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2024-10-07

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共6篇)

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篇1

从美国研究型大学看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外部条件

本文主要以美国研究型大学及其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科研政策、科研环境及人才培养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美国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必须的外部条件和获奖规律性,以期为我国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壮大科学家队伍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 者:韩永强 孙少敏  作者单位:韩永强(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孙少敏(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山西太原,030012)

刊 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年,卷(期):2001 18(6) 分类号:N09 关键词:诺贝尔奖   研究型大学   条件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言语录 篇2

1、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类别:思想

2、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类别:信仰

3、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唯一的光亮。类别:友情

4、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类别:读书

5、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类别:规矩

6、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类别:人生

7、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类别:人生

8、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类别:自由

9、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类别:人生

10、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类别:人生

11、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类别:青春

12、我有一切应该幸福的条件,而且不管我的精神如何苦恼,我想我应该一直是幸福的,只要我始终能把内心洋溢的欣悦传达给别人。类别:青春

13、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类别:科学

14、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类别:友谊

15、

16、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类别:人生

17 、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类别:理想

18、这少女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用愉快而得意的梦境来麻醉自己的年龄,她时时刻刻想着爱情,那种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要不是因为她愚味无知,简直不能说是无邪的了。类别:爱情

19、在你要战胜外来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要你不断的自拔与自新。类别:人生

20、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类别:真理

21、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类别:时间

22、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类别:青年

23、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类别:友谊

24、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类别:理想

25、生命是弓,弓弦是梦 类别:生命

26、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类别:真理

27、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类别:真理

28、我生来是为斗争的。类别:人生

29、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类别:理想

30、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类别:思想

31、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类别:人生

32、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类别:国家

33、人生是一场。不管人生的财博是得是损,只要该赌的肉尚剩一磅,我就会赌它。类别:人生

34、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类别:人生

35、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 类别:思想

36、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类别:友谊

37、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类别:儿童

38、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类别:青年

40、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类别:真理

41、可怜一个人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了!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类别:人生

42、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类别:工作

43、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是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类别:时间

44、一个结婚以后的朋友,无论如何不是从前的朋友了。男人的灵魂现在羼入了一些女人的灵魂。类别:友谊

45、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类别:真理

46、人生是共同使用的葡萄园,一起栽培,一起收获。类别:理想

47、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类别:勤奋

48、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类别:青年 /道德

49、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类别:真理

50、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类别:智慧

51、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类别:奉献

5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类别:人才

53、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类别:信仰

54、生命像一粒种籽,藏在生活的深处,在黑土层和人类胶泥的混合物中,在那里,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海一个伟大的人生,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这样的生育需要整整一辈子。类别:人生

55、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类别:人生

56、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慈悲。类别:青春

57、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象,觉得自己参预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跟着宇宙所有的气息而震动,觉得那么自由,那么轻松。他还没有家室之累,一无所有,无所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能慷慨地舍弃一切。类别:自由

58、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类别:友谊

59、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类别:友谊

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篇3

要是可以与他们对话,那真是太荣兴了。当我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我真感觉是一个弱者和智者在对话。有时候,我们时不时的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时常让大人回答不上来,而这本书给了我们正确的回答。

为什么1+1=2?这个问题让人感到很荒唐,为什么1+1=2?1+1不就是等于2吗?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1+1就是等于2呢?一连串问题,照这样下去,这个问题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答案。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让数学若贝尔获奖者——————恩里科。逢比里来解答,好多人想这个问题应该长篇论语可—恩里科。逢比里给出的答案,短短几句话说的让你心悦诚服;假如你拿出一颗糖果,再拿出一颗糖果,有人问你有几颗糖果,你会说两颗;这就是1+1=2的答案。

阅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提出的小问题,往往都是简单而纠缠不清的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整个生命都充满了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人们总是不知疲惫的去寻找答案。知道最糟糕的事吗?那就是没有问题,那样人们生活在一个无趣的万千变化的世界里,人们甚至自己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

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篇4

46、1948年: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47、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48、1950年:塞索·法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发现π介子49、1951年:科克罗夫特(英国)、沃尔顿(爱尔兰)用人工加速粒子轰击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50、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美国)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物理学家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达 赖:1935年生于西藏,中国国籍,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52岁。

议论文论据集锦

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 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四、勤奋篇

1、道理论据: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2、事实论据: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 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五、积累篇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六、勤学好问篇

1、道理论据: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晁说之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会毫无用处。——富兰克林

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有创造事业。——伯克

2、事实论据:

华罗庚一生好质疑。伽利略多思好问。

鲁班发明锯子。鲁班生活在工匠之家,从小好学肯钻,随家里人参加建筑工程劳动,学会多种手艺。一次,他的手指被草拉破出血,他便研究起茅草,发现茅草边上有许多锋利的锯齿。据此,他发明了锯子。他还发明了曲尺、钻子、凿子、铲子、机关锁、机动的木马车和云梯等工具。两千多年来,他直被木匠奉为“祖师”。

七、惜时篇

1、道理论据: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富兰克林 时间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间。——谚语

2、事实论据:

分秒必争。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说话花去的时间,十分精确地记录下来。一月做一次小结,一年做总结。1963年是他最满意的一年,因为他创造了2006小时的最高工作记录。他出去散步,便背外语,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巴尔扎克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时间一一秒也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与刘琨均为同州主簿时,共同立下大志,决心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来。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听到野外鸡叫,将刘琨蹬醒说:“此非恶声也。”直床练习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

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我与您都应当离开中原到外边干一番事业了。”

八、助人为乐篇

1、道理论据:

高洁的人喜欢施惠,而耻于受惠。——亚里斯多德 助人应及时,帮人应诚心。——谚语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2、事实论据:

韩信与施恩不图报。

雷锋的优秀品质。雷锋生活上艰苦朴素,却常用省下来的钱去帮助别人。战友中谁家里有困难,他就偷偷地把自己的钱寄去;战友的衣服脏了、破了,他就悄悄地帮助洗净、补好。业余时间,他到学校当校外辅导员;逢年过节,他到火车站扶老携幼,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出差外出,好事做一路。一次,有位妇女为丢失火车票犯愁,他掏出自己的津贴买来票,还送她上车。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却说:“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是需要这样的‘傻子’的,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的。” 老人种苹果。有位老大爷种了许多苹果树。有家问他:“你这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能结出苹果来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了。”老大爷说:“虽然我吃不着,可是别人吃得着呀,那时候他们会感谢我的。

九、勇敢坚毅篇

1、道理论据

遇事难易,而勇于敢为——欧阳修

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居里夫人

古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

2、事实论据:关羽胃疗毒 伯承开刀 勾践卧薪尝胆 斯特洛夫斯基用生命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十、友谊篇

1、道理论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论语》

成功可以招引朋友,挫败可以考验朋友。——贺拉斯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培根

2、事实论据:

举世无双的密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管鲍之交

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也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管宁割席。三国时,管宁和华歆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菜园中锄草,看到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看也不看一眼,只管锄草。华歆把黄金捡起来看了看,才指导它掷去。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席读书,门外有一们官员路过,身穿鲜明的官服,坐着车子,前呼后拥,好不气派。管宁照常读书,一点也不动心,华歆却忍不住出去看热闹,心下羡慕不已。管宁看到这种情况,便把坐席割开,跟华歆各坐各的。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跟你坐一起。”

十一、孝敬父母篇

1、道理论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谚语 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楹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事实论据:

孝道要看尽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真伤心,因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丁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简单。”孔子劝解地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将白水当饮料,侍奉父母又亲,虽说是清苦些,但能尽量让他们高兴快乐,就算尽到你的孝道了。”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恩格斯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一笔巨额遗产。按照法律,长子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入弃继承权。这时,恩格斯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加剧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一年之后,母亲的身体逐渐康复,恩格斯才将真相告诉母亲。“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使我让您在晚年时因家庭纠纷而悲伤。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 山东济南一中创立“孝敬日”活动

十二、热爱劳动篇

1、道理论据: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可待幸福长眠——达•芬奇 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加里宁

2、事实论据: 陆龟蒙种地。唐代陆龟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家住在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房屋二三十间。他家的田苦于地势低下,一下大雨就跟江水连成一片,因此收成不好。陆龟蒙经常亲自拿带着农具,到田里筑堤,排水,除草,忙个不停。有人讥笑他过于劳苦,他说:“尧舜治理天下晒黑了脊梁,大禹治水磨出了厚茧,他们都是圣人,尚且如此辛苦,我一个平民百姓,怎敢不勤劳呢?”

十三、节俭篇

1、道理论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2、事实论据:

曹操不爱奢华。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朱德

十四、健身强体篇

1、道理论据: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本质就是于运动,安谥宁静就是死亡。——帕斯卡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木村久一

2、事实论据:

朱德同志喜受爬山。毛泽东的“日谈”

巴甫洛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经常参加骑自行车、划船、做操、游泳、滑雪运动。60岁时他练吊球和鞍马。70岁后,他练快步走,到80岁后,他练负重散步,长年的锻炼使的身体强壮,冬天从不觉得冷。

十五、爱国篇

1、道理论据:

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2、事实论据: 苏轼牧羊,虎门销烟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

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

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六、以民为本篇

1、道理论据: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十三、节俭篇

1、道理论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2、事实论据:

曹操不爱奢华。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朱德

十四、健身强体篇

1、道理论据: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本质就是于运动,安谥宁静就是死亡。——帕斯卡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木村久一

2、事实论据:

朱德同志喜受爬山。毛泽东的“日谈”

巴甫洛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经常参加骑自行车、划船、做操、游泳、滑雪运动。60岁时他练吊球和鞍马。70岁后,他练快步走,到80岁后,他练负重散步,长年的锻炼使的身体强壮,冬天从不觉得冷。

十五、爱国篇

1、道理论据:

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2、事实论据: 苏轼牧羊,虎门销烟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

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

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六、以民为本篇

1、道理论据: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事实论据:

危难时不弃百姓。曹操南下,刘琮束后无策,刘备率领兵马往江陵撤退,当时荆州百姓多旭附刘备,当撤至当阳时,百姓已达10余万人。装载什物的车辆有几千辆,一天只能赶几十里路。有人劝刘备说:“我们应急行军去保护江陵,现在人马虽众,战士却少,如果曹军赶到,凭什么去抵抗呢?不如抛弃百姓速行。”刘备回答说:“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现面百姓危难中归附我,是希望我能保护他们,我怎么能忍心抛弃呢?”

周总理心系灾区人民

江总书记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1998年8月13日,汉泽民总书记来到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上午10点,江总书记一下飞机,就直奔荆江大堤。当时,烈日当空,暑气逼人,长江第五次洪峰正在通过沙市,水位达到44.83米,流量为4.94万立方米每秒,是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江总书记来到重点险段观音矶察看险情。下午,江总书记又随着洪峰急速赶往洪湖。在中沙角险段大堤上,江总书记亲切慰问抗洪的广大军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城市,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十七、无私奉献篇

1、道理论据:

只在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我们愿意做一个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让年轻的一代踏着我们的肩膀上去。—华罗庚

2、事实论据:

孔繁森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抗洪英雄”高建成。

无私奉献永不变。1998年8月21日,全国劳动模范张霓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了10000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1这万元,是全国商界首家劳模公司——张霓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收入,也是一家私营企业为了得到她的“首堂授课权”的开价。在此之前,张霓已先后三次向市慈善总会、全国慈善总会和市抗洪指挥部捐款共1400元。张霓要告诉大家:“劳模无私奉献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十八、实践篇

1、道理论据:

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林鸿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队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实践的活动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克罗齐

2、事实论据:

做科研的有心人。竺可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可他上下班从不坐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坚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可坚持观察物候变化,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这样观察、记录,把天气变化、风力级别、气温升降等都记载下来,一生写了40多本这样的日记。临终前一天,他还记了这天的气象情况。从木匠到画家。齐白石出身于贫苦农家,12岁就为生计所迫而学木匠谋生。但他自小就酷爱绘画,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下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实践出真知。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此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00年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

十九、创新篇

1、道理论据: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知行

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

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爱迪生

2、事实论据:

商鞅、王安石变法,爱迪生发现和改进灯丝

推销商。有人到澳洲一个土著部落去推销鞋子,看到那里的人都赤着脚。一个失望地回去报告说:那里没有鞋市场,因为人们不穿鞋子。别一个很高兴地报告说:那里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因为还没人在那儿经营过鞋业。

二十、机遇篇

1、道理论据: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范晔

喜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培根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苹果为什么落地——牛顿

孟浩然错失良机。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放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凡尔纳误撞大仲马。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习法律。有一天,他参加一个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向下走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样从楼梯扶手向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的人身上。此人正是著名的作家大仲马。从此,两人相识了,大仲马的影响下,凡尔纳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最终被誉为法国“科学幻想之父。”

二十一、逆境成才篇

道理论据:

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豪杰的先决条件。——箴言 逆境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沙士比亚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事实论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命运抗争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

二十二、批评篇

1、道理论据: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歌德

千万别讨厌批评,它是你忠实的门警,假如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将会被错误偷尽。——格言

2、事实论据:

齐恒公不听忠言。周处改过自新。

希腊的进谏日。在希腊,狂欢节的最后一天称为进谏日。百姓可以向政府官员进忠告、献计谋,或者诉说自己的困苦、不幸和要求。群众在广场上以表演节目的行式进谏,政府官员们端坐在看台上或者街道一两边,边看边记录。

二十三、珍爱人才篇

1、道理论据: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隋书》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人才。——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邓小平慧眼识人才——王兆国

用人杰得天下。刘邦曾对大臣们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前方的供应,我比不上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双比不上韩信。但是我能够任用这些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他,因而被打败。对他的番话,大臣们无不心悦诚服。

美抢购俄科学家。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收益者。自1992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第一笔生意是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对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200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俄科学家每年从该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720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处上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相比。

二十四、遵守公德篇

1、道理论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心泰。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善用内在潜能,你就是走运的人。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

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篇5

诺贝尔和平奖是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给为促进名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也是1895年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1896年逝世)设立的五大奖项之一。其它四项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生理或医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评选工作是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负责,委员会的五名成员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1901年,第一个和平奖授予琼·亨利·杜南与弗雷德里克·帕西。每位获奖者都会获得一个奖牌、一本证书和一笔每年都在随时变化的奖金。1901年,帕西和杜南共同获得一笔150,782克朗的奖金。放在2008年,就相当于7,731,004克朗。2008年芬兰人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获得10,000,000克朗的奖金(比一百万欧元或140万美元稍高)。和平奖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的忌日)在挪威的奥斯陆由国王亲自颁发,这是唯一不在瑞士斯德哥尔摩颁发的奖项。

和平奖是最受质疑的奖项,一些获奖者饱受争议。尽管与5此提名,但甘地从未获过和平奖。1948年甘地被刺杀后,委员会考虑过授予他奖项,但最终以“没有合适的在世人选”为由不颁发该奖(真是的,没有在世的人选,但又过世的人选啊——译者注)。1961年,联合国秘书长道格·哈马绍在提名后就过世,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授予过世者的人。由此看来,想要颁布一条死后也可获得该奖的条令几乎难以实现。1973年,黎泰寿以越南还未统一、和平为由拒绝接受诺贝尔和平奖。1962年,和平奖得主莱纳斯·鲍林是唯一一位两次诺贝尔奖都独享奖金的人(1954年,他因在化学键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国际红十字会获奖三次(1917、1944/1963)。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获奖两次(1954、1981)。和平奖中有12位女性,位居所有奖项第一。截止2009年,已有97人和20个组织获奖;有19个年份没有颁过奖,位居所有奖项首位。

年份 获奖者

国家

获奖理由或介绍 表彰其在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时所发挥的作

琼·亨利·杜南

1901

弗雷德里克·帕

西

瑞士

法国

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始成员

埃利·迪科门 1902

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

1903

威廉·兰德尔·克里默

1904

国际法研究院

1905

贝尔塔·冯·苏

特纳

1906 西奥多·罗斯福

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

1907

路易·雷诺

瑞士 瑞士

英国

比利时

奥匈帝国美国

意大利

法国

国际和平局名誉局长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国际和平局荣誉秘书

英国议会成员;国际工

人协会秘书

表彰其为国际法所作

出的贡献 国际和平局名誉主席、代表作《放下武器》

调停俄日战争、调整财

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身为伦巴底联盟主席,奋战在意大利和平的第一线。

国际法知名教授,海牙

国际仲裁法庭法国代

表。

克拉斯·蓬图斯·阿诺尔德松

1908

弗雷德里克·贝

奥古斯特·贝尔

纳特

1909

保罗·德康斯坦

1910

国际和平局

托比亚斯·阿赛

1911

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1912

伊莱休·鲁特

瑞典

丹麦

比利时法国

瑞士 荷兰

奥地利美国

瑞典和平仲裁协会创

始人

国际议会联盟的杰出工作,国际和平局首任

主席

前首相;比利时议会成员;国际法协会成员

法国议会成员;法国

议会自由仲裁小组创始人兼主席;国际仲裁

倡议者

1891年成立

国际私法会议创始人;

内阁部长;律师

记者;和平主义期刊《放下武器》的创始人前国务卿;多样仲裁协

定创始人

1913

亨利·拉方丹 比利时

比利时议会议员;国际

1914 1915 1916 1917

国际红十字

1918 1919 伍德罗·威尔

1920

莱昂·布儒

卡尔·亚尔1921

马·布兰廷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

1922

弗里乔夫·南

1923 1924

无获奖者

瑞士 无获奖者

美国

法国

瑞典

挪威

挪威

无获奖者

和平局主席

美国总统;国联创

始人

前国务卿;法国议会主席;国际联盟

行政院主席

总理; 国际联盟行

政院主席瑞典代表 国际议会联盟秘书

长 科学家;探险者;国联挪威代表

南森护照的创

始人

奥斯丁·张伯

外交部长;《洛迦诺

英国

1925

查尔斯·盖茨·道斯 美国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法国

1926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德国

费迪南·爱德华·比松

法国

1927

路德维希·克

魏德 德国

1928

无获奖者

1929 弗兰克·凯洛

格 美国

1930

纳坦·瑟德布卢姆 瑞典

公约》的倡导者

美国副总统 ;“道威斯计划”计划的制定者

外交部长;《洛迦诺公约》和《凯洛格公约》的起草者

魏玛共和国总理; 外交部长 《洛迦诺公约》的起草者 巴黎大学教授 法国人权联盟创建人

和主席。柏林大学教授;德国议会议员 和平会议的积极分子

国务卿克洛格白里

安公约起草人

瑞典教会乌普萨拉大主教;普世教联运动的领导

简·亚当斯 美国

1931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美国

1932

无获奖者

1933

诺曼·安吉尔 英国

1934

阿瑟·亨德森 英国

1935

卡尔·冯·奥西埃茨基 德国

1936

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

阿根廷

1937

罗伯特·塞西

英国

1938

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瑞士 1939

无获奖者

社会主义学家;国

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主席

哥伦比亚大学校

长;《白里安-凯洛格公约》的倡导者

作家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员及全国和平委员会会员

外交部长;1932年

裁军会议主席

记者;和平主义者

国务卿;国联主席;

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冲突的调解者。

作家, 前掌玺大臣国际和平会议主席

1921年由弗里特约夫·南森创立的国际救援组织。

1940 1941 1942 1943

红十字国际

1944 委员会 瑞士

1945

考代尔·霍尔 美国

爱米莉·巴尔

美国

1946

约翰·瑞利·马

特 美国

1947 英国教友会 英国

美国教友会

美国 1948

无获奖者

1949

约翰·博伊德·奥尔

英国

1950

拉尔夫·本奇

美国

1951 列翁·茹奥 法国

前国务卿;促进了

联合国成立

历史学和社会学专家; 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名

誉主席 国际宣教协会主席

青年基督教协会世

界联盟主席

医生;营养学家;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长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国和平委员会和世界自由

联盟的主席 哈佛大学教授;联合国的托管分部人员;1948年巴勒斯坦问题的调解者。欧洲理事会国际委

员会主席

国际自由劳工联盟

副主席 1952

史怀哲 德国

乔治·卡特1953

莱特·马歇

美国

1954

联合国难民

瑞士

1955 1956

无获奖者

莱斯特·伯1957 勒斯·皮尔

加拿大森

1958

乔治·皮尔

比利时

1959

菲利普·J·诺埃尔-贝克

英国

1960

艾伯特·约翰·卢图利

南非

国际劳工组织成员, 联合国代表

外科医生;

美国红十字会;前国防部长;提出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成立于1951年

加拿大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工作时化解了苏伊士运河危

多明我修会教父

英国议会议员;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

合作。非洲国民大会主席

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先

1961

达格·哈马

舍尔德

瑞典 1962

莱纳斯·鲍

美国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瑞士

1963

红十字会协

瑞士

会 1964 马丁·路德·金 美国

1965 联合国儿童 基金会

联合国1966 1967

无获奖者

1968

勒内·卡森

法国

1969

国际劳工组

织 联合国1970 诺曼·布劳

格 美国

联合国秘书长

积极反对核试验

公民权利的发起者一个国际救援组织欧洲人权法院主席

国际玉米小麦发展中心负责人他对“绿色革命”的贡献使亚洲和拉丁美洲

深受影响

威利·勃兰

联邦德国总理; 因1971

联邦德国

1972

无获奖者

亨利·基辛格

美国

1973

黎德寿(拒

绝接受)

越南民主共和国肖恩·麦克布

赖德

爱尔兰

1974

佐藤荣作 日本

安德烈·德米1975

特里耶维苏联

奇·萨哈罗夫

贝蒂·威廉斯

英国

1976

梅里德·科里根麦桂 英国

1977

国际特赦组

英国

1978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

埃及

东方政策而获奖

1973年代表美国在巴黎和越盟签

订和平协议;促使美军退出越南战场

国际和平局主席;纳米比亚总委员会委员长.长期关注

人权问题 日本首相,表彰他宣布放弃日本核武计划、缓解地区冲

表彰他对维护人权、裁军和国际间的合作所做出的努

北爱尔兰和平运动

发起者

保护囚犯的人权 戴维营协议给埃及和以色列带来一次和平协商的机会

梅纳赫姆·贝

以色列

1979

德蕾莎修女

阿道弗·佩雷1980

斯·埃斯基维

1981

联合国难民

阿尔瓦·米达1982

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

1983

列赫·瓦文萨

1984

德斯蒙德·图

图主教 国际防止核1985

战争医生组

1986

埃利·维瑟

印度 阿根廷

联合国 瑞典 墨西哥 波兰 南非 美国 美国 天主教慈善工作者

人权领袖;成立非暴力人权组织对抗

国内军阀

成立于1951年

他们在世界核裁军

运动中做出突出贡

献,并得到世界各

地的认可

团结工会创始

人;献身人权事业

约翰内斯堡大主

教; 南非基督教会

理事会秘书长 该组织由60多个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自1980年创立

以来一直致力于研

究防止核战争的发生,并且鼓励销毁所有核武器。

联合国和平使者

1987

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

1988

联合国维和

部队

1989

第十四世**喇嘛

米哈伊尔·谢尔1990

盖耶维奇·戈尔

巴乔夫

1991

昂山素姬

1992

里戈韦塔·门楚·图姆

纳尔逊·曼德

1993

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

哥斯达黎加

联合国

中国西藏 苏联

缅甸

危地马拉

南非

南非

为中美洲的和平呕

心沥血,最终促成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五国签署了《中美洲建立稳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序》 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获奖原因过于敏

感,此处不做翻译

苏共总书记, 在和平进程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用非暴力理念推行

民主和人权

在推进社会公平、本土人名权利和文化和解等问题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为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将南非打造成一个更加民主的国家功不可没

亚西尔·阿拉

巴勒斯坦

法特

1994

希蒙·佩雷斯

伊扎克·拉宾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1995

帕格沃什科

学和世界事务会议 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1996

斯·贝洛

何塞·拉莫斯·霍塔 国际反地雷1997

组织 乔迪·威廉姆

以色列

以色列

英国

加拿大

东帝汶

东帝汶 美国

美国

为巴以问题的和平

解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表彰他的中东政策

领导了世界上的反对核武器运动

和平地解决了东帝

汶冲突

禁止和清除了杀伤

地雷

约翰·休姆

英国

1998

大卫·特林布

1999

无国界医生

2000

金大中

联合国

2001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2002

吉米·卡特

2003

希尔琳·艾芭

2004

旺加里·马塔

2005

国际原子能

机构

英国

瑞士

韩国

加纳

美国

伊朗

肯尼亚奥地利在北爱尔兰冲突中

做出的贡献

在大洲之间所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对韩国和东亚地区民主和人权的重视和朝鲜的和平谈

他们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

探求解决国际冲突的办法, 进一步提供加速民主和人权建设,促进经济社

会的发展。为民主和人权作出的贡献,努力争取妇女和小孩的基本

权利 为可持续发展,民主和平作出贡献

为军事无核化和核能安全化作出贡献

穆罕默德·巴

埃及

拉迪

穆罕默德·尤2006

纳斯

孟加拉乡村

银行 政府间气候

变化委员会

2007

阿尔·戈尔

2008 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2009

巴拉克·奥巴

孟加拉

孟加拉共和国瑞士

美国

芬兰

美国

为穷人,尤其是女性提供了经济和社

会援助。

唤醒人们对全球暖化问题的重视

三十年来不断地为减少国际冲突而努

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篇6

生平简介

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美国人,1914年6月21日出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3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4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1945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64~1967年任该校经济系系主任。并于1973~1977年任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1982年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1992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维克里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却从不关心货币的价值,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薪水是多少,他曾建议克林顿政府不要去管高达5亿美元的国债。

维克里学识渊博,善于思考,以理论的实践性闻名于世界经济学界。他的主要论著有:《以对风险的反映来测度边际效用》、《累进问题》、《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1996年,威廉·维克里因“在不对称信息下激励经济理论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维克里以82岁高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崇高荣誉,是自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以来获奖年龄最大的经济学家。由于他年事已高,经不起新闻媒体和亲朋好友等各种应酬的折腾和过分激动,在获奖三天后去开会的途中去世,从而也成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以来唯一无法出席颁奖典礼的经济学家。

主要学术思想

维克里第一个最富于创造性的成果,是他对税制结构方面的研究。维克里研究税制结构的最终目的,是要设计一种最优的税收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要能够对多少年来难以平衡处理的竞争性目标———公平与效率予以最优处理。他认为如果只考虑公平而不同时考虑调动积极性,收税人员就会从富人那里收取税金,将其中一部分再分配给穷人,一直到将富人的税收提高到他们认为公平的水平,最后使人们的税后收入大体相等。在这样一种税收体制下,显然不能激励人们发挥自己潜在的劳动生产能力,而是促使人们隐瞒他们的实际能力。因为具有更高的生产率的工人能够挣得更多的收入,但他们各自努力所获得的更高收入会被更高的税率所征收。所以,在这样一个纯粹是追求公平的税收体系下,最具有生产效率的工人将不会十分卖力地工作。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维克里提出了21条改革美国所得税体系的建议。他发明了“累积平均制”、“遗产权继承税制”,维克里还对消费税、公司税、政府债券的税收减免、土地价值税等方面有许多研究。

维克里的第二个理论贡献就是拍卖理论。投标或喊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如果交易者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那么,市场上产生的均衡结果将是一种无效率的状态。在1961年发表的著名论文《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中,维克里却证明并非必定如此。拍卖是一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市场制度,它有一系列以市场参与者的出价为基础来决定资源配置和出清价格的明确规则。市场是否有效率,就取决于这些规则是否符合激励相容的约束,能否有效地诱导自利的参与者主动说出他们真正愿意支付的价格。

根据维克里的观点,标准的拍卖分为四类:(1)英式拍卖:低价宣布后,任何递价一旦为拍卖商认可就成为立定递价,新的报价只有高于立定递价方被认可,递价终止后,拍卖物就以等于递价金额的价格拍板成交给最后与最高的递价竞买者。(2)荷式拍卖:初始价格确定后,拍卖商递减喊价,直到有某位买者喊“我的”而接受这一价格为止。(3)第一价格拍卖:即维克里所谓的“密封”或书面投票拍卖,其中最高价竞买者以等于全额投标出价的价格得到拍卖物。(4)第二价格拍卖物:最高价竞买者以等于第二高竞买价的价格获得拍卖物。

1976年,维克里又把英式拍卖推进为累式拍卖,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拍卖与投标理论,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第一,首次研究了密封投标拍卖问题,分析了拍卖中的共谋现象,指出在公开递价英式拍卖中容易产生买者共谋现象,而在密封投标拍卖中,拍卖商与竞买者以及拍卖商之间具有共谋的可能。

第二,对市场激励机制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强调市场规则(拍卖和密封投标竞争的规则等)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激励一致性的约束,其中市场激励是从交易者的私人信息和交易者参加或不参加交易的选择自由中诱导出来的。

维克里对于投标的研究,其重要性不只局限于投标方面,因为投标方法解决的是,如何在信息不完整或其分配不对称下,最有效地配置资源的问题,这开创了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先河。维克里对投标与喊价的研究,带动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让我们更了解诸如保险市场、信用市场、厂商的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租税制度、社会保险、政治机构等等问题。

(景普文)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下)米尔利斯(1936~)

生平简介

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英国人,1936年7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的明尼加夫,与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是同乡。14岁时他就对数学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兴趣,自学微积分。1954年考入爱丁堡大学,1957年,获爱丁堡大学的数学和理学硕士学位,于1963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9年,年仅33岁的米尔利斯就被正式聘为牛津大学的教授。1993年与他感情甚笃的夫人去世,为换个环境,1995年起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68、1970、1976年,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客座教授。1982年被选为美国经济学学会的外籍荣誉会员,于1989~1992年荣任英国皇家经济学学会会长。米尔利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为中国学子介绍“通往诺贝尔之路”。米尔利斯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在10至15年内将持续维持在10%左右。

米尔利斯的主要论著有:《最优所得税探讨》、《人口政策与税收的家庭规模》、《最优税理论》、《贫困危险与公众行为:福利国家的经济》等。199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尔利斯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作出的奠基性贡献。”

主要学术思想

1、“道德风险”与最优激励契约

“道德风险”最早是在保险业中发现的一种现象:一个人购买保险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以至于反而降低了他防范风险发生的努力行动。保险单实质上是一种契约或合同,它本身就可能改变对投保人的激励,从而改变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概率。承保人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出一种精巧的保险契约,以诱使投保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选择实际上也最有利于承保人的行动。当然,道德风险问题不限于保险业。涉及到契约或合同的其他经济领域也存在本质上相同的问题,即如何处理激励相容约束的分析技术问题。米尔利斯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使这一领域的分析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米尔利斯认为,在经济生活中,经济决策人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也是非对称的。并且,获得信息是要付成本的。信息不完全会使经济均衡的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影响到市场均衡的状态和经济效率。信息不完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决策人对经济现实中存在着的事实缺乏了解。第二,经济行为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掩盖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当经济行为人对经济变量掌握的信息量有差异,一部分经济行为人拥有更多、更良好的信息,而另一部分经济行为人信息不足时,就会导致信息非对称现象。在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的经济环境中,如何解决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就成为经济学家们一个重大课题。根据米尔利斯的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无法观察代理人的行为,如努力程度的大小、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无,以及条件禀赋,如能力、风险大小、风险态度等。代理人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降低努力水平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来达到自我效用的最大满足,甚至不惜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于是,道德风险问题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代理人不会采取委托人希望的行动。为促使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投入更多的努力,一定的补偿机制是必须的;或为了诱使代理人透露更多的私人信息,必须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米尔利斯给出了一个激励机制模型。为了避免代理人选择实际的低努力水平或机会主义行为,必须在代理人得到关于状况的信息之前采取行动,即事前提出警告或鼓励:如果产生低于某一限度将受到严惩;相反,如果产出达到某一限度会受到一定的奖赏。事后委托人实践诺言。这样,最优结果可以简单地通过对那些任务完成低于给定限度的代理人施加处罚来达到。米尔利斯据此得出结论:一是若代理人是风险中性者,给他以某种稳定的货币报酬将提供有效的激励;二是如果代理人确信自己的偷懒行为将受到委托人的重罚,代理人就会选择更高的努力水平以避免惩罚。

在经济现实中,激励机制的设计成为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的难题之一。一个经济社会的效率高低,关键在于能否设计一套适当的激励机制以诱导经济个体的正确行为,包括真实地透露其私人信息、选择更高的努力水平等。如果设计某种机制或规则能够完成所希望的目标,导致一种资源分配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或某种意义上的公开,就称之为激励相容。

米尔利斯的主要贡献在于说明:如何设计出一种制度或契约,使之能产生出一种激励机制,让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者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能主动地吐露“真情”,从而实现有效率的交换。正是他的贡献(当然也包括其他学者的一些贡献)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市场制度的认识,特别是对保险市场、信贷市场、拍卖市场、企业的内部组织、税收制度、社会保险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理解。从而构成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2、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教训

2009年11月15日下午,米尔利斯在南京大学作了一场题为《此次经济萧条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的演讲,在演讲中,米尔利斯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四点原因:一是房价虚高和股市神话的破灭;二是众多的金融衍生产品被高估,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三是政府政策鼓励银行过度信贷;四是银行的投资组合产品的失败。

鉴于这次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重大伤痛,米尔利斯总结了四条教训:一是目前的金融系统过于复杂,应该逐渐简单化,金融衍生品太多是不合适的;二是在挽救金融危机方面,不要过多期待银行利率所起的作用;三是政府应对失业率升降反应要更加快捷,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四是一旦出现危机,与其投资长期的、低回报率的项目,不如迅速在提高民众收入方面做出反应。

(景普文)

1996

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

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

因在非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作出奠基性贡献而获奖。

http://

传略

詹姆斯·米尔利斯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6年7月5日生于苏格兰的明尼加夫。米尔利斯1957年在爱丁堡大学获数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63-1968年在剑桥大学任教,其间曾任卡拉奇巴基斯坦经济开发研究所顾问。1968、1970、1976年出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客座教授。1976-1978年任英国财政部政策最优化委员会委员。1980年出任经济计量学会副会长、后任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利斯自60年代便活跃于西方经济学界,以激励经济理论的研究见长;70年代开始了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效卓著。米尔利斯在研究最优税制结构、非对称信息结构下最优契约设计、不确定性下的福利经济理论联系等方面造诣很深,成为这些领域的代表人物。

1996年获奖者、激励理论的奠基者

——詹姆士•莫里斯(James Mirrlees)

莫里斯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最优所得税机制涉及问题上。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每个人是否有能力是不太清楚的,当能力不可观察时,只能根据收入征税。但如果对高收入的征高税,有能力的人就会假装能力很低,使自己得到好处。因此,由于信息不完全,政府的最优税收行为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莫里斯探讨了政府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一种激励性相容的最优税收机制。提出了显示机制原则:解决激励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种与个人利益相容的方式,引导所有人如实表露自己的信息。通过运用此原则,为动机问题设计最优契约或解决方案变得极为简单。

“道德风险”最早是与保险业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购买保险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以至于反而减少了他防范风险的努力。道德风险问题还存在于涉及契约关系的其他经济领域。莫里斯以委托一代理人方法对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重新阐述。他的结论是,为了使代理人有足够的激励去选择有利于委托人的行动,就必须在合同的设计中让代理人也承担起一份结果不确定的风险,并从这种风险承担中获得相应的补偿。

——199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

威廉·维克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14年出生于英属哥伦比亚的维多利亚市,1996年在美国纽约去世。

维克里在欧洲和美国接受了初级教育,1935年在耶鲁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35-193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开始在华盛顿的国家资源计划委员会和财政部税收研究处工作。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从1946年起维克里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并于1958年成为教授。维克里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擅长税制改革研究。维克里在1992年被选入美国国家科学院,担任美国经济委员会主席。到1994年为止,他共出版了8本著作,发表了139篇论文、27篇评论,此外还有61篇未发表的论文。

1996年获奖者、在诺贝尔奖光环中倒下的经济学家

——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

莫里斯教授和维克里教授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199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新闻公告

维克里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就强调累进税制对个人的激励作用,指出设计税收制度将会面临两个方面的动机问题:一方面,政府不能确切地知道每个人的真实能力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二是税收制度反过来又会直接影响和激励相容问题,以便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维克里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拍卖法即维克里拍卖法……维克里在公共部门定价理论方面的成就反映在他就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定价体系。他在其研究纽约地铁客运定价问题的经典论文中试图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公共产品的定价体系,希望改进边际成本定价法。

上一篇: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下一篇:2023年陕西社区专职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