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时间管理程序

2024-09-03

标准时间管理程序(共8篇)

标准时间管理程序 篇1

标准作业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和标准作业文件编制提供依据,使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和标准作业文件符合标准化管理规定,以标准化的形式对产品过程作业进行控制,达到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和生产作业文件有效性管理。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和生产过程标准作业文件的管理。3定义

3.1 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明细表、工艺装备、特殊工艺过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3.2 工位控制作业文件:标准作业指导书、工作要素表等生产过程作业文件。

3.3 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一种编制标准文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工作班组通过减少浪费、持续改进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4职责

4.1 生产制造部负责公司生产作业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对生产作业文件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负责对生产作业的安全环保方面的管理,负责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劳保保护、安全环保卫生等工作监督检查。

4.2 设计研究所负责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和生产作业文件的标准化管理,负责产品过程技术文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4.3 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负责产品生产质量检查作业文件编制和实施。

4.4 承制单位技术组负责承制产品过程技术文件设计编制和实施过程的管理,承制单位负责组织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作业文件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的管理。5工作程序

5.1 过程设计技术文件的管理

5.1.1 产品过程设计必须依据产品设计图样和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编制,产品过程设计文件编写要详细,各个环节要考虑周全,要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应符合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定。

5.1.2 公司技术部负责对产品关键、重要工序和特殊工艺等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的审批,负责对生产单位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1.3 产品承制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标准化实施工作,负责产品关键、重要工序和特殊工艺等过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并对正确性负责。

5.1.4产品特殊工艺过程作业指导书设计的一般要求

5.1.4.1人员的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要求做到持证上岗。

5.1.4.2设备的要求:需对设备进行要求,明确设备工序内容要求,如热处理的炉温的均匀性要求,设备的精度等级要求等。

5.1.4.3材料或坯料的要求:如需对材料或坯料提出要求的,应在作业指导书中有明确的规定。

5.1.4.4工艺参数的要求: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的工艺参数和详细的规定,如机械加工的切削深度、切削速度、主轴转速、进给量以及热处理的装炉温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冷却介质的温度、时间等,以便操作工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

5.1.4.5工艺装备的要求: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作业所用的工艺装备。

5.1.4.6 工作环境的要求: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有明确的规定。

5.1.4.7 检测项目的要求: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检测项目,同时规定检测器具,检验方法以及检测频次等。

5.1.4.8 控制内容的要求:作业指导书编写时应有相应的控制内容和要求。

5.1.5 对过程设计技术文件编写的具体要求

5.1.5.1 作业指导书编写时应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消化资料、核对零件流动卡、零件数量、检查工艺装备是否齐全、工艺装备是否检定、生产环境与工艺要求的符合性等。

5.1.5.2 作业过程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作业指导书编写时应对作业的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并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5.1.5.3 作业指导书编写时应有作业过程完后的处置事项,主要包括:相关记录的填写工作,作业后的清理工作等。

5.1.5.4 作业指导书编写时应有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停电、或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的处置方案等。

5.1.6 作业指导书审批:按工艺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经批准下发执行。

5.1.7 作业指导书发放、更改、归档等管理应符合公司文件控制程序规定。

5.1.8过程设计作业指导书的格式采用必须符合公司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企业标准规定。

5.1.9 产品过程设计技术文件的有效性控制由技术设计部门按产品工艺文件控制相关程序进行管理,并负责产品工艺文件有效的检查监督。

5.2工位控制作业文件的管理

5.2.1 生产作业文件的编制由生产部门GFPS办公室组织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依据相关工艺流程、产品工艺、工位作业范围、工位承担产品等进行编制,小组成员(车间班组或小组)在组长及技术、质量、安全等相关人员的协助下制定及更新相关工位生产作业指导书,保持生产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

5.2.2 工作小组负责按作业程序进行实施,积极协助小组成员找出作业标准的潜在问题,持续改善以便达成工作小组的方针目标。

5.2.3 生产车间领导、生产要素负责人、车间精益生产技术员、小组长负责工位生产作业各项工作的管理。

5.2.4生产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负责明确对本单位生产作业指导书归口管理责任,制定相应生产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生产单位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应符合如下管理要求。

5.2.4.1 所有批量生产产品的应编制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并按制定程序对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批、更新、闭环进行管理。

5.2.4.2 明确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发放、归档保存及作废销毁等控制管理工作。

5.2.5 标准作业文件格式采用必须符合公司《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企业标准规定。各生产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生产作业指导书标准,制定的生产作业指导书格式标准应上报公司技术管理处标准化进行备案,纳入《工位控制标准作业》企业标准中进行统一管理。

5.2.6 标准作业文件的编制

5.2.6.1标准作业文件的编制应充分发挥作业指导书的作用,应高度重视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在编制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时,应以工作小组成员为主,在生产、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的支持下共同编写。

5.2.6.2 在编制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前,应首先对生产现场的现状工艺规程、作业环境、现有设备和工装、精度检测手段和方法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5.2.6.3 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设备的过程能力进行必要的分析,在必要时计算工序能力,做好工艺实验对比,保证编制的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可行、可靠和有效。

5.2.6.4 编制生产过程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文件前应对编制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如价值流图、制造工艺、质量功能、七种浪费的识别等。

5.2.6.5 生产过程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序号、工序名称、产品及零件名称;

2)操作者,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3)作业顺序,符合工艺流程;

4)工艺参数、工艺装置符合标准要求;

5)质量要求,符合质量控制和管理规定;

6)明确检查频率和检测仪器;

7)生产节拍(周期),准确;

8)标准手持(指按照作业进行操作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操作生产,而在工序内持有最少限度的待加工品);

9)关、重特性标识完整,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10)指导书审批复查为有效版本(有效标识)和编号;

11)指导书编制对作业过程有安全防护要求。

5.2.7 工位控制作业文件的应用

5.2.7.1 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是一种可视化显示工具,它显示当前工作的执行标准。因此在现场工位标准作业指导书均应被张贴和放置在容易观察、取到的地方。

5.2.7.2 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标准化的控制工具,质量管理人员、组长、车间领导可根据作业指导书检查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5.2.7.3 工位控制标准作业指导书还是一种培训工具,在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指导书的培训,使员工了解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使用作业指导书开展工作。

5.2.8 工位控制作业文件的变更

5.2.8.1工位控制作业文件的更新应按程序进行重新审核并进行更新。

5.2.8.2 在下列情况时工位控制作业文件应进行更新:

1)过程和产品改变时;

2)生产纲领改变时(节拍发生变化);

3)工位调整或人员变更时;

4)质量、安全事故或高风险虚惊事件发生时;

5)产品特性(关键特性、特殊特性)改变时;

6)定期评审时发现不适当的工作程序;

7)操作人员的改善提案被批准时。

5.2.8.3 对工位控制作业文件进行修正和更改,由工作小组成员按文件更改管理办法规定执行,经相关人员审查并进行实作验证是否符合安全及质量要求。

5.2.8.4 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重新制定应对相关质量控制文件进行更新,并将作业指导书更新时间填入作业指导书中,完成相关人员签核,同时,告之工作小组员工,并张贴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5.2.8.5工位作业员工变更时,必须对作业指导书作业员签字栏等进行更新。

5.2.8.6 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更新由生产单位和车间作好的更改记录。

5.2.8.7 根据最新的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对该工序的新员工进行操作培训。

5.2.8.8 车间领导、工作小组组长必须随机地检查工位作业人员指导书以确认工作小组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是否有持续性的改进,定期稽核评估。

5.2.9 生产作业指导书的改善

5.2.9.1在下列情况时作业指导书应进行改善:

1)进一步提高质量;

2)降低成本而减少工时;

3)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减少在制品库存;

5)全面贯彻可视化管理。

5.2.9.2 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应悬挂于现场或员工触手可及的地方,如果作业要求在作业指导书和工作要素表中表达不完全,需特殊说明的,可以采用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附页进行直观、详细的描述,同时悬挂于现场或员工触手可及的地方。

5.2.9.3 质量检查作业指导书用于产品质量确认检查的工位,其余不需要质量确认的工位可不悬挂。

5.2.10 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评估及改善流程

制定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定期评估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维护和改善--改善方案的验证--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张贴。

5.3 作业文件的监督检查

5.3.1生产部门GFPS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生产作业文件管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5.3.1 作业文件主要检查内容:

1)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的制定和作业文件标准化情况;

2)工位控制作业文件编制内容的统一性、完整性、正确性,满足精益生产标准作业相关要求;

3)工位控制作业文件张贴和放置在作业区内,操作者能够方便读取;

4)操作者完全熟知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

5)粘贴在作业区内的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应为有效版本;

6)制定有工位控制作业文件的变更管理办法,作业文件的变更按照管理办法进行改进、完善;

7)工位作业人员上岗前对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学习。

6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

7相关记录

工位控制作业指导书

工位控制检查记录

标准时间管理程序 篇2

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样品项目管理程序》。该管理程序中明确了对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 (RMP) 能力认可结果的承认和利用, 并鼓励各标准样品生产者积极获取CNAS的RMP认可。

这是CNAS RMP能力认可制度开展以来, 首次得到我国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RM) 两套行政管理体系之一——标准样品领域的正式承认。这是CNAS坚持走国际化路线, 不断与我国RM行政和技术管理方沟通和协调的结果, 也是我国标准样品管理和技术部门积极寻求符合国际惯例, 推动我国标准样品生产和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具体体现。

国家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的该做法, 对于推动我国标准样品质量保证和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标准样品获得国际承认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标准时间管理程序 篇3

关键词:环境救助 响应程序 收费标准

一、前言

随着大陆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大陆在加强内陆油田勘探开采的同时,加大对南海、东海和渤海湾地区海上原油的开采。以渤海为例,目前,渤海中海石油所属海上油田达15个,海上平台69个,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6个,相关作业船舶(包括移动式平台)达100余艘。2010年,渤海油田年油气总产量达到3 000万立方米(当量),占大陆海上石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大陆还根据经济内需总量,不断扩大国外原油的进口,仅2009年原油进口量就达2.3亿多吨,其中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大陆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活动的快速发展,对沿海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海洋环境污染风险日趋加大。人类在利用海洋进行能源开采和运输活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然承受极大的环境风险压力。因为,任何人为的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都极有可能引发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导致海洋生态灾害性破坏。

2003年8月5日,停泊在上海吴泾热电厂码头的“长阳”轮遭一艘船舶碰撞,约85吨重燃油泄漏,导致吴泾热电厂六期码头至闸港上游段8公里水域、滩涂及岸线遭到严重污染。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虽然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但不久后,油污已经形成2 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并被冲上了一些岛屿,给当地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深远的影响。污染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2010年7月16日,我国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虽然经过救援人员全力扑救,仍导致1 500吨左右原油泄漏入海,大连附近海域至少43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给海上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中国救捞的职责与现状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又是一个航运大国。大陆濒临太平洋西岸,大陆岸线长约1.8万千米,岛屿6 500余个,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的海运事业和海洋经济将会更加繁荣,中国救捞作为国家唯一一支专业救助打捞力量诞生于1951年,发展于20世纪中叶,跨越于救捞体制改革。

2003年,中国救捞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体制改革后,正式组建了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她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专业救助力量之一,统一垂直领导和管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救助局,烟台、上海、广州三个打捞局以及北海第一、东海第一、东海第二、南海第一等四支救助飞行队。北起鸭绿江口,南至西沙海域,救捞系统共建立了21个救助基地、7个飞行救助基地。目前拥有员工9 000余人,包括3 000名技术人员、4 000名船员和400名潜水员;180多艘不同种类船舶组成的庞大船队,其中有80多艘拖轮和14艘浮吊船,10架直升机和2架固定翼飞行器。

中国救捞以“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为宗旨,以“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为救捞精神,履行以下主要职责:负责航行在大陆沿海水域的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遇险的国内外航空器及其他方面的人命救助和海上消防工作;负责船舶和海上设施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港口及航遣清障、沉船存油和难船溢油的应急清除;提供水上、水下工程作业服务;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救灾等抢险救助、打捞任务;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

中国救捞实行“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动态值班待命制度,使得专用救助船以基地为依托,以待命点为前哨,最大限度地发挥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建立了救助、打捞、飞行“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

自1951年8月中国人民打捞公司诞生至2012年末,救捞系统共救助海上遇险人员62 412名(其中外籍人员

9 713名),救助遇险船舶4 258艘,打捞沉船1 706艘。环境救助以东海救助局典型案例为例: 2005年3月8日,“东海救169”轮成功救助因碰撞失火的载有危险品的马绍尔群岛籍“RICKMERS GENOA”轮;2009年9月19日,“东海救112”轮、“东海救113”轮在舟山海域联合救助利比里亚籍装载28.5万吨原油的搁浅超级油轮“FRONT PAGE”轮;2010年4月4日,“东海救113”轮在长江口水域成功救助机舱爆燃的巴拿马籍液化气船“COLDEN CRUX 18”轮;2012年8月2日,“东海救159”轮在福建厦门以东海域救助触礁进水油船“润扬3”轮等。

三、环境救助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防污染工作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主要有《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1990年,IMO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简称OPRC公约)。大陆在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舞台上一贯主张并支持航运界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尽到了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责任。同时也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及《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等。

nlc202309020753

(一) 预案制定及应急机构建设的依据、目的

依据《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公约,为防止海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国救捞作为海上应急救援重要力量之一,除了履行人命救助主要职责外,为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海上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辖区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制订了相关防污应急处置预案。当污染事件发生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救助行动方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有关事务,包括救助力量调派、应急救助方法、处理污染方式等。考虑到各海域条件的不同,我们专业救援力量和当地有关单位应在减少污染损害决策的制订与执行,以及其他救助力量的参与等方面保持适当沟通协调。

应急预案的建立须确保相关单位之间对海上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与救助方面的合作。另一目的是组织协调一切有关污染反应与救助、相关费用的工作和行动,减少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命、海洋环境和财产安全。

(二) 应急救助指挥部的组成及组织机构

1.应急反应处置工作小组的建立及职责权限

按照海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和污染物特性,将污染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等级制订相应的应急救助子预案和子响应程序,并成立专门应对海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工作小组和相应的应急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分工和应对措施相应程序。建立由行政首长、分管首长、应急救援、安全、飞行、后勤保障、基层单位等专家组成的应急反应工作小组,下达行动指令,具体指导救援行动。主要职责包括:

(1)对所辖海域发生的水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评估;

(2)审核批准污染事件抢险救灾、救助打捞方案,对救助中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指挥和管理;

(3)根据海上突发污染事件的具体险情、应急救助方法,进行决策并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

(4)协调政府等其他相关部门为海上污染事件抢险救助提供支援。

2.环境救助相应的应急指挥及力量组织架构(如图2)

3.环境救助应急响应主要程序

应急体系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海上污染事故发生后,报警信息应迅速汇集到救助指挥值班室。性质严重的重大事故的报警应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机关和相应行政首长报送。接警时,做好事故的详细情况记录和联系方式等。报警得到初步认定后,应立即按规定程序发出应急救援指令,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在救助指挥值班室接到警报后,应立即建立与事故现场的船只、船东或业主的联系,根据事故报告的详细信息,对污染情况作出判断,由救助指挥值班室或现场指挥人员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通知应急救援力量和相关部门响应关闭。当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救助指挥值班室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报告应急反应处置工作小组,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人员(专家)到位,开通专用信息与通信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组等。为保证对污染事件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救助指挥值班室在优先考虑人命安全的前提下对肇事标的、污染物的特征、污染的面积和形式、事发水域的地理特征、海上气象条件等作出了解和确定。

成立现场应急指挥组后,应急救援力量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积极开展人命救助、环境救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上级救援机构请求实施扩大应急响应。

当前,我们所有的专业救助船舶是实行24小时海上动态待命制度,在接获信息后,救助指挥值班室在报告应急反应处置工作小组的同时,立即调动事发海域最近的救助船舶前往现场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评估、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减少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指令救助直升机用拍照、摄像等手段获取污染事故第一手影像资料,准备紧急吊运应急人员、物资,为环境污染事故提供快速有效的应急救助。待救援行动完成后,及时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为保证应急反应救援预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应当针对此类应急救援方案定期组织协调联合应急反应演习及桌面推演,以增强与有关单位和其他机构的协调。演习完成后,相关人员应对演习进行评估,尽力改进应急救助反应机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油(化学品)污染方面的培训和演习,加快培养应急反应专家。

三、完成环境救助所采用的方法及不足

在接到环境污染信息,作出最迅速反应后,清污专家组依据现场情况及事发海域环境特点、可能的污染扩散趋势、救助力量的设备与供应、污染源的控制处置、污染物的回收处理等作出科学评估,以使应急处置小组作出决策,调派救助力量迅速行动;根据污染物、载运工具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应急救助过程中人命救助的方式方法,使用的机械工具、药剂、技术,承运工具堵漏、污染物的转驳,以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等等。具体措施如下:

1.油类污染救助的方法及存在不足

(1)对载运工具采取正确得当的堵漏、转运、拖带等措施,以避免更多的油类泄露导致更严重的污染。

(2)利用海洋本身所具备的油污降解机制,进行海域中溢油污染的清除,其机制包括展延作用、挥发作用、乳化作用等。 但是耗费时间很长,容易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利用化学性药剂对油污进行处理,以便进行人工、机械等方式处理。缺点是处理不彻底会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4)利用沉降剂、吸油剂、吸油粘等进行物理性海面处理。缺点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会对海床以及海底生物造成污染。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形成二次污染。

nlc202309020753

(5)利用海面焚烧的方式清理海面油污,但容易造成大量空气污染。若在沿海会对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6)利用现有的拦阻隔离设备、撇油设施、油水分离设施等,进行机械式处理海面油污回收,以减轻损失,但当事发海域气象海况条件恶劣或事发时间较长时难以进行,作业困难。

2.气体类、有毒、易燃易爆化学品等事故的应急措施

参与施救的人员在对燃烧爆炸或易燃易爆品做好降温消防灭火工作的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穿戴好防毒、防化装具,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污染的泄漏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等条件确定施救的工具、方法,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泄漏、扩散造成更大的危险、损失。利用我局应急救助力量反应迅速、行动迅捷、对事故预警和早期控制的独到优势,及时确定可能受影响人员、区域防护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避免对周围人员、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

四、环境救助费用及索赔的探讨

在以往的海上环境救助处理中,我们关注的是直接的环境损失,包括事故调查费用、清污费用、财产损失及渔业资源的损失等。

当发生海上环境污染时,首先要进行海洋生态污损勘察和调研,之后对海洋环境损害提出较为充分的书面评估报告。其次,采用市场价值法估算天然渔业资源、捕捞业等直接利用价值的损失,采用Costanza等人关于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平均公益价值的研究成果估算海洋干扰调节、生物控制、文化价值、营养循环等间接利用价值的损失,采用影子工程法、生物修复法等恢复费用法估算海洋生境价值的损失;再者就是现场清污费用的核算。这里着重探讨现场清污费用的核算:

(一)救援力量

当发生环境救助时,首先需要的是救援船只。在施救部门接到请求应急救援的时候,施救单位要依据海上发生污染的现场实际情况调派相应的专业救援及清污力量。专业救援力量是按照国际惯例及相互约定的马力小时,以美元计费的。计费时间从救援力量出发点开始计算,直到现场救援及清污工作结束返回出发点为止。

(二)清污装具

清污装具包括围油栏、吸油毡、吸油机、撇油器、油水分离器、消油剂、驳运泵、驳运管线、移动发电机、照明器具、防护用品、各类收集容器、辅助设备(消防设备、救援工作艇、便携式惰性气体系统、压缩机、靠把)等。产生的费用主要有设备调运费、租赁费、清洗维护费等。每一项设备装具都以美元/日为计费单位来计算,也就是说费用是由所有清污设备装具的调运、清污租赁时间及后期清洗维护等费用组成。

(三)救援指挥人员和现场清污人员

按照现场发生污染规模的大小,商定参与现场清污的人员数量。人员组成有两部分:

1.专业技术保障人员:包含救助公司经理、公司联系人、救助船长、救助工程师、助理救助工程师、潜水总监、具有HSE或类似证书潜水员(但饱和或混合气潜水员除外,其救助费用由SCR同意或仲裁人决定)、各类技术专家、顾问等。

现场清污工作人员:主要由清污人员工头、清污工人、现场安装人员、钳工、设备操作人员等组成。所有参与清污工作的人员是按照职务、等级的不同,通过商定来确定人工费用,也是以

美元/日来核算。

另外,还要考虑现场海况气象条件,以及清污的危险程度,把救援力量补给等因素纳入费用产生清单里。

所以说,整个清污过程产生的费用是巨大而繁琐的。依据国际公约及当事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防污染主管部门的指挥协调下,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勘察评估下,以及施救部门与被施救单位充分的沟通协商下,来计算出总的清污费用。当产生环境救助时,首先要快速处置,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防止污染扩大化,因此,不免会产生海事纠纷,甚至诉至法院来判决执行。

参与清除船舶污染损害,需要索取清除污染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在清除污染工作结束后,应尽快向有关当局提交索取清除污染费用报告书,该报告书应包括:(一)清除污染的时间、地点、日程记录或《航海日志》摘录;(二)投入的人力、机具、船只、清除材料的数量、单价、计算方法;(三)组织清除的管理费、交通费及其他有关费用;(四)清除效果及情况报告;(五)其他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

五、环境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环境救助应急反应体系还不完善,各协调机制有待于加强

以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来说,世界上有不少发达国家的溢油应急反应体系相当成熟,溢油应急力量较强,其中以美国、日本和英国较为典型。美国的国家溢油应急体系建于20世纪70年代,包括科学的溢油预防、控制和应对策略系统、信息库系统、溢油鉴别系统,以及污染损害赔偿体系。其主要构成是,国家溢油应急反应指挥中心和相关的州政府、地区建立的溢油应急反应系统。美国实施油污基金制度。联邦政府建立10亿美元的油污基金,各州政府也通过立法建立了1亿美元油污基金制度。此外,政府还建立溢油清除协会会员制度,面向所有社会群体开放,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保证溢油清洁公司机构正常运转和进行快速的溢油反应。反过来对照我们,当应急响应程序启动时,在指挥、协调、调(征)用各相关单位部门应急力量、物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指挥权的统一,不同单位、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统一评估标准的制订,应急资源的调(征)用的费用补偿机制,气象、海况、海域特点等客观因素对应急响应时效性的影响等。

(二)专业救援单位针对环境救助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装备方面:

1.我们的应急救助力量虽然较多,但相当部分救援力量存在设备简单老旧、技术含量低等问题,而能应对恶劣海况气象条件且载有现代化清污设备的新型大型专业救助船只数量严重不足。

2.现代化的清污设备和器材储存不足。目前,我们所储存具备的专业清污器材和物资量少且型号匮乏,这样造成应急清污处置时只能在进行先期、简单的处理,而不能长效地根本性解决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nlc202309020753

3.救助直升机速度快,搜寻范围广,但飞机数量少,且缺乏专业侦测装备及远程图像传输能力,无法在第一时间报告污染情况,从而延误决策时间。

人员方面:

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尤其是环境污染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困扰着应急救援的发展格局。同时,经费不足,尤其是人员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人员架构不稳定,人员的引进及流失窘境困扰着发展,对建立强大的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形成较大的阻碍。

技术方面:

1.缺乏对环境救助能力的深入研究,尖端技术的引进还受到国外限制;

2.鉴于目前的技术能力,救助直升机飞行还不具备夜航能力,只能在较好气象、海况下,执行人命救助、污染监测、物资人员运送等应急任务;

3.救援人员缺少有效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三)清污费用的法律地位

为确保防污应急体系的正常运转,应该赋予应急反应费用的赔偿请求以优先权,采取支持和鼓励清污行动的政策,否则必然对事故的控制不利。但一般情况下,清污费用均是通过和谈解决的。2005年初,“明辉8”轮与“闽海102”轮在广东南澳岛附近海域发生碰撞,“明辉8”轮泄漏0#柴油628吨入海,汕头海事局依法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清污行动,发生费用692 8681.49元。随后向广州海事法院起诉两船东,要求连带赔偿费用。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组织的清污单位发生的费用,但不支持海事的索赔费用。法院认为,海事公务船舶从事调查、监控和清除油污情况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认定其所进行的调查、监控和清除油污事故而产生的费用属于行政开支,不应赔偿。然而海事局发生的清污费用,也属于污染损害。如果前述案件的判决正确,海事局利用自身力量进行的清污属于行政行为,若海事局不进行清污,相对人以行政不作为起诉海事局,要求其清污,而不是要求污染责任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样的结果将是鼓励污染海洋环境。因为污染责任人可以不承担清污责任或其费用的赔偿责任。

六、解决方案和研究对策

为尽快改变现状,提高环境救助的应急反应能力。当前,建议建立国家环境救助应急反应中心,健全有关环境污染各地、各相关单位部门之间沟通联络长效机制,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交流研讨会,并就应急救助力量的发展、应急救助方案和预案的完善、组织指挥程序、技术设备保障、行动协调配合等环节展开交流研讨;加大与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及国外相关单位的合作,着力提高专项应急设备的实用性、便捷性、高技术含量的研究和推广;不间断组织相关应急专业人才培训;建议油船、化学品船等特殊船舶船东参加船舶互保协会等组织,建议根据《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特别补偿条款建立对特殊船舶征收一定的“防污保险费用”(国际油船船东防污染联合会—ITOPF已有先例),用来补偿应急处置单位的部分救助成本。

对于海峡两岸,建议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协同配合处置机制,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专项应急演练和桌面推演,共同增强两岸救助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全力保障,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标准时间管理程序 篇4

I.目的:标本的质量是检验结果准确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为使标本的采集、管理受控,特制订本程序。

II.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的临床标本。III.规程:

1.职责: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须知本程序,相应工作岗位人员负责落实。2.工作程序:

2.1 标本接收:检验人员接收标本时首先应注意核对检验单:科别、姓名号、联号,发现错误需要更改时,应由原申请人员更改或征得同意后更改。2.2 标本的唯一性标识:确立样品的唯一性标识,要有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明确的规定和标本,不可自作主张,以确保样本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不同阶段不发生混淆。2.3 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见相应项目的临床标本收集程序。2.4 检查合格后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2.5 所有标本均可能具有传染性,须严格遵守医院有关院内感染及医用垃圾的管理和处理规定,工作人员须注意保持并随时检查容器的完整和无标本外泄发生,并做好记录。

2.6 拒收标本的条件:标本管联号与申请单不一致;标本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采集时间过长超过检测时间;样品变质。2.7 不能及时处理的标本,接受标本后,不能立即进行检测的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分离血清,冰箱保存。

2.8 检测前标本处理时,工作人员须仔细核对标本与标本资料记录的一致性,准确无误时,方可进行处理。

2.9 废弃样本经确认后均应视为有传染性,保持容器完整,置于废弃标本处,按有关规定消毒处理。

5-1-6实验室记录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I.目的:保证试验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便于回顾。

II.范围:检验过程产生的数据资料,诸如病人信息资料、样本资料、检测数据、检验结果等。III.规程:

1.职责:检测人员对记录负责,室负责人对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监督负责。2.工作程序

2.1 试验记录分为三个部分:

3.1.1 检测前的记录:病人信息资料、样本资料的书面记录。3.1.2 检测过程中的实验记录。3.1.3 检测结果的电子记录。3.2 记录方法:

3.2.1 接受标本记录:以书面形势记录病人信息、样本信息、是否保存,同时对样本做标识,记录人签名。

3.3 书面记录保存:

3.3.1 填写书面记录,字迹清晰。如有涂改,在涂改处应有涂改人签名,不得在记录本上进行无关书写,保持记录本清洁、完整。

3.3.2 检测过程中的实验记录:在专用实验记录簿上记载,不同实验区的记录簿不得混用。试剂贮存区应记录检测所用的试剂盒情况(名称、批号、数量)和自配试剂记录;标本制备区记录检测标本数及在本区内进行的技术操作过程。

3.3.3 实验记录须妥善保存,涉及医疗纠纷及特殊情况外,本室无义务提供给他人借阅或复印。

3.4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按照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认真负责的完成工作。同时及时、完整填写各项实验室工作记录册,每项记录册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档,保存期2年。

3.4.1 《标本接收记录册》由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按《标本接收程序》完成。

3.4.2 《标本贮存记录册》由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分类保存时按《标本贮存程序》完成记录。3.4.3 《试剂入库记录册》由室主任指定专人负责接收试剂,将试剂的批号、接收时间、数量的项目记录在册。

3.4.4 《试剂配置记录册》由各项实验的试剂配置人,在配置试剂时按记录册的要求填写。3.4.5 各项《仪器使用记录册》由操作人员在操作仪器后按记录册要求填写。

3.4.6 各项《仪器保养维修记录册》由操作人员在仪器维修和保养后按记录册要求填写。3.4.7 各区《温度、湿度记录册》由每天各区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完成。3.4.8 各区《冰箱温度记录册》由各区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完成。

3.4.9 在《消毒液配置记录册》由室主任指定的专人定期即时配置消毒液后登记。4.4.10 《抱怨处理记录册》由处理抱怨的实验室负责人或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在处理抱怨时按《抱怨处理程序》登记。

4.4.11 《实验室日常管理记录册》由实验室主任指定专人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详细了解各项工作情况,并按记录册的要求登记。

4.4.12 《加样枪校准记录册》由实验室主任指定专人对加样枪校准后,详细记录。4.4.13 《污染物处理记录册》由实验室清洁人员在完成污染物处理后记录。4.4.14 《失控记录册》由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在发生和解决失控时详细记录。

4.4.15 《室内质量控制记录册》由各项实验操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时将实验数据详细记录。4.4.16 《标本拒收记录册》由工作人员在拒收标本时按《标本处理程序》完成。4.4.17 各区《清洁、消毒记录册》由各区工作人员在消毒后处理。

4.4.18 《标本处理记录册》由工作人员在处理标本时按《标本处理程序》完成。4.4.19 《标本上机记录册》由工作人员在上机扩增时完成。4.4.20 《标本检测结果记录册》由工作人员实验完毕后记录。

5.此标准操作变更程序:如果本操作程序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则应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科室负责人则召集所有与本程序有关的人员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变更本程序。

5-1-7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I.目的:为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废弃物对实验室和社会环境造成污染,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工作。II.范围:实验室的所有废弃物。III.规程: 1.程序:

实验室各区的废弃物分日常废弃物(如纸张)和生物污染废弃物(如吸头、离心管),分不同途径进行处理,日常废弃物应置于黑色垃圾袋内,按日常废弃物处置方法处置;有潜在传染性的样品及其他医用废弃品(如吸头、扩增完毕的反应管等)应视为生物污染物品,应置于盛有10%次氯酸钠的废物缸内,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并贴有明显的标识),统一交由本科的专人负责,由专职人员送医院垃圾站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1 每天实验前,在各区废物缸内均加入半缸10%次氯酸钠,实验中将吸头、子弹头丢入 废液缸中浸泡。

1.2 实验结束后将由10%次氯酸钠浸泡过的实验垃圾转入密闭垃圾袋中,由卫生人员(10%次氯酸钠浸泡后方可收集)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每天更换废液缸的10%次氯酸钠。1.3 临床标本(血清、血浆),手套、帽子、口罩、扩增后产物及一次性使用物品等实验材料,实验完毕后密封包装由卫生人员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扩增后的反应管严禁在实验室内打开。

1.4 检查操作台面和设备内是否有遗漏吸头,试管等。如有,捡起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废液缸内,并立即用1%次氯酸钠对可能污染区域擦拭2~3遍,再用75%酒精擦拭1遍。1.5 实验区域的所有垃圾袋以黄色为标志,各区域垃圾在实验区缓冲间内封口,贴上生物标记,实验完毕后移出各实验区域,在公共走廊内移交卫生处理人员,并做好记录。

2.此标准操作变更程序:如果本操作程序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则应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科室负责人则召集所有与本程序有关的人员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变更本程序。

5-1-8实验室生物防护程序

I.目的: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实验室中存在的污染源对实验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II.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III.规程:

1.职责: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生物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作。2.工作程序:

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知晓在实验工作中存在的污染途径和防护措施。2.1感染途径:

2.1.1 直接接种:工作中偶然的针刺、破碎玻璃划伤直接引起传染。

2.1.2 皮肤、粘膜接触:临床标本中的感染源通过破损皮肤、粘膜接触造成感染。2.2 预防措施

2.2.1 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标本都认为是具有传染性,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应保持容器完好,无泄漏,完成检测后及时处理。

2.2.2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及工作鞋,都应戴上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离开实验室要换下工作服及工作鞋。

2.2.3 实验过程中若有血清等生物污染物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肥皂、自来水彻底清洗干净。2.2.4 在实验过程中,病人标本或试剂不慎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标本接收区及制备区应备有生理盐水。

2.2.5 实验过程中再使用针具等锐器时,尽量小心防止受伤。若被锐器刺破时,应立即脱下手套,尽量挤压伤处,使血流出,然后用碘酒、75%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预防补救措施。2.2.6 在实验过程中端正人标本(血液、体液)外漏或实验台面被血清等生物污染物污染后,应立即用10%次氯酸钠消毒,再用75%酒精擦净消毒。

2.2.7 实验完毕离开时,应脱下所有该实验区个人防护装备。离开实验室要洗手,洗手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3.实验室内禁止抽烟、吃东西。

4.实验室工作人员流动必须按照《人员流动程序》来进行。5.实验室清洁、消毒按照《实验室清洁程序》。

6.实验室生物污染物按照《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理程序》。

7.此措施变更程序:如果本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则应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科室负责人则召集所有与本程序有关的人员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变更本程序。

5-1-9实验室应急处理程序 I.目的:为避免因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和试剂盒发生质量问题而影响到临床检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程序。

II.范围:可能影响到检测报告发出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等。III.规程:

1.职责:及时发现并报告仪器设备和试剂盒的异常情况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

2.对于潜在着一定的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的不确定因素,一旦发生,作为对应措施,实验室应有一套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室负责人有责任组织并直接监督本程序的实施。3.工作程序:

3.1室负责人接到仪器设备故障的报警后,立即现场确认异常情况的性质和故障程度并及时排除。

3.2仪器设备故障本室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通知有关设备维修人员或供应商,具体程序见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对于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的同时,采取以下处理办法。

3.2.1 有满足使用要求的替用设备的,启用替用设备。

3.2.2 可借用其他部门仪器设备时,核实该设备的使用状态良好后可借用。

3.2.3 替用、借用或备用设备的使用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必须同时满足实验室管理措施(特别是防污染)的要求。

3.3 试剂盒质量发生问题(如试剂变质等),经核实后,及时通知供货商更换另一批次试剂,或借同级医院同一厂家的试剂,使用前需先作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4 仪器设备故障或试剂质量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预期将会影响到检测报告的及时发出,可将标本送至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已影响到报告的及时发出,应向病人或相关病区公告,取得病人和医生的谅解。

3.5 影响到检测报告发出的情况,应在应急处理登记表作记录。

3.6 如遇到停电应急,实验仪应配备UPS断电保护措施以保存数据,同时立即通知医院尽快恢复供电。

3.7在实验过程中,病人标本或试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3.8此标准操作程序变更:如果本操作程序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则应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科室负责人则召集所有与本程序有关的人员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变更本程序。

4-13成人静脉穿刺标准操作规程

I.目的:建立成人静脉穿刺标准操作规程确保静脉穿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II.范围:适用于成人静脉穿刺。III.规程:

静脉穿刺是实验室试验获取血液样本的主要技术和方法。1.静脉穿刺前准备

a)准备好穿刺用托盘,内应包括所有采血用具(手套,止血带,注射器,针头等)b)确认受试者名单。

c)所有的样本收集管要贴上标签

d)确保受试者以舒服的姿势躺着或坐着,并使手臂的腹面向上。e)洗手

f)在受试者的穿刺位以上8~12厘米处紧紧的系上止血带,但不能太紧以免受试者不舒服。止血带的捆绑时间不应超过1~2分钟。

g)选择合适的血管:当轻压或轻拍时能感觉到其回弹的静脉即为合适的血管。最常用的选择部位是血管丰富并且血管贴近皮肤表层的肘前区域。

h)选择适用的穿刺方法。静脉穿刺通常有三种方法:真空管采血法,注射器法,头皮针法。i)收集所需的器具。

j)带上手套并注意常规防护。

k)用酒精棉球涂抹将要进行穿刺的部位,从中心以同心圆方式向外周涂抹,如果手臂不够干净者则需要重新擦拭。

l)穿刺部位晾干约30~60秒。m)在洁净后不要触摸穿刺部位。Z.静脉穿刺法

2.1真空采血法 真空采血管内具真空环境,当针及血管连接后,能将血液从静脉吸入采血管内。

a.刺穿某一已经选定的静脉。

b.使针与手臂成约15度角,迅速的使其方向与血管一致。c.针口斜面保持向上,迅速平稳的将针刺入血管。d.固定针头,使其不移动。

e.当第一支管采满后,换上附加的管。

f.如果没有血进入采血管内,则慢慢的退针,直至几乎离开皮肤。此时,重新确认血管的位置,并缓慢往血管方向送针。

g.如果再次穿刺不成功或者受试人觉到过分疼痛,则中止抽血而尝试改换穿刺部位。h.退针前先把真空管拔出。i.解开止血带。j.退针。

k.用纱布轻压抽血的部位,或要求受试人自行轻压3到5分钟。手臂需举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以调控血流。

l.迅速把针放回专用容器。

m.在穿刺部位的纱布上贴上胶布。2.2注射器法

注射器是一个包括活塞和针筒的器具。当活塞往外抽时则产生吸力。当针插入血管后,产生的吸力能将血收入针筒内。a.穿刺某一已选定的静脉

b.试针与手臂成约15度角,迅速使其与血管方向一致。c.若观察到扣回倒血现象,指示针已经准确的刺入血管。d.固定针具确保针头不移动。

e.平缓的回抽注射器以抽取所需体积血液。f.解开止血带。

g.退针。待针头离开人体后,轻轻的把注射器往上拉动,防止血液从针头滴下。

h.用纱布轻压抽血部位,或要求受试者自行轻压3~5分钟,手臂需举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以控制血流。

i.将血液样本完全转移到指定的管内。j.迅速把针放入利器专用容器

k.在穿刺部位的纱布上贴上胶布。2.3头皮针法

头皮针法是一种从小血管采血,或为婴儿和幼儿采血的常用方法。用头皮针采血最方便的部位是手部静脉。a.在手背选择最大的合适静脉。b.用食指与拇指固定该血管

c.一起挤压食指与拇指之间形似蝴蝶状的静脉两翼,使其倾斜,以便能使针处于合理的位置。d.使针与手臂成约10~15度角,迅速使其与血管方向一致。e.平稳迅速的刺针

f.若观察到回血现象,指示针已经准确的刺入血管,轻轻的往前推针,使针刺入血管内更深的部位。

g.固定针头,如有必要,用一手抽针,一手固定针筒。h.当抽取足够的样本后,解开止血带

i.退针。待针头离开人体后,轻轻的把注射器往上拉动,防止血液从针头滴下。j.用纱布轻压抽血部位,或要求受试者自行轻压3~5分钟,手臂需举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以控制血流。

k.将血液样本完全转移到指定的管内。l.迅速把针放入利器专用容器

标准时间管理程序 篇5

酒店经营竞争日益残酷,酒店软件服务中的三化即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愈显重要。我们在调研许多酒店时发现,酒店软件服务与硬件设施发展相比,进步是微乎其微,而国际连锁酒店却恰恰相反,他们是非常注重酒店软件服务,在投入的时间与经济上,大大超越国内酒店在这方面的比重。所以,每当外资酒店进入一个地区时,同行均有“狼来了”的恐惧感,然而,在科学的分析以后我们不难发现,国内酒店的硬件设施并不比外资酒店弱,甚至有些地方还超越,但我们的软件服务服务与他相比,就无法相提并论了。这种现象在国内酒店比比皆是,这是国内职业经理人对于基础三化管理的理解不一致或不准确,造成目前酒店管理里的许多基础服务不到位。

一、国内职业经理人对于三化管理存在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过去的经验代表专业

中国酒店的专业化进程是一个拿来主义的进程,从最开始的建国学半岛,白天鹅学假日,到全国学建国白天鹅,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含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星标也是学习国外的行业标准,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经理人的创新思维,第一代(1995年以前)开始的职业酒店经理人基本上养成一种复制能力,将过去在某酒店的工作经验、制度完全照搬,有些东西自己都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不顾所在酒店的消费习惯、区域文化及酒店功能布局等实际情况,必然形成酒店百店一个样的质量同质化。

经验只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不是百战百胜的法宝,善于运用经验是站在昨天肩膀的巨人,过于依赖经验是活在昨天的矮子。

误区二:制度越多代表越越规范

酒店是集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部门多,制度细。每一个做酒店的人对于制度的规范性都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明显感觉,我们做过统计,完整编好一本酒店管理实务,大约字数在50万字以上,这样庞大的资料不是工作人员能够记得住的,能够经常运用的只有一些,如何有效进行甄别,选择一些最有用最实际的给予员工,并根据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实际程度进行有目的的灌输,这样会有成效的多。但现实不是这样,我们在一些酒店调研发现:有很多不实际、不实用的酒店制度往往使员工的负担加重,但这却是酒店管理人员重视的,对于制度越多越规范的错误认识在相当多的酒店内存在。

制度是企业前进的保障,是规范化的保障,但过于教条的制度会成为阻碍员工积极性,执行力缓慢的包袱,正如古人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误区三:现在的合作者等于过去的员工80、90后的新生代进入酒店行业,酒店行业普遍有难管理的共同感,时间、地点、事件都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如果还用过去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去管理完全不同环境影响下、完全不同学历教育下的团队本身就是一件啼笑生非的事情。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法来带好今天的80、90后是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50后可以带好我们,我们就应该带好80、90后,这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历史责任的问题。

二、如何正确理解酒店管理的三化

我们阐述到了三化在制定与质量及执行者的误区以后,我们应该对三化有一个直观准确的认识,到底在酒店管理里面如何理解三化呢?

首先应该是标准化:标准化含义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酒店管理中的标准化就是展现在客人面前的服务结果,比如车辆指挥的动作,礼宾员的服务与微笑,开房的效率与程序,客房里展现出来的卫生状况、物品配备等都是标准化范畴。酒店管理者需要把握的就是如何稳固标准,提高标准,所有的规范、程序都是为标准化服务的,某种意义而言,程序化是过程,标准化是结果,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其二规范化:规范是指一种统一性,一件工作一个员工做是按照某个程序,达到某个标准。规范化就可以理解成多个员工甚至所有员工做这件事情同样和一个员工一样的程序与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个就是规范化。规范化主要针对团队而言,而要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面管理者制度制定,培训、督导都是为规范化服务的,如果说一个酒店的质量标准不高与管理者个人的专业有关系的话,规范化不到位那就是管理的缺位了。

第三程序化:程序化实际上是酒店管理三化里很重要的一环,没有专业的程序化就没有规范与标准而言。程序化是指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某种意义而言程序化的好坏决定着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好坏。但程序化是需要管理者因地制宜的进行变化,还可以根据程序去创新。这些年来,酒店里的客房铺床,餐饮摆台,经历了多少的变化,这都是一代又一代优秀职业经理人,酒店专家努力的结果,我们一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拿着过去的程序当成专业,而应该结合实际,提高标准,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程序化。

三、国际连锁酒店对于三化管理的执行

在三化管理里面,国际连锁酒店做得可谓是尽善尽美,无论从哪个地方来看,去过国际连锁酒店消费者或在里面工作过的人都有明显的感受,他们的三化管理制度清晰,注重培训,执行到位,这是国内酒店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例如喜达屋集团旗下的喜来登品牌,对于他的早餐都会有明细的规定,如冷盘配置多少,饮品配置多少,热菜配置多少,水果如何配置等等都有详尽的喜来登标准,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国际连锁酒店都会有细化量化的可行性标准,这一点,是真值得我们国内酒店学习的。

四、因地制宜是科学三化管理的前提

要做好酒店的三化管理,前提就是因地制宜,许多酒店不一样,特别是功能布局不一样,物资配备不一样,这就要求着酒店管理者必须认真考察实际,结合实际科学制度制定,闭门造车只会制作出一大堆不实用却又耗费人力的制度,往往会在后面的经营里根本不适用。

案例:笔者曾经在湖南某地主持筹备一家五星级酒店,筹备前期召开高管会议,要求大家做好各部门的定编定岗,结果第二天几位副总都将自己分管部门编制报上,在审核过程里发现有些部门多了,有些部门少了,有些岗位人员编制多了,有些岗位人员编制少了。这充分反映一些职业经理对过去的依赖,对过去资料的依赖,没有认真走现场,连定编定岗都出问题,以此类推,后面的物资采购,制度设定我想也会直接从电脑里出,基于此,笔者带着副总一个一个部门进行实地测算,从此扭转当时对于过去经验依赖的作风,也为那家酒店的筹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获得投资方与团队对于个人的认可,在后来的市场经营里也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哲学的管理观点,也是管理工作方法的公式定理,懂得运用经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是提高三化管理的根本出路。

五、良好的培训是三化管理提高的法宝

众所周知,培训是执行力的保障,培训是服务质量提高的保障。三化管理也是如此,酒店需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才能保障三化管理执行的到位,如何做好三化管理的培训,笔者建议:首先选好优秀的培训师,师资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老师是带不出好的学员;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培训体系很重要,要建立循环培训、针对性培训体系,循环培训的好处可以熟能生巧,针对性培训可以专门针对在实际里表现不佳者进行,这样才能保持一致性;最后是培训注重实效性,培训不能走过场,培训不能当成任务,没有改变的培训不如不培训,免得浪费时间,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可以采取老师示范、学员跟做、学员单独做、老师纠正的四大步骤进行,真正达到培训是提高的保障目的。

六、督导检查是保障三化管理质量的最后屏障

我们在进行酒店管理具体事务时工作方法无非不是制定制度、培训普及、检查修正。没有检查就不能形成管理闭环,管理学前辈戴明先生已经详尽描述。然而现实中的酒店特别是一些区域酒店对于检查极不重视,表现在:酒店高管不重视,检查工作表面化,对检查者授权不够,检查者本身不专业等等,要做好酒店三化管理的督导检查,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酒店要有质检小组,组长应该由总经理担当,要形成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管理制度,对于检查组成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检查的质量。

督导检查即是管理的方法,更是管理的责任,许多检查的缺位往往与管理者责任心有关,现场管理永远是酒店管理的重要管理方法之一。

做好酒店三化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用心,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所有酒店管理者都用心了,那中国酒店软件质量媲美国际连锁酒店就指日可待了。(文/不详)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程序 篇6

2005-04-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程序。

一、企业产品标准审批发布前,须组织标准化、科研、质检、用户等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进行审查,提供如下材料:

1、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

2、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3、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4、产品验证检验报告。

二、企业应在标准发布之日起30日内按照《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到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三、企业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时,须提供如下资料:

1、企业产品标准文本(一式3份);

2、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申报表(一式3份);

3、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式3份);

4、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产品验证检验报告(1份);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四、受理备案的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对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应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在办理备案过程中,若发现企业标准违反有关规定时,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企业进行修改,限期改正,符合规定后再予以备案,并颁发《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证书》。

保健食品批文、卫生许可证(加注:与原件一致,供标准备案用及公章)

API标准制定程序简介 篇7

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缩写:API)是一个非赢利机构,是美国石油工业主要的贸易促进协会,成立于1919年。目前,代表着美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运输、炼化和营销等各个方面的280多家公司的利益。API的会员全部是自愿参加的,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我国也是其会员之一。目前大约有300多个公司参加,几乎所有大的石油公司都是API会员,还有很多的生产企业和技术服务公司等。API的工作是通过委员会和工作组进行的,现有700多个正在工作的委员会和工作组。而API标准制定程序为API标准的制定和出版以及API标准委员会的管理提供了确切的法律指导,确保了所有直接相关团体获得恰当的公示和在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API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API标准的制定有一套严密的程序。为了提高我国参与API标准的程度和深度,提升我国标准的制修订水平,给标准化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API标准的制定程序中的关于标准制定的程序、标准投票、标准维护以及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相关政策。

1 API标准制定程序

1.1 基本原则

API标准参与对所有直接物质利益相关方开放。考虑所有参加者书面意见和反对意见,并且对受到不利影响的团体给予申诉权利。API以协商一致、达成共识为基础制定标准,定义为有投票权的多数且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同时API力求维持各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利益相关方包括操作者(用户)、制造商、普通代表以及政府和学术代表。

1.2 通知、公告

标准活动应以适当的方式公布以便给直接物质利益相关方提供参与机会。可以是通知、公告、或电子等手段,包括标准委员会的会议,制定、修改、重新发布或废止标准的计划等。

API职员应每年向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提交标准制修订计划。批准为美国国家标准时,应向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提交相应文件。

1.3 资源需求-项目论证

开始标准制修订之前,相关委员会应审核建议议案的需求、完成时间以及所需的资源类型,直到上级批准后,方可开始实质工作。同时,要考虑API标准反映的现有水平、环保和安全生产以及新技术,还应考虑不开展标准议案所带来的影响、损失,以及其他相关影响。

1.4 委员会成员

标准委员会成员资格向所有直接和物质利益的个人开放,并应符合API相关政策。

1.5 投票

API投票包括会场投票、信函投票和特殊信函投票等。会场投票是委员会成员及官方代表的特权。成员缺席时,合法指定的代理人可行使投票权。未经委员会或协商小组信函投票批准的决议不是最终决议。经与会者多数同意制修订标准的决议,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委员会或协商小组范围内进行信函投票并进行批准。紧急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由主席与委员会官员商议后,进行特殊信函投票。一个新标准或已有标准的制定、修订、废止以及采用ISO标准必须经标准委员会或协商小组投票批准。应设定合理的投票时间(一般为6周),具体时间经主席与API职员协商后确定。投票意见有4项:赞成、赞成有意见、反对带有附件和弃权。所有的投票通过电子邮件投票系统进行,便于准备投票总结和意见汇总。

1.6 标准解释和上诉

标准解释就是对标准条款的含义进行回答。解释API标准,必须提交书面材料,只有API职员有权对其进行解释。一般而言,认为自己是直接物质利益相关方或由于标准决议将受到不利影响的,均有权提起上诉。

1.7 标准维护

标准维护分定期和连续维护。定期维护指标准发布后不超过5年的时间周期对整个标准进行复审,决定修改或确认;连续维护指协商小组根据时间表考虑和决定修改标准的任一部分。连续维护的标准的修改建议应在召开会议前至少30天提交,经规定程序审阅后,最后被提交给相关委员会主席。

1.8 标准会议

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标准会议,会议通知分发给相应的委员会、分委会以及相关利益方。会议对所有利益团体开放,不包括处理政策和预算问题的会议。除此,会议秘书应准备会议纪要(包括:委员会,分委会或任务工作组和成员的名称,会议日期,出席会议的成员名单等)。

2 启示

API标准的制定程序规定了和标准制修订相关的各个方面,从中我们能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API在美国国内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享有很高的声望,中东、亚洲许多国家的石油公司在招标采购石油机械时,一般都要求佩有API标志的产品才能有资格参加投标,API这个标志和名称已经被认为是质量和先进技术水平的象征和代表。无论从API这个独立的国家级机构还是其所制定的标准来说,均获得在重要能源方面的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相对而言,针对具体情况,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划分为9个阶段:预备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我国的标准制定有9个阶段,标准管理机制不尽完善,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中所反映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及标准化体系,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汲取国外先进标准化工作经验,深化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机构更新机制,由此推进我们自身的技术和经济发展,从而使我们标准化工作有进一步的提升,达到与国际同等水平。这样,也为我们建立世界级标准化机构打下了基础。

其次,API标准制定程序,其本身也是一个标准,我们自身的标准化工作也应从中有所借鉴,使得标准化工作更为准确、完善、及时、周详。我们还应该学习API及其标准,学习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和标准制定经验,站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推广的角度,更深层次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标准,利用石油市场的国际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调整完善自身的标准制定体系,标准化是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科研技术和成果,一旦应用于标准,才能被迅速和广泛地推广,才能使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先进的技术,只有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增强我们自身的竞争力,从而逐渐形成具有更深层次意义的标准体系,达到国际水准,成为先进标准的代表。

最后,API标准应用广泛,不仅在美国国内被企业采用,也在世界范围内被ISO和100多个国家标准所引用,同时,API积极参加适合全球工业的ISO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2008年,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这是一项重大突破,但是面对新形势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标准构成不合理,制定周期偏长,标准老化等。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深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改革,坚持采标,坚持学习先进标准,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改变我们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被动适应和跟踪追赶标准的状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相关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3 结语

API标准制定程序,为API标准的制定和出版以及API标准委员会的管理提供了指导,是对API标准的制定、维护以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是规范性的API标准制定程序。我们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借鉴,促使我们更好地完善自身标准化工作制修订程序,促进我国标准化工作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肉鸭的饲养管理程序 篇8

进雏前的准备 准备育雏舍,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彻底打扫好鸭舍卫生,用2%~3%火碱溶液泼洒地面后,再用高效消毒剂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空舍1~2周。于进雏前1~2天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并将舍温升到30℃左右。水槽要加满水,料槽要加满料。修补器具和房舍,每平方米安装5瓦的白炽灯1盏。

1日龄 进雏后300~500只/群一个育雏伞或一小栏。及时开水,雏鸭一边饮水,一边嬉戏,使之处于兴奋状态,能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排泄,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开食在饮水后1小时左右进行,自由采食,随吃随添,平均每只全天供料30克左右。由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定时定量。24小时光照,保证饮水充足。饲养密度为20~30只/平方米(地面平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9~31℃,饲养管理人员还应根据雏鸭活动状态及时调整育雏温度,做到“适温休息,低温喂食,逐步降温”。

2日龄 光照23小时,控光1小时。自由采食,温度下降0.5℃,平均每只鸭全天采食31克。

3日龄 光照23小时,控光1小时。自由采食,温度下降0.5℃,平均每只鸭全天采食32克。

4日龄 自由采食、饮水,每只鸭全天采食34克。每天早晨5时开灯、晚上9时关灯,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温度降0.5℃。

5~7日龄 自由采食、饮水,每只鸭每天采食34~36克,舍温降为24~26℃,早晚补充光照。

8~14日龄 饲喂量平均每天每只105克,8~10日龄65~90克,9~14日龄95~116克。饲喂次数改为每天6次,早晚喂料时补充光照。饲养密度(地面平养)为20~30只/平方米。可视情况去掉保温伞和护围,温度每天下降0.5℃,14日龄时温度可为20~22℃。

15~21日龄 饲喂量每只每天平均150~165克,在20日龄和22日龄分别加入25%和50%的生长育肥期饲料。整个育雏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饲喂次数改为每日5次,早晚喂料时补充光照。地面平养密度为7~10只/平方米。至3周龄结束,使其能适应自然温度。

22~28日龄 ①换料。育雏料换为育肥料,每只鸭占料槽槽位10厘米以上,水槽槽位1.5厘米以上。②温度、光照。采用自然光照育肥,冬季舍温不到10℃时应加温。早晚开灯喂料,每平方米安装5瓦的白炽灯1盏。③饲养密度。地面平养的7~9只/平方米,网上平养的可增加至14~18只/平方米。④饲喂次数。4次/日,早上6时开灯饲喂,上午11时、下午5时、晚上11时开灯加料。4周龄平均每只每天采食160克,自由饮水。⑤垫料。保持垫料干燥,并定期更换。

29日龄以后 ①饲养密度。地面平养的5~7只/平方米,网上平养的可加至10~14只/平方米。②饲喂次数。饲喂时间与次数不变,7周龄后平均每只每天喂料250克,8周龄220克。

上一篇:保险代理人真题一下一篇:江苏高考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