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老年(精选9篇)
青年与老年 篇1
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青年脑卒中是指年龄<45岁的成年人发生的卒中, 我国这一年龄段的发病率, 男为18~142/10万, 女为23~95/10万[1]。老年脑卒中是指年龄≥70岁所发生的卒中。本文对本院200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年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0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117例 (18~45岁) , 男94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39.30±5.40岁, 缺血性卒中95例, 出血性脑卒中22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3例 (≥70岁) , 男57例, 女56例, 平均年龄76.20±4.60岁, 缺血性卒中90例, 出血性脑卒中23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脑血管疾病 (CVD) 分类及诊断标准[2], 且经头颅CT和 (或) MRI证实为脑卒中。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史等, 以及患者的基础病史, 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年组与老年组脑卒中分型比较
本资料中青年组117例, 老年组113例, 其中缺血性卒中分别为95 (81.2) 例, 90 (79.4) 例, 出血性卒中分别为22 (18.8) 例, 23 (20.6) 例,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青年组与老年组危险因素比较
结果显示, 青年组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 (P<0.05) 。见表2。
青年组吸烟、饮酒、受遗传因素影响等因素比例均高于老年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组心脏病和糖尿病比例均高于青年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青年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
3 讨论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因此, 早期明确脑卒中的发病因素, 对预防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从结果中看出, 脑卒中的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发病比例较大。青年组中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 雌激素可减少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 增加内皮舒缩功能, 介导血管新生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3]。青年组吸烟、酗酒比例分别占55.6%、26.5%, 高于老年组16.8%、6.2%, 表明吸烟、酗酒为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促进血小板凝集,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卒中的发生。青年人应戒烟、戒酒,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脑卒中为基因遗传性疾病, 遗传因素对青年卒中患者的影响尤为突出[4]。本资料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所占比例均较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高脂血症为所有年龄组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 血压与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 基线收缩压每增加10mm Hg, 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 舒张压每增加5mm Hg, 卒中危险增加46%[5]。血清TC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病和糖尿病是老年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 本资料中以心房颤动为主要原因, 青年卒中患者要警惕卵圆孔未闭, 应尽早行心脏超声检查, 减少卒中的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yperhomocysteinemia, h Hcy)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Hcy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Hcy水平轻中度增高是卒中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6]。
脑卒中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是不可干预的, 吸烟、酗酒在青年脑卒中的发病中危害最大, 应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h Hcy、心脏病等, 可早期发现, 早期控制, 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 (18~45岁) 和老年 (≥70岁)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0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117例, 及同期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3例, 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吸烟、酗酒、家族遗传是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心脏病是老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不同年龄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年人应当戒烟、戒酒,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结构、适当锻炼, 预防和减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青年,老年,脑卒中,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忠, 陈晓虹, 魏艳花, 等.青年与老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 7 (3) :150-151.
[2]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279-380.
[3]王永亭, 曾丽莉, 吕海燕, 等.缺血性卒中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的十年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 (1) :2-27.
[4]Devic B, Bradford Burke w, (著) , 孙继洲, 孙翠梅 (译) .卒中遗传学和炎性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12 (2) :155.159.
[5]王捷.卒中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J].Chin J Stroke, 2010, 5 (6) :468-471.
[6]刘聪, 童晓欣.青年卒中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Chin J Stroke, 2009, 4 (6) :524-528.
青年与老年 篇2
1、目前,我国老年人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老年人个案工作和()等方式来实施。A:老年人互助的方法
B: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C:老年人机构照顾
D:老年社区照顾
E:政府行政方式
2、妇女的需要主要有()。
A:男女两性平等
B:就业和报酬平等
C:与男性同等的权力和机会
D: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E:特殊的妇女保护
3、针对特殊困难妇女的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为社区老年妇女提供服务
B: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C: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D:为提出困难请求的妇女提供的服务
E: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待妇女提供的服务
4、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有()。
A:发展性小组
B:支持性小组
C:教育性小组
D:娱乐性小组
E:预防性小组
5、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主要类型有()。
A:妇女自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B:社区为本的邻里网络
C: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D:家庭为本的支持网络
E: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参考答案:1-5 BCD、DE、BCE、ABE、ACE
单项选择题
1、在宏观方面,老年社会工作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A:老人静养
B:尊老爱幼
C:公平公正
D:老人优先
E:不分年龄
2、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为妇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A:社会地位的提高
B:与男性平等
C:解放
D:全面发展
E:经济收入的增加
3、中国妇女第()次代表大会,首次向广大妇女提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要求。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4、妇女个案工作有一些共同点,包括:协助妇女求助者();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A:清理思路
B:克服困难
C:分析问题
D:走出困境
E:反省自己
5、我国妇女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构建妇女社区()等方法。A:服务体系
B:服务组织
C:社会支持网络
D:联络机制
E:NGO组织
参考答案:1-5 E、D、C、E、C、多项选择题
1、青少年社会工作应遵循的价值原则有()。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
B: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E:替青少年做出事关重大的决定
2、有学者将青少年划分为()几类。
A:正直青少年
B:问题青少年
C:富裕青少年
D:文化叛逆青少年
E:政治偏激青少年
3、老年人的老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A:生理的老化
B:身体的老化
C:心理的老化
D:家庭的老化
E:社会的老化
4、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学”。
A:老有所医
B:老有所伴
C:老有所乐
D:老有所保
E:老有所为
5、老年人健康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等方面的服务。A:辅导
B:治疗
C:康复
D:预防
E:干预
参考答案:1-5 ABCD、ABDE、ACE、ACE、BCD
单项选择题
1、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针对的是青少年,工作则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的()。A:家人
B:朋友
C:居住地
D:生活环境
E:同伴关系
2、在某社区中,存在着一些产生过偏差行为的青少年。该社区居委会的个别工作人员在开展有关活动时,认为可以对这些青少年态度凶一点,说话不用太客气礼貌。这主要是违背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A: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B:接纳青少年
C: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D: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E:关爱青少年
3、在制定老年人社会工作计划阶段要充分(),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年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事情。
A:让老年人的家人参与
B:让老年人的好朋友参与
C:吸收老年人参与
D:让老年人信得过的人参与
E:让老年人子女参与
4、在“园艺模式”中,首要任务是(),开发老年人的能量和未得以实现的能力。A:满足老年人发展的需要
B:提供高质量的养老场所
C:满足老年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D:为老年人服务
E:让老年人在更自然的环境下颐养天年
5、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非
人道对待。
A:情感或心理
B:行为
C:家庭
D:社会生活
E:认识能力
青年人•老年人 篇3
吾辈今已雪染双鬓,垂垂老矣。但是,我們也曾经年轻过,我们曾经与父辈之间产生过代沟,现在又与子女有了代沟。我们是当事者,是同时有年轻和年老经历的人。认识来自实践,真知常常源于亲历。回忆当年,想想现在,动一番脑筋,也许对“代沟”问题会有点一管之见。
吾常在心中自问:差异因何产生,代沟因何而成呢?
有人曰:生活经历不同。的确,老人和青年,成长、生活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受的教育也有差异。不仅如此,老人一生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尽艰辛,饱尝酸甜苦辣。而年轻人,这一切都还谈不到。存在决定意识。老人和青年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确影响了他们的意识。可是,吾总觉得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未道出根本。青年人有激情,不大在乎过去,向往未来,享受生活,追求时尚,崇尚成功……这些与生活经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不能说没关系。但用生活经历不同,恐怕很难从根本上完全说明问题。
有人曰:因生理差异所致。吾对生理学没有研究,没有资格从学问上发表意见。但依吾外行的愚见,此说恐难服众。青年人喜欢剧烈运动,老年人则好缓慢、轻松的锻炼;青年人追求刺激,老年人要求平和;青年人风风火火,老年人稳稳重重……这些,跟生理差异关系甚大。但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差异,跟生理上的不同,关系恐怕就不那么大了吧!
那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吾以为,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所处人生阶段不同。
老年人和青年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老年人,人生之路已经走了大部分,处于人生的末尾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夕阳期、衰老期;青年人,漫长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处于人生的朝阳期、青春期。这是最现实的“存在”。生活经历不同也是一种“存在”,但那是已成为历史的存在。历史的存在对人们现实的意识固然有影响,但其影响无法与现实的存在相提并论。现实的存在,对人现实的意识,影响是最大、最根本、最直接的。窃以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许多带有根本性的不同,都是由人生阶段的不同产生的。
瞻前与顾后。老年人,人生之路走过了大段,前途已不长,终点隐约可见。人生虽然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还可以有美好的生活,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且,老了,退休了,“赋闲”是生活的主题。赋闲虽是轻松的,但不是闪光的。可是,回头看看,却是意气风发、金戈铁马、轰轰烈烈,那些是成功的岁月、闪光的岁月。故老人不愿瞻前而喜顾后。老人多爱回忆往事,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想当年”。老人不许否定过去,因为过去是他们的“作品”。老人崇尚传统,因为传统是过去的升华。青年人则不然。人生之路,刚刚起步,前途无量,阳光灿烂,色彩斑斓。对未来的人生,有那么多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回头看看,那过去的短暂的岁月,除了母爱、童趣、无休止的念书,乏善可陈。故青年人不愿顾后而喜瞻前。青年人喜欢设想未来,口头上最多的词儿是“待将来”。青年人不太在意过去,因为过去不属于他们,未来才是他们的。青年追求时尚,因为时尚是对未来的接近。
创造与守成。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无财无势,甚至还没有成家,即使成了家也多是“房无一间,地无一陇”,一切要靠从无到有的创造。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因为不改变现状就没有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富于幻想,没有那许多约束,新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他们不怕失败,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更何况有的是时间重头再来。老年人则不然。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已经功成名就,拥有了多年积累的一切,“谦虚也不可能再进步”,有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愿望。越往前,离生命的终点越近。据说,现今老人们之间流行的报平安话是“还是老样子”。他们有许多约束,因为这些约束维护着过去的成就。他们想的是“不能增加,起码不要减少”。他们再也经受不起失败,失败会毁掉过去的成果,而且,已经没有机会和舞台重新开始。
壮志豪情与老成持重。青年人,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时候。用一度流行的话说,即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常常使他们的人生目标变得宏大、高尚,表现为“壮志”。为实现壮志,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怕。甚至连死也不怕:“大不了一死,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他们说“不怕死”,是因为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老人则不然。老人的人生目标,或者已经实现;或者没有实现,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实现或重新设定目标了。因此,他们显得很实际,没有了壮志。世人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说法。吾以为,若说句老实话,这只是对老人的鼓励而也。伏枥老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不过是对昔日辉煌的“留恋”罢了。他们很少豪言壮语,因为风云已经成为过去,此时心静如水。他们更不谈不怕死,甚至讳言死,因为死对他们而言,已经并不遥远。
还可以说出一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不同。不管列出多少不同,都与“夕阳”与“朝阳”的差异相关。当然,吾乃就一般、总体上而言,并非每一位老人、青年人都如吾所言,老如少者、少如老者的现象,在现实生活是有的,虽然并不多见。
上述种种,似乎在褒奖青年人,贬低老年人。其实,吾并无此意,吾也是年近古稀的老者。窃以为,如此种种表现,并无高大、低小之分,都是很自然的事情。青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期许”;老年人的表现,是“对人生的留恋”。“期许”是好事,“留恋”也无可指责。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都曾对人生有过许多期许。今天的年轻人,当他们老的时候,难道就不留恋人生吗?历史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
青年人,老年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会不会多一些互相理解和体谅,少许多互相指责和争执呢?
青年人,是人生的“无产者”,
除了年轻,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本;
老人是人生的“有产者”,
中青年与老年急性阑尾炎对比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840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男410例, 女430例。就诊主要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 右下腹隐痛不适, 全腹疼痛, 伴发热、恶心、呕吐等。将其中60岁以上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按照1∶1比例选59岁以下成年患者 (中青年) 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临床表现、白细胞增高、误诊情况、病理类型、切口感染和死亡数等方面上的差异。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起病至确诊时间为 (17.78±5.23) h, 明显长于对照组的 (9.78±4.12) h,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0, P<0.01)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白细胞增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热等表现、腹膜刺激征、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麦氏点压痛发生率略低, 误诊、切口感染及病死率略高,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文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在4%左右, 占老年急腹症首位[2]。本组老年阑尾炎患者所占构成比为6.0% (50/840) 。
本组资料显示, 相对于中青年患者,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有以下特点: (1) 转移性右下腹痛少, 多以发热、呕吐等为主要表现。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 自觉症状不明显有关。症状不典型, 临床上常以发热、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就诊。 (2) 麦氏点压痛少, 腹膜刺激征不典型。本组仅半数患者麦氏点有压痛, 考虑与老年人腹壁脂肪多、腹肌张力低, 右下腹及脐围或上腹部向右下腹的转移痛程度轻些有关[3]。 (3) 白细胞计数升高仅占40.0%, 但随着感染程度加重,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增加。因此, 临床上不应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不明显而忽略病情, 必要时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并结合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来综合判断。 (4) 误诊率高。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 症状不典型, 初诊时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胆囊炎等, 随病情发展一旦穿孔并发腹膜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又易被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肠梗阻等[4]。本组病例初诊时分别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5例、胆囊炎3例, 急性菌痢、肠梗阻、结肠肿瘤各2例。 (5) 确诊时间晚。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 反应性差, 可有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不一致的现象, 且部分老年患者不能正确表述腹痛部位, 更不能陈述起病时间、性质及范围, 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6) 病理改变主要为化脓坏疽及穿孔性, 占64.0%。老年人阑尾黏膜薄, 脂肪浸润和阑尾组织纤维化, 加上血管硬化, 组织供血相对减少, 合并疾病多, 脏器代偿能力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些病理改变使阑尾炎发展迅速, 易出现化脓、坏疽, 甚至穿孔[5]。 (7) 切口感染率高。老年患者年龄大, 体质相对较差, 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抵抗力较年轻人低, 对疼痛感觉迟钝, 患病时症状、体征较病理改变轻, 加之就诊时很多阑尾已出现坏疽穿孔, 所以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8) 预后差。老年人患病时机体处于功能紊乱状态, 代偿能力下降, 加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 所以手术耐受性差, 麻醉处理复杂, 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复杂性, 使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 预后差。本组5例死亡, 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 肺部感染2例。
总之, 老年急性阑尾炎在解剖学、病理学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通过密切观察、综合连续评估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6]。一旦确诊, 术前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并发症性质、手术耐受力做全面评估, 进行细致的准备, 注意改善营养状况, 如患者没有明显禁忌证, 可在内科、麻醉科医师的配合下,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尽快手术治疗。术后应加强管理, 注意补充水、电解质, 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防止术后并发症, 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季涛.老年急性阑尾炎诊治体会[J].海南医学, 2009, 1 (20) :66.
[2]张仁和.老年急性阑尾炎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4) :63-64.
[3]徐健.老年性阑尾炎临床诊断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 2010, 31 (15) :2254.
[4]吴宏滨.各类阑尾炎手术时机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1) :7603-7604.
[5]杜军儿.老年急性阑尾炎3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6 (34) :72-73.
青年与老年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 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1例和中老年组9例。其中青年组患者, 平均年龄 (29.6±2.1) 岁。接受非手术治疗3例, 接受手术治疗8例。宫颈癌分级:Ⅲ级6例, Ⅱ级4例, Ⅰ级1例。宫颈糜烂分级:糜烂5例, 3级2例, 2级1例, 1级2例;中老年组患者, 平均年龄 (56.4±3.2) 岁, 接受非手术治疗4例, 接受手术治疗5例。宫颈癌分级:Ⅲ级5例, Ⅱ级3例, Ⅰ级1例。宫颈糜烂分级:糜烂3例, 3级1例, 2级1例, 1级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我院在此次研究中选择诊断经验丰富的主任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 并对患者进行体格和常规检查, 对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两组患者, 对其进行直视状态下的宫颈活检, 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行肝脏B超、胸片及腹部CT检查, 判断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与否, 此外, 对于接受手术的两组患者, 则在上述基础上, 在术中对患者的附近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仔细观察[2,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 在对患者完成检查的前提下, 结合患者的肿瘤的转移情况、病理切片检查和临床表现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
首先, 在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方面, 青年组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和排液的4例 (36.36%) , 接触性出血的7例 (63.64%) ;中老年组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和排液的4例 (44.44%) , 接触性出血的5例 (55.56%) ,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x2=2.0162) ;其次, 两组患者的宫颈外观方面, 青年组糜烂和溃疡6例 (54.55%) , 有明显肿物5例 (45.45%) ;中老年组患者糜烂或溃疡4例 (44.44%) , 有明显肿物5例 (55.56%) , 两组宫颈外观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x2=2.3154)
2.2 病理特征
中老年组的腺癌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青年组腺癌发生率的27.27% (P<0.05) , 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 青年组为54.55%明显高于中老年组的11.11% (P<0.05) 。见表1。
注:与中老年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综合以往的研究及治疗情况, 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 会影响到宫颈癌的预后效果, 此次研究显示, 在宫颈外观及临床表现方面, 两组患者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后续研究得出, 在病理特征方面, 中老年组的腺癌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青年组腺癌发生率的27.27% (P<0.05) , 此外, 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 青年组的转移率为54.55%明显高于老年组的11.11% (P<0.05) 。上述结论得出青年组患腺癌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 且相关研究看来相比于宫颈鳞癌, 病理类型为宫颈腺癌的预后更差, 发生淋巴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时, 对应的其患者临床分期越晚, 我院的研究结果与这一论述相符[4,5]。
本文研究显示, 在病例数量方面, 相比于中老年患病群体, 显然青年宫颈癌患者的数量更多, 宫颈癌的发生已经向年轻化趋势发展。究其原因, 首先,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 更多的已婚青年妇女更加注重身体普查, 易在早期发现宫颈癌, 利于治;其次, 性生活因素的影响, 女性性伴侣数量多或是过早开始性生活、性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 都会加大青年女性患宫颈癌的几率。
综上所述, 对比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看出, 青年患者的腺癌发生率与淋巴转移率较高, 明显不同于中老年患者群体, 在临床工作者实施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方面, 应当对不同年龄群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掌握, 从而使治疗和预防更具针对性。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1例与中老年组9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在临床特点方面,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临床表现及宫颈外观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在两组的病理特征方面, 中老年组腺癌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青年组腺癌发生率的2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4.55%明显高于中老年组的1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研究得出, 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 青年患者的腺癌发生率与淋巴转移率较高, 明显不同于中老年患者群体, 在临床工作者实施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方面, 应当对不同年龄群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掌握, 从而使治疗和预防更具针对性。
关键词:老年宫颈癌,青年宫颈癌,病理特征
参考文献
[1]赵国宏.青年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4:150-151.
[2]杨辉, 朱扬丽.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13, 05:348-349.
[3]钱春枝, 赵卫东.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医学综述, 2013, 22:4217-4218.
[4]王军.青年宫颈癌与中老年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05:1121-1122.
青年与老年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02年12月—2010年7月经胃镜及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胃体癌的病例病人分为两组, 青年组 (≤40岁) 共21例, 其中胃体癌10例;男6例, 女4例;年龄26岁~40岁, 平均32.1岁;占同期各年龄组胃癌检出总数的10.5%。老年组 (≥60岁) 共102例, 其中胃体癌31例;男17例, 女14例;年龄60岁~81岁, 平均66.4岁;占同期胃癌总检出病例的75%。
1.2 方法
由专人胃镜常规检查全胃, 对胃体癌肿及周围黏膜情况专门记录, 比较青年、老年两组病人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包, 应用秩和检验及计数资料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病程及首发症状
青年组和老年组病程<3月, 分别为54.3%、28.1%, 病程>6月分别为32.1%、58.4%。两组比较老年组病程较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临床症状青年组和老年组人均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 分别占87.5%和61.9%;其次为食欲下降 (62.5%、52.1%) 。两组病人表现的纳差和消瘦、呕血、黑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病人胃癌发生部位
青年组以体窦部较多 (80.9%) , 老年组贲门胃底部居多 (49%) , 详见表1。
2.3 两组病人胃体癌组织学比较
在老年组中高、中分化腺癌病例高于青年组, 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病例青年组高于老年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2。
3 护理
3.1 两组共同的护理措施
3.1.1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3.1.2 疼痛护理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让每个癌症病人无痛”, 让病人感到舒适, 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无法控制疼痛的病人, 采用大剂量吗啡ACP泵进行止痛, 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消除了病人对疼痛和死亡的恐惧。护理人员绝对不能违反人性化护理原则, 让病人强忍疼痛, 同时应注意吗啡类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出现呼吸抑制时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3.1.3 音乐疗法
让病人听温馨的音乐, 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 促使情绪镇静, 减轻压力反应, 达到宣泄感情、放松的效果[1]。我院以病人为中心, 优先考虑病人的喜好, 通过综合考虑病人的情绪、病情以及对音乐类型的爱好, 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音乐题材、曲目和治疗方式。病人静听安详的音乐后, 缓解了慢性疼痛, 收缩压明显下降, 焦虑和抑郁明显改善, 在临床辅助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2]。
3.1.4 合理营养
对胃癌病人营养补充极为重要, 由于化疗的副反应病人常表现出恶心、呕吐、无食欲, 护理人员除鼓励病人多进食, 维持机体的消耗外, 还应配合营养室及家属进行饮食搭配, 使饮食多样化, 增加病人的食欲, 并重视饮食宜忌, 避免饮食不当。当摄入量不足时及时采取支持疗法从静脉补充, 以延长病人的生命。
3.1.5 心理护理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病人是有意识、有感情的, 真诚地对待病人, 取得信任;运用沟通技巧, 全面了解病人的需要;尊重病人的权利, 以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 帮助病人确认并满足其心理需要。心理护理对肿瘤病人尤为重要, 护士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使病人身心舒适, 可以为治疗创造先决条件, 甚至能起到药物或治疗措施达不到的效果。胃癌病人心理复杂, 为了避免病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应让病人有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病人家属将诊断告诉病人, 或用留有余地的话答复病人的质疑, 让病人从心理上慢慢接受癌症的诊断。另外, 住院环境可以直接影响肿瘤病人的情绪。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激发病人积极地应对治疗, 减轻焦虑不安。对癌症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以提高疗效, 直接产生治疗作用, 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 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选择适当的方式告知真实病情, 从而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 也要重视对亲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的悲痛心情予以理解和同情。通过了解亲属的感受, 给他们以心理支持, 并向他们宣传家属情绪与病人健康的关系。
3.2 两组护理措施的不同点
3.2.1 青年组护理注意事项
青年人机体新陈代谢旺盛, 癌组织生长快, 恶性程度高, 对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在准备告诉病人真实情况时要做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 避免自杀等意外。我院对大部分病人都采取在病人情况较好时告诉病人病情, 但不是毫无希望。只要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营养, 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2.2 老年组护理注意事项
老年人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减退, 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机体抵抗力差、消瘦。因此, 加强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应重视病人的晨间、晚间护理, 勤翻身, 经常更换卧姿, 或加用气圈垫, 早晚用红花油、酒精按摩, 以防压疮的发生。对已发生压疮的病人, 要严格无菌操作, 做好护理。认真做好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 增加食欲。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不起、病情危重者应当做好保护措施, 如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防止病人滑倒;使用床边护栏, 防止病人坠床, 保证病人的安全。
4 讨论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常在50岁以后发生, 以胃窦部多见。也有报道近年来青年人胃癌发病呈增高倾向[4], 青年、老年胃癌的发生部位也有所不同。
4.1 两组病人胃癌临床资料特点
青年组病程明显短于老年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01) 。从病理组织结果比较, 青年组以低分化癌为主, 而老年组表现为高、中分化居多, 提示青年人胃癌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分化差、转移早等。青年人机体新陈代谢功能旺盛, 癌组织生长快, 而老年人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减退, 癌组织生长缓慢, 起病隐匿, 病程较长。两组中中期、晚期病例均较多, 表明发现较晚, 与文献报告一致[5]。老年人胃体癌临床症状不像贲门胃底癌以吞咽困难症状为主, 症状不典型是病情延误的主要原因。而青年人往往忽视胃镜检查。提高防癌意识, 重视早期内镜检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组资料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类型因例数较少,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2 发生部位
一般认为胃癌好发于胃窦部, 老年人有向高位移行趋势。其原因与年龄增长、胃底腺趋向萎缩、交界区上移有关。但相关报道并不一致, 梅家才等[5]资料显示在同期胃癌中, 青年胃体癌占50% (15/30) , 老年组胃体癌占54% (240/445) 。本组资料青年、老年组胃体癌分别为47.6% (10 /21) 、30.4% (31 /102 ) , 青年组较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病人胃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老年胃癌 (>60岁) 和21例青年胃癌 (≤40岁) 病人的病理资料。[结果]胃体癌青年组 (47.6%, 10/21) 高于老年组 (30.4%, 31/102) (P<0.05) , 贲门、胃底癌老年组 (49%) 高于青年组 (9.5%) (P<0.05) ;病理组织学显示, 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为主, 而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体癌浸润能力强, 恶性程度高, 分化强度低, 病情进展快, 预后差。
关键词:胃癌,青年,老年,病理特征,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宏, 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410.
[2]朱李艳.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 2005, 19 (5B) :895-896.
[3]闫凤玉, 李魏春, 王淑琴.癌症病人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5C) :1372-1373.
[4]姚伟明.老年胃癌与青年胃癌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3, 17 (2) :110-112.
青年与老年 篇7
1临床资料
1.1 年龄与性别
老年组年龄均为≥65岁, 平均70岁, 其中男74例, 女26例;中青年组年龄14~64岁, 平均34岁, 其中男68例, 女32例。
1.2 发病急缓
100例老年肺结核中, 急性发病22例 (22%) , 缓慢发病78例 (78%) , 初治病例46例 (46%) , 复治病例54例 (54%) ;100例中青年患者中, 急性发病69例 (69%) , 缓慢发病31例 (31%) , 初治病例 (76%) , 复治病例24例 (24%) 。
1.3 临床症状及痰菌情况 ) 。
咳嗽、咳痰、胸闷、消瘦老年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发热、盗汗发生率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胸痛、咳血发生率及痰菌阳性率老年组于中青年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1.4 肺结核分型
按1998年中国结核分类法分类[2]。继发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 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原发型、血型播散型、胸膜炎型发生率,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1.5 合并症
100例老年肺结核中, 有合并症76例, 76 (76%) 主要合并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矽肺、糖尿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肾移植术后、贫血、营养不良, 中青年组有并发症18例 (18%)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52, P<0.05) 。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初治病例均用2HRZS (E) /4HR, 复治病例均采用3HRZS (E) /6HR, 治疗有效率, 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病死率, 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无效率, 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2.2 院外误诊情况 100例老年患者中, 院外误诊18例 (18%) , 100例中青年患者中, 院外误诊2例 (2%) , 两组误诊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2, P<0.05) 。
4讨论
4.1 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不典型
临床症状缺乏发热、盗汗典型结核中毒症状, 而多以咳嗽、咳痰、胸闷、消瘦为首发症状, X线胸片中, 继发 (慢性纤维空洞) 型结核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 分布上呈双中、下肺浸润并不少见, 而且一部分病灶还表现为大片实变或瘤样改变。
4.2 老年肺结核治疗效果差, 病死率高。
老年组治疗无效率12%, 病死率18%, 均高于中、青年组, 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老年人肺净化功能减退, 肺泡纤维增生, 肺血流量减少, 导致病灶吸收慢, 恢复时间长[3];②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体液免疫功能增多, 对抗结核后免疫调节反应差[4];③老年肺结核复治病例增多, 其中大部分是在中青年时期得病, 由于未及时就诊及正规治疗, 导致病情迁延, 合并症多, 病情加重, 甚至耐药。老年人心、肝、肾功能减退, 用药受限。
4.3 老年肺结核误诊率高
由于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 加之并发症多, 使病情复杂化, 导致误诊率高。本组病例老年组误诊率达18%, 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其原因有:①临床症状不典型, 多以咳嗽、咳痰、胸闷、消瘦为首发症状, 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通常认为肺结核好发于肺尖部、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 而老年肺结核因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矽肺、糖尿病或长期应用激素而使病变分布不典型, 如大片肺实变易误诊为肺炎, 伴空洞者误诊为肺脓肿, 球形病灶及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易误诊为肺癌。②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反应弱, 结核菌素实验随年龄增长, 阳性率降低。③医师缺乏结核病专业知识。老年肺结核患者首次就诊往往到非结核专科, 如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者首诊于呼吸内科及心内科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者就诊于消化内科,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就诊于神经内科。如非专科医生对结核病知识认识不足, 则易误诊。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人,中青年
参考文献
[1]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 (2) :65-67.
[2]刘传玉.结核病现代防治, 2002, 1:200.
[3]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1:412.
青年与老年 篇8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人,中青年人,病死率,误诊率
近年来, 我国老龄化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研究发现, 老年人肺结核发病率目前成上升趋势[1]。因此, 必须针对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来进行有效治疗。为此, 作者通过随机抽取, 选择了我院2009年6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以及20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具体做法是选择2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和200例中青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和临床分析来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肺结核病死率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 老年肺结核患者误诊率高于中青年肺结核患者。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组年龄大于66岁, 平均年龄71岁。男148例, 女52例。急性发病者44例 (22%) 、缓慢发病156例 (78%) ;初治病例92例 (46%) 、复治病例108例 (54%) 。中青年组年龄15-65岁, 平均年龄35岁, 男136例, 女64例。急性发病者138例 (69%) 、缓慢发病62 (31%) ;初治发病152例 (76%) 、复治病例48 (24%) 。
1.2 临床症状及痰菌情况
老年组:咳嗽184例 (92%) 、咳痰182例 (91%) 、胸闷166例 (83%) 、胸痛144例 (72%) 、发热112例 (56%) 、咳血46例 (23%) 、消瘦122例 (61%) 、盗汗124例 (62%) 、痰菌阳性66例 (33%) ;中青年组:咳嗽136例 (68%) 、咳痰132例 (66%) 、胸闷64例 (32%) 、胸痛150例 (75%) 、发热例178 (89%) 、咳血52例 (26%) 、消瘦34例 (17%) 、盗汗170例 (85%) 、痰菌阳性84例 (42%)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看出:咳嗽、咳痰、胸闷、消瘦老年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 发热、盗汗发生率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
1.3 合并症
在抽取的2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 有合并症的患者为152例 (76%) , 主要合并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矽肺、糖尿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肾移植术后、贫血、营养不良, 中青年组有并发症36例 (18%)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52, P<0.05) 。
2结果
通过3HRZS (E) /6HR治疗[2]后, 得出如下结果:治疗效率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 另外, 病死率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其结果为:200例老年患者中, 有效治疗的为140例, 无效的为24例, 死亡的为38例, 中青年组的200例患者中, 有效的为192例, 无效的为6例, 死亡两例。由此可见, 治疗效率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 另外, 病死率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
同时, 对于院外误诊情况, 200例老年患者中, 误诊高达36例, 而中青年组患者中, 误诊仅仅4例, 因此, 老年患者的误诊率明显好于中青年患者。
3讨论
肺结核病死率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 老年肺结核患者误诊率高于中青年肺结核患者。老年肺结核治疗效果差, 病死率高主要原因是:第一, 老年人肺净化功能减退, 肺泡纤维增生, 肺血流量减少, 导致病灶吸收慢, 恢复时间长[3];第二, 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体液免疫功能增多, 对抗结核后免疫调节反应差[4];第三, 老年肺结核复治病例增多。
老年肺结核误诊率高的原因是:临床症状不典型, 多以咳嗽、咳痰、胸闷、消瘦为首发症状, 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5];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反应弱, 结核菌素实验随年龄增长, 阳性率降低;医师缺乏结核病专业知识[6]。
参考文献
[1]王艳伟, 高文英, 米国强.老年肺结核与中青年肺结核临床对比分析.医学综述, 2006 (15) .
[2]郭锐.老年肺结核与中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02) .
[3]魏雄, 李文灿, 焦彩虹.老年肺结核128例临床分析.卫生职业教育, 2008 (03) .
[4]王华, 章鑫丽, 刘家全.老年肺结核314例临床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04) .
[5]傅金球, 彭扬凤.老年肺结核误诊26例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7) .
青年与老年 篇9
1 一般资料
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肿瘤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 临床资料
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部CT、临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以老年人多见,其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趋势[1]。本研究中中老年组发病率高于青年组,且以男性为主。考虑中老年人由于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老化,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等,很容易发生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另外,两组患者均有吸烟,长期慢性焦油等有害物质刺激支气管,引起支气管黏膜的病理改变及阻塞,研究表明吸烟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原因[2]。中老年人烟龄较青年人越长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年轻人肺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认为与吸烟、大气污染、室内烹调的油烟有密切关系,但本组病例显示有吸烟史者仅为14例(占66%),考虑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年轻人为了缓解压力多选择吸烟的缘故。另外,现代研究认为机体内因可能是导致肺癌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遗传缺陷、抑癌基因的变异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3]。
青年组和中老年组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多表现为团块影、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尤以团块影多见,由于其的影像表现有时与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难以鉴别,早期容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COPD、炎性假瘤等疾病,临床医师应仔细CT片,并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近年影像学的发展提高了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如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低剂量螺旋CT(LDCT)等对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肿瘤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等。在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4,5]。
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多见,青年组临床主要表现以咳嗽为主,胸痛较明显,有一定吸烟史,但是重度吸烟史者少见,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史,胸部表现为团块影多见,以小细胞癌为主,诊断往往太迟,且疾病进展快,转移早。青年人肺癌恶性度高,误诊亦是重要原因。对青年人肺癌认识和重视不够是误诊的主要因素;而中老年人肺癌以鳞癌为主,多见于中央型,易阻塞气道引起气急、咯血等症状,临床误诊少。因青年组易误诊肺炎,故青年肺炎经规律抗感染2~4周后症状无改善时,应怀疑肺癌存在;而老年误诊肺结核较多,故老年病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或肺结核时,规律抗结核1~2月后,症状无改善,胸水复涨较快或胸部CT征象无改善时,要考虑肺癌存在,对疑诊肺癌病例,应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望早期确诊,对诊断不满意病例应临床追踪观察。无论青年人还是中老年都要做到诊断明确,避免漏诊误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患者错失肿瘤的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对青年与中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年肺癌患者21例,中老年组38例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组织学分类、影像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青年与中老年肺癌相比,中老年组吸烟者较青年组多。临床症状青年组以胸痛多见,病理分类中老年组以鳞癌为主,青年组以小细胞癌为主,恶性度高,且易误诊。结论 积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结合更先进的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结果对肺癌做出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肺癌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青年,中老年,肺癌
参考文献
[1]B atura-Gabryel H,Foremska-Iciek J.Lung cancer in the elderly in-creasing epidemiological problem of21st century.Rocz Akad Med Bialymst,2005,50(Supp l1):S152-155.
[2]Alerg AJ,Brock MV,Samet JM.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loo-king to the future.J C lin Onco,2005,23(14):3175-3185.
[3]梁晓,温慕东.54例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纤维支气管镜分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4):257.
[4]Konishi J,Yamazaki K,Tsukamoto E,et al.Mediastinallym ph node staging by FDG-PE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nalysis of false-positive FDG-PET findings.Respiration,2003,70(5):500-506.
【青年与老年】推荐阅读:
老年肥胖与减肥论文12-02
少林武术与老年养生10-10
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01-03
少年与老年作文500字12-16
中医养生与老年保健08-24
老年人与白内障10-12
老年抑郁与帕金森病11-20
老年阑尾炎诊断与治疗01-01
老年艺术团制度与章程05-27
老年医学的现状与展望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