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定位

2024-09-25

施工测量定位(精选12篇)

施工测量定位 篇1

1 工程概况

位于马来西亚南端新山市的安塔拉钢厂, 铸造工段六机六流连铸机的升级改造项目。现有的连铸机设备生产效率低下且设备老旧, 引锭杆采用链式引锭杆, 浇筑前需人工放置引锭杆至结晶器浇筑位置, 改造后的新设备为国内某冶金设备厂制造的连铸机设备, 产量为120×104t/a。本次项目施工内容分旧设备拆除, 旧设备基础拆除、新设备基础预埋、浇筑, 新设备安装三个阶段, 计划工期在3个月内全部完成, 具备热调试条件, 时间紧任务重, 施工要求较高。按照外方提供的图纸, 对于基础预埋件及设备安装方面技术要求较高。

2 基础施工放样

2.1 施工布置

基础施工在旧的设备拆除完成后进行, 基础施工采用一次浇筑, 预埋螺栓套管采用独立固定架固定, 根据基础布置图及现场条件, 在原厂房及旧设备控制基础上布设基础施工专用的独立控制网, 并设基准点组。独立固定架须稳定、牢固,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不干涉设备的安装, 在固定架上精准定线、刻点, 放样预埋件的位置。基础施工完成后, 对结构各部位及预埋件进行竣工效核, 确认位移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2.2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组的建立

2.2.1 连铸机生产线

一般由钢包回转台、中罐车及烘烤站、结晶器及振动台架、扇形段、拉矫机、切割机、引锭杆及脱引装置、输送辊道、液压、润滑站及管道、水冷却系统、电气供电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工艺设备组成。设备安装前应根据设备图纸和甲方提供的各永久基准点、线进行所安装设备临时基准线的放线工作, 并进行设备基础有关尺寸的检验工作。

2.2.2 永久性基准点的设定

采用钢制标高基准点, 将其牢固埋设于基础表面的基准标高, 测出每个基准点的标高, 并标注清楚, 作为安装设备时测量设备标高的依据。各临时标板采用100mm×200mm的钢板用膨胀螺栓固定, 标点用醒目的油漆标出。然后, 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纵横向永久基准线及各主要平面标高基准点, 并设置永久性基准点和永久性标高标志。永久性基准点和永久性标高标志的布置图中个基准线说明见图1。

2.2.3 预埋件的定位放样

1) 涉及固定支架, 在基础垫层施工的过程中, 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 应将预埋件放置在垫层内, 选择固定支架固定。完成垫层后, 在垫层上方投测固定支架的位置、放样模板线及相关的中心线、辅助线等。

2) 螺栓放样与中心线的投测, 在实测前, 先用设备的安装图纸与土建施工的图纸复核, 如果尺寸无误方可施工放样、检查效核, 并注明个预埋件的标高及控制尺寸、螺栓数量、规格, 确保基础浇筑后的尺寸在螺栓上做出标记、注明。

3) 安装检测, 预埋件埋设完成后, 给予初步的固定, 接着安装检测所有的埋件, 全部埋件均必须达到安装精度要求, 如有不符合, 均给予调整, 直至满足安装精度要求, 按照实际检测结果, 填写检测报告。

2.2.4 竣工测量

检查基础所埋设的全部主要及辅助基准线的基准点, 各设备安装平面的标高基准点是正确、牢固。检查各设备基础的外形尺寸、标高、中心线位置及地脚螺栓标高、螺纹长度、螺栓中心线位置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检查各设备防滑筋孔, 地脚螺栓孔及预埋钢板的位置、标高、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设备基础表面及锚固孔、防滑筋孔内应清洁, 必须清楚所有孔道内的脏物、砂浆、积水等, 并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整个基础的验收应有完整的记录及技术文件。

3 安装定位测量

3.1 施工程序

基础浇筑后按照土建的竣工资料及时进行效核, 实测各组预埋件的中心线和标高, 填写详细的竣工报告, 与允许误差进行比较, 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如有超限必须立即反映, 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以满足安装要求。按照测设控制网, 选择高精度经纬仪校定、投测连铸机的中心线, 利用水准仪测量底座预埋件的平整度, 以便调整设备。

3.2 建立安装控制网

为确保各机组简的中心线与垂直于平行的严格关系, 选择轴线网作为控制网, 埋设固定点与基础的周围作为辅助点, 建立固定的线板。应安装设备要求特殊的中心线, 为确保各竣工中心线、埋件间的复合性较好, 按照竣工成果、测量资料, 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 按照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原理, 合理的调节主轴线部位, 最大程度地降低埋件的偏移误差, 减少了安装累积误差。

3.3 设备安装测量

设备进场后, 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图纸, 效核安装尺寸是否与图纸一致, 根据对效核结果进行螺栓组的固定, 待预埋螺栓固定后, 加强竣工检查, 严格地控制螺栓偏差。同时放样安装中心线, 安装中心线用于控制设备初始就位和初步调整, 一般采用的设备采用主轴线固定钢丝的方法, 如果视线开阔可架设经纬仪与安装中心线上, 协助设备的精密就位, 同时采用高等级的水准仪控制设备的水平度, 该项工作要往复数次, 直到完成精密调校后, 若各项指标均满足安装精度要求, 应给予最后的检测, 填写检测报告, 竣工报告。

4 结语

设备安装基础放样及施工定位测量, 因设备的不同及测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测量工作的关键是要了解设备运行时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工艺要求, 在精度上尽可能地利用测量仪器可能达到的精度, 经过多次推算, 前期工序尽可能给后期流出一定的精度空间, 减小累积误差, 只要在精度范围内选择辅助工具达到提高精度要求, 确保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满足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魏玉明, 孔令杰, 党星海.大型设备预埋件定位测量技术[J].施工技术, 2012, 41 (9) :104-105.

[2]吕传景, 黄桂平, 隋杰明.某基地厂房埋件精密安装测量[J].施工技术, 2012, 41 (9) :99-103.

[3]GB50231-19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施工测量定位 篇2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

资料号

工程名称:

A栋公共商业项目

致:

监理单位

(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完成培训用房周围室外污水管网的施工控制测量,经自检合格,请予以

查验。

附件:

1.施工控制测量依据资料2.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表

施工项目经理部(盖章)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盖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表C2-1

资料号

工程名称

A栋公共商业项目

测量单位

施工单位

图纸编号

给排水:排水总平面图03

检测日期

2021年09月13日

坐标依据

1987昆明坐标系

复测日期

2021年09月13日

高程依据

1985国家高程基准

使用仪器

TKS-202全站仪

闭合差

α<±26″

h≤±5mm

仪器检定日期

2021年06月10日

定位抄测示意图

控制点:1、Z4,1524.315,5713.153,1535.8492、Z5,1454.436,5721.779,1535.5493、Z6,1405.241,5727.771,1535.5024、Z7,1366.420,5727.334,1535.565

抄测结果

经核对:

1、工程坐标控制点定位准确,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

2、控制点稳固可靠,不受环境影响。

3、测量准确,所有闭合差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与设计相符合。

4、管网测量放线误差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见证单位

监理单位

见证人:

测量员:

记录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施工测量定位 篇3

关键词:GPS定位测量 工程测绘 应用特点

1 GPS定位测量技术

1.1 GPS技术概述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最早于1973年的美国开始研发,在2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取得显著成效,并于1993年成功投人使用。GPS技术主要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空间卫星星座、用户设备以及地面监控系统,通过利用接收于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导航定位。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军事导航与定位服务。自GPS技术兴起与发展以来,在许多相关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军事导航与定位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方面都应用广泛,这也是GPS技术日渐趋于成熟的重要体现。GPS定位测量技术的高精度、经济快速等特点使其在工程测绘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测绘技术及测绘领域的快速发展。

1.2 GPS定位测量技术特点与优势

GPS定位测量技术有其独具特色的优势与特点,首先它定位实时,可以实时准确地定位运动目标的三维位置与速度。其次它的定位精度较高,1分钟的快速定位法所能取得的观测精度可达到+0.1m距离,若是不超过20分钟的载波相位的相对定位,其距离精度可达+5mm,而若通过实时差分定位,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而且GPS技术定位耗时较短,实时动态定位模式自用几秒时间就可完成流动站1分钟一5分钟才能完成的观测,大大提高了测绘效率。并且,运用GPS技术的观测站间不需要通视,只要求观测站15°以上空间开阔性,这就大大降低了观测环境与通视条件方面的限制,不仅缩减了测量时间及经费,而且使测量选点更具灵活性。同时,运用GPS技术进行的测量操作简便,其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较高,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无人数据采集,只需要简单安装测量所需仪器并做好仪器监控工作。GPS技术还具有全球全天候作业的特点,基本不会受到天气状况限制,通过分布均匀且数量较多的GPS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全天候观测。另外,它还可以提供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可以完成对观测站大地高程的精准测量,为大地水准面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2 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重要作用

2.1 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原理

工程测绘中采用GPS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原理结合了交互定位与物理及几何学科中的相关原理,并通过GPS卫星与地面接收装置来完成对测量物的定位,综合结合接收到的已知卫星信息来求取未知点位置定位,根据距离等于光速与传播时间之积来确定卫星距离,而这一计算的关键在于记录时间的时钟精准性地面接收装置对测量物的三维精准定位,需要同时接收4颗卫星发射的信息才能进行,而测量要求精度不同,所需卫星数量也不尽相同,如厘米级精准定位就必须要至少5颗卫星才能满足。

2.2 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作用

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具体作用。常规的测绘工作都是由人为操作进行的,人为的操作误差或是综合素质较差等都影响着测绘工作的精准性,同时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段的测绘工作,易出安全事故,还为具体的测绘工作埋下安全隐患。而在工程测绘工作中,采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而高效地实现工程测绘的交互定位及形象逼真的测绘数据结果,并可以实时掌握与监控工程测绘工作的全部流程。但为保证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可在进行测量之前,利用计算机等相关技术对工程测绘做模拟流程分析,及时发现测量规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大大增强测量方案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保证测量工作的技术性。我国目前已将GPS定位测量技术用于矿井工程项目测绘中,并通过GPS技术实行测量演练,便于对测量方案中的问题进行修正与优化,不断完善工程测绘的可靠性。国内目前在矿井工程项目测绘中普遍使用GPS进行测量演练,可以借助此查出测量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和完善。

(2)在房屋地形测图及工程细部测绘方面的具体作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房地产工程房屋地形测图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实时动态差分法的应用,为房屋地形测图提供许多便利,房屋地形测图中应用RTK实时动态差分法技术,可实时准确地获取土地权届界址点及相应界桩具体位置等的测量数据,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而且降低了传统用电子手薄利用测图软件及全球仪进行地形图绘制的工作量,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原来必须2至3人才能完成的测绘工作,在提高测绘效率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使得GPS定位测量技术在房地产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加深化,而GPS技术在房地产工程测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工程调查重要部分的工程细部测绘,利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可以对所需测定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置及数量等进行准确定位,有效缩小了街坊外围界址点与内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差,提高了测绘精准度。

(3)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城市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而且面积大且使用频次多,而多数城市的一,二,三级导线都位于地面,这使得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不同程度的破坏状况也层出不穷,为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要想保证城市控制网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效率与质量,必须提高控制点提供的快速精准性,而传统的导线测量对控制点间的通视条件有较高要求,加大了测量工作的难度,测量精度不能满足要求且耗时较长,也不利于测量工作效率的提高。而GPS定位测量技术以其高精准度、操作简便且速度较快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控制网建设中的项目测绘精度与效率,在符合城市规划标准要求的同时,在城市控制测量的测量速率与准确性改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城市建设中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取代了传统的导线测量方式,而随着GPS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大大提高城市建设测量水平,为促进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4)工程测绘中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工程测绘中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是测绘技术的重大改革,为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而随着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往后的不断发展进步,测绘领域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GPS技术与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普及与广泛化,工程测绘中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可建立起区域性的GPS网,为城市与工程控制网建设创造更好条件,测绘精度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拓展GPS定位测量技术的适用范围,在高层建筑物监测、大坝变形监测以及地面沉降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GPS定位测量技术以其独具优势的高精度、经济高效等特点,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为促进工程测绘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及工程控制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为提高工程测绘的测量精度,确保测绘结果的科学、可靠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加快了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锋.谈工程测绘 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J].山西建筑2011(32)

[2]何铭杰.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及特点[J].科技风2010(4)

机床定位误差测量及补偿 篇4

数控机床由于可以根据输入代码自动完成对复杂共建轮廓的加工,越来越受到制造行业的重视。但是,机床在部件设计到装配过程中,加工和装配工艺等原因,造成机床本身存在误差,导致加工零件轮廓与设计轮廓存在较大误差。近年来,随着加工件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对机床的加工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误差补偿技术在提高机床精度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2]。

对于三轴机床,存在21项几何误差[3]。每个运动轴存在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绕3个轴的旋转角度误差以及3个运动轴间的垂直度误差。在这些误差中,对机床精度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移动轴在其运动方向的位置精度。

1 位置精度产生原因及评价

影响机床运动轴运动方向的位置误差主要有反向间隙和螺距误差[4,5]。

反向间隙:丝杠和螺母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当正转变为反转时,在一定的角度内,尽管丝杠转动,螺母需要在间隙消除后才能带动工作台运动,这个间隙成为反向间隙。反向间隙的存在会影响到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从而影响机床的性能。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动态运动特性,必须对其加以补偿。

螺距误差:机床的滚珠丝杠的制造存在误差,丝杠的螺距制造完成时并不是完全均匀的,在机床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加工某特殊外形的零件也会导致丝杠磨损不均匀,造成螺距的不均匀,由丝杠螺距造成的误差称为螺距误差。螺距误差对机床的定位精度会产生很大影响,当温度变化时,丝杠的热变形也会造成螺距误差的变化,因此,对螺距误差的补偿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的评定方法,我国在《机床检验通则》第二部分“数控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GB/T 17421.2-2000)”中给出了通过直线测量机床的单独轴线来检验和评定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方法。

位置偏差Xij,为运动部件到达的实际位置Pij与目标位置Pi之差:Xij=Pij-Pi。

式中,Pi为运动部件要达到的位置,Pij为运动部件第j次向第i个目标位置趋近时实际测得的到达位置。某一位置的单项平均位置偏差

上式表示由n次单向趋近某一位置Pi所得的位置偏差的算术平均值。某一位置的反向偏差Bi可以表示为:

即从两个方向趋近某一位置时两单向平均位置偏差之差。轴线反相偏差为沿轴线或绕轴线的各个目标位置的反向偏差的绝对值

在某一位置的单向定位标准不确定度的估算值Si↑或Si↓:

因此,轴线单向定位精度A↑或A↓可表示为:

于是,轴线双向定位精度A表示为:

2 位置误差测量原理

测量机床定位精度的仪器一般采用激光干涉仪。Renishaw的XL-80激光干涉仪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XL-80激光头,XC-80环境补偿器及其传感器,直线、角度测量光学组件,XL-XC USB电缆组件,三脚架,以及Laser XLTM软件。

激光干涉仪对测试环境有较严格的要求,测试时,要求环境最好处于恒温中,测试前需开机运行机床半小时左右,使机床各部件达到热稳定,各进给轴处于较好润滑效果,尽量避免空气流动和润滑不均造成测试精度的降低。

激光干涉仪的安装光路为激光头—分光镜—反射镜,在测试过程中要确保激光干涉仪的光路与运动轴的轴线相平行,这是激光干涉仪调光的基本准则。在调试时可选择先调试反射镜或分光镜,其目的是保证被反射的光返回到激光头的接收孔内,然后再放上分光镜或反射镜,使干涉光返回到激光干涉仪的接收孔内,若激光干涉仪稳定亮起三盏以上的绿灯,则调光结束。

两列相互干涉的光,当其中的一列光波向相对于另外一列光波移动时,在相干光的某处相干涉的明暗条纹间产生移动,且明暗条纹出现的次数是两列光相对移动的距离除以波长的二分之一的整数倍。激光通过分光镜,光束一分为二,一束射向一个固定反射镜形成参考路径,另一束射向可移动的反射镜形成测量距径。这二反射镜所反射的光,回到分光镜内重新会合,合并成一道光束并产生干涉条纹射至光电传感器,传感器感测出这些条纹的明暗变化,经由信号处理电路加以处理,即能计算出移动反射镜所移动的距离。

3 定位误差补偿实验及结果

数控系统一般自身带有螺距误差补偿和反向间隙补偿功能。用Renishaw XL-80激光干涉仪对机床的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其反向间隙和螺距误差进行补偿。测量时,根据“机床检测通则”,对每一进给轴,每米至少选择5个目标位置点,并且在全程上至少也有5个目标位置。对本机床测量时,X、Y轴行程均为600mm,测量间距取等距20mm,而Z轴因其行程较短,只有300mm,测量间距取等距10mm,使得三进给轴均满足目标位置点每米多于5个的要求。根据公式,可以求得误差补偿值。在补偿过程中,对于轴线双向定位精度的补偿方法,只需要补偿各点的位置误差,不需要补偿反向间隙;对于轴线单向定位精度补偿的方法,位置误差和反向间隙均需要补偿。根据激光干涉仪对机床的测量结果,将所得的各轴反向间隙写入数控系统,并使反向间隙有效,将丝杠的分段的螺距误差生成数控加工补偿程序写入数控系统,即可完成反向间隙与螺距误差的补偿工作。

补偿前,X轴定位精度测量结果:均偏差范围M,16.830;系统偏差E,17.260;单向重复R↑,5.127;单向重复R↓,4.548;反向差值B,1.240;定位精度A↑,20.367;定位精度A↓,20.452;定位精度A,21.073。

补偿前,Y轴定位精度测量结果:均偏差范围M,24.650;系统偏差E,24.900;单向重复R↑,1.222;单向重复R↓,1.514;反向差值B,0.500;定位精度A↑,25.229;定位精度A↓,25.778;定位精度A,25.778。

由于采用了滚珠丝杠和电机丝杠直接连接,反向间隙在补偿前已经具有很高的精度,其偏差值较小,电机经联轴器直接与丝杠相连接的安装方式具有较小的反向间隙。经实验验证,反向间隙补偿效果不显著,甚至会产生微小上浮量,因此在本机床只对螺距误差进行补偿。

补偿后,X轴定位精度测量结果:均偏差范围M,1.900;系统偏差E,2.600;单向重复R↑,2.663;单向重复R↓,1.665;反向差值B,1.433;定位精度A↑,3.456;定位精度A↓,3.194;定位精度A,4.005。

补偿后,Y轴定位精度测量结果:均偏差范围M,4.933;系统偏差E,5.400;单向重复R↑,0.924;单向重复R↓,1.058;反向差值B,0.633;定位精度A↑,5.113;定位精度A↓,5.446;定位精度A,5.746。

补偿后,三轴定位精度分别为4.005μm、5.746μm、3.271μm,与补偿前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而由于受到螺距误差补偿影响,反向间隙仍有微小上浮,但仍在预期精度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吴敏镜.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2,38(3):1-3

[2]P.A.Mckeown.The Role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in Man-ufacturing of the Future[J].Annals of the CIRP,1987,36(2):495-501

[3]王清明.超精密车床几何误差分析与补偿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

[4]吴敏镜.超精密加工的概况与展望(上)[J].机械工艺师,1992,(7):37-38

施工测量定位 篇5

1.在工程测量中,相比于GPS静态控制网方法,GPSRTK()。

A.不需要求解整周模糊度

B.不需要解算基线向量

C.由于观测数据较少,精度较差

D.同样需要事后处理才能得到待定点坐标

2.导航电文依规定格式组成,按帧向外播送。每帧电文含有1500比特,播送速度()。

A.20 bit/s B.30 bit/s C.50 bit/s D.1023 bit/s

3.采用测距码测定的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受到()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伪距。

A.卫星钟差

B.接收机钟差

C.大气延迟

D.上述所有项

4.GPS相对定位解算出的基线向量()。

A.属于WGS-84坐标系

B.属于ITRF坐标框架

C.属于CGCS2000坐标系

D.与采用的星历数据所属的坐标系相同

5.对工程测量而言,GNSS网基准一般通过(),并将其在整体平差计算加以固定的方式实现。

A.假定网中3个点的坐标

B.假定网中4个点的坐标

C.假定网中3个点的坐标以及一个方位

D.联测国家等级控制点

6.从RINEX格式的观测值文件可以看出()。

A.伪距和载波相位作为直接观测值由接收机直接提供给用户

B.伪距观测值由接收机直接提供给用户,载波相位观测值则需要测绘工作者根据接收机提供的其它观测值自行解算。

C.伪距观测值由测绘工作者根据接收机提供的其它观测值自行解算,载波相位观测值则由接收机直接提供

D.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均需要测绘工作者根据接收机提供的其它观测值自行解算

7.下述关于对流层延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大气压.气温.水汽压等因素有关

B.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测站上的气象元素观测数据估计信号传播路径上的气象元素

C.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剧烈程度相关

D.模型误差.气象元素观测误差等均会对对流层延迟的改正精度造成影响

8.()差分可以消除整周模糊度参数。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9.GNSS接收机提供给用户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A.包括从卫星至接收机全路径的载波整周部分和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

B.仅包含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

C.首次观测仅包含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

D.仅包含整周部分

10.关于多路径效应,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多路径效应是指在GPS测量中,被测站附近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射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的现象

B.多路径效应与观测环境有关

C.测站附近的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等不会产生多路径效应

D.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观测时间削弱多路径误差。

11.关于GPS控制网点位的选择,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点位应选择在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

B.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方便作业,视野应开阔;视场内遮挡GNSS信号的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0度,困难地区视场内高度角大于10度的障碍物遮挡角累计不应超过30度;

C.点位与周围电视台.电台.微波站.通信基站.变电所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的距离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m;

D.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12.求取不同基准间的坐标转换七参数,需要至少()个已知控制点

A.1 B.2 C.

3D.6

13.在进行GPS RTK测量时,参考站不需要()。

A.架设于固定点上

B.配备专门的笔记本电脑用于基准站参数设置

C.配备电台等通讯设备

D.配备GNSS接收机

14.GPS静态控制网外业观测时,观测人员不需要()。

A.按照观测方案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

B.安置GNSS接收机设备

C.天线高的量测及记录

D.在外业观测手簿中记录每一个历元的伪距及载波相位观测值。

15.利用伪距进行定位,需要至少同步观测()颗卫星。

A.2 B.3 C.

4D.5 2.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RINEX格式文件主要包括()等文件。A.测站对中整平及天线高量测文件

B.气象数据文件

C.卫星和接收机钟文件

D.导航电文文件

E.观测数据文件

2.与传统的三角网控制测量方法相比,GNSS静态控制网方法具有()等优点。

A.选点灵活,无需造标,布网成本低

B.效率高

C.无需对天通视

D.无需站间通视

E.无需数据后处理

3.GPS静态控制网野外观测作业时,下述做法正确的是()。

A.电话.对讲机等无线设备在使用时远离GPS接收机(10m以上)

B.GPS测站应远离大面积水域

C.观测时段最好选择在白天,以提高GPS信号接收质量

D.接收机天线高量测1次,并做好记录

E.各测站应同步观测

4.GPS测量的误差源中,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包括()。

A.电离层延迟

B.对流层延迟

C.接收机钟差

D.卫星星历误差

E.多路径效应

5.地图投影变形一般分为()。

A.角度变形

B.高程变形

C.长度变形

D.面积变形

E.体积变形

3.判断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地球自转不是均匀的,存在着多种短周期变化和长期变化。

Y.对

N.错

2.1954年北京坐标系未经过全国统一平差,不同地区间控制点成果存在一定的矛盾。

Y.对

N.错

3.GNSS相对定位是目前GNSS定位中精度最高的一种定位方法。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精密导航等工作中被广泛采用。

Y.对

N.错

4.进行不同基准间的坐标转换计算,七参数法精度更高,但适用范围小,需要的起算数据少;三参数法使用更加灵活,精度较七参数法低,但适用的作业区域更大。

Y.对

N.错

5.GPS系统是通过测量GPS接收机至GPS卫星之间的角度,然后通过空间后方交会进行定位的。

Y.对

N.错

6.整周模糊度具有整数的特性。但实际计算过程解算出来的整周模糊度一般情况下都不是整数。这时,若通过一定算法将整周模糊度取整,并作为已知数带回原观测方程,重新解算其它的待定参数,可提高解算质量。

Y.对

N.错

7.参考椭球面与似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高程异常。在整个地球范围内,高程异常值是相同的。

Y.对

N.错

8.C/A码的码长比较短,共1023个码元,若以每秒50码元的速度搜索,只需20.5s,易于捕获,通常也称捕获码。

Y.对

N.错

9.空间点A至参考椭球中心的距离,称为A点的大地高。

Y.对

N.错

10.GPS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数据块1中含有卫星钟改正参数及数据龄期、星期的周数编号、电离层改正参数、和卫星工作状态等信息。

Y.对

N.错

11.北斗系统计划于2020年具备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能力。

Y.对

N.错

12.P码码元宽度为C/A码的1/10,码元对齐精度仍为码元宽度的1/100,则相应的距离误差为0.29m,故P码称为精码。

Y.对

N.错

13.目前,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任意时刻均可观测到4颗或者更多的GPS卫星,并进行有效定位。

Y.对

N.错

14.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基准面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实现,我国采用似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对应的高程称为正常高。

Y.对

N.错

15.过空间点A的椭球面的法线(图中虚线部分)与赤道的夹角,称为A点的大地纬度。

Y.对

施工测量定位 篇6

关键词:GPS定位测量技术;工程测绘;作用

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信息传递和交流越来越方便,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目前,凭着GPS技术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工程测绘的发展,为该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该项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作用。

1.关于GPS定位测量技术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与定位系统。在上世纪70年开始研发,在1993年初步完成[1]。该系统主要由空间卫星、地面监测及用户终端设备构成,应用接收卫星无线电信号达到定位和导航的目的,为现代社会经济、国防建设等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也表明其日益成熟。GPS定位测量技术因其优势特点在工程测绘中应用越来越广。

该技术的特点:(1)定位精确度高。在工程测绘过程中,其定位精度可达1mm。(2)观测用时少。该技术在实际测绘中多则几个小时,少则几秒,效率极高。(3)应用较广。不但能测量的数据、时间传递于用户,还能将适时坐标和速度发送用户。(4)能实现工程测量的智能化。应用该技术测绘,不需要过多人员参与,只需进行简单设备操作和调试,其他均自动化执行。

2.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原理

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原理主要是综合运用了交互性定位和几何及物理学相关的原理,并经GPS卫星和地面接收系统对测绘目标进行定位,将获取的已知点信息综合计算所测点定位信息,再应用光速和传播时间的关系计算定位距离。地面接收系统对测绘目标的3D精确定位需通过接收4颗卫星信号达成,测量精度和卫星数存在密切关系[2]。

3.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作用体现

3.1房屋地形测图及工程细部测绘方面

当前,GPS定位测量技术在房地产工程地形测绘、规划图绘制辅助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实时动态差分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房屋地形测绘的效率和质量。在土地边界划分、界桩定位等难度大的测绘,可通过RTK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完成厘米级别的定位,如果应用传统测绘技术则相当繁琐,且需要多人参与,任务量大。而该技术只需要1到2个人就可完成,不但大幅提升了测绘的效率和精准性,还减少了成本,这也是GPS定位测量技术在房地产业应用广泛的主要原因。在工程细部测绘中,GPS可对测绘目标位置及数目进行精确定位,能有效控制内界址点和外围界址点间距误差,提高测绘精确度[3]。

3.2工程施工中临时水准点的测定

在工程设计最初阶段,通常不会展开实地性勘测和严谨计算,在使得设计方在应用传统测绘找寻水准点时存在间距偏远的情况,难以保证施工的准确度。而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则可通过GPS接收系统采集卫星观测数据,施工项目包括天线装配、接收操作及后期计算。在外业测量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书进行,以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3.3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控制网络的精确度要求日益提高,且地面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城市I、II及III级导线均位于地面,使得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不断推进,但是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确保城市控制网建设测绘质量和效率,需要提高控制点的精准性,如采用传统测绘方法则操作难度极大。应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可大幅以提升城市控制网建设过程中项目测绘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用该技术可有效替代以往导线测绘技术,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给予技术保障。

3.4虚拟现实技术方面

传统测绘技术需要大量人力支持,不但测绘效率不高,且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这就要求应用安全、效率、精确的测绘技术。对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及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工程测绘,可采用GPS定位测量技术,可实现虚拟构建山区的地形地貌图,其能迅速模拟出逼真的立体效果图,在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能高效的反映出整个工程测绘的流程,及某些重点测绘项目。正是因为传统测绘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才要科学应用GPS虚拟现实技术,以对测量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预先评估。当前,我国在矿进勘探中,通常会应用GPS的虚拟现实技术,可及时发现测量计划中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完善计划,不但能保证测绘人员的安全,还能提高测绘效果。

4.结语

近年来,GPS定位测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把各种测绘工艺和最新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为实现现代工程测绘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工程控制网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提升工程测绘的精确度,实现科学测绘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倩倩,李辉.工程测绘中GPS定位测量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6):116-117

[2]韩大为.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当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传播.2012,(01):123-124

[3]张延忠.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及特点[J].科技传播.2011,(07):169-171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控制研究 篇7

一、建筑工程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测量的重要环节, 对施工测量全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具有较大影响。要做好测量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5个方面:审查图纸和设计交底;校核测量定位的选择依据点, 进行技术交接;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和校核;编制测量方案, 准备相关数据,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按照设计图纸的特点和工程内部结构特点, 对轴线平面加以确定, 以及对高程控制网形式进行确定。

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1. 建筑物的定位选择。

建筑物的测量定位选择, 应参照建筑物本身的平面布局特点, 还有其占地面积选择依据, 如按城市控制点进行定位, 应选择高精度的点位、方向为依据;按建筑红线桩进行定位, 应选择建筑红线 (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 为依据, 并用长的已知边测量较短的边;按原有建筑物, 或者道路中心线进行定位, 应选择永久性且外廓完整的建筑为依据。

2. 建筑物的定位方法。

直角坐标法定位和极坐标法定位, 前者适用于矩形建筑物;后者适用于任意形状建筑物。如果量距较为困难, 则选用角度交会法进行定位。

3. 建筑物定位测量。

建筑单位应在建筑物定位测量开展前, 提供规划测量位测量、确认建筑物角标的坐标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先要审核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定位图, 并核实设计图纸准确无误;与总包单位和监理交接并验收施工现场的坐标点、水准点, 如果出现误差较大, 应上报设计院并与其协商解决措施, 且通过确认后才能进行正式定位。

施工现场必须要建立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由测绘给定水准点并实行引入, 及时对水准点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使其免遭破坏。平面控制网是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 而高程控制网则是施工场区内进行建筑物高程测量及传递的基本依据。建设单位需在工程定位后, 组织监理及总包单位进行验收, 合格后报规划部门再次验收, 验收合格才能执行施工。

三、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相关问题

1. 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的内容: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0.000标高线的测定十分重要, 可以确保槽底标高准确。

2. 标高控制。

施工时一般安排专人来测定标高, 常用随挖随测的方式。当土方开挖接近基底时, 标高点应被牵引到基坑内, 并在工程桩钢筋上留下标记, 在底板施工阶段时用作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3. 结构施工测量。

大多数的民用建筑物, 其结构施工测量 (±0.000标高以上) 工作如下:结构首层轴线的放线和抄平, 结构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 结构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 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 结构安装测量等。

4. 控制轴线投测。

结构施工首层放线验收完毕后, 应将控制轴线弹出在建筑物外墙立面上, 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进行竖向投测时的依据。投测时如果视线不足, 且架设经纬仪难度较大时, 应选用激光铅直仪仪器, 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 控制网则由原来的外控转为内控, 并且图形与外廓轴线平行。控制轴线应设在建筑物的外廓、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各自轴线上最为适合。

5. 标高测量。

±0.00以上的标高测量, 其方法主要使用钢尺沿建筑结构外部进行向上竖直测量, 一般在建筑四周分3处来进行校验复核。标高测量的技术要点:起始标高线常使用水准仪,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引测并确保精度;检定使用的钢尺, 从±0.00水平线开始往上测量高差时, 钢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 同时改正尺长和温度。

6. 建筑物标高复核。

建设项目法人应向规划部门提供测量确认的角标以及永久性高程点。当永久性高程点远离建筑物时, 应将永久性高程点引至建筑物四周无影响的位置并做高程桩, 然后再将永久性高程引至高程桩。高程桩的周围需架设围护, 并把桩身埋置在残积土下, 桩身常为方柱形或圆柱形 (上小下大) 并在桩身埋设Φ16圆钢, 高程桩架设处应免被扰动并需定期对其进行校核。

根据架设的永久性高程或高程桩对基底标高进行测量, 还需做到:在基底加设标高木桩, 用于控制垫层的厚度;在地梁模板上弹梁面标高线, 用以控制地梁标高;在底层墙体上, 或者选择在框架柱上, 测量出建筑物单体的±0.00基线, 用铁漆作为标记用作层高的控制线。层高的测量方法:用挂线丈量与经纬仪测量昂角, 然后计算层高相加。层高控制线随着每层施工完成而上引。参照层高控制线引入室内, 转为30线或50线并作为窗台、墙顶、木门窗安装以及梁底与板底标高控制的依据。

四、建筑物的总高测量及垂直度测量

1. 建筑物的总高测量方法。

通过经纬仪测量建筑物总高点的昂角, 再结合±0.00基线测出经纬仪的高度, 运用经纬仪与±0.00基线的测量距离, 结合总高点昂角计算出经纬仪到总高点的高度, 最后综合经纬仪高度的总和。现在选用红外线测量仪能直接测出建筑物的总高度。

2. 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

在建筑物主体封顶完毕未开始装修前, 应该首次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主体装修竣工前再进行第二次测量。垂直度测量可选用吊垂线和经纬仪。装修前从屋面边轴线吊下垂线, 使用经纬仪使其垂直, 垂线在底层与同轴的轴线偏差, 称为垂直度偏差。装修后可以直接从屋面的外墙大角吊垂线, 使用经纬仪控制其垂直, 垂线在底层与大角的偏移, 就是垂直度偏差。

五、结论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控制研究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控制办法,措施研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建筑可用面积较少, 因此高层住宅已成为当下建筑事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这对工程测量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量定位作为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量虽小但性质重要, 按照其在建设工程各个阶段的职能划分, 工程定位测量分为勘测设计测量、施工测量和管理运营测量三个方面, 施工测量又包括定位测量和高程测量, 文章就建筑工程定位测量以技术的角度展开论述, 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建筑工程定位测量方法

建筑工程开工前, 施工单位应首先组织人员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 确保无误后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布置, 形成完整的测量控制网。并将测量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通过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不定期的对控制网进行检查和定期复测, 复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6个月;对其精确性产生怀疑时, 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复测, 当发现控制点稳定性出现问题时, 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确保测量控制点准备无误。

建筑工程定位测量一般分为四种, 即极坐标定位法、直角坐标定位法、角度交会定位法和距离交会定位法。极坐标法适用于任意形状, 且测设距离短, 便于量距的建筑物定位;直角坐标法适用于对矩形建筑物的定位, 由于其测量精度高, 施测方便、计算简单等特点, 是目前建筑工程定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角度交会法适用于施测过程中对量距难以控制的情况, 相比于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 由于其存在测设误差, 一般情况不建议使用, 当测设时三条方向线不交于一点, 则会形成一个很小的三角形, 由此带来的误差称为三角误差。若误差三角形最长边在规范允许范围时, 可取三角形重心为测量点位进行施测, 否则不能使用;对于建筑工程细部位置, 适用于距离交会法进行施测, 其一般应用于测设点距控制点不超过一尺的距离, 且量距方便、建筑场地平坦的情况, 此时可根据两段已知距离来交会出平面位置。

2 建筑工程定位方式的选择

建筑工程的定位一般包括三种方法, 1根据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和平面布局特点来进行测量定位, 如以道路中线或已有建筑物为参考进行测量定位时, 应选择外廓完整且永久性建筑物;2根据城市控制点进行测量定位, 此时应以精度高的方向和点位为选择依据;3根据建筑红线桩进行测量定位, 此时定位应以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且较短的边还应该采用已知长边去选择测量定位。

3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的具体内容

测量定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布置、轴线测设和建筑物定位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

3.1 布置平面控制网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 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地形和工程的结构, 首先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于控制网的测设, 不同的建筑工程, 有着对限差不同的要求。建网时, 相关单位要把各个建筑的限差充分考虑在内, 最后确定最高建筑限差, 根据放样预测的条件和方法, 模拟施工建设控制网的点、边和方向需要满足的精度, 再依据相关规定制订控制网的等级。依据建筑物的形状来确定控制网的形状, 既可以是三角形或四边形, 也可以是五边形。要有稳固的控制桩, 控制桩不能设在交通要道之上, 能通视、拉尺, 同时要设警示牌。布设控制网包括布设轴线控制网、细部轴线和建筑定位放线。

3.2 轴线测设

平面控制网布置完成后, 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建筑物轴线测设放样, 一般情况下, 以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来进行定位即把标示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与施工场地, 再以标示好的交点进行详细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测设方法包括以规划高速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关系来测设的建筑物轴线的两种。轴线测量完毕, 上报监理工程师对各轴线的交点位置 (中心桩) 进行检查复测, 其偏差不得大于1/2000的轴线距离, 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作业。基础轴线控制时,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深基坑的大开挖施工, 以现场轴线来进行开挖控制, 其步骤是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6m, 设置龙门桩, 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 使用50m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墙体来进行放线, 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 拉线、小钢尺的各种配合方法, 严格控制各细部的放线尺寸。

3.3 定位测量

建筑物定位测量应该注意加强内业和外业的检核, 遵循“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建筑物测量定位之前, 应该预先校正、检验定位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仪器, 如果检验不合格, 就不能采用。同时, 建筑单位还应该给施工单位确认建筑物的角坐标, 提供相应的规划测量位数据。建设单位预先审核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 确定好施工总平面定位图, 并与监理单位和总包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接。此外, 复验施工现场的水准点、坐标点, 如果误差很小, 验收合格;如果误差很大, 应该与设计协商解决这些问题, 待修正之后再进行正式的定位。

施工现场务必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同时, 还要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 及时保护水准点, 避免受到破坏。通过高程控制网, 可以传递和测量建筑物高程;通过平面控制网, 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放线和测量定位。工程定位后, 建设单位应该组织总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联合验收, 验收合格之后, 才能够开始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

4 结束语

总之, 建筑工程定位测量作为建设工程质量 (结构质量与外观质量) 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是其他工序顺利开展的前提。作为施工企业, 应严格从技术与管理上做好工程测量定位工作,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建立以质量树信誉、以信誉拓市场、以市场增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管理理念, 推动施工产品质量的控制, 使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迈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沈久泊.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控制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5) :98-100.

[2]屈文毅.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误差控制技术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 2015, (11) :91-93.

施工测量定位 篇9

在故障发生后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故障点的位置是电力系统故障检修的必要环节,这不仅有利于减轻人工巡线的困难,同时也有利于及时清除故障,以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2]。随着同步相量测量及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日益成熟[3,4],利用非本地信息精确地定位故障点的方法逐渐有了实现基础。近年来国内外的电气工作者们对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文献[5-6]提出了具有自适应性的故障检测和定位算法,该方法通过线路参数估计算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以分别消除线路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噪声和测量造成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文献[7]提出了一种利用同步电压相量的故障点定位算法,该算法原理简单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以上这2种算法都要求在线路两端配置PMU,即实现PMU的全网配置,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文献[8]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塞德尔迭代法的故障点定位方法,不要求在全网配置PMU。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电压相量的故障定位方法,利用母线同步电压相量进行故障定位,只需配置少量的PMU,不过需要实时计算并修改系统的阻抗矩阵,计算量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PMU测量故障分量信息的故障定位新算法。该算法仅利用有限PMU测点提供的同步数据信息,并依据故障线路两端的系统阻抗等值模型和故障点注入电流源的转移等值模型就可精确地定位出故障点。

1 故障定位基本原理

PMU可以实时测量其所在母线的电压相量和该母线所有进出线的电流相量,同时可以给这些测量量打上同步时标[3],因此可以用来实现在广域范围内定位故障点的算法。但是不论是从经济还是技术的角度,全网配置PMU都不太现实,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PMU的布点进行优化。本文使用了一种间隔母线配置PMU的布点策略,该策略首先将PMU装设在线路一端的母线上,然后在与线路没有配置PMU的一端相邻的任一母线上配置一个PMU,如此就可以对与这3条母线中任2条相连的线路实现精确的故障定位。对于故障定位来说,这种布点策略是最优的[8]。如图1所示,仅在母线i和母线k上配置PMU,则母线i,j,k的组合就属于这种布点策略。

图中仅母线j没有配置PMU。子系统表示母线j连接的其他拓扑结构,其内部结构不会对算法的结果造成影响。分别为母线i,j,k的电压;为线路i-j上的电流,电流方向由母线i指向母线j,其他电流量的含义类似。假设线路j-k之间发生了故障,故障点距离母线k的距离占线路j-k全长的百分比为α。

1.1 纯故障等值模型的获取

纯故障等值模型是在系统中正常运行时所有电势源的电势都为零的情况下,只有故障点有注入电流源(或电压源)的系统等值模型。无论系统发生何种类型的故障,都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将系统故障后的等值模型等效为故障前的稳态等值模型和纯故障等值模型的叠加[10],因此本算法适应于接地短路故障、相间短路故障等情况。

根据前面的分析,将图1所示的系统故障等值模型进行分解,以获得系统的稳态等值模型和纯故障等值模型,如图2所示。

图2(a)中各个变量与图1中对应的变量含义相同,上标0表示各变量采用故障前的稳态值。图2(b)表示系统的纯故障等值模型,表示故障点的注入电流,其值等于故障发生后与故障发生前故障点处电流的差值;表示故障发生后与故障发生前母线j电压的差值,含义类似;在故障发生后与故障发生前的值之差,含义类似。本算法需要用到2种等效的思想,而2种等效思想的研究对象都是系统的纯故障等值模型。

1.2 对系统阻抗的等效

如前所述,图2系统的纯故障等值模型中只有一个电流源,因此,可以利用等价原理将母线j左边的所有部分(包括子系统)等价为一个阻抗[11],这个阻抗称为母线j背侧的系统阻抗,用zsj来表示。同样也可以将母线k背侧的部分等效为一个系统阻抗,用zsk表示。利用系统阻抗的概念,可以将图2所示的纯故障等值模型进行简化,从而得到系统阻抗的等值模型,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得出:

式中:为线路i-j的阻抗值。

同时根据电流的分配原理,由图3还可以得出:

式中:zjk为线路j-k的阻抗值。

联立式(1)和式(2)可得:

由于母线i和母线k上装设了PMU,因此,式(3)中只有和α这2个未知数。

1.3 对故障点注入电流源的等效

故障点注入电流源的存在改变了系统的节点数和拓扑结构,给故障定位计算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考虑将故障点的注入电流源通过等价变换转移到系统的已有节点上,实现在不改变系统拓扑结构的前提下确定出故障点的精确位置。

对于图2(b)所示的纯故障等值模型,可以列出故障线路j-k的电压方程如下:

式中:为节点j和节点k的注入电流;为故障点的电压;为与母线j相邻的除去故障节点之外的其他母线上的电压对母线j注入电流的贡献值,的含义类似;Yk-为母线k的自导纳中除去线路j-k导纳剩下的部分,Yj-的含义类似。

由于这里考虑的对象是系统的纯故障等值模型,因此,该模型中只有故障点有注入电流源,因此有

结合式(5)对式(4)进行化简,并消去,可得:

式(6)与式(4)是等价的。比较这2个公式可以看出,等价变换之后,故障点没有注入电流了,系统的节点数和拓扑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母线j和母线k上面分别增加了电流源换言之,单独在故障点的作用效果,与在节点j和节点k分别加上这2个电流源的作用效果是等价的,这相当于注入电流源发生了转移,从故障点转移到了系统的已有节点j和k。据此可以得到纯故障等值电路在故障点注入电流源转移后的等值电路图,如图4所示。应用叠加原理,2个电流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等于2个电流源单独作用结果的叠加,因此,图4还可以继续分解为电流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图。

1.4 故障点的计算

系统的节点电压方程为:

式中:U,I,Z分别为系统的节点电压向量、节点注入电流向量和系统阻抗矩阵[12]。

如前所述,图4所示的系统等值模型中只有节点j和节点k有注入电流,因此,其节点注入电流向量I中除了第j行和第k行之外的其余元素都为0。由此可以得出,该等值模型中每个节点的电压等于Z中相应行的第j列和第k列的元素分别与电流和相乘的结果,对于节点i,则有:

式中:Zij为阻抗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其他类推。

又因为有:

联立式(9)和式(8)可得:

注意到母线i和母线k上装设了PMU,因此,式(10)中也只有和α这2个未知数,这与式(3)的情形相同。将式(3)和式(10)联立化简后,可得:

式(11)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分解为分别用实部和虚部表示的2个等式,并且2个等式求得的α值是相等的。由于实际系统中的大部分设备的电阻值都很小,取实部来计算很容易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因此本文将式(11)取虚部来计算,即

整理式(12)得:

式中:

对于一个连通的系统,其系统阻抗矩阵是一个密集矩阵,Zij和Zik都不等于0[12],因此,β-Zik+Zij和β-Zik不会同时为0,即式(13)所示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有解的。这说明了式(3)与式(10)线性无关,可以构成方程组来求解α,从而证明了本算法的合理性。最终由式(13)得:

由于系统阻抗矩阵可以离线计算,因此式(16)的计算量很小。

1.5 故障支路的确定

本文采用间隔母线配置PMU的方法进行布点,2个PMU之间最多会有2条线路,因此需要对故障支路进行甄别。对于故障线路,由式(16)计算得到的α取值范围为0~1;而对于非故障线路,计算得到的α取值范围会超出这个范围,同时由于将非故障线路当做故障线路来处理,计算的结果会出现更大的偏差。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同时对这2条线路进行α值的计算,然后通过比较,所得α值比较合理的线路就是故障线路。

2 动模试验

本文通过动模试验的录波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试验中采用的PMU是动模测量等效PMU,而不是实际配置PMU。试验采样频率为1kHz。系统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G1和G2为发电机,T1和T2为变压器,R1至R6为断路器。母线2经变压器T2连接到无穷大系统。依据间隔母线配置PMU的布点策略,在母线2和母线3上分别配置PMU。本算法采用式(16)中各个因子的正序分量对α进行求解。各设备的参数见附录A,进一步可以得到系统的正序阻抗矩阵Z。

2.1 非振荡故障试验

以线路1-3故障为例说明非振荡故障的试验过程。线路1-3的中点发生a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该支路上a相电流录波图如图6所示。

图6中,纵坐标用I61表示,其下标数字表示线路1-3上的断路器编号,以此来表示电流方向为从断路器6指向断路器1,而横坐标表示采样点序列。由图6可知,故障暂态分量的持续时间为80~100个采样点之间。故障分量的求取方法为当前采样值减去2个周波(40个采样点)前的采样值[13],因此应该跨越80~100这20个采样点来求取故障分量,然后依次对故障分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对称分量变换以获得工频正序故障分量,代入式(16)即可获得故障点的距离。图7表示最后获得的工频正序故障分量图。

图7中,I61和I32分别为线路1-3和线路1-2上电流工频正序故障分量的虚部值,电流方向的确定原则与图6一致;V2和V3分别为母线2和母线3上电压工频正序故障分量的虚部值;横坐标表示采样点序列。最后的计算结果见表1,表中α值为故障支路计算结果,伪α值为非故障支路计算结果。

注:AG表示A相接地故障;AB表示AB相间故障;其他类推。下同。

由表1可以看出,本算法在任何故障类型下都可以准确确定出故障点位置,说明本算法不受故障类型的影响;对非故障线路计算的α远远超出了0~1的范围,很容易甄别出来。因此可以通过对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同时进行计算来甄别故障线路,进而确定故障点的具体位置。

2.2 振荡再故障试验

振荡试验过程和非振荡故障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最后获得故障分量和α值分别见图8和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振荡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本算法也可以精确地确定出故障点的位置,并且所得的误差与非振荡故障的误差相差很小;同时振荡再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同时进行α值的计算来甄别故障支路;此外本算法也适应于振荡过程中发生各种类型故障。

2.3 试验误差分析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算法的误差很小,不到1%。分析得出,除了测量、传感以及计算的误差之外,主要的误差来源在于系统阻抗的求取过程。因为在求取系统阻抗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近似处理,包括输电线路等值电路、发电机阻抗及线路互感和对地电容的简化处理等。此外,振荡会引起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导致额外噪声的产生,这也可以给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但是从实验结果来看,总的误差很小。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在非振荡状态和振荡状态下发生各种类型的故障,本算法都可以准确地甄别出故障线路,并准确地确定出故障点位置。

3 结语

施工测量定位 篇10

1. 1主销后倾

主销安装在前轴上, 其上端略向后倾斜, 这种现象称为主销后倾。在垂直于汽车支承平面的纵向平面内, 主销轴线与汽车支承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的功用是形成回正力矩, 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并使汽车转向后回正操作轻便。

1. 2主销内倾

主销安装在前轴上, 其上端略向内倾斜, 这种现象称为主销内倾。在垂直于汽车支承平面的横向平面内, 主销轴线与汽车支承平面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的功用是使转向轮自动回正, 并使转向操纵轻便。

1. 3车轮外倾

转向轮安装在转向节上时, 其旋转平面上端向内倾斜, 这种现象称为转向车轮外倾, 车轮旋转平面与垂直于车辆支承面的纵向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车轮外倾角。车轮外倾角的功用是提高车轮工作的安全性和转向操纵的轻便性。

1. 4前轮前束

车轮安装在车桥上, 两前车轮的中心平面不平行, 其前端略向内侧收束, 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前轮前束的功用是消除因车轮外倾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保证车轮不向外滚动, 防止车轮侧滑和减轻轮胎的磨损。

2百斯巴特TECH - 8定位仪测量车轮定位参数过程

2. 1检测车辆停放位置

目视检查车身前后、左右有无倾斜; 检查车辆在举升机上前部停放是否周正; 分别站在左右前后轮, 检查左右前后轮中心是否基本正对转角盘中心、左右转角盘的销子是否在锁在状态、左右后滑板的销子是否在锁在状态。

2. 2降下驾驶人侧车窗玻璃

在车辆的右左侧立柱上, 分别找到车辆VIN码、型号、生产日期和原厂要求的前后车轮的标准胎压、轮胎型号, 记录在作业表上。

2. 3准备工作

安装座椅套、地板垫、转向盘套。

2. 4转向盘位置检查

转向盘解锁, 检查转向盘是否在正中位置。

2. 5在定位仪程序中建立用户和车辆档案

打开定位仪的电 源; 定位仪进 入待机页 面, 选择“客户选择”菜单; 定位仪进入“客户选择”页面后, 在“当期维修单信息”输入用户和车辆信息。

2. 6检测轮胎和轮辋

检查实车安装轮胎型号是否同车辆铭牌要求一致; 检查同轴两侧车轮轮胎花纹是否一致; 站在左右侧前后轮处, 目视检查左右前后轮胎是否有裂纹、损坏或异常磨损, 是否嵌入金属颗粒或异物; 使用胎纹深度尺和胎压表测量4只轮胎面沟槽深度和轮胎气压到达标准值, 记录在作业表上; 站在左右侧前后轮处, 目视检查左右前后轮轮辋是否过度变形损坏或腐蚀。

2. 7正确选择车型数据

定位仪在待机页面, 选择“车辆选择”菜单; 定位仪进入“车辆型号选择”页面后, 在数据库中找到相应车型, 完成车型数据选择。

2. 8检查车辆承载

进入驾驶室, 打开行李舱开关; 在行李舱中检查备胎是否安装到位; 检查驾驶室, 室内是否空载。

2. 9目视检查车身外观

站在车头, 检查车身前部是否有严重撞击变形。

2. 10车辆状况输入

定位仪在待机页面, 选择“车辆状况”菜单; 定位仪进入“车辆状况”页面后, 在车辆状况表中输入调整后的胎压值和胎纹深度, 在车辆状况中输入轮胎型号。

2. 11举升机升起大剪操作

操纵举升机, 在举升机操作平台上选择大剪, 将大剪平台举升至较高合适位置, 并可靠锁止举升机。

2. 12检查转向连接机构

用手握住左右前横拉杆, 沿球头销轴线方向上下拉动横拉杆, 目视检查左前横拉杆球头是否松动; 手握住手电筒, 照射左前横拉杆、左右前横拉杆防尘套、左右转向横拉杆球头, 目视检查左前横拉杆有无弯曲和损坏、左右前横拉杆防尘套是否开裂和撕破、左转向横拉杆球头是否损坏。

2. 13检查前轴悬架

手握住手电筒, 照射左右前稳定杆连杆、前稳定杆, 目视检查左右前稳定杆连杆有无弯曲或损坏、前稳定杆有无弯曲或损坏、左右下悬架臂是否损坏; 使用撬棒, 撬动下悬架臂, 检查左右前下球节是否损坏。

2. 14检查后轴悬架

手握住手电筒, 照射左右后稳定杆连杆、左右后支撑杆、后稳定杆、左右后悬架臂, 目视检查左右后稳定杆连杆是否变形损坏、左右后支撑杆是否变形损坏、后稳定杆是否变形损坏、左右后悬架臂是否变形损坏。

2. 15举升机操作

操作举升机, 在举升机操作平台上选择大剪挡位, 降低大剪举升平台到最低落锁位置, 并可靠锁止举升机。

2. 16定位仪定位准备

将工作台上的传感器卡具安装在左右前后轮轮辋的边缘上、将定位仪上的传感器安装在左右前后传感器卡具上。配合观察传感器水平, 不在水平位置应及时调整, 调整后及时锁止传感器, 分别将4个传感器电源打开。

2. 17车辆变速箱挡位调整

在左右后车轮上放置右后轮挡块; 进入驾驶室, 将变速杆置于空挡位置并释放驻车制动杆。

2. 18补偿准备及举升机操作

在左右侧放置二次举升机左右侧支撑垫块; 操纵举升机, 在举升机操作平台上选择小剪挡位, 升起举升机小剪平台, 使车轮离开举升机10厘米左右, 充分悬空, 以便进行轮毂补偿。

2. 19进行轮毂偏位补偿 ( 四轮)

配合观察传感器水平, 不在水平位置应及时调整; 配合完成左前轮轮毂偏位补偿: 将右侧的轮胎固定、将传感器偏位补偿键打开、观察定位仪偏位补偿界面提示、将传感器锁销松开、转动传感器夹具90°、调整传感器水平位置、锁止传感器、按下传感器偏位补偿键、观察定位仪偏位补偿界面提示、观察定位仪偏位补偿界面出现数值后左前轮轮毂偏位补偿结束、配合完成右前轮轮毂补偿、完成右后轮轮毂补偿、完成后部车轮的补偿值计算。

2. 20举升机操作小剪回位

拔出左右前后轮转盘固定销并放好; 操纵举升机, 在举升机操作平台上选择小剪档位, 下降举升机小剪平台, 举升机小剪平台缓慢回落到位; 移开左右后轮挡块、检查左右前轮是否落在转盘中心; 检查左后轮是否落在后滑板上正确位置。

2. 21调整前的检测准备工作

进入驾驶室, 将驻车制动杆拉紧; 分别从两侧按动车辆前后部数次, 使减震器复位; 安装制动锁, 一只脚将制动踏板踩到底, 制动锁一端顶在制动踏板上, 另一端卡在座椅上。

2. 22按照程序检测车辆

下面以前轮前束为例:

(1) 单击“前轮前束测量”按钮, 进入前轮前束检测窗口;

(2) 按屏幕上箭头的指示方向转动方向盘, 使转向轮摆正, 并记住左右转向轮在各自转盘上的刻度位置;

(3) 向左转动方向盘, 在左右转向轮各自转到20°时, 分别按下前左右传感器机头上的确认键;

(4) 向右转动方向盘, 在左右转向轮各自转到20°时, 分别按下前左右传感器机头上的确认键;

(5) 用转向盘固定器将转向盘固定后进行测量。

当屏幕显示调整前检测的数据报告 (表格形式) , 所有测量值都列在表格中, 绿色测量值表示该值处于合格范围之内, 红色表示该测量值在合格范围之外, 黑色表示制造厂商未对该测量值规定合格范围。

2. 23打印检测报告

打印车辆状况和检测报表。若检测显示“超出允许范围”, 按计算机提示的调整方法进行针对性调整。调整后仍不能解决问题, 则应更换有关零部件。再次压试汽车, 将转向轮左右转动, 观察屏幕上数值有无变化, 若有变化重新调整。

总之, 在以后进行汽车车轮定位时, 应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加强汽车车轮定位测量的实践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重点会利用百斯巴特TECH - 8四轮定位仪进行汽车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 通过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针对分析结果对汽车车轮定位参数不符合标准值的进行调整, 从而使四轮定位的各种倾角和束值符合原厂标准值。

摘要:为确保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操纵的轻便性, 减少轮胎和其他机件的磨损, 及时正确地进行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分析和调整, 从而恢复车轮定位参数是有必要的。本文根据车轮定位参数, 通过百斯巴特TECH-8定位仪介绍汽车车轮定位测量过程。

关键词:车轮定位,参数,测量,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恒宾.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2.

[2]颜华平.汽车底盘常见维修项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施工测量定位 篇11

【关键词】GPS定位技术;精密工程测量;应用

近些年来,在精密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属一项重要变革,是对测量技术的创新性发展。GPS定位技术是在基于对空间卫星优势利用的基础上,借助于对信号的接受,继而实现在地理空间中寻找并确定测量点,就此方面来看,GPS定位技术的应用更具高精准、高效率的优点。同时,该技术的应用存在极强的抗干扰性以及保密性,可确保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实时性与持续性,不会较大的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相较于其他传统的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无论是在航空还是在资源调查中都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被人们普遍接受。对在精密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GPS定位技术的技术特性分析

GPS定位技术作为当前最具系统化的一项定位技术,其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技术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范围不大,网中基线边较短,通常来说都不会在5km以上,且工作的GPS接收机的卫星信号一般也是存在相应相同的误差特性,例如卫星钟差或者是对流层折射误差等等,借助于差分结算,这些普遍存在的公共误差便能在极大程度上获得抵消。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只需要进行对观测方案合理、规范的设计,便能够得到精准度极高的观测成果。

(二)精密卫星星历的使用,在借助于精密定位的基础之上,采用精密卫星星历,借助于此,实现对囊括GPS卫星轨道参数、卫星轨道信息等诸多种类信号的分量,更进一步为获取精准的观测值、控制测量误差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更易获取到较高的相对精度。基于WGS-84坐标的前提下,借助于GPS测量技术,可以更易取得到更高的相对精度,同时若采取了得当的观测方法,再借助于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手段,在经由网平差之后,GPS点的相对定位精度便可以达到毫米级,更精准的甚至可以达到亚毫米级,进而满足精密工程测量在精度方面提出的严格要求。

(四)对通视方面提出的要求并不严格,且可灵活进行工作点的选择。就常规的测量方法来说,都要求相邻的观测工作点之间可实现相互通视,基于这样条件的约束,也使得工作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程条件的制约,有时候还必须要增加连接点来满足此项要求,这不仅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影响到精度的准确性。而在GPS测量中,就不需要对站点间实现可通视这一条件进行考虑,不仅强化了选取工作点的灵活性,而且更确保了测量精准度。

(五)具有极高的自动化程度,可全天候自动观测。GPS系统属于一种单程的系统,通常来说,用户只需要做好GPS卫星发射信号的接收工作就可以了,实现信号的接收便可以实现昼夜的观测,即使是面对小雨或者是有雾等情况常规测量无法实现有效观测的条件,GPS也不会受到任何不利影响。除此之外,GPS定位技术还具有外业观测操作简便的优点,通过计算机来自动完成信号的内业处理,这样一来便更显现出其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等诸多应用优势。

二、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应用的误差来源与应对举措

(一)关于对误差来源的分析

通常,在精密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应用存在的误差可将其主要分成以下三类:第一是与卫星存在相关联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是指卫星的轨道偏差以及钟差;第二,与卫星信号传播存在关联性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是指对载波相位周跳以及多路经效应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第三,与接收设备存在关联性的误差,主要是指观测信号中存在的分辨误差,接收机钟差以及接收天线相位中心存在的位置偏差。

(二)关于控制误差的应对举措分析

基于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对GPS定位技术提出的高精度这一要求,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借助于相应的作业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将这些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抵消或者是彻底消除,基于对上文中几点常见误差的分析,提出下列几点相应的应对举措。

1.求差多台接收机的同步观测值

实现对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值的求差,便可以抵消存在相同或者是相似误差特性的误差,尤其是在基线边相对较短的精密工程测量工作中,应用优点更为显著。例如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误差,卫星轨道误差等等。

2.构建观测值改正模型

通过观测值改正模型的构建,可实现对部分观测值误差的进一步修正。该种改正模型主要包括:表征卫星轨道偏差的改正模型(如果是在相当短的时间中,可视卫星轨道偏差改正参数为常亮),电离层模型(通常来说是为导航电文的提供);对流层模型以及接收机钟差改正模型。

3.有效借助双频观测

GPS卫星信号受到来自于电离层的影响主要可通过信号频率的函数来进行表现,通过使用频率各不相同的电磁波信号进行观测,可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确定,继而更进一步修正观测值。

4.精密卫星星历的使用

尽量选取更为适应的观测方案,并确定卫星条件较好的观测时段,可进一步减小GDOP及PDOP值,对由于电離折射、卫星信号误差以及载波相位周跳等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可进一步减少。

5.长时间、多时段的持续观测

通常来说,在借助于相对静态定位的方法下,完成对一条基线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是以精准度的各不相同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在1~3h左右,同时应该使用2个时段的观测。

6.观测点的选择

对观测点进行正确的选择,确保拥有良好的卫星观测条件,无论是对数据的检核还是处理都要严格进行。在进行观测点选择的时候,应避免由于信号噪声、多路径效应或者是信号遮挡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于基线向量进行初步计算之后,对相位双残差曲线图进行调处,并对其发生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波动起伏超过限差要求的部分应予以重新测量;就个别卫星在某个时间段失常者,应予以做删除处理,之后再做基线向量解算工作,再一次相应的调出重算后的相应双残差曲线,确保基线向量的每一个指标都能完全符合相关要求。

在进行平差的计算之前,应使用工程设计精度指标,实现对重复基线的较差工作,实现对环、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同步工作,同时检核全长闭合差,分析超限原因,采取一定的补测举措,以此来进一步保证网的精准度。

三、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精度设计:依据工程实际,确定城市GPS网为控制网。一般边长平均设定在超过1000米,最弱变差应不超过1/10000,固定误差应在15mm以内。

基准、网形的设计:一般设置12个控制网点,3台接收机,在进行网形的布设时,应呈边连式。

观测时段:通常确定观测时段应依据大气条件。若卫星分布条件较好,那么相应的测量时所获取精度也就更好。一般是将卫星颗数与分布作为依据的,4颗以上、分布较均匀的条件下可进行作业安排。

选点:基于各个站点之间可不通视的优点,可进行灵活选点,继而布网条件也非常便利。

观测:基于作业调度出发来进行观测的安排,使用静态相对定位。就3点以上的,应相应的安排3台接收天线来实现对气象的测量,在指标达到相关要求之后,再将数据输入到接收机之中,其便会实现自动化的记录。依据外业数据做相应的处理,解算合格的向量构成基线,继而得到网点坐标。

结束语

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无论是在测量精准度方面还是适用性方面都更具应用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工程测量质量与效率。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实现GPS定位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测量工作更进一步打开了新的局面,属工程测量的创新性改革,极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蒲正川.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14):50-50.

[2]修玉县,赵浩,冉怡静等.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測量中应用及其优缺点分析[J].大科技,2015,(20):139-140.

[3]姜云中.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应用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154-154.

[4]敖小冲.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5,(20):125.

[5]孙明,韩晓竹.浅谈GPS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5):189-190.

作者简介

浅析矿山测量中定位技术应用研究 篇12

关键词:矿山,定位技术,矿区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0引言

矿区测量大体上涉及到地形测量、编绘地形图等诸多方面内容。过去的方法非常难以操作, 同时整个环节非常繁琐, 存在相对较大的误差。引入定位技术以后, 无需进行通视, 就可以非常有效地获得结果。因此, 探讨该技术在矿山测量之中的应用, 十分有必要。

1GPS-RTK定位技术概况

1. 1基本机制

GPS - RTK主要按照载波相位观测量来实现检测, 首级控制点为基准, 设定1部接收机, 同时将它当做基准站, 然后对可见的GPS卫星进行不间断检测, 接收其信号, 通过相关设备将来自基准站的数据接收, 依据相对定位原理, 进行求解, 同时将其坐标显示出来, 于是就可以看见待观测点的信息, 对其进行分析, 利用这种方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 这样就能够降低观测时间, 最终改善效率。

1. 2基本结构

GPS - RTK系统基本上包括软件、接收机、数据传输系统等方面内容。1GPS接收机。通常来说, 用户站和基准站两者均必须配置GPS接收机。2数据传输系统。其主要涉及到基准站发射台与用户站的接收机两方面。其频率、功率均根据两站间距、环境等来确定。3软件系统。其可以实时测量, 及时求解, 保护大量测量模式, 可以对结果是否准确进行分析。

2定位技术的应用

2. 1构建及使用矿区控制网

使用一般方法测量时, 控制点必须可以彼此通视, 因测量涉及到许多步骤且非常繁琐, 得到的结果具有相对较低的准确度。引入GPS - RTK以后, 可以直接获得测量结果, 同时能准确定位, 使其效率明显提升。同时, 定位过程中, 能够实现厘米级的精度。矿区中通过该技术布设控制网的过程中, 精度和要求一致, 这样便于进行。

2. 2求取测区转换参数

矿山测量基本上通过独立坐标系或WGS-8-4坐标进行, 往往需要继续转换。GPS-RTK作业时, 必须有本地实时坐标, 所以, 转换坐标十分关键。就那些较大规模的测区来说, 需要提前将转换参数测定好。GPS-RTK应用过程中, 将基准点坐标与转换参数输入, 利用同个点的2个坐标求解获得相应的转换参数, 同时还可以求解获得临时转换参数, 在空旷地应当设上基准站, 测量不小于3个控制点的WGS-8-4坐标, 然后获得相应的转换参数。

2. 3地面形变测量

测量该指标能够为变形研究提供基础。在各个时段对矿区某点的高程与水平位置进行测量, 然后分析, 获得该点下沉值与水平变化值。最常用的技术是: 设置基准点和观测点, 构建变形的监测网。然后通过全站仪对其边长与角度进行监测, 通过水准仪对每一测点相互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 在此基础上, 进行求解。

2. 4工程测量

这方面十分关键, 同时较为繁杂, 基本上为山地, 森林面积相对偏高, 通视状况较差, 通过普通技术往往无法迎合要求, 使用GPS-RTK技术却可以解决上述不足。另外, GPS-RTK还可以引入到地形图测绘等环节。

3应用实例

接下来我们将以某矿区矿山测量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把GPS网当做首级平面控制, 具体见下文所示。

3. 1选择坐标投影带与边长投影面

这个矿区坐落于东经111°50'35″ ~ 111°53'33″区间之中, 分布在37°带中央子午线处。投影长度变形。这样, 其变形大小为9. 48 cm/km。和相关要求不一致, 因此, 必须使用独立坐标系。

3. 2布设首级控制网

按照有关数据我们看出, 能够把黑虎寨、老鼠岭等当作起算点, 布置GPS控制网, 具体布置状况如图1所示。

GPS网主要引入3个国家三角点, 新添了14个点, 它们的编号是自CE1至CE1 - 4

3. 3选点、埋石

1选点。这个过程中, 确保某点和它的临近点彼此通视, 同时这一个点必须满足: 附近便于接收设备的安装, 容易进行操作, 非常开阔, 障碍物必须低于15°; 需要躲避对卫星存在严重放射性的物体。交通条件要好, 地面比较稳固, 可以保存。 2埋石。GPS点实施水泥砖埋设, 预制水泥桩的规格必须和相关要求一致。

3. 4GPS观测

观测的接收机主要根据相关标准来同步观测; 观测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 应当提前将计划制定好, 认真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步观测时间基本上取决于卫星讯号与数目, 一般情况下为45 min。开机与关机均必须根据事先设置的操作。高量精确到毫米, 确保接受的数据满足要求, 认真进行记录。观测工作完成以后, 在第一时间之内进行数据传输, 充分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GPS网技术参数必须按照下列条件: 同步观测卫星数必须在4颗以上, 卫星的截止高度角在15°以上, 观测时段数必须在1. 6个以上, 采集间隔时间处于10 ~ 30 s之间。

3. 5GPS网平差

通过我国南方GPS软件求解GPS的平差。1在WGS-8-4坐标下求解基线, 这个环节中所用坐标主要按照GPS接收机的单点定位平差结果确定, 具体来说, 主要通过双差固定来进行计算。2基线解算完成以后, 通过全部基线构建GPS空间向量网, 与此同时, 在WGS - 8 - 4坐标中求解三维无约束平差, 接着按照已知点坐标求解正网的二维平差, 并进行转换, 从而得到最弱点为CE1-4。

4结语

上一篇:生活中处处有创新下一篇:现代陶瓷设计