教师好评。林校长是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校长工作室培养对象,深圳市“十佳优秀校长”,深圳市学科带头人,坪山新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11.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和学历达标率。
一线专任教师全部持有初级中学以上的教师资格证书,另外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5人,本科学历129人,大专学历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
12.管理与规范。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坪山中学坚持依法治校,制度管理,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坪山中学科学管理指南》,是深圳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13.国家课程计划执行情况。
坪山中学从课堂建设着手,在严格按照规定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还致力于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课程。一是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二是大力推进德育课程整合;三是积极开设活动课程。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同时,坪山中学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以及考试等教学过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1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学校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5.校园体育艺术活动。
学校基于“快乐的草根运动”的思想,提出了“健康与我同行,运动伴我成长”的体育工作理念,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大力开展群众性、普及性体育活动,已形成了篮球、广播体操和田径项目三足鼎立的特色,先后开发了三套校本韵律操,以及几套师生共用的武术操、太极操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年来,学校的艺术教育也逐渐形成特色。学校有管乐班、合唱班等艺术社团、每年有文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四大节日。
三年来,学校荣获各级各类荣誉共1975项。其中,国家级荣誉128项,省级荣誉81项,市级荣誉473项,区级荣誉1232项。学校是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教师实践基地、深圳市第二批素质教育特色项目(德育和体育)学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书写规范示范校、深圳市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学校、深圳市广播体操传统项目学校、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要求,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当前实际,制定《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办学基本标准》)。
第二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小学、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作为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本《办学基本标准》是地方各级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阶段评估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 学校设置
第四条 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其设置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入学半径:小学2千米左右,初中3千米左右。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初中不超过45分钟。
第五条 小学班数一般不超过24个;独立初中班数一般不超过30个;完全中学初中部班数一般不超过18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班数一般不超过36个。
2010年起,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50人。
第三章 校园校舍
第六条 学校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
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自行车棚,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第七条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小学不低于5.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6.4平方米。
第八条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中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高压输电等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寄宿制学校男女生宿舍分设且相对集中,食堂符合有关标准。
第四章 装备条件
第九条 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的课桌椅。
黑板、讲桌、板书工具等常用教学设备配置满足实际需要。
第十条 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达到省定标准,其它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第十一条 生均藏书,小学不少于20册,初中不少于30册。
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读物等。
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一般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
第五章 师资队伍
第十二条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65号)规定的编制标准配备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满足教育教学和教师离岗进修的需要。
第十三条 校长应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实行校长任期制,每个任期3—5年。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符合省有关规定。
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第十四条 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定期流动制,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时间符合省有关规定。
实行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
第十五条 按照教育教学需要基本配齐各学科教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第十六条 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
每学年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六章 办学经费
第十七条 学校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按规定标准得到保障。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不得降低。
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加强经费管理,按规定合理使用经费。
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收费公示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
第七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十九条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条 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学区学龄前1年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学区,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照规定时间就近免试入学。
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辍学生复学责任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不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
第二十二条 不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均衡配备各班教师。
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做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
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学生完整休假。
第二十四条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
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建立与学生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进度适中。不占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集体上课或辅导。
严格按照省定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选用教材。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开展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经常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文艺活动。
第二十七条 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依托企业、乡村和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八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课教师参加,同时听取全体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课教师负责,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第二十九条 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条 各年级全科合格率:小学不低于97%,初中不低于95%;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合格率不低于93%。
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小学98%,初中不低于96%。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5%,近视眼年新发病率7%以内。
第三十一条 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学校设施、消防、用电、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管理规范。
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校园校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规范。
第三十三条 省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作为2020年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各地执行本办学基本标准,在校园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应与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对学校办学的较高要求有机衔接,保证持续发展。
第三十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除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以外,遵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非完全小学参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特殊教育学校除另有规定外,可参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篇7
●●一定:定造“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蠡小的进步离不开全体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 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正确性定位和方向性指导。用文化育师来取代知识育师、纪律育师, 以文化为内驱力, 对教师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教师的合理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就是“教育文化力”的魅力和作用。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文化来体现, 以文化育人、以文化熏陶人, 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 这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根本。因此我校始终围绕“建一流学校, 创一流质量, 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依托“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谨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展各项工作, 纲目有序, 张驰有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求实、创新、勤勉、进取”的校风;“勤学、守纪、健美、活泼”的学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 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和:营造和谐、和拍的教育氛围
1. 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校突出文化立校的建设性, 从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人际关系文化多方面着手, 实现管理文化创新, 人际关系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趋势。蠡小在建设过程中, 进一步加强了物质环境建设, 建筑美化, 环境优化, 设备现代化。同时, 建立健全学校各部门和各项规章制度, 为蠡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为此, 我们加大力度, 知师愿, 融师情, 明师意, 淡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本位意识, 消除代沟, 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2.和拍的校本课程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有序整合社会地方资源, 加紧建设校本管理体系, 以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为重点, 突出教师的建设性和创造性。2002年我校确立了“劳美一体, 培育新人”的特色教育,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学校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自定计划, 自编教材《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自设项目, 有针对性地把有关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到了不少技术, 形成了一定技能。学生在实践中, 动手动脑, 积极思考, 培养综合能力。为了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 创造性地挖掘、利用和整合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 构建了融人文素养、基础知识、资迅科技、科学探索、综合实践为一体的、体现我校特色的板块式校本课程系列之二《可爱的家乡》。我校的校本教材凝聚了众多师生的心血, 取得了专家组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获得了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的校本课程特别奖, 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三精:打造秀外慧中的教育文化
1 种精神:
以人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政策, 就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用“学生的视野”去观察, 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用“学生的价值”去判断。因此, 我校的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核心地位。我校的三条特色长廊:科技廊、艺术廊、英语廊都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 构思新颖, 设计贴切, 形象丰富, 启迪思维。
我校随处寓教, 让墙壁也说话。在元真楼精心设计的象征少年儿童志向的壁画《美好未来》、元博楼侧墙象征教师品格的壁画《循循善诱》、元创楼东墙拍摄的范蠡苑实景《鹏程万里》都用艺术展现了学校的教育目标, 由此砥砺师生的理想追求, 融境生情, 情境交融。我校每班的走
(下转43页) (上接24页)
廊上还挂着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科学家的画像, 并写上他们的格言, 创造学习氛围。
班级布置理所当然被列入我校文化建设计划, 由学生参与设计布置, 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可以使学生受到自我教育的功效。我校班班有班风, 班班有墙画, 布置中设学生作品、奖品展览专栏, 展出书法、绘画、作文、手工艺品、摄影作品等, 这对学生极具吸引力, 具有导向、激励和推动作用。环境布置中给学生“留白”——留下一个让学生自由展示才能的空间。如让学生在墙壁上亲自设计班内图书角、卫生角、队角、学习园地等, 让学生在这里驰骋想象, 大胆表现自我, 发展兴趣才能。学生群体文化的建设, 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 努力提高其智育发展水平,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处精雅:
蠡小处处显精致, 点点蕴精雅。东庭西苑的命名浓缩厚实的文化积淀, 挖掘久远的历史底蕴。东庭含括:馨桂庭、沁香庭、灵杏庭。以桂花展馨香, 以香樟显涵养, 以银杏喻秀杰。西苑含括:稼穑苑、麟趾苑、范蠡苑。稼穑为之, 丰收有之;麟趾喻之, 人皆佳之;范蠡敬之, 蠡上魂之。
文化传承、以人为本。我校春有花, 夏有荫, 秋有果, 冬有青, 种植的品种“乔、灌、草”结合, “花、藤、果”搭配。绿色工程立足于为教育教学服务, 校园成了学生认识自然的直观大课堂, 真正做到了树木与树人相结合。
3贵精诚:真诚做人、忠诚教育、竭诚奉献。
为人贵真诚, 师德为先;学校贵忠诚, 教育为先;事业贵竭诚, 奉献为先, 蠡小的教师明白培育学生不是简单机械的工作, 而是平凡又伟大的事业。更加明白学校的精神文化不是独立的, 其内涵就在于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真诚做人, 忠诚教育, 竭诚奉献, 是新时代蠡小人的风采。
●●四心:铸造心旷神怡的教育生活
1.倾心教育, 一往情深。我们的教师, 是奉献的教师, 是有理想的教师。
2. 舒心工作, 心想事成。
教学, 不是为了简单地拿工资, 它需要高度的责任和良知。“舒心工程”, 努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加强人文关怀, 给予机会, 促进发展。
3. 尽心培育, 桃李芬芳。
或许我们的学生不是最优秀的, 但一定会是最幸福的。育人先育魂, 做人先做诚。敞开心扉, 师生共勉, 留香于人。
4.铭心蠡小, 意气风发。我们蠡小有不少外地教师, 因为优秀, 所以当地学校竞相聘请, 但他们依然痴心不改, 留在蠡小。因为这里有他们追求的足迹, 有他们铭刻于心的生活。
●●五型:创造精彩纷呈的教育艺术
教育不是劳动的复制与操作, 追求艺术因素, 离不开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1.学习型:人生贵学, 活到老, 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 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2.创新型:我们鼓励创新,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新知识、新发展、新成果培育学生。
3.信息型:只有顺应时代, 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加强教师信息吸收、利用、反馈的培训, 强化科学信息色彩, 善于运用科技手段组织教学。
4. 思辩型:
思辩是智者的座右铭。我校在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时, 突出思辩性, 鼓励合理深入, 加强案例、现象、理论的研究。
5. 实践型:若要真知现, 切莫忘实践。教育是面对面的实践, 惟有实践的教育才能有意义。
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 篇8
1,通过对瓜果的基本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觉,增强亲近生活的情感。
2,根据瓜果的形状、质地和色彩,并利用其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变化,创造出有趣的新形象。
3,在游戏、语言、手工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瓜果不同的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创造制作。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活趣”情境空间
你喜欢看中央台少儿频道的节目吗?最喜欢其中的什么栏目?……《智慧树》栏目的主持人是谁?今天让俞老师来当一回红果果姐姐,你们欢迎吗?另外,还有可爱的小咕咚出现呢!你们高兴吧!(播放轻松快乐的音乐)
[设计意图]中央台少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也是最向往的地方,通过老师当一回红果果姐姐,由此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红果果:今天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去瓜果农庄考察,听说那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瓜果呢!(出示课题)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伴随着《小火车》的音乐)
我们的心情怎样?你可爱的小脸上表现出来了吗?(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艺术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诗意的世界、多彩的世界。创设“活趣”情境空间导入新课,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坐上小火车去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让学生置身于情趣盎然的“智慧场”,促使学生投身于一种自然、智慧而又充满快乐气息的愉悦氛围中。
二、拓宽智慧活动渠道
红果果:小朋友们,看!(多媒体画面)守护农庄的咕咚在等我们呢!听!(录音)咕咚热情地说:欢迎小朋友来到瓜果农庄考察。今天我们要考察3站,首先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猜猜它是谁?”
1红果果:咕咚有一间神秘的瓜果小屋,让我们用手伸进去摸一摸、说一说瓜果的身材、外衣质地,然后猜猜它是谁。不妨让红果果先来试一试,谁也想来?邀请学生参与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瓜果。我们再来看一看瓜果外衣的颜色。
2红果果:(多媒体画面)红果果可喜欢一首儿歌了,它也悄悄向我们传递着秋天瓜果的信息(瓜果的身材、外衣的颜色),让我们一起仔细听一听。
(录音)咕咚开心地说:“小朋友们在这一站表现得真不错,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成功!瓜果有着大小不同的身材,穿着不同质地的外衣(滑滑的、刺刺的、硬硬的、毛毛的……),外衣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让我们来到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找呀找呀找朋友!”(多媒体画面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神秘的瓜果小屋,让学生“猜猜它是谁”,通过感官描述出瓜果的形状、质地、颜色,学生在玩、抚摸瓜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果皮的光滑、粗糙、坚硬;通过儿歌《秋天的画报》欣赏体验,检验感知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愉悦的感受。
红果果:调皮的瓜果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瓜果朋友。
1找找瓜果朋友,小朋友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跳起来,同时用你的小眼睛在这四周找到一个你喜欢的瓜果朋友。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打扮瓜果朋友。
2打扮瓜果朋友,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可爱。和红果果来个挑战赛,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给瓜果朋友穿上有颜色的外衣,然后给它画上表情(活动随着音乐的结束而终止)。来,让我们再演一演瓜果朋友的表情。看得出你们的朋友都很快乐。
(录音)咕咚可羡慕了,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而且都打扮得那么漂亮可爱,可怜的冬瓜和南瓜在哪里呀?
红果果: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静静欣赏歌曲《冬瓜和南瓜》,你就能找到答案的。
(录音)咕咚伤心地说:“原来呀,他俩在农庄的篱笆外,可孤单了,你们愿不愿意把可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他俩?”
3介绍瓜果朋友,让它成为冬瓜和南瓜的朋友。红果果示范介绍(名字、形状、质地、颜色、营养价值)。
谁也能学着红果果把自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冬瓜和南瓜?学生介绍瓜果朋友。
(录音)咕咚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冬瓜和南瓜可开心了,小朋友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还很有爱心,帮助冬瓜和南瓜找到了朋友,我宣布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成功!”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寻找、打扮并介绍瓜果朋友。以儿童的视角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在游戏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更深入地掌握了各种瓜果的形状、颜色、质地,为接下来的创造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果果:(多媒体画面)哇,这么热闹的农庄引来了瓜果魔术师!
小朋友,你想学会变魔术吗?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手指动动,小脑袋转转。一起做个瓜果魔术师。
(录音)咕咚大声喊道:“红果果,红果果,小朋友们,你们别闹了,让我们快快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瓜果变变变’!”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瓜果吗?请你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浏览多媒体画面)
香蕉的形状是?——弯弯的。你会联想到什么?菠萝的外衣是?——刺刺的。你联想到了什么?根据猕猴桃的外衣、颜色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们看,瓜果变成了什么?是哪个瓜果变的?用什么方法变的?
2红果果也要来大显身手了。这儿有两个瓜果,一个是?(黄瓜)另一个是?(橘子)从身材、颜色上联想到了什么?先把黄瓜?(切)再将橘子?(剥)最后用什么方法?(接)组合起来又可想象成什么A(红果果示范步骤)除了用切、剥、接的方法,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得出结论:还可以用剪、撕、粘、画的方法。(多媒体出示范作)
3小朋友,你们想成为瓜果魔术师,那就小脑袋转起来。各个小组商量讨论:可选择果盘里的一个瓜果,根据它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第=种可选用几种瓜果,根据它们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组合、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学生小组讨论。
4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齐心协力让瓜果变变变,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就能成功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瓜果变变变”,成为一个瓜果魔术师。通过欣赏会变的瓜果并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教师适时渗透各种瓜果的联想方法与制作方法。通过联想,让孩子们“自主”创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红果果巡视辅导。
呜!(火车鸣声)(录音)咕咚可着急了,喊着:“小火车要返回了,小朋友们可要抓紧时间啊!”(提示作业时间)
三、搭建智慧评价舞台
小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智慧树前比智慧,欢乐多又多。请小朋友根据对自己小组、他人小组作品的满意程度到智慧树上摘取“智慧果”,并说出理由。最后由红果果摘取,评价。(智慧树上分为三星智慧果、二星智慧果、一星智慧果,作品分别为好、有创意,较好,一般)
[设计意图]在智慧树乐园中搭建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智慧评价舞台,学生在坦诚、关爱、和谐、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享受快乐、自信、成功。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录音)咕咚兴奋地宣布:“今天,红果果和小朋友在有趣的瓜果农庄经过三站的考察,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特别邀请你们一同品尝瓜果农庄的瓜果拼盘。”
红果果:看一看,每一个拼盘都如一幅画,美美的。闻一闻?——香香的。尝一尝?味道怎样?——酸酸甜甜的。
(录音)咕咚恋恋不舍地说:“红果果、小朋友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红果果:小朋友,在这次瓜果农庄考察活动中,你想对咕咚说些什么呢?感谢它什么呢?学生感言。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艺术活动,促使每个学生视觉、嗅觉、味觉的融合。通过再让学生说一说考察感受,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领略快乐生活中的美。
红果果:今天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快乐,还有收获。回家后不妨把我们的快乐、收获告诉爸爸妈妈,再和他们一起做一道瓜果拼盘分享幸福与甜美。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回家吧!(伴随着《小火车》音乐离开教室。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红果果与学生带着收获、快乐坐上小火车结束今天的考察活动,同时课堂向外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与父母在家中共同制作一道精美的瓜果拼盘。我们说,考察活动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份收获与快乐,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实验小学办学基本标准】推荐阅读:
金铺镇徐庄小学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自查报告07-17
小学实验教学评价标准11-20
刘川乡慈济小学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自查自评报告07-11
园子小学标准化实验室验收汇报材料11-05
亭湖区实验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情况10-21
凉风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总结05-10
巴庙镇中心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05-18
袁庄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自查和整改方案05-24
郭嘉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自评报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