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的系统结构

2024-07-30

业务的系统结构(共10篇)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1

HIS系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 在学术界已是公认的新兴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那么HIS系统到底是什么呢?美国该领域的一位著名的教授给它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 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 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1 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发展速度也很快。它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70年代末期开始直至今日, 已经经历了将近30个年头, 也从刚开始的单机单用户, 多机多部门独立系统发展到局域网络化全院级应用阶段。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医院信息系统则是经历了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及区域医疗信息网络这三个阶段。

目前在中国, 我们有很多大中型的医院已经逐步的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一些条件稍好的医院正在向着全院信息化管理过度。只是有大部分的小型医院在这方面还有待发展, 所以, HIS系统在中国的普及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现在的大多数医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本院模式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 但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二层C/G模式开发的, 但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扩充, 致使传统的二层模式以越来越不能为现在的医疗管理体系所服务, 加之它的维护成本之高, 对数据的安全性不能保证, 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更新换代势在必行。所以,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为了更好的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节省一切不必浪费的资源, 三层结构模式出现, 并迅速的发展开来。

2 HIS系统三层结构的优势

2.1 HIS系统的三层结构就是将数据处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表现层:顾名思义, 就是把用户的信息以最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眼前, 为用户提供一种简便的信息查询结构。

中间业务层:在中间起着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 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处理用户输入的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或发给表现层供人们查找, 或发送给第三层数据访问层将其存储起来, 为以后调用数据而服务。

数据访问层: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用户的数据实现保存和读取的工作。

2.2 三层结构的优势

大大降低了成本。三层结构中,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任务, 各司其职。他们将整个系统分为不同的逻辑块, 这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开发完善系统所需要的成本。客户输入的信息都是被存储在第三层数据访问层上的, 当用户需要查看信息时, 只是由业务层传递信息到表现层叫人们直观的看得见, 但是数据访问层上的数据资料是并不需要改变的, 这就大大的提高的系统使用的重复性, 缩短了开发周期, 降低系统的维护费用。

最大空间值得到利用。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存储空间, 并不是可以无休止的添加。这种模块化的系统很容易在纵向和水平两个方向来扩展。它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将系统升级到更加大、更加有力的平台, 并且可是增强系统在网络中的适应能力, 使得数据在系统中整齐并大量的存在着。不会因为由于数据过多调选数据时浪费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 从而也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速度和业务水平。

更多的节省了时间。在如今技术和市场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 庞大的信息载体以是我们引以为证的依据, HIS的三层处理数据的结构模式, 在现今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能够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效力。

3 HIS体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业务中的作用

完整的HIS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全过程追踪和动态管理, 从而做到简化患者的诊疗过程, 优化就诊环境, 改变排队多、等候时间长、秩序混乱的局面。

比如, 现在大多数医院在患者就诊的时候都要经过挂号、等待医生诊治、划价、收费、取药等一系列的过程, 有的时候可能还要其他拍片等的一些治疗, 个个都需要排队等候, 在这个过程中等的时间至少要在1小时以上, 那么大医院的人流量更大, 那么等待的时间可能就更长。

但如果实施了HIS系统以后, 每个病人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就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假设以前治疗一个病人的时间现在可以治疗两个病人, 那么这一天治疗病人的数量会提高到从前的2倍, 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提高。这样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时间, 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治愈病人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器械和药品在医院用的挤压, 加速医院资金的流转, 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当然, 也有很多人会认为HIS系统就像别的机构的的统计部门一样, 只是个花钱的部门, 并不认为它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但只是一部分人的偏见, 应当把HIS的投资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投资, 只要能清清楚楚的认识到它的好处, 就会明白这样的投资是必须的。因为HIS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超过了医院本身, 它所存储的完整的病人病例能够成为全世界的重要资源, 全球的医学专家通过了解各个个体的病例能为他们的医学研究提供更大的实例验证, 这也是为全球60亿民众服务的。

4 HIS系统的良好运作

经过了上面的论述, 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比较充分的了解了HIS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为了能够使HIS系统在医院中良好的运作, 我们务必要为它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标准化的数据库。在这里提到的三点当中, 标准化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到目前为止, 我们国家还没有使用统一的病例查询系统, 但在我们的实际应用当中, 这些都是无时无刻都需要的, 所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说, 标准化的基础数据是HIS良好运行的保证。

医院中的各种事情, 比如药品的分类, 各种医疗项目的分类, 收费管理体系, 患者病例等都可以使用HIS系统进行归纳, 这些都是靠有着庞大的数据库才能使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搜索出需要内容的。

5 新形势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 信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 与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手段并称为推动医院发展的支柱。当然, 现在的医院也有很多, 之间都存在这竞争, 除了对于医院的医疗技术, 优质的医疗服务外, 对于医疗设备、医生资历、水平和医疗收费以外, 大量信息的掌握也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竞争要点。所以为了使现代的计算机, 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成为奠定现代数字化医院的基础。我们也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应对, 与时俱进, 不被社会所淘汰。

首先, 随时更新现有的观点, 时刻掌握新的理念, 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保证信息的新鲜性。其次, 对于医院信息的管理, 要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来管理。再次, 努力培养人才, 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后, 随时掌握新的信息科学技术, 应该积极了解各个领域掌握信息的技术, 使之与自身充分的的融合起来, 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停滞不前只能成为失败者。

6 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是个不断更新且内容大而杂的, 并且在当今的医院建设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需要它真正完完全全的为人们所服务, 也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来约束其各个操作步骤, 不至于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 而出现泄露患者隐私等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所以为了保证它的正常运作, 医院也应当建立一个强硬的维护队伍, 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HIS系统是医院信息建设的一大福音, 所以我们更要利用好这个资源, 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总结, 使HIS系统能在医院信息管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HIS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产生为全球的医院管理以及医疗事业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系统, 也能为全球的医疗事业做出大的贡献。

需要加一点, 就是现在各个医院的HIS系统都是为了应付临床需要而开发的, 整体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这为各个医院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掌握所属医院的业务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国内医疗水平步步攀升。但我国许多医院的信息处理仍以手工为主, 强度大效率低, 浪费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完整的HIS系统实现了信息全过程的追踪与管理, 从各方面减少病人就医和优化医院流程的时间损失。本文主要通过研究HIS系统的结构管理, 说明它在医院信息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HI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三层结构,优势,挑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门诊收费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学位论文, 2008, (10) .

[2]王自力, 薛艳秋, 鲁毅巍.业务流程再造在现代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12)

[3]顾咏梅, 吴燕平.浅谈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IS系统) 建设中体会[J].会议论文, 2008.

[4]宋承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学位论文, 2009, (06) .

[5]彭艳, 袁洪, 黄志军.强化病案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J].图书馆, 2008, (01) .

[6]马丽娅, 盛洁, 赵文静, 张磊.新形势下医院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09, 01) .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2

广播电视娱乐类上市公司共有34家,其中美国公司23家,境外公司11家。具体如表1。美国公司所占市值百分比(68.7%)略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平均水平(64.6%)。

表1:NYSE上市各国广播电视娱乐公司市值百分比

从上市时间来看,仅有三家公司上市较早(The Walt Disney Company 1957迪斯尼;Handleman Co. 1967; Liberty Corporation 1969),其他公司均于1993年之后上市,每年1至6家不等。

34家公司可分为广播电台、地面电视、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多元化传媒娱乐集团、其他等五类。

广播电台类

广播电台类一共有7家上市公司,数量上占整个广播电视娱乐类公司的21%,市值仅占5.5%。它们的业务主要以广播电台为主,一般来说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尤其是地方广告。有4家公司只有广播电台业务。另外公司还涉及电视台业务、图书出版业务、电视节目制作业务、户外广告业务、现场娱乐业务等。具体情况如表2。

表2:NYSE上市广播电台公司概况

地面电视公司

最开始的电视是地面电视,通过无线模拟信号传播,因此每个电视台覆盖范围是有限的,频道也非常有限。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范围经济催生了地面电视网,这些电视网集中于新闻制作、大型综艺娱乐节目制作、重要体育赛事转播等,通过自己拥有的无线电视台或附属台播出。为了解决地面电视信号覆盖问题,有线电视出现了。后来又出现了直播卫星电视和网络电视。在美国和拉丁美洲,地面电视仍然是电视的主要组成之一。在NYSE上市公司中,以地面电视业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有9家,数量上占26.5%,总市值占5.8%。这些公司主要业务来源于所拥有的电视台、电视网,还涉及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台、户外广告、报纸出版等。9家公司中,有4家是西班牙语电视。具体情况见表3。

表3:NYSE上市地面电视类公司业务概况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公司

在美国,有近万个的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运营多个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公司称之为MSO。美国MSO公司的集中度极高,前十家占90%的市场份额,前三家占70%的份额,最大的公司占30%多的份额。拥有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公司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事电信业务以及互联网接入服务,可以前向一体化从事有线电视广告销售业务,可以后向一体化运营有线电视网,电视节目制作。四家公司的业务形态都是有线电视传输+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广告销售+电信。四家公司数量占整个广播电视娱乐类公司的11.8%,总市值占14.2%。具体如图4所示。

表4:NYSE上市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公司概况

多元化传媒娱乐公司

全球7大传媒集团,有5家在NYSE上市,没有上市的是索尼和贝塔斯曼。传媒产业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特征十分明显,所有大型传媒集团都追求对传媒业的全形态、全产业链覆盖。它们的业务都涉及电视(无线电视台、无线电视网、有线电视传输网、有线电视网、卫星电视网等)、电影、报纸、杂志、图书、唱片、互联网、广播等媒介形态,内容制作、内容集成、内容播出/发行等产业链中的环节。5家公司数量上占所有广播电视娱乐类公司的14.7%,总市值竞占56%。具体情况见表5。

表5:NYSES上市多元化传媒娱乐集团概况

通讯设备——技术及其他娱乐公司

除上述公司之外,NYSE上市的广播电视娱乐类公司中,还有一些通信设备/技术公司,如著名的音频设备/技术生产商Dolby(所谓杜比,在很多家庭视听设备上可以看到);业务比较单一的小型娱乐公司,如华纳唱片、广播电视节目辛迪加westwood one,著名的动画电影制作商梦工厂等。具体情况见表6。

表6:NYSE上市通讯设备/技术及其他娱乐公司概况

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1000843电影、电视、家庭娱乐、视频点播等业务的独立制作发行公司。每年发布15-18部影片,过去的三年内每年平均生产122小时的电视节目。公司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卖给零售商、出租店、付费/非付费电视频道,间接卖到国际市场。公司还拥有一小部分CinemaNow的股权,后者是一个互联网视频点播的提供商;拥有和运营在Vancouver的影视工作室;拥有一部分Maple Pictures Corp.的股权。

Handleman Co.363.41261音乐录制与销售

Kids Entertainment Inc268.8103综合性的媒体娱乐公司,主要面向儿童娱乐市场。包括许可证收费、广告媒体、广播、电视/电影的生产发行。公司和Fox Broadcasting Company签有多年合约租赁周六上午8点至12点的时段。

从前文分析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广播电台、无线电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大型传媒娱乐集团是广播电视娱乐业的主体。数字化带来的媒介融合,三网合一已经在这些上市公司业务概况中充分表现出来。我国传媒、电信、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所谓的EMT(娱乐、传媒、电信)产业已经初见雏形。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娱乐业、电影电视制作业对传统传媒领域的渗透必将越来越深入,由此而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与国家安全问题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广播电视这个领域看,政府监管的重点应是具有播出权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角度看,为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规模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广电集团组建的思路是将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传输公司等机构合并在一起。这种组建方式只是解决广电政企不分的一个思路,从经济上看则意义不大。集团为什么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是因为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合在一起,可以带来一定的范围经济,但是规模经济还是不够。目前一个省电视台花大价钱做了一档好节目,收入只能来自省内广告播放、省级卫视频道广告播放、以及短信等,渠道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建议,是否可以改变思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分别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广播电台集团、电视台集团(有线电视集团及无线电视集团);或者充分发挥范围经济,按照上海模式,本省所有文化传媒机构合并,组成多元化传媒娱乐集团,以提高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竞争力。

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分析 篇3

一、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现状

到2008年底, 中国证券公司共107家, 报表总资产1.2万亿元, 净资产3 585亿元, 净资本2 887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6 969亿元, 受托管理资金本金规模919亿元。上述数据反映出证券公司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 经营理念趋于稳健, 合规管理水平提升, 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在证券公司规模、业务集中度等方面也在向大型证券公司倾斜, 呈良性态势发展。但是中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以下是2008年在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等方面排名靠前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结构分析:

从以下的表格中, 可以反映出中国证券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业务种类较少。

目前, 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基金管理费、基金销售、资金管理业务、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投资咨询业务。而从世界范围来看, 国际著名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都比较宽泛。以美国证券公司为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除了传统的证券承销, 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 还大力拓展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并购咨询等创新业务, 以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中国的证券公司, 由于受到金融证券相关法律的严格限制和过度的行政管制, 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 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到目前为止, 国外证券公司已经开展的衍生产品, 股指期货和做市商等业务中国证券公司均没有进行。除此之外, 中国目前实行金融, 证券, 保险分业经营, 分业监管,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证券公司不能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还有一部分业务比如财务咨询顾问业务,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开展, 但开展的证券公司比较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推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很多证券公司还不能达到创新类的标准, 因而能够从事的业务也就十分有限, 只有从事以一级市场的发行承销以及二级市场的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另一方面则是被自身的资本规模所限制。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的2008年年报。

2. 业务收入集中。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2008年的业务结构来看, 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两方面。其中, 证券经纪业务均占了最大的比重, 申银万国这部分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九成。尽管各家证券公司之间有所不同, 但即使是业务相对平均的中信证券, 证券经纪业务的比重也高达60%, 四家证券公司的平均也达到了79.64%。2008年度, 中信证券的基金管理费收入的比例较高, 但是鉴于海通和国泰君安的业务上还没有这一部分, 因此应该把中信做为特例, 还不能够认为基金管理费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只能说存在这个方面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情况, 我们选用了美国著名证券公司高盛集团业务结构情况来做对比。高盛集团年报把业务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承保、FICC、总权益、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 在2008年, 这几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0.18%、9.70%、14.24%、35.30%、17.46%和13.12%。各部分业务均在业务构成中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 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过于集中, 收入来源主要是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

实际上, 国内证券公司的这两方面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一方面, 国外证券公司的收入多元源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国内证券公司业务种类较少造成了收入集中。另一方面, 国外证券公司积极进行业务创新, 不断拓展业务, 业务结构也广泛, 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狭窄也反映了各个公司的业务创新不足。

二、发展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对策建议

1. 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证券公司业的行业特征表现为规模经济, 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证券公司经营规模越大, 则实力越强、效益越好。

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规模的程度。因此, 扩大资产规模是中国证券公司与国外证券公司抗衡的重要举措。相对应的措施有: (1)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比如积极推动证券公司改制上市, 增强资本实力,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得到大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另一方面也可使证券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 因此, 证券公司改制阶段应引入新的股权资金, 待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之时推向市场上市融资。其他融资的措施还包括发行中长期债券, 筹措中长期资本等。 (2) 公司合并。通过证券公司间的兼并重组, 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以地区依据为进行跨区合作, 在资金技术市场上达成联盟, 实行资源和业务的合并, 组建区域性大证券公司。 (3) 发展金融集团。这也是扩大资产规模的措施之一。金融集团是以金融业为主的企业联合体, 具有完整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框架实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管理的集团经营模式。它一般由一个公司控股子公司, 集团业务在各子公司之间分配。目前国际金融控股公司一般为混合型金融集团。

2. 加强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经营规范、业绩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从法律和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 为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 国内的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特点, 借鉴欧美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积极创造适合市场需要, 受市场欢迎的业务品种, 不但能够为自身带来可观的收益, 也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进而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与发展。

同时, 证券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业务创新研究机构。由主管部门实施, 一方面, 可以加强对国外投资业务的实务性研究, 对适合中国国情并且条件已基本成熟的业务进行试点运作, 待比较成功以后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另一方面, 也可以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给予技术指导, 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 从而促进中国证券业务的创新。

3. 培养核心业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世界上著名证券公司在业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比如, 高盛在投资、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8年在全球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 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上的佼佼者, 美林公司则是世界领先的债券及股权承销人。而中国目前的证券公司并没有实现业务的差异化, 这固然与中国的政策现状以及中国证券公司的资本有限、业务狭窄等实际情况有关, 但是中国的证券公司也应在现有的条件下, 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位优势等综合素质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 培养其核心业务, 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 进而通过差异化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这不仅是目前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所需, 也是中国证券公司逐步缩小同国外证券公司的差距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柳仲颖, 匡海波, 陈树文.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 2008, (11) :159-164.

[2]戴国强.中美证券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 2007, (3) :10-15.

[3]马诗阳.中美证券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比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 2008, (9) :78-80.

[4]任倩, 郭净, 刘兢轶.中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与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 2008, (10) :39-40.

[5]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6]海通证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7]国泰君安证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8]申银万国证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EB/OL].http://www.sac.net.cn/cn/cx/nbpl/nbpl_new.jsp.

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比较研究 篇4

关键词:证券公司 业务结构 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度萎缩;证券发行速度放缓,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低迷;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损失,以上这些方面使我国证券公司整体业绩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其业绩有所好转,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中国与美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对比,发现我国证券公司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一、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整体概况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其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证券经纪、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与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融资融券和其他证券业务。

(一)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

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除了包括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外,还有新兴的咨询、并购重组、辅导、财务顾问等。而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仅限于一级市场承销业务、二级市场经纪业务,还有少量的资产管理业务,在金融创新、资产管理、金融顾问、项目等方面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自营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如此狭窄,主要是由于受到金融证券相关法律的严格限制和过度的行政管制,不能进行融资融券业务,不能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不能开展做市商业务。这样一来导致了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功能还主要停留在提供交易和承销的通道服务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种非常缺乏。在业务结构比重中,经纪业务相比其他业务所占比重明显偏大,从而使得整体业务结构分布明显不均。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的单一和不均分布,导致了我国券商在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出现恶性竞争和不规范行为。业务结构的这种失衡分布其结果就是致使我国证券公司对证券市场的高度依赖。

中国目前实行金融、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意味着目前的证券公司不能涉足商业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当然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在不断发展,2009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开始加速,创新业务将不断被推出,为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增添了新成分,同时也增添了新的利润来源。

(二)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

近30年来,美国证券市场作为证券行业中的领头羊,突破了传统型业务的经营范围,让业务多元化和经营特色化成为美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主导方向。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除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之外,还包括资产管理及利息、顾问咨询、金融工程、研究等多个领域。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实行金融混业经营,证券公司不仅经营证券业务,也经营银行、保险和信托业务。从美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比重中可以看出,其证券经纪业务仅占其所有业务比重的20%,与其他各种业务所占比重基本上保持均衡,并且业务整体分布也比较均匀。正是由于美国证券公司这种分布均匀的业务结构,从而使其在证券市场上能够保持良好的业绩和稳步的发展。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与美国七十年代的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相似,美国证券行业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其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发展到与经纪业务规模相当的程度。随着我国证券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十年里,其市场结构、制度、成熟度的变化将会使经纪业务在中国证券公司的核心地位发生变化。

二、中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对比分析

(一)证券经纪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又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在证券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不赚取买卖差价,只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业务的收入。证券经纪业务分为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证券业务。

在美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中,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的证券业务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基本上实现了经纪业务的全面发展。从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实际内容来看,柜台代理买卖的业务比较少,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多,而且柜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主要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交易的证券的代理买卖。目前,我国公开发行并上市的股票、公司债券及权证等证券,在交易所以公开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因此,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的经纪业务主要是通过证券交易所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为主。

下面从股票、债券、基金、金融的衍生工具方面来详细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中存在的差异。

1、股票

股票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亦有差异,我们在这里仅按是否在股票票面上标明金额将其划分为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由于我国和美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发行有面额股票,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叙述。相对于有面额股票而言,无面额股票只是注明他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的股票,也称比例股票或份额股票。20世纪早期,美国纽约州最先通过法律,允许发行无面额股票,以后美国的其他州也相继发行了无面额股票。无面额股票由于没有票面金额,发行和转让价格比较灵活,而且便于股票分割,但是由于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仍不够完善,目前不允许发行这种无面额股票。

对于股票交易中的股份回购,美国证券公司法规定,原则上允许上市公司购买自己的股份,并可列入库存股,无须注销,法律仅就不得进行股份回购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拥有可观现金流的证券公司经常主动回购,以便提高股东价值。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回购限定较为严格,仅限上市公司在注销股本、奖励本企业职工、与其他企业合并等情形时才可使用回购手段。endprint

2、债券

同股票一样,债券也有很多的划分种类,本文仅以发行的主题不同,将债券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州、市、区、县、州政府所属机关和管理局发行。在我国,仅限于中央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而是以企业债券的形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营资金,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美国的基金发展较早,到2009年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净资产总额已达10.3万亿美元,超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而我国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到2001年9月才有,以前证券市场只有封闭式基金。到2009年年底,我国的共同基金有541支,净资产总额合计约为2.68万亿元。

4、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美国证券公司从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繁多,而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种类相对匮乏,且交易空间狭窄。

(二)资产管理业务

顾名思义,“资产管理”是特定金融机构对客户资产进行的管理活动。而通常所说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借助自身在人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专业优势,将委托人所委托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从而实现委托资产收益最大化,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资产管理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机构、企业、个人,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客户。其中,机构客户包括了政府、保险基金、慈善基金、养老基金等。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投资体系中,证券公司常常是一个大的金融集团,通过设立共同基金、保险公司进行资产管理;而我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是相对独立的机构,投资基金和养老基金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1、共同基金。在美国现代资产管理行业模式中,共同基金处于核心的地位,其投资银行都自己设立基金,通过基金形式实现资产管理。

2、养老供给基金。养老金计划以保值为目的,在这一基础上再考虑增值。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实行个人账户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具有累积性和增长性,资金供给比较稳定,在经济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

3、私募资金。美国的私募基金两大特点是:针对富裕的私人投资者和针对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产品。另外,发达国家许多私人信托都可以归结于私募基金。我国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宣传且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的一种集合投资产品。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统计,49%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约76%的共同基金资产被个人投资者持有。还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达26.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以12万亿美元的资产数额占据了全球45.8%的份额。由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使得美国的各大证券商都非常重视此业务的发展。美国各大证券商争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于其他业务的较高利润率。

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始于1996年,一开始并没有法律规章可循,主要由证券公司探索开展,但随着1997年证券市场规模的上升,各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的壮大,由此产生的受托资产管理收益成为当时证券公司扩大收入的新来源。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相对较快,1997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财富加速积累,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渐萌芽,理财需求不断提高,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9年底,我国基金公司达到58家,其中管理公司2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数目达到364支,全部基金资产净值接近3.3亿万美元,基金管理费收入在280亿元左右。除了作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主体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

但是与美国先进同业相比,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内容则显得非常的单一,投资对象也一般局限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收益较稳定的债券市场、基金市场。所以证券商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的步伐必须加快,思路也必须放宽。

(三)自营业务

证券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者合法筹集的资金以其公司的名义买卖证券获取利润的证券业务。从国际上看,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按交易场所分为场外(如柜台)自营买卖和场内(交易所)自营买卖。场外自营买卖是证券公司通过柜台交易等方式,与客户直接洽谈成交的证券交易。场内自营买卖是证券公司自己通过集中交易场所(证券交易所)买卖证券的行为。我国的证券自营业务,一般是场内自营买卖业务。

国际上对场内自营买卖业务的规定较为复杂。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机构或个人,分为交易厅自营商和自营经纪人。交易厅自营商只进行证券的自营买卖业务,不办理委托业务。自营经纪人在自营证券买卖业务的同时,兼营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其代理的客户仅限于交易厅里的经纪人与自营商。自营经纪人自营证券的目的不像自营商那样追逐利润,而是对其专业经营的证券维持连续市场交易,防止证券价格的暴跌与暴涨。

美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交易商,通过买卖证券、商品、外汇、衍生产品等,利用差价套利获得收入。这也是目前国内证券业自营业务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国内市场上可交易种很少,更多的是在债券和股票上进行交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开展。二是做市商(market maker),即公司在市场上以做市商的姿态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结构化产品,并对其进行对冲,起到造市,活跃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很强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随着国内市场权证业务的开展,我国证券公司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三是股权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通过投资基金(自有资金)进行产业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投资等。endprint

三、通过对比透视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结构单一,收入集中

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2009年的业务结构看,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两方面。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均占了最大的比重,申银万国这部分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九成。即使是业务相对平均的中信证券,证券经纪业务的比重也高达60%,四家证券公司的平均也达到了79.64%。而美国的高盛集团年报把业务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承保、FICC、总收益、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2010年,这几项所占比重分别为:11.18%、10.7%、15.24%、32.30%、176.46%和14.12%。各部分业务构成中达到了一定的比例。相比之下,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的比重过于集中,过分依赖于证券经纪和证券承销。

(二)经纪业务的营业部体制弊端凸显

作为支撑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一般采用营业部体制,在新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已不能够适应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我国股市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的三年内就经历了牛市的喜悦和熊市的痛苦,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还没有从业绩和利润的攀升中反应过来,业绩就开始出现不断地下滑。此间,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和蓬勃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复杂化,证券经纪业务原有的单一价格策略和同质化服务已不能成为吸引和保留客户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世界知名券商的加入和大量市场未被开发导致现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尽管证券公司都采取了降薪、裁员、代理债券基金产品等问题,但收效甚微。

(三)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过小,金融品种较少

首先,我国各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都不大,大多数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总额尚不到60亿,还不到前几年一家券商的委托理财规模,应该说券商对首次发行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都比较谨慎。其次,从各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募集书来看,除广发2号完成计划的10亿募集额外,其余券商都未到计划募集额,许多未到计划募集额的一半,这和集合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新产品,普通投资者对其有一个认识过程有关,关键还是目前券商信誉的低下。

欧美国家对金融创新实行鼓励的政策,法律没有明文限定即视为许可,给产品的开发者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在国内,投资品种少,投资方向仅被限定在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债券、基金及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他金融工具上,而目前市场上又尚缺乏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及避险工具,因此很难抵抗市场的系统风险。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货币市场等重要的投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开放,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的同质性,总体上券商受托资产管理多是“国债+二级市场操作”的模式,没有形成自己在资产管理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客户群。

四、完善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策略

(一)拓宽业务范围、培养核心业务

我国证券公司必须彻底摆脱对传统型业务的过分依赖,大力推进创新型和延伸型业务的开展。同时,我国的证券公司还要根据本公司的特点,选择一两项具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以便形成公司的核心业务和知名品牌。此外,为了更好地迎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投资银行也应当有计划地开展国际业务,不仅要及时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国际业务的顺利进行,还必须主动地寻求与海外投资银行的深层次合作,逐步进军国际资本市场。只有坚定地走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证券公司才能在同业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实力,才能为行业发展壮大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著名证券公司在业务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这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美国的高盛在投资、融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在全球并购业务中排名第一。摩根士丹利是全球证券、资产管理和信用卡市场上的佼佼者,美林公司则是世界上领先的债券及股东承销人。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并没有实现业务的差异化,这虽然与我国的政策现状及证券公司资本有限、业务狭窄等实际情况有关,但我国证券公司也应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域优势等综合能力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培养其核心业务,打造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进而通过差异战略来塑造自身品牌特色。这不仅是目前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所需,也是我国证券公司逐步缩小同国外证券公司差距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经纪业务规模,树立特色服务产品

针对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经纪业务的不断下滑和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证券业务的完善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经纪业务的规模,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开发中西部和东部乡镇市场,以培育潜在客户,开发新市场和增加市场容量,通过提供特色服务和深度服务(包括从鼓动客户炒股转为培养客户理财观念;从单纯推销产品到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从单纯的销售服务,调整证券经纪人考核指标,反映客户忠诚度),发掘老客户潜力和吸引新客户。通过上述创新和改革,能够增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有效避免证券经纪业务的大起大落,实现证券经纪业务的长期平稳发展。

(三)创新资产管理业务,优化经营模式

在资金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基金、私人账户和集合型经营或其他方式,在资金的运用方向上,可以选择股权类、债权类、汇市产品和衍生工具投资。资产管理业务是美国证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也是其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我国证券公司应借助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有利契机,依托研究所机构的研究成果,发挥专业优势,改变过去依靠赚取二级市场差价收益的资产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进而借鉴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突出品牌优势,做大业务规模,以优质的专业服务获取稳定的管理收益,从而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券商的新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于借鉴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些运作方式,相比于券商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具有规范、阳光等特点,试点成功后可全面取代原有的委托理财业务。另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试点成功后,国内券商可进行其他各种资产管理业务的试水,如果假以时日,资产管理业务可起到优化券商收入结构的作用。

(四)注意风险防范,稳步发展自营业务

自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受到二级市场的影响最大,面临的风险也最大。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注重短期效益,在自营业务上的投入较大,当市场行情好时也确实给证券公司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但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国五大投行的覆灭与转型,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应该着力完善其金融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而不应该过分投机。因此,在自营业务上,我国证券公司应该保持适当的规模,合理配置股票、债券资产,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以价值型投资为主导,保证证券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另外,还要加强对市场波动相关度低的产品创新,已达到对冲风险,有效防范证券投资波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柳仲颖,匡海波,陈树文.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8(11)

[2]戴国强.中美证券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7(3)

[3]马诗阳.中美证券公司业务收入构成比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8(9)

[4]任倩,郭净,刘兢轶.中外证券公司业务比较与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08(10)

[5]中外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分析[J].管理科学,2004(17)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5

用户数及收入增长趋缓、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却不断提高、竞争成本不断增加, 这些都要求电信运营商一方面更加关注已有服务及第三方服务的捆绑与整合;另一方面更要创新应用, 注重提供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未来的综合信息服务本身将是一个包括传统电信CT业务、IT应用、IT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系统的集成, 传统电信服务将不断走向融合的应用, ICT业务将层出不穷。

ICT服务的捆绑不仅包括传统的电信服务, 也包括功能越来越复杂及多样化的IT应用。在未来综合信息服务运营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多服务的捆绑能力将是电信运营商提高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电信运营商在拓展综合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过程中, 一方面将加强宽带、语音等电信应用的捆绑, 另一方面将更注重对企业IT应用服务的集成能力。同时, OSS/BSS系统作为电信运营商的重要IT支撑平台, 是捆绑业务开通的关键环节, 捆绑服务的提供最终还需要与O S S/B S S系统实现快速有效的集成。

但是现有的技术极大地妨碍了ICT业务的集成。现有的技术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的非标准化;服务的位置和传输协议的非透明化;接口和服务的紧密耦合和各种应用的紧密耦合;各种应用接口的粒度过细, 不能反映业务的真实需求。这些障碍导致了信息孤岛比比皆是, 信息共享实现困难;系统的开发不灵活, 整体弹性小, 市场竞争出击速度和响应速度慢。

在电信服务走向融合应用的过程中, 能否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对ICT业务进行有效捆绑、开通及管理从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便成为了提升竞争力、占领市场先机的关键之一, SOA架构正是提供这一能力的基础。

通过部署SOA来改造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管理平台, 从而完成ICT业务集成, 实现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的转型, 是电信CT产业与IT产业不断实现融合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简介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是一个组件模型, 其概念是Gartner Group于1996年提出的, 它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 (businesslogic) 或某些单独的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模块化, 并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呈现给消费者或客户端。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它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使得构建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

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 (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 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应用开发人员或者系统集成者可以通过组合一个或多个服务来构建应用, 而无须理解服务的底层实现。举例来说, 一个服务可以用.NET或J2EE来实现, 而使用该服务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之上, 使用的语言也可以不同。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 一点是它的灵活性, 另一点是, 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 它能够继续存在。而另一方面, 紧耦合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与其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连的, 因而当需要对部分或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某种形式的更改时, 它们就显得非常脆弱。

SOA可以把企业的业务所包括的不同功能组织成基于标准的、可复用的服务, 可在需要时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服务, 从而实现业务逻辑的迅速组合、集成及重用,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这样, 不仅不需要做工作量相当大的底层的开发, 节省很多精力, 而且不需要去关心底层构件组装之后的业务质量。这种将业务与技术完全分离的模块化架构思想有助于提高电信运营公司的适应性、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更为重要的是, 基于这种体系结构, 系统能在业务逻辑发生变化之后, 动态响应新的需求, 快速重新装配各种业务构件和服务。

2 SOA的模型

SOA架构的体系结构模型通常由以下三种角色组成。

(1) 服务提供者 (Service Provider) 。定义、设计并实现可提供的服务功能, 用WSDL (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 描述这些服务, 并用UDDI在服务注册中心发布WSDL文档, 并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进行响应。

(2) 服务代理 (Service Broker) 。注册、删除或修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数据, 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

(3) 服务请求者 (Service Requester) 。利用服务代理查找所需服务的W S D L文档, 在WSDL的基础上, 通过SOAP协议来与要访问的服务通信。SOA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以下三种操作。

(1) 发布 (Publish) 。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代理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

(2) 查找 (Find) 。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代理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

(3) 绑定 (Bind) 。使服务请求者能够真正使用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与服务请求者通过事先定义好的契约进行交互, 如图1。

3 SOA的基本特征

(1) 服务的封装 (encapsulation) :将服务封装成用于业务流程的可重用组件的应用程序函数。它提供信息或简化业务数据从一个有效的、一致的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变。封装隐藏了复杂性。服务的API保持不变, 使得用户远离具体实施上的变更。

(2) 服务的重用 (reuse) :服务的可重用性设计显著地降低了成本。为了实现可重用性, 服务只工作在特定处理过程的上下文 (context) 中, 独立于底层实现和客户需求的变更。

(3) 服务的互操作 (interoperability) :通过服务之间既定的通信协议进行互操作。主要有同步和异步两种通信机制。SOA提供服务的互操作特性更利于其在多个场合被重用。

(4) 服务是自治的 (Autonomous) 功能实体:服务是由组件组成的组合模块, 是自包含和模块化的。SOA强调提供服务的功能实体的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SOA强调实体自我管理和恢复能力。常见恢复的技术包括事务处理 (Transaction) ,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冗余部署 (Redundant Deployment) 和集群系统 (Cluster) 等。

(5) 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度 (L o o s l y Coupled) :服务请求者到服务提供者的绑定与服务之间应该是松耦合的。服务请求者不知道提供者实现的技术细节, 比如程序设计语言、部署平台等等。服务请求者往往通过消息调用操作, 请求消息和响应, 而不是通过使用API和文件格式。

(6) 服务是位置透明的 (location transp arency) :服务是针对业务需求设计的。需要反应需求的变化, 即所谓敏捷 (agility) 设计。实现业务与服务分离, 就必须使得服务的设计和部署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7) 明确定义的接口 (well defined interface) :Web服务使应用功能得以通过标准化接口 (WSDL) 提供, 并可基于标准化传输方式 (H T T P和J M S) 、采用标准化协议 (SOAP) 进行调用。

4 SOA系统的创建

要创建SOA系统, 可将其应用实现层划分为三层: (1) 服务在最上层, 是最粗粒度的实现, 它作为应用系统的外部视图;而内部的重用和组合仍然使用传统的组件设计。 (2) 组件层。 (3) 类/对象层。通常将经历四个阶段:构建、部署、使用和管理。在构建阶段中, 定义业务模型或流程、软件模型和SOA模型, 这个逻辑模型用类/对象图来进行建模, 然后依据具体的需求给出相应的组件模型, 组件的设计主要在于设计其功能接口;最后就是服务模型, 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 要使用到具体的组件平台或相关的设计模式。之后, 就可以创建一组服务, 这组服务可以与已发布的通用接口一起重用。在部署阶段, 提取创建的服务, 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可执行、可管理的环境之中。在使用阶段, 根据SOA模型来装配应用程序, 并且测试其软件质量以及非功能性需求, 比如性能、可伸缩性等等。应用程序现在已经准备完毕并且可用于用户。最后的管理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中, 可以监控并管理安全性和使用, 以及比较其性能。

SOA只是一个架构, 真正要实现SOA一定需要具体的平台性的产品来支持。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企业级和开源的SOA产品如下。

主流的S O A的核心技术思想:W e b Service、JBI、SCA、SDO、BPEL。

主流的SOA的开源产品技术:Service Mix、

S D O。

主流的S O A的企业级产品技术:B E A Aqulogic Bus服务总线、IBM Web SphereIntegration Developer、IBM Web Sphere Process Server、IBM Web Sphere ESB服务总线。

5 基于SOA的ICT业务范例

图2是SOA编程模型中定义的标准原子构件:很显然它的技术无关性和消费使用 (Consume) 特征, 如:服务、引用、属性、实现, 是实现业务构件化的关键所在。原子构件就可以是一个事实上的业务构件, 当然也可以在原子构件的基础上进行业务组装形成更大粒度的组合构件 (Composite) 。进而若干个组合构件和资源配置文件形成构件包 (Contribution) , 成为独立可部署的业务功能模块。业务功能模块有了SOA标准下的逻辑构件形态和物理构件形态后, 就可开发、可部署、可运行和可管理了, 也就真正实现了标准的业由业务模块形成的标准化构件 (Component/Composite) 实现各自分工的业务功能, 并通过契约化的SOA服务和引用互相协作, 从而实现了一个典型ICT业务集成场景下对电信用户帐户管理的业务应用。这样构件化的SOA应用, 业务流程明确, 协同关系清晰, 可控性、业务复用度和灵活性都更为高效。务构件化。

6 结语

随着SOA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导致ICT业务资源整合的加速, SOA应用必将遍布于电信业务的各个领域, 大量标准化的服务必然大量涌现, 推动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从以业务为中心的货架式经营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方式, 研究如何快速、高效的实现ICT业务集成, 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对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SOA) 做了研究综述, 介绍了SOA的基本特征, 模型的基本结构, 讨论了SOA系统的创建方法, 着重于如何采取SOA体系结构, 构件化的实现ICT业务集成, 从而提高电信业务的生成效率。

关键词: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 ICT业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参考文献

[1]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SOA推动我国电信服务走向融合应用[J].通信产业报, 2007.

[2][美]Thomas Erl[著].[中]王满红, 陈荣华[译].SOA概念——技术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叶钰, 应时, 李伟斋, 等.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及其系统构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2) .

[4]马殿富.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5]梁爱虎.SOA思想、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6

一、现阶段支付结算工具种类及使用情况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包括现金结算、 支票、汇票、汇兑、银行卡等传统工具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定期借记、直接贷记等新兴支付结算工具。

从各种结算工具使用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现金结算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经济活动中现金结算的使用群体以个人、个体、私营经营者为主,出于使用者自身习惯和社会信用环境等因素影响,这类群体既使是在大额结算方面,也不愿使用其他结算方式,甚至出现私营业主每日从账户提取高达几百万元现金进行支付,或者干脆将营业收入款存入个人储蓄账户,以方便提现。

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中,仍以支票、汇兑、汇票等传统结算工具为主。由于个人支票推出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难以大规模推广普及,因此使用的主体也仍限于单位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以及部分异地个人资金往来。

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发展迅速,但所占比例不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银行现代支付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以网上银行、定期借记等为代表的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支付结算方式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使用者习惯、安全意识以及费用等方面的影响,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二、现阶段各支付结算方式中服务收费总体情况及影响

在目前经常使用的各种支付结算方式中,现金收付收费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近几年个别商业银行开始执行大额取现收费、银行卡取现收费等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够理想,甚至干脆就没有执行起来, 客户的现金存取目前还基本处于“来去自由”的阶段。网上银行等现代支付方式交易费用标准参照柜面汇兑标准执行,同时另外收取证书工本费、证书年费等相关费用,且各商业银行之间差别较大。

从收费标准的差别来看,目前基本上呈现的是“反向调节”的状态, 即最原始、成本最高的现金等结算方式收费最低,支票、汇兑等传统非现金结算方式收费标准适中,而最快捷、最方便的网上银行等支付结算方式相对来说收费却最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支付结算工具的选择。

三、对利用服务收费杠杆调节、影响、优化支付结算工具结构的建议

(一)努力减少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中的现金结算量

建议对单位客户、个人客户现金存取进行按比例收费,促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现金结算逐步向支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转账结算方式上转变。

(二)调整柜面业务与离柜业务收费标准,提高支付结算的离柜率

离柜业务具有高效快捷、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点,且相对成本低廉,因此,只有将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离柜业务收费标准降低至柜面收费标准以下,才能真正起到引导与促进人们选择此类结算方式的作用。

(三)大力推广批量化、集约化结算方式

发放职工工资、缴纳水电费等公共事业费具有集中批量的特点,目前各商业银行系统也都逐步实现了集中代收、代付,但从业务实际发展来看,此项业务的收费也一直是影响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做好收费标准的优化,引导客户使用银行柜面或网上银行集中代收代付方式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降低业务处理成本,实现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双赢也是必然的选择。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7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 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 不运用和少运用自己的资产, 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这就是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中间业务与传统的存、贷业务比较, 它具有风险低、收益较稳定、不需占用自有资金等优点。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 收益结构也将逐步转向一种更分散的, 而且也是比较平衡的收入结构, 从而实现对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平衡发展, 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平衡发展, 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考虑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其中间业务发展与收益结构的转型:

一、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品种, 扩大经营范围

由于各种原因所限, 一些中间业务向纵深发展受阻, 那么国有商业银行就应从开拓新的经营品种入手, 如信托类业务、租赁类业务、包括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回租租赁等;咨询类业务, 包括资产评估、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组合, 家庭理财。这些智力密集, 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重日要利润来源。另外, 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 刺激广大居民对各类金融服务的需求, 以扩大中间业务的服务范围。

二、收费标准应体现层次化的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这里, 我们可以强化一下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意义:首先将会对行业竞争态势产生显著影响, 银行之间的竞争会逐步深化, 形成公平价格。银行之间竞争环境会更为公平, 以本身的实力、信誉、服务水平为收费标准, 避免乱收费。其次, 收费将提高银行服务的水平, 业务创新, 吸引客户,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 这种规定还可以细化, 如商业银行在制定收费标准时, 就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 大客户与小客户之间的资金差异, 以及不同地区的观念上的差异等, 收费标准应呈层次化的特点。只有这样, 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三、巩固已有的优势, 抢占利润至高点

1.我国银行中结算类中间业务已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其中国际结算业务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际贸易将飞速发展, 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将会大大增加, 市场份额可观。目前, 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都开展了国际结算业务, 特别是中国银行, 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因此, 各商业银行应在操作规范、结算技术, 网点增加上多下功夫, 并进一步增强业务的灵活性, 形成多样化服务, 不断拓展融资性结算业务, 如打包放款、出门押汇, 引入创新的结算业务, 如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 作为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补充。2.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管理的加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要有长期发展准备。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 这类业务应成为基础性中间业务。3.利用证券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 保险业发展的潜力, 为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在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破产时期, 开展咨询类服务, 以建立符合当前市场特点的新型银企关系。

四、重视对中间业务人才培训和利用

中间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 要求从业人员不光要有复合性的、广博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开拓新业务、新领域的能力。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 要唯才适用, 给人才以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进而推动各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由个人信用和社会信用两部分构成, 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途径, 一是宏观约束机制, 二是行业自律机制。一般来说, 自律机制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宏观约束机制, 则要靠完备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及法律约束。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 国有商业银行应率先建立较为有效的重点关注客户信用系统, 这样可以既弥补个人信用体系缺失可能带来的风险敞口, 同时又进一步完善了法人客户社会信用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才能为中间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在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方面, 美国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设置专门机构, 开展对个人信用调查、收集并保存信用资料。建立资料库, 不同地区机构之间签署可以互相利用资料库的协议, 可以获得迁居另一处的个人信用资料。

六、强化中间业务的监管体制

中间业务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应灵活监管手段, 既不能过度宽容又不能过度遏制创新业务的发展。如存折炒股, 应防止企业资金通过个人账户进入股市以及通过银行承兑的票据进行贴现后进入股市。对保管箱业务可能出现的变相腐败现象, 如保管受贿、走私等获得的钱币等要严加防范。

七、完善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 填补了有关中间业务在规章制度方面的空白;例如工商银行为加强中间业务管理, 整合业务资源, 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于2002年1月19日制定并印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 (试行) 》, 涵盖了中间业务九大类420种业务, 并且从定义分类、组织管理、申请审查、收费、内部授权和风险防范、违规行为处罚等几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以及规章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还需进行细化和完善, 加以创新。同时, 应规范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的有关规章, 使它更符合国际惯例, 对新型的结算业务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但能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且将改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收益结构。总之, 在扫除一些障碍性因素的同时, 采取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中间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才能真正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支柱业务。

参考文献

[1]邵承伟;国有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思路及对策;金融时报;2007年06月

[2]孙晨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及研判;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3]刘拓知;国有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8

业务流程的结构化特征, 描述了业务规则、文档、信息、资源和任务在业务流程的结构框架中传输、流动。[1]传统数据挖掘方法面向特定分析而专门建立的主题数据, 不涉及业务流程的结构特性。近年兴起的“工作流挖掘” (Workflow Mining) 也只是基于工作流日志挖掘工作流模型, 而不考虑已有业务流程结构特性。[2]文献表明, 至今鲜有针对业务流程结构化特性的数据挖掘研究。

为挖掘业务流程的结构化特性, 需要引入针对结构数据的挖掘方法 (结构数据挖掘算法) 。由于业务流程的结构特性多被表示为具备特定性质的图结构模型, 因此将图结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业务流程结构模型是非常自然的思路。

近年来, 图结构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有了突出成就, 大量频繁子图模式挖掘算法涌现出来。如基于Apriori算法思想的AGM算法[3]和FSG算法[4]、基于FP-Growth算法思想的gSpan算法[5]、基于子图“交”和“扩展”两种操作的FFSM算法[6]等。

本文将gSpan (Graph-based Substructure Pattern Mining, 基于图的子结构模式挖掘) 算法应用于简单Petri网模型, 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频繁结构挖掘, 即从独立或多个相互关联的业务流程模型中挖掘得到频繁出现的子结构。

本研究工作的实践意义在于:在获得业务流程频繁结构后, 决策者即可从模块划分、流程设计、资源分配、组织机构等多方面优化频繁子结构, 从而把握庞大业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以提高整体业务流程效率。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业务流程频繁结构可以用来刻画业务流程的结构特性, 依据结构特性区分不同的业务流程集合, 是依据结构特性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和聚类的基础。

2 频繁子图模式挖掘算法———gSpan算法分析

设S为库所集, T为变迁集, F为有向弧, F是由一个库所和一个变迁组成有序偶集合。

其中dom (F) 是所有有向弧中起点的集合, cod (F) 是所有有向弧中终点的集合, 即,

库所、变迁和有向弧在图中分别用圆、矩形和箭头表示。

在使用简单Petri网表示业务流程时, 库所表示业务案例所处的状态, 变迁则表示对某案例所执行的操作, 有向弧没有实际意义。

简单Petri网表达的业务规则, 可以由顺序、并行、选择、循环4种基本结构组成 (图1) 。

频繁子图模式挖掘算法———gSpan算法[5,6,7,8]采用了FP-Growth算法思想, 其基本步骤如下:

Step 1:编码:利用编码标识图结构;

Step 2:产生初始子图:计算所有边的支持度, 得出所有频繁1边子图;

Step 3:子图扩展:将频繁k边子图扩展得到k+1边候选子图;

Step 4:剪枝:将非频繁和重复编码的k+1边候选子图删去。

算法形成一棵“边扩展频繁子图搜索树”, 由此得到所有频繁子图 (图2) 。

2.1 图的编码

gSpan算法的研究对象是带标记的无向图, 即无向图中顶点和边均带有标记, 标记视为该顶点或边的属性。两个图只有结构和标记完全相同, 方可视为相同或同构。

gSpan算法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的策略 (Depth First Search, DFS) 为图编码。依据不同的搜索顺序, 一个图可以建立多个DFS编码。为保证一个图只能表示为唯一编码, g Span算法对边标志和顶点标志排序, 并结合深度优先搜索顺序, 建立DFS词典序 (DFS Lexicographic Order) 。依据DFS词典序对一个图的DFS编码排序, 使用其中最小的DFS编码标示该图, 称为最小DFS编码。

如果图G和图G′是相同或同构, 则min (G) =min (G′) , 其中min (G) 为图G的最小DFS编码。因此, 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同或同构, 只需判断其最小DFS编码是否相同。

构建DFS编码的方法如下:

(1) 以任一顶点为起点, 按深度优先搜索的规则遍历顶点。访问到的边称为“前向边” (Forward Edge) , 未被访问到的边称为“后向边” (Backword Edge) 。

(2) 按访问顺序记录前向边信息。其中, 一条边表示为五元组 (i, j, li, l (i, j) , lj) , i为始端顶点的访问顺序, j为终端顶点的访问顺序, li为始端顶点标记, l (i, j) 为边标记, lj为终端顶点标记。

(3) 加入后向边信息。后向边加入的规则如下:给定顶点v, 以其为起点的所有后向边列于以其为起点的所有后相边之前;若v无以其为起点的前向边, 则将以其为起点的所有后向边列于以其为终点的前向边之后;若v有多条后向边, 则按终点的访问先后顺序排列。

依次所得编码即为该图的一个DFS编码, DFS编码所显示边的先后顺序, 称为边序

假设Z={code (G, T) |T是G的一个DFS搜索方式}, 假定在标号集合 (L) 中有一个线性序列 (

2.2 边扩展方法

gSpan算法采用了最右扩展 (Right-most extension) 策略, 记作G◇re, 其中G为被扩展图, e为所扩展的边。最右扩展的关键在于保证扩展一条新边后, 只需将扩展边的DFS编码附于原图最小DFS编码末尾, 无需变动原图最小DFS编码边信息顺序。

“最右扩展”是指依托最右路径进行扩展。给定一个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顺序, 首先访问顶点称为根, 最后访问的顶点称为最右顶点, 从根到最右顶点的直接路径称为最右路径。

最右扩展G◇re的规则如下:e可以添加到最右顶点和最右路径上另一个顶点之间 (后向扩展) ;可以引入一个新的顶点并连接到最右路径上的顶点 (前向扩展) 。

2.3 剪枝规则

(1) 非频繁候选子图:某候选子图G非频繁, 则其扩展子图必非频繁, 可将图G及其所有扩展子图删除。

(2) 重复编码候选子图:某候选子图G的DFS编码不等于min (G) , 说明图G及其扩展子图的同构图已被检索过, 可将图G及其所有扩展子图删除。

3 基于简单Petri网的g Span算法

将gSpan算法应用于简单Petri网的基本思路如下:

(1) 有向图化:将简单Petri网转化为带标记的有向图;

mining, 基于有向图的子结构模式挖掘) 算法:构建适用于带标记的有向图的gSpan算法。

由此可将d-gSpan算法应用于简单Petri网所转化的有向图, 从而得到简单Petri网的频繁结构, 即实现业务流程的频繁结构挖掘。

3.1 有向图化

简单Petri网转化为带标记的有向图需要经过以下两个步骤:要素转换和重新标记。

(1) 要素转换。即将简单Petri网中的三元要素 (库所、变迁和有向弧) 转化为二元要素 (顶点和有向边) 。

要素转换规则如下:将一个库所视为一个顶点, 该顶点的标记为原有库所标记;将一个变迁及其前后两条有向弧视为一条有向边, 该有向边方向与原有有向弧相同, 其标记为原有变迁标记。据此, 简单Petri网四个基本结构要素转换, 如图3所示。

(2) 重新标记。简单Petri网中库所和变迁的标记往往过于详细, 不适于结构数据挖掘。此处以图4为例, 三级不同部门的文件审核业务流程分别如图 (a) 、图 (b) 、图 (c) 所示。虽然三者均符合图 (d) 所示的有向图结构, 但是由于有向边标记不同, 数据挖掘过程中三者并不被视为同构子图。因此, 在要素转换后, 需要对有向图中的标记重新定义。标记详略程度是否合理, 会直接影响到图结构数据挖掘效果。如果标记过于详细, 子图之间的差异度较大, 会忽略很多“有趣”的频繁结构;如果标记过于简略, 子图之间的差异度较小, 会挖掘出大量无实际意义的频繁结构。

标记合理的详略程度并没有固定标准, 多取决于用户所设定的挖掘目标, 需要结合业务流程背景知识分析, 并进行多次试验加以验证。在重新定义标记时可以依循以下4项规则:

(1) 简化顶点标记。在简单Petri网中, 变迁作为主动方推动了业务案例所在库所的变化。因此, 可以将顶点标记简化为无意义的字母标记, 而把有向边标记作为识别有向图的主要标志。

(2) 弱化参与者角色。在多数情况下, 用户多依据任务内容划分任务类别, 而非参与者角色。因此, 任务内容将是识别频繁结构的核心, 而参与者角色则意义不大。

(3) 分析任务核心技能。在任务内容细节繁杂的情况下, 任务核心技能决定了该任务所需的资源, 因此, 可以依据任务核心技能判断任务是否相同, 即其标记是否相同。

(4) 设定逻辑标记。将And-Split、And-Join、Or-Split、Or-Join这样的逻辑结构利用标记标识出来, 有助于数据挖掘时识别逻辑结构。

3.2 d-gSpan算法

d-gSpan算法是gSpan算法在有向图上的拓展, 其基本思路是:

(1) 设计新的编码方法d-DFS编码, 添加边的方向信息;

(2) 依据原有DFS词典序规则, 得到最小d-DFS编码;

(3) 依据d-DFS编码方法, 采用最右扩展策略, 由频繁一边子图扩展并剪枝, 构建边扩展频繁子图搜索树。

由此得到该有向图的所有频繁子图。

具体概念如下:

(1) d-DFS编码。在DFS编码中, 一条边表示为五元组 (i, j, li, l (i, j) , lj) , 其中包含了始端和终端, 即记录了边的访问方向。

d-DFS编码在此基础上, 将一条边表示为六元组 (i, j, li, l (i, j) , lj, d) , 其中d为布尔型标志符, 表示有向图中边的实际方向与访问方向是否相同, 若两者相同则标识d为“T” (True) , 否则标识d为“F” (False) 。

如图5所示, 图 (a) 为带标记的有向图, 图 (b) 为深度优先搜索树, 其中顶点标记括号中为顶点访问顺序编号。图 (a) 所示有向图如采用图 (b) 所示的深度优先搜索方式, 其DFS编码即为: (0, 1, X, a, X, T) - (1, 2, X, a, Z, T) - (2, 0, Z, b, X, F) - (1, 3, X, b, Y, F) 。

(2) 边扩展策略。此处仍采用gSpan算法的最右扩展策略, 但是对k边有向子图进行一次边扩展, 可以得到两个k+1边有向子图。如图5中, 图 (a) 进行一次右扩展, 所得新边可能是 (1, 4, X, c, Z, T) , 也可能是 (1, 4, X, c, Z, F) 。

(3) 剪枝策略。剪枝策略与gSpan算法类似:将非频繁有向子图及其所有扩展子图删去;将d-DFS编码非最小d-DFS编码的有向子图及其所有扩展子图删去。

4 实验

本文以列车入段检修业务流程Petri网模型为例, 说明如何使用支持有向图的g Span算法挖掘频繁结构模式。列车入段检修业务流程简单Petri网模型如图6所示, Petri网中变迁标记如表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1) 将Petri网转化为有向图。将变迁与其前后有向弧合并, 忽视库所标记, 重新标记变迁并排序 (如表1、表2) 所示, 得到有向图如图7所示。

(2) 应用d-gSpan算法。设最小支持度为2, 应用d-gSpan算法, 可得四边及四边以上频繁有向子图如图8中图 (a) 、图 (b) 所示。

(3) 结果分析。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图8中, 图 (a) 和图 (b) 可以组成图 (c) , 其含义为:检测若合格, 则发出合格证, 并机车出段;检测若不合格, 则重新修理, 并再次检测。

由图7可以看到, 很多子结构较为相似, 只有极小部分图形不同, 但是算法中仍然将其视为不同子结构, 因此无法直接挖掘出图c。

5 总结

本文针对业务流程的结构特性, 提出了将图结构数据挖掘算法应用于业务流程模型的思想, 具体将gSpan算法应用于简单Petri网模型, 提出简单Petri网有向图化和d-gSpan算法的可实践方法, 实现了业务流程频繁子结构挖掘。

从理论深度来看, 简单Petri网是一种简单的模型, 不足以涵盖业务流程的全部要素, 无法体现业务流程的复杂性;g Span算法只是实现了频繁子结构挖掘, 更复杂的结构数据挖掘操作, 如分类、聚类还没有实现。

从实验结果来看, 所挖掘的业务流程频繁子结构具有可理解的含义, 但是所得结果较为零散, 需要结合背景知识人工整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g Span算法的区分标准较为严格, 无法识别出相似图形。

因此, 本文只是作为业务流程结构数据挖掘方面的起点, 还可从以下3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复杂业务流程模型的频繁子结构数据挖掘;

(2) 复杂结构数据挖掘操作;

(3) 结构数据挖掘的模糊化。

参考文献

[1]甘华鸣.业务流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2.

[2]李燕, 冯玉强.工作流挖掘:一种新型工作流自动化建模方法[J].计算机工程, 2007 (4) .

[3]A Inokuchi, T Washio, H Motoda.An Aprioribased Algorithm for Mining Frequent Substructures from Graph Data[C]//Proceedings of the4th European Conf.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PKDD) , 2000.

[4]M Kuramochi, G Karypis.Frequent Subgraph Discovery[C]//Proceedings of the2001IEEE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Washington, DC, USA, 2001.

[5]X Yan, J Han.Graph-based Substructure Pattern Mining[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02) , 2002.

[6]J Huan, W Wang, J Prins.Efficient Mining of Frequent Subgraph in the Presence of Isomorphism[C]//Thi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2003) , 2003.

[7]袁崇义.Petri网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顺势而为,打造多元化业务结构 篇9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在白酒行业上演的同时也考验着与其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波及了相关的无数行业。而酒包行业作为酒产业链中的上游行业,在2013年的发展中也深受政策和白酒行业市场战略调整的影响:高端白酒包装市场份额大幅萎缩,销售收入下滑严重;酒包行业不得不随白酒行业一起调整,进而转战中低档白酒包装市场,期望以中低档白酒包装市场份额的增量去尽量弥补高档白酒包装市场萎缩所留下的空间。

概言之,2013年,酒包行业发展受阻,其日子也和白酒行业一样艰辛,一样难过。

蓝剑包装的2013

以白酒包装和啤酒包装为主营业务的四川蓝剑包装集团(以下简称蓝剑包装)也随白酒行业的震荡而经历了阵痛。

2013年,蓝剑包装全年实现含税主营销售收入7.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具体而言,在公司各项经济指标中,白酒包装销售指标未完成预期,利润指标同比大幅下滑,其他经营指标基本达到了年初预期;其中,高档白酒包装的销售收入仅占总体的41.8%,中低档白酒包装销售收入则占到58.2%。

事实上,在2013年初我们便已经预见到这一年白酒行业的逼人形势。因此,我们不断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并积极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水深火热的市场竞争。

1. 以市场为中心,顺应市场变化,调整销售策略和市场结构,在积极做好客户服务和维护市场稳定的同时,将市场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

2013年的高端白酒销售市场景气不再,各大白酒厂均采取“顺价保量,控量保价”等措施,因而我公司主营的高档手工盒业务也随之大幅下滑。

如此状况下,我们及时进行白酒包装的转型,适时调整销售策略。一方面,积极参与主要酒厂客户普盒老产品的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从而弥补了大幅下滑的高档白酒包装业务量,效果显著;另一方面,积极与二、三线酒厂深入合作,实现中低档酒包业务的增量;此外,不断配合和满足主要啤酒厂客户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产量增加的需求,使公司的啤酒包装业务量得以增长;同时,陆续开发国内大中小型啤酒企业的包装市场,实现啤标业务、玻瓶业务和瓶盖业务的增量。

2. 强化内部管理。以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不断进行内部挖潜,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多渠道节能降耗;以高品质、优势成本产品及优质服务赢得客户认可。这种做法不仅稳定了老客户,还赢取了新的市场份额。

总之,通过采取如上两方面措施,我们以中低档普盒业务的增量、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基本实现了公司总的销售预期。

至于我公司白酒包装销售未达到预期、利润目标同比下滑,在我看来,这主要在于政策环境的影响,进而使得高附加值的高档白酒包装销售市场份额锐减,销量大幅下滑。

酒包行业回归调整的利与弊

事实上,在“反四风”政策的影响下,和我们蓝剑包装一样,许多酒包企业的中低端白酒包装份额均有所提升。在我看来,这种调整对酒包行业的影响利弊共存。

“利”主要体现在伴随着酒包行业的回归调整,很多大中型白酒包装企业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对待和培育中低端白酒包装市场,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中低端白酒包装市场份额在这些企业中大幅提升。虽然这些中低档包装的附加值(利润)不高,但产量大增将会促使白酒包装企业回过头来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来争取基本的利润。这种调整和回归,有利于酒包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更有利于大中型、有实力的包装企业的发展。

“弊”则在于这种调整必然会加速白酒包装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调整以前,大中型、有实力的酒包企业抢占的主要是高中端白酒包装市场,而一般普通的小型酒包企业则更关注于对中低档白酒包装市场的争夺。可以说,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各有市场,相互间有竞争但低端市场所受干扰相对较小。调整后,大家争抢的目标市场则更为一致。相对而言,以前有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酒包装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或许小于小型酒包企业,而今后规模小且无竞争实力的酒包企业可能更加举步维艰。我们可以想象,经过这场激烈的竞争,行业内重新洗牌,出现整合,没实力的小型酒包企业不是面临倒闭就是不得不被有实力的大中型酒包企业收购兼并;同时,由于高档手工盒的锐减,中低档包装盒骤增,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导致用工需求减少,从而影响就业。

迎战2014

产品售价持续下调,能源、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等仍在不断上涨是我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可以预见,2014年,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及国家政策影响,白酒行业高档酒疲态仍难以改变,国内酒包行业将会继续面临高档酒包装销售市场大幅下滑、中低档酒包装市场之争越演越烈的局面,竞争环境将会更加恶劣,酒包企业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然而,企业要生存,要想实现2014年预期目标,只能迎难而上。蓝剑包装希望充分利用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

1. 利用公司包装印刷门类广的优势,继续调整市场结构,涉猎高档白酒包装以外的更加广阔的包装市场,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例如,从材质上讲,我们有纸质包装、塑膜塑料包装、玻瓶包装、铁质瓶盖包装;从业务范围来讲,有标、袋、膜、盒、箱、瓶、盖等;从印刷门类讲,我们有胶印、柔印、凹印、丝印、数码印刷等,几乎所有的印刷门类均已涵盖。

2. 利用公司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优势,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印刷工作,不断寻找产业亮点。

3. 利用原有的市场优势,创新思维,在稳定现有业务的同时将业务领域向纵深开发。我们的白酒包装要走中低档的大众化、平民化路线,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寻找新的市场亮点,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业务,实现最大增值;我们要优化产品结构,控制好业务风险,全力以赴狠抓市场的稳定、开发与拓展,并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逐鹿西南地区甚至全国包装市场。

业务的系统结构 篇10

据了解, 2012年在整个机械装备行业遭遇“寒冬”的情况下, 福田雷沃重工实现了逆势增长, 全年实现产品销售达83.8万台, 销售收入达186.3亿元, 同比增长16.4%;其中雷沃农业装备实现销售收入86.7亿元, 同比增长19.1%。

雷沃谷神小麦机、玉米机、水稻机以及雷沃拖拉机4大业务齐头并进, 持续领跑我国农业装备行业。福田雷沃重工副总经理王玉荣的一句总结, 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掌握市场动态, 进行结构调整, 实现业务升级。

致力结构调整, 四大系列升级突破

福田雷沃重工自1998年进入小麦机领域以来, 不断引领我国小麦机行业。面对日趋理性的小麦收获机械市场, 雷沃农业装备业务率先提出了产品升级的新策略, 致力于研制生产小麦机中高端产品, 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势产品组合, 成功推出雷沃谷神GN70及雷沃谷神GE40。

尤其是雷沃谷神GE40的成功推出, 彻底改变了小麦收获机械产品的竞争格局, 把市场主流机型从以2.5 kg/s喂入量引向了4 kg/s喂入量以上的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 实现了雷沃谷神小麦机向大喂入量和高端产品的跨越, 提高了雷沃谷神产品的性价比, 进一步巩固了雷沃谷神小麦机市场竞争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

雷沃农业装备自2004年进入玉米机领域以来, 始终坚持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宗旨、以全方位拓展玉米收割机产品线为基础、以最终满足各地农艺作业要求为目的的研制路线。经过8年发展历程, 2012年销量突破6 200台, 成为玉米机行业第一品牌。

其中, 新产品和具有特殊作业功能的产品贡献率超过了50%。此次商务会展出的雷沃谷神3—7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 集合了雷沃农业装备多年来研发的众多核心技术, 尤其是雷沃谷神CP07七行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亮相, 更是彰显了雷沃农业装备在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研制领域的实力。

在水稻机领域, 新技术、新产品和“全心为你”的雷沃服务, 让雷沃谷神水稻收割机创造了销量突破14 800台的良好业绩。商务会期间展出的雷沃谷神水稻机系列新产品,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其中雷沃谷神HG系列水稻收割机清选能力强、作业效率高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该机采用的进口液压无级变速器, 实现了行走机构的全面升级。

在拖拉机领域, 雷沃拖拉机也实现了逆势增长, 销量突破61 800台。雷沃拖拉机产品资源丰富, 实现了13.23~238.88 kW (18~325hp) 的产品覆盖, 能够满足用户对各类产品的作业需求。为更好地适应产品竞争需要, 雷沃农业装备根据不同作业环境的农艺变革, 不断进行产品的技术挖潜, 从而拉动了产品的销售。

正是遵循了以用户需求为先导, 不断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雷沃农业装备实现了小麦机、玉米机、水稻机以及拖拉机业务的不断升级, 继续领跑我国农业装备行业。

营销服务创新, 不拘一格释放正能量

产品是基础, 渠道是保障。为强化渠道能力, 2012年雷沃农业装备在渠道培养方面可谓是“不拘一格”。据了解, 雷沃农业装备业务2012年提出了营销转型战略, 提升分销能力、培育优势网络、创新分销业务模式、加强终端形象建设等举措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全面实施。雷沃农业装备通过高端培训、出国考察及政策支持等多种举措, 持续提升终端分销网络的管理能力、业务素质与作业能力, 使企业与终端网络的“战略联盟”关系不断深化。

毋庸置疑, 分销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人”, 确切地说关键在于分销网络负责人的能力提升。为突破传统模式对人的能力提升的限制, 雷沃农业装备业务大胆创新, 通过“清华高管培训班”这一高端理论培训模式, 武装“关键人”的知识头脑, 开拓个人视野, 有力提升了雷沃农业装备经销商负责人的管理及业务作业能力;同时, 通过走出国门学管理强化“关键人”的感官认识与理解, 实现知行合一。

随雷沃农业装备出国考察的经销商赵俊杰最大的感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所带来的无限收获。“这次出国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雷沃农业装备所强调的形象店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后续, 我们一定将所学到的、看到的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公司管理运营中。同时, 我们要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用户培训工作, 全方面提升用户能力, 让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优势网络建立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的管理”——这是雷沃农业装备分销网络管理多年来的经验之谈。据了解, 自2007年开始, 雷沃农业装备率先在行业内推行形象店建设工程。根据终端经销商运营能力、区域市场容量、市场未来发展远景等将形象店划分为A、B、C三类进行前瞻性规划, 并逐步着手在终端建立集整车销售、服务、配件供应及信息咨询等全系列服务的品牌形象店, 以满足农机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现实需求。

经过5年的试运行及全面运营, 雷沃农业装备业务实现了标杆店在每个市场区域的建立, 以标杆店为基准又实现了各类形象店的发散式布置。截止目前, 雷沃农业装备业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387家形象店, 形象店的比例占到全面终端网点的85%以上。规范标准统一的管理, 为广大用户带来了超值的品牌消费体验, 雷沃农业装备自然成为广大用户的首选。

“立足雷沃, 放眼世界”是现阶段福田雷沃重工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思路, 营销转型是福田雷沃重工推动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全面实现这一目标雷沃农业装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先后创新性组织了经销商“清华高管班”培训、“新加盟培训”及“经营策略支持”等运营能力提升活动, 为雷沃农业装备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经销商团队。

上一篇:安装作业平台下一篇:门诊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