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负

2024-07-29

企业减负(精选12篇)

企业减负 篇1

6月14日, 全国企业减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 山西省企业减负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的相关领导在太原收听收看了这次会议。会后, 山西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胡玉亭代表省企业减负工作领导组就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提出明确要求。

在北京主会场,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作动员讲话, 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郭炎炎出席会议, 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并主持会议。

苗圩指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尽管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 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重要意义, 将减轻企业负担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 切实抓出实效。

苗圩强调, 企业减负专项行动要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为重点, 加快推动解决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负担问题。他主要从组织企业减负专题调研活动、落实好有关政策、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阐释了企业减负工作的要点。

苗圩要求, 各地区要从加强部门领导、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认真听取中小企业的意见、建立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制度等方面确保本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会上, 江苏、浙江及四川省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会后, 胡玉亭代表山西省企业减负工作领导组要求各成员单位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 省减负办及相关单位要依据上级精神尽快制定工作方案, 上报国家企业减负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省政府, 并付诸实施, 切实把企业减负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企业减负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减负帮扶”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及时出台了相关措施,主动服务当地企业,促进仙居经济发展。现将今年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做好企业减负工作是充分履行质监职能、提升企业信心、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整肃本单位行风、树立质监新形象的迫切需要。为此,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涉企评议活动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以优化服务、提升能力、强化监督和规范行为为抓手,以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扎实推进我局企业减负工作。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由主要领导挂帅,明确分管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了企业评议涉企政府部门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宣传)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利企、惠企服务举措;把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相关科室和人员涉企收费及治乱减负工作责任,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做到了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三、强化管理,规范行政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人性化执法机制,对首次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轻微违法行为企业能及时进行整改的,以教育规范为主,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不予行政处罚。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公开行政许可的项目、办事程序,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结时限,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本着“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免征小微企业代码证书工本费、“个转企”企业代码证费,积极为我县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企业帮扶,深化服务意识。2013年,我局继续把帮扶企业作为质监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涉企评议活动为契机,坚持“利企、惠企”的原则,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名牌培育、标准提升、检验检测、节能减排、市场准入、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便民利企、清费减负服务等“十项服务”活动,切实加强质量、标准、计量、认证、检测、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的力度,通过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组织企业卓越绩效培训,开展质量承诺,争创名牌产品等工作,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开展质量服务工作,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提供服务。至目前,已联系、走访了142家企业,完成对10家企业的指导工作。

企业家减负之道 篇3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承受力就像一根弹簧,压得过紧,释放时就显得怪异;而压得过久,弹簧就不能复位。压力已成为企业家心理疾病的主要祸根,尤其是随着外部压力的加大而增强的情绪波动。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家正步入一种认识误区,总认为他们作为青壮年正处在精力充沛、拼命赚钱的好时光。殊不知,“45岁以前用命打造企业,45岁以后却得用经营企业得来的钱来养病”。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如何减负,这应该是很多企业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妙招一:多大的事都先丢开 。企业家们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大事和进退两难的选择,无形中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荷兰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无意识思考”比仅仅进行有意识思考更能让人做出满意的决定。“下意识”具有更大程度上整合更多信息的能力,可以让人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样,人的心理压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减轻了。

妙招二:善放权, 换角色 。 懂得放权给下属,分权而治,自己才能解放出来。再者,在下班回家的第一时间内,就应该撕掉公司内威严的包装,换上舒服的家居服,从视觉上先做回自己。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也没必要整天在张嘴前先琢磨研究讲话措辞,别忘了“稍后我们再联系”还有一个通俗说法是“有空我给你打电话”。

妙招三:多包容,少积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嗑嗑碰碰”在所难免。矛盾的冲突最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的增大,因此,正确处理矛盾,学会包容他人,是自我减压的“良药”之一。宽容他人对自己无意的伤害,并不等于放任遷就,而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去善待社会、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也许这样,你的压力就会变小或消失。

妙招四:常运动,寻开心。提倡多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同时,运动可以改善情绪,让忧郁烦恼无影无踪。如果你能以愉悦的心态微笑对待生活,淡泊名利、地位与金钱,潇洒人生,生活就会轻松快乐。

妙招五:释放内心的秘密。每个企业、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商业秘密和内部隐情,千万不要把它随意透露给不相干的人,因为实话实说只能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公开宣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可能会有损个人身份,所以有选择地保守隐私能使自己的形象保持得更加完美。但是,在亲朋好友之间,你完全可以大胆倾诉心底的烦恼和委屈,以寻求心理宽慰;当你生气或伤心时,也可以找一种适当的方式宣泄,使心态逐渐平静下来。

针对企业家减负,多数人有自己的解决之道,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释放身心,只有懂得了减负之道,才能做回轻松洒脱的“甩手掌柜”。

阳泉: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增效 篇4

为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阳泉市质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全力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加大减负力度、减免涉企收费。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 扩大免征范围, 将省政府提出的免征小微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扩大到全市企业;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减免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100%;对提出申请的困难企业, 经审查, 可适当降低计量检定费用。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三乱。继续加大对全市系统涉企收费及监督检查行为的规范管理, 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抽查等形式,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严格落实行政监察回访制, 通过开展回访倒查, 了解质监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加强警示教育, 严防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发生。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 强化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方式, 整合业务工作、减少重复检查, 推行服务承诺、开辟绿色通道, 瞄准企业需求、开展结对帮扶, 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持续改进全市质监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形成为企业服务的整体合力。

企业治乱减负专报 篇5

市政府: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省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我委(减负办)于2011年10月~11月开展了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检查。现将检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检查的基本情况

(一)检查范围及方式。此次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10月21日~11月15日,全市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按照市减负办的统一部署进行自查、自纠。11月5日至15日市减负办对各区县减负工作进行了抽查,并对***等10户企业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治乱减负工作情况。通过这次检查情况看,企业普遍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部分职能部门办事程序更精简、办事态度更好、办事效率提高,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较好,治乱减负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并提出了实施意见,强化领导,狠抓落实。今年又对“软环境”建设九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增强,绝大部分涉企收费部门能够自觉执行国家收费政策。

二是实行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区县减负办和26个市级部门与市减负办签订目标责任书。各有关单位按照

1市减负办《关于2011年全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结合全市“软环境”治理和效能建设活动细化措施,扎实开展工作有成效。

三是认真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检查工作不走过场,企业受惠。2011年全市取消向企业收费项目44个,执行减免优惠政策的收费项目71项,减轻企业负担492万元。全市物价系统开展了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共检查收费单位153个,查出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的收费单位13个并作相应处理,规范了全市涉企收费部门的收费行为。

四是认真把好涉企收费审批关,建立涉企收费公示和长效监管机制,全市各级收费部门按规定对本区、县,本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公示时,对涉企收费项目在收费公示栏的备注中加注“☆”,广泛接受社会和企业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乱收费行为。

五是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部分职能部门服务工作到位,深得企业赞誉。市经委认真落实《市重点企业服务暂行规定》、《市工业园区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了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科室联系制度,强化发展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市物价局编印《价费政策汇编》,发放给园区企业,让企业掌握收费政策,自觉抵制乱收费行为;**区加强警企联系,今年以来破获针对企业的犯罪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深得企业人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减负工作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收到了明显的实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个别区县和部门对企业减负工作重视不够。从这次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区县和部门按要求认真开展了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但仍有少数区县和部门对减负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区县减负工作机构不完善、人员不落实,减负办与同级部门之间通力协作不够;个别部门没有按照市减负办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展工作,汇报材料空洞,没有实质内容。

(二)个别部门仍存在涉企收费违规现象。有企业反映,从2002年10月8日起,省上已经公布取消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收费、计量定、升级收费等(川财综【2002】34号)项目,但质监局在对全市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实施监督检验计划时,其下属单位市计量测试所在检查过程中,仍按每个抽查样品向企业收取“定量包装委检费”。

(三)个别执法部门收费标准弹性过大。企业反映,质监、环保等部门收费种类多,收费、罚款标准弹性过大。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向企业收费时,不能够自觉地出示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员证,企业因怕得罪人往往不敢要求其提供收费依据,交费交得不明白;个别执法人员不以纠错为目的,动辄罚款,罚款金额随意性大。

(四)取证困难。大部分企业对职能部门的意见不愿意提供书面证据,一些违纪违规行为取证困难,不利于软环境治理和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建议意见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特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建议将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确保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减负企业负担。

(二)建议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市计量测试所将已取消的行政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服务收费等问题,由物价局等有关单位开展专项调查,进行专项治理。

(三)建议在2012年对涉企行政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清理后予以保留的涉企行政性收费项目按低限收取,并向社会、企业公示。

(四)建议建立涉企收费 “红线制度”,切实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减负 篇6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却一直面临着税费负担相对较重的问题,这严重制约其“健康茁壮成长”。最近有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诸如中介服务费、各种评比、报刊征订、行政许可费、强制性的中介服务费等各种各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企业造成负担排在前三位的,则依次为环保部门、行业协会、质监部门。

这是社会各界多年来为中小企业高喊“减负”以来,官方出具的最为详细的一份税费負担报告。可能很多人和笔者有一样的感觉,知道中小企业负担重,但没有想到有这么重!各种各样的部门、协会都在从中小企业身上搜刮“油水”,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让人应接不暇,我们不得不感叹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艰难。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国家为解决中小企业不合理负担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国家基本上每2—3年就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性工作,期间采取了上收审批权、公布取消收费目录、组织监督检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但是企业减负工作仍然未能走出“治理—膨胀—再治理—再膨胀”的周期率。

究其原因,首先,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协会或者学会,本身并不是政府机构,但是在我国现有行政体制下,这些单位都有政府背景。中小企业为了自身发展,怎能得罪他们?对于他们的收费只能乖乖就范。其次,即便国家通过几次专项治理工作,清理了一些不合理收费,这些协会还会绞尽脑汁想出其他名目的收费项目,继续盘剥中小企业。

更重要的是,就像中小学生“减负”受到高考制度的制约举步维艰一样,中小企业“减负”也面临体制上的掣肘。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完善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权利过大、过于集中,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插手得过多,更有甚者,还妄图从企业中获得好处。

企业减负 篇7

半年来, 在民航、高铁、动车、私家车、客运站边缘化等诸多因素冲击下, 公路客运的传统“黄金班线”、“黄金季节”开始遇冷, 客运市场日渐萎缩, 油价上涨、人力成本上升、市场不景气等等已经使客运企业全面进入不堪重负的薄利时代。

5月22日, 在2013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 宇通高调发布了首款10米一层半新车ZK6118H, 意图借助这款“减负”利器帮助客运企业走出困境, “10米>11米”的超高性价比成为它吸引眼球的最大卖点。

“一高两低”对抗客运萎缩

一款新产品好不好, 除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客运企业最看重的是能为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多位客运企业的老总都曾表示, 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客车无非就是在相同条件下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客车, 即性价比最高的客车。

对于客运企业而言, 座位数是其赢利的重要抓手。在车长相同的情况下, 多一个座位, 就意味着多一份收益, 单座的运营成本就越低, 车辆的整体赢利能力越强, 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宇通客车副总经理兼国内销售总监王文兵说, ZK6118H具备“高收益、低购价、低使用成本”的优势, 也就是“一高两低”, 能够助力客运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无愧于“赢利神器”的称号。与传统普通10米产品相比购车成本略增, 但具有座位数多的优势;而与同座位数的11.5米产品 (高一级状态下) 相比又具有售价低、油耗低的优势。

ZK6118H在高一级状态下, 堪与行业传统普通11.5米单层产品的客位数比肩, 达到了49座, 比行业普通10米系列产品多出6个客位。在同等条件下, 增加的6个客位相当于为整车净增了近1/7的收入。10米车的资金投入实现11.5米车 (单层) 的承载量, 将为客运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回报。

ZK6118H还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行李舱容积的增加, 能比行业普通10米系列产品多出1立方米的载物空间。这对于更好地服务乘客, 提升车辆上座率具有积极意义。

看齐“苹果”改变客运生态

“苹果教父”乔布斯构建的“苹果帝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不断激发客户潜在需求, 并总是充满前瞻性或超越性地满足客户需求。宇通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兵说得好:“我们不仅要全面满足客户需求, 更要善于发现和深度发掘客户需求, 最终引领客户需求, 做客车业的‘苹果’。”

需求为王, 产品制胜。对于制造企业而言, 产品是核心。而一个成功的制造企业, 产品是立身之本, 是核心中的核心。但如何实现产品创新?宇通10米一层半新车——ZK6118H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作为宇通今年布局客运市场的一款战略重点产品, ZK6118H将政策要求与市场需求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并予以充分满足, 其具有的柴油版和天然气版两种动力, 也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燃油经济性上, ZK6118H采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 可使客车百公里油耗降低5%~10%, 并能同时发挥减少发动机摩擦、减少废气排放的功效。同时, 其搭载的安节通智能运营系统 (可选装) 通过智能化运营管理, 能高效降低客运企业运营成本。

王文兵就此发表评论:“一项产品创新肯定不能改变行业大势, 公路客运的‘黄金十年’将很难重现, 但对于行业内的个体——每个客运企业而言, 宇通10米一层半新车却将实实在在地改变其生存环境。而一个个个体的改变, 最终将带来整个行业生态的改变。正如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坦克的登场所带来的改变一样。”

“固有标签”铸就持续创新

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可靠、耐用, 这些宇通客车固有的标签, 在ZK6118H上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扬。ZK6118H在追求大气美观的同时, 更于细微之处体现了对产品综合属性的苛求。

该车重心更低, 稳定性更好, 机动灵活性更高, 采用全新定制前桥、盘式制动+ABS防抱死系统, 更安全, 且经过多达4轮的仿真分析和试验调校工作, 保证整车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 操纵稳定性指标甚至优于欧洲某知名客车品牌。

经过CAE分析计算和侧翻试验验证, ZK6118H的安全性完全满足欧洲ECE R66—01法规要求。前大灯在客车行业首次采用前照灯灯壳免底涂磨砂工艺, 更显高档豪华。照明系统还通过采用双远光配置、点缀LED灯、电动高度调节等手段, 使得在夜间、雨雾天气下的照明效果更佳。

在其他厂家普遍采用普通螺母的时候, 宇通在客车行业内率先采用航天用施必牢自锁螺母, 增强紧固安全性能。采用阻燃内饰材料, 阻燃标准达到国标GB 7258—2012最高A0级, 远优于国标要求值。

车辆装配有两个大出口逃生安全顶风窗, 高于国标要求, 保证体型较胖者在紧急情况下也能顺利逃生。当车辆因驾驶员疏忽、疲劳驾驶等原因被动偏离车道达到一定值时, 系统还能够自动发出偏离警告。

为保证司乘人员畅享舒爽旅途, ZK6118H采用了家装标准, 打造车内清新呼吸环境。仪表台、内饰及地板等触及之处全部采用环保材料, 摒弃了以前的喷胶粘接工艺, 大幅减少车内异味和有害气体, 更加健康环保。整车采用的一键换新风功能, 在压缩机不工作的情况下对车内进行换气, 既节能又使车内空气保持清新。

在内部造型设计方面, ZK6118H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精心布置驾驶区域, 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驾乘感受:独立驾驶区域, 合理分布出风口, 六向可调节司机座椅, 乘客座椅初始角度为105度, 20度可调节范围, 头部包裹感强烈, 靠背前后可调, 座椅可横向外移, 细节之中彰显着对乘客的贴心关怀。采用新型保温材料LDPE板, 提高了车体保温能力, 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和舒适性。

企业减负 篇8

一、目前我国增值税税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自1979年开始试行增值税, 后来经历了1984年和1993年两次重要改革。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是以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为基础的进行实施的。后来在2008年进行再次修订, 并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税法规定:“增值税是以商品 (含应税劳务) 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是一种价外税, 也就是说增值税的负税人是消费者。理论上讲, 商品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 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难以准确计算的。因此, 我国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 即用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减去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应缴纳的增值税=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 增值税征收的税率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般纳税人实行17%和13%两档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征收率;对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 (主要考虑出口货物在销售地区也要征收增值税) , 对进口货物, 由海关按照商品细目征收相应的增值税, 进口增值税 (人民币) = (发票总额*当日汇率+进口关税) *17%, 进口关税 (人民币) =发票总额*当日汇率*进口关税率, 对于企业而言, 这一税种是企业负担的主要来源。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 商品的出厂价格, 从而决定商品的销售量。

二、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历程

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入增值税, 但只是在部分省市试点征收增值税, 此时的增值税是在原来产品税的基础上进行的, 存在征税范围较窄, 税率档次较多且计算方式复杂, 残留产品税的痕迹, 实际上属变相增值税, 在1984年将其改设为营业税。在1994年, 我国通过对中央和地方两级分税制改革, 确立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货物和劳务税制格局, 主要是把增值税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 延伸到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针对服务业等其他劳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则征收营业税。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后, 国家为了刺激企业投资, 减轻企业负担, 自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转型改革进一步扩展到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用于生产的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同时, 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基本实现内资和外资企业在税负上的公平性。同时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 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调高到17%。经有关部门测算, 实施该项改革后, 当年的增值税收入减少约1200亿元、同时相应的附加税费也随之减少, 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减少约60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减少约36亿元, 由于企业利率增加导致企业所得税增加约63亿元, 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2011年, 作为我国增值税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营改增”开始试点,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中, 经历了由“局部试点”到“地区扩围”, 再到“行业扩围”的持续改革, 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撤、福建、湖北、广东9个省 (直辖市) 进行试点。行业先后涉及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通过这次改革, 除金融行业和部分生活服务行业, 整个第三产业基本都完成了“营改增”的试点。同时还为各类服务业开设了新的低档税率, 除有形动产租赁适用17%, 交通运输、基础电信服务适用11%, 其他服务业都降至6%, 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水平。这次改革使得服务业可以与制造业一样, 将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 解决了服务业重复征税的问题, 并打通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的链接。据测算, 试点两年就有437万户企业实现税制转换, 减税规模超过1826亿元。

三、我国增值税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课税对象过窄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在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虽然“营改增”之后已经扩展到按照代服务业、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但是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 还没有正式立法。即使实行“营改增”之后, 目前仍有餐饮、住宿、金融、保险等生活类服务业征收营业税。这些行业经营门类复杂。由此可以看出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只集中在制造业和商业流通业两个行业, 没有延伸到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和其他第三产业。从课税的对象来看主要是商品和修理性劳务, 没有涉及到不动产和非生产用设备。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 增值税抵扣链条不能贯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 增值税只能在生产流通环节和修理性劳务中可以抵扣, 而在与之紧密联系的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中不予抵扣, 使得这一抵扣链条是不封闭的。 (2) 不利于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的多样性发展。现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业务越来越广, 往往同时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整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样导致企业往往是增值税和营业税两个税种的纳税人, 企业在缴税时往往难以界定清楚哪些是交增值税, 哪些是交营业税。 (3) 导致第三产业税负过重, 出现重复征税, 加重企业负担。第三产业的企业在采购设备和原料时一般已经缴纳过增值税, 但他们在销售时因为是缴纳营业税, 所以不得抵扣进项税。这样严重制约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 增值税税率的多档性和纳税人身份的多样性导致计算的税款不唯一性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是采用进项税额抵扣法, 在抵扣方面容易出现少扣和多扣两种现象并存的情况。税款抵扣不实主要表现在:增值税存在17%和13%两档税率, 纳税人可以按照规模不同和会计核算资料的不同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抵扣的, 只能按照6%或3%的征收率加已征收。企业在涉及多种纳税税率计算标准时,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企业往往会采取低税率来缴纳增值税。另外, 企业的自产自销行为、兼营行为和混合经营行为、内部交易和光联方交易行为等等都是难以准确计算增值税的, 总总这些行为会导致企业之间赋税不公, 这样不仅违反了增值税立法精神, 而且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弊端, 这还不利于外贸企业扩大产品出口, 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时由于增值税抵扣项目界定比较困难, 不法分子往往用扣税差异, 偷逃国家税收。

(三) 生产型增值税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 我国由第一产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展转型, 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 D P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 排在第一。经济发展已经由投资刺激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而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第三产业是缴纳营业税的, 所以, 第三产业所投资的设备, 厂房等所包括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于是, 就导致第三产业出现重复征税问题, 极大抵增加了第三产业的成本, 于是会出现第三产业因为税负太重, 价格较高, 抑制人民对服务业的消费水平。这样既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 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另外, 生产型增值税影响对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按照国际贸易规则, 各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是实行出口退税的。由于生产型增值税模式下我国对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不予抵扣, 导致我国的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仍然含税, 使得我国产品在与外国得到彻底抵扣税的同类进口产品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纵观世界发达国家, 法国在1965年就开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模式, 世界上大约60%的国家是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模式。

(四) 增值税的最终负税人性质抑制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

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 也是一种间接税, 最终负税人是最终消费者, 所以, 消费者要承担太重的税负。我国的财政收入60%以上来源于增值税, 可见我国消费者的税收负担很重, 与世界各国财政收入来源于所得税这种直接税模式截然不同, 这样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进而抑制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 挤出了消费和投资, 而增大了G D P中政府购买的部分, 使政府购买在其中占有过大的比例, 不利于经济转型发展。

(五) 增值税征管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 我国增值税征管主要还是依靠手工为主, 现代化程度还很低, 其表现在:首先, 增值税征管从登记、认定、申报、抵扣、稽核到查处等各环节基本还上以手工为主, 虽然有些发达地区初步实现了增值税人机共管, 但存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效率不高、管理工具覆盖面小、缺乏全国统一的网络管理, 使得征管成本较高, 偷税、逃税现象较多等问题。特别是小规模纳税人比较随意开增值税发票, 导致国家税款流失。

四、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思路

(一) 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课税对象

我国税法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现行“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后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和电信业。但是还没有扩大到餐饮、住宿、金融、保险等生活类服务业。而这些行业经营门类复杂、与人们生活需求息息相关。课税的对象主要是商品和修理性劳务, 没有涉及到不动产和非生产用设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 现在的增值税应该由生产型增值税模式向消费性增值税模式转变。让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到是整个第三产业, 课税对象延伸到不动产和非生产用设备。用增值税代替传统的营业税。

(二) 尽量简化增值税税率和纳税人身份的评判标准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实行的税率是一般纳税人采用17%和13%、小规模纳税人按照销售额的6%或3%的征收率加已征收。但是同时又对自产自销行为, 兼营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做了很多不同的减免税负的规定, 对农产品加工、国际贸易等企业更是有更多的减免规定, 对进口货物征收的增值税税目繁多, 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经常进行调整, 所以导致征收起来很难准确把握。故要尽量简化增值税税率和纳税人身份的多评判标准, 使其容易操作。还有对于进口货物, 不少学者建议按照以下方式加以征收, 应纳增值税额= (进口货物成交价格+境外保险费+进口关税+消费税) ×17%+境外运费×11%+境外物流辅助费用×6%。

(三) 总结“营改增”试点工作成功经验, 并尽快加以推广, 并上升到法律层面

我国虽然在2011年就开始实行“营改增”试点工作, 现在已经扩展到9个省市, 行业也扩展到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和电信业, 税率也有相应的调整, 但是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没有推广到全国各地和整个第三产业。所以, 政府应该在总结“营改增”试点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尽快加以推广, 并上升到法律层面。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完全连接。与国际接轨。

(四) 完善我国税收体制, 以所得税代替增值税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税负过重问题, 按照国际税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只有完善我国税收体制, 以间接税替代直接税, 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五) 改善增值税征管方式, 打击骗税、逃税、漏税行为

大力普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工具的推广使用, 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建立全国统一的增值税网络管理, 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打击骗税、逃税、漏税行为。特别是对小规模纳税人比较随意开增值税发票行为和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防止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

总之,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 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较大的情况下, 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 对增值税进行彻底改革与完善, 才能彻底结清企业负担, 使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骏.上海增值税改革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测算及效应评估[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2) .

[2]吕冰洋, 蔡红英, 崔茂权.实现消费地原则的增值税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破解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6) .

[3]郭晓红.优化我国增值税改革的路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企业减负 篇9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减负增效

“营改增”新阶段下最显著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减负增效, 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从目前我国“营改增”实施战略上来看, 将这一政策推广到全国是势在必行的。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看, 营改增税收政策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各企业部门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营改增政策, 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一部较为合理完善的减负增效方案。

一、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一)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降低了企业可抵扣成本。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前, 企业可抵扣成本等于含税价格, 但是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后, 企业可抵扣成本指的是将相应比率进项税去除后的成本, 因此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可抵扣成本。企业可抵扣成本减少, 加重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导致企业整体的运营利润下降。

(二)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减少了企业收入。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前后, 企业的收入计算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政策实施事前, 企业将全部收入作为计税的依据, 而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后, 需要采取价税分离的方式对企业销项税额以及进项税额进行计算, 这时企业收入并没有将税款去除。例如, 某企业当月一共收入3000万元, 税率为6%, 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前, 企业的收入为3000万元;在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后, 企业的入账收入需要这样计算: (3000/1+6%) =2830.19万元。这就说明,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后, 企业的入账收入减少了。

(三)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影响企业的利润核算。决定企业利润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收入与成本。衡量企业运营状态的关键指标为企业利润, 可以说利润是企业运营成果的具体表现, 也是企业经营生产的终极目标。企业营业税的本质为价内税, 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而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后, 在企业利润核算与实施前存在较大的变化。假设企业的销售收入一定, 而销售收入确定过程不包括增值税, 在政策实施前企业销售收入确定需要包括增值税, 造成政策实施前后利润差异。由此可以说明,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后, 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从营改增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变化表可以发现, 当进项率抵扣率大于0.66%时, 可以得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减少”的结论;当进项率抵扣率大于2.75%时, 为了使整体税负减少, 企业可以选择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四)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影响企业税负。我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应该缴纳的税款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流转税三种。基于增值税缴税企业来说, 纳税人规模越小, 其税负就越低, 这就导致小规模的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 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企业整体的发展造成影响;基于所得税缴税企业来说, 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后, 所得税与企业利润之间具有正态相关性, 企业利润越低, 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也就越少;基于流转税缴税企业来说, 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后, 企业附加营业税金以及营业税金直接归入应交增值税中, 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二、“营改增”在企业税收政策实施中的困境

增值税主要是作为我国税收征收的一种形式, 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 所实施改革的具体时间不相同。从行业自身的特点来看, 对于一些规模小、财务管理和规模还不完善的企业而言, 应该按照比较简易的方法来计算增值税, 这种方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税收负担的加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因此, “营改增”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以企业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企业除了自身的竞争力外, 更需要外界的金融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在增值税实施时, 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随之发生的变化, 采取合适的税收筹划, 实现企业减负增效的目的, 提高企业发展的硬实力。

在不同的行业所制定的标准要有所差异, 才能保证企业在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过程中尽快适应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企业依据“营改增”的改革步伐, 能够提早做准备, 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企业在“营改增”转型改革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要把政策的具体细节把握好, 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在“营改增”转型期间, 企业要根据内部财务情况, 有计划地实施财务改革, 依据增值税的具体政策和细节,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调整, 建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企业的税收筹划, 实现的减负增效。

三、“营改增”新阶段下企业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 加强企业税收的内部控制

根据相关理论,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增值税的作用和影响, 而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经济的发展, 更要考虑增值税的影响。但内部控制同时又是一个可层层细化的控制系统,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控制目标。过于细化的目标又不利于理论概括。在共同的盈利目标之下, 企业应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价值链体系, 以实现长久的经营效益;屈云波学者所提出的“无分销时代”理论, 即构建厂商一体化的营销联盟, 充分发挥广告等其他营销职能的功效。学者刘卫华指出, 企业应逐步构建起扁平化的渠道运营模式, 提升渠道的拉力, 以构建起良性的循环模式。学者刘永炬指出, 企业在建设营销渠道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区域市场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及市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需求变化, 培育企业良好的市场渗透能力、市场攻击能力。

(二) 开展税务筹划, 合理节税

企业可以通过增值率筹划法、抵扣率筹划法、成本利润率筹划法等方法, 选择税负最轻、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 获取最大的节税收益。企业作为纳税主体, 在进行纳税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我国“营改增”的政策制度, 采取合适的税收筹划进行纳税管理。必须按17%或13%的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同时, 一般纳税人必须具备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 设置完整的账簿, 全面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这些都将增加会计成本和纳税费用, 所以筹划中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 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创新

由于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 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营成本, 折旧额的增加将直接导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 并因此降低企业的所得税纳税义务。在企业利润额较高的年度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可以用新增加的折旧额递减企业的当期应纳税额, 帮助企业实现相对税收筹划。税收抵免政策是我国政府引导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工具, 企业充分了解这些政策, 不仅可以在短期内降低企业税负, 提高经营业绩, 更能在长期内把握投资方向, 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 改变财务分析的思路及侧重点, 关注“营改增”对预算分析、运营分析的影响

财务部门应测算“营改增”对于企业预算指标、现金收支的影响。增值税体制下收入成本的价税分离核算, 若企业无法调整定价, 则现有营业额中的一部分因转变为销项税而使收入下降;如果收入下降的幅度高于成本的降幅, 则将造成利润的下滑;若企业获得的进项税额抵扣较少, 则税负可能增加。收入、成本、利润的变化将使得收入利润率、毛利率、应收账款占收比等指标与原营业税体制下产生较大的差异。

(五) 加强企业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要围绕企业减负增效的指导思想, 积极地展开企业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和税收筹划, 在企业经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会计制度, 来应对“营改增”的新形势。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好、落实好“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要与企业的现状联系在一起, 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用税收政策调整经济发展, 在增值税法规和各种补充规定中有一些减免税优惠政策。由于增值税免税规定的存在, 纳税人可以利用法定的免税规定, 达到节税的目的。同时, 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等各种努力, 使企业达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 从而实现企业的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郝龙航, 王骏.“营改增”: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企业减负 篇10

加速推进杭州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强市的建设征程、全面激发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活力是2013年底杭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以“杭改十条”为总体框架的《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杭州52万余家市场主体中, 民营经济主体占比达到94%, 他们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超过68%。在今后的若干年中, 杭州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民营经济、激发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 是一个事关保持领先优势, 建造经济强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 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贸易环境严峻复杂, 国内市场中劳动力供求面临转折拐点, 上游资源性产品短缺, 国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趋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用工、原材料、融资成本的全面上涨与汇率变化的叠加影响, 使得杭州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较大压缩, 发展动力、投资意愿普遍不足, 制造业阴云笼罩, 市场活力难以充分焕发。

为促使杭州民营企业尽快摆脱发展“疲态”, 推动杭州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 采用更为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 其中减轻企业负担作为扶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于优化发展环境、降低运营成本、维护民企合法权益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事实上, 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杭州打造民营经济强市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和市工商局于2012年制订的《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若干意见》 (即“民企发展十六条”) 都对加大民企清费减负工作力度, 清理涉企收费, 加强对涉及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的检验、检测、考试、培训, 以及利用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向民企提供经营服务收费的监管等民企减负事项做了明确的规定。鉴于此, 本文将以杭州民企负担水平为研究视角, 通过协同杭州市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以问卷调查 (封闭问卷) 、与减负监督员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 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估杭州民企负担的真实状况, 包括企业的综合负担率、负担的构成、不合理负担的来源等, 深入分析杭州民企负担形成所涉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梳理把握建立企业减负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 探索建构杭州民企有效减负的对策体系, 以期对实质性地减轻杭州民企负担水平, 促进民企以盈利能力的增强为基础增加技术创新和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有效投资, 提高民企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推动杭州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有所助益, 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工作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思考和可资借鉴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民企减负操作方案。

二、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监测样本的杭州企业负担调查与分析

1. 监测点企业的样本选择及其说明

为客观全面地收集分析杭州市民企负担状况, 本研究依托杭州市经信委、杭州市减负办从全市选取117家企业 (包括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 以便进行以民企为核心的对比性研究) 作为监测点, 开展企业负担数据的报送、统计和综合分析工作。监测内容和指标主要是: (1) 企业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2) 企业缴纳税收、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责任支出、生产经营服务性收费、财务费用、用工费用等7个负担状况指标; (3) 政府及相关部门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 (4) 各级政府出台的惠企减负政策执行情况; (5)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从产权性质看, 117家监测点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 包括民营企业88家、国有企业4家、外资企业3家、集体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12家、其他企业9家 (见表1) :

从区域分布看, 117家监测点企业覆盖了杭州市各区县 (市) , 其中, 上城区5家、下城区6家、江干区10家、拱墅区5家、西湖区7家、高新 (滨江) 区9家、萧山区15家、余杭区22家、富阳市8家、桐庐县8家、淳安县3家、建德市6家、临安市8家、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钱江经济开发区企业2家。从企业类型看, 117家监测点企业以工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 包括工业企业66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家, 商业企业2家、交通运输业2家, 其他企业22家。从企业规模看, 117家监测点企业以民营中小微企业为主, 包括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66家、小型企业18家、微型企业20家。

2. 企业负担指标统计与分析

从117家监测点企业报送的数据看, 2013年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97%、11.65%, 其中, 期间费用中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占4.71%、5.55%和1.39%。117家监测点企业2013年共实现利润总额51.94亿元, 企业利润率为8.70%, 高于全杭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同期利润率1.9个百分点。为更好地对117家监测点企业的负担状况开展定量分析和评价, 我们在宽泛的企业负担概念下, 选取了企业感到经济压力比较大的、反映比较集中的税收、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社会责任支出 (集资、摊派、捐赠、参加协会等社会团体支出等) 、财务费用 (主要指融资、财务管理成本、利息支出) 、用工费用 (包括职工工资、福利、“五险一金”等) 七个指标, 通过计算上述七项支出 (费用)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探索开展以民企为研究中心的企业负担率的分析比较工作。

从117家监测点企业报送的数据看, 2013年企业总体负担率为23.68%, 其中用工费用负担率为16.19%、税收负担率为5.35%、财务费用负担率为1.7%、经营服务性收费负担率为0.3%、政府性基金负担率为0.14%、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率为0.03%、社会责任支出负担率为0.09% (注:负担率=负担支出/主营业务收入) 。可见, 对杭州市企业而言, 目前负担较重的为税收和用工费用, 占总体负担率的90.96%。企业负担率是利润率 (8.7%) 的2.72倍, 其中用工费用负担率一项就超过企业利润率7.49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 我们通过对117家监测点企业负担状况的分类统计发现, 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规模体量的企业负担率状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具体分述如下:

其一, 民营企业总体负担率最高。从企业产权性质看, 民营企业总体负担率最高, 为25.67%, 超过所有样本企业的平均值, 高于其他性质企业总体负担率4%~10%。其他产权性质企业负担率依次为:外资企业为21.29%, 国有企业为20.17%, 股份制企业为18.66%, 其他企业为18.71%, 集体企业为14.43%。据此可见, 杭州市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总体负担率差距较大, 其中民营企业负担率显著高于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 民企尤其是小微民企的盈利空间受到较大程度的压缩, 市场活力难以充分焕发 (见下页表2) :

其二, 不同性质企业负担变化状况值得关注。与2012年相比, 2013年杭州民营企业负担率增加了6.25%, 增幅为32.4%;外资企业负担率增加了4.35%, 增幅为25.68%;国有企业负担率增加了3.12%, 增幅为18.3%;股份制企业负担率增加了6.01%, 增幅为47.5%;其他性质企业负担率增加了3.25%, 增幅为21.02%;集体企业负担率减少了0.66%, 减少幅度为4.37%。上述数据表明, 除集体企业外, 2013年杭州不同性质企业总体负担率都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其中, 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负担增幅位居前二甲 (见下页表3) :

其三, 企业规模越小总体负担越大, 民营小微企业负担水平沉重。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 企业规模体量与负担状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 即企业规模越小, 总体负担越大。其中, 微型企业负担率为36.9%, 小型企业负担率为32.29%, 中型企业负担率为19.62%, 大型企业负担率为14.21%。可见, 以民营企业为绝对主体的小微企业的负担水平沉重。从监测结果看, 小微民企与大中型企业的负担差距主要体现在用工上, 其中微型企业用工负担率为28.79%, 小型企业用工负担率为23.7%, 中型企业用工负担率为11.7%, 大型企业用工负担率为7.76%, 不同规模企业用工平均负担率为16.1% (见表4) :

(%)

(%)

(%)

三、杭州民企减负的基本导向和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激发杭州民企的市场活力, 加速推进民营经济强市的建设征程, 杭州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部署的要求, 以狠抓政策落实、深化专项治理、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 以“力推民企减负与稳增长、优结构、转职能、扶小微、建机制的实质性融合”为基本导向, 明确杭州民企减负的五条必由之路:民企减负理念战略化、政府简政放权持续化、中介机构服务规范化、减负调查评估常态化、企业权益保护法制化。具体来说, 杭州应基于本市民企负担的实证性研究, 从如下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减轻民企负担工作:

一是抓好民企减负“阳光行动”。即深入开展以“惠企减负政策阳光透明、涉企收费阳光公开、涉企不合理负担阳光监督”为重点的杭州民企减负“阳光行动”, 通过抓部署分解任务、抓协调落实责任、抓宣传扩大影响、抓落实推进工作。

二是加大民企清费减负工作力度。即围绕杭州市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涉民企收费清理工作, 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或下调收费标准, 继续治理和规范检验检测检疫行为、执收执罚行为、垄断经营和服务收费行为、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涉企收费行为、道路收费站点和涉车收费行为, 着力抓好杭州市政府性基金、消防、环保系统涉民企收费问题专项治理, 着力整治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涉民企“三乱”问题, 务求在治理民企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突破。

三是专项督查整治银行系统涉民企收费问题。即针对金融机构存贷挂钩、收取贷款咨询费、顾问费、承兑窗口费、贷款证年检费等违规违纪行为又有所抬头的情况, 联合杭州银监、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一次银行业金融机构涉民企收费问题专项督查, 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遵守“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原则, 切实查处商业银行强制收费、捆绑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等违规收费行为。

四是严肃查处涉民企“三乱”案件。即向社会公开民企减负监督热线、监督邮箱, 接受民企投诉;建立健全民企负担监督网络, 继续做好工信部小微企业负担调查点建设工作;发挥民企负担监督员作用, 及时收集、处理涉民企“三乱”问题;坚决查处向民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案件, 特别是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加重民企负担、损害民企利益的案件, 抓典型、重曝光、严处罚, 切实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摘要: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是杭州市扶持民企发展、激发民企活力、建设全国民营经济强市的重要举措。2013年, 以民企为主体监测样本的杭州企业负担调查结果显示:民企总体负担率明显高于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民企负担指数较之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企业规模与负担状况间的显著负相关性导致以民企为绝对主体的杭州小微企业的负担水平沉重。杭州民企减负应当以“力推减负与稳增长、优结构、转职能、扶小微、建机制的实质性融合”为基本导向, 抓好民企减负“阳光行动”, 加大民企清费减负工作力度, 专项督查整治银行系统涉民企收费问题, 严肃查处涉民企“三乱”案件。

企业减负 篇11

微信之所以推出企业微信,在微信官方看来,这与微信的发展有关。因为随着微信的应用渗入每个人的生活,生活与社交以及工作交流都在微信上,“特别是非工作时间,免不了因为同事们都在群里讨论工作,而参与进去。”微信认为,微信企业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给人们私人空间,让工作和生活可以适当分开,避免带来太多的负担,这就是有更加纯粹的工作沟通环境的企业微信的推出背景与原因。

但企业微信推出的背景显然还不止这些。年初在“微信公开课 Pro”上现身的腾讯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说:“用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多,我很担心。”表示要给微信用户减负。而企业微信这款产品的初衷,很显然包括了多种目的,一方面是卡位竞争对手,虽然阿里钉钉目前的企业用户数尚不足以成气候,但在发展之中,社交毕竟是腾讯的主战场,这一地盘不容他人觊觎。其次是在国外的Slack目前的发展势头也还不错,目前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目前业界也不断传出微软想要以 80 亿美元价格收购的消息。显然在微信看来,Slack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国内,因为国内潜在市场大,企业级市场是一个被业界认定的“万亿级”的市场,微信方面表示,中国的成规模企业至少有数百万家,但真正实现办公移动互联网化的屈指可数,中国企业里面还没有成长出一个巨人出来。

但是在笔者看来,在用户体验层面,企业微信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更重的职场社交焦虑。

很明显,腾讯不是阿里,对于腾讯来说,培育社交黏性可能是它旗下所有社交类产品的一个终极目标,而社交黏性的产生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大大小小的熟人圈子,你加入之后就离不开它。但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不同在于,企业微信它可能是一个让人充满焦虑的产品,因为它关乎职场中的人性与心理。因为作为职场人,必须经常关注公司的动态,同时关注最新讨论与谈话,关注事态最新进展,不愿意错过任何消息,这关于每个人在职场中的发展前途与位置,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的员工时刻在企业微信上讨论,你就必须参与进去,因为你不关注,就可能会有社交压力,这样一来,职场人会变成全天候24小时都关注企业微信的消息, 如果源源不断的消息在企业微信产生,这会让你产生社交焦虑与疲惫,如果你不参与进去,这可能会造成你的职场社交的孤立状态。

这里我们可以看国外的Slack,有一位Slack用户吐槽表示,Slack正在把我的注意力分散成一千个小碎片,在变成了一种永动的反馈回环:聊天越多,想参与的人就越多。每天都处于开会的状态消耗掉的时间实际上比你替我省下的开会时间还要多。如此周而复始。同时应付 10 几个聊天对话,你把我的工作时间搞成了一场没完没了的会议。

说回企业微信,如果职场中人重度参与到企业微信之中,这显然就已经偏离了企业微信的初衷,即这款产品并没有将工作与生活分开,而是走向了反面:人们为了避免遭受职场社交孤立,进而被迫重度参与到工作职场的状态更新,当你决定使用企业微信的时候,你就要开始做好全天候24小时关注企业微信的准备。你如果对职场参与置之不理,你会感受到巨大的职场社交压力。

另外,企业微信还需要思考,如何避免因为自身产品左右互搏而造成对用户多重打扰的压力,与减负与高效的初衷南辕北辙。

我们知道,腾讯本身有企业级社交产品,就是2003年推出的办公沟通软件 RTX 。RTX虽然也有移动端APP,但其属性相对于稍微偏向于PC端,在职场之外的人群中普及度与知名度相对有限,而通过推出一款以微信命名的移动端进化版的办公产品,更容易引发全民关注的传播效应并快速打响知名度。但事实上,这样一来,腾讯则有三款产品左右互博:微信、企业微信与RTX。当然这是腾讯一贯的运营思路,对于有钱有资源的腾讯来说,所谓运营的成本与资源的内耗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腾讯的想法是好的,比如说,让职场与生活分开,但事实上,对于办公人士来说,一般不会暂时放弃任何一个职场沟通工具。而对于微信这款架构了所有熟人社交关系链的重度社交产品而言,你要真正分开职场与工作很难,你即便有企业微信,但在你的微信社交里面,你的同事工作群与讨论小组依然会不断出现未读消息,你不可能因为企业微信而解散你的同事工作群与删除你的微信同事,甚至你也会保留RTX,因为每一种社交方式的背后,它都需要一个备份与备选的工具。这样一来,则导致工作消息会从RTX、微信与企业微信各种社交入口源源不断出现,继而造成持续重复的骚扰。另外企业微信推出“休息”的功能,就其初衷是可以让员工在休息期间不受打扰,可以不用接收信息,帮员工区分工作和生活,但这可能不讨领导喜欢,领导或老板喜欢员工随时在线,无时无刻为公司分忧,如果在关键时刻,老板找不到员工,无疑又会重回微信渠道处理工作事务。

因此,从用户体验的层面来看,企业微信可能会使得用户被多个社交产品骚扰,多重打扰而导致用户疲惫不堪,企业微信的初衷是为用户社交减负,干扰更少,效率更高。但可能出现的情况则是走向反面:打扰更多,效率更低,用户更疲惫,也更焦虑,微信显然并未从多个维度来考虑好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另外则是,企业微信一旦做大,必然会分流微信使用时间,降低微信的活跃度,毕竟从KPI与外界给予的估值来看,微信的高活跃度、占有时长与深度用户沉淀则是其想象空间与高估值与商业化前景的核心要素,张小龙认为用户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多了,所以要减负。我们看到,比如微信上的小红点可能一半是工作事务一半是私人生活,工作生活搅拌在一起,这是微信的社交困境。但如果职场用户过度关注企业微信的职场社交, 可能会降低微信活跃度与用户参与度时长,这可能导致微信本身的广告收益受到影响,包括广点通接入微信公众号的展示广告与朋友圈商家广告。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

事实上,为了要解决把生活与工作分开的这种用户社交困境,目前Facebook也在绞尽脑汁。我们看facebook的做法,Facebook上此前推出了 Work Chat for Android,让用户在“度假或专注工作时,可关闭不想看的消息通知”。而用户需要Facebook提供的企业协作工具Facebook at Work的工作账户才能使用这个应用。这里可以思索一下微信的解决方案,能否为微信开通两套账号体系,这两套账号体系分别面向生活与工作,自由切换,一旦切换到工作账号体系,即屏蔽生活类消息的打扰。很显然,社交困境自然有它的解决办法,所以企业微信的推出,可能其核心战略在于企业级市场的营收方面。

企业减负 篇12

类似“毁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每当高考结束, 总有一些学生把各种教科书、教辅书等付之一炬或撕得粉碎, 以宣泄被沉重课业压抑已久的情绪。“毁书”所折射的, 正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压力。

学生“减负”问题积重难返, 成为中国教育久治不愈的沉疴, 这似乎已是不争的现实。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曾深有感触地说:“确实, 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真谛, 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有的学生一天只能睡5小时。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调研, 问学生, 你们上了哪些课, 最喜欢什么课, 是体育课还是科学技术课?这个学生像回答脑筋急转弯一样, 说最喜欢下课。”

在前不久召开的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 面对台下众多教育局长,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感叹, 这么多年来, 包括他本人在内, 一直在喊减负, 但孩子们的书包始终没有“轻”下来。他质问教育官员们:减负为何减不下来?我们的管理部门是否也要负责任?

“减负”真的成了中国教育一道“无解”的难题吗?其实不然!虽然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 但关键在于明确谁是破解这道难题的责任主体。

从社会反映强烈的违规补课问题来说, 学校似乎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谋”, 但是, 管理和监督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恰恰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为减负出台过多种文件, 但是减负的当务之急, 是彻底改变“干打雷不下雨”的状况, 尽快使这些举措落到实处, 查处并严惩各种加重学生负担的违规办学行为。如果各地政府部门能够切实负起责任, 做到令行禁止, 至少可以把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日还给学生, 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一点放松。

上一篇:司法限制下一篇:捕获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