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管理

2024-09-30

企业智能管理(共12篇)

企业智能管理 篇1

摘要: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BPM框架引入数字仪表板、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管理工具用以评估企业绩效,实时监测企业的运营状况,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的成功实施,目的是使企业了解新一代BPM-BI的框架组成及其潜在的价值。首先介绍BPM产生的历史背景、BPM和BI之间的关系;其次,描述基于商务智能平台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框架,讨论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BI技术工具和BPM的方法体系,主要从信息资源集成角度揭示企业绩效管理的管理效益和系统功能实施策略。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商务智能,BPM-BI的框架,平衡计分卡,数字仪表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变化频率加快,竞争范围和激烈程度日益加大,传统意义上通过历史性数据的分析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支持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家公认,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取决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成功执行。早在2004年,Matteo Golfarelli在《除了数据仓库:什么是商业智能未来?》一文中预言,BPM将成为新一代BI技术应用的标志[1]。企业绩效管理(BPM)能够使组织有效地监测、控制和管理战略举措的实施。”[2]Gartner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伊恩伯特伦指出“BI战略投资有依然强劲的迹象,这个市场依然强劲,因为占主导地位的供应商继续把商业智能分析和绩效管理作为他们的中心要旨”[3]。本文的目的是使企业了解新一代BPM-BI的架构组成及其潜在的价值,主要从信息资源集成角度揭示基于BI平台的企业绩效管理的管理效益和系统功能实施策略。

1 BPM发展背景

提起绩效管理,大家并不陌生,企业管理者会声称已经执行很多年了,但是大多数组织并没有把绩效管理与核心战略和技术架构进行整合,驱动组织所有的部门实施战略目标(Sana Mojdeh)[4]。传统的绩效管理以财务指标为主,关注事后企业目标考核、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价体系只提供了有限的信息,如财务报表数据,反映数据不全面。一方面这些信息只反映过去的业绩,并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获利能力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只反映出结果,不能实时挖掘导致结果的驱动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实时监控分析企业关键运营指标,不能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管理运营体系的有机融合。

HyperioN (Oracle)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早期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主要以财务数据指标管理为主。1990年以来,IT技术引入企业管理,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新IT技术相结合,商业智能和客户关系管理也有所改善;随着事态发展,产生了一个提高规划、报告和业务分析的综合方法,这就是企业绩效管理、企业战略规划整体解决方案。2001年,Gartner公司提出了企业绩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BPM)的概念,其他公司称之为Corporat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PM)或者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PM)[5]。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绩效管理总结出不同的定义。综合各家观点,本文把企业绩效管理(BPM)定义为:企业绩效管理是构建一套自动化系统,帮助企业评价和优化企业运行和控制,进而帮助企业发现和建立新的商业机会。从众多的实践经验来看,它包含自动化、业务分析方法论、流程系统框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提升企业绩效。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完整的一体化、自动化数据处理、支持协作、深度分析和关注异常数据。

企业绩效管理把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把商务智能中的查询、报表和分析功能以及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周期统一起来。类似于发动机与汽车之间的关系,商业智能作为“发动机”提供动力,而绩效管理软件则类似于汽车的方向盘、刹车和变速箱,通过整体的集成,把商务智能的动力发挥出来[6]。

2 BI商务智能的应用

基于计算机的商业智能系统出现大概接近四十年,该术语将取代决策支持系统、经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随着每一次新的更新换代,企业的事务处理日益复杂,BI计算和分析需求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也更加成熟。

商务智能BI是一种涉及企业客户、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和企业内部业务的知识,主要功能是改善决策过程的时效性和质量。BI系统包括一些IT应用系统和工具,支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商务智能。商务智能系统的战略和竞争机会包括企业绩效管理、优化客户关系、监控业务活动以及传统的决策支持功能,保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形式为管理决策者提供行动信息和知识。目前,商业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举措,是首席信息官和企业领导人公认的推动企业绩效和创新的工具[8]。关注外部竞争环境的商务智能被称作竞争情报(CI),一些学者将竞争情报看作商务智能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分支[9]。

信息时代的绩效管理是商务智能技术衍生出来得一个特定的应用模式。企业绩效管理是商务智能在业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在企业管理各层次中每个工作者将有权使用适合他们工作职责的BI和绩效管理,企业经营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展开;企业绩效,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图1所示。战略管理层制定战略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跟踪战略进展,预警经营风险;中层管理分解战略目标,分析目标的可行性和需要的资源以及实现的方式,并实时监控业务进展,及时调整偏差;业务层负责目标细分落实、具体事务操作、日常监控及报告处理。

目前,企业对商务智能的认识由感性逐步走向理性,注意力从数据驱动转向业务驱动,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应用,从关注工具转向关注工具产生的绩效[7]。关注绩效的BI近几年来由于仪表盘工具强大的功能支持,使业务分析的结果呈现都实现了可视化。Information Builders公司的商务智能产品解决方案就有战略仪表盘、分析仪表盘、移动仪表盘、操作性仪表盘等。其中,战略仪表盘使用数据可视化、数据集成和视觉设计技术来展示关键业务指标。专业化视觉设计和感知技术的使用能够使管理人员集中注意力,提高竞争优势,确保管理人员能够记得战略异常和决策过程[10],如图2所示。

3 基于BP平台的BPM-BI架构

新型的绩效管理是一个全局的、无处不在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基于商务智能平台,能够提供整合信息,是创建绩效目标问责的组织管理综合平台。图3展示一个新型的BPM设计框架,该架构以Information Builders公司敏捷信息解决方案的WebFOCUS BI (商业智能)平台为原型[10],分为4个部分组成:信息集成层、分析应用层、绩效管理层、用户访问层。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模式,以Intranet/Internet作为信息平台,将数据仓库放入Web环境中,运用Web技术作为信息传递机制。核心技术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该架构方便用户进行改善和提高,并可以直接与其他管理系统集成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3.1 信息集成层

信息集成层位于框架的最底层,关联着四个部分:数据的来源,平台集成框架及技术支持,动态数据仓库和规则库、模型库、知识库。信息集成层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实时业务数据库、ERP、SCM、CRM及Internet等其他数据库。另外,全面的基于BI的绩效管理需要广泛整合信息来源,比如集成协调环境(ICE)的数据、风险防范和预警管理(ERM)的数据,以及传统的数据资源(WORD,EXCEL,FDP,DBASE)。BPM-BI平台集成技术工具包括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数据的清洗、传输和装载(ETL),元数据管理(MDM),改变数据获取技术(CDC)等。

3.1.1 集成协调环境(ICE)

集成协调环境(ICE)是现代虚拟团队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彼此协调工作的环境,由专业化的ICE软件和基础协作系统支持。现代企业中所做的几乎每件事都是在团队环境下完成的,因此改善团队的合作能提高生产力和竞争优势。集成协调环境支持技术包括:协同软件、即时消息、到场提醒、端对端软件、工作流系统、文件管理系统、远程会议、录像会议、知识管理和社会网络[8]。社会网络系统是集成协调环境的一个新的形式。通过集成协调环境不仅使企业积累和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而且可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包括供应商、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

3.1.2 企业风险管理(ERM)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黄丽虹指出,当代意义上的企业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是关心企业操作层面的风险,而是关注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有着保值与增值功能的企业整体化风险管理,也就是说风险管理在向整体性和战略性过程进化[11]。不难看出,企业风险管理在关注战略目标、工作流程和IT实施方法上与绩效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BPM-BI架构中引入企业风险管理,已是众多BI供应商的共识。Hyperion Information Builders、Spider Strategies、IBM等多家公司在新版企业绩效管理软件中融入了ERM,因此具备监控分析的预警功能,起到了防范风险作用。监控分析的核心技术是商务智能,关键技术包括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主要商务智能工具包括平衡计分卡、数字仪表板等。

3.1.3 集成技术

为了实现“一切都应该在一起工作”和敏捷实时的信息服务目标,BPM-BI的平台架构集成了多项商务智能的核心技术,传统的商务智能技术有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元数据和元数据管理(MDM),对应面向主题应用和多种异构数据源时,还需要进行数据抽取(E)、数据转换(T)、数据清洗(C)和数据装载(L)等技术处理。

由于商务决策需要更多的实时信息,尤其是源于业务系统的信息,于是产生了企业信息集成技术EII。在面对海量信息时,EII和ETL这两种技术影响数据提取的速度,实时的ETL+变化数据捕获(CDC)技术的采用可以弥补现有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在速度方面的延迟。

EII、CDC和通常的ETL的技术组合使用,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提供了实时的商业环境所需的快速决策和行动,以配合不断变化的环境;从技术角度来看,它提供了一种在大容量数据中捕捉和传播信息的机制,以便业务系统的收益最大化。目前SAS Data Integration Studio 4.2 (数据整合工作室)正同多家软件供应商合作,如DB2和Oracle、Attunity、GoldenGate共同研发CDC技术的应用[12]。

3.1.4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虽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它可以使企业对业务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利用对现有的应用程序和应用基础结构(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的投资来解决新的业务需求,为客户,商业伙伴以及供应商提供新的互动渠道,并呈现一个可以支持有机业务(Organic Business)的构架。

BPM-BI平台架构集成了众多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开发平台的数据源(如图3),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基础资源集中使用,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优化业务流程,加快系统运行和响应速度;简化接口及系统集成的难度;不同开发平台的模块可以包装为统一标准的服务,可以重复调用,降低开发成本,从而满足E-Commerce、ERP、CRM、SCM、OA、数据库、数据仓库等重要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

3.2 分析应用层

分析应用层采用BI系统基本的分析工具有: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ata-mining和即席分析Ad hoc queries,等等。数据挖掘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数据,进行归纳性推理,从大型数据源中提取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人们感兴趣的、能使人理解的知识的高级处理过程。数据挖掘技术不仅从各种数据库中挖掘信息,还可以从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以及Web资源中挖掘知识。数据挖掘工具有多维分析工具(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Tools)、查询与报表工具(Query-andReporting)和智能代理(Intelligence Agents)[8]。常用的Web数据挖掘方法是文本挖掘法,包括:Web使用模式挖掘、Web结构挖掘和Web内容挖掘等。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让数据挖掘智能化,从内部信息源和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上挖掘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采集带来的法律问题、成本问题以及信息的及时性问题。

功能强大的分析应用层是BPM-BI平台架构智能化实现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够发现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资源中蕴含的知识,也是绩效管理监测控制信息指标产生的根本,同时,提供业务系统进程异常、战略规划实施预警报告信息的追溯。例如,企业绩效管理还应具备例外分析的功能,用户自定义一些关键绩效指标的临界阀值,一旦业务绩效出现任何问,题关键绩效指标达到警戒阀值,系统就会自动分析比较,挖掘出可能的原因并及时预警,通知相关的负责人采取措施进行调整[13]。

3.3 企业绩效管理层

企业绩效管理层是采用领先的BI技术具体实现绩效管理方法体系的环节。该层主要应用的BI技术有数字仪表板;这里绩效管理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平衡计分卡、关键性能指标、六西格玛Six Sigma等。

3.3.1 平衡计分卡+KIP

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浓厚兴趣。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1992年,卡普兰和他的合作者大卫·诺顿发表了《平衡计分卡:驱动业绩的评价指标》一文,标志着平衡计分卡的诞生[14]。该方法的主旨是:企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平衡过程,不再仅仅追求利润,而是一个向客户、股东、员工、社区乃至社会提供价值的主体,追求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组织学习和成长的四维平衡成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15]。

构建平衡计分卡其中的重要环节是KPIs资料收集与衡量。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是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设计乃至战略管理的依据[16]。图4描述的是微软平衡记分卡架构组成及工作流程。

问题: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实践来看,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并不是一个“易用”的工具。平衡计分卡的编制和实施涉及大量的关键业绩指标的取得和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一般要通过管理软件来辅助实现。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同时;保持平衡计分卡实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解决:基于BPM-BI平台架构的绩效管理,在BI技术支持下解决了BSC+KPI实施难度较大等问题,销售、采购、产品制造和财务的关键绩效业务指标通过BI技术工具获取和分析。在这里,计分卡是一个应用程序或用户定制界面,帮助企业实时了解组织的绩效,通过理解、优化和调整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优化和调整企业的业务流程,并且提供内部和行业标准,目的是帮助个人理解自己对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贡献。

3.3.2 数字仪表板

数字仪表板是企业绩效管理(BPM)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仪表板是一个图形显示工具,用仪表、交通信号灯和图表等形式显示数据信息[17],就像汽车的仪表盘,有刻度、有指针,使信息表现更直观,适合信息的交流与分享。仪表板有一些基本的控制旋钮,允许用户自定义,通过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性能调整,提供反馈、协作和监测等功能。不管组织是选择实施绩效管理的战略还是实施绩效管理战术行动方案,数字仪表板能够提供基础保障,使组织更有效地调整其战略实施与企业经营战略保持一致,帮助企业利用信息分析达到既定目标。实现这些功能,数字仪表板需要具备溯源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分析和部门分析等等能力。

所谓绩效管理仪表板,通常是指包含平衡计分卡的关键性能指标的仪表板,以绩效管理为中心,通过企业应用整合,解决了部门之间的壁垒;更为广泛的绩效管理仪表板将联合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外联仪表板,共享数据和KPIs,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配合执行他们的联合战略。针对外联仪表板的趋势,Gartner公司指出,组织之间成功的合作“必须共同定义关键指标以加强企业间的双赢”[18]。

4 分析和结论

BPM消除了企业战略和战略执行之间的隔阂问题,它的目的是想让公司的每个人都朝同一个方向努力。事实上,BPM不是口号、陈腔滥调或技术,它是一种企业管理实践应用,利用及时、准确的信息从根本上对企业管理实践实施监测,以便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和控制。

商务智能技术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技术基础,对各种管理应用程序生成的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管理者认识企业和市场的现状,从而辅助用户决策,深刻洞察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企业绩效管理是商务智能的高级应用,让用户深入预见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将整合全员的绩效管理,也就是说,在企业管理各层次中每个工作者将有权使用适合他们工作职责的基于BI的绩效管理。虽然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一个综合各种方法、流程和指标调整满足企业信息需求的系统,但是,作为企业BI应用的重点,一个BPM解决方案只有融入系统中才会真正有效。这就是BI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BPM代表了企业BI战略部署,BI应用作为企业综合战略的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企业有效地嵌入BPM的环境。BPM-BI框架可以使组织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现有技术投资,实现基本操作的数据源和数据仓库(或集市)的直接连接。这意味着IT需要具备多元数据源、多元应用访问权限和集成的能力;另外还需要一种公用数据模型,作用于企业所有的数据源,具有解决复杂的多元元数据的定义功能、提供元数据一致性功能和KPI定义的功能。

BPM-BI框架中的数字仪表板具有调整、可视化和协作功能,提供一个全面的、单一的数据视图,兼容不同系统,跨部门、跨企业、跨区域进行运营管理和共同协作;通过提供关键绩效指标、或者提供联合问题决策,来共享知识信息;以绩效管理为中心仪表板满足了组织需求,通过事前控制和人为控制支持实践运作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基于BPM-BI框架,企业绩效管理的管理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改善沟通。BPM提供给高层主管一种有效的战略沟通机制,以期望管理人员和组织各个层面的员工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目的规划模型和绩效指标,进行细致全面的沟通。

二是增进协调。BPM能够改善提高组织内部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保证部门之间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有效避免部门单独行动和资源的隐匿。

三是促进合作。BPM提倡思想和信息双向的交流,包括机构内部不同层面间垂直和同一水平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四是加强控制。BPM能够使员工不断地调整计划,及时地修改或改进业务操作,以便提供给决策者最新市场情况的信息,或者是企业内部业务操作的现状和信息。

综上,企业绩效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活动的核心,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不断促进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改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规划。基于商务智能平台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框架,应用领先的BI技术工具,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结合平衡计分卡、数字仪表板等绩效管理方法体系,揭示企业绩效管理在改善沟通、增进协调、促进合作和加强控制方面的管理效益,以及系统功能实施的策略和潜在的价值。

企业智能管理 篇2

一、概述

四川某石油设备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石油钻采设备研究、设计、制造、成套和服务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总部占地面积400余亩,员工2000多人,已经具备年产100台套石油钻机和500台钻井泵的生产能力。

目前该公司总部拥有多个大型仓库,包括:原料库、配件库、装备库和劳保用品库,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仓库也将不断地扩建才能满足企业物资存放需要。

为了能规范仓储物资管理,提高库房管理工作效率,该公司最终选择了精诚EAS-WMS仓储物资管理系统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以使企业向生产制造柔性化和管理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应对的实时性和灵活性,降低管理成本、改善库房管理水平、提高库房管理工作水平。

北京精诚软件公司凭借多年WMS条码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经验,专业的咨询和软件实施服务团队,与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是精诚EAS-WMS软件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又一典型案例,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共同促进民族产业发展而携手前进。

二、需求分析

该公司在WMS仓储物资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如下:

1、条码批次/唯一化管理:该公司在仓储物资条码管理系统采用条码按批次和唯一化管理的混合模式,对于便于唯一化管理的物资采用条码唯一化管理,一件物品对应一个条码;对于不便唯一化管理的物资,采用批次条码来管理。

2、智能货位管理:要求入库时通过扫描物资条码能列出能存放该物资的具体货位号,出库时能通过分析同类物资在库时间长短根据先入先出原则自动作出出库物资货位的选择。

3、虚拟货位管理:即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资,在入库时,我们不能按正常物资那样存放到指定货位,而只能存放到库房的一定区域。因此要求系统对于用来存在这些特殊物资的区域(非货位)进行编号管理,相当于货位的概念。在此类特殊物资入库时,系统能自动判断其应该存放的区域,在出库时,能自动指导库管人员到指定区域去办理出库操作。

4、出入库管理:能按设定的工作流程快速完成物资的入库、出库操作,包括:物资采购入库、生产退料入库、产成品入库、生产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售后出库等。要求能进行各种查询分析,提供各种报表。在入库时,按编码规则生成并打印物资条码,完成对物资条码的粘贴,同时需要相当部门完成相关操作(如采购到货单据的制作,验收移交清单的填报等)。出库时,根据相应部门流转过来的单据(如领料单、销售发货单等),系统能自动生成相应的出库单,并能指导操作员到相应的货位去完成出库扫描操作。

5、临时出入库管理:对于由于采购部门不能及时制作采购到货单的物资入库,要求采用临时入库管理;同时提供该类物资的临时出库管理。要求能提供临时出入库的物资的统计汇总和查询功能。临时入库也要求能完成物资的条码生成打印操作,在系统中也能做到条码批次或唯一化管理。

6、仓库盘点管理:由于目前该公司采用的是人工盘点,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因此要求新系统能够在盘点管理上能尽量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盘点准确率。

7、库龄分析:对于在库物资提供库龄分析报表可供查询,并且在物资出库时要求系统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根据库龄分析数据自动选择出库物资。

8、工作提醒:由于某些业务单据处理不及时往往会造成整个业务链停滞不前,所以在系统中应该增加工作提醒功能,按预先设定工作流程,业务单据流转到某一用户处,在该用户登录到系统时,系统自动弹出待处理业务提醒,用户根据提醒即可顺利完成业务处理。

9、与ERP的数据接口:目前该公司使用的是用友的U8系统,WMS系统从ERP系统中获取物资基础资料信息,在物资条码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出入库业务及库存数据,在ERP中能够查询到相关数据及处理单据。

三、系统功能

配合该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实施仓储物资管理系统必须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条码物资管理系统可分为前后两期来分别完成,一期项目定义为总公司仓库进行试点,重点完成出入库管理、临时出入库管理、盘点管理、智能货位管理等,能够实现基础的数据采集和出入库管理,实现库房特殊业务的管理;二期项目将针对该公司各分公司仓库的物资管理系统进行条码化改造,最终实现全公司物资条码化追踪管理。一期项目必须考虑预留ERP系统的接口,同时为二期条码化管理预留接口,为实现公司整体信息化建设奠定好基础。

1、智能货位管理: 在基础资料建立时,对每一个货位可存放的物资进行预先设定,同时对每一类物资可以放置的货位也作预先设定,即将物资与货位进行双向关联。这样,在进行物资入库时,只需要扫描物资条码,系统就能自动查找可以存放该物资的货位,并且将这些货位中空闲的货位列表显示出来,用户可从中选择一个货位存放该物资。

同样,在物资出库时,只要导入出库物资资料,系统即可查找出哪些货位存放该物资,并能根据物资在库库龄分析,按库龄时间长短进行排序,让操作员能快速选中库龄时间最长的物资,完成出库操作手续。

传统的货位管理只能做到事后记帐,即物资存放在哪个货位在系统中记录,出库时按其存放位置去取货出库;精诚软件在该项目上提出的智能货位管理理念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WMS系统的一大热点。

2、物料出入库管理:(1)物资入库

供应商送货后,由仓库检验员验收,并在系统中开具“实物验收移交清单”,实物验收清单由系统传递给库管人员和采购部,采购部根据订货合同和“实物验收移交清单”制作“采购到货单”,系统将由采购部制作的“采购到货单”传送给库管人员,系统只有在“采购到货单”和“实物验收移交清单”同时齐备时才允许进行正常入库操作。

对于“采购到货单”迟迟不能到位的情况,系统提供特殊业务处理功能,就是允许库房管理处进行临时入库操作,即只要有“实物验收移交清单”即可办理临时入库手续。在完成入库手续前,仓库管理员先用扫描枪扫描要入库的物资条码(没有条码的要先给物资生成并打印条码),采集完后,把扫描枪跟条码管理系统连接并导入条码信息,系统会提示存放货位;

选择物资明细和入库仓库,就可以“生成入库单”并把物资明细导入到“材料入库单”里,就可确认入库,保存相应入库单据。

(2)物资出库:物资出库包括三种情况:生产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售后出库。生产领料出库:

由生产车间在系统中开具“领退料单”,经生产部审批后,传送到库房管理处审核,审核完成后生成“材料出库单”,并根据库龄分析将最早入库的物资进行出库处理。

在完成审批手续后,仓库管理员先用扫描枪扫描要出库的物资条码,采集完后,把扫描枪跟条码管理系统连接并导入采集的条码,完成材料出库手续。

销售出库: 由销售部在系统中制作“销售发货单”,经销售部领导审批后,系统自动将单据传送至库房管理处,库房管理处领导审批后,系统自动根据库龄分析将最早入库的物资出库,提示库管人员物资存放货位,生成“销售出库单”。库管人员根据系统提示,找到相应出库物资,用条码扫描枪对出库物资进行条码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导入系统,完成物资销售出库手续。售后出库:

售后出库由售后部在系统中制作“售后发货单”,经售后部审核后,传送到库房管理处,经库房管理处审核,办理售后出库。出库流程基本与生产领料出库一致。

3、仓库盘点管理:我们在仓库盘点操作上,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在手持扫描终端上选择盘点操作,然后用手持终端逐一扫描库存物资,完成后再将采集的条码信息导入系统,进行盘点操作。系统会根据库存信息与采集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列出盘亏盘盈物资明细,确认后即可生成仓库盘点统计表,对所有盈亏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经相关权限的用户确认盘点数据后,系统会更正实际库存数据。

4、临时出入库管理:临时出入库管理主要指对于那些实物入库但手续未完成的物资管理。在系统中提供提供一个虚拟的临时库区用于存放临时入库物资,同时系统提供临时入库物资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和对于临时入库且已出库物资的查询功能。在入库手续完备后,系统对临时入库物资提供补办入库手续,并从临时库中将相应的数据转入正常入库。

5、查询统计:

本部分功能主要有:

(1)在库物资明细表:查看某仓库某物资的当前库存明细信息;(2)在库物资汇总表:查看某仓库某物资的当前库存汇总信息;(3)采购入库流水帐:所有采购入库单的单据汇总信息;(4)临时入库物资明细表:查看临时入库物资明细信息;(5)临时入库物资汇总表:查看临时入库物资汇总信息;(6)业务出库流水帐:所有业务出库单的单据汇总信息;(7)生产领料流水帐:所有生产领料单的单据汇总信息;(8)生产退料流水帐:所有生产退料单的单据汇总信息;

(9)入库、出库单汇总:查看某时间段内采购物资的流动情况;

(10)生产领料、退料单汇总:查看某时间段内在生产线上的物资的流动情况。各种统计表均提供了组合查询和自定义表格式的功能。

6、库龄分析管理:系统根据入库时间,自动将同类物资按入库时间进行排序。系统提供库龄分析统计表,同时提供按在库年限的查询,此功能主要是为物资出库提供依据,按先入先出的原则,在出库时优先选择库龄时间较长的物资出库。

7、工作督办功能:我们根据以往实施OA系统、DRP系统的经验,同时结合该公司在某些业务环节由于办理不及时造成出入库业务不能及时办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设计此套仓储物资条码管理系统时,在系统中增加一个待处理业务提示的工作督办功能。用户在登录到系统时,在用户界面上将给出待办事宜的提示信息。用户只需要点击相关的提示信息即可处理相关的业务。这样,用户只要登录业务系统,就能及时处理相关业务。

除此之外,系统还提供了生产退料入库、销售退货入库、采购退货出库、数据导入导出(EXCEL、TXT格式)等业务功能。

四、实施效益

该公司实施条码仓储管理系统后,将规范各相关部门的业务操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解决目前该公司实物临时入库管理混乱的问题。条码系统将解决目前货位管理不够之智能化的问题,实现入库出库智能选择货位的功能,提高物资出入库的效率。

所有业务单据均是在系统中处理和流转,减少纸质单据的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条码系统将解决目前仓库盘点依靠人工清点的问题,提高盘点效率和准确率。条码系统使用业务单据的关联管理,减少业务单据的重复录入,有效提高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精诚仓储物资条码系统引入OA中的“待办事宜提示”,有效进行工作提醒,解决业务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通过数据接口的开发,使条码系统能与其他业务系统实时交换数据,有效保障用户前期投资。系统引入了BOM表,通过物料计算(MRP)生成生产领料单,这为今后MES系统预留了接口。

企业智能管理 篇3

[关键词] 管理学 激励过程 定性模拟 QSIM算法

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即人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又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

激励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时,目标的设置是关键环节。设置目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最终还是为了有利于完成组织目标。因此在设置目标时,只有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使组织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作的努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一、QSIM算法

定性仿真算法是以描述系统定性结构的定性微分方程和系统的初始状态为输入,通过仿真输出系统的预测行为。具体说就是给定系统的定性微分方程和它在t0时刻的状态,QSIM算法以状态树的形式预测出系统可能的行为,系统的一个特定行为由这棵树的根结点(初始状态)到叶结点(终止状态)的路径上的所有状态所组成,其形式为

behavior={state(t0),state(t0,t1),state(t1),…,state(tn)}

QSIM算法可归纳为以下公式:

QSIM:(QDE,state(t0)→or(B1,B2,B3…,Bk)),

式中,Bi为系统的一个可能行为。

由QSIM算法产生的k个行为中的一个或几个是系统真实的行为。产生多个行为的原因是由于系统参数值的不确定造成的。必需指出,QSIM算法是充分的但不是完备的。

1.QSIM算法的输入与输出

(1)具体地说,QSIM算法的输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代表系统参数的一个函数集合{f1,f2,…,fm}。

②用M+(f,g),M-(f,g),ADD(f,g,h),MULT(f,g,h),DERIV(f,g)和MINUS(f,g)6个关系建立的约束方程集合。

③每个参数有一个代表函数路标值的有序集合,其中至少包含{-∞,0,+∞}。

④每个函数的上、下极限。

⑤初始时间点t0和每个函数fi在t0的定性状态。

(2)QSIM算法的输出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定性行为描述,每个定性行为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表示系统可区分时间点的符号系列{t0,t1,…,tn}。

②每个函数的一个完整的、可能扩展了的有序路标值集合。

③根据函数的路标值描述的每一个函数在所有可区分时间点上和两个相邻可区分时间点间的定性状态。

2.QSIM算法的步骤

QSIM算法模拟的六个步骤如下:

(1)从活动状态表中取出一个状态作为当前状态。

(2)根据通用状态转换表,确定每一个参数(函数)由当前状态可能转换到的状态集合。

(3)对每一个约束,产生状态转换的二元或三元组集合,根据约束的限定,过滤掉与约束不一致的元组。

(4)对元组配对一致性过滤,即具有相同函数的两个元组,对同一个函数的转换必须一致。

(5)将经过上述过滤剩余的元组加以组合,产生系统状态的全局解释。如果不存在相应的全局解释,则做不一致标记,否则标记它们的当前状态的后继状态。

(6)对新产生的定性状态运用全局过滤法来决定是不是将新的状态加入活动状态表中。

二、定性模拟过程

1.激励过程的定性建模

激励过程引用了心理学的知识说明了对人员激励的一个行为导向(需求→动机→行为)。通过对激励过程的模拟,让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能有个很好的合理把握被管理者的心理过程,能施加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激励的效果。应用QSIM算法,这里对激励过程理论进行了定性建模,激励过程的定性模型如图示。

图 激励过程的定性模型

图中,“+”表示箭尾变量的增加会导致箭头所指变量的增加,“-”表示箭尾变量的增加会导致箭头所指变量的减少。“?”表示某个变量同时作用于另一个变量时,其作用效果根据具体规则确定。

定性模拟中的变量都是非数字化的变量,可以看到在激励过程的定性模型中,影响激励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为了方便以后的讨论和模拟统一使用字母来表示,用B1表示环境因素,B2表示个人需求,B3表示组织目标,B4表示动机,B5表示目标的设置;B6表示目标导向行为,B7表示目标行为。变量之间的定性关系如表所示。

在表中,不同变量的相交点表示2个变量的作用关系,根据定性理论,“+”表示纵轴变量的增加导致横轴变量的增加,“0”表示2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弱,“—”表示纵轴变量的增加导致横轴变量的减少。

表 激励过程定性模型的变量关系

2.定性推理过程

按照QSIM算法,定性变量可以表示为:QS(f,ti)或QS(f,ti,ti+1),t0

各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参数的量空间都是在<-1,(-1,0),0,(0,1),+1>,依次表示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在初始时刻t0,给定变量的状态QS(X1,t0)=<0,+>,即奖励的价值增大,且增加的水平比较平缓。在下一个显著时间点t1,既是X1没有变化,但下一个可区分时间点有增加的可能性,用QS(X1,t1)=<(0,1),+>表示。

在模拟过程中,给出了推理过程三个时间情境[t0,t1,t2]下的推理,并对推理过程进行了过滤与解释,初始时间状态为t0。初始状态t=t0:

(2)从t=t0到t=t1的模拟

从t=t0到t=(t0,t1)的模拟,根据QSIM算法的状态转换规则,使用P-转换(从可区分时间点上到可区分时间点之间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激励模拟,在[t0,t1],[t1,t2]的模拟过程体现了激励因素对主要激励状态的影响,在环境稳定,个人需求高并设定良好的组织目标的时候会形成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情况下,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将形成良好的目标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这个在[t0,t1]模拟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在[t1,t2]的模拟过程中,良好的环境对个人需求和组织目标也是个有效的影响因素,目标行为一直在十分良好的水平。

总的来说,定性模拟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趋势,这也说明定性模拟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定性的,而非提供精确的定量知识。但是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这种定性信息已经足够了,使用这种定性的信息构建企业整体激励的机制比单纯的语言叙述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等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4

[2]吴瑞明劉豹关伟:结合定量信息的定性仿真方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4: 89-92

[3]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5

[4]白方周鲍忠贵丁尉:定性仿真——一种新的智能仿真技术[J].测控技术, 1996, 1: 60-63

企业智能管理 篇4

关键词:企业,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管理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能够连通移动网络, 具有为应用程序提供开发接口的开放性应用系统, 同时, 还能对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运行。移动职能终端在企业的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企业在办公、营销以及生产等环境对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 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加强了企业的工作管理, 提升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但移动智能终端大多是针对个人消费的产品, 没有得到企业有效的安全管理。同时, 在移动智能终端内部功能上, 由于其实通信产品和信息终端结合的产品, 集中了通信和信息双重的安全风险威胁, 在无形中加强了自身的安全弊端。一旦企业使用者对其安全管理不当, 就会导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 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 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企业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的管理。

一、企业常应用的主流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

现阶段常见的主流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主要包括Android、iphone、Windows Phone三种。三种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由于厂商源代码的开放程度不同, 其自身的安全信息管理不同, 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各不相同。

(一) Windows Phone。Windows Phone保留了i Phone的封闭性特点, 其中Marketplaee是Windows Phone智能移动终端安装应用程序的唯一方式, 不能安装其他形式的安装包。这种限定性的方式杜绝了一些盗版软件的风险, 对开发使用者的权益进行有保护, 但第三方应用如何拦截垃圾短信和信息成为一个难以控制的问题。

(二) iphone平台。iphone平台是完全封闭的平台, 这种封闭性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台的安全, 主要体现在iphone平台不具备对通话记录、短信等进行读取的API, 当用户位置被调试时, API就会弹出一些提示性的信息, 提醒用户提防使用安全, 有效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另外, iphone平台在发短信、打电话时候都需要API用户的确认, 不能直接读取短信和进通电话, 这种需要用户确认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意订购、恶意扣除话费的风险。但出现了更多越狱的用户, 这些用户对系统安全性问题进行更改, 导致原有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能弱化, 信息共享的方式更是无法保证用户信息得安全。

(三) Android平台。Android平台将短信的发送权、电话的拨打权交给了用户, 由用户个人决定时候要直接发送短信。主要表现为, 在使用API时要进行申明, 从而当出现用户信息风险时, 系统就会自动提示给用户, 由用户个人确定是否要进行安装。另外, 一些软件的设置, 用户不具有对其正确使用的能力, 导致这些软件的设置失去实际意义。

二、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 智能移动终端系统脆弱性高。首先, 苹果系统、微软Windows主要是通过对应用软件安装入口点的控制来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能的, 而安卓系统主要是通过取消用户的ROOT权限来提升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性能的。但二者的使用者一般通过简单的办法就能逃脱这种安全防范, 越狱之后肆意安装软件, 从而严重破坏了系统的安全性。其次, 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安全机制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对网络流量的使用以及移动终端数据的隐私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和管理, 也不能对一些恶意软件进行查杀, 一般是需要用户个人卸载, 但卸载不当或者不彻底就会留下永久的隐患, 对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威胁。最后,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系统本身是为消费者设计的, 自身系统层面缺乏企业的安全监管, 比如不具备对用户角色进行划分的功能, 不具备对用户权限的管控功能, 不具备对系统补丁的自动更新功能。这些缺陷导致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会被人滥用或者攻击。

(二) 智能移动终端系统威胁源多。伴随中国3G、4G、Wi-Fi的发展, 一些恶意攻击软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将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网络作为主要攻击对象。同时, 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也是美国重要攻击的目标, 美国成立专门的小组来研究突破我国各种手机终端的移动网络系统, 从而获取我国手机数据信息。

(三) 智能移动终端威胁的传播途经多。智能移动终端受通信和信息结合特点的影响, 其发展面临的安全威胁形式多样, 最主要的是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对其安全的影响, 这种恶意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桌面终端系统, 对病毒的传播途径更为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通过发短信、联网等形式对恶意软件、收费软件的订购, 悄悄拨打的通讯电话等;第二, 对手机本地信息的随意获取, 比如手机终端的通讯录、通话记录以及短信信息、地理位置共享等;第三, 通过盗号软件对用户账号的盗取, 并从中获得非法利益;第四, 卸载软件时附带的恶意骚扰程序。

三、企业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伴随个人移动终端的发展, 智能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企业部门工作中, 其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系统自身存在缺陷以及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智能移动终端安全被纳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时, 要注意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安全管理, 从而保证其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提升智能移动终端系统操作网络的安全。随着无线网络的引入和发展, 智能移动终端系统成为企业无线网络的主要系统, 但随着企业用户对无线网络以及智能移动终端安全意识的薄弱, 在具体的使用中会对企业用户的信息完全造成威胁, 甚至引发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争端。同时, 智能移动终端和私人计算机之间数据的链接和传输也为网络终端的恶意攻击行为带来契机, 加剧了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因此, 企业在对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使用时, 要加强对网络设备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系统操作的安全, 比如企业可以禁止有关人员大规模的布设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路由器及一些网络设备, 对于已经布设的设备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实现其与信息重要服务系统和网络设备的隔离, 禁止一些无线热点接入较为敏感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有效防止恶意信息经由互联网传入企业智能移动设备终端。

(二) 保障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主机的安全。现阶段智能移动终端系统缺乏一个统一的安全防范技术标准, 在企业的系统管理中, 一旦出现一些敏感的信息和研究领域时, 信息系统管理员的智能移动终端可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 要将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作为主机的安全部分加入企业的信息管理中, 具体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限制主机应用开发的OS种类, 加强对OS种类安全性能的检查, 及时中断不合理OS的使用, 同时要对主机安装的一些软件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第二, 对于涉及企业秘密隐私信息的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主机, 要对其设置密码、备份等, 加强对其信息泄露和流失的防范;第三, 对企业使用的智能移动终端主机软件要定期进行统一的安全检验和更新。

(三) 加强对智能移动终端使用范围、功能及方法的规范。第一, 加强对智能移动终端使用范围的规范。对于便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使用范围、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规范, 并将要求增加到有关移动设备的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中。第二, 加强对智能移动终端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其中培训的内容重点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的安全性、操作范围、禁止使用等方面。第三, 对企业职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的登记和管理, 严谨工作人员在企业的施工场所内部进行拍照、录音、开启蓝牙、无线等行为。

总结

随着网络的发展, 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企业在建设中也加强了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但在具体使用中存在一些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 因此, 有关人员要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提升智能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管理, 从而实现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对企业办公带来的便利, 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宁华, 李巍, 汪坤, 雷鸣宇.智能终端安全体系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12, 5.

企业智能管理 篇5

发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系列产品之——

燃料入厂自动识别系统

产品定位:

燃料入厂自动识别系统为武汉博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系列产品之一。该系列产品立足于为发电企业提供最适合的燃料管理系统,与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均有项目合作。

燃料入厂自动识别系统参与的管理环节有调度、入厂、计量、采样、入场和报表。

系统简介:

博晟科技燃料自动识别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把燃料管理中所涉及的煤炭、车辆、设备、人、管理细节等信息孤岛联成一个可靠的系统,实现对燃料调度、入厂、采样、监卸各环节有效管理,避免燃料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干扰,系统中应用了射频技术、定位技术、图形识别技术、语音提示、红绿灯提示,实现燃料管理标准规范、运作高效可靠、数据自动传输、过程实时监控的工

作目标。

系统架构图

主要功能说明:

系统一级模块结构图如下:

(1)刷卡管理:系统采用司机刷卡与自动读卡两种方式:

燃管员根据司机刷卡应用是RFID/ID 卡为司机持有,在地磅房处安装的刷卡机刷卡称重;自动读卡应用是将RFID卡固定在车辆前部,车辆通过磅房处,固定在磅房附近的读卡器自动读卡(类似ETC)。

(2)汽车来煤预告:来煤信息生成汽车来煤预告单,用户可查当日及次日车辆及来煤信息,汽车入厂刷卡时,快速激活ID卡并开始进厂流程。

(3)发卡管理:司机向ID卡管理人员递交货票,ID卡管理人员通过录入其车号、矿别、矿发量、煤种等信息,系统自动激活一张ID卡,与货票、汽车信息绑定。(4)质检现场扣吨管理:在现场发现煤质掺矸、掺水现象严重,使用手持式读写卡器,对该车号进行扣矸、扣水,将此记录在ID卡中,在回皮时自动扣掉。

(5)汽车ID卡车号识别(分为过重车和回空):在过重车或回空时,煤车驾驶员通过在刷卡器上刷卡,就可以实现自助式过衡计量。

(6)汽车进煤过衡(含ID卡车号识别):煤车上衡后,司机停稳煤车自助刷卡,系统自动记录车毛重,语音提示司机驶离重车磅,系统同步计量与拍照。

(7)采样自动识别:车辆到达采样装置时,红绿灯及拦车器控制车辆是否采样,车辆通过无线ID卡实现采样自动识别,自动读取电子标签和选择储样罐。

(8)出厂自动识别:运煤车辆到达出口处,通过无线ID卡,读取电子标签,核准后发出信号,拦车器及红绿灯控制车辆出厂,遇其他车辆手工抬起拦车器放行。(9)煤场自动识别:通过无线ID卡,读取进出车辆电子标签,拦车器控制车辆的进出,记录车辆进出时间。

(10)皮重校验:通过本次皮重和车辆历史记录比较,超过合理范围,即认为计重有作弊嫌疑,取消车辆回皮处理,通过显示屏及语音对司机提示。

(11)燃料入厂过程监视:实时显示燃料过磅数据及现场监控信息以及当前正在过磅车辆信息,对于异常记录用红色示警,数据来自地磅采集数据。

(12)现场控制:通过摄像机、红绿灯、LED屏和语音提示等,实现了燃料自助、封闭、可视化、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智能高效管理,提升燃料管理效能。

系统支持设备:

为达到预期效果,系统需一定的硬件设备作支持,设备包括自动控制柜、闸道机、读卡器、摄像机、定位仪、LED屏、红绿灯、打印机等设备构成;最后数据汇总到数据控制中心,该中心完成数据的统计和监控,用计算机接管自动采样机,实现现场无人为干预自动采样。

系统特点:

系统以汽车煤入厂过程控制为目标,具体体现如下:(1)(2)(3)(4)(5)(6)(7)(8)

入厂煤精细化管理; 入厂过程智能控制; 磅房无人值守管理; 计量自动取数管理: 采样异常自动预警; 硬件侦测预防作弊; 数据图形叠加监控; 多种设备集成应用。

系统应用:

火电企业燃料自动识别管理系统目前已在五大发电集团、地方发电集团所属多家发电企业得到深入应用。应用效果具体体现在:(1)入厂计量过程自动化,提升磅房计量速度;(2)采制过程的自动化,实现数据实时采集;(3)化验管理的网络化,数据处理及时正确;(4)煤场管理的数字化,实时采集信息展现;(5)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车辆自动称重;(6)工作流程分级授权,强化监督管理职能;

企业智能管理 篇6

关键词:制造企业 中小型企业 库存核算

一、引言

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彻底降低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来替代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工作成为了当前会计信息处理的关键。而现代企业的库存管理是保证现代制造企业顺利生产与销售的保证。

二、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跟不上时代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依然是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人员等,是导致企业会计处理方式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的电脑也仅仅知识将之用于基础性办公软件的使用。这将导致管理层或者是信息需求者不能及时而快捷的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加难以给决策者提供管理决策相关的资料。这就导致信息的需求与所提供的信息不相一致,不能够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最为有用的资料,将导致企业的决策时间过长,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管理方式落后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缺乏对应的基础

中小型制造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依然采用的是经验式的管理方式,对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现代的信息管理方式缺乏理性的认识。管理数据和档案依然采用人工为主的方式,对应的规范与标准缺失。采用这种依靠经验的管理方式将使得当前的产品库存管理工作陷入到了不合理的境地,尤其是在原材料的购买、半成品的需求计算等方面缺乏对应的合理规划。而企业的采购部门通常为了保证材料的供应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都采用多设置安全库存限额的方式来多采购原材料的,这样虽然可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而稳定的进行,但是这也导致了库存的大量增加,尤其是原材料、半成品的大量积压等,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问题。加之部分制造企业为了避免企业由于原材料的短缺而导致的误工问题,通常也容许这种尽量多采购原材料的方式,忽视了对库存的合理管理。

(三)难以实时的掌握企业的库存的真实信息

由于受到发展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库存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应的信息化基础。在库存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只是针对现有的库存量进行流水性质的记录。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关注业务发生后的库存处理方式,而没有针对一个产品的整体生产过程来进行连续的统计工作,导致整个库存量缺乏连续性。这种断续的库存处理方式难以给企业提供一个及时而准去的库存信息。更加难以通过一个具体时间段的内部库存分析来获得具体的采购信息。

三、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会计核算与管理智能化的实现原理

在当前跨级信息标准化日趋严谨的今天,所有具体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之加以核算与表述。这时,对之进行会计核算时就需要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与口径。当采用信息处理的方式时,就需要在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会计语言来对之进行程序化处理。同时,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跨级核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思维理论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具体思维方式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途径。

当前广泛采用的会计核算管理软件系统已经可以很好的处理好原始凭证的录入工作,并利用系统自动进行凭证记录以及凭证的汇总工作。之后,还能够进行从明细账进行跨级信息报表的智能处理程序。但是,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录入过程依然是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不能实现彻底的会计核算智能化。

要完全实现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过程的整体智能化,其重点工作在于确保计算机智能系统能够对那些需要录入的原始凭证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但是,计算机自身不能直接的对文字加以识别,而只能进行数字代码的识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日常的经济业务都转换成为对应的标准化代码。当具体的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识别这些具体的代码就能够自动的生成对应的会计信息凭证。在制造型企业的库存业务核算工作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包含如下识别代码的程序来进行原始凭证的录入,如下表1所示:

在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全面的管理过程中,利用表1当中的判断依据与规则能够自动的获得需要统计的原始会计凭证。例如,当原材料根据计划成本入库时,就可以在系统终端向其中输入对应的代码1310即可,这时计算机将自动的生成对应的凭证。

库存会计核算与管理系统的程序的编制属于一个繁琐而系统的工程,处理需要熟悉程序的编制工作以外,同时还应该综合会计职业人员的工作经验,并与对应的管理理论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核算与管理系统。

四、结语

本文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业务会计核算与管理智能化的基本工作原理,对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滕立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業务会计核算与管理智能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5

企业智能管理 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 风险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险可以被管理、降低、分摊、转移或保留, 但是不能被忽视。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综合性强、推进难度大、贯穿于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软实力的体现, 是保障公司安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即使某一个环节、层级或者职能出现问题都可能降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影响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到中国石油“12·23”特大井喷事故, 无一不体现了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从2008年开始报送风险管理报告, 并逐步扩大了报告报送企业范围。时至今日, 按照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成熟度模型, 不少企业尤其是绝大部分央企的风险管理工作已经从最初的无意识型、松散型步入自上而下型、系统型。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风险管理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强, 如何在已有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智能型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新课题, 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整合统一的历程。Mayers和Smith (1982) 考虑了公司承担风险所产生的摩擦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更新了风险管理理论。他们还指出通过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价值。Miccolis和Samir (2001) 将全面风险管理融入到公司的战略管理中, 分析了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内在地提升企业价值, 起到促进业务增长和提高收益等效果。他们还提出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 一个有效管理资本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1]。随后, 在内部控制领域具有权威影响的COSO委员会, 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报告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以及实施的要点, 这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运用上的重大突破。COSO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 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 应用于企业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之中, 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潜在事项, 管理风险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 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国内学者也对风险管理和体系构建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分析。孙立明、孙祁祥 (2003) 分析了整合风险管理的目标与优势, 并列举了建立整合风险管理系统的步骤以及整合风险管理在中国发展可能遭遇的障碍。潘国臣等 (2006) 发现只有采取多种避险工具的组合, 才能优化损失对公司资本的影响, 达到更好的避险效果。巫英、向刚 (2013) 在对企业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相关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以经营者具备强烈的创新风险管理意识为前提, 从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规章制度、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四个方面构建了重大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和设计方案[2]。鲍明铭、刘明忠 (2013) 结合大型企业集团的特征, 考察了大型企业集团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提出了一个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模型, 并结合具体企业风险管理案例, 进一步分析了模型中风险管理要素实现的具体途径, 指出理顺企业集团产权关系是实现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基础[3]。

3 智能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 即无意识型、松散型、自上而下型、系统型及风险智能型。其中, 风险智能型具有“纳入决策流程”、“风险预警指标”、“大量依靠信息技术实施风险管理”等特征[4]。结合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际, 智能型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有风险管理文化、风险预警指标、内部控制和信息手段四个核心内容构成, 其构建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开展。

3.1 培育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

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基础。风险管理文化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 也是企业“软实力”的本质表现, 决定着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将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子文化之一, 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积极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培育工作的良性机制;将风险管理文化培育融入制度梳理、流程优化和生产经营全过程, 搭建员工便于参与的平台, 开辟员工乐于接受的渠道, 运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 形成立体防控格局;把风险管理文化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发挥有感领导作用, 带头参与, 促进各项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将企业风险管理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通过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四种形式表现出来, 共同构筑成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完整文化体系——精神层面的危机文化、制度层面的合和文化、行为层面的攻防文化和物质层面的目标文化[5]。将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子文化之一, 通过广泛宣传、风险培训和问卷调查, 不断加深企业各个层级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的风险管理理念, 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风险可以防范、可以避免, 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理念逐步成为共识。鼓励员工根据工作实践总结风险管理成果、经验和好的做法, 不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 使管控风险成为全员自觉行为。

3.2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强化预警, 超前防范, 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 将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有机结合, 加强风险动态监控, 推进风险管理从定性向定量转变, 建立风险矩阵动态报表制度, 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和决策支持力度。通过风险量化, 指导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风险规避、保险方案的操作等, 通过量化警示, 提高管理者风险管控意识。

选择风险预警指标时, 首先应结合公司自身需求, 确保有稳定的数据收集渠道, 明确风险主责部门、单位, 具有能够量化的条件, 指标选择应明确应用层级、计量单位、收集周期等相关因素。其次, 及时跟踪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变化、重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 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 分析、评估企业潜在或面临的重大风险, 加强动态监控, 适时进行风险预警。最后, 选取能够准确灵敏反映经营状况的评价指标, 逐步构建适合企业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分析模型, 实现风险管理从“定性”向“定量”转变, 同时, 推动所属单位大力开展业务操作层面的风险分析模型研究和应用推广, 切实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3.3 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

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就是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仅是风险控制的两种不同语义表达形式, 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6]。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二者风险类型一致, 目标一致, 两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它们作为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 对规范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逐步得到认可, 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区别起来, 时间上风险管理是事前控制, 内部控制是事中控制;内容上风险管理以经营风险为主, 内部控制以报告风险为主;层次上风险管理防控重大风险, 内部控制防控业务风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目标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将风险管理与流程优化、内控测试、手册修订等内部控制工作相融合,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强化企业各业务领域流程优化。针对业务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环节, 明确必要的控制步骤, 突出解决长期存在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重叠和缺失问题, 在控制有效的前提下优化和简化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强化关键和重要风险点控制, 形成风险管理立体防控格局。只有选择合理的内部控制强度, 既把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内, 又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经济合理性, 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3.4 大量采取信息手段加强风险管控

通过强化信息手段, 可以提高企业业务运营水平和管控能力, 提升企业生产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支持企业科学决策、业务协同和生产优化运行,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监控、支持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充分运用信息手段, 使各级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业务脱身,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据分析、审计监察、决策调整等工作上来, 持续推进“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 进而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公司价值。

优化控制设计, 强化系统控制执行, 大量采取信息手段加强风险管控。结合ERP系统应用集成和各专业系统建设, 开展系统控制规范设计。重点实施ERP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控制设计, 促进系统应用集成安全与规范。加强系统硬件配置与性能优化, 研究绩效监控模块应用, 推广部门视图应用, 做好运行考核及竣工验收工作,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整合系统控制规范, 突出重要风险、优化关键控制。持续推进ERP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 通过固化流程将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嵌入日常经营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 采取信息手段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的管控和监督, 以信息化手段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规范高效运行。

4 结语

本文立足风险智能成熟度模型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实际, 认为智能型风险管理体系是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提出培育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和大量采取信息手段加强风险管控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构建智能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并就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只有领导重视, 员工认同, 注重新情况、新形势的研判, 合理安排监督检查频次, 才能达到强化风险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效防控重大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凯, 龚小洁.论全面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价值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9) .

[2]巫英, 向刚.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重大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1) .

[3]鲍明铭, 刘明忠.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1) .

[4]王清刚, 刘晓晨.从内部牵制到风险智能管理框架——基于德勤国际会计公司的经验[J].会计之友, 2013 (4) .

[5]邢风云.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2) .

企业智能管理 篇8

“无边界企业”引发网络安全担忧

毋庸置疑,云计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但是,对于云计算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的担忧却始终是用户,尤其是IT部门心头挥之不去的阴云。美国福禄克网络公司高级产品顾问及产品经理Vincent Choi认为:在传统的网络架构中,所有的应用都运行在安全可控的网络上,现在开始向外网扩散,充满了诸多未知数,对于IT部门而言要想很好地管控网络也是难上加难。

也正是出于对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很多用户倾向于使用相对安全可靠的私有云,同时还在使用公有云,这也是““无边界企业”网络的一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IT部门需要将内网和外网进行有效区隔,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定位到故障来自于内网还是外网,具体而言又是网络中的哪个具体环节。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谈何容易。Vincent Choi表示,相对于内部应用而言,IT部门在管理云应用的终端用户体验时无法再获得同样程度的可视性。应用曾经是在一个运筹帷幄的公司网络内,现在则运行在云中的任意地点。应用的性能依赖于网络的表现,使得IT部门难以收集数据以诊断应用与网络问题。此外,相对于仅仅加快发现与解决问题的速度,各企业首先需要减少问题的发生几率。这需要战略性地挑选工具供应商与服务提供商,设计出采用云应用的流程,提炼主动管理的程序,改变企业架构设计方案,获得新的IT技能组合。

TruView Live提升网络管控可视性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福禄克网络近日推出了TruView Live,这款SaaS解决方案可提供实时应用监控以及服务式平台和基础设施。借助TruView Live,IT团队可获得端到端可视性,以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交付最佳终端用户体验并确保企业充分实现云服务价值。

企业智能管理 篇9

大部分企业都有积累大量数据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需要从数据中获得信息、从信息中获得知识, 再运用知识进行正确的决策。在财务管理领域运用商业智能技术, 寻求和发现更多的企业顾客、供应商、市场以及内部流程优化的信息, 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广泛而有效的决策依据, 提高企业战略竞争能力。

2 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 财务数据管理的存储现状

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之后, 在企业的内部, 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这些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活动的数据全部以电子形式存储在账套文件中, 这些数据不但可以进行数据之间的运算处理, 而且解决了数据的统一性, 完整性, 安全性等问题。对上市公司而言, 其外部数据是以报表为主的, 许多企业都已经披露了多年的财务报表数据, 获得这些数据是比较容易的, 而且目前许多证券网站都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这些数据, 甚至是以表的形式得到这些数据。因此无论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方便地获得财务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2 财务数据的使用现状

企业中实施的会计信息系统多是为会计核算服务的, 只是在原来的会计核算方面由手工转成了计算机来处理。其中包含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也仅是对财务管理数据浅层次的描述, 是简单的指标分析, 并没有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处理。

另一方面,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中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如简单的数据运算, 简单的统计方法等并不能够挖掘出财务数据中深层次的信息或者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 要有效地分析这些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精力。

因此对于企业现有财务数据, 其分析的方法均较简单, 数据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 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利用。

2.3 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不能根据各级决策层的需要而灵活展现财务分析的结果;

(2) 财务分析缺乏连续性, 不能动态地反映某个问题;

(3) 由于工作量巨大, 响应速度慢、时效性差;

(4) 分析范围狭窄, 不能与企业其他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3 商业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况

3.1 商业智能的概念及功能特点

我们认为商业智能是一种能够通过智能的使用拥有的数据来制定更好的商务决策能力。其关键是通过数据预处理 (数据提取、转换、装载) 建立数据仓库, 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仓库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 经由各式各样的查询分析工具 (Query/Report Tools) 、联机分析处理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简称OLAP) 工具、或是数据挖掘 (DataMining) 工具加上决策规划人员的行业知识 (Industry Knowledge) 进行数据分析, 将原始业务数据转换为企业决议的信息, 并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 进而帮助企业提高获利, 增加生产力与竞争力。

因此基于以上定义的商业智能应具有数据管理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知识发现功能和企业优化功能

3.2 商业智能的三大技术支持

商业智能作为一个跨学科新兴领域, 必须借鉴两方面的先进成果, 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前沿技术, 二是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观点。在技术方面, 一般认为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商业智能的三大组成部分。

(1) 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极稳定的数据集, 用于支持管理决策过程。它能够帮助企业以一种有效的方式逐步整理各个业务处理系统中积累下来的历史数据, 并在整个企业内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

(2) 联机分析处理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简称OLAP) 是一种数据分析技术, 侧重对分析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它可以让管理者灵活地对海量数据进行浏览分析。

(3)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DM) 是指应用一系列技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其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潜在的关系, 发现经营者被忽略的要素。

3.3 商业智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智能是利用当今计算机前沿技术作支撑、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指导的应用系统, 它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三个方面:支撑技术的研究、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商业智能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功能上具有可配置性、灵活性、可变化性。

BI系统的范围从为部门的特定用户服务扩展到为整个企业所有用户服务;从简单的数据获取, 扩展到利用WEB和局域网、广域网进行丰富的交互、决策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和使用。

(2) 解决方案更开放、可扩展、可按用户定制。

对不同企业的独特的需求, BI系统在提供核心技术的同时, 使系统又具个性化, 增强客户化的接口和扩展特性;可为企业提供基于商业智能平台的定制的工具, 使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使用范围。

(3) 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即在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中, 如财务、人力、销售等系统中嵌入商业智能组件, 使普遍意义上的事务处理系统具有商业智能的特性。

4 商业智能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4.1 企业财务管理与商业智能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企业生存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企业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决策速度与反应效率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而要高效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外的信息有一个正确及时的把握。然而根据CTO Magazine调查, 75%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面临决策时, 通常无法获得及时且完整的参考数据及资料, 潜藏在企业各部门、各流程中的大量的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 财务作为其核心模块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 而商业智能技术正是通过数据访问、数据和业务分析, 以及发现新的商业机会。为企业的决策和战略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在财务领域应用商业智能技术, 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财务数据快速及时地转化为可为决策提供支持的信息, 建立一套用来“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的变化情况和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的企业财务管理智能系统就非常重要, 企业财务管理与商业智能的结合便应运而生了。

4.2 商业智能在企业财务管理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企业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等待着充分的挖掘, 从企业用户来看, 在使用了多年的财务管理软件后, 深刻感受到现有的财务管理软件中有很多管理功能无法实现。如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0%, 流动比率为0.5。速动比率为0.4时, 一般来说这家企业就危险了, 银行不能再给这家企业借款, 企业也不能再增加负债。但经过智能分析遍历所有可能情况后发现, 只要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一年在3次以上、毛利率在30%以上, 则这家企业不但没有还债的风险, 而且其负债率在一年后会降低到60%以下。有了这些数据作支持, 企业领导就能为企业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决策。

利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财务的分析与管理能得出上述结论并预知危险的发生, 这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把商业智能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中重中之重。

4.3 财务管理智能系统

(1) 在财务分析方面。

财务分析系统可以运用数据挖掘分类技术、预测等技术, 根据企业过去、现在的财务数据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分析和评价, 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等的财务状况进行放映和预测, 从中取得有用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

(2) 在财务预测方面。

财务预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财务指标等方面。可以运用商业智能中的回归, 神经网络等技术根据已有的财务数据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从而判断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3) 在财务决策支持方面。

商业智能技术在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成本决策、股利分配决策和存货决策,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数据仓库中提取出的有用的数据进行联机分析处理, 进而对分析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

(4) 商业智能在财务实时控制中的应用。

财务实时控制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并根据此信息及做出相应决策的活动, 以实现保证和优化企业经营的目的。

现建立一种基于商业智能的普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由以上的模型框架,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智能系统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如何通过数据预处理 (数据提取、转换、装载) , 将各个来自不同运作系统的业务数据库的数据仓库中提取有用的数据, 建立与财务有关的数据仓库。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清各个子数据库数据间与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关系, 分清哪类数据对那种决策有什么样的作用, 需要建立怎样的数据关系整合到数据仓库中。

5 结论与展望

总之, 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核算层及管理层会计信息系统在逐步完善, 人们获取数据的能力越来越强, 将海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将数据仓库 (DW) 、数据挖掘 (DM) 和联机分析 (OLAP) 等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智能系统, 更能将数据仓库里的海量数据从执行系统中筛选出来, 减少冗余, 完成一系列转换处理, 为决策者提供更加简明、全面的信息, 便于决策者从宏大的信息系统中分辨、析取、整理、挖掘对财务决策有用的信息, 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都能对企业整个盈利状况有全面而快速的把握。极大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云涛.商业智能设计、部署、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11) .

企业智能管理 篇10

实施ERP系统是管道储运分公司坚持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营运水平, 创造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 也是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 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加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伴随业务发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管道储运分公司对ERP深化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管道储运分公司物资供应MRO模块没有智能的审批工作台, 所有审批信息需要实时查询或者通过线下传递, 用户不能直观地在审批的同时查询单据的内容, 导致审批效率较低, 并且影响后续业务的进行。因此, 需要提供智能化的工作平台, 使其可以在登录ERP系统时提示有审批信息, 并可以直接进入审批页面处理, 处理完成后可以自动将信息传递至下一审批人, 代替原来的线下传递或者实时查询, 大大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

2 MRO智能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2.1 需求分析

为了通过智能审批平台, 实时推送待办事项, 在用户登录时给予审批提示, 并可以直接进入审批页面处理, 处理完成后可以自动将信息传递至下一审批人, 代替原来的线下传递或者实时查询, 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管道储运分公司对MRO智能工作平台有以下需求。

(1) 构建基于SAP标准工作流的统一待办事项平台, 用户界面友好, 方便查询。如有未审批处理的采购订单与采购申请, 在用户登录时及时给予审批提示, 并可以直接进入审批页面处理, 处理完成后可以自动将信息传递至下一审批人。

(2) 抓取出SAP系统邮箱的内容, 在用户登录系统时将需要处理的审批事项以对话框的形式弹出。在弹出页汇总审批事项并可以实现批量审批。需要对页面进行美化处理, 并按照操作习惯优化ME55、ME28的审批界面, 实现审批的高度集成, 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

(3) 提供可视化的审批界面, 采购订单及采购申请的审批按照行项目显示进行, 方便用户进行审批操作。

2.2 实现技术

MRO智能工作平台的运行, 采用了以下技术来实现。

(1) 审批信息数据:启用标准工作流触发, 存储于工作流数据库中, 实时从数据库中读取需要审批的信息。

(2) 审批信息平台 (消息框) :沿用之前设计的色调, 文字颜色均使用黑色;Part1、Part2、Part3用颜色进行区分, Part1的文字如图1所示, Part2和Part3文字不赋值;消息框大小为高×宽=10×7cm;XXX为系统用户ID对应的用户名;Part3中根据程序取数的条目数显示。

(3) 每次完成审批处理/撤销审批处理后重新刷新数据并进入到信息平台中, 此时条目项数发生对应变化。

2.3 实现效果

MRO智能工作平台是基于邮件的待办事项平台, 通过SAP内部邮件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待办事项平台, 通过工作流邮件发送待办事项数据至领导用户, 登录预警, 邮件中集成业务事件处理功能, 实现基于邮件的待办事项工作台。同时, 启用标准的PR/PO工作流功能, 在审批流程中加入工作流功能, 自动给用户发邮件。将邮箱的内容抓取出来, 在用户登录系统时将需要处理的审批事项以对话框形式弹出。在弹出页汇总审批事项并可以实现批量审批。对页面实现美化处理, 优化了ME55、ME28的审批界面, 实现审批的高度集成。

MRO智能工作平台主要涉及采购申请与采购订单创建/修改/审批/撤销审批流程。其流程如下。

人工创建的采购申请, 在保存时直接触发产生工作流项目, 采购申请创建标识为R;通过MRP运行产生的采购申请, 通过业务人员确认, 勾选采购申请中“固定的标识”, 在保存时触发产生工作流项目, 采购申请创建标识为B;对应的采购申请审批人通过待办事项平台接收到含有工作流项目的邮件, 完成审批动作;需要撤销审批的业务, 使用标准事务功能撤销审批, 撤销完成后, 对应的采购申请审批人通过待办事项平台接收到含有工作流项目的邮件;采购订单在保存时直接触发产生工作流项目;对应的采购订单审批人通过待办事项平台接收到含有工作流项目的邮件, 完成审批动作。

3 结语

该平台自2011年9月份正式上线运行以来, 通过MRO智能工作平台可以实时推送待办事项, 自动集成后续处理功能事务, 与系统标准单据状态及其他事务操作状态同步。同时, 还有过期提醒、反馈通知以及更多的关于工作消息的应用, 为管道储运公司ERP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要:伴随业务发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管道储运分公司对ERP深化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管道储运分公司物资供应MRO智能工作平台可以使用户在登录ERP系统时提示有审批信息, 并可以直接进入审批页面处理, 处理完成后可以自动将信息传递至下一审批人, 代替原来的线下传递或者实时查询, 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

关键词:ERP,MRO,物资供应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月.基于SAP R/3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沈阳:东北大学, 2009 (5) .

家电企业“智能化”突围 篇11

TCL多媒体副总裁王成:“双+”战略赢在海外

TCL的国际化最早是在1999年,当时走出国门第一步选择的是东南亚市场,收购了一家港资电视机生产工厂。从收购工厂开始,TCL逐渐建立起了本地化的市场营销团队。经历了3~4年的努力,TCL终于在当地拿到了一些市场份额,并获得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到2004年,TCL有两个大手笔的并购,分别是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以及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 TCL 内部也在思考其中的得失是什么。

说到成功的经验,其实经验来自于实践。在国际化之路上,不是简简单单花几年时间就能成功。在此我不敢说TCL就收获了成功,贴切地说是实现了成长。另一方面,TCL的国际化之路其实教训有很多。从我们自身的反思来说,TCL国际化可能过于急于求成。既然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坚持在海外市场扎下根。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2014年TCL在全球TV市场上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名次,排在全球出货量的第四位。另外,大概从2004年开始,不少家电企业开始进军手机市场。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TCL作为家电企业转型到手机业务存活了下来。TCL的手机业务更多的是来自于海外市场,在全球排第六位。如果没有这么多年来开拓国际市场的经历,TCL也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规模和市场地位。

在智能化方面,彩电市场很明显正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入门级的产品。当消费者在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已经被满足,那么就会开始关注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彩电已经处于增长不明显的阶段。放眼全球,广大的新兴市场还有很多机会。在这些新兴市场,入门级的产品还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

在这个细分市场去竞争的话,我们要明白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如何引进新技术,如何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如何与全球各地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联合起来快速抢占市场,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TCL这些年来在产业上进行了布局,包括投资华星光电,以及一些芯片研发企业,实际上都是在为开拓新兴市场做准备。

另一个方向是中高端产品。在此方面,TCL一方面通过打造以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上游产业,来谋求产业链的高端话语权;另一方面,推出全面战略转型战略——“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从传统的经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经营用户为中心,通过提供不断更新的服务和内容来赢得用户。在国外市场也是一样,TCL选择先在主流市场扎下根,与当地的内容提供商合作,去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这当然需要前期海外市场的积累。

从全球来看,彩电市场的领导者还是两家韩国企业,它们在产业链的布局上投入很大,短时间内很难被超越,但智能化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海信国际营销副总经理朱聃: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说到海信的国际化之路,不得不谈中国品牌崛起的道路。1964年东京举行奥运会之后,日本品牌开始崛起;1988年,汉城(今首尔)举行奥运会之后,韩国品牌开始强势崛起。2008年,中国举行了奥运会,相信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据Display Search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海信彩电出货量已经稳居全球第四名。在4K 电视出货量方面,海信与韩国的三星、LG位列行业前三名,在全球合并占比超过50%,其中海信占比达到11.59%。

这十几年来,海信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实现了从一开始不足百万美元的销售额,到2014年突破了25亿美元,而且其中超过一半的销售额来自于海信自主品牌,增幅在60%以上。

海信的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品牌知名度也在逐步提升。当然判断一个品牌是否是世界名牌,主要还是要看在欧美等发达市场的开拓情况。欧美是海信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而且在当地海信都是以自主品牌的形象出现。在美国,海信是唯一全部以自主品牌进入沃尔玛、BESTBUY和COSTCO等主流渠道的中国彩电企业。

未来海信发展最快的市场应该是在海外。海信一直坚持在海外市场不跟中国企业竞争。中国品牌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互相进行激烈的竞争,将影响中国品牌崛起的进度。我们现在处于非常好的时机,中国的日益强大正在被国际社会认可,这是中国品牌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如果中国家电品牌和厂家能在海外市场向上走,我相信中国品牌的黄金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不过,海信在海外市场也遇到一些瓶颈,其中品牌人才缺失是其中最大的障碍。多年来,海信持续进行品牌投入,赞助了澳网、德甲球队等,希望在品牌上有所突破。在人才引进方面,海信集团总裁多次带队到北美、日韩等市场,与当地知名院校签署协议。这些都为我们的品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在智能化方面,海信其实在2011年就制定了覆盖全线产品的智能化战略,收购了加拿大Jamdeo软件开发团队、美国Archcom光芯片开发团队,及华亚电视芯片开发团队,从美日韩引进了100多位技术带头人。海信正打造三个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和平台。第一个是自主操作系统,现在出口到欧洲智能电视,都是基于海信自主开发的系统。第二个是海信自主云服务平台,第三个是海信智能互联平台。

据统计,2014年海信智能电视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00万,激活率达到80%,“产品+内容”的模式正在形成。任何行业都没有迟到的企业,只有落伍的企业。当前面临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很多论调否定制造业存在的价值、唱衰传统企业,这一点我们并不认可。

奥马电器副总裁姚友军:用电商平台提高产品流通和传播效率

奥马电器在冰箱行业算是一家很另类的企业。奥马于从2002年成立,2012年上市,到现在也就是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2014年我们的销售规模预计将达到650台,尤其是出口方面,规模将达到400万台。在中国,目前冰箱销售规模超过500万台的企业屈指可数。即使是达到了这种规模的企业,它们也已经有三四十年发展历史。

可以说,中国每出口10台冰箱,就有1.3台是奥马生产的。很多人都说奥马是冰箱行业的一个隐形冠军,也有人说奥马是冰箱行业的“富士康”,也有人称奥马是冰箱行业的“小米”。不管用什么样的词汇给奥马下定义,需要指出的是,奥马在某一个细分市场,用专注和专业生产出了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然后找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维持了快速的增长。

在跨境电商方面,包括奥马在内的很多实体企业都正在尝试这种方式,但是目前来看,我们最主要的业务并不是通过跨境电商来实现的。作为实体企业,多年来奥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即市场的竞争永远是效率的竞争,是投入产出的竞争。制造业企业在制造环节如果效率足够高,那么把产品卖出去时,在流通环节和传播节都必须要找到效率高的渠道。而互联网对于产品的流通和传播效率,目前应该说是最好的。

企业智能管理 篇12

这些年来, 各水司供水范围不断扩大, 供水用户快速增长, 而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原本复杂的供水状况变得更加混乱。非正常抄见表具难以有效控制, 无表用水现象层出不穷, 即便是正常的抄表工作也越来越无法保证质量。供水企业在表具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难题。因此, 用户普查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是显得十分必要。而开展这项工作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用户普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一、进行用户普查的目的

普查的首要目的通常显而易见。“用水必有计量、计量必出效益”是南京水司开展用户普查的初衷, 即核查无表黑户。那么怎样才能毫无遗漏的把无表计量用水户找出来呢?经过研究和试点实践, 我们发现以用水建筑追踪计量水表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这里的“用水建筑”是广义的, 包括一般性建筑物、公园、景观、绿地、消防设施、路桥隧道、市政设施等。下同) 。就是说, 以用水建筑为依托全面建立用水主体与计量水表的对应关系, 并通过一种方式把这种对应关系展现出来, 从而让无表用水黑户无所遁形。可是, 用水主体之多, 形式之多样、性质之复杂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现场普查工作量之大也可想而知。那么, 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搜集到的普查资料应如何物尽其用呢?建设一个普查编辑系统并将普查资料录入上图, 由此而推进智能表具系统的建设, 是普查的第二个目的。

在对南京主城的一个区块约2万只表具进行了试点普查之后, 我们发现只建立用水主体与计量水表的对应关系还远远无法实现表具的智能化管理。结合区域计量工作, 用户普查与管网普查都是必要的, 根据DMA管理的方法, 我们还要建立管理总表与贸易结算表的对应关系, 贸易水表与管网的对应关系, 这些对应关系的建立才是至关重要的。为区域计量工作健全表具的层级关系是用户普查的第三个目的。

二、用户普查的方法

尽管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但普查工作依然千头万绪, 工作量巨大, 可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投入做最多的工作。这是普查方法应解决的问题。

1. 区块化的普查方法

根据普查的定义, 我们在进行供水用户普查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2) 通常是周期性的; (3) 数据规范化的程度较高且在普查周期内变动程度小。

由于普查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一般不推荐由抄表员独立完成此项工作, 须有一个专门对普查工作进行统筹的部门以及专职的现场普查员。普查员职数的确定与此项工作的紧迫性和普查工作总量有关, 最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到普查结束后人员的分流和安置。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 用户普查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尽管每一次普查所占用的时间都必须尽可能的缩短以减少用户和表具的动态变化带来的影响。其次, 普查工作要一揽子解决一系列问题就不能分项目进行。要查黑户就要确定用水主体与计量表具的一一对应;要建立GIS表具系统就要对水表进行定位;要做好区域计量工作就必须完善各级表具的层级关系。

为此, 我认为区块化的普查是有必要的。附带的有以下好处: (1) 区块化的操作便于开展试点, 总结经验; (2) 可以顺便划分好DMA管理范围。

无表黑户的情况是未知且无规则分布的, 普查区块化为拉网式的普查提供了保障。只要注意好用户表具的动态变化, 就能做到对普查数据的充分利用。实际上, 无论从普查的任何一个目的来选择, 区块化都要优于全面撒网式的分项目普查。

关于区块的划分, 我们参考DMA管理的经验, 有以下原则: (1) 考虑到以后的DMA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 范围不宜过大, 以2万户以内为好; (2) 在区块以内再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块, 即DMA分区; (3) 结合管网分布, 以主干道路、河流、铁路、排水渠等自然边界划分, 但不要将整体的居民小区隔断; (4) 在现场普查过程中再对区块范围进行小幅调整。

2. 以建筑查对应计量表具的普查方法

区块划分好后, 我们就要讨论具体现场普查的方法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区块内的用户和表具都不能遗漏;二是要一次性取得尽量多的有用数据, 避免重复的劳动。为此, 我们要用到“以用水建筑查找对应计量表具”的方法。主要是因为:

(1) 黑户的主体是用水建筑, 而不是表具。我们假设的前提是建筑多而表具少;

(2) 我们需要更多的用水建筑属性信息。而基于的现状是表具信息多而建筑信息少。

因此, 我们需要始终带着“这个或那个建筑是通过哪一只水表计量”的疑问开展工作。具体普查内容根据普查目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进行确定。我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总结用于现场普查及数据整理, 主要项目如下:

(1) 建筑的各属性信息:建筑名称和地址、建筑产权、建筑类型、层高、职业类别、用水人口、行政区划、附属设施等;

(2) 水表属性信息的核对与完善, 包括户名、地址、职业等基础信息;阀门、表箱、表位状况、水表坐标、供水方式、远传装置、防盗装置、垃圾过滤器、用户联系信息等;

(3) 普查的阶段性总结:居民小区统计、为区域计量需加装管理表统计, 大表远传状态统计、非正常抄见表具统计、二次供水状况统计、小区消防栓统计、水价串规及违章黑户统计、零度表统计、普查报漏情况统计等;

(4)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些服务方面的问卷调查, 如水质水压、抄表收费、接水改造、用水常识宣传等方面;

(5) 填写《用水建筑普查统计表》和《水表普查统计表》。

根据以上内容, 我们还需建立普查项目对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如信息修改的渠道和方法、违章用水的处理流程、水表定位及上图操作规程等 (此处不作具体论述) 。而在区块普查全部结束后, 我们再把“无对应水表的用水建筑”和“无对应用水建筑的水表”作为重点纳入后续处理流程。这就是无表用户查找的初步结果。

3. 重点区域的拉网式普查

“以用水建筑查找对应表具”的方法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用“以水表查用水建筑”的办法作为辅助以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目的都是为了界定水表的供水范围, 只是从用水建筑的角度突出了查黑户的目的性, 还可以避免普查盲区;而以水表为主体则突出了试水工作对于普查的重要性。试水工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针对所有的普查对象。因此, 在试水查找对应水表或者界定供水范围时主要应用在重点区域拉网式普查。重点区域主要指供水状况不明确或极度混乱的区域, 包括商业用水 (尤其是总表供水的门面房) 、平房用水、管网末梢及交叉点、城乡结合部、用水性质不明确的区域。拉网式普查应用的方法有:

(1) 试水。对已知的水表进行关闭阀门试验;

(2) 走访。对用户进行用水调查, 包括水费缴纳情况、用水龙头分布、内部管线走向、泵房供水的范围等;

(3) 用量分析。对用水量进行曲线分析, 并与用水性质比对, 检验用水的合理性;

(4) 资料调阅。查看接水设计和供用水合同, 了解供水范围。

拉网式普查费时耗力, 因而只在用水状况不明确的重点区域应用。但这是普查取得成果的关键, 切不可流于形式草草了事。

4. 管理表的下属用户普查

既然用户普查要服务于区域计量工作, 那就必须根据管网漏控的一些方法进行产销差分析, 其基础是分区计量管理 (DMA) 。在这些年的抄表到户工作中, 各水司都逐渐改造并加装了一系列的居民小区管理考核表, 这些表具是我们进行区域计量工作的基础。因此, 用户普查还有以下工作要开展:

(1) 对已有的管理考核表建立从属贸易结算表具的对应关系;

(2) 对无管理考核表的居民小区确定管网边界, 便于以后加装区域计量表具。

由于管网资料的不健全以及试水工作的操作难度极大, 可能使得这项工作变得异常复杂。但可以应用以下方法进行。

(1) 判断边界。普查每一幢建筑的表位, 有可能的接水干管, 充分利用山坡、河流、排水渠、主干道路等自然边界, 并注意观察裸露在外的过河管。

(2) 房屋建筑的开发年代。根据小区分期开发的顺序、水表初装时间、房屋层高、供水方式等信息来判断接水主管网。

(3) 抄表到户的方式。对二次供水改造、单元表进户或出户改造、新建小区等抄表到户方式进行统计分类, 有助于供水范围的确定。

(4) 查看供水设计及竣工图纸。对于图纸资料健全的居民小区根据图纸标定的范围进行管理表下属用户统计。

(5) 下属用户表具统计。按普查记录的小区边界道路的地址门牌进行表具统计。调取时注意现场地址与数据库信息的差别。

(6) 总分表误差的测算与远传表夜间最小流量的比对。对初步确定的下属用户进行数据分析以判断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不明确的部分进行闭水试验。

随着近年水表远传技术的不断发展, 根据远传表夜间最小流量判断管网漏损情况成为区域计量工作的主要方法, 但管理表的供水范围统计及总分表误差分析作为辅助手段依然十分必要。通过以上方法建立表具之间的层级关系是用户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建立普查模型

用户普查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确定目标和内容, 有重点的进行科学的普查。不能片面的追求内容, 期望一劳永逸的一次完成所有的工作;也不可只追求效率而丢失细节, 造成不断地重复劳动。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高效便利的工具。普查中, 我们可以应用数码拍照的手段存储表位资料和现场信息, 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表具的初步定位, 可以建立普查编辑录入系统用于普查资料的存储。除此之外, 我们仍需建立普查工作制度, 健全一些业务处理流程, 以使普查能取得实效。在诸如违章黑户的处理、不良表位的整改、管网漏损的检修等方面进行闭环管理。

普查工作中要注意违章现场的保护, 供水监察处理的效率, 重点事件的后续跟踪, 形成重点用户台账;把握对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区块普查的意义 (用户和表具变化的较短周期, 通常在三个月内完成约2万户的区块普查工作) ;另外还需要采用时间节点法来处理用户和表具动态变化对普查数据的影响。

基于这些要考量的因素, 普查试点工作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了。试点普查时可以应用并完善以上论述的普查方法, 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用户普查模型, 进而全面高效地将普查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上一篇:综合技术资料论文下一篇:现代设备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