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孝道教育论文

2024-06-02

初中生孝道教育论文(共9篇)

初中生孝道教育论文 篇1

每次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替我忙前忙后,没有一丝空闲。但令我感激的,不是她的忙碌,而是她招待我吃。每次吃饭,她只吃小菜,并且吃得津津有味。我问她:“您为什么只吃这些?”奶奶总是说:“吃这些又不怎么样?”我无话可说,倒是像欠了什么。

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回家后,我看奶奶正要煮饭,就对奶奶说:“我来帮您煮饭!”奶奶不满地说:“这,你是弄不好的。”

“我会煮饭,我真的会煮饭。”我迫不及待地回答,奶奶只好由我了。

吃饭了,奶奶把菜端上来,有鱼、白菜、鸡翅膀。我看奶奶总是吃白菜,根本不吃鱼和鸡翅膀,很吃惊。

我想:奶奶光吃白菜不行,还得吃点别的。我就吃了一点鱼,装作难受的样子,故意说:“不好吃。”

“不好吃,给我。”奶奶不慌不忙地说。

我忙用筷子夹起鱼,放在奶奶碗里。我说:“我不爱吃,就给您吃。”

奶奶惋惜地说:“别人说吃鱼尾巴,就跑得快;吃鱼眼睛,眼睛就亮;多吃鱼,人会变机灵。你怎么就不吃呢?”

我趁机夹了一个鸡翅膀,放在奶奶碗里。奶奶叹了声气,说:“你不吃,你买来干什么?不能白白浪费呀!”我撒娇似地说:“您一直吃白菜,也不行,总得吃点肉。”

吃完饭,奶奶刚准备去洗碗,我就跑过去对奶奶说:“我会洗碗,让我来洗吧!”奶奶说:“你弄不好的,不把碗摔破了。”我说:“我暑假在妈妈那里,经常洗碗,从来没有摔破过。”奶奶说:“好,好,你就别把摔破碗了。”我拿着碗就去洗了。

这一天,我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却如释重负。

初中生孝道教育论文 篇2

关键词:孝,孝的教育,感恩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 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 但孝的意识越来越淡薄。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 许多孩子在家庭中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对父母呼来喝去, 没有一点尊敬父母的心。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处在养尊处优的地位。孝道这个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究其原因, 是学生不明白“孝”的真谛。所以,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已迫在眉睫。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担当起这个重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增强文化意识, 重视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尊重和了解多元文化, 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 语文教师应发挥优势, 抓住点滴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一、什么是“孝”

《说文解字》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孝”是个会意字, 上面是一个老子的老, 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子, 上下是一体的, 养儿防老。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 就是父母的分身, 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语云“孝乃天经地义也”。《孝经》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这五句话非常重要, 是做人的基础。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传统伦理文化, 自孔子开始, 孝便当作“仁之本, 义之先”的基础道德原则,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老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德规范。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建立孝道文化, 继承和发扬我国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二、借助课文分析,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 课内有许多课文都与孝敬有关。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围绕“孝”来选材的。我讲解邹韬奋《我的母亲》时, 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感受字里行间浓浓的母爱。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笑容, 是世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抓住这个契机,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启发学生懂得“鸦有反哺之孝, 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 从而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试想: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 给了我们生命;又是谁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抚养大。我们从一出生到断奶, 假如按每天吃母亲一公斤奶水计算, 我们三年就要喝母亲一千多公斤奶水呀。我又为学生们播放大导演翟俊杰把奶水放在小瓶子中, 用蜡封好, 30 年后拿出来一看, 奶水竟变成了血水。我们是喝了母亲一千多公斤的血水长大的。这样的深恩我们拿什么来回报呢?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送给母亲一件特殊的礼物, 如沏一杯茶, 做一次家务, 为母亲捶了一次背, 洗一次脚。第二天, 检查完成情况, 同学们都完成了, 并从中体味了亲情的温馨。

三、利用习作课, 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播放了汶川大地震时一位母亲用身体挡住水泥板, 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的画面, 当救援人员发现时, 孩子还在小被里安静的睡着, 人们抱起小孩时, 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 上面有一行字:孩子, 如果你还活着, 请记住, 妈妈爱你。在场的救援人员都哭了。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去世前, 想到的还是孩子能活下来。正是这位母亲, 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同学们看到这里都很震惊, 教室里鸦雀无声, 有的女生在轻声地哭泣。我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学生, 在这个世上, 谁最爱我们, 谁把我们培养成人, 母亲的深恩终身难报呀。让学生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同学们发言很动情。布置一篇作文《感恩父母》, 同学们写出了真情实感, 既对学生进行了孝道教育, 又练习了写作。

四、借助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我们学校, 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弟子规》作为学生必读课本, 利用班会学习。我们开展了《弟子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 对学生加深孝的教育。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 在家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从小就尊敬父母, 并利用网络搜集孝敬的感人事迹, 利用作文课分享给同学。有的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习主席的一组家庭照, 一张是习主席推着他的父亲, 孩子牵着爷爷的手;另一张是习主席牵着母亲的手散步在林荫小路上。这些温馨的照片对孝作了很好的诠释。让我们读懂了孝的内涵。习主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学生们受益匪浅。

浅论孝道教育 篇3

关键词:父母;子女;孝道;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75-03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做人之本,是道德之源。人都是父母所生养,均为人子,日后也应为人父母,此为人生自然历程。人应上有老下有少,世代相传承,也因此成就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纵观我国亲戚,或姻缘或血脉,归根到底为父母血脉:父母亲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人的一生,源自父母恩爱,十月怀胎,由乳养到食养,从怀抱到牵手至独立行走;牙牙学语开始,恣意玩耍到四处求学,挫折、病痛历练至健康与成长,过程中无不饱含父母心血与劳苦。于是,孝经中有了“父子之道,天性也”。正本拓源,弘扬孝道,夯实中华文化根基,创建宏大中华。

一、孝道缺失,对症寻根,正视沉疴

孝道,在幼时,是吾爷爷、奶奶辈教导的;长大过程中,多见于寺庙文化中。上了近二十年学堂,没有师者讲孝论经。今天,为人父母者,忘了教育子女行孝道。一是一心一意呵护自己的儿女,该面对自己父母尽孝时,却没有时间;二是借口忙于工作、应酬,个人生活水平不高,自称无力行孝;三是囿于对父母的不满,无心尽孝。或忘或耻,为人父母者,孝道不传,久矣。难道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像自己一样不行孝道吗?现在为人子女者,多数攀比身边新新人,比条件,比享受,永远没有知足,只一味知道向父母伸手索要,心中多是父母欠了他许多的不能满足,不知孝为何物,不知感恩,不知社会责任。社会上,利益的分配是最深刻最有效的行为指挥棒。逐利属性,不仅限于资金的本性。舆论导向影响软环境,不崇尚孝道,不崇尚诚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投机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大有市场,思想、道德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施科学发展。弘扬孝道,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传统根基,发展和谐中华,任重道远。

二、孝义辨析,与时俱进,夯实孝道教育根基

孝道是人伦的基石,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起源。弘扬孝道,正本清源是基础。孝的含义很丰富,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倡导易风易俗,丧、祭从简,如今多数人认为“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養父母之身”,其二是“养父母之心”,其三是“养父母之志”。纵观中华五千年,“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乃孝义之本。历史之君,如今或官或业,或武或金,纵观发展潮动,皆仲伯间。惜身是孝义基础,更是一种责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轻生的人没有骨气,轻生的人不可能有孝心。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我对女儿讲,你生命权应只有三分之一略小属于你个人,三分之二略大,应该属于父母的我们。生你养你,你必须感恩,你得反哺,你得养老!你得养子女,这是生的基本责任,我们要义正词严地讲和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国应重视不生育思想,防止其泛滥,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孝道物质基础;同时不能放松计划生育国策,我国人口应研究独生与二胎的分界值,个人认为应让我国人口控制在11亿为理想值。养亲是孝亲之始,是孝的第一表现。养亲在于养老和养身,当父母病痛缠身时,子女应尽心尽力为父母请医问药,为求父母早日康复。当父母年迈体弱时,子女应确保父母无饥寒之忧。古时主要要求儿男,现代应倡导儿女平等,子女在财产继承与孝道义务上必须平等,它有利于计划生育,顺应时代发展。随着我国社保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希望有一日,养亲由社会统筹担当,通过制度和措施,我们相信养亲必将日渐形式化,无力养亲终成历史。我们喜见养亲淡化负担,而更多是亲情的热络,也相信隔代亲更趋日盛,我们喜见老少互乐。敬亲是孝顺之源,是孝的基础。崇敬父母,感恩父母,才能有孝。父母生养子女,含辛茹苦,做子女的应该心存感激,没有理由不尊敬父母。上有神明和列祖列宗,下有妻儿子孙,尊老爱幼,是身为父母的子女必修功课。尊敬父母,它是一种礼节,重在心里,体现在言行中,让父母生活得有尊严。乐亲是孝义之宗,是孝道之精髓。乐亲就是让父母快乐,而快乐是思想领域的一种愉悦,是精神的积极肯定和抚慰。父母生活相比子女多数是艰辛的,生活要求并不高,而且都有自己的希望、追求和寄托,包括对生活的理解和总结,是父母大半生阅历和感悟结晶,重要表现方式是与子女在言语上的交流和共鸣。乐亲首先是认真聆听,对父母的想法、建议、要求尽最大程度上的支持、赞成,付之行动以至促成,将是最大的乐亲。乐亲就是让父母开心幸福。谏亲是孝义之法,是子女与父母互动的一种。孝是应该有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大孝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和公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人无完人,父母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言行不可能都是榜样,子女应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追求。子女在面对父母不顺应社会进步、消极的言行,甚至逆时代的言行时,子女应该想方设法规劝父母改弦易辙,确保父母晚节和清誉,它是子女行孝道大义时必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倡导,在厚道孝道前提下,完成谏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使之成为一种必修之法。大义灭亲是无奈,是一种无法之事,是一种痛。立身是孝义之终,是孝道的收获和成果。父母皆望子女成龙凤,子女若能在父母的基础上,成就一番事业,或修成道德,或功成名望,这必是最大的乐亲。子女应该明白,孝道需要物质基础,需要子女的辛苦劳作,需要上敬老下育小,需要乐听父母生活指导,行孝道自然受益父母生活之精华,更易博得高人青睐和相助,练成才干,成就事业,修成道德,一可立身,二可乐亲,天下楷模。

三、孝道教育,规划分层、立体发展,弘扬孝道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不是天生的,教育使然。孝道教育,首先思想要提高,认识要统一,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道德之本源,是做人根基,孝道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孝道的教育对象是人,有父母有子女。教育父母上孝其父母,下哺育子女。哺育子女,要讲方法和策略,要倡导平等、民主,要懂得孝的传承;在哺育子女过程中,注重亲情的积累,夯实孝道基础;为人父母者,应重在教育:人终有一死,死后应知万事空。孝道重在生前,重在抚育子女成长,重在造福子孙后代。火化能最大程度缩短人体回归自然的旅程,故人之墓地是对子孙后代土地的侵占。1976年1月15日晚,周恩来的骨灰通过飞机洒向批准地;1997年3月2日上午,邓小平的骨灰通过飞机洒向大海。我们期待,二十年或五十年后,骨灰作肥洒大地已成自然。教育子女:上孝敬父母和正确承接父母的人生精华和生活指导,早日成人成才,立家创业。孝道盛行于社会,不能没有法制护航。《宪法》中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1996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它以法律的强制性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它规范和约束了公民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希望法律的条文能得到较好的执行,能够体现出法律形式倡导孝道的架构作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家喻户晓;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曾子烹彘等故事历代流传;《增广贤文》中更是有“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的话。父母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孝道教育为百教之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家庭教育,应重在言传身教,重在垂范,父母孝敬老父母,子女自然仿效。纵观我国历史,诸子百家,均极力倡导孝道。我国寺庙文化中,孝道得到了大力弘扬,值得社会认同与大力支持;社区文化中,我们要大力倡导父母教育子女行孝道,逐步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气。

学校教育是人生中受教育的主阵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前苏联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校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中学生连他的妈妈都不爱,还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应该讲:孝是道德之源。教师、学校不乐于孝道教育,尊师又从何而来?孝道不兴,爱国岂可真。五讲四美三热爱,没有孝道作基础,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道德基础应该崇尚孝道,大兴人道之本——孝为先。“二课”教育,孝道宣讲应该有其浓厚的一笔:多举行一些孝道专题活动,多评选一些孝道标兵、孝道模范、孝道之星,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到养老院,为养老院的老人做一些有益的劳动或活动,愿我们的学校、学者、教师,乐于传讲孝道,愿我们的教育重视孝道教育。

参考文献:

[1]罗丽榕.关于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09,(6):89-92.

[2]杜学元,王同祥,林靖云.试论和谐社会下教育问题的治理——自儒家孝亲教育回归和高扬的视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6):82-86.

[3]李毓秀.弟子规[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初中于孝道传承的作文 篇4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随着时间的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始终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由此形成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和精华。如今国家和社会也在不断弘扬中华文化,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电视台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赛、舌尖上的中国等,来弘扬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统一、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也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只有它,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落实到个人,便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爱国情感和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具有良好的品行。

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向我的大国梦,我们的大国梦进发!

孝道家庭教育讲座 篇5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漳浦县丹山中学 翁保全

一、导入:

(一)母爱如水,浸润心灵

儿子背母进山的故事

儿子嫌弃年迈多病的母亲,决定把她背上大山扔掉,让她自生自灭。傍晚,儿子撒谎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再丢。忽然,他看到母亲在偷偷地往路上洒豆子。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撒了也没用,你不可能爬回家的。母亲说:傻儿子,我撒豆子是怕你等会一个人下山会迷路。母亲的话让儿子泪流满面。

(二)父爱如山,岿然不动

视频: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从未忘记爱你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一种最平凡却又是最伟大的情感。说它平凡,是因为它往往只隐含在一些很小很细的生活琐事中:小到给年幼的孩子系个鞋带,给晚上睡觉时蹬了被子的孩子重新盖好被子,给雨天忘了带雨具去上学的孩子送件雨衣。它并不惊天动地。但,它却又是最伟大的。因为,这些事虽小,但他们却用一生的时间在做!这种用终生的时间和精力无条件地去做,不求回报默默付出的爱难道不是最伟大的吗?父母之爱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因此为人子女者要懂得感恩,对父母要有孝心,要尽孝道。

二、孝,是百善之首

(一)、什么是孝?

1、《尔雅》:“善事父母为孝”。

2、汉代贾谊《新书》:“子爱利亲谓之孝”。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4、《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伦理道德教育是根本,而“孝道”的教育又是根本中的根本,正确的教育将从这里生起,因为“百善孝为先”,孝门一开,百善皆开,别的德行自然就会建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百善之首,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本。

(二)、怎样尽孝?

1、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3、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三)、古人尽孝故事的典范:《二十四孝》故事

第八篇:拾葚供亲

西汉末年,河南有一个叫蔡顺的人,他很小就丧父成了孤儿,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当时正遭遇王莽篡汉之 乱,年景也是荒年,粮食不够吃,只能捡桑葚果填饱肚子。蔡顺经常去捡桑葚果,并用不同的器皿盛着。有一天,汉末的一支叫作赤眉军的起义军撞见他后就问道:“你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器皿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红色未熟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被他的孝心感动,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腿一只让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表示对他的敬意。

(四)、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让TA成长为一个有孝心、尽孝道的人?

1、指导原则:深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

上海浦东机场刺母事件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汪某已在日本留学了五年,每年开销三四十万。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辛辛苦苦、节衣缩食供他留学。五年间已花了近200万。按理说,汪某应该对父母亲感恩戴德才对。而他竟然将水果刀刺向了自己的母亲,而且连刺了9刀!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母亲最近一次给他寄钱晚了几天。这个事件很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原来,汪某的父母自小对汪某非常顺从,对汪某几乎有求必应,非常溺爱汪某。甚至连汪某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久而久之,汪某就认为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更谈不上孝顺。再加上汪某留日期间学业、生活不顺,最终因为一件小事酿成了悲剧。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汪某的父母过分溺爱汪某。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因此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深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

2、言传

(1)、常给孩子讲《中华孝道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等启迪心灵的古圣先贤事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循循善诱。(2)、家庭成员互相配合。(3)、家长老师互相配合。

3、身教

为人父母者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身教胜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当我们要求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们对父母公婆以及长辈首先要做到。因为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您在他的面前演出怎样的人生,他的将来就是怎样的人生,您是如何孝敬您的双亲(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将来他也将如何孝敬您。

视频:

(一)、反面事例:孩子在看,孩子在做。

(二)、正面事例:给妈妈洗脚

(五)、小结:

小学“传承孝道”主题教育总结 篇6

小学“传承孝道”主题教育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大甸子小学少先队组织开展了“传承孝道”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孝道,以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孩子高尚情操,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现将我校本学期“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唤醒意识,催萌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见多少?”现今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敬父母,把年老的父母视为累赘,甚至辱骂、殴打、虐待、不善待老人。孝道观念之所以在年轻一代心中淡薄,关键是在道德教育上的放松。所以我们今天要恢复“孝”在人伦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加强对师生的孝道文化教育。我校从上学年开始,精心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以“孝行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系列活动。教师们把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身边的典型事例融入孝行教育活动中,唤醒孩子们的意识,催萌孝心,进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二、扎实开展孝道感恩教育活动

1、以孝道文化环境建设影响人。

进入校园,孝道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一楼大厅墙上有《弟子规》宣传栏;二楼走廊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主要内容为:“颂读经典,崇尚孝道”、“学习优秀,弘扬孝道”、“孝敬长辈,践行孝道”等内容,吸引了许多同学驻足观看;教学楼内孝的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每周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辟的《百善孝为先》专栏全方位地进行孝文化教育。教室里的班级文化也是围绕孝道教育主题定期更换。孝道教育与深厚的孝道氛围结合起来,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学生时刻都受到孝道的浸润。

为了更好的让孝道文化深入每个人的心里,学校对阳光体育大课间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精心编排了经典孝道古诗韵律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健身动作,边按一定的节奏诵读孝道古诗名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厚重。

2、以课堂情景教学为阵地教育人。

学校将孝道文化教育融合到多门学科中,更是利用班队活动课、少先队活动课等形式进行,增进对孝敬知识的了解。组织学生观看《永远的丰碑》《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感恩影片;传唱《我的好妈妈》、《感恩的心》等感恩歌曲。在读书课上《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教师进行讲解,教育学生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生、友爱他人。

3、对特殊学生进行特殊教育

我们学校属于东部山区,经济比较落后,贫困生多,留守儿童居多,这些学生缺乏家庭温暖与教育,生活随意,学校要担负起“双重”责任,并要通过孝道文化教育,唤起留守儿童的一颗孝心。学校倡导小学生在家孝敬爷爷奶奶,并与父母通信,孩子对父母的艰辛劳动表示感谢,父母指导孩子诚信做人、努力学习。

4、以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锻炼人。

一直以来,学校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如 2014年3月举行了“学会感恩-回报真情”征文比赛活动,所有参评作品都在红领巾广播站《百善孝为先》栏目播诵; 3月20日举行了“大爱无声-感恩永恒”手抄报比赛活动;4月2日组织各班开展“感恩在心-快乐成长”主题班会活动;4月10日举行“孝在心中-爱在延伸”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5月13日举行了“孝满天下-让爱回家”故事(一二年级)、演讲(三——六年级)比赛活动。11月举行五个一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陪长辈聊一次天。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青少年“奉献爱心、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的美好情操;学生学会了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再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促使孝德文化的内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

5、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载体,开展孝道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观。学校抓住每个特殊节日的契机,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孝道活动。

我们将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向父母长辈谈心解忧愁、做好事分担家务、进行节日问候、与父母同庆生日、向长辈赠送小礼物等活动,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尊重之情。结合“老人节”和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送祝福活动。比如“学雷锋纪念日”,我校组织少先队员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用省下的零花钱为老人买鸡蛋、奶粉、保暖内衣等物品,并为老人打扫卫生,用歌声、舞蹈向老人们献上文艺节目,向老人祝福,老人们真正体验到了家的温暖和真情的祝福,学生在活动中也受到了感恩长辈的教育。教师节到了,学校号召学生为老师做一张教师节卡片,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同学们动起小手,细心地为老师们制作贺卡,并写上自己最想和老师说的话,表达浓浓的尊师、爱师之情。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将废旧包装盒、卡纸、胶带等材料适当剪裁,用各种漂亮的色彩进行装点。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无邪的童心,在贺卡上写下了对老师最深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老师节日快乐!”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通过学生的小手写进老师们的心里。

三、回报父母,奉献孝心

许多孩子肤浅地以为“尽孝道”似乎应该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他们感性地以为孝敬父母就是让父母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殊不知,孝顺父母,应该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尽孝道”不光是让父母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精神上关爱父母。我校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了学校下发的活动方案,推出了孝言行动(即:“进门忙问候”、“出门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别说再见”“谢谢爸爸妈妈”等)、礼让孝举(看电视让频道、就餐让座位、吃菜让佳肴等)、回家三个一(一句问候话、一杯茶、一件家务事)、假期三件事(送父母一件小礼物、帮父母当一天家、写一篇孝敬内容的日记)孝心活动,从“孝行”抓品行,以“孝心”培养责任心。

四、总结评价,推进深化,长怀孝心

自开展孝行教育以来,“孝敬、诚信、关爱”成为我校的主旋律。老师教得更有劲了,学生学得也更专心了。六年级一名女生在作文中深情讲述:“我现在回到家,不再和弟弟打闹,也放弃了上网打游戏,总给父母倒杯水、收拾碗筷。每天一大早起来扫地、擦桌子,我体会到妈妈真的很辛苦!我一定要加倍学习,不要让父母再为我操心了。”学生们的话很朴实,但从中能看出学校开展的“孝行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性可能会影响他们整个的一生。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孝道教育 篇7

关键词:终身教育,德育,孝道教育

俗话说, 活到老, 学到老。自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以来, “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想。朗格朗指出:“终身教育应是为人的一生不断提供教育和训练的构造, 它又是人们通过各种形态的自我教育, 从而达到真正最高水准的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各项内容, 从人的出生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 包括了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一、孝道教育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 就是综合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的因素, 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在终身教育体系中, 德育是基础, 而孝道教育是关键。

从时间上看, 德育伴随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在人的一生中, 时时刻刻需要道德的引导与教化;从空间上看, 德育教育的内容涵盖了个体生活的所有领域。而孝道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基本内容, 是传统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孝道教育在我国绵延几千年。孔子说:“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1]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因此, 孝道教育应该贯穿德育教育的始终, 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 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进一步加深对终身教育观念的理解与认识。“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1];子曰:“天地之性, 人为贵。人之行, 莫大于孝”[1];“百善孝为先”[4]。的确,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 ,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奉为核心价值, 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从孝道的内涵看, 一是指孝敬父母, 这是“孝”的第一要义。张岱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子女对父母尽孝,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道德的最高原则是爱祖国、爱人民, 而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基础。”[5]而孝敬父母首先是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健康。《孝经》说:“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1]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 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 守之本也。”[7]也就是说, 爱惜生命是最基本的孝道。其次是要尊敬、赡养父母, 时时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孔子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8]对于父母仅仅养是不够的, 因为对狗马的饲养也是养, 如果对父母不真诚、不尊敬, 那么养父母与养狗马是没有区别的。继孔子之后, 孟子亦认为:“孝子之至, 莫大乎尊亲。”[7]荀子认为, 子女对于父母不只是赡养父母, 更要“敬爱而致恭”[10]。子女虽应尊敬父母, 但当父母的言行不符合道义、犯有错误时, 是“子从父之令”还是“从义”谏争父母呢?儒家认为, 子女对父母并不是无条件地绝对服从, 而是“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10]。

二是从孝敬父母到尊老、敬老、帮助他人。“爱亲者, 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 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 而德教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1]。“君子之教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这些经典论述, 体现了孝道这种由敬爱自己的父母, 推广到所有长辈老人乃至他人的道德观念,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是承志、立志、立业, 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夫孝者, 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也”[15]。“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8]。也就是说, 所谓孝, 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 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

以孝道为教育的出发点, 以孝道为实践的原则, 孝道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 先为其易, 后为其难;先自近始, 后乃及远[17]。沿着由至亲到远人, 由个人到国家的发展进程, 不断扩充, 最终达到博爱的目的。中国人从生到死, 时刻都在接受这种道德的教育、灌输和影响, 人们把遵守孝道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一种规范。这样一种美德与规范, 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

二、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缺失

从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情况看, 一直缺少孝道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学生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是被框定在政治教育的范畴内。因此, 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孝道意识, 传统孝道教育的缺失是高校学生产生种种偏差心理的源头, 很多大学生在对孝道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据新华网的一项调查, 面对“上大学后你曾给父母写过信吗?”“你为父母做过一顿可口的饭菜吗?”“你在家做过家务吗?”这样的问题, 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大多数学生认为, “读好书就是对父母最大孝敬”, 只有少数学生认为“生活上关心父母才是最大孝敬”。电影明星成龙曾向媒体透露, 他在父亲节那天收到儿子房祖名的电话, 结果他把儿子给痛骂了一顿, 告诫他以后平日里多打电话, 父亲节不要打电话。现在许多大学生也像房祖名一样, 只有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才想起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 平时很少给家打电话。而有的学生认为, 只要心里想着父母, 打不打电话都一样。还有的学生称, 父亲节打电话才是最好的表达感恩的时机, 平时父亲也根本不需要。当然, 大学生出现这样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除了自身原因, 父母、家庭、社会对这一问题理解上的偏差和感恩教育上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 一些大学生孝道意识缺失, 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知感恩父母, 不珍爱生命。对个人而言, 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 普遍属于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在父母、亲朋的呵护下长大, 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 再加上孝道教育的缺失, 形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 他们缺少感恩之心, 不知道尊重父母, 不懂得照顾父母, 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上了大学, 往往盲目攀比, 追求时髦, 时常沉溺于网络或恋爱之中。这样的学生往往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脆弱,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常常会有极端的举动。据统计, 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 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区的38所高校, 一些高校发生2起以上, 达到历史顶峰。据专家研究、统计,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一般青年, 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 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另外, 大学生逃避助学贷款、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助资格等事件近几年也时常见诸报端。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并被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孝道”等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道德, 一概被作为封建主义的糟粕被否定, 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东西方的交流日益密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但不容忽视的是, 对于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 使得传统道德伦理规范对人们的约束逐步淡化, 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膨胀, 自私自利, 甚至心中没有父母, 更没有兄弟姐妹和他人。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 家庭教育也出现了日益“功利化”的趋势, 不少人不但不能自觉地履行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反而把实用主义、金钱至上渗透到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再加上高校德育教育的错位与不足, 理应受到重视的孝道意识的缺失, 就在所难免了。

三、终身教育视野下孝道教育的构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带给我们的是经济的富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 人们开始重新回顾和认识传统文化, 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 终身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大学生终身教育体系中, 德育教育是关键, 而其中的孝道教育是基础。应充分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教育的成功经验,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孝道教育的精华, 积极探索实施孝道教育的有效途径, 将孝道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构建高校德育教育的新体系, 并将其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中, 形成高校德育教育的新特色。

孝道教育的实施, 首先, 要坚持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将孝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8]。因此,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并以此为指导来实施孝道教育。

其次, 针对高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实施孝道教育。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或正在形成, 对社会、人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对传统意义上的“孝”, 他们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 内容上缺乏了解, 认识上存在误区, 行动上缺少引导。

在实施孝道教育过程中, 要做到内容具有针对性。针对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孝道教育要从自爱教育、感恩教育、敬老教育、励志教育等四个方面入手。其中, 自爱教育是前提。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是最基本的孝道, 也是孝道得以进行的前提。自爱就是直面自己, 与自己进行沟通, 关爱自己的健康, 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格, 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热爱生活, 享受人生。感恩教育是切入点。“感恩”二字, 《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19]“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 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 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如前面所述, 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感恩之心, 以此作为孝道教育的切入点, 让大学生们学会“感恩”, 学会尊重他人, 对父母的恩情,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这样孝道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敬老教育是基础。“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父母对于我们有养育之恩, 作为回报,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 孝敬父母是基础和基本内容。从古至今, 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一直被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确定下来;现代社会, 赡养父母更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 敬老教育还提倡关心、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这既是敬老教育的最高层次, 也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延续。励志教育是根本。《孝经》中提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1]的思想, 也就是说, 所谓孝道, 就是开始于侍奉父母, 进而为国家、为君主尽忠, 最后实现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今天我们高校德育提倡的孝道, 不仅仅是要求大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尽孝, 为天下的父母尽孝, 更要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过程中, 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腾飞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孝道”。

在实施孝道教育过程中, 要做到形式具有灵活性。要充分把握好知与行的关系, 做到“知行合一”, 有丰富的内容, 达到良好的效果。知, 就是认知, 针对大学生在孝道教育内容上缺乏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实际, 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将孝道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课程体系中, 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 结合学校和社会上孝子的感人事迹, 有针对性地进行孝道教育。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孝道教育方面的选修课, 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 还可以将孝道教育的内容纳入学生操行考核中, 营造孝道教育的良好氛围。所谓行, 就是实践, 就是让大学生参与到孝道教育的实践中来。比如, 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 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爱心敬老活动,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孝道;开展孝道教育问卷调查, 进行孝道教育大讨论;开展评选孝子活动;等等。

总之,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入孝道教育的相关内容, 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 更重要的是, 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 加深全社会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从孝道教育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终身教育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2][3][6][12][13][20]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96:12, 19, 1, 4, 1, 1, 1.

[4]陈道贵.围炉夜话解读[M].合肥:黄山书社, 2002:111.

[5]张岱年.中华孝道文化.序一[M].成都:巴蜀书社, 2001.

[7][9][14]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60:16, 179, 215.

[8][1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60:14, 7.

[10][11]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134, 324.

[15]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 2004:415.

[17]刘少峰.探寻孝文化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路径[EB/OL]. (2010-08-31) [2011-7-20].http://www.cnhubei.com/xwzt/2010zt/xgxy/xwhlw/201008/t1402258.sht-ml.

[18]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2004-08-26) [2011-7-20].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

浅析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时机 篇8

关键词孝教育意义时机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既是其他道德原则(如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源头,又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中,孝道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甚至缺位的境况,这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大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笔者认为,当前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机也已渐趋成熟。

一、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道教育,把“孝”列为“八德”之首。孝道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的基础。《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古人创造“教”字的时候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教”字由一个“孝”和一个“文”组成,它告诉我们,教育包括相辅相成的两部分内容:一是孝,即教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服从领导;二是文,即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现在大部分教育只关注“文”而忽视了“孝”,在学生智育水平飞速上升的背后,德育水平却直线下降,这是当前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二,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根基。古人经常把“忠臣”和“孝子”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否则就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人人都努力践行孝道,并且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的社会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纷争,多了几分和谐。第三,孝是个人改变命运、追求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曾经引用《易经》里的两句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那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两句话揭示了人生祸福的规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积善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放在心上,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普通人来说,积善要从尽孝做起,因为“百善孝为先”。在履行孝道的过程中,个人的工作、学习等也会越来越顺利,正所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第四,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团结统一的重要伦理基础。“孝”字上面是“老”字的演化,下面是“子”字,象征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老年人。它告诉我们,孝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真正做到了孝,才能谈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正是对孝道的高度重视,全世界的华人才能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一强烈的文化认同下,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加强孝道教育的时机已趋成熟

过去,孝道教育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教育体制本身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学生的道德品质早被异化为了《公民》、《社会》、《政治》等课程的分数,包括孝道在内的道德素质优劣,根本不在大家关心的视域之内。其次,受“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影响,特别是“文革”十年对传统文化的严重冲击和破坏,孝道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妖魔化为“封建糟粕”而加以排斥,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极端做法:要么是纯粹理想主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口号;要么是赤裸裸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式的自私自利行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孝道教育被忽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进入21世纪以来,孝道教育的时机已经渐趋成熟。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知,《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对于弘扬包括孝道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经渐渐形成了共识。部分企业、学校、家庭通过学习和实践孝道,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和效果。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日益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认同和尊敬,再到今天的主动宣传和弘扬。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道德建设领域给了传统美德一席之地。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申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并且提出了宣传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党和政府的文件中这样公开、正面地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加强孝道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时机。

总之,笔者认为,加强孝道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机也已渐趋成熟。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中小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共同推动“孝道”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弘扬。

参考书目:

[1]关于“八德”有两种说法,一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为“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二者均把“孝”列在首位。

[2]《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3]《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4]《论语·学而第一》。

[5]《弟子规》。

[6]《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老四平小学孝道教育书面交流材料 篇9

——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辽宁省昌图县老四平镇中心小学 于海艳

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校实际,倡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悌爱兄长、提高真善美的道德风尚,加强责任教育,传承孝道文化,努力营造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孝道教育活动。

一、确立组织,明确责任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工校长、教学校长、德育主任为组员的孝道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以德育处、少先队为主导的孝道教育办公室,具体实施老四平小学孝德教育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权利明确。学校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老四平小学孝道教育实施细则,细化了学校、家长、教师、班级、学生的孝道具体活动,确立各方面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到人,扎实推进,从而形成孝道文化教育的工作合力,汇聚起行孝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二、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1.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孝德主体,让孝德环境影响感染学生。“孝德校园,尚法明礼”的校门标语,“孝”“顺”字石刻,“以笑为佳、以孝为嘉、以校为家”十二字孝道宣传标语,二十四孝故事宣传剪纸画,教师学生孝道明星板,教师学生规范动作板;各办公室张贴教师孝行“十个一”板;教室张贴学生“孝行十个一”及“二十则论孝名言佳句”等,德育处张贴孝道教育领导组织表,孝道公约等;学校对孝道教育环境布展工作见缝插针,有的放矢,自然和谐。2.各班级的班级布展也适时体现孝德主题,如班级板报,有一定量的版面设立孝道专刊,黑板右上角每天更换20则论孝名言佳句,班级每周编制孝道手抄报,就连班级以及各组室的电脑桌面都设立孝道图片作为电脑桌面,从细微处抓孝道,从学生的一点一滴抓起,现在我们的每位班主任老师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时都主动的更换与之相匹配的电脑桌面,这已形成我校一个细微的规范动作;

三、常规工作,长抓不懈

1.第一时间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放“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活动倡议书,对学生发出孝行“孝行十个一”的倡议;向家长发出孝敬父母从我做起,做孩子心中的榜样的倡议;和师生及家长签订孝心责任状,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广播站,班级板报等形式大力宣扬孝道文化;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多以讲孝道故事为主要内容;

2.统筹兼顾,寓孝道教育与各科教学及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之中,我校本学期对“六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孝道文化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并纳入到规范班级的评比中。二是在学科教学当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孝道教育,二年级美术老师于老师在和孩子们学习《和妈妈在一起》一课时,让学生说说和妈妈在一起有哪些感人的事儿,大多数同学们都说了生活中的妈妈对自己怎么照顾,关心,其中有一名同学说:“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洗澡,妈妈要给我搓背,我不愿意,就扭来扭曲,结果把妈妈推倒在地上,妈妈的腿都被摔破了,流了好多血„„”说着说着这个孩子突然哭了,他说“我对不起妈妈,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对妈妈好。”听了他的话,好多同学也纷纷说出自己是怎样惹妈妈生气,并决心以后一定不要妈妈在为自己操心了。这一节美术课也成了孩子的心灵触动课。还有的班主任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把家长调动起来和孩子们互动,收到了非常好的亲子效果。另外我校已把《青少年孝道教育读本》作为地方课程教材得到充分学习和利用;三是教师们利用教研的时间开展了孝道专题讨论,由学校主要领导及孝道教师做专题讲座。3.各班每月一期孝道主题板报,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时间,各班确立孝道主题,讲孝道故事,讲身边的感人事,用名人的孝道故事,我们身边的孝道故事影响人,教育人。

4.在《开学第一课》上,少先大队提出了践行孝道的总要求,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放孝心活动细则,并将3.8妇女节、5月母亲节、6月父亲节设立为感恩日。这一天全体师生都要和父母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张雪芹老师陪婆婆逛街买菜,翟晶宇老师到医院照顾生病的奶奶婆婆„„孩子们也都尽心尽力的哄父母开心,有的孩子在这一天帮助父母打扫家务,有的孩子帮助父母捶背、揉肩、给父母讲一个小笑话,有的孩子陪爷爷奶奶看电视等,并且把照片拿给我看,看到孩子骄傲的神情,看到照片中爸爸妈妈的笑容,看到爷爷奶奶的满足,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我也被深深地感染着。

5.我校把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落到实处,有计划,有组织,有活动,有结果,要求师生齐颂《弟子规》,生生互背《弟子规》,家校落实《弟子规》,还要求人人会唱孝道歌曲,并且把《弟子规》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德育考核中;学校还购买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书刊,充实图书室,充实班级图书角,满足师生对传统文化的渴求。

四、创新载体,实践孝道

1.由少先大队组织开展了“孝文化“知识测试,人人会背“孝道公约”,并付诸行动。

2.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孝道文化教育。学校抓住每个特殊节日的契机,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孝道活动。“教师节”,学校号召学生为老师做一张教师节卡片,文明、健康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重阳节“,号召学生陪老人吃一顿饭,唱一首歌,说说心里话等。

3.立足课堂,开展孝道教育活动。开展孝道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懂得孝的内涵及其深刻意义,我校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等孝道教育文章,各班学唱《三德歌》、《父亲》、《母亲》等孝德歌曲,并编撰了三十首孝道歌曲集。孝道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纪录片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系列动画片,《二十四孝》系列动画片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孝道故事、观看孝道影片自觉参加到学孝、行孝、传孝行列。

4.我校紧紧围绕“孝道感恩”教育主题,在学校开展“孝心日“活动,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实践活动,并 组织四年级学生代表进行了一次慰问百岁老人活动,孩子们来到谢奶奶家里,有的孩子和谢奶奶握握手,有的孩子给谢奶奶梳梳头,老师们也送去慰问品,师生们和谢奶奶问这问那,孩子们为谢奶奶唱歌跳舞,讲笑话,打扫卫生;共同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这温馨的一幕幕,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孩子们要走了,都有些依依不舍,那浓浓的情直叫人感动。

5.各班级成立孝道活动小组,以退休老教师家,空巢老人家为活动基地,利用每周五的放学时间,示范班级到各个孝道示范点参加活动;

6.学期初我校在征文活动的基础上,召开以“感恩父母,践行孝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6篇,优秀演讲者6人,并择优选出三名选手参加了昌图县德育第四小组组织的演讲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7.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家校携手,逐步将孝道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良好环境。我校教师金璐的奶奶患病在床多年,她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想着为奶奶梳头洗脸,问问奶奶的睡眠情况,下班后第一时间为奶奶按摩四肢,和奶奶讲讲班级的孩子的趣事儿,现在奶奶已经90多,依然耳不聋,眼不花,陪人说话头头是道的。我校徐丹老师婚后一直和公婆生活,如今孩子都8岁了,可婆媳感情一直非常融洽,令人羡慕。我校还分别组织了全校师生的孝道大讨论,学校围绕“什么是孝道文化;如何将孝心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当中,并评选出优秀案例,怎样尽孝;如何通过家校共建的方式开展孝心教育;如何通过弟子规强化孝心教育等”几个主体进行了积极研讨,师生达成共识。

8.家校联动,社区互动,打造立体孝道教育模式。经过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帮助,我校第二届家长学校培训会暨孝道大讲堂隆重开课,此次培训会有幸邀请到四平市仁德志愿者协会的周序秘书长来我校做了长达90分钟的孝道讲座,镇里部分领导也参加了此次活动。课堂上,师生,家长秩序井然,虽然这天的天气不作美,气温只有15摄氏度,西北风达到5—6级,但是家长和学生的听课热情依旧高涨,全神贯注,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听到周老师讲起一少年为了拿钱玩游戏,从而拿起菜刀砍向自己的父母时,我看到的是孩子们气愤的小脸,脸上布满了严肃与愤怒;当听到一名失忆孩童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神奇康复的刹那,孩子们被感动了,一对母女在相拥着哭泣。一个个惨痛的事例,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心得体会。会后,我校政教处金玉先主任结合自己的孝道实际给全体教师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孝道课,于老师想到刚刚因病辞世的父亲,不仅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她说她还没有伺候够自己的爸爸,多希望爸爸再多给自己一次服侍他的机会啊,听者无不动容。通过这次大讲堂活动,全校师生在原来孝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了孝道的内涵并付诸行动。据会后走访调查,小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明显增多;向父母要零花钱的明显减少。教师回家看父母的次数明显增多;孝敬公婆的儿媳的典型事例层出不穷。学校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孝道宣传活动,协助社区做了大量孝道宣传,指导徐家村设立孝道文化大院,收到良好效果。

9.以6.1儿童节为契机,我校组织了大型的庆“六·一”暨孝道教育文化展演活动,活动中,小演员们卖力的表演,感情的真挚流露,博得台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10.评选孝德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人。本学期举行了孝道明星评选活动,评出金璐、徐丹等孝德教师7人,王怡璇、刘悦彤等孝心少年12人,五.一、四.一等12个孝心小队;

10.为了在教师中广泛弘扬孝道文化,让孝道传统文化在年轻教师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学校工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以孝道为内容的教师书法比赛,教师自编的孝道诗歌、孝道散文在优美的笔锋中呈现,感人至深。

上一篇:药学院第七届学生会办公室工作计划下一篇:橡套屏蔽电缆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