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2024-09-17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共12篇)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1

【案例背景】

学生到了初三, 理解力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而有明显的提高, 初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但在初中阶段, 学生很容易产生认识片面化、表面化、绝对化的错误, 他们思维发展上的这些不足, 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还不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笔者针对初中生议论文写作中极易出现的“论点+材料”型的作文, 精心设计, 指导学生深入分析事实论据, 学会论证, 写出较有深度的议论文。

【案例描述】

师: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起分析作用的语句。作者是如何进行分析的呢?

“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 不难发现, 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 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 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 终于确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 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 可他毫不气馁, 不断思索, 不断实践, 终于获得了成功。可见, 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 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

生:论点:“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 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论据: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事例。分析性句子:“可见, 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 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分析中明确了思索的好处———做起事来更加得心应手, 回答了为什么“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 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

师:这段分析文字提炼了材料的共同点, 总结了思索的重要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总结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用上可见、由此可见等标志性词语。使分析性的语句一目了然。

师:请看第二篇范文, 请同学们找出分析性的语句, 比较和前一种方法的不同。

人生得学会放弃, 因为学会放弃才能获得。当童年司马光发现自己的好朋友掉入大水缸时,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石头, 砸碎了那只缸。司马光放弃的是一只缸, 换来的是一个朋友的生命。反之, 如果司马光不忍砸碎那只缸, 跑去找大人求助, 恐怕等大人赶到的时候, 那可怜的孩子早已尸沉缸底, 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不免再次上演。

生:分析性的语句是“司马光放弃的是一只缸, 换来的是一个朋友的生命。反之, 如果司马光不忍砸碎那只缸, 跑去找大人求助, 恐怕等大人赶到的时候, 那可怜的孩子早已尸沉缸底, 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不免再次上演。”在这篇作文中, 作者假设了一种相反的情况, “尸沉缸底”的恐怖, 强调了论点“人生得学会放弃, 因为学会放弃才能获得。”

师:这是第三篇范文, 请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作者分析的方法, 并为之起一个名字。

自我完善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 家乡人把他同河里的蛟龙、山中的猛虎并称为三害。周处为百姓杀了猛虎、斩了蛟龙之后, 改过自新, 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年轻时干事浮躁, 经营出版印刷业破了产, 几乎陷入绝境, 但他没有颓废沉沦, 而是认真总结教训, 决心专一从事文学创作, 终于成为世界文坛的一颗巨星。周处和巴尔扎克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自我完善过程中, 自我责求, 自我改变, 自我提高。

生:我认为本段的分析方法可以称之为因果分析法, 因为有一组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

师:这一句话中首先是“自我责求”, 这是自我完善的第一步, 责求, 就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是在口头层面;改变是第二步, 将“完善”落实在了行动上, 提高则是完善的一种具体表现, 也是“改变”的最好结果。自我责求, 自我改变, 自我提高是自我完善的不同阶段, 也是两个事例的共同点。这样的因果分析, 就将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具体写作时, 可以用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案例反思】

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 再加课时紧张等客观因素, 写作议论文时自然会出现论据单薄、论证不充分等种种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 要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除了教材中的课文, 我们可以补充《谈骨气》、《说勤》、 《理想的阶梯》等更典范的议论文, 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分析文中的分析性文字。其次, 片段训练、模仿训练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因为喜欢模仿是青少年时期心理最为突出的反映, 训练时有意识地强调范文中的关键细节, 学生就容易上手, 容易“入格”, 通过片段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法, 从心理上也就不惧怕写议论文了。综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2

常用的过渡词和连接词包括: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besides, what was worse, more

importantly, in contrast, because, since, now that, therefore,consequently,in that case, as a result/consequence, in conclusion, to sum up等等。

请看下面的范文:

Shall we send children to study abroad?

With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oming rich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new tendency for them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tudy abroad.But 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First of all,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Second, the language barrier is a serious problem.Many children are not profici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before going abroad.As a result, they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what the native speakers are talking about.Third, they may get into trouble when dealing with various situations for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customs in the strange land.Furthermore, the cost of living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our country, which might cause a heavy burden to the family.In conclusion, there are more disadvantages in sending children to study abroad.So, we’d better not do it.初中英语作文高分秘诀

1)语态、时态要准确无误。

2)主谓语要一致,主语的人称和数要和谓语一致。

3)注意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

4)注意冠词用法,例如: He is an honest student.中的an不能写成a。

5)注意拼写、标点符号和大小写,例如:receive, believe, fourteen, forty, ninth, restaurant等。

标点符号特别注意汉英的不同,例如:

汉语英语

A.句号。.B.省略号………

C.顿号、无

描写人物时,要生动具体,例如:

1)外表特征:tall, short, fat, thin, strong, weak, ordinary-looking 等。

2)服饰颜色:red, yellow, blue, white, green, brown, black 等。

3)内心境界:glad, happy, sad, excited, anxious, interested 等。

4)感情描写:love, like, hate, feel, laugh, cry, smile, shout 等。

5)动作描写:come, go, get, have, take, bring, fetch 等

上下文要连贯。上下文的连贯性也是评分的一条原则,因此同学们应把写好的句子,根据故事情节,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时间或空间),使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等过渡词进行加工整理,使文章连贯、自然、流畅。同学们应注意下面过渡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过渡词:and, as well as, or …

2)表示转折关系的过渡词:but, yet, however …

3)表示时间关系的过渡词:first, second, third, and then, finally, after, before, after a few days, at last, at that time, later, in the past, immediately, in the meanwhile, when, while, then, after that …

4)表示空间关系的过渡词:near(to), far(from), in the front of, beside, behind, beyond, above, below, to the right, to the left, on one side, on the other side of, outside …

5)表示比较关系的过渡词:in the same way, just like, just as …

6)表示对照关系的过渡词:but, still, ye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 spite of, even though …

7)表示递进关系的过渡词: also, and, then, too, in addition, moreover, again …

8)表示因果关系的过渡词:because, since, then, thus, otherwise,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9)表示解释说明的过渡词:for example, in fact, in this case, for, actually …

10)表示强调的过渡词:in fact, indeed, necessarily, certainly, without any doubt, truly, most important …

11)表示目的的过渡词:for this reason, 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n order that, so as to, in order to, …

12)表示列举的过渡词:for example , such as …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3

我们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着五种不同水平的表达形态:

(一)记叙型的表达形态。这实际是不明确议论文与记叙文在文体上的区别,把议论文当成记叙文来写。他们考虑问题习惯于用具体形象思维,而不习惯用逻辑抽象思维,这是思维定势所造成的。

(二)材料型的表达形式。通篇文章罗列材料,无观点可言,或者有观点,但与材料存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或部分不一致。这种情况表明学生对思想材料的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

(三)转移型的表达形态。动笔时有模糊的中心,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中心的转移,在结构上表现为层次紊乱、跳跃,造成论述的中断。这表明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一贯性。

(四)举例型的表达形态。这种表达形态的特征是有观点,在每一个观点下面列举一两个例子,但缺乏对例子的分析,看不出例子与观点有什么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说服力极差。这种状态的学生,在写作中逻辑抽象思维占了一定成份,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主导作用。

(五)演绎型的表达形态。演绎型的议论文,立论较准确,有逻辑性,但缺乏独立见解,立论不够新颖,语言形式也呆板,虽然学生在逻辑抽象思维方面演绎推理较强,但不善于归纳推理。

上述五种表达形态,是从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外部表现形态概括出来的,它们之间本身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但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记叙型到演绎型,然而这并不是说演绎型就代表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最高水平。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学生写不好议论文,关键是由于学生在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造成的。

要迅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得弄清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不快的原因。心理学表明: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三个阶段。一到二岁儿童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二岁以后至七岁的学龄前儿童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晚期,逻辑抽象思维开始萌芽。逻辑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经验型的逻辑抽象思维和理论性逻辑抽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属于经验型水平。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就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性水平急剧转化,并由此导向辩论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中学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是转换时期,也正是抓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八年级是第一个关键时期。八年级学生一般在十三、十四岁,青春期来临,思维能力发展出现一个高峰阶段,这一阶段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占主要地位。但这种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仍不大重视普遍概念系统的掌握,在判断推理方面,较多表现为演绎推理。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普遍概念和概念系统及归纳推理能力。

初中议论文写作浅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

吴晗的《谈骨气》是初中课本中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随之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然后用文天祥誓死不降、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和闻一多至死不屈这三个事例来加以论证, 事例在选择上比较讲究, 分别对应对“骨气”做出诠释的三句话, 从三个角度充分论证“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最后联系当时的背景指出我们中国人虽然身处困境, 但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结尾的好处是联系了现实, 使文章的论点具有普遍意义, 而且给人以鼓舞。文章这种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的结构模式简明有条理, 可谓学写议论文的模板, 为初中生广泛采用, 这本无可厚非, 但在后来的作文习作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 有论据, 但“不多彩”。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发现, 同一个论据许多学生都在用。这说明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单一, 既不丰富, 更不多彩。素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积累。当然积累不仅仅指课外的内容, 各科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起来, 以备写作之用;可以把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作为材料写到作文中, 既典型又有说服力, 还可以给人一种信手拈来的自信心;可以把政治书上的道德常识和法律常识等内容写到文中, 将课文提高到一种政治上的高度;可以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写进文中, 说古论今, 旁征博引, 产生一种历史厚重感。除此之外, 紧跟时代脚步, 比如将体育明星、歌坛明星、科学家等人的故事写进作文, 这样给人一种时代气息。相信, 学生有了这样“多彩”的素材, 作文不再是无米之炊了。

第二, 有论证, 但“不会讲道理”。用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就是论证。有些学生在作文中懂得摆事实、引名言但却只是简单地罗列陈述, 而没有自己的议论评价, 论点和论据相互脱离, 论点还是论点, 论据还是论据, 这样的话, 论点再充足也不过是堆砌在一起的零碎材料。这种“不讲道理”的文章不是好作文。那么, 如何对材料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呢?这里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假设法。假设法是指在叙述事例之后, 假设事例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 并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然后将这一结果与原来事例的结果进行比较。比如《谈骨气》文天祥誓死不降而名垂千古。我们可以在叙述之后, 进行假设:“假如文天祥被金的高官厚禄所收买, 就不可能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豪言壮语, 他自己也不会成为名垂千古的历史名人。”这样的假设与事实形成正反对比, 更有说服力。

第二种方法:质疑法。在列举事例后, 有针对性地发问, 然后沿着“为什么”这个思路, 探求其根源, 发掘其本质, 使议论分析的内容逐步深化, 这就是质疑法。如《谈骨气》中,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为什么?因为他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己侮辱性的吆喝, 不能忍受自己低三下四向别人摇尾乞怜, 不管处在多么困苦的境地, 他始终挺直腰杆, 昂起头颅,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这种以质疑的形式打开分析之门, 进行深挖来直达论点的分析方法, 可以起到先引人思考, 再使人不得不信服的作用。

第三, 语言缺少文采。议论文的语言不仅要求准确、有说服力, 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分析指出事物的本质, 还要讲究文采。一篇好文章应是材料丰富、论证有力、语言优美。语言缺少文采就如人穿戴不整齐、不得体, 即使长得再漂亮也显得不精神。要想语言有文采, 除了多读好句段好文章外, 学生还要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可以把流行歌曲写进作文, 为文章添光添彩。如《勇敢的启航》这篇文章的开头: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这就是《隐形的翅膀》的歌词, 作者在唯美的歌词中述说自己的勇气和渴望, 既点明主题, 又给人以美感, 让人耳目一新, 让读者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如有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有的人坐着, 他已经睡着了;有的人睡了, 他还坐着”来讽刺那些上课偷睡懒觉的同学, 这是化用了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有的人》,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 适时适地地借用课文中的语言, 不仅显示了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还可为文章增添情趣。

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 篇5

《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告诉我们:初写议论文最好多以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一是因为事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是因为事实好找,它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不过,要注意的是,证明论点的事实,一要真实可靠,否则就失去了说服力。假的事实就好比打官司用伪证,是通不过的;二要有代表性,否则说服力就要打折扣。没有代表性的事实,就好比打官司找的都是旁证,而直接的或主要的物证、人证缺失,对官司的胜算就没有把握。有的学生在没有素材的时候,往往会编造我的朋友、同学、亲戚如何如何之类的故事,虽然可能实有其事,但在力度上不如众所周知的材料更能说服人。面对这种情况,倒不如把“我的朋友、同学、亲戚如何如何”换成“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如何如何”,这种做法就是将“普遍的个体行为”概括为“类的行为”,让读者在生活中加以比照和确认,从而产生认同感,这样的文章也就增强了说服力。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指导 篇6

关键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写作指导;方法探讨

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段要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呢?

首先,初始议论文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讲究循序渐进,适合模仿写作的原则。将内课外阅读文章配合使用。

为此,可选择《谈骨气》作为学生接触议论文的第一篇。

这篇文章是非常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开篇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第二步引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的含义,第三步就是根据孟子的话的顺序逐层论证。论证过程采用了边举例边讲道理的思路,论证规范,选取的材料典型。学习完这一篇文章就可以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基本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这是一篇可以很快掌握议论文特征的文章。

接下来教师选择的议论文要有不同的特点,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阅读议论文,进而学会写作简单议论文。

其次,每学完一篇议论文,都尝试让学生模仿写作。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奏,写好议论文对于提升学生写散文的立意很大帮助。

怎样结合阅读进行模仿训练呢?

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材训练。《谈骨气》结构简单、思路清晰,选材有特点,极容易仿写。学完这篇课文后布置第一篇作文《坚强是成功的基石》,给出中心论点,给出开头结尾过渡,学生只要收集能够证明论点的素材放进文章即可,目的是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会找寻证明论点的材料。

步骤二:叙事训练。学生在叙事中易出现的问题是:叙述事例时无法紧扣论点,拉拉杂杂。所以教会学生对选入文章的素材会剪裁很重要。剪裁标准是突出中心论点。

下面仍然采用《坚强是成功的基石》这个标题。教师提供素材或者就用学生在习作材料运用中不当的事实论据,让学生进行剪裁训练。

教师要多用原始素材成为题材的办法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紧扣中心论点。

步骤三:议论训练。

学生学会举例论证之后,还要学会结合中心论点,点明素材使用的意义。即学会议论。因为学生在议论文起步之时不懂,所以教师同样要进行示范。

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方法:

如①、因果法。提出“为什么?”然后分析原因。因为……,所以……

②、假设法。假如……,那么……

③、归纳法。总结,谈看法。

④、辩证分析法。分析优缺点,优劣势

步骤四:让学生有一些辩证思维。第二篇课外阅读《一切皆有可能》这篇文章中间⑥⑦段是为避免他人误解的深入论证。这是学生无论是从阅读上,还是写作上都需要学习的。

《一切皆有可能》中的辩证思维是:

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⑦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長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费工夫”的快乐?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步骤五:提炼分论点训练。第三篇课外阅读《谦和是一种力量》这篇文章采用了三个分论点的方式进行论证。怎么提取分论点呢?可以:根据拥有事例,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探寻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还可以用解决问题法。主要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步骤六:开头结尾训练。好用的开头方式:

1、自问自答式——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如:朋友,当你面对人生挫折时,你是选择一蹶不振,还是选择带着伤痛奋勇直追呢?今天,我只想说:“爱拼才会赢”!《爱拼才会赢》

现实生活引入式,有针对性。如:每年的3.15,总是会爆出一些令国人瞠目结舌而又触目惊心的事件,从毒牛奶,毒豆腐,毒胶囊到假鸡蛋,假药,假文凭……无怪乎国人慨叹,我们的诚信都去哪儿了?《呼唤诚信》铺陈排比式,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富有文采。如:假如人生是一条小溪,那么自强自立就是冲击巨石的激流。假如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自强自立就是斩断这条路上荆棘的镰刀。假如人生是一条航道,那么自强自立就是带领你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船帆。《人生需要自强自立》好用的结尾的方式:总结呼告式,充满力量。例如:古语有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事者,莫良于诚”。诚信是高山之水,洗尽铅华,躁动与欺诈。吾辈当持诚信于心,令这诚信之火,代代相传。

运用类比,富有文采。如:大海汹涌澎湃,波翻浪卷,源于点点浪花;草原广袤无垠,绿遍天涯,源于根根小草;夜空辉煌灿烂,熠熠生辉,源于颗颗星辰。让自己成为一滴水珠,一根小草,一颗流星吧,在追求社会正义的大合唱中唱出公正的最美丽的声音。《公正》

最后,辅之以议论文思路训练,让学生能尽快构思。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写作议论文的方法。初中议论文的训练,也为学生高中写作议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角度的选取 篇7

一、准确性

我给出一则材料作文,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写出议论的角度,材料如下。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答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学生写完后,我罗列出学生选择的议论角度,并请学生评选出哪个议论角度是最佳的。学生所选的议论角度如下:(1)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2)高尚的品德和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3)必须重视基础教育;(4)要进一步尊师重教;(5)要像科学家那样谦逊;(6)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7)科学家要讲文明。

通过集体点评,学生明确选择最佳议论角度首先要做到准确性,议论的角度应当是与论题或材料的某种含义有密切和自然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互不相干。就上述材料,(2)应该是七个角度中最好的一个,(1)(3)都是材料中引申出来的,没有脱离题意,因而也是可以的,而(4)(5)(6)(7)是和材料没有任何关系的,是不准确的,不予认可。

二、独特性

在明确最佳角度首先要做到准确性的基础上,我再给学生一则材料,要求学生同样选择议论角度,材料如下。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与地方馆的设计一寓“天”一“寓”地,其背后有东方哲学对“天地”的理解;“星期日”叫做“礼拜天”,这源于宗教文化;“劳动节”来源于工业文化;“国庆节”来源于国家的理念和革命行动……有人说,许多的行为举措背后,其实是一定的精神、文化在起作用。

经学生小组评议,全班集体交流并推选出最佳的议论角度,学生最终推荐出的最佳角度有弄堂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山寨文化等。通过交流与点评,学生总结出议论的第二个原则是新颖性,新颖就是超越常规,摆脱思维定式,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

三、针对性

学生掌握议论角度具有准确性与新颖性并不难,难在针对性这一点上,这就要求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我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下水之作,针对我国重建圆明园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这一现象展开议论,提出我国需要借鉴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对于历史的纪念,纪念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纪念残缺的历史遗迹才能使民族追忆历史的耻辱,来勉励后世的人们。教师交流下水习作,由学生点评,让学生感悟到选取议论的最佳角度的第三个原则是针对性。针对性就是要善于从社会热点事件、一句话、一个观点生发开来,切口小,以小见大,因而说理集中透彻,避免了面面俱到。

四、现实性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8

关键词:高中作文,议论文,思辨,教学

江苏省高考采用材料作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就2015年高考而言,学生在问题选择上还是偏向于议论文,但是真正得高分的议论文并不多。很多学生所选事例大同小异,所论述的层次不清不楚。如何让例证更好的为观点服务,如何让观点和论述深刻起来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思辨的内涵分析及教学必要性

思起于疑,学生在对某些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思考、辩论的过程中,思维也会犹如泉水滔滔不尽,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能够更加深刻,富含个性特点和个人见解,对于高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具有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形成思辨能力

“思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为“思考辨析”,重在思考, 在细致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表述自己的见解,明辨是非并讲清原因。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逐渐形成,高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特点。高中时期指导学生进行思辨,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对于高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

理性思辨是涉及思考、辨析、判断和推理等具有逻辑性思维的活动,指导高中生学会思辨,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高中生语文议论文的写作质量和写作深度,避免高中生存在无想法或者文字逻辑性较差等问题的出现。如帕斯卡尔《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一文,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多思想的认识,很有思辨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认识到“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观点的得出,然后由“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而深层论述有“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三)有利于拓宽写作思路

当前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着论据选取不当,论证依据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依据较为匮乏,无法真正表述自己的实际意图,议论文写作的深度较差。 另外,高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想法,但是对于议论文的写作仍然存在着“蹩手蹩脚”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不知道如何起笔,如何论述。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高中学生的论证思路较为欠缺,在没有明确观念、明确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便开始写作。这种情况会使得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较大、较空,缺乏信服度。

二、思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素质教育理念下思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可以通过逻辑培养,强化学生思辨能力;借鉴佳作,形成思辨思维模式等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不断提升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一)逻辑培养,强化学生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要明确思辨的语言。思辨的语言即为较为全面,但是不偏执、不偏颇的语言。当前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中,易于出现问题考虑不周全的问题,进而就会造成辩证语言的漏洞。如2015年高考中,有些学生在论证智慧的时候, 竟然说马占山投降日本人,做伪保安司令是智慧,这里没有思辨性, 也没有说服力。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之前,首先要对论点进行细致分析,划分各项论据,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和表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而使议论文的写作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富含辩证性的特点。 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正反因果法、假设说理法等方式进行辩证思考。假设说理法,即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假设性分析,通过结果的推测来证明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问题。正反因果法,即通过对涉及论题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溯果或由果求因来证明论点。借助不同的方法证明论点,能够使议论文更加富含可读性和思考性特点。

(二)借鉴佳作,形成思辨思维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教学一线的教师, 需要的就是例子,才能够更加直观、深刻的使学生明确其中的道理。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更多的佳作,在充分学习和了解议论文写作方式、论点论述方式等基础上,开展议论文的写作活动,培养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首先收集一些议论文名篇佳作,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之间,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寒风吹彻》时,让学生阅读思考:“寒风吹彻”在文中有多重含义分别在哪里?是怎么样表现的?《直面苦难》中:“文章中的论据主要有哪些?”“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什么?”等等,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学生们众说纷纭、议论纷纷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问题,对全篇文章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佳作名篇的精彩之处,学会议论文写作的方式,具备思辨的思维模式。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9

一、序列构建的特点

1.科学性

以写作学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议论文写作要求为依据, 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遵循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与学生年龄、心理及思维发展规律相吻合,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努力做到“立人”、“立言”相统一, 具有科学性。

2.渐进性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与学生写作能力螺旋型提升的实际相符合, 从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到运用, 从片段写作到成文训练, 由易至难,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知识与技能。

3.可操作性

以学生“乐学”为基点, 与学生的课文学习、课后研究与练习、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个阶段的每次训练和活动都是学生必做的、能做的、乐做的, 可应用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 具有可操作性。

二、序列构建的过程

(一) 感性准备阶段

七年级学生年龄还小, 阅历也不丰富, 抽象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 对于议论文的写作往往感到高不可攀, 难以着笔;但另一方面, 他们的思维却十分活跃, 对周围发生的新鲜事物经常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 此阶段的训练重在打基础, 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走进“议论”的殿堂:领会议论和记叙的区别并学会简单议论;做到发表观点或看法时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为今后的议论文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四项活动:

1. 强化学生上课发表见解和观点时的条理和依据

从七年级第一堂语文课开始, 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下列句式说话:“我认为……这从……可以看出来。”看似简单的规定, 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议论时有条理、讲依据。一个月训练下来, 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时已能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原句或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历史事例。

2. 人人有一本《随录集》, 使学生养成“泛读、勤录、多背”的习惯

选择最具说服力的理论和事实论据来论证, 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要求学生人人有一本《随录集》, 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通过每周检查等强化措施, 使学生养成“泛读、勤录、多背”的习惯。“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 既读有字之书———每天至少用20分钟阅读各种报刊杂志等课外书籍;也读无字之书———每天收看、收听新闻十五分钟, 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勤录”就是勤于抄录、整理所学内容, 做好信息的积累与储存工作。“多背”就是利用早自修等时间记名言警句、事实论据, 使大量信息存于脑、储于心。这样, 学生需要用时, 信手拈来, 毫不费神。以我所带的几届学生为样本分析, 凡是到九年级时, 能拿出一本厚厚的《随录集》的学生, 他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肯定不低。

3. 开展给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写一份建议书活动

经过一个时段的融合, 学生对班级情况、教师上课风格等已相当熟悉。我要求学生针对班级工作或语文教学写一份建议书, 既要陈述建议又要说明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学习生活进行“议论”, 破除学生“议论文”难写的心理障碍。

4. 写一份小组讨论发言稿

在七年级上册《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我让学生以“神创论可以休矣”、“外星人说之我见”为题准备小组讨论的发言稿。探究人类起源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 也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人人都想争取机会说说自己的看法, 个个力求发言能使大家信服。这样, 尽管此时学生并没意识到这是在训练他们的议论能力, 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学习如何议论了。小组讨论是学生以后常用的学习方法, 会写小组讨论发言稿是初中生必备的写作技能。

(二) 片段训练阶段

八年级时, 学生已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形式运算时期 (11岁到15岁) 的后阶段, 这个时期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因此, 我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评议性片段写作训练。具体途径有:结合人教版教材课后练习和综合性学习活动, 有计划地进行评议性片段写作训练 (见表一) ;开展每堂课前五分钟讲演活动, 结合当周社会、学校、班级的热点话题或利用讽刺性漫画进行评议性片段口语训练。如2011年4月12日当周上海发生“染色馒头”事件, 我让学生就食品安全发表看法;要求并指导学生对自己在《随录集》摘记的句子、片段进行点评, 尝试写一些评议性的心得文字。

针对人教版教材议论文不典型、出现较迟、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指导作用不强的实际 (两个单元均出现在九年级上册, 且以书信、演讲词为主) , 以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我在八下、九上各选了四篇文质兼美的、典范的、短小的议论文进“教材”。这些议论文起到了书法练习时“描红字”的作用, 我称它们为“描红文”。通过对它们的揣摩, 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思想, 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结构、常用的四种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见表二) 。指导学生在进行评议性片段写作时, 能借鉴运用。对教材中原议论性文章, 则作为自读课文处理。

(三) 成文训练阶段

经过两年的积累和铺垫, 此时让学生进行议论文成篇训练可谓水到渠成。但初中阶段, 只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为高中的议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阶段, 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所需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求同求异思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要求。因此, 在九年级上学期, 除继续进行评议性片段训练之外, 我要求学生会写“时事短评”、“美文一得”、“小组讨论发言稿”、“讲演稿”四种常见常用的短小的议论文样式。“时事短评”是对生活中的见闻发表议论, 以一事一议为主;“美文一得”是学生阅读千字以内的美文后所发表的阅读感言, 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小组讨论发言稿”是对小组讨论的话题事先准备的议论性文稿, 到了九年级上学期, 教师可正式提出概念并明确各种写作要求,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讲演稿”是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讲演而写的议论性文稿 (见表三) 。实践证明, 学写这几种样式的议论文, 学生在七、八年级所学的各种议论知识及技能在综合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此外, 由于这几类议论性文体篇幅都比较短小, 形式也比较灵活, 对提高学生写作语言的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大有裨益。

三、几点补充说明:

1.学生议论文写作训练须遵循巩固性原则, 即后一阶段写作能力训练要建立在前一阶段能力落实的基础上, 防止“返潮”。如学生能区分并把握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后, 才可开展论证方面的训练。

2.议论文写作教学并不是初中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 与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等记叙性文体相比, 它应当是处于从属地位。但对于它的学习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在教学中进行合适的处理。

3.本文更多是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出发来梳理其有效序列。随着议论文写作研究的深入和写作教学理论的新发展, 这个序列也需要不断完善。换句话说, 它并没有被封闭, 教师可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 适当地做一些增减和补充。实际上, 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序列构建的研究和实践应该成为各地可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10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过程,思辨能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思辨能力逐渐兴起, 国外学者开对其进行了关注与研究, 进入21世纪, 很多学者与教育者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了解并反思思辨能力“缺席”问题[1], 同时兴起的是在教学中构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模式。曾梦蕊在《论英语议论文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2]中提出写作课与思辨能力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双赢过程。

一、解读议论文

议论文要求作者通过概念, 判断, 推理等思辨能力阐明事理,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秦朝霞认为国内写作研究习惯于将习作者作品当作最终成品进行剖析, 忽略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构思活动。[3]

本文拟议论文写作为例, 阐述利用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为模型[4]讨论思辨能力指导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

二、思辨能力指导议论文写作:

根据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 笔者要求学生按照七个步骤进行论文写作, 分别是审题, 资料收集, 提纲撰写, 议论文撰写, 同伴互评, 以及作文修改, 并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构思活动与思辨能力结合起来。

审题作为所有写作的第一步。从学生的作文来看, 很多学生出现审题错误, 比如将议论文写成说明文。在题目“如何解决大学生的经济问题, 是通过增加收入还是减少支出中”很多同学将题目的重点解读成如何增加收入, 将作文就从议论文变成了说明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充分运用思辨能力, 对作文题目做出最为准确的解读, 为下一步资料的收集打下基础。

第二步是收集资料。在审题结束后, 学生很好的掌握了题目的重点和要求, 接下来是根据审题的结果收集资料。这是课下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学生利用分析, 评价和归纳能力, 从广大资料中做出第一次筛选。上课后学生就收集的资料和小组的成员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再次阐释, 分析, 评价以及归纳的能力, 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资料。

第三步撰写提纲。在经过小组的讨论, 资料被分析, 归类,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总结, 归纳出关键词, 并根据关键词列提纲。所谓提纲, 展现的是文章主题与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即各个分论点之间关系符合逻辑, 清楚, 明确, 且确实是为文章主题服务。在这一步中, 要求学生进行逻辑分析, 思考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分论点的呈现, 避免论文内部出现缺少主题句的现象。比如学生的三个分论点分别是1.在中国节约是美德;2.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3.数据显示男学生的经济管理能力差。通过分析, 评价, 很明显, 仅第一点与主题句相关, 后面两个主题句并不能很好的论证主题, 与第一个分论点也不存在逻辑上的关系。

第四步为作文撰写。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结果, 撰写的大纲, 以作文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 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的语法知识, 利用分析, 归纳能力, 将讨论结果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五步是同伴互评。在学生完成作文撰写后, 有学生互评, 并针对其他学生做文的问题作出反馈。当然各人的看法不同,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阐释, 在此基础上得出最佳修改方案。这一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进步, 有好奇心, 才能很好的阅读小组成员的作文, 有自信挑战对方的观点, 不放弃自己的看法, 最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六步是作文修改。在经过同伴互评后, 学生自己分析小组成员给的评价, 进行自我反思, 调整作文。在此基础上完成最后自己相对满意的作文。学生必须能够容忍对方的意见, 乐意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当之处。

第七步, 反思总结。一篇文章写完后, 这并不代表写作过程的结束。此时需要学生反思自己再写作过程中的每一步, 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将自己的长处继续保持下去, 克服自己得短处, 在下次的写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论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了将思辨能力融合指导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 提高学生思辨及写作能力, 然而理论必须要与实际联系, 所以今后在教学实践继续观察, 以期为改善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环境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7) 1-19.

[2]曾梦蕊.论英语议论文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3) :67-70.

[3]秦朝霞.国内大学生英语写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外语。2009.8 (3) :195-204.

初中生议论文写作 篇11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等。但是从当前高中生议论文教学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出现如下问题:文体不够明确,议论性弱;论据缺乏,论证空洞无力;论证方法单一,“模式化”写作现象普遍。为此,努力探索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有效教学策略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方向。

一、看题写文——戴着脚镣跳舞

议论文写作教学“审题”是关键,作文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感悟和提炼。然而,当前很多高中生审题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题目价值取向把握不准,材料情感取向模糊。尤其是给材料写作,很多学生习惯于信马由缰,不受拘束,而这往往成为作文失利的主要原因。高中议论文写作,必须看题写文,客观的分析题目或者材料呈现的写作范围、思想内涵、情感好恶等。例如:苏州市某区寒假作文竞赛题:

陶器在烧制过程中,结果是很难预料的,有时很精美。然而,有时因为天气的变化导致窑内陶器皱裂。烧制陶器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这无法预知的结果和无法意料的惊喜。

陶器在烧制过程中瑕疵是难以避免的,也正因为釉料厚度的不均匀才使得陶器色彩层次变化。

人们在赏玩陶器时,明明很精美的陶器却很便宜,因为它失去了独特之处,把最重要的灵魂丢在了烧制的窑里。

写作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包含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针对于这一材料作文,教师必须要抓住这样几点对学生进行渗透:首先,把握材料所显示的内涵和情感取向,陶器散发出的魅力往往不在于“完美”,而恰恰在于那些烧制过程中的“不完美”。学生可以从“缺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我们可以不追求完美,但要追求个性。”这些角度立意;其次,不放过细微的题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包含的内容”要求学生要“结合材料”或“引用材料”,不要做没有限制的自由。材料作文犹如“戴着脚镣跳舞”,舞步的绚丽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找准节拍。

二、多向思维——摸着石头过河

新材料作文主张开放、灵活,具有创新性。在众多的立意中让某篇脱颖而出,必须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选取最佳角度,犹如“摸着石头过河”,做充足全面的准备,一定能够选出最精妙的思路。例如:

根据材料内容写作

有两个台湾的观光团去日本的伊豆半岛进行旅游,由于路况较差,坑洞很多,其中一起导游一路抱怨:“这路面简直是麻子,让大家受累了。”而此时另一个导游却一脸笑意的对游客说:“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用心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大多能读出材料的内涵和寓意,但是提炼出写作的论点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教师不妨从多角度给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如从分析原因入手:导游一说路面像麻子,让大家受累,说明他缺乏工作经验,缺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导游二说这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用心体验,说明他乐观积极,讲究工作艺术。还可以从情感入手分析:这则材料明显意图是体现第二个导游的机智、幽默与博识,可以从他身上寻求突破点。又可以从明辨关系入手,相同情况下的不同心里,会产生不同的态度,相同境遇下的不同心态,会导致不同的做法,换一种做法就会得到一处风景,换一种心情就会体验别样的人生。教师拓展多种渠道,打开学生思维的牢笼,有效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让学生在众多的写作角度中选出最有新意,最具特色的议论文。

三、深刻剖析——响鼓还需重锤

议论文写作立意准确,论点鲜明固然重要,然而论证入木三分,为人折服更加重要。针对于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不充分,论证浅显的问题,教师必须加强论证训练,虽然人们常说“响鼓何须重锤”,好质地的鼓面不需要用力敲击,但是对于议论文来说,好的论点再加上有力的论证说服力会更强。例如一考生议论文中有这样的两段论证:

在美国为了宣传慈善事业,倡议富翁们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在有生之年或者死后捐献出来,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位富翁做出了承诺。这一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利于促进慈善机构的发展。

世界因为爱而和谐,人类因为爱而美丽。如人们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慈善机构贡献一份爱,就会收获一颗美好的心灵。

这个论证过程中表面看有论据,有支撑,慈善事业的意义在于营造“爱”与“和谐”,但是读者分明感到论据展开粗糙浅显,逻辑关系不明确。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深入剖析,如案例中让学生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一是为什么做慈善事业就是“爱”的奉献?二是这种“爱”与生活中父母、亲友的“爱”有何不同?三是为什么说这种“爱”促进了社会“和谐”?也就是说原作者从“慈善事业”到“爱”的思维跨越太大,这样让“爱”显得苍白无力;反之,为了挖掘论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从慈善事业的具体意义来展开,如捐助善款帮助了穷人的饮食起居,帮助贫困学子进入校园,救助了某灾区的危难。在这样论证的基础上,捐献者们无私的帮助了别人,他们慷慨是爱的体现。这样逐层推进,才能步步为营,深入挖掘论据的意义,提升文章高度。

总之,议论文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三个步骤来完成文章的文体。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务必追求审题准确,立意新颖,论证有力,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红霞.议论文写作常见误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4).

[2]黄世春.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5).

议论文写作随感 篇12

有些同学写作议论文时急于求成, 连命题或给定的材料 (包括话题材料) 所蕴含或表现的主题是什么都不顾及, 便下笔漫天神侃, 甚而至于南辗北辙了。因此, 审题是第一要务, 是“入格”的第一步。平时练笔时便要养成严格审题的好习惯, 到考试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或对论题和材料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于表层, 不得要领。下面结合几个实例来谈谈议论文的写作。

[例一]: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 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 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 被这繁星般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决定, 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 每人摘一枚浆果, 看谁摘的最大, 每人只有一次采摘机会, 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 不能走回头路。

假若你是其中一个年轻人, 你怎样摘到一枚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上的浆果》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按“入格”的要求, 这是一篇材料中的命题作文, 既须紧扣材料的内涵, 又不得改变命题, 这两点是至关紧要的。这则材料, 审题难度较大。材料本身存在着两难推理:要么“视为止, 行为迟”地精心选择, 但它又“每人只有一次采摘机会”;同时, 材料中还明确限定“一直朝前走, 不能走回头路”。而恰恰又正是这样似乎难以敲定的观点给了我们辩证的抽象思维空间, 因此为文之要应该落实到“选择”的唯一性上。基于此, 思维便可得以充分展开, 为文便可充沛地着墨, 观点便可辩证地落定。

有一位同学行文时, 便这样开头:

久伫在小路的起点, 心中默念着方才与朋友们商定的规则———只能一直朝前走, 不能走回头路……未多加思索, 我便踏上了寻找浆果的路。临行前, 我也并未花心思设计一套缜密的方案。我相信‘路’是自己走的, 这么一片广袤的原野上, 必有属于我自己的一枚浆果。

显然, 这位同学在仔细审题后立刻入题, 并敲定了观点。有了这样的开头, 后面的内容一定会切中肯綮地跟题, 即使放开笔头也不会走得过远。

[例二]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 初赴童试, 其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 竟名落孙山。经查卷, 见其书写用墨淡如薄雾, 似有似无, 不可辨识。责问孩子, 方知国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 自己又不会磨, 只用砚内残墨, 所以字越写越淡, 后来就看不见了。

要求:以这则故事为话题, 自选角度, 联系实际, 自拟标题, 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以一则故事, 即一篇材料为话题, 审题时应严格按材料直奔话题的主旨, 切不可随心所欲。从材料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 以致酿成“名落孙山”的后果, 便能推敲揣摩出此文“小事不愿做便不能成就大事业”的主旨和准主旨。但若能深入一步, 考虑到事业的成功必须依靠众人的努力, 即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一深层的主旨, 也可以为文, 甚至还是一种创新。这样, “书童”就浮出了水面, 成为了议论的对象。

有一位同学就给自己文章的标题确定为《“书童”———你不可或缺》, 这反映出他神思飞扬, 能发现事物的另一面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他这篇文章开头与众不同, 结尾又回应了观点, 至于中间为文如何便可想而知。

(开头) 初看这个故事, 不禁埋怨起这考场负责人, 怎能如此粗心?但细想一下, 却不是那么回事, “世家之子”只会写文章, 连磨墨这等小事都不会, 又有何用?原来书童也竟如此重要!

(结尾) 书童, 相信自己———你是重要的。

同学们平时写议论文, 认为在议论文的中间部分只要运用几个确凿的例据就可以了。严格地说, 这只能算是证明文, 只是简单枚举加引用。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生, 写议论时必须学会在议论中作些辩证分析。若能如此, 所说的道理也就能更雄辩, 更深刻隽永。

另外, 议论文要想说理周到、圆通, 论据的充足性尤为重要。在议论文中, 论据就是论证论点的根据, 就是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大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类论据, 一种是理论类论据。那么, 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论据, 安排材料呢?

1.采用不同分类标准选择论据

如果为了达到丰富就堆砌材料, 会导致行文拖沓, 臃肿不堪。要避免这个毛病, 就得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 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 或从外到中;伟人如何说, 科学家如何论, 平凡人怎么看。这样一排列, 行文有序, 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

2.采用点面组合的方式交代材料

论据材料要丰富, 涵盖面要宽, 又不能罗列怎么办?点面组合方式是通常采用的最佳方案。“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 “面”上概述次要材料, 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作“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 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 浓缩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将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排比句表达, 效果会更好。

3.采用假设方法补充所需材料

有时会碰上这种情况, 在阐述事理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 这时借助假设方式可以信手拈来。有了正面事例, 借助假设方式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 借假设方式可以推知未来可能产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任何限制, 这样补充所需的材料, 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

4.尽量选择一些新鲜、生动的论据。

这些新鲜的论据也不一定非得从电视新闻里找,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 只要没有被别人大量地重复过, 给人的感觉都是新鲜的。

【例文】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 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 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 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 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小岛上的幼龟, 只有经老鹰不断地啄食, 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 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 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札的树木, 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 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 多次遭贬, 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 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 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于此, 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 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 将苦难放在心底, 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间, 盛放我们的思想。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 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 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 等待他们的, 将是灭顶之灾。对于一个人来说, 经过思考, 再作出决定, 才是智者。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 但是,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 才能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 轻信孙膑所设之计, 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司马懿未经熟虑, 轻信孔明空城之计, 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 敢于否定前人, 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 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秤, 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 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 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 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 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即使有苦有难, 也可以进行思考, 找寻出路。坚信, 我是自已的主宰, 虽然失望, 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 朝廷腐败, 都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稽康的竹林打铁, 广陵绝唱, 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 有了刘伶抱杆栏而舞, 把盏而歌的吟唱。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 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做柱, 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做梁, 最后以自己为墙, 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开头用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引出“我们心中的‘三间小屋’”:一间盛放苦难, 一间盛放思想, 一间盛放自己。而这三点都在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内, 考生总是有意识地把它们与材料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论述。

在论证每个分论点时, 小作者在就事论理之后, 列举了古今中外, 历史与现实中许多典型的人物事件作论据。既有“点”上事例的重点剖析, 如苏轼的典型例子;又有“面”上事例的分列, 如阐述第二和第三个方面时分列多个人物和事例。旁征博引, 点面结合, 论据充实, 分析精辟, 论证有力。

上一篇:包装物流技术下一篇:室内排水管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