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中心(共9篇)
配制中心 篇1
静脉输注细胞毒素药物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 因此细胞毒素药在临床静脉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肿瘤专科医院尤甚。据统计, 全世界40余年来筛选过的化合物多达50万种, 经临床验证, 目前有超过50多种的细胞毒药物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1]。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多数细胞毒素药物, 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因此细胞毒素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对于配制人员职业防护是非常必要的。我院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以来, 在职业防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现分享如下。
1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间内保持适宜的压力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区域设有一更、二更、配制间, 配制人员按照各室的要求依次进入。其中, 二更的室内压力最大, 压差不得小于5 Pa;一更、配制间内的压力都应小于大气压。这样可保证配制区域内空气不能进入其他区域。
配制人员按要求定期清洗、更换过滤器, 每日晨检查各室的压力、压差, 处于正常方可配制。配制药物期间各室的门户紧闭, 严禁开启。
2 细胞毒素药物配制间内放置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在创造百级层流环境的同时, 可保护配制人员和环境免受细胞毒素药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柜的防护玻璃屏离台面限高18 cm, 柜内强排风形成相对负压环境, 无形的空气屏障防止有毒微粒散出安全柜[2], 这样配制时药物不外溢, 保证配制人员安全。
配制药物时, 前窗不可抬高安全警戒线。在离工作台外沿20 cm、内沿8 cm~10 cm、并离台面高度10 cm~15 cm的区域内进行, 禁止把前臂放于台面, 阻挡回风槽。配制结束后至少30 min待药物气溶胶和气雾吸除干净, 再清洁安全柜。
3 配制人员的个人防护
配制人员按常规洗手, 穿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连体衣, 戴2层专业的手套 (乳胶手套内戴1副PVC手套) , 戴有鼻夹的口罩及护目镜。配制人员不得佩戴任何饰物。
操作前准备好消毒毛巾, 备好75%酒精。操作人员一旦进入配制间应留到完成所有的配制操作为止, 禁止频繁进出配制间。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个人卫生。
4 掌握正确的配制方法
配制药物前将无菌纱布数块置于操作台面, 以吸附偶然溢出液。
配制安瓿药物时, 将颈部及顶端的药物弹至底部。打开时, 用无菌纱布包裹朝着生物安全柜的侧壁折断。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药液, 针头斜面朝下, 靠在安瓿瓶壁上, 拉动针栓, 抽取药液, 通过加药口注入输液袋中。
配制西林瓶药物时,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溶解液, 针头斜面朝上, 挤压西林瓶口的胶塞, 再将针筒竖直, 穿刺胶塞, 注入溶解液震荡, 直到完全溶解。此时应保持瓶内有一定的负压, 防止瓶内压力过大使药液在瓶盖的针孔部位溢出或喷出, 抽取干净后使瓶内保持负压再拔出针头。
5 垃圾处理
配制过程中将细胞毒素药物的玻璃安瓿及西林瓶在生物安全柜里均置于白色塑料袋里, 结束后将用过的注射器、手套、纱布等均置于此袋中包扎, 再将其置于黄色专用垃圾袋中, 标注化疗专用警示标志后集中处理。
配制细胞毒素药物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我们只要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工作做好、做细,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其是完全可以被避免的。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96.
[2]Jakab MG, Maor J, Tompa A.Follow up genotoxicological monitoring of nurses handing antineoplastic dugs[J].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2001, 62:307、318.
配制中心 篇2
先在废酸配制槽中加好清水,然后慢慢地倒入98%浓硫酸,直至配成50%-60%的稀硫酸,
稀硫酸的配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不论是98%的浓硫酸还是配制好的稀硫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98%硫酸还具强烈的吸水性,会烧伤皮肤,
因此操作时都要穿戴好劳防用品。
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绝对不容许将水往浓硫酸中倒,而只能将浓硫酸往水中倒,在操作时也只能慢慢地、缓缓地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配制中心 篇3
【关键词】医院感染;静脉药物配置;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4-02
静脉配制中心的建立是根据用药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而形成的。它承担了临床科室所有静脉输入药液的配制工作,并且也起到了第一层药液的把关作用。认真做好其消毒、隔离、防护等步骤,可以防止配制药液不合理及药液相互感染而带来的感染问题,确保了药液的无菌性,有效的隔离了各种污染在输液时的感染,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降低成本。
1、资料与方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方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进行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专门场所,其创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病人所用的药液的安全与合理,从而起到集中管理、配置静脉药物的效果。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即在开放,没有专门机构的条件下进行药物的配置。现在由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医护人员在无菌的环境下按照预定规则集中合理地配置药液,大大地降低了微生物、微小颗粒与细尘所带来污染的几率,极大地降低了输液的危险因素,确保了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采用计算机注射剂配审查系统,经过其权威、可靠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构建了安全配置药物的新型应用模式,同时辅助了药师配制用药合理性的药学审查与监督工作,保障病人安全地,合理地,严格地用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医师,能够快速的判断在溶媒的选择,输注方式 ,以及各种药物相互作用的后果,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也能提高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要从源头上预防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同时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出院之后所遗留的感染问题,我们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感染管理下的状态,必须了解医院感染的特性,做到从源头上防治感染的发生。
由于静脉配制中心的创设是根据医院实际的药品管理要求所建立的。因此我们最大的防治目的便是其丧失了建立的目的性。管理用药的专职人员的操作,环境管理的设备的检查都是需要时时牢记在心的.同时,医护人员熟悉无菌操作的方法,各种时间以及空间变化下配药的时限、抗生素及其他药物配制的注意点才是达到干预措施的目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2]。
在组建静脉配制中心时,首先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在合理的制度下运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领导必须时时监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运行状态,提前制定《消毒管理办法》,规范消毒隔离工作,制定无菌操作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配制药品的环节质量不出问题,程序没有差错。医护人员做到每天按时记录,每次配置的药液及时录入档案,也需要对操作人员的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考评。
结果
我們知道人工在审核处方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纰漏 ,尤其受审方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的限制,医院的操作人员良莠不齐,甚至有部分医院由于审方的工作量巨大,疏于管理,导致审方工作如同空壳,静脉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屡禁不止,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危害病人的安全。因此,应采取特殊的措施,改善上述现象的状况。还有特殊药物配制管理上的缺失,某些特殊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日渐频繁,但是这些特殊药品会在使用的过程中挥发,溶解等污染环境,若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不足,个人的业务素质不合格,监督检查工作未能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则极易造成药物配制人员的身体伤害[3]。
通过实验,我们进行普及组及未普及的对照组的分析比较,发现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表格如下:
2.0讨论
4.1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感染管理组织结构,是我们进行管理的根本措施,为了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做到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找到规制点,医院必须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成立医院感染处理的管理组。医院要强化监督测评工作,注重组织领导,建立比拼小组,发挥各个小组的激励与对比作用。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同时,更要注重细节,从最小的地方入手,上下级联动,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改善消毒设备,达到控制医院内部细菌的传播的目的[4]。
4.2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素质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定期的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在静脉配制中心工作的操作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加强对操作员的考试培训,对新进入医院的医生,护士进行医院感染宣传教育,严格把关,做好防治工作。同时要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提高静脉配制中心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4.3 切断医院感染源
强化医院消毒控制系统,在有易感染的污染源时,及时控制,做到不留隐患,不断完善各种预防以及隔离措施。开展医院诊疗环境的评测。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做好医疗废物及时登记,集中统一无害化焚烧的规定。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静脉配制中心的作用,严格各项污染源处理措施,通过完善静脉配制中心的制度化建设,防止感染的发生[5]。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医院的感染管理是在统一的大环境下实施,但是其对于静脉配制中心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通过做好医院的感染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静脉配制中心的工作效率,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彭宣艳. 行为干预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2011,15:1373-1374.
[2] 刘冰,李武平,孙惠英,宋向阳. 全面质量考核在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2011,11:5-7.
[3] 马伟斌.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安全性管理[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07:555-557.
[4] 余菊玲,丘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10,07:66-68.
配制中心 篇4
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根据卫生部下发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严格实行主管药师对医嘱进行审核。药师审核的很多错误医嘱存在共性, 对此加以总结、归纳、分析, 同时积极与相关医师沟通, 防止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1 给药方法不合理
1.1 未遵循药动学原则
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短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应每日2~3次给药, 有的医师为了使用方便改为每日1次。因该类药物半衰期 (T1/2) 比较短, 最大效能取决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 维持超出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 对于抗菌后效应较短半衰期较短的的抗菌药物, 给药间隔过长, 细菌又可生长繁殖, 且极易产生耐药性。这种错误的给药方案, 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延长了病程, 增加医疗成本[2]。
例:患者, 女, 诊断:异位妊娠,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 g, qd
分析:头孢呋辛钠半衰期短, 是一种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1 d 1次无法维持有效杀菌浓度, 且人为造成给药间隔时间延长, 不能有效地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 导致耐药性增加, 建议临床改1.5 g, 1 d 2~3次。
1.2 溶媒稀释浓度不当
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应快速静脉滴注, 应溶于100~200 m L液体中, 常见外科医师溶于500 m L液体中, 不符合此类药物特点, 使药物代谢产物增加, 引发过敏反应。
例:患者, 诊断:下肢静脉管炎,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头孢地嗪2.0 g
分析:输液量大, 达不到有效浓度, 静脉输注:将0.25, 0.5, 1.0或2.0 g注射用头孢地嗪溶于40 m L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中, 20 min~30 min内输注完毕。
1.3 溶媒选用不当
大多数说明书对溶媒做出了明确规定, 如中药通常选用葡萄糖做溶媒, 而奥沙利铂不应与碱性药物或氧化合物联用, 以免降低药效。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 将其与忌配的溶媒使用会给患者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
例:患者, 男, 诊断:消化道溃疡, 处方:注射用泮托拉唑4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
分析:说明书标明静脉滴注, 每次40~80 mg, 每日1~2次。使用前, 将1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冻干粉小瓶内, 将溶解后药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滴, 要求15 min~60 min内滴完。在溶解和稀释后必须在4 h内用完, 禁止用其他溶剂或其他药物溶解和稀释。建议以0.9%氯化钠250 m L作为溶媒。
2 配伍不当
2.1 中西药配伍不当
中药成分复杂, 与其他药配伍可能发生反应, 如参麦、丹参, 药品说明书明确交代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合。但常见在上述输液中加入氯化钾或胰岛素的医嘱, 在用药安全性上增加了危险性。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引起了重视, 并且提倡能口服的不肌注, 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患者, 女, 诊断:肺癌, 处方:丹参多糖注射液8 m L+10%氯化钾7 m 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分析:中药注射液中不宜合用氯化钾, 中药成分太复杂, 并且加了氯化钾容易导致药液颜色变深, 有时可能产生细微颗粒 (虽肉眼不可见) , 药效下降, 不良反应增多。
2.2 西药间的常见配伍禁忌
常见的有哌拉西林、地塞米松、美罗培南, 医师处方的意图是防止不良反应, 但这些药物说明书上要求单独使用, 建议将地塞米松单独使用, 或加入另一种可与其配伍的液体中[3]。
例:患者, 男, 诊断:糖尿病, 处方:左氧氟沙星400 mg+普通胰岛素4 U+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
分析:《国家处方集》485页:左氧氟沙星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滴, 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滴。另左氧氟沙星可抑制胰腺β细胞钾离子通道, 导致胰岛素的释放, 从而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上述配伍易导致血糖紊乱。
3 剂量使用不当
药物剂量使用不当主要包括剂量超说明书使用, 特殊人群 (高龄患者和儿童) 剂量过大, 及剂量使用过小。剂量超说明书使用和特殊人群剂量过大, 诱发毒副作用的可能性相应增加;剂量使用过小, 达不到治疗效果。对于严重超说明书剂量的用药处方, 与临床沟通后一般被采纳, 反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将拒绝配制。
例:患者, 男, 诊断:脑梗死, 处方:长春西汀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
分析:长春西汀浓度超过0.06 mg/m L有溶血倾向[4], 建议长春西汀使用量不超过30 mg。
4 医师操作失误导致录入错误等
例:患者, 女, 诊断:慢性胃炎, 处方:甲氧氯普胺20 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
分析:与临床沟通后确认为录入错误, 后改为甲氧氯普胺20 mg。
以上是对我院发现的各类不合理用药错误类型的举例分析,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主要原因是医生护士对药品及患者的信息掌握不充分所致。因而药师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积极收集医师不合理用药信息, 与医师进行沟通, 为促进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多做贡献[5]。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 不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患者安全方面考虑, 均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赵蕊, 黄志文, 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J].中国药学杂志, 2004, 39 (1) :70-71.
[2]丁国金, 王建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对策[J].海峡药学, 2009, 21 (3) :176-178.
[3]陈作忠, 赵东坤, 赵群.静脉输液配伍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 2003, 18 (4) :191.
[4]刘晨, 马全武.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77例不合理配伍处方分析[J].安徽医药, 2008, 12 (10) :971.
兰花养殖土配制方法 篇5
1.腐叶土占60%,红土(野外生土或公路边的红土)占30%,河沙(建筑工地的江沙也行)占10%,这种比例配制的土,通气,滤水,肥力俱佳,兰花生长良好,切忌用碱性土(碱性土的明显特征是浇水后,等土壤干燥后颜色翻白)。
2.是腐叶土占60%,红砖粒10%,粗河沙10%,煤渣10%,干牛粪10%(此配方适宜栽植叶艺兰);
3.是腐叶土和沙壤土(颗粒要较粗,忌用碱性土)各一半混均使用;四是河里的指头大的细石粒(找不到也可以用建筑工地指头大的碎石或红砖粒)80%左右,腐叶或腐花生壳(或椰子壳)或朽木粒等20%左右混合栽培,这种方法使用的人最多,特别是在客厅里养兰,浇水容易透,污染少,兰花根通风透气不易烂根,缺点是必须勤浇水(一星期一次左右),同时这种质料肥力不足,须施肥才行,肥料最好到花市卖好康多,施一次可以管半年,网上也有卖的。
配制中心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分层取样法选取在我院配制中心工作过的50 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年龄24 岁~42 岁, 平均年龄 (32.16±6.52) 岁;工作年限3 年~22 年, 平均 (8.34±3.26) 年;婚姻状况:已婚41 人, 未婚9 人;学历:中专2 人, 大专16 人, 本科32 人;职称:护士10 人, 护师26 人, 主管护师12 人, 副主任护师2 人;在中心工作时间为1.5 年~9 年, 平均 (6.13±1.26) 年。纳入标准: (1) 自愿参加问卷调查。 (2)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3) 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1 年以上的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以医院组织的体检结果为依据, 采用医院针对配制中心制定的健康调查表, 包括2 个部分: (1) 个人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婚姻、学历、职称、在中心工作的时间。 (2)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包括睡眠状况, 白细胞有无降低, 月经是否规律、量是否正常, 有无脱发, 有无关节疾病, 有无听力下降, 有无贫血, 甲状腺检查是否正常, 有无焦虑症状。
1.2.2 调查方法通过医院分管护理的院长同意, 与护理部联系, 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取得支持与帮助。将问卷下发到科室, 集中被调查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 护理人员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 不记名如实填写, 专人收集。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0 份, 回收有效问卷50 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方法所有问卷纳入编码, 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1]。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分析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本研究显示, 我院配制中心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 位于前3 位的依次为关节疾病、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由此可见, 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 患者多, 输液量大, 成品液体要求及时送达到各病区, 导致配制工作量大, 长期超负荷机械的工作模式可引起手指、腕、肩、颈、腰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配制的成品液体要求高、与药师之间的协调障碍、工作性质的不被认可、长期早起睡眠无法保障、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 可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强迫症状;长期接触细胞毒性药物、酒精、含氯消毒剂可引起内分泌失调, 白细胞减少, 脱发;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听力下降。
3.2 影响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分析
3.2.1 个人因素影响健康状况的部分因素来自于护理人员本身, 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的增加、与药剂人员之间沟通障碍、工作性质的不被认可都可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 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疾病趁虚而入。而工作模式又决定了工作人员早起, 影响正常的睡眠, 连续几小时配制不能随意离开, 影响了饮食与排便, 精神紧张, 身体得不到舒展, 这些都是造成该中心护士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
3.2.2 工作相关因素 (1) 工作量大:据统计, 我国住院患者静脉给药率高达70%, 高于国外20%~30%, 从而导致输液配制量大, 而护理人员配备长期不足, 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职业暴露危险, 而各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均可成为护理人员出现白细胞减少、内分泌失调、骨髓抑制、脱发等的潜在危险因素。 (3) 工作环境:配制过程中各种层流设施的开启, 震荡器的使用造成大量噪声的产生, 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听力, 也潜在地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中枢神经系统, 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4) 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针刺伤、玻璃划伤也是配制工作中常见的职业问题。
通过本次对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护理人员健康状况的初步了解,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较差。所以要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不良心理状态和职业损伤给自身所带来的危害, 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和职业安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护理人员应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做好本职工作, 不断突破并提高自己, 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价值, 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外界压力。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减少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并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当的锻炼和社会交往活动, 强化体质和自我减压。护理管理者应以人为本, 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方式、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护士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及时申领实用的器械、设备, 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工作人员劳逸结合, 并为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干预和防护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药师的沟通, 做到分工协作, 紧密配合, 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医院也应为护理人员提供有利于身心的工作环境, 重视配制中心护理工作, 让护士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并及时更换、调整最新、方便、实用的医疗设施, 加强配制中心与临床的沟通, 协调工作,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本次调查范围只限于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是否适合其他医院相关护理人员还有待验证, 所以无法以点概面。
参考文献
[1]刘义兰, 王燕, 胡娟娟, 等.湖北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4, 13 (29) :4-7.
配制中心 篇7
1 护士配液与PIVAS配液的区别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 输液用具及输药方法上均有很大改进 (如输注用具由开放、半开放致封闭输液器, 由反复使用的橡胶管改进为一次性输液器, 输液针头由钢针到留置针……) , 但在药物配制方面却没有很大进展, 至今90%以上医疗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配制方法[2], 静脉药物配制是由临床护士根据医嘱在病区开放的治疗室内完成操作, 无空气净化装置, 药物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粉尘、微粒、细菌甚至耐药菌的污染, 这些药液随着输液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 容易引起静脉炎、血栓、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增加病人的痛苦, 降低疗效, 延长住院天数[3]。
在PIVAS内空气采用层流式, 由配制间排出的气体经过净化装置过滤后, 不会污染大气。工作区内人员流动、物品传送有专门通道, 布局合理、规范, 在PIVAS护理人员均经过严格的培训, 配制前净化配制间空气, 配制后操作台局部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护理人员进入配制间前需要在缓冲区洗手, 更换拖鞋, 穿特制的防尘、防静电工作服, 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口罩、帽子, 调查我院各病区, 实行配制中心4年来, 尚无一例因药液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 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使用全新工作流程, 确保了输液质量与安全
PIVAS建立前, 药物配制是在病区由1名或2名护士操作, 配药后不再有第二者核对, 只有本人复核, 然后由该护士或另一名护士直接给病人输注, 不难看出, 此流程存在着极大给药错误的风险, 一个人执行医嘱, 即使配错药也不容易发现, 另外, 护士对每一组液体凭经验和药物配伍禁忌表进行配药, 缺乏严谨性, 不能保证药物的相溶性和稳定性。
PIVAS建立后, 开展全新集中配制流程:医师开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双人核对→录入医嘱→传递至PIVAS→药师审查处方 (未通过审查返回医师处) →打印标签→药师摆药→再次核对→护士进行药物配制→药师再核对→包装→成品配送→护士接收→核对→给药
从上述两个流程可以判断:在PIVAS建立之后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具有较好的优越性:①药师从选药的针对性及用药量的大小、配伍、溶媒等方面对处方进行审查, 药师对病人治疗的参与, 有利于安全用药。②由于严格执行每一道流程工序, 确保药物的相溶性、稳定性和静脉输注药品高质量性, 同时多次交叉核对, 各环节紧密衔接, 并使用统一的标签, 使配制失误降到最低, 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同时避免了护理纠纷, 开展PIVAS以来因药物配制引起的护理投诉为零。③PIVAS开展以来, 使药师参与病人用药审核, 开展科学的监管药品质量, 促进药师与临床医师、护士的联系和合作, 拓展了药学服务内涵, 从而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3 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病人
我国住院病人70%~80%曾接受输液治疗, 85%左右的护士用于输液工作的时间超过75%, 输液配药、加药已成为临床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占据了护士大量的时间, 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在建立PIVAS之前每科室有2名或3名护士投入到配制工作中, 而现在科室只需1名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查对已配制好的液体, 然后继续从事其他护理工作, 由于配液方面工作量减少, 极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减轻了他们的体力负荷, 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护理, 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病人”, 使病人得到更多、更有效的人性化护理。从2004年开展配制工作以来, 我院已开展集中配制的有26个科室。在科室与配制中心的密切合作下, 各个环节衔接紧密, 工作有条不紊, 配制中心12名护理人员每日为临床科室集中配制液体1 500步~2 500步, 打包运送900步~1 000步, 使护士从繁忙的配药中解脱, 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4 防止环境污染,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静脉输注集中配制避免了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包括细菌耐药突变与致癌因素污染, 增加了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身体保护, 尤其是开放式加药配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细胞毒性药物, 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损害, 化疗药物属细胞毒药物, 它的气体、药液或注射空瓶、空针管都会使病区空气和环境造成污染, 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病人和陪护家属的健康, 启用PIVAS对肿瘤化疗药物采取封闭式的加药配制操作, 在相对的负压条件下, 彻底解决了细胞毒性药物等的职业防护难题, 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 保护了周围人群, 也全面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建立PIVAS 4年来, 护理质量、满意度逐年提高, 并规范抗生素用药, 减少了护士领药、摆药、配药等工作量, 避免了输液反应等。总之, PIVAS工作在医院受到临床科室欢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解放, 席修明.医院感染与住院死亡病人关系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1) :20.
[2]黄中义.我国静脉输注用液的集中配制概念、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药房, 2004, 15 (5) :261.
配制中心 篇8
自密实混凝土 (简称SCC) 是一种具有高流动度、高抗分离性、高间隙通过能力和高填充性, 浇筑时依靠其自重流动, 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1]。近年来, 国内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建设, 钢管柱、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柱、核心筒剪力墙等结构的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由于高强混凝土总胶凝材料量大、水胶比小、自密实混凝土的浆体含量多、砂率大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较大, 同时受钢管或型钢的约束, 混凝土早期收缩容易产生裂缝。如何避免该类结构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又要确保混凝土自密实性并顺利实施高层泵送, 是混凝土配制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本工程通过对C70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解决了上述技术及施工难题。
2 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
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主塔楼共118层, 结构高度为558m, 含塔尖总高度为660m, 总建筑面积约46万m2, 建成后将成为集办公、商业、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建筑, 并成为标志性建筑 (如图1) 。该工程主塔楼设计8根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巨型柱 (如图2) , 截面积巨大, 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B5~L118层截面由6525mm×3200mm减小为3118mm×1400mm, 内部箱形钢骨腔体为独立的三腔设计 (如图3、图4) , B5~L118层腔体面积由4.37m2减小为1.9m2;型钢上的拴钉Ф19, 竖向间距300mm, 长度不小于4d;85层以下混凝土等级为C70, 最大泵送高度达400m。混凝土公司到施工现场车辆运输距离8km, 运输时间约20分钟。
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资料, 经业主、施工、混凝土供应商等各方讨论确定, 将根据本工程不同结构高度, 采用不同性能的混凝土, 其中200m结构高度以下的外框柱所使用的C70自密实混凝土宜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见表1) 。
3 混凝土配制技术路线
配合比技术路线:根据相关经验, 采用硅灰配制的混凝土泵送阻力大, 另外由于硅灰比表面积大, 所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不利于大面积受型钢或钢板约束的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本工程用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复合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设计配合比技术路线, 充分发挥活性矿物掺合料的超叠加效应, 同时掺用保坍型的聚羧酸高效缓凝减水剂, 在满足强度和工作性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减少水泥用量, 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离析性, 降低混凝土自身收缩量和延缓水泥水化速度, 最大限度地控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选材及降温技术路线:选用质量稳定的硅酸盐52.5水泥。采用5~10mm和10~20mm两种级配碎石, 根据不同泵送高度调整不同比例混合成5~20mm规格的碎石, 并经高压水洗, 既有效地提高骨料与水泥浆体的黏结强度, 又能减小骨料吸水率对高层泵送性能的影响程度。严格筛选细度模数在2.5~2.8范围的河砂。生产过程通过加冰屑取代部分混凝土用水的技术措施,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4 原材料性能指标
⑴水泥:采用质量稳定、水化热与C3A相对较低的金羊P.II52.5R水泥, 其性能指标见表2所示。
⑵粉煤灰:采用F类I级, 其性能指标见表3所示。
⑶矿渣粉:采用S95级矿渣粉, 其性能指标见表4所示。
⑷河砂:采用天然河砂, 其性能指标见表5, 筛分析见表6所示。
从表可见, 0.315mm筛孔尺寸的通过率达22%, 大于15%, 有利于混凝土泵送。
⑸石子:采用5~20mm级配花岗岩碎石, 其性能指标见表7, 筛分析见表8所示。
⑹减水剂:采用上海麦斯特保坍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其性能指标见表9所示。
⑺水:选用自来水。
5 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5.1 基准配合比确定
根据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技术要求, 结合《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2012和《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等相关标准, 从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等指标出发, 通过调整胶凝材料总量、粉煤灰、矿渣粉用量, 选用不同砂率、不同粒型级配碎石, 进行一系列的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筛选试验, 并根据各试验指标分析的结果, 最终确定200m结构高度以下C70自密实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见表10) , 对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复配试验, 其各主要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1。
结果表明: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满足强度目标值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要求。
5.2 混凝土收缩检测
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对C70自密实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进行收缩测试试验, 试件成型尺寸:100mm×100mm×400mm, 试验设备:振弦式应变计 (如图5) 。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分别成型7组试件, 检测1~30d龄期的收缩情况。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离散性, 剔除明显离散的几组数据后, 采用有效的四组数据建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时程曲线, 如图6。实验室温湿度变化曲线如图7、图8。
由图6可以发现, 收缩变形的时程曲线是波动发展的, 这主要是由于室内养护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动引起。虽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曲线在局部是波动的, 但总体规律还是非常明显。从第2~9天, 微应变值由35增长到175, 30天后微变量达263, 并趋于稳定的微变化。由此说明混凝土水化反应过程的早期收缩变化较大, 特别在浇筑完毕后的第1~8天。故竖向结构外框柱用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必须控制好拆模时间, 同时必须做好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
5.3 基准配合比混凝土理论最大水化热绝热温度计算[2]
式中:
TMAX———混凝土最高温升 (℃)
T1———混凝土入模温度, 取25℃
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kg/m3) , 取k1=0.95, k2=1
Q———水泥水化热, 取307 J/g
C———混凝土比热容, 取0.96 (k J/kg.℃)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 取2400 kg/m3
6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及实际应用情况
6.1 关键的质量管理措施与混凝土性能检测结果
除按日常规定加强质量管理外, 针对该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采取的关键措施有:配置专用生产线;每批次减水剂和水泥进场入库先进行混凝土试配后再使用, 即先采用两种入库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试验, 并根据混凝土和易性、经时损失、凝结时间、天气温度等技术指标分析, 指导生产线使用的配合比是否需要微调。每立方混凝土采用加冰屑70~100kg取代部分水降低出机温度 (如图9) 。现场派2名以上技术员紧密跟踪和反馈现场混凝土质量、施工信息, 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供应, 确保输送泵的待泵或空泵时间不能过长;分别成型2、3、7、28d龄期的150×150×150mm标准试件, 及时掌握强度情况。生产过程混凝土拌合物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2、表13。
从表可见, 混凝土经过1h后, 坍落扩展度没有损失。
从表可见,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富余强度, 28d强度标准偏差小,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6.2 施工、养护与测温结果
外框柱采用木质模板, 混凝土浇筑完毕带模自养护2~3d, 拆模后立即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并保湿养护 (如图10) 。现场测温结果显示, 入模温度25℃, 混凝土中心温度在浇筑完毕约1.5d后达最高温度82℃, 绝热温升56℃, 后以平均每4h下降1.5℃的降温速率降温, 3d降至62℃, 4d降至55℃, 6d降至51℃, 说明混凝土早期受温度快速下降引起的降温收缩应力大。实际绝热温升比理论计算值低8℃, 说明采用加冰的降温措施取得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100m以下的施工情况, 经业主、施工、监理等多方对外框巨柱的共同观察, 未发现任何有害裂缝, 裂缝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7 结论
⑴通过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应用, 合理复合使用粉煤灰和矿渣粉, 充分发挥活性掺合料的超叠加效应, 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穿越钢筋能力和抗离析能力等自密实混凝土特性的同时, 确保高强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富余强度和质量稳定性。
⑵选用合理的配合比砂率, 采用两种不同级配组成的5~20mm规格碎石, 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泵送过程的摩擦阻力, 提高混凝土工作性, 解决了高层泵送的难题。
⑶虽然外框柱中心最高温度比原预想的75℃高出7℃, 但由于采用加冰屑取代部分用水、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加强养护等一系列措施, 有效降低了入模温度和控制了温度梯度, 使裂缝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介绍深圳市平安金融中心大厦主体结构高度200m以下时, 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外框巨柱C70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情况, 强调选用聚羧酸减水剂, 通过掺用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复合技术, 在不掺硅灰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活性掺合料的超叠加效应, 优化配合比技术参数, 采用加冰屑的降温措施, 混凝土质量稳定, 未出现有害裂缝, 实现了高层泵送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关键词: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复合技术,配合比,收缩裂缝,高层泵送
参考文献
配制中心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10年5月—10月由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执行的55 640张配液医嘱。
1.2 分析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注射剂临床应用速查手册》[1]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医嘱合理性的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共发现223张不合理医嘱, 占所审医嘱的0.4%, 存在问题归纳为五类, 见表1.
3 分析与讨论
3.1 溶媒用量不当见表2.
(1) 加替沙星说明书 (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要求该药在静脉滴注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 (G S) 或0.9%氯化钠注射液 (N S) 稀释成2 m g/m L后使用。因此, 不应将注射用加替沙星0.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输注而造成加替沙星使用浓度过低。 (2) 注射用阿奇霉素说明书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中要求将阿奇霉素0.25 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0~2.0 m g/m L, 因此, 不应将阿奇霉素0.2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输注而造成阿奇霉素的浓度偏高。 (3)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说明书 (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中要求每0.3 g需用50~100 m 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小于6 m g/m L的药液缓慢滴注, 通常每分钟不超过20 m g.因此该遗嘱应加大溶媒量, 否则浓度过高易致血栓性静脉炎[2]。
3.2 配伍问题
3.2.1 溶媒选择不当见表3.
(1) 呋塞米注射液 (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是碱性注射液,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2) 注射用吡柔比星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在稀释溶解过程中易受pH的影响, 产生浑浊或降低效价, 宜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 溶解后应及时使用, 在室温下放置不宜超过6 h. (3) 参附注射液 (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是由红参、附片提取制成的, 属于中药注射液, 成分比较复杂, 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可因盐析作用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3]。这些微粒很容易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诱发梗死事件发生, 宜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 L稀释。 (4) 氨茶碱注射液说明书 (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 中明确要求静滴时0.25~0.5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 L中。
3.2.2 配伍禁忌见表4.
(1) 水溶性维生素的说明书 (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 中要求只能用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而氯化钾属于电解质类药, 故两者不可同瓶使用, 否则易发生理化反应。 (2)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是由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等组成, 而头孢曲松钠的母核头孢烯4-位上有羧酸钠, 遇钙产生头孢烯4-羧酸钙而析出沉淀[4]。因此头孢曲松钠不可用含钙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 (3) 将普通胰岛素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同瓶输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说明书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注明该药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静滴, 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滴, 也不能与多价金属离子如钙、镁等离子溶液在同一输液管中使用。 (4) 氨茶碱注射液与普通胰岛素同瓶输注。经查询发现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5], 因此不可同瓶输注。
3.3 医师笔误或护士误输造成医嘱错误
由于临床科室患者多, 工作量大,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 经常出现一些由于疏忽造成的不合理医嘱。例如将药品单位输错;输入时一组医嘱分成两组;小数点点错地方;溶媒规格选择错误;一组医嘱输入两个不同的时间等等, 具体情况见表5.
3.4 超剂量用药
大剂量用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以及细菌耐药性, 医师在为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每个患者病情和每种药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来决定患者的用药剂量。但是药师在审核医嘱时常发现有超剂量用药医嘱, 具体实例见表6.实例中阿奇霉素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由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依替米星由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丹参川芎嗪由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酚磺乙胺针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3.5 给药频次不合理见表7.
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特点, 大致可分为两类: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药物是指用药时间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当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一定程度后, 再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并不能增强其抗菌活性。因此将1 d的用量1次给药, 不仅不能达到用药目的, 反而会使毒副作用加重, 影响抗菌效果。然而药师在审方过程中发现有些医师习惯性地将1 d用药量1次给药, 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 1.2 g每日1次, 而正确的用药次数应为0.6~1.2 g分2~4次给药。有的医师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如夫西地酸钠 (成都天台制药有限公司) 0.5 g每日2次, 而正确的用药次数应该为每日3次;利巴韦林注射液 (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 0.5 g每日1次, 正确的用药次数应为每日2次。
4 体会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将医师、药师、患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更有利于药师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 药师通过审核配液医嘱, 发现问题, 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临床沟通, 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医嘱,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因此, 药师审核医嘱这一关很重要。但是, 目前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有关药物配伍及相互作用的参考资料太少, 有些药品说明书很不规范, 缺少药品配制的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的给药剂量, 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用法用量都不明确。如果能够引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 SS系统) , 它不仅能够及时审查用药医嘱, 帮助医师和药师了解医嘱的合理性, 减少医师习惯性用药失误, 而且还能将药师从传统的手工查询资料的方式中解脱出来, 可以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真正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石革, 吕强.注射剂临床应用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6.
[2]张建中, 李晓烨, 陈晔, 等.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 7 (11) :28.
[3]梁小岩, 雷桂花, 曾伟强, 等.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控制因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1) :111.
[4]冯艳霜, 徐彦贵, 高仲阳.我院96例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液应用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 (1)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