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校长减负

2024-10-19

为校长减负(共8篇)

为校长减负 篇1

为校长减负:规范中小学评估秩序

——民进龙湾总支

一直以来,学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方净土,是传授知识和学习文化的神圣殿堂。而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的各种检查、评估过多,往往一个内容多个部门去检查,重复评估,使学校陷入了检查的“文山会海”之中,给中小学校带来负担,同时也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都有哪些评估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项目,如,标准化学校验收、示范性学校验收、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发展性评估、减负检查、学校考核、校长考核;二是教育主管部门下级单位的项目,如,实验室验收、教育装备实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校创建、校本教研示范校创建、乱收费检查、学校档案、图书馆、食堂、财务等检查;三是几个部门联合的项目,创卫、社会核心价值观、食品安全卫生、社会综治、学雷锋、禁毒、计划生育、治安、消防安全各类检查;无烟学校、绿色学校、平安学校、健康促进学校、无邪教学校、国防教育示范校等创建。

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对现在的评估与检查深恶痛绝?民进龙湾总支走访了十多所学校,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来自他们的声音!有校长感叹:“现在学校的婆婆实在是太多了,一层一层又一层,好像谁都可以对学校指手划脚,好像谁说的话都是上级精神,可上级精神也实在是太多了,哪一条精神不是得学校的老师们加班加点完成啊?”一位校长这样说:“现在的这种评估是在做‘台账式’的表面文章,这种评估又有什么意义呢?真的没看出来有几次检查是真正对孩子们成长有益的!也没有因为检查而对学校增加投入,相反学校要破费、要支出。”几位办公室主任告诉我们,有的检查需要评比四五十个指标,光材料就要准备几麻袋。虽然材料是临时补上去的,但到检查时,检查者一看材料很齐全,一般都会对学校加以肯定。“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学校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去完成那些行政指令的任务,师生皆无分身之术,有时为了应付诸多的各类检查,班主任不得不带着学生一道儿做假。”这是班主任的心声。“爸爸,学校叫我们明天把一课一练等辅导资料都放在家里,老师交代,领导来检查就说没有,这不是教我们说谎话吗?”学生们如实说。我们认为他们的心声是值得大家深刻思考的。校长、中层干部经常忙于准备材料、写报告、作汇报,哪来精力去思考学校中最核心的“人”?如果学校每天都围绕着“检查”这一指挥棒转,又怎能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效能?

学校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心系教育、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确实为学校的发展而出计献策的行家、仁人志士来指导,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而不是各种名目的检查。为此,我们呼吁为校长减负,让学校真正成为安安静静的教育教学殿堂!

第一,正本清源,树立良好的检查评估风气。一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重新认识学校的检查评估工作意义,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风气,坚持为师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二要正确引导各部门区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区别,明确减少对中小学校过多过滥的重复检查评比;三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照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真实、可靠,不允许出现造假的情形。

第二,规范中小学评比秩序,出台《中小学校检查评比工作实施意见》。一要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工作做统筹安排,加强综合,减少次数;二要管牢有关部门的手,决不能因为所谓的“政绩”而敷衍教育,搞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估检查活动,更不能干扰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三要实行检查督导评估备案审批制度,降低评比工作的随意性和泛化性,未经预先公示和公告,学校可以拒绝接受检查评比。

第三,创新检查方式,提高检查、评估的效率。一要把各种评估检查和验收工作落到实处,检查过程删繁就简,而检查结果要真实有效。二要提倡私访,坚持不打招呼、不陪同、不接待,直达基层,了解实情;三要改变一些形式,实行综合性评估、分析性检查、指导性走访等方式。

第四,坚持监督,改变检查评估乱象。一要对被监督对象启动问责制,如有造假行为,给予严厉追究;二要改变评估检查泛滥的现状,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相关部门追究责任;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入舆论监督,进一步规范检查评估工作,为全区师生创造一个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

为科研人员减负的措施 篇2

不久前去河南省法官学院讲课,课后和一些法官一起吃晚饭,席间自然免不了谈论一些法律上的事。一个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年轻人忽然说想请教我一个问题,接着他讲到他们研究室正在讨论的一个请示案件,当故事讲完时,大家都沉默不语。

许多科研人员反映,由于眼睛要盯着拿项目,常年疲于参评或者受评,挤占了学术研究本身的时间。”一位211大学校长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提到,由于各类评审活动多,“揭锅盖”勤,时间分散,影响了科研教学活动本身的质量。

针对科技界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2013年9月以来,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农业部、卫计委、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及北京市等12家单位,针对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的科研和人才项目评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了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简称改进“三评”)工作。

项目:“砍掉”三分之一

据“三评”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摸底调研,各单位通过合并、下放和取消,评审项目总体减少了29%。

内容相近、定位重复的评审项目被合并。中宣部将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合并;教育部将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审合并为高等学校创新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体系建设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原有30个项目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取消了部分类型,形成了3个项目系列、18个项目类型的新的资助格局。

适于地方或下级机构承担的评审项目被予以下放。教育部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下放省级部门;科技部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下放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中科院将院长奖学金等与研究生评价奖励相关的项目下放。

中组部取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评审工作,类似可由市场或社会发挥主导作用的项目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取消了国际(地区)非组织间交流项目、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等。

环节:时间减至三分之一

据透露,在减少评审环节各方面,各单位探索了多种方式。通过开展中央地方联合评审、压缩评审时间、减少会议评审、建立评审信息互认共享机制等,进一步简化评审环节,减轻科研人员的评审压力。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无评审月”倡议,确定将原来几乎分布于全年的“三评”工作相对集中在每年4—5月和9—10月两个时间段。

中组部提出“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将逐步实行网络评审和匿名通讯评审;中宣部提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由过去的会议评审改为通讯评审;教育部提出要综合运用网络评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多种方式,建立信息查询平台,提供进度查询及咨询服务。科技部进一步改革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大幅度压缩现场评估时间;在事业单位建立了3个相对固定的网络视频评审点。科技部牵头的973计划第三轮综合咨询环节取消项目答辩,会期由过去的5天缩短为2.5天,项目复评和概算评审两个环节合二为一。

北京市开发了“一次填报,多次使用”的人才评价平台,市宣传部门依托市委组织部开发的人才评选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实现了单一平台的多重应用。

各单位形成高度共识,评审时间相对集中,评审周期合理延长,共同保证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专家结构,减少对少数专家的过度依赖和时间占用。工作组规范了评审专家入库、遴选、评审等过程管理,积极推进专家库建设。

自然科学基金委择优遴选会议评审专家,明确要求会议评审专家参加同类项目评审不得连续超过两年,专家库每3年更换1/2;不断强化专家自律,接受同行质询和社会监督。部分单位采取措施提高专家工作效率。中组部实施两个“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统一安排,专家咨询顾问会议一并召开,共享评委资源。科技部整合了15个各类计划(专项)专家库,经更新入库的有效专家人数约7.91万人。今年三大主体计划全部从统一的专家库中抽选专家,在规范专家管理上迈出重要一步。

为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促进评审的公平公正,各单位积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组建评审工作巡视组,对评审方案制定、评审专家确定和评审组织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监督。

机制:跨部门整合受关注

该负责人介绍,跨部门项目整合是今年中央深改小组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也是第二次“三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攻坚克难的重点。

成员单位积极探索解决交叉申报和重复立项问题。自2014年开始,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实行全面限项检索,避免重复资助。科技部加强各计划和专项间任务的统筹,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查重,工作开展以来,有131项因课题负责人超项等原因未予受理,占申报总数的13.7%,高技术领域项目占20%。

在深入推进改进“三评”工作的同时,科技部、财政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工作,改革方案已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通过撤、并、转等方式按照新的五个类别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整合。优化整合按照整体设计、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

该负责人表示,2014年推进了基础性管理机制建设,在重点领域先行选择5—10个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2016年,将各计划整合为五个类别,基本建成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成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开放。2017年开始,按照新的五类计划和管理体系运行。现有的973、863等计划经费渠道不再保留。

为基层减负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大力弘扬和培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志愿者队伍,倡导党员干部从身边的实事做起,积极参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等各种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机关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活动网络。

社区党支部负责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的安排、实施。

三、扩大队伍建设。

进一步充实党员志愿者队伍,把入党积极分子纳入进来。

四、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活动。

(一)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

针对文明创建工作和公共文明中的薄弱环节,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社区和公共场所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卫生保洁、清除违章街道广告和维护公共设施方面整治活动,重点对辖区内卫生死角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清除杂草、垃圾、小广告,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营造良好居民环境。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节能减排、清卫护绿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改善城区面貌,提升生态质量。

(二)治安巡逻志愿者服务队

加强治安力量、社区民警巡逻队、热心党员参与进来巡查,增强居民安全感,确保社区平安。

(三)交通监督志愿者服务队

在市区只要十字路口开展交通劝导服务,规劝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营造平安出行的良好氛围。

(四)纠纷调解志愿者服务队

对社区内邻里居民之间纠纷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纠纷。

(五)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队

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文艺活动,开展文化广场主题活动,丰富辖区居民生活。

(六)爱心帮扶志愿者服务队。

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对辖区内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失业困难等弱势群体常年开展帮扶,给予提供就业信息和其他物质上的帮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努力为各类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引导社区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开展宣讲、辅导、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促进健康成长,让他们享受“同一片蓝天”;以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开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导、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为老年人创造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

(七)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队

深入社区面向广大劳动者提供劳动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提供政策咨询,面对面的和广大劳动者交流。

(八)医疗服务志愿者服务队

组织具有医疗、护理、卫生执法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或技能并具备责任心和爱心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开展医疗救助。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将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使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2、自我规范,树立形象。社区党员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佩带标识,积极践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保持先进、提升自我”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

《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学习心得 篇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为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曾几何时,“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基层干部的常态,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报表,写不完的材料,数不清的追责……这些“无谓的事物”让基层的党员干部仿佛踏进泥潭,干不了事、提不起劲,加不起速。《通知》的印发,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的关怀,犹如一场及时雨,直击困扰基层多时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事创业、实干担当再次成为基层的主旋律。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感受到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关怀的同时,也要理解党中央的良苦用心,以减负为契机,轻装上阵。要正确对待减负政策,防止矫枉过正,用减负政策作为推卸正常工作的借口。

减负不减速。不可否认,开会、发文是统一全党思想、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统筹工作规划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国家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靠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就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干大事。这期间,开会、发文等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不过被人为的掺杂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糟粕。《通知》的印发,让发文和会议剔除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糟粕,让党中央的精神、部署原原本本的传达到基层,让基层的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加速奔跑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

减负不降标。“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是《通知》里面明确指出的需要减负的形式主义。的确,“一人做事九人督查”的状况,“问题整改不过夜”的要求,“严肃追责”的惶恐,让基层党员干部身心俱疲。减负措施贯彻落实到基层后,督查、考核会少很多,但是为民服务的标准不能降低。追求工作效率、注重工作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成为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让考核、督查回归到最初的目的。减少用材料、报表、数据为依据的考核,让实绩实效重新成为考核工作的标准,我们的工作只会越干越好,我们的标准只会越提越高。

减负不降温。习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役,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秉承最美的初心,迸发如火的激情,实干苦干加巧干。《通知》的印发,犹如淘沙的大浪,把肯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筛选出来,把填报表、算数据、写材料的干部解脱出来,把混日子、“磨洋工”“耍嘴皮子”的干部淘汰出来,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把干部从“无谓的事物”中解放出来,把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篇二】

每到三月,除了感受万物复苏的春日气息外,不少人还要念起“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的段子,苦寻“月瘦十斤”的秘籍。对人体而言,过多的脂肪是负担,容易带来各类疾病,“瘦身”自然成为许多人的春日计划。

如今,需要“瘦身”的不只有“身负重肉”的人们,还有“身负重担”的基层。对基层而言,过度的压力是负担,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倍感心累,因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基层减负”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不妨带上一份简易版基层“瘦身指南”轻装上路、阔步前行。

“瘦身指南”第一条:下定决心、明确目标

万事开头难,想要“瘦身”成功,必须笃定信念,找准方向。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已大为收敛,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尤其在基层治理方面,基层干部仍受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到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通知》的公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强决心。迈出基层“瘦身”的第一步时,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务必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瘦身指南”第二条:科学谋划、合理分配

科学的“瘦身计划”少不了合理的饮食安排加运动方案,同样,基层“瘦身”也需要“管住嘴迈开腿”。为了给基层“瘦身”,《通知》明确了“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优化饮食结构”上,既要减少“总体热量”,又要增加“优质蛋白”,将广大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在“增加运动锻炼”上,给基层干部松绑,让曾经受困于迎检填表的“表哥”“表姐”走出办公室、会议厅,“身”入基层工作一线,把精力用在实际工作上,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瘦身指南”第三条:严管厚爱、激励担当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基层“瘦身”也是一个需要激励的过程,这份激励主要来源于对基层干部的严管厚爱。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基层干部长期以来处于被严管的状态下,广大基层干部也用自己的苦干实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尊重。现在看来,严管确实必要,但是厚爱不应“缺席”。给基层干部更多关爱,就要增强换位思考意识,提高检查考核实效性,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等问题。同时,不应将压力传导变异为责任推卸,要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让更多的基层干部愿做事、敢担当。

“瘦身指南”第四条:持之以恒、防止反弹

保持健康在于养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持之以恒。“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瘦身”难在开始,更难在坚持。防止反弹是基层“瘦身”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基层减负”并非全新话题,当它再次以《通知》的形式被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形式主义与“肥胖”一样,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因此,基层“瘦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若想正本清源,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要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反弹,抓细抓长、抓出成效。在取得“瘦身”成果后,更要做好巩固工作,长久保持健康状态。

指南千万条,行动最重要,减负做到位,基层不流泪。“减负”方能“增效”,“瘦身”才能“强体”,找准基层“减负”的路子,迈好基层“瘦身”步子,才能让基层焕发新活力、做出新成绩、闯出新天地。

【篇三】

“喂,我在开会”,电话那头立即明白了,此时不便打扰。开会如此重要,可见一斑。但开会上的形式主义屡禁不绝,花样迭出、机械刻板,充斥着会议的各个环节,使得基层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成了无效劳动。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可谓是针对性十足。

开会上的形式主义是病,得治。

开会的目的是凝聚共识、解决问题、部署工作。怎样开会、开好会?这是个大问题,确实要多作研究。

少开会、开短会。“路上3小时,开会5分钟”,不要事事都要开会,可开可不开的会,尽量不开,有的布置具体工作的会就可以不开,通过电话、网络、快递文件就可以布置下去;

减少开会的人员,具体业务工作的会就只让具体工作人员参加,一般性工作会议,不要那么多领导干部陪会,都来会上“讲几句”以示重视。

提高开会的效率,开管用的会。开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既如此,会议的“主题报告”应该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作为会议的重点。因此,会议应该聚焦痛点、难点,尽量做到开短会、讲短话,开有价值的会。

开会上的形式主义根源是官僚主义。

解决开会上的形式主义,要反对真正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就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本质只有一个,即唯上不唯下、好大喜功的官僚主义。既然形式主义的总病根是权力至上的官僚主义,没有对权力的约束,就不可能有效反对形式主义。

会风即作风,改进会风就是改进官僚主义作风。作风不实,形式主义花样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会议等价于落实,把说了当做了;

考核不准,搞痕迹主义,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不看会场之外的实干实绩,只看会议的长短和频次;

能力不足,习惯于开开会、签签文件;

把开会作为一种态度,先开个会,做做样子,解决问题慢慢来;

讲话假、大、空,“刷存在感”。领导干部要示范带头,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进会风,突出重实干求实绩的考核标准,将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等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切实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履职尽责。

只有解决好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基层才能真正减负。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反“四风”及减负通知规定,把解决开会问题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心用力抓好整治。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向文山汇海、滥评滥查“开刀”,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重磅消息,令人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一度时间以来,“材料出政绩”风盛行,“层层落实”变“层层加码”、“传达会议”代“贯彻落实”、“总结汇报”当“成果展示”,等等,弄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有调侃语反映了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千山鸟飞绝,都在写总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总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写总结;

送君千里终一别,回去还得写总结……”

《通知》着力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同时,也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通知》为基层减负划了“硬杠杠”,这无疑给广大基层干部带来了“福音”和“利好”。然而,基层干部身上的“负”减下来以后,是不是就轻松自然、高枕无忧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减“负”的同时,我们还得思考不减啥?

不减”壮志豪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97年来,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出发,筚路蓝缕,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今天,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奋进,这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荡人心、鼓舞斗志。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创造者和推动者,在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中,要心怀抱负、燃烧激情,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气魄,建功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不减”责任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基层干部的“基层”在于干的是打基础的工作,面对的是最底层的百姓,往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家长里短”的琐事,没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干不了也干不好基层工作。《通知》是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因此,基层干部要有“父老生死系”的情怀、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奉献于人民,敢于接“烫手山芋”、勇于挑“最重担子”。要把人民群众“是哭是笑”作为检验基层工作“好与坏”的标尺,只要是人民群众需要的事情,不管苦与累、大与小、难与易,都要肯干、乐干、主动干,用热情的温度、服务的厚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不减”实干奉献“。“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基层干部做的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三大攻坚战”中,基层干部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辛劳,唯有实干加苦干、努力加奉献,方可积尺寸之功,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太行愚公”李保国立志为乡亲拔除“穷根”,35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埋头苦干,不图回报,帮助近10万农民摆脱了贫困,带动群众增收58.5亿元。时代召唤,榜样可鉴。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基茬接着一茬干”,基层工作就一定会干出新天地。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广大基层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当“铺路石”、勇做“排头兵”,以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篇五】

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基层发声,强调要“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释放了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信号。落实文件精神,要做好几道“加减法”。

为基层“减负”。“文件下发了”不等于工作落实了,“会议研究了”不等于问题解决了。要自上而下,层层大幅度精简会议和文件,提倡发短文,提高文件质量,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要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会议,不开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更多地采用合并开会、套开会议和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压缩会议时间,提高会议实效,真正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

为部门“增压”。职能部门不仅是“指挥员”,也是“施工队”。要建立基层权责清单,厘清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的职责关系,严格按照清单清理不合理责任,取消没有法律政策依据、权责不对等的责任状,严禁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责任转嫁给基层单位。要合理设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研究“瘦身”办法,不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要敦促职能部门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联系指导和服务支持,推广“点对点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真正促使各部门由向基层“甩锅”转变成为基层“接盘”。

新课标为体育课减负论文 篇5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为体育课减负的问题,包括适当减少学习内容和适当降低难度两个方面,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等。那么体育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把我们的课上成学生喜欢、学校认可、师生身心愉快的快乐体育课,使体育课的减负落到实处。

关键词:减负;个性化发展;师生感情;学习氛围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改变。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为体育课减负的问题,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把我们的课上成学生喜欢、学校认可、师生身心愉快的快乐体育课,使体育课的减负落到实处。

在上课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情感“减负”

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

二、心理“减负”

1.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课前的队列队形练习我们称为“阅兵式”,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学生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体质相差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情境式教学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卡通人物、故事情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高年级就用正规的体育赛事、学生佩服的体育明星的一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经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也是很好的一课,这样的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和思想性。

4.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考核不要单纯地停留在运动技能达到了什么水平上。而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态度,考虑到学生的体质不同、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心理表现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表现,考核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如,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常识,也可以是平时讲述的,或者是国家、国际大赛的一些知识。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多少块金牌?都是哪位运动员什么项目取得的等等,像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又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花时间背诵,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总之,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们这次体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也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到课程改革后“减负”的乐趣。

参考文献:

为校长减负 篇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公安部孟宏伟副部长提出的“基层第一,前方第一,士兵第一”的“三个第一”指导思想,其理论根源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当前公安边防部队正在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全面推进部队各项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公安边防部队广大基层单位基础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官兵能力素质进一步加强,队伍精神面貌进一步转变,执勤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突飞猛进,成果卓著,这既是部局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机关的指导帮扶。在现有基础上,“三基”工程建设要再上层楼、精益求精,无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艰辛。10月25日至30日,笔者在某派出所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研。该所是最早被评定一级派出所的单位,多次被支队、总队乃至部局评为先进单位,各项基础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当前一些过重的“负担”已成为制约基层基础建设的最大弊端,亟待各级领导机关解决。

一、基层单位“负担”的具体体现

在部队的各项工作中,领导机关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基层单位却是以一头对多头,工作十分忙累。从派出所的情况来看,民警由于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压力过大,经常是下班后难以休息、休息日不能回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不仅

自己身心受损,家人也颇有怨言。这些“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理文电多。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派出所共接收各类文电310份,根据文电要求上报各类文字材料、制定方案制度等372份。如果按工作日平均,则相当于每天要收办上级文电1-2份、拟写材料1-2份。该所共有干警11人,其中干部8人,士官2人,战士1人,办理文电的工作主要由3名干部分工完成,特别是两名主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既要组织进行文电的学习传达,又要随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还要负责上报材料的审核把关,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召开会议多。截至10月30日,派出所共组织召开各类会议412次,研究议题388项,用完了4本簿册,记录字数粗略估算已达到35万字。其中仅支部会议就召开了54次,研究议题210项,议题在10项以上的有5次,5项以上的有18次,最多的一次达到12项之多。即使去掉每天召开的交班会,平均每人每周仍需要专门抽出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开3次会、研究十几项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三是迎接检查多。年初以来,派出所共迎接上级检查61次,平均每周都需要迎检1-2组次。而检查之前的种种准备工作,往往少则三日五日、多则十天半月,牵扯分散了官兵过多的精力。

二、基层单位“负担”的产生根源

基层单位的种种“负担”,虽然部分是由于自身对上级精神的理解把握出现偏差造成的,但追根溯源,各级领导机关对

此应负有更多的责任。

一是“双重标准”导致“顾此失彼”。公安边防部队具有双重管理的特殊属性,但由于公安系统和边防部队对工作检查验收标准不够统一,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可兼容性,常常是顾得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使基层单位深感无所适从。以派出所的执法卷宗为例,地方公安机关与公安边防部队均要求按时间顺序编号,但在具体检查时,地方公安机关要求只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卷宗编号,将派出所侦办的三类六种案件排除在外;而上级则要求将全部卷宗一并编号。面对这一两难问题,派出所只能采取用铅笔编号的对策,每检查一次,就要重新调出、排序、修改编号,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极大浪费。

二是“政出多门”导致“重复作业”。领导机关的司、政、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或者某项工作原定标准频繁变动,有时会使基层单位在具体工作中不自觉地多做一些“无用功”。如两个部门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信息和研讨文章报送工作的通知,其中许多内容和要求都有相通之处,本可以整合后共同行文,也有利于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但由于是分别行文,侧重点有所不同,基层单位也只能搞两次学习、抓两次落实。又如上级组织开展某项活动期间,先后6次下发通知,其中包括1份实施方案、1份摸底方案、1份实施意见、3份对相关工作进行调整的通知,反反复复的变动让基层单位的许多努力都付诸东流,而不厌其烦的强调更会让官兵产生腻烦心理。

三是“层层加码”导致“疲于应付”。各级机关在抓落实上,自上而下往往不是一以贯之,而是有增无减。例如组织开

展一项活动,从总队开始逐级制定相应的方案,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逐级增多,总队机关只学习1个方案就可以,基层单位却要学习总队、支队、大队和本单位的4级方案,单以学习而论,不仅不是通常所说的“上下一般粗”,反而是呈金字塔状,上轻下重、上细下粗。又如为迎接部局的某项检查,总队、支队、大队往往都要逐级派出检查组,提前对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提出整改意见、组织“回头看”,等等。越是基层单位,迎检次数越多,长此以往,基层官兵自然身心疲惫。

四是“要求泛泛”导致“零敲碎打”。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往往不外乎这么几条: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二是“精心研究部署”;三是“传达到每名官兵”;如此等等。但具体怎么研究、怎么传达、官兵应当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却常常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在最终的检查验收中,各检查组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查看台帐簿册,特别是支部记录和学习笔记。有鉴于此,为确保在各级各类检查中不出现任何纰漏,基层单位只能本着“事无巨细,宁滥勿缺”的原则,一律召开支部会议传达部署、写进教育学习笔记。频繁密集的会议、零散琐碎的议题,不仅影响了会议的严肃性,而且由于临时动议多、随机性较强,酝酿时间短,大大降低了组织生活的质量。

三、为基层单位“减负”的几点建议

综上种种,“重负”之下,时间“缩水”,标准“拔高”,基层单位在开展工作中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态,即:被动应付多、主动谋划少;加班加点多、实际绩效少;短期行为多、长效机制少。长此以往,工作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而且,上述

问题并非某一单位独有的现象,在其他总队的基层单位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基”工程建设要实现新的飞跃,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为基层单位“减负”已成为各级领导机关的当务之急。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参照公安机关标准,存小异、求大同。应以公安机关的验收标准为蓝本,结合边防工作实际,规范具体的操作标准,努力做到既符合公安机关要求、又体现边防部队特色,既有整体的规范统一、又有个案的相对独立,从而实现“刚性”与“弹性”的完美契合。

二是密切内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齐抓共管。领导机关各部门、处室之间应互通声气,合力抓好各项工作,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发文等问题。对于上级精神应如何学习贯彻,哪些工作需要召开支部会议研究、哪些工作需要召开所务会研究,司、政、后部门应达成共识并予以明确,使基层单位澄清模糊认识,消除重重顾虑。

三是改进检查督导机制,删繁就简、求真务实。在检查工作中,应少搞“大张旗鼓”,多搞“突然袭击”,做到基层干在平时、问题发现在平时、机关指导在平时。在检查方法上,应以考察基层单位的实际绩效为主,多采取走访群众、队前抽考、集中座谈、个别调查、无记名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公安机关、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反映、官兵对理论知识、重大方针政策、常用法律法规的理解把握和应用能力等等,将台帐簿册作为其中的一项参考依据,而不是将其作为最高标准来进行评定。而且在簿册填写的要求上,应以摘要记录、说明事实为准则,指导基层单位简化笔墨、省下心力。机制的改进、标准的实化,必将有力推动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校长减负 篇7

长期以来,基层干部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留痕主义困扰,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基层减负迫在眉睫,《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的发出,表明了党中央纠错的决心,搞好基层减负工作。

“减负”不等于减少压力。“减负”不是一味的减少压力、减轻工作量、减轻责任,而是为了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抽出身来,把时间花在“察民情”“听民意”“抓落实”上。个别党员干部听到要“减负”,就像抓到了“救民稻草”,认为工作不用做了、表格不用报了,出现思想滑坡、降低工作标准、开展工作拖拉等不良症状,这与党和国家“减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减负”,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

“减负”只是基层治理的手段和方法,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免受干扰,有时间、有精力投到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基层干部要从思想上正视“减负”,不管怎么“减”、“减多少”、什么时候“减”,都要严格落实工作标准、不打折扣落实政策、不骄不躁做好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要“多做热锅上的蚂蚁”,多些“自我折腾”意识,做基层减负的明白人。

“减负”是为了更好的“提速”。凡事过犹不及,“减负”也要拿捏到位。只“减负”,会议少了,休息多了,为民服务的效率提不上去,群众会质疑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

只“提速”,基层干部“白加黑”、“雨加晴”,心力交瘁,伤了身又寒了心,非长久之计。所以,只有“减负”“提速”两手“抓”,把重“痕”的重心转移到重“绩”上是前提、把办公室里“稿来稿去”主义转移到“田间地头”去是根本、把真抓实干、人民满意、注重实效作为考核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是关键。“基层减负”只是高效推进基层工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基层干部要在埋头苦干中做靠得住、行得正、过得硬、吃得亏的基层干部,在“减负”中“提速”、“提效”这才是“减负”的目的和意义。

【篇二】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近日,中办发文《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通知内容干货满满,对基层如何开会、发文、考核考查均做出了详实规定。文件提出,基层工作要开管用的会,发务实的文。《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通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对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出进一步部署,有利于更好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针对目前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通知》在这方面定了一些硬杠杠。一是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

二是明确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

三是提出地方各级、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

四是强调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对防止层层开会作出规定。着力于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度留痕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强化结果导向,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搞“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通知》还要求对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各类创建活动进行集中清理,优化改进各种督查检查考核和调研活动,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此外,还对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作出安排,提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建立由中央办公厅牵头的专项工作机制。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的出台,切实能让基层干部不再深陷于琐碎的事务工作,不再被文山会海压的抬不起头看路,不再被督查考核逼的整天研究迎检。减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正能量。基层干部有了正能量,才能有更多精力带领老百姓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基层减负首先要减少不必要的督察、问责,许多时候迫于这些压力,基层干部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其次要减少各类表格的填写,目前重复填写的表格太多了。另外,还要抓住重点工作,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还干不出个实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希望有些领导能改变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老百姓们多干些实事。

【篇三】

基层政府部门人员少、工作多,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往上对接着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这意味着,如果上级政府职能部门评比、检查、考核过多,基层工作人员就要疲于应付,乃至分身乏术。以前媒体报道过,有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一天要接待好几个检查团、评估团、工作组,如果再加上前期准备材料、报表的时间,他们还有多少精力可以用到真正的基层工作当中?又有多少时间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问题,排忧解难?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可以说,工作报告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中共中央办公厅最新下发的《通知》,则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那就是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

为了不让减负的要求沦为空话,无法落实,《通知》还定下了一些硬杠杠,比如明确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

强调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对防止层层开会作出规定。这些规定对解决基层政府的“文山会海”将带来很大的帮助。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要对基层减负,必须从上级政府入手,各种工作任务、检查评比、考察考核,都是从上级而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源头上减少会议、评比、检查,基层政府才能真正实现减负的目标。

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和检查,是检验基层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从为基层干部减负,着眼基层工作长足发展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指导、考核和检查的形式、频率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现在从表格到表格,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的工作方式。真要检查工作、考核干部,不妨到田间地头来,到项目的工地来,到当地百姓的家里去。如此,即便没有基层工作人员陪同,也能眼见为实,知道基层的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满意不满意。

【篇四】

健全管理机制,规范任务部署。上级部门积极协调,分清任务主体、明确责任主次、落实责任要求,科学有效地向基层安排工作,彻底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切实保障基层工作健康、协调、积极运转。完善问责制度,激发干事热情。既要健全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也要完善自下而上监督机制,形成“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干事的干部撑腰”的政策机制,让基层干部卸下沉重的“包袱”,把时间用在为民上,把精力花在点子上,切实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规范业绩观念,狠抓工作落实。安排工作切合实际,做好合理工作传达,减少不必要的会议;

留好合理开展时间,坚决避免“紧急报表”现象;

做好合理工作验收,减少对工作形式的关注,侧重对成果的检验,避免过分“留痕”的形式主义,确保工作有序、有效、有实。

为基层减负,并非放松甚至“放纵”基层干部,而是让他们突出重围,摆脱不必要的干扰和层层加码的重压,更好地凝神聚力,实干在一方,扎根在基层。解放基层干部,不仅要解放他们疲于奔命的身心,更需要解放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担当作为的动力,造就大批推动中央精神、国家政策落地生根的奋斗者和实干家!

【篇五】

近日发布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强调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对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出进一步部署,有利于更好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诚然,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苦与累。在不少基层干部看来,真正的“累点”,往往来自于一些花架子、表面功夫带来的困扰,尤其是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评比过多过滥,导致不少人疲于应付。一名基层干部“吐槽”: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努力用错了地方。这话不无现实针对性。有的乡镇一年要填报上万张脱贫表格,有的地方一天要迎接五六拨检查人员……

干部的“累点”,折射出基层治理的“痛点”。说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在作祟。基层干部大把的精力花在会议和上报材料上,难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推动工作开展。要反对形式主义,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压。

让年轻基层干部“减减负”,不仅是对干部的人文关怀,更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完善体制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减掉年轻基层干部身上“多余的”担子。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责任分工,将责任压实到个人,防止部分干部“甩担子”、“撂挑子”。其次,要为年轻干部提供更有活力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只有在一个能上能下、优进劣退的氛围下,干部才能持续保持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此外,还得加快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的完善,充分发挥年轻干部敢拼敢闯的优势,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年轻干部多干事、愿干事、干成事。

基层是干部成长成才最好的“练武场”,给基层年轻干部减压并不是减责,而是要让其更好的发挥才能、实现价值,在基层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着力点”。

【篇六】

近日,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对于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说基层负担重的问题,这些年一直工作在最基层的笔者,可以说是深有体会。除了有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以及为了应付各级各部门的各类检查、考核、验收外,还有本地区的各类创建活动,也让人应接不暇,常感身心疲惫。

督查检查频繁,有的乡镇一天接待12个检查组;

问责泛滥,一出事就问责基层干部;

压力“甩锅”,上面为难的事情推给下面办……。负担过重,造成部分基层干部积极性缺乏、创新性不足、幸福感缺失,也造成一些地方基层工作脱实向虚。这已经成为制约基层治理的短板,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文件),明确要求,上级部门不得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转嫁乡镇和街道承担。

为校长减负 篇8

邹烨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现今,在高等教育领域,“外行办学”、“匠人办学”及“行政化办学”等现象十分普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而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能最高效的带动与引领各大学的改革,从而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因此,大学校长的成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成长的理想目标应是“教育家式大学校长”。 他们既具有教育家的情怀和品质,又拥有大学管理者的经验或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而“教育家式大学校长”的成长之路,是一条由国家、社会、高校及大学校长自身的通力协作之途。

关键词:教育家式大学校长;张楚廷校长;教育家;大学校长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34-03

作者简介:邹烨(1987-),女,湖南汨罗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提到 “教育家办学”。这些举措和言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教育家办学”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全新理念。高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取决于领导者暨校长的观念、内涵与管理方式的转变。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精神导向、教学与行政事务的领导者,其影响具有全局性、深入性。新形势下的大学校长,不仅是行政事务的领导者,更应是具有育人的情怀与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因而,培养“教育家式大学校长”是“教育家办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也涌现出了以张楚廷、朱九思、曲钦岳等为代表的优秀“教育家式大学校长”。

张楚廷校长曾任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数学及教育学教授,还是一位学术成果丰厚的大学者,现已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90部(独著53部)。在执掌湖南师范大学期间,他以其教育家的情怀和校长的睿智,把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带入“211工程”大学行列,堪称当代“教育家式大学校长”的典范。

一教育家及教育家式大学校长

教育家式大学校长兼具教育家和大学校长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教育家

“教育家”概念的落脚点首先是对“家”的定义。《辞海》解释为: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业常识、技能或专门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刘道玉教授认为:“‘家’者也,含有行家、学到了家和对某门学问或技术达到了专透精深的程度[1]。综观之,各家各派大都将“家”定义为某一职业领域的精通者。

关于“教育家”的内涵,亦是见仁见智。英国德・朗特里指出:“教育学家是指教育领域中知名的研究者或理论家,和具有比教师威信更高的人。”[2]宋永忠教授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家,应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目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卓越的人才培养或办学成就。”[3]沈玉顺副教授则认为:“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4]集各家观点于一身,“教育家”应是这样一类人: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拥有一颗爱教育、爱学生并愿为之奉献一生的坚定之心;拥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拥有创新意识及与时俱进的思想;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产生深远影响,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二)教育家式大学校长及其特点

“教育家式大学校长”的内涵需综合教育家和大学校长二者各自的特质。简言之,教育家式大学校长是具有教育家特质,且熟悉学校管理活动的大学校长。其基本特点主要有:

一是奉献自我、身正为范,争做学生精神领域和道德品质的引路人。

教育家式大学校长,不仅拥有教育家爱教育和学生并愿为之奉献一生的坚定之心,且把这种奉献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争做学生精神领域的引路人。张楚廷校长从教近半个世纪、执掌大学校政近,“人”及其发展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他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抓住了这个根本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5]同时,教育家式大学校长深谙“身正为范”的重要性,他们努力追寻自我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如孙孔懿所言,其追求的理想人格应是:“有天下为公的终极关怀,四海一家的博爱情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责任感。”[6]

二是遵循规律,深谙教育发展和大学管理的规律。

教育发展需遵循一定规律,教育外部与内部规律是两条最基本的规律。教育外部规律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6]教育内部规律是:“教育要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制约,并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起作用。”[8]大学管理亦有其特定规律。教育家式大学校长治校,皆遵循教育发展和大学管理的规律。张楚廷校长既是懂教育规律的教育家,又是有治校经验的大学校长,他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按规律办学,促进学校的积极发展。

三是知行统一,成为教育理论知识的集大成者和教育实践的躬行者。

教育家式大学校长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读书不局限于本专业领域,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力图以开阔的视野管理大学;且他们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更加了解教学实际情况。所以,他们能以 “内行者”的身份合理治校。张楚廷校长正是其典型代表,他有着丰富的教育学及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四是与时俱进,注重治校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

大学校长要合理治校,理念应先行。“教育家而兼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就应有自己的最高行动原则和指导思想,暨所谓治校理念。”[9]合理的治校理念,是大学发展的“风向标”。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教育家式大学校长应选择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科学治校。同时,时代是发展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因而,教育家式大学校长还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教育家式大学校长的重要性

大学校长之所以要发展成为教育家式大学校长,就在于其不仅有利于改善目前大学校长治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且有利于高等教育、大学及其校长的良性发展。

(一)现实问题的治疗“良方”

当前,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仍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的身份被认定为“官员”,其遴选采用任命制,遴选标准依据党政干部的选拔标准。这些行政化的做法,通常未考虑教育发展的内外部规律,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首先,“无教育教学经历的‘外行办学’和缺乏教育理想的‘匠人办学’等现象相当普遍”[10]。由这些不懂教育规律的外行人掌管校务,可能会导致教育事业偏离正常轨道,甚至丧失教育理性。其次,我国大学校长的任期平均为4.1年,而较短的任期客观上容易导致校长产生急功近利思想;他们通常会为了使自己在任期内有所贡献,而开展许多于育人无益的政绩活动。教育家式大学校长是既懂教育规律又有管理经验的人,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良方”。

(二)大学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是传授高深学问之地,承担着育人重任,是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可以说大学的发展,是关乎民族进步、国家强盛的大事,具有极端重要性。然而,当前高度行政化的管理和操作模式,使大学深陷“行政化”、“官僚化”漩涡,并逐渐显露出“功利主义”倾向。若不及时扭转此种局面,那么,大学将逐渐脱离正常发展轨道,甚至丧失其现有的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之功能。因而,大学应逐步摆脱行政化管理模式、扩大自治权、按教育规律办学。而大学的合理发展,离不开其校长的卓越领导;他是学校的行政指挥者、教学计划制定者、教学活动组织者及教职工关系协调者,是大学发展的领头人和监督人。所以,培养懂教育及管理规律的教育家式大学校长,就成为大学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了。

(三)大学校长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标准版下一篇:环保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