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措施

2024-09-21

减负措施(精选10篇)

减负措施 篇1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它是老话题, 也是新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减负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作业设置和作业批改上减负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 减轻学生作业量, 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减负不减效, 历来是我们所倡导的减负原则, 减负增效才是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只有找准切入点, 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设置模式, 才能让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的作用。

(1) 作业巧设置。在作业设置时,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价值度不高, 趣味性较差, 或者纯粹是机械性的作业, 都可能引发学生的强烈反感, 厌倦作业。因此巧妙布置作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在布置作业时, 采取了分类分层次的方式,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分类布置, 就是将作业和学生进行分类, 一个类别的学生做一个相应类别的作业。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 我拿出四个题目作为课外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3仿写句子, 4阅读文段。学生分学优组、进步组、提高组。学优组选做其中三项作业, 进步组选做两项, 提高组只需选做一项。题目一出, 学生大多兴高采烈。因为有选做的自由, 分量也不重。学生分组还可以灵活多样, 不一定要按照学习成绩来划分, 分片分列都可以。

给作业分类给学生分组, 这算不上什么创新, 关键要看操作者的操作技巧,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这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首先, 要在作业内容上想办法, 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挖掘教材资源, 作业内容突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材与生活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校园活动以及课外阅读相结合。其次,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对作业量和难度进行分层和控制, 体现因材施教的细化教育, 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权力。再次, 作业的形式要开放, 不必拘泥于传统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 多开发一些新的作业形式, 如自主设计型作业、操作表演型作业、调查反馈型作业等。这样不仅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2) 作业巧批阅。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比较纠结的问题, 如果自己不批阅, 就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如果自己全批全改, 又没有这么多精力。有些教师让家长负责家庭作业的批改, 这当然是不合适的, 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 而且也给家长增添了负担。而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错, 非打即骂, 这样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此教师可以培养几个得力的“助教”, 先让这些“助教”批阅, 找出有问题的作业, 教师再集中看这些“有问题”的作业, 这样批阅作业就可以有很好的针对性。特别是高年级学生, 可以采用互批互改的形式, 先让学生操作批改, 然后教师抽查批阅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分组批改或者免批免改, 未必每一次作业都要全批全改。作业巧批阅, 这样在给学生减压的同时也给教师减压了。

二、在课堂教学上减负

课堂设计是教师备课中最重要的内容, 要尽量做到一个“巧”字。我听过一位老教师的课, 感觉他的课堂设计特别好。

这位教师上朱自清的《春》。这是写景散文的典范, 一般教师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了朗读、背诵和赏析上, 一节课下来, 根本就处理不了多少内容。教师讲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也很累。而这位教师不是这样处理的。他只是在黑板上列举了几幅图:春风图、春雨图、春花图、春草图、春人图。然后让学生自选一幅图做赏析, 并且给出一些提示:这幅图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精彩描写?你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因为任务比较单一, 学生做起来很轻松, 非常投入。学生做完之后, 同桌交换修改, 然后集体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 进行逐一点评。接着教师列出学法指导:赏析=切入角度+表达效果+情感连线。接着进行轮换, 让学生换一幅图, 用这种方式进行赏析。学生不但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而且效果相当好。

虽然一节课就做这一个赏析, 但是学得很扎实, 学生对赏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 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也轻松。由于教师的巧妙设计, 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什么也没有抓着的尴尬。

课堂究竟需要怎么安排, 不同的课堂模式有各自不同的追求, 实用不实用,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 我们的学习模式不能照搬现成模式, 别人的教学经验只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听、说、读、写都是必要的环节, 但不是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要进行这些训练, 一节课有一个侧重点, 就可以让学生学有所得, 要是一节课安排四个侧重点, 恐怕一个点都练不好。课堂减负增效, 还是要靠教师的巧妙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守基本的原则和策略。首先要熟悉和吃透教学内容, 备课时以各个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为出发点, 思考从哪个角度、从哪个侧重点去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 确立适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上多准备几套不同的方案, 以备不时之需。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指导学生改进完善学习方法, 积累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每个单元突出一个重点, 或重点训练阅读方法, 或重点训练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能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堂, 将课堂上的45分钟真正利用起来, 才能确保学生不必花课后更多的45分钟, 实现减负增效。

三、在备考时减负

学生学业负担重是心理压力大的体现, 它的根源还在应试上。因为考试这个杠杆的制约作用, 才让家长和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当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虽然是无形的, 但是其沉重程度不容小觑。教师如何给学生解压, 是减负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首先是复习不搞题海战术, 不用频繁的考试练习来备考。因为现在的试题内容大多是考查学生能力的, 纯粹的知识考查所占比例非常小, 平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复习得不偿失。因此在复习时, 教师要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整合, 培养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意识。这样就可以从大量讲义试题中解放出来, 教师省心学生省劲, 两全其美。

其次是教给学生一些考试时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如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审题的窍门、阅读如何提速、作文如何取得高分等。像时间分配问题, 这是很多学生都不会特别注意的事情, 结果就会出现时间失衡的问题, 有些题目用时过多, 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学生对作文处理不够上心, 只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 结果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减负措施 篇2

我校将“减负”为“增效”加码作为减负工作实施的根本宗旨,并将其列入我校校本教研。一年来,我校从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变家长观念等多种途径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一、积极构建体系,为“减负”护航

1.为使减负工作得到真正实施,减负不减效,切实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均衡学习发展的培养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特别成立了学校减负领导小组。减负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构成。

2.减负的真正落实应体现在一套完整的运行保障机制上。因此,学校以减负增效的目标为依据,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修正,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章程、学校管理手册,还具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关制度,为确保办学目的达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转变观念,让教师愿意减负

1.许多教师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个实践问题,不是理论问题。主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针对着一种看法,学校减负领导小组组织了广大教师进行讨论,使广大教师明确——这个问题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坚决贯彻,就必然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学校还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文件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自觉“负重”,努力使学生“减负”:一是思想上“负重”,即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己任,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学习生活为目的,使学生体味到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大视野,看到纷繁美丽的大千世界,使学习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在业务上“负重”,一丝不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

三、增强质量意识,向课堂要质量

1.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2.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3.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通常要在上课前会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我还规定自己每节课必须至少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四、规范作业管理,为学生“松绑”

不可否认,学生还有几大的负担来自于作业。动辄重复性的作业,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能使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还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为了杜绝大量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造成阻滞,避免因为大量作业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我校减负督导小组主要从规范学生作业管理着手,大力推进学生作业改革,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对学生作业的各项要求,达到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大大加强。我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度,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创造性的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做自己愿意做且都能做好的作业。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课外作业,其它年级每天课业总量力求符合以下要求:三年级不超过40分钟,四、五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注重学生作业的量的同时,我校还积极的推行作业类型的改革。如何使作业成为学生一项感兴趣的“活动”?这是我校在推行减负工作中突破的一个难点。我校对学生作业实施大胆改革,以各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合理、少量的作业,做到少而精。我们力推每周三的“无作业日”,这一天由班主任老师布置综合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增强学生知识整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鼓励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心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举一反三。

教导处坚持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读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少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杜绝教辅泛滥,还学生空间

我校减负领导小组要求学校、教导处和教师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积极倡导联系作业的精练、高效,严格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相结合。在未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参与任何的以赛促销,以赛代销的活动。还校园一片洁净的空间,还孩子们一个单纯美丽的学习环境。

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同行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尚无成效,学生家长也是个重要因素。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嫌学校作业量不足,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学习量。有的家长甚至放弃一切娱乐活动,经常陪伴孩子读到深夜。很多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越长越好,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形成了一种“教师减负,家长加压;成人有周末,孩子无周末”的怪现象。

为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使家长、社会认识到孩子们全面的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我校还利用家长微信群及家长会等向家长进行减负宣传,定期请优秀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有经验的、了解儿童的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家长培训,使广大家长不仅切实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成长,天性的发展是作为重要的,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也是他们得到更多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南。这样,就是我校的减负工作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景谷县采取六项措施狠抓“减负” 篇3

景谷县“减负”的六项措施:一是各学校要成立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公示牌,将“减负”内容向社会、家长、学生公示,争取理解、支持;二是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各项规定,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办法,不以任何形式按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给教师、班级和学生排名;三是全面落实课程设置方案,开齐课程,上足各学科课时,保证体育与健康课时,定期开展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四是除周六可组织九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在校内进行教学活动外,严禁中小学校及教师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五是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及教师不得参与或变相参与社会力量举办的任何形式的复习和培训活动;六是辖区内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组织学生统一征订和使用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和其他学习用品。

此外,景谷县教育局还把“减负”工作作为对各学校年度目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按要求完成并履行相应职责的给予表彰,对未完成工作目标、未履行相应职责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减负措施 篇4

一、音乐作业的定义与作用

音乐作业, 作为作业的一种, 是音乐教师为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 而布置的一种音乐学习任务。在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下, 由于重分轻能, 教师往往把布置作业作为考试前的“磨剑石”。因而, 布置作业也就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考科目的“专利”。而对于没有考试“压力”的音乐课, 音乐作业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实, 音乐作业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不仅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 还可以使学生通过音乐鉴赏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于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素质, 增进身心健康, 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以“寓教于乐”为宗旨, 布置音乐作业

布置“音 乐餐”的 宗旨是寓 教于乐——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它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巩固所学音乐知识的同时, 放松身心, 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为此, 布置音乐作业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

(一) 首先, 在时间的安排上, 不要求每课必有。而应根据整体教学计划及学生的成长阶段来区别对待。如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重, 但理解领会能力较强, 安排音乐作业不应过多, 一般两周一次。坚持一个度, 让学生能从容完成。

(二) 其次, 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 应丰富多彩。可以是欣赏名曲, 可以是学唱歌曲, 可以是书上的内容, 也可以是书本以外的民歌、校园歌曲、流行音乐。比如《高山流水志家国》课后, 让学生结合语文课的诗词来感受古代音乐诗词中具有的人文情致和高远意境。

(三) 在形式的编排上, 应合理、有趣、巧妙地安排音乐作业。比如, 在上《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一课时, 加入探戈舞蹈的元素, 在拉丁音乐的伴奏下, 学生可以起身学跳探戈舞。此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比如, 学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音乐作业, 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谈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如此等等, 多姿多彩的作用形式让学生在没有作业“压力”下, 愉快的完成作业, 培养了他们的联想、思考、创作等综合素质。

三、以发展能力为尺度评改音乐作业

评改作业是检验高中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数、英等学科的作业评改, 往往以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评定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唯一标准。音乐作业的评改却不同, 应以增强学习兴趣, 发展个性, 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学知识, 培养能力为目的, 并且应增加激励竞争的元素, 巧妙地激发兴趣, 让课堂激情四溢。

(一) 竞争性评价就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另一个评价方式, 以前不仅用在竟技方面, 而现在我们已把它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中音乐课作业完成的评价, 也不是笼统的一句“很好!”或者“非常好!”所能区分的, 竞争性评价表现在方方面面, 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也可以是小组间的;可以是歌唱方面的, 也可以是器乐方面的……因此可以提供给学生的竞争环境和机会有很多。比如说, 在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中教授“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一环节时, 我把高一 (8) 班分成5组, 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分别寻找教室里可以打出节奏的物件并进行模仿试奏, 比一比哪一组最有创意, 哪一组表演得最好。结果他们寻找到了很多可以打出节奏的身边物件, 并用拍击身体或拍打桌椅模仿等等, 真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竞赛环节结束后, 我们还评出了一些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几乎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不同的荣誉。当然, 在竞赛活动中必须强调的是要公平比拼, 要用乐观健康的心态去比赛,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创意, 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二) 看学生的热情参与度, 就是考察学生是否认真对待作业, 积极参与完成作业。应以学生去感受, 去思考, 去实践创作了就可以认定其已完成作业。比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一课, 赏析《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有学生完成的音乐作业中所形容的音乐感悟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穗。仅管和少女的形象并不相符, 但这是学生有经过思考, 有生活的体验, 并且别出心裁, 我肯定他的作业。

(三) 加以引导, 对学生的作业及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 教师应注意及时介入加以引导, 让学生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 怎样做才能更好。

总之,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诸如“音乐餐”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并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的体验, 为学生营造一个魅力无限、活力四射的快乐课堂, 启迪学生的智慧, 引导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竞相遨游。

摘要:如何合理有效地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给学生布置“音乐餐”——音乐作业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知识, 培养能力, 得到成长,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学校减负措施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实施科学施教,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制定“减负”工作实施措施:

二、具体措施:

(一)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明确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教师。

2.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严重违规的教师追究相关的责任。

3.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定期听取家长、学生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进行整改。

4.建立通报制度,设立“减负”举报电话()。

(二)严格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严禁教师私自调课。

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小学生在校集体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个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3.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一二年级尽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控制在四十分钟内,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生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除参加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调研考试和统考和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反馈检测外,不得自行进行考试(小学部每学期只组织一次质量检测)。提倡对学生进行多元性和过程性学业评价。

5.严格考试分数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分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的规定,教师不得排名公布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6.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管理。严禁教师私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学校不向学生推销上级规定之外的教辅材料。

7.严格控制中小学学科竞赛。不组织和参加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

8.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搭车收费,适当减免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

(三)强化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1.全体教师必须明确减负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不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2.教师每学期要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教师要认真学习洋思经验,提前备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学生减负,教师不减质”。切不可因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

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爱护每一个学生,禁止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杜绝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

5.教师必须按时授课,不拖堂,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6.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在家庭或社会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7.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四精四必”,批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规定。

8.年级组长、班主任注意协调作业总量,控制练习资料,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同年级要严格统一练习,每天公布各学科的题量和中等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学科教师要密切配合。

9.各教研组要把“减负”列入本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洋思模式在本学科中应用,加强校本练习的研究、开发,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减负措施 篇6

类似“毁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每当高考结束, 总有一些学生把各种教科书、教辅书等付之一炬或撕得粉碎, 以宣泄被沉重课业压抑已久的情绪。“毁书”所折射的, 正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压力。

学生“减负”问题积重难返, 成为中国教育久治不愈的沉疴, 这似乎已是不争的现实。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曾深有感触地说:“确实, 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 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有的学生一天只能睡5小时。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调研, 问学生, 你们上了哪些课, 最喜欢什么课, 是体育课还是科学技术课?这个学生像回答脑筋急转弯一样, 说最喜欢下课。”

在前不久召开的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 面对台下众多教育局长,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感叹, 这么多年来, 包括他本人在内, 一直在喊减负, 但孩子们的书包始终没有“轻”下来。他质问教育官员们:减负为何减不下来?我们的管理部门是否也要负责任?

“减负”真的成了中国教育一道“无解”的难题吗?其实不然!虽然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 但关键在于明确谁是破解这道难题的责任主体。

从社会反映强烈的违规补课问题来说, 学校似乎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谋”, 但是, 管理和监督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恰恰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为减负出台过多种文件, 但是减负的当务之急, 是彻底改变“干打雷不下雨”的状况, 尽快使这些举措落到实处, 查处并严惩各种加重学生负担的违规办学行为。如果各地政府部门能够切实负起责任, 做到令行禁止, 至少可以把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日还给学生, 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一点放松。

减负措施 篇7

一、“减负”政策文本的选择

所谓政策,即“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1]这种行动准则或指南最终会以文字的形式得以固化。换言之,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政策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在某一领域综合作用的结果,它能敏锐地感应社会问题的变动和决策部门的行动变化,其演化反映着该领域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的变迁。因此,“政策文本对于研究社会结构、政策过程(政策发展轨迹)以及批判性政策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2]

在我国,有关减负问题的政策文本数量庞杂,其中包括各个时期的各种法律、法令、措施、办法、条例、规程、规定等文件,还包括各类针对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指示报告、会议文件以及政府的大型发展计划等相关内容。这些政策、文件一般收录在《教育法令集》《教育法规文献汇编》《教育法汇编》《教育法规全书》等资料中,或者直接发布在公共网页上。由于我们无法对所有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所以我们按两个标准进行选择,一是1949年以来国务院或教育部颁布的政策文本,以显示政策的权威性;二是针对减负的专门性政策,而不是综合性政策里的减负要求,即政策文本含有减负主题或字样,凸显政策文本的集中意志和代表性。基于此,我们选择、确定以下六份政策文本,具体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课程改革之前的减负政策。

二、高频词汇的提取与统计

一般来说,人们把在文本中出现次数多、使用频率高的词组称作“高频词汇”,也将其认同为“关键词”,因为它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重要词汇。频率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频词汇,学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视具体的词组容量以及与其他词组的比较而定。多数文献都是以词汇出现的自然频率作为筛选高频词汇的频率基础和依据。

鉴于上述,同时考虑我们以高频词汇为例研究六个文本的政策变化,我们将以下两条作为确定高频词汇的标准,一是在六个文本中连续出现五次及以上的词组,二是该词组与减负主体与内容密切相关。依据上述条件,我们提取了16个高频词,运用NVivo 10.0软件统计分析这些词的频次与分布,具体操作程序见图1: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NVivo10.0软件不能有效识别词汇的语义,只根据汉字的排列组合来统计频次,统计结果会出现一些误差,如“所教学科的考试分……”这个语句中,软件会自动识别“教学”的组合方式,而这里的“教”与“学”却不是一组词的两个语素。为避免误差,笔者对上述情况进行了人工处理,以确保高频词汇频率的准确性,具体频次与分布结果见表2。当然,运用NVivo10.0软件也有其优势,一是运行查询结果可以出现两个视窗,“项目列表视窗”呈现高频词汇及其频次,“项目浏览视窗”呈现某一高频词汇所在的小范围文本(可以是句子或段落),帮助我们分析词语的语境,联系上下文把握词汇实际意涵;二是设定查询条件,就可以同时呈现六个文本的高频词筛选情况,无需多次重复操作。

三、高频词汇的变化趋势

(一)高频词汇变化的总体趋势

对16个高频词汇在6个政策文本中出现的频次进行动态统计,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不同词汇的发展变化,便于我们把握它们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见图2。

解读图2,我们可以发现高频词汇发展的一些趋势和特点。第一,“社会”“家长”“考查”“资料”“课时”等词汇出现的频次低,却以平缓态势发展,意味着它们是减负的关注点却不是重点。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学”“学校”“考试”“活动”“作业”“时间”“课业负担”等词汇出现的频次高、波动也大,意味着它们是减负及争论的焦点。

第三,“时间”很重要,却呈现持续下滑状态,其重要性不断减弱。如果对时间进行分类,还可以发现时间类型也在不断变少,具体见表3。

注:1955年包括“时间”的复合词汇高达10余种,表中只呈现了频繁出现的复合词汇。

(二)从历年高频词汇的最高频次看减负内容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某个阶段哪个高频词的频次最高,可以看出政策关注的焦点和希望解决的重大减负问题。分析表2和图2的数据,发现除1994年“学校”成为当年最高频次的词汇外,其余五年有关减负内容的词成为最高频次的词汇,1955年是“时间”,1964年是“教学”,1988年是“教学”“考试”,1993年是“教学”,2000年是“作业”。如果对这四个词的语境效应进行分析,就发现这四个词所出现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高频词,位于频次的最高端段,具体见图3。这里的语境效应是指,减负政策中每个高频词的意义会因它所在的语句而发生变化。统揽6部减负政策,16个高频词汇处于两种句子语境下:一种是描述负担现状的语境,另一种是陈述减负措施的语境,以“作业”为例,描述作业负担现状的语句是“学生每天忙于应付作业和考试”,陈述减轻作业负担措施的语句是“减少课外作业的分量”。这里,我们只讨论后一种情况,因为它在落实减负政策上更有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确认这四个词集中代表了不同时期减负的内容重点,也暗含着课业负担内涵的变化,从最初的时间负担到八九十年代的教学、考试负担再到21世纪的作业负担,因为早在1955年的文件中就以“目前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是课业负担过重”来定性学生负担,此后的政策文本皆以“课业负担”一词界定学生负担。分析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可以看出负担载体变得清晰而可操作,即关注学生每天都要完成的作业,具体而实在。作业负担似乎成为课业负担的代名词,而且正渐渐成为一种现实。

(三)从减负政策执行者词汇看减负责任的变化趋势

政策执行者是政策执行活动的主要行为主体,政策执行就是由他们所做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来完成的,他们在政策执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3]分析6份政策文本,减负政策的行为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社会和家长等。对这些表征执行者的词汇的频次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其中责任主体的变迁,进而洞察责任重心的转移情况。图4显示了不同时期减负政策执行者词汇的频次变化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两种变化趋势:第一,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作为高频词波动频率较大,教师作为执行主体的词汇频次逐渐下降,并出现被弱化的倾向,甚至低于社会和家长词汇频次,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学校被赋予减负重任;第二,社会、家长作为执行主体的词汇频次自1964年进入减负责任主体以来,稳步发展,逐渐成为减负的重要力量。综合起来,新的减负策略或路径逐渐明晰化,即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社会与家庭力量。

四、基于高频词汇变化趋势的减负政策建议

从政策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立场出发,透视高频词汇的变化趋势,我们尝试为优化减负政策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政策制定应剖析负担产生的深层原因,形成各层协调的配套政策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负担指向词汇几经变化,1955~2000年间的减负政策中,时间、教学、考试、作业依次成为这几部文件重点关注的负担内容,而作业则逐渐成为减负的主要导向。从负担指向词汇的内容来看,繁复的作业正是学生们每日不得不首要面对的课业压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似乎是根据学生当前承受的主要压力而对症下药,但顺着作业向上推衍不难发现,铺天盖地的作业无非是为考试做准备,一系列的题海战术又不过是为升学打基础。我们惯常性的把课业压力大等同于考试多、作业多这些表征性的事实,却忽略升学这个“上线”一直把持着命脉。我国历年减负政策中的负担指向词汇多达11个且发生了繁复的变迁,但唯一不变的是这些词汇的性质与特点,即它们基本都与课业本身有直接关系,这说明历年减负政策重点关注的是在学校场域内产生的负担。学校的课业是造成学生压力过重的因素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只能说明学校课业与课业负担存在一种关联,学生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教育导致的。由于社会施压、家长急需,学校教育背负着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学校成为学生负担问题最突出和最集中的表现场所[4],现今的难题之一是我们“未能充分地指出学生课业负担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学校教育导致的”[5],也很少追问学校教育以外的诱因。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维且繁复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带来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人口众多引起的激烈竞争,重学历、崇尚名牌学校的用人机制,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舆论的影响等等[6],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困境,减负政策更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问题的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剖析负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制度设计上作周全考虑与优化;或者通过制定一些在各个环节上既有别于减负政策又与减负政策相互协调的配套政策,形成各层协调的配套政策体系,确保顶层设计得到全面落实。

(二)从语境上使负担指向词汇获得行动意义,在“如何减负”上提供行动指南

一部好的教育政策文本需要兼具精神层面的价值与物质层面的价值,即它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政策目标、政策意图;其次还要给人们带来具有现实意义的技术、方法、福利等。[7]按此判断教育政策好坏的逻辑标准,一部好的减负政策不仅需要叙写和阐释出台该项政策的背景、缘由及规划目标,还需要提供技术上的操作办法。本研究中处于两类语境的负担指向词汇,正分别位于减负政策文本的两个层面———“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毋庸赘述,对于减负工作而言,政策中处于陈述减负措施语境的词汇越多,越有利于执行者明确行动的方法与步骤。然而统揽历年的减负政策,处于陈述减负措施语境的词频均呈现下滑走势,说明这些词汇在“如何减负”问题上的解释力减弱了。虽然不能否认描述负担现状词汇的价值,如直视严峻的现状、“重温”问题有助于增加公众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但“减负”已是一个公众话题,无需过多的警示性话语,大费周章地描述负担现状,对解决问题并无实体价值。这种“说”得多、“做”得少的行文套路只会使减负行动的方向越来越模糊,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损耗了政策应有的引导价值。

可见,如果一项政策的意图和目标都好,但缺乏操作性措施,难以执行,很难说这项政策是良策。减负政策如果想增加执行效果,首先应该增加表述措施的话语,使重要的负担指向词汇能够在描述措施语境中获得行动意义,并不断提升表述的精确化和细化程度,使执行步骤得以完善,避免政策自身出现阻碍其贯彻执行的“硬伤”。

(三)充分发挥专业执行者在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将专家纳入执行群体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都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工作者,如此说来,这三个执行群体不仅是减负工作的专业行动者,也是减负政策的专业执行群体。身份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应当依靠自己的专业力量在减负行动中做出表率。与其相悖的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这三大执行者词汇的频次在2000年均出现大幅下滑,并且“教师”的频次竟低于“社会”“家长”这两个非专业执行群体。这些变化呈现出专业群体职能被弱化的趋势。诚然,现今已越来越认可减负不只是教育领域单方面应对的难题,而是一项需要社会各层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问题。但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上层管理机构,其所产生的教育意志与行动规划都会以传统“自上而下”的执行演进模式传达给学校与教师,最终影响学生。所以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受其影响的学校、教师对于减负的行动责任应该不断强化,而不应被边缘化。因为减负是一项“专业行为”,专业执行群体的功用至关重要。否则,让人感觉有推卸责任之嫌。

减负政策中稳定下来的执行者还包括社会、家长,并且这些非专业执行群体作用的提升正成为一种趋势,他们的角色在于通过公众舆论效应使国家减负工作得到配合,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到基层监管的作用。事实上,从舆论传播的角度来看,专家学者相对占据着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减负政策执行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解释空间,即政策通常是以指令的方式告知人们怎么做,却不告知指令背后的深层原因,认为指令合理的人会执行,而认为指令不合理的人就会反抗。所以谁能够成功的把政策现象解释给公众并影响他们的行为,谁就在根本上真正掌握了最高权力[8],而解释恰恰是专家所擅长的。他们的职责则是通过自己的研究与专业建树,向公众呈示负担过重的诱因以及哪些因素在公众的力量下是可控的,哪些措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基于科学研究后的结论会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潜在地影响公众对减负政策的理解。专家学者在减负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是价值中立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调整和管理自己的言行使减负效益最大化,因此专家作为理性自觉的行为主体,应该被纳入到国家减负政策的执行群体中来。

尽管我们为减负政策的优化提出基于证据的建议和充满诸多期许,但还应充分意识到,政策只是引导、调节减负工作的手段之一却不是万能之手,甚至政策自身的限度反而会影响“减负”效果。一方面,在政策执行阶段,执行群体的复杂性、特殊性可能会使原有的政策目标被大量消解并产生各种偏差后果;另一方面,政策特有的文本形态具有实质上的局限性[9],会驱使政策官方化、形式化,致使减负政策的屡屡颁布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隔空喊话的态势。由此而言,仅仅依靠政策的力量来减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寻求方法的多元化,例如:政府高层可以经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获取“如何减负”的发言权,并借助数据来指向减负的可为与不可为之处;同时也可以从问题表现、根源剖析上考虑学校环境、课程本身、教育制度等多种因素对课业负担的影响等;还可以利用专家学者行为的价值自觉和实用理性,让他们参与减负问题的建言,用专业学识开辟一条现实出路。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综合化减负之道。

参考文献

[1]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0.

[2]涂端午.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宏观图景——基于1979-1998年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53~65.

[3]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80.

[4]谢利民.社会学视角:顺境下学生负担问题的再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11):10~15.

[5]董辉,杨兰.课业负担的学校层面变量研究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12):40~48.

[6]谢利民.顺境下学生负担问题成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37~41.

[7]涂瑞午,魏巍.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14,(1):47~53.

[8]柯政.专家学者参与教育政策制订的多视角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0~34.

减负措施 篇8

“要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起着主导作用.所以, 我首先自己转变观念, 做到课堂上不多讲, 但同时又能用浅显的例子将学生思维的溪流激活比如, 我去年上的一节调研课.内容为中考《二次函数》的复习课.在上课前夕, 我首先将例题用幻灯的形式显示在背投上, 虽然什么也没有说, 但学生对突然打出的例题还是很关注, 吸引住了不少学生的眼球.大家都在窃窃私语, 跃跃欲试.上课开始, 我先结合题目进行知识点的梳理.

例1如下:如图, 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像经过点A (-1, 0) 、B (3, 0) 、C (0, -3) ①求y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③结合图像回答二次函数的性质;

④观察图像你能说出当x取何值时, y>0?y<0呢?

该例题的作用是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例题很简单, 大部分同学很容易解决, 后进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题完成后我对试题进行了变式.

变式一在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 是否存在点P, 使△BCP的面积最大, 如果存在, 求出这个最大面积以及点P的坐标;否则说明理由.

变式二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D, 使△ACD的周长最小, 说明理由.

变式三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E, 使四边形ACBE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理由.

虽然课堂容量不大, 但学生的思维量较大, 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本课例题少, 例题的处理也比较科学, 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 对知识点也没有狂轰滥炸, 普遍认为这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从这堂课中, 我受益匪浅, 真正感受到了“减负”的好处我觉得,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仍然会继续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研究, 提高认识, 切实用其教学理念来指导我具体的教学实践, 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精选习题, 减量“减负”

精选作业习题是一种“减负增效”的好方法,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作业量,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激发学生思维的变异性与深刻性, 可谓事半功倍.

例2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课的教学时, 我选了这样一个例题:如图所示, 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高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 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 求大树在折断之前高是多少?树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为多少?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 我布置了两道作业题:

①在电线杆离地面8米高的地方, 向地面拉一条长10米的缆绳, 问这条缆绳应固定在距离电线杆底部多远的地方?缆绳与地面的夹角又是多少?②海船以32.6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 在A处看灯塔Q, 发现灯塔Q位于海船的北偏东30°处, 半小时后航行到B处, 发现此时灯塔Q与海船的距离最近, 求灯塔Q与B处的距离. (画出图形后计算, 精确到0.1海里)

正是因为我在布置作业中, 做到了“减量”——尽量避开解法单一的题目, 选择一题多解和可以进行变式的题目.我们班级的数学作业的质量明显好于其他班级, 中考的合格率在全校也处于领先的地位!救学生于“题海”, 让作业成为提高数学质量的绿色通道, 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关注差异, 梯度“减负”

不可否认,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甚至差异明显, 因此, 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有快有慢.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指出这是中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材施教是解决“尖子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这种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材施教, 就是要正视学生差异, 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具体到作业环节, 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 将作业分解为几个层次的习题.

可将作业分解为紧扣当天所学知识、以巩固新知识点为主要目的的基本题, 通过将新知识点和以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来深化理解的提高题, 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题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 也可以对同一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每名学生通过做作业都能得到发展.

四、探究合作, 互助“减负”

数学的世界丰富多彩, 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学生, 完全有精力和时间去体会数学世界的美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更加强烈.”

因此,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和进度需要, 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探究性的课题作为作业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倡导的重要理念, 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要实现数学作业环节的“减负增效”就不能仅仅将其功能定位于形成数学概念、强化数学技能, 而应在此基础上, 突出发展学生学术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上下工夫, 并发挥好其师生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窗口的积极作用.

摘要:“减负的目的不是为减负而减负, 不是以牺牲教学效果为代价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关注减负, 实施减负, 也因“减负”学生, 使自己的教学从题海中腾身, 从量的灌输变为质的进步, 从而让数学课真正跃入孩子的心田, 更加深受孩子喜爱!我主要通过转变观念, 精讲例题, 精选习题, 减量练习来实施减负.我相信, 通过我们的努力, 就一定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作业”与“减负”的桥梁, 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精讲减负,减量增效,关注差异,互动探究

参考文献

[1]王进才.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减负措施 篇9

曾几何时 , 家长望女 成凤, 望子成龙心切, 一切以学生学习为重;学校争名求利, 一切以学生成绩为先。学生在双重压力下, 身心疲惫, 苦不堪言。学生眼睛近视了, 身体孱弱了, 这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善者行, 恶者改, 是该“减负增效”了, 这确实事关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事关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富庶文明幸福中国的建设的大局。我们从不反对培养人才,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国家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学校怎样培养人才。毫无疑问, 中国需要培养学术一流、创新一流、道德一流的人才、要成为技术对外输出、学术对外输出、文化对外输出的人才大国。中国也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有技术特长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学校应格外注重“寓教于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蔡元培先生曾说“与其守成法, 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减负增效”就要“堵疏并举”, 发展个性。要想“减负增效”就应该严控学生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 拒绝超负荷补课, 同时将重点转移到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上来。这是一个“细致活”,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发社会关注, 引导家长重视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要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 引导大家正确认识,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减负”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减负”后学生不学习, 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 无人管;“减负”是一阵风, 过一段时间又是老样子。我们要让人们有一个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社会、家长与学校思想统一, 相互配合,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否则就可能出现“校内减负, 校外增负, 老师减负, 家长增负”的现象。我们要让人们明白, “减负”不是没有负担和任务, 不是没有作业, 不是“放羊 式”的课 后自由。“减负”是要减掉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在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 “超标”, 学生接受困难;学生学习“超时”, 加课、补课, 不按时放学, 双休日照常上课、补课, 上校外补习班等;学生作业“超量”, 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幼小的身心, 难堪如此重负。为数不少的学生丧失信心, 厌倦学习, 甚至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疾患。“减负”不等于“无负”, 有些方面还需要“加负”。“减负”要减去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倍功半的“高投入, 低产出”的“过重负担”, 适当的学习负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需, 适量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其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家长应与孩子多一点沟通, 多一点理解, 多一点鼓励, 让他们快乐多一点, 成就感多一点,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 并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自己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名牌大学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的, 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才是理智的选择。

二、苦练“内家功夫”, 科学指导学生

学校不能把目光单纯地锁定在升学率上, 如果学校成了书院, 学生读死书, 死读书, 变成了读书的机器, 路子会越走越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中锤炼, 激励成绩优秀的学生上高中, 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到中职技术学校读书。学校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学校领导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让教师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前提。“减负”应以“增效”为前提。“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如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 课堂教学效率又没提高, 教育质量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这是“减负”之后仍可“增效”的重要保证。这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 才有给学生“一杯水”的资格。学校有责任鞭策教师履职, 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理想的职业目标, 通过探索职业需要和体验职业过程, 锻炼学生查找信息、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教师本身不要有认识误区, 减负不能被曲解为“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 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要减负, 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 让学生听明白, 不出错误, 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教师的职责应在于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均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通过预设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减少时间的浪费, 提高学习效率。计划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制定计划不要空, 不求大, 不追远, 不要脱离学习实际, 要符合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激励学生逐步执行自己的计划。对于执行得不好的地方, 要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然后调整修改计划, 使计划越定越好, 使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作业要能够被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顺利完成, 让学生明确教师对作业质量的要求, 注意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 为孩子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减负给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教师有必要引导家长针对孩子在学业、习惯或综合素养方面的实际情况, 实施一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对于学业稍显不良或者存在偏科现象的孩子, 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对症下药、查漏补缺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对于习惯不良的孩子, 家长可以趁机和孩子从头做起, 从一件事做起, 打一场培养好习惯的家庭持久战。学校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开展自主读书活动, 参加各种辩论赛,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定期组织报告会;可以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还可以进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社会, 了解社会。这就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三、加强家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有责任开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可以使家长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 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进而加强“减负增效”的时效性, 从而实现由经验型育人向科学型育人的转变。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 家长委员会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参与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迎进来、走出去”的形式,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开拓教育资源的新空间。可以根据家长的专业特长举办各种专题讲座, 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 可有效地挖掘家长资源和潜能, 发挥家长所长, 使家长成为学校工作的大后方, 为“减负增效”“添油加醋”,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教育资源、人力不足的问题, 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

减负仍留空间 篇10

“什么时候发布的通知?确定属实吗?都是怎么说的?”近日,当记者向深圳市深国际华南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副总经理黄振东了解其对近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 12]13号,以下简称《通知》)的看法时,黄振东却在电话那头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询问起了《通知》的详情。

由于《通知》发布的时间为2012年1月20日,而此时又临近年关,许多政府、企事业单位又提前放假,因此,很多人对《通知》的发布并不知情。不过,这并不妨碍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即将受益。

在大致了解了《通知》的核心内容后,黄振东又向公司的财务部门询问起了具体的备案事宜。“财务告诉我说我们正在办相关的手续,好像是说得需要宝安区地税局来批准。实际上,对于这个政策,我们举双手赞成。不过,我认为政策减负的力度还可以更大些。毕竟从土地使用费转成土地使用税后,我们的土地成本一下增大了很多。”

在黄振东看来,此次发布的《通知》可谓恰逢其时。毕竟包括税收、土地价格、人力成本、油价、过路过桥费的高涨让如今的物流企业普遍不堪重负,而且已经到来的2012年的经济大环境还被业内人士普遍看衰,物流企业的运营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此次土地使用税的减征将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符合条件的企业的负担。

然而,在对《通知》拍手叫好的同时,他也对包括土地使用税、营业税改征增值在内的众多政策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减负调查

根据记者调查了解,与黄振东持相同观点的企业代表不在少数。“公司已经开始联系当地的税务部门,但现在还没有任何反馈。实际上,《通知》只是‘国八条’政策落到实处的一个方面,他确实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但力度最好再大些。”一位不愿具名的物流企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在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通用仓储企业排名中位居前列,公司拥有仓库面积近80万平方米,较具代表性。

按照《通知》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而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因为该公司主要经营物流园区,尽管仓库设施不少,但是自用仓库面积却并不大。“公司的仓库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不同地区仓库受影响程度不一。我们在深圳这边用于自身物流的仓库面积并不大,符合《通知》条件的也就是不到2万多平方米。”

记者按照该负责人提供的数据对该公司深圳地区仓库所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进行了一番测算。按照深圳市地税局制定的税额标准,该公司深圳地区仓库所要缴纳的税额为9元每平方米每年,属于等级较低的土地。因此,2万平方米的仓库按照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来计算的话,所需交纳的土地使用税为18万元,而按照此次《通知》的规定,今后三年内,如果仓库面积不变,该公司深圳地区仓库每年所要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为9万元,三年共少缴纳27万元。

而对于黄振东所在的深国际来说,该公司开发、建设、经营的华南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六大物流园之一的龙华物流园内)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其土地使用税税额为5元每平方米每年,因此计算下来,深国际在此前每年要向当地地税局缴纳310万元的土地使用税。“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能省下150万,三年就是450万。”

此外,记者还对更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股份”)的土地使用税缴纳进行了一番调查。根据中储股份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0年年末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约为1300万元,而按照最新的政策,如果仓库面积不变,中储股份每年将少缴纳650万元的土地使用税,三年共计1950万元。

实际上,尽管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新出台的《通知》的力度有待加大,但至少该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而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从2006年到现在,在土地使用税的缴纳上,企业实际上是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变化,特别是2007年《条例》的出台让企业的税负“爬”到了顶点,而此次对土地使用税的减征无疑使处于高位的企业税负有所松绑,而随着“国八条”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物流企业的税负还将继续向下爬。

减负前的增负

据记者了解,自1988年以来,国务院共发布了两版《条例》,1988年发布的属于旧版《条例》,而2007年发布的则属于新版《条例》。尽管新旧两版条例的名称完全相同,但新版《条例》的规定的税额标准却是旧版《条例》的两倍。

根据新版《条例》规定,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一)大城市1.5元至3 0元;(二)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三)小城市0.9元至1 8元;(四)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而旧版《条例》的税额标准却分别为大城市为0.5元至10元,中等城市为0.4元至8元,小城市为0.3元至6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为0.2元至4元。

新版《条例》的推出“立竿见影”,物流企业的税负大大提高。根据中储股份2006、2007年年报显示,新版《条例》实施前的2006年,中储股份所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约为253万元,但2007年底,中储股份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却上升到了826万,足足提高了三倍多。

由于仓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左右,因此新版《条例》的实施让很多仓储型企业“很受伤”。“以前大家对土地使用税还不在意,毕竟这一块缴纳的费用并不是很大,但新版《条例》实施后的一年,大家立马就感受到了税负的压力,很多地区的税额不只是翻番,还有提高6、7倍的,甚至还有9倍、10倍的。”上述人士说。

对此,中国物资储运协会还在2007年下半年进行过一次大范围的调查。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新版《条例》实施后,企业税负增加明显,基本上是从高征收。例如,兰州地区每平方米每年土地使用税从1元涨到6元,宁夏从1.5元涨到6元,河北沧州从1元涨到8元,河南洛阳从3.5元上涨到18元,陕西西安从1.5元涨到9元,咸阳从4.8元涨到14.4元,河南平顶山地区从1元涨到10元等等。

让物流企业头疼的还有一些地区土地使用“费改税”政策的实施。以深圳为例,2007年,深圳市地税局发布了《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通告》,宣布自2007年1 1月1日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据记者了解,尽管旧版《条例》已实施近30年,但在经济发展初期,深圳市考虑到吸引外商投资的问题,因此就一直未开征土地使用税,而是由深圳当地国土部门统一征收土地使用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地使用费已不适合此时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圳市政府开始从2007年执行新版《条例》。

尽管土地使用费应根据场地的用途、地利环境条件、征地拆迁安置费用和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但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关于土地使用费的标准,因此各地在土地使用费的征收上大相径庭。

“当时在深圳,土地使用费的标准是比较低的,我们所在的区域是1元每平方米。实际上,这个东西企业是可以同政府谈判的,政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减免一些。我记得那时我们一年缴纳的费用不到100万元。”黄振东说。

但是在“费改税”后,企业的税负就开始直线上升。深国际一年的税赋从不到100万上升到了300万。而上述不愿具名的负责人所在的企业其税额也提高到了13元,只不过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深圳市政府为了给企业减负,才将税额降低到9元。“税是刚性的,是无法同政府谈判的,费是柔性的,是可以做文章的。”该人士感叹道。

期盼继续减负

由于2007年实施的新版《条例》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通知》的发布尽管减负有限,但还是受到了物流企业的欢迎。与此同时,尽管新版《条例》在推出前酝酿了很长时间,算是姗姗来迟,但据记者了解,国内一些城市已在此之前通过变通的方式让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提前享受到了土地使用税减半的实惠。

记者从青海朝阳物流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了解到,2009年的时候,管委会在听取园区内企业反映土地使用税税额过高的建议后,向西宁市政府提出了降低青海朝阳物流园区土地使用税的申请,而在经过多方协调后,最后,西宁市地税局同意园区内部分物流企业暂缓缴纳土地使用税。而在此后,管委会再次向西宁市政府提出了降低土地使用税的申请,而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西宁市政府决定“在三年内市财政和城北区财政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规定,按照青海朝阳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执行现行税率缴纳土地使用税数额的50%安排专项资金,拨付青海朝阳物流园区用于支持园区内物流企业发展”。

在各地相关部门积极为物流企业减负考虑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也为降低物流企业的税负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降低土地使用税的税额问题上,中物联不仅积极向财政部、税务总局建言献策,同时也多次组织召开相关问题的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各地企业的反映。

2011年7月22日,中物联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完善物流业土地使用税的政策建议”(以下简称“政策建议”)。包括:体现支持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业物流企业用地统一按照最低档征收;降低中西部地区税额标准;减少地方自由裁量权;实行建设期免征政策;专业物流企业使用的房产地价不再计入房产原值。

尽管中物联的六条建议并没有全部被财政部、税务总局采纳,但毫无疑问的是,在《通知》酝酿期间,中物联作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记者了解,很多物流企业负责人非常赞同中物联提出的政策建议,例如“按照企业服务模式来设定仓储设施土地使用税税率”、“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业物流企业用地统一按照最低档征收”、“建议设立过渡期,在此期间,免征土地使用税”等等。

“中物联提出的几条建议非常科学。比如说建议设立过渡期这个建议就很有道理,而且为企业考虑的很多。因为很多企业的土地都是分期来开发的,未开发的土地不是说企业不想开发,只不过是因为企业有自己的战略考虑,要一步步来,而一味的对那些未开发土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话是不合理的。”上述业内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通知》要求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向当地税务机关备案即可,但有企业代表担心《通知》的实施会在实际执行中“打折扣”。“虽说不用审批,备案就可以,但因为土地使用税属于地税,而地税部门特别关注他的税源,所以我们怕这个政策在有些地方根本执行不下去。而且这个政策是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如果是税务总局一方发布的话还好一些。”上述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说。

(单位:元)

上一篇:互动业务系统下一篇:小水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