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业务系统

2024-09-21

互动业务系统(共7篇)

互动业务系统 篇1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个体差异带来的观视体验的不同。使得人们对电视的观看由直播向点播转变, 由被动接收改为主动查找方式的变化。这给广电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重庆有线的机顶盒类型多, 版本多, 且后期还有新的终端设备接入现网, 如家庭网关、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而目前的认证平台已无法支撑后续灵活业务部署。在这样的背景下, 就需要一个具有支持多个不同类型, 多种类型的终端接入认证平台, 点播业务认证, 授权平台来支持后续的业务发展。

由此需要替换目前的机顶盒认证系统, 更换具有更强认证功能的系统来支持不同的终端接入。加入互动认证的模块, 支持互动业务的开展。

1系统介绍

新业务认证系统, 应保证目前现网所有的终端的开机流程不做改变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认证, 除此之外还要支持新的终端。如:家庭网关、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等。且接入的接口应尽可能的统一或限定在有限的个数。具备互动业务的认证、鉴权、询价、点播确认等功能支持点播业务的开展。同时支持为促使用户点播、满足市场的推广策略系统应具备一些优惠策略。如时段优惠、片源优惠、订购优惠。

1.1系统范围

SSO (单点登录认证) 认证服务是互动业务认证系统的子系统, 位于用户 (STB/PC) 和双向互动服务簇之间。担负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请求接入、业务路由等功能。也为后台管理系统提供管理员登入的身份认证。为信息认证系统提供终端认证凭证的管理和校验, 代理服务凭证的发放和校验。如图1所示。

本系统不参与处理信息系统的具体业务, 也不负责数据的维护。本系统不侵入其他系统的代码中, 只是负责过滤和检测。

1.2总体介绍

互动业务认证系统主要完成互动业务的验证、授权和记账。其主要功能用于管理何种用户可以访问何种对应服务设备的权限, 具有访问权的用户可以获得对应服务为那些。如何对正在使用的系统资源的用户所使用的资源数量进行记录。具体为:

1.验证: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 确认用户是否可以获得对应服务的访问权限。

2.授权:定义用户可以使用哪些指定资源的存取权。

3.记账:记录用户对各种网络服务的用量, 并提供给计费系统。

首先, 认证部分提供了对用户的身份的确认。整个认证环节是采用在终端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的方式来进行用户身份的权限审核。认证的原理是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权限标识。由业务认证服务器将用户的唯一标识同后台数据库中所有用户的标识进行逐一比对。如果符合, 则返回认证通过。如果不符合, 则拒绝对用户提供后续业务连接。

接下来, 用户需要通过获取响应授权来获得对应服务的权限。比如, 登陆系统后, 用户可能会执行查询来进行自身相关信息的查询, 授权会在这一过程中检测当前用户是否拥有执行这些命令的权限。授权过程是一系列控制策略的组合, 主要用于确定服务的种类或质量分别为那些, 用户所被允许使用的服务有哪些。一旦用户通过了认证, 他们也就被授予了相应的权限。

最后一步是记账, 这一过程将会计算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数量。

验证授权和账户同样由业务认证服务器来提供。业务认证服务器是一个能够提供这三项服务的程序。

2系统架构方案

2.1系统运行环境

依赖本认证系统的应用是各种应用的增值系统, 所以本系统也发布为Tomcat下的http/https服务与后台服务的web service服务两种方式, 方便与其他系统的灵活集成与接入。

2.2系统部署架构

如图2所示。

2.2.1系统服务网络

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能够支持各种各样的负载均衡策略。大大提高各节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防火墙:防火墙对系统的后台服务器进行保护, 其防范对象是来自公共网上的对后台系统安全的威胁;

局域网交换机:实现对认证系统的服务器、BOSS系统、VOD平台等的互连, 可以在此划分VLAN。

2.2.2应用系统主机和存储系统

统一认证服务器:存储用户认证信息, 并提供目录服务;完成所有地区的用户使用互动业务、增值业务及未来其他业务的统一认证和授权处理, 配置4台服务器, 通过负载均衡服务器实现负载。

SSO管理服务器:负责同终端接口进行对接, 保证现网终端版本无需升级;配置2台服务器, 考虑负载均衡。

开发测试服务器:用于软件版本上线前的现场的开发、测试。

3系统总体设计

3.1业务功能

如图3所示, 业务认证系统会对接很多的外围系统, 包括企业内部的运营支持系统、BOSS、客服、网管、支付。对外的增值系统, 信息平台, 游戏平台, IMS系统等。

业务认证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模块:系统管理, 统一会员管理、业务认证、用户管理、合作伙伴管理、业务管理、产品管理、订购管理、统计分析, 外围接口。

该方案可将不同系统的不同账号通过统一会员管理将账号统一, 避免由于系统过多导至用户需要记住大量的账号与密码的问题。进行模块化划分与开发, 各个模块的边界与功能进行清楚的界定, 有助于各小组专注于本模块的功能、性能开发。

针对业务我们根据功能与职能不同分别设计了三个模块。SDP (业务分发平台) 、SSO (单点登录认证) 、AAA (认证平台)

SDP:提供外围系统的接入能力, 并进行用户管理, 订购管理等, 采用java开发, B/S模式。

SSO:提供终端的开机认证能力, 包括登录, 开始登录。采用C++开发, 只提供后台服务。

AAA:提供包括点播在内互动业务内证的认证、授权、计账。包括优惠策略的计算。采用C++开发。提供后台的认证服务。

3.2总体架构

系统内部架构如图4所示。

统一业务认证的建设目标是为互动业务平台、相关增值业务系统提供可扩展的、稳定的、高效的认证、授权和记账服务。

通讯协议处理部分功能:该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方系统认证通信请求, 并将经过认证系统处理后的认证结果返回给第三方系统, 需支持WebS ervice、TCP/IP、UDP等不同种类通讯协议。

格式解析处理部分功能:用于第三方系统发送过来的认证请求数据包根据接口协议进行内容解析, 其中包括对第三方数据来源校验、属性解析等部分;对认证完成后的数据按照同第三方系统约定的格式进行封装。

认证授权记帐处理池:对已经通过解析处理模块后的认证请求进行具体的业务或服务的认证、授权、记帐处理。该部分涉及到大量的策略计算、数据查询修改等操作, 是认证业务最核心部分, 在该阶段采用多线程并行处理机制。

公用功能:分为系统日志、配置功能界面、注册重载几个功能。

数据存储MyS QL:用于存储认证运行中的临时数据, 包括用户token, 用户基本信息、用户订购信息、产品信息、资费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供应商等信息。

3.3业务流程设计

开机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说明如下:

1.终端通过携带智能卡号询问登录;

2.SSO生成随机token返回给终端;

3.终端将密码与和token进行组合加密发回至SSO进行密码验证;

4.SSO验证通过, 返回给终端访问首页。

首页分发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4技术要点

4.1设计思想

在设计时参考已有的成熟的开源软件, 吸收其成熟的架构。同时, 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工作成果, 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 融入先进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的改进和扩展, 划分出终端认证管理、门户负载调度、启动以及SOAP认证服务/客户端等模块, 与SSO核心模块共同构成SSO认证服务。

系统前期开发, 负载均衡采用较简单的平均分配原则。认为所有portal服务器的配置相同, 负载能力相同。在请求到来时, 转发分配给用户一个指定好的某IP段的portal服务器。

点播业务的量与频率会非常高, 需充分考虑到程序的处理能力可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编写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4.2关键技术介绍

4.2.1 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 通过Web通讯协议及资料格式的开放式标准 (例如HTTP、XML及SOAP等) 来为其他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部署Web Service以后, 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发现并调用其提供的对应服务。Web Service的主要体现的便利性为跨操作系统和业务平台的互操作性。因此, Web Service完全基于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XSD (XMLSchema) 等并独立于操作系统平台和独立于软件规范标准的新平台。

Web Service通过wsdl格式文件来定义同不同服务之间通讯所使用到的接口名称、动作、传输的数据类型。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依据定义好格式的wsdl文件来用工具依据协议规范独立的生成代码框架。

4.2.2 Memcached技术

Memcached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 主要用于动态网页应用, 以减轻核心后台数据库负载。它通过在内存中缓存数据和对象来减少读取核心后台数据库的次数, 从而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其客户端可以用任何语言来编写, 并通过memcached协议与守护进程通信。

系统中用到的基础数据配置、用户登录token都存储在memcached中, 这样大大提高了开机认证的过程的响应时间, 提升用户体验。

4.2.3 Hibernate技术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 它对JDBC (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ava数据库连接)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 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不仅负责从Java类到数据库表的映射 (还包括从Java数据类型到SQL数据类型的映射) , 还提供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查询检索机制, 从而极大地缩短的手动处理SQL和JDBC上的开发时间。同时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 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使用Hibernate来管理对象和关系数据库的映射, 使得开发人员在开发中不用去考虑数据的检索和修改SQL, 而由Hibernate来做中间的转换。

4.3技术架构特点

4.3.1灵活接入多业务

随着广电行业的发展, 在业务上也呈现出业务的多样性。直播业务, 互动业务, 游戏业务、开机能力业务等等。而这些业务的认证、鉴权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某些甚至是空白。从目前与今后的发展来看, 业务会不断增多、接入终端也有很多种。

系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设计开发的。业务认证平台支持不同业务的接入, 如:机顶盒开机业务, 点播业务, 游戏业务等。系统的认证、鉴权都是基于标准的WebS ervice协议的。只要终端可以过通接口调用服务就可以进行业务的认证、鉴权。而不关心具体的终端。终端可以是手机, 电脑, 智能机顶盒, PAD等等。

4.3.2不同业务认证模式灵活

认证模式灵活是指对于开机的机顶盒是否是广电设备进行认证的不同模式。一种是严格检查模式确认已有终端的存在关系, 只有现网的, 并存在于系统中的终端才能允许接入。而非广电系统中的终端不允许接入。另一种是免认让模式, 只要是来询问的设备都认为是合法设备可以接入广电网络。

4.3.3支持OTT类业务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 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 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 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OTT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运营商对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业务的“昵称”, 其本质是利用统一的内容管理与分发平台, 通过开放的互联网, 向智能机顶盒提供高清的视频、游戏和应用, 是全球性的“云电视”技术系统架构, 例如将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节目传输到TV上, 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等。

4.3.4认证系统进程的单点故障防范

在业务认证系统中, A1主机和A2主机上各起一个实时计费进程, 两个实时认证进程均能独立实在业务认证系统中, A1主机和A2主机上各起一个实时计费进程, 两个实时认证进程均能独立实现实时认证的功能。

认证进程配置两个实时认证进程对应的地址和端口, 在发送请求时采用随机均衡发送。

当有某个进程连接异常时, 将该连接标志为异常, 所有请求均从另一个连接发送。同时间歇探测异常连接是否可重新使用。

5业务认证平台发展方向

5.1广电业务互联网化

目前认证提供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广电在网终端用户, 受众群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互联网化是将更多的客户引入到系统中来, 而非局限在广电网络内的客户。通过会员注册的方式, 将大量游离客户纳入到系统管理, 通过广电特有的一些服务将客户吸引进来。后续可推出大量的增值业务, 系统加入多样的第三方支付, 来方便客户的支付。业务认证平台可对接各式各样的外围系统, 可收集各系统对业务认证平台的修改意见与想法, 持续的改进系统, 向着互联网化越走越远。

移动化、娱乐化的互联网业务作为广电业务的发展方向, 在各大运营商都积极介入和发展自身的大众互联网服务, 也同其他互联网业务公司合作, 为广电的客户、互联网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业务认证系统为多类型的互联网用户接入提供接口, 各类互联网用户通过该平台接入系统, 享受广电的视频、娱乐、游戏等业务。

5.2多维度认证

增值业务平台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类认证模式, 不管是匿名用户还是通过账号登录, 以及广电自有用户可以通过客户信息直接进行业务登录, 认证系统为用户提供多维度, 多类型的接入方式, 满足不同渠道的用户登录需求。

5.3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用户在享受广电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中, 会涉及到费用支付, 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匿名用户支付业务, 具有偶发性、匿名性、快速性等特点, 这类用户要求支付体验必须便捷、快速、安全等需求, 因此对互联网用户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第三方支付来保障支付的安全可靠。

同时为了便于支付的统一管理, 在增值业务管理平台对所有的支付进行分类汇总, 如果支付宝支付的账单模式, 可以提供给用户等相关的查询和对账, 账务统一也便于与财务收入的对接和分类汇总, 也为收入和市场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持。

5.4增值业务接入

除了运营商自身的增值业务, 与运营商合作的第三方增值业务提供方就像增值业务超市一样, 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类丰富的体验, 在与第三方合作过程中, 双方会在用户数据、业务数据上进行共享和交互, 增值业务平台需要将用户信息, 订购行为通过接口同步到第三方平台用户, 广电用户就可以享受第三方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 通过收入结算方式将合作费用结算给第三方。

5.5与运营商传统核心业务计费系统对接

5.5.1订购同步

广电用户在第三方业务平台注册并订购业务后, 由第三方平台将用户的订购行为同步到增值业务平台, 增值业务平台记录后同步到计费系统, 计费系统按照订购时间、产品等要素进行计费。

广电用户在订购了第三方业务之后, 同步到增值业务平台, 平台记录该订购信息后将其同步给第三方平台进行业务开通激活, 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服务。

当以上业务在任何一个平台发起退订或者注销后, 都同步到增值业务平台, 由增值业务平台记录后同步给对应的系统, 保障业务和计费数据的一致性。

5.5.2计费话单

第三方系统的计费话单生成之后, 可以直接同步给核心计费系统供各渠道查询, 业务可以经过增值业务平台进行二次的加工处理, 增加必要的要素有同步给计费系统, 对于部分增值业务平台够识别的完整计费要求, 可以直接进行话单的生成和处理。

6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化的发展和移动业务的日益月新, 如何为客户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 提高客户的粘稠度, 就必然需要给客户提供新颖性、趣味性、便捷性的增值服务或第三方服务, 如果进行这些增值业务的统一管理和运营, 就是业务认证系统下一步需要进行的系统性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昌金, 陈锦宇.电信企业信息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平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 (05) .

[2]李勇.统一认证授权平台的构建[J].成都理工大学.2008.

互动业务系统 篇2

随着网络电视、卫星直播电视、手机电视等新的视频传输技术的出现,传统有线电视的垄断优势消失,视频传输领域的的竞争加剧。这几年各地的有线电视运营商陆续进行模转数的工作,建设数字电视系统,发放大量的机顶盒,增加了很多的付费节目、专业频道和高清节目等,扩大了电视用户的选择面。但是单靠增加节目频道,仍然无法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其原因一是电视用户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在众多的频道中无从选择,往往是浏览过一圈以后,稳定在感兴趣的几个频道中看节目;二是仅提供电视节目服务,与网络上的新闻、娱乐、购物、游戏、聊天等各种快速的信息获取和交互方式相比,业务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吸引电视用户,特别是年轻的用户群。用户对信息需求逐步增长,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信息,因此互动业务成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方向。

有线电视网络可利用的优势有:1)网络覆盖面广,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已接近完全覆盖。2)目前有线电视网络仍占领电视终端的主要阵地,具备将电视终端发展成为家庭信息中心、娱乐中心的基础条件。3)有线电视运营商长期服务于电视系统,累积了视频节目资源,新闻获取渠道等优势。

有线电视网络的转变途径有:1)进行网络的双向改造,建立HFC广播通道和IP双向数据通道并行的网络,HFC广播通道作为电视节目和点播节目流等海量数据下传的通道,IP数据通道则是通信信令交互的通道。2)在双向网络平台上开发和建立多元化互动业务系统,使电视成为家庭多媒体终端。

数字转换、双向网络和交互业务作为有线电视网络更新换代的主线,主导着网络功能的挖掘和拓展,新旧业务的融合和扩充,使之在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基础业务的同时,可以发展成为互动电视、时移电视、信息查询、网络银行、网上商城、网络游戏、自助缴费、网络票务、歌曲点播等集娱乐、应用、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2 系统结构

2.1 技术选型依据

首先,在业务发展需求方面,有线运营商不仅作为服务提供商(SP),提供网络的接入,还作为内容提供商(CP),提供内容服务,同时还可以引入多个CP合作者来提供业务,丰富网络上的业务形态。因此,选择的技术平台要能满足信息交互、视频流传输的功能,而且能够不断更新和增加业务形态。

其次,有线电视网络结构是基于HFC的环状主干与星状边缘和树状接入的结合体,其特点是上/下传输带宽不对称,具备很大的下行传输带宽,并可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来建立回传通道。近年来发展的多种双向化的技术手段,如CMTS+Cable Modem,HFC+LAN,EPON+LAN,E-PON+EoC等,逐步得到成功的推广应用。因此,选择的技术平台要能适应有线电视网络上/下传输带宽的不对称性。

第三,有线电视系统设备性能,主要应考虑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硬件资源的限制。在运营过程中,业务功能总是在发展变化,这要求系统灵活、兼容。前端的软硬件设备很容易通过不断升级改进来适应,但发放到用户端的机顶盒数量庞大,投资巨大,其低成本要求限制了内部芯片、内存等器件的配置,进而制约了机顶盒成为多种业务功能的承载体。另外,网络中使用的机顶盒也可能来自多个品牌的多种型号,使用的芯片方案各不相同。因此,选择的技术平台要能有效利用机顶盒的存储资源和运算能力,并且能兼容多种终端,实现多业务的并行和扩充。

2.2 集成模式选择

在模式一中,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一体,终端模块写入到机顶盒的Flash中,占据一定存储空间,采用私有协议独立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选择应用系统时比较灵活,与其他软件模块的关联不大,只要可植入机顶盒就能工作。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即占用Flash资源太大,而且通常是永久性占用资源,难以实现业务系统的扩展。

在模式二中,所有业务基于中间件集成,即系统遵循一定的规范统一管理,除核心的应用程序管理模块、基本模块和通用模块以外,各子系统的程序实体尽可能使用动态方式下载到机顶盒的内存中,在程序执行结束后清除内存,回收资源。这种集成模式可使系统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业务扩张能力,也是适合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模式。

2.3 机顶盒各功能模块的融合

核心组件、基本组件和业务组件进行有机结合,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机顶盒的资源,为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可循环利用的环境。

1)核心组件:应用程序管理器,执行业务应用程序的下载、资源分配回收、程序状态管理等工作。

2)基本组件:将业务应用程序的通用部分剥离出来,进行模块化管理,提供给各业务系统调用,为业务系统提供可运行的环境。其中包括通信组件、Web应用组件、机顶盒接口调用组件等。

3)业务组件:各应用系统自有的程序,处于应用程序管理器的调度管理之下,通过实时下载执行,运行结束以后即清除,不需存储在Flash中。

3 互动业务系统的实现

3.1 中间件标准选择

作为互动电视业务系统的核心,中间件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是系统平台建设的关键。目前主流中间件标准有DVB组织制定的MHP (Multimedia Home Platform),ATSC组织制定的DASE (DTV Architecture for Software Environment)标准,以及OpenTV公司制定的OpenTV中间件等。其中,DVB-MHP中间件应用最广,影响最大。DVB-MHP定义了一个通用的技术开发平台,以Java为基础,结合DVB标准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广泛兼容不同格式内容、兼容不同终端的接口标准,使不同的业务应用可以运行在同一个平台上,并使运营商可以灵活调整业务以适应市场需求。

DVB-MHP规定了3个应用领域和层次(见图1),分别是增强广播层,支持单向广播业务和本地交互业务;交互广播层,支持远程交互业务;互联网接入层,支持互联网访问,这一层的标准目前还在完善。互动业务系统的建设,可以合理利用DVB-MHP所定义的中间件规范,来建立良好的长效运行机制[1,2]。

3.2 中间件组件的提炼和合理利用

DVB-MHP中间件标准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建立了Sun Java API,HAVI UI,DAVIC API和DVB API等几类组件。有线电视网络在启动互动平台建设时,应该根据其系统的建设阶段、系统设备组成情况、业务发展规划等因素,对中间件的组件进行提炼和合理的利用。

厦门的数字电视系统自开始建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前端平台搭建、网络铺设,以及机顶盒发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较稳定的运行模式。随着互动业务的启动,机顶盒上需要保持已有的功能,同时逐步扩展新的交互功能。对于一些基本应用及成熟应用,沿用原有接口处理方式,如数字电视节目的接收、频道管理、EPG处理、CAS处理、Loader功能等;而对于增值应用,如数据广播及其他交互应用,则可利用中间件的部分组件来实现,包括Java虚拟机、广播协议DVB OC、交互传输协议IP、DVB-J API等,合理地选择和利用MHP所定义的中间件标准的子集。

3.3 Java虚拟机应用[3]

基于有线电视的交互网络结构以及机顶盒有限的硬件资源,选择使用Java VM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应用程序管理器,能够动态从服务器上下载应用程序,执行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的管理,并对资源进行分配,调度,在应用程序执行完毕后进行资源释放,内存碎片的回收,使机顶盒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大的利用率,支持应用的更新和扩展。Java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MHP应用程序是Java语言编写的交互应用,这种MHP应用就称为“Xlet”,运行在MHP中间件的顶层。例如游戏大厅中不同的游戏程序、股票交易程序及电视银行程序等。运行在机顶盒上的每个Xlet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由互动系统或者用户通过中间件来控制。Xlet有启动、暂停、运行、消亡4种状态。

3.4 交互浏览器应用

交互浏览器可以说是MHP中间件部分组件的结合体,包含了DVB OC,IP,DVB-J API等协议和接口。交互浏览器可作为有线电视网络互动业务系统的基本组件,为业务应用程序提供基本的功能模块,如双向通信、多种内容格式的解析、MPEG-2 TS流和DSM OC流信号接收处理、I/O设备和存储器、CPU等资源的调用。交互浏览器在互动业务系统中扮演着通信平台和展示平台的角色,通过IP通道实现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接收数据和发送信息,并通过与硬件驱动和操作系统的接口,调用机顶盒资源,通过遥控器和屏幕接收按键命令,展示页面内容,实现人机交互。

DVB-HTML程序基于格式化HTML语言编写,隔离了底层的驱动和操作系统,通过交互浏览器,可以方便的展示各种内容,包括文本、表格、图像、音视频等,为互动业务系统提供导航、浏览、数据调用等功能。

3.5 机顶盒软件架构与业务功能的对应[4]

在具备了交互浏览器和Java虚拟机之后,互动的业务系统可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起来。在这种结构中,机顶盒上的基本应用、交互应用和软件架构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4 互动业务系统部署

厦门网络从2005年开始进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同步进行双向改造,并扩展到860 MHz的频宽,使网络具备双向传输通道,并具有充足的频道资源来发展多种宽带视频类业务。从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发和引进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新技术和新业务系统,扩展网络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建设支持多业务的综合应用平台。系统组网结构如图4所示。

平台上建立了统一的接入门户,可在门户上集中展现各类业务,如政务公告、影视点播、电视邮箱等。用户首先访问统一电视门户,由其提供导航,选择进入DVB直播或者交互业务子系统。平台上还集成了由认证系统、后台BOSS系统、网管系统等组成的运营支撑系统。其中,认证系统对终端的接入进行认证和控制,BOSS系统执行互动业务的开通、计费、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资费政策、营收管理、结算分摊、数据分析等功能,网管系统则执行资源配置、设备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等功能。

网络的传输模式主要由CMTS+Cable Modem方式构建IP网络,执行通信命令传输,由IPQAM来执行大流量的视频点播节目传输。

已经投入运营的应用系统有VoD点播系统(MPEG-4)、数据广播系统,正在建设的有MPEG-2平台上的VoD点播系统、时移电视系统、NPVR网络录播系统、电视游戏、电视刷卡银行系统、电视商城、电视彩信系统等。

5 小结

有线电视网络利用优势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创建灵活的、可配置、可扩展的互动业务平台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以及用户在生活、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开发和引进有利的业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同时也推动有线网络经营进入长远有序的发展模式。

摘要:简要讨论了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互动业务的重要性,并结合目前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合理地选择和利用中间件技术来建立互动业务系统的模式。

关键词:互动,平台,中间件,Java虚拟机,有线电视网络

参考文献

[1]ETSI TS 101812,Digital uideo broadcasting(DVB):multimedia home platform(MHP)[S].2002.

[2]MHP-KDB.The MHP-guide[EB/OL].[2007-12-31].http://www.mhp- know ledgebase.org/publ/mhp-guide.pdf.

[3]王学渊,张锦蜀.Java技术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5(10):21-24.

互动业务系统 篇3

视频监控系统能使人在无法直接去现场观察的场合, 适时、清晰、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在现代化管理中监控的最为有效的观察工具。

电视眼安防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广电网络家家户户都有机顶盒的优势, 将视频监控引入广电机顶盒, 在电视机上就能看到监控点视频, 同时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情况进行同步录像, 供用户后期点播回看。电视监控可以广泛用于平安校园、食品安全监督、重大项目工程监控、旅游景区实况、交通道路监控、远程实时教育、社区安防、居家养老、视频会议等众多领域, 构建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和谐社会, 并可以充分依托高清机顶盒降低智能家居、智能物业建设中的安防成本, 实现多行业共赢, 加速物联网向纵深发展。

同时, 电视眼监控系统作为一种低成本、自动化的视频服务, 既可以立竿见影地为数字互动电视带来更多的亮点, 又可以通过这个合适的切入点基于技术纽带把数字高清电视业务、宽带业务、乃至多屏业务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方便地设计更多面向集团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业务套餐。

1行业意义

目前, 美国Comcast有线公司、Verizon公司已经率先开始提供监控安防和控制服务, 据美国Comcast公司副总Jorge介绍, 监控安防业务是Comcast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我国部分城市电信运营商以及联通、移动也纷纷推出了类似的“全球眼”、“神眼”、“千里眼”等业务。

电信已经开展了全球眼业务, 也是基于自己的流媒体服务平台建设监控平台, 平台采取国家和各省的两级架构, 由中心平台管理各省的二级平台, 具体资费情况主要采取流量+功能费的模式。

联通已经开展了“神眼”需要在摄像头中插入3G卡, 预设5个电话号码能呼叫摄像头, 采取P2P协议, “神眼”业务系统利用中国联通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 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神眼”产品一期客户群主要为乡镇农村治安、连锁超市、制造工厂、写字楼内中小企业、交通运输物流业、网吧、KTV、棋牌室、幼儿园、学校拓展业务公司、税务、商铺等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对于大型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系统集成、平台搭建等工作, 实现既有系统与联通平台的对接, 最终实现视频监控功能。

美国Comcast有线运营商提供了两种家庭安防服务可供选择:一种是基本型安防控制套餐, 包含全天候监控+回看, 费用为39.95美元/月, 以及99美元的初始安装费, 需要用户签约三年;另一种是增强型安防控制套餐, 该套餐增加了较多的家庭自动化设备, 其中包括灯光控制、恒温器和监控摄像机, 费用为49.95美元/月, 以及399美元的初始安装费, 也需用户签约三年。另外, 用户还可以另外付费来增加额外的配件, 如用以监测热水加热器漏水情况的水传感器, 以及一氧化碳检测器等。

随着监控安防、智能家居等热潮在全国推动, 广电运营商纷纷开展监控安防及电视眼监控平台的建设。广电运营商在发展直播、互动点播等业务后, 未来广电业务重心依然在扩展视频增值业务上, 其中视频安防监控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广电运营商可充分利用广电网络建设资源发展城市安防监控, 承揽城市“天网工程”以及集团客户安防设施建设工程, 从而实现广电运营商新的业务营收增长点。

2系统设计方案

2.1系统软件架构

电视眼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主要包括监控信号采集和转换处理子系统、监控信号注入和推流子系统、监控信号时移回看和存储子系统、监控基础管理子系统、鉴权认证子系统、应用管理子系统、多屏管理子系统, 如图1所示。

2.2系统系统组成与实现

“电视眼安防监控系统”部署架构如图2所示。系统整体分为如下子系统:

1.监控信号采集和转换处理子系统

实现多路摄像头监控信号引入、采集缓存、存储、节目单生成;配以后台管理系统, 支持添加和删除收录探头IP及端口, 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采集收录的监控点, 并支持几乎全部主流存量摄像头信号无缝采集。

2.监控信号注入和推流子系统

推流转发点播系统接受用户界面发起访问请求, 从前端探头视频源获取实时图像, 通过组播或者单播协议分发到用户;根据用户要求, 把视频源复制成许多份拷贝, 四处分发;基于ESMP、ECLUSTER和EMANAGE组件构成的智能网格虚拟总线, 实现了多节点互联自愈式播出环路, 实现网口间、服务器间、存储系统间多级冗余备份;支持TCP/IP、UDP/MULTICAST、RTSP/RTP、DCHP、HTTP等网络协议, 为用户进程定义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流服务。

ADAPT自适应变参控制技术:摄像头目前主要采用CCD场景编码方式, 摄像头CCD编码根据场景复杂程度来编码, 场景复杂编码码率将大些, 场景简单码率将小些, 虽然摄像头有定码率参数设置, 但是实际取流时码率依然是波动不稳定的。随着时间推移, 码率波动会给播放效果造成一定影响。采用ADAPT自适应变参控制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播控组件监测实时码流变动, 对于高于设定值的将调整播放参数, 使播放速度尽量同步码流速度。

3.监控信号时移回看和存储子系统

回看保留时间可根据用户运营的实际需要自行调整;通过EPG浏览选择被监控时段录像, 实现监控回看电视播出服务;实现历史监控视频数据的多级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最佳调整。RAID-VOD和智能网格虚拟总线相结合实现播出Cache和视频存储矩阵的最优组合, 达到最佳的系统冗余系数和安全性, 虚拟部件引擎和RAID-VOD相结合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采用 (硬盘+内存) Cache、大内存Cache等多种播出存储方式并平滑扩展。

4.监控基础管理子系统

实现监控探头的区域管理, 支持区域探头添加、删除, 每个区域只能看到本区域探头, 针对公共探头用户都可以访问;编辑探头EPG界面和监控回看节目单编排系统软件、监控回看播控管理;提供多画面马赛克导航功能;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访问终端类别及访问路由等对监控业务栏目进行设计、组织与管理, 通过栏目分类, 给用户展示不同的区域摄像头, 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分类信息引导用户浏览和订购业务, 为最终用户的消费提供指引;完成针对全网Server、后台管理子系统和关键服务器等系统 (设备) 的集中维护管理。

5.应用管理子系统

针对不同业务应用, 应用管理子系统提供整套能够多行业运用的、完整的接口套件, 实现具体应用功能管理。譬喻“平安校园”应用, 实现在机顶盒和手机上实时查看学校监控以及平安短信等功能。家长通过登录手机查看校园各监控点的治安情况和自己孩子的接送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考勤、门禁等功能实现平安短信的发送, 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上学及放学离校等信息。

6.多屏管理子系统

将监控业务延伸到多终端, 多屏管理子系统作为业务系统和能力系统的连接模块, 实现对多屏监控业务过程所需资源、信息、流程的完整支持。

7.鉴权认证子系统

统一监控业务认证鉴权计费系统, 统一部署在广电网络中心平台, 可以通过登录统一业务运营支撑BOSS系统, 给用户开户, 注册监控业务;根据每个地地营销手段的不同, 各地可以制定监控业务打包计费策略。

3结束语

在全国省网整合的大环境下, 各市县有线充分利用了省网的大船资源实现了电视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业务向纵深推进, 完全集中式管理的互动平台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在本地化视频和信息服务承载能力, 在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开展探索更多适合本地特点的互动电视商业模式, 在灵活响应快速部署更多本地互动电视业务等诸多方面, 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为了加快互动电视业务的推进速度, 为了适应三网融合互动电视竞争加剧的需要, 需要有合适的互动电视本地网系统, 专业的电视眼监控业务是本地互动增值业务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现代电子技术.2006, (21) :84-88, 91.

[2]张东红.浅析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6) :25.

互动业务系统 篇4

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的现状与缺失

企业再造工程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管理变革思想,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涵盖于企业再造工程之中。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优化企业价值链为核心, 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目标, 为了在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 (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的工作效率等) 上取得显著改善, 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而进行的企业重新整合。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都将重点放在“根本上”、“彻底的”、“显著的”3个关键词语上理解会计业务再造这个概念。R. B. Kaplan与L. Murdock (1992) 认为“核心流程再设计指的是如何进行根本性的思考, 对工作流程、决策、组织和信息系统以集成的方式同时进行再设计”。约翰逊 (H. J. Johansson, 1995) 等人认为“企业流程再设计是指组织如何取得成本、周期、服务和质量彻底变革的手段, 这需要许多工具与方法, 它强调企业是一系列面向客户的核心流程的集合, 而不是功能的集合”。杨周南 (2002) 认为, 会计信息系统正从被动地依赖各个业务职能部门报告对业务情况汇总反映的财务数据, 转向与业务执行系统紧密结合, 主动地在业务发生时获取详细信息。李端生 (2004) 主张建立“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他认为现行的会计工作流程将被彻底打破。王世定 (2004) 提出对IT环境下会计系统进行重构, 借助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改造, 实现业务流程和会计管理工作的整合。陈虎 (2005) 则在分析传统会计流程的基础上, 提出会计流程再造的原则与变化, 并勾画出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会计流程的简单结构图。上述学者运用“根本”和“彻底”两个词语主要是针对过去存在的因循守旧、想用修修补补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 不见得都需要或者都可能使用激进的方式。

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根本上的、彻底的、显著的设计和改造并不是一项容易进行的工作。J. Peppard与P. Rowland (2003) 就反对为变而变以及花费巨大而收效甚微的“脱胎换骨”式改造。因为业务流程再造所提高的是业务处理的整体效益, 提高了业务系统的整体特性, 可是对于某些环节却造成了利益与权力的损失。上层领导是最终受益者。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工作量, 所以往往下层也是积极拥护者。而中层则是利益与权力的最大损失者。因此, 业务流程再造的最大阻力来源于中层的各个业务处, 乃至直接负责项目的具体业务员。因为他们的某些权力被剥夺, 相应的利益也遭到损失, 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 还有社会关系方面等诸多利益。显然, 在我们研究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之际, 不能不将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其中, 以完善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和实务体系。

二、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贡献

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都为社会现象提供潜在的合理解释, 为社会现象、社会秩序、社会舆论等提供解释。社会系统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系统, 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 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 都包含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3个基本要素。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企业必须考虑财务部门内部的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联系等因素, 否则进行根本上的、彻底的、显著的设计和改造反而适得其反。对于财务部门来讲, 具有积极服务意愿的人数, 以及具有中性或没有协作意愿的人数是经常变动的。因此, 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为了获得成员的协作意愿, 企业应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共同的目标是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协作意愿产生的必要前提, 没有协作目的, 会计业务流程中的协作意愿就不可能发展起来。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只有信息联系把它们沟通起来, 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 而信息联系正好体现了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联系不仅体现在财务部门, 而且也体现在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上。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在于将数据采集向企业业务前端移动, 实现业务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减少人力干预。如果没有其他业务部门的协作意愿, 没有与其他部门存在共同的协作目标和信息联系, 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一) 社会系统论

社会系统论包括系统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系统论涵盖不同派别的思想, 但总体来讲, 都强调社会存在先于人类, 人类在广阔的社会范围内去定位自身及其相应的社会活动。

1.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为Parsons (1951) , Homans (1951) , Easton (1953) , Katz和Kahn (1966) , Buckley (1967) , Mintzberg (1983, 1991) , Burns和Flam (1987) 。“一般系统论之父”Von Bertalanffy, 将系统看成一个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他将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并加以区分。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隔离, 保持均衡状态, 也即自成体系, 与外界不发生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是需要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变化而系统不变, 则系统就会衰竭。故开放系统必须具有适应性。通常认为系统本质是一个处理过程 (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控制) , 系统由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两者都与外部环境存在关系。会计系统遵循“决策有用观”的共同目标, 对采集输入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并通过相应的格式输出, 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与销售/收款循环、生产循环、人力资源循环和采购/付款循环等发生数据和信息交换, 并且与这些循环存在共同的协作目标, 即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2.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没有组织是自给的, 所有组织都在与环境进行交换, 并由此获得生存。在和环境的交换中, 环境给组织提供关键性的资源 (稀缺资源) , 没有这样的资源, 组织就不能运作。由此, 对资源的需求构成了组织对外部的依赖。资源稀缺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组织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进而使得权力成为显象。为了获得组织需要的资源, 组织必须进行协商、交易、交付和获取, 甚至对其他组织施加压力。通过这些过程, 组织际关系被建立、改变和终止, 最终, 系统发展起来或发生改变。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会计信息资源和权力资源等进行配置, 配置的最终结果将导致会计业务流程规则的改变或保持, 组织际关系发生改变。

资源依赖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这主要取决于依赖的性质。依赖通常用权力 (Power) 表示, 权力差别是依赖内在的本质特征。依赖具有共生性、竞争性或者共生性和竞争性混合的特征。共生性主要发生在组织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或者一个组织获得目标而使其他组织受损的过程中, 或者是两个组织共同合作为获得第三方的资源;竞争性主要发生在一个组织获得目标, 而使其他组织处于不利的过程中;当一个组织同时追求几个目标时, 竞争性和共生性就会同时发生。只有明确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依赖关系, 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信息联系, 挖掘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关键点与难点, 综合考虑利益关系和权力得失, 为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符号互动论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所谓意义, 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 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符号互动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但是, 对这个符号, 人们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理解。而意义是在互动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 人们相互理解的前提就是有共同的意义背景, 或者说是文化背景。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是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企业成员遵循共同协作意愿和协作目标的基础。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就是建立在这种劳动分工理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会计业务流程, 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 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 不可跳跃, 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无法满足其决策要求。缺乏会计信息使用者与生产者互动的会计系统将不能很好地实现会计所追求决策有用目标。引入互动论后, 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将自身的意愿或反馈加入到会计业务流程中, 使现有会计系统成为“需求决定型”的会计系统。同时, 也使得企业整体与会计部门之间的组织联系、数据联系并非单向运动, 缺乏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

互动论强调运用意义和行为去解释人类环境的发展。Rose (1962) 认为人类会对现实世界的物质实体和符号实体作出反应。尽管人类也影响世界, 但是Rose强调这种影响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应。Blumer (1962) 与Rose (1962) 的观点相反, 认为人类构建他自己的实体, 作为未来活动的基础。尽管在互动论方面存在差别, 但是这些学者在一些重要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共同点。符号互动论者都是为了更多地关注意义以利于解释现实世界和它的变化。在意义方面, Blumer (1969) 存在3个基本假设: (1) 人们根据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而对事物采取行动; (2) 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人与他人的互动; (3) 这些意义是人在与所遇到的事物打交道的解释过程中而得到处理和改变的。

(三) 对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思考

由上述分析可知, 协调或协作是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结合点。两者的结合, 可以用一种理论的优点去弥补另一种理论的不足。如, 运用社会系统论可以弥补人们对互动论关于很少关注现存结构的弱点;而反过来, 互动论可以弥补社会系统论很少关注在形成实体的过程中很少关注相关行动意义的缺点。因此可以将两者加以结合。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 仅仅从会计视角谈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而将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引入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背后的社会和管理问题。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我们也应同时运用两种理论, 即关注现存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又关注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人们相关行动的意义。对现存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关注有利于我们了解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参与者、权力结构以及其他环境条件, 而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人们相关行动意义的关注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产生适合于本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的业务流程再造规则, 从而反作用于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样可以防止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只是强调进行根本上的、彻底的、显著的设计和改造, 而不关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 会计业务流程中的资源依赖关系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各种互动关系。

三、基于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框架

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引入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 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种理论。正是基于这一原理, 笔者提出了基于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概念框架 (如图1所示) , 规范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流程。在现存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 基于某种意义表示的参与者, 依据所拥有的资源或权力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进行互动, 行使相应的权力, 并在共同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协调, 产生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规则, 从而作用于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 使其发生相应的改变, 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制定决策的会计信息, 而不是仅仅一味地强调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设计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在这一概念框架指导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可能只是对原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变革, 而不彻底打破。笔者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 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仅仅强调根本性的、彻底性的改造是不现实的, 只可能对会计业务再造流程进行适当的规范或指导。

在图1中, 会计信息系统被看作是参与者 (个人或集体) 、参与者之间关系、行为和互动的集合。会计信息系统具有相应的外部环境, 但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边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杨周南 (2001) 认为,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 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并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系统”。美国学者鲍德纳 (2003) 等学者则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和设备等资源的整合, 目的在于将财务数据和其他数据转化为信息, 这些信息将发送给各类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笔者运用文化、结构和权力加以概括。文化关注参与者的心理, 如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和目标。一般而言, 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为会计信息用户 (系统使用者) 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用户 (系统使用者) 范围是广泛的, 因此, 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不能仅仅关注内部经营决策者的需求, 也应同时兼顾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结构是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这种互动结果中所形成的组织及个人间的关系集合, 如图2所示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高层管理部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组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集合图。高层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小组进行授权,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小组对企业的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优化企业的作业链—价值链, 最终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 寻找现有会计流程对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的不足, 并反馈给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小组和高层管理部门。

权力是指在一个关系中允许参与者达到目标, 抵抗他人的机会。权力是基于对资源的占有。占有资源和需要资源导致权力差异, 拥有资源的被看作为主导者, 需要资源的被看作为下属。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除财务部门的各类职能部门是会计数据的主要占有者, 由于权力差异的存在, 财务部门对一些财务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 财务部门占有的会计数据不是很全面, 这也是一些企业在车间拥有完整的成本数据, 而在财务部门拿不出成本数据的深层原因。因此, 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企业必须考虑这种权力差异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和最终数据归集到财务部门的程度所产生的影响, 尽量消除这种权力差异的影响, 让会计数据统一归集到财务部门。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各方“混合利益”的载体。因此, 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互动过程中, 协调是概念框架的核心内容, 是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结合点。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 协调互动被看作是互相影响的两个实体为达到一个目标而进行的互动。协调的引导者就是让其他人按照他所设想的方向进行引导。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差异越小, 参与者一方将系统改变或保持的结果施加于其他参与者的机会越小, 这时候就需要参与者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高层管理人员应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参与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 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存在的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 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所需要的成本进行控制, 防止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成本的不断攀升, 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当前会计信息的意见, 重新优化和改造现有会计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再造部门也应兼顾各方利益得失, 综合考虑高层、中层和下层的各方利益, 权衡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所带来的成本收益问题, 兼顾各方利益的过程也即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规则是关于那些行为是被允许的或者禁止的, 它用于引导人们的行为。规则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 有正式的规则, 也有非正式规则。为了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会计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尽可能地介绍他所制定的规则。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规则实际上就是引导会计信息系统的参与者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制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规则运用于会计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存储过程中将导致现有关系的改变和新关系的发展。这时候就应当考虑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规则对现有权力、结构所造成的影响。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规则可能会导致现有会计信息协调和搜寻成本的降低, 但同时也可能由于权力、结构变化导致其他成本的上升。成本是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个制约因素, 总体成本的上升将导致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工作的流产。

四、结束语

本文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流程进行了规范性的分析, 以期能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河流中兼容根本性、彻底性再造的思想和渐近式变革的思想。低层次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经常是高层次流程再造的扬弃与变革的基础。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因素决定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模式, 因此, 在实践过程中,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可能采用渐进性变革, 也可能采用革命性变革, 抑或采用先渐进、后革命的再造过程,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都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的需求而确定, 由此, 也就确立了社会系统论与互动论在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摘要:历经十多年研究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大多集中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本身的探索, 而未能涉足相关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支持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相关背景的基础上, 对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进行文献回顾, 进而构建出基于社会系统论和互动论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框架, 以规范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活动。

广电互动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篇5

随着我国现代传媒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同步发展, 广播影视作为传媒产业的一部分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首先, 广播影视具有独特的信息内容资源优势以及普及率高的用户优势, 是国家现代服务业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普及、最便捷、最直接、最生动的信息工具和信息载体, 广播影视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巨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次, 数字技术的进步给广播影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使得广播影视资源大大增加, 开放和融合正推动着传统广播影视媒体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传媒转变。

互动电视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形式, 以双向回传网络为基础, 在时移、回看、点播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可自由选择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及播放时间的“电视新看法”。互动电视运营模型设计是互动电视综合运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互动电视媒体服务领域发展需求的充分研究, 面向数字媒体的内容提供商、运营商和消费者, 从业务和平台角度出发, 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运营模型并进行举例分析, 为互动电视媒体服务的平台构建和服务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2 目标及需求分析

运营模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从互动电视媒体服务总体需求出发, 研究和制定内容提供商、运营商、消费者三方之间的运营模型, 并设计相应的服务体系。运营模型是整个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它是创新服务模式的需求, 为消费者、内容提供者以及运营者提供全新的数字内容服务。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体系整合数字内容提供、生产、服务、监管的各环节, 而在运营上, 需面向消费者设计出业务运营模式, 以实现服务模式创新。

其次, 对产业链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 从制作、发布到流通、消费, 最终将体现在运营上, 见图1。通过探索合理运行的运营模式, 依托广电运营商互动服务平台有效连接内容提供商、运营商和消费者, 带动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增值内容提供商、集成技术供应商、终端厂商广泛参与, 形成对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产业的积聚效应, 建立起互动电视媒体运营的现代服务示范体系。

其三, 通过运营模型设计和示范实施, 为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业务运营提供经验, 进一步完善理论, 促进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体系的建立, 进而促进整个数字媒体产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3 运营模型设计及实现

总体设计思路是从内容提供商、运营商、消费者的关系出发, 通过对基于数字电视的数字媒体业务的研究和分析, 从内容整合、业务管理、服务提供等多个角度, 设计可管理、可扩展、高效的运营体系和模型。

笔者对国内外互动电视业务的研究, 从实际运营的需求出发, 总结归纳了直播、交互和传统互动增值业务和融合增值业务四种运营模型。

(1) 直播业务运营

该运营模型是针对目前境内、境外的有线数字直播频道而设计, 运营模型图见图2。

业务运营特点

直播频道落地后, 通过运营商的业务系统和播出系统, 以流的方式送达终端用户的机顶盒。终端通过频点接收直播流。并通过EPG展示直播频道列表。

业务管理主要是由业务系统来完成。在业务系统中, 频道是以产品包的形式存在的。直播频道又可分为基本频道 (包) 和付费频道两种, 均以不同方式存在于业务系统中, 供用户定购。

举例分析

以杭州华数为例, 目前杭州有直播频道140多个, 境外频道60多个, 境内80多个。目前在杭州的业务运营中, 基本频道包含在业务系统中作为基础包免费提供给用户, 付费频道在业务系统中需要单独定购。而付费频道与基础包中的免费频道比例约为1:1。在市场方面, 直播频道又区分个人、宾馆、商业三个主要群体;根据不同的群体, 业务系统定制不同的产品包以满足用户需求。

(2) 交互业务运营

该业务模型的设计主要是实现基于HFC网络实现互动电视点播, 运营模型图见图3。

业务运营特点

互动电视中心服务系统主要由收录/转码、媒资管理、存储三大部分组成, 通过建立在线录播和离线转码系统, 对内容进行收录, 并通过媒资系统进行管理, 再通过应用系统进行发布。

点播内容的分发与播出是通过交互网络来承载的, 主要由IP网和广播网共同组成, 承载业务的控制流和数据流。

业务管理主要由业务支撑系统来完成。业务支撑系统对点播内容形成的产品包和用户定购进行管理;当用户发生点播行为, 合法定购的用户通过认证后, 系统允许其点播并进行计费。

举例分析

以杭州为例, 杭州本地广电网络运营商-华数公司在主城区通过IP以太网和原先的有线电视Cable网络共同构建了适用于互动电视的双向回传网络, 并通过深入分析了CMTS+CM、EPON+LAN、EPON+EoC等不同网络建设方式, 在周边地区建设了低成本、广覆盖的回传网络, 完成周边地区的双向改造。在此基础上, 利用IP网的灵活性和同轴网络的高带宽, 构建了基于HFC网络实现互动电视功能的视频点播业务平台。该平台的特点是:STB的接入认证、EPG信息浏览等流程通过IP网络 (以太网、Cable Modem等接入方式) 交互;数据下传通道走HFC网络。其逻辑示意图如图4所示。

杭州目前运营的互动电视点播内容有“家庭电影院”、“强档电视剧”、“新闻”、“娱乐”、“体育”、“栏目”六大栏目, 交互点播内容涵盖影视、新闻、娱乐、体育, 用户可随意点播自己想看的内容。六个部分组成情况:

*电影:在数字电视门户上设计了“家庭电影院”栏目, 栏目内以不同方式对影片进行归类编排。栏目以DVD画效、CD音效的超清晰视听效果, “新颖”、“及时”、“优质”的内容, 宽广的影视节目购买渠道, 为用户准备了数百部各种类型的中外电影。

*电视剧:在数字电视门户上设计了“强档电视剧”栏目, 栏目内包含上万集的连续剧集, 几十部的新剧和热播剧、特约剧, 另有剧集海洋, 将电视剧片库按照港台、刑侦、日韩、儿童、情感、军旅、历史、武侠, 按类型任用户选取。

*新闻:提供了近70档全国知名新闻栏目的时事点播服务, 在“新闻天天看”板块中, 用户可以点击收看上线栏目30天内的节目, 此外, 还设有新闻精读、专题新闻、财经新闻、文体新闻、财政要闻等多个专题栏目。

*体育:收录了目前最近数百场的热点体育赛事, 包含足球、拳击、NBA、CBA等精彩内容。

*娱乐:收录了达上万小时的娱乐节目, 涵盖各风云榜、音乐、演唱会、综艺、曲艺等内容。

*栏目:收录了100多档经过精心筛选的精彩电视栏目, 策划汇总成“探索纪实”、“娱乐综艺”、“时尚生活”、“电视访谈”、“法政视点”、“少儿天地”6个版块, 所有栏目内容均保留一周以上, 供用户检索和点播收看。

此外, 还提供了时尚影视包、影视精选包等供用户单独定购的影视产品包。

在互动电视点播业务上, 用户有两种消费方式, 一是通过定购产品包进行消费, 产品包内的影视内容在点播时不需要再单独计费;第二种是在产品包之外的单片计费, 用户点播时将按照该片的价格进行收费。

杭州目前的交互网络覆盖主城区和郊区约120万用户, 平均日点播量达60万次。通过视频点播业务的运营, 越来越多的用户养成了点播的习惯, 业务开展情况良好;用户对互动点播业务模式的认可, 也进一步丰富了广电数字电视服务的内涵。

(3) 互动增值业务类运营

该业务模型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直播、互动电视点播以外的传统增值业务, 包括在线信息查询、增值应用、游戏娱乐等多种内容。运营模型图如图5所示。

业务运营特点

内容提供商主要是由SP和CP组成, 与运营商共同开发应用系统, 并在运营过程中合作分成。运营商通过SP管理系统对各个SP应用系统进行管理, 并负责完成与其他运营系统的对接。用户通过页面导航到某个应用, 然后通过IP网络与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在交互过程中, 与认证系统和业务系统完成认证、计费。

目前, 基于该模型, 华数对购物、财经和游戏进行了成功运营。

*购物运营情况

杭州华数的“电视购物”是一个基于数字电视、面向家庭、定位大众的“B to C”平台, 实现商家与家庭消费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和实时交易的“电视大卖场”。其实现是通过华数淘宝电视商务平台来完成。它将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与数字电视网络相结合, 有效地实现了产品宣传、客户管理、商品供应和内部管理等的在线运行, 为用户提供了功能丰富、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购物新体验。

对商家, 基于数字电视商务平台的“电视购物”设计了两大功能:在线购物和互动广告。在线购物是利用数字电视平台完成销售, 家庭用户只需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就可实现在数字电视购物频道上浏览、选购商品;互动广告是利用基于页面的广告功能, 把商品信息、促销信息、活动信息直接传递给消费者, 并及时获取反馈。

对运营商, 数字电视商务平台提供了端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实现了商品浏览、在线下单、订单跟踪、客户服务、商品管理、商家管理、客户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一站式电子商务功能。其基本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对用户, 数字电视商务平台设置了食品、饮料、保健品、家居、书籍、礼品、服装等十大类商品品种, 并根据商品分类寻找到对应的优质供应商。平台投入运营后, 日订单数稳步提升, 便捷的消费终端加上便民化、社区化的配送体系, 极大的丰富了传统数字电视的消费内容。

*财经运营情况

华数针对市场财经的需求, 设计了“财经直通车”栏目, 经过了从试运营到正式运营, 从免费服务到推出多项付费服务的过程。产品推出以来, 深受用户的欢迎, 杭州当地的用户规模也从最初的数千户提升到了目前的十几万户。

业务实现:“财经直通车”分为“斗牛市专家行情”、“财经视频新闻”、“用户自服务专区”和“基础行情查询”四个板块。

“基础行情查询”为用户提供免费的财经信息。

“斗牛市专家行情”是当前力推的一项收费服务产品, 它是一款基于机顶盒客户端软件的应用产品, 通过客户端程序与财经专用的应用服务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完成股票查询和交易功能。其业务实现主要有两个部分:

●系统集中部署模式:斗牛市产品所有的中心服务器均部署中心机房, 包括行情主站、交易主站和资讯主站。机顶盒终端通过远程连接从杭州中心服务器获取数据。

●交易转发模式:机顶盒终端的交易请求从机顶盒终端发出至为数字电视单独建设的交易主站, 交易主站将用户请求通过转发至券商端的网上交易入口, 进入券商柜台处理。券商柜台的返回数据首先到达交易主站, 再转发至机顶盒终端。交易数据的传输全程通过SSL高强度加密不落地传输, 和网上交易系统保持一致, 该加密方法是经过中国证监会验证许可的, 并且, 数据在数字电视专网中传输, 其安全性比在互联网上要高。对于内容提供商-券商而言, 该产品无需券商再作额外的接入或相应支持, 券商依靠原有网上交易通道即可为用户提供服务。

目前, 该财经栏目正在设计推出针对投资开放式基金的终端用户的基金产品及家庭理财产品。从长远看, “财经直通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也将成为交互电视的一种典型增值应用, 而像“斗牛市专家行情”这样一款经过市场检验、受用户欢迎的财经产品, 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运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游戏运营情况

杭州数字电视的游戏业务是以专门开发的电视游戏运营平台为基础, 结合运营支撑系统来进行运营的增值业务。电视游戏产品分为棋牌游戏和休闲游戏两大类。游戏产品中游戏点和游戏币可以在内部按指定规则进行流通, 用户通过游戏点和游戏币还可以参与抽奖, 获取奖品。通过对电视游戏的运营, 为数字电视提供了新的广告运营空间。

华数运营的游戏为棋牌游戏和休闲游戏两大类, 并对游戏服务划分为三个区:免费区, 会员包月区, 游戏点对战区, 其内容包括:

免费区游戏内容:休闲类游戏如坦克大战、水晶方块对战、连连爆对战等几十款, 棋牌类游戏如杭州麻将、双扣、象棋、斗地主、升级、拱猪等几十款。

会员包月区游戏内容:有棋牌类游戏如杭州麻将、双扣、象棋、斗地主、升级、拱猪等几十款。

游戏点对战区游戏内容:有棋牌类游戏如杭州麻将、三扣一、双扣、翻翻棋、关牌等几十款。

在收费上目前有会员包月服务和游戏点服务两种形式。会员包月是按照周期月进行服务, 用户缴纳固定包月费, 会员用户可进入会员包月区进行游戏, 无游戏点要求或时间限制;游戏点服务是以金额换游戏点, 没有服务周期的限制, 拥有游戏点用户可进入游戏点对战区进行游戏, 游戏过程中输赢游戏点。

游戏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华数互动电视平台上的核心业务之一, 用户累计激活量近百万, 是仅次于互动电视点播的重点业务。经过平台系统的统计, 平均日机顶盒访问量达到50万次左右。

由于游戏业务的特性, 用户在游戏里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好的游戏使得部分用户成为栏目的忠实固定用户群;并且, 数量上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为游戏内置广告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在游戏运营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广告运营, 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在游戏平台内进行广告运营有以下特点:

●广告形式温和:与简单的硬性广告相比, 游戏内置广告形式温和, 易于缓解受众对广告可能产生的抵抗心理。

●广告接触时间长, 广告到达率高:与其它广告形式相比, 游戏内置广告贯穿游戏过程, 受众接触广告时间相对较长。广告高频次反复出现, 保证信息100%有效到达, 有助于广告效果的提高。

●互动性强: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 受众可以通过游戏与广告直接互动, 甚至体验产品性能, 有助于受众深入了解广告信息。

总的来看, 购物、财经和电视游戏作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丰富了数字电视内容, 提升了数字电视的娱乐性应用价值, 提高了用户对电视的黏着度;并且, 通过如游戏内广告的运营, 也提升了数字电视的广告运营价值。毫无疑问, 增值业务的运营是互动电视媒体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融合增值业务类运营

三网融合的时代, 传媒产业也不断面对自身业务融合创新和外部竞争形态演进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移动化、泛在化、个性化、定制化成为趋势, 电视在向互动、双向发展以后, 运营商们也在思考, 在传统的“我播你看”、分发式、货架式的内容发布方式如何演进, 如何利用媒体的特性, 对互动电视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 使之具备媒体的属性, 将媒体的精准投放和互动电视的增值业务在形式和内容上密切契合, 而不单单在形式上表现为“热点”、“栏目”等等, 在实质上也要加入媒体营销、热点推送的概念;如何利用有线、无线、移动和固定终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内容展现, 最终实现同类内容在不同传播介质的强化、反射和共振, 最终实现基于多平台多终端的融合互动, 达到媒体叠加1+1>2的宣传和营销目的。

融合增值业务平台具备如下特点:

*在终端展现层融合用户多场景体验的模式, 并可实现快速承载终端应用并且方便支撑终端管理与运维的能力。

*可实现对多网络运营商服务平台及终端的应用发布及业务承载。

*在通讯能力层面, 建设单向及双向的通讯通道, 使业务结合通讯的能力, 实现运营商对用户的寻址, 建设交换网络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业务交换。

*在应用层面, 具备可融合多终端多服务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 及多能力系统的融合集成能力。

*提升用户运营与管理层次, 基于用户号码统一管理与运营。

*在平台层面, 具备可多网融合、多业务融合、多运营商用户互通的统一业务支撑能力, 及具备统一的业务接入规范, 可快速部署业务。

*支持独立支撑或者代计费的运营支撑能力, 支持包月及单点多模式的资费产品, 支持独立的认证。

*支撑多模式部署及通过统一接口进行异构平台对接。

同时具有如下功能:

*融合多网络多运营商的基础资源, 整合多网络运营商的基础内容元数据, 如影片、频道、游戏、信息等;整合多网络运营商的基础服务功能, 如DVB、VOD、通讯、交换、娱乐、监控等;整合异网类运营商的基础服务功能, 如短信、彩信等, 内容元素可全局识别, 并且基础功能可全局调用。

*融合多网络多运营商业务的技术支撑, 多网络终端的管理, 包括终端升级、应用发布更新、终端数据可采集, 提供多网络及终端的应用适配, 以及异构服务系统的对接适配。

*跨网络跨屏幕的业务运营, 融合并统一多网络用户标示, 可终端寻址、可业务运营, 管理跨网络的用户业务行为, 可统一管理用户行为实现跨网、跨屏业务, 提供跨网络跨终端的通讯及业务交换能力。

*跨网络的业务运营支撑, 可对接多运营商的基础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提供多模式的业务运营, 提供统一的运营支撑功能, 基础服务开通、统一业务认证、统一业务话单提供。

华数设计研发的融合增值业务平台, 对运营商基础服务能力进行封装, 并为上层应用提供业务运营支撑、基础VOD、DVB、DVB消息、IP消息、短信、彩信等异网消息互通、全网业务交换、终端应用适配等能力。提供统一的接入模式, 为增值应用提供可快速接入、部署、运营支撑的能力。基于该平台可承载影视分享、贺卡赠送、紧急消息发布、广告发布等跨网络、跨终端的新模式增值业务。

4 互动电视业务运营趋势展望

(1) 标准化助推规模化

随着技术的演进和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 以互动电视服务为代表的家庭媒体服务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广电运营商在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 希望在媒资管理系统、流媒体分发网络、运营支撑平台和终端等多个层次实现通用性、组件化, 使各类不同的业务能够实现平滑的移植到异构平台, 便于业务的规模推广和大范围运营, 这样有充足的市场容量和业务规模, 才有可能促使SP/CP等业务和内容提供商的良性发展。

(2) 多终端时代力推业务体验归一化

各地省网的整合, 广电自身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立足多业务, 多终端, 拉开了归一化用户体验的整合营销序幕, 归一化的用户体验对内依托业务资源的相互渗透、多重交叉和跨域运营, 以品牌为中心, 在充分挖掘用户消费行为的基础上, 用多终端、多业务捆绑的形式, 将资源优势集合放大, 带来区别于传统业务的增强体验。

相信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 互动电视的产品形态必将进一步丰富, 业务运营模式也将更加多样。

参考文献

[1]丁一, 郭晓.IPQAM技术与应用[J].北京:有线电视技术, 2007, (9) .23-27.

[2]刘南杰.IPTV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与盈利模式[M].西安:中国有线电视, 2009.

[3]刘进明.构筑IPTV业务发展的新平台[M]西安:中国有线电视, 2010.

互动业务系统 篇6

关键词:有线互动电视,业务应用

有线互动电视 (互动电视平台) 是家庭电视与交互式技术的融合,是广电运营商通过交互型机顶盒,提供众多的服务让消费者选择,让消费者进行查询、选择并实时实现服务内容的服务方式。交互型机顶盒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点播喜爱的音视频节目、玩交互游戏、直播回放、电视购物、进行家居在线交易、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信息、与朋友在线聊天、收看电子节目指南及上网等功能,使电视服务从一种被动的形式变成一种增强的互动的形式能更好地服务用户,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商业价值。

1 有线交互电视的特点及实现

交互通道的采用是交互电视区别于传统电视系统的重要特点,通过交互通道,接收机可以主动地和服务器进行通信,从而实现用户完全主动地获得服务的目的。交互电视是数字电视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集于一身。与传统电视不同,交互电视平台除了有宽带的下行广播通道外,还需要有信息回传通道,以便返回用户的定制和点播信息。

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发展交互电视具有以下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现有有线网络的宽带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数字压缩编码技术以及相关的数字信道调制技术,可大大提高模拟频道的带宽利用率,在一个模拟频道中容纳约6套数字电视信道,视频节目容量将大大增加,提高了用户端接收到的电视节目图像质量,标准清晰度可达DVD质量,同时利用数字调制和传输方式,可大大提高传送的数据信息量。融合视频、音频、数据、话音等各类表现方式的多媒体信息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还可面向电视机用户实现利用机顶盒上网浏览功能,或将大量互联网网页信息进行转换发送,以及提供如电视商务 (T-COMMERCE) 、电子邮局、远程教育等综合以上各类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服务。充分利用已建的数字交换网络平台和DOCSIS标准的CM平台,作为用户端交互式信息传送需要的回传数据信道,这样可与基于CM的“有线通”业务共用同一网络平台,只需在此数字交换网络平台上增加部分服务设备,可充分提高现有网络的利用率和降低投资费用。扩大了面向的用户群范围,由于在机顶盒内置了DOCSIS标准的CM,不仅可作为简单的通信通道服务于计算机用户,同时也可面向普通的电视机用户,利用机顶盒外接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进行诸如电视机上网测览、收发电子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育等应用。增强对用户使用权限的控制,采用CA有条件访问控制技术,可利用顶盒端的智能卡,增强对用户使用权限的控制以及按内容进行收费,可以按用户需要进行信息内容的定向播送,可按播送的视频、音频节目内容分级别向用户收取费用。而且可以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各节目收视率等统计数据收集起来,记录到智能卡中以定期反馈到总前端,便于充实用户资料库,收集到有商业价值的信息。采用智能卡作为用户端的访问权限控制手段的另一优点是,可将用户预付到有线网络中心的预付款,以点数或积分的形式存储在智能卡中,也可作为用户支付其它日常费用的途径。

2 有线互动电视的业务应用

在享受广播电视节目文化娱乐的基础上,有线互动电视可以成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现在己经实现了信息查询、电视炒股、联网游戏,末来还能实现通过电视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交通罚款,进行电视购物等。实现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根本转变。

用户可以享受5种有线互动动电视的业务应用:

2.1 电视

即现在大多数用户能收看到的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包括小低于61套的基本节目、若干套付费节目、高清节目、音频广播及数据广播等服务。

2.2 时移

有线互动电视可以提供的一项数字电视服务,将指定的电视频道存储在系统中,用户司一对过去48小时以内的节目进行点播,并对该时段内的电视节目进行暂停、回放、快进等操作,自主掌握收视节奏。

2.3 点播

目前主要以热门电影、热播电视剧、焦点新闻等信息提供为主。有线互动电视目前可以提供200本电影,5000集电视剧,50多档精品新闻栏目,600多场体育最前沿的热点赛事, 2000多首歌曲入库,提供1万多小时在线娱乐内容。

2.4 信息服务

提供财经、在线游戏、政务等多类型服务。可以股市实时信息、资讯查询,股票在线交易。

2.5 广告业务

通过开机广告、直播频道EPG广告、静态/动态EPG广告、虚拟频道广告、视频插播等广告形式,对传统的广告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3 有线互动电视新业务的构想

3.1 系统结构

利用互动点播电视中的节目资源,通过电信网、因特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的综合应用,可以开拓出新的有线电视增值业务,建立有线电视数据下载中心。在互动电视点播系统的播出服务器中储存着大量的音乐MTV、动画片、电影片段等等倍受观众欣赏的节目。将这些节目库加以整理之后,在因特网上向观众们开放,观众可通过因特网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进行观赏。另外,在数据下载中心还将建立一些简单的网页内容,开展一些简单业务,如在节目库的支撑下开展网络教育的相关业务。新业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通过交换机技术的应用,将多台互动节目播出服务器组成一个高速的局域网。在局域网中由数据下载服务器与多台播出服务器中的节目库建立硬盘的映像,将数据下载服务器作为下载的缓冲区。

3.2 业务流程简介

下载中心通过因特网服务器中的服务,为观众提供系统业务的介绍和业务的接入连接点。观众通过浏览网页的内容和下载内容的选单来决定选取业务服务的具体种类和内容,观众的请求在通过因特网服务器的安全认证后,将请求信息提交给同局域网内的数据下载服务器。数据下载服务器根据接收的请求信号在自己的硬盘中以及与播出服务器的映像信息中查找观众要求下载的内容,通过交换机的高速通道以及因特网将下载节目传送到相应的计算机中,有线电视数据下载业务的开展不仅充分利用了电视台的节目资源,也可提升电视台的知名度。

结语

总而言之,互动电视点播技术的应用很好地拓宽了有线电视网上增值业务的空间,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互动业务系统 篇7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观看视频的需求日益增长。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球500亿支持互联的消费电子类终端,其中150亿具备视频能力,2015年无线设备所产生的流量将超过有线设备。由此可见,使用无线移动设备观看电视和视频的人数逐步上升,视频业务的多屏时代已经来临,跨屏提供视频业务是发展的必然,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得视频业务,视频业务无处不在。

本文将探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与无线局域网结合的多屏互动业务技术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宝贵的无线频率资源,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跨屏融合应用。

1 基于DTMB的多屏互动业务系统

1.1 概述

作为无线网络的一种理想技术形态,WiFi在移动性、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需求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WiFi不仅能分流4G网络流量,在之后很长时间内因为频率使用、技术体制、覆盖成本和终端普及性等方面在最后十米的接入段占据优势。WiFi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相比,其覆盖深度好、信号接收门限低,适合做深度覆盖,由于WiFi模块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WiFi通过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结合应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无须安装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模块也能观看数字电视节目,能极大扩展数字电视应用的范围。

本文基于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使用DTMB(中国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B20600-2006所代表的系统)技术作为视频内容的中继传输,研究通过DTMB+WiFi无线覆盖技术,实现视频业务由面向电视机或接收机单一终端到面向电视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多终端的扩展,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及融合应用的多屏互动业务,扩大DTME的深度覆盖,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1.2 DTMB+WiFi系统架构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有两种组网方式,多频网和单频网。其中,单频网是网络中所有发射机工作于相同的频率,时间同步地发射相同的节目。相比多频网,单频网具有节省频率资源、节省发射功率、改善覆盖区内接收效果等优势[2]。所以,本文所述DTMB+WiFi无线覆盖技术基于单频网覆盖方式来进行设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前端与数字电视现有前端兼容。

1.3 业务流程

本系统实现的业务主要为直播业务和推送点播业务。DTMB数字电视前端完成实时节目内容和推送业务内容复用后,输出一路MPEG-2 TS流,通过单频网适配器完成复用流中秒帧初始化包(SIP)的插入以及码率的适配,输出一路或者多路具有同步信息的传输流信号。

传输分配网络负责把具有同步信息的传输流透明地从前端传送到各个发射台站,便于同步调制发射;传输分配网络可采用光纤、数字微波等传输介质,协议可采用PDH、SDH、ATM等传输协议。

其中,GPS接收机为DTMB单频网适配器、DTMB激励器同步系统提供一个高精度的统一的10 MHz基准频率、1 pps(1秒钟1个脉冲)基准时间。

各个发射台站的发射机以相同的频率将前端播出机房送来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同步调制、上变频、功放后,通过发射天线将已调RF信号变成电磁波发射出去。

用户端的网关设备将接收到的地面数字电视RF信号,经调谐、A/D变换、解调等工作产生TS流,通过解复用、解扰、解码直接显示在电视终端上,或通过流媒体打包封装后将IP数据流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移动智能终端通过WiFi无线方式接收并实现直播或推送点播的视频收看。同时,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不同的客户端软件,并根据屏幕尺寸完成业务内容在终端的适配。

1.4 关键系统模块

对于本技术模式,关键系统模块在于前端系统和用户端的网关设备,其余系统设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即可。

1.4.1 前端系统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主要包括节目输入、节目处理、条件接收和用户管理,本系统主要实现直播业务和推送点播业务,DTMB前端系统如图2所示。

对于直播业务,实时节目音视频信号通过编码器形成基本码流ES,把基本码流分割成段,并加上相应的头文件打包形成打包的基本码流PES,并将PES包再分段打成有固定长度188 byte的传送包TS流。TS流经系统复用加入PSI/SI信息、推送业务信息、其他业务信息、加密信息等形成多路节目TS流[3]。同时,前端能为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提供低码率的视频业务,增大节目容量,便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接收观看。

对于推送业务,推送业务前端系统如图3所示。推送业务前端系统可分为集成管理子系统和推送播控子系统,集成管理子系统实现音视频内容和图文内容的集成、播出缓存、分组管理、播出策略管理等功能。推送业务的数据下发分为图文文件数据广播推送和音视频流文件推送两种方式,其中图文数据播出采用GB/T 28430—2012中定义的对象轮播方式(OC)封装推送,音视频流文件采用音视频流推送协议进行封装推送;推送播控子系统接受集成管理子系统的控制,使用OC打包机对图文内容进行封装和推送,使用音视频推流服务器对音视频流进行封装和推送。

在数字电视前端中,根据管理及服务模式,条件接收系统控制复用器中加扰模块对全部节目或部分节目进行加扰,并通过内容授权接口接收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授权信息,并将用户授权信息封装至TS流中,送入复用器中进行复用。

1.4.2 网关设备

用户端接收RF信号的网关设备设计如图4所示。

用户端的网关设备将接收到的地面数字电视RF信号,经调谐模块进行下变频得到频率较低的中频信号,完成选台功能;中频信号再经过A/D变换,转换为数字信号,进入DTMB解调芯片进行解调,通过解交织、信道解码等工作产生TS流。

网关设备在逻辑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覆盖场景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性能的硬件配置完成不同区域的覆盖。对于诸如大学校园或郊区农村等公共覆盖区域,硬件配置需要分发服务器和AP天线,对于家庭覆盖区域,网关设备则集成全部协议功能。

对于直播业务,通过解复用、解扰、解码直接显示在电视终端上,而对于移动智能终端接收,需要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进行进一步处理。根据覆盖场景的不同,直播有两种服务方式:一种是通过调谐器将多个码流同时接收封装后覆盖公共区域;一种是将移动智能终端作为遥控器和网关设备进行选台互动,调谐器根据用户选台接收想要的频道,滤除不要的频道,覆盖家庭区域。

对于推送业务,图文内容通过OC解析下载存储到内置硬盘,音视频流文件通过音视频流推送协议解析下载存储到内置硬盘,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终端浏览和观看推送点播的服务内容,而对于移动智能终端接收,音视频内容需要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进行进一步处理。

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对直播或推送点播TS流进行RTSP/RTP、HTTP (HLS、MPEG-DASH)等流媒体协议的转换。流媒体打包封装模块将单向广播的流媒体数据传输方式转换成终端设备支持的双向交互的流媒体协议传输方式后,将IP数据流输出给标准无线路由模块,将相应的数字电视节目分发到各个终端,移动智能终端通过WiFi无线方式接收并实现直播或推送点播的视频收看。

网关设备通过流服务处理,实现了基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多屏互动业务,通过WiFi无线发射补点,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深度覆盖。

1.5 流媒体打包封装

1.5.1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技术指的是采用流式传输方式传输媒体数据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媒体数据能够边下载边播放,大大降低用户启动时间和用户侧缓存。

目前主流的流媒体技术包括:传统的基于RTSP/RTP的实时流媒体技术、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媒体技术、基于HTTP的渐进式下载技术。3种流媒体技术对比如表1所示。

由于本系统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直播和点播,而基于HTTP的渐进式下载仅支持点播,并非一个真正的流媒体实时传送技术,所以以下重点就基于RTSP/RTP的流媒体技术、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媒体技术进行概述。

1.5.2 基于RTSP/RTP的流媒体技术

1) RTSP/RTP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于1996年在RFC 1889中公布的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后在RFC 3550中进行了更新。RTP适合应用程序传输实时数据,但没有为实时服务提供资源预留的功能,也不能保证服务质量。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提供数据传输质量的反馈、流之间的同步和用户界面等,但不传输任何数据。RTP和RTCP配合使用,能以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适合传送网上的实时数据[4]。

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协议)是由Real 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于1998年被IETF正式采纳为标准的RFC 2326,该协议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5]。RTSP是应用层协议,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控制实时数据的传送,它提供了可扩展框架,使实时数据的受控、点播成为可能。

流媒体播放系统总体架构如图5所示。使用RTP协议族进行流媒体开发时,一般采用RTP传输音视频数据,用RTCP反馈网络状况,用RTSP传输交互信息,它们可以实现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控制。

2) MPEG-2 TS的RTP封装

MPEG-2 TS在RTP协议中的封装格式如图6所示。

为了避免降低系统效率,在RFC2250中规定,一个RTP包负载必须包含整数个MPEG-2 TS包。由于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将MTU限制为1 500 byte,加上RTP包头、UDP包头和IP包头开销,一个RTP包负载最多封装7个188 byte长度的MPEG-2 TS包。

1.5.3 基子HTTP的自适应流媒体技术

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技术就是将同一媒体内容在不同码率下分别进行编码,提供不同质量的媒体流;在不同带宽的条件下,根据需要动态选择合适码率的流,以实现流畅的播放效果[6]。现有的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技术方案包括苹果公司的HLS(HTTP Live Streaming)、微软公司的MSS(Microsoft Smooth Streaming)、Adobe公司的HDS(HTTP Dynamic Streaming)、MPEG标准组织发布的MPEG-DASH (Dynamic Adaptive Stream over Http)。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技术方案对比如表2所示。

1) HLS

HLS (HTTP Live Streaming)是由苹果公司提出的基于HTTP协议的流媒体实时网络传输协议。HLS流媒体系统由服务器端、分发端和客户端3部分组成,如图7所示。

其基本思想是服务器端将编码器压缩编码后的视音频媒体内容封装到MPEG-2 TS流后通过分片器切分成一系列连续的ts媒体段文件(后缀名为.ts)存储于分发端,并据此生成包含了所有媒体段文件的列表和元数据信息的索引文件(后缀名为.m3u8);客户端通过HTTP请求获取和下载索引文件,按照索引获取ts媒体段文件实现视音频的直播或点播。HLS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码率数据源的方式支持客户端对不同网络状况和不同下载速率的自适应。

2) MPEG-DASH

MPEG-DASH是由MPEG标准组织于2011年底发布的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技术规范,是基于3GPP第9版的Adptive HTTP streaming (AHS)和Open IPTV Forum第2版的HTTP Adaptive Streaming (HAS)发展起来的。MPEG-DASH是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解决方案中唯一的一个国际标准,MPEG-DASH系统基本结构如图8所示。

MPEG-DASH对从标准HTTP服务器端到客户端间媒体内容分发和缓存所需的格式进行了定义,主要包括MPD和媒体分片的格式。图中实线部分为标准定义范围。该标准不对DASH媒体呈现准备、HTTP缓存做具体定义。

在服务器端,多媒体文件被分成若干个媒体分片,并使用HTTP协议进行传送。MPEG-DASH采用媒体呈现描述文件(Media Presentation Description,MPD)描述媒体分片的信息,包括时序、URL、媒体特征(如解析度和比特率)等内容。播放时,DASH客户端根据MPD文件解析得到多媒体内容的信息,通过HTTP下载合适的媒体分片。在节目内容开始传输并缓冲时,客户端继续从服务器端获取媒体分片,并检测网络带宽变化,实现不同下载速率的自适应。

2 应用场景

本系统技术模式适合在家庭、咖啡厅、餐馆、商业楼宇、体育场、高校等公共场所热点区域以及有线电视难以通达的远郊农村地区实施。依据场景实际情况,网关设备可以内部自带WiFi AP模块,实现小范围内的区域覆盖(不超过半径50 m),当需要对大区域范围进行无线网络覆盖时,可以通过网线扩展连接独立的WiFi AP天线设备,实现大范围区域的覆盖。由于WiFi系统工作频段较高,信号反射和绕射损耗较大,同时接收机灵敏度低,因而在进行大范围区域覆盖时需要进行WLAN网络规划,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进行覆盖方式选择[7]。

在进行WLAN网络规划时,首先根据需求对覆盖现场进行勘查,获得现场环境参数、传输及点位等资源情况;然后根据室内或室外覆盖方式的现场环境参数进行链路预算,初步确定AP点位及数量;而后进行合理频率规划,规避频率干扰;然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容量规划,找到容量和干扰整体最优的结合点;最后根据实测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

应用场景和相应的覆盖方式如表3所示。

3 总结

基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多屏互动业务技术模式充分利用了单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频率资源,结合WiFi无线覆盖技术实现了直播电视和推送点播业务的无线覆盖和多屏收看,完成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向电视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多终端的扩展和深度覆盖,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终端便利地观看视频和获取信息的需求,借助各屏特点,极大地扩展了数字电视应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与覆盖网络[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89-204.

[2]GB/T 28433—2012,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技术要求[S].2012.

[3]ISO/IEC 13818-1,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part 1:systems[S].1996.

[4]RFC3SS0,RTP: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2003.

[5]RFC2326,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S].1998.

[6]廖骥君.浅谈HTTP Adaptive Streaming技术及其前景[J].世界宽带网络,2011,18(6):33-38.

上一篇:重视操作下一篇:减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