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系统的组成

2024-08-24

顶升系统的组成(精选9篇)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1

0 引言

我国目前有大量的桥梁支座需要更换。如何在不中断交通、保证运营安全的条件下,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快速在役桥梁的支座更换,成为桥梁工作者予以研究的问题。

桥梁同步顶升系统采用液压同步顶升控制技术,是建立在力和位移双闭环的精确控制基础上,在不改变既有桥梁形态和结构性能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施工期、较少的工程造价完成对桥梁的顶升和调坡等工作。

1 桥梁顶升技术

桥梁顶升技术的核心技术在于如何对不同的桥型和质量分布不均的桥梁的顶升力,液压缸的同步工作,位移同步协调的控制,保证桥梁结构整体的完好。本文具体对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进行介绍。

1.1 控制顶升力

首先必须解决液压系统的自动调节。因为不同的桥梁结构形式不同,那么质量分布也不均匀,同时即使同型号桥梁质量分布也有不同,这样液压缸的承载力也就不尽相同,只有液压系统满足各液压缸压力自动调整,才能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安装调试阶段通过对顶升力合理有效控制,通过试顶升,达到使桥梁的内应力最小,力求不损伤桥梁结构。

1.2 控制位移同步

控制位移,关键是使在顶升中每一个油缸的位移相同或在误差范围,只有这样被顶升的桥梁才不会出现梁体扭曲、应力集中和开裂。尽管各顶升点的负载不均,也必须保持位移同步。

1.3 实时监控压力、位移、应力

实施对压力、位移、应力监控是为了有效或者综合控制顶升的协调和同步性,减少对梁体的破坏。通过对应力监控目的是避免内应力集中而使桥梁梁体受到破坏;通过压力的监控有助于顶升力的控制;通过对位移的监控真正实现顶升过程中液压缸变化同步,移动同步,桥梁顶升过程中,由于梁体结构产生的内应力是由各顶升点的压力和位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没有对应力监控时,也可通过对压力和位移的监控来判断梁体结构的内应力是否超过允许值,需要调整。从原理上分析,实时监控压力、位移更加重要,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步顶升才有实际应用价值。

2 PLC控制同步顶升系统

2.1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在我国,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近几年才得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成为了近代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处理器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PLC开始采用微处理器作为它的中央处理单元,极大的完善和加强了PLC的功能,它不仅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而且具有运算功能和对模拟量的控制功能。因此为便于区别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常称为PLC。

2.2 PLC控制同步顶升系统组成

桥梁同步顶升系统主要由液压同步系统(油泵、油缸等)、PLC控制系统(主控单元)、监测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见图1。

3 工程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某匝道桥为四跨一联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全长135 m,桥跨组成为35 m+35 m+35 m+30 m,匝道宽度为8 m。

张拉结束后,在落架过程中发现:由于S0墩顶北侧顺桥向(原设计)单向支座实际安装为横桥向。由于张拉过程中梁体有一定的变形,支座处会因此产生相应的位移,而变形相对较大的S0墩顶北侧支座错放成顺桥向固定,张拉造成的支座位移造成了该处支座外侧混凝土开裂,支座钢板向东平移25 mm,墩顶混凝土开裂宽度20 mm。

同时检查出S3北侧支座也存在同样的施工错误,该处墩顶尚未出现混凝土开裂的情况。

考虑到桥梁的美观及以后的长期使用功能:

1)必须对安装错误的S0墩及S3墩北侧的两个支座进行更换;

2)必须对混凝土破损部分予以修复。

3.2 顶升方案比选

3.2.1 比例顶升

以S4桥台处的支座为轴,S1,S2,S3,S4各墩处按跨径比例顶升,保证顶升过程中梁体的整体姿态不发生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该方法的优点是避免S4桥台处的土方开挖,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缺点:

1)比例顶升同步性控制较为困难;

2)顶升过程中水平投影长度有所变化。

3.2.2 整体同步顶升

各墩台处同步顶升30 mm,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顶升方案优点是同步性容易实现,顶升操作时间较短。

考虑到该桥梁支座现状,对梁体投影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对同步性要求较高,选取方案2:整体同步顶升相同的高度,以完成支座更换。

整体顶升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压试验过程;

2)称重过程;

3)试顶升过程;

4)正式顶升的过程;

5)要注意上述过程中的控制。

3.3 系统整体调试和运行

3.3.1 安装和调试

1)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操作手等对油缸、油管、泵站操纵台、监测仪等进行认真安装并对安装完毕的进行系统检查达到无误为止;2)安装并经检查满足要求或符合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理论所得的计算荷载的70%~90%进行加载,这种连续对油缸加载不低于5 h,检查油缸是否保持正常,否则调整直到满足;3)检查的过程由专业工程师具体仔细的进行,主要针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油路等。

3.3.2 系统的协调和同步性调试

协调和同步性调试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顶升过程的不同步和位移不协调,计量的误差。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进行以下工作:

1)通过测定每个顶升点处的实际荷载,分步调整以保证顶升过程的同步进行。

2)设定不同的加载方式和一定的顶升高度,依据计算顶升荷载,通过反复调整各组的油压,使每个顶点的顶升压力与其加载的荷载达到基本的平衡。

3)为了准确测定其行程,减小误差,便以观察顶升处是否脱离,其行程的测定采用精度较高的百分表。

4)根据实际测得的数据与事先设定的原理和理论计算值比较,确定其差异量,由相关工程师或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分析原因,最终确定该点误差的精度是否满足顶升。如偏差较大无法满足顶升的精度要求,就要做适当调整直到满足要求。

3.4 试顶升

就像我们进行架梁一样,先要进行试顶升,包括:顶升的同步性、对称性,当然同时也校核了对称重结果,在试顶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通过试顶升完成工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正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正式顶升之前,都应进行试顶升,一般的顶升高度在10 mm。

试顶升完成后,根据试顶升设备的实际情况,提出设备的整体姿态、结构位移等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必要时再次进行试顶升,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

3.5 顶升实施

只有在试顶升达到预期要求,经分析没有问题才能进行正式的顶升。防止顶升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等,对千斤顶最大行程及每一顶升标准行程均做相应的控制,一般大约分别是140 mm和110 mm,同时对顶升的速度有所规定,最大顶升速度不应超过10 mm/min。

3.6 顶升的过程控制

顶升的过程控制非常关键,它直接保证顶升过程的安全。整个顶升过程一定要保证光栅尺的位置同步,误差在一定要求范围,同时任意一个缸的压力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偏离同步误差范围或任一缸的压力误差过大,立即停止施工,进行符合矫正,查找原因,保证桥梁加固、更换的安全。

3.7 监测结果及分析

本次支座更换施工选用了光栅尺做控制,即在每一主梁顶面设一光栅尺作为高程观测点,在每级荷载施加后,随时测量各梁的竖向变位,根据变位情况随时调整下一级各千斤顶的施力大小,以保证各主梁尽量同步上升。每级荷载作用下梁体顶升的实测数据见表1。由于在第8个加载级,梁体已经整体顶起,此时数据仅供参考。

mm

通过监测数据表明,在顶升过程中监测点间最大的位移差为0.1 mm,未超出假定的最大差异位移5 mm。

4 结语

1)PLC液压整体同步控制系统在位移、顶力双控状态下完成整个顶升过程,由于PLC液压整体同步控制系统保证了在工作过程中结构位移、受力都做到了真正的受控,从而使桥梁的加固过程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完成位移变化、加固、支座的更换。

2)施工比较简便,实用性强。整个的实施过程不影响正常使用,顶升改造过程不需要中断交通,有利于实际的应用。

3)施工期短、适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桥梁整体顶升技术的关键在于保证其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同步顶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基于PLC控制的桥梁同步顶升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支座更换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中断交通时间短、工期短、造价低等突出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LC系统,同步顶升,监测传感,称重

参考文献

[1]李杨海.公路桥梁支座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魏志新.高速公路桥梁支座更换的新方法探讨[J].建筑与工程,2008(8):86-87.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2

城轨通信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组成: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时钟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消防无线系统、公安无线系统、集中监控系统、公众移动通信接入系统、通信电源系统。通信各子系统均设有监控网管或操作维护终端,可以对各自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维护,实现对各子系统中的节点设备、网络及网络上的业务的综合管理。网管的功能主要有: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1.传输系统

传输网是城轨通信网的基础。2.公务电话系统

城轨的公务电话相当于企业内部电话系统,普遍采用通用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组网,并通过中继线路接入当地市话网。3.专用电话系统

专用电话系统包括:调度、站内、站间、和区间电话子系统。城轨调度电话子系统主要包括调度总机、调度台和调度分机三部分,并通过专用传输系统或通信电缆相连接。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控制中心调度管理人员、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及站台监视亭值班员等对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等主要区域提供监视服务。5.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

主要为成乘客及工作人员提供语言信息播报服务。广播具有自动广播和人工广播两种模式。6.乘客导乘信息系统

乘客导乘信息系统是一套服务于城轨交通的文字信息发布系统,主要作用是为乘客提供各种各类车务及站务信息,同时他还与移动电视网连接提供各类公共信息。7.无线集群通信系统

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是一套使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调度指挥的系统。它是调度员与司机通信的唯一可靠手段,同时也是移动中的作业人员、抢险人员实现通信的重要手段。8.时钟系统

时钟系统为城轨交通提供了高质量标准化的统一时间,使整个城轨交通各系统时间统一在同一个标准时间基点上,从而确保列车准点运

行。

9.通信电源和接地系统

通信电源系统是一整套独立的专用供电设备,城轨交通所有通信设备都由通信电源系统为其供电。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不间断供电设备、蓄电池、网管、接地等设备组成。交流配电柜的作用是监督进线电压、电流用电情况,根据所需要情况可开关支路。同时交流配电柜还有自动完成进线断路切换保护、放浪涌等功能。

直流配电柜的作用是将交流配电柜送来的交流电源变压及整流后输出到相应直流供电设备。

UPS的作用:

一、检测外电,当外电缺失时,自动切换至蓄电池供电;

二、消除外电上的电涌、瞬间高电压、瞬间低电压、电线噪声、和频率偏移等“电源污染”,改善电源质量,为通信系统提供高质量的电源。UPS由整流器、蓄电池、逆变器和静态开关组成。

整流器作用:

一、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经滤波后供给负载,或者供给逆变器。二:给蓄电池提供充电电压。

蓄电池作用:一:当市电正常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部。

二、当市电故障时,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逆变器或负载。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的装置,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静态开关:是一种无触点开关,是用两个可控硅反向并联组成的一种交流开关,其闭合和断开由逻辑控制其控制。

10.集中维护系统

11.公众移动通信网接入系统 5.1.2通信系统网络构架

城轨通信系统是一个能够承载音频、视频、数据等各种信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传输系统作为信息交互的基础网络起到信息收集与转发功能,并与所有子系统进行物理连接。5.1.3城轨通信系统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

有常规通信和控制通信。常规通信又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2.按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分类

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以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两类: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优点:来自声音、视频和其他数据源的各类数据均可统一为数字信号的形式,并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 3.按调制方式分类

按调制方式分类,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4.按复用方式分类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5.按性质分类

专网通信和公网通信。专网的特点:用户分级、资源配置、服务集成化、网络互联、设计目标和可追溯性。6.按传输媒介分类

矿井测量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篇3

【关键词】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

0.前言

信息系统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等功能:一般包括企业、事业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和空间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处理空间数据和图形图像是GIS的最大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是矿区多层空间,以及资源和环境等动态时空信息的存储、处理、复合、分析与评价的有力手段。在此基础上,开发适用于矿区条件的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环境影响与生态效应、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评价或预测预报等提供信息载体和有效的技术手段。矿井地质测量工作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完备的地质信息、几何数据和图形信息,矿井地质测量空间信息是整个矿区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主要来源。

1.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特点

1.1基础性

矿井地质测量信息是矿井地面与井下规划设计、矿井生产指挥调度、矿井通风安全等方面的基础信息源。

1.2三维性

矿井空间是包括地面、井下及上覆岩层的多层立体空间,它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如起伏的地形,矿床中的褶皱、断层构造,井下巷道的空间交错等。

1.3动态性

矿区开发和生产作业的地理空间地点时刻处在变动之中,地下巷道、采场和矿床贮存状况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地质测量信息系统能不断地扩充、更新和完善,能及时反映新揭示的地质现象,准确表达井下巷道和采场的空间位置。

1.4不确定性

由于地下矿藏赋存状况和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并且受勘探技术手段和勘探工程量的限制,因此对矿体及其围岩地质特征的描述往往带有一定的推断性质,对开采对象不完全了解,因而,生产作业和管理工作完全按原定计划执行很难做到。

2.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是在国内外通用GIS软件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地质测量的空间数据特点和矿井生产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再开发出的专用软件。与通用GIS软件一样,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

2.1数据输入与格式转换

该系统能够实现常用GIS数据格式间的转换,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数据输入,如文本、数字、矢量和网格图形数据的输入,将现有的井田区域地质地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采掘工程图等图件以及野外测量数据、地质编录资料和采矿数据等转换成计算机兼容的数字形式。

该系统不仅要包括通用的图形处理功能,而且还要具备图像处理功能,以实现GIS和遥感的完全结合。在图形编辑系统中设计属性数据的输入功能可以直接参照图形数据,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联接。

2.2数字高程(地面)模型模块

数字高程(地面)模型是一种特殊的数据模型,在矿产资源开发中,诸如地面地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以及采掘工程图中,不能再把高程当作属性,而应该用真三维的方法研究,因此,应把它设计成一个单独的模块。

2.3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它是GIS软件工具的核心部分,统一管理属性和空间数据,具有初始化、输入、更新、删除、检索、变换、量测、维护等功能,并为其他模块提供基本图形图像支持工具和接口。

2.4空间数据分析系统

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是GIS软件的又一重要内容空间数据分析,可分为3个层次:简单的空间搜索、空间叠加,空间格局的关系及其描述和空间模拟。

2.5专家系统工具

该系统工具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它具有组织和使用知识及不充分、不准确数据,模仿专家的思维、推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于处理井下复杂的、不确定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推断、地质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2.6数据显示、输出系统

数据输出和表示是关于数据显示和向用户报告分析结果的方法问题,数据可能以图形、图像、文本、表格等各种形式表示。

3.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1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功能

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矿井地质数据、测量数据和采矿信息数据。例如地质勘探资料、井下开拓掘进揭露的地质资料、野外和井下测量数据、现有的图形资料等。不论形式怎么多样化,它大体可分为:一是地理基础数据或空间数据,如地形、井下巷道、工作面的位置,矿床的贮存状态及地质构造的位置等;二是属性数据或描述数据,如煤质、顶底板岩性、生产统计数据等。

野外和井下测量数据、属性数据等可通过键盘、电子数据记录器等输入;现有图纸资料可通过数字化仪或扫描仪输入。

3.2图形处理功能

图形处理是GIS的重要特色。它应能完成图形的输入、编辑、建立拓扑关系、图形修饰、分层显示、输出等主要任务。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它应具备以下功能:

(1)制图功能。根据矿井地质测量资料建立矿井地面、煤层底板的数字高程模型,经图形的编辑、修饰生成各类矿图。

(2)矿图动态修改功能。根据井下采掘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填绘采掘工程图、井上下对照图等矿山测量图;根据采掘过程中新揭露的地质资料补充修正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地质水平切面图、勘探线剖面图地质图等矿井地质图,以保证矿图的准确性。

(3)根据基本矿图和地质测量数据,生成断面图、主体图及其他专业图纸。

(4)实现属性数据与图形的互访。如某个位置的煤质、剩余煤厚,或不可采厚度所圈定的不可采块段范围。

(5)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3.3地质测量数据库管理功能

地质测量数据库是地质测量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应具备如下功能:

(1)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根据地质测量的原始数据、计算成果、应用模型等分别建立原始资料库、成果库、图例库、模型库等。数据库建立后,需要维护,以确保其安全和效率。

(2)数据库的操作。应能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满足条件的数据,可以向数据库中插入新数据,可以修改、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3)通讯功能。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发送数据库中的数据或图形,也可以接收到其他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

3.4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

(1)根据数据库的资料进行设计。如控制网优化设计、贯通测量预计、开采沉陷预计、煤柱设计等。

(2)进行数值计算。如地面控制网平差、井下导线的平差计算、各级储量的计算、资源损失量计算、开采沉陷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等。

(3)根据地质测量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利用智能专家系统工具,对矿井地质现象进行推断。诸如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预测,煤层顶底板岩石稳定性预报,综采工作面小断层预报等。

4.结束语

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是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矿井地质测量信息系统就是以采集、存贮、管理和描述矿井范围内有关矿井地质和测量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是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子系统。 [科]

【参考文献】

[1]田佩俊等.矿山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4

维修策略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对设备或零件所进行的维修方式和程度的规定[1]。预防维修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对系统进行检查性维修, 把故障扼杀在萌芽阶段。针对具体的系统, 预防维修时间太长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就会提高;预防维修时间太短, 就会造成维修成本的提高, 造成浪费。此外, 不论预防维修时间过长还是过短, 都会影响系统的可用度。

随着经济社会与建筑科技的发展, 塔机的应用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但与此同时, 塔机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顶升液压系统在顶升机构的运动和控制中占据核心地位, 其运行是否安全可靠直接影响到顶升作业的安全, 适时的预防维修是减少其故障发生的有效手段。所以, 从塔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度、经济性等角度考虑, 找到一种顶升液压系统基于可用度的预防维修策略, 既能保证塔机具有高安全性, 又能保证高可用度, 是十分必要的。

1 塔机顶升机构液压系统故障树及概率分布

以16 000k Nm动臂塔机为例, 其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液压站由负载敏感带压力补偿的柱塞泵1供油;吸油过滤器2确保液压系统油液的清洁度;回油过滤器3可确保流回油箱的液压油的清洁度;手动切换阀4可实现顶升和冷却油路的切换;换向阀5的3个工作位置分别控制顶升油缸的顶升、停止和缩回;换向阀6、7对2个顶升油缸的顶升和回缩分别进行启闭和速度的调节;溢流阀8、11分别设定有杆腔和无杆腔最高工作压力;单向节流阀9用来控制活塞杆的回缩速度;背压阀10产生一定的回油阻力, 改善油缸运动的平稳性;平衡阀12在顶升油缸停止运动时起锁止作用, 将油缸中的油液锁住。

1-柱塞泵;2-吸油过滤器;3-回油过滤器;4-手动切换阀;5、6、7-换向阀;8-溢流阀;9-单向节流阀;10-背压阀;11-溢流阀;12-平衡阀

根据实际情况对液压系统进行故障树建模, 为了简化模型, 作如下假设: (1) 各元器件故障和失效概率相互独立; (2) 各元器件只有正常和故障两种状态; (3) 不考虑人为因素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建立的故障树模型如图2所示。

故障树中各个符号的含义如表1所示, 每个元件的基本失效率如表2所示, 在仿真过程中需要将元件基本失效率乘以环境系数转化为元件应用失效率, 再将元件应用失效率通过元件记数法转化为底事件失效率。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对液压系统进行可靠性仿真, 仿真流程图如图3所示。

运行仿真10 000次, 其中给定时间内故障9 998次, 地面固定设备的液压元件失效环境系数为5~20, 在此仿真过程中取值10。

通过可靠性仿真可以得出系统寿命 的概率分布, 设在时间段ti内系统发生故障的次数为p (ti) , 则系统寿命的分布函数为

2 建立顶升机构液压系统维修模型

系统的维修模型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完全修复模型, 即认为修复以后的设备和新的完全一样;一种是基本修复模型, 即认为设备在刚刚修理后的失效率和刚修理前的失效率是相同的。维修到底属于完全修复还是基本修复并不是有人主观决定的, 而是取决于现阶段的维修机制、维修内容以及设备本身的固有特性。对于液压系统而言, 显然完全修复是不恰当的, 应该属于基本修复。

下面我们按照基本修复的定义来推导基本修复模型。设备的寿命服从失效分布F (t) , 可靠度为R (t) , 失效率为 (t) 。在t1时刻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 自变量为T′ (T′=t-t1) , 并定义设备在新坐标系中的失效函数为F′ (T′) , 可靠度函数R′ (T′) , 失效率为′ (T′) 。由基本修复的定义可知, 设备在t1时刻发生故障并修复以后, 失效率保持维修以前的水平, 即有

由失效率与可靠度函数的关系和式 (2) 得

由T′=t-t1得d T′=dt, 并带入式 (3) 得

对式 (4) 进行积分ln并整理得

由于设备在t1 (T′=0) 时刻刚刚修好, 所以有R′ (0) =0。将t=t1、T′=0、R′ (0) =1带入到式 (5) 得常数CR (t1) , 故有

又有R+F=1, 带入式 (6) 并整理得

即为基本修复模型。

以上是对失效分布函数为连续型函数时基本修复定义的推导, 当寿命的失效分布函数为离散型时, 该模型依然成立。

为表述明确, 对离散型失效分布做如下定义: (1) 一个事件发生的代表随机数集为A=[a, b) , 含义为当随机数η落入[a, b) 时, 事件发生; (2) 代表随机数集的中间值, 含义为当代表随机数集中随机数的个数n为奇数时, ;当n为偶时

3 基于可用度的预防维修策略仿真

根据工程经验可以得到液压系统进行一次预防维修所需时间和进行一次事后维修所需时间的概率分布。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编写程序进行预防维修策略的仿真, 仿真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假设预计在累计正常工作T时间后进行预防维修, 则在特定的预防维修时间T下有

总工作时间=NT;

总事后维修时间

总预防维修时间

则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可用度可表示为

根据上述仿真方法, 对16 000k Nm动臂塔机的液压顶升系统的预防维修策略进行仿真, 仿真得出顶升系统的预防维修时间与其可用度之间的关系, 如图5所示。

4 结论

1) 通过分析塔机液压顶升系统各元件的功能, 找到各种可能的故障, 并建立故障树模型。然后根据已知的各底事件的故障率, 采用蒙特拉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 得出整个顶升系统的故障分布。

2) 建立的可修系统的基本修复模型, 能够真实合理的反应可修系统的维修性。

3) 根据结论2中建立的修复模型对塔机顶升系统的维修策略进行仿真, 由图5中的预防维修时间与可用度关系曲线可知, 在基本修复模型下, 存在一个最佳时刻t0使得可用度A最高。

4) t0的值约为150h, 考虑到仿真过程使用的液压元件的失效系数10与实际情况可能不完全相符, 所以建议提前10~20h进行全面的检修以平衡安全性和可用度。根据市场调查, 该型号塔机每50天顶升一次, 顶升20m, 需要5h, 4年顶升机构使用140h。所以仿真结果满足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中“每使用4年就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的规定, 可以对塔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检修时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静一, 姚成玉.液压系统可靠性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蒋蓉, 李楠.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系统的故障树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5) :51-53.

[3]吕刚, 谷立臣.泵式混凝土喷湿机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计算[J].建筑机械, 2003, (11) :73-76.

[4]陈世录, 陈占寿, 刘瑞元.维修时间为两点的相容条件下修如旧模型的可用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 :8-10.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说课稿 篇5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分为“神经系统组成”和“神经元”两个部分内容;本课教材用四则案例以“资料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教材的编排大体上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在本节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可以促进所学知识的形象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对学习生物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有一定的生物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并对生物有一定兴趣。我相信通过努力学生能够学好本节课内容。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明确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自学题的预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做出分析。

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和明确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认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重难点的途径

1.对于神经系统的组成,要利用挂图和模型或者幻灯片,区分脊髓和脊柱、脑与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身体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与脊髓和脑是沟通的。

2.对于认识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课本 88 页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五、教学方法:

本课我想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回答视觉和听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跟神经系统有关吗?

2.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四个病例,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引出本课。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兴趣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6

摘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智能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起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要在智能建筑中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消防安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

0 引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

1.1 触发器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件,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探测器分成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感光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复合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和不同的场所。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手动方式产生火灾报警信号、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器件,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1.2 火灾报警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火灾报警控制器担负着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接收、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报警的具体部位及时间;同时执行相应辅助控制等诸多任务。是火灾报警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主电、备电自动转换,备用电源充电功能,电源故障监测功能,电源工作状态指标功能,为探测器回路供电功能,控测器或系统故障声光报警,火灾声、光报警、火灾报警记忆功能,时钟单元功能,火灾报警优先报故障功能,声报警音响消音及再次声响报警功能。

1.3 火灾警报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称为火灾警报装置。它以声、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措施。

1.4 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火灾报警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控制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也有的消防控制设备设置在被控消防设备所在现场,但其动作信号则必须返回消防控制室,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1.5 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其主电源应当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采用蓄电池。系统电源除为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外,还为与系统相关的消防控制设备等供电。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

2.1 基本形式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1.1 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的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称为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较小范围的保护。

2.1.2 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统称为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较大范围内多个区域的保护。

2.1.3 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称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系统的容量较大,消防设施控制功能较全,适用于大型建筑的保护。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7

离心混凝土制品,如管桩、离心方桩、竹节桩等,都是通过离心式模具在离心机上高速旋转,使模具中的混凝土作高速离心运动,制作成中央带圆孔的产品,其外观形状是由模具内腔结构决定的。目前,离心工艺现虽已较为成熟,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管桩、方桩的产品生产线中起重机负重量大、工作时间过长、频率高、速度快、安全隐患多等。为了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特研发出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本文主要对此系统作介绍说明。

1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机构介绍

图1为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工作照片。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机构主要包括:液压同步升降台(顶升)、链条输送机(平移)、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液压同步升降台由多个双作用液压缸组成,可以把输送钢模的链条输送机平稳地升高或降低,使钢模升起离开上一工序的输送机和下降落在下一工序的输送机上。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执行元件及各控制单元全由PLC编程控制,通过系统中的同步顶升油缸和同步减速机(液压马达)的带动,完成桩和模具的顶升(离开上一工序的输送机)→平移(向下一工序的输送机移动)→下降(钢模降落在下一工序的输送机上)的连贯动作,完成了桩模从纵向链条机到横向链条机的转运或由桩模向链条机到纵向链条机的运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系统的使用有效减少了起重机的使用频率和运行距离,降低了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车间内生产的安全系数。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工作时,升降功能由液压站提供给同步顶升油缸的活塞作伸缩运动,以达到模具和桩的顶升—下降运动;平移动作由液压马达提供动力经过链轮组合、链条组合、钢模托架等部件循序传递给模具和桩做平移运动。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液压控制是由工作液压站、压力表、回油冷却装置、电磁换向阀、比例阀、调速阀(减压阀)、集成块、顶升油缸、液压马达、油管、顶升油缸行程开关、控制柜等组成,各电控元件的执行动作由PLC根据各个检测信号的状态和设定程序处理完成后输出的信号进行控制。

图2为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工作流程。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的电气控制方面由PLC、稳压电路、变压器、电流表、电压表、交流接触器、延时器、计时器、按钮开关、行程开关、光电开关、距离接触开关、变频减速电机、电线、电缆线、控制柜等组成,其中PLC为所有信号的直接控制器。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可以实现联机控制,该系统是跟生产线的其它设备联合PLC进行控制的。具体靠装在各设备上的光电开关、距离接近开关,来感应桩和模具的位置在哪个设备中,把信号发给PLC,再执行下一个动作,把钢模送到下一个环节,循环控制。

2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的应用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的应用,成功实现替代原管桩、离心方桩生产线中起重机的功能,提高了离心桩生产线的安全程度和生产效率,代替了起重机起吊和运输功能,有效实现了离心桩生产线平面输送的自动化[1]。

在离心桩生产线中使用的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共有三处:第一处在出养护池后的四线移模链条机(放张平台)到打风炮拆模螺丝的纵向移模链条机之间;第二处在出桩四线移模链条机到转桩的纵向移模链条机之间;第三处在转模四线移模链条机到打风炮紧模螺丝纵向移模链条机之间。使用的节拍时间:一处和三处基本相同,完成上升→平移→下降的动作,时间约为25~30s;二处的油缸行程695mm,相对较长,所以完成上升→平移→下降动作的时间较长,约为75~80s。该设备具有运行平稳、连贯、上下工位衔接性好等优点。

3 车间安全方面的对比

在传统的离心桩生产工艺线中,起重机运行十分繁重,工序交叉作业造成安全事故频发。例如:2010年11月9日,江苏某管桩厂D车间备用吊机手因违章作业背对吊机手站在节桩上挂钩,导致待挂好钩后吊机在起吊过程中,一吊机手左脚大脚趾骨折;2010年6月4日,福建某管桩厂C车间某挂钩手在挂好钩后,站在管模上未及时离开,导致其被夹在管模和蒸养池墙壁之间,不幸身亡;2010年3月2日,江苏某管桩厂C车间吊机手吊一条合模好的覫400×11m管模到拆模场地,拆边丝员在两管模中间取钩,将钩放在模盖上,吊机手因未看清地面,升钩时钩住管模上盖的漏水孔,将管模拉歪夹伤该吊机手的小腿[2]。类似上述相关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安全隐患严重。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较好地避免了以上问题,该系统是将空间立体交叉作业变为平面流水运输,在生产工艺中无交叉作业工序,避免了安全隐患。如果将起重机的工作由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代替,可有效避免离心桩生产线安全事故的发生[3]。

4 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的特点

(1)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原生产线中,采用起重机转运钢模和桩,该工序节拍在3~5min/根,而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完成该工序时间能够控制在2.5min以内,并且可以根据整个生产线的效率,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还留有足够的提升空间。

(2)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人工。采用传统起重机吊运钢模时,需要有挂钩工挂钩工序,并且起重机需要有持证操作工操作。采用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无需挂钩工和起重机操作工就可以完成。

(3)实现车间局部平面流水自动化。在有起重机的生产工序中,起重机在上部运送钢模和桩等笨重物件,往往在其下部为工人操作场地和通道等,成为立体交叉流水作业。而采用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后,相应工序均是在平面内全自动完成。

(4)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在有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的工序中,不存在交叉作业,且整个工序采用PLC编程控制,可实现上下工序自动衔接,达到生产车间局部全自动控制。因该区域为无人区,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员安全。

(5)节省固定资产投入。目前10T+10T的起重机售价在30万元左右,而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造价约为25万元左右;同时减少了起重机数量和降低工作频率,使得行车梁和车间结构柱造价降低;此外,由于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为全自动控制,还有效节省了人工费用。

5 结语

在离心桩生产线中设计及使用链板输送顶升平移系统,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隐患、节省车间用工人数等优点,并且为无行车自动平面流水离心桩生产线建设奠定了基础。相信离心混凝土制品行业经过改进和创新,一定能够达到智能生产工艺线。

参考文献

[1]阙伊亮.浅谈管桩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改造[J].福建农机,2011(1):45-47.

[2]蒋元海,潘加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安全事故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0(6):36-40.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8

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系统故障较多, 其中超量的内部泄漏是造成液压顶升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 内泄漏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问题, 如果泄漏量超过允许范围, 就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导致液压系统运行异常、使用寿命缩短。为了将内泄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需要对相对运动部件的间隙进行可靠密封处理。通过对已有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来看, 导致超量内泄漏的主要原因包括油液污染、液压冲击以及油温过高等几个方面。

1. 油液污染

系统液压元件关键运动副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设计间隙。系统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 油液中的固体污染物会随着液流流入间隙, 长期积累之下, 间隙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 就会导致零件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磨损, 而随着零件表面磨损程度不断的增加, 运动副之间的间隙会不断扩大, 导致内泄漏增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需要引起重点注意。

液压元件磨损的速度主要受到元件本身材料的特性以及污染物颗粒的尺寸的影响。当污染物颗粒的尺寸小于间隙时, 通常会随着内泄漏穿过间隙, 通常只会对元件产生轻微磨损, 而尺寸较大的污染物颗粒则不能进入到间隙中, 因而运动副表面不会产生磨损;而尺寸如果与间隙相等或者稍大的污染物颗粒一旦进入到间隙中, 就会同时与两个运动表面发生直接接触, 并导致摩擦表面发生严重磨损。任何一个元件都存在能耐受的最大颗粒尺寸, 即临界颗粒尺寸。当污染物颗粒的尺寸小于临界颗粒尺寸或超过临界颗粒尺寸较大时, 基本不会对元件的运行产生影响。因此, 元件污染磨损的临界颗粒尺寸能够作为系统过滤的重要参数, 对控制系统故障的发生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液压冲击

液压冲击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超量泄漏。在塔式起重机液压系统实际顶升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往往是导致液压冲击的主要原因。由于阀类操作等原因引起液流流动发生剧烈变化, 这部分液流的功能会转变为压力能, 压力发生瞬间变化, 增加到正常情况下的数倍, 导致系统发生振动、噪声、密封损坏等问题, 进一步导致元件和油管发生损坏。

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有流动变量变化、共振、惯性力、截面积增加效应及冲击波等, 冲击波是造成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系统发生液压冲击的主要原因, 当油路突然开启或关闭时就可能产生冲击波。而压力增高受到冲击波流速和液流流速的影响, 当冲击波流速和液流流速较高时, 就会导致压力迅速增加。通过试验发现, 塔式起重机在顶升过程中变速、变向和停车时, 液压冲击最为严重。在顶升停止时, 对系统所产生的内泄量进行测量, 当工作压力为21 MPa时, 进油管会在0.28 s的过渡过程中产生高达41 MPa的压力, 示波器显示衰减振动达到16次, 多次液压冲击导致油管发生强烈振动, 最终导致油管密封圈挤入间隙, 对已有的密封效果产生破坏, 发生泄漏。

3. 油温过高

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系统发热引起泄漏主要是由于液压油黏度下降, 热冲击引起压力增高与间隙变化, 以及温度过高带来的油液编制、密封圈变形等原因所导致的。当液压油的温度超过60℃后, 油液的黏度会发生大幅度下降, 导致泄漏增加。查阅大量资料数据发现, 液压油的温度每升高8℃, 其使用寿命则会下降至原来的一半。如油温从20℃上升到80℃, 由于油液的黏度降低, 会导致泄漏量增加约21.4倍。另外, 油温升高还会导致正行的使用间隙变小, 使元件之间的磨损量不断增加, 最终导致元件之间的间隙增加, 泄漏量也随之增加。

二、液压系统的检测与故障预防

1. 液压系统检测

(1) 检测目的。为了保证液压顶升系统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除了对液压油的泄露进行控制, 还需要及时发现性能下降的液压元件。在塔吊顶升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运动速度、动作以及压力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对塔吊的动作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液压顶升系统的具体故障与故障发生的原因。

(2) 检测方法。为了能够在非工作转台下对液压顶升系统效率下降的原因进行准确的诊断, 需要对各类实际工况进行模拟, 使系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 从而分别对各个液压元件进行检测, 系统的工作原理图1所示。

在塔吊顶升作业的过程中, 液压顶升油缸活塞杆需要顶起塔吊套架以上的结构, 当液压油缸上油腔的压力P1达到工作压力时, 下油腔与回油管路连接, 此时压力P2为0。而在进行系统维修过程中, 由于缺少塔吊上部结构的重量, 活塞杆的压力F为0, 则P1为0。在这种条件下, 为了使P1能够满足工作压力, 可以在下游墙回油管路上安装一只测试阀, 然后通过调节测试阀的压力来提高P2的值, 要推动活塞杆运动, P1的值也随之升高, 直到满足工作状态时停止。从而模拟出液压顶升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 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检测。

(3) 分析判断。在对液压顶升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时, 需要将整个系统的各个部件、管路连接完好, 并安装对应的测试阀, 然后才能启动电动机, 使系统进入运行状态后, 对系统所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 并以此对确定出现故障的液压元件进行分析。分别观察压力表的读数、活塞杆伸缩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执行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存在异常振动、噪声、漏油等问题。当出现问题之后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 则可以确定引起故障的原因和具体的故障液压元件。

2. 液压系统故障预防

(1) 液压油污染的预防。针对液压油污染的问题, 维护人员需要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对液压油进行定期更换, 并在跟换之前对系统进行认真清洗。同时需要选择具有一定过滤精度、压差特性和纳污容量的滤油器, 否则容易导致液压油中的固体颗粒得不到有效控制, 使系统运动元件的磨损速度加快, 导致泄漏问题恶性循环。另外需要保证系统的各个主要部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比如滤油器要定期进行清洗, 避免滤油器发生堵塞而导致顶升速度变慢。

(2) 液压冲击和系统发热的预防。当液压顶升系统发生故障后, 需要立即对故障原因急性分析和排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发现, 操作人员在发现顶升速度降低或顶不动时, 不是对故障原因进行排查而是迅速搬动换向操纵杆, 这种方式使得系统所产生的冲击压力导致溢流阀来不及响应, 便会使系统继续动作, 但是由于反复的冲击所产生的超高压以及系统发热导致密封受到破坏, 泄漏增加, 最终导致顶升系统完全停止动作。对此, 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顶升前使泵站空转一定时间, 在确定系统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 在缓慢操作那个换向阀开始顶升动作,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顶升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还能使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摘要:分析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系统故障原因, 提出故障检测方法以及预防建议, 希望能够对提高塔式起重机液压顶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帮助。

顶升系统的组成 篇9

【关键词】安防监控系统;设备布置;主要功能

1、工程概况

某大型住宅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小区共有一个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出入口。在小区出入口,小区地面主要道路、地下车库出入口,各单元出入口、各单元地下层到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通地面出入口、地下车库内主要道路、电梯轿厢、监控中心设置彩色摄像机,以监视进出的车辆及进出的人员,要求能看清车辆的牌照及人员的面部特征,系统要求采用硬盘录像机,图像资料的保存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2、安防监控系统概述与布置

2.1系统概述

安防监控系统是小区弱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视觉延伸,在该小区中,监视点主要设在小区出入口、小区的主干道路等重要部位,对这些区域内人员及车辆进出实时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掌握整个小区的安全动态。典型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组成,前端设备通常由摄像机、手动或电动镜头、云台、防护罩、监听器、报警探测器和多功能解码器等部件组成,通过有线、无线或光纤传输媒介与中心控制系统的设备建立相应的联系。

2.2前端设备布置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共设置114个摄像机,其中室外为高清1080P彩色枪式摄像机共12台,单体楼及地下车库为彩色高清720P摄像机共76台,大堂门卫为彩色高清720P摄像机共2台,还有电梯用彩色半球攝像机共24台;上述点位分布于小区出入口,小区地面主要道路、地下车库出入口,各单元出入口、各单元地下层到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通地面出入口、地下车库内主要道路、电梯轿厢、监控中心等位置安装高清彩色摄像机。

在小区西侧出入口设置2台1080P彩色枪式摄像机,在小区主要通道设置10台1080P彩色枪式摄像机,外场共有12个摄像机。

在2个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出入口、2个通一期地下车库出入口共设置10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单元楼通地下车库口设置7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地面通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8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地下车库主干道设置18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地下车库自行车集中停放区设置3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地下车库共有46个摄像机。

小区内共有30幢单体楼,在每个单元楼地下一层电梯厅、一层电梯厅、自行车库出入口设置一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大堂门卫出入口设置2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每个电梯轿厢内设置一个电梯半球摄像机,独立采用模拟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的终端是由7台网络硬盘录像机、2台DVR数字硬盘录像机和1台核心交换机、服务管理器组成。且在监控中心机房配置一套由16台22寸液晶监视器组成电视墙。摄像机立杆和支架的选用将注意安装牢固,避免风力引起立杆或支架晃动,影响图像质量。摄像机信号及电源引线都是室外管道敷设,避免环境对设备寿命的影响。

2.3交换机的配置

由摄像机的分布位置来就近配置交换机。根据标准规范,选择的交换机最好配有专用墙柜,在墙柜开门处设置报警开关与本项目报警系统连接,一旦打开柜门安保中心就会有报警显示。交换机为专用电源供电,并在设备箱中配置合适的蓄电池和充电电路。为满足数字摄像机传输的带宽要求,每台交换机的端口使用量不超过75%。

3、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3.1传输部分

安防监控系统传输部分就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也就是传输图像信号。对图像的传输,重点要求是在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系统后,不产生明显的干扰、跌落,视频信号,同步信号的幅度均不产生明显的衰减,保证从摄像机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的清晰度、视频幅度、图像等级和灰度等级等参数,满足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本安防监控系统将基于独立的视频监控网络构建,系统采用星型网络结构,构建由接入层网络交换机和核心层网络交换机组成的两层网络拓扑结构。用CAT5E网线传输图像信号至接入层网络交换机,通过光纤传输至核心交换机,前端设备采用电源线供电,护套采用聚氯乙烯。其中,电梯摄像机在沿用传统模拟传输方式传输和存储。

3.2中心控制显示及耗电

安防监控系统选用全景品牌数字网络硬盘录像机,配置大屏液晶监视器,实现视频图像记录及多画面分割图像显示功能。由于本系统配置1080P高清摄像机,为保证出入口的监控图像本地存储时间大于等于6小时,对这些摄像机分别配置了32G的SD存储卡。按技防规范要求,每台NVR的存储数量不得超过16路视频,本系统共有90路视频输入,因此,配置6台8盘位的网络硬盘录相机。本系统选用的网络高清摄像机采用High Profile H.264编码,具有低带宽,小存储空间的特点。

本系统是集中供电。网络摄像机采用AC24V安全电压供电,其余电梯专用摄像机为12V直流供电。前端摄像机每只耗电5瓦,因考虑到传输距离较远,且在中间分路有一定难度,因此,中心机房集中分成若干路对摄像机供电,即保证集中供电,又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因素。

3.3系统主要功能

安防监控系统是住宅小区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实时地录制摄像机图像,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监看与回放。系统可以24小时连续自动运行,无论室内、室外任何天气情况下,系统都可运行自如,不受干扰。数字网络硬盘录像机可使监视器随时显示任意所需要的图像,获得高质量的清晰图像。安防监控系统支持完整的日志功能,并能长时间记录。网络录像机按设定进行硬盘录像,并能在视频图像上叠加摄像机号、地址、时间。各种操作程序均具有存储功能,当供电系统突然中断时,所有编程设置和记录画面数据均可保留。

4、结语

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可靠的设备与成熟的技术,对于关键设备都设有备份,且系统软件具备维护保障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确保最大限度拉长稳定运行的时间,一旦系统发生意外故障时可以尽快恢复,是住宅小区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尹世柱.智能小区安防监控系统.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3-25

[2]张国章.制造企业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中国安防,2012-10-01

上一篇:降糖药物与低血糖下一篇: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